首页 月意象

月意象

举报
开通vip

月意象甫诗歌中的月意象                                           ——杜甫诗歌研究校本课论文     百忧集行 杜甫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强将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忧集。 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杜甫(712—770),由盛唐到中唐大诗人。杜甫出生在一个奉官守儒的官僚家庭,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杜甫树立了“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而当其理想累受挫折,又遭...

月意象
甫诗歌中的月意象                                           ——杜甫诗歌研究校本课论文     百忧集行 杜甫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强将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忧集。 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杜甫(712—770),由盛唐到中唐大诗人。杜甫出生在一个奉官守儒的官僚家庭,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杜甫树立了“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而当其理想累受挫折,又遭到战争和生活的折磨之后,他逐渐认识了封建社会的严酷现实,忧国忧民的思想与年俱增,面对祖国的危难,人民的苦难,写下了大量激动人心的诗篇。即使是书写个人情怀的作品,也总是紧密地结合现实,形成了“沉郁顿挫”的风格。杜甫是一位具有卓越艺术才能的诗人,他对于诗歌艺术严谨认真,一丝不苟。“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杜甫的文学品格。 古往今来,“月亮”在中国的诗歌的历史上,都占有着很大的地位,它是文人们最最钟爱的一个意象。诗人们往往用它来表达各种各样的情景和感情。“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衣”营造了凄清的气氛;“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和“隔千里兮共明月”表达了诗人的相思之情;“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描写了幽清明静的自然美;“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体现了诗人孤独的一面;而东坡的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为写月之千古绝句! 一、杜甫诗歌中的月意象 在杜甫的诗歌中,“月亮”这个意象在诗人不同的人生经历中,有着不同的感情。我们可以从诗人不同的生活阶段,挑选含有“月亮”意象的代表作进行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 第一阶段  漫游时期 夜宴左氏庄                                             杜甫       风林纤月落,衣露净琴张。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       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诗罢闻吴咏,扁舟意不忘。 背景:这首诗作于开元二十九年(741),年轻的杜甫此时正在漫游齐赵。 鉴赏:这是一首风韵美妙的抒情小诗,作者用纤月、春星、露珠、风声、琴声、流水声共同构成了一个美丽的夜晚。而这痕纤细的新月,更使左氏庄的夜宴显得惬意而幽静,令人心旷神怡。 此时的唐王朝也是仓廪充实,国力强盛。因此这样美丽的夜晚也使诗人觉得无比快乐。“纤月”的意象,充分显示了诗人难得的快乐时光。所以相应的写“月”意象的诗歌也比较少。 第二阶段  长安时期 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就在杜甫前往奉先县看望妻子的时候,安禄山起兵向洛阳进发,“安史之乱”拉开了序幕。《悲陈陶》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人骨。《悲青坂》)两处全军覆没的噩耗,不仅满腔悲愤。此时,“月亮”在诗人的心中已不再美丽,而是充满了凄清,悲凉的感情。在这两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月亮”在在诗人心中的形象,是随着诗人的经历而逐渐转变的。 第三阶段  流亡时期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背景:此诗作于至德元年(756)八月,正值中秋佳节,杜甫身在长安沦陷之地,望月思亲,心情倍加愁苦。 鉴赏: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所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 “独看”的泪痕里浸透着天下离乱的悲哀,月光“双照”的清辉中闪耀着四海升平的理想。并且月光的“双照”兼包回忆和希望:感伤“今夜”的“独看”,回忆往日的同看,而把并倚“虚幌”、对月舒愁的希望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 月夜忆舍弟 背景:此诗作于乾元二年(759),这时是安史之乱未平。杜甫在颠沛流离中历尽国难家忧,适逢白露,他望明月而思念音讯全无的手足兄弟,心情凄然。 鉴赏:。“月是故乡明”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极深刻的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 月光常会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乡之念。诗人今遭逢离乱,又在这清冷的月夜,自然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诗人的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语气也分外沉重。 第四阶段    漂泊时期 宿府                                               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庭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鉴赏:作者借“月色”画出了一副凄清的风景图。月色虽好,却难使诗人忘记对故乡的思念,反而使诗人不忍心看。这直接触发了诗人的“独宿”之情。                            江月 杜甫 江月光于水,高楼思杀人。天边长作客,老去一沾巾。 玉露团清影,银河没半轮。谁家挑锦字,灭烛翠眉颦。 背景:此诗写于大历元年(766)秋,杜甫此时在夔州西阁。 鉴赏:杜甫一生中过着颠沛流离、四处流浪的日子,他独在异乡,报国无门、归家无望,心灵孤寂,于是月亮自然而然成为他寄托精神,倾诉心灵的对象。 二、杜甫和李白诗歌中月意象的不同 杜甫和李白是中国诗歌长河中的两颗最耀眼的明星,一位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位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而“月亮”的意象都较高频率的出现在了两位诗人的诗歌中。那么,在这两位风格迥异的诗作中,“月亮”这个意象又有什么不同呢?我们通过对比来进行分析。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鉴赏:《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是一副饱含着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边塞图景。征人戍守在天山之西,回首东望,所看到的是明月从天山升起的景象。天山虽然不靠海,但横亘在山上的云海则是有的。诗人将云月苍茫的景象与雄浑磅礴的天山组合在一起,新鲜而壮观。李白用这样的图景,描绘了离人思妇之情。“浑雄之中,多少闲雅”只有李白这样浩淼的人,才会如此下笔。 把酒问月    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凄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美酒,月光常照金樽里。 鉴赏:全诗从酒写到月,从月归到酒;从空间感受写到时间感受。其中将人与月反复对照,又穿插以景物描绘与神话传说,塑造了一个崇高、永恒、美好而又神秘的月亮的形象,于中也显示着一个孤高出尘的诗人自我。这样绝妙的自我塑造,只有那飘逸浪漫的谪仙人方能有之。 在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两位诗人性格和词风的不同,导致了在他们的诗作中“月亮”意象所表达的感情也是不同的.李白诗歌中的“月”意象更为清新,自然,超越人们的想象力.而杜甫诗歌中的“月”意象则更为沉郁,时时刻刻透露着忧国忧民的感情。而联系到两位诗人所处的时代就可更加明显的看出,诗人的创作风格是由他们身处的年代而影响的,而同是“月亮”这个意象在杜甫不同的人生时期有着不同的形象和被诗人赋予的感情。 三、杜甫诗歌中的其他月意象:     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 《北征》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春宿左省》     明月垂叶露,云逐度溪风。《秦州杂记》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恨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倦夜》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古柏行》 飞星过白水,落月动沙虚。《中宵》
本文档为【月意象】,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8359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9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19
浏览量: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