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6第六章 人力资源

6第六章 人力资源

举报
开通vip

6第六章 人力资源第六章 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 内容简介: 各种资料显示,与物质资本相比,人力资本正成为影响一国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更为关键性因素,人口“爆炸式”的增长导致了发展中国家的人均自然资源迅速下降,同时,高素质劳动力的短缺也越来越成为制约发展中国家的"资源瓶颈"。本章将主要讨论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学习目标: 了解人口变动趋势、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掌握人力资本的概念以及教育对人力资本的作用,学会分析发展中国家的人力资本战略;了解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形成的就业压力,能理解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政策。 重点难点: 1.人...

6第六章 人力资源
第六章 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 内容简介: 各种资料显示,与物质资本相比,人力资本正成为影响一国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更为关键性因素,人口“爆炸式”的增长导致了发展中国家的人均自然资源迅速下降,同时,高素质劳动力的短缺也越来越成为制约发展中国家的"资源瓶颈"。本章将主要讨论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学习目标: 了解人口变动趋势、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掌握人力资本的概念以及教育对人力资本的作用,学会分析发展中国家的人力资本战略;了解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形成的就业压力,能理解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政策。 重点难点: 1.人口转变理论(重点、难点) 2.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重点) 3.人力资本的含义及形成(重点) 4.教育与人力资本的形成(重点、难点) 5.关于发展中国家失业的理论探讨(难点) 知识点: 1.人口增长及其变动规律    2.教育与人力资本    3.就业与劳动力充分利用 4.中国的人口资源开发与就业 第一节 人口增长及其变动规律 6.1.1人口转变理论(掌握) 随着经济发展和医疗生活条件的变化,世界人口的增长大体经历了高出生率与高死亡率并存、死亡率下降但出生率仍维持较高水平和出生率与死亡率同时下降三阶段。 6.1.2 “人口陷阱理论”(重点、掌握) 按这一理论,在发展中国家,当人均收入增加后,由于生活条件改善,人口增长速度也必然随之提高,结果人均收人水平又会退回到原来的水平上。 点A即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着马尔萨斯人口陷阱。 技术和社会进步使一国避开人口陷阱 6.1.3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状况及对策(理解) 亚太地区人口分布密度 第二节 教育与人力资本 6.2.1 人力资本的含义及形成(重点、掌握) 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是体现在人身上的技能和生产知识的存量。它是人类自身在经济活动中获得收益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指劳动力质量。“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的质量,而不是自然资源的丰瘠或资本存量的多寡。” 6.2.2教育与人力资本的形成(重点、掌握) 6.2.3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投资的情况(理解) 6.2.4发展中国家的人力投资战略选择(理解) 1、全方位改善营养和医疗等服务,提高劳动力的身体素质。 2、提高教育投资的效率 3、减少智力外流 基础教育的普及是人口素质提高的前提 第三节 就业与劳动力充分利用 6.3.1人口增长与就业压力(理解) 1960 1970 1980 1990 就业(千人) 507 416 617 244 773 110 991 600 失业(千人) 36 466 48 798 65 620 88 693 失业率(%) 6.7 7.4 7.8 8.2 失业率与就业不足率(%) 25 27 ---- ----           1960-1990年发展中国家的就业和失业 浩浩荡荡的进城大军 6.3.2关于发展中国家失业的理论探讨(掌握) 凯恩斯:有效需求不足是导致非自愿性失业的原因,因为需求不足,商品市场萧条,厂商通过解雇工人来对付产品的滞销。 刘易斯:传统部门存在大量过剩劳动力,而工业部门则不存在,这是二元结构经济里的一种特有的失业现象。哈里斯和托达罗: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和经济机会不平衡,人口流动率超过城市工作机会的增长率不仅是可能的,而且也符合劳动者个人的理性行为。因此,在城市创造工作机会的速度慢于人口流动增长速度的情况下,城市的高失业率就难以避免。 6.3.3发展中国家的就业战略(理解) 第四节 中国的人口、人力资本投资与就业 6.4.1中国的人口资源状况(理解) 一是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多。2004年,我国人口已经达到了13亿。现在我国每年新增的人口大约为1000 万,占世界年均新增人口的1/8。中国人口到21世纪30年代以后才可能实现静态增长。总人口将会达到16 亿左右。 二是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计划生育的大力推行和生活水平造成了生育率的下降和预期寿命的提高,中国人口年龄结构逐渐由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年轻型逐渐变为八九十年代的成年型,现在已步入老年型国家。 三是城市人口比重偏低。2002年中国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6.2%,而世界城市人口比重平均值为47%,发达国家和地区约为75%,发展中国家在38%左右。可见中国城市人口比重偏低,推进城市化进程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迫切问题。 6.4.2中国的人力资本投资状况(理解) 1、医疗保健事业。 解放前,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只有35岁,属于世界上平均预期寿命最低的国家之一。2002年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为71.4岁(男69.6岁,女73.3岁)。建国前,中国婴儿死亡率超过200‰,建国后,随着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婴儿死亡率迅速下降。到2000年,中国婴儿死亡率仅为32‰,低于世界58.3‰平均水平。 2、教育事业 1978年以后,由于开始重视教育投入,中国教育事业发展加快,基础教育得到加强,农村教育得到改善,教育结构也进行了合理调整。普通高校由1978年的598所增加到2002年的1396所,同期教师约增加41.2万人,在校学生增加了817.8万人。中等技术学校也从1978年的1714所增加到2002年的2953所。 同样,儿童入学率与中学毕业生升学率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国家 中国 美国 德国 日本 韩国 印度 巴西 新加坡 世界总计 比重 2.3 5.0 4.6 3.5 4.1 2.9 4.6 3.1 5.2 年度 1998 1998 1998 1998 1998 1998 1998 1995 1994                     公共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 6.4.3中国的就业(理解) 本章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人口转变理论    马尔萨斯人口陷阱    人力资本    智力外流 二、问答 1.人口数量对经济发展有何影响?人力资本在现代经济增长中有何作用? 2.人力资本的形成有哪些途径? 3.请解释为什么发展中国家的初等教育的收益率要高于高等教育?为什么发展中国家将教育资金主要用于社会收益率较低的高等教育上? 4.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加快人力资本积累? 5.刘易斯、哈里斯、托达罗关于劳动力流动的理论分析有何启发作用? 6.怎样看待中国目前的人口及就业形势? 一、名词 1.人口转变理论 :人口转变理论(Demographic Transition)是最早由汤普逊于1929年提出的,它试图解释19世纪以来发达国家的人口变动情况。 根据这一理论,随着经济发展和医疗生活条件的变化,世界人口的增长大体经历了高出生率与高死亡率并存、死亡率下降但出生率仍维持较高水平和出生率与死亡率同时下降三阶段。依此,我们判断发展中国家人口转变的基本规律。 2.马尔萨斯人口陷阱 :马尔萨斯关于人口问题的理论,被现代经济学家命名为“人口陷阱理论”(The theory of Population Trap),用以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发展中国家人均收人停滞不前的原因。按这一理论,在发展中国家,当人均收入增加后,由于生活条件改善,人口增长速度也必然随之提高,结果人均收人水平又会退回到原来的水平上。 他们认为,只有当投资规模足够大到超过人口增长的水平,人均收入才能超过人口增长率上升,在没有达到这一点之前,人均收入的增长都将被人口增长所抵消。在人均收入水平增长到与人口增长率相等的人均收入水平之间,存在一个所谓“人口陷阱”,冲破陷阱的最好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是大规模投资。 3.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是体现在人身上的技能和生产知识的存量。它是人类自身在经济活动中获得收益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指劳动力质量。 4.智力外流 :智力外流(brain drain)是指发展中国家在国内完成学业后的高级专门人才从母国迁移到其他国家定居或工作的一种国际移民活动。 二、问答 1.人口数量对经济发展有何影响?人力资本在现代经济增长中有何作用? 人口变化会影响到经济发展。一方面,人口对经济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人口增长会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同时,人口增长产生了总需求增加的可能性,会激励厂商扩大生产规模。另一方面,过快的人口增长对经济又有消极的阻碍作用。首先,人口过快增长会降低人均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人口增加虽然会扩大消费品的需求,但是它也会使生产成本上升,而且家庭人口的增加会使增加家庭支出,降低储蓄率,不利于资本积累。随着人口的增加,而且收入水平的下降又会降低生活水平。其次,人口迅速增加会使就业问题恶化。如果经济增长带来的就业机会赶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失业人数的增加是必然的。第三,过多的人口会破坏生态平衡,不利于环境保护。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自然资源和能源将难以满足人们的需要,过渡的开发会破坏生态平衡。 2.人力资本的形成有哪些途径? 按照舒尔茨的观点,形成人力资本的途径主要有5个:(1)、卫生保健设施和服务,一般说来包括所有影响人均预期寿命和人体体力、精力、耐久力和活力的支出;(2)、在职培训,包括由企业组织的传统的学徒式教育;(3)、正规的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4)、不是由企业组织的成人在职教育,包括农村的一些推广项目;(5)、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就业机会而进行的个人和家庭的迁移。迁移的费用也算作人力资本投资的原因是这种迁移将有助于解决国内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余缺调剂问题。如果迁移能减少人力资本的损失,提高人力资源的配置效益,无疑这也是人力资本的形成的一条途径。 3.请解释为什么发展中国家的初等教育的收益率要高于高等教育? 为什么发展中国家将教育资金主要用于社会收益率较低的高等教育上? 各国的投资教育收益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 1、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收益率一般高于发达国家。而且据研究表明,其教育收益率还高过物质资本投资的收益率。这反映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的稀缺程度。因此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教育投资是合理的。 2、不同教育程度的收益是不同的。一般说来,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收益率是大学最低,发达国家的教育收益率是中学较低。但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初等教育的收益率是最高的。因此,发展中国家教育的重点应该是普及初等教育。 3、从收益率上来看,个人的教育收益率要高于社会的收益率。与发达国家比起来,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更大。为了尽快获得本国急需的人才,许多发展中国家在高等教育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这不仅没有使教育收益率达到最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两极分化的趋势。 4.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加快人力资本积累? 为了充分发挥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制定适合发展中国家国情的人力资本战略已经刻不容缓。 1、全方位改善营养和医疗等服务,提高劳动力的身体素质。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的劳动力能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但是当营养和医疗投入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其边际收益开始递减,直至为负。因此,在制定营养和医疗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时,不能只从总体上判断,而应该注重营养健康状况最差的群体的营养条件。另一方面,还要区别对待不同年龄段的营养投资。儿童时期的营养情况不仅对其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对其以后在学习过程中的接受能力也具有重要影响。 2、提高教育投资的效率发展中国家教育投资的效率不高,主要表现为辍学率高,教育脱离本国实际,对不同层次教育的投资不合理等。因此,发展中国家中国家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教育投资的效率。首先应该把教育投资的重点由高等教育转移到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上来,普及初等教育的同时大力扩张中等教育,适当减缓高等教育的发展。其次,适当改变教育的内容和教学模式。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应该把教学与实际联系起来,多传授在社会生活中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预期收益,降低辍学率。 3、减少智力外流随着经济的发展,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的交流越来越多。对于发展中国家,进行多渠道的技术、文化、人才的国际交流,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多种收益。但是伴随着人才交流,也出现了智力外流现象。目前,发展中国家主要靠各种限制手段来减少智力外流,例如对出国留学者收取一定的教育补偿费用,但这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发展中国家应该为人才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缩小同发达国家的收入差距,使他们从个人理性的角度认为留在国内也是个人的最优决策。只有这样,才能组织智力外流,并能吸引外国人才。 5刘易斯、哈里斯、托达罗关于劳动力流动的理论分析有何启发作用刘易斯、哈里斯、托达罗关于劳动力流动的理论分析有何启发作用? 刘易斯(Lewis, W.A.)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型是其中最著名的。他在1954年发表的《劳动力无限供给下的经济发展》一文中,分析了劳动力在传统农业部门和现代制造业部门之间流动的特殊现象。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工资是由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决定的,而且在一个要素有效配置的经济里,劳动在各个行业中的边际产品价值应该相等,否则就会引起劳动力在各部门之间的转移。但是,在发展中经济里,传统农业部门的劳动力价格并不是按边际产品价值原则决定,因此保留着几乎可以“无限供给”的边际生产力为零的劳动力。而现代工业部门是按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经营的,企业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因此其对劳动力需求的原则是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应该大于或等于现行的工资水平。由此可见,两个部门的边际产出是不一致的,现代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高于传统部门里的农民收人水平。在刘易斯看来,传统部门存在大量过剩劳动力,而工业部门则不存在,这是二元结构经济里的一种特有的失业现象。如果劳动力的流动不受限制,传统部门的劳动力必然大量涌向工业部门,经济发展就表现为现代部门通过资本积累而扩张,直到将传统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全部吸收完,二元结构消失。但是,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往往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市已经出现大量失业的情况下依然源源不断地移民城市,刘易斯的理论在解释这一现象时缺乏说服力。 哈里斯(Harris, J.R.)和托达罗(Todaro, M.P.)在修正刘易斯二元结构理论的基础上,对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流动提出了新的解释,他们的理论被称为哈里斯—托达罗模型(Harris—Todaro Model)。他们认为,刘易斯的理论是以发达国家的经验为依据的,在这些国家,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同一过程。但是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恰恰在城市失业已经出现的条件下发生农村向城市移民的持久倾向。对此,哈里斯和托达罗的解释是,尽管城市中失业现象已十分严重,但是农村劳动力还是可以做出是否向城市流动的合理决策。准备向城市移民的人们实际上考虑二个因素:一是城乡实际工资的差异水平,二是在城市找到工作的概率大小。这二者的乘积即城市的预期工资。只要城市的预期工资高于一个有保证的农村工资,农村劳动力就会在城市失业已经存在的条件下继续向城市流入。哈—托模型强调的是城乡预期收入的差异,而刘易斯模型侧重于从城乡现实的收入差异来说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在城乡之间的流动,后者缺少的是对预期的分析。 6.怎样看待中国目前的人口及就业形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基本上解决了12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并且人均收入已经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是人口和劳动力过剩显然是今后继续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因素。建国以来,我国人口已经翻了一番还多,劳动力也增长了2倍多。虽然实行计划生育以来,我国的人口增长率逐年下降,但由于人口惯性作用,劳动力供给的增长态势仍很难改变。而且,未来五年,我国将进入新生劳动力增长的又一个高峰期。目前,我国正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 首先,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国有企业创造就业机会的能力明显下降。90年代中期以来的市场竞争中,国有企业日益暴露出来的设备老化、结构不合理、管理不善和亏损严重,使其再也无法继续以“隐蔽性失业”的方式容纳冗员。要摆脱国有企业的困境只有实行更彻底的改革,从根本上扭转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滑坡的趋势。国有企业的进一步改革,必然使原来的隐性失业公开化,下岗再就业人数会进一步增加。国有单位的从业人员在90年代初接近1.1亿人,到了2002年只有7100万左右,而且从业人员还会不断减少。 其次,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任务艰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分田到户的土地使用制度后,农业剩余劳动力由过去吃“大锅饭”时的隐蔽性失业转为公开性失业,据估计,这些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在1亿人左右。乡镇企业是最初吸纳这些过剩劳动力的主要渠道,后来随着户籍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的放松和城市一些工业和服务业对农村劳动力的开放,农民开始流向城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由最初的“离土不离乡”模式逐步转变为现在的“离土又离乡”,形成了“风风火火闯九州”的一支庞大的盲目流动大军。乡镇企业的发展由于受到资本扩展、技术升级、市场容量和人力资本不足等因素的限制,其发展速度已逐渐缓慢,对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越来越少。尽管乡镇企业和城市经济已经吸纳了相当数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但余下的过剩劳动力加上每年新增的劳动力,使农村在今后15年中还有近3000~4000万剩余劳动力有待转移和安排就业。 第三,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劳动力就业模式将由数量型向效率型转变,伴随这种转变,还将出现更多的过剩劳动力。从农业来看,规模经营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经营方式缺乏土地和劳动相对集约管理的规模效应。不克服这一缺点,我国农业生产就难以摆脱传统小农经济的特征,劳动生产率不可能再有效提高。在未来的15—20年中,中国农业将在市场机制的调节下,逐步实现土地的集中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程度会不断提高。农业规模经营能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也导致更多的农业劳动力过剩。 从城市工业部门来看,激烈的市场竞争会促使企业更多的采用新技术,选择技术含量较大的资本和劳动组合,提高资本的技术构成,一部分劳动将被资本所替代。另一方面,进入90年代以后,我国重工业增长速度持续超过轻工业。与改革前不同的是,新一轮重工业化不是以机械制造业等重加工工业为特征,而是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为主导围绕城市化进行的。但是,新一轮重工业化推动的经济增长所带动的就业增长与80年代轻工业带动的经济增长所推动的就业增长相比,呈下降趋势。这也不利于就业的增长。 据测算, “十五”期间,我国五年共新增城乡劳动力约6000万人,再加上农村大约有1. 3~1. 5 亿剩余劳动力(其中4 000~5 000 万人将流入城市),共有1.9~2.1亿人需要寻找就业岗位。从劳动力供给情况看,据估计,根据目前的就业弹性和GDP年均增长率,五年大约能够提供6 800~7 500万个岗位。由此可见,在一段时间内,劳动力供求矛盾仍会十分突出。因此,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充分开发和合理利用我国庞大的人力资源,对于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有着特殊的意义。
本文档为【6第六章 人力资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9633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1KB
软件:Word
页数:14
分类:经济学
上传时间:2019-05-29
浏览量: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