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季氏将伐颛臾》有效教学案例

《季氏将伐颛臾》有效教学案例

举报
开通vip

《季氏将伐颛臾》有效教学案例《季氏将伐颛臾》有效教学案例 宁波市鄞州高级中学语文组 执教:任甘 【问题初探】 文字、文章与文化三位一体已经成为当下文言文教学的共识,然而,如何融合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争论不休的话题。我想,应当有某些原则性的东西得到我们的认可:扎实(文字),清晰(文章),到位(文化)。文字是基础,必须扎实;文章是架构,必须清晰;文化是启示,必须到位。《季氏将伐颛臾》的教学也应当遵循这三个原则。 首先是文字落实的扎实。分成三部分:课前预习、课内穿插和课后练习。课前预习以小作业的形式出现,课内穿插以文带言通过文章...

《季氏将伐颛臾》有效教学案例
《季氏将伐颛臾》有效教学案例 宁波市鄞州高级中学语文组 执教:任甘 【问题初探】 文字、文章与文化三位一体已经成为当下文言文教学的共识,然而,如何融合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争论不休的话题。我想,应当有某些原则性的东西得到我们的认可:扎实(文字),清晰(文章),到位(文化)。文字是基础,必须扎实;文章是架构,必须清晰;文化是启示,必须到位。《季氏将伐颛臾》的教学也应当遵循这三个原则。 首先是文字落实的扎实。分成三部分:课前预习、课内穿插和课后练习。课前预习以小作业的形式出现,课内穿插以文带言通过文章梳理落实重点字词,课后练习进一步巩固文言知识点。 其次是文章解读的清晰。抓住一条主线:孔子为什么反对攻打颛臾,寻找一个切入口:对关键句“求~无乃尔是过与”的解读。对关键句的解读以言带文,从文言知识点出发,层层发问,理清文章思路:你(尔)是谁,(关于冉有的介绍,带出季康子)季氏是谁,(结合课下注释和历史背景说明)冉有做了什么,(帮助季康子谋划攻打颛臾)孔子对冉有的行为持什么态度,(强烈责备)孔子为什么强烈反对攻打颛臾呢,(分析表层三个原因:不可伐、不必伐、不当伐)冉有对孔子的责备作何反应,(狡辩,推脱责任)孔子是怎么应对的,(再次怒斥:作为谋臣有不可推脱的责任)冉有面对孔子的斥责信服了吗,(并未完全信服,继续掩饰推脱)那么孔子听了后又作何反应,(第三次怒斥,并表明自己的治国理念,最后点出季康子的野心所在。) 最后是文化拓展的到位。文化的拓展源自文本的定位,所以不在于深刻,而在于到位。然而,很多教师把这篇文章定位在孔子“为政以德”的政治理想上,认为孔子之所以反对攻打颛臾并斥责自己的弟子是因为孔子的“仁爱”精神。其实不然。孔子的政治理想是要恢复周代的礼乐社会,所谓“礼”就是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的社会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及与之相应的礼节仪式。孔子曾有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君要像个君,臣要像个臣,父亲要像个父亲,儿子要像个儿子,各自有各自的地位和责任,不可僭越。他又说:“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在孔子看来,如果真到了有必要发动战争的时候,那么只能由天子来决定,而季康子仅仅是一个鲁国大夫,连诸侯都算不上,竟然把持国政,威胁国君,并且违背“为政以德”的原则,企图用武力征服弱邦,是为无道。这才是孔子反对攻打颛臾的根本原因。而冉有、季路身为谋臣非但没有劝阻反而替季康子谋划,所以受到老师孔子的严厉责备,甚至声称冉有不再是他的学生,要弟子“鸣鼓而攻之”。 这一部分紧接着文章理解中的主线(孔子为什么如此态度强硬地反对季康子攻打颛臾),探究其背后孔子的政治理想:恢复尊卑有序、和谐安定的礼乐社会。由此勾勒出孔子形象的轮廓:一个致力于建立各归其位,各司其职,等级有序,和谐安定的礼乐社会的时代独行者~然而,仅仅通过一堂课、一篇文章,是不足以把握孔子思想的,因此,课堂最后可以给学生一个思考延伸和一份阅读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单,以此完成课堂内外的勾连。 【 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下载北师大版¥1.2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教案关于坚持的教案初中数学教案下载电子教案下载 初稿】 《季氏将伐颛臾》背后站立着一个怎样的孔子(初稿) 【教学设想】文言文教学从最初的注重字词句到后来的强调文化内涵,再到现在的文字、文章、文化三位一体,走过了一条艰辛的道路。但令人欣慰的是,总算找对了方向。文字是基础,文章是架构,文化是拓展,缺一不可。本堂课就是对这一理念的实践,因此定下三个原则:扎实(文字)、清晰(文章)、深刻(文化)。 【教学目标】 1、 基础知识积累:文学常识、字词句(通假字、古今异义、重点文言实词虚词)、成语; 2、 体会孔子经世济民的政治胸襟和心忧天下的道德情怀。 【教学重点与难点】 如何通过问题的层层推进引导学生体会孔子经世济民的政治胸襟和心忧天下的道德情怀。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反馈 (一) 文学常识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学)汇集整理而成的(语录)体文集,记载了(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言行。、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开创者。 (二) 字词句 (1)季氏将伐颛臾。(攻打) (2)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古今异义。指用兵。古代把祭祀和战争称为国家大事。)(介宾短语后置:季氏将于颛臾有事。) (3)昔者先王以为东盟主(古今异义。让(颛臾)成为)(省略句:以(之)为) (4)是社稷之臣也(土神和谷神,后指代国家)(判断句) (5)陈力就列,不能者止(陈,施展;力,能力;就,担任;列,职务。) (6)危而不持,颠而不扶(词类活用,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遇到危险) (7)则将焉用彼相矣(搀扶盲人走路的人) (8)且尔言过矣(错的) (9)是谁之过与(过错) (10)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痛恨、讨厌) (11)丘也闻有国有家者(诸侯的封地)(大夫的封地) (12)既来之,则安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来)(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 (13)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辅助) (三)成语:(既来之,则安之)、(分崩离析)、(大动干戈)、(祸起萧墙) 二、文章理解 (一) 翻译:求~无乃尔是过与, 【明确】:求,冉求。无乃„„与,表示推测语气,即“恐怕„„吧”。尔,你。过,责备。是,提宾标志。整句翻译:冉求~恐怕应该责备你吧。 (二) 通过对“求~无乃尔是过与”的解读理解文章。 1、 你(尔)是谁, 【明确】冉求,即冉有。名求,字子有。孔丘弟子。(见注释)冉有、季路同为鲁国贵族季孙氏家臣,冉有为主要谋臣,帮助季氏进行田赋改革,聚敛财富,受到孔子的严厉批评,声称冉有不再是他的学生,要弟子“鸣鼓而攻之”。 2、 季氏是谁, 【明确】(见注释)季氏,又季孙氏,路过贵族季友之后,这里指季康子。当时季氏专制国政,与鲁哀公的矛盾很大。背景补充: 春秋时鲁国有一著名的历史事件~称为“三桓犯上”。鲁庄公有第三人:庆父、叔牙、季友~因为都是桓公的儿子~故其后代称为“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桓势力渐渐强大~不把鲁国国君放在眼里~甚至在鲁襄公十一年将公室瓜分。为了进一步排挤鲁国国君~季孙氏又谋求进一步扩充实力~企图武力吞并藩属国颛臾。 3、 冉求做了什么, 【明确】帮季氏谋划攻打颛臾(季氏将于颛臾有事)。 4、 孔子对冉求的行为持什么态度, 【明确】强烈反对~理由1:“过”,责备。理由2:孔子平时称呼学生,一般直呼其名,如“求也”,“也”使得语调显得舒缓而亲切。但在这里,孔子直呼“求”,语气急促,紧张严肃,说明不但反对,而且态度强硬。 5、 孔子为什么强烈反对, 【明确】三个理由:一是“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先王定下的规矩,不伐;二是“在邦域之中”,在你的控制范围内,不必伐;三是“社稷之臣”,是你的藩属,不当伐。 6、 冉有对孔子的态度作何反应, 【明确】辩驳:“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7、 孔子是怎么应对的, 【明确】再次怒斥:“求~”(朗读原文)“求~周任有言曰„„是谁之过与,”(翻译)“冉求,史官周任有句话说:‘施展才能,担任职务,如果不行,就该辞职。’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护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又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犀牛从木笼子里逃了出来,龟甲和玉器在木匣子里毁坏了,这应责备谁呢,”(分析)孔子抓住“责任”从引证到类比、比喻,层层深入,犹如疾风暴雨,劈头盖脸而来,说明冉有和季路身为季康子的谋臣对此事有不可推脱的责任。 8、 冉有面对孔子的斥责信服了吗, 【明确】似乎信服了。“今夫颛臾,固而近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道出了攻打颛臾的原因:怕对季康子的地位产生威胁,所以先发制人。但还是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作为有什么问题。 10、孔子又作何反应, 【明确】第三次怒斥:“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翻译)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然后又讲了一通道理,归纳起来两句话:“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意为不怕财富不多而怕分配不均,不怕民众不多而怕社会不安)和“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强调以德服人)。最后指出季康子攻打颛臾的真正目的:“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萧墙之内”即鲁国国君,季康子想通过攻打颛臾进一步增强自己的地位,最后取代鲁国国君。 三、文化提升 (一)孔子治国的核心理念是:治国以礼,为政以德。 “礼”是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的社会制度及与之相应的礼节仪式。他强调: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君要像个君,臣要像个臣,父亲要像个父亲,儿子要像个儿子,各自有各自的地位和责 任,不可僭越。 又强调: “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意思是:天下清明,那么制礼作乐和出兵征伐都由天子做主;天下昏乱,那么制礼作乐和出兵征伐都由诸侯做主。由诸侯做主,大约传至十代很少有不失掉的;由大夫做主,传至五代很少有不失掉的;如果是家臣操纵了国家政令,传至三代很少有不失掉的。天下清明,那么政治权利就不会在大夫手里。天下清明,那么平民就不非议政治。而季康子仅仅是一个鲁国大夫,连诸侯都算不上,竟然把持国政,威胁国君,并且违背“为政以德”的原则,企图用武力征服弱邦,是为无道。 那么,这仅仅是当时的一个特例吗, 春秋时代特征:战乱频生~诸侯争霸。各诸侯国都以兼并他国为目的。 这和孔子理想中和谐安定的礼乐社会相去甚远,他其实懂得靠他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改变这个时代的,但他仍“知其不可而为之”。 (二)本专题的所有文章都围绕一个主旨:“我有一个梦想。”那么,读了《季氏将伐颛臾》后,你觉得孔子的梦想是什么呢, 我,孔子,有一个梦想~, ,。 (三) 课堂总结:《季氏将伐颛臾》背后站立着一个怎样的孔子, 【明确】孔子是一个有着经世济民的政治胸怀和心忧天下的道德情怀的时代独行者~ 【评课研讨】 王剑虹:一堂课教授一篇文言文,而且篇幅也不短,就不能面面俱到,须确定重点,找准切入口。《季氏将伐颛臾》选自《论语》,而《论语》的学习重点不在字词句,应当把文化解读作为教学重点。这篇文章的难点就是孔子为什么要反对攻打颛臾,而且态度如此强硬,对于这个问题,你其实定位得比较准确:维护等级制度。因为很多人把这个问题单纯归为“为政以德”,认为孔子反对攻打颛臾的原因是担心生灵涂炭,危害老百姓,这其实是有偏差的。但是,你最后定为的孔子形象“一个有着经世济民的政治胸怀和心忧天下的道德情怀的时代独行者”并不恰当,文本中并没有直接体现这一点,我建议做些调整。 崔锁章:文言文的有效教学应当实在点,把文字解读放在首位,只有学生读懂了文字,才有可能理解背后的文化内涵。你的课堂思路很清晰,但大半堂课时间花在文化解读上,我不知道学生是否能完全理解。我建议在文字上再多花点功夫。 张蕾:我的意见和崔老师基本一致。从整体上看,课堂构思和呈现非常清晰完整,很有深度,但学生是否读懂了这篇文章的文字层面,这个还是值得质疑。 袁亚波:我觉得这是我听过的课中最为清晰的一堂课,从“求~无乃尔是过与”的解读入手,从文字到文章最后导向文化,让学生和听课老师能清晰理解授课教师的思路和想法,这或许就是有效课堂的标准之一。 方依德:就如前面老师所言,课堂切入口很准,能带动整个课堂的进程,把整个授课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串联起来,而且解读也有相当深度。同时,课堂结尾的拓展做到了课内外的联通,值得借鉴。 王启运:我有一个建议,是否加强下朗读,通过朗读能解决很多文言文教学的实际问题,教师讲得倒是可以少一点。 楼一家:我赞同王老师的观点。这篇文章其实就是师生之间的对话,而且三次对话中孔子的语气是有区别的,把这三次不同的语气读准了其实就理解了整篇文章。 „„ 姜洪章:我来总结一下。一是课堂结构清晰合理;二是课文解读有深度;三是课堂结尾的拓展很有特点;四是教师语言干净,没有废话。这是这堂课的亮点。同时也提几条建议,一是加强文字的落实,并和文章和文化解读融合在一起;二是课堂开头可以再设计的新颖一点,借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比方说这段时间炒得很热的关于周润发扮演孔子的问题;三是加强朗读。 【教案定稿】 《季氏将伐颛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掌握基本文言知识点; 2、 理解师生对话的背景及过程; 3、 深入理解孔子的治国理念。 【教学重点】理解师生对话的背景及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孔子为什么要反对攻打颛臾,从而理解孔子的治国理念。 【教学方法】诵读法 问题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详见预习资料。 二、课堂导入 最近国内娱乐界发生了一件很值得玩味的事情,据说著名导演胡玫正在筹备拍摄电影《孔子》,大家知道演孔子的是谁吗,(周润发)你觉得周润发适合演孔子吗,(七嘴八舌)孔子第75代直系孙孔健担心:“周润发最擅长的是江湖大哥之类的角色,而孔子是个哲人,需要的是沉稳和大度。”那么,如果你是周润发,即将排演《季氏将伐颛臾》这场戏,你会怎么演孔子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帮助周润发来揣摩一下这出戏的台词。 三、整体把握 我建议先一起朗读全文,找找感觉。(正音) 四、揣摩台词 1、背景介绍。 这出戏是孔子和他弟子之间的对话,对话的起因是什么呢,(学生七嘴八舌)用原文中的话回答。(“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伐”,攻打,季氏将攻打颛臾。“有事”,指用兵。古代把祭祀和战争称为国家大事。冉有、季路向孔子汇报了这件事。)季氏是谁呢,(季孙氏,鲁国贵族季友之后,这里指季康子。)颛臾是什么地方呢,(鲁国的附属国)季氏为什么要攻打颛臾呢,(当时季氏专制国政,与鲁哀公矛盾很 大。他担忧颛臾会帮助鲁哀公削弱自己的权势,所以抢先攻打颛臾。)冉有、季路又是谁呢,(孔子的学生,当时都担任季氏的家臣。冉有,即冉求,有是他的字,求是他的名。季路,即子路。有必要补充的是冉有是季氏的主要谋臣,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是季氏智囊团的核心成员,首席顾问,参谋长。) 2、第一次责备 孔子在听了弟子的汇报后什么态度,(责备)用原文中的话回答。(求~无乃而是过与,)为什么责备,(因为孔子反对攻打颛臾,而冉有是季氏的首席顾问,在这件事情上肯定负有责任。)能翻译一下这句话吗,(冉求~恐怕应该责备你吧。)“尔”什么意思呢,(你)“过”什么意思呢,(责备)因此,“尔是过”就是“过尔”的意思。“是”是什么意思呢,(课下注释:“是”是“尔”的复指;另一种解释,“尔”作为“过”的宾语提前,因此这个“是”是提宾的标志。记上去。)“无乃„„与”又是什么意思呢,(恐怕„„吧,表示推测语气) 那么这句台词可以怎么念呢,能试试看吗,(指导:这是一句责备的话,但是语气上带有推测,可以稍微轻一点。重音放在“求”和“过”上。) 3、第二次责备 冉有在老师责备之后有没有认错,(没有)他说:“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是那个季康子想要这么做的,我们两人都不想呢。这其实是在推卸责任。孔子原本以为自己的责备应当会起到效果,不想冉有并未信服,所以这段话在语气上和第一段相比有没有变化呢,(有,语气比前一次更严厉。老师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给大家时间揣摩这段台词,我建议把我们课前发下的参考译文利用起来,原文和译文各读一遍,然后将不懂的字词圈点出来,等下我们可以来交流。 有理解不了的字词吗,(重点引导到这么几个字词上。1、“陈力就列,不能者止”。陈,展现;力,才能;就,担任;列,职务。展现才能担任职务,不能胜任就辞职。孔子为什么要引用这句话呢,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呢,冉有,你和季路身为季康子谋臣,他犯了过错,就是你们的责任,应该辞职。2、“相”,搀扶盲人走路的人。“相”和冉有、季路有什么关系呢,他为什么要做这样的类比呢,“相”的责任是搀扶盲人走路,冉有和季路的责任是辅助季氏,别让他走上歪路。在孔子看来做官不是为了荣华富贵,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打了一个很生动的比喻,“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他用“虎兕”比喻谁,(季氏)对,季氏本来就像虎狼一样,很有野心,我让你们去做他的家臣,原本是想让你们看住他,别让他跑出来祸害人间,现在你们看不住,当然是你们的责任。他用“龟玉”来比喻什么呢,(颛臾)颛臾即将像龟甲玉器一样碎裂了,这是谁的责任呢, 有同学愿意来尝试下这段台词吗,(朗读指导:关键两个反问句,“则将焉用彼相矣”和“是谁之过与,”重音放在“相”和“谁”上) 4、 第三次责备 冉有听了老师孔子的责备后信服了吗,(没有)他第二次狡辩,推卸责任: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季氏的封地,担忧它会帮助鲁哀公削弱自己的权势,所以先发制人。 因此孔子第三次责备他,怎么责备的,(“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什么意思呢,(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因此这句话断句可以怎么断,中间该如何停顿,(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语气应该怎样把握呢,(稍许停顿)当中的一个词可以给我们启示,哪个词(“疾”,痛恨,讨厌)能来读一下吗,(指导:重音放在“疾”上。) 五、文化提升 (一)问题探究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个问题:孔子为什么反对攻打颛臾,你能总结一下原因吗,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1、第一段中他提出“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盟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这些理由从三个层次来阐述,一是从历史上讲的,先王册封,不可伐;第二是从地理上讲的,在邦域之中,不必伐;第三是从政治地位上讲的,是社稷之臣,已经臣服于你,是你的附属国了,不当伐。 2、最后一段中提出了自己的治国理念,对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意思是不怕人口少而怕分配不均,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对外“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要以德服人,“来”,使动用法。然而,现在他的弟子冉有和季路却无法做到,搞得国内鸡飞狗跳,混乱不堪,对外也不能使别人归顺。最后他以敏锐的政治眼光指出:“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蔷之内”。“萧墙之内”即鲁国国君,季康子想通过攻打颛臾进一步增强自己的地位,最后取代鲁国国君。 3、孔子是不是反对一切形式的战争呢,本文选自《论语》第十六章《季氏篇》的第一段,在这段文字背后紧接着有这么一句话: “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意思是:天下清明,那么制礼作乐和出兵征伐都由天子做主;天下昏乱,那么制礼作乐和出兵征伐都由诸侯做主。 能不能结合这一段资料思考下这个问题呢, 【明确】 孔子的政治理想是要恢复周代的礼乐社会,所谓“礼”就是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的社会制度及与之相应的礼节仪式。他强调: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君要像个君,臣要像个臣,父亲要像个父亲,儿子要像个儿子,各自有各自的地位和责任,不可僭越。 在孔子看来,如果真到了有必要发动战争的时候,那么只能由天子来决定,而季康子仅仅是一个鲁国大夫,连诸侯都算不上,没有资格攻打颛臾。 (二)分角色朗读。(机动) (三)课外延伸 两千多年过去了,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孔子的思想,甚至把他拍成电影,搬上银屏呢,孔子的思想对现今社会有什么指导意义呢,或许我们可以做一些有关现实的思考: 孔子所竭力维持的等级制度在当今社会仍旧适用吗,这种等级制度在当时是否有其先进性呢,“修文德以来之”是否对当今国际关系的处理有借鉴意义呢,“均无贫”是否等同于“均贫富”,“和”的概念和当今社会所提倡的“和谐”有区别吗, 这些问题我们还须不断探索,一堂课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季氏将伐颛臾》中体现的孔子的思想也仅仅是冰山一角。因此,我给大家列了一个书单,推荐大家阅读,希望通过阅读让孔子的形象逐渐清晰和丰满起来。只有走进了孔子的心灵世界,才能真正演好孔子。 1、《论语别裁》南怀瑾著~复旦大学出版社。普通读者的入门功夫~上下几千年尽在其中~百看不厌, 2、《论语新解》钱穆著~三联书店。钱老夫子的毕生心血, 3、《<论语>鼓吹》金刚著~天津人民出版社。敲击论语的砖头。 4、《论语心得》于丹著~中华书局。美丽的心得, 5、《论语别裁》,明,张居正讲评~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皇家读本, 最后请允许我用伏尔泰评价孔子的话作为本堂课的结尾: 他探索思想~一点也不狂妄~ 并为人类揭露了理性之光, 他是作为哲人而立言~不是先知~ 但也奇怪~他的国家奉他为祖师。 【 教学反思 平行与垂直的教学反思班会课教学反思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科学我从哪里来教学反思平行与垂直教学反思 】 “有效性”的落脚点在哪里,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落脚点是学生。这是我在课后的最大感悟。因此,我在充分听取学生反馈意见之后,对照课前定下的三个标准——扎实(文字)、清晰(文章)、到位(文化),对本堂课进行了反思总结。 首先是文字落实不够扎实。学生能基本读懂文章大意,但对具体字词等文言知识点的理解就显得较为吃力,这反映在句段翻译的不流畅上。显然,我在文字的落实上做的还不够。我想,或许可以从四方面弥补:一是课前就提供参考译文,二是在文章梳理中强调字词落实,三是课后习题的巩固练习,四是加强朗读和背诵。 其次是文章解读清晰明了。无论是学生还是听课老师都认为文章梳理的清晰是本堂课的亮点之一:从关键句“求~无乃尔是过与”入手带动对全文的理解,问题的层层推进催化思维的运动,同时,整堂课都由一条主线贯穿——孔子为什么态度如此强硬地反对季康子攻打颛臾,或许,这可以成为文言文文章梳理的一个模式。 最后是文化拓展定位准确。学生在文字落实和文章梳理的基础上结合提供的课外资料,基本上能把握孔子的政治理想及人物形象,并通过课堂结尾的一系列带有启发式的问题(孔子所竭力维持的等级制度在当今社会仍旧适用吗,这种等级制度在当时是否有其先进性呢,“修文德以来之”是否对当今国际关系的处理有借鉴意义呢,“均无贫”是否等同于“均贫富”,“和”的概念和当今社会所提倡的“和谐”有区别吗,),对孔子及《论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学生提供的书单也成为课外阅读的热门书目。 我想,让学生在课前了解,在课内读懂,在课外研究,是否可以说达到了有效性教学的基本要求,这是否也适用于除了文言文之外的其他文本呢,
本文档为【《季氏将伐颛臾》有效教学案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1994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1KB
软件:Word
页数:14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09-20
浏览量: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