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态旅游景区“四位一体”式经营管理模式——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的案例

生态旅游景区“四位一体”式经营管理模式——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的案例

举报
开通vip

生态旅游景区“四位一体”式经营管理模式——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的案例2012年第8期(总第500期)工商管理-旅游管理生态旅游景区“四位一体"式经营管理模式米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的案例陈海鹰,黄崇利。,曾小红。(1.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091;2.海南大学应用科技学院,海南海口571101;3.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海南海口571101)Vo1.34No.08内容提要:探索符合生态旅游内涵和特色的经营管理模式,是生态旅游景区管理方面有较强理论和现实意义的课题。现有研究多偏向生态旅游产品设计、设施建设等开发管理内容,基于经营管...

生态旅游景区“四位一体”式经营管理模式——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的案例
2012年第8期(总第500期)工商管理-旅游管理生态旅游景区“四位一体"式经营管理模式米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的案例陈海鹰,黄崇利。,曾小红。(1.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091;2.海南大学应用科技学院,海南海口571101;3.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海南海口571101)Vo1.34No.08内容提要:探索符合生态旅游内涵和特色的经营管理模式,是生态旅游景区管理方面有较强理论和现实意义的课题。现有研究多偏向生态旅游产品设计、设施建设等开发管理内容,基于经营管理主体的视角对生态旅游景区管理的框架、方法和手段进行的研究十分鲜见。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在实践中构建了以企业化经营管理体制为依托,以系统化、国际化、人本化管理理念为指引,以准军事化+标准化体系+游客满意系统为内容,以协调和创新化经营管理方式为支撑的“四位一体”式经营管理模式。该经营管理模式特征主要包括:科学的发展理念是景区内涵式、特色化发展的“指南针”;高效能的综合 管理体系 怎么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环保管理体系it运维服务管理体系质量体系程序文件项目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为景区提供良好的技术和服务支撑;科学研究和综合化人才培养是景区持续发展的保障。同时,南山文化旅游区的经营管理也面临尴尬状况。通过对该景区经营管理模式运行特征的剖析和面临问题的思考,可为我国生态旅游景区相关管理实践提供一些有益启示和借鉴。关键词:生态旅游景区;经营管理模式;“四位一体”;南山文化旅游区中图分类号:F590.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5766(2012)08l21__08一、引言生态旅游景区指由一系列生态旅游景点组合而成的,具有生态美学特征的、具有较为明确的主题和功能的旅游地域系统(杨桂华,2004)。在生态旅游景区管理方面,现有研究主要围绕景区的环境、社区和生态旅游者管理等内容进行。其中,对生态旅游景区环境管理的研究主要包括环境容量(Tony,2001;鄢和琳,2002;WenjunLi,2004;陈玲玲,2011)、环境因子监测与管理(陈飙、杨桂华,2004;刘儒渊、曾家琳,2006)、景观与设施建设和管理(DavidWeaver,2001;梁锦梅,2001;刘忠伟等,2001;全华,2002)等;对生态旅游社区管理的研究主要有社区参与机制与方式(Wunder,2000;Henning,2002;郑群明、钟林生,2004)、社区参与活动管理(王跃华、杨桂华,2000;潘秋玲、李九全,2002;刘静艳,2008)、社区文化管理(王洁、杨桂华,2002;高红艳,2003);对生态旅游收稿日期:2012—04—12基金项目: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价值链分布及其生态优化研究”(HNSK(Z)12—33);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海南高校旅游企业管理专业人才课程项目化培养模式研究”(QJI12516);海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人力资本增殖研究”(HNSK10—97)。作者简介:陈海鹰(1974一),男,海南万宁人。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领域是旅游景区管理。E—mail:chenhaiyingfi009@yahoo.com.cn;黄崇利(1971一),男,湖南衡阳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是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E-mail:huangchongli@126.tom;曾小红(1979一),女,重庆荣昌人。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是生态学、农业信息科学。121黼2012年第8期(总第500期)者管理的研究多从游客数量和行为控制(刘薇,2003;Nola,2004)、游客教育(肖朝霞、杨桂华,2004;Tasos,2006)、旅游活动组织和管理(鄢和琳,2002;Matthieu,2007)等方面进行。此外,部分学者还针对特定类型生态旅游区的经营管理模式(巴芒,2008)和特定事件对生态旅游景区管理的影响(姚娟、田世政,2007)进行研究。.总体看来,现有生态旅游景区管理研究的关注点多集中于环境、社区、游客等管理对象之上,研究内容也多偏向生态旅游产品设计、设施建设等开发管理方面,而基于经营管理主体的视角对生态旅游景区管理的框架、方法和手段进行的研究十分鲜见。大量实践案例表明,注重开发管理但忽视符合生态旅游内涵要求的经营管理方法和 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软件质量保证措施下载工地伤害及预防措施下载关于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往往是导致许多景区“生态旅游破坏生态”现象的重要根源。生态旅游在我国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从现有实践与研究状况看,如何以开发管理为基础,探索一套符合生态旅游内涵特征的景区经营管理模式,使其既利于管理效益的提升,又利于景区环境保护和社区协调发展,是当前生态旅游景区管理方面有较强理论和现实意义的课题。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以下简称“南山景区”)是国家首批“5A”级旅游区,也是以佛教文化为主题的人工生态型旅游景区。自开发以来,该景区坚持探索符合生态旅游发展理念的管理体系,逐渐构建体现自身特色的“四位一体”式经营管理模式并在实践中获得显著效益。为深入了解该景区经营管理模式特征及其对景区发展的影响,2010年11月一2011年9月间,本文对该景区及周边社区分别进行三次实地调查,围绕景区经营管理活动相关问题,通过现场观察、问卷调查(针对游客和景区员工分别派发240份和30份调查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72%和78%),以及针对部分游客、景区管理人员和社区居民的深入访谈,获得许多有用的一手资料。本文力图结合上述相关调研结果,从经营管理主体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南山景区经营管理模式特征的实证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为生态旅游景区经营管理模式研究提供有益启示。二、南山文化旅游区“四位一体”式经营管理模式特征1、景区发展概况南山景区位于三亚市区西南20公里处,是依托南山独特的山海天然形胜和丰富的历史文化渊源开发建设的超大型文化生态旅游区。该景区生态恢复与保护规划面积约50平方公里,经营面积达3平方公里,目前已建成以一寺(南山寺)、一苑(海上观音苑)、两园(慈航普渡园、吉祥如意园)、一谷(长寿谷)、一湾(小月湾)为主体,融合佛教、园林、福寿、海洋等多种文化的生态型景观群。自建成以来,南山景区在经营管理、生态保护、品牌建设、游客服务和经济:效益等方面都获取了显著成效,先后通过IS014001环境管理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获得“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海南省生态旅游示范区”等多种荣誉称号。开园十多年来,已累计接待中外游客超过2800万人次,成为海南省标杆景区,并在国内外旅游业界享有一定声誉。2、经营管理模式特征从经营管理层面看,南山景区已构建起以企业化经营管理体制为依托,以系统化、国际化、人本化管理理念为指引,以准军事化+标准体系+游客满意系统管理为主要内容,以协调和创新化经营管理方式为支撑的“四位一体”式经营管理模式(如图1所示)。图1南山景区“四位一体”式经营管理模式(1)企业化经营管理体制。南山景区实行企业整体开发经营的运行模式。1998年8月,三亚南山1222012年第8期(总第500期)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组建成立,统一负责南山景区的开发、经营和非政府权限管理工作;同时,三亚市政府在景区内设立南山文化旅游区管理委员会,代表市政府对景区进行规划建设、宗教事务、旅游开发、资产运营和综合协调方面的管理监督和协调服务。2002年8月,由北京首都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投资设立的南山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山公司”),成为南山景区的经营主体,对景区实行控股经营。南山景区企业型运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景区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资源开发权与保护权统一;南山公司作为景区经营企业,既负责景区开发,又负责资源与环境保护,根据现代企业化经营要求,全面整合利用各种资源,按市场化运作方式对景区进行运营管理。(2)系统化、国际化、人本化管理理念。南山景区的经营管理理念主要体现如下:①树立“四大”的景区发展理念。南山公司决策层自景区建设伊始,便树立起“大生态、大文化、大教育、大旅游”的系统化发展理念,在景区项目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过程中,始终坚持“环保先行”、“文化精品”等原则和“今天的精品,明天的文物”等理念,以生态建设为基础,以文化建设为核心,进行以生态工程、生态文化、生态教育、生态产业等为主要内容的景区生态系统建设。在致力于建设高品位景区的同时,以和谐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使游客得到心灵陶冶。②注重自身特色与国际先进相结合的企业管理理念。南山公司长期推行“想事、干事、干成事”的企业文化理念,实施“学习、创新、执行、快乐”的企业管理原则,根据国际旅游发展态势、企业自身实际和景区高标准运作的需要,将自身特色与国际先进管理理念相结合,并在旅游景观和项目中实现兼容并蓄,同时根据其要求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服务管理规章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形成既具南山环境和文化特色、又符合国际惯例的现代企业型景区管理体制。③坚持人本化服务管理理念。景区管理者坚持奉行“以人为本”的服务管理理念并使其体现于不同对象身上:对游客——以“撒温情花雨,添人间欢乐”为服务理念,鼓励员工以爱心、热情、亲情对123管鬻撩瓣管耀待每一位游客,为游客提供优质满意的服务;对社区居民——以“敬老爱老”和“扶苗育苗”为中心,积极支持周边村镇的养老、教育及其他社会经济事业发展;对员工——坚持细心关怀的服务原则,以工会为组织核心,通过赠送生日礼品、发放困难补助、灾害补助等多种形式,充分彰显对每一位员工的重视与关爱。“以人为本”的服务管理理念也充分体现了生态旅游注重人本化发展的内涵特征。(3)准军事化+标准化体系+游客满意系统的经营管理内容。在以上管理理念的指导下,南山景区依托现代企业制度,在实践中推行准军事化+标准化体系+游客满意系统的经营管理内容。①实行准军事化管理。为统一景区众多员工的服务思想及言行,南山景区从组织的政治、纪律、技能、章制、团队建设等实际需要出发,仿效军队正规化管理模式,实行内部准军事化的规范管理。每年通过“军训月”等训练管理活动,将现代企业化管理和服务行为与军事化纪律原则进行结合,培养员工“令行禁止,快速反应”的服务作风和团队精神,以此打造高素质的员工队伍。②实施IS09001质量管理与IS014001环境管理标准体系。1998年开园之初,南山景区就导入IS014001环境管理体系,成立南山环境管理委员会,建立景区环境管理指标档案库并聘请专家进行环境管理运行策划。2001年,南山景区通过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3年,景区又将IS09001和IS014001两个标准体系进行创新性整合,建立并通过“质量与环境整合管理体系”认证。根据“质量与环境整合管理体系”运行控制的要求,南山景区建立以质量责任制为核心、由11种规章制度和324份岗位作业文件组成的工作体系,确保景区质量与环境管理工作按照岗位有职责、服务有规程、工作有指标、检查有标准、奖罚有依据的要求而实施,使各项工作环节既能按其目标、内容、方法和要求有条理地进行,又能联结成统一协调运行的整体,维持景区运营的高效率并实现优质化、综合化的服务目标。③建立游客满意系统咨询案。为贯彻“以游客为关注焦点”的经营准则,景区管理层提出并实施“南山文化旅游区游客满意系统咨询案”,将理解游裔管瓣鬻2012年第8期(总第500期)客当前和未来期望、超越游客需求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内容包括“服务精神规范”、“高层管理主导服务”、“全员服务承诺体系”、“服务圈模型图”、“游客需求与投诉服务要点”、“目标管理要点”等;此外,还制定“经济行为不超过文化原则”的准则,鼓励员工树立“撒温情花雨,添人间欢乐”的服务理念,坚持以爱心面对游客,以礼貌热情的态度感染游客,以亲情服务回报游客。南山景区游客满意系统咨询案在实践中赢得国内外众多游客的赞誉。据景区游客调查统计,南山景区历年游客综合满意率均达到90%以上,游客投诉率均低于5%的水平,各项目服务质量均达到“5A”标准规定的目标值。同时,“撒温情花雨,添人间欢乐”也成为员工自觉而深化的服务意识。(4)协调和创新化经营管理方式。在景区经营管理方面,南山管理层注重协调和创新化方式的运用,主要体现如下: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南山景区将“大生态”列为“四大”发展理念之首,不仅在开发建设方面坚持“环境优先”原则,营造景区良好的生态形象,在经营管理方面也始终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一项最基础的内容来实施:一方面,坚持按景区规划要求开展项目经营活动,坚决不搞急功近利的商业化操作,不乱建房屋、乱设摊点,保证景区美观、和谐的经营环境;另一方面,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要旨,通过员工服务行为向游客倡导生态化的消费模式——通过体验式生态贡献活动,参与景区生态环境保护。注重生态保护的经营管理行为,使南山景观环境的生态化、协调化和品质化水平得以不断提升。②开设旅游“4S”服务站。南山景区根据“加强细节化管理、全面提高服务质量”的经营管理要求,于2011年1月推出国内景区销售和服务开创之举——开设景区旅游“4S”服务站。该服务站位于三亚市中心,以旅游沙龙风格进行全方位配置,设有多种人性化、便捷化的信息咨询和相关服务设施,将景区形象展示、产品销售、旅游服务、游客满意度调查与信息反馈等旅游“4s”服务集合为一体;主要采取“一对一”等方式,向市民及游客提供零距离、个性化服务,使人们在实地游览之前便能获得景区带来的温馨体验。“4s”服务站的开设,不仅促进了景区服务的延伸,满足人们提前感受南山旅游的需求;从企业经营管理的层面看,也是南山景区在“散客时代”通过开辟多元化、高端化销售通道和提供国际化水准服务,促使景区乃至三亚旅游行业经营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的一项重要举措。③实施“和谐南山”发展策略。南山景区在自身建设的同时,也注重带动周边社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改善。自成立以来,南山公司坚持实施“和谐南山”发展策略,通过多种活动扶持周边村镇相关项目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一是不定期地拨付资金支持南山村委会各村落的生态文明村建设及抗旱救灾工作;二是实施“敬老爱老”和“扶苗育苗”工程,通过发放长寿老人赡养金、修建爱心小学、资助贫困学生、捐献科技书籍等活动支持社区社会保障和文教事业发展;三是通过提供就业机会,资助修建豆腐加工厂、养猪场、养鱼池等生产设施,带动周边村民脱贫致富;四是定期举办文化联欢活动,加强与社区政府、相关单位和居民的交流与沟通。据景区相关部门介绍,自开园以来,南山景区用于赞助社区社会福利事业的费用累计达1000多万元,其建设“和谐南山”的系列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周边村镇社会经济的发展。三、南山文化旅游区经营管理面临的尴尬1、游客视角的南山景区——商业气息过浓、经营功利性太强本文针对南山景区游客群体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86%的游客认为景区内的商业化气息过浓。这一点从现场观察和游客访谈中也能得到充分反映:南山景区内几乎所有与游客有关的服务活动都要收取费用,且价格不菲。除了吃素斋、住酒店、乘坐电瓶车、请向导讲解等常规型旅游服务外,作为佛教信众虔诚礼佛过程必要内容的上香请愿、祈福签名、参加法会、登(莲花)座拜佛、求签解运、撞吉祥钟等活动,也几乎都与金钱挂钩,而且经营方往往根据游客“认请”金额的高低给予不同层级的“礼佛待遇”。这些现象在金玉观音殿、33观音堂、南山寺、海上观音广场等主要景点均为1242012年第8期(总第500期)常见。针对以上现象,本文对多名游客进行过深入访谈。被访游客大都认为,景区按商业化模式开展以上经营活动,固然有其合法的经营目的,但不加区分地将景区内各种活动,尤其是信众礼佛的相关活动与经济利益挂钩,体现出太明显的功利性,其造成的场面与景区作为佛教文化圣地应具有的清新、肃穆的环境氛围严重不符,容易引起游客反感,从长远角度来讲不利于景区形象的发展。2、管理者视角的南山景区——社区利益关系复杂难调在南山公司管理者看来,景区经营管理面临的主要难题来自周边社区。例如,景区入口前道路边时常可见当地居民所搭建用于向游客兜售香烛等物品的棚屋或摊位,其摆设十分杂乱,经营活动也不正规,严重影响了南山景区的整体形象。此外,据景区人员介绍,南山公司还经常接待一些“不速之客”——前来与公司“谈判”的周边村落居民群体。这些居民对景区所提要求主要与经济利益有关,包括增加征地赔偿款、提供较高收入工作岗位、给予一定的收入分红等。在要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一些居民往往采取“扯皮”甚至闹事的行为;许多村民还经常不顾景区管理规定,偷带游客从小路逃票进入景区,被发现后还公然与景区管理人员对抗等,不一而足。南山景区管理方认为,由于许多社区居民自身文化层次较低,同时在追求经济利益方面急于求成,尽管景区多年来坚持扶持社区相关项目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但仍有许多人认为景区对社区经济发展和就业方面的支持不足,看到景区经营效益好而患上“红眼病”等。而接受访谈的多数村民则认为,南山公司对周边村庄的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的确有一些支持,但由于景区原先开发的征地补偿较低,且未能为居民提供更多参与旅游经营的机会,多数居民难以从景区的巨大经济收益中获得一定分享。这是他们怀有不满情绪的主要原因。125四、结论与思考尽管面临不少难题,但从经济、生态效益和市瓣场效应角度来衡量,南山景区的开发成效十分显著。该景区以企业化经营管理体制为依托,以系统化、国际化、人本化管理理念为指引,以准军事化+标准化体系+游客满意系统为主要内容,以协调和创新化经营管理方式为支撑而构建起明晰的景区经营管理框架体系,形成生态旅游景区“四位一体”式经营管理模式。从经营管理主体的视角来审视,该模式是南山景区为适应“5A”建设标准及国际化发展要求而在经营管理体制和方法方面积极探索的结果,其不仅为景区提供了持续经营管理所需的体制基础、发展理念、人力保障和技术支撑,同时,其经营管理理念和方法也能充分体现生态旅游的内涵要求。对南山景区经营管理模式及其运行特征进行分析,可为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我国生态旅游景区的相关管理实践提供一些有益启示:1、科学的发展理念是景区内涵式、特色化发展的“指南针”坚持内涵式、特色化方向是生态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南山景区的项目和景观,处处体现出生态特色与文化内涵的完美结合,体现出国际化开发和管理水准,而这些都源于景区决策层的超前开发意识及其通过对国际旅游发展态势的准确把握而提出的“大生态、大文化、大教育、大旅游”发展理念,以及坚持自身特色与国际先进相结合的管理理念等。这些理念既是对南山景区发展总体方向的指引,也是对景区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的崭新诠释。在其指导下,南山景区以生态建设为基础、以文化为核心,注重对佛教文化、园林文化、福寿文化、海洋文化等多种传统文化内涵的挖掘利用和整合创新,体现南山主题形象的独特性和包容性,同时也使景区能按国际化发展目标和要求进行运营管理,体现国际化特色。2、高效能的综合管理体系为景区提供良好的技术和服务支撑我国开展有关生态旅游规范和标准的工作已持续一段时间,但实践中许多生态旅游景区的运营管理仍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撑,导致景区在生态环境保护、旅游质量管理等方面问题迭出。南山景区不仅在开园之初便引入IS014001和ISO9001两大国麓瓣2012年第8期(总第500期)际标准体系,还将两者进行创新式整合,建立并实施“质量与环境整合管理体系”认证,为景区根据国际化标准,按照环境高品位性及质量管理的科学规范和有序性要求来运营管理提供技术保障。同时,景区通过实行员工准军事化管理、实施游客满意系统咨询案,进一步强化了服务质量管理的制度性要求,为执行“5A”标准的游客服务管理提供了保证。此外,景区开设旅游“4S”服务站等举措,对于其优质化、综合化旅游服务空间的拓展亦产生较大推动作用。3、科学研究和综合化人才培养是景区持续发展的保障生态旅游是一种综合多学科知识的新兴旅游方式。生态旅游景区的持续发展要求加强多种相关学科的研究,同时注重多样化、专业化、高素质的管理和服务人才培养。在这方面,南山景区管理者的做法也值得借鉴:不仅长期投入专项资金,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国内外专业科研机构合作进行景区生态旅游有关项目研究,还通过专业 培训 焊锡培训资料ppt免费下载焊接培训教程 ppt 下载特设培训下载班长管理培训下载培训时间表下载 班、专题讲座、合作培养等教育与培训活动,培养景区开发和管理所需的多种专业人才,包括项目运营、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开发等管理服务型人才,以及园林设计、佛学研究、素斋烹调等多种专业技术型人才等,为景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南山景区的经营管理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大成效,然而,其经营管理格局中也存在诸多不和谐、不稳定的因素。如前所述,该景区当前面临着不少尴尬:在多数游客心目中,南山景区商业气息过浓、经营功利性太强;从管理者视角来看,周边社区复杂难调的利益矛盾构成与景区“和谐南山”发展策略不协调的“音符”等。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是什么?它们能否在现行的景区经营管理框架中加以解决?本研究认为,这些问题的产生往往并非景区经营管理者主体观念和行为的必然结果。以南山景区的社区利益矛盾问题为例,从本质上看,其涉及到领域较广、关系较复杂的旅游利益相关者博弈问题在此方面,尽管存在部分居民文化层次较低及对经济利益的功利性追求等因素,同时,景区也可依靠政府作为社会关系协调者的力量来谋求问题解决之道(这一点从当地政府曾出面帮助整治景区入口前路边违规经营活动的行为可得到说明)。然而,从生态旅游责任性的角度来审视,南山景区管理者对于生态旅游发展的主要责任对象之一——社区的发展及需求特征似未有科学全面的把握。在这方面,Inskeep(1991)认:勾,社区应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旅游实际发展和管理中,实现社区社会经济利益最大化;胡志毅(2002)认为,社区居民全面、自觉的参与是社区与旅游地社会及环境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陈飙等(2007)提出,理想的旅游社区参与模式应有完善的社区教育体系、经济利益分配公平等几个特征。本文认为,尽管南山景区一直努力支持周边社区公共事业发展,但从根本上看,景区未能从社区全面有效参与的角度考虑如何为周边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旅游参与机会,保证多数居民能从景区发展中获得公平合理的利益分享,也未能帮助建立有效的社区旅游教育培训体系以促进居民文化素养和经营意识的持续提高,从而真正体现生态旅游对社区发展的责任性,推动社区对旅游业从个别参与到广泛参与、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的真正实现。这应当是景区面临社区利益矛盾Et益复杂和加深的根源所在。基于经营管理主体视角对南山景区“四位一体”式经营管理模式进行的解析,可对现阶段我国生态旅游景区管理的研究与实践产生一定启示。但由于个案研究的特殊性,该模式在不同类型生态旅游景区中的适用性尚有待进一步的实践检验。此外,从南山景区的相关发展轨迹来看,如何在景区经营管理框架内建立有效的社区共生发展机制,体现生态旅游景区经营管理的效益性、责任性和持续性的统一,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课题。参考文献:[1]DavidWeaver.Ecotourism[M].JohnWiley&SonsAustralia.Ltd,2001.[2]Henning.B.EcotourismasaConservationStrategyinKomodoNationalPark,Indonesia[J].JurassieWilderness,2002,(3).1262012年第8期(总第500期)鬻饕理施游管理[3]lnskeepE.TourismPlanning:AnIntegrated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Approaeh[M].NewYork:VanNostrandRein-hold,1991.[4]Matthieu.G,Romain.B,Christelle.L,Miche1.L.EcotourismDisturbancetoWildfowlinProtectedAreas:Historical,EmpiricalandExperimentalApproachesintheCamargue,SouthernFrance[J].BiodiversConserve,2007,10,(1).[5]Nola.H_L.Barker,CallumM.Roberts.ScubaDiverBehaviourandtheManagementofDivingImpactsonCoralReefs[J].BiologicalConservation,2004,(3).[6]Tasos.H,Kostas.P.EvaluationoftheEnvironmentalistDimensionofEcotourismattheDadiaForestReserve(Greece)[J].EnvironManage,2006,(38).[7]Tony.P.ModelingCarryingCapacityforNationalParks[J].EcologicalEconomics,2001,(39).[8]WenjunLi.EnvironmentalManagementIndicatorsforEcotourisminChina’sNatureReserves:AcasestudyinTianmushanNatureReserve[J].TourismManagement,2004,(25).[9]Wunder.S.EcotourismandEconomicIncentives:AnEmpiricalApproach[J].EcologicalEconomics,2000,(32).[10]巴芒.三峡库区农业生态旅游经营管理模式选择研究[J].北京:中国市场,2008,(9).[11]陈飙,钟洁,杨桂华.云南香格里拉藏族社区参与旅游发展过程的限制性因素研究[J].成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8).[12]陈飙,杨桂华.旅游者践踏对生态旅游景区土壤影响定量研究——以香格里拉碧塔海生态旅游景区为例[J].长春:地理科学,2004,24,(3).[13]陈玲玲.基于非线性理论的生态旅游景区环境容量研究[J].昆明:生态经济,2011,(9).[14]高红艳.民族地区文化生态旅游与民族文化保护[J].贵阳: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1,(1).[15]胡志毅,张兆干.社区参与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J].西安:人文地理,2002,(2).[16]梁锦梅.生态旅游地开发与管理研究[J].长沙:经济地理,2001,21,(5).[17]刘静艳,韦玉春,刘春媚,徐颂军.南岭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企业主导的社区参与模式研究[J].北京:旅游学刊,2008,23,(6).[18]刘儒渊,曾家琳.登山步道游憩冲击之长期监测——以玉山国家公园塔塔加步道为例[J].北京:资源科学,2006,28,(3).[19]刘薇.生态旅游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及游客管理对策分析[C].南宁:广西生态学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2003.[20]刘忠伟,王仰麟,陈忠晓.景观生态学与生态旅游规划管理[J].北京:地理研究,2001,20,(2).[21]潘秋玲,李九全.社区参与和旅游社区一体化研究[J].西安:人文地理,2002,17,(4).[22]全华.生态旅游区人文建筑动态阈值模型[J].北京:旅游学刊,2002,17,(6).[23]鄢和琳.生态旅游区环境容量确定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探讨——以九寨沟、黄龙为例[J].沈阳:生态学杂志,2002,21,(3).[24]王洁,杨桂华.影响生态旅游景区社区居民心理承载力的因素探析——以碧塔海生态旅游景区为例[J].昆明:思想战线,2002,(4).[25]王跃华,杨桂华.碧塔海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研究[J].昆明:生态经济,2000,(6).[26]肖朝霞,杨桂华.国内生态旅游者的生态意识调查研究——以香格里拉碧塔海生态旅游景区为例[J].北京:旅游学刊,2004,(1).[27]杨桂华.生态旅游景区开发[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28]姚娟,田世政.社区居民“整体搬迁”模式对生态旅游景区管理的影响——以新疆喀纳斯生态旅游景区为例[J].北京:林业经济,2007,(6).[29]郑群明,钟林生.参与式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探讨[J].北京:旅游学刊,2004,(19).127离篱甓2012年第8期(总第500期)Studyonthe“Four.in.0ne’’Modeof0perationandManagementinEcotourismAttraction——thePracticeandReflectionaboutN。anshanCulturalTourismParkatSanyaCHENHai—ying.HUANGChong.1i.ZENGXiao.hong(1.CollegeofBusinessAdministrationandTourismManagement.YunnanUniversity,Kunming,Yunnan.650091,China;2.CollegeofAppliedScienceandTechnologyofHainanUniversity,Haikou,Hainan,571101,China;3.InstituteofScientificandTechnicalInformation,CATAS,Haikou,Hainan.571101,China)Abstract:Itisaproblemwithveryintensetheoreticandrealisticmeaningtoprobeintoamodeofoperationandmanagementinaccordancewiththeconnotationandfeatureofecotourism.Thecurrentresearchconcerningec.otourismattractionsismoreconcentratedontheenvironment.community,visitorsandothermanagedobiects.Andthecontentsofthecurrentresearcharemainlypartialtotheexploitatingmanagement,includingthedesignofeco-tourismproduct,theconstructionsoffacilities,etc.Inthemeantime,researchonframe~rork,methodsandmeansofmanagementofecotourismattractionsisveryuncommonfromthepointofthemainbodyofoperationandmanage—ment.NanshanCulturalTourismParkatSanyaismadeofartificialecotourismattractionswiththethemeoftheBud.dhistculture.Sincethebeginningofdevelopmentin1998.themanagersofNanshanCuhuralTourismParkhavepersistedinexploringandbuildingapropersystemofoperationandmanagementwhichisinaccordancewiththeconceptofecotourismdevelopment.AndtheparkhasobtainedsignificantbenefitsinpracticeowingtothesystemtheyhavesuccessfullymadeinNanshan.Fromtheviewofthelevelofoperationandmanagement.the“four.in—one”modeofoperationandmanagementhasbeenfoundedinNanshanCulturalTourismParkinpractice.basedonsystemofenterprizationalmanagement,withtheguidanceofsystematic.internationalandhumanisticideaforde.velopmentandmanagement,withparamilitarymanagement,standardizationandvisitor—satisfiedsystemasthesub—stance.andbythesupportofharmonizedandcreativemeansformanagement.Buttheparkisalsofacedwithdis.eomfitureinitsoperationandmanagement.Bymakingsomeanalysisonthepark,scharacterofmanagementmodeandponderingsomeproblemsithasbeenfaced.wecansummarizeitsdevelopmentalexp.erienceandinsumciencysoastobringoutsomeinspirationsforChina,secotourismattractions.AstothecharacteristicsofthemodeofoperationandmanagementinNanshanCulturalTourismPark.itcouldbeillustratedfronthefollowingaspects.Firstly.thescientificconceptofdevelopmentisthe“compass”thatcanlcadtheparktoconnotativeandcharacteristicdevelopment.Secondly.itistheintegratedmanagementsystemwithhigh—performancethatprovidestheparkwithgreatsupportoftechnologyandservice.Thirdly,scientificresearchandtalenttraininghaveensured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NanshanCuhuralTourismPark.Ontheotherhand,themanagementofNanshanCulturalTourismParkisalsofac.edwithembarrassments.Inthemindsofmostvisitors,theutilitarianbusinessatmosphereistoothickinthepark.Andfromthemanagers.pointofview,thecontradictionbetweentheparkandthecommunitiesaroundistoocomplexanddifficulttobetuned.whichhasformedanincompatible“musicalnote’’withthe“HarmonyNanshan“developmentstrategy.ThispaperarguesthattheproblemsfacedbytheNanshanCulturalTourismPark{irenottheinevitableresultsofthemanagers,subjectivebehaviors.Inessence,thecontradictionsbetweentheparkandthecommunitiesaroundarerelatedtoaproblemwithmorebroadandmorecomplexrelationshipsoftourismstakeholders.Thekeypointisthatthemanagersoftheparkfailtoconsiderhowtoprovidetheresidentsoftheeommunitieswithmoreandbetteropportunitiesoftourismparticipationfromtheviewofcommunity.sful1andeffectivedevelopment.Andthemanag.ersalsofailtoestablishaneffectivesystemofeducationandtrainingforthecommunitiesinordertopromotetheresidents’culturalliteracyandbusinessawareness.Sotheresponsibilityofecotourismforcommunitydevelopmentisnottrulyreflected,andcommunity,stourismparticipationcannotbeputintorealimplementationasaresult.Fromthefundamentalpointofview,thisshouldbetheoriginoftheincreasinglycomplexcommunityconflictsofinterestfacedbythemanagersofthepark.WhenitcomestotherelevantpracticesofoperationandmanagementinNanshanCuhura1TourismPark.itisataskwhichisquiteworthyoffurtherstudyonhowtosetupasymbioticdevelopmentmechanismwithintheframe.workofmanagementinthepark.s0thattheeffectiveness.responsibilityandsustainabilityoftheunifiedoperationandmanagementofecotourismattractionscanbeachieved.KeyWords:ecotourismattraction;modeofoperationTourismParkandmanagement;“four.in.one”:NanshanCultural(责任编辑:文川)128
本文档为【生态旅游景区“四位一体”式经营管理模式——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的案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3.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公子巨帅
从事一线医院肿瘤科和神经内科护理专业
格式:pdf
大小:676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8
分类:
上传时间:2019-07-31
浏览量: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