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学.小儿推拿

教学.小儿推拿

举报
开通vip

教学.小儿推拿null小儿推拿小儿推拿Child Massage Commonly-used Points And Manipulationsnull 小儿生理特点: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 育迅速。 小儿病理特点: 抵抗力差,容易发病;传变迅速,易趋康 复。 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决定了小儿推 拿与成人有所不同。null 小儿的推拿辩证: (1)四诊。 (2)八纲。 第一节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第一节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 一.手法要求 轻快柔和,平稳着实。 Commonly-u...

教学.小儿推拿
null小儿推拿小儿推拿Child Massage Commonly-used Points And Manipulationsnull 小儿生理特点: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 育迅速。 小儿病理特点: 抵抗力差,容易发病;传变迅速,易趋康 复。 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决定了小儿推 拿与成人有所不同。null 小儿的推拿辩证: (1)四诊。 (2)八纲。 第一节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第一节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 一.手法要求 轻快柔和,平稳着实。 Commonly-used Manipulations二.与成人手法的区别 二.与成人手法的区别 (一)与成人手法不同的手法是: 推法、掐法、捏法、运法。 其中同名不同操作的是: 推法、捏法。 (二)小儿特有的手法是: 掐法、运法。 null三.常用手法 (一)推法(见图6-1、6-2、6-3) 以拇指桡侧或指面,或食中二指指面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分旋推、分推。 (二)揉法(见成人推拿手法图5-1-3) 以中指或拇指指端,或掌根,或大鱼际,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分鱼际揉、掌根揉、指揉。null(三)按法 以拇指或掌根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逐渐向下用力按压。 (四)摩法 以手掌面或食、中、无名指指面附着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形移动摩擦。 (五)掐法(见图6-4) 用指甲重刺穴位。null(六)捏法(见图6-5) 1.三指捏:用拇指桡侧缘顶住皮肤,食、中指前按,三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 2.二指捏:食指屈曲,用食指中节桡侧顶住皮肤,拇指前按,两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 (七)运法(见图6-6) 以拇指或中指指端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往彼作弧形或环形推动。第二节 常用穴位第二节 常用穴位小儿推拿常用穴位除了十四经穴及经外奇穴外,还有许多特定的穴位,这些穴位不仅有点状的,还有线状、面状的。小儿常用穴位以两手居多,故曰“小儿百脉汇于两掌”。小儿推拿操作的顺序一般是先头面,次上肢,再胸腹、腰背,最后是下肢。当然,依患儿病情的不同,可灵活掌握。一.头面部穴位 Points on the Head and Face一.头面部穴位 Points on the Head and Face(一)攒竹 定位: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线状)。 操作:推攒竹,两拇指自下向上交替直推,推30—50次。 主治:发热、头痛、感冒、精神不振、惊惕不安。null(二)坎宫 定位:自眉头起沿眉梢成一横线。(线状) 操作:推坎宫,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作分推,推30—50次。 主治:外感发热、惊风、头痛、目赤痛。 (三)太阳 定位:眉后凹陷处。操作:两拇指桡侧自前向后直推,称推太阳。用中指端揉该穴,称揉太阳或运太阳。推揉30—50次。 主治:发热、头痛、惊风、目赤痛null(四)山根 定位:两目眦之中。 操作:掐山根即拇指甲掐,掐3—5次。 主治:惊风、抽搐。 (五)人中 定位:人中沟正中线上1/3与下2/3交界处。 操作:掐人中。掐五次或醒后即止。 主治:昏厥、抽搐、惊风。null(六)迎香 定位:鼻翼两旁开0.5寸,鼻唇沟内。 操作:揉迎香,用食中二指揉,揉20—30次。 主治:鼻塞或鼻流涕。 (七)牙关 定位:耳下一寸,下颌骨陷中。 操作:按牙关即用拇指按,或揉牙关,用中指揉。按揉5—10次。 主治:按牙关主治牙关紧闭;揉牙关主治口眼歪斜。null(八)囟门 定位: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百会前骨陷中。 操作:推囟门,两手扶儿头,两拇指从前发际向囟门穴交替推,(囟门未闭时仅推至囟门);揉囟门,拇指端轻揉之。推或揉均50—100次。 主治:头痛、惊风、神昏烦躁、鼻衄、鼻塞。 (九)百会 定位: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null操作:按或揉百会,用拇指或中指按揉。按30—50次,揉100—200次。 主治:头痛、惊风、脱肛、遗尿、目眩、惊痫。 (十)耳后高骨 定位: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 操作:揉耳后高骨,用两拇指或中指端揉。揉30—50次。 主治:头痛、惊风、烦躁不安。 (十一)风池 定位: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平风府穴。null推膻中,食中二指自胸骨切迹推至剑突。推或揉均为50—100次。 主治:胸闷、咳喘、痰鸣、呕吐。 (三)胁肋:(线状) 定位:从腋下两胁至天枢处。 操作:搓摩胁肋,用两手掌从两胁腋下搓摩至天枢(脐旁开2寸),又称按弦走搓摩。 (四)中脘: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null操作:拿风池,用拇、食指拿。拿5—10次。 主治:感冒、头痛、发热、颈项强痛、目眩。 (十二)天柱骨(线状) 定位:项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二指自上而下直推,称为“推天柱骨”。或用汤匙边蘸水自上而下刮。推100~500次,或刮至皮下轻度瘀血为止。 主治:呕吐,恶心,项强,发热,咽痛,惊风。 头面部穴位主治归纳:头面部穴位主治归纳: 1.治疗外感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证: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揉耳后高骨、揉迎香、拿风池。其中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揉耳后高骨主疏风解表;揉迎香主治鼻塞流涕;拿风池主发汗解表、祛风寒。 2.治疗惊风、抽搐:掐山根、掐人中、推揉囟门、按揉百会、揉耳后高骨、推天柱骨。其中按揉百会有升阳举陷的作用。 3.治疗牙关紧闭、口眼歪斜:按揉牙关。二、胸腹部穴位 二、胸腹部穴位 (一)天突: 定位:胸骨上窝正中。 操作:按或揉天突,用中指端按或揉。按揉10—15次。 主治:痰壅气急、胸闷、咳喘、恶心呕吐。 (二)膻中: 定位: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处。 操作:揉膻中,用中指端揉;分推膻中,两拇指自膻中穴向两旁分推至乳头;null操作:揉中脘,用指端或掌根按揉,揉100—300次;摩中脘,用掌心或四指或全掌轻摩之,摩5分钟;推中脘,用食中二指自中脘向上直推至喉下或自喉下直推至中脘推100—300次。 主治:揉、摩中脘主治腹胀、食积、呕吐、泄泻、食欲不振;推中脘自上向下主治呕吐、嗳气。 (五)腹: 定位:腹部。(面状)null操作:摩腹,用全掌或四指轻摩之; 分推腹阴阳,用两拇指沿肋弓边缘或自中脘至脐部向两旁分推。摩5分钟,分推100—200次。 主治:腹痛、腹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 (六)脐 定位:肚脐。 操作:揉脐,用中指端或掌根揉;摩脐,用四指或全掌轻摩;抖脐,用拇指和null食、中指抓住肚脐抖。揉100—300次,摩5分钟。 (七)天枢 定位:脐旁2寸。 操作:揉天枢,用食中二指揉之;捏挤天枢,用两手拇指、食指捏挤天枢至皮下轻度瘀血为止。揉50—100次。 主治:腹泻、便秘、腹胀、腹痛、食积不化。 null (八)丹田:(面状) 定位:小腹部(脐下2寸与3寸之间)。操作:用全掌或四指摩或揉,揉50—100次,摩5分钟。 主治:腹泻、腹痛、遗尿、脱肛、疝气、尿潴留。 (十)肚角 定位:脐下2寸旁开2寸大筋。 操作:拿肚角,用拇、食、中三指拿之;按肚角,用指端按。 主治:腹痛、腹泻。胸腹部穴位主治归纳: 胸腹部穴位主治归纳: 1.主治宽胸理气:按揉天突、推揉膻中、搓摩胁肋、揉乳根、揉乳旁。 2.主治消化系统疾病:揉中脘、摩腹、分腹阴阳、揉脐、揉天枢、摩揉丹田拿、按肚角。其中摩腹可用于消化功能紊乱,治疗腹泻、便秘,有双向调节作用。揉脐、摩揉丹田可温阳散寒,治疗下焦虚寒,可治疗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病症。 三.腰背部穴位三.腰背部穴位(一)大椎: 定位:第七颈椎棘突下。 操作:揉大椎,用中指端揉,揉20—30次。 主治:感冒、发热、项强、咳嗽。 (二)脊柱: 定位: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 操作:推脊,用食中二指自上而下直推,推100—300次;捏脊,用三指捏或二指捏,自下而上,捏3—5遍。null(三)七节骨 定位: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成一直线。 操作:推上七节骨,用食中二指或拇指桡侧面由下向上直推;推下七节骨,自上向上直推。推100—300次。 主治:推上七节骨能温阳止泻,主治泄泻;推下七节骨能泻热通便,主治肠热便秘。 (四)龟尾 定位:尾椎骨端。null操作:揉龟尾,用拇指或中指端揉之,揉100—300次。 主治:腹泻、便秘、脱肛、遗尿。 腰背部穴位主治归纳: 肺、脾、肾三俞穴能调治本脏疾病。 揉大椎、风门可祛风解表、清热。 捏脊可主治消化系统疾病,推脊可清热。四、上肢部穴位 四、上肢部穴位 (一)五经 定位:手指末节罗纹面,从大拇指至小指分别为脾、肝、心、肺、肾经。 操作:补法,旋推为补,其中肾经的补法为由指根向指端方向直推;泻(清)法,用拇指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泻。补或泻100—500次。 主治:主治本脏所主疾病。 (二)胃经 定位:拇指掌面近掌端第一节。null操作:补胃经,旋推为补;清(泻)胃经,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补、清均为100—500次。 主治:食欲不振、呕恶、嗳气、烦渴善饥、吐血衄血。 (三)大肠 定位:食指桡侧缘,自食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 操作:补大肠,从食指尖直推至虎口;清大肠,从虎口直推至食指尖。补清均为100—300次。 主治:补大肠主治腹泻、脱肛;清大肠主治便秘、食积、身热下痢。null(四)小肠 定位:小指尺侧边缘,自指尖到指根成一直线。 操作:补小肠,自指尖直推向指根;清小肠,自指根直推向指尖。补清均为100—300次。 主治:本穴多用清法,主治小便赤涩、水泻、遗尿、尿闭。 (五)肾顶 定位:小指顶端。 操作:揉肾顶,以拇指或中指端按揉。揉100—500次。 主治:自汗、盗汗、解颅(脑积水)。null(六)肾纹 定位:手掌面,小指第二指间关节横纹处。 操作:揉肾纹,用拇指或中指端按揉。揉100—500次。 主治:目赤、鹅口疮、热毒内陷、瘀结不散之高热、呼吸气凉、手足逆冷。 (七)四横纹 定位: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 操作:推四横纹,患儿四指并拢,医者用拇指从患儿食指推向小指横纹处;掐四横纹,用拇指甲掐。推100—300次,掐5次null主治:推之主治疳积、腹胀、气血不和、消化不良等症;掐之能退热除烦、散瘀结,主治惊风等。 (八)小横纹 定位:掌面食、中、无名、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 操作:推小横纹,用拇指桡侧面推;掐小横纹,用拇指甲掐。推100—300次,掐5次。 主治:推掐小横纹可退热、消胀、散结,主治脾胃热结、口唇破烂、腹胀等,对肺部干性罗音有一定疗效null(九)掌小横纹 定位:掌面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 操作:揉掌小横纹,用拇指或中指端揉,揉100—500次。 主治:咳喘、百日咳、肺炎、口舌生疮,对肺部湿性罗音有一定疗效。 (十)板门: 定位:手掌大鱼际平面。 操作:揉板门(运板门),用拇指端揉之,揉100—300次;板门推向横纹,用推法自指根推向腕横纹;反方向为横纹推向板门null主治:腹胀、食积、呕吐、腹泻、嗳气、疳积等。板门推向横纹可止泻,横纹推向板门可止呕吐。 (十一)内劳宫 定位:掌心中,屈指时中指、无名指之间中点。 操作:揉内劳宫,用中指端揉;运内劳宫(水底捞明月),自小指根掐运起,经掌小横纹、小天心运至内劳宫。揉100—300次,运10—30次。 主治:揉内劳宫可清热除烦,主治心经有热之口舌生疮、发热、烦渴等;运内劳宫主清虚热,对心、肾二经之虚热最宜。null(十二)内八卦 定位: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所作圆周(线)。 操作:运(内)八卦,用中指或拇指掐运,顺时针方向,运100—300次。 主治:胸闷、纳呆、痰喘咳嗽、腹胀、呕吐等。 (十三)小天心 定位: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 操作:揉小天心,用中指端揉;掐小天心,用拇指甲掐;捣小天心,用中指尖或屈曲的指间关节捣揉。揉100—300次,掐、捣5—20次。null主治:揉小天心可清热、利尿、镇惊、明目,主治心经有热之目赤肿痛、口舌生疮、惊惕不安、小便短赤等,还对新生儿硬皮症、疖肿、疮疖、遗尿、黄疸、痘疹欲出不透有一定疗效。掐、捣小天心可镇惊安神,主治惊风、抽搐、夜啼等。 (十四)运水入土、运土入水 定位:手掌面,大指根至小指根,沿手掌边缘一条弧形曲线。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自小指根,沿手掌边缘,经小天心运至拇指根部,称运水入土;反方向称运土入水。运100—300次。 主治:运水入土可健脾助运、润燥通便,常用于久病、虚证;运土入水可清脾胃湿热、利尿止泻,常用于新病、实证。null(十五)总筋 定位:掌后腕横纹中点。 操作:揉总筋,用拇指或中指按揉;掐总筋,用拇指甲掐。揉100—300次,掐3—5次。 主治:揉总筋主治口舌生疮、潮热、夜啼、牙痛等,揉之可通调周身气机;掐总筋主治惊风抽搐。 (十六)大横纹 定位:仰掌,掌后横纹。null操作:分推大横纹(分阴阳),两拇指自腕后横纹中点向两旁分推;合阴阳,自两旁向中间推。推30—50次。 主治:分阴阳可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行滞消食,主治寒热往来、腹胀、腹泻、痢疾、呕吐、食积、烦燥不安等。合阴阳可行痰散结,主治痰结喘嗽、胸闷等。 (十七)十宣 定位:十指尖指甲内赤白肉际处。 操作:掐十宣,用指甲掐,掐5次或醒后即止。 主治:惊风、高热、昏厥。null(十八)老龙 定位:中指甲后一分处。 操作:掐老龙,掐5次或醒后即止。 主治:急惊风。 (十九)端正 定位:中指甲根两侧赤白肉际处。 操作:掐端正,用指甲掐;揉端正,用拇指罗纹面揉。掐5次,揉50次。 主治:掐端正主治惊风。揉右端正可降逆止呕,主治胃气上逆之恶心呕吐;揉左端正有升提之功,主治水泻、痢疾等。null(二十)五指节 定位:掌背五指第一指间关节。 操作:掐五指节,用拇指甲掐;揉五指节,用拇、食指揉搓。掐3—5次,揉30—50次。 主治:掐五指节主治惊风、惊惕不安;揉五指节主治痰喘、咳嗽、胸闷等。 (二十一)二扇门 定位:掌背中指根本节两侧凹陷处。 操作:掐二扇门,用拇指甲掐;揉二扇门,用拇指偏峰按揉。掐5次,揉100—500次。 主治:此为发汗要穴,主治惊风抽搐、身热无汗。null(二十二)上马 定位:手背无名及小指掌指关节后陷中。 操作:掐上马,用拇指甲掐;揉上马,用拇指端揉。掐3—5次,揉100—500次。主治:揉上马为滋阴补肾效法,主治阴虚阳亢、潮热烦燥、小便赤涩、牙痛、睡觉磨牙等。 (二十三)外劳宫 定位:掌背中,与内劳宫相对处。 操作:掐外劳宫,用指甲掐;揉外劳宫,用拇指或中指端揉。掐5次,揉100—300次。null主治:揉外劳宫可主治一切寒证,为温阳散寒、升阳举陷佳穴,兼发汗解表。主治外感风寒、腹痛腹胀、肠鸣腹泻、痢疾、脱肛、遗尿、疝气等。 (二十四)威灵 定位:手背二、三掌骨歧缝中。 操作:掐威灵,用指甲掐。掐5次或醒后即止。 主治:掐威灵可开窍醒神,主要用于急惊风之急救。 (二十五)精宁 定位:手背第四、五掌骨缝间。 操作:掐精宁。掐5—10次。null主治:掐之可行气、化痰、破结。主治痰食积聚、干呕、疳积、眼内胬肉等。 (二十六)外八卦 定位:掌背外劳宫周围,与内八卦相对处。 操作:运外八卦,用拇指顺时针方向掐运,运100—300次。 主治:胸闷、腹胀、便结。 (二十七)一窝风 定位:手背腕横纹正中凹陷处。 操作:揉一窝风,用中指或拇指端揉,揉100—300次。 主治:关节痹痛、腹痛肠鸣、五迟五软、感冒。null(二十八)膊阳池 定位:手背一窝风后3寸处。 操作:揉膊阳池,用指端揉,揉100—300次;掐膊阳池,用拇指甲掐,掐3—5次。 主治:头痛、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二十九)三关 定位:前臂桡侧,阳池至曲池成一直线。 操作:推三关,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二指指腹从腕部推向肘;大推三关,令患儿屈拇指医者自拇指桡侧面从患儿拇指外侧端推向肘。推100—300次null主治:可治疗一切虚寒病证,主治体弱多病、气血虚弱、阳虚肢冷、腹痛腹泻、疹出不透、外感风寒等。 (三十)天河水 定位: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曲泽)成一直线。 操作:清(推)天河水,用食、中二指从腕部推向肘;打马过天河,用食、中二指自腕横纹中央,一起一落弹打如弹琴状,直至肘横纹中央,同时边弹打边用口吹气随之。清100—300次。(三十一)六腑(三十一)六腑 定位:前臂尺侧,阴池至肘成一直线。 操作:退(推)六腑,用食、中二指或拇指指面自肘部推向腕,退100—300次。 主治:一切实热病证,如高热、惊风、烦渴、鹅口疮、重舌木舌、腮腺炎、咽痛、大便秘结等。上肢部穴位主治归纳: 上肢部穴位主治归纳: 1.脾、肝、心、肺、肾、胃、大肠、小肠经分别主治本脏和本腑的病症。 2.主治消化系统疾病:推揉板门;揉端正;揉脾经;揉胃经;清补或推大、小肠;运水入土、运土入水;运内、外八卦。 3.解肌发表,主治外感病:掐揉二扇门、清天河水、揉外劳、掐揉一窝风、推三关。其中掐揉二扇门发汗力强。清天河水以清热为主,主治风热感冒。揉外劳、掐揉一窝风、推三关能温阳散寒,主治风寒感冒。4.镇静止抽搐:掐威灵、掐揉五指节、掐二扇门、掐老龙、掐十宣、掐捣小天心、掐四横纹、清肝经、掐总筋。 4.镇静止抽搐:掐威灵、掐揉五指节、掐二扇门、掐老龙、掐十宣、掐捣小天心、掐四横纹、清肝经、掐总筋。 5.清热:清天河水、退六腑、揉小天心、揉运内劳宫、揉上马、分阴阳。其中清天河水清卫分气分之热;退六腑清营分血分之热;运内劳宫、揉上马清虚热;揉内劳宫、揉小天心清心经有热;分阴阳可调和气血,用于寒热往来、气血不和。五、下肢部穴位五、下肢部穴位(一)箕门 定位:大腿内侧,膝盖上缘至腹股沟成一直线。 操作:推箕门,用食、中二指自膝盖内上缘推至腹股沟部,推100—300次。 主治:功能利小便,主治小便赤涩不利、尿闭、水泻。 (二)百虫 定位:膝上内侧肌肉丰厚处。 操作:按拿百虫,用拇指按或拿,按拿5次。 主治:功能通经络、止抽搐,主治四肢抽搐、下肢痿癖。 null(三)膝眼 定位:髌骨下缘,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操作:按膝眼,用拇指按,按5次。 主治:下肢痿软、惊风抽搐。 (四)足三里 定位: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操作:按揉足三里,用拇指端按揉,按揉50—100次。 主治:功能健脾和胃、行气导滞,主治腹胀腹痛、呕吐泄泻、下肢痿软等。null(五)前承山 定位:前腿胫骨旁,与后承山相对处。 操作:掐揉前承山,用拇指掐或揉,掐5次,揉30次。 主治:下肢抽搐、惊风。 (六)三阴交 定位:内踝上3寸。 操作:按揉三阴交,用拇指或食指端按揉,按揉100—200次。 主治:功能通血脉经络、利下焦湿热、健脾胃、助运化,主治泌尿系统疾病,如遗尿、癃闭、小便频数、小便涩痛不利,及消化不良、下肢痹痛等。null(七)解溪 定位:踝关节前横纹中,两筋间凹陷中。 操作:揉解溪,用拇指端揉,揉50—100次;掐解溪,用拇指甲掐,掐3—5次。 主治:踝关节屈伸不利、惊风、吐泻不止。 (八)大敦 定位:足大趾外侧爪甲与趾关节之间。 操作:掐大敦。掐5次。 主治:惊风。null(九)丰隆 定位:外踝上8寸,胫骨前缘外侧1寸半,胫腓骨之间。 操作:揉丰隆,用拇指或中指端揉。揉50—100次。 主治:痰鸣咳嗽。 (十)委中 定位:膝盖后侧中央,两大筋之间。 操作:拿委中,用拇、食指端提拿。拿5次。 主治:惊风抽搐、下肢痿软。null(十一)后承山 定位:腓肠肌腹下凹陷中。 操作:拿承山,拿5次。 主治:功能通经络、止抽搐,主治下肢痿软、腿痛转筋。 (十二)仆参 定位:足跟外踝下凹陷中。 操作:拿仆参或掐仆参,拿或掐各5次。 主治:惊风、昏厥。null(十三)昆仑 定位:外踝后缘和跟腱内侧中间的凹陷中。 操作:掐昆仑,掐5次。 主治:惊风。 (十四)涌泉 定位:足底,足掌心前正中凹陷中。 操作:推涌泉,用拇指从涌泉下方直推至脚趾,推50—100次;揉涌泉,用拇指揉,揉50—100次。 主治:推涌泉功能引火归元、退虚热,主治发热、五心烦热等。揉涌泉主治呕吐、腹泻。下肢部穴位主治归纳下肢部穴位主治归纳 镇静止抽搐:掐揉解溪、掐大敦、掐仆参、掐昆仑、按拿百虫、按膝眼、掐揉前承山、拿委中、拿后承山。
本文档为【教学.小儿推拿】,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47922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508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0-11-06
浏览量: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