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电图

心电图

举报
开通vip

心电图null心电产生的原理心电产生的原理心脏机械性收缩之前,心肌先发生电激动。心肌的电激动可传布全身,在身体不同部位的表面发生电位差。通过心电图机把不断变化的电位连续描记成的曲线,即心电图。 心肌细胞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外带正电荷,膜内带同等数量的负电荷,这种电荷稳定的分布状态称为极化状态。极化状态图 一、心电图基本知识 心电产生的原理心电产生的原理电偶学说 心肌细胞除极与复极过程在临床心电图上通常用电偶学说来说明。由两个电量相等,距离很近的正负电荷所组成的一个总体,称为电偶。正电荷称做电偶的电源,负电荷称为电偶的电...

心电图
null心电产生的原理心电产生的原理心脏机械性收缩之前,心肌先发生电激动。心肌的电激动可传布全身,在身体不同部位的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面发生电位差。通过心电图机把不断变化的电位连续描记成的曲线,即心电图。 心肌细胞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外带正电荷,膜内带同等数量的负电荷,这种电荷稳定的分布状态称为极化状态。极化状态图 一、心电图基本知识 心电产生的原理心电产生的原理电偶学说 心肌细胞除极与复极过程在临床心电图上通常用电偶学说来说明。由两个电量相等,距离很近的正负电荷所组成的一个总体,称为电偶。正电荷称做电偶的电源,负电荷称为电偶的电穴,其连线称为电偶轴,电偶轴的方向是由电穴指向电源,两极间连线的中点称为电偶中心。 心电产生的原理心电产生的原理当细胞一端受刺激(阈刺激),其通透性发生变化,细胞内外正、负离子发布发生逆转,受刺激部位的细胞膜出现除极化,使该处细胞膜外正电荷消失而其前面尚未除极的细胞膜外仍带正电荷,形成一对电偶(dipole)。电源在前,电穴在后,电流自电源流入电穴,并扩展,直至整个心肌细胞除极完毕。心肌细胞除极与复极时电偶的形成 心肌细胞除极与复极时电偶的形成 null体表的心脏电位与下列因素有关: 心肌细胞数量呈正比; 电极位置和心肌细胞的距离呈反比; 探查电极的方位和心肌除极的方向构成的夹角有关,夹角越大,电位越小。向量:既有强度,又有方向性的电位。通常用箭头表示方向,长度表示强度。 心电综合向量: 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心脏传导系统示意图 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P波:左右心房的电激动过程电位和时间的变化。 P-R间期: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 P-R段:心房激动通过房室交界区下传至心室的时间。 QRS波群:左右心室除极过程电位和时间的变化,典型的QRS波群包括三个相连的波。第一个向下的波为“Q”波;继之向上的波为“R”波;继R波之后的向下波为“S”波。 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 S-T段:从QRS波群终点到T波起点的线段,反映心室早期复极过程电位和时间的变化。 T波:反映晚期心室复极过程电位的变化。 U波:代表心肌活动的“激后电位” . Q-T 间期:从QRS波群起点到T波终点的时间;反映心室除极和复极的总时间。心电图导联体系心电图导联体系心电图导联:在人体不同位置放置电极,通过导联线与心电图机电流计的正负极相连,记录心电图的电路连接方法称心电图导联。 导联包括 肢体导联: 标准肢体导联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胸导联:体表心电图导联体表心电图导联AVR ++ I、AVL+ II、III、AVFV+空间向量环在切面投影----心电向量图空间向量环在切面投影----心电向量图空间向量环在切面投影----心电向量图空间向量环在切面投影----心电向量图额面横面右→左 上→下 后→前心电向量图在体表各点投影----心电图心电向量图在体表各点投影----心电图额面向量图在肢体导联轴投影----心电图额面向量图在肢体导联轴投影----心电图null额面心量环与肢体导联心电图的关系 横面心向量环与胸导联心电图的关系 一、正常心电图图形与正常值一、正常心电图图形与正常值二、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心电图的测量心电图的测量心电图记录纸的组成 心电图的测量心电图的测量心率的测量:60/R-R 各波段振幅的测量: 各波段时间的测量: 平均心电轴: 心脏循长轴转位: null 心电图各波及间期的测量方法平均心电轴平均心电轴概念:心电轴指的平均QRS电轴,是心室除极过程中全部瞬间向量的综合。 测量方法: 目测法: 精确法: 查表法: 临床意义:心电轴简单目侧法 null振幅法测定心电轴 心电轴正常范围与偏移 心脏循长轴转位心脏循长轴转位顺钟向转位时胸前导联示意图 逆钟向转位时胸前导联示意图 心电图的正常波形和正常值心电图的正常波形和正常值P波 代表左右心房除极的电位和时间 正常值: P 时限(宽度)≤0.11s P 振幅 肢导联≤0.25mV 胸导联≤0.20mV正常P波 在各导联上形态正常P波 在各导联上形态I 、II 、avF、 V3-V4 均直立 III 、avL、 V1-V2 直立、倒置或双向 avR 倒置P-R间期P-R间期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 正常值:P-R≈0.12-0.20s (与心率快慢有关) 心率越快 P-R越短 反之越长 P-R>0.22s 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的正常波形和正常值心电图的正常波形和正常值P波:代表心房除极,前1/3代表右心房除极,中1/3代表右左心房共同除极,后1/3代表左心房除极。 P波形态:在肢体导联呈钝园形,有时有轻度切迹成双峰,双峰间距<0.04s。心脏激动起源窦房结,心房综合向量指向左、前、下,在Ⅰ、 Ⅱ、avF、V4-V6直立,在avR导联倒置,其余导联呈双向、倒置或低平均可。 P波的宽度(时间)<0.12s,儿童<0.09s。 P波振幅在肢体导联不超过0.25mV,胸导联不超过0.2mV.QRS波群 左右心室除极时间和电位变化QRS波群 左右心室除极时间和电位变化(1)命名: QRS波群中第一个向下的波 前向下的波 -- Q波 QRS波群中第一个向上的波 -- R波 R波后向下的波 -- S 波 QRS均向下 -- QS波 S后向上的波---R’波 R’后向下的波---S’波 振幅较大者英文大写Q.R.S 反之用小写q.r.s (2)时间: QRS:0.06-0.10s ≤0.10s QRS≥0.12s 心室肥大 室内阻滞心电图的正常波形和正常值心电图的正常波形和正常值QRS波群:代表心室肌除极电位和时间的变化。 时间:自QRS综合波的起点至终末表示全部心室肌激动过程和复极 过程最早期的时间。正常人为0.06~0.10s,儿童0.04~0.08s。 波形和振幅 ①胸前导联: R波多在1.2~1.8mV之间,最高不超过2.5mmv。 正常人V1、V2导联可呈qR、qRs、Rs或R型, 在V3、V4导联,R波和S波的振幅大体相等。所以自右至左(自V1至V6)R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减小。心电图的正常波形和正常值心电图的正常波形和正常值②肢体导联:QRS波群的形态与振幅取决于额面QRS环最大向量投影的角度,若最大向量接近90°并作顺钟向运行时,avF,Ⅲ导联呈qR型,而avL、Ⅰ导联呈rS或RS型,此时RavF不应超过2.0mv。当额面QRS环最大向量接近0°并作逆钟向运时,avL、Ⅰ导联呈qR型,而avF、Ⅲ导联呈rS或RS型,此时RavL不应超过1.2mv。心电图的正常波形和正常值心电图的正常波形和正常值QRS波群时间>0.12s,表示室内传导障碍。QRS波群振幅超过上述指标,考虑左或右心室肥厚,若肢体导联的每个QRS波群(R+S或Q+R)电压的绝对值都小于0.5mv或每个胸导联QRS波群电压的绝对值都不超过0.8mv,称为低电压(10w voltage),常见于心包积液,肺气肿、甲状腺功能低下和肥胖人。心电图的正常波形和正常值心电图的正常波形和正常值Q波正常Q波振幅不超过同导联R波的1/4,时间不超过0.04s。V1、V2导联不应有q波,但可以呈QS型,V5、V6导联经常可见到正常范围的q波。avR导联可呈QS或Qr型,如在其他导联出现超过正常范围的过深、过宽的Q波,称为异常Q波,常见于心肌梗塞。 J点QRS波群的终末部分与S-T段起始之交接点,称为J点。通常J点上下偏移不超过1毫米,大多大等电位线上。心电图的正常波形和正常值心电图的正常波形和正常值 T波代表晚期心室复极时的电位改变,是S-T段后出现的一个低园形占时较长的波。复极的顺序与除极相反是从心尖向心室基底部蔓延,从心外膜向心内膜复极,电穴在前电源在后放T波方向与QRS波一致。心电图的正常波形和正常值心电图的正常波形和正常值S-T段QRS波群的终点至T波起点间的线段相当于动作电位曲线的2相。正常的ST段为一等电位线,但可有轻度向上或向下偏移。正常人S-T段压低在R波为主的导联上不应超过0.5mm(即0.5mv);而S-T段抬高除V1-2导联可抬高3mm(0.3mv)外,其余导联不应超过1mm(0.1mv)。测定S-T段要在J点后0.04s处,与T-P段(等电线)的标准基线作比较,如心率过快至T-P段融合,便以P-R作为对照基线测定之。心电图的正常波形和正常值心电图的正常波形和正常值形状:T波可有多种不同形状,这取决于T向量环在各导联轴上的投影。一般情况是,直立T波低园而宽大,其近肢(T波起始点至波峰或波谷)的坡度较远肢(T波远峰或汉清至T波终末)为小,使波形不对称。如两肢对称,是异常现象。 方向:正常T波的方向多与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一致,在Ⅰ、Ⅱ、V4~V5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Ⅲ、avL、avF、V1-3导联可以直立,双向或倒置,但若V1导联直立,V3导联就不应倒置。一、心房与心室肥大一、心房与心室肥大一、心房肥大( Atrial Hypertrophy ) (一)右房肥大 (二)左房肥大 (三)双房肥大 二、心室肥大(Ventricular Hypertrophy ) (一)左室肥大 (二)右室肥大 (三)双室肥大 心电图分析null心肌纤维增粗、截面积增大→除极电压增高 室壁增厚、心腔扩大、心肌细胞变性致传导低下→激动时程延长 室壁肥厚、劳损、相对供血不足→复极顺序改变心房和心室肥大null右房扩大右房扩大V1、 V2导联P波多高尖耸立 P波直立时,电压≥0.15mV P波双向时,正向波和负向波的绝对值之和≥0.20mV P波时间正常<0.12s Ⅱ、Ⅲ、aVF导联中P波高尖 电压≥0.25mV,“肺型P波” 主要表现为除极向量增大nullnull左房扩大左房扩大Ⅰ、Ⅱ、aVL导联P波增宽,≥0.12秒 P波多呈双峰型,第二峰常较第一峰大 峰间距大于0.04秒;“二尖瓣型P波” V1导联中P波呈双向波,电压绝对值之和>0.2mV 终末负向部分明显增宽 V1导联中P波终末电势(Ptfv1),≤-0.04mm.s 左房扩大null左心房肥大P波时间: 0.16s 峰间距: 0.06snullnull左房肥大null双侧心房肥大P波增宽≥0.12s P波振幅≥0.25mV既表现为除极时间的延长,也表现为除极向量的增加nullnullnullnullnull左心室肥大SRTRVSLVV5V1SR心室除极顺序正常,最大综合向量仍指向左后,但左室占优势的情况更加突出,QRS波群电压明显增高。左室肥大左室肥大R V5、V6 > 2.5mV R V5 + S V1 男 > 4.0mV 女 > 3.5mV R avL >1.5mV R avF > 2.0mV R I >1.5mV R I + S III > 2.5mV R为主 T低平 双向 倒置 ST可压低0.05mV以上 S为主 T直立nullnullnull左心室肥大Rv5=3.7mV、 RaVL=1.5mV 、心电轴:-19onull右心室肥大RVSLVV5RTSTV1SR心室除极综合向量逆转,由左后指向右前,并出现心电轴右偏。右室肥大右室肥大(1 ) R V1、V3 R/S≥1 (2 ) R V1 + S V5 > 1. 05mV 重症>1.2mV (3 ) 电轴右偏 ≥+90o (AVF) 重症>+110o (III)nullnull右心室肥大RV1+SV5=1.6mV 心电轴: +110onull大致正常心电图 单侧心室肥大心电图 双侧心室肥大心电图双侧心室肥大双侧心室肥大双侧心室肥大(1 ) R V5 增高 R V5 + S V1 > 4.0mV(男) >3.5mV(女) (2 ) 同时有右室肥大图形 V1、V3 R / S > 1双室肥大双室肥大相互抵消电压正常化 仅有QRS稍宽,ST-T异常等非特异性改变 仅显示一侧心室肥大 多为左室肥大表现 右室肥大很显著时也可仅示右室肥大 双室肥大同时显示 既有左室高电压,又有右室高电压 二、心肌缺血与ST-T改变二、心肌缺血与ST-T改变心肌缺血的心电图类型 缺血型心电图改变 损伤型心电图改变 临床意义 鉴别诊断心肌缺血的心电图类型心肌缺血的心电图类型缺血型心电图改变: 正常情况下,心外膜处动作电位时程较心内膜短,心外膜完成复极早于心内膜,因此心室复极过程可看作是从心外膜开始向心内膜推进。心肌缺血时,复极过程发生变化,心电图上T波发生变化。nullnullnull1、缺血型心电图改变第四节 心肌缺血与ST-T改变null-复极方向++-缺血型→T波改变内膜下缺血:T波高而直立(内膜下复极延迟)心外膜下缺血:对称性T波倒置(复极方向逆转)复极方向 缺血型心电图改变缺血型心电图改变心内膜下心肌缺血:下壁心内膜缺血,下壁导联Ⅱ、Ⅲ、avF可出现高大直立的T波;前壁心内膜缺血,胸导联可出现高大直立的T波。 心外膜下心肌缺血:下壁心外膜缺血,下壁导联Ⅱ、Ⅲ、avF可出现倒置的T波;前壁心外膜缺血,胸导联可出现倒置的T波。损伤型心电图改变损伤型心电图改变损伤型ST改变: ST段压低 ST段抬高 心肌损伤(myocardial injury)ST段向量从正常指向损伤心肌。null2、损伤型心电图改变心肌缺血的心电图类型心肌缺血的心电图类型 心肌缺血影响心室肌复极,出现ST-T的异常 ST-T改变还可见于 其他器质性心脏病 心肌梗塞 电解质紊乱及药物的影响 正常人 所以: 在心肌缺血心电图判断时 一定要结合临床,强调动态改变 心肌缺血心电图表现心肌缺血心电图表现ST段下移:一般为下斜型或水平型,下移≥0.05mV ST段抬高:多为一过性 T波异常: 在QRS主波向上导联T波低平、双相、倒置 偶为T波对称高耸 对称性T波倒置或高耸价值较大 nullnullnull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主要表现为缺血区相关导联ST-T异常改变(一)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1、典型心绞痛(多与心肌耗氧量增加有关)发作时ST段水平或下斜型压低≥0.05mV, 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发作后恢复正常。 null典型心绞痛发作时ST-T变化变异性心绞痛变异性心绞痛病因: 短暂冠状动脉痉挛 心电图表现: 1、暂时性ST段抬高,伴高耸T波 2、对应导联的ST段下移nullnull(二)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持久性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三、心肌梗死三、心肌梗死基本图形及机制 心肌梗死的图形演变及分期 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 心肌梗死的分类和鉴别诊断 心肌梗塞的基本心电图表现心肌梗塞的基本心电图表现坏死性改变的病理性Q波 原来QRS主波向上的导联呈QR或Qr型, 原来主波向下的导联呈QS或Qr型 损伤性改变 ST段弓背向上抬高 缺血性改变 T波倒置或高直,“冠状T”null心肌梗死缺血型改变→T波倒置 损伤型改变→ST段抬高 坏死型改变→异常Q波null(一)动物实验短暂轻钳松钳(1)(2)(3)较长轻钳松钳更长重钳松钳nullT波倒置缺血型缺血-损伤型缺血-损伤-坏死型T波倒置T波倒置ST段抬高T波倒置ST段抬高异常Q波null(二)特征性心电图图形产生机制-复极方向++-1、缺血型→T波改变初期内膜下缺血:T波高而直立(内膜下复极延迟)心外膜下缺血:对称性T波倒置(复极方向逆转)复极方向 null2、损伤型→ST段抬高(透壁性)等电位线S-T↑损伤电流学说心内膜下心肌损伤→ST段压低null比如:静息时损伤区细胞外为-30mV,其他部位为0mV,所以,损伤区为低ST,除极完全时,细胞内外无电位差,回到等电位线来,复极后,又回到静息状态。null坏死性Q波坏死性Q波病理性Q波: Q波时间≥0.04s 大小≥ ¼同导联R波 出现部位:面向坏死区的部位null坏死型→异常Q波(坏死区丧失电活动)2211Qr QS异常Q波或QS波:宽度≥ 0.04s,深度 ≥1/4R V5V5宽度≥ 0.04s,深度 ≥1/4Rnull(三)心肌梗死心电图演变及分型(期)1、超急性期(早期型): 发病数分钟~数小时 (1)T波高耸; (2)S-T段弓背向上抬高; (3)无异常Q波。null 2、急性型: 发病后数小时~数天(目前认为<14d) (1)出现异常Q波(包括QS波); (2)S-T段呈弓背向上抬高; (3)T波由直立变倒置。nullnullnullnull3、亚急性型:发病后数天~数周(2~4W) (1)异常Q波; (2)S-T段恢复到基线; (3)T波对称性倒置(冠状T)null一例心肌梗塞患者的心电图演变, 从急性到亚急性期。 车某,M,55岁。 8月前心梗一次,曾在某医院行CAG,因病情复杂,未行PCI。 2006.2.23,以“胸痛8小时”再入某医院,于2006.3.5再次CAG并行PCI。null4、陈旧型:3~6个月以后 (1)异常Q波; (2)S-T段位于基线水平; (3)T波直立或倒置。心肌梗塞不同时期的演变心肌梗塞不同时期的演变nullA M I 心电图演变A M I 心电图演变早期 数分钟~数小时 ◆ 缺血型和损伤型变化 急性期 数小时~数天(数周)◆ 损伤坏死型图形 ST呈弓背抬高 出现病理性Q波 亚急性期 数周~数月 ◆ ST降至基线 倒T变浅 Q继续存在 陈旧期 数月~数年 ◆ ST-T无变化 永久性Q波存在心脏冠状动脉供血和室壁心脏冠状动脉供血和室壁左前降支: 左室前壁 前室间隔 左回旋支: 左室侧壁 右冠状动脉: 右室壁 左室后壁(多数) 左室下壁(多数)(四)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null(四)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主要根据坏死型Q波出现的导联确定梗死部位广泛前壁:V1~V6导联,也可波及I、aVL导联 前间壁:V1、V2、V3导联 心尖部:V4导联,也可波及V3、V5导联 前侧壁:V5、V6导联,也可波及I、aVL导联 高侧壁: I、aVL导联 下壁:II、III、aVF导联 后壁:V7、V8、V9导联 右室:V3R,V4R,V5R心肌梗塞的定位诊断心肌梗塞的定位诊断根据具体相关导联表现确定: 前间壁 ---- V1、V2 、V3 前壁 ---- V3、V4 、V5 广泛前壁-- V1~ V6 下壁 ------- II、 III、 avF 高侧壁 ---- I avL 后壁 ------- V7-V9 镜向导联 V1、 V2、 V3R R波增高 右室 ------- V3 R - V5 R 心内膜下--ST 压低伴倒 T (非Q波性)null心肌梗塞定位诊断++—————+———+侧壁±+++———————前壁———+++——————前间壁+++++±——————广泛前壁——————+——++—下壁V6V5V4V3V2V1avFavLavRIIIIII 非ST抬高性心肌梗塞NSTEMI 非ST抬高性心肌梗塞NSTEMI NSTEMI约占急性心肌梗塞的50% 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心肌酶学 常见心电图表现:广泛多导联ST段显著压低,T波倒置,有演变,部分仅有T波倒置伴演变心肌梗塞的不典型图形改变 与鉴别诊断ECGECG1、ST段压低 >0.5mm 2、胸前导联T波对称性倒置(≥ 2mm) 3、ST段暂时一过性抬高 。(>1mm) 4、“正常”心电图 胸痛病人的ECG完全正常并不能排除诊断,此类病人中1—6%有NSTEMI,4%UA。nullnull心肌梗塞合并室壁瘤ST段斜型升高持续达半年以上心肌梗塞合并右束支传导阻滞心肌梗塞合并右束支传导阻滞初始向量显示心肌梗塞特征 终末向量显示右束支传导阻滞特征 null六、心律失常六、心律失常概述 心肌电生理 窦性心律及窦性心律失常 期前收缩 异位性心动过速 扑动与颤动 传导异常 逸搏与逸搏心律概述及分类概述及分类心律失常的分类 (一)激动起源异常所致的心律失常 1.窦性心律失常  2.异位心律 被动性异位心律  主动异位心律 (二)激动传导异常所致的心律失常 1.传导阻滞,包括传导延缓或传导中断。 2.传导途径异常。 正常人的心脏起搏点位于窦房结,并按正常传导系统顺序激动心房和心室,激动的起源异常或/和传导异常,称谓心律失常。自律性自律性 自律性 心肌在不受外界刺激的影响下能自动地、规律地产生兴奋及发放冲动的特性。 起搏和传导细胞有自律性,普通心肌细胞无自律性。 起搏系统的自律频率依次为--窦房结--房室交界区-- 希氏束--束支二 心肌电生理 心肌细胞具有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 兴奋性兴奋性 绝对不应期和有效不应期 相对不应期 总不应期 超常期传导性 传导性 一处心肌激动时能自动地向周围扩布。 不同传导组织传导速度不同,同一传导组织速度可发生变化。 传导损伤窦性心律及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律及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律心电图特征: P波规律出现 P波形态表明激动来自窦房结(即P波在I、 II、aVF、 V4-V6直立,在aVR倒置) 正常窦性心律的频率为60—100次/分 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缓 1 定义:窦性心律慢于每分钟60次称为 窦性心动过缓。 2 诱因:生理性和病理性 3 心电图特点: 心电图为窦性心律,心率低于每分 钟60 次,常伴有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心电图检查】 符合上述窦性心律心电图特征 P-P间期<0.60s,即P波频率>100次/min 成人多在101~180次/min,增快和减慢呈逐渐性变化PPPPPP窦性心动过缓【心电图检查】 符合窦性心律心电图特征 P-P间期>1.0s,即P波频率<60次/min 常伴窦性心律不齐(最长与最短P-P间期相差0.12s以上) PP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 1 概念:成人窦房结冲动形成的速率超过每 分钟100次,称为窦性心动过速。 2 特点:101-160次/分、其开始和终止 时,心率 逐渐增快和减慢。 3 诱因:生理性和病理性 4 心电图特点:心电图显示窦性P波,P波速 率超过每分钟100次,P-R间期大于0.12 秒。 null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律不齐 1 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心律的起源未变,但节律不整,在同一导联上 P-P间期差异>0.12秒。常与窦性心动过缓同时存在。 2 包括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窦房结内游走性 心律不齐等。 窦性停搏窦性停搏 1 指窦房结在一个或多个心动周期中不产生 冲动,以致不能激动心房或整个心脏。 2 诱因:窦房停搏多是窦房结功能低下的结果。可见于洋地黄、奎尼丁的毒性作用及各种病因引起的病窦综合征,偶尔亦见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的病人。 3 心电图:一段较平常P-P间期显著延长的时 间 内不见P波,或P波与QRS波均不出现,而长的 P-P间期与基本的窦性P-P间期之间无 倍数关系.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是由于起搏传导系统退行性病变以及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等疾患累及窦房结或其周围组织而产生一系列缓慢窦性心律失常,引起头昏、黑朦、晕厥等临床表现,称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窦性停搏(sinus pause)窦性停搏(sinus pause) /窦性静止(sinus arrest) 窦房结冲动形成暂停/中断,房室活动相应暂停 【心电图检查】 一段比正常P-P间期显著延长的时间内没有P波 长P-P间期与基本窦性P-P间期无倍数关系 其后可出现交界性/室性逸搏或逸搏心律  【临床意义】取决于基本病因: 生理性— 迷走神经张力增高、颈动脉窦过敏 病理性— 病窦综合征、急性心梗、脑血管意外等 药物性— 胺碘酮、奎尼丁、异搏停等、洋地黄类 电解须紊乱— 高钾血症等 治疗参见病窦综合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心电图特点 1 窦缓 2 窦停 3 慢快综合征 4 双结病变 期前收缩期前收缩   生理情况下,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由其 主导主宰心脏的频率.当窦房结以外的起搏点 (异位起搏点)的频率超过SN的频率时,抢在 SN之前发放激动,引起心脏的收缩,叫期前收缩.(一)室性早搏(一)室性早搏心电图特征: 1、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 >0.12S ,无相关P波, 2、继发S-T段与T波和主波方向相反 3、代偿间期完全 4、孤立或规律出现、形成二联律、三联律、 5、在同一导联内若出现不同形态的室早为 多形或多源性室早。 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房性早搏房性早搏心电图特征: 1、提前出现的P‘-QRS-T波群 2、房性的异位P波与窦性P波不同 3、P-R间期≥0.12S 4、包括早搏在内的两个窦性P波间期短于窦性P-R间期的两倍,称为不完全代偿间歇 null交界性早搏交界性早搏心电图表现: 1、提早出现的QRS波群,其形态与窦性的相同或兼有室内差异传导,其前无P波; 2、QRS波群前后有时可见逆行P波,P‘-R间期短于0.12 秒; 3 、其代偿间期多为完全性代偿间歇。 null七、电解质紊乱和药物影响血钾异常对心电图的影响(一)低血钾(<3.5mmol/L)正常 T波下降 U波更显 TU融合 TU矛盾出现 U波明显 T波降低、U波明显,呈T-U融合;或出现T波倒置、U波增高,T、U矛盾出现。 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强表现:室性早搏、阵发性心动过速等。七、电解质紊乱和药物影响null(二)高血钾(>5.6mmol/L) null高血钾心电图特点:(初期) T波高尖、基低部变窄如“帐篷状”; 2.(进一步发展) R波降低,S波增宽,QRS时间增宽; 3.(更进一步) P波降低甚至消失,出现窦室传导。 各种传导阻滞(以室内阻滞多见)。null三、洋地黄类药物对心电图的影响(一)洋地黄作用曲线:以R波为主的导联ST段下斜型或水平型压低与负正双相T波形成“鱼钩状”或“水槽状”改变。 (二)洋地黄中毒: (1)各种早搏和心动过速(以室性早搏二联律多见) (2)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二度AVB多见)心电图的分析方法和临床应用心电图的分析方法和临床应用心电图分析方法和步骤 心电图的临床应用
本文档为【心电图】,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83738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23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6-09
浏览量: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