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欧阳询 九成宫醴泉铭 全文译注

欧阳询 九成宫醴泉铭 全文译注

举报
开通vip

欧阳询 九成宫醴泉铭 全文译注 中︱華︱書︱法︱經︱典 全本全注全譯叢書 [唐]魏徵&歐陽詢 [譯注]白雲生 [简介] 《唐九成宮醴泉銘》,作者魏徽(580—643),字玄成,魏州曲城(今河 北省巨鹿縣)人,青年時曾爲道士,後參加隋末李密領導的農民起義軍起義 失敗後,投奔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繼位後,魏徵成爲重要輔臣,以直 諫知名,官至左光祿大夫,封鄭國公,拜太子大師,卒溢文...

欧阳询 九成宫醴泉铭 全文译注
中︱華︱書︱法︱經︱典 全本全注全譯叢書 [唐]魏徵&歐陽詢 [譯注]白雲生 [简介] 《唐九成宮醴泉銘》,作者魏徽(580—643),字玄成,魏州曲城(今河 北省巨鹿縣)人,青年時曾爲道士,後參加隋末李密領導的農民起義軍起義 失敗後,投奔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繼位後,魏徵成爲重要輔臣,以直 諫知名,官至左光祿大夫,封鄭國公,拜太子大師,卒溢文貞。他是唐代著 名的政治家和史學家。《醴泉銘》的書寫者歐陽詢(557—641),字信本,潭 州臨湘(今湖南省長沙市)人。仕隋爲大常博士,唐太宗時官太子率更令、 弘文館學士,封渤海男。他是著名的書法家,尤工于楷書,《宣和書譜》稱: “詢工書爲翰墨之冠”,所書《醴泉銘》爲其代表作之一。後人亦稱他爲歐陽 率更。 “九成宮”遺址,在今陝西麟游縣城西 2.5公里,原爲隋之“仁壽宮”,唐 貞觀五年(631)加以擴建,更名“九成宮”,幷置禁苑、武庫及宮寺。“九成” 之意:“成”訓“重”,“九”訓“多”,“九成”形容多層,高峻。“銘”,文體之一, 多用韵語,如作山川、宮室、器物之銘前面多用散文叙述,然後是韵語銘文。 《九成宮醴泉銘》撰作和書寫于唐貞觀六年(632)夏曆四月,全文叙述了“九 成宮”的來歷和其建築的雄偉壯觀,歌頌了唐太宗的武功文治和節儉精神, 介紹了宮城內發現醴泉的經過,幷刊引典籍說明醴泉的出現是由于“天子令 德”所致,最後提出“居高思墜,持滿戒盈”的諫諍之言宋曾鞏在《九成宮酯 泉銘•跋》中稱:“九成宮乃隋之仁壽宮也,魏爲此銘,亦欲太宗以隋爲戒, 可以見魏之志也”。 [原文] 九成宮醴泉①銘,秘書監檢校侍中钜鹿郡公,臣魏徵奉敕撰②。 維貞觀六年孟夏之月③,皇帝避暑乎九成之宮④,此則隋之仁壽宮 也⑤。冠山抗殿⑥,絕壑爲池⑦,跨水架楹⑧,分岩聳闕⑨,高閣周建, 長廊四起,棟宇膠葛⑩,台榭參差;仰視則迢遞百尋,,下臨則崢 嶸千仞-,珠壁交映,金碧相輝,照灼雲霞,蔽虧日月。觀其移山 回澗,窮泰極奢.,以人從欲/良足深尤0。至于炎景流金1,無鬱 蒸之氣;微風徐動,有凄清之凉,信安體之佳所,誠養神之勝地, 漢之甘泉不能尚也2。 [注解] ①醴泉:甘美的泉水。 ②秘書監:掌管朝廷圖書典籍的長官,以少監爲其副職。檢校侍中: 兼領門下省侍中,此爲加官。唐代中央政府分中書、門下、尚書三省,門下省負責審詔 署奏之事,其長官稱“侍中”。“秘書監檢校侍中’,即秘書監兼任門下省侍中。敕:皇帝 旨意。钜鹿郡公:钜鹿爲封地,郡公爲爵號,位在國公之下,縣公之上。 ③維;語氣詞,無義。 ④乎:于、在。 ⑤隋:隋文帝楊堅受封于隨,公元 581年滅北周,改隨爲隋,以爲國號。 '冠山抗殿:冠,覆蓋。抗,舉興。 (絕壑爲池;絕,截堵。壑,山谷。池,既指地沼,也指宮外之護城河。 )楹:柱,實指橋柱。 *分岩聳闕:分,開闢。岩,險峻之地。闕,在宮門外築二台,在臺上建樓觀,中 央闕而爲道,故謂之闕。 +棟宇膠葛:棟,屋之正中;宇,屋之四垂。棟宇,泛指房屋。膠葛:錯雜貌。 ,迢遞百尋:迢遞,高遠貌。尋,八尺爲尋。 -崢嶸千仞:崢嶸,高峻也。仞,八尺爲仞。 .窮泰;泰,侈也;窮泰,過度奢侈。 /以:因。從:縱。 0尤:責備。 1炎景流金:炎景,暑天之酷熱。流,熔化。 2漢之甘泉不能尚也:甘泉,漢之甘泉宮,在陝西淳化縣西北甘泉山,原爲秦之離 宮,漢武帝時增廣之,周長十九裏,作爲避暑行宮。尚,加,超過。 [今譯] 貞觀六年夏曆四月,皇帝在九成宮避暑。這裏原是隋代的仁壽宮。覆蓋 著山野而興建宮殿,截堵山谷以形成池沼和護城河。跨水立柱以架橋,辟險 峻之地建起聳立的雙闕,周圍建起高閣,四邊環繞長廊,房舍縱橫錯雜,台 榭參差交錯;仰望高遠可達百尋,俯看峻峭亦達千仞,輝煌如珠玉相映,金 色和碧色交輝,其光彩能灼雲霞,其高峻能達日月。看他興建宮殿使山移潤 回,極盡奢侈之能事,因爲人們的這種縱欲態度,實在應該痛加責備。至于 當熱度可以溶化金屬的酷熱暑天,這裏却無悶濕蒸熱的氣溫;微風徐徐吹 來,帶來清凉的舒適,確是居住的好場所,實爲調養精神的勝地,漢代的甘 泉宮是不能超過它的。 [原文] 皇帝爰在弱冠①經營四方②逮乎立年③,撫臨億兆%;始以武功 壹海內,終以文德懷遠人&:東越青丘',南逾丹徼(,皆獻琛奉 贄)重譯來王*;西暨輪台+北拒玄闕,,幷地列州縣,人充編戶-; 氣淑年和.,邇安遠肅/,群生鹹遂0靈貺畢臻1,雖藉二儀之功2, 終資一人之慮3。遺身利物4,櫛風沐雨,百姓爲心,憂勞成疾, 同堯肌之如臘5,甚禹足之胼胝6,針石屢加7,腠理猶滯8。爰居 京室9,每敝炎暑,群下請建離宮:,庶可怡神養性。聖上愛一夫 之力,惜十家之産;,深閉固拒,未肯俯從,以爲隋氏舊宮,營于 曩代<,弃之則可惜,毀之則重勞,事貴因循=,何必改作。于是 斫雕爲樸>,損之又損,去其泰甚,茸其頽壞,雜丹墀以沙礫,間 粉壁以塗泥;玉砌接于土階?,茅茨續于瓊室@。仰觀壯麗,可作 鑒于既往,俯察卑儉,足垂訓于後昆A此所謂“至人無爲,大聖不 作”B,彼竭其力,我享其功者也。 [注解] ①爰在弱冠:爰,語首助詞,無義。弱冠,20歲。按:唐太宗開始輔助其父起兵爭 天下,時年 18歲,這裏“弱冠”是概數。 ②經管四方:出自《詩·小雅·北山》。此地指從事策劃和組織統一天下的活動。 ③逮乎立年:逮乎,到了。立年,而立之年,30歲。按:唐太宗稱帝時,年 29歲, 立年也爲概數。 %撫臨億兆:撫臨,安撫幷君臨。億兆:萬萬爲億,萬億爲兆,此處指天下億萬百 姓。 &終以文德懷運人:終,引申爲後來。文德,文明道德。懷遠人,懷念國家和民族。 '青丘:傳說之海外國名,泛指海外的蠻荒之地。 (丹徼:僥,邊界,古代稱南方的邊疆爲丹僥。 )皆獻琛奉贄,奉獻珍寶以爲晋見之禮。 *重譯來王:重譯,經過不同語講的輾轉翻譯,:形容來自很遠的地方。王,朝見。 +暨:抵,到。 ,玄闕:古代傳說中的北方極遠的地方。 -編戶:編入戶籍的平民。 .氣淑年和:氣淑,陰陽之氣溫和。年和,年景風調雨順。 /彌:近。 0群生:一切生物。遂:各得其所。 1靈貺:神靈降福。畢臻,都來。 2二儀:天地。 3一人:指皇帝,即唐太宗。 4遺:舍。 5堯:傳說中的遠古聖君。臘:幹肉。此指因風吹日曬使皮膚變得像幹肉一樣。 6禹:傳說中夏代的開國君主,他治水有大功。 7胼胝:指皮膚的紋理和皮下肌肉之間的空隙。 8滯:停滯,此指血脉仍不通暢。 9京室:王寶。即京都。 :離宮:古人帝王于正式宮殿之外別建宮室,以便隨時游處,謂之離宮。 ;十家:即十戶。古代戶籍編制,五家爲伍,十戶爲什,相聯相保。此處十家指戶 藉編制中的最小單位。 <曩代,過去的年代。 =因循:沿襲。 >雕:文飾。樸:質樸。 ?玉砌:用玉砌成的階,用以形容豪華的石階。 @茅茨:茅草屋頂,也指茅屋。瓊室:用玉裝飾成的房子,用以形容豪華的房屋。 A後昆:後嗣子孫。 B至人無爲,大聖大作:此二句引自《莊子·知北游》,(因聖人本原于天地的美德, 而通達于萬物的道理)故至德之人(表面上)沒有什麽作爲,大聖不妄自製作。 [今譯] 皇帝二十歲時,就從事策劃和組織統一天下的活動,到了三十歲時,就 做了億萬白姓的君主;開始是用武力統一中國,後來又以高度的文明道德使 遠方的國家和民族親附:東邊越過青丘,南邊越過開僥,那些國家和民族都 奉獻珍寶以爲晋見之禮,經過不同語種的;輾轉翻譯而來朝見;西到輪台, 北抵玄闕,都幷入版圖而設置地方州縣,把那裏的人民編入戶籍(受朝廷管 轄);陰陽之氣溫和,年景風調雨順,遠近都和平肅敬,一切生物也各得其 所,神靈都來降福,這雖然是憑藉天地的功德,但畢竟要依靠皇帝一個人的 謀略。(皇帝)捨身以利天下黎民,風裏來雨裏去,一心爲百姓著想,憂國 憂民積勞成疾,皮膚和堯帝一樣變成了幹肉的形態,手脚上結的趼子超過了 大禹,雖經針刺石砭治療,而血脉仍不通暢,住在京都,炎熱的暑天往往使 人疲困不堪,群臣請求另建(避暑)行宮,庶幾可以療養從而心曠神怡。聖 天子愛護每一個黎民的勞力,痛惜民間戶籍編制中最小單位的財貨,堅决拒 絕,不肯聽從群臣的請求,提出隋代建築的舊宮殿,是過去建造的,捨弃它 感到可惜,毀掉它又會重新勞民傷財,應當沿襲既成的事實,又何必重新改 作呢!于是去掉隋代舊宮的文飾而使之變得質樸,一再節儉,把原來過多奢 華的部分去掉,把已經損壞的部分加以修正,使原來殿前紅色石階夾雜著沙 礫,原來白色的墻壁夾雜著新塗的泥土;土階與原有的玉砌相接,茅屋連著 原有的瓊室。仰看原有宮殿的壯麗,可吸取過去隋代由奢侈而敗亡的教訓, 俯察今天修茸的求卑求儉,足以作爲後嗣子孫的楷模,正提現了“至德之人 (表面上)沒有什麽作爲,大聖不妄自製作”的精神,他們竭盡全力(大興 土木),其成果却使我安享了。 [原文] 然昔之池沼,咸引谷澗,宮城之內,本乏水源,水而無之, 在乎一物①,既非人力所致。聖心懷之不忘#。粵③以四月甲申朔旬 有六日已亥④,上及中宮,曆覽台觀⑤,閑步西城之陰',躊躇高閣 之下(,俯察厥土,微覺有潤,因而以杖導之),有泉隨而涌出, 乃承以石檻,引爲一渠。其清苦鏡,味甘如醴,南注丹霄之右*, 東流度于雙闕+;貫穿青瑣,,縈帶紫房-;激揚清波,滌蕩暇穢; 可以導養正性.,可以澄瑩心神。鑒映群形,潤生萬物,同湛恩之 不竭/,將玄澤于常流0,匪唯乾象之精1,蓋亦坤靈之寶2。謹案: 《禮緯》云:王者刑殺當罪,賞錫當功3,得禮之宜4,則醴泉出 于闕庭。《鶡冠子》曰:“聖人之德,上及太清5,下及太寧6,中 及萬靈7,則醴泉出”。《瑞應圖》曰:王者純和8,飲食不貢獻, 則醴泉出。飲之令人壽。《東觀雙記》曰:“光武中元元年9,醴泉 出京師,飲之者痼疾皆愈”。然則神物之來:,實扶明聖;;既可蠲 茲沉痼<,又將延彼遐齡。是以百辟卿士=,相趨動色>,我后固 懷撝挹,推而弗有?,雖休勿休,不徒聞于往昔,以祥爲懼,實取 驗于當今@。斯乃上帝玄符A,天子令德,豈臣之未學所能丕顯B! 但職在記言,屬茲書事C,不可使國之盛美,有遺典策D敢陳實錄, 爰勒斯銘。其詞曰: [注解] "本句第二字缺,全句句意不明。 #聖心:尊稱皇帝之心。 $粵;語氣詞,無義。 %四月甲申朔旬有六日已亥:按中國歷史干支紀日法,“朔”指是月初一,既知“朔” 爲甲申,則這個月的十六正好是已亥。旬爲十,有即又,“旬有六日”即十又六日。又, 按曆表,唐貞觀年間只有“貞觀六年四月朔”爲“甲申”,故文中指的年代爲“貞觀六年” (632)。 &台觀:泛指樓臺亭榭。 '陰:指背面。 (躊躇:徘徊。 )導:掘開幷引導。 *注丹霄:注,流灌。丹霄,宮殿名。 +雙闕:宮門外築二台,臺上建樓觀。 ,青瑣:宮門上鏤刻的圖紋,此代指宮門。 -紫房:皇太后居宮室。 .正性:純正的禀性。 /湛恩:湛,深。湛恩:深恩。 0玄澤:指天子的恩澤。 1乾象:天象。 2坤靈:地神。 3《禮緯》:緯書的一種,對經書而言,漢人僞托爲孔子所作。有《易緯》、《書緯》、 《詩緯》、《禮緯》……等七種,稱七緯。其書以儒家經義,附會人事吉凶禍福,預言治 亂興廢,多有怪誕無稽之談。南朝宋時開始禁止緯書流傳,至隋,煬帝遣使搜焚其書。 令所傳者爲後人輯佚,漢學堂叢書本。錫:賜。 4禮:規定社會行爲法則、規範、儀式的總你。宣:得當 5《鶡冠子》:相傳爲先秦古籍之一,傳世有十九篇作者姓名不詳,只知爲楚人,“以 鶡之冠,號曰鶡冠子”,有商務印書館“萬有文庫”影印《子匯》本,屬雜家類。《醴泉鉻》 所引這幾句,見該書《度萬第八》。太清:天。 6太寧:地名。 7萬靈:衆生靈、人類。 8《瑞應圖》:梁孫柔之撰一卷。今傳清馬國翰輯《玉壺山房輯佚令》本。屬陰陽 五行類。純和:純正平和。多指性格或氣質。 9《東觀漢記》:東漢劉珍等撰。是記載東漢歷史的重要史書。《隋書經籍志》著錄 爲 143卷,現已殘,清代經四庫全書館館臣的輯錄,都二十四卷。傳世有《四庫全書》 本、《東觀漢記校注》本(吳樹)校正。中州古籍出版社 1987年版。中元元年,即公元 56年。 :神物:神奇靈异之物,此處指醴泉。 ;實:是。 <蠲:除去。沈痼:積久難治的病。 =百辟卿士:本《詩·大雅·假樂》句。百辟,指衆諸侯。卿士,各級官員的泛稱。 此處還指公卿大官。 >相趨動色:彼此歡躍幷且臉上已出受感動的神色。 ?后:君主。撝挹:謙遜。推而弗有;指“神物之來”,謙遜地幷不認爲是由于自己 的“明聖”。 @以祥爲俱,實取驗于當今:以祥瑞的出現感到畏懼,是有當今的先例作爲教訓的 (實指隋代出現的“祥瑞”如“小石變玉”、“河清”、“龍見”等,結果却帶來灾禍而言) A上帝:上天。玄符;天符,符命。謂上天顯示的瑞徽。符通符。 B丕:大。 C古代史官的職責,左史記言,古史記事。書事:記事。 D典策:典籍文獻。 [今譯] 但是過去的池沼,水都從澗穀引來,宮城裏面,本來就缺乏水源,想求 得水源結果又沒有,(要解决這一問題),既不是人力所能辦到的。皇帝心裏 對此一直念念不忘。貞觀六年四月十六日,皇帝來到中宮,沿途觀賞樓臺亭 榭,信步走到西城的背面,在高聳的樓閣下徘徊,往下看到這裏的土地,略 顯濕潤,于是用手杖掘地幷加以導引,結果泉水隨之流涌出來,于是在泉水 下邊砌上石檻。引來水流入石砌的溝渠。泉水清澈如鏡,水味甘甜如醴酒(泉 水經過石渠)往南灌注在丹霄宮的右邊,往東流淌于雙闕之下;流泉貫穿于 鏤刻圖紋的宮門,縈繞著太后所居的宮殿;泉水激揚起的清波,能將濁穢的 渣滓蕩滌;它可以使人養成純正的禀性,可以使人的心神玲瓏透剔。泉水如 鏡能照映出各種形態,由于它的滋潤可以使萬物生長就如同皇帝的深恩永無 休止,天子的恩澤永遠流布人問,它不僅是天象的精華也是地神的環寶。據 文獻記載:《禮緯》說:“帝王對犯人的判刑和處死確是量刑得當,對人的賞 賜和該人的功勞相符,能做到符合社會規定的法則和規範,那醴泉對會在宮 廷之間出現”。《鶡冠子》說:“聖人的恩德,能上達于天,下達于地,中達 于衆生靈,那就會出現醴泉”。《瑞應圖》說:帝王生性純正平和,飲食不用 臣下貢獻的珍奇之物,那醴泉就會出現,喝了它能使人長壽”。《東觀漢記》 說:“漢光武中元元年,在京師〔首都洛陽)出現了醴泉,喝了能使積久難 治的病痊愈”。如此說來,神奇靈异的醴泉之所以出現,是爲了扶助聖明的 君王;它既可除去積久難治之病,又可使人延年益壽。對此,公卿大臣們天 不歡躍幷顯出受感動的神色,唯我皇上胸懷謙遜,幷不認爲醴泉的出現是由 于自己的“明聖”。雖有美却不以爲美,不僅聽過去的聖賢如此,以祥瑞的出 現感到畏懼,更是有當今的先例作爲教訓的(隋代即有“祥瑞”出現結果動帶 來灾禍的先例)。這是上天顯示的瑞征,也說明天子的盛德,這些,豈是不 學如巨這樣的人所能發揚光大!仁臣作爲史官的職責必須“記言”、“記事”, 不可使國事出現的如此盛美之事,不見于史册,故敢于如實陳述,寫成銘文 刻碑。 [原文] 唯皇撫運",奄壹寰宇#,千載膺期$,萬物斯睹%;功高大舜 &,勒深伯禹',絕後(光)前(,登三邁五)。握機蹈矩*,乃至 乃神+,武克禍亂,文懷遠人,:(書)契未紀,開闢不臣-,(冠) 冕幷襲.,琛贄咸陳/。大道無名0,上德不德1,玄功潜運2,幾 深莫測3。鑿井而飲,耕田而食4,靡謝天功,安知帝力5。上天 之載,無臭無聲6,萬類(資)始7,品物流形8,隨感變質9,應 德效靈:,介焉如響;,赫赫明明.雜沓景福<,葳蕤繁祉=:雲氏 龍宮>,龜圖鳳紀?,日含五色@,烏呈三趾A,頌不輟工B,筆(無) 停史C。上普降樣,上智斯悅D,流謙潤下E,潺湲皎潔F,萍旨醴 甘G,冰凝鏡澈H,用之日新,拒之無竭I。道隨時泰J,慶與泉流 K我後夕惕L,雖休弗休,居崇茅宇,樂不般游M,黃屋非貴N,天 下爲優。人玩其華,我取其實,還淳反本O,代文以質,居高思墜, 持滿戒溢P;念茲在茲Q,永保貞吉R。 兼太子率更令勃海男歐陽詢奉敕書S。 [注解] "唯:語首助詞,無義。皇:皇上。撫運:順應時運。 #奄:同。奄壹:同一,統一。寰宇:天下。 $膺期:承受期運,即受天命爲帝王。 %睹:引申爲瞻仰。萬物:萬衆生靈。 &大舜:中國古代傳說中的聖君。 '伯禹:即夏禹王,治水功高,被後人尊爲聖君。禹曾被封爲伯爵,故又稱爲伯禹。 (光:空。 )登:加,勝于。三:傳說中的古代聖君三皇:伏善、神農、黃帝(見《世木》)。 邁:超過。五:傳說中的古代聖君五帝。 *握機:掌握天下的權柄。蹈矩:遵守禮法。 +乃:又。 ,克:平定。懷:親附。遠人:遠方的國家和民族。 -開闢不臣:開天闢地以來不臣服者。 .冠冕:古代大夫以上之帽子,此處代指外國來朝之君臣。幷襲。重重叠叠。 /琛:珍寶。贄:見面所贈之禮物。 0大道:自然法則,萬物必由之路。無名:不可言說。即《老子》“道可道,非常道”。 1“上德不德”:見《老子》三十八章。大意是:上德之人(聖火)雖然得道, 但又不以得爲得。 2立功:神功,調宇宙自然之力。潜運:默默地運行著。 3幾:神妙的迹象。 4“鑿井而飲,耕田而食”:相傳堯時,有老人擊壤而歌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 井而飲,耕田而食,帝何力于我哉?”後成爲歌頌盛世太平的典故。 5靡謝天功,安知帝力:靡:不,無。力:功。此二句即《擊壤歌》之“帝何力于我 哉?”之意。 6上天:天道。載:行,運行。無臭無聲:嗅無味聽無聲。 7萬類:萬物。資:賴以。始:生。 8品物:衆多的有生物和無生物。流:演變,變化。 9質:物類的本體。 :效:致。靈:福、善。 ;介焉:通“芥”,細微貌。 <雜沓:衆多紛雜。景:大。 =葳蕤:紛披貌。祉:福。繁祉:多福。 >雲氏龍宮:雲氏:傳說黃帝受命時有雲瑞,故以雲紀事,即設置各部門長官都用 雲字命名。龍宮:古伏羲氏時,有龍瑞,故以龍命官,如春富爲青龍之類。 ?龜圖:即洛書。傳說堯時與群臣賢者到翠嬀川,有大龜來投堯,龜背有圖,堯命 臣下寫取以告瑞應。寫畢,魚還水中。鳳紀:據《在傳》記載,少皞即帝時,有鳳鳥飛 來,故設置部門長官用鳥來命名。鳳鳥氏,就是曆正(管曆法的官)。後稱歲曆爲“鳳曆”。 上面所稱“雲氏”、“龍宮”、”龜圖”、“鳳紀”,都是祥瑞,後世以之爲歌頌帝王瑞應之辭。 @日含五色:本《易傳》“聖王在上則日光明而五色備”、《禮鬥威儀》“政理太平, 則時日五色”。以太陽呈現五色爲“聖王在上”和“政理太平”的瑞應。 A烏呈三趾:傳說中太陽內的三足神鳥。《春秋元命蒼》“日中有三足烏”,改太陽也 稱“三足烏”、“金烏”、“靈鳥”。此外以太陽中的三足神烏出現說明瑞應。 B工:樂師,樂宮。 C史:史官,掌紀事。 D上善:最完美,主善。上智:智力特出。 E“流謙”:見《易•謙》”地道變盈而流謙”,即流散盈滿以廣布于虛處。潤下:潤澤 下土。 F皎:透明。 G旨:味美。萍:醴泉水上之浮萍。 H澈:澄清。 I挹:舀取。 J道:大道、即自然法則。隨:順暢。泰:通。 K與:同。 L我後:我君。夕惕:《易·乾》“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意即“君子整天 健强振作了已,直到夜間還警惕慎行”。 M般游:般同“盤”,游樂。 N黃屋:帝王車蓋,以黃繒爲蓋裏,故名。此處代指帝王。 O反:同近,返回。 P戒:警惕。 Q“念茲在茲”:語出《書•大禹謨》,後用以指念念不忘于某一事情。 R貞吉:純正美好。 S敕:帝王詔命。 [今譯] 皇帝順應時運,統一天下,承受千載難逢的時運而爲天子,爲萬衆生靈 所瞻仰;其功高于大舜,其勤勞勝于伯禹,真是空前絕後,超過古代聖君三 皇五帝。(皇帝)掌握天下的權柄幷遵守禮法,既聖德又神明,武能平定禍 亂,文能使遠方的國家和民族親附:過去不見文字記載的、開天闢地以來不 向中國臣服的(都來親附),這些來朝的外國君臣冠冕重重,把作爲見面禮 的珍寶都陳列出來。大道不能用語言表述,上德之人雖然得“道”却不以得爲 得,宇宙自然之力默默地運行著其神妙之迹象不可度量。(古《擊壤歌》唱 道)“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天下太平,安居樂業)連上天之功都不感謝, 又怎能知道皇帝對百姓之功!天道運行,人們嗅之無味聽之無聲,但萬物賴 之以生,衆多的有生物和無生物因之以變化形態,物類的本體隨天造的感應 而變化,天道能應人們的德行而致福,雖然德行細微天道也會響應(回報), 這是十分明白的。(歷史上曾經出現的)衆多紛雜巨大的福祉:如“雲氏”、“龍 宮”、“龜圖”、“鳳紀”、太陽呈現五色、三足神烏從太陽中出現等等,樂官 沒有停止過歌頌,史官沒有停止過用筆記載.今天因皇帝的至善而上天降臨 吉祥,也因皇帝的智力特殊而給人世帶來喜悅,使水(醴泉)從盈滿處流向 虛處,從而潤澤下土,水聲潺潺,水質透明潔淨,水上的浮萍味美,水味如 醴酒甘甜,水凝成體如明鏡般清澈,這樣的水日用日新,舀取它用之不盡. (醴泉的出現)說明“大道”應時而暢通無阻,吉慶同醴泉俱來,而我們的夭 子却日夜健强振作,警惕慎行,幷不以吉慶爲吉慶,居室崇尚茅屋,不以游 樂爲樂,不以身爲帝王爲貴,而以天下的百姓爲憂。人們都愛那花的美麗, 我却取其果實的實用,去浮華而歸于淳厚,弃枝葉而返回根本,以質樸代替 文飾,居高處就要計慮防止下墜,端盛滿之水就要留心不外溢,要念念不忘 這些,就能永遠保持純正美好。 兼太子率更令,勃海男歐陽詢奉詔命書寫。 [資料] 九成宮遺址 九成宮遺址位于麟游縣新城區,原爲隋代仁壽宮,建于開皇十三年 (593),由右僕射楊素監督,著名建築學家宇文愷爲檢校將作大匠,承擔設 計和督促,開皇十五年三月建成。隋文帝六次到此避暑。唐貞觀五年(631) 唐太宗加以修繕和擴建,改名爲九成宮。以後,大宗曾五次到此,每次住半 年左右。高宗時,改名爲萬年宮,後又複名九成宮。“九成”者,謂“九重”或 “九層”之意,言其高大。武則天以後,九成宮逐漸荒蕪,唐未毀于洪水。1978 年以來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對遺址進行多次勘探、發掘。1991 年 6 月, 發掘出一座保存完好的唐代宮殿遺址,即九成宮第 37號宮殿遺址。 九成宮內置禁苑、武庫及宮寺,周垣 1800步,範圍包括今東北溝、梳 妝檯、水漫嶺、天臺寺到西北溝。東、西兩溝之間有天臺山,山上原有九龍 殿,亦即排雲殿,有柱礎、石塊、殘磚、瓦及兩尊土闕的遺迹。九龍殿東西 兩面的山崖壁上可見當日建築的夯土層、石柱礎等痕迹。殿下平地,有一 18 平方米的夯築土台,名梳妝檯。西面有唐代福昌院,又名天山寺。寺北 山坡上有貞觀六年所立的由魏征撰文、歐陽詢書寫的“九成宮禮泉銘”碑和唐 高宗撰“萬年宮銘”。 在九城宮遺址附近的官坪村,據載是唐宮百官府衙所在地,有馬坊、南 坊、西坊、北坊,可能是屬御林軍宿營地和牧馬的地方。 遺址內發現唐代石砌水井。井臺呈長方形,刻有花紋圖案。還發現有石 水渠、城門等遺迹。 37號遺址位于今縣城中心郵電局院內,坐北朝南,面闊五、進深二間, 內部减柱,當心間稍寬,前後有門,14 個青石覆盆柱礎,排列有序,完整 無缺。覆盆面上還留有木柱痕迹。南門西側、北門西側有兩塊漢白玉門枕石。 墻基的磚槽和部分墻基石條均在原位置。發現有當年建築宮殿的定位鐵樁, 一個位于殿址爲中心,另一位于西北角柱的柱礎旁。四個角柱柱礎外約五米 處有四個擎檐柱的柱礎。這種擎檐柱的宮殿建築布局在唐代建築中是首次發 現的。 九成宮的興衰 在唐代,王室貴族不僅喜歡用金銀酒器豪放地飲酒,而且還喜歡找陰凉 處建造消夏避暑之所,著名的唐九成宮就是爲避暑而建造的離宮。九成宮遺 址,始建于隋代開皇十三年,時稱仁壽宮。唐朝初年,唐太宗在隋朝仁壽宮 基礎上加以修繕。建成九成宮。後成爲數代唐朝皇帝的避暑之所,許多唐朝 歷史上的重大事件都發生在此宮。高宗以後,武則天久居東都洛陽,繼玄宗 在驪山擴建了溫泉宮以後,輝煌壯麗的九成宮逐漸荒蕪,幷于開成元年(836 年)毀于洪水。經考古調查,九成宮外的宮墻,東西約 1010米,南北約 300 米,地勢西高東低,秀麗的天臺山被圍在宮城之內。原宮城主殿的殘存夯土 基址仍高出現代地面 7米左右,通過今已發掘的第三十七號宮殿殘基,我們 能够感知九成宮當年的宏偉和壯麗。 詩人眼中的九成宮 九成宮的天然風光與人工建築渾然一體的巧妙設計,在唐代即吸引了不 少著名的文人爲之舞文弄墨,留下許多千古名作。如由當時的宰相魏征作 文、歐陽詢所書的《九成宮醴泉銘》就是其中著名的一篇,這塊價值連城的 石碑,歷經千年滄桑,至今還完好地保存在天臺山的西北山脚下。此外,當 時的許多著名詩人,如王勃、上宮儀、王維、杜甫、李商隱、吳融等皆到過 九成宮,幷留下詩文佳句,成爲今天研究九成宮的重要史料。 九成宮遺址風景名勝區概况 麟游縣位于陝西關中西北部,屬寶鶏市轄,距西安市 160公里,距寶鶏 市 120公里。全縣轄 5鎮 11鄉,面積 1740平方公里,人口 8.7萬。境內山 清水秀,林草幷茂,是一所天然公園。 麟游歷史悠久,早在舊石器時代已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隋唐兩朝曾在 此修築了舉世聞名的避暑離宮:仁壽宮、九成宮,使之一度成爲全國政治. 文化的中心。九成宮以其建築之精美,被譽爲“離宮之冠”。 九成宮是第四批國務院批准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九七八年中 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將該遺址作爲“八五”重點科研項目,進行了系統的發 掘,現已查明各類古遺址:古墓葬 226處,館藏文物 1300餘件(套),是陝 西文物大縣之一。現待開發的項目有:九成宮醴泉銘碑、萬年宮銘碑、御花 園、西海湖泊、點將台、37 號大殿、唐宮廷水井、碧城山遼城北門、天臺 山排雲殿、禦容殿、鹹亨殿、大寶殿、梳妝檯、慈禚寺、千佛寺等。尤以歷 史名勝古迹、書法藝術資源、佛教藝術資源、唐宮廷建築材料,而倍受國內 外專家、學者關注。麟游地貌複雜,境內有山、有水、有川、有溝、有原, 號稱“龍泉漆水,碧山架峰”,天然美景隨處可見,是一所具有歷史性的天然 公園。現待開發的項目有:石臼山靈池寺(佛教)、望雲山蒿坪廟(道教)、 青蓮山小石帆、玉女潭、石鼓峽、五將山、四堆山、安舒莊林場等。 麟游縣四季如畫,加之優越的避暑氣候,淳樸的民風民情與豐富的人文. 自然景觀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旅游開發潜力巨大,前景廣闊。 九成宮遺址與《九成宮醴泉銘》碑 九成宮遺址在今麟游縣新城區,至今還留有烽火臺、點將台、梳妝檯、 唐井等遺址、遺迹。現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九成宮始于隋代的仁壽宮,由當時的大建築家宇文愷設計、營造,唐代 多有增修,幷更名爲“九成宮”,爲我國離宮之冠。唐天寶年間以前,九成宮 是隋.唐王朝重要的離宮別墅,許多軍國大事就在這裏處理。如皇帝接見外 國使臣、决定對外戰爭等。隋煬帝楊廣弑父殺兄,自立爲帝的“宮廷政變” 也發生在這裏。 九成宮建築規模宏大,構思精巧,在我國園林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經 考古發掘,現已發現大型宮殿基址 10多座,還有大量珍貴精美的石刻藝術 品。其中:現存于遺址區的《九成宮醴泉銘》碑,由初唐名臣魏征撰文.大 書法家歐陽詢書丹,歷來被奉爲“楷書法則”。此碑爲國寶級文物。 白雲生二零一二年一月一日深夜整理,時年二十五歲。獻給 熱愛古典書法的朋友們!幸甚至哉,書以咏志! 312058136@qq.com
本文档为【欧阳询 九成宫醴泉铭 全文译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16887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929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12
分类:文学
上传时间:2012-01-07
浏览量: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