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药物化学(3解热镇痛和非甾体抗炎药)(20120311)

药物化学(3解热镇痛和非甾体抗炎药)(20120311)

举报
开通vip

药物化学(3解热镇痛和非甾体抗炎药)(20120311)null第 3 章 解热镇痛和非甾体抗炎药第 3 章 解热镇痛和非甾体抗炎药null● 含义: 是用于非细菌性炎症的药物,大多数具有解热镇痛抗炎作用,又称为解热镇痛抗炎药。 ● 用途: 临床常用于头痛、牙痛、神经痛、关节痛、肌肉痛等慢性钝痛的治疗;能使发热病人的体温恢复正常;能治疗结缔组织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红斑狼疮和强直性脊椎炎等。null● 几类药物作用机理及用途比较: 镇痛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主要与阿片受体结 合,多用...

药物化学(3解热镇痛和非甾体抗炎药)(20120311)
null第 3 章 解热镇痛和非甾体抗炎药第 3 章 解热镇痛和非甾体抗炎药null● 含义: 是用于非细菌性炎症的药物,大多数具有解热镇痛抗炎作用,又称为解热镇痛抗炎药。 ● 用途: 临床常用于头痛、牙痛、神经痛、关节痛、肌肉痛等慢性钝痛的治疗;能使发热病人的体温恢复正常;能治疗结缔组织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红斑狼疮和强直性脊椎炎等。null● 几类药物作用机理及用途比较: 镇痛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主要与阿片受体结 合,多用于剧痛(内脏平滑肌绞痛、严重外伤、骨折引起的疼痛等)。如吗啡、美沙酮等。 解热镇痛和非甾体抗炎药:作用于外周及中枢神经系统,主要是抑制环氧化酶,阻断前列腺素等的合成。多用于钝痛(头痛、牙痛、关节痛等)。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 甾体抗炎药:主要是抑制磷脂酶,阻断花生四烯酸的合成。如醋酸氢化可的松、醋酸地塞米松等。null● 炎症产生的因素及机理: 炎症是机体对感染的一种防御机制,组织损伤会产生炎症,释放出缓激肽、5-羟色胺、前列腺素、组胺、白三烯等致热、致痛、致炎物质。 1、主要因素:即引起组织损伤的因素 (1)物理性因素:高温、低温、紫外线及放射线等。 (2)化学性因素: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种。 (3)机械性因素:撞击、挤压、切割等。 (4)生物性因素: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及寄生虫等。 (5)异常的免疫反应:如过敏性鼻炎等。null2、产生机理: 组织损伤时,体内的花生四烯酸大量释放,并代谢生成前列腺素等致热、致痛、致炎物质。 ● 解热镇痛和非甾体抗炎药的作用机理: 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和脂氧化酶,阻断前列腺素等的生物合成,发挥解热、镇痛、抗炎作用。 nullnull● 副作用:长期或大量使用会导致胃肠道溃疡、出血甚至穿孔等。 ► 产生的原因:药物缺乏选择性,既抑制了炎症部位的前列腺素的合成,也抑制了胃肠粘膜处的前列腺素的合成。 ► 产生的机理:抑制了COX-1的活性 ● 研究方向: COX-2选择性抑制剂null3.1 水杨酸类 解热、镇痛、抗炎作用均较强。 1、公元前约1500年,人们发现柳树皮和叶子具有解热、镇痛和抗风湿作用。 2、1838年从柳树皮中提取出水杨酸;1860年由德国化学家Kolbe化学合成;1875年证实水杨酸钠具解热镇痛和抗风湿作用而应用于临床,但因其味觉不好及对胃的刺激性较大,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3、1898年德国Bayer公司的Hoffmann合成出乙酰水杨酸;1899年应用于临床,取名阿司匹林。nullnull4、对阿司匹林结构修饰,得到一系列疗效好的药物。 (1)羧酸盐:乙酰水杨酸铝、赖氨匹林、水杨酸胆碱等。 nullnullnull(2)酰胺:乙水杨胺等。 null(3)羧酸酯:双水杨酯、贝诺酯等。 null null典型药物:阿司匹林(Aspirin) 1、化学名称:2-(乙酰氧基)苯甲酸 2、理化性质: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在乙醇中易溶,水中微溶,在氢氧化钠或碳酸钠溶液中溶解,同时水解。(P49)null3、合成方法: null副反应:null4、产品中的主要杂质: (1)游离水杨酸:未反应完全和贮存不当水解产生,对胃肠道刺激性大,且易氧化变色。故成品中其含量应控制在0.1%以下。可采用与三价铁盐产生紫堇色来检查。 null(2)乙酰水杨酸酐:温度过高,两分子乙酰水杨酸脱水缩合而成,会引起较强的过敏反应,故成品中其含量应控制在0.003%以下。 null(3)乙酰苯酯和乙酰水杨酸苯酯:水杨酸中可能混有的苯酚,与乙酸酐和乙酰水杨酸反应生成。它们不溶于碳酸钠溶液,故药典中规定应检查成品在碳酸钠溶液中的不溶性杂质。null5、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P49) 具有较强的解热镇痛和抗炎抗风湿作用。临床上用于感冒发烧、头痛、神经痛、肌肉痛和痛经等,是风湿热及活动型风湿性关节炎的首选药物。此外还有抗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作用,可预防和治疗心肌梗死及动脉血栓。 null3.2 酰化苯胺类 通常只有解热镇痛作用,无抗炎作用。 1、苯胺有一定解热作用,但毒性较大。 2、1886年发现乙酰苯胺有较强的解热镇痛作用,但在体内易水解成苯胺,毒性仍较大。 null3、体内代谢研究发现,对氨基酚有解热镇痛作用,但毒性仍较大。 4、1887年合成非那西丁,解热镇痛作用增强而毒性降低,但长期使用有毒性且可能致癌,已陆续弃用。 null5、非那西丁的体内代谢物对乙酰氨基酚,解热镇痛 作用良好,毒性小,于1893年应用于临床,1949年起广泛使用,为目前临床常用药。 null6、对对乙酰氨基酚结构修饰,得到一些疗效好的药物。 (1)贝诺酯:又名扑炎痛,为阿司匹林与对乙酰氨基酚采用拼合原理形成的酯。 null(2)盐酸丙帕他莫:对乙酰氨基酚的前药,可制成注射剂使用。null典型药物:对乙酰氨基酚 1、化学名称:N-(4-羟基苯基)乙酰胺 2、理化性质: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在热水或乙醇中易溶,水中微溶,溶于氢氧化钠溶液。(P50)null3、合成方法 : null4、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P50) 具有较强的解热镇痛作用,但无抗炎抗风湿作用。这可能是其只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前列腺素合成,而不影响外周组织的前列腺素合成的结果。临床上用于发热、头痛、神经痛和痛经等。 null3.3 吡唑酮类 3.3.1 5-吡唑啉酮类 解热镇痛作用强于抗炎作用 null1、1884年合成安替比林,在研究抗疟药奎宁类似物的过程中发现其具有一定的解热镇痛作用,但毒性较大。 2、在安替比林中引入二甲氨基,合成氨基比林,曾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长期使用副作用很大,能引起白细胞减少及粒细胞缺乏症等,已淘汰。 3、对安替比林、氨基比林结构修饰得到一系列疗效好的药物,如安乃近、异丙基安替比林、烟酰氨基安替比林等。 nullnull典型药物:安乃近(P51) 1、化学名称:[(2,3-二氢-1,5-二甲基-3-氧代-2-苯基-1H-吡唑-4-基)甲氨基]甲烷磺酸钠盐水合物null2、理化性质:白色或略带微黄色的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水中易溶,乙醇中略溶。(P51) 3、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P51) 解热镇痛作用强、快而持久。因其水溶性大,可制成注射液使用,但长期使用易引起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症,故应慎用。null3.3.2 3,5-吡唑烷二酮类 抗炎作用强于解热镇痛作用,镇痛作用很弱。 null1、1946年合成了保泰松,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但解热镇痛效果较弱。 2、1961年发现保泰松的代谢物羟布宗,活性更好,毒副作用较小。 3、磺吡酮、γ-酮基保泰松(保泰松另一体内代谢物)抗炎抗风湿作用比保泰松弱,但具有较强的促尿酸排泄作用。 4、琥布宗是保泰松的前体药,副作用小。 5、抗炎作用与酸性有关,酸性增加即pKa值降低,抗炎活性降低,但促尿酸排泄作用增强。nullnullγnullnull6、构效关系:4-位碳原子上必须有一个氢原子存在,否则就失去抗炎活性。一般认为,3,5-吡唑烷二酮的烯醇化是抗炎活性所必需的。 null3.4 芳基烷酸类 解热、镇痛、抗炎作用均较强。 3.4.1 芳基乙酸类 null1、在研究植物生长刺激素的过程中,发现吲哚乙酸等具有抗炎作用。 null2、对吲哚乙酸类衍生物进行研究,发现了一系列药物。 1961年发现了吲哚美辛。 null3、根据前药原理,对吲哚美辛结构修饰得到一系列衍生物,如阿西美辛、奥沙美辛等,副作用较小。 null4、吲哚乙酸类药物的构效关系。(P53) (1)3位羧基是抗炎活性所必需的。抗炎强度与其酸性成正比。 (2)5位甲氧基可用烷氧基、二甲氨基、二酰基或氟等取代,活性增强。 (3)2位甲基取代比芳基取代活性强。 (4)N原子上酰化比烷化抗炎活性强,常用芳酰基。 (5)N-苯甲酰基对位取代基的活性顺序为:-N3, -Cl,-F,-SCH3,-SOCH3,-SH,-CF3。null5、1974年发现了强效的苯乙酸型解热镇痛抗炎药双 氯芬酸钠,作用强于吲哚美辛。 化学名称:2-[(2,6-二氯苯基)氨基]苯乙酸钠null典型药物:吲哚美辛 1、化学名称:2-甲基-1-(4-氯苯甲酰基)-5-甲氧基-1H-吲哚-3-乙酸,又名消炎痛。null2、理化性质:白色或微黄色结晶性粉末,略溶于乙醇,几乎不溶于水,可溶于氢氧化钠溶液。(P54) 3、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P54) 对缓解炎症、疼痛作用明显。但副作用较大,对胃肠道刺激性较强,对中枢神经系统、肝脏和造血系统都有影响。null3.4.2 芳基丙酸类 1、在芳基乙酸类乙酸基的α位上引入甲基发展而成。 αnullααnullnull2、芳基丙酸类药物的构效关系(P55) (1)丙酸相连的芳环上对位或间位须有疏水性基团,间位还有F、Cl等吸电子基,对抗炎作用有利。 (2)羧基α位的甲基能限制羧基的自由旋转,使其构型适合与酶结合,增强了抗炎作用。通常(S)-异构体比(R)-异构体活性高。null3、合成通法 (1)缩水甘油酯法: null(2)腈醇法: null(3)磺酸乳酸酯法: (4)氢化还原、羰基化法: null典型药物:布洛芬 1、化学名称:α-甲基-4-(2-甲基丙基)苯乙酸 2、理化性质: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可溶于氢氧化钠或碳酸钠溶液。αnull3、合成方法:缩水甘油酯法null4、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P56) 以消旋体给药,但其药效成分为(S)-(+)-布洛芬。无效的(R)-(-)-布洛芬可在消化道吸收过程中经酶作用转化为(S)-(+)-布洛芬。null典型药物:萘普生 1、化学名称:(S)-(+)-6-甲氧基- α-甲基-2-萘 乙酸 2、理化性质:白色结晶性粉末,溶于乙醇,几乎不溶于水,可溶于氢氧化钠或碳酸钠溶液。(P57)αnull3、构效关系: 6-甲氧基若换到其他位置,则抗炎作用减弱;若以位阻较小的亲脂性基团如Cl、CH3S或CHF2O等取代,仍能保持抗炎活性;若以较大的基团取代,则活性降低。 4、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P57) 临床上用(S)-(+)-异构体。null3.5 1,2-苯并噻嗪类 抗炎、镇痛作用强,几乎无解热作用。 null1、吡罗昔康是第一个临床应用的该类药物。抗炎作用略大于吲哚美辛,副作用小,作用时间长。 null2、对吡罗昔康结构修饰得到一系列衍生物。 (1)R替换:如舒多昔康、美洛昔康等。 null(2)4-羟基成酯和醚(制成前药):如辛诺昔康、安吡昔康等。 null(3)苯环替换:如替诺昔康、氯诺昔康等。 null苯并噻嗪类药物合成通法: null典型药物:吡罗昔康 1、化学名称:4-羟基-2-甲基-N-2-吡啶基-2H-1,2-苯并噻嗪-3-甲酰胺-1,1-二氧化物,又名炎痛喜康。 2、理化性质:白色或极微黄色结晶性粉末。(P58)null3、合成方法 null4、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P59) 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抗炎作用略大于吲哚美辛,副作用小,作用时间长。null3.6 其他类 1、萘丁美酮:芳基烷酸类的前体药物,原药无COX抑制活性,代谢为活性化合物6-甲氧基-2-萘乙酸,为COX-2选择性抑制剂。 null2、依托度酸:吡喃乙酸类,为COX-2选择性抑制剂。抗炎镇痛作用与阿司匹林相当,副作用较小。 null3、塞来昔布和罗非昔布:COX-2选择性抑制剂。对DuP697结构修饰得到。nullnull(1)构效关系: ① 两个苯核较为重要,通过一个五元环结构邻位相连。五元环可以是芳杂环、内酯、环酮或环戊烯等。 ② 苯核的4-位以磺酰胺基或其生物电子等排体甲磺酰基取代活性最强。 ③ 在另一苯核的对位应有取代基如甲基、甲氧基、氯、溴、氟等。 ④ 五元环上的吸电子基可增强抗炎活性。 (2)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P59) COX-2选择性抑制剂
本文档为【药物化学(3解热镇痛和非甾体抗炎药)(20120311)】,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90230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358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2-03-30
浏览量: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