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消化和吸收

消化和吸收

举报
开通vip

消化和吸收null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第一节 概述 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 过程。 消化有两种方式: 1.机械消化:通过消化道肌肉的运动,将食物磨碎,使之与 消化液充分混合,并不断向消化道远端推送。 2.化学消化:通过消化液中消化酶的作用,将食物分解为小 分子物质。 吸收:食物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通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 液和淋巴的过程。医学全在线...

消化和吸收
null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第一节 概述 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 过程。 消化有两种方式: 1.机械消化:通过消化道肌肉的运动,将食物磨碎,使之与 消化液充分混合,并不断向消化道远端推送。 2.化学消化:通过消化液中消化酶的作用,将食物分解为小 分子物质。 吸收:食物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通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 液和淋巴的过程。医学全在线网站 www.med126.com null一、消化道平滑肌 (一)一般特性: 1.对化学、机械牵张和温度刺激较为敏感 2.紧张性收缩 3.自动节律性运动 4.伸展性 5. 兴奋性较低null(二)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物电活动 ※ BER是胃肠运动的起步电位,是平滑肌收缩节律的控制波。静息电位、 基本电节律(BER)、 动作电位、 肌肉收缩null二、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消化道: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 指肠、空肠、回肠)、大肠、直肠、 肛门。 消化腺:大—肝脏、胰腺、唾液腺 小—食管腺、胃腺、肠腺 消化液:水、各种电解质 有机物(消化酶和粘液等)null消化液的主要功能:  1.稀释食物,使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以利于吸收  2.改变消化道内的pH,使之适应于消化酶活性的 需要  3.水解复杂的食物成分,使之成为可吸收的小分子 物质  4.通过分泌粘液、抗体和大量液体,保护消化道粘 膜,防止物理性和化学性的损伤。null三、胃肠道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一)自主N系统 (除口腔、食管上段、肛门外括约肌外)  1.副交感神经(来自迷走神经、盆神经)  乙酰胆碱+M受体→促进胃肠运动和分泌 此作用可被阿托品阻断 少部分副交感N: 肽类 物质(血管活性肠肽、脑啡肽、P物质、生长抑素等),抑制性 2.交感神经: NE+β2受体、α受体→抑制胃肠运动和分泌null(二)肠神经系统 (局部反射系统) 1.肌间神经丛:位于纵形肌与环形肌之间 (欧氏丛 ) 主要支配平滑肌细胞。 2.粘膜下神经丛:位于环形肌与粘膜肌层 (麦氏丛 ) 之间 主要调节腺细胞和上皮 细胞功能。null四、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 由胃肠道粘膜内的内分泌细胞,合成与分泌 的生物化学活性物质,统称为胃肠激素。 胃肠激素的作用: 1.调节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道的运动 2.调节其他激素释放 3.营养作用 部位 化学消化 机械消化 口腔 唾液 咀嚼、吞咽 胃 胃液 容受性舒张 紧张性收缩、蠕动 小肠 胰液、 胆汁 分节运动 小肠液 紧张性收缩、蠕动 大肠 大肠液 分节推进运动、蠕动、 袋状往返运动、集团蠕动表5-1 消化方式一览表null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 食物→食团 一、唾液分泌(舌下腺、下颌下腺、腮腺) (一)唾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无色无味,近中性、低渗,唾液淀粉酶 作用:湿润、清洁保护和化学消化 化学消化作用: 唾液淀粉酶 淀粉 麦芽糖 (二)唾液分泌的调节(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副交感N(Ach+M)——分泌大量稀薄的唾液 交感N(NE+β2)——分泌少量粘稠的唾液null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 食物→食团 一、唾液分泌(舌下腺、下颌下腺、腮腺) (一)唾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无色无味,近中性、低渗,唾液淀粉酶 作用:湿润、清洁保护和化学消化 化学消化作用: 淀粉 麦芽糖唾液淀粉酶null(二)唾液分泌的调节 (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副交感N(Ach+M) ——分泌大量稀薄的唾液 交感N(NE+β2) ——分泌少量粘稠的唾液null二、咀嚼和吞咽 蠕动:指由平滑肌顺序收缩而完成的一种向前推进的波形运动,它是消化道普遍存在的运动形式。 食管下括约肌:其舒缩活动使食物顺利通过和防止胃内容物返流。 食管失弛缓症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null第三节 胃内消化 食团→食糜 一、胃液分泌 (一)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无色、透明、酸性液体null胃液成分和作用 1.盐酸(HCl):由壁细胞分泌, 作用:1︿6 2.胃蛋白酶原:由主细胞分泌 HCl →胃蛋白酶原 胃蛋白酶 →蛋白质→ 3.粘液及胃的屏障:润滑食物,保护胃粘膜 4.内因子:由壁细胞分泌 保护Vit.B12并促进其吸收蛋白胨 氨基酸 多肽胃的屏障: a.胃粘膜屏障 b.粘液-碳酸氢盐屏障null(二)胃液分泌的调节 1.引起胃酸分泌的主要内源性物质 乙酰胆碱:迷走神经→ G细胞 促胃液素:由G细胞合成、释放 组胺:由肠铬样细胞分泌,H2受体 阻断剂:甲氰咪胍 2.胃液分泌的抑制性调节 盐酸:直接或间接作用(生长抑素 ) 脂肪:释放抑胃肽、神经降压素 高张溶液:肠 - 胃反射、胃肠激素 生长抑素:D细胞分泌, 直接作用于壁细胞、G细胞等第三节 胃内消化null 3.消化期胃液分泌 头期、胃期、肠期 二、胃运动 (一)胃运动的主要形式 1.容受性舒张 2.紧张性收缩 3.蠕动第三节 胃内消化null(二)胃排空及其控制 胃排空:胃内容物进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控制:胃运动是促进胃排空的动力。 1.胃内因素:促进胃排空 神经:迷走-迷走反射 体液:促胃液素 2. 十二指肠内因素:抑制胃排空 神经:肠-胃反射 体液:缩胆囊素、促胰液素、抑胃肽第三节 胃内消化医学全在线网站 www.med126.com 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 小肠内消化是整个消化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食糜在小肠内停留3-8小时,在同时受到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化学消化和小肠运动的机械作用后,变成小分子物质而被小肠吸收。不能消化和吸收的食物残渣则进入大肠。null一、胰液分泌 (一)胰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无色透明、无味碱性液体 胰腺外分泌部: 导管细胞——水、碳酸氢盐、多种离子 腺泡细胞——多种消化酶 1.胰液的无机成分和作用 NaHCO3 的作用:中和胃酸、为小肠 内各种消化酶的活动提供最适pH。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null2.胰液的有机成分和作用 1)胰淀粉酶: 对生的或熟的淀粉水解率都很高。 2)胰脂肪酶 脂肪酸 胰辅脂酶 甘油三酯 甘油一酯 胆盐 甘油null3)蛋白水解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 糜蛋白酶原 肠致活酶 胰蛋白酶原 胰蛋白酶 糜蛋白酶 蛋白质 小分子多肽、氨基酸 由于胰液中含有水解三大类主要营养物的消 化酶,因而胰液是所有消化液中消化食物最全 面、消化力最强的一种。null(二)胰液分泌的调节 1.神经调节 食物→迷走神经兴奋 Ach——直接作用于胰腺 促胃液素——间接作用于胰腺 *迷走神经兴奋引起胰液分泌的特点: 水分和碳酸氢盐含量很少, 酶的含量较丰富。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null2.体液调节 Ⅰ.促胰液素—由S细胞分泌, 特点:H2O 和 HCO3- 大量分泌, 而酶的含量很低 Ⅱ.促胰酶素(缩胆囊素)—由I细胞分泌, 特点:促进酶的分泌, 对H2O 和 HCO3- 的作用弱二、胆汁的分泌和排出二、胆汁的分泌和排出 肝细胞→胆汁→肝管→胆总管→十二指肠 胆囊管→胆囊(胆囊胆汁)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肝 胆汁) null(一)胆汁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味苦透明, 偏碱性 成分:无机物:H2O、 HCO3- 、Na+、K+、Cl-、 有机物:胆盐、胆色素、胆固醇、卵磷脂 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与消化功能有关的是胆盐。 胆盐对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具有重要意义。 (二)胆囊的功能 胆囊收缩:胆汁流入十二指肠, 胆囊舒张:容纳胆汁null(三)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调节 食物进入消化道是促进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自然刺激物。 高蛋白食物>高脂肪或混合食物>糖类食物 1.神经调节 食物→迷走神经兴奋 Ach 胆汁分泌 促胃液素 胆囊收缩 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null2.体液调节 a 胆盐— 利胆作用最强(肠肝循环) b. 促胰液素— H2O和HCO3- 含量增加, 胆盐 含量不增加 c. 促胃液素:作用于肝细胞、胆囊 d. 缩胆囊素:强烈收缩胆囊,促进胆囊胆汁 排出。四、小肠运动四、小肠运动小肠运动的形式 1.紧张性收缩 2.分节运动 定义: 指以环形肌舒缩为主的节律性运动。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null3.蠕动:慢速,0.5~2cm/s, 短距离推送小肠食糜 肠鸣音的强弱可反映肠蠕动的状况。 蠕动冲:快速,2~25cm/s, 远距离推送小肠内容物第五节 大肠内消化第五节 大肠内消化一、大肠液分泌及肠内细菌的作用 肠道常居菌种:大肠杆菌、葡萄球菌 发酵:细菌对糖和脂肪的分解 腐败:细菌对蛋白质的分解 细菌还能利用食物残渣合成Vit.B复合物和Vit.K。 二、大肠运动和排便反射第六节 吸 收第六节 吸 收吸收部位 吸收的物质 口腔 某些药物 胃 乙醇,水,某些药物 大肠 水分,无机盐,某些药物 十二指肠,空肠 糖类,蛋白质,脂肪 回肠 胆盐,维生素B12一、吸收的部位及途径null 小肠是吸收的主要 部位。 a.食物被消化为小分 子物质 b.停留时间长(3-8h) c.小肠有巨大的吸收面 积 (200m2)第六节 吸收null二、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一)水的吸收 水分主要靠渗透作用而被动吸收 (二)无机盐的吸收 1.钠的吸收:与糖和氨基酸一起协同转运 2.钙的吸收:水溶液状态 维生素D、胃酸、脂肪酸促进吸收。 3.铁的吸收 高铁 亚铁第六节 吸收维生素cnull(三)糖的吸收(单糖) 载体+2个Na++1个单糖 吸收入血液第六节 吸收null第六节 吸收(四)蛋白质的吸收 载体+氨基酸+Na+ 吸收入血液 ※ 三种不同的氨基酸载体系统(五)脂肪的吸收 甘油:与单糖一起被吸收入血液 短、中链脂肪酸: 溶于水扩散入小肠上皮细胞, 吸收入血液 null 脂肪的运输途径以淋巴为主。 (六)维生素的吸收 水溶性---扩散方式 脂溶性---与脂类相似,通过淋巴进入血液 维生素B12+内因子→复合物, 在回肠末端被吸收第六节 吸收胆盐→混合微胶粒→胞内→乳糜微粒长链脂肪酸 甘油一酯 胆固醇酯 磷脂+↓入淋巴医学全在线网站 www.med126.com
本文档为【消化和吸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08671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243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3-12-06
浏览量: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