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渤海遗民大延琳创建_兴辽国_及其政治影响_孙炜冉

渤海遗民大延琳创建_兴辽国_及其政治影响_孙炜冉

举报
开通vip

渤海遗民大延琳创建_兴辽国_及其政治影响_孙炜冉第11卷第2期2015年4月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enyangInstituteofEngineering(SocialSciences)Vol.11No.2Apr.2015收稿日期:2014-12-12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15@ZH007)作者简介:孙炜冉(1981-),男,吉林集安人,博士,主要从事古代东北民族史研究。①部族制是辽统治者在游牧民族聚居地区,把契丹族在内的各族人民重新改编以后实行的地方统治制度。②头下军州制是契丹统治者仿照中原地区州县制的形式,把打...

渤海遗民大延琳创建_兴辽国_及其政治影响_孙炜冉
第11卷第2期2015年4月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enyangInstituteofEngineering(SocialSciences)Vol.11No.2Apr.2015收稿日期:2014-12-12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15@ZH007)作者简介:孙炜冉(1981-),男,吉林集安人,博士,主要从事古代东北民族史研究。①部族制是辽统治者在游牧民族聚居地区,把契丹族在内的各族人民重新改编以后实行的地方统治制度。②头下军州制是契丹统治者仿照中原地区州县制的形式,把打仗俘虏来的人口转为农奴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的封建统治形式。DOI:10.13888/j.cnki.jsie(ss).2015.02.021渤海遗民大延琳创建“兴辽国”及其政治影响孙炜冉1,董健2(1.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吉林长春130024;2.集安高句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吉林集安134200)摘要:大延琳(?-1030)是辽中期在东京地区起兵反辽的渤海移民领袖,建立了“兴辽国”。从起义时担任东京舍利军详稳,负责皇族事务管理来看,大延琳可能是与辽廷通婚的外戚渤海贵族。大氏家族在移民辽阳府后,成了该地区极具影响力的世族,使得其有很高的威望能领导渤海移民的反辽事业,像大氏这样的辽阳世族一直到金代中期还依然有较强的影响力。大延琳反辽斗争失败后,辽圣宗又实行了迁徙东京道渤海人于上京和中京地区安置的政策。关键词:大延琳;兴辽国;渤海遗民中图分类号:K2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617(2015)02-0233-04一、东京道渤海移民情况及社会矛盾天显三年(928),东丹国中台省右次相耶律羽之向辽太宗上书,指出“渤海昔畏南朝,阻险自卫”,自国亡后,“去上京辽邈,既不为用,又不罢戍”,长此以往,必将“遗种浸以蕃息,今居远境,恐为后患”。因此,他提出了“万世长策”,要乘其微弱对渤海贵族及其众多的平民,施以分遣外地的策略,分期分批地迁往有“木铁盐鱼之饶”的辽阳地区定居,同样“给以田畴”,使之“安居乐业[1]1238”,选用渤海上层人物任官,用渤海人治渤海人。于是,在天显三年(928)以后,原来居住于东丹国的渤海人被迁到以东京辽阳府为中心的辽东地区定居下来。大体迁徙后的分布情况为:“东京辽阳府……天显三年,迁东丹国民居之,升为南京。辽阳县,本渤海国金德县地……渤海为常乐县,户一千五百。仙乡县……渤海为永丰县……户一千五百。鹤野县……渤海为鸡山县……户一千二百。析木县……渤海为花山县,户一千。紫蒙县……渤海复为紫蒙县,户一千。兴辽县……渤海改为长宁县……户一千。肃慎县,以渤海户置……(辽阳府内其他诸州皆有渤海移民安置[1]455-458)”由此,自今辽宁省东北部至吉林省西部本属渤海国的各州县,尽归东京道,如银州、咸州、韩州、通州、信州、龙州、湖州、渤州、渌州、桓州、丰州、正州等。东丹国南迁后,一部分渤海人仍成为国家管理的百姓,但还有相当数量的渤海人因“困乏不能迁者,许上国富民给赡而隶属之[1]30。”于是便成了契丹富民豪强隶属的奴婢,不作为国家管理的民户,这便是辽部族制①和头下军州制②的存在,该制度为后来民族矛盾的尖锐埋下了巨大的隐患。天显五年(930),因怕受到政治迫害,东丹国王耶律倍逃至中原王朝后唐,东丹国虽仍沿袭数十年,但早已名存实亡。至辽景宗干亨四年(982),东丹国废,封域尽归东京道管辖。东丹国南迁至东京辽阳府的初期,辽廷对这一地区的渤海人尚施以较为宽简的政策,对其低税薄赋,“未有榷酤盐曲之法,关市之征亦甚宽弛[1]204”。尽管·234·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1卷在此期间发生了渤海故地扶余府的燕颇起义及其他零星起义,但并未对辽的统治造成根本性的打击,也没有对辽的中心统治区域构成严重的威胁。而迨至辽圣宗耶律隆绪时期,因辽对渤海移民严酷的民族压迫加剧,终于爆发了由渤海王裔大延琳领导的反辽斗争。大延琳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在辽圣宗时期,辽政权虽然基本上实现了国家的封建化,但是仍然存在着大量的奴隶制残余,并且各地的封建化程度发展得也极为不平衡。东京道辽阳府地区,由于历史原因,早已进入封建社会。但是,随着辽国“部族制”和“头下军州制”的建立和影响,使得游牧民族原本落后的生产方式与新兴的封建经济在这一地区并行存在,造成社会经济被严重破坏,进一步促使整个社会愈发严重的阶级对立,由此引发了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加之辽统治者随着政权的巩固,开始恣意耗费民力,盘剥各族劳动人民,政治压迫也不断加剧。这种经济、政治及社会情况,必然会引起各族人民的反辽斗争。而渤海移民作为最大的一股民族势力和被侵害对象,首当其冲地担当了这一反抗任务。引发大延琳起义的直接原因有三。其一,是反对征收商税。由于频繁发动对外战争,辽廷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这些都要转嫁到其统治区域内各族人民的头上,对其课以重税,用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对渤海移民尤为严重,在沿用“燕地平山之法绳之”以外,还派出冯延休、韩绍勋催缴重税,致使“民不堪命”。其二,是反对民族奴役。太平九年(1029),辽王朝经济命脉所系的燕地,连年闹灾荒,“仍岁大饥”,东京府户部使王嘉提出在当地造船,役使渤海人中“谙海事者,漕粟以振燕民[1]204”。由于船只不佳,水路难行,多数沉没海底,辽廷官吏不仅不体恤渤海人漕运之疾苦,还借故“鞭楚搒掠”,致使“民怨思乱”。其三,是反对韩绍勋等依照燕地之例向辽东地区各族农民征收土地税。辽圣宗开泰元年(1021),辽廷已经在贵德、双、辽、同等辽东州县开始征收商税。据《辽史·食货志》载:“先是,辽东新附地不榷酤,而盐之禁亦弛。冯延休、韩绍勋相继商利,欲与燕地平山例加约,其民痛之,遂起大延琳之乱。连年诏复其租,民始安靖[1]928”。由此可知,辽廷依燕地平山之法在辽东征商税只是引发大延琳起兵的间接原因,其主要的导火索则是因反对韩绍勋等依燕地之例向东京辽阳府地区各族农民征收土地税。所以,大延琳起兵的矛头所指首当其冲便是在东京首先征农业税的韩绍勋和主张运辽东粮去燕地的王嘉等辽国官吏,起兵之后,率先杀掉韩绍勋和王嘉,“以快其众”。正因为韩绍勋、王嘉二人加重了对农民的盘剥,才引起了农民的不满。就是在这种民众反辽情绪高涨的客观形势下,东京辽阳府舍利军详稳大延琳,于太平九年(1029)八月,在东京辽阳府,带领属下的渤海士兵,公开打出反辽的旗帜。二、大延琳建“兴辽国”大延琳在东京发动反辽起兵之后,立即处置了留守府中的契丹族主要官员,把辽圣宗皇帝的四女儿南阳公主耶律崔八及其丈夫骑马都尉、东京辽阳府的留守萧孝先,及萧的家属,全部关押囚禁,将东京辽阳府的户部使韩绍勋“锯解”,将副户部使王嘉、四捷军都指挥使萧颇得等官员就地杀掉。随后,大延琳在东京辽阳府建立渤海国,登基称帝,国号“兴辽”,年号天庆(《高丽史》中为天兴[2]),仿渤海故制重建了渤海国政权,封大延定为太师,高吉德为大府丞,刘忠正为行营都部署,大翰庆为宁州刺史,李匡禄为郢州刺史。大延琳反辽起兵之后,对辽廷中身居要职的渤海族官员实行了广泛联合的策略,企图通过联合辽廷中的渤海上层人物,共同推翻契丹王朝的统治。首先,是秘密派人到北方与黄龙府的黄翩联系;其次,去保州(鸭绿江东岸)联络渤海太保夏行美,意在约他们共同起义。但是,大延琳错误地估计了黄翩、夏行美及所派使者的政治态度。佯装出城联络的原东京副留守王道平越城向辽告变。由于辽廷得到了大延琳起事的情报,立即征调诸道之兵,准备镇压。在这些军队未到之前,因辽国舅详稳萧匹敌的驻地接近东京,便命他首先率本营之兵与家丁,抢占要害之地,防止大延琳西进,威胁在东京西方的辽都城上京。同样,大延琳派去保州联络渤海太保夏行美亦未成功。夏行美在接到大延琳的密信后,不仅没有按照大延琳预谋的那样,杀掉其第2期孙炜冉,等:渤海遗民大延琳创建“兴辽国”及其政治影响·235·统帅耶律蒲古,反而将密信交与耶律蒲古,又诱杀了所谓渤海“贼王”百人。耶律蒲古得到密信后杀了保州当地八百名渤海兵,目的是防止当地渤海兵起义回应,从而断绝了大延琳的东路,阻碍大延琳与高丽的联系。由于大延琳欲联结其他渤海将领共同反辽的构想均告失败,于是不得不将求助的目标投向南部的高丽。是年(1029)九月,大延琳派出大府丞高吉德赴高丽国,“告建国,兼求援[2]”。高丽一直谋求辽国鸭绿江流域的领土,趁此之际,出兵攻打鸭绿江东畔,“竟不克[2]”。与此同时,大延琳还派出太师大延定联系女真族,出兵反辽。因失去战机,“女真兵攻辽未及取胜,而辽之诸道兵皆至[3]244”。就在大延琳诸多行动都落空之际,辽廷已然做好了军事部署,开始了全面的反攻,是年(1029)十月,“契丹征诸道兵”,全力围剿大延琳的渤海兴辽军。在辽军全力围剿之下,大延琳“败之于手山(即首山,位于辽阳城西南7.5公里)北”,不得不退回至辽阳城,“婴城自守”。于是,辽阳城被辽军围困。因辽军在进攻大延琳军之前,已派兵“据高丽、女真要冲,使不能求援”,与此同时,萧蒲奴又在辽东各地围剿回应大延琳的渤海反抗者,“讨诸叛邑,平吼山贼,延琳坚守不敢出[1]1335”,先后于当年十二月和次年正月派人赴高丽求援,然而,这次高丽国王忌惮辽国势力,不肯再出兵救援[2]。就在辽军都统萧孝穆重重围困辽阳城,“去城五里,四面筑城堡”“起楼橹,使内外不相通[1]1331”之际,由于兴辽军疏于戒备,让大延琳起兵时被囚禁的萧孝先与南阳公主“穴地而出[1]1333”,萧孝先逃跑,而南阳公主被守卫者发现杀死。萧孝先的逃脱和南阳公主的被杀使得大延琳失去了同辽军对峙的最后筹码,同时也使外面围困的辽军洞悉了城内的困境。然而,即便在如此被动的状况下,兴辽军又顽强坚持了五个月之久,使得辽军依然未能攻克辽阳城。太平十年(1130)八月二十五日,见突围无望,大延琳的部将杨详世暗中同辽军勾结,“密送款,夜开南门,纳辽军[1]205”,使得辽军最终得以攻入辽阳城,抓获了大延琳。不久,大延琳便被杀害。至此,历时一年之久的大延琳所领导的渤海移民反辽复国的战争,以失败而告终。这次反辽起兵失败的原因有三:其一,大延琳错误估计了渤海同胞的反辽热情。起义爆发时已距渤海亡国长达百年,渤海人移民东京地区亦达百年,此时的渤海移民已是第五代,许多上层渤海人已然丧失反辽复国的理念,将自身置于辽人之列。所以,从大延琳起义过程中联络的相关成员上看就有问题。与大延琳密谋起义的辽东京副留守王道平,以及派往黄龙府联络黄翩起义的心腹之人,都是泄露起义机密之人。所要联络共同起事的黄龙府守将黄翩、保州渤海太保夏行美不仅不参与其军事行动,反倒成为告发和率先围剿起义的力量,使大延琳起义之初就处于十分不利的斗争环境,这都是其迷信渤海移民同胞的抗争信念所致。其二,起义没有协调好渤海移民与其他民族间的矛盾关系,没有发动和联结其他民族的回应。大延琳自称是“渤海始祖大祚荣七代孙”[2],其属下的将领与官员,基本都是出身于渤海贵族的移民后裔。他们起兵反辽的最终目的,是恢复失去的渤海王权和大氏王朝。起兵伊始,就采用在上层人物中联结渤海贵族的策略。联结之策失败之后,又求援于高丽国的军事支持,也企图借助女真的力量,出兵反辽。可是,自始至终,没有发动其他各民族的广大群众,特别是那些人数众多的汉族人民,共同反辽。当时,在辽廷重压下的渤海人、女真人和汉人,都处于困苦之中。但这次起义却仅限于东京地区的渤海移民和女真人。使起义在民族上和地域上受到一定的局限。其三,大延琳起兵反辽的时机恰逢辽中兴之世,在辽圣宗的不懈努力下,辽廷还极具生命力,在面对叛乱的情况下,有经济和军事优势。三、大延琳起义引发的渤海移民辽廷在平息了大延琳叛乱之后,面对其境内数以几十万计的渤海移民该如何安抚及稳定持续地予以统治,是其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数量众多的渤海人如若处置不当,随时可能再次成为威胁辽廷统治的巨大隐患。仅靠镇压和排挤等手段不能解决实质性问题,必须着手改变对渤海人严酷的统治政策。藉此,辽圣宗及后继者辽兴宗开始,果断调整对渤海移民的相关统治方式,缓和契丹人与渤海人之间的矛盾对立,如平·236·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1卷定大延琳叛乱的萧孝穆出任东京留守,并没有一味地屠杀和压迫渤海人,而是推行“抚纳流民,政务宽简”的策略,延缓民族矛盾的加剧。辽廷还下诏选用渤海有“勋劳才力者”,以笼络渤海知识分子。此举也导致了辽圣宗之后,辽廷对渤海裔人才的大量任用,尤其是辽末时期,众多渤海将领在辽任职,如防御女真的前沿阵地宁江州防御使大药师奴;“以兵三千屯东京八甔口”“备御女真”的高永昌;以及“怨军”统帅郭药师等。此外,不仅继续大力推行耶律皇族同大氏渤海王族后裔联姻通婚,而且还允许渤海平民与其他民族通婚。种种 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软件质量保证措施下载工地伤害及预防措施下载关于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在相当程度上,对于民族之间的交往和融合,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为了暗中强化对叛乱地区渤海人的监控,辽廷再次移民东京辽阳府诸地的渤海人,将他们迁往上京府诸地,以便监控。如上京易俗县,“本辽东渤海之民,太平九年,大延琳结搆辽东夷叛,围守经年,乃降,尽迁于京北,置县居之。是年,又徙渤海叛人家属置焉。户一千[1]440。”这些被迁于易俗县的渤海人是东京渌州下辖之神鹿、神化、剑门三县之民,“大延琳叛,迁余党于上京,置易俗县居之。在者户二千。隶东京留守司[1]462。”迁辽县,“本辽东诸县渤海人,大延琳叛,择其谋勇者置之左右。后以城降,戮之,徙其家属于京东北,故名。户一千[1]440。”除迁往上京道安置外,还有安置于中京道者,如迁州,“圣宗平大延琳,迁归州民置”[1]489;润州,“圣宗平大延琳,迁宁州之民居此,置州[1]489”;以及润州辖领的海阳县,“本东京城内渤海民户,因叛移于此[1]489。”此外,受大延琳事件的影响,原本在大延琳起义的时候与其有联系的渤海人,在事后惧怕受到追责和牵连,纷纷逃往高丽,形成了渤海人移民高丽的第二次高潮。而且,针对辽圣宗将参与叛乱的渤海人“分居来、隰、迁、润等州”[1]206的防范措施,许多不愿被内迁的渤海人选择了南逃高丽。参考文献[1]脱脱.辽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2]郑麟趾.高丽史[M].首尔:东亚大学校古典研究室,1982.[3]金毓黻.渤海国志长编[M].长春:《社会科学战线》杂志社,1982.[4]关学智.辽代沈州应是沈阳建城始源的源头[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328-331.AdherentsoftheBohaiDaYanLinCreatedby“XingLiaoCountry”andItsPoliticalInfluenceSUNWei-ran1,DONGJian2(1.SchoolofHistory&Culture,NortheastNormalUniversity,Changchun130024,China;2.Ji'anGoguryeoHistoryandCultureResearchCenter,Ji'an134200,China)Abstract:DaYanlinwastheleaderofBohaiimmigrantswhorebelledLiaoinDongjingregioninthemiddleofLiaoDynasty.Hebuilt“XingLiaoGuo”,andclaimedhimselfasthedescendantofDaZuorong.Itcanbeseenwhichimpe-rialkinsmenmigratedfromBoHaiduringtheperiodofLiaoTaiZong.HeheldthepowerofSheliArmy,officialposi-tionnamedXiangwenandinchargeofmanagementofroyalissues.ItispossibleheisapatricianwhomarriedanoblewomaninthecourtofLiaoduetohisofficialposition.AfterKinsmenofDaShimigratedtoLiaoYangmansion,theybecameagreatclan,containingmostpowerfulinfluence,sotheyhavethepremisetoleadtheimmigrantsofBoHaitoagainstLiao.Eveniftheyfailed,thiskindofgreatclanstillhadthestrongeffectandthissituationlasteduntilthemid-dleofJinDynasty.Afterthisrebellionhadbeenputdown,LiaoShengzongcarriedourantherpolicyforimmigrantswhichrequireedthepeopleofBoHaiinDongJingmigrantedtotheareaofShangJingandMiddleJing.Keywords:DaYanLin;XingLiaocountry;adherentsoftheBohai(责任编辑伊人凤校对祁刚)
本文档为【渤海遗民大延琳创建_兴辽国_及其政治影响_孙炜冉】,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60932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73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4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2-02
浏览量: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