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一分厂锰渣库闭库安全设施设计

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一分厂锰渣库闭库安全设施设计

举报
开通vip

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一分厂锰渣库闭库安全设施设计报告编号:DAGS-140101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一分厂锰渣库闭库安全设施设计(上会稿)贵州达安安全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资质编号:A252004485二〇一六年四月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一分厂锰渣库闭库安全设施设计(上会稿)建设单位: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设计单位:贵州达安安全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代表:范贞武项目负责:报告编制:审定:贵州达安安全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二〇一六年四月目录11.设计依据11.1建设项目依据的批准文件和相关的合法证明11.2法律、法规、规章21.3规范、规程、标准...

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一分厂锰渣库闭库安全设施设计
报告编号:DAGS-140101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一分厂锰渣库闭库安全设施设计(上会稿)贵州达安安全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资质编号:A252004485二〇一六年四月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一分厂锰渣库闭库安全设施设计(上会稿)建设单位: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设计单位:贵州达安安全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代表:范贞武项目负责:报告编制:审定:贵州达安安全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二〇一六年四月目录11.设计依据11.1建设项目依据的批准文件和相关的合法证明11.2法律、法规、规章21.3规范、规程、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及参考书31.4其他设计依据52工程概况52.1工程概述92.2锰渣库地质与建设条件272.3工程设计概况313.安全现状价采纳情况313.1现状价主要安全技术对策措施与采纳情况323.2安全生产方面的科研情况334.尾矿坝安全334.1锰渣库坝394.2防洪安全464.3地质灾害防护设施474.4安全监测设施514.5排渗设施514.6干式尾矿运输安全514.7库内回水安全设施514.8辅助设施524.9个人安全防护524.10安全标示535安全管理和专用安全设施投资535.1安全管理595.2安全运行管理的主要控制指标605.3专用安全设施投资616.存在问题及建议637.附件与附图6311.1附件6311.2附图1.设计依据1.1建设项目依据的批准文件和相关的合法证明项目2006年取得铜地发改函[2006]22号文《关于贵州省松桃三和锰业有限公司年产2万吨电解金属锰项目批复》的函。项目2014年取得松桃县松发改备案[2014]170号文《松桃苗族自治县基本建设投资项目备案通知》。项目2004年取得铜仁地区环境保护局文件:铜地环函[2004]31号文《关于贵州省松桃三和锰业有限公司新建年产2万吨电解金属锰生产线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以上文件详见附件2、3、4。企业营业执照见附件1,委托书见附件8。1.2法律、法规、规章(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2〕70号令)(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992〕65号令)(3)《非煤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20号令)(4)《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36号令(5)《非煤矿矿山建设项目设计审查及竣工验收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令第18号令)(6)《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令第38号令)(7)《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AQ2006-2005)(8)《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51号令)(9)《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金属非金属矿山建设项目安全专篇编写提纲等文书格式的通知》安监总管一〔2012〕45号(10)黔安监管[2013]173号文。(11)《金属非金属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目录(试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75号,自2015年7月1日起施行)。(12)《贵州省深入开展锰渣库综合治理行动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黔安监管[2013]173号文。(13)《贵州省尾矿库安全管理办法》(贵州省人民政府第114号2009年12月18号)(14)《省安全生产监管局贵州煤监局关于做好实施新《安全生产法》有关衔接工作的通知》(黔安监政法〔2014〕6号)1.3规范、规程、标准及参考书1.《尾矿设施 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配电网设计规范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220kv变电站通用竖流式沉淀池设计 》(GB50863-2013)2.《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3.《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AQ2006-2005)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06.3.14.《防洪标准》(GB50201-2010);5.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6.碾压式均质土坝设计规范SL274—2001;7.碾压式均质土坝施工技术规范DLT5192—2001;8.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9.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T5073-2009;10.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L47—94;11.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191—2008;12.《贵州省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DB52/865-2013;13.《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DL/T5148-2012)。1.4其他设计依据1.1:1000锰渣库地形图;2.贵州省水文手册;3.贵州省暴雨洪水查算图表4.贵州省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老厂区锰渣库安全现状评价报告》(北京达飞安评管理顾问有限公司2010.6)5.《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渣库整改初步设计说明书》(贵州新思维矿业工程设计评估有限公司2010.6)6.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渣库整改安全专篇》(贵州新思维矿业工程设计评估有限公司,2010年6月)7.《贵州省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老厂区锰渣库安全验收评价报告》(北京国信安科技术有限公司2011.7)8.《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一分厂锰渣库锰渣坝现状稳定性复核岩土工程地质勘查报告》(贵州华红技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2014.10)9.《贵州省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老厂区锰渣库初期坝现状稳定性评价》(贵州华红技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2014.10)10.《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一分厂锰渣库安全现状评价报告》(贵州人文资源开发有限公司2015.9)11.库区地形图1:1000(2015.12)12.《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一分厂锰渣库闭库初步设计说明书》(贵州达安安全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2016.4)2工程概况2.1工程概述2.1.1工程基本情况松桃县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位于湘、黔、渝二省一市交界处的松桃苗族自治县,厂址位于松桃县城北部,距离松桃县城约4.5km,松(桃)一秀(山)公路自厂区西面通过,交通便利。地理坐标:东经109°11′22"〜109°11′32",北纬28°12′35〃〜28°12′52"。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民营企业,该公司设计生产规模5×104t/a,现有新、老两个电解金属锰生产厂,老厂2×104t项目于2004年建成投产,新厂3×104t项目于2010年建成,为满足锰渣堆存的需要,公司建有2座锰渣库,分别为老厂2×104t项目和新厂3×104t项目锰渣堆存服务。本方案为老厂即现状一分厂锰渣库。该锰渣库于2010年9月,由北京达飞安评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完成安全现状评价报告,当时评价为病库;2010年6月,由贵州新思维矿业工程设计评估有限公司进行整改扩建设计;施工建设由贵州建工集团第七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监理单位为长沙市长安监理有限公司。该渣库整改扩建工作于2010年6月动工,2010年11月竣工,并由北京国信安科技术有限公司于2011年7月完成了安全验收评价报告。该锰渣库于2011年11月8日获得安全生产许可证((黔)FM安许证字[2011]D00006号),有效期至2014年7月8日,现已经过期。贵州人文资源开发有限公司,2015年9月编制《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一分厂锰渣库安全现状评价报告》评价组认定: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一分厂锰渣库由于目前处于超高堆放,同时锰渣坝无安全超高也无干滩长度,但平时对坝体的安全影响不大,且经验算,坝体抗滑稳定满足规范要求;在锰渣坝418.00m高程以上,左岸截洪沟未完善,不能满足排洪要求。因此,该库为险库,安全条件不能满足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程、规范要求。根据贵州华红技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2014年10月编制的《贵州省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老厂区锰渣库初期坝现状稳定性评价》计算结论,该库抗滑稳定性满足规范要求。因此,应尽快委托具备资质的设计单位落实锰渣库整改,施工单位按照设计方案完善库内排水设施,确保满足排洪、干滩要求。该库库满,并存在超高超库容堆放情况,但抗滑满足规范要求。该库达到闭库条件,应实施闭库。。为了满足生产、安全和环保的各项要求,确实作好环境保护工作,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于2015年9月委托我公司承担锰渣库闭库设计及安全专篇工作。2.1.2交通情况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位于湘、黔、渝二省一市交界处的松桃苗族自治县,厂址位于松桃县城北部,距离松桃县城约4.5km,松(桃)一秀(山)公路自厂区西面通过,交通便利。地理坐标:东经109°11′22"〜109°11′32",北纬28°12′35〃〜28°12′52"。图1-1项目交通位置图2.1.3自然环境、地形、气象、地震根据贵州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贵州省建设气象参数标准》(黔DBJ22-01-87)可知:库区气候属中亚热带,春潮湿夏半湿润型。其气候特点表现为: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少酷暑;春、秋多低温阴雨,夏季降雨集中,盛夏多伏旱;无霜期较长,雨、热基本同季。年平均气温16.3℃,最冷月1月平均4.8℃,最热月7月平均27.3℃,历史最高气温39.0℃,极端最低-12.0℃。年平均最高气温≥30℃的日数为86.2天,日最低气温≤0℃的日数为19.0天。平均无霜期290.8天。年平均降雨量1378.3毫米,集中于夏半年。年平均降雨日数(日降雨量≥0.1毫米)183.8天,日降雨量≥5.0毫米的日数64.9天,暴雨日(日降雨量≥50.0毫米)3.4天,大暴雨日(日降雨量≥100.0毫米)0.5天。历史日最大降雨量165.6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220.2小时,占可照时数的28%,以夏季为最多,冬季为少。年平均风速1.2米/秒,全年以NE风为多,夏季盛行S风,冬季盛行NE风。锰渣库位于三和锰业一分厂厂区东侧,原始地貌属低山溶蚀槽谷地貌,库区总长约410m,宽100~150m,为“U字”条型坡谷,坡度约5°,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出口北西,在北西出口约120米处为一小河沟;库区底面高程为371~450m,库区北东侧分水岭标高380~475米,坡度28°~35°,南东面分水岭标高435-481米,坡度22°~40°,南西面分水岭标高390-470米,以南东面较高;库区底面积约5.8万m2。库区属低山岩溶地貌,地貌单元为溶蚀槽谷,以溶蚀作用为地质主导作用。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附录A,拟建场区地震基本烈度值小于6度。依据勘察场地的岩土性质、地形地貌条件,按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4.1.1条规定,场地土类型属中软场地,场地类别为Ⅱ类建筑场地,建筑地段为有利地段。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可知,该区域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2.2锰渣库地质与建设条件2.2.1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1)工程地质情况地貌上属溶蚀、剥蚀低山地貌。地形地貌复杂,既有山峦斜坡、沟谷、陡崖,又有洼地、槽谷、漏斗、落水洞,溶洞等岩溶地貌。矿区总体地势较高,海拔标高960m左右,自然地形坡度25-35度,局部45度,地层、构造中等复杂,地形切割较深,最高处为尾砂库东面的高山,海拔996.4m,最低为尾砂库北面山沟,海拔867.5m,最大高差120.0m。1、地层及构造库区通过地表地质调查及钻探揭露表明,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系碎石素填土及杂填土(锰矿锰渣)(Qml)、残坡积层(Qel+dl)红粘土,基岩为中、上寒武统石冷水组(∈2-3s)白云岩、砂屑白云岩及泥质白云岩,基岩在库岸两侧出露广泛,库区主要为素填土及杂填土(锰矿锰渣)覆盖,岩层倾向240-250º,倾角40-49º。库区地质构造图根据区域地质、工程地质调查和钻探揭露等资料分析,整改场地未发现区域断层、断裂地质构造现象,场地地层属单斜构造,产状相对稳定,无断层通过,裂隙以风化裂隙和层间裂隙为主,场地地质构造属简单类型。2、岩土构成1.第四系(Q)1、素填土:(1)初期坝(素填土):灰黄色,结构中密-密实,主要由碎石、粘土回填分层碾压构成,其中碎石成分为白云岩,约占总重65%,径2-8cm,粘土均匀嵌实,压缩性低。该层作为初期坝的填料,结构中密-密实,厚度5~14米。(2)覆盖层(素填土):该层作为库区覆盖层填料,灰黄色,结构松散,主要由粘土夹少量碎石构成。厚度0.2~0.5米。2、杂填土(锰渣尾矿):该层为库区主要填埋物,据其含水量及液性指数由上至下分为硬塑、可塑、软塑三类。(1)硬塑状锰矿渣:灰黑色,稍湿,呈硬塑状态,结构致密,主要由废弃锰矿渣组成,间夹条带状薄层粘土。最薄处为1.80米,见于ZK14号孔;最厚处为6.00米,见于ZK6号孔;平均厚度为3.31米。该层主要分布于库区顶部,因含水量低板结形成。(2)可塑状锰矿渣:灰黑色,较湿,呈可塑状态,手搓成条状,主要由废弃锰矿渣组成,间夹条带状薄层粘土。最薄处为6.30米,见于ZK5号孔;最厚处为16.80米,见于ZK11号孔;平均厚度为9.60米。该层主要分布于库内中上部。(3)软~流塑状锰矿渣:灰黑色,湿,呈软塑状态,主要由废弃锰矿渣组成,间夹条带状薄层粘土。最薄处为3.60米,见于ZK9号孔;最厚处为8.10米,见于ZK13号孔;平均厚度为5.82米。该层主要分布于库区底部,因含水量较大形成。3、红粘土:综红色,稍湿,呈可塑状态,土质较均匀,主要由粘粒构成,土芯见铁锰褐色浸染。该层主要分布于库区外侧原始地形出露处,厚度1~2m。4、粘土湿,主要由粘粒构成,夹少量细小砾石,为库区防渗垫层,局部(新近堆填处为土工膜布铺设);厚度10~20cm。2.基岩1、强风化白云岩:灰黄色,岩质较软,岩石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岩芯呈砂状。最薄处为0.70米,见于ZK8号孔;最厚处为2.00米,见于TJ7号孔;平均厚度为1.21米。2、中风化白云岩:灰白色,质较硬,岩体较破碎,网状裂隙(节理)较发育,结构面见有铁质浸染呈黄色,岩体呈薄层状结构,岩芯呈砂状及碎块状。场地全场地分布,连续、稳定。该岩质单元岩石坚硬程度属较硬岩类,岩体属较破碎类,岩体质量基本等级属Ⅳ类岩。3、库区岩土工程特性及力学性质1、素填土(1)初期坝(素填土):该层作为初期坝填料,本次勘察对该层作动型动力触探(N63.5)试验,以测定其密实度,共试验153次,统计试验结果及力学特征见下表: 名称 测试次数(次) 实测击数(击) 校正击数(击) 校正平均击数 变异系数 修正平均击数(击) 推荐力学性质(kPa) 特征值 Ck φk fak(Ra) kPa ° 初期坝 153 9~25 7.7~21.6 14.86 0.24 14.37 500 0 35 密实度:中密,E0=30Mpa容重γ:21.5(kN/m3) 说明:①以上数据据动探试验结果,参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表4.16、条文说明表2及《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等有关规范综合推荐;②变形模量E0及抗剪强度据《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2007表3-2-23、表3-2-29结合地区经验综合推荐。(2)覆盖层(素填土):该层作为库区覆盖填料,结构松散,压缩性高,不具工程意义;不予提供承载力值。2、杂填土(锰渣)据其含水率及液性指数由上至下分为硬塑、可塑、软塑三类;各层力学性质列表如下:(1)硬塑锰渣 试样统计 含水率Wo(%) 湿密度ρo(g/cm3) 干密度ρr(g/cm3) 孔隙比eo 液性指数Il 直接快剪试验 固结试验 内聚力Cr(kPa) 内摩擦角φr(°) 压缩系数a(1-2)(MPa-1) 压缩模量Es(1-2)(MPa) 最大值 29.60 1.93 1.54 0.90 0.24 36.50 10.50 0.28 9.52 最小值 25.10 1.86 1.44 0.76 0.19 33.60 8.90 0.19 6.33 平均值 26.89 1.89 1.49 0.82 0.21 35.30 9.90 0.25 7.33 标准差 1.56 0.03 0.04 0.05 0.01 1.01 0.57 0.03 1.09 变异数 0.06 0.01 0.03 0.06 0.07 0.03 0.06 0.12 0.15 标准值 - - - - 硬塑 34.62 9.52 - -(2)可塑锰渣 试样统计 含水率Wo(%) 湿密度ρo(g/cm3) 干密度ρr(g/cm3) 孔隙比eo 液性指数Il 直接快剪试验 固结试验 内聚力Cr(kPa) 内摩擦角φr(°) 压缩系数a(1-2)(MPa-1) 压缩模量Es(1-2)(MPa) 最大值 32.80 1.94 1.55 0.96 0.60 34.00 9.60 0.42 6.07 最小值 25.20 1.83 1.38 0.74 0.28 30.60 6.50 0.29 4.60 平均值 28.24 1.87 1.48 0.83 0.41 32.14 8.14 0.34 5.46 标准差 2.74 0.04 0.06 0.07 0.13 1.29 1.12 0.04 0.53 变异系数 0.10 0.02 0.04 0.09 0.31 0.04 0.14 0.13 0.10 标准值 - - - - 可塑 31.26 7.38 - -(3)软塑锰渣 试样统计 含水率Wo(%) 湿密度ρo(g/cm3) 干密度ρr(g/cm3) 孔隙比eo 液性指数Il 直接快剪试验 固结试验 内聚力Cr(kPa) 内摩擦角φr(°) 压缩系数a(1-2)(MPa-1) 压缩模量Es(1-2)(MPa) 最大值 35.40 1.92 1.48 0.99 0.87 28.10 5.80 0.63 4.20 最小值 29.70 1.85 1.37 0.83 0.76 22.30 3.10 0.44 3.15 平均值 31.99 1.86 1.42 0.90 0.81 25.74 4.23 0.51 3.75 标准差 2.45 0.02 0.04 0.06 0.04 1.79 0.93 0.06 0.35 变异系数 0.08 0.01 0.03 0.07 0.05 0.07 0.22 0.13 0.09 标准值 - - - - 软塑 24.53 3.60 - -3、粘土(库区防渗垫层)该层作为库区防渗垫层材料,局部分布,厚度较薄,10~20cm,无法取出测试样,引用三和锰业二分厂的资料,其渗透系数5.5×10-5(cm/s)。局部地段为两布一膜。4、强风化白云岩质较软,岩体极破碎,呈散体状结构,厚度不均匀。由于该层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钻探中岩芯不易成形,其承载力特征值根据邻近建筑场地的建筑经验,结合岩体结构情况,钻进过程中的可钻性,岩芯破碎情况等因素综合推荐承载力特征值fa=600kPa,其对挡墙基底摩擦系数μ=0.40。该层在库底可作为水平防渗的基底使用,但不能选用为初期坝的持力层使用。5、中风化白云岩岩质较硬,岩石较破碎,岩芯呈碎块状,本次勘察借鉴已建库区内的室内试样结果,统计如下:中风化白云岩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 统计项目 统计件数 平均值 范围值 标准差σ 变异系数δ 统计修正系数Ψ 标准值frk 饱和单轴抗压强度(Mpa) 6 32.93 29.3~37.2 2.91 0.09 0.93 30.52 密度(g/cm3) 6 2.72 2.69~2.75 0.02 - - -该层是坝体及库区良好的天然持力层,综合推荐库区中风化白云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3500kPa;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10.2条,其对挡墙基底摩擦系数μ=0.65。该层在库区范围内连续、稳定,具有较高承载力值,可以作库区基底及初期坝持力层选用。4、初期坝稳定性评价现状初期坝为碾压式土石坝,坝顶长95米,坝顶宽3米,高8~15米,坝基底宽48米,长104米,坝体边坡坡角约35°~40°,坝体材料选用碎石夹粘土,分层碾压,基底持力层为中风化白云岩。初期坝址现状现状初期坝体底面面积约104×48=4992㎡,坝体顶面积约95×3=285㎡,坝体平均高度按9m计算;另据坝体工程地质剖面图,该坝体横截面面积为762㎡,坝体纵向底宽为48m,坝顶纵向宽度为3米,坝体坡面坡度角约35°,下游坝址长度25m,经计算该坝体积约23840m3。现状土石坝主要由碎石夹粘土分层碾压形成,基底为中风化白云岩,参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6.6.5条,基底摩擦系数μ取0.65,土石坝材料容重取2.15g/cm3(21.5N/cm3),计算得土石坝摩阻力f坝=23840m3×21.5×103KN/m3×0.65≈333×106KN。稳定性初步试算:库区基底坡度角取8°,目前已堆存锰渣73.5万m3,锰渣容重1.87g/cm3(18.3N/cm3),参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6.6.5条,锰渣与基底间摩擦系数μ取0.124,经计算锰渣沿坡面的下滑力F滑=sin8°×73万m3×18.3×103KN/m3×0.124≈230×106KN。在现状条件下,坝体摩阻力f坝(333×106KN)>锰渣体剩余下滑力F(210×106KN),故坝体现状稳定。5、不良地质作用及工程环境通过钻探揭露及工程物探等综合分析,库区中无断裂构造通过,仅少量节理裂隙发育,无溶洞、采空区,无深大断面开挖等不良地质现象。库区两侧坡度小,坡度为25-40°,主要由基岩出露,不存在开挖边坡,且均为岩质边坡,边坡以切向坡为主,基岩为薄层状,节理少量发育,因此,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库区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有关规定,所处区域地震抗震设防烈度小于6度,不属抗震设防区。(2)水文地质条件一、地表水勘察时库区内及两侧地表无泉点出露。库区位于缓坡谷地段,主要地表水表现为在库区两侧修筑的排污沟,沟内为排污水,流量约0.8L/s,污水经排污沟流向坝址下游的污水收集池,在池内进行处理,勘察时已在库区内修筑截排水沟。地表水主要为大气降雨时积水,地表水以大气降雨补给为主,以向下游地势低洼处排泄至小河沟为主,次为向下伏基岩节理发育带及蒸发方式排泄;库区汇水面积约0.137km2。库区截排水沟现状在库区拦渣坝北西侧约120m处为老松桃小河沟,勘察时河水标高为351.80m,低于拦渣坝20m,该处河沟50年最高洪水位为356.20m,洪水对渣库区无威胁。库区内渗滤液污水经收集池处理后向该小河沟排泄。二、地下水通过钻探施工及周围水文地质条件调查,库区基岩属可溶性岩类,属含水层;根据场区内岩性及其组合,将地下水类型分为第四系土层中孔隙水和岩溶裂隙水。(1)孔隙水赋存于覆盖土层及锰矿渣中,主要受大气降雨及库区参透性影响,以向下游地势低洼处及库底排泄。勘察时于库区内测得孔内水位为-2.1~-6.4m,相应高程为430.40~386.80m,该水位为库区渗滤液浸润线水位,该污水对环境影响较大,需经处理达标后排放。(2)岩溶裂隙水赋存于中、上寒武统娄山关群白云岩风化裂隙和层间裂隙中。①补给:大气降水在全区范围内通过表层第四系和岩溶裂隙对地下水进行补给,为场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方式,也是唯一补给方式。②径流:大致以分水岭为界,场区位于分水岭以北的场区地下水流动系统中,地下水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后总体径流方向为向老松桃小河沟径流,在局部受地形的控制表现出先向冲沟汇集再以地下集中流向老松桃小河沟径流。③排泄:通过调查,地下水排泄主要通过岩溶裂隙以带状向老松桃小河沟泄流的形式排泄。④地下水流动特征:地下水的流动特征关系着发生污染后污染物随地下水的弥散特征,同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一章对地下水流动系统的宏观分析,场区位置位于老松桃小河沟地下水流动系统下游。在钻探过程中未发现漏水、涌水现象,场区岩溶裂隙水贫乏,区内最低侵蚀基准面为北西面120m处的松桃小河沟,其高程为351.80m。三、水文地质环境库区内地下水主要分布于土层中,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地下水的补给与大气降水关系密切,故地下水动态受大气降水影响呈季节性变化。在库区运行间,地下水的补、迳、排主要受大气降雨、地形条件、岩土裂隙控制,大气降雨(地表水)由库区汇聚后锰渣经淋漓下渗至库底,于库区底面的土层及岩石裂隙面下渗至深部地下水侵蚀基准面处,污水沿地势较低处向地下深处渗透,沿岩土节理裂隙向下游排泄,对环境造成污染。该库区已在高于锰渣堆放之上修筑截排水沟,可实行清污分流措施,以防止大气降雨对锰渣库的影响,并在库区内设置有排污管,可有效地疏导、排放渗滤液污水。四、地下水对环境的污染性及对建筑物的腐蚀性本次勘察过程中分别于库区内、初期坝前、小河沟各取水样1件,按(GB50021-2001)第12.1.2-4、第12.2节规定,判定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对裸钢结构的腐蚀性,以及判定锰元素对环境的污染情况。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评价 腐蚀等级 腐蚀介质 按环境类型(Ⅱ) 按地层渗透性(A类) SO42-(mg/L) mg2+(mg/L) NH4+(mg/L) OH-(mg/L) 总矿化度(mg/L) PH 侵蚀性CO2(mg/L) HCO3-(mmol/L) 微 <300 <2000 <500 <43000 <20000 >6.5 <15 >1.0 弱 300-1500 2000-3000 500-800 43000-57000 20000-50000 5.0-6.5 15-30 1.0-0.5 中 1500-3000 3000-4000 800-1000 57000-70000 50000-60000 4.0-5.0 30-60 <0.5 强 >3000 >4000 >1000 >70000 >60000 <4.0 >60 —— 测试结果 库内 7536.6 315.54 0.60 0.00 178477 6.20 0.00 3.21 坝前 2909.3 242.73 1.70 0.00 7651 7.01 0.00 2.45 小河 270.48 279.13 0.5 0.00 3130 7.38 0.00 4.13 评价结果 库内 坝前 小河 腐蚀性 强腐蚀 中等腐蚀 微腐蚀 锰含量(mg/L) 8950 632 0.6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评价 腐蚀等级 干湿交潜环境水中Cl-含量(mg/L) 微 <100 弱 100~500 中 500~5000 强 >5000 测试结果 库内 坝前 小河 597 68.16 52.54 评价结果 中等腐蚀 微腐蚀 微腐蚀据以上结果,库区内渗滤液污水对混凝土具强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中等腐蚀性;坝前地下水对混凝土具中等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小河地表水对混凝土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锰含量由库区至小河含量渐弱,污水处理有成效。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及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对建筑材料腐蚀的防护,应符合《工业建筑防腐设计规范》(GB50064)的规定。五、锰渣的堆放及环境影响根椐锰渣所含成份和锰渣库的实际情况,锰渣在进入库区堆放前,应先进入沉淀池进行反复沉淀、清洗等处理,清洗水进入污水处理站反复处理可再利用,锰渣达标后再进入锰渣库逐层堆积,锰渣堆放于渣库在雨水淋溶下,浸出液含Cd、Pb、As、Mg等污染物,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腐蚀性鉴别》(GB5085.1-1996)、《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1996)规定,和有关锰渣液分析资料成果为:PH=6.5、Mg=0.12mg/L、As=0.001mg/L、Ni=0.004mg/L、Zn=0.007mg/L、Pb=0.099mg/L、Cd=0.007mg/L,锰渣浸出液含有害元素,对环境及地下水污染大,污水达标排放标准及级别应满足国家现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达二级标准后排放。六、库区渗透性评价该老库区始建于2004年,当时库区防渗条件较差,仅用粘土压实后作为防渗垫层,水平防渗条件及效果较差。在下步库区整改过程中应加强水平防渗措施。现状库区应加强对渗滤液的收集处理工作,锰渣渗滤液须经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或返回本厂再利用。勘察时于库区内ZK1、ZK3、ZK6钻孔分别作注水试验,试验成果按下表进行分级评价:据注水试验成果,结合临近场地压水试验资料,综合推荐库区各岩土渗透性参数为: 岩土名称 透水率q(Lu) 渗透系数K(cm/s) 渗透性等级 素填土(初期坝) 325 0.23 强透水 杂填土(硬塑锰渣) 93 8.2×10-3 中等透水 杂填土(可塑锰渣) 74 4.5×10-3 中等透水 杂填土(软塑锰渣) 65 3.2×10-3 中等透水 粘土(库区防渗垫层) 6.7 5.5×10-5 微透水 强风化白云岩 30.6 6.2×10-4 弱透水 中风化白云岩 7.9 7.4×10-5 微透水通过水文地质简易观测、地面调查、询访等工作,根据勘察区含水层岩性组合特征及赋水性,区内地下水类型可划分为松散层孔隙水和碳酸盐岩岩溶水。1、松散层孔隙水: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中,多呈透镜状分布,结构松散,孔隙率较高,季节性强,水量大小与地形有关,若在大面积的低洼地带则水量可能大,反之较小,含水性随降水量变化,无统一地下水位面,分布于山沟两侧或低洼地带。2、碳酸盐岩溶水:赋存于奥陶系桐梓组中厚层白云岩和红花园组生物灰岩地层中,主要靠大气降水通过岩溶漏斗、落水洞及溶隙补给。尾砂坝位于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和碳酸盐岩地层中,主要地下水类型为岩溶水,其次为松散层孔隙水。(3)工程勘察报告的结论和建议一、结论1、通过现状锰渣库及坝体工程地质勘察及地表调查,查明了坝体及库区地层结构,岩土构成特征及分布情况,库区无区域性活动断层,工程地质条件较简单,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不良地质现象不发育;地震基本烈度值小于6度,场地总体稳定性好。2、该锰渣库现状容量约73.5万m3,总坝高84.8米,该锰渣库设计等别属四等,锰渣堆积坝的级别属4级。3、库区坝体稳定性复核时各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为: 岩土名称 湿容重(kN/m3) 粘聚力C(kPa) 内摩擦角φ(°) 承载力值fa(kPa) 压缩模量Es(MPa) 对挡墙基底摩擦系数μ 渗透系数(cm/s) 土石坝(素填土) 21.5 0 35 500 30 - 0.23 杂填土锰渣(硬塑) 18.9 34.62 9.52 168 7.33 0.25 8.2×10-3 杂填土锰渣(可塑) 18.7 31.26 7.38 138 5.46 0.20 4.5×10-3 杂填土锰渣(软塑) 18.5 24.53 3.60 91 3.75 0.135 3.2×10-3 强风化白云岩 25.0 - - 600 - 0.40 6.2×10-4 中风化白云岩 27.2 1850 34.50 3500 - 0.65 7.4×10-5 两布一膜、粘土(库区防渗垫层) - - - - - - 5.5×10-54、据勘察时了解及长期观测,现状坝体处于稳定状态。5、库区内渗滤液污水对混凝土具强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中等腐蚀性;坝前地下水对混凝土具中等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小河地表水对混凝土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锰含量由库区至小河含量渐弱。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及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对建筑材料腐蚀的防护,应符合《工业建筑防腐设计规范》(GB50064)的规定。6、现状库区应加强对渗滤液的收集处理工作,锰渣渗滤液须经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或返回本厂再利用。锰渣浸出液含有害元素,对环境及地下水污染大,污水达标排放标准及级别应满足国家现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达二级排放。二、建议1、建议该锰渣库区在运行过程中,最大堆填量不应超出设计库容;当超出设计库容时应及时对坝体进行加固或整改,同时作好坝体位移监测措施。2、该老库区始建于2004年,其时库区防渗条件较差,仅用粘土压实后作为防渗垫层,水平防渗条件及效果较差;在下步库区闭库过程中应加强水平防渗或垂直防渗措施。3、设计时建议于库区下游增设水文观测井,以适时监测地下水质情况;在库区运行过程中坝体若发现新的工程地质问题时,应请及时与我公司联系,以便协同相关单位解决。2.2.2影响锰渣库安全的主要自然客观因素库区周围植被发育,上游为矿区,左岸为小山包,右岸为山坡,下游为山体冲沟,植被茂盛,长有松树、杉树等乔木。场地周围无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等不良地质现象,稳定性较好。对库尾存在的高陡边坡清除浮土,在外围设置水泥桩金属防护网。该锰渣库削坡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是由于施工过程中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锰渣库闭库工艺为机械设备的挖掘整治,非常可靠;混凝土及砌体工程量小,对周边影响小。下游有旱地和菜地作物,如溃坝会造成污染。2.2.3锰渣库周边环境及相互影响锰渣库坝下为山沟谷地,植被发育,如果坝体溃坝锰渣库及浑水将下游溪沟,会对当地的人、畜饮用水、耕地及下游河水污染造成一定影响。由于该库库尾紧挨矿山,未经批准矿山不得从事爆破、地采等危害锰渣库安全的作业。其他安全措施:健全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对锰渣库相关设施进行有效维护;在雨季易因短历时内的强降雨引发洪水,加强巡视;锰渣库建设工程由具备相应施工资质的单位进行建设施工;建立应急救援预案;锰渣库管理人员要具备相关管理知识等。2.3工程设计概况(1)闭库设计基本情况介绍渣库位于电解锰厂区东侧,渣坝近南北走向,目前已建渣坝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为此,根据安全现状评价、工程勘察、业主提供的现状地形图、现场踏勘情况,具体闭库方案如下:1、落实本次闭库方案,对顶部锰渣实施削坡碾压达到规范堆渣的目的。通过削坡整体至444.0m,堆积平台后,完善库内排水沟,按照设计规范实施堆渣。现有总效库容73.5万m3,本次闭库后总坝高78.75m,总库容73.5万方。该锰渣库设计等别属四等,锰渣堆积坝的级别属4级。2、续建左岸截洪沟至库尾顶部雨水分界点,库区排水系统按照200年一遇进行防洪复核设计。完善子坝排水毛沟。修复右岸截洪沟(已经修复)。3、对渣体表面实施整形,整形后锰渣面采用土工膜防渗,其上下粘土层各0.15m,然后覆盖0.15m厚的耕植土,播撒草籽绿化。4、堆积坝每排设置位移监测桩3个,共计30个,岸基固定建标3个,新建浸润线观测孔3个。5、增设高程标志,库尾高陡边坡设置金属防护网,并清除浮土。(2)锰渣库特性等介绍一、该锰渣库的工艺基本情况:1)年产废渣量:15.3万t/a;2)年工作天数:300d;3)锰渣平均粒径:-92目(详见附件5:化验单);4)废渣堆积容重:1.87t/m3。5)锰渣经过Z/G自动拉板压滤机三次脱水后,含水率为22%(详见附件5:化验单)。二、固废类别及环保项目尾矿属于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Ⅱ类,锰渣库要按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Ⅱ类要求设计。闭库后,渗漏液不外排。严格执行环保要求。该项目日常环境监督管理由松桃县环保局负责。(3)锰渣库闭库情况介绍本次闭库后总坝高78.75m,总库容73.5万方。该锰渣库设计等别属四等,锰渣堆积坝的级别属4级。该锰渣库为山谷型锰渣库。渣库库等别为四等,两百年一遇洪水重现期(P=0.5%),其洪峰流量为7.02m3/s。在库区两岸设计了左岸、右岸截洪沟断面为梯形,宽1.5m,深1.2m,截洪沟采用浆砌石结构。库内设置了b×H=1.0m×0.8m库内主排水沟,以及各级子坝毛沟。锰渣为干渣排放(详见化验单)。根据该库锰渣化验报告其含水率为22%,粒径为-92目,为汽车运输干渣排放方式。2014年12月10日,铜仁市安监局下达了停止运行令:(铜)安监管现决[2014]-54号。1、该锰渣库总投资概算表 概算总表         单位:万元 编号 工程或费用名称 建安工程费 设备购置费 其他费用 投资合计 Ⅰ 工程部分投资       174.08   第一部分:建筑工程 154.08     164.08 一 堆积坝工程 18.07     18.07 二 生态修复 96.71     96.71 三 排水系统 19.35     19.35 四 观测系统 1.20     1.20 五 帷幕灌浆 18.75     18.75 六 其他 10.00     10.00   第二部分:临时工程 4.00     4.00 一 交通工程 1.00     1.00 二 临时房屋工程 0.00     0.00 三 供电工程 1.00     1.00 四 其他 2.00     2.00   第三部分:其他费用     36.60 36.60 一 建设管理费     1.70 1.70 二 勘测设计费     20.00 20.00 三 工程监理费     2.90 2.90 四 征地费     2.00 2.00 五 其他     10.00 10.00   一至三部分投资合计 158.08   36.60 204.68 ∑ 工程总投资       204.68(4)主要设计指标 设计主要技术指标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说明 1 尾矿的堆存工艺         尾矿比重 t/m3 2.67     堆存总尾矿量 万t 132.3     设计尾矿堆积干容重 t/m3 1.87     尾矿粒度   中-粗砂为主      堆存方式   干堆     排放方式   坝前排放     堆放重量浓度 % 92     工作制度   300天,一班制   2 锰渣库         占地面积 km3 0.065     汇雨面积 km3 0.0137     总库容 万m3 73.5     总坝高 m 78.75     服务年限 a 10     等别   四等   3 尾矿坝       3.1 初期坝         坝型   均质土坝,下游增设浆砌石挡脚     坝顶标高 m 384.85     坝顶宽度 m 3     坝高 m 13.5     上游坡比   1:75     下游坡比   1:2.0   3.2 堆积坝 共9级,平均坡比1:5.5    3.3 副坝 无     4 截排洪系统       4.1 库周截排洪设施         截洪沟 库周设置左、右岸截洪沟:右支截洪沟长约720.0m,截面尺寸为:沟顶净宽2.7m,净高1.2m,沟底净宽1.5m,纵坡为2%,采用M7.5的水泥砂浆浆砌块石结构,厚度为300mm。入水口高程457.45m,出水口高程367.19m。左支截洪沟长550m,截面尺寸为:沟顶净宽1.50m,净高1.0m,沟底净宽1.5m,纵坡为2%,采用M7.5的水泥砂浆浆砌块石结构,厚度为300mm。入水口高程456m,出水口高程374m。   溢流道 干渣堆放,无溢洪道设置。 4.2 库内排水设施 干渣堆放,无库内存水 5 锰渣库回水 不涉及   回水方式 不涉及3.安全现状价采纳情况3.1现状价主要安全技术对策措施与采纳情况 表3-1各单元的安全评价情况汇总 序号 评价单元名称 评价结果 采纳情况 1 库区环境单元 本单元共设检查内容7项,检查结果7项符合0项不符合。 无 2 锰渣坝体单元 本单元共设检查内容12项,检查结果12项符合,0项不符合。但锰渣坝已超过设计坝顶高程,同时锰渣坝无安全超高也无干滩长度,不能满足相关规程规范的要求。目前该库属于超设计堆放,正在进行闭库方案设计。企业应尽快按照本次现状评价对该库存在的问题实施整改,并结合企业需要尽快落实闭库初步方案以及安全设施设计,并按照设计进行堆渣。 该库为锰渣干渣堆放,现已编制闭库方案。库内无存水,满足干滩要求。 3 防洪排水单元 本单元共设检查内容7项,检查结果5项符合,2项不符合。在锰渣坝418.00m高程以上,尽快建设完善的截排水措施,按照正在进行的“闭库设计”,进行完善。并按照200年一遇进行防洪设计。库内排水沟允许不冲刷流不能满足要求,需要局部加糙或设置跌水井。 右岸截洪沟已经修复,本次闭库方案续建了左岸截洪沟,使库外洪水不能进入库内。根据地形及排水沟情况,局部加设了跌水井。 4 辅助设施单元 本单元共设检查内容7项,检查结果6项符合,1项不符合。锰渣坝及边坡陡峭处等位置缺少防护设施和安全警示标志。 在库尾高陡边坡设置了金属防护网,并清除边坡上的浮土,增设了安全警示标志。 5 观测设施单元 本单元共设检查内容5项,检查结果4项符合,1项不符合。高程标尺未设置完善。 要求增设高程标示。 6 防渗、水处理单元 本单元共设检查内容6项,检查结果3项符合,3项不符合。在下步库区闭库过程中应加强水平防渗和垂直措施。并及时的用土工膜覆盖锰渣表面,减少与雨水的接触面。 在库区下游污水处理池附近设置了帷幕灌浆垂直防渗措施,对锰渣库表面实施土工膜覆盖,减少雨水渗入锰渣,减少雨水接触。 7 安全管理单元 本单元共设检查内容8项,检查结果8项符合,1项不符合。部分证件过期,应急预案未定期进行演练。2.应急预案未定期进行演练。 应加强应急预案的编制和演练。 8 职业卫生单元 本单元共设检查内容6项,检查结果6项符合,0项不符合。职业卫生基本满足安全要求。 应加强职业卫生。3.2安全生产方面的科研情况该库为老库,无科研情况。4.尾矿坝安全4.1锰渣库坝4.1.1初期坝现状初期坝体为碾压式土石坝,坝长95米,高13.5米,坝基底宽45米,坝顶宽3米,坝体材料选用碎石夹粘土,分层碾压,基底持力层为中风化白云岩。初期坝顶标高384.85m,内坡比1:1.75,外坡比1:2.0。在外坡标高374.5m以下设置了浆砌石反压结构。根据竣工验收报告,该砌体上宽15m,底宽13m,外坡比1:0.5。初期坝外坡采用了块石护坡。4.1.2堆积坝(1)堆积坝现状堆积坝体现状从初期坝顶往上一共设置了五级,其平均坡比为1:5.2。堆积坝第五级顶部,即高程418.0m以上为超高堆积区。该区域堆积形状主要受410m-430m从西北往东南的一条宽8m的施工便道控制,该施工便道平均10%坡度,延伸至库尾即压滤车间倒渣平台。施工便道内侧现以超高堆放至456.11m,其此段坡比为1:7.0,其421m平台以上锰渣堆积体平台向上坡度11-19%之间。库尾东部为5-16m库尾东部为5-16m高的陡石质边坡,坡比1:1.2。根据实地勘察测量(2015年5月),初期坝按设计施工,子坝的坝坡与设计有差异,子坝已堆至456.11m(最高点)高程,已超过原设计的418.00高程。1~5级子坝根据环保要求,坡面已采用土工膜进行表面清污分离,并播散草籽复绿。(2)闭库设计后堆积坝落实本次闭库方案,对顶部锰渣实施削坡碾压达到规范堆渣的目的。通过削坡整体至444.0m,堆积平台后,完善库内排水沟,按照设计规范实施堆渣。本次闭库后总坝高78.75m,总库容73.5万方。该锰渣库设计等别属四等,锰渣堆积坝的级别属4级。首先,通过对现有锰渣库尾堆积的锰渣实施削坡整治。闭库后,形成了规范的堆渣方式,即418m以上原不规范的锰渣实施整形,形成4个新的台阶状锰渣边坡即子坝。其每级台阶基本是东高西低,坡度1—5%之间;台阶中部高程从下往上高程为423m,431m,436m,444m,马道宽度为4m,每级台阶修建排水毛沟(宽0.5m,深0.5m)。每级子坝坡度1:4-1:8之间。同时应维护好418m以下的子坝边坡。4.1.3副坝无副坝。4.1.4稳定性分析4.5.1渗流计算该库锰渣采用干渣排放,库尾无存水。根据《尾矿设施设计规范》(GB50863-2013)无需渗流计算。4.5.2锰渣坝稳定验算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一分厂电解锰锰渣库最高高程为450m,总坝高78.75m,总库容73.5万方。根据《尾矿设施设计规范》(GB50863-2013),该库按照四等库进行设计。最小安全系数为,正常运行期1.15,洪水期1.05,特殊运行期1.00。计算程序采用北京理正软件设计研究院编制的理正岩土计算6.0版理正边坡稳定性分析计算程序。计算方法为瑞典圆弧法。根据工勘提供的有关参数(详见工勘)选取最不利断面进行稳定计算断面,详见如下。(1)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稳定系计算选取参数 岩土名称 湿容重(kN/m3) 粘聚力 内摩擦角 承载力值fa(kPa) 压缩模量 对挡墙基底摩擦系数μ 渗透系数 C(kPa) φ(°) Es(MPa) (cm/s) 土石坝 21.5 0 35 500 30 - 0.23 (素填土) 杂填土锰渣 18.9 34.62 9.52 168 7.33 0.25 8.2×10-3 (硬塑) 杂填土锰渣 18.7 31.26 7.38 138 5.46 0.2 4.5×10-3 (可塑) 杂填土锰渣 18.5 24.53 3.6 91 3.75 0.135 3.2×10-3 (软塑) 强风化白云岩 25 - - 600 - 0.4 6.2×10-4 中风化白云岩 27.2 1850 34.5 3500 - 0.65 7.4×10-5 一膜、粘土(库区防渗垫层) - - - - - - 5.5×10-5 碎石路基 21 0 35 - - - -(2)锰渣坝的破坏模式锰渣坝可能的破坏模式为:1)锰渣坝发生渗透破坏(渗透稳定分析)。2)圆弧型滑动破坏:滑体由坝体、渣体、地基土组成,下游坝坡产生圆弧型滑动破坏。(3)荷载组合及工况1.荷载:1)现状水位的渗透压力;2)坝体自重(包括初期坝、后期坝和堆积坝);3)最高洪水位有可能形成的稳定渗透压力;由于工程区地震烈度为小于Ⅵ度,故不考虑地震作用。2.计算工况复核时采用总应力法进行计算,相应的不同工况的荷载组合如下:工况一,正常运行:①+②;工况二,洪水运行工况:②+③4、计算方法1.渗透稳定分析:采用公式法。2.抗滑稳定分析:圆弧型滑动:采用瑞典条分法进行计算。5、渗透稳定分析(1)渗透变形判别1)土的渗透变形类别的判别:参照相关的实验资料采用《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计算,由附录G,可判断该锰渣的渗透变形类型为流土。2)临界水力比降的确定:流土型根据公式JCr=(GS-1)(1-n)式中JCr——土的临界水力比降;GS——土的颗粒密度和水的密度之比;n——土的空隙率;根据锰渣的试验,其空隙比为e为0.82~0.9,相应的空隙率n为0.45~0.47,比重为2.67,故JCr为0.88~0.92。3)土的允许比降:根据工程的重要性取安全系数为2.0,最终锰渣的允许比降为0.88/2~0.92/2=0.44~0.45(2)计算结果根据前述假定和相关参数,分析采用地质提供的工程地质纵剖面图。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锰渣坝内部最大坡降为0.19,锰渣坝的允许渗透比降为0.44~0.45,锰渣坝的渗透稳定满足要求。6、抗滑稳定分析1)圆弧型滑动计算(1)计算模型如图图4.3锰渣库闭库后图(工况一)图4.4锰渣库闭库后图(工况二)(2)计算公式注:采用《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总应力法计算公式(瑞典条分法)。式中:──在坝坡外水位以上的条块实重;──在坝坡外水位以下的条块浮重;──作用于土条底面的孔隙压力;──条块的重力线与通过此条块底面中点的半径之间的夹角。、──土条底面的强度指标(度)、(kPa)。(3)计算结果最小安全系数滑动面(工况一) 计算项目 圆心(m,m) 半径(m) 工况一 备注 安全系数k1 闭库后锰渣库 (230.000,95.000)(m) 74.60(m) 1.194 滑动面穿过锰渣软塑及、可塑层最小安全系数滑动面(工况二) 计算项目 圆心(m,m) 半径(m) 工况二 备注 安全系数k1 闭库后锰渣库 (230.000,95.000)m 74.647(m) 1.151 滑动面穿过锰渣软塑及、可塑层按照《尾矿设施设计规范》(GB50863-2013)规定,瑞典圆弧法坝坡抗滑稳定的最小安全系数不得小于表5-8中数值。满求规范要求。表5-8瑞典圆弧法坝坡抗滑稳定最小安全系数 运用情况 最小稳定安全系数 1级坝 2级坝 3级坝 4、5级坝 正常运行 1.30 1.25 1.20 1.15 洪水运行 1.20 1.15 1.10 1.05 特殊运行 1.10 1.05 1.05 1.00经计算锰渣库闭库后最终标高为450m时,复杂土层稳定系计算,在一般情况和洪水运行状态,稳定性都能够满足规范要求,达到抗滑稳定的要求。4.2防洪安全4.2.1防洪标准据《尾矿堆积坝岩土工程技术规范》(GB50547-2010)3.0.3,该锰渣库设计等别属四等,尾矿堆积坝的级别属4级。锰渣库等别 等别 全库容V(73.5万m3) 坝高H(78.75m) 一 二等库具备提高等别条件者 二 V≥100 H≥100 三 10≤V<100 60≤H<100 四 1≤V<10 30≤H<60 五 V<1(百万) H<30锰渣库的设计洪水标准(防洪标准),根据《选矿厂设施设计规范》(ZBJ1-90),锰渣库等别为四等,构筑物级别为4级。设计洪水标准按两百年一遇洪水重现期(P=0.5%)。4.2.2洪水计算(1)汇水面积锰渣库位于三和锰业一分厂厂区东侧,原始地貌属中低山溶蚀槽谷地貌,库区总长约410m,宽100~150m,为“U字”条型坡谷。根据现场踏勘资料及工勘提供的锰渣库库区地形图可知:锰渣库汇水面积为约0.137km2。(2)设计洪水标准(1)设计洪水标准锰渣库的设计洪水标准(防洪标准),根据《尾矿设施设计规范》(GB50863-2013),锰渣库等别为四等,构筑物级别为4级。设计洪水标准按两百年一遇洪水重现期(P=0.5%)。(2)汇水面积锰渣库位于三和锰业一分厂厂区东侧,原始地貌属中低山溶蚀槽谷地貌,库区总长约410m,宽100~150m,为“U字”条型坡谷。根据现场踏勘资料(1:1万地形图)及业主提供的锰渣库库区地形图(1:1000地形图)可知:坝址以上集水面积为0.137km2,主河道河长为0.35km,比降为80.0‰,雨水汇入下游河流。汇雨简图如下:库区汇雨简图表4-1各区汇水面积、汇水长度、平均坡度 汇雨区域 汇水面积(km2) 汇水长度(km) 平均坡度(%) 全区 0.137 0.47 21 库外 0.1153 0.35 23 库外 库区右岸 0.0564 0.4 27 库区左岸 0.0589 0.39 23 库区左岸 其中左岸续建 0.0368 0.26 24 库内 其中内排水主沟 0.0247 0.2 5 库内 0.0217 0.17 17(3)计算参数选取本锰渣库为四等库,根据《尾矿设施设计规范》(GB50863-2013)规定为200年一遇标准。根据《贵州省暴雨洪水查算图表》,计算参数选取=50mm,CV=0.40,CS=3.5CV;=115mm,CV=0.48,CS=3.5CV。(4)洪峰流量洪峰流量计算应用贵州省水文总站《贵州省特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标准》中所述的公式计算。区域内地貌形态为山区间山丘,少量岩溶,植被一般,暴雨衰减指数n1=0.75。修订公式:Qmp=0.481r10.571·f0.223·J0.149·F0.89·[C1Sp]1.143(F<10km2)式中:Qp—设计洪峰流量,以m3/s计r1—汇流系数,r1=0.36~0.40,取0.38;f—流域形状系数,f=F/L2。J、L—主河道比降、河长;F—流域面积,以km2计;C1—洪峰径流系数(取值0.83);Sp-某频率1小时暴雨,以mm计(取值129mm)。表4-2设计洪峰流量计算表 P(%) F(km2) L(km) J H1 H24 N1 0.5 0.137 0.47 0.21 50.00 115.00 0.75 0.5 0.1153 0.35 0.23 50.00 115.00 0.75 0.5 0.0564 0.4 0.27 50.00 115.00 0.75 0.5 0.0589 0.39 0.23 50.00 115.00 0.75 0.5 0.0368 0.26 0.24 50.00 115.00 0.75 0.5 0.0247 0.2 0.05 50.00 115.00 0.75 0.5 0.0217 0.17 0.17 50.00 115.00 0.75 KP Hsp Sp r1 r10.571 f f0.223 2.55 264.00 129.00 0.38 0.58 0.62 0.90 2.55 264.00 129.00 0.38 0.58 0.94 0.99 2.55 264.00 129.00 0.38 0.58 0.35 0.79 2.55 264.00 129.00 0.38 0.58 0.39 0.81 2.55 264.00 129.00 0.38 0.58 0.54 0.87 2.55 264.00 129.00 0.38 0.58 0.62 0.90 2.55 264.00 129.00 0.38 0.58 0.75 0.94 F0.89 C1 C1Sp (C1.Sp)1.143 Q(m3/s) 0.17 0.83 107.07 208.89 7.02 0.15 0.83 107.07 208.89 6.70 0.08 0.83 107.07 208.89 2.92 0.08 0.83 107.07 208.89 3.02 0.05 0.83 107.07 208.89 2.16 0.04 0.83 107.07 208.89 1.23 0.03 0.83 107.07 208.89 1.38表4-3设计洪峰流量成果表 汇雨区域 汇水面积(km2) 设计洪峰流量(m3/s)p=0.5% 全区 0.137 7.02 库外 0.1153 6.70 库外 库区右岸 0.0564 2.92 库区左岸 0.0589 3.02 库区左岸 其中左岸续建 0.0368 2.16 库内 其中内排水主沟 0.0247 1.23 库内 0.0217 1.38(5)设计洪水总量设计洪水总量采用下式推求:WP=0.1.α.HTP.F式中:WP——设计洪水总量(万m3);HTP——历时为T的设计暴雨(mm);F——汇雨面积(km2);α——径流系数(取0.8)。各分区洪水总量计算成果见表4-4。表4-4设计洪水总量成果表 名称 集水面积(km2) 设计洪水洪量(104m3) 备注 P=0.5% 全库 0.137 1.26 表中洪量值为24小时洪量 库内 0.0217 0.20 表中洪量值为24小时洪量 库外 0.1153 1.06 表中洪量值为24小时洪量4.2.3防排洪设施本次闭库方案,排水构筑物包括:左岸截洪沟(续建段)、修复右岸截洪沟(已修复),毛沟等。1、截洪沟设计根据水文计算结果,锰渣左岸截洪沟(续建段)集水面积为0.0073km2。左岸截洪沟(续建段)雨水排往下游左岸截洪沟。2、截洪沟布置从2015年5月实测地形图得知,该渣库右岸截洪沟,由于施工作业局部中断。因此需要进行及时修复(宽0.8m,深1.0m,顶宽1.8m)(现已经修复)。1、全库区排水系统复核 编号 流量(m3/s) 水流平均 水力坡度 设计水深(m) 沟底宽(m) 粗糙 沟深(m) 流速(m/s) 系数 左岸截洪沟续建 2.62 2.32 0.01 0.8 0.8 0.02 1 库区内排水主沟 1.62 2.07 0.01 0.6 0.7 0.02 0.8 右岸排水沟复核 14.10 5.15 0.02 0.8 1.5 0.02 1 左岸排水沟(取困难段)复核 4.92 3.80 0.02 0.6 1 0.02 0.8 库内排水沟复核 2.15 2.28 0.01 0.6 0.8 0.02 0.8结论:(1)经计算左右岸截洪沟在200年一遇的洪峰流量的水深分别为0.245左、0.248右,考虑安全超高0.2m,截洪沟高0.45m可满足要求,实际截洪沟高1.2m>0.45m,因此截洪沟的排洪能力能满足要求。右岸修复段,尺寸按照宽0.8m,深1.0m,顶宽1.6m进行修复,修复总长228m(现已经修复)。(2)经计算库内排水沟在200年一遇的洪峰流量的水深为0.21m,考虑安全超高0.2m,排水沟高0.41m可满足要求,实际排水沟高0.8m>0.41m,因此排水沟的排洪能力能满足要求。(3)右岸截洪沟修复段,经计算满足排洪需要。(4)左岸截洪沟续建截洪沟设计续建完善左岸截洪沟,从458.0m开始至410.0m,沿山坡靠库尾修建截洪沟。其左岸截洪沟续建长257m。其中0-220m段,截洪沟底宽0.5m,深0.7m,顶宽1.2m,采用壁厚0.3m的C20砼结构;其中220-272m段,截洪沟底宽0.8m,深1.0m,顶宽1.8m,采用壁厚0.3m的C20砼结构。经计算续建段汇雨面积为0.0368km2,设计洪峰流量2.16m3/s,其过流能力为2.62m3/s,满足排洪需要。4.2.4调洪库容及调洪演算本次为闭库方案,锰渣为干渣排放,现有堆放形式及削坡后,库尾不存在积水问题,即降雨通过毛沟直接排除,无存水,无需调洪库容及调洪演算。4.3地质灾害防护设施渣库周围植被发育一般,周围为荒坡,渣库西侧为三和锰业一分厂区,渣库下游有收集池。库区总长约410m,宽100~150m,为“U字”条型坡谷,坡度约5°,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出口北西,在北西出口约120米处为一小河沟;库区底面高程为371~450m,库区东侧分水岭标高380~475米,坡度28°~35°,南面分水岭标高435-481米,坡度22°~40°,西面分水岭标高390-470米,以南面较高。在库区拦渣坝北西侧约120m处为老松桃小河沟,勘察时河水标高为351.80m,与已建拦渣坝处高差为20m,该处河沟50年最高洪水位为356.20m,洪水对渣库区无威胁。场地周围无滑坡、泥石流,中风化白云岩为硬质工程地质,场地地基稳定。库区下游500内无重要保护设施等。库区下游为农田、小河,无居民居住。锰渣库建设及使用过程中对居民点无影响,但库区渗漏后对下游稻田、小河影响较大。库尾有高陡边坡,石质为主,边坡稳定。局部有浮土,要清理;在高陡边坡上游设置金属防护网,防止人员家畜坠落。4.4安全监测设施结合黔安监管一〔2013〕173号文要求,已经安装在线监测系统,监测浸润线水位和坝体位移情况等。要维护好现有的观测设施,并及时修建新建观测设施。观测桩是监测坝体变形(水平、垂直位移)的手段,通过在坝顶及两岸埋设的观测基点及坝顶观测桩,用测绘仪(水平仪或经纬仪)测定坝体变形情况。本闭库设计中在坝顶及各级坝坡设观测桩,在两岸设观测基点,以监测坝体水平位移以及垂直沉降情况,共布置坝体设置位移监测桩30个,基准桩3个(见附图)。定期对坝体外坡面设置的观测桩进行观察,以监测坝体有无变形,从而判断坝体的安全运行状态,渣坝的位移监测每年不少于4次,位移异常变化时应增加监测次数,在渣坝坡外坡面上经常检查有无开裂及变形,渗漏等现象发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确保坝体安全运行。1)在线监测系统设计采用一台4通道高精度光纤光栅解调仪,放置在库区主机房,通过多芯光缆,可实现对6个渗压传感器,25个位移传感器,2个视屏观测同时实时在线监测,实现对整个尾矿库坝的浸润线和坝体滑坡进行综合实时监测。图2-15尾库矿监测系统总体框图2)施工步骤首先对土建施工,在坝顶以及下面各个安装设备的马道各挖一条主沟(到达设备位置即可),为保护光缆用。在安装位移的斜坡面上对应位移传感器安装位置各挖一条纵向保护沟,以便保护位移传感器钢丝绳。再者就是挖主光缆走向的沟。沟底需要用水泥抚平,水泥厚度1cm左右即可;光缆整体汇总到一起后,利用传输光纤传输,过路位置需要穿钢管做防护处理。浸润线传感器安装位置打孔:在浸润线安装位置打直径大于108mm的孔(浸润线所使用PVC管采用100mm的管),深度为水位稳定后水下2.5米(指密封的管底到水面的高度)。将直径100的pvc管连接好,下部用直径4mm的钻头打长度为200cm的孔35排。然后用土工布保护好,防止泥沙进入。然后将pvc管放置于事先打好的孔中。上端用保护盖盖住。按照位移传感器的安装位置进行螺纹钢的安置:垂直坝面打入泥土中7-9米,总共17根,用水泥浆对缝隙进行填充保证安装好的螺纹钢不能有晃动。防止由于螺纹钢自身形变带来测量数据部准确情况;光缆的铺设:将8芯主光缆从监控室铺设到尾矿上,并用pvc保护管保护。用接续盒将8芯主光缆依次和传感器通道光缆连接。将各传感器所用光缆用pvc管材保护好铺设到事先挖好的保护沟里面,用分路器将传感器所对应的光缆与各通道光缆连接.浸润线传感器的安装:用钢管将传感器与铺设的相应光缆进行焊,并用钢管等保护好。将钢丝绳和传感器固定好,皮尺量好放入深度,然后将传感器放入事先打好的孔中,保证光缆不受力,并做好记录。位移传感器的安装:用电焊机将传感器以及挡板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到事先固定好的螺纹钢上面。然后用防锈漆将焊接部位进行保护。将传感器钢丝绳用双层pvc管进行保护,然后进行预紧。固定端在在螺纹钢上焊接一块面积不小于0.25平米的厚度为5mm钢板的底部。图2-16位移传感器安装图将位移传感器尾用光纤熔接机与对应光缆进行焊接,并用钢管进行保护。光纤通道机的安装调试:用终端盒将3通道所对应的光缆与跳线头进行焊接保护。将显示器等设备连接完毕后,开机运行调试。沟的填埋等工作:在调试完毕的基础上,光缆沟进行填埋。并将位移以及浸润线传感器的顶部用砖头等做成一个保护装置。保护装置示意图如下:图2-17传感器和光缆安装保护示意图3)检查情况现位移传感器、浸润线传感器、视频监控等正常使用,应增加库水位和降雨量监测项目,增加监测地点,实现全面在线监测。根据在线监测需要设计浸润线观测孔控制水位及报警水位表,为浸润线观测提供参考。在运行中做好记录,记录水位高度,当水位高于坝体设定的浸润线时,应及时进行处理及报告上级。在水位达到设计报警水位时要密切关注坝体的位移情况,在水位到达控制水位要启动应急预案;该浸润线水位值为现阶段参考值,在在线监测系统运行后,根据水位变化和坝体位移情况进行修正。补充和完善原有的观测设施与形成完整的观测系统。在日后的生产管理过程中,严格的建立浸润线和位移关系记录以及对应的浸润线高低与位移的关系。分析清楚浸润线变化对整个坝体位移的影响,必要时采取应急措施,如加固坝体,紧急削坡,立刻疏散下游群众及财产,下游河道设置拦截污水措施及污水处理应急措施。4.5排渗设施已建坝体初期坝为均质土坝,坝底为浆砌石挡脚设置了导水孔,排渗效果较好。4.6干式尾矿运输安全该库为锰渣干式排放。现阶段为闭库,不存在锰渣运输排放问题。4.7库内回水安全设施该库为干式堆放,无库内存水,不涉及回水设施。4.8辅助设施(1)锰渣库进库道路等在库区左岸有进库道路,以及上坝道路。(2)锰渣库通讯照明及报警锰渣库工程的特点是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增多锰渣,防洪或者抢险。故要求道路畅通,专职人员管理,有专用机具和照明设施。1锰渣库适当位置已经设置值班室一间,内设调度电话一部,并与选厂总机相连。若锰渣库生产运行期间出现险情,值班人员可及时通报情况;2区和库区安装了投光距离400m的投光灯。4.9个人安全防护锰渣库操作人员必须配备的个人安全防护用品。工作服、安全帽、救生衣、雨靴,移动电话等。4.10安全标示在库区进库道路,库区周边道路、坝体设置了安全警示牌。在锰渣库进库道路以及尾矿坝设置简易门,防止外来人员误入。在库外交通路口设置交通标志,用电设备设置防触电标志,电气设备接地等措施。5安全管理和专用安全设施投资5.1安全管理(1)安全管理机构设置管理机构按照矿业公司有关规定设置。本工程需要的劳动定员约为:锰渣库管理总负责人1人操作人员1人总计2人(2)落实安全生产管理职责(1)建立建全尾矿设施安全管理制度;对从事锰渣库作业的尾矿工进行专门的作业培训,并监督其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2)严格遵循《锰渣库安全技术规程》、《安全监督管理规定》的要求,作好锰渣库放矿筑坝、回水排水、防汛、抗震等安全生产管理;做好日常巡检和定期观测,进行及时、全面的记录,出现安全隐患时应及时处理并向企业主管领导报告。(3)建立锰渣库管理的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3)锰渣库安全管理方面1.为避免不必要的人或牲畜进入库区,应在库区周边设置库周设施和警示标牌。2.在运行中加强锰渣库的安全管理,健全各项安全运行管理制度和配备相关的监测设备,确保锰渣库的正常运行。3.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应当针对锰渣库泄漏、漫顶等生产安全事故和重大险情建立并完善应急救援预案。4.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应当建立锰渣库工程档案,特别是隐蔽工程的档案,并长期保管。5.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应当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档案,详细、准确记录培训考核情况。6.在施工中应对高危做业人员配备必须的安全保护设施(如安全带、安全帽等),并对高危作业人员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并做上岗前的职业培训和安全培训。做到安全施工、文明施工。7.严禁作业前饮酒,身体状态欠佳也不应上岗,高空高危做业员连续作业不宜超过4小时,普通操作员连续作业不宜超过8小时。施工作业现场应备有应急急救包,能对意外伤员进行现场简单处理。8.严禁作业人员有机械设备旁及高空作业时嬉闹,导致悲剧的发生。(4)日常管理要求1、锰渣库安全检查(1)初期坝安全检查内容:坝体的轮廓尺寸、变形、裂缝、滑坡和坝面保护等。坝体的移位监测可采用视准线和前方交汇法,渣库的移位监测每年不应少于4次,位移异常时应增加监测次数。(2)检测堆积坝的外坡坡比,每100m长不少于2处,应选在最大高度断面或坡较陡断面。水平距离和标高的测量误差不大于10mm;堆筑实际坡陡于设计坡比时,应进行稳定性复核,若稳定性不足,则应采取措施。(3)检查坡体滑坡。坡体出现滑坡时,应查明滑坡位置、范围和形态以及滑坡的动态趋势。(4)检查坡面保护设施:检查坝肩排水沟和坡体排水沟断面尺寸,沿线山坡稳定性,护砌变形、破损、断裂和磨蚀,沟内淤堵等,检查坡体绿化覆盖保护实施情况。(5)检查库区的排水构筑物(截洪沟)运行情况,有无堵塞、破损等情况及时修复疏通。2、库区安全检查(1)检查库区周边山体稳定性,违章建筑,违章施工和违章民办采选活动等情况。(2)检查周边山体滑坡、塌方和泥石流等情况时,要详细观察周边山体有无异常和急变,并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分析周边山体发生滑坡的可能性。3、日常安全管理(1)锰渣库闭库设计经技术论证后,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管理规程和作业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中的涉及安全运行的事项不行随意更改,它包括:堆筑方式、坡比、渣坝设计等。(2)锰渣库闭库后,应设专人管理,管理人员应随时观察坡体的变化,注意是否有位移、变形、错动的情况。尤其在汛期和地震后,出现异常现象及时上报,以便采取补救措施。(3)渣库闭库后应按相关规定进行恢复治理。(4)应建立渣库各类管理档案。(5)对闭库后的渣库设置专管人员并配备对讲机或固定电话等通讯设备。(5)建立建全渣库安全管理制度;对从事渣库作业的人员进行专门的作业培训,并监督其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4、施工安全措施在本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危险工作场所应设立安全标志,在工程中的危险工作场所设立安全标志,并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满足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对工作人员进行上岗培训,严格遵守安全规程,减少工作中的人身伤害事故发生。5、防机械伤害、防坠落伤害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坠落伤害是从高处坠落引起的身体伤害。为防止机械、坠落伤害事故的发生,在实践过程中按正规操作,不违规作业等。6、交通运行安全措施通运输安全对策措施1.严禁运输车辆超载、超速行驶。2.车辆的运行状态要求国家对机动车的检测要求执行。3.为防止粘土泄露,要求装载的车厢结构密闭,顶部有防坠落盖板,如泄露发生,应及时清理。7、防汛管理要求在雨季易因短历时内的强降雨引发洪水,洪水涌至锰渣库,如果不能及时、安全的排出,将导致洪水汇积库内而漫坝,严重时易诱发流土而产生溃坝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锰渣库水位控制与渡汛的安全对策措施:1.必须严格控制锰渣库内水位,确保锰渣库安全超高不少于0.5m。2.汛前应按下列要求制定渡汛方案:(1)对排洪系统及坝体必须进行详细检查和可靠的维护,确保排洪设施畅通;(2)应在库内醒目位置设置清晰、牢固的水位观测标尺,标明正常运行水位和渡汛警戒水位;(3)应及时疏浚库内排洪系统及下游泄洪(渠)道;(4)应准备好必要的抢险、交通、通讯、供电及照明器材或设施,维护整修上坝道路,并确保安全畅通;(5)应加强值班和巡逻,设警报信号和组织抢险队伍,根据当地具体情况与地方政府一起制定下游居民撤离险区方案及实施办法;(6)就了解掌握汛期水情和气象预报;(7)暴雨过后应对坝体和排洪构筑物进行全面认真的检查与清理,若发现问题应及时修复。8、应急救援预案1.企业的基本情况。2.可能发生的事故及其危险、程度危害。3.事故发生后指挥部的组成。指挥部总指挥由企业法人代表担任,指挥部成员应包括具备完成某项任务的能,职责、权力及资源的厂内生产、设备、消防、医疗的人员,指挥部成员直接领导下属急救专业队(如急救站、消防队),并向总指挥负责。由总指挥协调节器各专业队之间原工作。专业队伍应有:通讯、治安、抢险、医疗救护、后勤保障各分队。各专业小组应责任到人,统一指挥,互相协作。预案编制完毕应考虑二及相应预案措施。企业应有专项的安全预案费用,并设立演练经费。9、应急救援行动(1)锰渣库坝垮坝:监测发现锰渣库坝有垮坝迹象,应及时向上级安全主管部门报告,立即停止生产和继续向锰渣库排尾,并立即疏散下游居民、封闭下游交通线路,在库区和下游所有道口设置警示牌,以将垮坝可能带来的损失降至最低;(2)洪水漫顶:除采取上述垮坝的所有预案外,还要将库区内的所有洪水排放口打开,上游有水库、水塘等设施要封闭蓄水,库尾回水泵站要最大能力抽水至库区外,将事前准备充足的大内径软水管用于在坝顶虹吸排水至下游,以减小洪水对锰渣库造成的压力和垮坝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3)水位超警戒线、排洪设施损毁、排洪系统堵塞:应及时向上级安全主管部门报告,立即停止生产和继续向锰渣库排尾,将库区内的所有洪水排放口打开,上游有水库、水塘等设施要封闭蓄水,库尾回水泵站要最大能力抽水至库区外,将事前准备充足的大内径软水管用于在坝顶虹吸排水至下游,以降低库内洪水位;(4)坝坡深层滑动:应及时向上级安全主管部门报告,立即停止生产和继续向锰渣库排尾,并采用填块石碾压加固、铺设加筋布、排水沙井、碎石振冲桩等方式对滑动部位予以处理;(5)其他:针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处理。10、重大事故应急对策措施电解锰厂应制定重大事故应急措预案,并定期组织操作人员学习、熟悉事故预案,提高工厂人员的事故应急处理能力。同时加强对选厂周围居民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防护意识。适当时,应组织事故演习,以检验事故预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5.2安全运行管理的主要控制指标该库为锰渣干式排放,本次为闭库设计,库内无存水,降水通过渣面毛沟直接排向下游河道。满足干滩要求,无需干滩和水位观测。根据在线监测需要设计浸润线观测孔控制水位及报警水位表,为浸润线观测提供参考。在运行中做好记录,记录水位高度,当水位高于坝体设定的浸润线时,应及时进行处理及报告上级。在水位达到设计报警水位时要密切关注坝体的位移情况,在水位到达控制水位要启动应急预案;该浸润线水位值为现阶段参考值,在在线监测系统运行后,根据水位变化和坝体位移情况进行修正。补充和完善原有的观测设施与形成完整的观测系统。在日后的生产管理过程中,严格的建立浸润线和位移关系记录以及对应的浸润线高低与位移的关系。分析清楚浸润线变化对整个坝体位移的影响,必要时采取应急措施该锰渣库浸润线较低,浸润线位于现有观测孔孔底。如发现有浸润线有上升应及时清理库区积水,查明水的来源和加强观测坝体位移情况。发现较大位移,应上报险情等应急措施。5.3专用安全设施投资本项目中设计的全部专用安全设施投资列表汇总情况如下。 专用安全设施投资表 序号 名称 描述 投资(万元) 说明 1 地质灾害设施 库尾边坡治理,防护 1.8 估算 2 锰渣库按照监测设施 设置位移观测桩、浸润线观测孔 1.2 3 排渗设施 在初期坝外测设置浆砌石挡脚,回填块石,外包土工布,设置排水导孔 1 4 辅助设施 进库道路、照明、通讯 3 5 个人安全防护   0.6 6 锰渣库、交通、电气安全标志   0.4 7 其他设施   1 8 合计   11  6.存在问题及建议一、问题及建议1)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GB18218—2009)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的要求,全库容≥100万m3或者坝高≥30m的锰渣库为重大危险源,必须进行登记和评估。本锰渣库尾全库容73.5万m3≤100万m3,坝高78m≥30m,属于重大危险源,要加强管理和监控。2)业主须请有资质的施工单位施工,并请有资质的监理单位进行监理,以确保工程质量。3)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建议企业后续工作中在以下方面根据需要进行专项工作,加强安全措施,以确保安全,预防灾害的发生。(1)锰渣库闭库后安全管理措施;(2)对浸润线观测孔每月或暴雨时,实施记录工作,发现异常及时采取强排等措施。3)施工中,应定期观测坝体的变位、渗透、裂缝等变形现象,并及时进行处理,确保坝体稳定运行。5)渣库闭库后及时清理沟道,保证洪水期间尾矿库的正常运行。6)堆积坝体和初期坝体,不能作为交通道路通行车辆。7)前期加快排水设施的建设,施工过程中配备应急排水泵,挖掘机等设备。8)项目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应认真落实评价报告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施工竣工后应进行竣工验收检测检查。项目闭库整治结束后应向有关单位申请“三同时”安全验收。遵照国家有关规定,尾砂库建设应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定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如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锰渣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38号令)等相关现行安全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本建设项目预评价报告提出的对策措施及建议,锰渣库闭库项目建设施工与生产过程中实施了这些安全对策措施后,能满足锰渣库运行闭库基本的安全生产条件。7.附件与附图11.1附件1、企业营业执照2、铜仁地区立项批复3、松桃县立项批复4、环保批复5、含水率、粒径化验报告单6、(铜)安监管现决[2014]-54号7、土料场情况说明8、设计委托书11.2附图(1)交通位置及现场照片锰渣库交通位置图:图1-1项目交通位置图锰渣库现场照片如下:图1锰渣库初期坝体现状图2锰渣库堆积坝体现状图3锰渣库下游现状图4锰渣库监测图5锰渣库库右岸排水沟图6堆积坝截洪沟图7418m以上的施工便道图8堆积坝整体照图9堆积坝坝顶照片图10脱水设备照片(2)附图1、周边环境图2、锰渣库闭库总平面布置图3、堆积坝纵剖面图4、排洪系统纵剖面图、断面图5、初期坝断面图6、坝高-库容曲线图7、观察设施布置图8、渣库生态修复平面布置图9、帷幕灌浆平面布置及剖面图拟整改渣库初期坝体_1323099907.unknown_1323099953.unknown
本文档为【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一分厂锰渣库闭库安全设施设计】,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百里登峰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9M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20-07-21
浏览量: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