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妇科总论

中医妇科总论

举报
开通vip

中医妇科总论 中医妇科学是运用中医学基础理论与方法,认识和研究妇女的解剖、生理、病因病机、诊治规律,以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是中医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什么要另立中医妇科学 人体脏腑气血经络的活动功能男女基本相同。   但妇女在脏器解剖上有胞宫,在生理上有月经、胎孕、产育和哺乳等特点; 在病理上有经、带、胎、产、杂病等疾病,致使妇女在脏腑、经络、气血的活动也有其特殊变化。 女性生殖器官解剖、生理、病因病机特点, 妇科病的诊断辨证、治法、预防 ...

中医妇科总论
中医妇科学是运用中医学基础理论与方法,认识和研究妇女的解剖、生理、病因病机、诊治规律,以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是中医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什么要另立中医妇科学 人体脏腑气血经络的活动功能男女基本相同。   但妇女在脏器解剖上有胞宫,在生理上有月经、胎孕、产育和哺乳等特点; 在病理上有经、带、胎、产、杂病等疾病,致使妇女在脏腑、经络、气血的活动也有其特殊变化。 女性生殖器官解剖、生理、病因病机特点, 妇科病的诊断辨证、治法、预防 常见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妇科杂病的诊断、辨证论治与预防 西医妇产科基础理论,现代检查和诊断方法、产科生理 计划生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特色和优势: 理论特色:重视肾、肝、脾、天癸、气血、冲任、胞宫。 病种特有,经、带、胎、产、乳,尤其在调经、助孕、安胎方面有优势和特色。 内治突出“调”:调补脏腑、调理气血、调治冲任督带、调养胞宫、调控生殖轴。 外治重视局部。 强调节欲以防病。 毛际(阴阜):阴毛反映肾气的盛衰。 阴户:阴道口;又称廷孔、四边。 玉门(未嫁),龙门(未产),胞门(已产) 均指阴道口。 功能:御外邪的第一道门户; 排出月经、带下、恶露的出口; 合阴阳的入口; 娩出胎儿、胎盘的关口。 阴道(首见于《诸病源候论》) 位置:连接子宫与阴户的通道 与西医解剖学一致 功能 抵御外邪“自洁”作用 排出月经的通道 阴阳交媾的器官 娩出胎儿、排出恶露的通道 反映阴液之盛衰及“阴道炎”的病位 胞宫:是女子特有内生殖器官的概称,包括子宫、输卵管和卵巢等,其功能涵盖内生殖器官的功能。 出纳精气 通脑髓 联五脏 主司子宫行使其功能 子宫:中医固有之名称,形如合钵,似倒置的梨形,位于小腹正中,盆腔中央,前邻膀胱,后为直肠。与西医解剖学子宫相同 功能:(1)主行月经,分泌带液 (2)孕育胎儿,发动分娩,娩出胎儿及附属物 特点:定期藏泻,具有周期性、节律性 《内经》称之“奇恒之府” 胞 脉 隶属于胞宫的血脉 将阴血下注于胞宫,以维持其正常功能 《素问》:“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 胞 络 胞宫的脉络或网络联络之义,系于肾。或具有维系子宫位置的作用 《素问》:“胞络者,系于肾” 《诸病源候论》:“胞络损伤……则令阴挺出” 功能: 预防外邪入侵的第二道关口 排月经、泌带液、娩出胎儿的通道 第三章 女性生殖生理 《素问•上古天真论》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 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 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始焦,发始白;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 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以“七”为期划分 新生儿期 儿童期 青春期 性成熟期 围绝经期 老年期 女性的生理特点: 经、带、胎、产、乳 产生机理: 脏腑、天癸、经络、气血与胞宫的协调作用 以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为核心 月经生理 带下生理 妊娠生理 产育生理 哺乳生理 月经是指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子宫出血,以月为期,经常不变。 (一)生理表现: 初潮:14岁(11-16岁) 绝经:49.5岁(45-55岁) 周期:28-30天(±7天) 经期:3-7天 经量:50-80 ml 经色:暗红 经质:稀稠适中,不凝固,无血块,无臭气 伴随表现:轻微腹胀、腰酸、乳胀,情绪易波动。 定义 特殊月经现象: 并月、居经、避年、暗经、激经 生理性停经: 妊娠期、哺乳期 初潮后1-2年,绝经前1-3年 月经的产生,是女子发育到成熟的年龄阶段后,脏腑、天癸、气血、经络协调作用于胞宫的生理现象 脏腑与月经 天癸与月经 气血与月经 经络与月经 胞宫与月经 肾- 在月经产生的过程中以肾为主导。 肾藏精,主生殖 肾为天癸之源 肾为冲任之本 肾为气血之根 肾与胞宫相系 肾与脑髓相通 肾为五脏阴阳之本 肾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位点对月经的产生发挥主导作用。“经水出诸肾”,“经本于肾”。 肝- “妇人以血为基本”,月经以血为用 肝藏血、主疏泄,喜调达,恶抑郁。 在月经的产生中,肝血下注冲任,司血海之定期蓄溢,参与月经周期、经期和经量的调节。 肝经又通过冲任督脉与胞宫相通。 冲脉:三阴交 任脉:曲骨 督脉:百会 同居下焦 肝与肾 乙癸同源 水能涵木 子母之脏 肾藏精,肝藏血,精血互生为月经提供物质基础 肝主疏泄,肾主闭藏,一开一合共同调节,使子宫藏泻有序,经候如常 脾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主运化,主中气,具统摄血液、固摄子宫之功 脾 胃-互为表里 肾-先后天互生,源泉不竭 心 主血脉,心气有推动血液在经脉内运行,又通过胞脉与胞宫相联;心肾相交;心主神明 肺 主气,朝百脉而输精微,参与月经的产生与调节 天癸男女皆有,源于先天,藏之于肾,靠后天脾胃水谷精气的滋养 天癸是影响人体生长、发育与生殖的一种阴精 对女性,天癸随肾气的盛或虚,通过调节冲任、胞宫,主宰月经的潮或止以及司生殖 童幼时期-天癸“甚微”,不能使冲任二脉充盛,故无月经; 青年及成年时期-“及其既盛,精血乃旺”,月经始潮并潮之有时; 更年期及老年-天癸将竭,冲任脉虚衰,故形坏而无子。 天癸是肾主生殖最直接的精微物质 月经的产生 和周期的调节 3.气血与月经 妇人以血为基本,月经以血为用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气血来源于脏腑。气血和调,经候如常 《景岳全书妇人规》:经血为水谷之精气,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脉也。凡其源源而来,生化于脾,总统于心,藏受于肝,宣布于肺,施泻于肾,以灌溉一身,妇人则上为乳汁,下归血海而为经脉。 循行路线 冲、任、督三脉同起于胞中,一源而三歧 冲脉者,起于胞中,下出于会阴,上行于脊柱之内,沿腹部两侧,上达咽喉,环绕口唇。其上者,渗诸阳,其下者,并行于少阴之经,渗三阴。《难经》:冲脉者,起于气冲,并足阳明之经,夹脐上行,至胸中而散之。 任脉者,起于胞中,下出于会阴,向前上行于毛际,沿腹内,到达咽喉部,上行环绕口唇,经过面部进入进入目眶下。与肝脾肾三经分别交于曲骨、中极、关元。 督脉者,起于胞中,下出于会阴,向后行于脊柱内,上至巅顶,分别与肾脉、心脉相通,得肾中命火温养,得君火之助,故为阳脉之海。与任脉相通。 带脉始于季肋,横行于腰部,总束诸经。 功能作用 冲为血海,渗三阳,渗三阴,为十二经气血汇聚之海,广聚脏腑之血 任主胞胎,为阴脉之海,总司精血津液之阴液 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属肾络脑,又任督相通,调节一身阴阳脉气的平衡协调 带脉约束诸经,使经脉气血循行保持常度 在天癸的作用下,冲任督带各司其职,调节着月经的产生和维持正常状态 胞宫受肾、天癸、气血、冲任督带的调节,主司子宫的藏泻。血海满盈,满而自溢,血溢子宫,月经来潮 小结:综上所述,脏腑、天癸、气血、冲任督带与胞宫,是月经产生机理的要素和生理基础。其中肾、天癸、冲任、胞宫是其中心环节,各环节之间互相联系,不可分割,主宰着月经的产生 任脉通-精血精液旺 太冲脉盛-聚脏腑之血 月经产生机理 肾气盛 天癸至 任通冲盛 冲任二脉相资 血海按时满盈 血溢胞宫 月经来潮 气血 脏腑 经络 肾气盛 天 癸 至 任脉通太冲脉盛 胞宫 肝 脾 心 肺 督脉 带脉 血溢子宫,月经来潮 气血 和调 气血 和调 月经期(阴血下泻) 经后期 (阴长) 经间期(重阴则阳) 经前期(阳长) 1.月经周期节律 2.月经周期中阴阳气血的消长变化 行经期(1~4天) :血海由满而溢,血室正开,子宫泻而不藏,经血下泄 经后期(5~13天):子宫、胞脉相对空虚,阴血不足。阴长期,子宫藏而不泻,阴长 经间期(14 ~15天) :重阴必阳,在肾中阳气的鼓动下,阴阳转化,阴精化生阳气,出现絪緼之候 经前期(15 ~28天) :阳气渐长,达到“重阳”状态。阴精与阳气皆充盛,胞宫、胞脉气血满盈 天人相应说 肾阴阳转化说 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说 脑(心)-肾-天癸-冲任-胞宫说 定义: 广义:带脉以下之疾 泛指妇产科疾病 (“带下医”) 狭义:女子阴中流出的液体 “带下,女子生而即有,津津常润,本非病也” 润泽女子阴户和阴道的黏液 特点:无色、无臭,质粘而不稠 初潮后较明显,经前、经间期、妊娠期稍多,绝经后减少 作用:润泽、充养阴道与阴户,抵御外邪 带下的产生是脏腑、津液、经络协调作用于胞宫的结果 脏腑与带下 肾者水脏,主津液,“盖白带……精之余也。” 脾为气血津液生化之源,脾主运化、升清 津液与带下 带下源于津液 经络与带下 任脉为阴脉之海,主一身之阴液。督脉总督诸阳,主温化阴液。带脉约束诸经,“带脉通于任督” 胞宫与带下 景岳:“盖白带出自胞宫。” 《血证论》:“带脉下系胞宫” 故带下的产生是在肾气、天癸作用和脾气健运下,受任脉所司,督脉温化,带脉约束,布露于胞宫,润泽于阴窍的生理现象 妊娠:从受孕至分娩的整个过程。 (一)妊娠机理: “男女媾精” 前提:肾气充盛,天癸成熟,冲任二脉功能协调,胞宫、胞脉、胞络正常 条件:男精壮,女经调。 时机:“两精相搏”合于“的候” (二)妊娠生理现象 停经 脉滑,尺脉按之不绝 早孕反应 乳胀、乳晕着色 子宫增大,4个月始自觉胎动 下腹膨隆,孕3个月可于耻-脐间测到宫底…… 预 产 期:末次月经(首日)月加9或减3,日加7 (阴历加14) (一)临产现象 妊娠足月,胎位下移,释重感 腰腹阵痛,逐渐加重,小腹重坠,有便意 鉴别:试胎——月数未足,痛定如常 弄胎——月数已足,腹痛或作或止,腰不痛 (二)分娩:胎儿和胎衣从母体阴道娩出的过程 见红:分娩发动 离经脉(产妇中指本节有脉搏跳动) 腰腹阵痛,逐渐加重,小腹重坠 子门渐开 胞衣破,浆水出 胎儿娩出 胎衣出 产褥期——分娩结束后的 6 周 产后一月为小满月,产后三月为大满月 新产后——分娩后的第一周 生理特点:多虚多瘀血 生理现象 产后 1-2 日内微热、自汗 子宫缩复,小腹阵痛 泌乳 恶露 乳汁为气血化生 顺产后30分钟可在产床开始哺乳,7天内分泌初乳,质较浓稠,营养丰富,适合新生儿所需 产后哺乳有助于子宫缩复 哺乳期可停经,或月经量少,周期不规则 哺乳期10-12月为宜,乳母应保持精神舒畅,营养充足,乳房清洁,按需哺乳
本文档为【中医妇科总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机构认证用户
金水文库
鑫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经营:PPT设计 、课件制作,软文策划、合同简历设计、计划书策划案、各类模板等。公司秉着用户至上的原则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格式:ppt
大小:5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医药卫生
上传时间:2019-01-24
浏览量: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