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腰痛汤

腰痛汤

举报
开通vip

腰痛汤腰痛汤   药物组成:丹参20g,当归15g,乳香6g,没药6g,牛膝10g,木瓜20g,杜仲159,地龙10g,延胡索10g,狗脊15g,白芍10g,制马钱子1.5g, 川续断159,获苓10g,甘草6g,党参15g,巴戟天10g,白术20g.性质功效:理血剂。活血化瘀,舒筋通络止痛,壮腰健肾。主治病证:①外伤瘀血,气滞瘀阻腰腿痛实证。腰椎间盘突出症,各种原因引起的坐骨神经痛。症见:腰腿剧烈酸胀疼痛,腰部活动及行走不便,脉弦滑数,舌质淡红,苔黄稍腻,②风寒湿痹、腰腿痛症,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慢...

腰痛汤
腰痛汤   药物组成:丹参20g,当归15g,乳香6g,没药6g,牛膝10g,木瓜20g,杜仲159,地龙10g,延胡索10g,狗脊15g,白芍10g,制马钱子1.5g, 川续断159,获苓10g,甘草6g,党参15g,巴戟天10g,白术20g.性质功效:理血剂。活血化瘀,舒筋通络止痛,壮腰健肾。主治病证:①外伤瘀血,气滞瘀阻腰腿痛实证。腰椎间盘突出症,各种原因引起的坐骨神经痛。症见:腰腿剧烈酸胀疼痛,腰部活动及行走不便,脉弦滑数,舌质淡红,苔黄稍腻,②风寒湿痹、腰腿痛症,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创伤性骨关节炎,症见:腰腿痛反复发作,遇寒痛增,得温痛减,脉濡缓,舌质淡白,苔白厚。服用方法:水煎内服,日服1剂,分2次服, 10天1疗程。一般服药1~2个疗程。加减运用:风寒湿痹证加川萆解20g,羌活10g,薏苡仁15g,防风10g,汉防己15g,稀莶草20g;减乳香、没药、制马钱子、延胡索、巴戟天,外伤腰腿痛者可配合手法治疗。方义分析:本方是在先贤张锡纯“活络效灵丹“方基础上加味组成。腰腿痛病机主要是外伤瘀血。气滞瘀阻;或外感风寒湿邪痹阻经络,故以腰痛汤治之。丹参。当归。牛膝。乳香。没药活血化瘀;制马钱子、延胡索、地龙、木瓜、白芍、甘草舒筋、通络、止痛,辅以党参、白术、巴朝天、杜仲、川续断、狗脊、获苓壮腰健肾。随症加入萆解、薏苡仁、羌活、防风、汉防己、稀莶草疏风祛湿。临床疗效:运用本方治疗外伤瘀血、气滞瘀阻腰腿痛实证及风寒湿痹证共20例,有较好的疗效。   典型病案:陈某,男, 34岁,主诉:右腰腿酸胀麻痛反复发作7天。7天前因抬重物不慎扭伤腰部引起右侧腰腿痛,自感腰部活动及行走不便,检查:腰椎外形无畸形,功能活动明显受限,直腿抬高试验右60º(十),左(一),右侧腰骶棘肌紧张。压痛明显,第4、第5腰椎右侧压痛并向右小腿、足跟放射。脉弦滑数,舌质淡红,苔黄稍腻。西医诊断:第4、第5腰椎椎间盘突出症并坐骨神经激惹征(右);中医诊断:急性腰肌筋膜扭伤,气滞血瘀实证。治以活血化瘀。舒筋通络止痛。服用腰痛汤3剂,配合手法治疗。3天后复诊,患者腰腿痛均已明显减轻,腰部活动及行走明显好转,直腿抬高试验75º,再服药3剂巩固。7天后复诊,上述症状体征均已消除。 失眠按摩五法   很多人为失眠所困挠,以下介绍几种传统手法按摩治疗失眠的疗法,供大家选用。   1、患者仰卧位,术者坐于患者头部上方,以右手食、中二指点按睛明穴3~5次后,以一指或双拇指推法,自印堂穴向两侧沿眉弓、前额推至两太阳穴处,操作5~10分钟。然后双手拇指分别抵于两侧太阳穴,换用余下四指推擦脑后部风池穴至颈部两侧重复两遍,再以双拇指尖点按百会穴。   2、患者坐位,术者站于患者右侧,用右手五指分别置于头部督脉、膀胱经及胆经上,自前发际推向后发际5~7次,然后术者站在患者之后,沿两侧之胸锁乳突肌拿捏,拿肩井3~5次。   3、患者俯卧位:术者在其背部用滚法,操作3~5分钟。心脾亏损者,可多按揉心俞、脾俞;肾虚者,可多按揉肾俞(腰部两侧),关元俞,最后再点按神门、足三里、三阴交。   4、自我按摩:可在每晚睡觉前,坐于床上进行如下按摩:(1)揉百会50次。(2)擦拭肾俞50次。(3)摩脐下气海、关元50次。(4)揉按足三里、三阴交各50次。(5)擦涌泉100次。(6)仰卧于床上作细而均匀的深呼吸30次,全身放松意守丹田即可入睡。   5、每晚临睡前先揉足三里、三阴交,每穴1分钟,再掐按内关、神门穴1分钟,再用双手掌根部揉擦背部,以有热感为宜,重点按揉心俞、脾俞、肝俞。最后平卧闭目养神,不生杂念,用拇、食指按揉双侧睛明穴,连续揉按3~5分钟即可产生睡意。   值得注意的是,用按摩疗法治疗失眠,不宜用叩砸、提弹等兴奋手法,应采用有镇静安神作用的缓慢轻柔的表面按摩或深部按摩。 以桂枝汤为基础治疗原发性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中医属"痹证"、"腰腿痛"范畴。其痛处正是太阳经循行部位,主要是风寒湿阻滞经络。临床常见风寒或寒湿偏重这两型,挟寒和经络受阻滞是其共性。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即坐骨神经炎。其疼痛与神经根周围炎反映有关。其痛觉实质上是神经的缺血性疼痛,因神经根受压后,会引起静脉丛瘀血、缺氧及水肿等一系列改变。笔者以桂枝汤为基础进行加减治疗本病有较好疗效。桂枝、芍药均有广谱抑菌作用,且能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甘草能增强此二药的抗菌能力;生姜能兴奋中枢,又能促进血液循环;桂枝与生姜均有轻微发汗作用,能减轻炎症组织水肿胀痛;大枣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可增强人体免疫机能。该方有抗菌消炎、止痛、促进血液循环和轻微发汗作用,并增强机体免疫机制,调节人体内环境。   基本方:桂枝9克、白芍6克、炙甘草6克、生姜6克、大枣4枚。加减:风寒偏重伴里寒之象加附子;寒湿偏重加细辛、附子、苡仁、苍术;气血亏虚加当归、白术、党参;肝肾亏虚加桑寄生、川断、牛膝、女贞子;肌筋挛缩,此经脉失养有燥之象,加花粉、天冬、玉竹、当归;麻木不仁加葛根、丝瓜络、木瓜;痛甚加制乳没、羌活、独活、威灵仙;有气滞血瘀之象加桃仁、红花、苍术、姜黄、地龙。每日1剂水煎服,15天为1个疗程。   有一男性中年患者,初始下背酸伴腰背僵直感,约1周后弯腰突然感到疼痛甚剧,沿右大腿后一直放射至腿弯和小腿外后侧,并象有条筋缩短一样牵扯着,夜寒时加重,温热痛减。手扶物或睡眠向健侧卧屈则痛减或不痛。西医诊为坐骨神经痛。兼见小便清长,形寒,肢冷,畏风,舌淡而尖稍红,苔薄白,脉弦紧。中医诊为偏于风寒型痹痛。用基本方加制附子6克,日1剂,分2次服。患者服药5剂后,下肢已不痛,但弯腰腰痛,伴臀部麻木,舌尖稍红苔薄,脉滑。承上方加葛根24克、丝瓜络10克、木瓜9克,共服3剂。其后,附片减为3克,加天花粉12克、玉竹10克、当归10克、生地10克,又服3剂,患者诸症悉除。 治疗阳萎气功术     [方法]双脚并步站立,双脚掌用力抓地,双腑用力向里挟。吸气时,用力提肛缩睾,双手握拳。吸足气后,舌抵上腭不动,闭住气,至憋不住时呼气,同时舌放下,全身放松,此为1次。调匀呼吸反复练习,每次练功时间5~7分钟,每日3次。练完功后,身上热感明显。     双脚站立与肩同宽,两手四指上下内外揉搓肾俞穴部位,此功随时可以进行。     取内养功坐式,转动腰部向左和向右转动次数要相同,此功随时可练。     手掌相对搓热后,双手交替兜双例睾丸,早晚各练1次,每次不超过10分钟。     [功能]补肾益精壮阳。      [主治]阳萎。     [宜忌]注意事项::练功时避免房事。失眠者停服西药安眠剂,改用中药养血安神剂。有条件者可配服中成药,如三鞭丸,参茸鞭丸等。练抓闭呼吸时,用力不可过猛。 肾虚阳痿自我按摩保健法     ①仰卧位,以双手食指同时按压阴茎的左右根部,旋揉按摩200次。      ②以一手食指旋揉会阴穴200次。     ③以右手掌横放于脐下的石门穴上,左手叠放在右手背上,向下推至毛际处,反复200次。      ④用两手的拇指、食指、中指分别捏住同侧的睾丸,并同时揉搓200次。      ⑤用两手握住两睾丸,向下反复牵拉阴囊200次。  手足皲裂  疾病概述 手足皲裂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手足皮肤干燥和裂开的疾病。常见病因如寒冷季节在户外劳动,或经常接触溶解脂肪或吸水性的物质,或经常使用碱性肥泉等使皮肤干燥、变厚,失去弹性与韧性,尤其在冬季皮脂汗液分泌减少,遇有机械性摩擦或牵引,就容易发生本病。 自诊要点 本病好发于手掌、指尖、指屈面及足跟、足外缘等处。初起皮肤干燥、角化增厚、皮纹明显,沿皮纹出现裂口,严重者裂口可深达皮下,可有出血,自觉疼痛。 治疗建议 睡前热水泡洗患处后,外用20%尿素软膏,严重者可用刀片削薄过厚的角层,然后涂药膏。也可以将生虾肉捣烂,适量外敷于患处,或取烂香蕉1个,每晚洗净手足后,挤出少许香蕉肉涂于患处。 足跟部有皲裂时,可用橡皮膏粘贴皲裂部位,以缓解行走时疼痛,且有促进裂口恢复的作用。 坐骨神经痛的针灸治疗分析   坐骨神经痛是指在坐骨神经通路及分布区内的疼痛,临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是一种常见病,以春夏季为多见,特别是以梅雨季节更为多发。自1986年以来,笔者采用针灸方法共收治350例,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现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2年共统计350例,其中,男220例,女130例,年龄在16~85岁,16~30 岁60例,31~40岁86例,41~50岁111例,51~60岁48例,61~70岁42例,71~83岁3例。病程最短5天,最长10个月,其中以2~6个月为最多,共计250例,占71.4%;345例单侧坐骨神经痛,5例双侧坐骨神经痛。   1.2诊断标准:①每个病例具有典型的坐骨神经痛的症状。即疼痛自腰部或臀部沿大腿后 侧及小腿外侧,并向足背外侧放射。性质有刺痛、酸痛、胀痛、隐痛或冷痛;②患侧腰部、 环跳穴、委中穴、承山穴等有压痛;③抬腿试验阳性;④血沉增快;⑤排除其他器质性疾患 。本组350例中,原发性320例,继发性30例。   2.治疗方法     针灸取穴:①主穴为肾俞、大肠俞、阿是穴、环跳、阳陵泉、委中、承扶、承山、悬钟、昆 仑。②配穴:湿热加行间、侠溪、内庭;外伤血瘀加委中放血;腰骶部痛点梅花针叩刺,加 拔火罐;寒湿者加腰阳关、加灸;虚证者加肝俞、肾俞,多用温针灸(烧针尾)。 针灸手法:用提插或捻转补泻法。实证、痛甚、病初起,用泻法;虚证、酸重及恢复期间用 补法。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中间休息3天,再进行第2疗程、第3个疗程。   3.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 痊愈:疼痛消失(包括原压痛点、压痛消失),各项检查正常(包括血沉降至正常水平),并随访一年以上未见复发现象;显效:疼痛消失,各项检查正常,但随防中发现轻复发现象;有效:疼痛减轻,各项检查基本正常,但半年内有复发;无效:经治疗4个疗程后,病情无变化或因故自行中止治疗。     3.2经1~4个疗程治疗,痊愈250例(其中原发性230例,继发性20例),占71.4%;显效67例,占19.1%;有效24例,占6.9%;无效9例,占2.6%。总有效率达97.4%。   4.典型病例   王××,男,45岁,坝头镇南港村人,1990年5月6日就诊。主诉:左大腿自发性疼痛2个月。2个月前在左腰臀部不知不觉酸痛,自己不加注意。约过了10余天,疼痛向左大腿后侧放射,直至左足4、5趾。在当地医院诊治,服过中药西药(具体用药不详)不见效,昨天因天气变化(下雨),疼痛更加剧烈,左下肢一动就痛,痛实难忍,咳嗽、呼吸其痛加剧。询问患者从小就有咽痛史,未经治疗,每次皆自愈。胃脘不适,右下肢不痛。检查:心、肺、腹(一) ,T:37℃;P:76次/分;R:24次/分,BP:16/10.1Pa。腰椎骨无压痛,左下肢抬腿试验40°(阳性),左侧环跳穴、委中穴、承山穴处有压痛,左腓肠肌轻度萎缩,围径比右小1.2cm。血沉35mm/h,腰骶X线片(一)。诊断:左侧原发性坐骨神经痛。治疗:按上法针灸治疗一疗程,疼痛完全消失,活动如常人,血沉12mm/h。为巩固疗效,再针灸5次告愈,随访一年,未复发。   5.讨论与体会   坐骨神经痛,属中医"痹症"范畴,多数为外邪侵犯膀胱经和胆经,取行气活血、化瘀通络为治则。故用大肠俞、委中、昆仑等穴,以疏通太阳经脉,驱邪外出。针刺环跳、阳陵泉、悬钟等穴是为了通经活血,行气止痛。局部点刺放血,使瘀血从皮肤排出,再加电针,结合艾灸和梅花针气止痛。局部点刺放血,使瘀血从皮肤排出,再加电针,结合艾灸和梅花针叩击,然后拔火罐,一方面可针对性地驱风祛湿、温通经络、止痛消肿,另一方面增强局部血流量、加速血循环,以增强疗效。 针刺环跳、委中、阳陵泉3穴,应有触电感及酸胀向整个下肢传导,并至足趾为佳,如果只是局部酸胀,则疗效较差。局部没有酸麻胀等得气感,而向小腹或外阴部放射,则无疗效,应从新调整针刺方向,每次针刺加电针,留针15~25分钟,并节房事,避重活,在治愈后,更注意保护腰部,尽量避免受凉及扭伤。如需腰部负重或剧烈活动,工作前先进行一些预防活动,使腰部有些准备,应避免久卧湿地及防治各种感染。 本方法适用于各类型坐骨神经痛,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本组除30例继发性用适当药物,进行病因治疗外,其余单纯用刺灸治疗,但不论原发性或继发性,如进行3个疗程,仍无显著疗效,应改换其他疗法。
本文档为【腰痛汤】,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8082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7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19
浏览量: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