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药物保留灌肠治疗阿米巴痢疾1例

药物保留灌肠治疗阿米巴痢疾1例

举报
开通vip

药物保留灌肠治疗阿米巴痢疾1例药物保留灌肠治疗阿米巴痢疾1例 河北医药2011年6月第33卷第12期HebeiMedicalJournal,2011,Vol33JunNo.12 性率40%(26/68)J,国外文献报道ALK阳性率60%(44/ 73),由此可见,ALK标记可作为诊断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 一 项指标. 本病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组织细胞形态缺乏特异性,容易 误诊为软组织肉瘤或梭形细胞癌等恶性病变.因此,鉴别诊断 十分重要.本病需与以下肿瘤鉴别:(1)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与本病最易混淆,也有梭形细胞及炎细胞,但肿瘤细胞多形性...

药物保留灌肠治疗阿米巴痢疾1例
药物保留灌肠治疗阿米巴痢疾1例 河北医药2011年6月第33卷第12期HebeiMedicalJournal,2011,Vol33JunNo.12 性率40%(26/68)J,国外文献报道ALK阳性率60%(44/ 73),由此可见,ALK标记可作为诊断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 一 项指标. 本病临床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辅助检查,组织细胞形态缺乏特异性,容易 误诊为软组织肉瘤或梭形细胞癌等恶性病变.因此,鉴别诊断 十分重要.本病需与以下肿瘤鉴别:(1)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与本病最易混淆,也有梭形细胞及炎细胞,但肿瘤细胞多形性, 异型性明显,以形性的纤维母细胞和组织细胞常形成特征性的 车辐状结构,有多少不等的的黄色瘤细胞,核分裂活跃,可见病 理性核分裂像.免疫组化显示组织细胞标记物0【l—ACT等常阳 性,肌原性标记抗体不表达.(2)平滑肌肉瘤:本病长梭形细胞 甚似平滑肌细胞,易误诊为平滑肌肉瘤.平滑肌肉瘤细胞胞浆 丰富,红染,核钝圆,胶原成分少,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 像较多,可见病理性核分裂像,组织坏死明显,一般无炎性细 胞.免疫组化Smactin,Desmin成弥漫的强阳性.(3)纤维瘤 病:是由分化好的纤维母细胞构成,在增生细胞之间有数量不 等的胶原纤维,纤维多而弥漫,细胞成分少,常无明显炎细胞, 该病与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不难鉴别.(4)硬化性淋巴瘤:有 纤维组织增生,但有异型淋巴细胞,免疫组化肌原性标记阴性, LCA阳性. doi:10.3969/j.issn.1002—7386.2011.12.107 1919 关于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良恶性问题一直有争论,绝大 部分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预后良好,经手术切除都能治愈,但 部分病例具有局部生长复发倾向,应随访观察.发生于胆囊的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治疗原则以胆囊切除为主,由于本病术前 明确诊断较为困难,有必要术前活检或术中冰冻切片明确诊 断,以避免误行根治性手术. 参考文献 1蒋昭实,陈杰.炎性假瘤,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及相关病变.诊断病 理学杂志,1999,6:255-256. 2王鲁平,丁华野.肌纤维母细胞瘤的病理性研究(附3例报告及文献 复习).诊断病理学杂志,1997,4:19-21. 3纪小龙,马亚敏.从炎性假瘤到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浅谈病理形态 学发展的过程.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3,19:319~20. 4姜淑霞,李明军.胆囊颈部炎性假瘤1例报告.华北煤炭医学院学 报,2002,4:262. 5李明信,马建青,王少鹏.胆囊炎性假瘤1例.肝胆胰外科杂志, 2002,3:166. 6郑杰.重视疾病的分子病理诊断.北京大学(医学版),2003,35: 1_3. 7BrandonL,AntonioP,McheleK,eta1.TPM3-ALKandTPM4一ALK OncogenesinInflammatoryMyofibroblasticTumom.AneJSurgPathol, 2002,157:377-384. (收稿日期:2010—08—09) 药物保留灌肠治疗阿米巴痢疾1例 蒋雪花杨龙王娟 【关键词】阿米巴痢疾;药物保留灌肠 【中图分类号】R51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386(2011)12—1919 —02 阿米巴痢疾是溶组织内阿米巴寄生肠道后引起的感染性 疾病.本病分布遍及全球,我国各地亦均有分布,农村患者多 于城市,夏秋季发病较多,多呈散发性.本病典型临床表现为 侵犯盲肠及升结肠后引起反复发作的脓血便,粘液便,严重病 例易发生肠出血,肠穿孔或肝脓肿等并发症.我科采用药物保 留灌肠法治疗阿米巴痢疾患者1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患者,女,46岁,已婚,因"反复脓血便6月余, 加重20d",以"阿米巴痢疾:于2008年9月22日入住本科. 人科后查体:神志清,体温37.8?,脉搏88~/min,呼吸 18~/min,血压110/70mmHg(1mmHg=0.133kPa),皮肤黏 膜无黄染及皮疹,眼结膜苍白,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听诊无 明显异常,腹平软,脐周及下腹轻度压痛,无反跳痛,肌紧张,肝 脾肋下未扪及,肝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活跃, 双下肢无凹陷性浮肿.人院前一周外院查血常规:白细胞 (WBC)l3.48×10/L,中性粒细胞(N)79.2%,血红蛋白 作者单位:201103上海市,武警上海总队医院十病区 ? 病例报告? (HB)78g/L.粪常规:红细胞满视野,粪隐血试验4+.粪培 养示:无志贺菌,沙门菌生长.腹部立位片:未见梗阻或穿孔征 象.结肠镜提示:溃疡性结肠炎.4d后市寄生虫防治所查粪 便结果示阿米巴包囊阳性,"阿米巴痢疾"诊断成立入住我科. 1.2治疗方法人科后给予止血敏2g,止血芳酸0.4g静脉 滴注止血治疗8d,给予帕珠沙星0.5g,2O:/d静脉滴注抗感 染治疗2周,给予复方氨基酸及脂溶性维生素静滴补液支持治 疗1周,每日药物灌肠1次,共治疗45d. 1.3中药药物配制及灌肠秦皮50g,马齿苋50g,黄柏50g, 白头翁50g,云南白药胶囊0.5g,将中药煎好,去药渣后约 150ml加入甲硝唑注射液50ml,利多卡因注射液0.1g混匀后 使用,保持灌肠液温度39—41.灌肠时取右侧卧位,臀部抬 高10cm,插入深度约15—20cm,压力为灌肠液面距肛门 <30cm.灌肠后嘱患者每隔15min更换体位1次,并保留药 液于肠内2h以上.以上灌肠治疗1次/d,连续45d(15d为 1个疗程). 1.4灌肠注意事项(1)保持灌肠液的温度,过冷不利于药物 的吸收,同时还会刺激肠黏膜引起肠蠕动,不利于药物保留;温 1920E医药2011年6月第33卷第12期Hebeidi』婴!!』: 度过高可使肠黏膜受刺激处于充血,水肿,易引起排便反射. (2)灌肠液在肠道内存留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治疗效果,保留 2h才能达到治疗效果,6h以上效果最佳…. 2结果 患者中药保留灌肠治疗3个疗程即45d,大便已正常,解 成形黄软便1,2次/d;复查3次血常规,粪常规正常;粪便检 查结果示:阿米巴包囊,滋养体均阴性. 3讨论 研究表明,白头翁煎剂及其皂苷较大剂量时有明显的抗阿 米巴原虫作用心].中西药保留灌肠具有不伤脾胃之气,泻火解 毒,促进溃疡愈合作用,给药途径快捷,药物充分接触病灶,有 利于病变粘膜修复.我科采用中药甲硝唑混合液治疗后取得 良好的疗效,杀死阿米巴孢子,抑制炎症,3个疗程结束后血粪 常规复查正常,大便查阿米巴包囊,滋养体均阴性. 参考文献 1徐雅萍,王月芳.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l临床观察.实用中 医药杂志,2008,24:578. 2韩进庭.白头翁的药理作用及I临床应用.现代医药卫生,2007,23: 2123-2124. (收稿日期:2010—10—19) doi:10.3969/j.issn.1002-7386.2011.12.108 眼底照相应用于V征斜视疗效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李敬伟 【关键词】眼底照相;V征斜视 【中图分类号】R777.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386(2011)12—1920 —01 A.v综合征是一种亚型的水平斜视,其特点为水平斜视在 垂直方向上呈非共同性,临床以V征斜视较多见,目前V征斜 视仍以手术治疗为主,文献报道引起V征斜视的原因有多种, 而下斜肌功能亢进在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治疗时可根据 下斜肌功能状态设计手术方式.对下斜肌功能状态的评估是 手术的关键.2009至2010年,我科利用眼底照相技术客观判 断下斜肌功能状态,选择手术方式,手术治疗74例V征斜视患 者,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74例患者中,男56例,女18例;年龄l3,27 岁,平均年龄(16.03?8.73)岁,其中:V征外斜视患者54例, 三棱镜检查,斜视角一2O?一一80?;V征内斜视患者20例, 三棱镜检查,斜视角+20?,一+70?,V征上,下方注视斜视 度差15?,40?,常规检查下斜肌功能状态,下斜肌亢进51 例,无明显下斜肌功能亢进23例,用眼底照相观察眼球有无外 旋,评估下斜肌状态,下斜肌亢进62例,无明显下斜肌亢进12 例,其中1例患者常规检查为下斜肌亢进,而眼底照相为下斜 肌功能正常. 1.2手术方式下斜肌功能亢进者均行下斜肌减弱术包括后 徙和断腱;无明显下斜肌功能亢进者则行对称性直肌减弱或水 平直肌附着点垂直移位术.外直肌向开口方向移位,内直肌向 闭口方向移位. 1.3矫正效果评价(1)眼位正位:水平斜视?10?(一l0? 一 +10A);(2)V征情况:向上与向下斜视度数差<15A为V 征消失. 1.4结果(1)眼位矫正情况:74例中正位65例(87.84%); 作者单位:063300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医院眼科 ? 经验交流? 外斜6例(8.1%),内斜3例(4.05%);(2)V征情况:消失65 例(87.84%),仍存在V征9例(12.16%). 2讨论 A.v征斜视在临床上常见,而最常见的是外斜V征和内斜 v征,其病因有水平肌,垂直肌,斜肌等多种肌肉的功能异常所 致,当今学者都认为斜肌的异常具有病因学的意义,下斜肌 亢进导致眼球呈上转位时,双眼外转力增强,集合力减弱外斜 度数加大,内斜度数减小,产生V型斜视.水平肌功能异常也 可引起v型斜视,内直肌功能过强导致向下注视时集合过强, 产生V型内斜视,外直肌功能过强导致向上注视时外展过强, 产生V型外斜视.减弱功能亢进的下斜肌手术已被国内外医 师首选,因为通常是斜肌亢进行减弱术的效果比斜肌功能不足 行加强术的效果好. 本研究74例V征斜视通过眼底照相客观评估下斜肌功能, 下斜肌功能亢进62例,占83.78%,与专家学者的观点致;V 型斜视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62例下斜肌功能亢进患者行 下斜肌减弱术后,完全治愈59例(95.16%),无明显下斜肌亢进 者12例,完全治愈10例(83.33%),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另外,有1例患者常规检查为下斜肌功能亢进,而眼底照 相检查结果下斜肌功能无亢进,行对称性直肌减弱或水平直肌 附着点垂直移位术,避免了下斜肌减弱术引起的拮抗肌功能亢 进,导致的眼球内旋情况发生. 参考文献 1麦光焕,邓大明,林小铭,等.外斜视A征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中 华眼科杂志,2003,39:156—159. 2孟祥成,孟令勇主编.斜视弱视与小儿眼科.第1版.哈尔滨:黑龙江 人民出版社,2001.329~30. 3张春梅.斜肌功能异常所致的V型斜视的手术治疗.中国实用眼科 杂志,2004,22:735. (收稿日期:2011—02—25)
本文档为【药物保留灌肠治疗阿米巴痢疾1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5140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0KB
软件:Word
页数:7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09-01
浏览量: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