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作为哲学范畴的_价值_

作为哲学范畴的_价值_

举报
开通vip

作为哲学范畴的_价值_ ·自然哲学·   文章编号 :1000 - 8934 (2000) 12 - 0001 - 06 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3 费 多 益 (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生院 , 北京  100102 ; 山西大学 科技哲学研究中心 ,山西 太原  030006)   摘要 :作为价值学和哲学的基本范畴 ,“价值”是对包括功利、道德、审美在内的各个领域中各种 特殊的、具体的价值形态的总体抽象。本文评介了现代西方哲学对“价值”本质的诠释 ,探讨了马克 思主义哲学史上关于“价值一般”的误解、混乱、讹传与歪曲 ,并总结了价值...

作为哲学范畴的_价值_
·自然哲学·   文章编号 :1000 - 8934 (2000) 12 - 0001 - 06 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3 费 多 益 (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生院 , 北京  100102 ; 山西大学 科技哲学研究中心 ,山西 太原  030006)   摘要 :作为价值学和哲学的基本范畴 ,“价值”是对包括功利、道德、审美在内的各个领域中各种 特殊的、具体的价值形态的总体抽象。本文评介了现代西方哲学对“价值”本质的诠释 ,探讨了马克 思主义哲学史上关于“价值一般”的误解、混乱、讹传与歪曲 ,并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了价值范畴在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的发展。 关键词 :价值 ;存在 ;主观 ;主体性事实 中国分类号 :B018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00 - 07 - 25 作者简介 :费多益 (1973 - ) ,女 ,江苏苏州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 98 级博士生 ,山西大学科 技哲学研究中心教师 ,研究方向为价值论。3 本文是在李德顺教授指导下撰写的 ,写作同时得到孙伟平博士的支持 ,在此一并谨致谢忱 !   人们使用“价值”一词的内容所指 ,往往有不同 的情况。从理论层次上说 ,大体有三种类型 :一种是 政治经济学特有的概念 ,特指劳动产品和商品的内 在社会本质特征 ———“商品中凝固的相对劳动量”, 它是商品交换价值的基础 ,其货币形式就是价格。 第二种是在日常生活和一些社会学科中对它的狭义 理解和使用 ,其特定含义是指“有用”或功利效用 ,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在把它看作与道德、审美等等并列的形态而与之 相区分和并提。第三种则是在哲学的最高抽象意义 上所理解的“价值一般”,作为价值学和哲学的基本 范畴 ,它是对包括功利、道德、审美在内的各个领域 中各种特殊的、具体的价值形态的总体抽象即共性 的考察 ,是对人类社会中一种普遍现象和内容的本 质概括。 18 世纪 ,休谟和康德提出了事实判断与价值判 断、实然世界与应然世界、事物的因果性与人的目的 性的划分 ,这种区分后来多用“存在与价值”或“事实 与价值”来表示 ,它们实际上奠定了哲学上的价值概 念 ,使之具有了世界观的意义 ,但还没有用来统摄各 种具体的价值。使“价值”真正成为哲学概念的是 19 世纪后期的两位德国哲学家 :洛策和尼采。他们在 探讨哲学的出路和批判传统文化的过程中 ,把价值 范畴提升出来置于哲学的中心地位 ,其贡献在于肯 定了价值的一般意义 ,为经济、伦理、美学以至逻辑 方面各种各样的问题提供了统一研究的基础。 1  现代西方哲学对“价值”的诠释 (1)从本体论的角度看 ,对于价值是否存在和怎 样存在 ,有以下几种观点。 观念说或精神存在说  主观主义价值论把价值 看作纯主观的情感、意志的表达 ,认为它属于人的旨 趣、意向、态度和观念方面的感受状态 ,且只产生于、 存在于人们对客体的评价之中。例如 ,艾耶尔认为 “当我们说某类行为是对的或错的时 ,我们并不是作 出任何关于事实的陈述 ,甚至不是作出关于我们心 灵状态的陈述”〔1〕;卡尔纳普认为价值判断与其他形 而上学语句一样 ,是一些没有认识意义的伪命题 ,因 为它们得不到经验检验和证实 ,也没有对逻辑形式 本身有所断言〔2〕;培里认为“当一个兴趣被引起时 , 价值就获得了它的存在 ,而不必考虑关于兴趣的任 何知识”〔3〕;韦伯认为价值只与个人的自由、决定和 选择有关 ,而与事实之间根本没有的逻辑的或本体 论的联系。 实体说  它承认价值是一种独立存在的实体或 1 第 1 6卷  第1 2期 2 0 0 0 年  1 2 月          自 然 辩 证 法 研 究 Studies in Dialectics of Nature         Vol. 16 , No. 12Dec. , 2000 现象体系。持价值实体说的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价值 是独立于主体和客体之外的精神实体 ,是现实世界 的最高或终极本质形态。如柏拉图的善的“理念世 界”,文德尔班的“价值世界”(本体或实践世界) ,李 凯尔特的“价值王国”(现实世界之上的独立王国) 。 又如 ,桑塔亚那认为价值是人们所愿望或欣赏的对 象 ,是第三本质〔4〕;舍勒的“先验实质主义”认为 ,价 值是一个自在的领域、一个以自身为根据的绝对的 客观的本体状态〔5〕;雷蒙·博兰认为 ,价值是人类意 识的创造物 ,价值的基础存在于自我超越的创造性 的主体之中。 价值属性说  它认为价值并非特殊的实体 ,而 是作为某些实体 (如主体或客体) 固有的属性所表现 或产生出来的。主张价值属性说的大体可分为两种 情况。一种认为价值存在于作为主体的人的本性、 需要、能力、意识、意志之中 ,因此 ,价值的实现和创 造被归结为人的自我意识、自我运动和内在素质本 身。例如生命哲学把价值看作是抽象的人性、个性 和生命的形式 ;人格主义把价值看作人格内在经验 的一种属性 ,它们认为人的自我、主体、人格是实在 的 ,是一切价值的基础 ,而价值只不过是个人经验的 形式 ;存在主义强调自由和自由选择是人的本质属 性 ,诸如道德等价值是人的内心选择所创造的 ,客 体、环境和外部必然性只是限制和破坏它 ;而唯意志 主义、情感主义也都把价值诉诸人自己的天性、意 志、情感、冲动等等〔6〕。另一种认为价值是客体物或 自然界的属性 ,因此 ,客体的价值是由客体的存在本 身决定的而与主体无关。例如自然主义用对象的自 然属性来给善、美等价值下定义 ;舍勒等人把价值看 作是同颜色、温度、味道等一样的“第二性质”,也表 现出这种倾向。 自然主义价值论在 20 世纪英国哲学家摩尔提 出“自然主义”与“非自然主义”的划分后 ,从自然本 性或社会历史条件中寻找价值发生的根源 ,它认为 价值的特性就是自然特性 ,价值命题可以通过一种 与历史和科学方法相类似的事实的方法得到确证。 其代表人物和学说有 :杜威的实用主义价值论 ,培里 的价值兴趣说 ,塞拉斯和拉蒙特等人的人道主义价 值论等 ;20 世纪中期以后 ,又陆续出现了现代进化论 价值论、“行为技术学”、境遇伦理学”、“正义论”等几 个学派。自然主义价值论主张用经验的、科学的和 非超自然的方法来研究价值问题 ,它主要有以下三 个特点 : ①强调价值概念可以翻译为或归结为事实 概念或经验术语 ,价值判断可从事实判断推出 ,价值 陈述有真、假意义之分 ,能够被证实。②用与人共存 的这个世界的经验来解释价值原则。③不仅以日常 经验的材料为依据论证价值命题 ,而且充分利用现 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果 ,并用社会科学的方法来解 释价值和个人价值行为的根源以及改变人的行为的 途径等。 关系说  关系说认为价值是作为主客体关系的 一种质态或内容而存在的。例如 ,勒·塞纳主张人的 命运或使命是一种“指向价值的探索”,和绝对是相 一致的 ,人在一种既定的历史境遇中经历着价值 ,但 他能超越特定的历史境遇 ,超越特殊的价值而奔向 绝对的价值 ,而绝对价值只能在现象中并通过现象 才能发现。所以 ,价值在本质上是一种“关系的统一 性”,即独立于自我的来源和自我之间的一种“关系 的统一性”。让·皮塞勒认为 ,价值判断起源于“主体 - 客体”关系 ,它是以对于一个对象的欲求和自我与 对象的疏远为前提的 ,理想的价值是在主体间相互 关系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是 ,他把这个思想作了宗 教的扩展 ,把“上帝的召唤和人的应答”也看作“主体 间关系”的一种 ,在这种具有神性与人性的关系中寻 找价值的最终基础。 方迪启提出“情境价值学”(situational axiology) , 认为价值是一种综合主客观优点的完形性质 ,并且 只有在具体的人类情境中才能存在和具有意义。所 谓价值的完形性质 (gestalt) ,首先指它具有在其构成 部分中找不到的崭新性质 ;其次 ,它是具体、真实的 存在 ,兼有形式与内容 ;第三 ,各组分的相互依存不 可阐释为一对一的关系 ,而是一种由统一的整体所 支配的积极关系 ;第四 ,它的组成分子并不是同质 的。方迪启说 ,价值是一种需要主体与客体都在场 的相关概念 ,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静态 的 ,而是复杂的、不断变化的 ,它依赖于特定的社会、 文化和历史阶段和人为的环境 ,因此 ,价值只有在特 定的情境中才存在并具有意义。不仅价值 ,而且价 值之间的关系和它们的层级 ,都有赖于一个具体的 情境〔7〕。 当代西方还有一些元伦理学家受维特根斯坦后 期哲学的启发 ,用“语言游戏”的观点来分析伦理道 德语言 ,认为伦理学词汇的意义是从它的用法中体 现出来的。价值词汇在日常语言中既可以用于表示 2 自然辩证法研究                               第 16 卷  第 12 期 自己的选择、决定或爱好 ,也可以用来作出规定、劝 告或发出命令 ,还可用于夸奖、判决或评价等等 ,因 此只有把它们放回使用它们的语境中加以考察 ,才 能理解它们的意义。使用价值词汇的方式 ,不同于 使用起描述作用或者表达情感的词汇 ,具体而言 ,不 能问价值指示什么东西 ———这种提问是没有意义 的 ;同时 ,价值又不同于像“感到愉快”这类表达心理 状态的词 ,因此 ,“价值既不是客观的 ,也不是主观 的 ,它们具有本身特有的用法和意义”。 (2)价值学中最有代表性的争论是有关价值本 质的问题 ,亦即价值是客观的 ,还是主观的 ,换言之 , 事物是由于我们的珍惜才成为有价值的 ,抑或是因 为它们本身有价值我们才加以珍惜呢 ? 这点一开始 就形成了相互对立的两种学说 ———主观论与客观 论 ,两派学者历来争论激烈而复杂 ,至今仍各持己 见。在西方 ,主观主义价值论或者把价值归结为主 体的情感、兴趣 ,认为价值只存在于评价之中 ,或者 把价值归结为主体的自然本性和特征 ,认为价值在 于主体的内在特质。经验主义虽然肯定价值判断的 经验根据和认知意义 ,但认为我们实际经验到的喜 爱或享受就是价值本身 ,价值判断也就是主体的感 受。客观主义价值论则强调价值与主体无关的来源 和特征 ,或者把它归于客体 ,或者把它视为一种独立 的实体。 情感主义在价值性质上持极端主观主义立场 , 在价值认识问题上则持非认识主义立场。现代情感 主义在 20 世纪最早可追溯到奥格登和理查兹 ,他们 在《意义的意义》一书中断定“善”是纯粹情感记号 , 其功能在于表达态度〔8〕。明确提出这种观点的则是 逻辑实证主义者 ,他们在贯彻经验证实原则 ,拒斥形 而上学的同时 ,否认价值判断的可验证性 ,进而把它 们看作是不具有认识意义的情感表达 ,例如艾耶尔 就表述了这样一种看法。为了克服早期情感主义过 分情感化的偏颇 ,后来的美国伦理学家斯蒂文森基 于心理的意义理论提出了温和的、精致的情感主义 理论〔9〕,并使之进一步系统化和完善化。激进情感 主义认为 ,价值语言只具有情感意义而不具有任何 描述意义 ,价值词不是地道的谓词 ,价值判断不具有 普遍的客观有效性 ,在价值问题上不存在是否一致 的问题。温和的情感主义则认为 ,价值判断虽然表 达说话者的情感或态度 ,但它的更重要的功能是对 他人的态度施加影响 ;价值问题中存在着一致和分 歧的情形 ,通过心理的方法能使分歧达到一致〔10〕。 除此之外 ,存在主义由于把价值与非理性的人的存 在联系起来 ,也被认为是主张情感主义的。 规定主义价值论是现代西方继情感主义之后最 重要的非认识主义价值理论 ,它是英国道德哲学家 黑尔提出来的。黑尔发现 ,情感主义对认识主义 (描 述主义)价值论的拒斥是完全令人信服的 ,但它否认 了在价值理论方面作合逻辑论证的可能性。黑尔承 认价值谈论和行为之间存在着一种动力的联系 ,不 过反对把价值判断的目的看作是劝服或施加影响 , 认为价值判断旨在指导或建议。于是黑尔力图以意 义使用论为根据 ,在避免情感主义缺陷的基础上建 立一种“非描述主义的理性主义”〔11〕。他的规定主 义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 ①价值判断是一类 规定判断 ,它们蕴涵着“命令”; ②价值判断是可普遍 化的 ,它隐含着一个“在‘普遍’的严格意义上是普遍 的”原则 ; ③价值思维和论证是理性的过程 ,价值推 理是一个“混合的”或“实践的”三段论式 ,其中的大 前提是命令句 ,小前提是直陈句 ,结论是命令句〔12〕。 所有这些表明黑尔价值问题上有明显的理性特征 , 但它的基本立场仍然是非认识主义的 ,否认价值判 断具有真假认识意义。 对价值持客观主义立场的为数并不少。直觉主 义在价值本质问题上持客观论 ,但在价值认识上持 不可定义的观点。作为一种元价值论 ,现代直觉主 义有两个起源 :一是摩尔对传统的自然主义谬误 (即 忽视了善性与善事物之间的区别) 的批判 ,与此同时 他提出了价值论直觉主义 ,该理论对普里查德、罗 斯、布罗德等人产生了影响 ;二是现象学 ,它成为舍 勒、哈特曼及后期的迈农等人的现象学价值论的基 础。直觉主义认为 ,价值属于客体或事物本身 ,是客 观的、非派生的、不可分析的 ,独立于我们是否欲求、 享受和评价它们 ,甚至独立于上帝对它们的态度 ,价 值不能通过理性或日常经验认知。与此相应 ,他们 认为基本的价值判断也不是从事实判断推演出来 的 ,而是通过情感和直觉获得的〔13〕。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对价值的客观性作了进一 步的揭示。他提出了存在价值与事实价值 ,指出二 者归根到底是事实 - 价值或价值事实。存在价值是 指人在基本需要满足后显现的或可能显现的类似本 能的发展 (成长) 需要。与存在价值相比 ,事实价值 这一概念更强调事实与价值的合二为一 ,强调超越 3                                   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 “传统的存在与应该之间的矛盾”。马斯洛认为 ,事 实价值这一概念有助于批判“价值是外在于事实并 与事实相分离”的观点 ,有助于动摇“现代科学思想 的一个基本原则”,即人的认识越客观、越实际、越科 学 ,就越远离道德观和价值观。马斯洛的事实价值 这一提法旨在强调人类有客观的、事实的能被科学 所证明的、共同的价值体系和道德标准〔14〕。 普特南认为 ,价值与事实并非如人们所想象的 那样互不相干 ,恰恰相反 ,它们是相互依存、不可分 割的 ,离开了文化所设定的价值就无所谓事实。文 化共同体为我们规定了客观性的准则并使这种客观 性成为可能 ,“一个无价值的事物同样也无事实可 言”。当我们说“好”这样一个价值词语时 ,也必定同 时表述了某种事实 :“把一项行动称之为好的最一般 理由就是它具有一些好的后果 ,其中某些后果就是 最终引起一些自然被认为有价值的状态或情 结”。〔15〕“实际上 ,‘描述性的’词语也可以用来赞许 或责备 ,而‘评价性的’词语也可以用来描述或解 释。”普特南并不否认 ,在语言的描述性用法或赞许 性用法之间是有区别的 ,但在他看来 ,这只是用法上 的区别 ,不是语言本身功能上的区别 ,而语言用法上 的区别只有在语言共同体内部谈论才有意义。总 之 ,每一种价值都负载着某个事实 ,价值词项代表了 它们适用的那些事物的属性或具有某种客观的正当 性条件 ,价值判断本身就具有认识的功能〔16〕。 2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价值的论述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价值”概念作过系统的科 学论述的 ,是各种经济学的价值范畴 ,这些论述同我 们所要探讨的哲学价值范畴和理论之间 ,是一种什 么样的关系呢 ? 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 ,否能 找到关于哲学上的“价值一般”的说法 ? 价值论的思 想是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所包含的 ?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 ,经常说明的价值 形式主要有两种 :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这两种形 式相对于哲学“价值”范畴来说 ,都是特殊、具体或个 别。当然 ,在理论上谈论“价值一般”时 ,决不能脱离 现实的具体价值 ,但把马克思关于使用价值的本质 规定直接当成哲学上的“价值”,事实上是用特殊代 替了一般。 马克思曾在 1879~1880 年写的书评《评阿·瓦 格纳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 ,驳斥了瓦格纳对自 己价值理论的曲解 ,阐述了自己研究价值问题的立 足点和方法。当时以瓦格纳为代表的一批庸俗经济 学者从“人有对外界物的自然需要”出发推出一般的 价值 ,然后又从这个概念推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 整个论证过程是一种同义反复和文字游戏。他们不 懂得马克思价值学说的真实意义 ,反而对马克思的 价值理论进行歪曲和攻击 ,混淆价值与使用价值 ,并 把使用价值等同于政治经济学上的商品价值。针对 这种攻击 ,马克思首先提出了两种政治经济学的不 同 ,“对我来说 ,对象既不是‘价值’,也不是‘交换价 值’,而是商品”。“我不是把价值分为使用价值和交 换价值 ,把它们当做‘价值’这个抽象分裂成的对立 物 ,而是把劳动产品的具体社会形式分为这两者 ; ‘商品’,一方面是使用价值 ,另一方面是‘价值’ ⋯⋯”〔17〕这就同把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看作是 “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从而同转移政治经济学研究 大方向的庸俗经济学者划清了界限。同时 ,马克思 还对瓦格纳混淆两种价值的根源作了语义学的考 察。德语中的“价值”一词 ,原意是“估价”、“尊重、珍 视”等等 ,从语言上看它和使用价值没有差别 ,然而 , “所有这一切同‘价值’这个经济范畴毫无共同之处 , 就像同化学元素的原子价 (原子论) 或化学的当量或 同价 (化学元素的化合量) 毫无共同之处一样”。瓦 格纳等人无视这种差别 ,他们脱离了政治经济学对 象的实际 ,仅仅从先验的、抽象的概念出发 ,最终导 致了庸俗经济学的观点。 马克思对于在政治经济学的意义上把价值当作 使用价值的“一般”的做法是持否定态度的 ,但他并 未否认“价值普遍概念”或“价值一般”。马克思通过 分析经济价值创造的过程和历史条件 ,最终彻底揭 开了资本主义的秘密 ,这一研究的复杂性和深刻性 , 使得经济学的“价值”概念远比哲学的“价值一般”概 念有更广泛的影响 ,以至于人们几乎忽略了它们之 间的联系。事实上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全局 的高度来看 ,这部经济学并不以谈论经济价值问题 为目的。它一方面是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的 科学体系 ,另一方面也是关于劳动、人和无产阶级真 正社会历史价值的更高层次的价值学说。 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青年时期就表现了对价值 问题 ,特别是人的价值问题的极大关注。马克思的 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自然哲学的差别》 (1841) ,曾就人的自由与必然和反对神本主义价值 4 自然辩证法研究                               第 16 卷  第 12 期 观念等问题作过探讨。他在 1843~1844 年所写的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和《经济学哲学手稿》中 , 一方面通过对旧社会进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形成 和表达了全新的共产主义社会理想和价值观念的核 心内容 ;另一方面也以冷静的、科学的态度考察了价 值和人的价值问题的一些深层理论基础 ,他肯定了 “人是人的最高本质”〔18〕,揭示了人类劳动中两个尺 度的意义和“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构造”、“人在他所创 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19〕等本质特征 ,从而在实际 上把价值确认为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显现。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 1845 - 1846 年间所做的清 算费尔巴哈的工作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成熟。《关 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所阐述的 新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要求从实践即人的主 体性活动方面理解现实世界 ,这一根本思想 ,为把价 值科学地理解为人的实践活动中的内在因素和目的 性内容 ,提供了最重要的基础。同时 ,他们就人的社 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人的需要、利益、人的活动的历 史方式及其条件等 ,作了丰富的具体考察 ,阐明了关 于历史价值的基本观点。 在《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手稿和其他经 济学著作中 ,马克思对各种不同意义的价值概念给 以全面的考察和把握。他首先在严格区分物品的使 用价值和商品价值、交换价值的基础上 ,立足于对交 换价值及其内在尺度的考察 ,揭示了商品生产的秘 密 ,从而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立了剩余价值学 说。在这个过程中 ,马克思反复强调一般意义上的 价值和使用价值同政治经济学意义上的价值“毫无 共同之处”,甚至指出 ,“作为使用价值的使用价值 , 不属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同时 ,马克思并未 因此而将它们的差别绝对化 ,并未否认在一般科学 的范围内研究使用价值的意义。马克思对一般“价 值”概念的词源和含义作了充分的肯定和探索 ,并且 在其经济学论述中 ,从两个方面表述了自己的观点 : 一方面 ,他把交换价值归根到底理解为实现产品使 用价值的社会历史形式。另一方面 ,马克思也通过 对经济利益、经济价值的具体分析 ,在广泛的意义上 考察了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现象和价值关系。他 对资本主义经济实质的批判和对共产主义历史必然 性的经济学论证 ,以及对生产与消费、分配与交换、 需求与供给、费用与成本、乃至经济与道德、经济与 艺术、经济与政治等等关系的论述 ,事实上构成了马 克思主义价值论和价值学的丰富内容。 3  价值范畴在当代马克思主义 哲学中的发展   我国从事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研究的一些学者认 为 ,就其一般含义而言 ,价值可以定义为 :客体的存 在、属性及其变化同主体的结构、需要和能力是否相 符合、相一致或相接近的关系。如果这种关系是肯 定的 ,就说客体对主体有正价值 ;如果是否定的 ,则 意味着客体对主体无价值或有负价值。无论正价值 还是负价值 ,都是以主体尺度为尺度所实现的主客 体之间的一种统一状态〔20〕。 价值的性质和程度 ,主要取决于主体还是客体 ? 最终是由客体决定还是由主体决定 ? 在这个问题 上 ,客观主义者主张客体决定论 ,而许多主观论者是 在未区分主客体与主客观的情况下 ,实际上肯定了 价值的主体性特征 ,但由于它们对主体的理解是主 观化的 ,把主体仅仅当作主观精神物 ,因而不能达到 对价值主体性的客观化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论 认为 ,尽管主体的主观意识对创造和实现价值有不 可否认的能动作用 ,但必须把作为主客体价值相互 关系特定内容和结果的价值本身同人们对它的看 法、想象、态度区别开来 ,即区分价值与评价和价值 认识。任何价值 ,作为客体同主体 (无论是物质的还 是精神的)需要及其能力之间的现实关系状态本身 , 都是现实的 ,不依赖于主体或任何其他人对它们的 意识。 价值的客观性具有与通常理解的客观性不同的 一面。人们常常把客观性与客体性视同一体 ,以为 客观性只是指对象、客体的独立性。价值的客观性 更多地与主体相联系 ,主体本身的需要和能力具有 不依主体对它们的意识为转移的性质 ,这是主体的 客观性。价值的客观性最终表现为它同主体需要和 能力适应与否的客观结果及其对于主体的影响 ,以 及主体本身存在、结构、功能的活动变化的方式 ,这 是一种特殊的事实即主体性的事实 , 或价值事 实〔21〕。例如 ,服药效果的客观性要从病人服药后的 生理反应中去把握 ,教育效果的客观性要从被教育 者身心发育的实际情况中去考察。因此 ,价值的客 观性更多地从主体的客观性中得到证明。价值不仅 反映价值事实 ,而且反映一定价值事实的共性和本 质 ,是对一定价值事实的质的同一性和相对稳定性 5                                   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 的把握。价值判断的普遍性和可普遍化的特征正是 以价值反映了价值事实的共性为基础的。 价值的特殊本性在于主体性。价值的形成、性 质及其变化 ,与价值关系中的主体有根本的联系 ,价 值是以主体尺度为尺度、依主体不同而不同的 ,价值 的具体内容取决于主体的特性。西方学者大都把价 值的这方面的特点概括为“价值的主观性”。事实 上 ,主体性不等于主观性。价值的主体性是在强调 价值的客观性基础上 ,肯定了价值与主体之间的特 殊本质联系。在现实生活中 ,价值的主体性通过价 值现象的一系列鲜明特征表现出来 ,主要有 :价值的 个体性 ,价值关系的多维性或全面性 ,价值的时效性 等〔22〕。价值的主体性同价值的客观性、社会性、历 史性和实践性等社会现象的共性并不冲突 ,而是综 合地显示这些共性的特殊个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范畴的显著特征是用实践 的思维方式来考察价值问题 :它把价值现象置于人 类社会的历史实践中 ,指出价值是人类特有的对象 性活动中的普遍内容 ,而不是某种先验的、神秘的现 象 ;它对价值现象产生和存在的基础的理解 ,不同于 从某种主观理念或人的抽象本性中得出价值的唯心 主义学说 ,也不是像庸俗唯物主义和自然主义那样 , 把价值看作是与主体的创造活动无关的自然本性 ; 它用主客体相互关系的客观过程和结果来说明价值 的来源和本质 ,将价值同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实际相 联系 ,同确认人在改造世界方面的权利和责任相联 系 ;它分析了价值的客观形态和主观形态 ,指出人们 的社会存在 (包括人们的社会关系、客观利益和需 要、现实能力及其历史条件在内) 是客观的 ,这种客 观性决定了价值的客观性 ,而人们的社会意识 (包括 人们的愿望、兴趣、态度在内) 是主观的 ,这种主观性 表现为对价值认识和评价的主观性。对价值客观形 态与主观形态的认识奠定了价值研究的科学性基 础 ,从而避免了主观主义、相对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等 否定性倾向。 参考文献 〔1〕Alfred J ules Ayer. Language , Truth and Logic[ M ] . London : 1946. 〔2〕Rudolf Carnap . The Elimination of Metaphysics through Logical Analysis of Language [J ] Cognition [ M ] . vol 2 , 1923. 〔3〕Ralph Barton Perry. General Theory of Value [ M ] . New York University , 1926. 〔4〕Santayana. The Sense of Beauty [ M ] . America : 1896. 〔5〕舍勒. 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和实质的价值论伦理学 [J ] . 价值的颠覆 (罗悌伦等译) . [ M ] . 1997. 〔6〕江畅. 现代西方价值理论研究[ M ] . 陕西师范大学 , 1992. 〔7〕方迪启 (Risieri Frondizi) . 价值是什么[ M ] . 黄藿译. 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 ,1985. 〔8〕Ogden , Richards. The Meaning of Meaning [ M ] . London : 1923. 〔9〕Charles L Stevenson. Facts and Values[J ] . Studies in Ethical Analysis[ M ] . London : 1963. 〔10〕Charles L . Stevenson. Ethics and language [ M ] . Yale Press , 1944. 〔11〕Richard Mervyn Hare. Freedom and Reason [ M ] . Oxford : 1963. 〔12〕Richard Mervyn Hare. Moral Thinking [ M ] . Ox2 ford : 1981. 〔13〕Nicolai Hartmann. Ethics[ M ] . New York : 1932. 〔14〕价值学大词典[ M ]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4. 〔15〕普特南. 理性、真理与历史[ M ] . 辽宁教育出版社 , 1988.“序言”1 ,257~258. 〔16〕Hilary Putnam. Meaning and the Moral Science [ M ] .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 1978. 〔17〕〔1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19 卷) [ M ] . 417. 〔1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1 卷) [ M ] . 人民出版社 , 1995. 9 ,47. 〔20~22〕李德顺. 价值论 [ M ]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1987. “Value”as A Category Belonging to Philosophy FEI Duo2yi ( The Graduate School of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 , Beijing 100102 ; The Shanxi University’s Research of Scientific Philoophy , 030006 China) Abstract : As a basic category belonging to axiology and philosophy , ”value”is the general abstraction of concrete value formation in various fields including utility , ethics and appreciation of the beauty. This essay appraises the explanation of value essence in mod2 ern western philosophy ; it analyzes the misunderstanding , confusion and distortion about value in Marxist philosophy ; also it sum2 marizes the development of value category in contemporary Marxist philosophy Key words : value ; entity ; subject ; facts relying on subject . (本文责任编辑  马惠娣) 6 自然辩证法研究                               第 16 卷  第 12 期
本文档为【作为哲学范畴的_价值_】,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72510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43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6
分类:
上传时间:2010-12-30
浏览量: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