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某财经大学生产论(PPT 51页)

某财经大学生产论(PPT 51页)

举报
开通vip

某财经大学生产论(PPT 51页)章★企业的组织形式与存在的原因 一、企业的定义及其组织形式   企业又称厂商,是指以赢利为目的,把各种生产要素组织起来,经过转换,为消费者或其他企业提供产品或劳务的独立经济实体。   从企业发展史看,至今出现过三种典型的企业组织形式: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现代企业。 古典企业:   独资企业:是一种个人出资、个人所有、个人经营、个人承担经营风险、个人享有全部经营剩余的一种企业形式。   合伙企业: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人共同投资、共同经营管理、共负经营盈亏的一种企业形式。   古典企业的特点:   (1)所有权和经营...

某财经大学生产论(PPT 51页)
章★企业的组织形式与存在的原因 一、企业的定义及其组织形式   企业又称厂商,是指以赢利为目的,把各种生产要素组织起来,经过转换,为消费者或其他企业提供产品或劳务的独立经济实体。   从企业发展史看,至今出现过三种典型的企业组织形式: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现代企业。 古典企业:   独资企业:是一种个人出资、个人所有、个人经营、个人承担经营风险、个人享有全部经营剩余的一种企业形式。   合伙企业: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人共同投资、共同经营管理、共负经营盈亏的一种企业形式。   古典企业的特点:   (1)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   (2)剩余索取权属于企业主;   (3)企业和出资者是一个法律主体,不可分割。对企业债务承担连带清偿的责任。 古典企业的局限性:   (1)融资能力的有限性,限制了企业资本实力的发展。   (2)不利于企业家队伍的发展和壮大,有资本的人不一定都具有经营能力,有经营能力的人又可能没有资本而无法创办企业。    现代企业:   有限责任公司:由两个以上股东共同出资组成,股东确定出资额并交付后,由公司出具股权证明,作为股东在公司中应享有权益的凭证。公司不公开发行股票,股东不得买卖股权。公司经营权交其中一个股东或聘请专业经理人。   股份有限公司:企业全部资本划分为等额股份,公开发行股票,股份可自由买卖,公司成立法人治理机构,经营权交由董事会聘任的专业经理人,股东对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现代企业的特点:   (1)产权明晰,出资者和经营者的权利、义务有公司法规定;   (2)财产权和经营权分离,这保证了经营的专业性和效率;   (3)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在法人基础上相对统一;   (4)建立有合理分工、相互制约和激励的法人治理机构。二、企业和市场   一个社会的经济活动主要有两大协调机制:企业协调和市场协调。   企业协调是企业所有者组织协调各种活动来进行生产,然后与其他个人和企业在市场上发生经济关系。   市场协调是由个人或企业之间直接通过市场来调节各种活动进行生产。   采取哪种方式进行协调取决于两种协调方式的效率或成本。   一般来说,市场协调更具效率,但企业也有存在的理由。在经济学上,经济学家从交易成本、规模经济和小队生产三方面论述了企业存在的理由,即在何种情况和规模上,企业协调会比市场协调更具效率。 1、交易成本的理由   运用交易成本理论论证企业存在原因的,是最为著名的新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经济学代表人物罗纳德·科斯,由于他在交易成本和产权理论上的开拓性贡献获得199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罗纳德·科斯 在科斯将交易成本引入经济学分析之前,经济学的研究均隐含假设交易成本为零。企业存在的理由是劳动的分工。但这不能解释企业规模确定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 2、规模经济的理由  在企业达到一定规模之前可以使生产的单位成本不断降低,由此企业会不断扩大规模,对资源配置也就由企业协调替代了市场协调。 3、小队生产的理由   小队生产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个人属于一个小组织,其中每个人专门从事相关联的工作,小队生产效率更高。企业就相当于一个小队,将个人纳入小队比分散进行生产更具效率,由此企业便成立了。三、企业的目标   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它要受到两种限制:市场限制和技术限制。   市场限制是企业购买投入品与出售产品的限制。   技术限制是企业进行资源配置所面临技术水平的限制。在经济学研究中,主要是以资本和劳动之间的配置比例来表示技术水平的差别。生产函数 一、生产的投入要素与产出   生产的投入要素指生产过程中企业使用的一切生产要素。   根据所起的作用,将生产要素分为四大类要素: 1、劳动(LabourL) 2、资本((CapitalK)  3、土地(自然)(NatureN) 4、企业家(EntrepreneurE) ★生产函数及其分类   生产函数是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与产品的最大产出量之间的物质数量关系的函数式。 其中,Q:产量;x1……xn:投入要素的数量;   Rm:生产可能性集;    q1…….qm为每一个生产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表明各种投入与产出的数量关系。  Q=f(LKNE)  一般地,在研究生产理论中只考虑资本和劳动两种投入要素,则生产函数为:      其中:L为劳动;K为资本。   根据生产过程的时间长短不同分为二种类型的生产函数:   (一)短期生产函数   (二)长期生产函数   对长期的判断依据三点:   (1)技术水平是否发生变化;   (2)是否有部分要素的投入是固定不能改变的;   (3)现实中的长短期划分因不同行业或产品生产特点而异。★一种可变要素的投入与产量的关系(短期生产的变动规律) 一、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一)总产量   总产量(TotalProduct,TP)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可变动投入要素与某一固定要素相结合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   由于劳动这一要素可变,故短期内的总产量实际上是劳动的总产量,方程为: (二)平均产量   平均产量(AverageProduct,AP)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及其他投入要素不变的情况下,平均每单位变动投入要素与总产量之比。劳动是可变要素 (三)边际产量   边际产量(MarginalProduct,MP)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其他投入要素保持不变,每增加一个单位投入要素所引起总产量的变动量。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TP、AP、MP的关系(计算问题) TP和AP   总产量曲线上三个拐点值得注意:   B点,O~B,随着L增加,TP上升速度较快;   C点,B~C,TP上升速度开始减缓。过原点作一射线,与TP曲线相切于C点,该点处,AP达到最大。   D点,C~D,TP上升速度进一步减缓,D点处TP达到最大。之后,TP开始下降。 TP和MP   TP曲线上任一点的MP就是过该点切线的斜率。C点既是AP点,也是MP点,说明AP和MP在此相交。   B点之前TP上升速度快于L的增加速度,之后反之,说明,在B点处,MP达到最大。在D点处,TP最大,斜率为零,MP=0,之后MP<0。三种性质的短期生产函数 1、可变投入的边际报酬不变(线性关系) Q=a+bL 2、可变投入的边际报酬递增 Q=bL+cL2 3、可变投入的边际报酬递减 Q=bL-cL2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原因,如何理解该规律?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一定的条件下,一种要素投入在连续增加,其他要素投入不变,会使报酬或产出连续增加,但过了一定点后,再连续增加该要素投入,会使报酬或产出呈递减趋势。这是短期生产的一条基本规律。   该规律存在的原因在于:要素的效率随着相对数量的增减和两者之间的匹配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对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理解:   第一,以技术水平保持不变为前提,技术发生变化了,边际报酬不一定递减。但该规律并不失效,只是延后发挥作用。   第二,以一种生产要素变动,其他要素不变为前提。各要素同时变化了,产量也会变化,这是规模经济问题。   第三,该规律是在要素投入数量超过一定点后才显现出来。   第四,所增加的生产要素具有相同的效率,即要素的边际效率相同。 第五,递减规律具有独立于经济制度或其它社会条件而发生作用的普遍性或一般性。如何划分生产三阶段?为什么第二阶段是最合理的?   第一阶段:O~C K>L,MP>AP>0且递增,增加L,能使TP、AP、MP增加。   第二阶段:C~D K>L,AP>MP>0且递减,增加L,能使TP增加。   第三阶段:D~ L>K,MP<0,增加L,使TP下降。   因此,第二阶段为合理生产区。★两种具有替代性的要素投入与产量的关系(要素最优组合) 一、等产量线 (一)等产量线的含义  等产量线是表示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可以带来相等产量的一条曲线。K01234512345Q2=75Q1=55Q3=90ABCDEL(二)等产量线的特征 第一,等产量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   第二,在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等产量线。同一条等产量线代表相同的产量,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线所代表的产量水平越高。   第三,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   第四,等产量线凸向原点。(三)边际技术替代率 1、含义   边际技术替代率(MarginalRateofTechnicalSubstitution,MRTS)是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可见,边际技术替代率就是等产量线上点的斜率的绝对值。 2、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   在两种生产要素相互替代的过程中,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这一现象被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主要原因在于:超过一定点后,各个要素的边际产量开始递减。因此,当一种要素(L)替代另一种要素(K)超过一定点时,MPL递减,而K随着数量减少,其边际产量开始上升,从而,两者的替代比率开始递减。: 问题:边际替代率和边际技术替代率的相同点和不同点。3、脊线和生产的经济区域 脊线: ——把不同等产量曲线斜率为负的一段两端连接起来的两条线。 “脊线”表明生产要素替代的有效范围,厂商只会在脊线范围内从事生产。又称生产的经济区域。EF二、等成本线   等成本线是指在既定的成本及既定的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LC/wC/rC=wL+rKK三、生产要素投入的最优组合OLKQ1Q2Q3EABL1K1 (一)一定成本下产量最大的投入组合   生产者均衡条件: 当成本最小时,各种要素的边际产量与其价格之比相等。 OLKQ0EABL1K1 (二)一定产量下成本最小的投入组合   生产者均衡条件: 当产量最大时,各种要素的边际产量与其价格之比相等。四、生产扩展线 在生产要素价格、生产函数和其他条件不变时,当生产成本和产量发生变化,形成的生产者均衡点的轨迹。KLOEABF 问题:假定A、B两国各有一个钢铁厂,A国钢铁厂生产一单位钢需10人,而B国只需要1人,是否能认为B国钢铁厂的效率比A国高?为什么?★规模报酬的含义、变动规律及其原因,并说明规模报酬和边际报酬的区别 一、规模报酬的类型   令投入要素L、K同时增加h倍,导致产量变化λ倍,则:区别几个概念:规模报酬、边际报酬和规模经济 1、规模报酬递增 当时,生产规模报酬递增。   例如,L=K=5时, Q=100,即100=f(5,5) 当h=2时,λ=3,则 3*100=f(2*5,2*5)   反映的是随着投入的增加,要素的边际产量递增了。L510105Q1=100Q2=300K 2、规模报酬不变 当    时,规模报酬不变。   产量增加的比率是由同比率的要素投入带来的。反映了投入增加,但要素的边际产量不变。L510105Q1=100Q2=200K 3、规模报酬递减   当    时,规模报酬递减。   反映随着投入增加,要素的边际产量递减了。L510105Q1=100Q2=150K 规模报酬变动的原因: 内在经济和外在经济:解释规模报酬递增 内在经济的原因:技术、管理、商业和金融 内在不经济和外在不经济:规模报酬递减 二、适度规模   适度规模是指两种生产要素的增加正好使报酬递增达到最大。到此不再增加要素投入。   不同的行业,适度规模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是不一样的,考虑规模适度时的主要因素是:   第一,本行业的技术特点。重工业的适度规模相对较大,轻工业相对较小。   第二,市场条件,市场需求量大,生产的适度规模相对较大,反之,适度规模相对较小。   此外,不同交通条件,不同国家等因素也影响适度规模。  相关计算题: 1、已知某厂商的生产函数为Q=L3/8K5/8,又w=3元,r=5元。求: (1)产量=10时的最低成本支出和便用的L与K的数量。 (2)产量=25时的最低成本支出和使用的L与K的数量。 (3)总成本为160元时厂商均衡的,L与K的值。 2、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劳动为唯一可变要素,固定成本既定。短期生产函数为 Q=-0.1L3+6L2+12L 求(1)劳动的平均产量函数和边际产量函数。 (2)企业雇佣工人的合理范围是多少? (3)若已知劳动的价格为W=480,产品的价格为40,则当利润最大时,企业生产多少产品? 比较消费者行为理论与生产者行为理论。 答:⑴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都假设行为者为理性的经济人,消费者追求最大效用,生产者追求最大利润。 ⑵消费者行为理论的目的是解释消费者行为,并把分析结果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在需求曲线中,为供求论的使用奠定基础;而生产者行为理论的目的是解释生产者行为,并把分析结果总结在供给曲线中,也成为供求论研究价格决定的基础。 ⑶消费者行为理论中序数效用论使用的分析工具是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二者的切点即为消费者均衡点。生产者行为理论使用的分析工具有些也类似,如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二者的切点即为生产者均衡点。 ⑷二者都是供求论的基石。 论述规模收益变动规律及其成因。 答:规模收益变动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的条件下,当两种生产要素按同一比例同时增加时,最初这种生产规模的扩大会使得产量增加超过生产规模的扩大,但当规模扩大超过一定限度时,产量的增加会小于生产规模的扩大,甚至会出现产量的绝对减少。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由于厂商规模的扩大使得厂商的生产由内在经济逐渐转向内在不经济。在规模扩大的初期,厂商可以购置到大型的先进机器设备,这是小规模生产所无法解决的。随着规模的扩大,厂商可以在内部进一步实行专业分工,提高生产率。同时,企业的管理人员也可以发挥管理才能,提高管理效率,并且大规模的生产有利于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另一方面,大厂商在购买生产要素方面往往拥有某些优厚的条件,从而使得成本支出减少。因此,随着厂商规模的扩大,收益的增加量会超过投入的增加量,从而出现规模收益递增。 但是,厂商的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当产商的规模扩大到一定规模之后,由于管理机构越来越庞大,信息不畅,从而出现管理效率下降的现象。此外,一方面厂商规模的扩大使得信息处理费用和销售费用增加,可能抵消规模经济带来的利益。另一方面,当厂商的规模扩大到只有提高价格才能购买到足够的生产要素时,厂商的成本势必增加。这些因素最终会导致生产出现规模收益递减。 当然,在规模收益递增和递减阶段会出现规模收益不变阶段,这一阶段的长短在不同的生产过程中表现不同。 试运用生产理论说明理性的厂商如何组织生产。 答:对于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情况,其最优生产投入量应在第二阶段,即在该可变要素的平均产量下降且边际产量大于零的阶段。因为,在第一阶段,平均产量递增,若继续增加该要素的投入量,总产量和平均产量会相应增加,因而,理性的生产者将不会处于该阶段;在第三阶段,边际产量小于零,若减少该要素的投入量,总产量会相应增加,因而,理性的生产者也不会处于该阶段。至于生产者究竟在第二阶段内的哪一点为最佳,则取决于该要素投入所能带来的收益与其花费的成本的比较。若它带来的边际收益等于它带来的边际成本,则它的最佳投入数量就达到了。否则,需要增加或减少投入量。 对于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生产要素,其投入比例取决于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和各要素的价格,当MRTSLK=w/r时,要素的投入比例为最佳。如此确定的比例有无数个,表现为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有无数个切点,这些切点构成生产的扩展线。那么,理性的生产者应选择生产扩展线上的哪一点,取决于产品价格和要素的规模收益情况。 生产规模的确定需由收益情况来定。如果规模收益呈递增趋势,则生产规模应继续扩大,增加使用各要素的数量;如果呈递减趋势,则生产规模应缩小,直到处于规模收益不变的阶段。 试阐明资源最佳配置的含义及其实现条件。 答:资源最佳配置是指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产出,实现资源最充分利用的状态。如果说生产等产量线规定了各种产出水平的主观条件,那么,等成本线则规定了厂商可能达到某一产出水平的客观条件。因此,要确定资源最充分利用的条件和界限,就需要把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结合起来考察。这分两种情况:一是在即定的产出水平下,如何求得最低成本,这就需要使既定的生产等量线与离原点尽可能近的一条等成本线相切,切点则为资源最佳配置点。二是厂商投入的成本和要素价格已定的情况下,如何求得最大产出水平。这就需要使既定的等成本线与离原点尽可能远的一条等产量线相切,切点则为资源最佳配置点。总之,资源的最佳配置点乃是等成本线与等产量线相切的切点。可见,实现资源最佳配置的条件必须是等成本线与等产量线相切。这可以说是第一层次的条件。 由于等成本线与等产量线相切,等成本线的斜率为w/r,等产量线的斜率为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由于MRTS/LK=MPL/MPK,因而,MPL/MPK=PL/PK,其经济含义是,实现资源最佳配置的条件必须是两种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与两种要素的价格之比相等。这可以说是第二层次的条件。 由MPL/MPK=PL/PK可推出MPL/PL=MPK/PK,其经济含义是,实现资源最佳配置的条件必须是:厂商购买劳动与资本所支出的每一元钱所获得的边际产量相等。这可以说是第三层次的条件。
本文档为【某财经大学生产论(PPT 51页)】,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2.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shmily
教师一名呀
格式:ppt
大小:392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交通与物流
上传时间:2020-09-28
浏览量: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