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专题五第15课刺客列传课件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高中语文专题五第15课刺客列传课件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举报
开通vip

高中语文专题五第15课刺客列传课件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专题五助读新课启航第15课刺客列传识记知识必备应用体验之旅探究文本研读积累博古视窗第15课刺客列传丹心筑得青锋寒——荆轲荆轲,喜好读书击剑,为人慷慨侠义。后游历到燕国,被称为“荆卿”(或荆叔),随之由燕国智勇深沉的“节侠”田光推荐给太子丹,拜为上卿。后受燕太子丹之托刺秦王,因种种原因,行刺失败被杀。荆轲刺秦“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六年。当时,秦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又于公元前...

高中语文专题五第15课刺客列传课件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专题五助读新课启航第15课刺客列传识记知识必备应用体验之旅探究文本研读积累博古视窗第15课刺客列传丹心筑得青锋寒——荆轲荆轲,喜好读书击剑,为人慷慨侠义。后游历到燕国,被称为“荆卿”(或荆叔),随之由燕国智勇深沉的“节侠”田光推荐给太子丹,拜为上卿。后受燕太子丹之托刺秦王,因种种原因,行刺失败被杀。荆轲刺秦“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六年。当时,秦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又于公元前288年破赵(灭赵是公元前222年),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地处赵国东北方的燕国是一个弱小的国家。当初,燕王为了结交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做人质。而“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为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报“见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或者刺杀秦王嬴政,使秦“内有乱”,“君臣相疑”,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荆轲刺秦王失败之后,秦大举攻燕,于公元前226年破燕,公元前222年灭燕。本文记叙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生动地再现了一个深沉刚毅、勇于自我牺牲的英雄形象,赞颂了荆轲的机智勇敢和扶弱救困以及反抗侵略的侠义行为,表现了作者反抗强暴统治的思想。刺客列传eq\b\lc\{(\a\vs4\al\co1(前期活动第1~5段论剑而逃→争道而去,刺秦王\b\lc\{\rc\(\a\vs4\al\co1(荐刺第6~8段鞠武→田光,备刺第9~13段人头、地图→匕首→副手,廷刺及影响第14~17段荆轲→高渐离)),太史公论赞第18段))一、通假字1.吾曩者目摄之   同“”,译为“”2.嘿而逃去同“”,译为“”3.北购于单于同“”,译为“”4.旷日弥久,心惛然同“”,译为“”5.诸侯服秦,莫敢合从同“”6.使悉反诸侯侵地同“”,译为“”7.秦王必说见臣同“”,译为“”慑威慑,震慑默不说话,不出声媾媾和,讲和昏糊涂纵返归还悦高兴8.右手揕其匈同“”,译为“”9.樊於期偏袒扼捥同“”,译为“”10.于是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同“”,译为“”11.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同“”,译为“”12.图穷而匕首见同“”,译为“”13.卒起不意同“”,译为“”14.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同“”,译为“”15.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同“”,译为“”胸胸部腕手腕预预先震震惊现显露猝突然掷投掷佣被雇佣的人二、古今异义1.夫以秦亡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为寒心古义:今义:失望而痛心,害怕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3.太子逢迎,却行为导古义: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提心吊胆走投无路,陷于困境行走作为4.田先生不知丹之不肖古义:   今义:品行不好5.愿大王少假借之古义:今义:用某种名义、力量来达到目的6.家丈人召使前击筑古义:今义:岳父7.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今义:年长之人不才,不贤宽容老人,此处指主人、东家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8.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9.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古义:今义:注意,小心10.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古义:今义:指中医11.左右既前杀轲古义:今义:表方向或大约12.其明年,秦并天下古义:今义:今年的下一年可以用它来……放在心上、请帮忙宫廷侍卫周围侍从第二年三、一词多义1.发eq\b\lc\{(\a\vs4\al\co1(①轲既取图奉之,发图  ,②顷之未发,太子迟之,③发尽上指冠))2.故eq\b\lc\{(\a\vs4\al\co1(①故遣将守关者《鸿门宴》   ,②以故荆轲乃逐秦王,③鲰生说我……故听之《鸿门宴》,④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动词,打开动词,出发名词,头发副词,特意名词,缘故连词,所以名词,故交,老交情3.顾eq\b\lc\{(\a\vs4\al\co1(①顾计不知所出耳     ,②荆轲顾笑武阳,③大行不顾细谨《鸿门宴》))4.私eq\b\lc\{(\a\vs4\al\co1(①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②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④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项羽本纪》,))副词,只是,不过动词,回头动词,顾忌,考虑名词,私利、私事形容词,私人的、自己的动词,偏爱名词,私交、私密的活动5.固eq\b\lc\{(\a\vs4\al\co1(①太子前顿首,固请毋让     ,②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阿房宫赋》,③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六国论》,④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孟子》))6.报eq\b\lc\{(\a\vs4\al\co1(①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②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③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④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诗经》,⑤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副词,坚决、坚持形容词,顽固、固执副词,本来、原来动词,巩固、安定动词,报复、复仇动词,告知动词,答复动词,回赠动词,报答7.以eq\b\lc\{(\a\vs4\al\co1(①丹不忍以已之私而伤长者之意,②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王,③以试人,④以次进,⑤倚柱而笑,箕踞以骂))8.为eq\b\lc\{(\a\vs4\al\co1(①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②为之奈何,③乃为装遣荆轲,④乃令秦舞阳为副,⑤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介词,因为连词,表目的,来介词,用介词,按照连词,表修饰介词,被动词,对付,处理动词,准备动词,作为动词,发出9.而eq\b\lc\{\rc\(\a\vs4\al\co1(①其人居远未来,而为治行  ,②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③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④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连词,表因果,因而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承接,就,或不译连词,表修饰四、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1)名词作动词①盖聂怒而目之     目:②舍上舍舍:瞪眼逼视安排住宿③於期乃前曰前:④荆轲和而歌歌:⑤皆白衣冠以送之白衣冠:⑥家丈人召使前击筑前:⑦使击筑而歌歌:⑧宋子传客之客:⑨天雨粟雨:上前唱歌穿白衣服,带白帽子上前唱歌用客礼招待下雨,落下,降下(2)名词作状语①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日:②稍蚕食诸侯,且至于燕蚕:③又举兵南伐楚,北临赵南:北:④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北:⑤发尽上指冠上:⑥函封函:⑦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东:每天,天天像蚕一样向南向北向北向上用匣子向东(3)名词使动用法①太子丹受而舍之舍:②臣海内之王者臣:2.动词活用动词使动用法使使以闻大王闻:使……住下来使……臣服,称臣使……闻3.形容词活用(1)形容词作动词稍益近之近:(2)形容词意动用法①群臣怪之怪:②太子迟之迟:接近以……为怪以……为迟五、文言句式1.判断句①荆轲者,卫人也。(“……者,……也”表判断)②其先乃齐人。(“乃”表判断)③知其非庸人也。(“……也”表判断)④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者,……也”表判断)⑤丹所以诫田先生毋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也。(“……者,……也”表判断)⑥此国之大事也。(“……也”表判断)⑦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者,……也”表判断)2.省略句①然后(荆轲)许诺。(省略主语)②取之(以)百金。(省略介词)③举坐客皆惊,下与(之)抗礼,以(之)为上客。(省略宾语)3.倒装句(1)主谓倒装甚矣吾不知人也!(正常语序:吾不知人也,甚矣)(2)宾语前置何太子之遣?(正常语序:太子之遣何)(3)状语后置①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正常语序:日与狗屠及高渐离于燕市饮)②夫以鸿毛燎于炉炭之上。(正常语序:夫以鸿毛于炉炭之上燎)③愿足下过太子于宫。(正常语序:愿足下于宫过太子)④荆轲游于邯郸。(正常语序:荆轲于邯郸游)⑤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正常语序:太子及知其事之宾客)⑥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正常语序:侍殿上之群臣不得持尺寸之兵)(4)被动句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为”表被动)1.文章开头介绍荆轲“论剑”“争道”及其爱好等方面,对于刻画荆轲这一人物有何作用?明确:(1)“论剑”“争道”事例的运用是使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先通过这些事例表现荆轲怯懦、能忍的一面,为下文写其勇猛无畏刺杀秦王的举动作铺垫,作对比。(2)写荆轲嗜酒、好书、交友等喜好,是正衬手法,表现他与一般勇士或游侠的不同。2.荆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明确:(1)为国分忧,报仇雪耻,报效太子。他对樊於期说,刺秦王的目的是“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行刺失败,他仍宣称欲生劫秦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2)深沉,刚毅。准备信物,可见他深谋远虑;迟发见疑,怒叱太子,可见他的刚毅。(3)沉着机智,善于言辞。事前胸有成竹,周密策划,义激樊於期;临危从容不迫,遮掩搪塞,机智过人。(4)不畏强暴、不避艰险、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明知“一去兮不复还”,仍然一往无前,“终已不顾”;行刺不就,身受重伤,仍拼死一搏。其英雄气概,值得称道。 手法 环境、情节 全景镜头 特写镜头 易水送别 点面结合,蒙太奇渲染 风萧萧,易水寒,皆白衣冠,变徵,羽声 皆白衣冠以送之,士皆垂泪涕泣 祭祖,取道,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廷刺秦王 反衬(秦舞阳—荆轲,群臣—荆轲) 情节跌宕起伏:厚遗蒙嘉—顾笑舞阳—图穷匕见—倚柱笑骂—论功行赏 群臣尽失其度 秦王:惊—起—绝—拔—操—急—击荆轲:取—奏—把—持—揕—逐—擿—骂3.“易水送别”与“廷刺秦王”,是《史记》中脍炙人口的精彩情节。试比较这两段文字在表现手法上的特色。明确:4.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荆轲刺秦王的行为?明确:荆轲刺秦王,是反抗强暴的正义行为。秦统一六国,是历史发展的趋势,这是个人或少数人的愿望无法改变的,所以只能以悲剧告终。从与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消极因素作斗争的角度来讲,这场斗争具有合理性;但就整个历史进程来讲,它却有着很大的局限性。最后的努力据《史记》所载,燕太子丹嘱咐荆轲:“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这就是说,至少燕太子丹起初是想生擒秦王嬴政,胁迫他退还已侵占的诸侯国领土,如果这一步能取得成功,他们未必想害嬴政的性命,倘若嬴政不肯,他们才准备杀掉他。荆轲刺秦体现了一种阻挡秦国继续攻打其他小国的企图。无论是退兵之计也好,或仅仅是缓兵之计也罢,这应当是荆轲为解燕国之困,更是为所有诸侯国所做的最后一次努力。史为今鉴,至少我们今人可以从中感受到几千年来普通民众对强权的反抗。应用角度:这则材料可以运用到与“反抗”“目标”“计谋”“气概”等内容相关的话题作文。是是非非的荆轲有一种观点认为,秦王固然该刺,但荆轲的人品行为并不足取,他也不是一个称职的刺客或侠士。唐代文豪柳宗元就写诗责备荆轲“愚蠢”,与东晋诗人陶渊明对荆轲的盛赞形成鲜明对照。就在今天,很多人对荆轲也有不同看法,甚至同一个人对他的印象也是一波三折……有人认为:面对因剑长拔不出的秦王和皆没有武器的群臣,荆轲竟然没有能刺伤秦王,他被秦王的淫威慑服了,固有的不学无术,整日与高渐离击筑唱歌的消极一面,都在这一刻显露得淋漓尽致……两千年弹指而逝,荆轲到底是侠士还是刺客其实已不重要。客观地说,他既是崇尚节义的侠士,也是冷血无情的刺客。历史上多少英雄人物仔细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起来都具有两面性……应用角度:这则材料可以运用到与“真相”“英雄”“事物的两面性”“角度”“信仰”等内容有关的作文中。[精彩片段]有人说,荆轲仅仅为了一个承诺,为了一种方式,为了燕太子丹设置的情感和信义的罗网而无法自拔,在身不由己地异化为一把刺秦的匕首中完成了个人的悲剧。也有人说,荆轲为了去兑现那个时代所崇尚的“士为知己者死”的信条而用生命拥抱信仰,这就注定了其完成的必定是个时代悲剧。其实,在那个大悲大歌、风起云涌的时代,荆轲也犹如一颗没有决定输赢勇气与权利的棋子,在那个时代,荆轲的选择是二元对立的,同时,他的选择也是步履维艰的。无论哪个时代,生命与生活都充满了悖论,面对扑面而来的机遇与挑战,我们也常常走出了一个陷阱,却又陷入了另一个困境。人总是处于一定的时代,我们从一个时代去反观另一个时代的局限时,往往忽略了自己所处时代的局限。我们不能用自己所处时代的价值作为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去衡量荆轲那个时代的信仰价值。因而,荆轲的选择是那个时代的必然,也是那个时代的无奈。其信仰的成功度己体现在其悲剧行为过程的执着中。三令五申春秋时期,有一位著名军事学家名孙武,他携带自己写的《孙子兵法》去见吴王阖庐。吴王看过之后说:“你的十三篇兵法,我都看过了,是不是拿我的军队试试?”孙武说可以。吴王再问:“用妇女来试验可以吗?”孙武也说可以。于是吴王召集一百八十名宫中美女,请孙武训练。孙武将她们分为两队,用吴王宠爱的两个宫姬为队长,并叫她们每个人都拿着长戟。队伍站好后,孙武便发问:“你们知道怎样向前向后和向左向右转吗?”众女兵说:“知道。”孙武再说:“向前就看我心胸,向左就看我左手,向右就看我右手,向后就看我背后。”众女兵说:“明白了。”于是孙武便搬出铁钺(古时杀人用的刑具),三番五次向她们申戒。说完便击鼓发出向右转的号令。怎知众女兵不单没有依令行动,反而哈哈大笑。孙武见状说:“解释不明,交代不清,应该是将官们的过错。”于是又将刚才一番话详尽地向她们解释一次。再次击鼓发出向左转的号令。众女兵仍然只是大笑。孙武便说:“解释不明,交代不清,是将官的过错。既然交代清楚而不听令,就是队长和士兵的过错了。”说完命左右随从把两个队长推出斩首。吴王见孙武要斩他的爱姬,急忙派人向孙武讲情,可是孙武说:“我既受命为将军,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遂命左右将两女队长斩了,再命两位排头的为队长。自此以后,众女兵无论是向前向后,向左向右,甚至跪下起立等复杂的动作都认真操练,再不敢儿戏了。后来,人们把孙武向女兵再三解释的做法,引申为“三令五申”,即反复多次向人告诫的意思。——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古代的敬称“敬称”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驾,本指皇帝的车驾。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驾”代称皇帝。古代帝王认为他们的政权是受命于天而建立的,所以称皇帝为“天子”。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称皇帝。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3.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4.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如大使阁下。5.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阃(对方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仁,表示敬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7.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称帝王的母亲为太后,称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母。唐代以后,对已死的皇帝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仁宗、元世祖、明太祖等;明清两代,也用年号代称皇帝,如称朱元璋为洪武皇帝,称朱由检为崇祯皇帝,称玄烨为康熙皇帝,称弘历为乾隆皇帝。8.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9.君对臣的敬称是卿或爱卿。10.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
本文档为【高中语文专题五第15课刺客列传课件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2.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ZHOUXUN
对个人、家庭、企业等资产的风险和配置有独到的见解
格式:ppt
大小:8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9-04-25
浏览量: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