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不同贮藏蔬菜中亚硝酸盐变化的研究

不同贮藏蔬菜中亚硝酸盐变化的研究

举报
开通vip

不同贮藏蔬菜中亚硝酸盐变化的研究 不同贮藏蔬菜中亚硝酸盐变化的研究 燕平梅t一,薛文通-一,张 (1.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北京 慧-,胡晓平,,谭丽平t 100083;2.太原师范学院,山西太原030012) 摘 要:本研究以大白菜、甘蓝、白萝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室温、低温、腌制三种贮藏蔬菜中亚硝酸盐含 量的变化及其形成的机理。结果表明:室温、腌制两种贮藏方法的初期都出现“亚硝峰”。形成“亚硝峰”的 原因依贮藏方法而异,室温贮藏蔬菜中“亚硝峰”的形成是由于采摘后菜体内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增强导致蔬菜内 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

不同贮藏蔬菜中亚硝酸盐变化的研究
不同贮藏蔬菜中亚硝酸盐变化的研究 燕平梅t一,薛文通-一,张 (1.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北京 慧-,胡晓平,,谭丽平t 100083;2.太原师范学院,山西太原030012) 摘 要:本研究以大白菜、甘蓝、白萝卜为试验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研究了室温、低温、腌制三种贮藏蔬菜中亚硝酸盐含 量的变化及其形成的机理。结果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明:室温、腌制两种贮藏方法的初期都出现“亚硝峰”。形成“亚硝峰”的 原因依贮藏方法而异,室温贮藏蔬菜中“亚硝峰”的形成是由于采摘后菜体内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增强导致蔬菜内 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腌制贮藏蔬菜中“亚硝峰”的形成是由于发酵过程中杂菌所致。腌制菜中“亚硝峰” 的峰值大大高于室温贮藏,并超过FAO/wuO规定的ADI值,腌制后期亚硝酸盐含量在安全食用范围。室温、低 温贮藏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最高值小于ADI值,可以放心食用。 关键词:亚硝酸;硝酸还原酶;蔬菜;贮藏 StudyonNi仃iteF0彻撕onofVegetablesStoI司inVadedStoI.ageCoI油吐ons YANPing—meil”,XUEWen—ton91一,ZHANGHuil,HUXiao—pin91,TANLi—pin91 (CoUefeofFoodScience觚dNutri吐onalEngineeringCllinaAgdcultL砌UIliVersit)r,Beijing100083,ClliIla; 2.TaiyuaIlNo肌alCouege,Tai”aIl030012,ChiIla) Abstract:NitritccolltentV疵alionaIldIlitriteforIItationmechar血softhevege诅bles,respec曲ely咖redin删毪渤trooIr卜 tempemtures,lowtempemtIlresandnaturalfementations,arestIldiediIlthisp印er.Andttletestm删alsarevarietiesof ChiIlesecat'bage,cabbageandwlliteradish.Ther{esultsshowmatmenitritepe砒【Sappe盯iIlmeiIlidalstage(3daysstorge)in metllI优虹ndsofstoragememods.11lemainre硒onsforIlitritepeakfbnnationoftllevaried的舳entsaredif!ferent.Ⅵ,llen Vege诅bleswereplucked,meirIli眦ereductaseactiVi哆iIlcrcased.Sonlemainrc髂onfbrnitritepeakfomadonofvegeta_bles storediIlroorn-temperacIlre锄dlowtcmp‘斌咖rc,ismereductionofIIi廿a:teiIlt0Ilitri位byVegetable’snitmteredllctase,whe∞, llititepeakfomalionw硒c肌sedbyIIli㈣rg孤ismsin吐lecourse0ff色珊ent撕on.TtlispeakValueismuchhigherm觚也atof me铆oomer仃ealIIl锄tsinexcesseofmeADIValueestablishedbyFA洲HO.ButmeIliⅡitcc伽【tentisiII‰s疵哆啪le 瑚geiIlmeanaph船icstage(ill血ela仕erstageofstomge8dagslatcer).TheIli舡itecontentVadlleofmevt毽eta_bl豁s删iIlrooIn- tem掣Ir蜀曲reandlowtemp粥mlreislowerADIValue,soⅡleVegetablesareediblysafe. 1【eywords:nitrite;nitratereductase;Vegetable;store 中图分类号:TS20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630(2006)06.0242.05 新鲜蔬菜含有大量水分,容易腐烂变质,难以贮 藏。蔬菜的生长又受气候、季节、地区的影响,经 常出现数量多少、季节淡旺、品种余缺等供应上的矛 盾。通过加工贮藏新鲜蔬菜可不同程度地缓减上述矛 盾,满足不同地区人们在不同时间的需要。规模化的 加工贮藏方法有蔬菜的干制、速冻、罐藏。由于蔬菜 的干制和罐藏需要大型的设备,且耗能高,因此不适 用消费者日常贮藏蔬菜。大众化的家庭式的贮藏方法有 腌制、低温贮藏和常温贮藏。据资料报道蔬菜腌制过 程中形成对人体有害的亚硝酸盐【卜,】,导致传统的腌制 菜不能为大多民众接受,市场占有量低下,经济效率 不高。关于室温、低温贮藏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未见 报道。本文对腌制、常温和低温贮藏菜中亚硝酸盐的 形成进行研究,并对其含量作了对比研究,从而寻找 蔬菜食用前贮藏的最佳方法,对于指导消费者安全、合 理地食用蔬菜有着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收稿日期:2005.07.29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燕平梅(1968一),女,讲师,在职博士,主要从事食品生物技术的研究。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峰”,峰值为甘蓝>白菜>萝卜。腌制过程亚硝酸盐 含量的消长变化较室温和低温贮藏明显,腌制的第4d出 现“亚硝峰”其峰值远远高于室温和冰箱贮藏,“亚 硝峰”出现时间晚于室温,随着腌渍时间的延续亚硝 酸盐含量迅速降低,有的蔬菜(甘蓝)腌渍10d亚硝酸盐 的含量低于室温贮藏的蔬菜中的含量。室温的蔬菜初期 (贮藏2d)亚硝酸盐含量出现高峰,随后迅速下降,后期 (8d后)又缓慢上升。腌制蔬菜亚硝酸盐含量的高峰超过 FAO,wHO规定的ADI值,腌渍后期低于ADI值。冰 箱贮藏的三种菜亚硝酸盐的含量在10d的贮藏时间内都 很低,室温和冰箱贮藏的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在1~10d 内都低于ADI值。 2.2 室温贮藏蔬菜过程中亚硝酸盐高峰形成的原因 o ● 攀 ∞ 邑 趔 !}g 避 嵫 煌 淄 磐 时间(d) 图4 常温密封贮藏菜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变化 Fi9.4ActivitychangesOfnitricacidreductasedunngtheairprOOf stOrageOfdj“b阳ntVegetabIesinnOrmaItempe倍tu怕 图4表示室温贮藏过程中三种蔬菜硝酸还原酶活力的 变化规律。随着贮藏时间延续三种蔬菜的硝酸还原酶活力 呈一致的消长趋势,贮藏初期(1~2d)白菜、甘蓝和白萝卜 酶活力稍有增大,甘蓝菜的酶活力大于大白菜和白萝卜, 白萝卜的酶活力最小。贮藏2d后酶活力迅速下降,之后 三种菜的酶活力上下波动,贮藏12d后测不到酶活力。 2.3 腌制蔬菜亚硝峰形成原因的分析 2.3.1 腌制大白菜和腌菜卤的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化 如图5所示,腌白菜硝酸还原酶活性在发酵第3d最 强,之后迅速下降,第4d后下降缓慢。亚硝酸盐含 量在发酵的第4d最高,然后急剧下降。硝酸还原酶活 性最强时亚硝酸盐含量并不是最高。从这些实验现象说 明亚硝酸盐的形成除白菜硝酸还原酶作用外还有其它因 素,腌渍白菜体系由白菜和腌白菜汁组成,腌白菜汁 善 霾 萤 蓍 +亚硝酸盐含量+腌制菜NR 凄 鼹 萌 淘 器 壶{i 痒 一 E 帕 蠢 ● E 腌制时间(d) 图5 腌制过程中菜体菜卤中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变化 Fig.5 ActiVitychangesOfnitricacidreductaseinthefenTlenta‘ tiOnOfthecabbageandthecabbagebrjne 中存在含有硝酸还原酶的微生物,本实验以腌白菜汁为 材料测定了硝酸还原酶活性,如图2可知,盐腌白菜汁 硝酸还原酶活性在腌渍初期(1~2d)迅速增强,发酵第四 天最强,然后硝酸还原酶活力稍微降低,发酵后期(6~ lOd)硝酸还原酶活力变化很小。从白菜汁硝酸还原酶活 性变化趋势来看,腌白菜汁中的微生物是导致亚硝酸盐 积累的主要原因。 2.3.2 腌渍发酵白菜过程微生物区系的变化 萱 鼎 鑫 蓍 腌制时间(d) 图6 腌制大白菜中菌生长量与亚硝酸盐含量的关系 Fig.6 ChangesOfthegnD叭hOfbacteriaandthecOntentOf nitriteinthenaturaIfermentatiOnOfthecabbage 自发酵开始,对菌生长量和亚硝酸盐的变化进行了观 察(图)。发现随着菌的大量生长繁殖,亚硝酸盐含量也迅 速上升,当菌增长到最多时,亚硝酸盐含量也达到最高。 从发酵初期菌生长量和亚硝酸盐相似的变化趋势看出, “亚硝峰”的形成与发酵初期存在的微生物有很大关系。 为进一步了解微生物对“亚硝峰”形成的影响,对 瑚啪姗m啪瑚舳∞∞加o 8商一60cbl暑一 万方数据 表1 甘蓝自然发酵初期微生物区系的变化 1-abIe1 MicmbiaI∞unts(CFU,m1)duringthefermentationof cabbage 发酵初期微生物区系进行了分析(表1)。发现大白菜自然 发酵初期有多种微生物存在,细菌占大多数,还有一定 数量的霉菌和酵母菌。发酵ld后霉菌及酵母菌消失,随 着发酵的进行,杂菌种类及数量减少,乳酸菌数量迅速 增加,占细菌总数的比例不断增高。2d后,乳酸菌完 全取代杂菌,成为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细菌。 以腌制20、30、40、50、60、70、80h的发酵 菜卤混合为样品,用细菌和乳酸菌培养基分离细菌,从 中挑取共50株菌株进行属水平的鉴定,结果得出发酵菜 卤中有假单孢菌、肠杆菌属、片球菌属、葡萄球菌属、 明串珠菌属及乳杆菌属。对这些菌进行硝酸还原反应、 革兰氏染色及硝酸还原酶活力的测定见表2、表3。 表2 甘蓝自然发酵初期存在的主要细菌的硝酸还原反应和革兰氏 染色反应 1.abIe2 Nit旧tereductionofthemajorbacteriumand GramstainattheinitialstageOfspOntaneousfermentatiOn 注:+:表示阳性反应,一:表示阴性反应。 表3 发酵蔬菜中硝酸还原反应阳性细菌的硝酸还原酶活性 。rabIe3 TheactiVityOfnitratereductaseOfpOsitiVebacteriain nitmtereductiOn怕actIc'nisOIatedfromfermentedcabbage 从发酵甘蓝中分离的硝酸还原反应阳性细菌的硝酸 还原酶活性如表3~6所示,硝酸还原酶活力大小的顺序 为假单孢菌属,大肠杆菌,葡萄球菌。这些细菌引起 甘蓝发酵初期亚硝酸盐的出现。 香 道 蒌 要 崮 时间(d) 图7 同一pH值下亚硝酸钠的浓度 Fig.7 ChangesOfNaN02cOncentratiOnswithtimeatdi什e怕nt theDH6 香 越 饕 篓 目 pH 图8 不同pH值下亚硝酸钠的浓度 Fig.8ChangesOfNaN02cOncentra止iOnswithtimeatdifferentpH 2.4 蔬菜发酵过程中亚硝峰消失原因的分析 2.4.1 亚硝酸盐的化学分解 为验证pH值对亚硝酸盐降解的影响效应,分别观 察同一pH值(pH为6)下和不同pH值下亚硝酸钠的变化 情况(见图7、8)。pH为6时的任何时间亚硝酸钠的浓 度都比开始加入亚硝酸钠的浓度(100mg/L)低,并且反应 时间越长,亚硝酸钠的浓度越低。在不同pH下,亚 硝酸钠的浓度有所不同,pH值在4以上,亚硝酸钠的 浓度变化很小。pH值小于4,亚硝酸钠明显降解。说 明低pH值条件能促使亚硝酸盐的降解。 24.2 从发酵甘蓝中分离能降解亚硝酸盐的微生物 考虑发酵菜亚硝酸盐高峰后能生存的菌可能具有降 解亚硝酸盐的功能,对亚硝峰后的发酵甘蓝卤中的微生 物分离纯化,并进行亚硝酸盐还原反应试验,结果得 出,从发酵甘蓝中用MRS琼脂培养基分离的60株菌中 有2l株菌能70%以上降解亚硝酸钠,24株能80%以上 降解亚硝酸钠,6株90%以上降解亚硝酸钠。对这些株 菌进行革兰氏染色和过氧化氢酶实验,结果得出这51株 菌革兰氏染色为阳性和过氧化氢酶反应阴性,从以上实 验结果可以初步得出这51株微生物为乳酸菌。 ∞舳加∞∞∞∞加m o 万方数据 3 讨 论 室温、低温贮藏蔬菜是消费者常用的保藏方法。 关于蔬菜在低温、室温密封贮藏过程中亚硝酸盐的消长 变化规律的研究报道很少。本研究通过连续测定室温、 低温贮藏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得知:低温贮藏是 比较安全的贮藏方法,室温贮藏初期出现“亚硝峰”, 峰值低于FAo/wH0规定的ADI值,可以安全食用。从 室温密封贮藏过程中硝酸盐还原酶活性变化规律来看, “亚硝峰”的形成与贮藏初期硝酸还原酶活性增强导致 蔬菜体内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由于蔬菜采摘后,呼 吸强度增加,尤其在采摘后一天时机械损伤导致的愈伤 呼吸会使总的呼吸强度在一段时间内出现增强现象,此 时蔬菜体内酶活性增强,会导致亚硝酸盐的生成加速。 贮藏后期(8d),由于微生物生长活跃,微生物的硝酸还 原酶可以将植物体内的硝酸盐转变为亚硝酸盐,尤其是 室温贮藏后期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高于腌制加工蔬 菜。此结果是否具有普遍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蔬菜腌制贮藏有悠久的历史,“亚硝峰”的出现 是蔬菜腌制发酵过程中的普遍现象,本研究就“亚硝 峰”形成的原因从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变化以及发酵过程 中微生物区系方面进行了探讨。腌制发酵初期,蔬菜 内硝酸还原酶活性出现峰值,与“亚硝峰”出现的时 间不一致,由此推测,“亚硝峰”的形成可能另有原 因。从蔬菜自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区系的变化来看,在 发酵初期有许多细菌及一定数量的霉菌和酵母菌存在, 并且数量多的革兰氏阴性菌是硝酸还原阳性菌。另外, 由腌菜汁中硝酸还原酶活性变化可看出,腌菜汁中存在 能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的细菌。由此认为“亚硝 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发酵初期杂菌所致。此结果与 郑桂富、张庆芳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发酵后期,亚 硝酸盐含量急剧下降,到10d后其含量低于室温贮藏的 蔬菜,小于ADI值,可以放心食用。又因蔬菜腌制的 过程中起主要发酵作用的菌是有利于肠道微生态平衡的 乳酸菌,所以,如果长期保藏蔬菜最好用腌制发酵的 方法。短期贮藏用低温贮藏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郑桂富.亚硝酸盐在雪里蕻腌制过程中生成规律的研究【J】.四川大 学学报,2000,32(3):85.87. 【2l 赵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欣,甄清.接种乳酸菌腌渍菜过程中亚硝酸盐变化规律的研究 们.中国畜产与食品,1998,(4):153—154. 【3】 张庆芳.蔬菜腌渍发酵亚硝酸盐降解机理和提高白菜品质方法的研 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1. 娶德虞一卷产嚣琶碴画蹩尴蓰卷茴瑟鱼蕊撼恭 菲律宾的一家水产养殖公司推出一种新技术,实现了无水运送活鱼。 常言说,“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所谓“无水运活鱼”实际上是使用了一种特殊方法让鱼“冬 眠”。 这项技术的发明者科曼丹迪介绍说,无水运活鱼的操作过程分三步进行。首先,把活鱼放在水里饿两到三天, 排除体内的废物,然后把鱼放进塑料袋里;第二步是往塑料袋里添加科曼丹迪自己研制的一种特殊溶剂,鱼在里面 呆4分钟左右就会进入“睡眠状态”;最后,把整个塑料袋转移到一个18℃到20℃的特制保鲜容器里,四周放置 氧气袋。经过这样一番处理,活鱼就能够“沉睡”9个小时左右。 科曼丹迪向人们展示了他把“冬眠”的鱼从塑料泡沫箱中取出放在容器里的全过程。人们看到,经过“冬 眠”的鱼儿进入水中立刻醒了过来,依然是活蹦乱跳的。 科曼丹迪说,他们并没有使用麻醉剂,如果是麻醉剂,则必须等药效消失鱼才能够苏醒过来。而使用这种新 技术,鱼只要一接触水就会立刻“活”过来。 科曼丹迪说,用这种方式运送活鱼可以节省75%的运输费用。菲律宾政府渔业部门也已从食品安全角度肯定了 科曼丹迪的这项发明。 万方数据 不同贮藏蔬菜中亚硝酸盐变化的研究 作者: 燕平梅, 薛文通, 张慧, 胡晓平, 谭丽平, YAN Ping-mei, XUE Wen-tong, ZHANG Hui, HU Xiao-ping, TAN Li-ping 作者单位: 燕平梅,YAN Ping-mei(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北京,100083;太原师范学院 ,山西,太原,030012), 薛文通,张慧,胡晓平,谭丽平,XUE Wen-tong,ZHANG Hui,HU Xiao- ping,TAN Li-ping(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刊名: 食品科学 英文刊名: FOOD SCIENCE 年,卷(期): 2006,27(6) 被引用次数: 15次 参考文献(3条) 1.郑桂富 亚硝酸盐在雪里蕻腌制过程中生成规律的研究[期刊论文]-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00(03) 2.赵书欣.甄清 接种乳酸菌腌渍菜过程中亚硝酸盐变化规律的研究 1998(04) 3.张庆芳 蔬菜腌渍发酵亚硝酸盐降解机理和提高白菜品质方法的研究 2001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王爱业.吉雪莹.陈卫民.张清敏.戴树桂.庄源益.WANG Ai-ye.JI Xue-ying.CHEN Wei-min.ZHANG Qing- min.DAI Shu-gui.ZHUANG Yuan-yi 亚硝态氨对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生长的影响 -安全与环境学报2008,8(4) 采用室内培养法.将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分别置于5种含不同质量浓度亚硝态氮(NO2--N)(0.5 mg/L、1.0 mg/L、2.0 mg/L、4.0mg/L和8.0mg/L)的 培养液中,培养10 d,测定不同质量浓度NO2--N对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0.5~8.0 mg/L的NO2--N可激活铜绿微囊藻的亚硝酸氧化酶 和亚硝酸还原酶,进而促进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四尾栅藻因仅具有亚硝酸还原酶,因此只能利用0.5~2.0 mg/L的NO2--N,其利用能力远没有铜绿微囊藻强 .培养8 d后,铜绿微囊藻培养液中NH4+-N和NO2+-N的质量浓度明显升高.而NO3--N质量浓度的变化不大;四尾栅藻培养液中NH4+-N,NO3--N和NO3--N质量浓 度的变化不大.研究表明,低于8.0 mg/L的NO2--N可促进铜绿微囊藻的生长,高于2.0 mg/L的NO2--N抑制四尾栅藻的生长. 2.学位论文 邓士政 玉米组织培养系统优化及与硝态氮代谢关系研究 2008 玉米组织培养是创造无性系变异扩充种质资源、通过染色体工程进行单倍体育种、利用基因工程进行性状改良、研究植物营养元素吸收代谢机理、 进行基因表达和功能验证等研究应用的技术基础,对玉米产业发展十分重要。但是,目前大量品系因为愈伤组织质量差或再生植株能力低下,难以建立 高效的培养体系。这种现状严重影响玉米科学发展和品种遗传改良。因此进行玉米组织培养体系优化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对15个自交系和21个杂交种的幼胚愈伤组织诱导反应特性进行筛选鉴定,证明齐319等3个自交系和87-1×Q319等4个杂交种的幼胚可以获取Ⅱ型愈伤 组织;87-1和郑22这2个骨干自交系容易获取高质量Ⅰ型愈伤组织。这些基因型幼胚是建立高效培养系统的理想材料。同时证明出愈率具有杂种优势,愈 伤组织质量具有遗传性。诱导培养基比较试验和单个自由度检验,证明N6基本培养基好于MS;适宜2,4-D浓度是2mg/L;添加脯胺酸、水解络蛋白具有提 高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的作用。比较结果证明ND2培养基为玉米愈伤组织诱导适宜培养基。对幼胚进行变温处理普遍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通过这些研究 拓宽了我国组织培养优良种质资源,优化了诱导培养基和诱导条件,提高了出愈率和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 研究经过10次和20次继代培养的愈伤组织质量的变化,发现经过20次继代愈伤组织的生长量、胚性愈伤比率和幼苗再生率比经过10次继代的愈伤组 织显著下降,但Ⅰ型愈伤组织下降显著,而Ⅱ型愈伤组织下降不显著。研究证实长期继代培养中Ⅱ型愈伤组织质量稳定,Ⅰ型愈伤组织质量退化。通过 4种不同的培养基交替继代模式试验,证明在长期继代过程,用适当的2,4-D浓度和硝态氮浓度变化培养基交替培养减缓Ⅰ型愈伤组织质量退化。 以4个基因型的Ⅰ型幼胚愈伤组织作材料,进行5个干燥时段的试验.4个基因型愈伤组织的最高平均植株再生率和各自最高再生率均发生于48h干燥处 理,相应的平均干燥率为23.7%。它们的最高植株再生率达42-74%,是未经干燥愈伤组织的1.5-2。l倍。干燥处理再生率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诱导的早期 。48h干燥处理愈伤组织第1周周再生率达8.8%(未经干燥愈伤组织没有幼苗再生),其二、三周的周再生率分别是未经干燥愈伤组织3.0和2.3倍。试验证 明简单易行的干燥处理不仅提高愈伤组织植株再生率,而且有利于加快幼苗再生进程。在再生诱导前,比较试验证明洗脱加干燥或干燥两愈伤组织前处 理均可以提高植株再生率、加速再生进程。但对每个基因型的作用大小不同,这与不同基因型愈伤组织的状态不同有关。在加快植株再生进程上震荡洗 脱加吸湿干燥优于吸湿干燥处理。 以上研究提高了愈伤组织的诱导质量,克服了继代过程愈伤组织质量下降,有效提高了愈伤组织植株再生率,优化了玉米组织培养体系。 硝态氮是培养基的主要氮源和培养细胞生长发育的氮素营养来源,但是,其还原代谢与玉米组织培养关系研究报道甚少。我们对愈伤组织诱导、继 代和分化过程中的NO3-含量、NO2-含量、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进行了研究。在愈伤组织诱导10天,容易诱导胚性愈 伤组织的基因型87-1、郑22幼胚愈伤组织与难诱导愈伤组织基因型本地白相比细胞内NO3-含量高,NO2-则含量低;本地白幼胚愈伤组织细胞内NO2-含量 比郑22、87-1分别高出1.86和2.63倍。基因型间幼胚细胞的硝酸还原酶活性没有明显的差异;郑22、87-1幼胚愈伤组织细胞亚硝酸还原酶活性均高出本 地白1倍以上。对3个基因型的幼胚愈伤组织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基因表达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它们硝酸还原酶基因转录表达量相对一 致,而87-1、郑22的亚硝酸还原酶基因相对表达量分别是本地白的1.97和1.53倍。研究结果表明亚硝酸还原酶基因转录表达量小、酶活性低下是造成细 胞内NO2-积累原因。由于NO2-对植物细胞的具有毒害作用,细胞内NO2-积累是影响一些基因型难以诱导愈伤组织的重要因素。 对5种基因型2种继代长度愈伤组织的硝态氮代谢特性研究发现愈伤组织内NO3-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存在基因型差异,而在同一基因型不同继代长 度愈伤组织间没有显著差异;愈伤组织内NO2-含量和亚硝酸还原酶活性不仅存在基因型差异,而且同一基因型不同继代长度愈伤组织间有显著差异;继 代20次的愈伤组织NO2-平均含量高于继代10次的愈伤组织,而亚硝酸还原酶平均活性则低于继代10次的愈伤组织;在长期继代中,Ⅱ型愈伤组织细胞 NO2-含量、亚硝酸还原酶活性相对稳定,而Ⅰ型愈伤组织的亚硝酸还原酶活性降低,细胞NO2-含量增高;两种不同继代次数愈伤组织的NR基因的相对表 达量差异在30%之内; 3个基因型的Ⅰ型愈伤组织继代10次愈伤组织的NiR的相对表达量是它们继代20次愈伤组织1.69-2.14倍,而2个基因型的Ⅱ愈伤组 织的两种培养次数间NiR的相对表达量差异不大。研究结果证明,在长期继代中,细胞内NR基因表达水平、NRA和NO3含量基本稳定,亚硝酸还原酶基因转 录表达量和酶活性降低,是造成愈伤组织细胞内NO2-含量增高直接原因,而细胞NO2-积累是Ⅰ型愈伤组织生长量下降、胚性愈伤率降低、再生能力下降 重要原因。 玉米愈伤组织分化诱导时颜色变绿是其再生能力的外观反应。对分化诱导10天时,绿色和非绿色愈伤组织硝态氮代谢特性研究发现,非绿色愈伤组 织的NO2-含量是绿色愈伤组织的2.64倍,自交系的NO2-含量高于它们的杂交种。绿色愈伤组织亚硝酸还原酶基因的转录表达量和酶活性均明显高于不变 绿色的愈伤组织,两类愈伤组织硝酸还原酶基因转录表达量和酶活性差异不显著。结果说明亚硝酸还原酶基因在再生诱导时转录水平低、酶活性低下是 非绿色愈伤组织NO2-积累的原因。NO2-积累可能是玉米在分化诱导过程中愈伤组织褐变或白化、再生能力下降的重要原因。 3.学位论文 李海涛 含铜亚硝酸还原酶C-末端截短体结构与功能研究人源酚磺酰基转移酶蛋白质晶体学研究 2003 含铜亚硝酸还原酶(CuNiR)拥有稳定的三聚结构,催化亚硝酸向气态一氧化氮的还原反应,直接导致氮素从陆表环境的流失,在脱氮途径中扮演着重要 角色.一段延伸的C-末端肽段是CuNiR的保守结构特征,它以β-sheet形式介导单体间相互作用,在酶四级结构与活力维持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对源自 Achromobacter cycloclastes的CuNiR截短突变体研究表明:C-末端去五肽亚硝酸还原酶(NiRc-5)仍保持着稳定的三聚结构,但酶活下降了约30%,是第一 个开始部分失活的羧端截短体;而C-末端去十一肽亚硝酸还原酶(NiRc-11)不再形成稳定三体而且酶活力完全丧失.开展这两类截短突变体的晶体结构研究 将进一步阐明C-末端肽段在CuNiR高级结构与酶活力维持中的角色.该论文采用悬滴气相扩散法得到NiRc-5正交晶体以及NiRc-11单斜与四方晶体;对NiRc- 5开展了不同pH值及底物结合条件下的系列晶体结构研究,在1.9-2.3A范围测定了五个相关结构;同时还在2.6A水平测定了NiRc-11单斜晶体结构.结构解析 揭示NiRc-5中铜活性位点微环境发生变化,导致酶活部分丧失;而NiRc-11铜活性位点发生严重畸变,导致酶活完全丧失.该研究发现:羧端肽段虽未直接参 与铜活性中心构建,但通过介导三聚体形成,促使酶完全必要的折叠构象调整,对金属铜位点产生平衡制约作用,辅助形成酶活发挥必需的活性位点局部环 境.基于结构,该论文还探讨了C-末端肽段截短后蛋白发生SDS-抗性、吸收光谱等自身性质改变的原因.人酚磺酰基转移酶(PST)催化体内芳香酚类内源或 外源底物的硫酸化反应,在人体排毒代谢以及神经递质、激素等重要内源化合物体内平衡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P-PST与M-PST是PST中两个重要亚类,它 们拥有93%序列同源性,却在优先底物识别上表现了明显差别,同时M-PST还具有锰依赖的活力骤增及专一性改变特性,开展这两类PST的结构功能比较研究 有着很重要的学术与应用价值.该论文采用气相扩散法共得到一种P-PST晶体、三种M-PST晶体,并在2.3A水平解析了P-PST晶体结构,在2.6-3.5A水平进行 了M-PST及其"酶-多巴胺"底物复合物的分子置换法研究.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的结构解析及两类PST的结构-功能比较分析奠定了坚实基础. 4.会议论文 王殳屹.韩琳.史奕.梅宝玲.朱建国 开放式大气CO2浓度增高对水稻土反硝化活性的影响 2006 本文利用江都市小记镇的稻-麦轮作FACE平台,采用最大可能(MPN)法,在2005年水稻生长季研究了不同施肥(施常规氮量和低氮量)、不同秸秆还田(秸 秆全还田、秸秆不还田)处理土壤中的反硝化细菌数量在大气CO2浓度升高(FACE)条件下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同时测定各时期土壤中的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 还原酶活性,并且在拔节期测定了对照及FACE土壤的反硝化潜势.随后将各指标与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CO2浓度增高对水稻生长各时期 的土壤反硝化细菌数量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在常规氮肥施用及秸秆不还田情形下最为显著(p<0.01).FACE情形下,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 原酶活性在水稻的拔节、抽穗和收获期均低于对照区土壤,但未达显著水平.对反硝化潜势研究发现,在低氮与常氮施用条件下,FACE土壤的反硝化潜势分 别为对照土壤的84.21%和97.46%.通过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研究,认为主要是因为FACE促进了植物生长,也促进了土壤中的微生物活性,反硝化微生 物在竞争中受到抑制,使得反硝化活性降低. 5.会议论文 佟世生.刘浩宇.孟丹.刘萍 亚硝酸还原酶(NiR)降低蒸煮香肠中亚硝酸盐残留量的研究 2010 将巨大芽胞杆菌发酵所得粗酶液,用于降解蒸煮香肠中残留的NO2-,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出NiR粗酶液降解蒸煮香肠中残留的 NO2-的优化工艺条件为含水量50%、酶解反应温度85℃、酶解反应时间2.0h、酶添加量2000U/Kg、电子供体Vc3.52g/Kg和食盐添加量2.5%。在此条件下 ,NO2-残留量为15.84 mg/Kg,比未加复合酶制剂的处理降低达到82.5%以上。 6.期刊论文 杨焕文.吕芬 深色晾烟晾制过程中硝酸还原酶的变化及烟草特有亚硝胺的积累 -西南农业学报 2004,17(z1) 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深色晾烟采收晾制后,体内硝酸还原酶活性剧烈下降.晾制后3~5d,叶肉和主脉体内硝酸还原酶活性即下降至0.晾制3周内体外 硝酸还原酶活性极低,几乎接近0.晾制3周后逐渐增加,两年试验分别在晾制后5~6周达到最高峰,这可能与微生物有关.两种电子供体之间,使用methyl viologen的活性大于使用NADH的,但之间无显著差异.晾制过程中体外硝酸还原酶活性变化规律与亚硝酸和烟草特有亚硝胺变化的规律一致,只是变化时间 比后二者提前一周,这个结果表明烟草特有亚硝胺的前体物质亚硝酸盐主要来自体外硝酸还原酶还原的亚硝酸盐. 7.学位论文 王丽英 固氮斯氏假单胞菌A1501亚硝酸还原酶编码基因nirS的研究 2005 本研究克隆了反硝化过程中的关键酶编码基因亚硝酸还原酶基因nirS,构建了携带nirS-Km-LacZ基因盒的自杀性重组质粒pSUP202-TCK,采用三亲接 合方法将重组质粒pSUP202-TCK导入野生型菌株A1501中,通过同源交换获得了nirS突变株M3。在以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条件下,该突变株与野生型比较 ,突变株反硝化能力明显降低。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条件下,野生型A1501在10小时内能将培养基中的一定浓度的亚硝酸盐完全消耗,而nirS突变株 仅利用了20%左右,推测在A1501中可能存在着另一条代谢活性较低、不依赖于亚硝酸还原酶NirS的亚硝酸利用途径。 8.期刊论文 黄树辉.吕军 水稻土裂缝的演变及其还原酶活性的变化研究 -水土保持学报2004,18(1) 在温室中对3种水稻土进行土柱培养,加水使土壤含水量充分饱和,然后土壤自然干燥.在该过程中,粘粒含量高的青紫泥和黄斑田产生了裂缝,而粘粒 含量低的小粉土没有开裂.青紫泥和黄斑田在裂缝演变过程中,单位面积的总长度、最大宽度以及最大深度都遵循着一定的演变规律.裂缝的产生对于硝酸 还原酶和羟胺还原酶活性的变化影响显著,但是亚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变化与裂缝的产生没有多大关系.在裂缝产生到稳定过程中,青紫泥和黄斑田的硝酸还 原酶、亚硝酸还原酶和羟胺还原酶活性的演变规律相似. 9.学位论文 潘燕 ClO<,2>在菠菜贮藏保鲜安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2006 蔬菜在生产、贮藏加工中易受微生物、化学性等因素影响,引起腐烂、营养和安全品质的下降,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是控制蔬菜质量的安全性、提 高蔬菜产业效益及加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ClO2有很强的氧化作用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性能优良、效果较好的杀菌剂、食品保鲜剂,它能有效减少 食源性疾病,在果蔬杀菌、保鲜方面具有独特的性能优势。本试验以菠菜为原料,采用稳定态和缓释ClO2处理技术,研究了ClO2处理对菠菜中细菌、霉 菌、硝酸盐、亚硝酸、硝酸还原酶的影响,并研究了其对提高菠菜贮藏保鲜品质的作用。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 1、ClO2杀菌剂对菠菜贮藏中细菌、霉菌有显著杀菌效果,可显著抑制菠菜贮藏过程中细菌的增长。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浓度为75mg/LClO2处理菠菜 ,细菌杀菌率98.85%;霉菌杀菌率80.85%,污染菠菜的真菌主要是青霉。 2、ClO2处理可延长菠菜贮藏保鲜期。采用浓度为75mg/LClO2处理菠菜10min,可绿色保鲜菠菜12天。 3、菠菜贮藏过程中,体内硝酸还原酶活性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而下降。采用75mg/L浓度ClO2处理显著抑制叶肉、主脉体内硝酸还原酶活性。 4、菠菜贮藏过程中叶肉内亚硝酸盐、硝酸盐含量无显著的变化,主脉中亚硝酸盐含量在贮藏后3天逐渐增加。采用75mg/LClO2处理显著延缓主脉中 亚硝酸盐变化,降低亚硝酸盐含量。 5、缓释型ClO2处理可抑制菠菜体内硝酸还原酶活性;延缓主脉中亚硝酸盐变化,降低亚硝酸盐含量,5#配方效果较好。 6、ClO2处理可提高菠菜贮藏中SOD、CAT活性,抑制贮藏前期POD的活性,促进贮藏后期POD的活性,延缓蔬菜的衰老,提高贮藏菠菜的营养品质。 10.期刊论文 熊国华.林咸永.章永松.郑绍建.王峰 钾、尿素与有机物料或双氰胺配施对菠菜体内硝酸盐、亚硝酸 盐含量影响的研究 -土壤通报2005,36(1) 采用盆栽试验探讨了钾、尿素与有机物料或双氰胺配施对菠菜体内硝酸盐、亚硝酸盐累积量及与其相关的硝酸还原酶(NR)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菠 菜体内硝酸盐含量的顺序为:尿素>尿素+鸭粪>尿素+猪粪>尿素+双氰胺;亚硝酸含量顺序为:尿素>尿素与鸭粪配施>尿素与双氰胺配施>尿素与猪粪 配施.有机物料的加入均可明显地增加植株体内NR的活性,在菠菜体内NR活性以:尿素+鸭粪>尿素+猪粪>尿素+双氰胺>尿素处理.在相同的氮肥处理条件 下,配施适量的钾肥也能显著地降低菠菜体内硝酸盐、亚硝酸盐的累积和增加NR的活性.随着追肥时间的延长,菠菜体内的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也随之降 低,特别是NR的活性在追肥后的第12天到18天之间有显著的降低过程. 引证文献(15条) 1.张琪林.王红 基质氮素对大球盖菇生长及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0(1) 2.于立红.王孟雪 大庆市蔬菜硝酸盐污染状况及防治对策[期刊论文]-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9(4) 3.黄苇.吴晓冰.李远志.薛子光.史广清 抗氧化剂对腌芥菜中亚硝酸盐消除效果的研究[期刊论文]-食品科技 2009(5) 4.李艳婷.严子琴.侯丽琴.王静.燕平梅 日常生活中贮藏白菜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调味品 2009(2) 5.燕平梅.畅晓晖.赵跃平.岳虹.薛文通 "泡菜老汤"对发酵甘蓝品质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酿造 2009(1) 6.李锐.燕平梅.刘永娜 不同贮藏条件下白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研究[期刊论文]-食品工程 2008(4) 7.王静.燕平梅.张志虹.罗海希.郑朝辉 不同白酒浓度对发酵白菜中亚硝酸盐浓度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调味品 2008(12) 8.李喜宏.陈杨.邢亚阁.陈嘉.胡明 生菜专用保鲜膜的研制与应用[期刊论文]-食品工业科技 2008(10) 9.张琪林.李霞 木耳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分析[期刊论文]-现代预防医学 2008(17) 10.张庆乐.王浩.李瑞.张丽青.党光耀 食前处理方式对蔬菜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食品 卫生杂志 2008(3) 11.燕平梅.薛文通.畅晓晖.张惠.乔治红 自然发酵和接种发酵方法对白菜品质的影响[期刊论文]-农业工程学报 2008(3) 12.张庆乐.王浩.吴守林 不同处理方式对蔬菜中硝态氮含量影响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7(8) 13.张琪林.王红 两种食用菌硝态氮含量变化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7(12) 14.荣建华.闵光.赵思明 不同贮藏方式对生菜品质的影响[期刊论文]-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7(4) 15.余冰.郑志华.孔令云.肖深根 加工黄瓜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化与质量控制[期刊论文]-中国农学通报 2007(3)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pkx200606057.aspx 授权使用:苏延科(wfxnny),授权号:e49fb838-613b-4763-abb9-9e6801028b2f 下载时间:2011年1月11日
本文档为【不同贮藏蔬菜中亚硝酸盐变化的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58672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516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8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1-03-02
浏览量: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