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陈从周_《说园》

陈从周_《说园》

举报
开通vip

陈从周_《说园》 园 陈 从 周 我国造园具有悠久的历史 , 在世界园林 中树立着独特风格 , 自来学者从各方面进行分析 研究 , 各抒高见 , 如今就我在接触园林中所见闻掇拾到的 , 提出来谈谈 , 姑名 ‘ 说园 》 。 园有静观动观之分 , 这一点我们在造园 之先 , 首要考虑 。 何谓静观 , 就是园 中予游者多 驻足的观赏点 , 动观就是要有较长的游览线 。 二者说来小园应以静观为主 , 动观为辅 , 庭院 则专主静观 。 大园 以 动观为主 , 静观为辅 。 前者如苏州网师园 , 后者则苏州拙政园差可似之 。 人...

陈从周_《说园》
园 陈 从 周 我国造园具有悠久的历史 , 在世界园林 中树立着独特风格 , 自来学者从各方面进行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研究 , 各抒高见 , 如今就我在接触园林中所见闻掇拾到的 , 提出来谈谈 , 姑名 ‘ 说园 》 。 园有静观动观之分 , 这一点我们在造园 之先 , 首要考虑 。 何谓静观 , 就是园 中予游者多 驻足的观赏点 , 动观就是要有较长的游览线 。 二者说来小园应以静观为主 , 动观为辅 , 庭院 则专主静观 。 大园 以 动观为主 , 静观为辅 。 前者如苏州网师园 , 后者则苏州拙政园差可似之 。 人们进入网师园宜坐宜留之建筑多 , 绕池一周 , 有槛前细数游鱼 , 有亭中待月迎风 图一 , 而轩外花影移墙 、 峰峦 当窗 、 浅画成图 、 静中生趣 。 至于拙政园径缘池转 , 廊引人随 图二 , 与 “ 日午画船桥下过 , 衣香人影太匆匆 ” 的瘦西湖相仿佛 , 妙在移步换影 , 这是动观 。 立意 在先 , 文循意出 。 动静之分 , 有关园林性质 , 与园林面积大小 。 象上海在逃 亡的盆景园 , 则 宜静观为主 。 即为一例 。 中国园林是由建筑 、 山水 、 花木等组合而成 , 富有诗情画意的一个综合艺术品 。 迭山理 水要造成 “ 虽由人作 , 宛自天开 ” 的境界 , 山水两者的关系究竟如何呢 简言之 , 范山模水 , 用局部之景而非缩小 网师园水池仿虎丘 白莲池 , 极妙 , 处理原则 , 悉符画本 。 山贵有脉 , 水贵有源 、 脉源贯通 , 全园生动 , 我曾经将迭山理水用 “ 水随山转 , 山因水活 ” 与 “ 溪水因 山成曲折 , 山蹊 路 随地作低平 ” 来说明二者关系 , 也就是从真山水中得到启示 。 清代迭 山家张南垣主张用平冈小坂 , 陵阜破阪也就是使园林山水接近 自然 。 如果我们初步能理解这 个道理 , 不至于离自然太远 , 多少能呈现水石交融的美妙境界 。 中国园林的树木栽植 , 不仅绿化 , 要具有画意 , 窗外花树一角 , 即折枝尺幅 , 山间古树 三五 , 幽草一丛 , 乃模拟枯木竹石图 。 重姿态 , 不讲品种 , 和盆栽一样 , 能 “ 入画 ” , 拙政 园的枫杨 , 网师园 的古柏 , 都是一园之胜 , 左右大局 , 如果这些饶有画意的古木去了 , 一园 景色顿灭 。 树木品种又多有特色 , 如苏州留园原多白皮松 、 怡园多松 、 梅 、 沧浪亭满种笠竹 , 各具风貌 , 可是近年来没有注意这个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 品种搞乱了 一 , , 各园个性渐少 , 似要引以为戒 。 宋 人郭熙 说得好 , “ 山水以水为血脉 , 以草为毛发 , 以烟云为神彩 ” 。 草尚如此 , 何况树木呢 我总觉得一个地方园林应该有一地植物特色 , 并且土生土长的树木存活率大 , 成长得快 , 几 年可茂然成林 。 它与植物园有别 , 是 以观赏为主而非以种多斗奇 。 如果能做到 “ 园以景胜 , 景 因园异 ” 那真是不容易 , 当然更包括树木花卉在 内 。 同中求不同 , 不 同中求同 , 因为我国 园林是各具风格 。 古代园林在这方 面下过功夫 , 虽亭台楼阁 , 山石水池 , 而能做 到 风 花 雪 月 , 光景常新 。 我们民族在欣赏容术上 存乎一种特性 , 花木重姿态 , 音乐重旋律 ,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画重笔 ,、胡 台肠日 注 ① 此文系作者 春初应上海植物园所请的讲话稿经整理而成 。 ② 见刘蓉峰 恕 寒碧山庄记 “ 子 目而茸之 , 拮据五年 , 粗有就绪 , 以其中多植白皮松 , 故名寒碧 庄 ” 。 此石刻棣书残碑记 , 我于 年 月发现 。 今存留园 意等 , 都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了要水磨功夫 , 才能达到耐看耐听 , 经得起细细的推敲 , 蕴藉有余味 。 这些在 民族形式的探讨上似乎有所启发 。 园林景物有仰观俯观之别 , 在处理上亦应区别对待 , 楼阁掩映 , 山石森严 , 曲水湾环 , 都存乎此理 , “小红桥外小红亭 , 小红亭畔 , 高柳万蝉声 ” 。 “ 绿杨影里 , 海棠亭畔 , 红杏 梢头 ” 。 这些词句不但写出园景层次 , 空间感 , 声感 , 同时高柳 , 杏梢 , 又都把人们视线引 向仰观 。 文学家最敏感 , 我们造园者应向他们学习 。 至于 “ 一丘藏曲折 , 缓步百跻攀 ” , 则 又 皆留心俯视所及 。 因此园林中建筑物的顶 , 假山的脚 图三 , 水 口 、 树梢 , 都不能草率 从事 , 要着意安排 山际安亭 , 水边留矶 , 能引人起仰观俯观的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 我国名胜也好 , 园林也好 , 为什么能这样勾引起无数中外游人 , 百看不厌呢 风景询美 , 果然事实 , 但其 中还有个重要因素 , 有文化 、 有历史 , 我曾提过风景区或园林有文物古迹 , 则 丰富了文化内容 , 游人产生更多的兴会 , 联想 , 不仅是到此一游 , 吃饭喝水而巳 。 文物与风 景区园林相结合 , 文物赖以保存 , 园林借以丰富多来 , 两者相辅相成 , 不矛盾而统一 。 这样 才能体现出一个有古今文化的社会主义 中国园林 。 中国园林妙在含蓄 , 一山一石耐人寻味 , 立峰是一种抽象雕刻品 , 美人峰细看才象美人 , 九狮山 、 鸳鸯厅的前后梁架形式不同 , 不说不明白 , 一说才恍然大悟 , 竟有鸳鸯之意 , 然而 今天有许多好心肠的人 , 唯恐游者不了解 , 水池中装了人工大鱼 , 熊猫馆前站着泥塑熊猫 , 如做着大广告 , 与含蓄两字背道而驰 , 失去了中国园林的精神所在 , 真太煞风景 。 鱼要隐现 方妙 , 熊猫馆以竹林引胜 , 渐入佳境 , 游者反多增趣味 。 过去有些园名如寒碧山庄 留园 梅园 、 网师园 、 都可顾名思义 , 园 内的特色是白皮松 、 梅 、 水 。 尽人 皆知的西湖十景 , 更是 佳例 。 亭榭之额真是赏景的说明书 , 拙政园的荷风四面亭 , 人临其境即无荷风 , 亦觉风在其 中 , 发人遐思 。 而联对文辞之隽永 , 书法之美妙 , 更令人一唱三叹 , 徘徊不 已 。 镇江焦山顶 的别峰庵郑板桥读书处 , 小斋三间 , 一庭花树 , 门联写着 “ 室雅无须大 , 花香不在多 ” 。 游 者见到 , 顿觉心怀舒畅 , 亲切地感到景物宜人 , 博得人人称好 , 游罢人人传诵 。 至于匾额 , 有砖刻 、 石刻 、 联屏有板对 、 竹对 、 板屏 、 大理石屏 , 外加石刻 书条石 , 皆少用画面 , 以雅 素出之 , 因为园林本身是画 , 以间接的诗文 , 与抽象的大理石画面 , 比具体的形象来得曲折 耐味 。 其所以不用装表的屏联 , 因园林建筑多敞 口 , 有损纸质 。 额对露天者用砖石 , 室内者 用竹木 , 皆因地制宜而安排 图四 。 住宅之厅堂斋室 , 悬挂装表字画 , 可增加内部光线 , 及音响效果 , 使居者有明朗清静之感 , 有与无 , 倩况大不相 同 。 当时宣纸规格 、 装裱大小皆 有一定 , 乃根据建筑尺度而定 。 园林中曲与直是相对的 , 要 曲中寓直 , 直中寓曲 , 灵活应用 , 曲直 自如 。 画家讲画树 , 要无一笔不曲 , 斯理至 当 。 曲桥 、 曲径 、 曲廊本来在交通意义上是由一点到另一点而设置的 , 。 园林 中两侧有风景面 , 所以随宜曲折一下 , 使行者左右顾盼有景 , 信步其间使距程延长 , 趣 味加深 , 由此可见曲本直生 、 重在曲折有度 。 有些曲桥 、 定要九 曲 , 既不临水面 园林桥一 般要低于两岸才有凌波之感 。 生硬屈 曲 , 行桥宛着受刑 , 其 因在于不明此理 。 上海豫园前 九曲桥即坏例 造园在选地后 , 就要 因地制宜 , 特出重点 , 作为此园之特征 , 表达了预想的境界 , 北京 圆明园我说它是 “ 因水成景 , 借景西山 ” 园 内景物 皆因水而筑 , 招西山入园 , 终成 “ 万园之 园 ” 。 无锡寄畅园为山麓园 , 景物 皆面山而构 , 纳园外山景于园 内 。 网师园以水为中心 , 殿 春接一院虽无水 , 西南角凿冷泉 , 贯通全园水脉 , 有此一眼 , 绝处逢生 , 终不脱题 。 新建东 部设计上既背固有设计原则 , 且复无水 , 遂成疆局 。 因事先对全园未作周密的分析 , 不加思 索而造成的 。 园 之佳者如诗之绝句 , 词 之小令 , 皆以少胜多 , 有不尽之意 , 寥寥几句 , 弦外之音犹绕 梁间 大园总有不周 之处 , 正如长歌慢调 , 难以一气呵成 , 我说园外有园 , 景外有景 , 即 包括在此意之内 。 园外有景妙在 “ 借 ” , 景外有景在于 “ 时 ” , 花影 、 树影 、 云影 、 水影 、 风声 、 水声 、 鸟语 、 花香 , 无形之景 , 交响成曲 图五 所谓诗情画意盎然而生 , 与此有密 切关系 。 参见《 同济学报 》 年第一期陈从周 《 建筑 中的借景问题 》 万顷之园难以紧凑 , 数亩之园难以宽绰 , 紧凑不觉其大 , 游无倦意 , 宽绰不觉局促 , 览 之有物 , 故静 、 动观园 , 有缩地扩基之妙 。 而大胆落墨 , 小心收拾 画家语 , 更为要谛 , 使宽处可容走马 , 密处难以藏针 书家语 。 故颐和园有烟波浩妙之昆明湖 , 复有深居山间 的谐趣园 , 于此可悟消息 。 造园有法而无式 , 在于人们的巧妙运用规律 , 计成所说的因借 因地制宜 、 借景 就是法 , 《 园治 》一书终未列式 。 能做到园有大小之分 , 有静观动观之 别 , 有郊园市园之异等等 , 各臻其妙 , 方称 “ 得体 ” 体宜 。 中国画的兰竹看来极简单 , 画家能各具一格 , 古典折子戏 , 亦重复喜看 , 每个演员演来不同 , 就是各有独到之处 , 造园 之理与此理相通 。 如果定一式使学者死守之 , 奉为经典 , 则如画谱之有 ,《 芥子园 》 , 文章之 有 “ 八股 ” 一样 。 苏州网师园是公认为小园极则 , 所谓 “ 少而精 , 以少胜多 ” 。 其设计原则 很简单 , 运用 了假山与建筑相对乡 互相更换的一个原则 苏州园林基本上用此法 。 网师园东 部新建反其道 , 终于未能成功 。 无旱船 、 大桥 、 大山 , 建筑物尺度略小 , 数量适可而止 , 亭亭当当 , 象个小园格局 。 反之狮子林增添 了大船 , 与水面不称 , 不伦不类 , 就是不“ 得体 ” 。 清代汪春田重茸文园有诗 “ 换却花篱补石阑 , 改园更比改诗难 , 果能字字吟来稳 , 小有亭 台亦耐看 。 ” 说透彻极了 , 到今天读起此诗对造园工作者来说还是十分亲切的 。 园林 中的大小是相对的 , 不是绝对的 , 无大便无小 , 无小也无大 。 园林空间越分隔感到 越大 , 越有变化 , 以有限面积 , 造无限的空间 , 因此大园包小园 , 即基此理 大湖包小湖 , 如西湖三潭印月 。 是例极多 , 几成为造园的重要处理方法 。 佳者如拙政园之批把园 , 海棠春 坞 、 颐和园的谐趣园等 。 都能达到很高的艺术效果 。 如果入门便觉是个大园内部空旷平淡小 令人望而生长 , 即入园亦未能游遍全园 , 故园林不起游兴是失败的 。 如果景物有特点 , 委宛 多笋, 游之不足 , 不次再来 。 风景区也好 , 园林也好 , 不要使人一次游尽 , 留待多次又无不 好呢 我很惋惜很多名胜地方 , 为了扩大空间 , 更希望能一览无余 , 甚至于希望能一 日游或 半 日游 , 一次观完 , 下次莫来的 “ 好心肠 ” , 将许多古名胜 、 园林的围墙拆去 , 大是大了 , 得到 的是空 , 西湖平湖秋月 , 西伶印社都有这样的后果 。 西伶饭店造了高层 , 葛岭矮小了一半 。 扬州瘦西湖妙在瘦字 , 今后不准备在其旁建造高层建筑是有远见的 。 本来瘦西湖风景区是一 个私家园林群 , 扬州城内的花园巷 , 同为私家园林群 , 一用水路交通 , 一用陆上交通 。 其妙 在各园依水而筑 , 独立成园 , 既分又合 , 隔院楼台 , 红杏出墙 。 历历倒影 , 宛若图画 。 虽瘦 而不觉寒酸 , 反窈窕多姿 。 今天感到美中不足的 , 似觉不够紧凑 , 主要建筑物少一些 , 分隔 不够 。 在以后的修建 中这个原来瘦西湖的特征 , 还应该保留下来 。 拙政园将东园与之合并 , 大则大矣 , 原来部分益现局促 , 而东园辽阔 , 游人无兴 , 几成为过道 。 分之两利 , 合之两 伤 。 本来中国木构建筑在体形上有其个性与局限性 , 殿是殿 , 厅是厅 , 亭是亭 , 各具体例 , 皆有一定的尺度 , 不能超越 , 画虎不成反类犬 , 放大缩小各有范畴 。 平面使用不够可几个建 筑相连 , 如清真寺礼拜殿用勾连搭的方法相连 , 或几座建筑缀 以廊房 , 成为一组 。 拙政园东 部将亭子放大 了 , 既非阁 , 又不象亭 , 人们看不惯 , 有很多意见 。 相反瘦西湖五亭桥与白塔 是模仿北京北海大桥 , 五龙亭及 白塔 , 因为地位不够大 , 将桥与亭合为一体 , 形成五亭桥 , 白塔体形亦相应缩小 , 这样与湖面相称了 , 形成了瘦西湖特征 , 不能不称佳构 , 如果不加分 析 , 难以想象是一个北海景物的缩影 , 做得十分 “ 得体 ” 。 远山无脚 , 远林无根 , 远舟无身 只见帆 , 这是画理 , 亦造园之理 , 园林每个观赏点 看出 , 皆一幅幅不同的画 , 要深远有层次 , “ 常倚曲阑贪看水 , 不安四壁伯遮山 。 ” 如果能 懂得这些道理 , 宜掩者掩之 , 宜屏者屏 之 , 宜敞者敞之 , 宜隔者隔之 , 宜分者分之等等 , 见 其片断 , 不逞全形 。 图外有画 , 咫尺千里 , 余味无穷 。 再具体点说 建亭须略低山巅 , 植树 不宜峰尖 , 山露脚而不露顶 , 露顶而不露脚 , 大树见梢不见根 , 见根不见梢之类 。 但是运用 上却又极细致而费推敲的 , 小至一树的修剪 , 片石的移动 , 都要影响风景的构图 。 真是一枝 之差 , 全园败景 , 拙政园玉兰堂后的古树枯死 , 今补植终失旧貌 。 留园曲溪楼前同样遭遇 。 至此深深体会到造园困难 , 管园亦不易 , 一个好的园林管理者 , 他不但要考查园的历史 , 更 应知道园的艺术特征 , 尤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更不能鲁莽从事 , 非经文物主管单位同意照 原样修复 , 不得擅 自更改 , 否则不但破坏园林风格 , 且有损文物 , 有关政策问题 。 郊园多野趣 , 宅园贵清新 , 野趣接近 自然 , 清新不落常套 。 无锡蚕园庸俗无野趣之例 , 网师园属清新典范 , 前者虽大好评无多 , 后者虽小赞辞不已 , 至此可证园不在大而在精 , 方 称艺术上品 。 此点不仅在风格上有轩轻 , 就是细至装修陈设皆有异同 , 园林装修同样强调因 地制宜 , 敞 口建筑重线条轮廓 , 玲珑出之 , 不用精细的挂落装修 。 因易损伤 , 家具以石凳石 桌 , 砖面桌之类 , 以古朴为主 。 厅堂轩斋有 门窗者 , 则配精细的装修 , 其家具亦为红木紫植 楠木花梨所制 , 配套陈设 , 夏用藤棚椅面 , 冬加椅披椅垫 , 以应不同季节的需要 , 但亦须根 据建筑物华丽与雅素不同 , 而分别处理 , 华丽者用红木紫檀 , 雅素者用楠木花梨 , 其雕刻之 繁简亦同样对待 。 家具俗称 “ 屋肚肠 ” , 重要可知 , 园缺家具 , 即胸无点墨 , 水平高下 自在 其 中 。 过去网师 园的家具陈设下过大功夫 , 确实做到相 当高的水平 , 使游者更全面地领会我 国园林艺术 。 古代园林张灯夜游是一件大事 , 屡见诗文 。 但张灯是盛会 , 许多名贵之灯是临时悬挂 的 , 张后即移藏 , 非永久固定一地方 。 灯也是园林中组成一部分 , 其品类 与悬挂亦如屏联一 样 , 皆有定格 , 大小形式各具特征 , 现在有些园林为了适应夜游 , 都装上 电灯 , 往往破坏园林 风格 。 正如宜兴善卷洞一样 , 五色滨纷 , 宛若餐厅 。 几不知其为洞穴 , 要还我 自然 。 苏州狮子林在 亭的俄角头装灯 , 甚是触 目 。 对古代建筑也好 , 园林也好 , 名胜也好 , 应该审慎一些 。 不协 调 的东西少强加于它 。 我以为照明灯应隐 , 装饰灯宜显 , 形式要与建筑协调 。 甚于装挂地位 有敞 口建筑与可封闭建筑有别 , 有些灯玲珑精巧不适用于空廊者 , 挂上去随风摇曳 , 有如塔 铃 , 灯且易损 , 则不可妄挂 。 而电线 电干更应注意 , 既有害园景 , 且阻视线 , 对拍照人来说 , 真是有苦说不出 。 凡兹琐琐 , 虽多陈言俗套 , 难免絮枯之机 , 似无关大局 , 然精益求精 , 繁 荣文化水平 , 愚者之得 , 聊资参考 称 夕一 留 , “ ” ” “ ” 。 卯 ‘ 。 。 △ 六月十三 日 , 我校建筑系特邀南京工学院副 先长扬廷宝教授 、 一东省建委副主任林 克明总工程师来校做报告 , 扬廷宝教授详细介绍 了考察国外建筑教育的情况 , 林克明总工程 师介绍了广州市近几年建筑经验 , 受到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 。 △ 七月二十一 日 , 上海摄影学会副主席本校金经昌教授 , 举办摄影讲座 , 忿怒批判 了 江青摧残摄影创作的罪行 , 详细分析 了石佘件作品 , 受到了与会者的热烈赞扬 。 △ 我校建筑系充气建筑研制组一了洲叫人 , 应北京建筑学会邀请 , 做 了 “ 国内外充气建 筑发展 ” 报告 , 并带去展品若干 , 同时还应大了翔由月 , 内蒙 、 百丰 、 辽宁等有关单位邀请进 行巡回介纤 。 △ 七月十九 日 , 我校建筑历史教研室罗未小副教授 , 举办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外建 筑思潮的学术报告 。 为促进校际学术交流 , 罗副教授放弃暑假休息 , 应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 之邀 , 赴哈讲学 。 续 说 园 陈 从 周 本文是一九七八年第二期本刊《建筑版 》陈从周 《说园 》一文的续续 故名《续说园 , 。 文中论景 、 论建筑 、 山石等 , 皆写出了作者的见解 , 可作治建筑史及研究园林者之参考 。 造 园一名构园 , 重在 “ 构 ”字 , 含意至深 。 深在思致 , 妙在情趣 , 非仅土木绿化之事 。 杜甫 《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 山林十首 》 、 《 重过何氏园五首 》一路写来 , 园中有景 , 景中有人 , 人 与景合 , 景 因人异 。 吟得与构园息息相通 , “ 名园依绿水 , 野竹上青霄 , “ 绿垂风折笋 , 红 绽雨肥梅 ” , 园中景也 。 “ 兴移无洒扫 , 随意坐薄苔 ” “ 石阑斜点笔 , 梧叶坐题诗 ” 景中人 也 。 有此境界 , 方可悟构园神理 。 风花雪月 , 客观存在 , 构图者能招之即来 , 听我驱使 , 则境界自出 。 苏州 网师园 , 有亭 名 “ 月到风来 ” 。 临池西向 , 有粉墙若屏 , 正撷此景精华 , 风月为我所有矣 。 西湖 “ 三潭印 月 ” , 如无潭则景不存 , 、 此谓之 “ 点景 ” 。 画龙点睛 , 破壁而出 , 其理 自同 。 有时一景 “ 相 看好处无一言 ” , 必借之以题辞 , 辞出而景生 。 《 红楼梦 》 “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 一回 第 七十四 描写大观园工程告竣 , 各处亭台楼阁 , 要题对额 , 说 “ 偌大景致 , 若干亭榭 , 无 字标题 , 任是花柳 山水 , 也断不能生色 ” 。 由此可见题辞是起 “ 点景 ” 之作用 。 题辞必须流 连光景 , 细心揣摩 , 此谓之 “ 寻景 ” 。 清人江强叔有诗云 “ 我要寻诗定是痴 , 诗来寻我却难 辞 。 今朝又被诗寻着 , 满眼溪山独去时 。 , “ 寻景 妙 达到这一境界 , 题辞才显神来之笔 。 我国古代造园 , 大都以建筑物为开路 , 私家园林 , 必先造花厅 , 然后布置树石 , 往往边 筑边拆 , 边拆边改 , 翻工多次 , 而后妥帖 , 沈元禄记琦园谓 “ 奠一园之体势者 , 莫如堂 。 据一园之形胜者 , 莫如山 ” 。 斯语至 当 。 盖园以建筑为主 , 树石为辅 , 树石建筑之联缀物也 。 今则不然 , 往往先凿池铺路 , 主体建筑反落其后 , 一园未成 , 辄动万金 , 而游人尚无栖身之 处 , 主次倒置 , 遂成空园 。 至于绿化 , 有些园林 、 风景区 , 名胜古迹 , 砍老木 , 栽新树 , 俨若 苗圃 , 美其名为 “ 以 园养园 ” , 亦悖常理 。 园既有 “ 寻景 , , 又有 “ 引景 ” 。 何以为 “ 引景 ” , 即点景 引人 。 西湖雷峰塔纪后 , 南 山之景全虚 。 景有情则显 , 情之源来于人 。 “ 芳草有情 , 斜阳无语 , 雁横南浦 , 人倚西楼 , ” 无楼便无人 , 无人即无情 , 无情亦无景 , 此景关键在楼 , 可见建筑物之于园林及风景 区的重 要性了 。 前人安排景色 。 皆有设想 , 其与具体环境不能分隔 , 始有独到之笔 。 西湖满觉陇一径通 出 , 数峰环抱 , 故配以桂丛 , 香溢不散 , 而泉流涂涂 , 山气霏霏 , 花滋而馨郁 , 宜其秋 日赏 桂 , 游人信步盘桓 , 流连忘返 , 闻今 巳开公路 , 宽道扬尘 , 此景顿败 。 至于小园植树 , 其具 芬芳者 , 皆宜围墙 。 而 巴蕉分翠 , 忌风碎叶 , 故栽于墙根屋角 , 牡丹着花 , 向阳斯盛 , 须植 于主厅之南 。 说明植物种植有藏有露之别 。 盆栽之妙 , 在于小中见大 , 具体而微 , “ 栽来小树 连盆活 , 缩得群峰入坐青 ” 。 乃见巧虑 。 今则不然 , 越放越大 , 无异置大象与金丝鸟笼中 , 尺 度概念 , 不能等闲视之 。 盆栽之要 , 一 本 , 二盆 , 三架 , 缺一不可 , 宜静观 , 须孤赏。 我国古代园林多封闭 , 以 有限面积 , 造 无限空间 , 故 “ 空灵 ” 二字 , 为造 园之要谛 。 花 木重态态 , 山石贵丘塞 , 以少胜多 , 曾记一戏台联 “ 三五步 , 行遍天下 六七人 , 雄会万 师 。 ” 演剧如此 , 造 园亦然 。 白皮松独步中国园林 , 因其体形松秀 , 株干古拙 , 虽少年已是成人之概 , 杨柳亦宜装点 园林 , 古人诗词 中屡见 不鲜 , 且有以 万柳名园者 , 但江南园林则罕见之 , 因柳宜濒水 , 植之 宜三五成行 , 叶重枝密 , 如帷如帽 , 少透漏之致 , 一般小园 , 不能相称 。 而北国园林 , 面积 较大 , 高柳侵云 , 长条拂水 , 柔条万千 , 别饶风姿 , 为园林生色不少 。 故具体事物必须具体 分析 · 不能强求一律 。 有谓南方园林不种杨柳 , 因蒲柳早衰 , 为不吉之兆 , 果若是 , 则拙政 园何来 “ 柳荫路曲 ” 一景呢 风景区树木 , 皆有其地方特色 , 即以松而论 , 有天 目山松 、 黄山松 、 泰山松等等 , 因地 制宜 , 以标志各座名山的天然秀色 , 如今有不少 “ 摩登 ” 园林家 , 以 “ 洋为中用 ” , 来美化 祖国河山 , 用心极苦 , 即以雪松而论 , 几为药中之有青霉素 , 可治百病 , 全国园林几将遍 植 。 “ 白门 南京 杨柳可藏鸦 ” “ 绿杨城郭是杨州 ” , 今皆柳老不飞絮 , 户户有雪松了 。 泰山原以泰山松独步天下 , 今在岱庙中也种上雪松 , 古建筑居然西装革履 , 无以名之 , 名之 曰 “ 不伦不类 ” 。 园林中亭台楼阁 , 山石水池 , 其布局亦各有地方风格 , 差异特甚 。 旧时岭南园林 , 每周 以楼 , 高楼深池 , 阴臀生凉 , 水殿风来 , 褥署顿消 。 而竹影兰香 , 时盈客袖 , 此唯岭南园林 得之 , 故能与他处园林分庭抗衡 。 园林中求色不能以实求之 , 北国园林 , 以翠松朱廊衬以兰天 白云 , 以有色 胜 。 江 南 园 林 , 小阁临流 , 粉墙低亚 , 得万千形象之变 。 白本非色 , 而色自生 , 池水无色而色最丰 , 色 中求色 , 不如 无色中求色 。 故园林当于无景处求景 , 无声处求声 , 动中求动 , 不如静中求 动 。 景中有景 , 园林之大镜 , 大池也 , 皆与无景中得之 。 小园树宜多落叶 , 以疏植之 , 取其空透 , 大园树宜适当补常绿 , 则旷处有物 , 此为以疏 救塞 , 以密补旷之法 。 落叶树能见四季 , 常绿树能守岁寒 , 北国早寒 , 故多植松柏 。 石无定形 , 山有定法 , 所谓法者 , 脉络气势之谓 , 与画理一也 。 诗有律而诗亡 , 词有谱 而词衰 , 汉魏古风 , 北宋小令 , 其卓绝处不能以格律绳之者 , 至于学究咏诗 , 经生填词 , 了 无性灵 , 涅论境界 , 造园之道 , 消息相通 。 假 山平处见高低 , 直中求曲折 , 大处着眼 , 小处入手 , 黄石山起脚易 , 收顶难 , 湖石山 起脚难 , 收顶易 , 黄石山要浑厚中见空灵 , 湖石山要空灵中寓浑厚 。 简言之 , 黄石山失之少 变化 , 湖石山失之太琐碎 。 石形 、 石质 、 石纹 、 石理 , 皆有不同 , 不能一律视之 , 中多辩证 之理 , 迭黄 石山能做到面面有情 , 迭湖石山能达到宛转多姿 , 此难能者 。 迭石重拙难 , 树古朴之峰尤难 , 森严石壁亦非易致 。 而石矶 、 石坡 、 石瞪 、 石步 、 正如 云林小品 , 其不经意处亦即全神最贯注处 , 非用极大心思 , 反复推敲 , 对全景作彻底之分析 解剖 , 然后 以轻灵之笔 , 随意着墨 , 正如额上三毛 , 全神飞动 。 不经意之处 , 要格外经意 , 明代假 山 , 其厚重处耐人寻味者正在此 。 清代同光时期假山 , 欲以巧取胜 , 反趋纤弱 , 实则 巧夺天工之假 山 , 未有不从重拙中来 。 黄石之美在于重拙 , 自然之理也 , 没其性质 , 必无佳 构 。 明代假 山 , 其布局至简 , 瞪道 、 平台 、 主峰 , 数事而已 , 千变万化 , 其妙在于开合 , 何以言之 , 开者必有分 , 以涧谷出之 , 上海予园大假山佳例也 。 合者必主峰突兀 , 层次分 气 明 , 而山之余脉 , 石之散点 , 皆开之 法也 。 故 旱假 山之山根 、 散石 , 水假山之石矶 、 石峰 , 其 用意一 也。 明人山水画多简洁 , 清人山水画多繁琐 , 其影响两代迭山 , 不无关系 。 明张岱 《 陶庵梦忆 》中评仪征汪园三峰石云 、 “ 余见其地下一白石 , 高一丈二丈而痴 , 痴妙 。 一黑石阔八尺 , 高丈五而瘦 , 瘦妙 。 ” 痴妙 , 瘦妙 , 张岱以 “ 痴 ” 字 , “ 瘦 ” 字品 石 , 盖寓根在石 。 清龚自珍品人用 “ 清丑 ” 一辞 , 移以 品石极善 。 广州园林新点黄腊石 , 甚 顽 , 指出 “ 顽 ” 字 , 可补张岱二妙之不足 。 假山有旱园水做之法 , 如上海 嘉定秋霞圃之后部 , 杨州二分明月楼前部之迭石 , 皆此例 也 。 园中无水 , 而利用假 山之起伏 , 平地之低降 , 两者对比 , 无水而有池意 , 故云水做 。 至 于水假 山以旱假 山法出之 , 旱假山以水假山法出之 , 则谬矣 。 因旱假山之脚与水假山之水 口 两事也 。 他若水假山用崖道 、 石矶 、 湾头 , 旱假 山不能用 反之旱假山之石根 、 散点又与水 假 山者异趣 。 至于黄石不能以湖石法迭 , 湖石不能运黄石之堆 , 其理更明 , 总之观天然之山 水 , 参画理之所示 , 外师造化 , 中发心源 , 举一反三 , 无往而不胜 。 园林有大园包小园 , 风景有大湖包小湖 , 西湖三潭印月为后者佳例 。 明人锤伯敬 《 梅花 墅记 》 “ 园于水 , 水之上下左右 , 高者为台 , 深者为室 , 虚者为亭 , 曲者为廊 , 横者为渡 , 壁者为石 , 动植者为花鸟 , 往来者为游人 , 无非园者 , 然则人何必各有其 园也 , 身处园中 , 不知其为园 。 园之中 , 各有园 , 而后知其为园 , 此人情也 。 ” 造园之学 , 有通哲理 , 可参证 。 园外之景与园内之景 , 对 比成趣 , 互相互应 , 相地之妙 , 技见于斯 , 锤伯敬 《 梅花墅记 》 又云 “ 大要三吴之水 , 至甫里 角直 始畅 , 墅外数武 , 反不见水 , 水反在户以 内盖别为 暗窦 , 引水入园 , 开扉坦步 , 过祀菊斋“ · ⋯。 登阁所见 , 不尽为水 , 然亭之所跨 , 廊之所往 , 桥 之所踞 , 石所卧立 , 垂杨修竹之所冒荫 , 则皆水也 ⋯⋯ , 从阁上缀 目新眺 , 见廊周 于水 , 墙周 于 廊 , 又若有阁 , 亭亭处 墙外者 , 树木若藻 , 竞川含绿 , 染人衣裙 , 如可承揽 , 然不可即至也 , ”一又穿小酉洞 , 憩招爽亭 , 苔石啮波 , 回锦涂滩 。 诣修廊 , 中隔水外者 , 竹树表里之 , 流响交光 , 分风争 日 , 往往可即 , 而仓卒其定处 , 姑以廊标之 。 ” 文中所述之园 , 以水为主 , 而用水有隐有显 , 有内有外 , 有抑扬 、 曲折 , 而使水起为我所用 , 则以 亭阁廊左右之 , 其造 成水旱二层之空间变化者 , 唯建筑能之 , 所谓 “ 水必曲 , 园必隔 ” 者指此 , 今 日所存水廊 , 盛称拙政园西部者 , 而此梅花墅之水犹仿佛似之 , 吴中园林 渊源相承 , 固所有自也 。 童篙老人曾谓拙政园 ,’” ⋯鲜苔蔽路 , 而 山池天然 , 丹青淡剥 , 反觉逸趣横生 。 ” 真 小颓 风范 , 丘壑独存 , 此言园林苍古之境 , 有胜藻饰 , 而苏州 留园华赡 , 如七宝楼台拆下不 成片段 , 故稍损易见败状 。 近时名胜园林 , 不修则 已 , 一修便过 了头 。 苏州拙政园水池 驳岸 本土石相错 , 如今无寸土可见 , 宛若满口 金牙 , 无锡寄畅园八音涧失调 , 顿逊前观 。 可不慎 乎 可不慎乎 景之显在于 “ 勾勒 ” , 最近应常州之约 , 共商红梅阁园之布局 , 我认为园既名红梅 阁 , 当以红梅出之 , 奈数顷之地遍植红梅 , 名为梅 圃可矣 , 称园林则不当 , 且非朝夕 所 能 得 之 者 , 我建议园贯以廊 , 廊外参差植梅 , 疏影横斜 , 人行其间 , 暗香随衣 , 不以红梅名园 , 而 游者 自得梅矣 , 其景物之妙 , 在于以廊 “ 勾勒 ” , 处处成图 , 所谓少可 以胜多 , 小可以见大 。 园林密易疏难 , 绮丽易雅淡难 , 疏而不失旷 , 雅淡不流寒酸 。 拙政园中部两者兼而得之 , 宜乎 自明迄今 , 誊满江南 , 但今 日修园林未明此理 。 古人构园成必题名 , 皆有托意 , 非泛泛为之者 , 清初杨兆鲁营常州近园 , 其记云 “ 自 抱病归来 , 于注经堂后买废地六七亩 , 经营相度 , 历五年于兹 , 近似乎园 , 故题曰近园 。 ” 知 园名之所 自 , 谦抑称之 。 忆前年于马鞍山市雨湖公园 , 见一亭甚劣 , 尚无名 , 属我命之 , 我 题为 “ 暂亭 ” , 意在不言中 , 而人 自得知 , 其与 “ 大观园 ” “ 万柳堂 ” 之类者 , 适反笔出之 。 苏州园林 , 古典剧之午台装饰颇受影响 , 但实物与布景不能相提并论 , 今者见园林建筑 又仿午台装饰者 , 玲珑剔透 , 轻巧可举 , 活象上海戏院庙之 “ 巧玲珑 ” 纸扎物 。 又如画 之临摹本 , 搔首弄姿 , 无异东施效肇 。 漏窗在园林中起 ’世景 ” “ 引景 ” 作用 , 大 园 景 可泄 , 小园景要藏 , 宜引不宜泄 , 拙 政园 “ 海棠春坞 ” , 庭院也 。 其漏窗能引大园之景 。 反之 , 苏州怡园不大 , 园门旁开两大漏 窗 , 顿成败笔 , 形既不称 , 景终外暴 , 无 含蓄之美矣 。 拙政院新建大门 , 庙堂气太甚 , 颇近 祠宇 , 其与园林不得体者有若此 。 皆为违反园林设计之原则 。 至于风景区及名胜古迹之旁 , 新建筑往往喧宾夺主 , 其例甚多 , 谦虚为美德 , 尚望甘当配角 , 博得大家好评 。 “ 池馆已随人意改 , 遗篇犹逐水东流 , 漫盈清泪上高楼 。 ” 这是我前几年重到扬州 , 看 到园林被破坏的情景 , 并怀念已故的梁思成 , 刘敦祯二前辈写了这几句词句 。 当时是有感触 的 。 今续写说园 , 皆有所感而发 , 但心情各异 , 詹詹小言 , 聊供大家参考而 已 。 , 侧 , , , ”‘日呀加翻片丫 同济人学学报 第 期 说 园 三 陈 从 周 提 《说园三户是续作者《说园》 与尽续说园 , 之篇的继续 典 该两文发表在本刊一九七八年第二期 建筑 版 , 一九七九年第四期 建筑版 。 作者对风景区及园林名胜 , 经实地调查研究 , 总结提高至理 论进行探讨 以供参考与商榷之 。 编者 余既为 《 说园 》 《 续说园 》 《 正续说园 》 , 然情之所锤 , 终难 自己 , 晴窗展纸 , 再抒鄙 见 , 芜驳之辞 , 存商求正 , 以 《 说园 三 》名之 。 晋陶渊明 陶潜 《 桃花源记 》 “ 中无杂树 , 芳草鲜美 ” 。 此亦风景区花树栽植之卓见 , 匠心独具 。 与 “ 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 。 ” 句 , 同为千古绝唱 , 前者说明桃花宜群植远观 , 绿茵衬繁花 , 其景自出 。 而后者暗示 “ 借景 ” 。 虽不言造园 , 而理 自存 。 看山如玩册页 , 游山如展手卷 , 一在景之突出 , 一在景之联续 。 所谓静动不同 , 情趣因 异 , 要之必有我存在 , 所谓 “ 我见青山多妩媚 , 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 ” 何以得之 , 有赖于题 咏 , 故画不加题显俗 , 景无摩崖 或匾对 难明 , 文与艺未能分割也 。 “ 云无心以出灿 , 乌 倦飞而知还 ” 。 景之外兼及动态声响 。 余小游杨州瘦西湖 , 舍舟登岸 , 止于小金山“月观 ” , 信动观以赏月 , 赖静观以小休 , 兰香竹影 , 乌语将声 , 而一抹夕阳斜照窗擂 , 香 、 影 、 光 、 声相交织 , 静中见动 , 动中寓静 , 极辩证之理于造园览景之中 。 园林造景 , 有有意得之者 , 亦有无意得之者 , 尤以私家小园 , 地甚局促 , 往往于无可奈 何之处 , 而以无可奈何之笔化险为夷 , 终挽全局 。 苏州留园之 “ 华步小筑 ” 一角 , 用砖砌地 穴门洞 , 分隔成狭长小径 , 得 “ 庭院深深深几许 ” 之趣 。 今不能证古 , 洋不能证中 , 古今中外 自成体系 , 决不容借尸还魂 , 不明当时 建 筑 之 功 能 , 与设计者之主导思想 , 以今人之见强与古人相合 , 谬矣 。 试观苏州网师园之东墙下 , 备 仆从出入留此便道 , 如住宅之设 “ 避弄 ” 。 与其对面之径山游廊 , 具极明显之对比 , 所谓径 莫妙于曲 , 莫便于直 , 可证 。 因此评园必究园史 , 更须熟悉当时之生活 , 方言之成理 。 园有 一定之观赏路线 , 正如文章之有起承转合 , 手卷之有引首 、 卷本 、 拖尾 、 有其不可颠倒之整 体性 。 今苏州拙政园入 口处为东部边门 , 网师入 口处为北部后 门 , 大悖常理 , 记得 《 义山杂 篡 》列人间杀风景事有 “ 松下喝道 。 着花泪下 。 苔 上铺席 。 花下晒棍 。 游春载重 。 石笋系 马 。 月下把火 。 背山起楼 。 果园种菜 。 花架下养鸡鸭 ” 。 等等 , 今余为之增补一条日 “ 开后 门以延游客 ” 质诸园林管理者以为如何 至于苏州以沧浪亭、 柳子林 、 拙政园 、 留园 “ 号称 ” 宋元明清四大名园 。 留园与拙政园同建于明而同重修于清者 , 何分列于两代 。 此又令人不解 者 。 余谓以静观者为主 之网师园 , 动观为主之拙政园 , 苍古之沧浪亭 、 华瞻之留园 、 合称苏 州四大名园 、 则予游者以易领会园林特征也 。 造园如缀文 , 干变万化 , 不究全文气势立意 , 而仅务辞汇叠砌者 , 能有佳构乎 文贵乎 气 , 气有阳刚阴柔之分 , 行文如是 , 造园又何独不然 , 割裂分散 , 不成文理 , 藉一亭一榭以 斗胜 , 正今 日所乐道之园林小品也 。 盖不通乎我国文化之特征 , 难于言造园之气息也 。 南方建筑为棚 , 多敞 口 。 北方建筑为窝 , 多封闭 。 前者原出巢居 , 后者来 自穴处 , 故以 敞 口之建筑 , 配茂林修竹之景 , 园林之始 , 于此萌芽 。 园林以空灵为主 , 建筑亦 起 同 样 作 用 , 故北国园林终逊南中 。 盖建筑以多门窗为胜 , 以封闭出之 , 少透漏 之妙 。 而居 人之室 , 更须有亲切之感 , “ 众乌欣有托 , 吾亦爱吾庐 ” , 正咏此也 。 小园若斗室之悬一二名画 , 宜静观 。 大园则如美术展览会之集大成 , 宜动观 。 故前者必 含蓄耐人寻味 , 而后者设无吸引人之重点 , 必平淡无奇 。 园之功能因时代而变 , 造景亦有所 异 , 名称亦随之不同 , 故以小公园 、 大公园 公园之公 , 系对私园而言 。 名之 , 解放前则 可 , 今似多商榷 , 我曾建议是否皆须冠公字 。 今南通易狼山公园为北麓园 、 苏州易城东公园 为东园 , 开封易汁京公园为沐园 , 似得风气之先 。 至于市园 、 郊园 、 平地园 、 山麓园 、 各具 环境地势之特征 , 亦不能以等同之法设计之 。 整修前人园林 , 每多不明立意 。 余谓对旧 园有 “ 复园 ” 与 “ 改园 ” 二议 。 设若名园 , 必 细征文献图集 , 使之复原 , 否则以 已意为之 , 等于改园 。 正如装裱古画 , 其缺笔处 , 必以原 画之笔法与设色续之 , 以成全璧 。 如用戈裕良之叠山法弥明人之假山 , 与以 四壬之笔法接石 涛之山水 , 顿异旧观 , 真愧对古人 , 有损文物矣 。 若一般园林 , 颓败已极 , 残山剩水 , 犹可 资用 , 以今人之意修改 , 亦无不可 , 姑名之日 “ 改园 ” 。 我国盆栽之产生 , 与建筑具有密切之关系 , 古代住宅以院落天井组合而成 , 周 以楼廊或 墙垣 , 空间狭小 , 阳光较少 , 故吴下人家每以寸石尺树布量小景 , 点缀其间 , 往往见天不见 日 , 或初阳煦照 , 一瞬即过 , 要皆能适植物之性 , 保持一定之温度与阳光 , 物赖以生 , 景供 人观 , 东坡诗所谓 “微雨止还作 , 小窗幽更妍 。 空庭不受 日 , 草木 自苍然 ” 鼓 能 得 此 神 理 。 盖生活所需之必然产物 , 亦穷则思变 , 变则能通 。 所谓 “ 适者生存 ” 。 今以开畅大园 , 置 数以百计之盆栽 。 或置盈丈之乔木于巨盆中 , 此之谓大而无当 。 而风大 日烈 , 蒸发过大 , 难 保存活 , 亦朱深究盆景之道而盲为也 。 华丽之园难简 。 雅淡之园难深 。 简以救俗 , 深以补淡 , 笔简意浓 , 画少气壮 。 如晏殊诗 “梨花院落溶溶月 , 柳絮池塘淡淡风 ” 。 艳而不俗 , 淡而有味 , 是为上品 。 皇家园林 , 过于 繁褥 , 私家园林往往寒俭 , 物质条件所限也 。 无过无不及 , 得乎其中 。 须割爱者能忍痛 , 须 补添者无吝色 。 即下笔千钧反复推敲 。闺秀之画能脱脂粉气 , 释道之画能脱蔬笋气 , 少见者 。 刚以柔出 , 柔以刚现 。 · 扮书生而无穷酸相 , 演将帅而具台阁气 , 皆难能也 , 造园之理 , 与一 切艺术 , 无不息息相通 。 故余曾谓明代之园林 , 与当时之文学 、 艺术 、 戏曲 、 同 一 思 想 感 情 , 而以不同形式出现之 。 能品园‘ 方能造园 , 眼高手随之而高 , 未有不辨乎味能为著食谱者 。 故造园一端 , 主其 事者 , 学养之功 , 必超乎实际工作者 。 计成云 “ 三分匠 、 七分主人 ” 。 言主其 事 者 之 承 要 , 非污蔑工人之谓 。 今以此而批判计氏 , 实尚未读通计 氏 《 园冶 》也 。 讨论学术 , 扣以政 治帽子 , 此风当不致再长矣 。 假假真真 , 真真假假 。 《 红楼梦 》大观园假 中有真 , 真中有假 , 是虚构 , 亦有作者曾见 之实物 。 是实物 , 亦又有参予作者 之虚构 。 其所 以迷惑读者正在此 。 故假山如真方妙 , 真山 似假便奇 , 真人如造象 , 造象似真人 , 其捉弄人者又在此。 造园之道 , 要在能 “ 悟 ” , 有终 身事其业 , 而不解斯理者正多 , 甚矣犷造园之难哉 。 园中立峰 , 亦存假中寓真之理 , 在品题 欣尝上以感情悟物 。 且进而达人格化 。 文学艺术作品言意境 , 造园亦言意境 。 王国维 “ 人间词话 》所谓境界也 。 对象不同表达 之方法亦异 , 故诗有诗境 , 词有词境 , 曲有曲境 。 “ 曲径通幽处 , 、 禅房花木深 。 ” 诗境也 。 “ 梦后楼台高锁 , 酒醒帘幕低垂 。 ” 词境也 。 “ 枯藤老树昏鸦 , 小桥流水人家 。 ” 曲境也 。 意境因情景不同而异 , 其与园林所现意境亦然 。 园林之诗情画意即诗与画之境界在实际景物 中出现 之 。 统名之日意境 。 “ 景露则境界小 , 景隐则境界大 ” 。 必引水须随势 , 栽 松 不 乘 行” 。 “ 亭台到处皆临水 , 屋宇虽多不碍山 。 ” “ 几个楼台游不尽 , 一条流水乱相缠 。 ” 此 级古人咏景说画之辞 , 造园之法适同 , 能为此 , 则意境自出 。 园林叠山理水 , 不能分割言之 , 亦不可以定式论之 , 山与水相辅相成 , 变化万方 。 山无 泉而若有 , 水无石而意存 , 自然高下 , 山水仿佛其中 。 昔苏州铁瓶巷顾宅 良庵前一区 , 得此 消息 。 江南园林叠山 , 每以粉墙衬托 , 盖觉山石紧凑峥嵘 , 此粉境画本也 。 若墙不存 , 则如 一五乱石 , 故今 日以大园叠山 , 未见佳构者正在此 。 画中之笔墨 , 即造园之 水 石 , 有 骨 有 肉 , 方称上品 。 石涛 道济 画之所以冠世 , 在于有骨有阶 ‘ 笔墨具备 。 板桥 郑燮 学石 涛 , 有骨而无肉 , 重笔而少墨 。 盖板桥以书家作画 , 正如工程家构园 , 终少韵味石 建筑物在风景区或园林之布置 , 皆因地制宜 , 但主体建咖终维持其南北东西平直方向 。 斯理甚简 , 而学者未明者正多 。 镇江金山 、 焦山 、 北固山三处之寺 , 布局各殊 , 风格终异 。 金山以寺包山 , 立体交通 。 焦山以山包寺 , 院落区分 。 北固山以寺镇山 , 雄踞其颠 。 故同临 长江 , 取景亦各览其胜 。 金山宜远眺 。 焦山在平览 。 而北固山在俯瞰 。 皆能对观上着眼 , 于 建筑物布置上用力 , 各臻其美 , 学见乎斯 。 山不在高 , 贵有层次 。 水不在深 , 妙于 曲折 。 峰岭之胜 , 在于深秀 。 江南常熟虞山 、 无 锡惠山 , 苏州上方山 、 镇江南郊诸山 , 皆多此特征 。 泰山之能为五岳之首者 , 就山水言之 , 以其有山有水 。 黄山非不美 , 终鲜 巨瀑 , 设无烟云之出没 , 此山亦未能有今 日之盛名 。 风景区之路 , 宜曲不宜直 、 小径多于主道 , 则景幽而客散 , 律有景可寻 、 可游 。 有泉可 听 , 有石可留 , 吟想其间 。 所谓 “ 入山唯恐不深 , 入林唯恐不密 。 ” 山须登 , 可小立顾盼 , 故古时皆用瞪道 , 亦符人类两足直立之本意 , 今易以斜坡 , 行路自危 , 与登之理相背 。 更以 筑公路之法而修游山道 , 致使丘壑破坏 , 漫山扬尘 , 而游者集于道与奴轮争涂 , 拥挤可知 , 难 言山屐之雅兴 。 西湖烟霞洞本由小径登山 , 今汽车达巅 , 井情无异平地之灵隐飞来峰前 , 真是 “ 豁然开朗 ” 拍手叫好 , 从何处话烟霞矣 。 闻西湖诸山拟一 日之汽车游程可毕 , 如是西 湖将越来越小 。 此与风景区延长游览线之主 旨相背 , 似欠明智 。 游与赶程含义不同 , 游览宜 缓 , 赶程宜速 , 今则适正例置 。 孤立之山筑登山盘旋道 , 难见佳维, 极易似毒蛇之绕颈 、 将 整个之山数段分割 , 无耸翠之姿 , 峻高之态 。 证以西湖玉拿山与福州鼓山二道 , 可见轩轻 。 后者因山势重叠 , 故可掩拙 。 名山筑路千万慎重 , 如经破坏 , 景物一去不复返矣 。 千 古 功 罪 , 待人评定 。 至于入山旧道 , 切宜保存 , 缓步登临 , 自有游客 。 一 泉者 , 山眼也 。 今若干著 名风景地 , 泉眼巳破 , 终难再活 。 灼突无声 , 九溪渐涸 , 此事非可等闲视之 。 开山断脉 、 打 井汲泉 , 工程建设未与风景规划相配合 , 原气大伤 , 徒唤奈何 。 楼者 、 透也 。 园林造楼必空 透 。 “ 画栋朝飞南浦云 , 珠廉暮卷西山雨 。 ” 境界可见 。 松者称也 。 枝不能多 , 叶不能密 , 才 见姿态 。 而刚柔互用 , 方见效果 , 杨柳必存老干 , 竹林必露嫩梢 , 皆反笔出之 。 今西湖 自 堤之柳 , 尽易新苗老树无 一几存者 , 顿失前观 。 “ 全部肃清 , 彻底换班 ” 岂可用于治园耶 风景区多茶室 , 必多厕所 , 后者实难处理 。 宜隐敞之 。 今厕所皆饰以漏窗 , 宛若 “ 园林 小品 ” 。 余曾戏为打油诗 “ 我为漏窗频叫屈 , 而今花样 七茅房 。 ” 我 年刊 《 漏窗 ” 一书 。 其罪在我 。 之句 。 漏窗功能泄景 。 厕所有何景可泄 。 曾见某处新建厕所 。 漏 窗 监 壁 , 其左刻石为 “ 清泉 ” 。 其右刻石为“ 龙飞风舞 ” , 见者失笑 。 鄙意游览大风景区 、 宜设茶 室 , 以解游人之渴 。 至于范围小之游览区 , 若西湖西冷印社 、 苏州网师园似可不 必 没 置 茶 室 , 占用楼堂空间 。 而大型园林茶室有如宾馆餐厅 , 亦未见有佳构者 , 主次 未 分 , 本 来 倒 置 。 如今风景区以园林倾向商店化 , 似乎游人游览就是采购物品 。 宜乎古刹成庙会 。 名园皆 市肆 。 则 “ 东篱为市井 , 有辱黄花矣 。 ” 园林局将成为商业局 , 此名之曰 “ 不务正业 ” 。 浙中叠山重技而少艺 , 以洞见长 , 山类皆孤立 , 其佳者有杭州元宝街胡宅 , 学官巷吴宅 , 孤山文澜阁等处 , 皆尚能以水佐之 。 降及晚近以平地叠山 、 中置一洞 , 上覆一 平 台 , 极 简 陋 。 此皆浙之东阳匠师所为 。 彼等非专攻叠山 , 原为水作之工 , 杭人称为阴讲匠 者 , 鱼 目混 珠 , 以伪不识者 。 后因 “ 洞多不吉 ” 遂易为小山花台 。 此入民国后之状也 。 从前叠山 , 有苏 帮 、 宁 南京 帮 、 扬帮 、 金华帮 、 上海帮 后出 、 为宁苏之混合体 。 而南宋以后著名怪 山师 , 则来自吴兴苏州 。 昊兴称山匠 , 苏州称花园子 。 浙中又称假山师或叠山师 、 扬州称 石 匠 , 上海 日松江俯 称山师 , 名称不一 。 云间 松江 名手张涟 、 张然父子 , 人称张石匠 , 名动公卿间 , 张涟父子流寓京师 , 其后人承其业即山子张也 。 要之太湖流域所叠山 , 自成体 系 , 而宁扬又 自一格 , 所谓苏北系统 , 其与浙东匠师皆各立 门户 , 但总有高下之分 。 其下者就 石论石 , 心存叠字 , 逞论相石选石 , 更不谈石之文理 , 专攻五 日一洞 , 十 日一山 , 摹 拟 真 状 , 以大缩小 , 实假戏真做 , 有类儿戏矣 。 故云叠山 占 , 艺术 也。 鉴定假山 , 何者为原构 , 何者为重修 , 应注意留心山 之脚 , 洞之底 , 因低处 不易毁坏 , 如 一经重叠 , 新旧判然 。 再细审灰缝 , 详审石理 , 必渐能
本文档为【陈从周_《说园》】,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07018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22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3-09
浏览量: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