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1苏教版小学科学六级上册《消失的恐龙》说课稿(含反思)

2021苏教版小学科学六级上册《消失的恐龙》说课稿(含反思)

举报
开通vip

2021苏教版小学科学六级上册《消失的恐龙》说课稿(含反思)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消失的恐龙》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化石的奥秘》的《消失的恐龙》。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说教材《消失的恐龙》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3单元《化石的奥秘》的第一课时。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知道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动物。及动物的共同特征,认识到环境的改变对生物生存的景响。因此对恐龙及它的灭绝有一定的了解。本课带领学生体验恐龙化石挖掘复原的过程...

2021苏教版小学科学六级上册《消失的恐龙》说课稿(含反思)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消失的恐龙》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化石的奥秘》的《消失的恐龙》。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法、教学过程、板书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说教材《消失的恐龙》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3单元《化石的奥秘》的第一课时。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知道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动物。及动物的共同特征,认识到环境的改变对生物生存的景响。因此对恐龙及它的灭绝有一定的了解。本课带领学生体验恐龙化石挖掘复原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化石和恐龙的关系,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并描述恐龙化石,初步了解化石的作用,为复原提供可能。本课教学内容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创建恐龙乐园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聚佳"消失"引出化石对复原已灭绝恐龙的重要作用。第二部分,设置阅读及挖掘体验活动,从阅读中获取第一块恐龙挖掘的相关信息,从体验活动中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深度分析、合作探究、在互动交流中尽可能完整描述骨骼化石,初步发现化石的作用。第三部分,为总结部分,在畅谈收获中回顾全课。第四部分,为衔接部分,总结复杂且细致的考古复原过程,体会考古学家的不易,衔接下节课的内容。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进入小学高年级科学课的探究学习。经过之前的铺垫,已经形成一定的科学素养,有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如何科学的观察描述已有所了解。此外学生对恐龙充满好奇心,且有一定了解,关于消失的恐龙,学生有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因此本课创设恐龙乐园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恐龙化石挖掘方面感兴趣的问题,以考古体验活动作为主线,让学生在挖掘、观察、描述过程中寻找想研究间题的 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填图题岩土工程勘察试题省略号的作用及举例应急救援安全知识车间5s试题及答案 。符合六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有趣且有效。三、说教学目标通过举办“恐龙展”,收集、整理与恐龙有关的信息,激发学生研究恐龙的兴趣。通过阅读资料,了解恐龙化石的发现与研究。在为恐龙寻找相对应的化石模型的过程中,体会化石的作用。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恐龙化石的发现与研究。难点:在为恐龙寻找相对应的化石模型的过程中,体会化石的作用。五、说教学法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我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的顺序,重点运用探究式、互动式的方法去教学,逐步使学生学会掌握概念的一个系统模式。   1、其中探究式教学法,首先是根据目标去创设疑问,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操作实验,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去思考,去引出新概念,最后归纳总结。设疑—观察(实验)—思考—总结—应用。2、而互动式教学法体现在整节课堂中,例如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有学生的猜想、讨论和回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答疑等。师生之间不停地进行“信息”交流,会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也有助于教师及时得到反馈,改进教学方法。3、本节课还采用了复习、归纳、阅读、讲解、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的素质。(理论性的知识:联系实际→进行思考→实验探究→分析讨论→得出结论→联系实际→发挥想象→提高兴趣。)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我们知道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时,应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1、培养学生学会通过实验、观察获取相关知识,并得出科学结论的探究式学习方法。2、指导学生以实际生活的经验和对教材的阅读,从中归纳出,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3、利用学生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最大程度的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六、说教学过程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出示课本25页的恐龙图片,学生观察这张图片,了解图片上的恐龙。2.出示课本25页的一首小诗:没有人见过恐龙,为什么能复原出它们的模样?没有人能穿越时空,为什么能找到人类的祖先?……答案究竟藏在哪里?让我们一起去探寻那些遥远的秘密!3.学生认真阅读这首小诗,想一想这首小诗中提出的问题。4.全班交流为什么没有人见过恐龙,却能复原出他们的模样?预设:是因为化石,人们根据恐龙的化石复原出了恐龙的模样。为什么没有人能够穿越时空,却能够找到人类的祖先?预设:是因为化石,人们根据化石复原出了人类的祖先的模样。5.从今天开始,我们开始学习第三单元,一起去探寻化石的奥秘。6.这一课,我们先来学习第8课——消失的恐龙。7.板书课题:8.消失的恐龙环节二、学习新课活动一:举办恐龙展1.教师引导:我们有很多同学都喜欢恐龙。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把我们各人拥有的各种恐龙模型和图片带到教室,来举办一个恐龙展。下面就请大家拿出我们课前准备的各种恐龙模型和图片。2.学生拿出各种恐龙模型和图片,把模型分门别类的摆放在桌子上,将图片粘贴在周围的墙上,恐龙展就可以开始了。3.学生在教室里面自由走动,观看恐龙展,观察各种恐龙模型和图片,初步了解各种形态的恐龙。4.教师引导:在我们的恐龙展中展示出了各种各样的恐龙,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里游的,树上爬的……这些恐龙千姿百态,大小不一。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这些模型图片中的恐龙形象是根据什么复原出来的呢?是设计师们凭空设计出来的吗?预设:这些恐龙形象是人们根据考古学家发掘出来的恐龙化石复原出来的。5.过渡:原来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恐龙都是人们根据考古学家发掘出来的恐龙化石复原出来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人类发现与研究恐龙化石的历程。活动二:人类发现与研究恐龙化石的历史1.出示课本27页“恐龙化石的发现与研究”这段文字资料,学生认真阅读这段文字资料,初步了解人类发现与研究恐龙化石的历史。2.全班交流,指生说一说人类发现与研究恐龙化石的历史。预设:1677年,一名英国牧师偶然间发现了一块巨大的腿骨化石。这块化石后来被称为“巨人的遗骨”。1823年,恐龙化石再度被发现,并辗转到了英国古生物学家威廉姆·巴克兰的手上,巴克兰对这块化石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发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了一篇有关锯齿龙的论文。巨齿龙成为第1个被载入科学史的恐龙种类。随着恐龙化石的不断发掘和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我们对恐龙的认识越来越多了。3.出示有关巨齿龙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初步了解巨齿龙的外形特点。4.科学家又是如何发掘和复原恐龙化石的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恐龙化石的发掘和复原过程。5.出示课本27页下面4幅图片,学生观察这些图片并读一读下面的文字,初步了解科学家是怎样发掘和复原恐龙化石的?6.全班交流,指生说一说科学家发掘和复原恐龙化石的步骤。预设:①科学家用刷子除去恐龙化石上的沙土。②包装好化石,以免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损坏。③科学家在实验室仔细清理恐龙化石。④经过艰难的工作,一块块化石被还原成完整的恐龙骨架。7.教师小结:有的化石发现于坚硬的岩层中,需要一点一点凿去外面的围岩;有的则从松软易碎的悬崖边掉落下来。研究化石的科学家称为古生物学家,他们使用一些基本的挖掘工具,比如锤子、凿子和镘刀等把化石挖出地表,刷子则用来除去化石上的沙土。活动三:连接恐龙和相对应的恐龙化石模型1.教师引导:正是因为在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之下,我们才看到了今天各种各样的恐龙形象。2.出示课本28页上面三角龙、似鸡龙、马门溪龙、霸王龙和剑龙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5种恐龙,分别说一说自己了解的有关这5种恐龙的知识。预设:三角龙:生活在距今7000万至6500万年前(晚白垩纪),科学家在北美洲发现了三角龙化石。三角龙看上去就像一头巨型犀牛,体重约10吨。它的鼻子上长有一只短角,额头上长有两只长角,因此得名“三角龙”。三角龙以植物为食,它的牙齿像剪刀一样,可以把植物剪下来切碎。马门溪龙:生活在距今1.55亿至1.45亿年前(晚侏罗纪),科学家在中国发现了马门溪龙化石。马门溪龙的脖子是迄今所有动物中最长的,它的长脖子由19节颈椎骨支撑,使得它可以轻易吃到高大树木上的树叶和嫩枝。似鸡龙:生活在距今7000万至6500万年前(晚白垩纪),科学家在蒙古发现了似鸡龙化石。似鸡龙是目前已知最大的似鸟类恐龙。似鸡龙非常矫健和轻盈,它有着长长的腿骨,大腿肌肉发达,强健有力,踝骨和脚骨长而细,能够迅速地奔跑。霸王龙:生活在距今7000万至6500万年前(晚白垩纪),科学家在北美洲发现了霸王龙化石。霸王龙在它生活的时代是最大的恐龙,难寻敌手。霸王龙的猎物,如三角龙、埃德蒙顿龙等的头骨上深深的牙洞表明,强有力的颌部和锋利的牙齿是霸王龙的主要武器。剑龙:生活在距今1.55亿至1.45亿年前(晚侏罗纪),科学家在美国、葡萄牙等地发现了剑龙化石。剑龙的背部长有菱形的大骨板。剑龙嘴巴后面是成排的牙齿,用来咬碎叶子并把食物研磨成浆状。3.这些恐龙又是根据下面哪一种恐龙化石模型复原出来的呢?4.出示课本28页下面的5种恐龙的化石模型,提出要求:找出与上面5种恐龙相对应的化石模型,并说出自己判断的依据。5.学生仔细观察上面的5种恐龙图片以及下面的5种恐龙化石模型,将恐龙与相对应的化石模型连接起来,并且说一说自己判断的依据。预设:三角龙对应的是28页左下方的化石模型。依据是三角龙头上有三只角,而对应的化石模型头上也长有三只角。马门溪龙对应的是站在石头上的恐龙化石模型。判断依据是马门溪龙有一条长长的脖子,而对应的恐龙化石模型也有长长的弯曲的脖子。霸王龙对应的是28页右下方的图片。判断依据是霸王龙的头部与其他的恐龙不一样,霸王龙的头部比较庞大,嘴部很大,并且有尖利的牙齿。对应的化石也具有相同的特点。剑龙对应的化石模型是三角龙化石模型上面的一个。判断的依据是剑龙背上有很多像利剑一样的刺,它的化石模型也有相同的特点。似鸡龙对应的化石模型是最下方的中间一个。判断依据是似鸡龙头部较小,脖子比较长,前脚短,后脚粗壮有力,对应的恐龙化石模型也有相应的特点。6.教师引导:通过刚才比较的这5种恐龙,我们发现恐龙的形态差异真的很大。其实科学家们发现的恐龙远远不止这5种。7.相机出示其他种类的恐龙,学生仔细观察这些恐龙,并且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预设:异特龙异特龙,又名跃龙或异龙,是蜥臀目兽脚亚目肉食龙下目恐龙的一属。异特龙是种中型的二足、肉食性恐龙,身长8.5米,最大9.7米,体重1.5-3吨最重3.6吨。它们生存于晚侏罗纪,约1亿5500万年前到1亿3500万年前。异特龙非常聪明,会围攻大型猎物,是一种庞大、凶猛的肉食性恐龙。双冠龙双冠龙是生存于侏罗纪早期的恐龙,双冠龙长达6米,站立时头部高约2.4米。头顶上长着两片大大的骨冠,故名双冠龙。鲨齿龙鲨齿龙又名望齿龙,名字含义是“像噬人鲨的蜥蜴”,意思是锯齿状的,属于兽脚亚目鲨齿龙科,生活于10000万到9300万年前的白垩纪中期到白垩纪晚期,生存时代为白垩纪的阿尔布阶到土仑阶。恐爪龙恐爪龙是驰龙科恐龙的一属,身长约3.4米,生活于下白垩纪的阿普第阶中期至阿尔布阶早期,距今约1亿1500万-1亿800万年前。它的学名是来自古希腊文的“δεινος”(意为“恐怖”)及“ονυξ/ονυχος”(意为“爪”),因为它的后肢第二趾上有非常大,呈镰刀状的趾爪,在行走时第二趾可能会缩起,仅使用第三、第四趾行走。8.教师出示相应的恐龙图片,引导学生认识更多的恐龙,了解更多的有关恐龙的知识。环节三、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人类之所以能够复原恐龙是因为化石的存在,人类对于恐龙化石的发现与研究可以追溯到1677年,随着恐龙化石的不断发掘和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人们对恐龙的认识也越来越多,化石在恐龙的研究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课后,同学们可以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有关恐龙以及恐龙化石的知识。七、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清晰易懂。消失的恐龙三角龙马门溪龙似鸡龙霸王龙剑龙异特龙双冠龙鲨齿龙恐爪龙八、教学反思:《消失的恐龙》一课是探究性课题,通过生动的语言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让学生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可恐龙毕竟是在地球上消失了几千万年的史前动物,离学生的生活十分遥远。于是我把这课相关的恐龙视频和资料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进行学习。1、课前查阅相关资料。恐龙生活在非常遥远的古代,而且是在地球上消失了几千万年的史前动物,离学生的生活十分遥远。为此,我也做了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借助网络资源,查到了很多相关资料,并制作了 课件 超市陈列培训课件免费下载搭石ppt课件免费下载公安保密教育课件下载病媒生物防治课件 可下载高中数学必修四课件打包下载 。视频资料集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竭力再现恐龙生活时代的场景和意境,力图使学生身临其境,获得生动、真实、亲切的感受,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时,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我播放了各种各样的恐龙图片,学生们都睁大了眼睛,惊叹不已。一张张美丽的画面,拉近了孩子与文本间的距离。孩子们仿佛进入了恐龙的时代,他们兴奋不已,对自己所要学习的对象又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3、利用多媒体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恐龙生活在遥远的中生代,谁也没见过,其种类、外行和习性都是科学家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所进行的研究推测。正因为如此,利用现有的多媒体资源进行说明,使学生如见其形,如闻其声。为了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恐龙形态、生活习性等,我在制作课件时也力求图文结合,即每一种恐龙都和相应的图片和文字说明相配。这样,学生对恐龙的外形特点就有了较深刻的印象。
本文档为【2021苏教版小学科学六级上册《消失的恐龙》说课稿(含反思)】,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1.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is_111957
本人热爱教学,关心学生。
格式:doc
大小:47KB
软件:Word
页数:12
分类:小学科学
上传时间:2021-11-15
浏览量: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