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建第一中学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

新建第一中学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

举报
开通vip

新建第一中学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来源搜集,文内均可编辑---来源搜集,文内均可编辑PAGE12---来源搜集,文内均可编辑新建县第一中学新课程实施方案(试行)按照国家、省、市、县有关要求,我校从2008年秋季开始将进行高中课程改革。为确保我校高中课改的顺利实施,根据《江西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方案》和《南昌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精神,结合我校高中教育发展的实际,特组织制定《新建县第一中学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目标,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立足学校实际,借鉴...

新建第一中学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
---来源搜集,文内均可编辑---来源搜集,文内均可编辑PAGE12---来源搜集,文内均可编辑新建县第一中学新课程实施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试行)按照国家、省、市、县有关要求,我校从2008年秋季开始将进行高中课程改革。为确保我校高中课改的顺利实施,根据《江西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方案》和《南昌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精神,结合我校高中教育发展的实际,特组织制定《新建县第一中学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目标,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立足学校实际,借鉴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已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地区的有益做法,积极稳妥地推进教育创新,构建理念先进、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学校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提升学校教育质量、文化品位和办学水平。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奠定基础。二、基本原则1、加强研究,领会精髓。学校领导和教师要通过认真组织学习,深入探究,尽早转变观念,提前进入角色。认真研读有关课改的文献及省市有关文件,要从课改方案中关于普通高中培养目标入手,通过课程改革前后两种课程体系关于普通高中教育培养目标的对比,领会此次课改的精髓,充分认识新课改的价值。2、校际联系,资源共享。学校是课改的主体,我们坚持以校为本,积极探索本校实施课改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同时,积极利用名校资源,加强校际联系,资源共享,通过多渠道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积极营造有利于课改顺利进行的良好社会氛围。3、求真务实,稳重求进。对课改实施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必须认真对待,稳妥的推进各项教学改革工作,对于课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到及时客观的反映给上级部门,有的放矢的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4、全面推进,重点突破。按照上级部署,全面启动课改,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课改的各项任务,在完全适应改革步伐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寻求突破口,办出特色。5、以校为本、开拓创新原则。教师和学生是新课程实验的主力军和重要参与者,是课程实施的主体。在新课程实验过程中,要做到以校为本,勇于创新,探索有效的方式和途径,进行有关实验信息的畅通交流、专题研讨、经验总结、阶段性成果的推广,创设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探究、乐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新课程实验始终在参与者积极能动的相互作用中得以顺利实施和健康有序地开展。三、目标和任务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目标是:1、全面实施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各学科课程标准,充分发挥省级新课程改革实验样本学校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为国家新课程的实施、完善和推广提供有益经验。2、构建与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探索并重建我校高中课程管理体系、教育教学管理及评价制度,探索新课程背景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方法,建立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共享机制。3、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实施新课程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加强教师新课程实施能力培养,为新课程的推广积累经验。4、提高教师开发课程和课程资源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课程建设和管理能力的提高,逐步形成有我校特色的课程体系,创设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5、建立以校为本的研训制度,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科研体系的建设。6、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的有机融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主要任务:1、结合我校实际,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普通高中各科《课程标准》,制定学校课程发展规划。开设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全部必修课,按照学生选课要求开设高质量的选修课,在已有基础上形成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努力构建我校富有本地、本校特色的,充满活力的,与时俱进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2、构建我校课程管理与教学管理的有效机制,建立符合素质教育的和新课程理念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和教学水平监测体系。形成学生个性化选课方案和选课指导制度,制定有效反映学生课程修习状况的学分认定及管理办法。建立学生学业考试成绩与综合素质评定相结合的评价制度。3、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基于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教学研究、选课指导、学分管理等方面,构建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教学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建立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秩序。4、积极探索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建立符合素质教育方向、新课程要求、凸现学校特色的学生发展性评价制度与教师教学水平监测体系,按照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建立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制度。5、改革和完善我校教师校本研训制度,使校本研训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学行政管理人员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加大对青年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力度,建立一支符合新课程要求的优秀师资与管理队伍。充分发挥备课组、教研组、年级组的作用,把新课程的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开展灵活多样、讲求实效的教学研究活动,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6、加强资源建设,整合、利用现有资源,形成课程资源开发和共享机制,实现教育资源的的优化组合。7、以新课程实验为契机,对我校发展进行科学的长远规划,使我校走上以内涵发展为主,个性突出、特色鲜明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四、组织与领导:1、新课程领导小组组长:唐福宝副组长:丁丽成员:胡支连胡伙根彭玉平魏祖华杨新陈勇水陶绪浈黄振波邓根保张殿刚负责对学校新课程实施的决策与部署,研究制定各项保障措施及相关文件,全面部署新课程改革各项工作的实施。在经费投入、制度建设、师资培训、舆论宣传等方面提供物质保障和政策支持,对实施过程加强指导与监控。2、新课程实验工作小组组长:丁丽成员:陈勇水陶绪浈黄振波邓根保张殿刚金润根李颖熊小文周天慈负责制定我校新课程实施方案、样本校 工作计划 幼儿园家访工作计划关于小学学校工作计划班级工作计划中职财务部门工作计划下载关于学校后勤工作计划 、校本研训计划;负责学校课程设置与编排;负责、统筹学校新课程的实施、管理及各项评审工作。3、新课程实施工作小组组 长:丁丽副组长:教研组长 年级组长成 员:备课组组长 班主任 学科带头人教务干事负责课程方案的实施落实;制定学科教学实施办法、教学评价管理办法、学分管理办法、学生选课管理办法;制定学生学籍档案管理制度、课程资源开发制度等学校教学管理制度;负责组织开发校本课程。4、新课程实施学生管理工作小组组 长:陶绪浈副组长:黄振波徐方国成 员:年级组长 班主任刘小文单莹涂玉艳负责实验年级班级管理工作,制定并组织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探索行政班与教学班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完善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的管理体系。5、新课程后勤保障工作小组组 长:徐火庚副组长:熊泉发聂孝群成 员:总务干事五、课程实施与管理:1、教学时间安排。按照国家、省课程设置与说明中提出的“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11周”的要求,严格遵循市里制定的普通高中校历安排教学,不随意增减课时。2、课程设置与说明。遵循省市的规定,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并通过学分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学分分配严格按照省下发的《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表》执行。学生每学年在每个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的学分,三年中须修满116个必修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28个以上选修学分,其中选修Ⅱ至少获得6学分,总学分达到144方可毕业。3、课程安排。全面把握普通高中的课程内容,将《江西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方案》中的课程内容一览表、学分分配指导表、课程安排指导表作为我校学分分配和课程安排的重要依据,结合学校实际,安排如下:高一年级课程安排学习领域科目第一学期第二学期 第一学段第二学段第一学段第二学段 语言与文学语文语文1[2](5)语文2[2](5)语文3[2](5)语文4[2](5) 英语英语1[2](5)英语2[2](5)英语3[2](5)英语4[2](5) 数学数学数学1[2](5)数学2[2](5)数学3[2](5)数学4[2](5) 人文与社会思想政治经济生活[2](2)政治生活[2](2) 历史历史1[2](3)历史2[2](3) 地理地理1[2](3)地理2[2](3)科学物理物理1[2](3)物理2[2](3) 化学化学1[2](3)化学2[2](3) 生物(2)分子与细胞(2)[2](2) 技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基础[2](1)必修Ⅰ[2](1)必修Ⅰ[2](1) 通用技术技术与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1[2](1) 艺术美术必修Ⅰ[1](1)必修Ⅰ[1](1) 音乐必修Ⅰ[1](1)必修Ⅰ[1](1)艺术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含建康教育[2](2)体育与健康/含田径运动[2](2)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假期完成,5学分[5]社区服务5个工作日以上,1学分[1]社会实践参加一周,2学分/学军[2]注:[]表示学分()表示周课时合计70学分(必修70学分)周课时35节;体育为自主选课。高二年级课程安排:学习领域科目第一学期第二学期 第一学段第二学段第一学段第二学段 语言与文学语文语文5[2](5)选修Ⅰ[2](5)选修Ⅰ[2](5)选修Ⅰ[2](5) 英语英语5[2](5)选修Ⅰ[2](5)选修Ⅰ[2](5)选修Ⅰ[2](5) 数学数学数学5[2](5)选修Ⅰ[2](5)选修Ⅰ[2](5)选修Ⅰ[2](5)人文与社会思想政治文化生活[2](2)生活与哲学文[2](4)文选修Ⅰ[4](4) 历史历史3[2](2)文选修Ⅰ[2](4) 地理地理3[2](2)选修Ⅱ[2](4)科学物理必修Ⅰ[2](4)理选修Ⅰ[2](4) 化学必修Ⅰ[2](4)理选修Ⅰ[2](4) 生物遗传与进化、选修二[2](2)、[2](2)稳态与环境[2](3) 技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艺术美术必修Ⅰ[1](1) 音乐必修Ⅰ[1](1)艺术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必修Ⅰ、选修Ⅱ[2](2)、[1](1)必修Ⅰ、选修Ⅱ[2](2)、[1](1)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假期完成,5学分[5]社区服务5个工作日以上,1学分[1]社会实践参加一周,2学分/学工[2]注:[]表示学分()表示周课时合计66学分(必修36学分,选修一28学分,选修二4学分)周课时34节;体育为自主选课。高三年级课程安排:学习领域科目第一学期第二学期 第一学段第二学段第一学段第二学段 语言与文学语文选修Ⅰ[2](6)选修Ⅰ[2](6)高考复习高考复习 英语选修Ⅰ[2](6)选修Ⅰ[2](6)高考复习高考复习 数学数学选修Ⅰ[2](6)选修Ⅰ[2](6)高考复习高考复习人文与社会思想政治文选修Ⅰ[2](4)高考复习高考复习选修Ⅱ时事 历史文选修Ⅰ[2](4)高考复习 地理文选修Ⅰ[2](4)高考复习科学物理理选修Ⅰ[2](5)高考复习 化学理选修Ⅰ[2](5)高考复习 生物理选修Ⅰ[2](3)高考复习 技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艺术美术音乐艺术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必修Ⅰ[2](2)必修Ⅰ、选修Ⅱ[1](1)、[2](2)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假期完成,5学分[5]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参加一周,2学分/调研[2]注:[]表示学分()表示周课时;合计39学分(必修10学分,选修一25学分,选修二4学分)周课时35节;体育为自主选课。三年总学分:177学分(必修116学分,选修一53学分,选修二8学分)4、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元、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结合学科特点,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建立成长记录袋,综合全面反映学生成长历程,为方便保管,记录袋平时放在学生手中。5、严格学生学分管理与毕业资格认定。学校通过学分纪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业成绩,学生修满学年并达到规定的学分方可毕业。学生完成规定课程的学习后经考试合格就可取得学分;考试未合格的科目、模块允许按规定进行补考,补考合格方可取得学分。补考不合格允许另选其他科目、模块。六、实验步骤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分为三个阶段进行:(一)宣传、准备阶段1、2008年2月—2008年8月(1)组织相关管理人员参加省、市组织的高中新课程启动培训。充分认识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深入领会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的精神实质。(2)成立学校高中新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组织理论学习,统一认识.明确要求,部署准备及实施阶段各项工作的进程,落实各项工作的开展。(3)请专家进校,对全体教师进行高中新课改的通识培训和动员;印发系列“高中新课程改革学习材料”,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和体会交流;选派学校相关领导、部分骨干教师赴课改实验区考察学习。2、2008年6月—2008年8月(1)起草并呈报课程实验实施方案。成立课程实施领导小组、课程实施指导小组、课程实施工作小组、新课程教师培训与研修小组、新课程实验专家小组、新课程实验学生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后勤保障工作小组等组织机构。(2)通过教职工大会,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新建一中新课程实施方案》,校内解读《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教研组内解读、学习各学科《课程标准》,研究实施新教材。(3)完成高一至高三年级教学进度整体安排计划,编排出2007-2008学年度高一年级学期课程表。(4)在前两年新课程实验通识培训的基础上,对全校教师进行分学科的新课标培训,今年高考后对新高一年级全体教师进行新教材培训。(5)根据新课程实验的要求,摸清家底,做好后勤保障准备工作。(6)做好新课程准备阶段的自查工作。3、2008年7月—2008年8月(1)组织教师参加省、市级高中新课程的学科培训。以校本培训方式对学校行政人员及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明确新课程背景下的管理要求。(2)进行校本课程学生需求评估、教师申报、课程设置等工作,根据《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办法》,开发可供学生选择的至少8个学分的校本课程系列,形成学校办学特色。(3)审定我校《教学管理办法》、《学生选课办法》、《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实施办法》及《学生发展性评价手册》,建立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制度。(4)制定我校《高中课程改革学生宣传手册》和《高中课程改革家长宣传手册》,做好2008年起始年级学生进人课改的动员准备工作,广泛深入地宣传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争取家长和社会的理解与支持,营造有利于课程改革的良好社会氛围。(二)实验阶段(2008年9月——2011年8月)1、坚持“边改革、边培训、边总结、边提高”的原则,对实验教师进行课标培训、教材培训及课堂教学培训,开展新课程实验的专题研究,记录阶段性检测的有关数据,整理反映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实验的资料,总结阶段性实验和研究的成果。2、修订我校《新课程实施方案》,完善教学管理、课程实施、校本教研及教师培训等制度。3、规范选修课的开设、评估和总结;完善学校课程编排方案和学分认定管理方案;加强学生选课指导,完善学生选课指导手册及有关制度;加强行政班与教学班的管理及其制度建立、研究工作。4、进一步完善新课程实验所需要的教学场地和设备的建设。5、做好每学期一次的实验 工作总结 关于社区教育工作总结关于年中工作总结关于校园安全工作总结关于校园安全工作总结关于意识形态工作总结 、研讨及资料的整理工作。6、做好下一轮实验教师的培训工作。7、做好首轮实验年级高考的复习备考工作。(三)总结推广阶段(2010年9月—2011年7月)1、学校新课程实验领导小组:对三年新课程实验的终结性评价,写出分析报告。2、各课题实验项目组:写出专项实验和研究的结题报告,对实验班级和学生的素质发展状况进行科学评价,撰写专项实验的研究报告。3、教师:每人就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结合课题研究写一篇实验研究论文或实验总结。 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深入地分析,对己有的经验成果进行交流、推广。对下一轮的实验工作提出具有借鉴性的对策,初步实现实验工作目标。江西新建一中新课程指导委员会成员名单(2008年6月)序号姓名单位职务职称备注1唐福宝江西新建一中校长高级教师学校领导2胡支连江西新建一中副校长高级教师学校领导3丁丽江西新建一中副校长高级教师学校领导4邓根保江西新建一中教务干事高级教师科研主管5张殿刚江西新建一中教务干事高级教师教学主管6熊焕煜江西新建一中年级组长高级教师教师代表7葛苏彪江西新建一中年级级长一级教师教师代表8刘端斌江西新建一中年级级长高级教师教师代表9金润根江西新建一中教研组长一级教师教师代表10李海金江西新建一中教研组长高级教师教师代表11蔡玉英江西新建一中教研组长一级教师教师代表12周桂林江西新建一中教研组长高级教师教师代表13徐美相江西新建一中教研组长一级教师教师代表14凌宗勇江西新建一中教研组长一级教师教师代表15齐俊江西新建一中教研组长高级教师教师代表16于建权江西新建一中教研组长一级教师教师代表17熊小文江西新建一中教研组长一级教师教师代表18李秀国江西新建一中教研组长一级教师教师代表19罗宇红江西新建一中一级教师教师代表20陶绪浈江西新建一中政教处副主任高级教师德育主管21黄振波江西新建一中团委书记一级教师德育主管22徐火庚江西新建一中总务处主任高级教师后勤主管江西新建一中新课程家长委员会成员名单(2008年9月)序号家长姓名工作单位职务联系电话1刘红南昌市女子监狱警官司37119812滕朝勇新建县人民法院法官70713033刘郡英个体13576283002新建一中2008年9月
本文档为【新建第一中学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4.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先平
工作认真,思想进步,教学过硬,多次评为优秀教师
格式:doc
大小:150KB
软件:Word
页数:30
分类:小学英语
上传时间:2021-11-24
浏览量: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