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赤水城市总规实施评估报告

赤水城市总规实施评估报告

举报
开通vip

赤水城市总规实施评估报告赤水城市总规实施评估报告赤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纲要专题报告1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报告2013年12月目录TOC\o"1-2"\h\z\u第一章评估背景1第二章2008版总规实施评估42.1城市发展方向与空间布局42.2规划阶段性目标的落实情况62.3各项强制性内容的执行情况8第三章决策机制建立和运行情况143.1规划委员会制度143.2信息公开制度143.3公众参与制度14第四章相关政策对规划实施的影响164.1土地政策对规划实施的影响164.2交通政策对规划实施的影响164.3产业政策对规划实施...

赤水城市总规实施评估报告
赤水城市总规实施评估报告赤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纲要专题报告1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报告2013年12月目录TOC\o"1-2"\h\z\u第一章评估背景1第二章2008版总规实施评估42.1城市发展方向与空间布局42.2规划阶段性目标的落实情况62.3各项强制性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的执行情况8第三章决策机制建立和运行情况143.1规划委员会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143.2信息公开制度143.3公众参与制度14第四章相关政策对规划实施的影响164.1土地政策对规划实施的影响164.2交通政策对规划实施的影响164.3产业政策对规划实施的影响174.4环保政策对规划实施的影响174.5人口政策对规划实施的影响184.6财政、投资政策对规划实施的影响18第五章相关规划制定情况195.1《赤水市赤水大道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195.2《赤水市河滨东路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195.3《赤水市红军大道控制性详细规划》195.4《赤水市电网“十二五”规划》205.5编制完成了各乡镇的总体规划20第六章规划实施绩效与相关建议216.1实施绩效216.2相关建议21第一章评估背景《赤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以下简称2008版总规)自2008年11月27日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黔府函[2008]208号)实施以来,对指导赤水的城市建设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几年来赤水市城市发展的形势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1)国务院已批复《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乌蒙山片区涉及四川、贵州、云南三省的10个地(市、州)、38个县(区、市),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远山区、贫困地区于一体,是贫困人口分布广、少数民族聚集多的连片特困地区。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乌蒙山片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加快乌蒙山片区经济社会发展不仅是增进当地人民福祉的迫切需要,也是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赤水市位于乌蒙山片区区域规划范围内,国家扶贫政策将为赤水市的发展创造更加积极有利的条件。(2)2012年2月,国务院(​http:​/​​/​baike.baidu.com​/​view​/​17491.htm"\t"_blank​)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国发2号文件),要求贵州省要以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为主基调,大力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着力加强交通、水利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全面提升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条件;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构建具有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产业体系等,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和时代要求的后发赶超之路。(3)2012年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了《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这是国务院批复的第三个西部大开发五年规划。实施西部大开发12年来,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坏境取得突破性进展,经济发展加速明显。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带来的机遇,使包括赤水市在内的西部地区将进一步享受各项政策优惠,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更好、更快发展。(4)贵州省人民政府提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发展目标和“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战略。2011年8月,贵州赤水经济开发区成立,按照“工业强省”、“工业强市”的发展战略,赤水市政府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不断完善产业发展规划,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赤水经济开发区。(5)2011年3月,国务院讨论并原则通过《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范围包括重庆市31个区县和四川省15个市在内的成渝经济区,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城镇、产业聚集区,自然禀赋优良,交通体系完整,人力资源丰富,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新形势下加快成渝经济区发展,对于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赤水市位于成渝经济圈第二圈层范围内,可充分承接重庆和成都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享受城市与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所带来的巨大的集聚效应与规模效应,进一步积蓄经济发展潜能。(6)2010年8月遵义市委三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通过了《加快推进城镇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实施意见(草案)》,提出建设以中心城区为中心,桐梓、绥阳、仁怀、湄潭城区构成的黔北城市群,依托崇遵高速公路和杭瑞、遵绥、遵赤高速公路建成后形成的一小时经济圈,推动中心城区产业向周边合理布局和延伸。赤水市位于黔北一小时经济圈内,将大大加快与以遵义市为中心的黔北城市群之间的物质要素流动,促进赤水市经济加速发展。图1-2黔北经济圈功能组团图同时从赤水本身的发展条件上看,随着赤水丹霞地貌申遗成功,遵泸高速的加紧建设,国家旅游国债资金的投入,风景旅游区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赤水社会经济得以全面提速发展,处于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关键时期;在宏观国家政策层面,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新发展理念,以及近期将推进城镇化提高到新的国家战略高度,对于城市总体规划在引导区域协调、城乡统筹、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应对城市发展变化新的形势和要求,对于2008版总规进行实施评估就显得十分必要。第二章2008版总规实施评估2.1城市发展方向与空间布局2.1.12008版总规的主要内容规划形成一个中心区、五个片区(即文华片区、天台片区、复兴片区、切角垭片区、金华工业园区)的组团式结构,片区间以防护绿地、林地进行分隔。其中,中心区:依托现状旧城向东、南方向拓展,以旅游服务、商贸为重点,在红军大道一带形成城市中心,桂花园一带形成城市次中心。文华片区:以居住为主;天台片区:以布局工业为重点,工业以无污染或污染小的轻工业为主;复兴片区:以商贸、居住为主;切角垭片区:以生态休闲、旅游服务为主,重点布局生态园及旅游服务设施;金华工业园区:以工业为主,重点发展竹业加工及化工工业。2.1.2实施情况目前,赤水市的城市发展方向与空间布局基本遵循2008版总规提出的城市空间格局。在中心区中,老城区经济发展持续活跃,不断向南、向东拓展,随着商业服务业设施的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的逐步健全,城市环境的不断改善,现状老城区基本形成以赤水市博物馆为中心的商业中心区,以赤水市一中、市中三小为主的教育科研区,以市人大、公安局、人民武装部等部门为主的行政办公区。在金华工业园区中,以赤天化为主的竹产品加工工业对赤水市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断提高,为进一步“做大产业、做强企业、做优产品”,迎合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赤水市人民政府提出以赤水竹浆林纸一体化项目向竹浆纤维升级改造为重点,大力开发纸浆竹纤维及下游产品,同时配套建设物流中心、包装、仓储、运输、流通及市场信息等服务,建成“中国西部竹业城”。在这种良好发展形势下,金华工业园区将进一步成熟、完善。文华片区、复兴片区和切角垭片区现状城市建设活动较少,发展缓慢。文华片区沿南郊路已建设为旅游服务的酒店、展示馆等设施,文华大道正在建设中。在切角垭片区中长江半岛正在建设旅游接待基地。城区、大同片区、复兴片区沿赤水河段正在进行旧城改造,新选址的白酒工业园区处于路网建设阶段。2.1.3实施评估对比2008版总规与现状城市建设情况可以看出,中心城区拟向南、向东的发展方向判断准确、清晰,各细分功能组团基本得以落实。但是,各细分功能组团的位置与现状有偏差,部分细分功能组团中的城市次中心尚未形成。由于现状城市建设基本围绕老城区和金华片区,2008版总规确定文华片区、天台片区、切角垭片区和复兴片区四处功能片区城市功能尚待完善。2011年6月,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同意赤水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选址,新选址的赤水经济开发区部分用地不在2008版总体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同意赤水经济开发区规划选址的批复》(黔建规复[2011]33号)要求按程序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将赤水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用地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范围内。2.2规划阶段性目标的落实情况2.2.12008版总规的主要内容2008版总规确定规划分近期、远期两个阶段,其中近期为2008-2010年,市域人口规模为30.4万人,中心城区人口规模11.6万人,城市建设用地977.16公顷,人均城市建设用地84.24平方米;远期为2011-2020年,市域人口规模为31.6万人,中心城区人口规模16.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564.18公顷,人均城市建设用地97.77平方米。规划对近期发展规模、建设重点区域、近期建设内容等方面做出了相关规定,具体如下:(1)近期建设以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相结合,逐步改善城市面貌,强化城市形象。集中成片建设新居住区,在以加快中心区外围地带为建设重点的同时,带动城市密集区域的旧城改造,逐步疏解中心区旧城的密度,为城市居民提供优美的生活居住环境。(2)工业布局近期重点建设金华工业园区的黔北20万吨/年竹浆林纸一体化工程,同时要求其环保建设项目进行统一布署,以确保新建工业项目中的工业污染对环境的影响得到有效的控制,并使城市环境质量有所提高。(3)逐步完善中心区的道路网骨架,改善城市道路通行条件,使中心区主次干道逐步畅通,改变道路系统不完善及城市交通混乱的状况。(4)完善及配套建设居住区及小区级公共绿地,提升城市环境质量,结合河滨路的建设,建成城市滨河绿化带,完成现有及新建道路的绿化种植,以提高城市综合绿地面积指标。(5)提高公共设施配套建设水平,强化旅游服务、文化娱乐、教育科研、医疗卫生及市场设施建设,配套完善各级技术教育培训设施,健全各级社会发展保障体系,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强化商贸,旅游的职能作用,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6)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配套,不断提高城市综合防灾能力。2.2.2实施情况据统计,2010年赤水市域人口为31.17万人,中心城区现状人口为13.0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8万人,现状建设用地规模为721公顷,人均建设用地约90平方米/人。现状市域人口超过了2008版总规2010年30.4万人的预测值,接近2020年的预测值。从现状实施情况来看,现状城市建设方向基本符合2008版总规确定的近期建设主要内容的要求,老城区功能和路网逐步完善,金华工业园区不断成熟,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不断健全,城市综合防灾能力不断加强。2.2.3实施评估赤水市正逐步落实阶段性目标。从2005年至2012年赤水市项目出让土地情况可以看出,2005年至2010年项目出让数量、供地面积及审批建筑面积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其中项目出让宗地数有波动,供地面积及审批建筑面积逐步提高。2011年至2012年项目出让数量、供地面积及审批建筑面积等均呈井喷趋势,较2010年均有数倍增长。综上所述,2010年前,赤水市城市建设活动平稳向前,“十二五”期间,社会经济发展明显加速,城市建设活动步入快车道。图2-3赤水城市建设用地对比分析图从目前赤水市城市总体规模情况及赤水市新的经济发展形势可以看出,2008版总规对人口规模的预测均略显保守。鉴于赤水市发展形势的变化,若保持现状赤水市经济发展速度,至2020年,赤水市人口规模将大大突破2008版总规中的规模预测。为确保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避免因规划问题减缓城市建设速度,建议重新梳理规划人口及用地规模预测,以满足赤水市不断加速发展的城市建设需要。2.3各项强制性内容的执行情况2.3.1在引导城市各类建设用地方面2008版总规实施以来,城市建设用地不断增加,各项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为赤水市的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现状主要城市建设用地类别中,各项用地指标都稳步增长,其中增长较快的用地类别主要集中在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表2-12008版总规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汇总表序号用地代号用地名称面积(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人均(平方米/人)现状规划现状规划现状规划1R居住用地250.06365.4437.1726.5125.2622.84其中:中小学用地13.5852.04————2C公共设施用地41.32192.486.1413.964.1712.03其中行政办公用地8.9125.90————商业金融业用地18.6775.12————文化娱乐用地2.6731.12————体育用地2.9521.75————医疗卫生用地2.0613.45————教育科研设计用地3.0516.28————文物古迹用地3.013.89————其它公共设施用地—4.97————3M工业用地116.54198.5217.3214.4011.7712.414W仓储用地31.4772.504.685.263.184.535T对外交通用地12.0687.541.796.351.225.476S道路广场用地88.86191.5213.2113.898.9811.977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26.1653.923.893.912.643.378G绿地106.21215.5115.7915.6310.7313.47其中:公共绿地13.61162.762.0211.811.3810.179D特殊用地—1.12—0.08—0.07合计城市建设用地672.681378.55100.00100.0067.9586.16(1)居住用地增长较快现状居住用地规模由2008年的250公顷增加到2012年的326.98公顷,已经较接近2008版总规规划期末408.28公顷的预测值,说明近年来赤水市居住用地开发比较活跃。(2)工业用地增加较快,但工业项目不成体系现状工业用地规模由2008年的116.54公顷增加到2012年的216.13公顷,规模成倍增长,说明近年来赤水市第二产业发展迅猛,是推动赤水市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方面之一。但经分析统计,新增工业多经营粗放型、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的工业门类,缺少完整的产业链条,后续发展动力不足。(3)公共设施用地有所增长,但无法满足发展需求现状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由2008年的41.32公顷增加到2012年的84.17公顷,实现成倍增长。这表明近年来赤水市公共服务水平有所提高,但随着赤水市“旅游强市”战略的提出,赤水市旅游服务水平不足的软肋更加凸显,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赤水市需进一步加大公共服务设施特别是商业服务业设施的建设力度,以满足赤水市的发展要求。(4)局部道路系统有所改善,但道路网络尚未形成现状道路广场用地由2006年的88.86公顷增加到2012年的164.68公顷,比较接近2008版总规217.86公顷的预测值。这表明近年来赤水市道路建设步伐较快,但现有道路主要位于老城区及周边,各组团之间交通联系薄弱,不利于组团式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因此需对城市交通系统进行深入研究,重点优化联系各功能组团的道路,为实现赤水市用地规模跨越式拓展提供基础。(5)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增长较快,为城市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现状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由2006年的26.16公顷增加到2012年的58.41公顷,已经突破2008版总规规划期末54.29公顷的预测值。表明赤水市市政公用设施投入力度较大,为城市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2.3.2在城市土地综合利用方面2008版总规将全市土地划分为农业保护用地、水源保护用地、旅游休闲用地、自然生态用地、组团隔离带用地、远期发展备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等不同类别进行控制,有效指导了城市土地使用,促进了各类用地的合理布局和集约利用,对保护生态环境也起到积极作用。但由于城市建设用地扩张迅速,尤其是不断向周边拓展的趋势逐步显现,对2008版总规确定的农业用地、自然生态用地、组团隔离带用地、水源保护用地等非城市建设用地形成了较为普遍的侵占现象。为避免城市建设用地的无序扩张和蔓延对城市非建设用地的进一步侵占,需从大区域着手,通过组团式功能布局和区域交通廊道设施建设,实现赤水市跨越式发展。各功能组团间用绿色屏障隔离,既满足城市规模日益快速增长的需要,同时又为城市的远景发展留出余地。2.3.3在公共设施规划与建设方面2008版总规中,规划公共设施用地212.57公顷。其中行政办公设施:规划市级行政办公区搬迁到红军大道南段西侧,天台、复兴两片区行政办公区布局在各自的中心地带;商业金融业设施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片区中心及居住区中心位置,并沿城市主干道布局;旅游服务设施:规划在赤水大桥一带集中布置旅游服务区,承担赤水旅游区的组织管理、接待服务、文化娱乐、物资供应、人才培训等职能,另在复兴、切角垭两片区设置必要的旅游接待、服务设施;文化娱乐设施:市级文化娱乐设施布置在红军大道北段,为影剧院、图书馆、科技馆等,各片区、居住区、居住小区根据规模配置文化娱乐设施;体育设施:市级体育中心位于指路碑西南面,规划保留赤天化体育场,并在实验小学北面、复兴片区各建一处体育运动场;医疗卫生设施:保留现有的市医院、市中医院、赤天化医院、华一造纸厂医院,规划在中心区东面、天台片区、复兴片区各新设一所综合性医院;教育科研设施:规划在中心区马家坳一带集中布置教育科研区;其它公共设施:规划为敬老院及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用地。公共服务设施形成以老城区为主,各独立组团为辅的规划布局,从实施效果来看,随着赤水经济的发展,老城区建设速度逐步加快,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其余各组团由于城市功能尚未完善,导致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缺乏。详见下表。表2-22008版总规公共服务设施实施情况一览表设施类别2008版总规规划期末现状实施情况行政办公设施市级行政办公区搬迁到红军大道南段西侧,天台、复兴两片区行政办公区布局在各自的中心地带现状红军大道南段西侧有赤水市人民检察院、赤水市法院和军事管理区,其余行政办公设施尚未搬迁。商业服务业设施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片区中心及居住区中心位置,并沿城市主干道重点布局现状商业服务业设施主要位于老城区,由于现状城市主干路系统尚未形成,故主干路两侧公共服务设施尚未实施。旅游服务设施在赤水大桥一带集中布局旅游服务区,承担赤水旅游区的组织管理、接待服务、文化娱乐、物资供应、人才培训等职能,另在复兴、切角垭两片区设置必要的旅游接待、服务设施现状旅游服务设施主要位于老城区,复兴、切角垭两片区旅游接待、服务设施不足;全市旅游服务设施总体不足。文化娱乐设施市级文化娱乐设施布局在红军大道北段,为影剧院、图书馆、科技馆等现状文化娱乐设施有赤水市博物馆、赤水桫椤博物馆、影剧院、图书馆等,基本实施完成。体育设施市级体育中心位于指路碑西南面,规划保留赤天化体育场,并在实验小学北面、复兴片区各建一处体育运动场现状有位于老城区的市级体育中心、赤天化体育场、人民南路足球运动场等,复兴片区体育运动场尚未实施。医疗卫生设施保留现有的市医院、市中医院、赤天化医院、华一造纸厂医院,规划在中心区东面、天台片区、复兴片区各新设一所综合性医院规划中心区东面、天台片区及复兴片区各一所综合性医院尚未实施。赤水市医疗卫生服务设施总体不足。教育科研设施规划在中心区马家坳一带集中布置教育科研区尚未形成教育科研区。其他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为敬老院及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用地赤水市福利院已实施,位于红军大道西侧。2.3.4在综合交通规划与建设方面规划对外交通设施主要由货运码头、客运码头、长途客车站等组成;规划道路系统由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组成,主干路为35-42米,次干路为25米,支路为9-18米。规划设置18个停车场,4个广场。2008版总规综合交通规划基本符合功能需求,现状实施情况主要有:老城区路网进一步优化,老城区与金华片区交通联系进一步畅通,高速公路正在建设,其余片区功能尚未完善,路网系统尚未形成。详见下表。表2-32008版总规综合交通设施实施情况一览表设施类别2008版总规规划期末现状实施情况客运站保留夹子口旅游长途客运站,占地1.11公顷,为二级站;同时在客运码头南侧、天台、复兴、切角垭分别建设1处长途客运站,均为三级站。现状有两处客运站。天台、复兴、切角垭尚未建设长途客运站。码头规划期内建成四级航道。在赤水河城区段设一个客运码头,占地1000平方米;客运码头东侧设一个货运码头,占地800平方米;增设一个燃油运输码头,用地500平方米。未实施。站场规划在中心区五交界处布局生活性货物流通中心,占地3.74公顷;在天台片区原赤天化汽车队处设生产性货物流通中心,占地7.57公顷。规划在切角垭仓储区处布局1处货运车场,占地0.68公顷。未实施。城市广场规划在切角垭火车站站前布局交通集散广场,占地0.95公顷。未实施。新建指路碑市级中心广场,占地0.92公顷。未实施。新建赤天化广场,占地0.98公顷。已实施。过境公路遵义市中心城区至泸州高速公路城区过境段。正在实施。城市路网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三级部分已实施,有待完善。2.3.5在市政设施规划与建设方面在2008版总规的指导下,虽然市政设施规划已综合考虑未来发展的需求,并已略超前建设,但在现状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超出规划预期的前提下,原有市政设施建设指标和项目已不能满足要求,需要进行重新研究。2008版总规市政设施规划主要包括给水工程规划、排水工程规划、电力工程规划、通信工程规划,市政工程规划主要包括设施、管网、廊道等项目,结合现状资料,规划主要对重大基础实施情况进行评估,详见下表。表2-42008版总规市政设施规划目标及落实情况一览表设施类别08《总规》规划期末现状实施情况给水工程水厂保留老水厂现有供水规模1万吨/天,新水厂近期供水规模2万吨/天,远期增加到4万吨/天。占地3.5公顷。复兴片区由复兴水处理站单独供水,供水规模为9000吨/天,占地5000平方米。未实施。水池设低区调节水池一座,容量为3000吨,增设高区调节池一座,容量为1500吨。排水工程规划大溪口污水厂和复兴污水处理厂。复兴污水处理厂未实施。电力工程规划螺丝山变电站原址新建一座35kV变电站,主变容量为2×5000kVA,文华新建一座110kV变电站,主变容量为1×31500kVA,远期新建赤水220kV变电站,主变容量为2×125MVA。赤水220KV变电站部分已实施。邮政设施规划在各片区分别设置邮政支局,用地1500-2000平方米。部分已实施。燃气设施城区设门站二座:凉水井配气站,接赤水气矿;赤天化配气站,接合江天然气引入管。凉水井配气站未实施。2.3.6在引导环境保护方面2008版总规实施以来,赤水市紧紧围绕“生态立市、旅游兴市、竹业强市”的发展战略,着力解决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加大对重点流域、重点企业污染的防治工作,大力整治违法排污行为,确保区域环境质量有效改善,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赤水市地表水环境质量均达《地表水环境质量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三类水质标准。饮用水源地水质比较稳定未出现超标现象。重点流域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环境空气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城市声环境维持在一般水平(等效声级51-56分贝),符合功能区要求。固体废物中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75%,生活垃圾处理率75%,医疗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60%。主要污染物减排情况有:COD减排情况:2005年排放总量0.5763万吨,2006年排放总量0.5652万吨,2007年排放总量0.397万吨,2008年排放总量0.373万吨,2009年排放总量0.371万吨,2010年排放总量控制在0.46万吨,比2005年排放总量0.5763万吨减少0.1163万吨,减排率达20.2%,完成了“十一五”减排任务。SO2减排情况:2005年排放总量经调整后为0.243万吨,2006年排放总量0.1183万吨,2007年排放总量0.12万吨,2008年排放总量0.156万吨,2009年排放总量0.27万吨,2010年排放总量控制在0.2万吨,比2005年排放总量0.243万吨减少0.043万吨,减排率达17.7%,完成了“十一五”减排任务。从现状情况看来,环境保护方面基本按总体规划得以实施,以后应加强环保工作,施行长期有效的监管与治理工作,为落实赤水市生态立市的战略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章决策机制建立和运行情况3.1规划委员会制度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好《城乡规划法》,促进规划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切实维护城市规划工作的严肃性,赤水市已建立了城市规划委员会制度。实施城市规划委员会制度,是赤水市推进城市规划管理依法行政的重要举措,是城市规划管理一次根本性的制度改革,将对赤水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产生重大的积极影响,对于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同时,实施城市规划委员会制度,对于保障和监督城市规划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推进城市规划管理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进一步发挥城市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促进赤水市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3.2信息公开制度为了推进赤水市城乡规划依法行政活动的透明度,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城乡规划活动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赤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建立了政务公开制度、城乡规划主动公开和依法申请公开制度等一系列的信息公开制度,并通过地方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公众媒体、特殊场所设立的专栏、广告牌等、不定期的宣传和其他便于公众知晓的形式对城乡规划相关信息向社会进行了宣传,使得广大市民能够全面、准确、及时的了解城乡规划相关信息,发挥了舆论监督作用,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3.3公众参与制度为加强城乡规划透明度,充分发挥公众在城乡规划管理中的参与和监督作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省建设厅、省监委〖关于推行《贵州省城市规划公示制度》的通知〗(黔建规通[2006]478号)文件精神,结合赤水市实际,赤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立了城乡规划公示制度等一系列的公众参与制度。公众参与制度指城市规划征询公众意见,接受公众监督并对此作出信息反馈的行政行为。以公开透明、依法行政、规范高效、廉洁公正、强化监督为原则,增强城市规划透明度,完善城市规划的民主决策、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机制,进一步提高了赤水市城市规划的管理水平。要实现公共利益必须尊重和重视个人利益。由于公众参与是所有有利害关系的人参与,因而可以避免代表制民主代表的不全面性。通过公众参与可提供个人利益诉求的途径,避免代表性民主可能造成的强势群体间的利益妥协而侵犯了弱势群体和个人利益的现象。公众参与有利于加强对权力行使的监督,防止腐败。在公众参与的情况下,由于有行政相对人,以及所有的利害关系人参与,行政行为被置于“阳光”下,避免了暗箱操作,从而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公众参与对开展城市规划社会教育的推动,有利于提高公众城市规划知识水平。通过城市规划信息公开制度,公众很容易了解其所关心的城市规划信息。在具体事件参与的过程中,行政机关会对其中的疑问进行解释、说明,从而能加深公众对城市规划的理解。第四章相关政策对规划实施的影响4.1土地政策对规划实施的影响(1)切实保护耕地。(2)统筹安排建设用地,保障经济发展需求。(3)加强基础工作,为科学管理提供依据。(4)完善土地市场和矿业权市场体系建设。(5)相关的拆迁政策为规划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赤水市国土资源局出台了《赤水市城市规划区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安置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对拆迁补偿可能涉及的物件按照市场价全部核定了价格,“细致入微”到拆一个壁橱、一部电话补偿多少钱。同时还为拆迁群众提供了五大优惠政策:推行集中安置,安置房结算价远低于市场价,并可进入房产市场交易;选择安置房安置的拆迁户每户可享受312平方米的安置房;拆迁户每人可享受30平方米的安置房优惠面积,按每平方米1000元结算;拆迁户每户可享受底楼30至50平方米的生产用房一间,让拆迁群众有条件致富;将征地面积的6%留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土地政策使政府对于土地具有更强的调控权,能够减少由于土地所有权分属不同个体而带来的开发阻力,这在客观上有利于旧城改造的实施,通过旧城空间秩序的重组进行空间“挖潜”,理论上政府也有能力采取更为严格的土地管制措施来抑制蔓延;另一方面,特殊的城乡二元土地市场形成了农用地与城市建设用地极大的利益差,征地制度与供地制度之间巨大的利润空间导致政府热衷于以地生财。土地制度的缺陷对城市用地粗放扩张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4.2交通政策对规划实施的影响(1)更新规划编制理念,着力解决赤水目前的对外交通整体发展滞后,对外通道结构不完善,内部交通网络的整体性、功能性不强,总体水平偏低的问题。(2)积极对接国家、省、市交通运输规划发展方向,正确把握政策投资导向。(3)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坚持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又好又快发展。(4)提高运输服务效率的质量,拓展运输服务通达度和覆盖面,坚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服务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协调发展。(5)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保障能力。(6)重视环境保护,努力推进绿色交通。(7)落实了区域交通协调发展。4.3产业政策对规划实施的影响(1)走生态文明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加强“两型”社会建设已成为我国推动经济社会转型的重大举措,国家将更加注重加强公共服务、改善民生,推进城乡统筹和继续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我市坚持特色发展、加速发展、实现跨越带来新的契机。(2)贵州省和遵义市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带动战略,为赤水市加快构建特色优势工业体系、提高城镇发展水平进一步创造了有利条件。(3)区域经济加快发展,新一轮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推进,有利于赤水市发挥比较优势,谋求区域合作、承接产业转移。(4)赤水市交通、城镇、水利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对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旅游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形成有力支撑。(5)国发2号文件出台,为赤水市发展增添了内生和外生动力。4.4环保政策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这是生态文明第一次在阐述党的治国纲领的政治报告中正式出现。生态文明从性质上来讲是一种环境伦理观,是用于指导全社会尤其是执政者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意识形态。今后五到十五年是赤水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赤水市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努力改善环境质量的关键时期。在实施西部大开发、实现赤水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的进程中,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十七大”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加快发展与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做到从节约资源中求发展,从保护环境中求发展,从发展循环经济中求发展,使环境污染的状况逐步减轻,城市环境质量逐步改善,将为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富民兴赤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1)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严格执行排污许可证制度。(2)创建国家级生态城市,打造丹青赤水。a加快环境优美乡镇建设,创建国家级生态城市。b全面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c发展生态经济,统筹发展与保护的关系。d加强生态环境监察,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e加强风景名胜区监管。(3)加强环境保护,提升环境质量。(4)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确保人民群众饮水。(5)发展循环经济,强化企业清洁生产。赤水市人民政府于2011年6月8日印发了赤水市2011年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工作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的通知(赤府办发〔2011〕108号),该通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环保专项行动的工作重点及要求:(1)加强国控重点源的监管(2)加强重点行业的监管(3)加强重点流域生态环境监管(4)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整治(5)加大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污染投诉问题的处理力度通过此次环保专项行动,切实消除环境安全隐患,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为实施生态立市战略规划提供了有力的保障。4.5人口政策对规划实施的影响人口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是影响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为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按照《人口和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生育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等规定,切实保障育龄群众享有的生育权和计划生育服务的权利,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进一步巩固了赤水市低生育水平。人口政策有效控制了城市人口的增长,为规划实施提供了有效保障。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步伐稳步推进,行政执法规范,优先优惠政策落实,服务阵地健全,服务优质,干部队伍稳定和素质不断提高,工作质量不断提升,低生育水平得到进一步巩固,人口结构更加合理,人才资源更加丰富,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更加协调。4.6财政、投资政策对规划实施的影响财政政策(​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9-07​/​14​/​content_11704700.htm"\t"_blank​)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财政政策主要通过税收、补贴、赤字、国债、收入分配和转移支付等手段对经济运行进行调节,是政府进行反经济周期调节、熨平经济波动的重要工具,也是财政有效履行配置资源、公平分配和稳定经济等职能的主要手段。投资政策是管理总部基于战略发展结构规划而对集团整体及各成员企业的投资及其管理行为所确立的基本规范与判断取向标准,包括投资领域、投资方式、投资质量标准、投资财务标准等基本内容。财政、投资政策均为城市建设的资金主要来源,是保障城市规划实施的必要条件。第五章相关规划制定情况2008版总规编制以来,为完善下层次规划,更好的指导赤水市城市建设有序健康发展,赤水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了《赤水市赤水大道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赤水市河滨东路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赤水市红军大道控制性详细规划》、《赤水市电网“十二五”规划》等相关规划,具体情况如下:5.1《赤水市赤水大道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赤水市赤水大道片区位于赤水市中心区,包含了赤水大道两侧以及城工大道北侧的部分区域。北至人民北路和人民南路交汇处,南至城工大道、东至2006版总规确定的四号路、西至人民南路。距离赤水河约0.8公里,距即将建设的遵泸高速下道口约2公里,至赤水大桥约1公里。规划区紧靠老城区,与即将建设的行政中心红军大道片区和规划工业区接壤。2008版总规确定该区以居住功能为主。该规划将赤水大道片区发展目标定位为:以配套完善的高品质居住为主,同时兼具旅游服务和商贸功能的城市特色新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约0.99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1万人。5.2《赤水市河滨东路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河滨东路片区位于赤水市北部,是老城区向东的延伸片区,属于2008版总规中确定的中心城区发展区域。用地南侧为竹加工工业聚集区,用地北侧为赤水河,与四川省泸州市地界隔河相望,遵泸高速从用地东侧穿过,交通和环境优势明显,在城市中的地位突出。规划面积约1.20平方公里。该规划确定河滨东路的功能定位为:赤水市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城区的东部窗口;连接竹加工工业聚集区的重要联络片区;赤水河沿岸的景观节点;以旅游、商业服务和居住生活为主的现代化城市功能片区;体现二十一世纪赤水现代化城市景观的重要片区。城市建设用地为120.09公顷,规划人口约30000人。5.3《赤水市红军大道控制性详细规划》红军大道位于赤水市西北部,属于2008版总规中确定的中心城区发展区域。北起西内环路,南至赤叙公路,东西两侧边界线沿红军大道两侧进深80-200米不等。红军大道片区,紧贴中心区,是联系西部“文华片区”的重要纽带,是赤水市近期发展的主要区域。该规划确定规划区功能定位为:赤水市中心城区近期建设的主要部分,赤水市的办公、文化、休闲、商住的建设重点。规划区总用地面积约26.57公顷,规划总人口约9500人。5.4《赤水市电网“十二五”规划》5.4.1规划范围赤水市供电局供电范围,面积为1801.66平方公里。5.4.2主要内容(1)对地区高、中、低压配电网进行现状分析和评估,指出存在问题;(2)根据规划区历史年用电量和负荷数据,对规划期电量、负荷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预测;(3)在分区负荷预测的基础上,对变电站站址进行优化选择,确定变电站供电范围,从而确定变电站容量;(4)确定配电网发展的基本目标和总体原则;(5)确定规划期配电网目标网架,考虑在负荷预测不确定性条件下和负荷发展过程中,网架的变化和适应方式,从而具体指导配电网的建设;计算理论线损、电压降和可靠性等技术指标,以保证规划网架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6)规划期内配电网建设的工程量和静态投资估算。5.5编制完成了各乡镇的总体规划编制完成了《赤水市白云乡总体规划(2011—2030年)》、《贵州赤水丙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赤水市长期镇总体规划(2007—2020年)》、《赤水市长沙镇总体规划(2007—2020年)》、《赤水市旺隆镇总体规划(2008—2025年)》、《赤水市官渡镇总体规划(2005—2020年)》、《赤水市葫市镇总体规划(2011—2030年)》、《赤水市两河口乡总体规划(2011—2030年)》、《赤水市石堡乡总体规划(2010—2020年)》、《赤水市元厚镇总体规划(2006—2020年)》。第六章规划实施绩效与相关建议6.1实施绩效自批准实施以来,2008版总体规划积极有效地指导了赤水市的城市建设,规划确定的城市发展方向、空间结构、主干道路系统和近期建设等内容得到了较好的贯彻实施,显示了规划成果所具有的科学性和合理性。6.2相关建议6.2.1宏观经济背景和周边区域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建议重新研究城市性质。随着国发2号文件的发布实施,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宏观背景下,贵州省人民政府提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发展目标和“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战略,赤水市在宏观经济背景下将享受各项政策优惠。随着成渝经济圈、黔北经济圈的发展状大,区域各经济板块的联动发展给赤水市带来了面临新的发展契机,区域内的产业演变以及职能分工使得赤水市的城市性质需要重新研究。6.2.2新的发展机遇推动城市加速发展、跨越发展,各类重大项目的选址和建设提高了对于城市发展规模和速度的预期,建议重新梳理并合理预测城市规模。在新的发展机遇下,赤水处于加速发展、跨越发展的起步阶段,赤水经济开发区、赤水旅游接待基地、仓储物流园、文华大道和工业大道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建设提高了对于城市发展规模和速度的预期,相比之下,2008版总规对城市规模的预测略显保守。为确保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避免因规划问题减缓城市建设速度,建议重新梳理规划人口及用地规模预测,以满足赤水市不断加速发展的城市建设需要。6.2.3城市的加速发展给生态环境保护带来巨大挑战,急需解决保护与发展的矛盾。随着赤水市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城市的不断扩张给生态环境保护带来巨大挑战,“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最佳休闲旅游城市、中国竹子之乡、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等多张城市名片不能因为城市发展被破坏。因此,急需修编总体规划解决保护与发展的矛盾,达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6.2.4建议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适应城市发展战略。随着长江半岛旅游接待基地的建设,依托大同古镇、复兴古镇,充分利用切角垭半岛、长江半岛、庙坨半岛和赤水河、大同河两岸的自然资源,打造赤水旅游新城的发展意愿日益强烈,该意愿体现了“加快推进实旅游产业化”的发展战略,建议规划应加强对旅游新城的打造,合理确定用地布局。赤水经济开发区已经成立,建议规划严格按照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同意赤水经济开发区规划选址的批复》(黔建规复[2011]33号)要求,优化工业园区空间布局和路网结构,适应“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战略。6.2.5建议继续加强下层次及相关规划的编制工作。依据城市总体规划,赤水市已经编制了部分片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电网“十二五”规划、部分村镇的总体规划。建议继续加强下层次及相关规划的编制工作,如市区各片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市区给水、排水、防洪排涝等相关专项规划等,为城市建设提供科学、合理、全面的指导依据。6.2.6建议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相关制度的建立,使得城乡规划工作更加法制化、透明化和公开化。建议建立重大问题的政策研究机制和专家论证制度,以及重大项目公示和听证制度,提高决策的科学性。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和实施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市民规划意识,提高维护和执行规划的自觉性,共同推进规划实施。建立城市规划、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土地管理、建设项目管理等政府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建立适应于城市规划有效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土地有计划地供应的综合调控体系,开展适应城市可持续发展需求的土地供应计划和使用标准的研究。总之,在宏观经济背景和周边区域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形势下,新的发展机遇推动城市加速发展、跨越发展,各类重大项目的选址和建设已经改变了2008版总规确定的空间形态,并进一步提高了对于城市发展规模和速度的预期。现行总体规划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需要对该版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图1-1成渝经济圈结构图图2-1赤水市中心城区总体规划图
本文档为【赤水城市总规实施评估报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安安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M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21-03-12
浏览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