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浅析历史上纳西族与云南藏族的政治关系

浅析历史上纳西族与云南藏族的政治关系

举报
开通vip

浅析历史上纳西族与云南藏族的政治关系 第 4卷 � 第 3期 � � � � � � � � � � � � � �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 � � � � � � Vo l� 4� No�3 2010年 � 06月 � � � � � � � � � � Journal o fYunnan Agricu lturalU niversity� � � � � Jun. 2010 � 收稿日期: 2009- 12- 02� � � 修回日期: 2010- 04- 05 * 基金项目: 2009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 HZ2009043)。 � ...

浅析历史上纳西族与云南藏族的政治关系
第 4卷 � 第 3期 � � � � � � � � � � � � � �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 � � � � � � Vo l� 4� No�3 2010年 � 06月 � � � � � � � � � � Journal o fYunnan Agricu lturalU niversity� � � � � Jun. 2010 � 收稿日期: 2009- 12- 02� � � 修回日期: 2010- 04- 05 * 基金项目: 2009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 HZ2009043)。 � 作者简介: 陈燕 ( 1974- ), 女,哈尼族, 云南墨江人,讲师, 硕士,主要从事民族历史文化与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 为行文方便 , 文中的现代地名延用原称谓, 不做近几年所改之现称谓变动。 浅析历史上纳西族与云南藏族的政治关系* � 陈 � 燕 (云南民族大学 管理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31) 摘要: 纳西族和云南藏族自古就在滇西北形成交错杂居的居住特点和分布格局, 两民族一起开发了共同的家 园, 一起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 , 并在漫长历史过程中演绎出一段段富有戏剧性的政治关系。联系相关史料, 重点分析了唐、宋及元、明、清时期纳西族与同区域藏族之间的政治关系。 关键词: 纳西族; 云南藏族; 政治关系 中图分类号: K 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 1004- 390X ( 2010) 03- 0116- 05 The Poli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NaxiNationality and Tibetan of Yunnan in H istory CHEN Yan ( Schoo l of Adm in istration, Yunnan Nationalities Un iversity, Kunm ing 650031, Ch ina) Abstract: Liv ing in the same reg ion from the anc ien t time, N ax iN ationality and T ibetan o f Yunnan not on ly constructed the common hom eland and splend id ethn ic cu ltures together, but also created a series of dram atic po litical re lations during the long h istory. This artic le analyzes the po lit ical re lation� sh ip between the tw o nat iona lites o fYunnan since the Tang, Song, Yuan, M ing, andQ ing Dynasty. Key words: N ax iNat iona lity; T ibetan of Yunnan; po litical re lationsh ip � � 纳西族和藏族都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 纳西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 生活于金沙江上游东 西两岸, 以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为聚居区, 其次分 布于中甸、维西、宁蒗、永胜、德钦、剑川、鹤 庆等县, 此外, 四川省的盐源、盐边、木里、巴 塘、里塘及西藏自治区的芒康等县, 也有纳西族 分布。[ 1]纳西族与彝、傈僳、拉祜、白、哈尼等 民族有着近亲关系, 同源于我国古代的氐羌族群, 经历了从甘青高原自北向南逐渐迁徙的民族发展 历史。根据有关文献的记载, 至迟在东汉末叶, 纳西族的祖先就已生活在今天的四川盐源一带。 [ 2] 纳西 ! 为解放后本民族统一族称, 而在史籍 文献中的称谓复杂, 有麽沙、麽些、么些、摩梭 等多种。云南的藏族大约于唐初迁入, 与汉、白、 彝、纳西、傈僳等民族交错杂居, 中心区为迪庆 藏族自治州, 少数散居于丽江、贡山等县。 [ 1]在 汉文史籍中, 云南藏族被称为吐蕃、西蕃、古孜 或古宗等。 由于纳西族和云南藏族在漫长历史时期内交 错杂居, 互通有无, 故不论在风俗习惯、宗教信 仰, 还是在经济生产、文化艺术等方面, 两民族 间显现出相互影响的痕迹。在饮食上, 纳西族也 喜欢喝酥油茶。在宗教信仰上, 纳西族在保留本 民族东巴教的同时, 也信仰藏传佛教。在文化艺 术上, 著名的丽江壁画可谓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晶 与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丽江壁画是明代到清初三百多年间, 先 后由汉、藏、白、纳西等民族的画师们陆续创作 完成的,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不仅有汉族的释、道佛像, 还有藏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打字机 纳西原是纳西族中的一支,民族识别后用之作为整个民族的族称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打字机 既是生产生活方式 廖惟春 打字机 廖惟春 铅笔 族喇嘛教的密宗佛像, 创作手法不但具有汉藏文 化的绘画艺术风格, 而且揉入了纳西东巴画的长 处, 兼收并蓄, 独树一帜。在纳西族的 ∀创世 纪 # 神话中有 藏族、纳西族和白族是同一个母 亲所生 ! 的说法, [ 2 ]反映了三族之间的密切关系。 关于纳西族与藏族的历史关系, 杨福泉、赵 心愚等学者作了大量研究。杨福泉研究员在其著 作 ∀纳西族与藏族历史关系研究 # 中, 从政治、 宗教、文艺、民族融合等方面, 对纳藏两族的历 史关系作了系统性的全面探研, 其中, 对两民族 政治关系的研究, 主要集中于唐、明两朝, 因为 唐、明时期最为集中地反映了纳西族和藏族历史 上密切的政治关系, 作者从两族之间的战争、友 好关系、两族政教上层之间的交往、政治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 相互渗透等, 阐述了两民族如何在纷争和矛盾冲 突中又不断推动着相互之间经济、文化交流, 增 进两族友谊的历史事实。赵心愚教授的著作 ∀纳 西族与藏族关系史 # 以时间为脉络, 对纳西族与 藏族的族源关系和 7世纪至 20世纪初两族间的关 系、相互间出现的融合及这一关系形成发展原因 与性质特点等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两位前辈 的研究成果洋洋洒洒数十万字, 系统、全面、专 业、精深, 实为鸿篇大作。本文以前人研究为基 础, 以滇川藏交界地为空间范畴, 以唐、宋及元、 明、清为时间脉络, 以相关史料为依据, 以两民 族政治从属的交替变化、两民族政治权力的更迭 变换为角度, 运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纳西族与同 区域藏族间千余年来富有戏剧性的政治关系。 一 首先, 简单回顾一下唐宋时期纳西族和同区 域藏族的政治关系。 唐初, 我国西部吐蕃奴隶主政权统一了青藏 高原各部, 其势力不断南扩, 直达滇西北, 进入 洱海北部, 并于公元 680年在铁桥城 (今丽江塔 城 ) 设置神川都督府, 当时又称为吐蕃铁桥节 度, 派兵驻守。吐蕃还修过聿赍 (今德钦 )、敛 寻 (今维西 ) 两城 。[ 3 ]这样, 洱海以北包括麽些 在内的许多民族和部落臣服于吐蕃。 ∀元史 ∃地 理志# 柏兴府 (今四川盐源 ) 说: 昔麽沙夷所 居。汉为定笮县%%唐立昆明县。天宝末, 没于 吐蕃% %! [ 4 ]公元 8世纪中期, 唐朝一手扶持起 来的南诏由于种种原因投靠吐蕃, 南诏与唐朝之 间发生了天宝战争等事件, 唐朝丧失了自己在云 南的百年经营成果。后来, 南诏与吐蕃决裂, 重 归于唐。∀蛮书 # 卷六说: 铁桥城, 在剑川北三 日程。川中平路有驿。贞元十年, 南诏异牟寻用 军破东西两城, 斩断铁桥, [吐蕃 ] 大笼官已下 投水死者以万计。今西城南诏置兵守御, 东城至 神川已来, 半为散地。见管浪加萌、于浪、传袞、 长裈、磨些、朴子、河人、弄栋等十余种。![ 5]贞 元十年, 即公元 795年, 南诏发兵袭击神川都督 府, 夺取铁桥等十六城, 使吐蕃在滇西北的势力 大为减弱, 退缩至中甸、德钦一带。南诏征服了 当地施、顺、磨些及吐蕃等族, 民族结构和关系 随之发生变化。但居于塔城等地的吐蕃人并未被 全部驱走, 南诏仍与吐蕃在铁桥城一带进行牲畜 交易, 吐蕃人口依旧往来流动和居住于铁桥周围 地带, 直至元明清时期。[ 6] ∀蛮书 # 称 大羊多 从西羌、铁桥接吐蕃界三千二千口将来博易。! 南诏时, 纳西族首领叶古年击败了与麽些共同杂 居的施、顺蛮 (今傈僳族 ), 夺取了今天的丽江 城区一带, 麽些贵族开始了在该地的统治, 历经 南诏、大理数百年之久而不衰, 并在元明时期, 特别是在明朝时达到了权力的巅峰。 宋时, 纳西族与云南藏族隶属于大理国统治 之下。 ∀元史 ∃地理志 # 巨津州 (今丽江巨甸 ) 说: 昔名罗波九赕, 北接三川铁桥, 西邻吐蕃 %%实大理西北陬要害地, 麽些大酋世居之。![ 4] ∀元史 ∃地理志 # 临西县 (今维西县 ) 说: 县在 州 (巨津州 ) 之西北, 乃大理极边险僻之地。居 民皆麽些二种蛮% %。! [ 4 ] ∀元史 ∃地理志# 永宁 州 (今宁蒗县北部 ) 说: 昔名楼头赕% %麽些 蛮祖泥月乌逐出吐蕃, 遂居此赕, 世属大理。! [ 4] 二 元时, 纳西族社会发生重大变化, 从奴隶社会 过渡为封建农奴制社会。公元 1253年, 元世祖忽 必烈从四川木里、永宁乘革囊渡江, 摩挲蛮主迎 降!, 经过丽江而南征大理, 分封丽江麦良和永宁 和字等纳西族奴隶主集团首领为土官, 麽些中的一 些贵族进一步在滇西北取得政治统治权力。公元 1275年, 设置丽江路军民总管府, 后摆府置宣抚 司, 云南藏区属丽江路军民宣抚司管辖, 设临西 县。 ∀元史∃地理志 # 记载, 丽江路所属之通安州 (今丽江县中部 )、宝山州 (今丽江县北部 )、巨津 117第 3期 � � � � � � � � � 陈 � 燕: 浅析历史上纳西族与云南藏族的政治关系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州 (今丽江县巨甸 ) 皆 麽些大酋世居之 !, 兰州 (今兰坪县 ) 虽为 卢鹿蛮部 (傈僳族 ) 所居 !, 但 归附后 ! 却划归通安州麽些大酋麦良管辖。 [ 6] ∀元一统志# 丽江路巨津州说: 临西县 (今维 西县 ) , 麽些蛮罗褒间之地, 西北边吐蕃界, 其地 时为吐蕃所侵残, 故二蛮 (麽些、吐蕃 ) 混处, 然实隶麽些, 甲寅年 (公元 1254年 ) 归附, 至元 十四年以罗褒间置临西县, 隶巨津州。![ 4] ∀元史 ∃地理志# 又说: 永宁州 (今宁蒗县北部 ), 昔 名楼头赕% %麽些蛮祖泥月乌逐出吐蕃, 遂居此 赕, 世属大理。宪宗三年, 其三十一世孙和字内 附, 至元十六年改为州。! [ 4]再往东北, 在柏兴府 (今四川盐源 ) 一带的麽些族与罗罗相杂居, 也占 据一定统治地位。 ∀元史∃地理志# 说: 柏兴府, 昔麽沙夷所居% %元至元十年, 其盐井摩沙酋、罗 罗将卢鹿、茹库内附。! [ 4] 但元末明初, 云南藏族势力有所发展, 藏传 佛教中的宁玛派 (红教 ) 开始在滇西北盛行。 三 明洪武十五年 (公元 1382年 ) , 置丽江军民 府, 以纳西族首领阿得为知府, 阿得即木氏第一 代土知府木得。 木!为皇帝所赐之姓, 道光 ∀云 南志钞 ∃土司志上 ∃丽江府 # 载: 明洪武十五 年, 大兵平云南, 阿得归附, 置丽江府, 以阿得 为知府。十六年, 阿得入朝贡马, 赐姓木。! [ 7 ]从 木得开始, 木氏共传袭二十七代土司, 跨越明清, 直至民国。 [ 8 ]在政区范围上, 丽江军民府 领四 州: 通安、宝山、巨津、兰州 (今兰坪县 )。旧 隶一县: 临西 (今维西县 ) , 正统二年废。! [ 9] 明代, 以木氏土司为首的纳西族贵族在金沙 江上游开始了全面的势力扩张。 一方面, 木土司紧密靠拢中央王朝, 屡次为 朝廷出征, 远达中缅交界的麓川和四川盐井卫, 并不断向中央王朝进贡, 多达三十多次, 仅白银 一项就有六万多两, 借以赢得朝廷的信任和支持, 扩大自身势力, 巩固政治地位; 明王朝也把木土 司视为 辑宁边境 ! 的重要力量, 对其异常重 视, 封赏有加, 各种恩赐多达二十多次。[ 1]中央 王朝重用与放纵的结果是明代虽已着手 改土归 流 !, 但丽江土知府不仅吞并了原府属设有流官 的巨津 (今丽江巨甸 )、宝山二州, 还把势力发 展到了四川巴塘、里塘一带, 到了明末, 已经是 流官不入其地 !, 割据一方, 成为明代云南的三 大土知府之一。 [ 10] 另一方面, 纳西族贵族与藏族统治者之间不 断发生战争, 使同区域各族人民饱尝战火之苦。 今中甸、维西、德钦一带为丽江木氏土司与吐蕃 角逐的主要区域。 正如上文所述, 南诏时期, 铁桥城上下乃麽 些与吐蕃的共同杂居区, 直至明朝初年, 吐蕃仍 在今维西县北部的六村、喇普、其宗等地建碉楼 以固守, 该地虽有一部分麽些族, 却在藏族土酋 们的控制之下。但到明朝后期, 这一切发生了变 化。光绪 ∀续云南通志稿 # 卷七十一记载曰: 万历间, 丽江土知府木氏渐强, 日率麽些兵攻 吐蕃, 吐蕃建碉楼数百座以御, 维西之六村、喇 普、其宗皆要害, 据守尤固。木氏以巨木作碓曳 以击碉, 碉悉崩, 遂取各要地, 屠其民而徙麽些 戍焉, 自奔子栏以北皆降。于是, 自维西及中甸、 巴塘、里塘, 木氏皆有之。! 余庆远 ∀维西见闻 录# 也述曰: 麽些, 即 ∀唐书# 所载麽些兵是 也。元籍丽江, 明土知府木氏攻取吐蕃六村、康 普、叶枝、其宗、喇普地, 屠其 (吐蕃 ) 民, 徙 麽些戍之。![ 11]通过万历年间的这场战争, 丽江土 知府木氏不仅夺取了这一带藏族土酋的碉堡, 而 且, 自奔子栏 (今德钦县东南部 ) 以北的藏族土 酋皆降, 这一带藏区遂纳入木氏统治范围。 可见, 纳西族木氏土司不断扩张的结果是纳西 族贵族击败了藏族贵族, 取而代之成为云南藏区新 的统治者, 并徙麽些戍之, 使这一带的麽些族人口 进一步增多。经过多年的征战和扩张, 纳西族贵族 势力代表木氏土司的地盘近到中甸、维西、德钦、 盐井 (今西藏芒康 ), 远达四川巴塘、里塘等地, 成为滇、川、藏交界地区的一个强大势力, 被当地 藏族称为 萨当汗! (丽江王之意 )。[ 2] 应该说明的一点是, 虽然大批纳西族被木氏 土司迁往滇川藏交界的藏区, 但这部分纳西人后 来大多融合到了藏族之中。 [ 1 ]而且在木氏土司统 治期间, 由于社会相对稳定, 经济、贸易及手工 业生产获得了极大发展, 丽江成为并一直保持滇、 川、藏贸易中心之一的地位。同时, 文化艺术也 显现出高度繁荣景象, 历代纳西族土司中能文能 诗者不乏其人, 佛教和喇嘛教相继传入, 汉、藏、 白、纳西等民族文化得到了较全面的交融, 纳西 族的建筑、绘画、音乐等文化艺术获得了很大发 118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 � � � � � � � � � � � � � � � 第 4卷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打字机 元末明初 廖惟春 打字机 廖惟春 打字机 宁玛派 廖惟春 打字机 廖惟春 打字机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展, 木氏统治中心大研即今天的丽江古城已初具 规模, 徐霞客叹木府为 宫室之丽, 拟于王者 !, 描写丽江古城是 民居群落, 瓦屋栉比!。 藏族在政治上虽从属于纳西族, 但两族的民间 交往却是平等友好的, 依然进行贸易交换, 在各方 面互通有无, 且藏区纳西族及丽江地区的经济、文 化生活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藏族文化的影响。 ∀维西 见闻录# 记曰: 麽些%%元籍丽江。明土知府木 氏攻取吐蕃六村、康普、叶枝、其宗、喇普地, 徙 麽些戍之, 后渐繁衍, 依山而居, 覆板为屋, 檐仅 容人%%男女老幼率喜佩刀为饰, 不爱頮责, 衣至 蔽不浣, 数日不沐, 经年不浴。! [ 11]在藏传佛教对 纳西族社会的影响上, ∀维西见闻录# 说麽些 头 目二三子, 必以一子为喇嘛!。[ 11]丽江喇嘛教徒都 以入藏朝参、学习藏典为平生大愿。 四 但到清朝, 纳西族贵族的政治地位发生了 变化。 元、明时期是纳西族封建领主经济的发展阶 段。但自此开始, 特别是明以来, 丽江地区与中 原内地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先进制度、文化和生 产技术不断传入, 大量汉族到当地屯戍, ∀徐霞 客游记 # 卷一四载: 国初, 汉人之戍于此者, 今皆从其俗矣 !。这一切对纳西族地区社会的发 展、变化有很大影响和推动作用。明末清初, 随 着生产力的发展, 丽江地区纳西族社会内部出现 了土地买卖和租佃现象, 地主经济已经萌芽。而 另一方面, 领主、土司占有或控制着大量土地, 自万历以来, 豪强又 倍加厚殖 !。这一切说明 纳西族地区领主经济已在日趋动摇和没落, 成为 社会发展的障碍, 预示着新的变革即将到来。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 明末清初, 木氏土 司在金沙江外的势力日渐衰弱。西藏地方势力乘 机卷土重来, 复达中甸, 并从西藏派来 宗本 ! (营官 ) 管辖。清王朝也加强了对滇西北纳西族 和藏族地区的统治, 清政府 改土归流 ! 和在滇 西北藏区寻找新的统治力量成为一种必然。 1723 年, 丽江府改土归流, 将木土司世袭的丽江土知 府改为土通判, 由流官知府直接掌权统治, 土通 判成为 子虚乌有! 的虚位, 丽江地区各民族成 为流官管辖的子民。 1724年, 移剑川州判分驻中 甸, 并将建塘易名为中甸; 1727年, 设维西厅; 1753年, 设中甸厅, 进而筑阿墩子、澜沧江、其 宗、喇普、奔子栏等要塞。[ 1]光绪 ∀续云南通志 稿# 卷九十八记曰: 维西厅奔子栏土千总。雍 正七年, 改夷人之神翁为土千总世袭, 递传至三 家七里之子改名王世昌。! 卷九十九曰: 中甸厅 所辖土官二十三员, 雍正二年中甸改流, 奏请额 设, 遇事出缺, 由夷众公举悦服者拔补, 听守土 文武流官管辖, 非世袭。! 在云南藏区, 名义上 虽设置了流官, 实际上却保留了土司制度, 设立 了土守备、土千总、土巴总等职。这种状态一直 保持到民国时期。民国时, 在中甸厅任职的有土 守备二员、土千总五员、土把总十六员, 共二十 三员土官, 其先, 均系雍正二年 (公元 1724 年 ), 将原藏族内部的大小头目改置。[ 8] 除改土归流外, 清王朝还大力扶持宗教势力, 拉拢黄教, 修建归化寺, 给其划拨上百庄户, 向 千余名喇嘛颁发度牒。通过一系列措施和手段, 丽江纳西族封建领主和贵族势力基本被分散瓦解, 丽江地区进入地主经济时期。而木氏土司在云南 藏区的统治被当地的其它封建领主和势力所取代, 其中, 维西城附近及其宗、喇普一带属纳西族小 封建领主管辖; 而德钦、中甸一带的各民族处于 藏族贵族势力控制之下, 处于归化寺等 政教合 一! 的统治之中。 总之, 纳西族和云南藏族这两个同源异流的 民族自古就在滇西北形成交错杂居的居住特点和 分布格局, 两族人民血肉相连、互通有无、相互 影响, 开发、建设了共同的家园, 一起创造了灿 烂的民族文化, 但由于各种复杂的历史原因, 也 发生过矛盾冲突,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演绎出一 段段富有戏剧性的政治关系。唐初, 吐蕃神川都 督府时的一百多年间, 纳西族主要处于藏族势力 控制之下。而当吐蕃在云南的势力退缩后, 滇西 北重新回到南诏统治之中。宋时, 两族属于大理 国管辖。但唐宋时期, 以叶古年等为代表的纳西 族首领开始在以今天的丽江县为中心的部分地区 取得一定统治地位。元时, 纳西族政治势力不断 发展, 逐渐在更大范围内获得统治权力, 云南藏 族在政治上自然从属于纳西族贵族。到了明朝, 以木氏土司为首的纳西族贵族势力空前扩张, 控 制了整个滇、川、藏交界处, 成为该区域的一大 政治势力, 其统治中心现在的世界文化遗产丽江 119第 3期 � � � � � � � � � 陈 � 燕: 浅析历史上纳西族与云南藏族的政治关系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打字机 清初,中央在云南藏区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对 藏区进行改土归流,另一就是大力扶持宗教势力, 拉拢黄教 廖惟春 打字机 廖惟春 打字机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波浪线 廖惟春 波浪线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古城已具规模。清代 改土归流 ! 后, 纳西族和 藏族处于 土流兼辖 ! 的政治环境之中, 纳西族 贵族势力衰落, 而部分藏族贵族得到了清中央王 朝的扶持。丽江等纳西族分布中心处于流官控制 之下, 地主经济占主要地位, 维西城附近及其宗、 喇普一带由纳西族土官管辖, 中甸、德钦等地的 藏族和纳西族则主要处于喇嘛教势力和藏族土官 的统治之中, 所以直到解放前云南藏区基本上仍 然属于封建领主经济。 [参考文献 ] [ 1] 云南省历史研究所. 云南少数民族 [M ]. 昆明: 云 南人民出版社, 1983. [ 2] ∀纳西族简史 # 编写组. 纳西族简史 [ M ]. 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84. [ 3] 谢本书, 郭大烈, 牛鸿宾. 云南民族政治制度史 [M ]. 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6. [ 4] 方国瑜. 云南史料丛刊 (第三卷 ) [M ]. 昆明: 云 南大学出版社, 1998. [ 5] 方国瑜. 云南史料丛刊 (第二卷 ) [M ]. 昆明: 云 南大学出版社, 1998. [ 6] 尤中. 中国西南的古代民族 [ M ]. 昆明: 云南人民 出版社, 1980. [ 7] 方国瑜. 云南史料丛刊 (第十一卷 ) [ M ] . 昆明: 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1. [ 8] 龚荫. 明清云南土司通纂 [M ]. 昆明: 云南民族出 版社, 1985. [ 9] 江应梁. 明代云南境内的土官与土司 [ M ]. 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58. [ 10] ∀云南各族古代史略# 编写组. 云南各族古代史略 [M ]. 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77. [ 11] 方国瑜 . 云南史料丛刊 (第十二卷 ) [M ]. 昆明: 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1. (上接第 115页 ) � � 面对碑学技法缺失的困惑, 丰富语汇是其探 求的初衷。 心昏拟效之方, 手迷挥运之理, 求其 研妙, 不亦谬哉? ! (孙过庭语 ) 只有这种细微、 准确, 才能给基础训练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一个鲜明的面目, 才 能迫使人们对自己的习惯观念进行反思。新碑学 力图通过有如解剖麻雀式的近乎科学的分析视角 解决这一困境, 也取得了一些成效。我们有理由 将其视其为清碑学技法以至审美经验的补充。要 强调的是, 这绝不是唯一的视角。就魏碑运动对 刀刻! 意味追求, 笔者不能苟同, 它有可能盲 目陷入刻意的法式之中。假使以这样的生硬状态 对应 ∀石门铭#, 其意境将相去甚远。 ∀石门铭# 的神采, 决非单凭精细的技法分析训练所能获取, 它还包含了技巧中不可言说成分。 如果它仅剩下 技术和形式的躯壳, 则书法从精神上便已经宣告 死亡了。! 书法的支撑点一个是来自学术上的, 一个是来自道德人格和生命境界上的。! (姜澄清 语 ) 黄宾虹先生以 寓刚健于娜娜!, 由金刚杵 化为绕指柔 ! [ 12]萃取线条, 正是为实现这一理想 的技法追求。刻工武阿仁人性的纯真与所显示的 生命力, 字形的虚空与环绕、字势的收与放所显 示的传统哲学内涵, 它们通过技法可寻, 同时, 属于 ∀石门铭 # 可贵的文化底色, 亦真切可感。 既要随刻入观, 又当追摹穷理。 [参考文献 ] [ 1] 方爱龙. 北魏楷书仙品石门铭 [ M ]. 杭州: 浙江美 术出版社, 2006: 6. [ 2] 康有为. 广艺舟双楫 [ M ]. 上海: 上海书画出版 社, 2006: 1. [ 3] 司空图. 诗品 [M ].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6. [ 4] 包世臣. 艺舟双楫 [ M ] . 长沙: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3: 12. [ 5] 孙过庭. 书谱 [M ]. 南京: 江苏美术出版社, 2008: 1. [ 6] 刘恒. 中国书法史∃ 清代卷 [ M ]. 南京: 江苏教育 出版社, 1999: 10. [ 7] 梅墨生. 中国书法全集 ∃ 何绍基卷 [M ]. 荣宝斋与 张受之论石刻, 1994. [ 8] 陈振濂. 魏碑艺术化运动宣言 ∃ 魏碑艺术化运动专 栏 [ DB /OL ] http: / /www. zgs.j com / forum - 262- 2. htm .l [ 9] 邱振中. 书写与观照 [ M ].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 2005: 6. [ 10] 李锐. 石门摩崖石刻文化价值的再认识 [ J]. 汉中师 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2, 20 ( 3): 60- 64. [ 11] 邱振中. 神居何所 [M ].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 2005: 6. [ 12] 南羽. 黄宾虹谈艺录 [ M ] . 郑州 : 河南美术出版 社, 1998: 1. 120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 � � � � � � � � � � � � � � � 第 4卷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廖惟春 铅笔
本文档为【浅析历史上纳西族与云南藏族的政治关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23235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538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5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3-28
浏览量: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