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__力、物体的平衡(BAIDU)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__力、物体的平衡(BAIDU)

举报
开通vip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__力、物体的平衡(BAIDU) 高中物理竞赛力学教程 第一讲 力、物体的平衡 第 1页共 13页 力、物体的平衡 §1.1 常见的力 1、1、1 力的概念和量度 惯性定律指出,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其他物体作用,它就保持其相对于惯性参照系 的速度不变,也就是说,如果物体相对于惯性参照系的速度有所改变,必是由于受到其他物 体对它的作用,在力学中将这种作用称为力。凡是讲到一个力的时候,应当说清楚讲到的是 哪一物体施了哪一个物体的力。 一个物体,受到了另一物体施于它的力,则它相对于惯性参照系的速度就要变化,或者 说,它获...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__力、物体的平衡(BAIDU)
高中物理竞赛力学教程 第一讲 力、物体的平衡 第 1页共 13页 力、物体的平衡 §1.1 常见的力 1、1、1 力的概念和量度 惯性定律指出,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其他物体作用,它就保持其相对于惯性参照系 的速度不变,也就是说,如果物体相对于惯性参照系的速度有所改变,必是由于受到其他物 体对它的作用,在力学中将这种作用称为力。凡是讲到一个力的时候,应当说清楚讲到的是 哪一物体施了哪一个物体的力。 一个物体,受到了另一物体施于它的力,则它相对于惯性参照系的速度就要变化,或者 说,它获得相对于惯性参照系的加速度,很自然以它作用于一定的物体所引起的加速度作为 力的大小的量度。实际进行力的量度的时候,用弹簧秤来测量。 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在地面附近,可近似认为 重力不变(重力实际是地球对物体引力的一个分力,随纬度和距地面的高度而变化) 弹力 物体发生弹性变形后,其内部原子相对位置改变, 而对外部产生的宏观反作用力。 反映固体材料弹性性质的胡克定 律,建立了胁强(应力)  S  F = s 与胁变(应变)  l  l D = e 之间的 正比例关系,如图所示 e s  E = 式中 E 为杨氏弹性模量,它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示将弹性杆拉长一倍时,横截面上所需的应力。 弹力的大小取决于变形的程度,弹簧的弹力,遵循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 的大小与形变量(伸长或压缩量)成正比。  F=­kx  式中 x 表示形变量;负号表示弹力的方向与形变的方向 相反;k 为劲度系数,由弹簧的材料,接触反力和几何尺寸 决定。 接触反力 —限制物体某些位移或运动的周围其它物 体在接触处对物体的反作 用力(以下简称反力)。这种反 力实质上是一种弹性力,常见如下几类:  1、柔索类(图 1­1­2)如绳索、皮带、 链条等,其张力 î í ì 拉物体 指向 沿柔索 方位  :  :  T  一般不计柔索的弹性,认为是不可伸长 的。滑轮组中,若不计摩擦与滑轮质量,同 一根绳内的张力处处相等。  2、光滑面(图 1­1­3)接触处的切平面 方位不受力,其法向支承力  l  l D 图 1­1­1  A  B  C  c N  A  B N  A  G A  G A  A N  A  A  图 1­1­3  G  TT  T T  图 1­1­2  G 高中物理竞赛力学教程 第一讲 力、物体的平衡 第 2页共 13页 î í ì 压物体 指向 沿法线 方位  :  :  N 3、光滑铰链 物体局部接触处仍属于光滑面,但由于接触位置难于事先确定,这类接 触反力的方位,除了某些情况能由平衡条件定出外,一般按坐标分量形式设 定。 (1)圆柱形铰链(图 1­1­4,图 1­1­5,图 1­1­6)由两个圆孔和一个圆柱 销组成。在孔的轴线方向不承受作用力,其分力 î í ì 待定 指向 轴 沿 方位  :  :  x  X î í ì 待定 指向 轴 沿 方位  :  :  y  Y  图中 AC 杆受力如图, 支座 B 处为可动铰, 水 平方向不受约束,反力如图。 (2)球形铰链(图 1­1­7,图 1­1­8)由一个球 碗和一个球头组成,其反力可分解为 待定 指向 沿坐标轴 方位  :  : ï þ ï ý ü  Z  Y  X 4、固定端(图 1­1­9,图 1­1­10) 如插入墙内的杆端,它除限制杆端移动外,还限 制转动,需增添一个反力偶  A M  。 待定 指向 沿坐标轴 方位  :  : þ ý ü  Y  X î í ì 待定 转向 平面力系作用面 方位  :  :  A M  摩擦力 物体与物体接触时, 在接 触面上有一种阻止它们相对滑动的作用 力称为摩擦力。 不仅固体与固体的接触面上有摩擦, 固体与液体的接触面或固体与气体的接 触面上也有摩擦,我们主要讨论固体与固体间的摩擦。 1.1.2、摩擦分为静摩擦和滑动摩擦 当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存在相对滑动的趋势(就是说:假如它们之间的接触是“光 滑的”,将发生相对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其方向与接触面上相对运动趋势  A  图 1­1­4  A  B  C  1 F  B y  F  图 1­1­5  1 F  A y  c y x  c x  图 1­1­6  F  F  A y  A x  A Z  A  图 1­1­7  图 1­1­8  图 1­1­10  F  A  A M  A x  A y  F q  A  图 1­1­9 高中物理竞赛力学教程 第一讲 力、物体的平衡 第 3页共 13页 的指向相反,大小视具体情况而定,由平衡条件或从动力学的运动方程解算出来,最大静摩 擦力为  N f  0 max m = 式中  0 m 称为静摩擦因数,它取决于接触面的材料与接触面的状况等,N 为两物体间的正 压力。 当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 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其大小与两物体间的正压力成正比。  N f m = m 为滑动摩擦因数,取决于接触面的材料与接触面的表面状况,在通常的相对速度范 围内,可看作常量,在通常情况下, m m 与 0  可不加区别,两物体维持相对静止的动力学条件 为静摩擦力的绝对值满足  N f f m = £  max  在接触物的材料和表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条件下,静摩擦因数  0 m 略大于动摩擦因数 m 。 摩擦角 令静摩擦因数  0 m 等于某一角 j 的正切值,即 j m  tg = 0  ,这个 j 角就称为摩擦 角。在临界摩擦(将要发生滑动状态下),  tg N f = =  0 max m j 。支承面作用于物体的沿法线 方向的弹力 N 与最大静摩擦力  max f  的合力 F(简称全反力)与接触面法线方向的夹角等于摩 擦角,如图 1­1­11 所示(图中未画其他力)。在一般情况下,静摩擦力  0 f  未达到最大值,即 j m m  tg  N  f  N  f  N f £ £ £  0 0  0  0 0  , ,  因此接触面反作用于物体 的全反力 F ¢ 的作用线与面法 线的夹角  N  f  arctg  0 = a ,不会 大于摩擦角,即 j a £ 。物体 不会滑动。由此可知,运用摩 擦角可判断物体是否产生滑动 的条件。如图 1­1­12 放在平面 上的物体 A,用力 F 去推它,设摩擦角为 j ,推力 F 与法线夹角为a ,当 j a < 时,无论 F  多大,也不可能推动物块 A,只有 j a > 时,才可能推动 A。 摩擦力作用的时间 因为只有当两个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才有摩擦 力,所以要注意摩擦力作用的时间。如一个小球竖直落下与一块在水平方向上运动的木块碰 撞后,向斜上方弹出,假设碰撞时间为  t D ,但可能小球不需要  t D 时间,在水平方向上便已具 有了与木块相同的速度,则在剩下的时间内小球和木块尽管还是接触的,但互相已没有摩擦 力。 如图 1­1­14,小木块和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m ,用一个与水平方向成多大  N F  F ¢  fm  图 1­1­11  A  F  图 1­1­12  v  图 1­1­13 高中物理竞赛力学教程 第一讲 力、物体的平衡 第 4页共 13页 角度的力 F 拉着木块匀速直线运动最省力? 将摩擦力  f 和地面对木块的弹力  N  合成一个力  F ¢ ,摩擦角为 m j  1 1 - - = =  tg  N  f  tg  ,这样木块受三个力:重力  G,桌面对木块的作用力F ¢ 和拉力 F,如图 1­1­14, 作出力的三角形,很容易看出当  F 垂直于  F F 时 ¢ 最 小,即有 F 与水平方向成 m j  1 - = tg  时最小。 例1、例 1、 如图 1-1-15 所示皮带速度为  0 v  ,物 A 在皮带上以速度  1 v 垂直朝 皮带边运动,试求物 A 所受摩擦力的方向。 解:物 A 相对地运动速度为  r r  V V V V + =  0 1 ,  ,滑动摩擦 力 f 与  r V  方向相反如图所示。 例 2、物体所受全反力 R 与法向的夹角  m j a > 的情形可 能出现吗? 解:不可能。因为若有  m j a > 则  m tg tga j > 即 m >  N  f  。  max f f > \ , 这是不可能的。 然而在要判断一个受摩擦物体是否静止时, 可事先假定它静止,由平衡求出  ) ( 1  N  F  tg - = a ,有如下三种情形: ï î ï í ì > = < 滑动 临界状态 静止  m  m  m j j j a §1.2 力的合成与分解 1.2.1、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即力  2 1  F F和 的合力即此二力构成的平行四 边形的对角线所表示的力 F, 如图 1-2-1(a)根据 此法则可衍化出三角形法则。即:将  2 1 ,F F  通过 平移使其首尾相接, 则由起点指向末端的力 F 即  2 1 ,F F  的合力。(如图 1-2-1(b)) 如果有多个共点力求合力, 可在三角形法则 的基础上,演化为多边形法则。如图 1-2-2 所示,a 图为有四个力共点 O,b 图表示四个力矢  F  N F ¢  f  G  F  G  F ¢ 图 1­1­14  A  1 V  0 V  A  1 V  0 V ¢  f  图 1-1-15  2 F  3 F  4 F  合 F  图 1-1-16  F1  F2  F  F1  F2 F  (a)  (b)  图 1-2-1 高中物理竞赛力学教程 第一讲 力、物体的平衡 第 5页共 13页 首尾相接,从力的作用 点O连接力  4 F 力矢末端 的有向线段就表示它们 的合力。而(c)图表示五 个共点力组成的多边形 是闭合的,即  1 F 力矢的 起步与  5 F  力矢的终点 重合,这表示它们的合力为零。 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也遵循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一般而言,一个力分解为 两力有多解答,为得确定解还有附加条件,通常有以下 三种情况: ①已知合力和它两分力方向,求这两分力大小。这有确定的一组解答。 ②已知合力和它的一个分力,求另一个分力。这也有确定的确答。 ③已知合力和其中一个分力大小及另一个分力方向,求第一个合力方向和第二分力大小, 其解答可能有三种情况:一解、两解和无解。 1.2.2、平面共点力系合成的解析法 如图1-2-3, 将平面共点力及其合力构成力的多边形abcde, 并在该平面取直角坐标系Oxy, 作出各力在两坐标轴上的投 影,从图上可见: î í ì + + + = + + + =  x x x y y  x x x x x  F F F F R  F F F F R  4 3 2 1  4 3 2 1  上式说明, 合力在任意一 轴上的投影, 等于各分力在同 一轴上投影的代数和, 这也称 为合力投影定理。 知道了合力 R 的两个投影  x R 和  y R  , 就 难求出合力的大小与方向了。 合力 R 的大小为: 合力的方向可用合力 R 与 x 轴所夹的角的正切值来确定:  x  y  R  R  tga = 1.2.3、平行力的合成与分解 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几个力的作用线平行, 且不作用于同一点, 称为平行力系。 如图 1-2-4 如果力的方向又相同,则称为同向平行力。  F1  F2  F3  F4  F1  F2  F3  F4  ∑F  F1  F2  F3  F4  F5  (a)                              (b)  (c)  图 1-2-2  2 2  y x  R R R + =  x  y  a  b  c  d  e  O  Rx  F1y  F4y  F3y  F2y  F1x  F2x  F3x  F4x Fy  F1  F2  F3  F4  Ry  x  y O  Rx  R a 图 1-2-3  (a)  (b) 高中物理竞赛力学教程 第一讲 力、物体的平衡 第 6页共 13页 两个同向平行力的合力(R)的大小等于两分力大小之和,合力作用线与分力平行,合力 方向与两分力方向相同,合力作用点在两分力作用点的连线上,合力作用点到分力作用点的 距离与分力的大小成反比,如图 1-2-4(a),有: ï î ï í ì = + =  1  2  2 1  F  F  BO  AO  F F R  两个反向平行力的合力(R)的 大小等于两分力大小之差,合力作 用线仍与合力平行,合力方向与较 大的分力方向相同,合力的作用点 在两分力作用点连线的延长线上,在较大力的外侧,它到两分 力作用点的距离与两分力大小成反比,如图 1-2-4(b),有:  2 1  F F R - = 1.2.4、空间中力的投影与分解 力在某轴上的投影定义为力的大小乘以力与该轴正向间 夹角的余弦,如图 1-2-5 中的 F  v 力在 ox、oy、oz 轴上的投影 X、Y、Z 分别定义为 ï þ ï ý ü = = = g b  cos  cos  cos  F Z  F Y  a F X 这就是直接投影法所得结果, 也可如图 1-2-6 所示 采用二次投影法。这时  ) , cos(  x F F X  xy xy  v v v = 式中  xy F  v 为 F  v 在 oxy 平面上的投影矢量,而  ) , sin(  Z F F F xy  v v v = 力沿直角坐标轴的分解式  k F j F i F k Z j Y i X F  z y x  r r r r r r + + = + + = §1.3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1.3.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叫作共 点力。当物体可视为质点时,作用在其上的力都可视为共点力。当物体不能视为质点时,作  R  O  A  B  F2  F1  A  B O  F1  F2  R  (a)  (a)  图 1-2-4  Z  X  Y  F  Fxy  O  图 1-2-6  Y α γ β j  k  i  z  Y  X  Z  X  图 1-2-5  2  1  F  F  OB  OA = 高中物理竞赛力学教程 第一讲 力、物体的平衡 第 7页共 13页 用于其上的力是否可视为共点力要看具体情况而定。 物体的平衡包括静平衡与动平衡,具体是指物体处于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和匀速转动这 三种平衡状态。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物体所受到的力的合 力为零。  0 = å i  i F  v 或其分量式:  0 = å i  ix F  0 = å i  iy F  0 = å i  iz F  如果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处于平衡, 用力的图示表示,则这些力必组成首尾相接的闭合力矢三角 形或多边形; 力系中的任一个力必与其余所有力的合力平衡; 如果物体只在两个力作用下平衡,则此二力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条直线上,我 们常称为一对平衡力;如果物体在三个力作用下平衡,则此三力一定共点、一定在同一个平 面内,如图 1-3-1 所示,且满足下式(拉密定理): g b a  sin sin sin  3 2 1  F F F = = 1.3.2、推论 物体在 n(n≥3)个外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若其中有 n-1 个力为共点力,即它们的作用 线交于 O 点,则最后一个外力的作用线也必过 O 点,整个外力组必为共点力。这是因为 n-1 个外力构成的力组为共点(O 点)力,这 n-1个的合力必过 O 点,最后一个外力与这 n-1 个外 力的合力平衡,其作用线必过 O 点。 特例,物体在作用线共面的三个非平行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 相交于一点且一定共面。 §1.4 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 1.4.1、力矩 力的三要素是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由作用点和力的方向所确定 的射线称为力的作用线。力作用于物体,常能使物体发生转动,这时 外力的作用效果不仅取决于外力的大小和方向,而且取决于外力作用 线与轴的距离——力臂(d)。 力与力臂的乘积称为力矩,记为 M,则 M=Fd,如图 1-4-1,O 为 垂直于纸面的固定轴,力 F 在纸面内。 力矩是改变物体转动状态的原因。力的作用线与轴平行时,此力 对物体绕该轴转动没有作用。若力 F 不在与轴垂直的平面内,可先将 力分解为垂直于轴的分量 F⊥和平行于轴的分量 F∥,F∥对转动不起作用,这时力 F 的力矩 为 M=F⊥d。 通常规定 绕逆时方向转动的力矩为正。当物体受到多个力作用时,物体所受的总力矩等 于各个力产生力矩的代数和。  F  O  d  图 1-4-1  F1  F2  F3 a b g 图 1-3-1 高中物理竞赛力学教程 第一讲 力、物体的平衡 第 8页共 13页 1.4.2、力偶和力偶矩 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不共线的力称为力偶。如图 1-4-2 中  2 1 ,F F  即为力偶,力偶不 能合成为一个力,是一个基本力学量。对于与力偶所在平面垂直 的任一轴,这一对力的力矩的代数和称为力偶矩,注意到  F F F = =  2 1  ,不难得到,M=Fd,式中 d 为两力间的距离。力偶 矩与所相对的轴无关。 1.4.3、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 有固定转轴的物体,若处于平衡状态,作用于物体上各力的 力矩的代数和为零。 §1.5 一般物体的平衡 力对物体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各部位所受力的合力对物体的平动有影 响,合力矩对物体的转动有影响。如果两种影响都没有,就称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因此,一 般物体处于平衡时,要求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 0 ( = å 外 F  和合力矩为零 å =  ) 0 (  M  同时满 足,一般物体的平衡条件写成分量式为 å = 0 x F å = 0 x M  0 = å  y F  0 = å  y M å = 0 z F å = 0 z M  z y x  M M M  , ,  分别为对 x轴、y 轴、z 轴的力矩。 由空间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去掉由力系的几何性质能自动满足的平衡方程,容易导出 各种特殊力系的独立平衡方程。 如平面力系(设在 xOy 平面内),则  0 , 0 , 0 = = = å å å  y x x  M M F  自动满足,则独 立的平衡方程为:  0 = å  x F  0 = å  y F å = 0 z F  0 = å  z M  这一方程中的转轴可根据需要任意选取,一般原则是使尽量多的力的力臂为 零。 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平行力系的独立方程均为二个,空间汇交力系和空间平行力系的独 立平衡方程均为三个。 §1.6 平衡的稳定性 1.6.1、重心 物体的重心即重力的作用点。在重力加速度 g  v 为常矢量的区域,物体的重心是惟一的(我 们讨论的都是这种情形),重心也就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由于重力与质  F1  F2  O  1 r  2 r  图 1-4-2 高中物理竞赛力学教程 第一讲 力、物体的平衡 第 9页共 13页 量成正比,重力合力的作用点即为质心,即重心与质心重合。 求重心,也就是求一组平行力的合力作用点。相距 L,质量分别为  2 1 ,m m  的两个质点构成 的质点组,其重心在两质点的连线上,且  2 1 ,m m  与相距分别为:  0 ) (  2 1 2 1 = - +  L m L m m  0 ) (  1 2 2 1 = - +  L m L m m  2 1  2  1  m m  L m  L + =  2 1  1  2  m m  L m  L + = 均匀规则形状的物体,其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求一般物体的重心, 常用的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是将物体分割成若干 个重心容易确定的部分后, 再用求同向平行力合力的 方法找出其重心。 物体重心(或质心)位置的求法 我们可以利用力矩和为零的平衡条件来求物体 的重心位置。如图 1-6-1 由重量分别为  2 1 ,G G  的两 均匀圆球和重量为  3 G  的均匀杆连成的系统,设立如 图坐标系,原点取在 A 球最左侧点,两球与杆的重心的坐标分别为  3 2 1  , ,  x x x  ,系统重心在 P 点,我们现在求其坐标 x。设想在 P 处给一支持力 R,令  3 2 1  G G G R + + = 达到平衡时有:  0 3 3 2 2 1 1 = - + + = å  Rx x G x G x G M  ∴  3 2 1  3 3 2 2 1 1 3 3 2 2 1 1  G G G  x G x G x G  R  x G x G x G  x + + + + = + + = 这样就得出了如图所示的系统的重心坐标。若有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我们不难证明其 重心位置为: ï ï ï ï î ï ï ï ï í ì = = = å å å å å  Gi  Giz  z  Gi  Giy  y  Gi  Gix  x  i  一般来说,物体的质心位置与重心位置重合,由上面公式很易得到质心位置公式:  A  O  C  P  B  X  x  1 x  2 x  3 x  G1  G2  G3  图 1-6-1  R 高中物理竞赛力学教程 第一讲 力、物体的平衡 第 10页共 13页 ï ï ï ï î ï ï ï ï í ì = = = å å å å å å  i  i i  i  i i  i  i i m  z m  z  m  y m  y  m  x m  x  如图 1-6-2,有 5 个外形完全一样的均匀金属棒首尾相接焊在一起,从左至右其密度分别 为ρ、⒈1ρ、⒈2ρ、⒈3ρ、⒈4ρ,设每根棒长均为 l ,求其质心位置,若为 n 段,密度仍 如上递增,质心位置又在什么地方? 解:设整个棒重心离最左端距离为 x,则由求质心公式有  5 2 1  5 5 2 2 1 1  m m m  x m x m x m  m  x m  x  i  i i + + + + + + = = å å L L  b v v v v  l v l v l v l v  l  v r r r r u r r r r r  4 . 1 3 . 1 2 . 1 1 . 1  2  9  4 . 1  2  7  3 . 1  2  5  2 . 1  2  3  1 . 1  2 + + + + × + × + × + × + × =  l 67 . 2 = 若为 n 段,按上式递推得:  )  10  1  1 ( 3 . 1 2 . 1 1 . 1 1  ) 1 2 )(  10  1  1 ( 7 3 . 1 5 2 . 1 3 1 . 1 1  2 - + + + + + + - - + + + ´ + ´ + ´ + × =  n  n  n  l  x  L L 将坐标原点移到第一段棒的重心上,则上式化为:  l  n  n  n  x  )  10  1  1 ( 2 . 1 1 . 1 1  ) 1 )(  10  1  1 ( 3 3 . 1 2 2 . 1 1 . 1 - + + + + + - - + + + ´ + ´ + = L L  )  10  1  1 ( 2 . 1 1 . 1 1  ) 1 )(  10  1  1 ( 2 )  10  2  1 ( )  10  1  1 ( - + + + + + - - + + + ´ + + + =  n  n  n  L L [ ] [ ]  l  n  n n  )  10  1  1 ( 2 . 1 1 . 1 1  ) 1 ( 2 1  10  1  ) 1 ( 2 1  2 2 2 - + + + + + - + + + + - + + + = L L L  l  P  图 1-6-2  l  q n  q n n  ) ( 3  ) 3 2 )( 1 ( + + - = 高中物理竞赛力学教程 第一讲 力、物体的平衡 第 11页共 13页 例、如图 1-6-3 所示,A、B 原为两个相同的均质实心球,半径为 R,重量为 G,A、B 球 分别挖去半径为  4  3  2  R R 和 的小球,均质杆重量为  G  64  35  ,长度  R l  4 = ,试求系统的重心位置。 解:将挖去部份的重力,用等值、反向的力取代,图示系统可简化为图 1-1-31 所示平行 力系;其中  G G  G  G  b a  64  27  , 8 = = ¢ ¢ 。设重心位置为 O, 则合力  G G  G  G G W  64  93  64  27  8 = - - + = 且  0 ) ( 0 = å  i G M  即  ) 3 (  64  35  2  3 (  8  ) 4  3 (  64  27  ) 3 (  OC R G OC G OC  R  R  G R  R OC G OC R G + + × + - - = + + + - \ OC=0.53R 1.6.2、物体平衡的种类 物体的平衡分为三类: 稳定平衡 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当受到外界的扰动而偏离平衡位置时,如果外力或 外力矩促使物体回到原平衡位置,这样的平衡叫稳定平衡,处于稳定平衡的物体,偏离平衡 位置时,重心一般是升高的。 不稳定平衡 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当受到外界的扰动而偏离平衡位置时,如果外力或 外力矩促使物体偏离原来的平衡位置,这样的平衡叫不稳定平衡,处于不稳定平衡的物体, 偏离平衡位置时,重心一般是降低的。 随遇平衡 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当受到外界扰动而偏离平衡位置时,物体受到的合 外力或合力矩没有变化,这样的平衡叫随遇平衡,处于随遇平衡的物体,偏离平衡位置后, 重心高度不变。 在平动方面,物体不同方面上可以处于不同的平衡状态,在转动方面,对不同方向的转 轴可以处于不同的平衡状态。例如,一个位于光滑水平面上的直管底部的质点,受到平行于 管轴方向的扰动时,处于随遇平衡状态;受到与轴垂直方向的扰动时,处于稳定平衡状态, 一细棒,当它直立于水平桌面时,是不稳定平衡,当它平放在水平桌面时,是随遇平衡。 1.6.3、稳度 物体稳定的程度叫稳度,一般说来,使一个物体的平衡遭到破坏所需的能量越多,这个 平衡的稳度就越高。稳度与重心的高度及支面的大小有关,重心越低,支面越大,稳度越大。 §1.7 流体静力学 流体并没有一定的开头可以自由流动,但具有一定的密度,一般认为理想流体具有不可 压缩的特征。 1.7.1、 静止流体中的压强  A B  C  图  l  A  B  C a  a¢  b  b¢ 图 1-6-3 高中物理竞赛力学教程 第一讲 力、物体的平衡 第 12页共 13页 (1)静止流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在静止流体内任何一点处都有压强,这一压强与方向无关仅与该点的深度有关;相连通 的静止流体内部同一深度上各点的压强相等。 关于流体内部的压强与方向无关,可以证明如下: 在静止流体中的某点处任取一个长为  l D 的极小的直角三棱液柱,令其两侧面分别在竖直 面内和水平面内,作其截面如图 1-7-1 所示,图中坐标轴 x 沿水平方向,坐标轴 y 沿竖直方 向,以  n y x D D D  , ,  分别表示此液柱截面三角形的三条边长,且 以 a 表示此截面三角形的一个锐角如图 1-7-1, 又以  x P ,  n y  P P  ,  分别表示对应侧面上压强的大小,则各侧面所受压力的大小分 别为:  l y P f  x x D D = D  l x P f  y y D D = D  l n P f  n n D D = D 由此液柱很小,则其重力将远小于它的一个侧面所受到的 压力,故可忽略其重力的作用。则由此液柱的平衡条件知上述三力应互相平衡,乃有: î í ì D = D D = D  a f f  a f f  n y  n x  sin  cos  即 î í ì D D = D D D D = D D  a l n P l x P  a l n P l y P  n y  n x  sin  cos  注意到  a n y a n x  cos , sin D = D D = D ,代入上式便得  n y x  P P P = = 说明在流体内部的同一点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是相等的。 (2)静止流体内部压强的大小 若静止流体表面处的压强为 P。(通常即为与该流体表面相接触的气体的压强),流体的 密度为 r ,则此流体表面下深度为 h 处的压强为  gh p P r + =  0  由上式可见,在静止流体内部高度差为  h D 的两点间的压强差为  h g p D = D r 1.7.2、浮力与浮心 浮力是物体在流体中所受压力的合力。浸没在静止流体内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所排 开流体的重量,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这就是阿基米德定律,可表示为 排 液 gV F r = 浮力的作用点称为浮心,浮心就是与浸没在流体中的物体同形状、同体积那部分流体的 重心,它并不等同于物体的重心。只有在物体密度均匀时,它才与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部分 的重心重合。  O  x  n f D a  y  x f D  y f D  y D  x D a 图 1-7-1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上中学学科网,下精品学科资料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1.7.3、浮体平衡的稳定性 浮在液体表面的浮体,所受浮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 相反,处于平衡状态。浮体平衡的稳定性,将因所受扰动方 式的不同而异。显然,浮体对铅垂方向的扰动,其平衡是稳 定的;对水平方向的扰动,其平衡是随遇的。 浮体对于过质心的水平对称轴的旋转扰动, 其平衡的稳 定性视具体情况而定。以浮力水面的船体为例:当船体向右 倾斜(即船体绕过质心 O 的水平对称轴转动一小角度)时, 其浮心(浮力作用点)Q 将向右偏离,浮力 F 与重力 G 构成 一对力偶,力偶矩将促使船体恢复到原来的方位,如图 1-7-2(a)所示,可见船体对这种扰动,其平衡是稳定的。但 如果船体重心 O 太高, 船体倾斜所造成的力偶矩也可能促使船体倾斜加剧, 这时船体的平衡 就是不稳的,如图 1-7-2(b)所示。  F  Q  G  O  F  Q  G  O q (a) (a) 图 1-7-2
本文档为【高中物理竞赛辅导__力、物体的平衡(BAIDU)】,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04754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313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13
分类:高中其他
上传时间:2011-03-30
浏览量: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