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吉大预防医学复习资料.doc

吉大预防医学复习资料.doc

举报
开通vip

吉大预防医学复习资料.doc吉大预防医学复习资料.doc 环卫 1.公共卫生措施和三级预防 国家的公共卫生措施一般分为四大类: 预防性卫生服务 疾病预防和控制(保护健康) 健康促进 卫生服务研究 三级预防(three levels of prevention) 第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病因预防 第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临床前期预防 第三级预防(tertiary prevention):临床预防 预防措施 实施对象 疾病类型 实施环节 措施 第一级预防 健康人...

吉大预防医学复习资料.doc
吉大预防医学复习资料.doc 环卫 1.公共卫生措施和三级预防 国家的公共卫生措施一般分为四大类: 预防性卫生服务 疾病预防和控制(保护健康) 健康促进 卫生服务研究 三级预防(three levels of prevention) 第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病因预防 第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临床前期预防 第三级预防(tertiary prevention):临床预防 预防措施 实施对象 疾病类型 实施环节 措施 第一级预防 健康人群 病因明确 无病期 消除和控制危害健康的 高危人群 各种有害因素、增进健康 的各种措施 第二级预防 高危人群 病因不完全明确 发病早期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病人 的各种措施 第三级预防 病人 病因不清 发病期、康各种有效的治疗和康复 难以察觉预兆 复期 措施 突发事故 2(生物圈(biosphere):有生物生存的地球表层;包括大约11km深的地壳、海洋及15km以内的地表大气层。这里有空气、水、日光、土壤和岩石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了一切必要的条件。 3.生态系统(ecosystem) :指生物群落(微生物、动物、植物及人类等)与非生物环境(空气、水、无机盐、氨基酸等)所组成的自然系统。 4. 生态平衡(ecological equilibrium):在一定的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物质、能量的输出和输入,生物学种群和数量,以及各数量之间的比例,始终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关系,称为生态平衡。 5. 食物链(food chain):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通过摄食和被摄食逐级传递物质和能量,彼此形成的以食物联接起来的链状关系。 6.根据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其理化性质是否改变,分为: 一次污染物(primary pollutant):指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其理化性状未发生改变的污染物。 如SO2、CO等。 二次污染物(secondary pollutant):指有些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后,由于物理、化学或生物学作用 或 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形成的与原来污染物的理化性状和毒性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 如 NOx+HC?光化学烟雾 水中无机汞 ?甲基汞 7.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浓集作用必须具备的条件: ?环境化学物质易为各种生物体吸收; ?进入生物体内的环境化学物质较难分解和排泄; ?在生物浓集过程中多通过食物链进行; ?污染物在生物体内浓集和逐渐积累时,尚不会对该生物体造成致命性伤害。 8.污染物的迁移:污染物在环境中所发生的空间位置的移动及其所引起的富集、分散和消失的过程,称为污染物的迁移。 污染物的转化: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的作用,发生形态改变或转变成另一种物质的过程称为污染物的转化。 9. 剂量(dose):一般是指给予机体的或机体接触的外源化学物的数量。 中毒(toxication) :是指机体受到某种化学物质的作用而引起功能性和器质性的病变。 10. 半数致死剂量(LD50):毒物引起一半受试对象出现死亡所需要的剂量,又称致死中量。 11. 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特点: 广泛性 、长期性、 多样性、 复杂性 12. 环境污染对健康危害的主要表现形式:1) 急性危害 eg: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急性食物中毒、急性职业中毒事件等 2)慢性危害 eg :日本的水俣病、痛痛病、各种职业中毒3)致癌作用 4)遗传毒性 5)生育毒性和发育毒性 6)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7)干扰内分泌功能 13.公害病:因严重的环境污染而引起的地区性中毒性疾病称公害病。这类疾病是环境污染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如日本的―痛痛病‖、―水俣病‖。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引起的红眼病等。 14. 影响环境污染物健康损害程度的因素 , 污染物的理化特性 , 剂量或强度 , 环境因素的联合作用 , 暴露时间 , 个体感受性 15. 紫外线:C段(UV-C):波长200,275nm,也称为短波紫外线。杀菌作用 B段(UV-B):波长275,320nm,抗佝偻病作用、红斑作用、免疫增强作用 A段(UV-A):波长320,400nm,色素沉着作用 红外线:波长760nm,1mm,红外线的生物学基础是热效应 16.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直接危害 间接危害 直接危害: , 急性中毒 由烟雾事件和生产事故引起。1)烟雾事件又可分为煤烟型烟雾事件和光 化学烟雾事件。 煤烟型烟雾事件主要污染物为SO2和烟尘,典型例子是1952年12 月发生的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 光化学烟雾事件主要污染物是汽车尾气中 NOX和烃类污染物在强烈日光作用下经过一系列光化学反应产生光化学氧化剂,典 型例子是1943年至1955年在美国洛杉矶多次发生的光化学烟雾事件。2)生产事故 典型例子是1984年12月3日发生在印度博帕尔市的异氰酸甲酯泄漏事件。 , 慢性中毒、炎症 空气中SO2、NO2、硫酸雾、硝酸雾、烟尘等污染物,直接长期 刺激眼及呼吸道粘膜,引起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COPD),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 气管哮喘和肺气肿。 , 致癌作用 空气中的砷、苯并芘(BaP) , 引起变态反应 如四日市哮喘事件 , 降低机体免疫力 在大气污染严重的地区,唾液溶菌酶和SIgA的含量均明显下降 间接危害 , 影响小气候和太阳辐射 大气污染物促使形成云雾,吸收太阳光,影响紫外线的生物 学作用;―冷化效应‖。 , 产生温室效应 温室气体主要有:CO2、CH4、N2O、CFCs、O3 , 形成酸雨 SO,NO 2X , 破坏臭氧层 ?氯氟烃化合物(CFCs) ?溴氟烷烃类(哈龙类):用于灭火剂等。 ?氮氧化物:平流层内超音速飞机排放。 17.大气中几种常见污染物对健康的影响: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光化学烟雾 颗粒物、铅、 多环芳烃、二恶英 18.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1).室外来源? 室外空气:大气污染 ? 住宅建筑物材料:地基和建筑物 ? 人为带入室内:室外或工作环境 ? 相邻住宅污染:排烟道 ? 生活用水污染:淋浴器、空气加湿器 2).室内来源 ?室内燃烧或加热:SO2、NOx、CO、烃类、颗粒物以及烹调油烟等。? 室内人的活动:烟草烟气、飞沫等。? 室内建筑装饰材料:挥发性有机物、放射性 污染物等。? 室内生物性污染:军团菌、真菌和尘螨等。? 家用电器:电磁辐射、静电等。 19.介水传染病 水体受到生物性污染后,最常见的危害是居民通过饮用、接触等途径而引起介水传染病的流行。介水传染病流行原因:• 水源污染后未净化和消毒• 处理后饮用水重新被污染 介水传染病流行的特点: • 出现暴发流行 (发病集中在潜伏期内) • 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饮水史相同(同一水源) • 污染处理、净化和消毒后,迅速控制 20.汞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甲基汞的形成) 进入水中的无机汞多吸附在悬浮的固体微粒上而逐渐沉降于水底,故底泥中汞含量常较水中为高。底泥中的无机汞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能转变成剧毒的甲基汞(汞的甲基化)。 历史上发生的著名的公害事件--水俣病事件-日本熊本县水俣湾 鱼体中含甲基汞甚高 慢性甲基汞中毒的临床表现:末梢感觉减退、向心性视野缩小、听力障碍、共济运动失调。 患者最终因全身瘫痪、吞咽困难、痉挛而死。 21.铬为铜灰色耐腐蚀的硬金属,有多种化合物。其中Cr3+和Cr6+具有卫生学意义。铬化合物毒性以Cr6+为最大,可干扰多种重要酶的活性,影响物质的氧化、还原和水解过程,能与核酸、核蛋白结合,可诱发癌。铬中毒主要是由Cr6+引起。 Cr6+对人的致死剂量约为5g。 22. 饮用水的卫生要求 • 流行病学安全 • 化学性状良好,不含任何有害化学物质,对人体有益无害 • 水的感官性状良好 • 水量充足,使用方便 23. 饮用水的净化和消毒 氯化消毒原理:各种氯化消毒剂进入水中迅速水解成次氯酸,它体积小,电荷中性,易穿透细菌的细胞壁;它又是一种强氧化剂,能损害细胞膜,使膜的通透性增加,导致细胞内容物如蛋白质、RNA和DNA释出;并影响多种酶系统,导致细菌死亡。氯对病毒的作用主要是对核酸的致死性损害。由于水中常含有一定量的氨,当氯加入水中时,除产生次氯酸外,还可产生一氯胺(NH2C1)和二氯胺(NHCl2),氯胺有杀菌作用。氯胺是弱氧化剂,杀菌作用不如HOCl强,需要较高浓度和较长接触时间。 影响氯化消毒效果的因素:?加氯量和接触时间:要保证氯化消毒的效果必须向水中加入足够的消毒剂,并有充分的接触时间。?水的pH值?水温?水的混浊度?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24.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或称为地方病:由于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不均衡,使某些地区个别微量元素过多或缺乏,超出机体的适应范围,导致当地的动植物和人群发生特有的疾病,称为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biogeochemical disease),或称为地方病(endemic disease)。 25碘缺乏病 地方性甲状腺肿 原因:?缺碘 缺碘是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的主要原因。?致甲状腺肿物质 指除碘缺乏外,能干扰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引起甲状腺肿大的所有物质。有机硫化物:如硫氰化物、硫葡萄糖苷和硫脲类等,某些有机物:包括生物类黄酮、酚类、邻苯二甲酸酯和有机氯化合物等。?其他原因 膳食中维生素A、C、B12不足可促使甲状腺肿发生。 地方性克汀病机制:由于胚胎期及出生早期严重缺碘,使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以致生长发育出现障碍,脑发育不全导致耳聋、语言障碍、智力障碍等。骨骼发育不全导致体格矮小、运动功能障碍等。 临床表现 ?智力低下:是地方性克汀病的主要症状,其程度可轻重不一。严重的智力低下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甚至达到白痴的程度。?生长发育落后:主要表现出身材矮小、婴幼儿生长发育落后、性发育落后等。?聋哑:是常见症状,多为感觉神经性耳聋,同时存在语言障碍。?神经系统症状:主要表现为下肢痉挛性瘫痪, 肌张力增强,腱反射亢进等。克汀病临床症状可概括为呆、小、聋、哑、瘫。 26. 病区类型和分布:?饮水型病区 主要分布东北平原西部、华北平原、华东平原、中原地区、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形成东起山东半岛西至新疆南天山山脉的面积辽阔的氟中毒病区。?燃煤污染型病区 主要分布在陕南、四川、湖北、贵州、云南、湖南和江西等地区。?饮茶型病区 主要分布在西藏、内蒙、四川等习惯饮砖茶的少数民族地区 27. 慢性镉中毒发生在日本富山县神通川两岸地区,稻米中的镉含量大大增加。因得病后日夜全身剧烈疼痛,故又称为痛痛病(itai-itai disease)。患者多为40岁以上多胎生育妇女。主要临床表现是全身疼痛,早期腰背痛,膝关节痛,以后遍及全身。患者易在轻微外伤下发生多发性骨折,甚至在咳嗽、喷嚏时也可引起骨折。四肢弯曲变形,脊柱受压缩短变形,骨软化和骨质疏松,行动困难,被迫长期卧床。营养不良常是该病的诱发因素,最后患者多因极度衰弱和并发其他疾病而死亡。此病发病缓慢,潜伏期长,最短潜伏期为2,4年。实验室检查显示尿中低分子蛋白和尿糖增加,反映了镉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特异性损害。 营养 1.营养 (nutrition):是指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程。 营养素 (nutrient):食物中具有营养功能的物质称为营养素,是指通过食物获取并能在人体内被利用,具有提供能量、构成机体成分和调节生理功能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 、矿物质、维生素、水、其他生物活性物质。 2.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 , 平均需要量(EAR) , 推荐摄入量(RNI) , 适宜摄入量(AI) , 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UL , AI ? RNI , EAR 3. 氮平衡,摄入氮,排出氮(尿氮,粪氮,经皮肤排出的氮) , 正氮平衡:摄入氮,排出氮 , 负氮平衡:摄入氮,排出氮 , 零氮平衡:摄入氮,排出氮 4.蛋白质营养学评价:食物中蛋白质含量;蛋白质消化率;蛋白质生物学价值 5.营养价值 是指食物所含营养素的种类、数量及其相互比例,以及被人体消化吸收、利用的程度。 6.必须氨基酸:定义: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数量不能满足机体 的需要,必需从膳食中补充,称为必需氨基酸。 成人EAA: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 婴儿EAA:以上8种,组氨酸 7.氨 基 酸 模 式:某种蛋白质中各种氨基酸的构成比例。计算方法是把色氨酸含量定为1,分别计算出其他必需氨基酸计算的相应比值。 食物中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与人体越接近,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也越高。 鸡蛋的蛋白质氨基酸模式与人体最接近,作为参考蛋白 质。 8.限制氨基酸:食物蛋白质中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相对含量较低,导致其它的必需氨基酸在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而浪费,造成其蛋白质营养价值降低,这些含量相对较低的必需氨基酸称限制氨基酸。 植物性蛋白往往相对缺少赖氨酸(谷类)、蛋氨酸(豆类)、苏氨酸和色氨酸。 9.蛋白质互补作用:为了提高植物性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往往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食物混合食用,而达到以多补少的目的,提高膳食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这种不同食物间相互补充其必需氨基酸不足的作用叫蛋白质互补作用 例如:大豆和米或面混合食用时,大豆蛋白富含的赖氨酸与米面蛋白质中的蛋氨酸互相 补充,可明显提高米面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10. 甘油 脂肪 饱和脂肪酸(SFA) 脂肪酸 单不饱和脂肪酸(MFA)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 脂类 磷脂 类脂 固醇类 脂蛋白 11. 必需脂肪酸(EFA)?概念:必需脂肪酸是指人体不可缺少而自身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的脂肪酸。?种类:亚油酸(C18:2,n-6),-亚麻酸C18:3,n-3) 12.EPA为20碳5烯酸(C20:5,n-3),DHA为22碳6烯酸(C22:6,n-3),均为人体需要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但人体利用亚油酸和,-亚麻酸可以合成。多存在于海产品中(深海鱼油)。 13(脂肪适宜摄入量(AI) ? 成人摄入脂肪能量占总能量20,30%。 ? 必需脂肪酸能量占总热能3%。 ? S:M:P=1:1:1 ? (n-6):(n-3)=(4,6):1 ? 胆固醇,300mg 14.15无 16.糖的分类:单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 双糖:是由两分子单糖缩合而成,有蔗糖、乳糖和麦芽糖等; 寡糖:是由3-10个单糖构成的小分子多糖,比如豆类食品中的棉子糖和水苏糖; 多糖:10个以上单糖组成的大分子糖,包括糖原、淀粉、膳食纤维 17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通便防癌; 可降低血清胆固醇; 降低血糖、辅助防治糖尿病; 能吸附某些食品添加剂、农药、洗涤剂等化学物质; 控制体重和减肥 18. 参考摄入量1.) 碳水化合物适宜摄入量(AI): 1988年应占总热能的60%-70% 2000年应占总热能的55%-65% 相当于每天摄入约300,400g碳水化合物,至少为275g。 2.) 膳食纤维的推荐摄入量(推算结果):总膳食纤维10,30g。 19.过量摄入的危害 过多常可引起胃肠饱胀,排便次数增多 长期食人高纤维膳食,可使钙、镁、铁等矿物质的排出量增多 有可能影响胡萝卜素、尼克酸、维生素B1,和叶酸的利用 虽可达到减肥目的,但可能导致其他营养素的不足 患伤寒、痢疾、溃疡性结肠炎、消化道手术后,则应根据病情,禁止或限制纤维膳食的 摄入。 20.血糖生成指数(Glycemic Index,GI) 可以用作衡量食物糖类升高血糖速度和能力的指标。血糖生成指数是指不同种类食物的糖类与参比食物比较,其升高血糖能力的大小。 21. 能量系数 是每克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在体内氧化产生的能量值。 碳水化合物 16.7kJ (4kcal)/g 脂肪 37.7kJ (9kcal)/g 蛋白质 16.7kJ (4kcal)/g 22.人体对热能的需要: 人体摄入的能量主要用于满足维持基础代谢、体力活动和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消耗的能量需要。 婴幼儿、儿童、青少年需额外增加生长发育所需能量。 孕妇需增加子宫、胎盘、胎儿、乳房和体脂储备所需能量。 乳母需增加合成分泌乳汁所需能量。 23. 基础代谢 (basal metabolism, BM) ? 定义:是维持人体最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消耗。 ? 测定方法:测定空腹12,14h、睡醒静卧、环境温度18,25?C,无任何体力活动和紧张思维、全身肌肉松弛、消化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时的能量消耗。 ? 意义:维持体温、心跳、呼吸、各组织器官和细胞的基本功能。 ? 基础代谢率(basal metabolic rate BMR):指单位时间内人体基础代谢所消耗的能量。 影响基础代谢的因素 , 体形和机体构成(体表面积): , 年龄: , 性别: , 气温: , 应激状态: 24.食物特殊动力作用,现称食物热效应(TEF),是指人体摄食过程中引起的额外的能量消耗。 是指摄食过程中,营养素的消化、吸收、转化、合成所消耗的能量。 不同食物的TEF有所差异:脂肪为本身能量的4%,5%,碳水化合物为5%,6%,蛋白质为30%。 一般成人摄入混合膳食,TEF相当于基础代谢的10%。 25.三大生热营养素的供能比例: 蛋白质 10%,12% 脂肪 20%,30% 碳水化合物 55%,65% 26.矿物质(无机盐)分类: 1)常量元素,指某种元素在机体中的含量大于体重的0.01%者,也称宏量元 素。比如:钙、磷、钠、钾、氯、镁、硫(7种)。占无机盐总量的99.9%。 2)微量元素,指机体中含量小于体重的0.01%者。必需微量元素:铁、碘、锌、硒、 铜、氟、铬、锰、钼、钴(10种) 。 27. 影响钙吸收的因素: 抑制钙吸收的因素: , 草酸盐、植酸盐、磷酸 , 膳食纤维 , 过多的脂肪 , 某些碱性药物(苏打、黄连素、四环素等) , 许多疾病如吸收不良综合征、慢性肾衰、糖 尿病、胃 切除术后均可使钙的吸收率下降 促进钙吸收的因素: , VitD , 乳糖 , 某些氨基酸(赖、色、精氨酸) , 膳食中Ca、P比例 , 一些抗生素有利钙的吸收 此外钙的吸收还与机体状况有关、婴幼儿、孕妇、乳母由于需要增高,钙吸收率远大于成年男性。随年龄增大,钙吸收率逐渐下降。婴幼儿期限钙吸收率常大于50%,儿童期为40%,成年人降至20%左右,老年人更低,仅达15%左右,体育锻炼可促进钙的吸收。 28.钙缺乏与过量 1)钙缺乏 儿童:生长发育迟缓、骨软化、骨骼变形,佝偻病。 成人:骨质疏松症。 钙的缺乏者易患龋齿,影响牙齿质量。 2)钙过量摄入 ?肾结石:过量钙的摄入可能增加肾结石的危险性。 ? 骨硬化:持续摄入大量的钙可使降钙素分泌增加,以及发生骨硬化。 29.钙的食物来源: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钙的摄入量是不同的。成人为800,,/d。 孕妇、乳母、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应适量增加,一般每天1000-1200mg/d。 钙的食物来源应考虑两个方面:1)钙含量 2)吸收利用率 30(铁是人体必需微量无素中含量最多的一种。膳食铁以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两种形式存在,血红素主要来自动物性食品,吸收受膳食成分和胃肠道分泌物影响较小,吸收率可达25%。非血红素铁受膳食成分和胃肠道分泌影响很大,吸收率仅为5% 31.含量、分布和生理功能 铁总量3,5g -I分布: -60,75% 在Hb,运输O2。 -II分布:1%在含铁酶类,(细胞色素, 细胞色素氧化酶,过氧化物酶, 过氧化氢酶)参与组织呼吸过程。 -III分布:30%为储存铁(铁蛋白,含铁血黄素)在肝、脾、骨髓中。 以上I、II为功能铁(必需铁)III为储存铁(非必需铁) 32. 影响铁吸收的因素 促进铁吸收的因素: , 还原性物质及含巯基蛋白质 , 乳清蛋白 , 胃内酸度 , 维生素, , 维生素B2 , 肉因子 铁吸收的不利因素 , 植酸、磷酸、草酸过多可妨碍铁吸收 , 锌和铁盐同时服用也有降低人体对铁的吸收 , 胃酸缺乏可影响铁吸收 , 脂肪消化不良导致脂肪痢也减少铁吸收 铁吸收率还受人体需要的控制,生理状态如妊娠和生长期可刺激机体增加铁的吸收;机体缺乏时铁吸收增加,如正常成人食物中的铁仅5%,15%被吸收,而缺铁者的吸收率可高达50%。 33. 缺铁性贫血的原因:摄入不足; 慢性失血; 铁吸收障碍(主要原因) 34.推 荐 量:成年男女分别:15、20mg/d 孕妇和乳母:25,35mg/d UL:50mg/d 食 物 来 源:食物来源:动物肝脏、血和肉类,海带、木耳、豆粉和某些绿色蔬菜含 铁量亦较多,强化食品。奶类是贫铁食物(人乳含铁0.1mg/ 100g,牛乳含铁0.1, 1.7mg/100g)蛋黄含铁较高,但吸收率低。 35. 维生素共同特点: , 存在于天然食物中。 , 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数量很少,必须由食物供给。 , 不构成组织,不提供能量。 , 生理剂量很少(mg,µg),但生理作用十分重要。 , 常以辅酶或辅基形式参与酶的功能。 , 具有几种结构相近、生物活性相同的化合物。 36.维生素 分类: ? 按缺乏原因 原发性缺乏:由膳食中维生素供给不足或生物利用率过低引起。 继发性缺乏(条件性维生素缺乏):由生理或病理原因妨碍维生素的消化、吸收、利用,或因需要量增加、排泄或破坏增多而引起的。 ? 按缺乏程度 临床缺乏:维生素缺乏出现临床症状。 亚临床缺乏(边缘缺乏):没有维生素缺乏的临床症状,但可出现劳动效率降低和对疾病抵抗力下降。 37.维生素缺乏原因 : , 各种原因使食物供应严重不足 , 吸收利用降低 , 维生素需要量相对增高 , 长期用营养素补充剂者维生素的需要量增加 38. 1)维生素A的功能 , 保护正常的视觉功能 , 促进生长及骨骼发育 , 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 维持上皮组织的正常生长与分化,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 , 抗肿瘤、抗氧化作用 2)维生素A缺乏症 , 暗适应能力下降、夜盲及干眼病:角膜干燥、发炎、软化、溃疡、角质化,角膜损 伤严重可导致失明。 , 粘膜、上皮改变:表现皮肤粗糙、干燥、磷状等角化,臂、腿、肩、下腹部尤为明 显,粘膜抵抗力下降,易感染,特别是老人、儿童易引起呼吸道炎症,严重时可引 起死亡。 , 生长发育受阻:儿童生长发育迟缓,主要影响骨骼、牙齿的发育。 , 味觉、嗅觉下降,食欲减退。 3)临床表现:眼结膜毕脱氏斑(Bitot’s spots),其为脱落细胞的白色泡沫状聚集物,是正常结膜上皮细胞和杯状细胞被角化细胞取代的结果 干眼病:结膜干燥,有毕脱氏斑,角膜软化穿孔而致失明等 4)维生素A的食物来源 视黄醇:肝脏、鱼肝油、鱼卵、全乳和奶油、蛋黄等。 胡萝卜素:黄色、绿色蔬菜(胡萝卜、菠菜、豌豆苗、韭菜、青椒等)和某些水果(杏、芒果等)。 39.1)维生素D生理功能: , 促进肾小管钙、磷吸收; , 调节钙、磷代谢; , 促使骨髓及牙齿硬化。 , 调节基因转录作用 , 调节内分泌系统血钙平衡 2)维生素D缺乏症 , 手足痉挛症 , 佝偻病(rickets) , 骨质软化症(osteomalacia) ,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3)食物来源 , 经常晒太阳是人体廉价获得充足有效的维生素D3的最好来源; , 膳食中主要存在海水鱼(如沙丁鱼)、肝、蛋等动物性食品及鱼肝油制剂中。人奶和 牛奶是维生素D较差的来源; , 鱼肝油中维生素D含量最丰富,其次是蛋黄、肝、鱼等。 40.维生素B1(硫胺素) 1)生理功能 , 构成脱羧辅酶; , 参与碳水化合物代谢; , 促进乙酰胆碱合成和维持神经、消化、肌肉、循环的正常功能。 2)缺 乏 症 , 干性脚气病以周围神经炎为主要症状; , 湿性脚气病以循环系统症状为主的脚气病; , 混合型脚气病即急性暴发性脚气病既有神经炎,又有心力衰竭和水肿; , 婴儿脚气病多发生于出生2-5月的婴儿,以心血管症状为主,早期表现食欲不振、 心跳快、气促、水肿、烦躁不安,晚期表现心力衰竭症状,易被误诊为肺炎合并心 力衰竭。 3)缺乏原因:摄入不足; 需要量增加; 机体吸收或利用障碍 4)食物来源:谷物是维生素B1的主要来源,蛋类、瘦猪肉也含有较多的维生素B1。谷物过分精制加工、食物过分用水洗、烹调时弃汤、加碱、高温等均可使维生素B1有不同程度的损失。 RNI,成年男性为1.4mg/d,女性为1.3mg/d。 41.维生素B2 (核黄素) 缺乏原因:摄入不足和酗酒是核黄素缺乏的最主要原因。引起代谢障碍和皮肤粘膜的炎症,包括口腔和生殖器的炎症。 眼部症状:睑缘炎,角膜血管增生,羞明,视力疲劳,夜间视力降低等。 生殖:也可引起生长受阻、生殖力下降。受孕早期缺核黄素,可能出现唇裂、白内障等先天畸形现象等。 长期缺乏还可导致儿童生长迟缓,轻中度缺铁性贫血。 口角炎(angular stomatitis ) :口角湿白及裂开、糜烂及湿白斑; 唇炎:多见于下唇红肿、干燥、皲裂 舌炎:舌肿胀,疼痛呈青紫色、出现裂纹皱摺等; 口、舌部症状表现为地图舌及口腔黏膜溃疡常伴有疼痛和烧灼感。 脂溢性皮炎,多见于鼻翼两侧、眉间、下颌等皮脂分泌旺盛部位处,患处轻度红肿,覆盖黄色脂荚。 口腔生殖综合征(orogenital sundrome) 42.烟酸缺乏症:缺乏时发生癞皮病典型症状为―三D症状‖1 dermatitis(皮炎) 2 diarrhea(腹泻)3 demental(痴呆)。 皮炎多呈对称性,分布于身体暴露和易受摩擦部位临床 表现多样化,有红肿、水泡、粗糙、脱屑、角化过度、色素沉着等 食物来源:烟酸在食物中分布较为广泛,豆类、粮食、肝、肾、瘦肉、鱼、酵母中含量较多。在发生癞皮病的地区可推广种植含色氨酸多的新品种玉米,或在玉米面中加碱使其中结合型烟酸释放出来以利吸收。每日推荐摄入量:成人按每日4.2MJ热能计算,约为14,,/,。 43. 1)维生素C 的功能: , 维生素C参与体内羟化反应 , 增加对疾病的抵抗力 , 促进外伤的愈合 , 抗坏血酸还可与金属离子络合而减少铅、汞、砷等毒物的吸收 , 促进食物中F,3,还原为F,2,,有利于铁的吸收 , 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在体内起抗氧化作用,可阻断亚硝胺在体内的合成 2)缺乏与过量 缺 乏:坏血病(scurvy) VC摄入不足30天出现轻微临床表现;50天出现临床症状;90天出现解剖学改变 ? 早期症状:体重减轻、四肢无力、衰弱、肌肉关节疼痛。成人齿龈松动、肿胀、 感染发炎。 ? 出血:全身点状出血,起初毛囊、齿龈,发展后可见皮下组织、肌肉、关节、 腱鞘等处出血、血肿、淤斑;内脏、粘膜出血(血尿、便血、经血过多等);重者心 包、胸腔、腹腔、腹膜、颅内出血。 ? 齿龈炎:齿龈出血(为坏血病的主要特征)、红肿、溃疡、感染,牙齿松动、短 期内可脱落。成人和婴儿均可出现。 ? 伤口愈合缓慢:由于胶原合成障碍所致。 ? 骨质疏松:由于胶原合成障碍导致骨的有机质形成不良,骨钙化不正常导致骨 质疏松。 过 量 VC相对无毒,但大量摄入可出现不良反应,摄入1g时使尿酸排出量增加;摄入2g时会发生渗透性腹泻;摄入2,8g时出现恶心、腹部痉挛、腹泻、铁吸收过度、红细胞破坏及泌尿道结石等副作用。 3) 供给量与食物来源 供给量:RNI 100 mg 乳母 130 mg UL 1000 mg 新鲜蔬菜和水果,特别是绿色蔬菜、野生植物中含量很高,我国西南部的刺梨、樱 桃、枣类含量最丰富,枣类被利用率也可高达86%。 44.小结 , 蛋白质的营养学意义,必需氨基酸概念和食品蛋白质质量评价方法,掌握蛋白质缺 乏病、供给量与食物来源。 , 脂类的分类与营养学意义,掌握必需脂肪酸概念及其生理功能,供给量与食物来源。 , 碳水化合物的分类,营养学意义,熟悉其供给量与食物来源,掌握膳食纤维的生理 功能。 , 钙、铁、锌的生理功能,掌握影响其吸收的因素,缺乏症及其食物来源。 , 维生素的分类、缺乏原因,熟悉维生素A、维生素D、硫胺素、核黄素、烟酸、抗 坏血酸的生理功能,掌握其缺乏症、营养水平鉴定及供给量、食物来源。 45.营养调查 内容:膳食调查;人体测量资料分析; 营养不良的临床检查;营养状况实验室 检测 工程第三方检测合同工程防雷检测合同植筋拉拔检测方案传感器技术课后答案检测机构通用要求培训 ; 方法:称重法,记帐法,询问法,化学分析法,食物频率法 46(膳食评价的依据: 主要看其是否能满足用膳者的能量及各种营养素 的需求,同时要结合烹调加工方法的合理性。 具体方法: 是将膳食调查结果与―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进行比较,并参考膳食 指南 验证指南下载验证指南下载验证指南下载星度指南下载审查指南PDF 作出合理评价。 47.体质指数(BMI):BMI=体重(kg)/身高(m)2。 正常值为18.5,24.99;<18.4为消瘦,25,29.99为超重,>30为肥胖。 48. 营养性疾病常见的症状和体征 1)消瘦、发育不良:蛋白质、能量、维生素、锌摄入不 足。 2)贫血:蛋白质、铁、叶酸、维生素B6,B12,维生素C 摄入不足。 3)皮肤改变: 毛囊角化——缺维生素A ; 皮炎——缺维生素PP,B2; 出血——维生素C和K 4)眼损伤:角膜干燥、充血、夜盲、睑缘炎、 畏光由于维生素A和B2摄入不足造成。 5)口损伤:口唇炎、口角炎、牙龈炎由于维生 素B2,PP、维生素C摄入不足。 6)骨损伤:鸡胸、O型腿、X型腿、骨质软化症 是由于缺乏维生素D,钙造成。 7)神经损伤:多发性神经炎、中枢神经系统失调是由于缺乏维生素B1,B6,B12,PP造成。 8)循环系统受损:水肿、右心肥大等由于维生 素B1,蛋白质摄入不足造成。 49. 膳食结构是指膳食中各类食物的数量及其在膳食中所占的比重。 动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结构(经济发达国家膳食模式 ) 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结构(东方膳食模式 ) 动植物平衡的膳食结构(日本膳食模式 ) 地中海膳食结构 我国: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谷类、薯类和蔬菜摄入量较高,肉类摄入较低,奶类食物消费较少。高碳水化物;高膳食纤维;低动物脂肪 50. 中国2001-2010年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 , 保障合理的营养素摄入量 , 保障合理的食物摄入量 , 保障充足的食物供给 , 降低营养不良性疾病发病率 , 三个重点食物领域:奶类产业、大豆产业和食品加工业 , 两个重点地区:农村和西部 , 三个重点人群:少年儿童、妇幼、老年 51.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年 1.)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 2. )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3. )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 4. )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 5. )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 6. )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7. )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 8. )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 9. )如饮酒应限量 10.) 吃新鲜卫生的食物 52. 食源性疾病的分类:生物性病原物;化学性病原物;物理性病原物 53. 食物中毒指健康人摄入了正常数量―可食状态‖的含有致病菌、生物性或化学性毒物的食物,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物‖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同于传染病)的急性或亚急性疾病。 食物中毒的发病特点: 潜伏期短、来势急剧、短时间内可能有多数人同时发病; 中毒病人一般具有相似的临床表现,如常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 状; 病人在近期内都食用过同样食物、发病范围局限在食用该种有毒食物的人群,一旦 停止食用这种食物,发病立即停止; 人与人之间不直接传染,发病曲线呈现突然上升又迅速下降的趋势,一般无传染病 流行的余波。 从中毒食物与中毒患者的生物样品中能检出引起中毒临床表现一致的病原。 54.沙门菌食物中毒的5个类型:胃肠炎型(最为常见); 类霍乱型; 类伤寒型; 类感冒型; 败血症型 55. 霉菌污染引起食品变质:食品的腐败变质;食品呈现异样颜色;产生霉味等异味;食用价值降低,甚至完全不能食用。其中,1毒性最大 56我国在1981年发布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允许量标准(GB2761-81): 玉米,花生仁花生油 ?20μg/kg; 玉米及花生仁制品(按原料计算)?20μg/kg; 其他食用油 ?10μg/kg; 其他粮食,豆类,发酵食品 ?5μg/kg; 婴儿代乳食品 不得检出 57. N-亚硝基化合物预防措施: , 防止食物霉变以及其他微生物污染 , 控制食品加工中硝酸盐及亚硝酸盐的使用量 , 施用钼肥 , 许多食物成分对阻止亚硝基化合物危害有作用 , 提高维生素,摄入量 , 制定与执行食品中亚硝基化合物的限量标准 58.农药残留 :农药残留是指农药使用后在农作物土壤、水体、食品中残存的农药母体、衍生物、代谢物,降解物等统称为农药残留。 残留原因:喷洒农药对农作物的直接污染; 环境污染;生物浓集作用; 通过食物链污染食品 59.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 食品添加剂使用原则: , 经过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证明在使用限量内长期使用对人体安全无害。 , 不影响食品感官理化性质,对食品营养成分不应有破坏作用。 , 食品添加剂应有严格的卫生标准和质量标准,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正式批准 公布。 , 食品添加剂在达到一定使用目的后,经加工、烹调或贮存时,能被破坏或排除。 , 不得使用食品添加剂掩盖食品的缺陷或作为伪造的手段,不得使用非定点生产厂无 生产许可证及污染变质的食品添加剂。 劳卫 1. 职业病(Occupational disease):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所直接引起的 疾病称职业病 2. 职业病特点 病因明确,在控制病因或作用条件后,可消除或减少发病 病因大多都可检测的,有明确的剂量——效应(反应)关系,。 接触同一种职业性有害因素的人群中,常有一定数量的病例发生,很少只出现个别病例。 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预后较好 大多数的职业病无特效疗法。 除职业性传染病外,治疗个体无助于控制人群发病。 3(职业性有害因素:在生产环境及劳动过程中存在或产生的能直接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称为职业性有害因素。 4.工作有关疾病 :职业性有害因素,使机体的抵抗力下降,潜在的疾病显露或已患的疾病加重,从而表现为接触人群中某些常见的发病率增高或病情加重。如矿工的消化性溃疡,高温作业工人中的感冒、消化道疾病等,这类疾病称为职业性多发病。 5.工作有关疾病与职业病的区别: , 职业性有害因素虽与这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但不是唯一的或主要的病因。 , 职业性多发病往往有多种病原或病因,而职业性有害因素仅为条件之一。 , 职业性多发病的患病率有时相当高,但它们不属于法定职业病范围。 6.职业病三级预防原则 , 第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即从根本上消除或最大可能地减少对职业性有害 因素的接触。 , 第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当职业性有害因素开始损及劳动者健康时,应尽 早发现,及时处理,防止病损的进一步发展。 , 第三级预防(tertiary prevention)对已发展成职业性疾病或工伤的患者,作出正确诊 断,及时处理,预防并发症,促进康复。 7.健康监护(health surveillance)是对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系统检查和分析从而发现早期健康损害的重要措施。 8.生产性毒物:在生产或劳动过程中产生,存在于工作环境空气中的毒物,称为生产性毒物。 9.铅中毒机理: , 对血管的作用:铅作用于血管可引起血管痉挛,而发生腹绞痛,视网膜小动脉痉挛, 高血压,铅容,铅中毒性脑病。 , 对神经系统作用:铅可使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功能紊乱,导致 一系列神经系统 功能障碍,而出现神经衰弱症状。铅对神经鞘细胞的直接毒作用,引起神经纤维节 段性脱髓鞘。铅中毒引起桡神经受损,出现腕下垂。 , 对肾脏的作用:铅干扰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酶,可影响肾小管的吸收功能,可出 现以氨基酸尿,葡萄糖尿及磷酸盐为特点的Fanconi综合征 驱铅治疗:CaNa2 EDTA 0.5,1g/日+10%葡萄糖液250,500ml静脉滴注,3~4天为一疗程,间歇3~4天可重复用药。 10.汞中毒临床表现: , 在生产过程 中出现的多为慢性汞中毒: 慢性汞中毒的早期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症候群,随着中毒的加重,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神经衰弱症候群;汞中毒性易兴奋症 ;汞毒性震颤;汞毒性口腔炎。 , 多由事故吸入大量汞蒸汽或口服汞盐而引起。 由呼吸道吸入引起的急性中毒,主要表现有神经症状(头痛,头昏,乏力,失眠,多梦等)。明显的口腔炎,及胃肠道症状,部分病人可发生汞毒性皮炎,间质性肺炎,肾脏改变。 口服汞盐可引起急性腐蚀性胃炎,汞毒性肾炎及急性口腔炎。 治疗:二巯基丙磺酸钠 慢性中毒:0.25g/日.肌注,3天为一疗程,间歇4天再继续用药。 急性中毒:250mg,300mg(5mg/kg)/次。第1,,日每天,,,次;第,,,天每天,,,次,,天为一疗程。 11.慢性苯中毒临床表现: , 长期接触低浓度苯蒸汽,可引起以造血系统损害为主的慢性中毒表现。 神经系统症状 (1)神经衰弱综合症 (2)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3)末梢神经改变 血象: 白细胞减少 出血倾向 红细胞减少 慢性苯中毒性白血病 骨髓象: 1、再生不良,以粒细胞系统减少为主,可发展成全血系统减少。 2、局灶性病态性增生的骨髓像,表现为粒细胞,红细胞,巨核细胞系统三个系统或一、二个系统增生。 12. 理化性质及卫生学意义 粉尘的化学组成 粉尘的浓度 粉尘的分散度 粉尘的溶解度 粉尘的比重、形状和硬度 粉尘的电荷性 粉尘的爆炸性 13.矽肺的X线胸片表现 肺门和肺纹理改变:早期肺门阴影扩大,肺纹理增多或增粗变形。晚期肺门上举外 移,肺纹理减少或消失。 类圆形小阴影:是矽肺最常见和重要的一种X线表现形态,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缘 整齐或不整齐,d<10mm。 不规则形小阴影(网状阴影)。多为接触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较低粉尘的矽肺患者的X 线表现,为粗细、长短、形态不一的致密阴影呈网状或蜂窝状。 大阴影(团块状阴影):d>10mm,为晚期矽肺的重要X线表现,由小阴影逐渐融合形 成边缘较清楚、密度均匀的大阴影,常对称形成八字形,也可先在一侧出现;周围 多有肺气肿。 胸膜改变:胸膜粘连增厚,常见肋膈角变钝或消失;晚期和膈胸膜粘连,呈―天幕状‖ 阴影。 肺气肿(阻塞性、代偿性) 14.高温作业定义:高温作业系指工作地点有生产性热源,以本地区夏季室外平均温度做 参照,工作地点的气温高于室外2?或2?以上的作业。 高温作业类型: 高温强热辐射作业(干热型) 高温、高湿作业(湿热型) 夏季露天作业 15. 中暑:是在高温环境下机体因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等而引起的和种经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热致疾病(acute heat-induced illness)。 热射病:人在热环境下,散热途径受阻,体温调节机制紊乱所致。其临床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可高达40?以上,开始时大量出汗,以后无汗,并伴有干热和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热痉挛 :由于高温过量出汗,体内钠、钾过量丢失所致。其临床特点是骨骼肌突然痉挛,并伴有收缩痛。痉挛以腓肠肌等四肢肌肉和腹肌为多见。痉挛发作多对称性,自行缓解,患者神志清醒,体温正常 热衰竭:发病机制不明确。多数认为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皮肤血流的增加不伴有内脏血管收缩或血容量的相应增加,导致脑部暂时供血减少而晕厥。发病一般迅速,先有头昏、头痛、心悸、出汗、恶心、呕吐、皮肤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继而晕厥,体温不高或稍高;休息片刻即可清醒,一般不引起循环衰竭 16.等响曲线:利用与基准音比较的方法,可得出正常人听阈范围内种各种声频的响度级,由此给出的各条响度曲线图称为等响曲线。 统计 1.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1)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 专业设计:研究工作能否创新的前提。统计设计:研究工作能否得到科学结论的保证。- (调查设计 实验设计 ) 原则:对照、随机、均衡和重复。2)收集资料。3)整理资料 4)分析资料 2.参考值范围的估计: 正态分布法:适用于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资料。 - 双侧界值: ?1.96s - 单侧上界: ,1.645s - 单侧下界: ,1.645s 对数正态分布法:适用于对数正态分布资料。 - 双侧界值:lg-1( lgx?1.96slgx) - 单侧上界:lg-1( lgx,1.645slgx) - 单侧下界:lg-1( lgx,1.645slgx) 百分位数法:常用于偏态分布资料或者分布类型不明的资料。 - 双侧界值:P2.5和P97.5 - 单侧上界:P95 - 单侧下界:P5 3.直线相关与回归的区别于联系: 区别:1)资料要求不同- 相关要求两个变量X,Y服从双变量正态分布,称此为 II型回归。 - 回归要求因变量Y服从正态分布,X是可以精确测量和严格控制的变量,称此为I型回归。2)应用情况不同 - 说明两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用相关; - 说明两变量的依存关系用回归。 联系:1)方向一致,对一组数据同时计算 r 和 b,它们的正负号是一致的。2)假设检验等价,对同一样本 r 和 b的假设检验得到的 t 值相等。3)用回归解释相关。r的平方称为决定系数(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决定系数实际上就是回归变异占总变异的比例R2越接近1,说明SS回越接近SS总,表示相关和回归的效果越好。 3. 科研设计的基本原理:对照,均衡,随机,重复 4. 实验对照原则 1)对会自然痊愈及变化的疾病(如感冒、关节酸痛等)进行防治效果研究时,要注意设对照; 2)对有季节变化的慢性病进行防治效果研究时,要注意设对照; 3)使用主观性较大的指标研究防治疾病的效果时,不论是根据病人的感觉(疼痛、麻木等),还是根据医生的印象作指标,都要注意设对照。 实验对照类型: , 空白对照(Blank control) , 实验对照(Experimental control) , 标准对照(Standard control) , 自身对照(Self control) , 相互对照(Cross-reference control) , 历史对照(Historic control) , 安慰剂对照(Placebo control) 5.实验设计确定处理因素要注意的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 - 要抓住实验中的主要因素; - 要分清处理因素与非处理因素; - 处理因素应当标准化; - 处理因素应相对恒定 。 流病 1.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 ):是研究疾病(包括伤害)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制订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2.流行病学研究中的重要观点:群体的观点。社会医学。生态学的观点。比较的观点。多因论的观点。概率论的观点。 3.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4罹患率(attack rate)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 5患病率(prevalence rate)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比例。 6感染率(infection rate)在某个时间内能检查的整个人群样本中,某病现有感染者人数所占的比例。 7.续发率: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数(续发病例)占家庭或某集体成员中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称续发率。 8. 死亡率(motality rate)表示在一定期间内,在一定人群中,死于某病(或死于所有原因)的频率。 9. 病死率(fatality rate)表示一定时期内(通常为,年),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的比例。 10. 生存率(survival rate)是指接受某种治疗的病人或患某病的人中,经若干年随访(通常为1、3、5 年)后,尚存活的病人数所占的比例。 11. 病残率:某一人群中,在一定期间内每百(或千、万、十万)人中实际存在的病残人数。 指通过询问调查或健康检查,确诊的病残人数与调查人数之比。 12.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指某病某年龄组人群死亡者的期望寿命与实际死亡年龄之差的总和。即死亡所造成的寿命损失。 13.流行病强度:散发(sporadic)暴发(outbreak)流行(epidemic)、大流行(pandemic) 14.三间分布: 15现况调查: 特点: 属于观察法 时间顺序上是由果及因的,不能下因果结论, 只能提供病因线索 现况调查在时间顺序上属于横断面研究 现况研究一般不适于病程较短的疾病 现况调查(prevalence study) 调查中的相关因素选择与解释有一定限制 抽样调查: 单纯随机抽样(simple random sampling)系统抽样(systematic sampling)分层抽样(stratified sampling)整群抽样(cluster sampling)多级抽样(multistage sampling) 影响样本量大小的因素: 预期阳性率,预期阳性率越高,样本量越小。 精确度,精确度要求越高,允许误差越小,样本量大。 调查对象各单位之间的差异大样本需要多。 把握度,把握度1-β越大,样本量越大。 16.队列研究 基本原理: 根据研究对象是否暴露于某研究因素或其不同水平将研究对象分成暴露组与非暴露组,或是暴露程度不同的若干组 随访一定时间,比较两组或多组之间所研究结局(outcome,发病或死亡等)发生率的差异,从而判断研究暴露因素与研究结局之间的关系 特点: ?在时序上是由前向后的,属于前瞻性研究 ?属于观察性对比研究,设立对照,是分析流行病学 ?研究对象按暴露与否进行分组 ?由因及果,时间顺序合理,可解决因果关系 选择研究对象: 具有代表性的人群 未患所研究疾病 分为暴露人群和非暴露人群 队列研究的优点与局限性: 优点: 1(在疾病发生前按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分组,所获资料完整,无回忆偏椅。 2(时间顺序是由因及果的,可以下因果结论。 3(可以计算发病率或死亡率,可以测量两组间的相对危险度和特异危险度 4(可以观察一个因素与多个结局的关系。 5(暴露因素的作用可以分级,便于计算―剂量,反应关系‖。 局限性: 1(不适应于研究人群中发病率很低的疾病。 2(观察时间长而难以避免失访,易产生失访偏倚。 3(设计要求高,实施复杂,工作量大,费用高,不能很快出成果。 4. 一次只能研究一个或一组暴露因素,有多种因的疾病不适用此法。 17.相对危险度 18.特异危险度 19.标准死亡比 20. 病例对照研究: 基本原理: 以现在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义,则可认为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关联。在评估了各种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后,再借助病因推断技术,推断出某个或某些暴露因素可能是疾病的危险因素,从而达到探索和检验病因假说的目的。 特点: ?属于观察法 ?设立对照,属分析性研究 ?是回顾性的,由果及因,不能下因果结论 ?可以研究一种疾病与多种因素的关系 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 ?优点: 1(特别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 2(该方法较省人力物力,容易组织,所需样本较少。 3(收集资料后,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结果,对于慢性病可以较快地得到危险因素的估计。 4(可以广泛探索不够明确的众多因素,可以调查多个因素与一种疾病的关系。 ?缺点: 1(不适用于研究人群中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 2(易产生选择偏倚和回忆偏倚。 3(混杂因素的作用较难控制。 4(一般不计算发病率和死亡率,不能计算相对危险度,不能下因果结论。 计算比值比OR(odds ratio)比值是指某事物发生的概率与不发生的概率之比. 21(临床疗效和疾病预后: 临床疗效研究的特点: – 具有试验性研究特性:• 对照的原则• 随机化原则• 盲法原则• 重复原则 – 研究对象具有特殊性 – 要考虑医学伦理学问题 – 要科学评价临床疗效 对照1、标准对照 2、安慰剂对照 3、交叉对照 4、相互对照 5、自身对照 随机分组方法:? 简单随机? 区组随机? 分层随机 .盲法:1、单盲 2、双盲 3、三盲 22. 非随机对照试验类实验又称为半实验。一个完全的流行病学实验必须包括:设立对照、随机分组、人为干预、前瞻观察四个特征,如果一个试验缺少一个或几个特征,这种实验叫 类试验。 23. 预后问题包括四方面 ?疾病会发生什么样的结果,(定性) ?发生不良结果的可能性有多大,(概率) ?什么时间会发生,(定时) ?受哪些因素影响,(预后因素) 24..预后的影响因素:患者的机体状况;疾病本身的特点;患者的病情;医疗干预效果;院内感染;社会、家庭因素 25. 筛检试验与诊断试验区别 筛检实验 诊断试验 对象 无症状者 病人 目的 区分可疑病人与无病者 区分可疑病人与病人 要求 快速简便灵敏度高 科学准确特异度高 费用 简单廉价 花费较贵 处理 进一步诊断 进一步治疗 26.理解概念:灵敏度、假阴性率、特异度、假阳性率、约登指数、符合率、阳性阴性预测值、似然比。 27. 提高试验效率的办法: 选择患病率高的人群 采用联合试验试验 28(诊断试验评价的设计 确定金标准 选择研究对象 样本量的估计 确定正常值 与金标准同步进 行盲法比较 29.病因概念:那些能使人群发病概率升高的因素,就可认为是病因,其中某个或多个因素 不存在时,人群疾病频率就会下降. 30.因果推断的逻辑方法: 假设演绎法 Mill准则: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类推法,剩余法。 因果关联推断标准:1965年Hill提出的标准: ? 关联的时间顺序 ? 关联的强度 ? 关联的―特异性‖ ? 关联的可重复性 ? 剂量-反应关系 ? 暴露与疾病分布的一致性 ? 关联的生物学合理性 ? 实验证据 ? 相似性 31. 混杂偏倚:由于某个既与所研究疾病有联系,又与所研究的暴露因素又联系的其他因 素的影响,掩盖或夸大了研究因素与疾病间的联系,而产生的偏倚是混杂偏倚。 32.传染过程(infection process):是指病原体进入机体后,病原体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过程。 感染谱(spectrum of infection):机体感染病原体后,经过传染过程,其感染者所表现的 轻重程度的差异。(?.以隐性感染为主,?.以显性感染为主,?.大部分死亡) 33. 潜伏期恢复期:指病原体侵入机体至临床症状出现的这段时间。 流行病学意义和用途:潜伏期长短可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根据潜伏期可以判断患者受感染时间根据潜伏期长短,可以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或医学观察期限。可以确定接触者免疫接种时间根据潜伏期评价预防措施效果。 34. 传染期(communicable period):病人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称为传染期。 35. 疫源地 ?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向周围所能波及的地区称为疫源地。 ?疫源地形成的条件:有传染源存在,病原体能够继续传播 影响疫源地大小的因素 传染源的存在时间 传染源的活动范围 传播途径的特点 周围人群的免疫状况 疫源地消灭的条件: 传染源被移走或已消除排出病原体状态 传染源散播在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被彻底清除 所有易感的接触者,经过该病最长潜伏期未出现新病例 36.疫情报告种类及时限: – 甲类:鼠疫、霍乱,城镇2小时,农村6小时之内报告 – 乙类:25种,城镇6小时,农村12小时报告 – 丙类:10种,24小时报告 接触者的措施:留验:医学观察:应急接种:药物预防: 37.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38. 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 1.)领导对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重要性缺乏足够重视 2.)医院内交叉感染 3.)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抗菌化学药物 4.)医院内隔离消毒和灭菌操作不严格 5.)临床治疗方式的改变及现代社会人口老龄化 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 (1)机体免疫功能严重受损者 (2)接受各种介入性 (3)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者 (4)手术时间或住院时间长的患者 39. 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本文档为【吉大预防医学复习资料&#46;doc】,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8974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95KB
软件:Word
页数:41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2-19
浏览量: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