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沙弥日志

沙弥日志

举报
开通vip

沙弥日志沙弥日志      1、    佛门里,出家前准备阶段叫净人,也有叫寺官、行者等,落发剃度后叫沙弥,再经过一个阶段的丛林修学,再受戒,称为比丘。    戒分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又称三坛大戒。    这样就形成一个学修的次第,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类似社会上学校的升学制度。世间人对佛门的这些称呼不太了解,自己把自己搞得有点乱,一看见剃光头的,就称和尚。    佛门里的规定是出家十年,并参加了十次“夏安居”的修学,才能称为和尚。夏安居是出家人每年集中精进学习的一个方式,为时三个月。    其实,佛门里还有很多称呼,比...

沙弥日志
沙弥日志      1、    佛门里,出家前准备阶段叫净人,也有叫寺官、行者等,落发剃度后叫沙弥,再经过一个阶段的丛林修学,再受戒,称为比丘。    戒分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又称三坛大戒。    这样就形成一个学修的次第,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类似社会上学校的升学制度。世间人对佛门的这些称呼不太了解,自己把自己搞得有点乱,一看见剃光头的,就称和尚。    佛门里的规定是出家十年,并参加了十次“夏安居”的修学,才能称为和尚。夏安居是出家人每年集中精进学习的一个方式,为时三个月。    其实,佛门里还有很多称呼,比如参加过五个夏安居的出家人可以称为阿阇黎。后来,对这些名词有点入乡随俗的意思,不去较真,真的出家人性格调柔,很少人去费劲辩解,一定要让别人搞清楚这些称呼到底是什么意思,反正是出家人。说和尚就是和尚吧。    就好比要是搞不太清楚高中生,大学本科,专科,博士硕士,MBA、EMBA等等名词的,也没有什么,知道出家是修行和学习就好。反正佛门里最后也是要破掉这些名相。    理解成封建迷信或者是别的什么,那纯粹是不知道、不清楚、不了解的缘故。    2010年5月28日,农历4月15日,经过大半年的净人、行者生涯,在恩师上学下诚大和尚座下剃度,成为沙弥。法名贤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剃度阿阇黎为悟光法师。按照剃度仪轨,剃度时有剃法和尚与剃发阿阇黎。    这些词听着也比较拗口,其实也不难理解,就跟入学、拜师以及种种社会生活中仪式一样,会有很多不同职务的人参与、见证。    在佛门里,这些名词、人、职务都是为了以后的修学便利而制定的,针对人的心性、习气。所以,也不同于世间的仪式。    剃度时,换上僧服,就又有了一个名称,僧人。    僧人是相对俗人的,俗人向外找幸福和快乐,出家修心,向内找幸福、快乐和解脱。历史上出家人留下的出家因缘的记载很多,都不太一样。目前,社会上普遍理解成在社会上受打击和挫折了、厌世等等而选择逃避,这个理解肯定是错的,当然,也有这样的人因这样的因缘而出家,    很难解释的是,如果出家人真的是去寻找内心的快乐和解脱的话,那么为什么要辞亲割爱呢?我对这个的理解是,辞亲割爱是暂时的,暂时是要把亲情什么的都放下,等自己有了可靠的功夫和修为后,就能帮助更多的人一起获得内心的幸福,这更多的人也包括自己的亲人,而且因为跟亲人缘分近,很有可能先帮助的就是他们。    绝不是世间人理解的那样,出家人消极逃避,或者看破了一些事情,抛下应负的责任,自己拍屁股走人。把亲人们都苦歪歪地留在世间。    其实,就我出家前后在恩师那里所接受的熏陶和教育,没有丝毫的逃避、厌世、只求自己获得出世的安乐,而是一直在被引导要担负起对亲人、众生的责任。通过有步骤、有传承、严格而智慧的宗教训练,最终将自己的内心彻底变得善良、无私和无我。然后有力量和能力去帮助他人。    至少我是这样理解的。    帮助亲人、众生乃至自己,就需要一些办法,佛门里多的就是办法,这些办法统称法门,法门即帮助自己学修,也帮助他人,这样称呼显得文气一些,这本身也是个法门,讲得太粗俗,有文化的的人不爱听。    法门就包括各种教派,包括佛门唱诵、梵呗、诵经、禅、做事等等,数不胜数,怎么能让别人活得真正的内心的快乐,不违背戒律,就怎么干,其实,戒律也是法门。所以,就能看到有不同的出家人做不同的事情,写字的、画画的、讲经说法的、闭关的、领众学修的、诵经的、念佛的乃至练武的,等等。    当然,前提是会使这些办法,至少内心要有力量,使起来得心应手,使不上劲,就赶紧先撒手回去接着用功,等待机缘,否则帮不了世间的亲人和众生,还有可能被世间人再次拉下水,那就亏惨了。    剃度后的第二天,恩师从我面前经过,忽然停下来,驻足沉思片刻,问,剃度有什么感受?    自己没有好好回答。没有功夫,不能迅速地组织起最简单和有效的语言。其实,是有很多感受的,比如对寂静的理解,对向内找快乐的理解,对烦恼的理解,对过去的人生中以自己心里的烦恼恶贼为父的反省和叹息,包括在剃度当下要留给他人最好的、最有力量的精神面貌以鼓舞亲人和自己,以期未来共同解脱人生的苦难,等等。    我对恩师答,是个起点,以后好好作事、承担。    出家了,所有的俗情基本都料理清楚,还有个博客,比较麻烦,用的是俗名,照片也是在家时的照片,出家前一天,将出家前写的《半路出家见闻录》最后一篇发在博客上,就算是打住了。给在家的生活再做一个形式上的了断。    有说法是,出家就是过去的那个叫刘书宏的我已经死了,现在的是一个新生的,叫贤书。    我就想,这个博客留还是不留呢?留有留的利弊,不留有不留的利弊。思来想去,也想不出个妥当的办法。    然后,就是去问恩师:师父啊,我出家前的那个博客是留着继续写啊,还是从此扔掉啊。    恩师不假思索地答:不生不灭。    当下乃至很长时间,真的是百感交集,倘使没有出家的这个历程,永远也不会懂得人是可以从“是、非”中脱出来,可以超越是或者不是,超越利、弊,超越这样或者那样。超越生,超越死。    关注楼主收藏转发     ​  HYPERLINK "http://nxshahu.tianya.cn/" 塞上明珠----沙湖 生态旅游黄金地,塞上明珠沙湖 更多品牌专区>> ​ 国内国际机票3折起送礼包 去香港参加全亚洲最火辣的夏日派对4006208989 ​ 高山无公害生态铁观音茶园 产地铁观音茶叶特价销售中订购茶农茶送功夫茶具一套 ​ 更多推荐>> 作者:夏明翰573  回复日期:2010-07-02 21:30:31   新考生们千万不要报沈阳理工大学!   新闻中说,美俄间谍事件,是美俄国内斗争的牺牲品,美俄关系回暖,互相理解,不能影响刚刚回暖的关系.你们派系斗争,利益争锋与我们母女何干?把你们的战争打到了我家电脑里,打到了学校里,打就打几个妓女与我们何干?硬把我们母女毫不知道情拉进去,围剿,反围剿战争,逼良为娼,握手言和,牺牲小国,而你们的一切与我们没有任何关系,却把我们母女逼上绝路.   新考生们,不要上沈阳理工.那里是中央帮派利益战场,说不上哪一个孩子倒霉,要么是妓女,要么成为他们战争角逐的牺牲品!      大家应该知道的中央丑闻:请点激<大众网>现已28万点激率   新考生千万不要报考沈阳理工,那里是利益战场妓女摇篮。   http://club.dzwww.com/viewthread.php?tid=24188082&extra=page%3D1      请好心人帮忙转一下!谢谢大家。。。。。。。    作者:S精当蛋煎  回复日期:2010-07-02 21:40:06   因为舍粒的事情,我对佛很感兴趣,反正现在好象没有哪条科学道理能解释舍粒的事 此帖发自掌中天涯:wap.tianya.cn 作者:S精当蛋煎  回复日期:2010-07-02 21:43:57   某高僧圆寂后火化后会有舍粒,普通人没有,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此帖发自掌中天涯:wap.tianya.cn 作者:sinotao1  回复日期:2010-07-03 15:04:59   作者:老蛋提交日期:2010-7-2 21:02:00 访问:35 回复:3   沙弥日志   ==========   2010-7-3,14:57,弘一法师走前留下四个字“悲欣交集”。   博客日志舍弃与否?我的看法,留即不留,不留即留,随心随性。即“悟光法师”的不生不灭。   佛学为玄学,需有超悟之正智,方达德慧之境界。不昧因果,自性而为。即“不求、自知”而已矣。   备注:熊十力的《新唯识论》,我读的很有感触。    作者:贤书  回复日期:2010-07-04 18:19:39    2、       寺院本身和出家人的生活,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陌生的,往往会跟神、怪什么的联系在一起。    也难怪,社会发展变化,人的思考和想象也是千奇百怪,所以就乱了。    这多半年,学修中,偶尔会听一些师兄讲一些比较神异的事情,大多数时间都是做着一个努力-----改习气。    最初,也是有幻想的,睡前作完功课,睡下后,总是希望会有一些神异的梦境,但一直都未遂,直到有一次,闭上眼睛,忽然眼前一亮,心里很振奋,想,哎呀,来境界了。睁眼一看,原来是上铺的师兄在用手电,晃了我的眼睛。    再有一次,快睡着的时候,依然是眼前一亮,一看,是旁边铺的师兄打手电晃了我的眼睛。    这一下,彻底死心了,学修不是靠幻想和妄想来的,确实要靠改自己的习气毛病来获得身心上的某些超越。    这里指的习气毛病,表面上看,类似贪吃啊、贪睡啊、咬指甲啊、歪着肩膀走路啊等等。这些是外在的,好改,真的难改的是内在的,看不到的,完全是心上的、思维上的东西。    没有人指导,不靠出家学修,确实是难以发觉,连找都找不到,何谈改掉它。    我尝试把出家做沙弥后的一个我认为很重要的一个体会用文字讲清楚。    僧团里有很多人,人与人之间在一起相处,难免就有摩擦,上位和下位之间的,同位之间的,等等,习气和习气撞在一起,就有烦恼,起争执,化解不开,又不能拔腿就走,天天还要面对,然后人就痛苦。    有几个人让我看的很不顺眼,综合起来,过失太多,能力太差,毛病习气简直让人受不了。让人难以接受。    实在是没法跟他们相处,但又不得不相处,好在出家前就意识到会有这样的事情,懂得出家不是来评判世间的是非曲直的,而是来修心的。    服从一个能力差的比服从一个能力强的人的管理更会让人获得进步,更利于修心,让自己练习更宽容,更善良。    这个道理懂,但是,落在现实上,会很不舒服。    忙碌时,不大想这些事情,但是静坐或者用斋的时候,这些事情就会一一浮现,脑海里不断地、有理有据地、有逻辑条理地、清晰地想起不顺眼的人说的不妥当的话,做的不妥当的事。    所有的思维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不受自己的控制。    而且越想越烦。    这种状态持续了一段时间,忽然又一天,猛然意识到,这是为什么呢?想别人的过错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呢?除了让自己更烦恼以外,还能让自己获得什么呢?    我可不可以尝试着不去想它。而是掉转头来,真正地、老老实实地思维自己的过失。那一瞬间,确实是一种体验,甚至意识到,这可能是一次比较重大的突破。尽管做起来也是不大情愿,因为人的习气是想别人的过失,而不是自己。    偶尔会想自己的过失,但都是浮皮潦草,而不是狠狠地深究自己的问题。但对别人的过失却毫不留情,毫不手软,认识的即清晰,且深刻,绝对是明察秋毫。    那一次思维上的彻底掉头是从一次午斋时开始的。之后,我所遇到的最让自己看不顺眼的渐渐也就不怎么觉得不顺眼了。    掉过头来找自己的问题,确实是唯一的办法,而且非常之有效,其实不难,就是思维上掉个头。转过来。可就是转这么一下,却是花了很大的代价。    现在回忆起来,就我个人而言,需要几个条件,首先要对所学修的对象、老师、经典等等等,充满信心,然后要实践,照着去做。    其中,最为重要的物质条件是内心要先静下来,能够注意到到出家前听得到却注意不到的那些声音,比如自己的呼吸声,心跳声,门拌的响声,自己的脚步声,纸张的摩擦声,乃至生活周围种种的声音,在普通人而言都司空见惯,但对出家修行人来说就太大了。    作者:yhb81  回复日期:2010-07-04 18:27:04   .....几个领导者用公款点了一桌丰盛的酒席,飞禽走兽山珍海味 应有尽有.这时旁边有几个乞丐在一旁眼巴巴地看着,嘴里不断地流着哈喇子。 但是这些领导却不把吃剩下的东西给这几个乞丐,因为领导的脚下还养了几只狗,残羹剩饭是要喂这几只狗的。当然了,这些乞丐连剩汤都喝不着,而领导看着这几个乞丐也很不爽,以至影 响了他们喝酒的兴致。      .....这时来了两个外国人看到如此场面,一下子将领导的酒席给掀翻了。这一下领导想起了那几个乞丐,对乞丐说:“帝国主义要来灭亡我们的民族了,必须和他们拼了,这样才能挽救我们的民族。”几个乞丐一听,立即高喊:“领导吃什么是我们自己的事儿,列强掀桌子是我们民族的耻辱。”然后高唱: “起来,不愿意做奴隶的人们.....”抄起打狗棍追着两个外 国人打去了。外国人打跑了,几个领导马上高喊:“再来 上一桌!” 一个领导对狗说:“去,把那群乞丐撵开,免得影响我们酒兴!!!! 作者:贤书  回复日期:2010-07-04 18:35:52   人一静下来,心也静下来,就有了思维的可能。    所以,很多人到了寺院以后,往往都会觉得寺院里很安静,其实不仅仅是声音世界的安静,我个人觉得也有很多安静的心影响到整个环境,使得大家都可以感觉的到,但只是表达不出来,而会觉得只是寺院里噪音小而已。    其实,不仅仅是这样。    有了静下来的条件,还需要有一些经验上的指导,以及掉头思己过,不去管人非的环境熏陶。然后自己把它们联系一下,贯穿一下,积累下来,时间久了,悟性使然,就有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一次突破。不然的话,文字和道理通了,但就是掉不过来。    可能有的人,一听就掉过头来,有的人需要很长时间才掉过来,甚至,有可能有的人一生也掉不过来,或者,有的人会掉转一点点。    以后,无论遇到什么人、什么事、什么境界,都先调转过来,找自己的问题,而不去找别人的问题。这确实是一个能力,在获得这个能力之后,很多问题都迎刃而解,而且找到了很多以前根本就意识不到的问题和烦恼。    那个一直让自己看不顺眼的师兄,有很多毛病,在大家安静看书的时候,他总是会制造出一些声音来,常常一边打很怪声的哈欠一边念咒诵经,又不敢提醒他,怕他跟你着急生气,就只好忍着,时间久了,就忍不下来。    有一次,又听到打哈欠怪声诵经的声音,心里又如往常一样,烦恼起来,书也读不下去,抬头一看,打哈欠发出怪声的竟然不是这个师兄,而是另外一个平时和自己关系不错的师兄,就在那一瞬间,刚才的那个哈欠声忽然变得可以原谅了,可以理解了,心里也就不那么烦恼了。    也就是在那一瞬间,自己也意识到,自己是被自己的意识骗了,让自己的烦恼的并不是那个怪声哈欠,而是自己的内心,因为我一直在注意那个师兄的过失,观察他的习气和缺点,所以导致自己的内心里对他有了偏见。以至于他的所有行为都会引起自己的猜忌、排斥、抵触和烦恼。    他的声音、行为本来很正常,但是因为自己的内心有了不正常,扭曲了,所有他的正常的举止折射在扭曲的内心上,就变得扭曲,成为让自己烦恼的根源。以此类推,一个人,倘若活在世界上不开心,不快乐,不幸福,往往都是因为自己的问题,而不是别人。    根源就来自自己的内心。    意识到这个,就知道从哪里去解决问题,找自己的问题,宽容别人,而且别人都是感觉得到的,自从意识到这个并且开始实践之后,与看不顺眼的师兄的关系迅速地缓和,迅速地互相尊重起来。当然,有可能别人就是有缺点和过失,但那是人家的事情。跟自己也没多大关系,出家修行时修自己的,修别人肯定就错了。    人就是这样,你观察和介意他的缺点,然后看不起他,人的本能会使得他立刻也会对你还以颜色。然后就有矛盾、痛苦、纷争。    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不知道以上的文字讲清楚了没有。也不知道算不算是一种有价值的体悟,对他人到底有多大的帮助。如果有帮助的话,那真的是很好。    作者:积德行善最乐也  回复日期:2010-07-04 18:40:35   做个记号! 作者:贤书  回复日期:2010-07-04 20:54:22    3、       寺院里的出家人,偶有闲暇会在院子里转一转,叫“经行”,有时候是师父带着大家转,有时候是法师带大家转,大家会问一些问题,个人修学上的、社会上的、经论上的等等,有很多领悟和觉受来自这种形式。    我的剃度阿阇黎悟光法师常带着一群沙弥师经行,偶尔也凑上去听听,同样是在经论上读到的,或者在别的地方听来的,但在此情此景,再听进去,觉受是不一样的。    有一天谈到生病,一个沙弥师兄出家前学医,学到很高学历,他讲,上医医神,中医医气,下医医形。意思是对疾病的不同高度的医治方法。算是一种医疗态度和人生态度,这个,我是很认可的。    出家后,常送师兄弟去医院看病,也送法师们来探望的亲属去医院看病。有看西医的,有看中医的。加上以往对疾病的认知,包括那些长期生病的亲人,因病而在眼前眼巴巴离世的亲人,等等,我想,我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病确实是有心生的。    佛门里讲,病是业障,跟以前的造作有关系。    这个先不提,先提我们的病,悟光法师有一次在经行时讲,有西方科学家做过实验,人生气的时候,把因生气而产生的毒素提取出来,给小耗子注射,小耗子就中毒死掉了。    所以,人的疾病跟生气有很大的关系。    讲几个成语,勃然大怒、气急败坏、恼羞成怒、郁郁寡欢、闷闷不乐。    这几个,就足够了,脾气大的人很麻烦,身体一般都不会好,人到中年或者晚年就比较麻烦。不早点改掉的话,以后要吃苦头。而且,大家也都不会喜欢他,喜怒无常的,同样是活一辈子,干吗要让自己活成这样,实在是不应该。    其实,出家也并不神秘,先搞掉生气这个毛病,半年、一年之后,基本上就没有勃然大怒的了。但是一定程度的气急败坏,恼羞成怒还是有的,这个跟研读过多少经论没什么必然的关系,是一种习气,有的人没读过什么经论,但天生就是一副好脾气,有的人一言不合,就会生气,忍不下来,忍啊忍,你在一边看着都替他揪心。时间久了,基本上就能判断出什么情况下,什么时间,会生气,生多大的气,有什么样的表情和状态,多长时间能恢复。当然,也基本能判断出来这个人有多大的作为和前途。    粗猛的生气不多见,多见的是郁郁寡欢和闷闷不乐。然后就要生病,到医院查也查不出毛病来,不放心,给肚子里面拍照片,黑乎乎的谁也看不明白,但大夫看得懂,斩钉截铁地说,没病。    那就没办法了,心病,机器是照不出来的。    还有一种情况,刚进寺院里,会有一些人生病,到医院查,什么也查不出来,有法师一语中的,说,这是出家以后,心暂时找不到依靠了,就只好找自己的身体了。原话是,心无所缘,只好缘色身。意思是,人在社会上,内心要找一个依靠,或者是工作,或者是家庭,或者是吃的,或者是玩的,或者是地为名利,种种外在的东西,一旦出家,这些都没了,心就没着没落的,就跟自己的肉体过不去,同时,寺院的生活规律暂时也不适应,最好的方法就是暗示自己生病,生病了,就可以让身心缓一缓,一暗示,一想,就真的病了。什么症状都都,但到了医院,就是查不出来。    其实,医生也不是吃素的,出家后见到的医生,都有两把刷子,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一检查,就立刻坚定地判断,没病。    但,这个结论很难接受,于是还是会开很多药,中药、西药搞一大堆,还有的会针灸、拔火罐什么的,搞上一通,才算过瘾,最后实在是没的搞了,开始上道,老实修行。    好在,在寺院里,不管是心病还是肉体的病,都是有办法治的,寺院外边,在社会上,就不知道怎么办了,想想也是,除了写这篇文章以外,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有心人读了此文以后,一定要少生气,乃至不生气,更不要心无所缘,暗示自己有病,否则,人生一场,何苦自己糟践自己。    作者:贤书  回复日期:2010-07-04 20:57:03   开开心心地活着,多好啊。    可是,开开心心地活着,谈何容易啊。    寺院里有一整套办法,针对人的各种习性,就是要让人开心起来,高兴起来,高高兴兴地活着,高高兴兴地学修。    这个高兴跟世间人的高兴不太一样,世间人生气了,找朋友聚会,热闹一番,等一散伙,又不行了,大事小事,都会让自己生气,难过。    寺院里的高兴是真高兴。安安静静地高兴,不打扰别人,不影响别人,自己一个人待着就挺高兴的。    这几年,医院都赚翻了,特别是肿瘤医院。很多人都跟我讲过,很多肿瘤都是气出来的,自己跟自己过不去。然后一生病,一害怕,就把自己给吓死了。还有的人,明明没病,却老是怀疑自己有病,靠吃药过日子,最后就真的有病了。    人要是想开了,躲不脱的大病就不躲了,到寺院里求个方法直面死亡。    平时不生气,少生气,别人生气,你也不生气。疾病一般就找不来。曾有一个同修,后离寺,他的身体条件特别好,受过很好的体能训练,但就是不开心,跟人格格不入,后来,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出一个规律,一个人生病之前,是有征兆的,先是不开心,然后脸色阴沉,人际关系一般,然后不能随众学修,然后就要生病了。    那个身体条件极好的师兄,很长一段时间都不开心,但因为身体条件太好了,实在是难得生病,但即便是这样,有一天,他终于真的病了,是痔疮。    病得很惨,吃得进,拉不出。    身体条件一般的,郁郁寡欢一些日子,然后就要生病了,几乎可以掐算出生病的时间。    其实,我是很想学医的,但年纪大了,怕时间不够,倘若机缘成熟,有高人横空出世,就一定跟他学几手,到时候能帮人治病,那就太好了。    在没学之前,有些经验可以参考。    首先是对疾病的态度,不能被疾病吓倒,这一点出家人就很占便宜,出家人不怕死,所以,也不怕病,要死的病就念佛等往生,死不了的病可以用来修行,修无常,思维无我,如《楞严经》里讲的一个大修行者被毒刺扎了脚丫子后,因为思维观察到底是谁在领受疼痛而证悟。    世间人就没办法了,就只能叫苦连天。其实,真的是苦,到病的时候,忍不住也要忍啊。到了医院,有钱花钱遭罪,没钱就更苦了。    所以,世间人要快乐起来,要与人为善,不要斤斤计较,不要为钱财,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伤了和气和宝贵的身体。    寺里有几位法师,他真的是不生气,别说生气了,你坐在他身边,什么都不说,就感觉到欢喜,见个面也欢喜,一起共事,那就更是欢喜了。他们生病的时候该看病看病,该治疗治疗,色身病了,但内心该快乐还是快乐。    经行时,悟光法师就讲,人要微笑,对人对事要微笑,不能天天拉着脸。    小文至此,一定要给读文章的人有所受益,否则就愧对一个出家人费时间写这些字,太深的道理、法门说着比较麻烦,也不好做,但是,微笑,我们是可以做到的,先对别人笑,早晨起来照镜子的时候,有没有发现自己耷拉着脸,紧绷着脸,刻薄而苛刻的样子。    要是有的话,建议换一个笑容,与人微笑。    时间长了,行持下来,一年,两年,五年,十年,一辈子,微笑一辈子的人,肯定少病,人际关系好,身心健康。    微笑看似简单,但你要相信,这是一个出家十年以上的和尚给开出的使生活幸福、身体健康的高级法门。    所以,不管跟谁,烦不烦的可以先搁一边,先微笑面对,对小商小贩、对领导、对下级、对帝王、对将相、对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对唯物主义者、对多年失和的丈母娘以及公公婆婆、对还没有反目成仇的前夫前妻、对离心离德的朋友以及合作伙伴、对有神论者、对无神论者,对干部、群众、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以及第三世界国家乃至超级大国对那些相识和不相识的人乃至对邻居家的小哈巴狗以及门前便道上的蚂蚁,都报以微笑。    这该是多么高级和超越的人生啊,最起码也是个少病的人生。有益健康,利国利民。    乃至,出门踩了一脚屎,也建议不要对着倒霉的鞋底咒骂一声,能做到的话还是微笑一下。至少,没有光着脚踩到吧。 作者:王岳林  回复日期:2010-07-04 21:17:23   理解你,祝福你 作者:2009明媚  回复日期:2010-07-04 21:25:30   阿弥陀佛,贤书的新帖,顶一下。 作者:莲微安  回复日期:2010-07-05 11:33:24   很开心又见您的新作。 作者:老蛋  回复日期:2010-07-05 12:48:51    4、       儒家思想中很提倡自我反省,有一日三省的说法。    人只有在反省中才能不断地获得进步的经验,一个不懂得不断反省的人绝难在社会上取得成就,也绝难令自己的生活有所改善。    佛门里更讲反省,我接受的教育是每天晚上睡觉前要反省,找出一天中的过失,这其中有一个小步骤,先要锻炼人的念知能力,通过背书、做事、锻炼听闻等等,让人的忆持能力有所提高,这才谈得上反省。    当然,可能提高了的念知力随着学习的深入会有更重要的作用。    但现在是用来反省的,睡觉前,想一想一天的过失,说错了哪些话,做错了哪些事,然后第二天好纠正,可是,如果晚上睡觉前想不起来一天中都说了什么话,做了什么事,那也就谈不上反省了。    先是反省那些很明显的错话和错事,反省一段时间以后,发现很少了,有的时候想了半天,都想不起来白天有什么不妥当的,但是,很快,问题就出来了,真正要反省的不是生气这样粗猛的烦恼,而是潜藏在内心深处的那些动机,比如,跟别人讲了一个小经验,表面上是帮助了别人,而实际上讲这句话真正的动机是内心的傲慢,并不是为了帮助别人,而是想说,你看看你都没有这个经验,而我有。    这是一个让人毛骨悚然的觉悟,一个让人汗颜的觉悟。    仔细去揣摩自己内心的问题,基本上做的很多的事情,说的很多的话,很少有真正纯正善良的动机,一般是在突发事件中,可能会呈现出一个纯正的动机,比如别人忽然要摔跤,这时候下意识地伸手去扶,这个动机可能是纯正的。    通常,只要是经过思考的,往往都有问题,他要摔倒了,与自己关系好的,就会想,千万别摔倒,与自己关系不好的,就会起个杂念,这个人早就该摔倒了。你看,今天终于摔倒了。    一天,是由无数个无数个这样的污染的杂念而构成的。    简直就无法反省。而且,反省出来也没有办法去解决它,第二天还是照旧。    随着出家生活一天天地积累,一天天地反省,当自己说话,做事的时候,一句话出来,随后,就意识到这句话背后的动机或者是贪婪,或者是傲慢等等,可是,问题在于,反省出来,却不知道该怎么办。觉察到不良念头的速度倒是越来越快,有的时候是话出口一会儿,觉察了,但已经晚了,有的时候几乎是同时觉察的,说话的时候就觉察了,但也晚了,有的时候先觉察了,但习气使然,忍不住就那么说出来了。    做事情也是如此。做了一件事情,很少能够直接地就是投入去做,去在事项中享受,在自己的内心里寻找更广阔的天地,而是先起一个让别人知道自己有多么能耐的念头,要把别人比下去的念头。    少有自己能真正主宰自己的言行的时候,大多数都是随着习气走,这样,确实就真切地理解到,人,为什么会被淹没在滚滚红尘当中而不断地轮回,出家后,在如此安静和专业的环境中,尚且如此,何况在家。    当然,在家的话,如果用功得法,有高人指点,也应该会有很大的成就。    但,不管怎么样,得到了方法,是要努力实践的,否则,也不行。每天反省出来这么多的问题,刚开始是绝望,然后就意识到,这就如同除草,一根根地拔是拔不完的,要从根本上下手,那就只有让自己的内心变得善良,非常非常善良了,言行的动机自然就纯正了,人就变好了,人变好了,周围的环境就变好了,生活就改善了。再往上,就该有成就了。    可是,人哪里那么容易就变成一个大善人啊。我们在世间熏习了这么久的尔虞我诈,争执、攀比、分别、倾轧、彼此伤害等等,忽然间要变成一个身心清净的人,实在不是那么容易的。    书籍中记载了历代祖师的种种行持。各种各样的都有,佛门里主要靠反省和忏悔,当众忏悔。    西方的一些宗教也比较讲究忏悔。    一般,忏悔了,人的内心就踏实了。不忏悔,积累多了,肯定不是好事情。发现了自己的动机不好以后,当下就心里默默忏悔,立志改正,但不容易。    最近恩师让读曾国藩的家书,确实打开了一个世界,活生生地看到儒家的一个大家治家、报国、修身的整个过程。    有一个法师讲,儒家的一些大家很厉害,晚上做梦拿了别人的东西,第二天起来,就打自己的耳光,一次来警策自己。    这个方法,我觉得挺好的,至少是可以励志,人,要是没有一个狠的手段,绝难有所改变。世间人往往不觉得做梦有什么,其实,好像心理学也是这么认为的,真正支配人的行为往往是潜意识中的东西。    佛门里是在引领人探索内心世界,而不是外在的行为世界,只是有的时候需要先通过外在形式,而后再到内心。    人的梦境往往能呈现一个人真是的内心世界。    进僧团大半年了,也成为沙弥了,穿上僧衣了,但通过自己的梦境对自己还是有一个准确的了解和判断,内心,依然是俗人的内心,因为,梦境里都是财、色、名、食这些东西,少有好东西。    出家修道,确实是一条漫长的道路,靠一点点地修正,改正。    但能争取一点也争取一点,随着寺院僧团整体的学修之外,另增加了一个法门,每晚睡觉前反省后,挑出几个最严重的过失,按照儒家大德的行持,也狠狠给自己一记耳光,好让自己长记性。有错就改。    一般,晚上都要打三个。偶尔打两个,打一个的很少,一个不打的一天都没有,最近大多数都是因为慢心而狠掴。 作者:西域来客1026  回复日期:2010-07-05 15:32:01   我也等新文 作者:可墨  回复日期:2010-07-05 15:33:46   好 作者:贤书  回复日期:2010-07-06 22:42:31    5、       “凭恃”。    在佛门中,有很多词汇,看着认识,也似乎熟悉,但生活中很少用,其实,世间很多的词汇来自佛经典籍,比如“觉悟”,这个词,本来是个宗教用词,后来也成为一个重要的政治用语。    类似的情形很多,贯穿在我们生活中很多的细节里。    “凭恃”这个词很厉害,刚出家不久,在一篇文章中读到一个标题,就有这两个字,当时看到,心里就一动,    这个词不能只当凭借讲,因为凭借的“借”只表达了一半的意思,另一半还有一个“恃”,这个恃就是有恃无恐的“恃”。    两个意思结合在一起,就比较完整。    我们在生活中,内心无法安静,充满恐惧、焦虑、不安,所以,就需要一个东西作为凭恃,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存在,自己的价值等等。    这些凭恃就包括财富、地位、职称等等外在的东西。但这些东西,对大多数人来说也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获得的,于是就追求,使劲的追求,可以很负责任地讲,在这个世界上,真的获得这些东西是极少数人。    我曾经见过一个人用了一生的时间和精力获得了一个副处级调研员的身份,还见过一个靠集邮来充实自己的生活后来费尽心力在一家私企谋得了一份并不可靠的职务,随后,得了癌症,去世。    大多数人多无法获得大宗的财富和很高的社会地位。    我们还固执地追求容貌的美丽、苗条的身材、衣着、青春等等。总之,我们拼命要找到一个凭恃,受人尊重的职业、金表、好的体力,更大的名气,即便偶尔暂时放下这些东西,我们就追求清高,清高本身其实也是一种凭恃。    出家前很难真正尝试着静下心来,思维一下自己的这些凭恃究竟有多大的价值,究竟能给我们的生命质量带来什么。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比如容貌,大多数人都相貌平平,但为了这个凭恃,就要去化妆,去擦,去抹,甚至于要在脸上动手术。人的容貌怎么能随便去改呢,而且,稍有经验的人都心明眼亮,化妆和整容后的人模样实在是看着让人揪心。    男人都追求成就,成就也是凭恃,才华也是凭恃,你能画画,能写字,能搬动五百斤的大石头,能健步如飞,能口若悬河,能飞檐走壁,搞的不好,就全都是凭恃。    有个漂亮的老婆,有一个能赚钱的老公,有听话懂事的孩子,一套大房子,城市户口,出国护照,炫目的个人简历,丰富的人生经历等等,都可能成为我们的凭恃,而让我们离生命的意义越来越远。    因为,我们凭恃的都是会消失的,我们凭借的这些外在的东西而有恃无恐,就意味着我们一旦失去这些东西,一切就完蛋了,而事实的真相是,所有的这些东西都会失去,乃至我们的生命。    出家了,一切都放下,所有的这些凭恃全都忽然间放下。没有这些凭恃以后,很多来自不同社会阶层、有着不同生活经历和背景的人摆在同一个位置,迫不得已,必须要将向外求的心,转而向内。    刚出家,会有人嘴里还念叨着想当年我在世间如何如何,后来这些话实在没有什么市场,也没有人附和,于是,就会说,我都多大多大了。    作者:贤书  回复日期:2010-07-06 22:47:13   其实,到最后,年龄也是一种凭恃。在寺里,因人而异,一般的半年之后,就不再念叨世间的凭恃了。    当然,这里有个很令人彷徨的问题,倘使一切凭恃都放下了,那么,我们靠什么活着呢?    当然,这个放下不是物质上的放下,而是内心上的牵挂和执着。在这里,可以尝试推演一下,看看把凭恃全都放下,到最后是什么。    倘使我是一个知识分子或富人或者一个手工业者,有一些的艺术成就或财富或者特殊技能,如果艺术成就和财富、技能是我的凭恃,那么,在某个会议上介绍我的时候,就不能介绍某某艺术家或富人乃至能工巧匠,而要介绍我的本名王有财,可是,王有财的本名也是一种凭恃,因为王有财这个名字可能比李富贵这个名字听起来更雅致一点,而且,不管是王有财还是李富贵都是爹妈给起的,一个代号而已;那就要介绍我是某个孩子的父亲,可是孩子如果也是一种凭恃,要放下;那就介绍我是某人的老公,可是老婆是凭恃要放下;那就介绍我是某人的儿子,可是我的父亲也是一个凭恃,也放下;那就介绍我在某个协会或者公司担任的职务或者技术能手,如果这个也是凭恃,也要放下;那么就介绍,这个人曾经有过什么样什么样的成就,可是,所谓的这些成就本身就是凭恃,也要放下。    那如何介绍我呢?    那就介绍,坐在角落里的这个老家伙,只是一个人而已。那么,问题来了,我,可以接受这样的安立吗?可以坦然接受并认可自己是一个有着平常心的平常人吗?    人,真可以可以活着而不需要任何的凭恃吗?其实,出家倘使没有搞通这个,也会掉进凭恃这个陷阱里,因为出家两年就比出家一年有资历,出家五年比出家三年有资历,有高僧,就有低僧,有老和尚,就有小和尚,有贫僧,就有富僧,有山僧,就有城市僧,有出家人,就有在家人,就经论学得好的就有学的一般的。    推演到这里,一个很可怕的东西出来了,我们所获得的,通过努力得到的,都可能成为我们的凭恃,如果我们很用功,那么用功就可能成为一种凭恃,如果我们持戒持的很好,没有调整好心态,持戒也可能成为凭恃,到最后,乃至饭量和获得的某些觉悟都有可能成为凭恃。甚至于专门破执着和凭恃的佛法也会成为一种凭恃,不知道什么时候我脑子一热会说出这样的昏话:“我懂佛法,你不懂,我学过,你没学过。”    只要有凭恃,那就不对。    似乎,我们要做的是放下内心的凭恃和对外在物质和状态的执着,而真正回到自己内心里。不依赖任何凭借而好好地生活、思考和学习,做到无恃无恐。    这样的人的精神面貌和状态是完全不一样的。    如果真的能够彻底放下这些凭恃的话,所有的这些凭恃的东西该怎么存在还是怎么存在,只是它对拥有者不发生作用,不能够支配拥有者本人。    这个境界,没经历过的可是不敢乱讲,不过,理上大概是这么回事。    出家,先要把凭恃一个个地拿掉,等到拿光了,拿到什么没有东西可拿的时候,再拿就要拿“没有”的时候,可能就会见到一点点消息。    到时候再看。    作者:教书匠1  回复日期:2010-07-07 01:03:07   有意思! 作者:贤书  回复日期:2010-07-07 22:22:00    6、       以前曾觉得出家就是敲木鱼,念经、念佛,那种青灯古佛的生活,真到了丛林里,发现,远不是那么回事。    丛林里有非常多有趣的事情。    念经在一天的学修当中,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除了早、晚课,下午两点整诵大乘经典,最近一直在诵《华严经》,每次一品,约半个小时。白天或者晚上有一些经论课。    从引导上和自己的观察中看,与念经、上课同样重要的是睡觉和吃饭。    通过观察而得出的这个结论,让人很兴奋,因为忽然意识到时时刻刻都是在学修当中,人就会感觉很踏实,不会茫然。    有一次,在丈室,师父跟弟子们随谈,天上地下、经论哲学、艺术生活无所不包,忽然午斋的板声响起,师父立刻起身,催促大家赶紧去吃饭。    这个细节被捕捉到,心想,丛林里的各种制度都是祖师大德根据佛陀制的戒律精心制定的,吃喝拉撒睡的种种规则、细节,肯定都是根据人的根性辅助学修的,肯定都是一种训练,别说丛林道场了,就是普通的体育训练,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很多环节都有其特殊的用意。传承上千年的道场规则,那更不用说了。    闻板即起,去吃饭,定有用意。    最早进道场,就被引导要闻板即起床,一直在实践,虽然没有什么大的觉受,但是,至少对于对治睡眠有好处,不再那么贪着睡觉了。板声一响,立刻起,太累的时候也做不好,但咬牙做起来,也就没什么了。    估计,这个习惯对以后的学修一定有帮助,甚至于对未来要面对的死亡也会有帮助,因为人不能顺着习气走,否则就白出家了,曾经做过实验,睡觉前默默诵经,然后诵着诵着就睡着了,失去意识,第二天知道在哪一段失去的意识,但是却无法控制,那就意味着,人要是死了,自己是根本控制不了的。    如果,一辈子能闻板起,估计会对最终要面对的死亡有一些帮助,一天当中,早上一次闻板起,中午一次闻板起。一天两次,后半辈子大概还有两万来次,天长日久,应该会有所收获。    一日三餐,每餐前都打板,三餐用斋在丛林里不叫用斋,更不叫吃饭,而叫过堂,师父听见板声,立刻起身,是去过堂。    僧众都按时过堂,板在五分钟之内响四次,第四板在第四分二十秒左右响,倘使这个时候没有进斋堂,那就得在斋堂外站着,等过堂前的唱诵完毕,再进,进去也不能立刻就吃饭,而是先对佛像忏悔。    这个过程,迫使每个在丛林里的人必须养成一个习惯,那就是听见板声,无论手头有什么事,要赶紧放下,去过堂。否则,拖拖拉拉的就来不及。    人都有一个习气,手头做什么事情,做着做着就掉进事项中,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最重要,跟说话一样,说着说着就收不住。除非有特殊承担的法师以外,大多数都在闻板声按时过堂的仪轨中强制着克服掉这个习气。    作者:贤书  回复日期:2010-07-07 22:23:19   自从见到师父闻板即起身,也开始学着这么干,如果手头在写字,板声一响,立刻把笔扔下,起身去搭衣过堂,哪怕字写一半,也扔下。以前,不是这样,总是会想,把这个字写完再去,把这个词写完,把这句话写完,等等,如果跟别人谈话,也是要把话谈完,谈到尽兴,总是会想,还有半分钟,晚一会儿没关系,还有一板没响,就这样拖拖拉拉地黏着着,最后,踉跄着跑进斋堂,就晚了。    渐渐地,就意识到,闻板去过堂,习惯养成以后,可以培养出遇事不粘着、不执著的好习惯,拿的起,放的下,事来不怕,事过不留。    道理讲出来都容易,做到就需要天长日久地练,体育训练也是如此,一个运动技巧谁都知道,但当事人就需要年年月月地练,最后才有可能成为自己的功夫。    算了一下,一天三次闻板过堂,正常的话,后半辈子还可以练将近四万次。如果不够的话,也没办法,就这么多了,寿命有限,但是,结合别的训练,应该是够的。    过堂中,叫过堂,不叫吃堂,不叫用堂,估计这个“过”字也有用意,我猜就是训练我们对食物不执著,对所有我们认为无比重要的事项不执著,行堂的把饭菜提来了,埋头吃好,饭菜提走了,不去牵挂。点滴滴练习不贪、不着。    凡夫不吃饭会饿死,还是要吃,但又不能贪吃,那样就苦,和我们做事一样,做时认真,结果随缘。不去耿耿于怀。    这个功夫练出来,对出家人来说,可能最重要解决一些重要的问题,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习惯于拿到了什么就执著什么,首先,执著“我”,我的感受,我的习惯,我的修行,那么给我一件事情做,我就执著这件事情,就忘记了整个僧团的事情,如果给我整个僧团的事情,可能就又执著僧团的事情,而忘掉了整个社会的事情,给了我整个社会的事情,就可能执著社会的事,忘掉了众生的事情,依此类推,最后就忘掉了生死大事,等提起来生死大事,就又执著生死大事。    因为经论里讲,本来面目是没有生也没有死。    辛苦一辈子,执著到头,什么也逮不住。学佛真的是靠悟的,不是靠学的,死学,一定学不透。    这个不执著的道理和实践,对出家人有很重大的意义,对在家人也有帮助,了解到不执著的好处和对生命质量的重要性之后,人就会变的随和、随缘,不固执,不死硬,少烦恼。    倘使有一笔财富,来了就来了,好好对待它,去了也就去了,不去执著它;一段刻骨铭心的情感,来了就来了,去了就去了;一个期待了一辈子的职位,来了就来了,去了就去了;一些亲情、友情,来了就来了,去了就去了。乃至于一个看起来无比重要的责任,来了就来了,好好担负起来,去了就去了,不去执著。    最后,乃至我们生命本身,来了就来了,去了就去了,想执著也执著不到。    不管啥,来了好好对待,去了也不去挂碍。    殊途同归,最后好像搞的都是一回事。不管,最终是什么,至少,练习不执著,不粘着,对当下的生命质量就有好处,就能获得快乐。可以观察的到,所有不快乐的人、生气的人、烦恼的人,都跟执著有关。    烦恼轻的人,多是拿的起,放的下的人,跟少执著和不执著有关。    作者:水月凝华  回复日期:2010-07-07 22:32:52   出家能解决什么问题? 作者:你这阵好吗  回复日期:2010-07-07 22:35:23   明月清风丹客 __征下联 此帖发自掌中天涯:wap.tianya.cn 作者:pshhwh  回复日期:2010-07-07 23:26:02   受教了,谢谢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老蛋  回复日期:2010-07-10 22:06:39    7、       小的时候,小伙伴们一起玩,往往会分成两拨,李二狗一拨,张小三一拨,分帮分派,在一起打打闹闹;大了,在学校里,投脾气的在一堆儿玩,跟不投脾气的闹别扭;再大了,到了工作单位,有生活经验的都知道有个潜规则,站队。    就是你在一个团体里,要确定好你的位置,你到底跟牛总还是跟马总一条心,这个时候要押宝,押对了牛总得势,就跟着往上,押错了就栽了,人在其中,难免就要陷进人我是非当中,从小到大,没有一刻不裹挟在里面。    人跟人在一起,两个人以上就形成关系,这些关系影响着我们的生命质量,同事关系、夫妻关系、朋友关系、婆媳关系、恋爱关系、父子关系、兄弟关系、姊妹关系、妯娌关系、翁婿关系、上下级关系、师徒关系、民族关系、国际关系等等。    我们的痛苦就牵扯在里面,可以对照一下,只要是凡夫就肯定有让自己不爽的关系,有的人,有的事,会觉得自己一生都不能原谅。    这些不爽和不能原谅的关系是因为相互的斗争,那么,人为什么会相互斗争呢?有时候可能为了利益,比如,街头的两个流浪汉可能会为了一个易拉罐瓶子打破了脑袋;比如,两个商界的洁具巨子为了抽水马桶市场斗到互相挖墙脚,乃至互窃机密,对簿公堂等等。而有的时候却不见得是为了利益,很多单位、团体、家庭并不是因为经济的原因导致争斗,有的是为了权利,有的纯粹就是性格,有的是意识形态,比如,王大妈和李大妈为了一堵院墙的高度以及墙上的丝瓜的归属权而撕破脸皮,令两个家庭仇恨多年,并长期对峙和冲突;比如,刘邦和项羽为了江山打到你死我活,生灵涂炭。    再比如,老王多年与老张不和,终于有了一个机会把老张从仕途上拉下马来。    斗争就有胜负,胜的暂时出了一口恶气,输的身败名裂、走上绝路而痛苦不堪,但是胜的不能总是胜,也有失足的一天。无论是过程还是结论都是让我们活得如此没有人样。    曾亲见一个人,多年匿名举报他的政治对手,一个朝夕相处的同事加领导,功夫不负苦心人,终于有一天把这个人搞了下来。接着,就有人开始搞他。    很多人觉得家庭还不错,其实家庭里也不清净,兄弟、妯娌、父母、翁婿等等,这么多年走过来,所见和睦的少,闹得揪心的多。    因人际关系的恶化造成极端的悲剧也没少见。    出家前,曾一直尝试去解决这些问题,哪怕解决掉一点点,而最终还是要承认,凡夫的心智和力量是搞不定这些事情的。    还是要靠佛法,得出这个结论并不是因为自己是个佛弟子,从居士到出家,一直都是用理智去认真地抉择和判断,自认没有过宗教狂热。可以很笃定地得出结论,面对这么多自己亲历的和身边的这些复杂而恶劣的关系,用佛法来解决确实很有效,有到位,而且有文化和没文化的都搞的定。。    当然,别的宗教一定也很了不起,但自己没有深入研究过。    倘使一个人因为德行很出色,使得家庭、工作关系都很好,很和睦,但也跳不出国家与国家的矛盾,民族矛盾,人与自然环境的矛盾,等等。    出家以后,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所学习和逐渐掌握的这些方法对社会到底有多大的价值,到底有什么用处,怎么用,才能让更多的人受益。    从居士开始算起,在佛法的环境中熏习了不少年了,知道了佛法是让出家人向内找自己内心的问题,在自己的内心上座功夫,一向内,人与人之间就少矛盾,偶尔有也是单方面的,一个碗就碰不响。    那么社会上的普通大众怎么办呢?    一个婆婆跟一个儿媳妇怄气多年,互相折磨多年,类似这样的关系该怎么解决呢?    我的思考结论是,老实学佛,念佛。    讲道理一般都没有用,人在很复杂而痛苦的人事关系中,即便是懂得道理,但是内心没有定力,就绝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只会让事情往更糟糕的方向发展,而且,现在的人文化程度都高,道理懂的都不少。    做不到而已。    念佛、学佛需要找环境,否则也不太容易从根上解决问题,上策是找道场好好地学习,半年一年,三年五年,学的好的,人整个就变了个样,慈眉善目,人见人爱,学的一般的,也不会太差劲。    出家前,我是个很遭人嫌的人,毛病太多,自己不愿意承认。    中策是在家里好好学,一家人都学,看书,听磁带,听经闻法,慢慢熏习,逐渐远离那些专搞人我是非的人和事。多和一些有修为的居士大德、出家人来往。七大姑、八大姨都学,慢慢地家庭矛盾就开始少起来。然后就会越来越好。    下策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学几天就搁下,玩去了。    但总比不学的好。    学还是要有定课,定课就是每天诵经、念佛,定时定点。时间长了,功效就出来了。比什么管理秘笈都好使。一个公司倘使有一半以上的人学佛,要是学的好,那老板绝对就省心了;一个家庭有一半家庭成员学佛,家里就真的清净、幸福了,都学就更好了。    无论是营业性的和非营业性的团体,都一样。    对孩子的教育,诵经、念佛,久了对智力也是有极大的好处,肯定是超越世间种种的智力开发和训练方法。这是我的体会,是经过实践了的,信不信的,在你自己。否则,孩子一大,再聪慧,再优秀,一头扎进恶劣的人际关系中,自己没有能力去摆平,也白搭。    出家以后,在僧团里,什么经论都没有学,先学的是安住,所谓安住就是别待不住,跑掉了,    然后就是广结善缘。说白了就是先搞好人事关系,和周围的人搞的一团和气,不能再如世间那样一头扎死在人事关系上,当然,佛门里的搞好人事关系有一个完整而系统的方法,入手处也很多,理论也很健全,只要入门,就有戏。    佛门里的用词也很有意思,很精练,所有的让我们痛苦不堪的人事关系都可以用广结善缘这四个字拿下,概括起来,就看做不做,做多少,做多深了。    我是这样体会的。    作者:贤书  回复日期:2010-07-12 09:15:38    8、       不久前,行堂的时候不小心打破了一个法师的碗,赶紧去大寮,征得典座法师,即主管大寮的法师又领了一个,还给那个法师,还是觉得有点不妥当,毕竟打碎了人家的吃饭的家伙什,又当面道了个歉。    这事就算完了,过了几天,又有一个师兄也打碎了碗,然后很郑重地找我,说,你是不是前几天打碎了法师的碗。我说,是啊。    他说,不得了啊,碗是法师吃饭的用的,你打碎了,就是打碎了法师的出家道,罪过很大,出家人,在三宝地,可不是闹着玩的,你必须跪在法师面前,然后这样忏悔。。。。。。    听完了以后,附和了一下这个师兄,但自己留了个心眼,没当真。事后,特意找寺里主管戒律的法师咨询了一下,打碎了法师的碗,在戒律上是如何判的。    法师问,你是故意的吗?    我说,不是啊,不小心的。    法师说,那跟他道个歉就可以了。如果你愿意,也可以自己去佛前忏悔一下就可以,毕竟是三宝物。    这事就算是过去了。    但,幸亏自己留了个心眼,否则就跟着也跑偏了,这个世界上,对佛法的误解,很多是来自演绎和想当然,民间的思想、文化、风俗乃至个人的性情、习惯,硬套给佛法,最后让大家觉得佛法是一套有着眼花缭乱的仪轨的迷信。    其实,哪里有那么多的事,我所学习和看到的佛法,都是针对人的内心的训练。确实有很多仪轨,但,每个仪轨都指向内心。    出家
本文档为【沙弥日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4771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76KB
软件:Word
页数:91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1-04-24
浏览量: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