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伤寒论笔记要点总结

伤寒论笔记要点总结

举报
开通vip

伤寒论笔记要点总结第一周1-1 卷三 傷寒例 【3.11】 又土地溫涼,高下不同;物性剛柔,飧居亦異。是故黃帝興四方之問, 歧伯舉四治之能,以訓後賢,開其未晤。臨病之工,宜須兩審也。 【3.12】 凡傷於寒,傳經則為病熱,熱雖甚,不死;若兩感於寒而病者,多死。 尺寸俱浮者,太陽受病也,當一二日發。以其脈上連風府,故頭項痛,腰脊強。 1-5感冒 傷寒論基本輪廓概述。六經傳病。 足太陽膀胱經也可涉及感冒之外的其他方面 例如:如果足太陽膀胱經有問題,可能會出現相關症狀: ->足太陽膀胱經在脊椎左右各兩條,和脊椎是否正有關,也可用治足太陽膀...

伤寒论笔记要点总结
第一周1-1 卷三 傷寒例 【3.11】 又土地溫涼,高下不同;物性剛柔,飧居亦異。是故黃帝興四方之問, 歧伯舉四治之能,以訓後賢,開其未晤。臨病之工,宜須兩審也。 【3.12】 凡傷於寒,傳經則為病熱,熱雖甚,不死;若兩感於寒而病者,多死。 尺寸俱浮者,太陽受病也,當一二日發。以其脈上連風府,故頭項痛,腰脊強。 1-5感冒 傷寒論基本輪廓概述。六經傳病。 足太陽膀胱經也可涉及感冒之外的其他方面 例如:如果足太陽膀胱經有問題,可能會出現相關症狀: ->足太陽膀胱經在脊椎左右各兩條,和脊椎是否正有關,也可用治足太陽膀胱經的藥去治療這類病症。 ->腎臟機能:排尿功能,蛋白尿,腎衰竭也和膀胱經有關。 如果把六經病精通的話,很多奇怪的疾病療法能想得到。 形而上的思考 講義:P2 帝曰:願聞其狀? 岐伯曰:傷寒—— 一日巨陽受之,故頭項痛腰背強。 二日陽明受之,陽明主肉,其脈俠鼻絡于目,故身熱目痛而鼻乾,不得臥也。 (脈尺寸俱長)如果沒有逼出去,則入手陽明大腸腑,大便乾,排不出。此時以承氣湯,大黃芒硝通大便的同時,把病邪從腸道內側拔除。 三日少陽受之,少陽主膽,其脈循脅絡於耳,故胸脅痛而耳聾。三陽經絡,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藏者,故可汗而已。 小柴胡湯—>清淋巴 足少陽膽經走體側,貼著淋巴系統。淋巴可歸入廣義的三焦。膽經受邪代表抗邪系統進入淋巴系統。淋巴涉及水代謝,會口苦、頭暈 往來寒熱,熱多寒少。少陽經盤旋在頭側。中間夾腦部下丘,控制體溫的機制。 四日太陰受之,太陰脈,布於胃中,絡於嗌,故腹滿而嗌乾。 脾代表人的消化能力,傳到脾經就沒有消化能力了-上吐下瀉。 太陰經水瀉 水瀉———— 理中湯 下利清谷—— 腎陽不足。理中湯+附子, 四逆湯 五日少陰受之,少陰脈,貫腎絡於肺,系舌本,故口燥舌乾而渴。 足少陰腎、手少陰心。心是靈魂的中樞。 心腎受邪①人會變遲鈍。 ②扁桃體痛。 ③非常想睡,很萎靡。 ④心陰不足:煩躁,無法入睡。---朱鳥湯 ⑤其他可能的併發症,許多病會死在少陰。 六日厥陰受之,厥陰脈,循陰器而絡於肝,故煩滿而囊縮。 厥陰,肝經,風木之氣,風木是陰陽、水火在混合時產生的流動。人的陰和陽靠厥陰區黏合在一起。厥陰受損,陰和陽會脫開。 當歸四逆湯時氣血相和治手指尖端發冷發白(雷諾氏症) 厥陰的區塊:肉體的肝和心,及其之間的橫膈膜——筋(涉及消渴、心臟病、高血壓等) 烏梅丸:寒+熱+酸 把寒和熱“縫”回來。 總結:傷寒部分框架: 少陰病心臟病、腎病的治法; 太陰病消化系統的調理 少陽病修復淋巴、膽腑。大柴胡湯,柴胡芍藥積實甘草湯 排膽結石(化小後再排) 膀胱經正骨; 陽明經美容 第二周 2-1足太陽膀胱經 講義P6中醫譜系歷史變遷JT96傷寒論慢慢教2-12-2.doc 2-2 傷寒論的框架 六經治法 中日經方 時方演變史 傷溫之爭 2-3 膀胱經 講義P7 關於足太陽膀胱經的內經摘錄 2-4 針法忌諱,難點。 腹部募穴 使髒的能量凝聚安寧 背部俞穴 使內臟更有活力 艾灸 隔姜灸 艾粒 補法:不可有風;瀉法:吹 艾條越陳越好,如用新艾,宜隔薑灸或者離皮膚距離遠些。 取穴:穴位往往是骨風或肌肉交界點。 ●風門+肺俞 治療冬天發作的氣喘。 ●厥陰俞 對應肉體的心臟 (膏肓區: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 ●心俞 古書:禁灸 ●督脈:神道、靈台、至陽促進骨髓造血機能 (心生血,通過補心改善造血機能) △如果灸到上火,收火法:灸足三裏,如果還不夠,用附子+吳茱萸打粉用醋捏成團,貼湧泉穴。 (使陽氣下沉) ●​ 委中 能瀉熱毒之氣,血分的熱毒 ●​ 尺澤 瀉氣分熱毒 (經絡就象河流,轉彎處容易淤積) 第三周 3-4 傷寒論 卷六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 上 講義P13 受邪與傳化 病毒一開始進入人體時,人會怎麼樣? 風者,百病之始也。 暮而收拒,無擾筋骨,無見霧露 (日常保養 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软件质量保证措施下载工地伤害及预防措施下载关于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 風氣與太陽俱入,行諸脈腧,散於分肉之間,與衛氣相干。 衛氣:比較粗捍,活潑的氣,在經絡之外起保衛作用。 (與風同氣) ﹌﹋ 榮(營)氣:陰柔、滋養的氣,流在血管經絡裏。起滋養作用。 (與寒同氣) ↙ 邪氣於人“同氣相求”現象: 風(陽):混雜在人體陽的經絡部分 寒(陰):寒於骨“同氣相求”會鑽入骨。直接穿透衛氣,進入營氣、骨節。 衛氣來源和構成: 1-太陽寒水之氣,被命門火蒸動而上行; 2-食物的營養和能量,由脾胃消化進入心,胸中大氣區塊;進入經脈,其中比較粗的能量被釋放的體表; 3-表皮屬肺金、肺氣; 4-三焦輸布之氣彌散出來,也會變成一部分衛氣。 營出於中焦,衛出於下焦 營衛是抵禦感冒的表層能量 衛氣得複,邪氣乃索。 命門之火——守邪之神 三焦腑氣街 (邪氣)中於面則下陽明,中于項則下太陽,中於頰則下少陽 正面 後面 側面 外邪入侵的其他方式: 曬傷、大風也是外邪入侵的一種 心情差,邪氣也容易傷心 形寒冷飲(體質寒,食冰)---------------------傷肺 摔跤、生氣,怒------------------------------------傷肝 傷寒論、難經的脈法:從上往下 ↓ 肺 第一層 剛沾到皮膚 ↓ 心 略往深 ↓脾胃 再按 ↓肝 再按 腎 再按深 ★一定會有的症狀 △多會有,八成會出現的症狀 ○或許會出現的症狀 3-5 傷寒雜病論卷第六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上 6.1 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 (總綱) 太陽經過區域 浮:表證的重要指標 寒:太陽經病的重要指標 寒傷營,無論燒到多高都會怕冷 6.2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為中風。 (風傷衛) 汗孔開,皮膚有濕潤感 6.3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曰傷寒。 無論是否已發燒(寒傷榮) 脾胃之氣被調去抗擊感冒病邪;感冒時要少食少飲,不要消耗脾胃能量 怕風或怕寒,說明邪氣還在表層。人體內外反差大 參照3.31脈法 脈浮而緊,浮則為風,緊則為寒,風則傷衛,寒則傷榮, 榮衛俱病,骨節煩痛,當發其汗,而不可下也。 6.4傷寒一日,太陽受之,脈若靜者,為不傳;頗欲吐,若躁煩,脈數急者,此為傳也。 沒有變化 吐:標示少陽(?不一定) 數:快 急:猛烈 6.5傷寒二三日,陽明,少陽證不見者,此為不傳也。 傳 傳屬:一個病症從前驅期到定型期的過程。六經任何一經都可以直接感染,邪氣都會經過太陽經,最後歸著於真正受病的經。 轉屬,轉入:抗病機制由於體質的變化而轉入另一個區塊。 如:太陽經--陽明經 傳,經傳,行經,再經 : 一個生命現象的週期。 6.6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若發熱已,身灼熱者,名曰風溫。 溫病2類: ①發炎 ②熱傷風——傷津液,如太陽轉陽明就是由於津液不足,寒水之氣不夠。 風溫為病,脈陰陽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語言難出。 上下焦,尺寸 熱邪鬱在身體 呼吸粗重 燥熱的氣 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視失溲; 水分被抽乾 腎經受損 (腎主二便) 若被火者,微發黃色,劇則如驚癇,時瘈瘲; 火療法 熱傷津液引起的僵直抽筋 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逆:誤治 冬不藏精,春必病溫 冬天,氣密藏。如果身體有虧損,病邪會進入。而此時身體的抗病機制處於休眠狀態。病毒進入身體使免疫系統變弱。到了春天,身體容易感染各種炎症。(類似於HIV的病機) 臨床上: “不藏精”容易發成少陰病 少陰經病扁桃體發炎 發于溫病得少陰病的概率很高。 ●少陰病:脈細沉,即使扁桃腺發炎,還是要依照少陰病的醫法,不能用清涼藥。 ●熱傷風:脈浮,下空。類似于桂枝湯證,麻黃湯證脈。 ●溫病:脈扎實有力,滑。類似于陽明白虎湯證,承氣湯證,需用清熱涼血藥。 6.7病有發熱惡寒,發于陽也;無熱惡寒者,發于陰也。 抗病系統積極抵抗 抗病系統消極承受 發于陽七日愈,發于陰六日愈。以陽數七,陰數六故也。 見講義P16典故:天一生水,地六成之陰 水的成數 六 地二生活,天七成之陽 火的成數 七 湯液經法:陽進為補,其數七 火數也 陰退為瀉,其數六 水數也 旋覆花:“貫通五臟真元” 古方用於續筋: 旋覆花(根)和黃糖、黑糖搗爛,敷於斷筋處…… 6.8太陽病,頭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經盡故也; (參照P20 條文3.10 和3.30) 經:週期 若欲作再經者,針足陽明,使經不傳則愈。 不一定是會傳陽明,而是任何經都有可能。 6.9太陽病欲解時,從巳至未上。 (上午10點至下午2點) 6.10風家解表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常常易感冒的人,身體習慣感冒狀態,病去後,身體感還沒有調整回來,需要2個6天週期來慢慢調適。 6.11病人身大熱,反欲得衣者,熱在皮膚,寒在骨髓也。 6.12病人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膚,熱在骨髓也。 實熱:脈可能沉、滑。 滑脈:有裏熱 例如大青龍湯證:煩,有裏熱。 桂枝湯證 6.13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 浮取 沉取 營分 汗出,營分能量更加流失 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者,桂枝湯主之。 打噴嚏 6.14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桂枝湯主之。 萬方之祖——桂枝湯 桂枝 三 芍藥 三 甘草 二 生薑 三 大棗十二枚 桂枝湯結構分析: 桂枝:補心陽。與心的能量結合,順著動脈衝出去 芍藥: 1-使平滑肌放鬆。鬆開脾胃區塊靜脈放鬆血從靜脈末梢拉回 (解倉、容餘) 2-限制藥的作用範圍。對要作用的場域有收斂作用。 只用桂枝,芍藥,作用場域限制在血管(營分) 生薑:使氣“分岔”。把桂枝、芍藥的藥力分岔到衛分。 大棗:補營分。棗樹多刺,有鋒銳之氣,果肉卻肥潤 →把衝突的能量轉化為滋養的能量 →保養水分 甘草:緩藥 二兩定中間軸 →生用:緩和; →炙:加蜂蜜考熟,補中焦。 總結: 外症:脈浮緩,出得了汗,惡風惡寒。 ↓ 病機:風氣傷到衛氣。 ↓ 治則:把能量送到衛氣。 ↓ 1-寒水之氣 方(方法):衛氣來源: 2-三焦之氣-肺——表皮之氣 3-營氣中比較強悍的氣——————桂枝湯選擇的路徑 第五周 5-6 漢代 後世 現代 1兩 15g 1升 200cc 一斤=16兩 500g 一兩 37.5g 一錢 3.75g 計量單位換算: 桂枝湯煮法、服用法和注意事項: 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後服,不必盡劑。 (煮三碗,如果一碗病除,剩下兩碗就不要喝了。) 煮藥用水和棗依照比例減少 一般七碗煮到五~四碗之間 時間:半小時左右 (發散藥不宜久煮) 熱稀粥:水多,稀的粥。 溫覆令一時許,遍身漿獎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 服用後注意事項:加衣服,喝熱稀粥或熱水幫助發汗。桂枝湯發汗:不可出大汗,微汗就好。出大汗會傷元氣 *白芍:最好用炒白芍,生白芍性偏寒。脾胃虛寒體質的人可能會拉肚子 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惡等物 桂枝湯禁忌詳解: 生冷:桂枝湯的藥力是從脾胃引發出去,所以不能讓脾胃能量有額外的消耗。 生菜、水果、冷飲會降低脾胃熱能。 粘滑:肥膩之物對發表、發散的藥物有克制藥性的作用,可能會導致發散藥發散不出來。 例如:藥物配伍中有地黃就搭配麻黃同用就不發汗。 肉面:面是麥子做的,比較偏熱性。可能會影響桂枝湯的作用場域。 肉類是古人不常吃的事物,脾胃忽然吃到會不習慣,增加脾胃消化的負擔。 五辛:蔥、蒜、辣氣味重,是發散類食物。 桂枝湯本身就是發散藥。可能會對藥性產生干擾。 酒:生薑、桂枝遇酒會與酒的濕熱相結合,形成更嚴重的濕熱。 酪:各種乳製品。 成年人消化乳品最消耗腎氣和脾胃之氣。 臭惡:味道重的食物會干擾藥性正常發揮。 本草 桂枝 衛氣屬陽,營氣屬陰。桂枝通陰中之陽(走營分,行於血脈中)貫通身體的能量。 《神農本草經》引述: 牡桂上品:味辛溫·無毒·生山谷·治上氣咳逆·結氣·喉痹·吐吸·利關節·補中益氣·久服通神·輕身不老。 菌桂上品:味辛溫·生山谷·主百病·養精神·和顏色·為諸藥先聘通使·久服輕身不老·面生光華·媚好常如童子。 桂枝(清化產的肉桂是好肉桂的代名詞) 牡桂 味較清,入上焦,補心陽 肉桂(菌桂) 味較重,相對桂枝比較走陰,走下焦,補腎陽,命門之火。 引火歸元,補足命門火,口水會變多。(肉桂製成米糊丸可封存肉桂的氣味和藥性,治瓜果傷。) 肉桂不能用太多,否則會燒壞腎。只能少量使用。 桂皮 桂心:古代藥效偏於肉桂。 取樹枝桂枝 取樹幹肉桂 芍藥 芍藥中品:味苦平·生川穀· 主邪氣腹痛 · 除血痹·破堅積寒熱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氣。 緩解絞痛 疏通淤凝的血 不通則痛 配合補氣藥效果好 *芍藥使血液回到肝裏,是養肝的藥,養肝血。 味:並不酸,是收斂而曖昧不明的味道 收斂 癥(zheng):確定是有一塊實質的腫塊。 瘕(jia):有時有,有時沒,是血液迴圈不良造成的。 白芍:養血滋陰 赤勺:破淤血 * 用法: ◇甘穗半夏湯:有痰水糾結在上焦,加芍藥把痰水拉下來,轉入膀胱。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腸胃無力把水運化,用芍藥幫助其他藥把水拉到下焦。 ◇芍藥有滋陰作用,與補氣藥同用效果好。 ◇治療急性腸胃發炎,芍藥可以把黃芩的藥力拉到脾胃區,清中焦火。 ◇芍藥用量的調整,可以限定藥物的作用範圍,用量越大,越向內。 乾薑 乾薑中品:味辛溫·生川穀·治胸滿·咳逆·上氣·溫中·止血;出汗·逐風濕痹·腸澼下利·生者尤良 咳嗽時 肺部有濕氣 暖中焦 腸胃道積冷水(過於濕寒) ·久服去臭氣·通神明。 古代通“疆”=“強” 禦濕之菜。 味辛:金 容平之氣,可分開“勾芒”之氣。 薑 生:走而不守 (生薑吃太多會散氣) 乾:守而不走 (“附子無薑不熱”) 炮薑: 張仲景時代的炮姜是乾薑再加以烘烤,使辣味散去些。辣和熱都減少,帶微苦。 現代炮薑,炮製太過,太黑,松,藥力太少。 * 用法: ◇用其“熱” 甘草乾姜湯:治肺冷。用乾薑暖脾胃,再慢慢把熱量傳到肺,使肺暖回來。 乾姜附子湯:治療表層衛氣不夠,所以取炮姜、乾薑的部分熱量。 乾姜大量用法:理中湯或附子理中湯:對寒性體質,冬天吐血的人,血中寒太大,以致腸胃附近血管中的血液有些寒凝淤塞,血液流通不過去就從旁邊溢出來。在理中湯或附子理中湯中用大量乾薑使脾胃暖起來,溫化寒凝之處。使血液順利流通,出血處自然癒合。不然吐血不會停止。 ◇後世用法——清朝末年,鄭欽安在當歸補血湯中用炮薑。用炮姜的黑苦和當歸補血湯中的甘結合,“甘苦生陰”。強化滋陰效果。 ◇現代用法——炮薑止血。“紅見黑止”用燒焦的東西止血。 ◇止咳 張仲景時代用乾薑在小青龍湯,真武湯或小柴胡湯加減都用到乾薑。 後世止咳很少使用乾薑,一般都用潤肺、化痰、降氣的藥。 ◇除濕--當歸生薑羊肉湯:生薑用到一斤,把身體下部的水度排除掉。 --真武湯 治水毒最有代表性的方 --防己黃芪湯:生薑+黃芪的組合。灰、白、體胖、腐臭的人,皮下水毒積聚太多。黃芪補入三焦,生薑打消水毒。 --桂枝黃芪湯:治黃汗,用生薑、黃芪的組合去皮下水毒。 --尿毒癥的偏方:老姜的姜汁,大量飲用,使病人出一身大汗,汗裏通常帶尿的氣味,一般三天就可以出院。(大量使用,去水毒) * 生薑表皮微涼,連皮煮不會太熱。 副作用:吃太多會散氣。 * 古代的養生家建議秋天少吃薑,因為入秋人的元氣開始收斂,吃多薑會散氣不利於收斂。 大棗 大棗上品:味甘平·生平澤·治心腹邪氣·安中養脾·助十二經·平胃氣·通九竅 能把鋒銳之氣轉化為陰柔滋養的能量 比較補營氣,走在經脈中(相對于衛氣行於血脈外面) ·補少氣少津液·身中不足·大驚·四肢重·和百藥·久服輕身長年; 補充營養,滋養脾陰 安定甯神 溫和化,比較入營分 葉:覆麻黃能令出汗。 葉仍然含鋒銳開拓之氣,用一點點麻黃敷葉粉能助發汗。 陽 胃 把活潑的能量 ↓↓ ↓↓ ↓↓ ↓↓ ↓↓ ↓↓ ↓↓ ↓↓ ↓↓ → 養脾平胃氣 陰 脾 轉化為陰柔的能量 * 本草中“百”——很多 “諸”——幾種 * 用法: 炙甘草湯:棗用到30顆。(治心跳不律) 當歸四逆湯:棗用到25顆。 重症肌無力:脾陰實,太濕。用平胃散:蒼朮去濕,去脾陰實。 甘草 甘草上品:味甘平 · 生川穀 · 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 · 堅筋骨 · 長肌肉 · 倍力 · 金瘡·尰·解毒 平和,緩和各種偏性 補脾陰,陰有形 消炎 ·久服輕身延年。 毒:毒者,氣之偏也 VS 香者,氣之正 (用藥在上古時代稱為“用毒”) 甘:土有緩和、中和毒性的作用。 解毒:古時用來解毒消炎。一般苦寒藥會對人體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害。甘草可以緩和症狀,而不會對人造成損害。 (直到清代發現金銀花,性涼,可消炎解毒,對人損害小,漸漸代替生甘草用來解毒。 甘草 生:具有“類固醇”(緩和劑)的功用。其副作用是:多吃會變成“月亮臉”“水桶腰” 炙:用蜜炙過,可以消除生甘草的副作用。 *甘草黑豆湯:消除藥性。甘草5錢+黑豆1兩。用於吃錯藥後的補救措施。 黑豆:吸收藥力藥性。 第第77周周 7-3 7-3 傷寒論傷寒論 卷六卷六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辨太陽病脈證並治 上上 6.15 6.15 太阳病,太陽病,项背强几几項背強儿儿,及汗出,恶风者,,及汗出,惡風者,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湯主之。主之。 后脑勺或肩背僵硬後腦勺或肩背僵硬 桂枝汤桂枝湯++葛根四两,桂枝芍药各减一两葛根四兩,桂枝芍藥各減一兩 先先煮葛根减二升煮葛根減二升 葛根本身就有清太阳经的效果。葛根本身就有清太陽經的效果。桂枝汤到太阳经是间接作用,所以使葛根缓发。桂枝湯到太陽經是間接作用,所以使葛根緩發。使桂枝汤先发力,葛根再接上。使桂枝湯先發力,葛根再接上。 本草本草 葛根葛根中品中品::一名鸡一名雞齐根齊根 ·· 味甘平味甘平 ··生川谷生川谷·· 治消渴治消渴 ·· 身身大热大熱 ·· 呕吐嘔吐 把津液升到上面把津液升到上面 感冒的燥热感冒的燥熱 热吐,卒吐,清胃热熱吐,卒吐,清胃熱 ··诸諸痹痹··起阴气起陰氣··解诸毒解諸毒;; 后脑勺僵硬後腦勺僵硬 可以解巴豆毒(热)。可以解巴豆毒(熱)。凉润的葛可中和巴豆的热。涼潤的葛可中和巴豆的熱。 葛谷葛穀::直下利十岁已上直下利十歲已上 * * 藤蔓类藤蔓類药性分析藥性分析对比對比:: 葛根葛根,可以把水分输布到很远的尖端(与太阳经类似)。,可以把水分輸布到很遠的尖端(與太陽經類似)。所以可以把脾胃区的水输到太阳经。所以可以把脾胃區的水輸到太陽經。 共同点:共同點:凉涼、、润潤 栝楼根栝樓根 (天花粉)和土瓜能结出瓜实。(天花粉)和土瓜能結出瓜實。 象征着能把津液保留在脾胃区象徵著能把津液保留在脾胃區 葛——作用在太阳、阳明之间。葛——作用在太陽、陽明之間。 **用法:用法: △△葛单用:葛單用:与豆豉同用與豆豉同用 △△解酒:解酒:--葛花解酲汤(葛花解酲湯(使使酒酒的实热往表皮推出去的實熱往表皮推出去)。)。需醒脾胃可加人参需醒脾胃可加人參。。(散酒气的同时也散元气)(散酒氣的同時也散元氣) - -葛根粉葛根粉++赤豆粉赤豆粉++绿豆粉綠豆粉 1: 1:1:1:1 1 喝酒前冷水送服一汤匙。喝酒前冷水送服一湯匙。 - -千杯不醉千杯不醉::葛根黄芩黄连甘草汤葛根黃芩黃連甘草湯 葛根黄连汤葛根黃連湯 △△肩背僵硬(不是感冒引起的),比如空调房吹冷气造成的后脑勺僵,肩膀酸痛肩背僵硬(不是感冒引起的),比如空調房吹冷氣造成的後腦勺僵,肩膀酸痛:: 煎剂:煎劑:葛根葛根20~40g 20~40g 桂枝桂枝10g 10g 炙甘草炙甘草6~10g 6~10g 炒白芍炒白芍30g30g 威灵仙威靈仙、秦?、秦?各各10g10g 鸡血藤雞血藤30g30g **肩膀酸痛、后脑勺僵形成原因:肩膀酸痛、後腦勺僵形成原因:1-1-风湿風濕 用上方;用上方; 2-2-命门火不足。命門火不足。右尺脉浮大(虚的表现)右尺脈浮大(虛的表現)——治法:——治法:灸关元、真灸關元、真武汤、附子汤武湯、附子湯。。 ** 葛的副作用:葛的副作用:“竭胃汁”“竭胃汁” 柴胡——“劫肝阴”柴胡——“劫肝陰” 时方派对葛的误解,认为葛会“引邪入阳明”不宜用在感冒初发。時方派對葛的誤解,認為葛會“引邪入陽明”不宜用在感冒初發。其实葛的作用是向外推。其實葛的作用是向外推。是感冒初期的良药。是感冒初期的良藥。 第九周第九周 ●服用补养药(补阳)期间,不宜吃寒凉生冷的蔬菜水果。服用補養藥(補陽)期間,不宜吃寒涼生冷的蔬菜水果。 常年只吃寒凉的蔬菜水果,常年只吃寒涼的蔬菜水果,到到更年期更年期会會燥热,燥熱,是是由于下焦太过寒。由於下焦太過寒。 ●正确的生机饮食:正確的生機飲食:断食疗法斷食療法——在断食期间把蔬菜水果作为辅助食品。——在斷食期間把蔬菜水果作為輔助食品。 ●天然盐、海盐(阳光晒出来)阳气比较够,可以帮助破阴实,阳气才能流通。天然鹽、海鹽(陽光曬出來)陽氣比較夠,可以幫助破陰實,陽氣才能流通。 ●吃肉的话,要多吃些淀粉质。吃肉的話,要多吃些澱粉質。蛋白质有一点毒性,淀粉质可以帮助消化蛋白质。蛋白質有一點毒性,澱粉質可以幫助消化蛋白質。 6.166.16 太阳病,下太陽病,下之后,其气之後,其氣上冲上衝者,可与桂枝汤,者,可與桂枝湯,方方用前法;用前法;(方(方::脉浮怕风等症状)脈浮怕風等症狀) 正确医法是把体表寒气发出去。正確醫法是把體表寒氣發出去。 病邪被抵抗力托回原来的位置(闷胀感)病邪被抵抗力托回原來的位置(悶脹感) 若若不上冲不上衝者。者。不可与也。不可與也。(此处“上冲”不能和奔豚(此處“上衝”不能和奔豚混淆)混淆) 病邪不能被托回原来的位置病邪不能被托回原來的位置 6.17 6.17 太阳病三日,太陽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已發汗,若吐,若下,若溫針,,仍不解,此为坏病仍不解,此為壞病,, ((对应上条“若不上冲”的情况)對應上條“若不上衝”的情況) 桂枝汤不可与也桂枝湯不可與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病邪可能被下到不确定的任何位置)(病邪可能被下到不確定的任何位置) 6.18 6.18 桂枝汤本为桂枝湯本為解肌解肌,若欺人,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脈浮緊、發熱、汗不出者,不可与也。者,不可與也。 风邪在最表風邪在最表 麻黄汤证麻黃湯證 常常须识此,勿令误也須識此,勿令誤也。。 若酒客病,亦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必呕,以若酒客病,亦不可與桂枝湯,得之必嘔,以酒客不喜甘故酒客不喜甘故也也。。 酒客:酒客:饮酒会增加湿热,常年喝酒身体积蓄大量湿热。飲酒會增加濕熱,常年喝酒身體積蓄大量濕熱。甘草会粘住湿热,生姜大枣都会加重湿热。甘草會粘住濕熱,生薑大棗都會加重濕熱。 偶尔喝酒后得桂枝汤证,可以喝桂枝汤偶爾喝酒後得桂枝湯證,可以喝桂枝湯++解酒药解酒藥::枳椇子枳椇子,或者麝香(当门子),或者麝香(當門子) 6.20 6.20 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凡服桂枝湯吐者,其後必吐膿血也。(当湿热之气太多,桂枝汤会引发湿热郁积发炎,起脓。(當濕熱之氣太多,桂枝湯會引發濕熱鬱積發炎,起膿。)) △△咳嗽有风又上火,吃桂枝汤可能会咳嗽有風又上火,吃桂枝湯可能會发生吐血,(肺膜发炎破裂)發生吐血,(肺膜發炎破裂) 6.19 6.19 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与之佳。喘家作,桂枝湯加厚朴,杏子與之佳。 不是喘发作,而是有喘的人、很容易喘的人,感冒后会并发喘,加厚朴杏子防范。不是喘發作,而是有喘的人、很容易喘的人,感冒後會併發喘,加厚朴杏子防範。 杏仁用于喘,而不用于咳。杏仁用於喘,而不用於咳。喘是呼吸浅,缺氧的感觉。喘是呼吸淺,缺氧的感覺。 (杏仁用法多关系到“喘”,而不是“咳”。(杏仁用法多關係到“喘”,而不是“咳”。在“咳”中,与麻黄同用起作用。在“咳”中,與麻黃同用起作用。)) 不同不同体质體質的的人人,,感冒感冒后後有有不不同同习性習性,,有有人人容易容易一直一直咳咳。。加加杏仁杏仁可以可以预防預防这个這個症状症狀 77.12 .12 太阳病太陽病,,下下之之微微喘喘着著,,表表未未解解也也。。桂枝桂枝加加厚朴厚朴杏子杏子汤湯主主之之。。 桂枝汤桂枝湯++厚朴厚朴二二两兩,,杏仁杏仁五十五十枚枚((去去皮尖皮尖))杏仁降肺氣 本草本草 杏核仁杏核仁下品下品::味甘温·生川谷·治味甘溫·生川穀·治咳逆上气咳逆上氣··雷鸣雷鳴··喉痹喉痹··下气下氣 降肺气降肺氣 喉咙发炎喉嚨發炎 肺上火,降肺气 ··产乳產乳··金疮金瘡··寒心寒心··奔豚奔豚(心陽不夠) 肺氣肅降 胸痹 豚:小豬(水畜) 桃仁VS杏仁 桃仁 杏仁 ●表皮有毛 “肺之果” ●破淤血,把能量從氣分推到血分,潤血 ●多用會破血 ●“心之果” ●從心的血分把能量帶到氣分。往下降 ●有微毒,含有微量氰化物。 去皮尖,烘烤一下可以把毒性揮發去 ●杏仁使用注意要點:不能用來暖肺。杏仁主降而潤,不能補。治濕寒的咳不能用杏仁; 乾,有實熱的咳可以用,須與其他藥物配合。 ●​ 杏仁主要用於定喘。 厚朴中品:味苦溫·生山谷·治中風傷寒·頭痛·寒熱·驚悸 不可作補藥 內外合邪 脾胃有濕寒會影響心臟,厚朴可散濕寒 ·氣血痹·死肌·去三蟲(去濕,改善腸胃環境) 適用於內外合邪, 把體內和體表的邪氣一起排出 厚朴和枳實在大承氣湯中同用,有向寬向下開拓的力道 厚朴VS枳實 厚朴 枳實 ●並不高大,樹幹寬肥,樹皮厚 ●氣是橫開的 苦降+溫升橫開 ●配麻黃而不與柴胡同用 麻黃把陽氣從中推倒表,與厚朴都是橫向作用 ●梔子厚朴湯體表風邪與體內風邪有所牽連的風寒 ●“散而不收”,能逼散腸胃區的痰水 ●力道猛,多用會散氣,不宜長期服用 ●成熟的枳實:枳殼 仲景時代不區分 ●向下墜落的氣。枳殼+白芍排出膽結石。 ●配柴胡而不與麻黃同用 柴胡走三焦區域,柴胡升VS枳實降 垂直作用 ●治腸胃硬滿 (有具體形狀) 治腸胃脹滿 (無具體形狀,有悶,脹的感覺) ●下墜的力道,但降太過會脫肛 ●​ 厚朴,黃連“厚腸胃”的思考: 都很燥,能去脾濕,增強腸胃活力; 但黃連苦寒,厚朴散氣,不宜久用。如果長期服用,要配合其他補藥。 第十周 【6.21】 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 用麻黃類藥發汗過度 風邪仍在 津液缺乏 桂枝加附子湯主之。(桂枝汤+附子一枚) ●冒虛汗,汗中的陽氣是從血液中來,汗出太多,會造成心陽虛,不能收攝體表汗孔,汗就自動流失。如果人會隨著汗出而更加虛弱下去,適用此方。 ●自汗不同與盜汗。盜汗是睡著以後大量出汗。 ●桂枝與麻黃的分野:麻黃湯症的中寒症狀,同時汗也出得了。表陽虛。應用桂枝加附子方 本草本草 附子下品:味辛温 ·生山谷·治風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瘡 大補先天之陽 驅散風濕 風邪進入傷口,用附子驅風邪 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痿躄拘挛·膝痛不能行步。 風濕,痛風 可改善體質 生附子:破陰實 泄。 炮附子:補陽氣 補。 炮製過的生附子,炮熟後表皮會自然脫落。 要大劑量使用才能補到把陰實慢慢推出來 烏頭:整株附子的母株。根須分化結出附子。 (三年附子,四年烏頭,五年天雄) 天雄:在母株上結了五年的附子,不散開鬚根形成新的烏頭,而是凝聚陽氣生長成長長的形狀,深入地下。 用於固精 (用大枚附子+沉香也可以達到這樣的藥力) 側子:不成形的附子。 漏籃子:長得太小的附子,會從籃子洞眼漏出來。 天椎:沒有長成的附子,只長成小小的椎形。 烏喙:分叉的天雄,形狀如鳥喙,毒性最強。 ●治法及保存 消除烏頭毒性的方法:用蜜煮,再用煮過烏頭的蜜直接入藥。 消除附子毒性的方法:沸水煮,翻滾一小時左右,如果水量少無法翻滾,須煮2小時。 新鮮附子不易保存,變質很快。一取出就要立刻用鹽鹵醃制(鹽鹵附子) 薑炙附子:薑能分解毒性,但不會破壞附子補陽的效力。 黃附子:炮製時間更充分,毒性祛除更徹底(或者用甘草炮製,烘乾) 黑附片:用黑糖染黑烘乾。 白附片:切片,貼在鍋壁上烘乾,毒性沒有完全消除。 白附子:是一種美容藥,不是附子。 香附:莎草的根。 ●附子中毒解救法:蜂蜜 生薑水 煮附子的原湯 《彰明附子記》 第十一周 條文 【6.22】 太陽病,下之後,脈促,胸滿者,桂枝去芍藥湯主之。 胸口的元氣受損,病邪進入 (悶)心陽受壓迫 【6.23】 太陽病,下之後,其人惡寒者,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主之。 可看作前條症狀+惡寒 補充陽氣 △臨床上的擴展應用:冠心病,冠狀動脈硬化變窄,心臟陽氣營養不夠,會造成胸悶,絞痛。 天黑,天冷,冬天,疲勞後發作的心絞痛,有寒邪在胸中,可以用此方。 ●補陽破陰實的思考:血管中有沉澱,淤積,本就是由於血液流動衝力不夠,根源是陽氣不足造成的。 【6.24】 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 往來寒熱,少陽證的標示 表明不是真正的少陽證 嘔:提示詞, 清便欲自可, 动词 通“续” 自可;身体可自行处理 ①一日二三度發。脈微緩者,為欲愈也; 與之相反的脈是‘洪’‘數’‘緊’ 元氣不在體表抗邪,病已除,不用再抵抗 ②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不可更發汗、更吐、更下也; 脈若有若無,血分能量弱,卻發燒,說明同時也陽虛 汗吐下,傷元氣傷津液,不可再用桂枝湯麻黃湯之類 ③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癢,宜桂枝麻黃各半湯。 面色潮紅,微血管充血,病沒好全,此時元氣和邪氣都很弱。 風疹的癢 ●病邪已被逼到體表,而邪氣也變弱,元氣也虛,風邪被逼到體表,而表不開 桂麻各半頓服,只吃一次。 脉法: 数:(SHUO 四声)快,有热 促:快(虚快)每分钟跳的次数多,其中漏跳一下。 结:似乎有两个跳动。 代:正常频率的跳动,但会少一拍 (比较危险,可能会救不回来) 【6.25】 太陽病,初服桂枝湯,反煩不解者,先刺風府、風池,卻與桂枝湯。 後腦的血液凝滯不通的時候,病邪不容易從來路出去。 ●刺風池風府:放血療法,用放血針輕點一下,擠一滴血出來,凝瘀會疏通一些 怕痛的話,也可用刮痧片。 ●煩、躁辨析: 煩:有些熱悶在裏面,阻滯氣血運行。主觀上會對平時能夠容受的事感到不爽 躁:坐不得、站不得。手足不停。身體無意識會有很多多餘的動作。例如:抖腿,陽虛的人無意的動作 ●各類湯證的“煩”: 大青龍湯的“手足煩”:手腳放在哪里都不舒服。 病機:大青龍湯證是寒氣把衛分營分都封死,肌肉悶在裏面又熱出不來。 陽氣被陰濁之邪包住不能掙脫而產生煩躁感。 白虎湯、承氣湯:熱很大而產生的煩。(肌肉區塊發熱產生大量的熱) 會“煩”的寒證:吳茱萸湯證——身體重要區塊,肝、脾等區被陰寒之邪糾結住。靈魂會想要掙脫。身體感會很煩。 吳茱萸湯證的偏頭痛:痛得想要撞牆。 (僅僅是血虛頭痛,只是痛,可以忍受) 【6.26】 太陽病,服桂枝湯後,大汗出,脈洪大者,與白虎湯; 轉陽明有兩個原因:①病邪傳病;②氣血不足,太陽區薄,身體會自主轉陽明。 若形似瘧,一日再發者,宜桂枝二麻黃一湯。 病邪散,不容易驅趕,桂枝更適用。少量麻黃開汗孔,桂枝湯面狀緩緩推出病邪。 不癢,病邪並沒有完全被逼到體表某區片。一日三服——需要些時間慢慢推出。 【6.27】 太陽病,服桂枝湯後,大汗出,大煩渴,脈洪大者, 余邪入陽明 白虎湯證再加煩渴,津液不足 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6.28】 太陽病,發熱惡寒,熱多寒少。若脈微弱者,此無陽也,不可發汗; 與6.24條②相呼應,較偏少陰病,不可多發汗。治法參見少陰篇。 脈浮大者,宜桂枝二越婢一湯。(小發汗法) 宋本無此句 1/4桂枝湯+1/8越婢湯 分三次喝,劑量輕,藥性猛(煮的時間短)。 現代麻黃已煮、烘過,不必去沫。 ●越婢湯治風寒之氣而有水腫 清皮下水腫(例如:急性慢性腎炎) ●麻黃6量,在雜病中退水腫。和大青龍湯作用方式很相似。 大青龍是把悶在體內的邪發掉 ●石膏與麻黃同用,會讓麻黃不猛。白术配麻黃葉有類似作用。薑棗也可加減調節。 ●桂二越一、白虎湯、大青龍比較 桂二越一 白虎湯 大青龍湯(麻黃+桂枝+石膏) ●清皮下水腫 ●有芍藥 無杏仁 ●6.28條中“脈浮大”是肌肉外的寒邪不堅實,微邪被陽明區的熱蒸動,浮到體表 ●純熱無寒,退肌肉熱。石膏退熱。從汗孔出 ---------------------- ●有杏仁 無芍藥 ●肌肉產生陽明的熱,表寒邪太多,熱悶不出 ●脈浮緊。(寒氣堅硬,封住體表) 熱邪內熱完全發不出來 ▲太陽轉陽明 桂枝湯太陽病,邪氣未除盡,轉陽明---白虎湯證,或白虎加人參 太陽經轉陽明之間,病邪慢慢深入,而人越來越燥--- 葛根湯 肌肉再繼續產生陽明病的熱,寒邪太盛,閉住體表,出不來--- 大青龍湯(太陽陽明相結合的症狀) 【6.29】 太陽病,服桂枝湯,或下之,仍頭項強痛,翕翕發熱,無汗,心下滿, 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主之。 ▲病因:不是表證,而是類似于太陰病的症狀。 水循环問題 胃以及腸胃區塊由於病邪而變虛弱,不會吸水,所以會水脹,停留在胃。 小腸不能吸水至下焦,命門之火沒有腎陰滋養,乾燒上來導致翕翕發熱 ▲藥性結構: 茯苓——幫助小腸吸收水分 白术——提高整個消化道吸收營養的能力 芍藥——把水分拉到下焦。 芍藥有向裏向下扯得力道 ▲相對之方: 桂芍相對 苓桂术甘湯 VS 芩芍术甘湯 黃芩湯:芩芍草薑棗 VS 桂枝湯:桂芍草薑棗 (小陰旦湯)向下焦收束 (小陽旦湯) 10.24條 桂枝去芍藥加茯苓白术湯 則 看似太陰實則表證。 第十三周 條文 【6.26】太陽病,服桂枝湯後,大汗出,脈洪大者,與白虎湯; 若形似瘧,一日再發者,宜桂枝二麻黃一湯。 白虎湯方只要有生石膏就能成立,其他藥可根據情況替換。 本草本草 ●​ 石膏中品:味辛微寒.生山谷.治中風寒熱.心下逆氣驚喘.口乾舌焦不能息. 味道並不辛,而藥性有辛的發散性 高燒時胃裏可能有塞住的感覺 腹中堅痛.除邪鬼.產乳.金創。 便秘 高燒說胡話 肺主清肅 熟石膏也有一點寒性。如清代的“清燥救肺湯”中就用熟石膏清熱潤肺。 但在傷寒論的方子中不可用,否則會裏熱發不出,會把人燒死。 ●辛: 生石膏 羚羊角 犀牛角 紋理平行五行屬金。 對應陽明經——陽明燥金 作用在肌肉多些。 紋理螺旋形勾芒之氣 對應厥陰風木 舒肝,解肝毒,清肝熱毒 作用在胃,清熱毒。 非常昂貴 (可用石膏+生麻代替其藥性) 何首烏的苗——夜交藤 入肝經------調整時差不適應。 ●寒:本身並不太寒,發邪氣的力道大,能把高熱退下來,把熱邪從汗孔迅速排除。使身體熱度很快降至正常。 用量一定要大,小劑量發揮不了這樣的療效 ●白虎湯--承氣湯的過渡期,燒到便秘乾結,用石膏可解。 涼 潤 ●解凝 生石膏的容平之氣可解。不一定只是氣分,血分也可用來消炎。 ●產乳:用於產後婦女 產後婦女流失很多血,陰虛體質,感冒起來會很燥熱。用白虎湯的概率很高 時方中用滋陰法,地黃滋陰,荊芥驅血中風邪。 ●古代治療破傷風,石膏麻黃同用,或用越婢湯 ●西瓜:天然白虎湯。又涼又潤但比白虎湯溫和,適合白虎湯證善後 ●治濃痰硬結——大量石膏煮水喝。如木防己湯,治痰太結(體溫太高,津液燒乾結乾痰),粘絲狀,先用石膏水沖化後再配合治本藥 ●知母中品:一名蚔母.一名連母.一名野蓼.一名地參.一名水參.一名水浚. 一名貨母.一名蝭母.味苦寒.生川穀.治消渴熱中.除邪氣. 肢體浮腫.下水.補不足益氣。 古人比較陰虛,感冒時容易津液枯乾。現代人肉食很多,陰實。知母的用量應有所減少。 知母是很能保水的植物,不容易乾枯。但藥性只是涼、潤,並不能生水。 生水需氣——人參補氣生水。 寒涼藥性對比排列: 苦味濃烈度+ 藥性輕重↓ 燥 潤 黃芩 + 清淡 可被其他引經藥引如需要的地方 上焦 天冬、麥冬 補而涼肺 黃連 ++++ 退胃火 止瀉 中焦 石膏 黃柏 ++++++++ 澆滅欲火 知柏地黃丸 下焦 知母 大黃:並不是燥藥,而是衝擊力,用於通便。傷科用於破淤血。 藥性補瀉的思考:又苦又黃的藥,多是瀉火藥 火生土,補子則瀉母 血分:涼血藥——生地 瀉心火——梔子 瀉肝火——牡丹皮(瀉陰中之火,甚至骨髓火) 氣分:清肺火——桑白皮 苦寒藥中病就好,不可久服,多則傷腸胃。 白虎湯中炙甘草用2兩,定座標,作用去限制在脾胃 梗米用0.6碗 ○粳米:《名醫別錄》:味甘苦平無毒.主益氣.止煩.止洩。 相對糯米而言,較硬的米 米粥有一定利尿,止瀉的功效。促進脾胃吸收水分 如桃花湯中的梗米就是用來止瀉的。 張仲景方子中用到米的4個方: 煮的時間越短,陽越多, 煮的時間越長,陰越多 6合 白虎湯 10碗水——3碗水 煮去7碗水 滋陰 3合 竹葉石膏湯 消肺熱、補肺氣 10碗水6碗水 煮去3碗水 使米之氣輕入上焦 1升 桃花湯 治便濃血 7碗水2碗水 煮去5碗, 使米之氣加重入下焦 止瀉 0.5升 附子梗米湯 腹中太寒,切痛,絞痛,刺痛。 入於中焦 米的用量調節:量多,味重,入下焦 量少,味輕,入上焦 第十四周 人參白朮茯苓 本草 ●​ 人參上品:一名人銜.一名鬼蓋.味甘微寒.生山谷.補五藏.安精神.定魂魄. 补精气 静态的阳气 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久服輕身延年。 ●現代的人參: 吉林參 遼參 紅參: 都太熱性,容易上火會口乾舌燥 西洋參(花旗參): 比較接近漢代參的性味,清涼而補氣(很安全) 黨參:現代可用來代替仲景方中的人參。補氣、溫和、不會太猛烈,物美價廉。可加量使用 紅參:熱,性不善走。不能生津液。在藥方中使用會有風險。 太子參:藥性非常溫和,治常年的支氣管炎 (人參偏熱,西洋參偏寒,黨參偏燥) 參須:較粗的須(清涼,沒有人參那麼熱性上火),也有補氣的效果,補進去的氣也流轉通暢。 西洋參角:也有類似參須的效果,價格低廉。 ●檢驗人參補性效果:含一片,如果感到精神好起來,又不渴——>補氣效果好又不上火 ●“肺虛能補肺,肺熱還傷肺”在病還沒好時,用參會補元氣還是“補能煉邪”是不確定的問題 ●如果感冒時吃人參會束住表邪。可用白蘿蔔煮水破人參的藥力。 人參補氣的路徑: 參補入脾——-土生金——>肺——金生水——>腎——>……慢慢慢慢傳遍全身。 如果一下子吃太多會氣機遏鬱。 (塞住了) 《千金方》:參要用“長流水”來煎,以增強其流動性。 ●參的用法:與五靈脂同用。 五靈脂(飛鼠的便便):人參畏之,破淤血。 五靈脂泡水,人參在裏面涮一下,再煎時人參就不會悶熱而能行得開。 例:三畏湯 ●「定時發作」的胃潰瘍。不需用藥,只要在發作前半小時進食溫熱易消化的東西, 2~3個月後不會太痛。再堅持一年就能斷根。 奪命散:久病不愈的病人(傷寒溫病一直被治錯,脈很弱,幾乎弱到快把不到。 用人參一兩,水兩碗快火濃縮成一碗。放到井水中泡涼,病人服後鼻樑會出一點汗,脈會恢復回來 十棗湯等峻烈方劑後,用“獨參湯”備好,下水之後,迅速補元氣。 ●朮上品:一名山薊.味苦溫.生山谷.治風寒濕痺死肌. 痙.疸.止汗除熱. 冷濕的發黃 止汗:使體表變乾 消食.作煎餌久服 輕身延年不飢。 白朮更好 朮 :驅濕(藥力脾胃、肌肉、表皮都到達) 富含脂膏,使消化機能亢進,初服有些上火,久服有潤性 白朮 以於潛產為上品,又名於朮 補消化道內壁 增強消化機能 蒼朮(又名赤朮)以茅山出產的為上品,故又名茅朮 芳香,氣烈 生:JT推薦 炒:土炒吸收膏脂,使之較溫和 焦 ●特效:氣喘(嚴重)臨床上要加白朮,能很快平復 ●治腰痛、骨痛。傅青主書中治:腎濕、脾濕 ●白朮能利腰臍間血(氣): 例如,婦女安胎藥中補氣藥不可多,以免使胎兒躁動。但白朮可多用,做主軸藥。可“瘦胎兒”有利於順產。 骨刺、腰椎間盤突出:穿山甲、白朮用酒煮2遍, 萃取2次混合。一天分兩次喝。 傅青主方書:治腰痛腰酸。 白朮4兩 苡仁3兩 芡實2兩 6碗水煮成1碗水 ●治良性舯塊: 雞內金(生),生白朮做藥丸, 一般2~3個月能化掉。 ●髓溢(牙齒長太長):白朮煮水,漱口吞服 白朮可化去多出來的骨頭 ●治氣虛、氣陷。 ●運化力更強,去邪去濕力道比白朮更強 ●去濕氣代表方——平胃散 ●以米泔水治(直接用也可)祥見講義P23 ●治夜盲症。VA含量是魚肝油的20倍 ●山精:從地通上天的力道。治鼻子過敏,去濕。 ●治舌苔灰,脈沉、弱,陽虛便秘。 大量(3~4兩)蒼朮煎取膏汁, 加升麻1~2錢 升清降濁 ●驅濕、驅邪氣、驅陰氣: 剛搬到新屋,或古時居住破廟中,氣有些“髒”,用蒼朮粉燃燒熏香可以避穢氣、濁氣,也可用於瘟疫流行期間,可熏蒼朮粉混合艾粉 ●時疫預防藥,也可喝泡了貫眾的水。 貫眾——可殺滅弱化大部分病毒邪氣。 ●煎餌:白朮或蒼朮,煮水,去渣,湯汁濃縮成膏狀。是道家養生常用的煎餌。 ●除熱:容易發炎是抵抗力差,補藥能增強抵抗力,抵抗力一足就不易發炎了——甘溫除大熱 人體CO2過多會莫名發熱,如果多吃補氣藥,可使體內O2含量增加,CO2減少。 例如:肉桂:(古)味濃厚——>入下焦,引熱下行,大劑地黃湯放些肉桂可以把浮游之火收進下焦—— 引火歸元法,導龍入海法 現代研究,植物的葉、皮關聯到肺,肉桂、淫羊霍都會關聯到肺以怎樣的方式攝取O2 用肉桂可刺激肺部吸收到更多O2 使體內過多CO2被取代掉。 ●完帶湯: 《傅青主女科》,婦人白帶 病因——肝氣鬱,脾太濕。不能充分消化,肝氣鬱,不能疏導開。 白朮(土炒)一兩 山藥一兩 人參 白芍 陳皮 荊芥…… ●濕氣重的特徵:舌苔白,厚膩 眼皮浮腫 脾太濕的人,想坐,想躺 麻黃加朮湯——>仲景方治風濕。 (可能當年也用蒼朮) 麻黃 ︰ 蒼朮 1 ︰ 1 發大汗 1 ︰ 2 發小汗 1 ︰ 3 從尿解 1 ︰ 4 無明顯汗、尿,濕氣卻漸漸消散於無形 ●​ 伏苓:一名伏菟.味甘平.生山谷.治胸脇逆氣.憂恚驚邪恐悸.心下結痛. 寒熱煩滿欬逆.止口焦舌乾.利小便.久服安魂魄.養神.不飢延年。 水代謝不良產生的 幫助水精之氣迴圈 治胸脇逆氣 影響有形的心臟——心包 憂恚驚邪恐悸 影響無形的心臟,產生情志上的恐慌憂鬱 (陽)松樹下的菌類:茯苓 菌絲穿透松樹延伸到樹頂長出威喜芝 (陰)楓樹下的菌類:豬苓 黑色的小快 利三焦水道(狹義指淋巴系統) 竹子下的菌類:雷丸 (竹的卦象為震卦) 驅蟲藥,去寄生蟲 中國哲學的陰陽,形而下,有形——>陰(物質現象) 形而上,無形——>陽(能量) 松柏能四季常青,其靈魂的本態不受“陰”的物質世界現象支配,“陽”的能量比較大 ●茯苓在純陽的松和泥土之間生長,肉質潔白乾淨,能把泥土裏的陰氣、濁氣、濕氣排開。 人的陽——>心陽、腎陽。茯苓可以幫助保護陽不受濕氣、邪氣侵害。 ●本質屬於“陽”,作用在“陰” ●化學上:含有大量電解質,幫助小腸吸收水分。小腸吸收水分的能量來自於心, 用茯苓幫小腸吸水,間接節省了心陽 ●茯苓從無形的角度治水 一味茯苓飲治發禿 豬苓從有形的角度治水 一味豬苓飲治孕婦水腫 ●澤瀉與茯苓的對比: 茯苓(松下,陽)從氣的層面驅除水邪 澤瀉(水下,陰)從水裏面把濁逼出 消水,降血脂 一味澤瀉治“陰汗” 打粉,和鹽水吞服。 ●土茯苓:植物的塊根,去濕去風(去毒)“剔骨搜風”治梅毒, 治頭痛。 ●茯苓粉和蜂蜜或蛋清敷臉——>美白 ●茯神,環抱著松樹的根生長的茯苓。心藏神,入心效果會增強。 ●赤茯苓,分利下焦濕熱, 通利效果比白茯苓更多些。 ●茯苓皮——>五皮飲治皮下水腫 “以皮行皮” ▲應用範圍: 治頭暈目眩, 苓桂朮甘湯、真武湯、五苓散、小半夏加茯苓湯………(多少和代謝不掉水有關聯) 悸:能感覺到心臟跳動,心臟周圍的組織太濕,會礙到跳動。 奔豚:苓桂棗甘湯 治小便不利 治水飲,肚子絞痛:當歸芍藥散 補脾胃的藥很多時候需要加反佐藥來幫助吸收。芍藥、茯苓都是很好的反佐藥。 遇到脾胃藥容易上火時,可加芍藥、茯苓。 安神:酸棗仁湯。 茯苓大劑量入藥——>治精神分裂“癲”(心神渙散) 如是“狂”症,分兩種病機:淤血——桃仁承氣湯 高燒譫語——大承氣湯 治汗:茯苓甘草湯、真武湯,能管轄水分 例如:治盜汗,茯苓粉,2錢/次,用烏梅、陳艾煎湯送服。 脾虛盜汗:白朮3,茯苓2 打粉,每次5錢加2片薑、棗煮水空腹喝 “心汗”:只是胸口部分出汗: 基本方——茯苓2錢,煎濃艾草湯吞服。 (陽虛心汗) 艾草5分,茯苓2錢,綠桑葉1錢煮水喝 治熱症:小腸急熱(左尺、左寸脈都能把到),心汗如雨——茯苓2兩,黃連1錢,煮水喝。 小便頻,小便失禁的偏方:茯苓+鹿角霜等分制丸。每日三~四顆。 JT96傷寒論慢慢教 第二周 2-1 講義P6 同學都知道張仲景是我們所謂的「經方派」的代表人物嘛,對不對?那,我們上一堂課也講了張仲景的醫學的一些研究方式,是把《黃帝內經》還有《湯液經法》這兩部書的內容交叉地放在一起,形成的一種辯證技術跟一種內科學。 那我們上次上課時有跟同學帶過一下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裏面傷寒所行走的大概的框架,同學還有沒有印象啊?就是先傳哪一經啊,然後可能傳哪一經,那這樣就有不同的脈象,不同的症狀。那《傷寒雜病論》的話,那當然還有雜病的部分啦,那雜病的部分是什麼呢?好比說,有一些不屬於感冒的病,張仲景在講一些概要的時候,在他的〈雜病例〉——雜病的總綱那篇裏面。他就有講說,如果我們的一個人哪,肝很虛,那接下來呢,這個肝虛就會傳成脾虛。如果要說陰陽的話,那就是肝陽虛會傳成脾陽虛,那傳成脾虛之後呢,人就會消化不好啦。所以有些人肝不好啦,他會一緊張就會拉肚子,拉肚子就在脾上面了,對不對?或者是心情不好的時候就吃不下飯,那就也是作用在脾上面啦。那張仲景在〈雜病例〉裏面就提出了一個治療的原則,他說,如果呢,我們的肝陽虛了,那要治的話怎麼治呢?他說要先「實脾」。有沒有聽過這個話呀?肝虛的時候要先填脾臟,那這個脾臟被填好了之後,肝就會同步同調地好起來。在五行生克來講,我們說,肝屬木,脾屬土,對不對?那這個陽虛而正克呢,就是一個五臟相傳的原則之一。那同樣的,張仲景就講說,那同樣呢,別的臟也可以用類似的方法來類推。好比說,如果一個人,他的消化機能一直很不好,那你說他是不是真的需要補脾胃呢?我想補脾胃也是需要的,可是往往那樣的人也需要補腎。對不對?同學能夠明白嗎?就是腎是人最根本的元氣,那如果這個最根本的元氣沒有的話,那吸收後天營養的脾胃可能也不會運作好啊。所以呢,脾陽虛又會傳成腎陽虛,對不對?所以在太陰病的時候,那個太陰理中湯症,如果再嚴重一點就會變成四逆湯症。就是它完全不消化的時候,我們補的不是脾,而是腎。就是要用這種隔臟的治法。 那這種隔臟的治法呢,在一般臨床上面,我覺得,我比較常用的是關係到肺的時候。因為我們說肺是一個「嬌臟」哦,很嬌嫩的臟,冷一點不行,熱一點不行。那有些藥如果直接作用在肺的話,怕我們的肺撐不住。所以呢,我們如果要補肺的話,往往就,多補脾胃。然後呢,等到脾胃的陽氣夠了,那它就會怎麼樣啊?土就會去生金,對不對?所以就會讓肺好起來。或者是如果這個人的肺太乾燥了,我們要滋潤這個肺。如果你把一些潤藥直接打到肺裏面的話,那這個肺也撐不住啊。我們知道肺的兒子,金生水啦,對不對?所以我們從它的兒子開始補,比如說我們用「六味地黃丸」去滋腎陰,那腎陰到很夠的時候呢,它就會倒滋會肺來。 所以五臟是有這種「相傳」的理論的。而這個相傳的理論呢,同學,我想,將來讀到張仲景的雜病論會看得到那個痕跡。也就是說張仲景並沒有在他的著作裏面很清楚的說,這個理論是怎麼一回事,並沒有。但是,在他的實際醫術裏面,我們是可以看到很多這樣子的做法。尤其是雜病方面。 比如說,我們現代人很多人會心絞痛啊,或者說心臟的瓣膜病,或者有人心肌肥大。那這些瓣膜的病變或者說心肌肥大,往往我們的病類會歸類為「心陰實」。因為它實際上那個肉體有病變的話,是屬陰,對不對?能量是屬陽。那這個心陰實的話呢,如果你看張仲景很多處理這類病的方子,你會發現一個很特殊的原理在裏面。就是張仲景治療很多這些心臟病的方子,他都是以活化我們的消化能力的藥為主。也就是,心臟病怎麼不去治心呢?怎麼不用……現在多半醫生會想說,心臟病不是應該可以用附子來強心陽,然後呢,在加一些活血化瘀的藥,比如說,丹參,噢,專門把心臟的瘀血化開。那這樣子的話,它的療效不是會很好才對嗎?結果實際上啊,我們現在中醫的臨床,心臟病從脾胃來治啊,往往它的效果比直接去處理那個心臟要更有效。那,這樣子豈不是就是在告訴我們說,張仲景他的書裏面其實在說啊,心陰實根本就是脾陰實傳過去的。就是有這樣一個論點存在。 那當然這個陽虛陰實,陰虛陽實這些五臟的陰陽虛實呢,到底是怎麼樣在傳的啊?那這套邏輯,我想是在中醫的表面舞臺不容易見到的。但是,很會這一套的五臟相傳的法門的人,他們就會很清楚的,講得比我這個課堂更清楚地去告訴他們的學生說,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比如說,蕭聖揚醫師他的學生告訴我說,他們的老師講說,心臟的瓣膜裏面
本文档为【伤寒论笔记要点总结】,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3364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78KB
软件:Word
页数:30
分类:文学
上传时间:2011-05-12
浏览量: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