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汽车转向系设计

汽车转向系设计

举报
开通vip

汽车转向系设计 第五章 汽车转向系设计 转向系是用来保持或者改变汽车行驶方向的机构,在汽车转向行驶时,保证各转向轮之 间有协调的转角关系。 机械转向系依靠驾驶员的手力转动转向盘,经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使转向轮偏转。有 些汽车还装有防伤机构和转向减振器。采用动力转向的汽车还装有动力系统,并借助此系统 来减轻驾驶员的手力。 对转向系提出的要求有: 1)汽车转弯行驶时,全部车轮应绕瞬时转向中心旋转,这项要求会加速轮胎磨损,并降 低汽车的行驶稳定性。任何车轮不应有侧滑。不满足 2)汽车转...

汽车转向系设计
第五章 汽车转向系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转向系是用来保持或者改变汽车行驶方向的机构,在汽车转向行驶时,保证各转向轮之 间有协调的转角关系。 机械转向系依靠驾驶员的手力转动转向盘,经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使转向轮偏转。有 些汽车还装有防伤机构和转向减振器。采用动力转向的汽车还装有动力系统,并借助此系统 来减轻驾驶员的手力。 对转向系提出的要求有: 1)汽车转弯行驶时,全部车轮应绕瞬时转向中心旋转,这项要求会加速轮胎磨损,并降 低汽车的行驶稳定性。任何车轮不应有侧滑。不满足 2)汽车转向行驶后,在驾驶员松开转向盘的条件下,转向轮能自动返回到直线行驶位置, 并稳定行驶。 3)汽车在任何行驶状态下,转向轮不得产生自振,转向盘没有摆动。 4)转向传动机构和悬架导向装置共同工作时,由于运动不协调使车轮产生的摆动应最 小。 5)保证汽车有较高的机动性 6)操纵轻便。具有迅速和小转弯行驶能力。 7)转向轮碰撞到障碍物以后,传给转向盘的反冲力要尽可能小。 8)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的球头处,有消除因磨损而产生间隙的调整机构。 9)在车祸中,当转向轴和转向盘由于车架或车身变形而共同后移时,转向系应有能使驾 驶员免遭或减轻伤害的防伤装置。 10)进行运动校核,保证转向盘与转向轮转动方向一致。 正确设计转向梯形机构,可以使第一项要求得到保证。转向系中设置有转向减振器时, 能够防止转向轮产生自振,同时又能使传到转向盘上的反冲力明显降低。为了使汽车具有良 好的机动性能,必须使转向轮有尽可能大的转角,并要达到按前外轮车轮轨迹计算,其最小 转弯半径能达到汽车轴距的 2~2.5 倍。通常用转向时驾驶员作用在转向盘上的切向力大小 和转向盘转动圈数多少两项指标来评价操纵轻便性。没有装置动力转向的轿车,在行驶中转 向,此力应为 50~100N;有动力转向时,此力在 20~50N。当货车从直线行驶状态,以 10km /h 速度在柏油或水泥的水平路段上转入沿半径为 12m 的圆周行驶,且路面干燥,若转向系 内没有装动力转向器,上述切向力不得超过 250N;有动力转向器时,不得超过 120N。轿车 转向盘从中间位置转到每一端的圈数不得超过 2.0 圈,货车则要求不超过 3.0 圈。 近年来,电动、电控动力转向器已得到较快发展,不久的将来可以转入商品装车使用。 电控动力转向可以实现在各种行驶条件下转动转向盘的力都轻便。 5.1 转向系主要性能 参数 转速和进给参数表a氧化沟运行参数高温蒸汽处理医疗废物pid参数自整定算法口腔医院集中消毒供应 及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 转向系的主要性能有转向系的效率、转向系的角传动比与力传动比、转向器传动副的传 动间隙特性、转向系的刚度以及转向盘的总转动圈数。 5.1.1 转向系的效率 转向系的效率 0η 由转向器的效率η和转向操纵及传动机构的效率 决定,即 'η ' 0 ηηη ⋅= 转向器的效率η又有正效率 +η 和 −η 之分。转向摇臂轴输出的功率( )与转向21 PP − 轴输入功率 之比,称为转向器的正效率: 1P 1 21 P PP −=+η 式中 ——转向器的摩擦功率。 2P 反之,即转向轴输出的功率( 23 PP − )与转向摇臂轴输入的功率 之比,称为转向器 的逆效率: 3P 3 23 P PP −=−η 正效率越大,转动转向轮时转向器的摩擦损失就愈小,转向操纵就愈容易。转向器的 类型、结构特点、结构参数和制造质量等是影响转向器正效率的主要因素。循环球式转向器 的传动副为滚动摩擦,摩擦损失小,其正效率 +η 可达 85%;螺杆指销式和螺杆滚轮式转向 器的传动副存在较大滑动摩擦,效率较低。对于蜗杆和螺杆类转向器,如果忽略轴承和其他 地方的摩擦损失而只考虑啮合副的摩擦,则其正效率 +η 为 )tan( tan 0 0 ρα αη +=+ (5-6) 式中 0α ——蜗杆或螺杆的螺线倒程角; ρ ——摩擦角, farctan=ρ ; f ——摩擦系数。 逆效率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示转向器的可逆性。根据逆效率值的大小,转向器又可分为可逆式、极限可逆 式与不可逆式三种。 可逆式转向器的逆效率较高,这种转向器可将路面作用在转向轮上的大部分力传递到转 向盘上,使司机的路感好。在汽车转向后也能保证转向轮与方向盘的自动回正,使转向轮行 驶稳定。但在坏路面上,当转向轮上作用有侧向力时,转向轮受到的冲击大部分会传给转向 盘,容易产生“打手”现象,同时转向轮容易产生摆振。因此,可逆式转向器宜用在良好路 面上形式的车辆。循环球式和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均属于这一类。 不可逆式转向器不会将转向轮受到的冲击力传到转向盘上。由于它既使司机没有路感, 又不能保证转向轮的自动回正,现代汽车已经不再采用。 极限可逆式转向器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其逆效率较低,适用于在坏路面上行驶的车辆。 当转向轮受到冲击力时,其中只有较小的一部分传给转向盘。 如果忽略轴承和其他地方的摩擦损失而只考虑啮合副的摩擦,则蜗杆和螺杆类转向器的 逆效率为 0 0 tan )tan( α ραη −=− (5-7) 式中 0α 及 ρ 见式(5-6)下的说明。 由式(5-6)、(5-7)可见:增大倒程角 0α 不仅能提高正效率,也会提高逆效率,故 0α 不宜取得过大。当 0α ≤ ρ 时,逆效率 −η ≤0,这时转向器为不可逆式。因此应使 min0α ≥ ρ , 通常螺线的倒程角取为 8°~10°。 通常,由转向盘至转向轮的效率即转向系的正效率 +0η 的平均值为 0.67~0.82;当向上 述相反方向传递力时逆效率 −0η 的平均值为 0.58~0.63。转向操纵及传动机构的效率 用 于评价在这些机构中的摩擦损失,其中转向轮转向主销等的摩擦损失约为转向系总损失的 40%~50%,而拉杆球销的摩擦损失约为转向系总损失的 10%~15%。 'η 5.1.2 转向系的角传动比与力传动比 5.1.2.1 角传动比 转向盘转角的增量 ϕ∆ 与同侧转向节转角的相应增量 θ∆ 之比,称为转向系的角传动比 。转向盘转角的增量wi0 ϕ∆ 与转向摇臂轴转角的相应增量 β∆ 之比,称为转向器的角传动 比 。转向摇臂轴转角的增量wi β∆ 与同侧转向节转角的相应增量 θ∆ 之比,称为转向传动机 构的角传动比 。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wi θ ϕ θ β β ϕ ∆ ∆=∆ ∆⋅∆ ∆=⋅= '0 www iii (5-8) β ϕ ∆ ∆=wi (5-9) θ β ∆ ∆='wi (5-10) 式中 ——转向系的角传动比; wi0 wi ——转向器的角传动比; ' wi ——转向传动机构的角传动比; ϕ∆ ——转向盘转角的增量; β∆ ——转向摇臂轴转角的增量; θ∆ ——同侧转向节转角的相应增量。 转向传动机构的布置,通常取其在中间位置时使转向摇臂及转向节臂均垂直于其转向纵 拉杆,而在向右和向左转到底的位置时,应使转向摇臂与转向节臂分别与转向纵拉杆的交角 相等。这时,转向传动机构的角传动比亦可取为 1 3' l liw = (5-11) 式中 ——转向摇臂长; 1l 3l ——转向节臂长。 现代汽车转向传动机构的角传动比多在 0.85~1.1 之间,即近似为 1。故研究转向系的 角传动比时,为简化起见往往只研究转向器的角传动比及其变化规律即可。 5.1.2.2 力传动比 转向传动机构的力传动比 等于转向车轮的转向阻力矩 与转向摇臂的力矩 T 之比 值。 与转向传动机构的结构布置型式及其杆件所处的转向位置有关。对于图所示的非独 立悬架汽车的转向传动机构来说,当转向轮由转向传动机构带动而转向且后者处于图示虚线 位置时,其转向摇臂上的力矩为 ' pi rT ' pi ' ' 3 1 3 1 5.05.0 R L rr m m l lT l lTT ⋅⋅+⋅= 转向传动机构的力传动比为 '' ' 1 3' 2 LR Rr p mm m l l T Ti +⋅== (5-12) 式中 , , , ——转向传动机构处于图所示的虚线位置时的有关计算用尺寸。 1l 3l 'Lm 'Rm 在最恶劣的转向条件下,例如在干而粗糙的转向轮支承面上作原地转向,转向车轮的 转向阻力矩 由转向车轮相对于主销轴线的滚动阻力矩 、轮胎与地面接触部分的滑动摩 擦力矩 以及转向车轮的稳定力矩或自动回正力矩所形成的阻力矩 组成。即 rT 1T 2T 3T 321 TTTTr ++= (5-13) 且 faGT 11 = (5-14) ϕxGT 12 = (5-15) )]cos(cos)sin(sin[ 212113 −−−− +++= ααγααβaGT (5-16) 式中 ——转向轴的载荷; 1G a——滚动阻力的力臂,或主销偏移距。即由转向节主销轴线的延长线与支承平面的交 点至车轮中心平面与支承平面的交线的距离。通常货车的 值为 40~60mm;轿车取 0.4~0.6a 倍的胎面宽度。 f ——车轮的滚动阻力系数,计算时可取 =0.015; f β ——主销内倾角; γ ——主销后倾角; − 1α 、 ——内、外转向轮的平均转角; − 2α ϕ ——附着系数,计算时可取 85.0=ϕ ~0.9; x——滑动摩擦力矩 的力臂: 2T 225.0 jrrx −= (5-17) r , ——车轮的自由半径和静半径,计算时可近似地取 =0.96jr jr r 。 在实际计算中常取转向传动机构的力传动比 计算转向摇臂轴上的力矩T 'pi '' η⋅= p r i TT (5-18) 式中 ——转向传动机构的效率,一般取 0.85~0.9。则转向时在转向盘上的切向力可由下 式求得 'η +⋅⋅ = ηhph ri TF (5-19) 式中 ——转向器的力传动比; pi hr ——转向盘的半径,根据车型不同可在 180~275mm 范围内按国家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系列选取; +η ——转向器的正效率。 由以上两式可见:当转向阻力矩 一定时,增大力传动比 , 就能减小作用在转向 盘上的切向力 ,使操纵轻便。 rT ' pi pi hF 这里还应指出:当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转向时,上述转向轮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阻力矩 比汽车在原地转向时的要小许多倍,且与车速有关。 2T 5.1.2.3 转向器角传动比的变化规律 转向器的角传动比 是一个重要参数,它影响着汽车的许多性能。由于增大角传动比 可以增大力传动比,因此转向器的角传动比不仅对转向灵敏性和稳定性有直接影响,而且也 wi 影响着汽车的操纵轻便性。由式(5-8)并考虑到 ≈1,可以看出:转向轮的转角与转向 器的角传动比 成反比。 增大会使在同一转向盘转角下的转向轮转角变小,使转向操纵 时间变长,汽车转向灵敏性降低。因此转向“轻便性”和“灵敏性”是产品设计中遇到的一 对矛盾。采用可变角传动比的转向器可协调对“轻便性”和“灵敏性”的要求。而转向器角 传动比的变化规律又因转向器的结构型式和参数的不同而异。图给出了几种典型的转向器角 传动比变化规律。由该图可见:转向器的角传动比 随转向盘转角 ' wi wi wi wi ϕ 的变化特性有不变(曲 线 3)和可变之分。后者又有多种变化规律。其中曲线一为转向盘在中间位置时, 较小, 向左、右转动时则逐渐增大;曲线 4 则与之相反。曲线 2 为蜗杆双销式转向器的角传动比特 性曲线,是周期重复的。曲线 5 则为蜗杆单销式转向器的角传动比特性曲线,这时转向器蜗 杆在中间位置的螺距较小,而至两端则逐渐增大。 wi 图 5-1 转向器角传动比 的变化特性曲线 wi 应根据车型和使用条件的不同来合理选择 及其变化特性。对高速车辆来说,转向盘 处于中间位置时的转向器角传动比 不宜过小,否则会在高速直线行驶时对转向盘的转角 过分敏感。转向盘处于中间位置即汽车直行时的转向器角传动比不宜小于 15~16。 wi wi 对于轿车和轻型以下的货车,因前轴负荷不大,在转向盘的全转角范围内不存在转向 沉重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而具有动力转向的车辆,其转向阻力矩由动力装置克服,故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均 有可能选择较小的角传动比和减少转向盘转动的总圈数,以提高汽车的转向灵敏性。其角传 动比 宜采用转向盘处于中间位置时具有较大值而在左、右两端具有较小的变化特性,如 图的曲线 4 及 5 所示。 wi 对于没有装动力转向的大客车和中型及以上的载货汽车,因转向轴负荷大,而转向传 动机构的力传动比 在转向过程中是变化的,使急转弯时的操纵轻便性问题显得十分突出, 故转向器角传动比的理想特性应当是中间小两断大的曲线,如图曲线 1 所示。 ' pi 现代汽车转向器的角传动比也常采用不变的数值:轿车取 =14~22;货车取 =20~wi wi 25。汽车的转向车轴负荷较轻时,应选用较小值。 5.1.3 转向系的传动间隙特性 转向器的传动间隙是指转向器传动副之间的间隙。该间隙δ 随转向盘转角ϕ 的改变而 改变。通常将这种变化关系称为转向器的传动间隙特性。研究该传动间隙特性地意义在于它 对汽车直线行驶时的稳定性和转向器的寿命都有直接影响。 当转向盘处于中间位置即汽车作直线行驶时,如果转向器有传动间隙则将使转向轮在该 间隙范围内偏离直线行驶位置而失去稳定性。为防止这种情况发生,要求当转向盘处于位置 时转向器的传动副为无隙啮合。这一要求应在汽车使用的全部时间内得到保证。汽车多直线 行驶,因此转向器传动副在中间部位的磨损量大于其两端。为了保证转向器传动副磨损最大 的中间部位能通过调整来消除因磨损而形成的间隙,调整后当转动转向盘时不至于使转向器 传动副在其他啮合部位卡住。为此应使传动间隙从中间部位到两端逐渐增大,并在端部达到 其最大值,以利于对间隙的调整及提高转向器的使用寿命。不同结构的转向器其传动间隙特 性亦不同。 5.1.4 转向系的刚度 转向系的各零、部件尤其是一些杆件均具有一定的弹性,这就使得转向轮的转角 sα 要 小,这样就会有不足转向的趋势。转向系刚度 对轮胎的侧偏刚度影响也很大。如果令 为不考虑转向系刚度时的轮胎侧偏刚度,而 为考虑转向系刚度时的轮胎侧偏刚度(称为 等价刚度),则有以下关系: sC αC ' αC b C C CC s ⋅+ = α α α 1 ' (5-20) 式中 ——整个转向系的刚度; sC b——拖后距(后倾拖距与轮胎拖距之和); 由上式可见:当 值很大时, ≈ ,即前轮的侧偏刚度近似为 ,且 < 。 后者表明:转向系刚度不足会使前轮的侧偏刚度减小,并导致汽车不足转向倾向的加剧,使 汽车的转向灵敏性变差。 sC ' αC αC ' αC ' αC αC 5.1.5 转向盘总回转圈数 转向盘从一个极端位置转到另一个极端位置时所转过的圈数称为转向盘的总转动圈数。 它与转向轮的最大转角及转向系的角传动比有关,并影响转向的操纵轻便性和灵敏性。轿车 转向盘的总转动圈数较少,一般约在 3.6 圈以内;货车一般不宜超过 6 圈。
本文档为【汽车转向系设计】,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93142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96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7
分类:交通与物流
上传时间:2011-06-13
浏览量: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