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唐宋文学资料汇总

唐宋文学资料汇总

举报
开通vip

唐宋文学资料汇总传奇: 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魏晋:实录——唐:有意为小说 《李娃传》《莺莺传》《霍小玉传》 《柳毅传》《长恨歌传》 ​ “俗讲”是僧侣对俗家讲经的一种形式,它是与僧侣教门内部讲经的“僧讲”对称的。 ​ 变文是唐代的一种说唱文学,或简称为“变”。当时有一种称为“转变”的说唱艺术,在表演时往往与图画相配合,一边向听众展示图画,一边说唱故事。其图画称为“变相”,其说唱故事的...

唐宋文学资料汇总
传奇: 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魏晋:实录——唐:有意为小说 《李娃传》《莺莺传》《霍小玉传》 《柳毅传》《长恨歌传》 ​ “俗讲”是僧侣对俗家讲经的一种形式,它是与僧侣教门内部讲经的“僧讲”对称的。 ​ 变文是唐代的一种说唱文学,或简称为“变”。当时有一种称为“转变”的说唱艺术,在表演时往往与图画相配合,一边向听众展示图画,一边说唱故事。其图画称为“变相”,其说唱故事的底本就称作“变文”。 唐代文学史 第一节    唐代文学的繁荣和发展 一、诗歌的成就最为突出:诗体大备,名家辈出,流派众多,题材开阔,作品丰富 ​ 二、散文代替骈文占据了文坛的主要地位 ​ 三、唐代传奇小说的出现,标志小说进入成熟的阶段 ​ 四、唐代俗讲和变文的出现为我国文学开辟了新的领域 ​ 五、中唐以后词的出现,是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 第二节  唐代文学繁荣发展的原因 ​ 一、社会外部原因 ​ 1、  时代条件 ​ 2、 思想解放、文化活跃 ​ 3、 作家构成 ​ 4、 统治者的重视与提倡,以赋取士,有助于文学创作的普及 ​ 二、文学内部原因 ​ 1、  创作 经验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宣传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小学课改经验典型材料房地产总经理管理经验 、艺术技巧的长期积累 ​ 2、  批判继承,大胆革新,勇于创造,迎来繁荣 ​ 一、初唐(618——711 )唐诗处于繁荣昌盛的酝酿准备阶段,南北文风融合 ​ 二、盛唐(712-——761)诗歌繁荣的顶峰 ​ 三、中唐(762——826)诗歌数量、流派最多 ​ 四、晚唐(827——907)现实主义诗歌继续发展 第一章   初唐诗歌 第一节 贞观诗风及上官体 ​ 唐初五十年多应诏奉和之作,依然延续齐梁浮艳诗风 ​ 《新唐书·文学传》序记载:“高祖太宗,大难初夷,沿江左余风,絺句绘章,揣合抵昂。” ​ 《新唐书·文学传·杜甫传》也写到:“唐兴,诗人承陈、隋风流,浮靡相矜。” 名词解释:上官体 这是唐代诗歌史上第一个以个人命名的诗歌风格称号。指唐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具有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的倾向。 ​ 上官仪“工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提出“六对”“八对”等名目,成为律诗的一种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 ​ 与此同时,民间隐逸诗人王绩唱起了沉郁苍凉的调子(其代表作是《野望》,《作品选》P4),至此南北诗风融合的潜流已经形成。 第二节 “初唐四杰”、沈宋 ​ 初唐四杰以文章齐名天下,是初唐诗风转变的真正开端。 ​ 四杰诗被杜甫称之为“当时体”,在唐诗发展中有特定的历史地位。 ​ 闻一多先生的《唐诗杂论·四杰》称其“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行为都相当浪漫,遭遇尤其悲惨。” (一)名词解释:初唐四杰 ​ 指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他们的生活遭遇、思想性格、文学主张、诗文创作等都很相似,故合称初唐“四杰”,以王勃和骆宾王成就更高。其创作体现沿袭和变革六朝文风的两种倾向:内容、气骨、兴象方面超越六朝;声调、章法和藻饰方面仍有六朝遗风。他们努力摆脱齐梁诗风,题材上从宫廷走向社会,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抑郁不平的愤慨,代表了当时文学革新的方向。 (二)初唐四杰对唐诗发展的贡献 1、内容的充实与拓展:开拓诗歌的主题和题材,面向广阔的时代生活,诗歌由宫廷走向市井,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赠别、边塞、咏物、讽刺诗等等) 2、形式的创新与完善:他们以新的章法和节奏表现出新的情绪,卢、骆更擅长七言歌行,王、杨则专工五律,他们对律诗的定型作出了贡献。 但是,诗歌语言形式仍受六朝诗风影响。所以陆时雍《诗镜总论》评曰:“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子安其最杰乎?调入初唐,时带六朝锦色”。(作品选P5、P9) 总体而言,在华丽的形式之下,四杰诗歌已表现出南北两种文风融合的倾向,只不过还未臻完美而已。 (三)五律的定型与沈宋 沈宋是指初唐诗人沈佺期和宋之问。他们的作品大都是点缀升平之作。也有少数具有生活实感。他们的主要贡献是上承王、杨,总结了六朝以来声律方面的创作经验,最后促成了五律的定型,让后来诗歌的写作者有章可循。 具体作法是,黏对规律在全篇的贯穿。P188(格诗和律诗的区别;律诗的格律包括平仄、对仗、用韵三方面) 以宋之问《度大庾岭》为例(作品选P20) 第三节 陈子昂 1、生平:豪侠性格与政治热情贯穿了他的一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激起他深沉的不平。 2、诗歌主张——《修竹篇序》P191 1)批评齐梁间诗;2)推崇《诗经》及汉魏诗歌;3)提倡风骨、兴寄。 3、诗歌创作 ​ (1)《感遇诗》三十八首(五言古诗) ​ (2)《登幽州台歌》 (1)《感遇诗》三十八首 ​ (一)引述古代历史事实,借古讽今。这一类诗可以说是继承了左思的八首《咏史》。 ​ (二)主题并不涉及历史事实,只是抒写自己的感慨。这一类诗可以说是继承了阮籍的八十二首《咏怀》和庾信的二十七首《咏怀》。 ​ (三)既不涉及历史事实,又不明显地表达自己的感慨,而字里行间,好象反映着某一些时事。这一类诗可以说是继承着陶渊明的《饮酒》和《拟古》,我们把它们称为“感事”。 ​ 清初吴昌祺在《删订唐诗解》中注释云:“感遇者,感于所遇也。” (2)《登幽州台歌》P28 第四节 初唐其他诗人 1、“吴中四士”:贺知章、张旭、包融和张若虚。 ​ 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咏柳》等自然天成,千古传诵。 ​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足以使他以诗名家。(《作品选》P18) 2、“文章四友”: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崔融。 “风骨”就是要求诗歌的思想内容充实雅正,感情激烈昂扬; “兴寄”就是以比兴的手法寄托诗人的情思(主要是政治怀抱),就是有感而作,作而有所寄托。 宋代严羽认为:盛唐诗的气象是“浑厚” •​ 浑厚的含义主要有三点: 一是厚重有力,用笔雄劲;二是浑朴真厚,感情沉实;三是凝整浑成,气足神完。 换言之,是说盛唐诗有力度、有深度、有风度,是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的唐音。 第二章 盛唐诗歌 盛唐气象:博大、雄浑、深远、超逸、开朗、乐观……总之是一种昂扬的大气。 第一节 山水田园诗派——静逸明秀之美 1、​ 山水田园诗的历史渊源 先秦时代:《诗经》、《楚辞》 建安时期:曹操《观沧海》 东晋陶渊明——宣告田园诗的诞生 晋宋之际谢灵运成为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诗的诗人,从此确立了山水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初唐王绩成为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先驱 盛唐,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一大批诗人(包括储光羲、祖咏、常建、裴迪等人)继承陶渊明田园诗、谢灵运山水诗的传统并融会了两家的特点,从而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并达到文学史上的巅峰状态。 二、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产生的原因 ​ (1)社会因素: (2)心理根源: (3)审美情趣: (4)人生范式: 三、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成就 ​ 成就之一:山水诗和田园诗紧密结合,丰富诗歌的意境; ​ 成就之二:形神兼备,物我契合,诗意与画境的结合,对前代山水田园诗加以继承发展,扬长避短。 孟浩然 ​ 一、生平: ​ 布衣终身、长期隐居、无官受黜 ​ 早年的隐逸是出仕的准备(唐代诗人的人生范式),晚年的隐逸是入仕失败后的退路 ​ 孟浩然始终处于仕隐的矛盾心态中。 二、诗歌创作 1、山水诗: ​ 孟浩然经常以朴素清淡的白描手法描写漫游于南国水乡所见的大自然的清幽景象,并且抒发由这种清景所引发的、与此相符的孤清情感。 ​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P31 2、田园诗:善于在平淡的日常生活中把握微妙的情绪,融会于清旷的境界。 ​ 他的田园诗能得陶诗真趣,如《采樵作》、《过故人庄》P33等,极富生活人情味。更贴近自己的生活,“余”、“我”等字样常出现在诗里。 ​ 《夏日南亭怀辛大》 三、艺术特色 (一)诗风以简淡幽雅、清空闲远为主要特征。但清淡之中有真淳之意,语淡味浓 ​ 1、语淡:语言浅易、叙述平直、意境冲淡高远。 ​ 2、味浓:诗中有醇厚的情、质朴的人、高洁的趣、壮逸的气。 (二)也有明显的缺点:一是题材较窄,内容不够丰富;二是不能兼擅众体,仅工五言,形式上较为单调。 王维 一、生平思想: ​ 前期以儒家、报国、积极进取思想为主导,热衷政治,奋发有为,有进步倾向; ​ 后期转为佛道、独善、全身远害思想,啸傲山林,吃斋奉佛,脱离现实。 二、诗歌创作 ​ 1、游侠诗和边塞诗: 情绪激昂, 气势宏放,笔力刚劲 境界扩大。代表作《少年行》、《观猎》、《 使至塞上》P41等等 ​ 2、日常抒情诗 ​ 善于表现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感受,自然真率而又委婉曲折。 代表作《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相思》。 ​ 3、山水田园诗:内容丰富,风格各异 ​ 一是充满生机和生活气息的山水田园诗:如《山居秋暝》P39、《渭川田家》P34 ​ 二是充满禅意,不见人间烟火的山水田园诗: 三、王维诗歌的艺术特色 ​ 1)诗风清淡自然 ​ 2)诗中有画——浓郁的画意 ​ 简析:王维山水诗“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 ​ 3)诗中有乐——婉转的乐调 ​ 4)诗中有禅——隽永的禅趣 王维 “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 ​ 王维是诗人又是画家,他把诗法与画法相互融会进行诗歌创作,因而其山水诗具有“诗中有画”的特色。 ​ 首先,他善于捕捉形象,然后加以细致刻画,构成一个生动的画面,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其次,他善于捕捉自然界的色彩声音,融入诗中,使诗中画面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生动活泼,形象鲜明,如“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 再次他往往以简笔勾勒的方法,写出一种萧疏清远的水墨写意画的意境,如“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诗情画意更为浓郁. 诗中有禅 ​ 1、追求宁静的境界以超脱尘世; ​ 2、追求清净空灵的境界以排除妄念; ​ 3、追求虚幻的彼岸世界; ​ 4、对芸芸众生的慈悲情怀; ​ 5、对随缘任运、随遇而安的适意情怀。 第二节 边塞诗派——慷慨奇伟之美 ​ (一)唐代边塞诗的发展 ​ 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 ​ 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 ​ (二)初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原因 ​ 一方面在于强大的边防和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 ​ 另一方面在于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入幕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刺激。 高适 ​ 一、生平 ​ 《旧唐书·高适传》说:“有唐已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 ​ 早年遭遇坎坷,反映人民生活和边塞生活的作品见多。晚年仕途顺遂,创作渐少。 二、《燕歌行》鉴赏《作品选》P55 ​ 1、出师(1-8句):将帅们慷慨应征及其雄健整肃的军容 ​ 2、战败(9-16句):军中苦乐悬殊的矛盾和艰苦战斗、兵败被困的情景; ​ 3、被围(17-24句):征人思妇的两地相思和边庭绝域的荒寂紧急; ​ 4、死斗(25-28句):赞美古代良将,讽刺边军将官的骄纵无能。 三、高适边塞诗的艺术成就 ​ 1、风格雄浑悲壮,笔力矫健顿挫,气势奔放畅达。 ​ 2、境界阔大、形象鲜明。 ​ 3、主观情感的色彩比较浓厚。 ​ 4、长于七言歌行和五言古诗。既有汉魏乐府的质朴,又有文人诗的精练,还有律诗讲究韵律和对偶的特点。 岑参一、生平 ​ 岑参一生两次出塞,共写作了七十多首边塞诗,是盛唐诗人中写作边塞诗数量最多的。 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艺术性《作品选》P64 ​ A、白雪歌 ​ 1)以惊心动魄的起句写出飞雪前奏; 2)以新颖贴切的比喻表现飞雪奇观; ​ 3)从时空变化极写下雪过程;4)以将士的感受侧面说明边塞严寒; ​ 5)以色彩对照衬托雪景的壮美。 ​ B、送别诗 ​ 1)用冰天雪地的壮丽烘托离别气氛;2)借对雪景的心理展示对友人的情谊。 三、岑参边塞诗的艺术特色 ​ 1、感情炽热,气势磅礴。 ​ 2、想象奇特,语句奇伟瑰丽。 ​ 3、七言歌行见长,形式富于变化,音调悲壮洪亮。 王昌龄 ​ 王昌龄工七绝,被誉为“七绝圣手” 。 ​ 历代将他与太白相比, “七言绝句古今推李白、王昌龄”(清叶燮《原诗》) 。 王昌龄绝句的创作 ​ 一 、边塞诗:他善于从军旅生活中提炼出典型情景,将现实的感受和对历史的回顾结合起来,创造出深邃高远的意境。代表作是《从军行》P50、《出塞》P51 ​ 二 、闺情宫怨诗:善于营造意境,善于把握女子的神态 、心理。P53 ​ 三 、赠别诗:少写“惜别”,多作“慰别” ;形象主体多是自己,而非被送之人。 李白: ​ 酌酒花间,磨针石上; ​ 倚剑天外,挂弓扶桑。(形象) ​ 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地位) ​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遭遇)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及其创作成就 唐文宗下诏:以(李)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新唐书·李白传》)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 一、李白的生平、思想、性格 ​ (一)生平(701—762) ​ 1、蜀中时期(25岁以前):接受儒道侠等思想,形成功成身退的处世态度 ​ 2、出蜀漫游(25岁至42岁):离乡远游,遍及半个中国3、长安三年(42至45岁):征召入京,供奉翰林 4、再度漫游(45至55岁):求仙访道,自我麻醉 ​ 5、安史之乱(56至62岁):兵败论罪,流放夜郎 (二)李白的思想与性格 ​ 1、思想 ​ 李白主要受以下三种思想影响: ​  A、儒家思想 :“安社稷、济苍生”的政治理想; ​  B、道家思想:愤世嫉俗,追求精神自由; ​  C、游侠思想:蔑视封建秩序,狂放不羁; ​  最高政治理想“功成身退” ​ 2、性格:愤世嫉俗、独立不羁、倨傲达观、自信自负 传奇一生 ,几入长安所为何? ​ 1、现实追求: 建不世之功——现实生活中演绎悲剧的一生 ​ 2、精神呼唤:达绝对自由——精神世界里放飞自由的梦想 3、思想和性格的复杂性影响了李白诗歌的情感特色 ​ 对抗性的精神结构活跃在李白的诗歌中,使得其诗的情感往往不是朝着同一目标抒发,或表现喜,或表现忧,而是两种对抗性的情感同时存在,相互碰撞,形成其诗特有的抒情特色:感情强烈,瞬息万变。 ​ 例如:《行路难》第一首P76《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P89《将进酒》P74 二、李白诗歌欣赏 ​ (一)乐府和歌行 ​ 1、古题乐府的创新与个性特色:借古题写现事;借古题写己怀 ​ 2、歌行创作空无依傍,笔法多变 ​ 3、行云流水的抒情方式,奔腾回旋的动感 鉴赏《蜀道难》P70 ​ 1、题旨:讽喻说;劝谏说;送别说;咏蜀说 ​ 2、艺术特色:结构明晰;构思瑰奇;文笔恣肆 鉴赏《梦游天姥吟留别》P86 ​ 1、结构 ​ 梦前:听闻之天姥山气势与雄姿; ​ 梦中:人间实景与神仙幻境; ​ 梦觉:点明题旨,突显形象。 ​ 2、读诗印象 ​ 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 ​ 内容丰富、曲折、奇谲、多变,形象辉煌流丽,缤纷多彩,构成了全诗浪漫主义的华赡情调。集中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艺术特色 鉴赏《长干行》P78 ​ 这是李白学习民歌写的一首诗,内容非常简单,但写法却很新颖,充满了浓郁的民歌气息。 ​ 诗人用思妇的口吻,以第一人称来写。从自己幼年与丈夫初次见面写起,按照时间顺序,写十四如何、十五如何、十六如何,一直到如今。而且把重点放在对如今的描写,大约用了一半的篇幅,反复渲染叙写自己的思念之情。 (二)绝句 ​ 1、自然明快,韵味无尽:《独坐敬亭山》 ​ 2、清新飘逸,风神爽朗:《早发白帝城》 ​ 3、深受民歌影响 ​ 《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三、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 (一)浪漫主义是李白诗歌最突出的艺术特色 ​ (二)清新自然是李白诗歌又一重要特色 (一)浪漫主义的艺术特色 ​ 首先,是其诗歌中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 ​ 1、强烈的主观色彩2、感情强烈,富于变化 ​ 3、情调昂扬,豪放飘逸4、傲岸不屈,狂放不羁,追求精神自由. ​ 其次,是其积极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 ​ 1、丰富、奇特、瑰丽的想象2、大胆生动的夸张3、神话传说的穿插运用 ​ 4、拟人化5、跳跃性的结构6、灵活多变的形式 (二)清新自然的特色 ​ 1、首先表现在思想感情上2、其次表现在意象的选择上 ​ 3、最能体现李白诗清新自然特色的是语言4、善于向民歌学习 四、李白的地位和影响 1、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浪漫主义的新高峰,起着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 2、扫清了六朝华艳柔靡的诗风,完成了陈子昂诗歌革新的伟业。 3、创造性地发展了古典诗歌的内容和形式,极大地提高了唐诗的思想意义和艺术水平,开创了以他和杜甫为代表的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他是诗歌史上集大成的人物。 巨大的影响:人格魅力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 第一节 社会动乱与诗人杜甫 ​ 1、社会衰败与安史之乱   ​ 唐玄宗后期,社会衰败,政治混乱。终于在天宝十四载(755)爆发了历时八年的安史之乱。 ​ 灾难对唐诗的影响 ​ 元结《箧中集》 2、杜甫的生平(712-770) ​ ①读书和漫游时期(35岁前);②困守长安十年时期(35—44岁); ​ ③陷贼与为官时期(44—48岁);④漂泊西南时期(48—59岁) 3、杜甫的思想  “奉儒守官”的家庭出身,自幼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他终身不渝的忠君恋阙、忧国忧民的思想。  仁者、悲士——悲悯型 ——杜甫;狂人、酒徒——狂诞型——李白 游侠、斗士——英雄型 ——高适、参岑;隐士、佛徒、道士——隐逸型 ——王维孟浩然 4、杜甫的人格 ​ A、热爱家人B、珍视友情 C、同情民众D、忠君爱国 E、热爱自然 5、杜甫的诗歌创作 ​ (1)杜诗的“诗史”性质。 ​ “杜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 ——唐·孟棨《本事诗》 ​ 杜诗不仅仅在于提供了史的事实,而是提供比事实更为广阔、具体也更为生动的生活画面,他把战火中人的内心世界,一一展开,令人千载以下为之动情。 (2)“诗史”的叙事艺术 A、从自身经历的情境出发,带有强烈的抒情性。B、既有具体的场面,又有广阔的社会背景。C、不仅叙述事件,还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D、表达自己对时事的感想和看法。 (3)杜诗的主要内容: ​ ①爱国忧民:《春望》《三吏》《三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 ​ ②咏怀抒情:《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 ③写景咏物:《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绝句》四首《秋兴》八首 《登高》《登岳阳楼》等 ​ ④思乡怀友:《月夜》《月夜忆舍弟》《梦李白》二首《不见》等 ​ ⑤咏史怀古:《蜀相》《琴台》《八阵图》《咏怀古迹》五首等 ​ ⑥题画论诗诗篇:《画鹰》《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丹青引赠曹将军霸》《戏为六绝句》等。 第二节 杜甫的律诗 ​ 律诗在杜诗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杜甫律诗的成就:P236 ​ (1)拓宽了律诗的表现范围和表现手法 ​ (2)以律诗写组诗(3)浑融的境界与出神入化的技巧 以律诗写组诗 ​ 其五律的代表作是《秦州杂诗二十首》,七律的代表作是《咏怀古迹五首》和《秋兴八首》。特别是《秋兴八首》,可以说是杜甫律诗中的精品。 浑融的境界与出神入化的技巧 ​ 和律而又看不出声律的束缚;对仗而又看不出对仗的痕迹;P238 ​ 拗体;炼字炼句 第三节 杜诗的艺术风格 (1)杜诗的主要风格是沉郁顿挫。 ​ “沉郁者,意也;顿挫者,法也。” ——清·吴詹泰《杜诗提要》 ​ 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 ​ 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其感情基调是悲慨。 (2)杜诗风格多样化 ​ 杜诗风格多样化,这正是伟大作家艺术上高度成熟的标志。 ​ 在杜诗的多样风格中,萧散自然,是又一重要特色。如他的《江畔独步寻花》《水槛遣心二首》《绝句漫兴》九首等。 (3)杜诗的不同风格的形成,与杜甫不同时期的不同境遇,或者同一时期的不同心境似有关系。 第四节 杜诗的地位与影响 ​ 1、 集大成。2、 变唐调。3 、开后世。 ​ 从唐诗的发展看,从盛唐到中唐,是一个巨大的转变,杜甫就是衔接这个转变的伟大的诗人。无论是思想感情、人格方面还是艺术经验方面,杜甫都给后代以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历千年而不衰。 “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郊寒岛瘦” “郊寒岛瘦”指唐朝著名的两位诗人孟郊和贾岛,二人以苦吟著称,因其平生遭际大体相当,诗风相似,被后世并称为“郊寒岛瘦”。寒指清寒枯槁,瘦指孤峭瘦硬,两者含义相似。郊、岛之诗风格清奇悲凄,幽峭枯寂,格局狭隘窄小,破碎迫促,且讲究苦吟推敲,锤字炼句,往往给人以寒瘦窘迫之感。 第三章 半江瑟瑟半江红——异彩纷呈的中唐诗坛 一、中唐诗歌概说 ​ 1、中唐社会概况 ​ 2、中唐诗歌的主要内容 ​ (1)大历十才子与大历诗风及边塞诗(李益) ​ (2)中唐山水田园诗(刘长卿 韦应物 柳宗元 刘禹锡) ​ (3)韩孟诗派及李贺的创作 ​ (4)白居易与元白诗派、新乐府诗潮 ​ 3、中唐诗歌的基本特点 (1)诗家辈出,风格多样,为唐诗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高潮;(2)写实成为诗歌创作的主流之一;(3)尚俗尚奇,风格为之一变。(4)上承杜诗,下启晚唐和两宋诗风。 二、大历十才子与李益 ​ 1、“十才子”之名,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P249 ​ 2、大历诗风:孤寂冷落的心境——清雅高逸的情调——凄清萧索的意象(参袁本文学史及蒋寅的专著《大历诗风》) ​ 3、钱起与卢纶 ​ 4、李益的边塞诗(748—827) ​ 盛唐之雄壮与中唐之哀怨熔于一炉 P154 三、中唐山水田园诗 ​ 1、刘长卿(726?—787?) ​ (1)其诗以表达身遭贬谪的感慨和山水隐逸的闲情为主要内容 ​ (2)擅长近体,尤工五言律绝,自称为“五言长城” ​ (3)诗风清丽洗炼,温雅闲旷,近于王、孟一脉 ​ (4)代表作有《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听弹琴》、《送灵澈上人》等 ​ 2、韦应物(737——790?) ​ 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中,王、孟、韦、柳并称 ​ 《观田家》、《滁州西涧》P151为其代表作。特点:气貌高古,清雅闲淡 3、柳宗元(773—819) (1)以三十三岁为界分为前后期:前期为官京师,参加王叔文政治革新集团;后期贬谪永州十年,再贬柳州,死于谪所。 (2)其山水田园诗自成一家,风格清新隽永,幽峭明净,藉以抒发孤寂悲愤之情和表现清峻高洁的品格。 (3)名作有《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P168、《江雪》P170、《渔翁》P170、《田家》三首等。 四、刘禹锡(772—842) 1、生平与思想:永贞革新—谪居朗州十年—再贬连州五年—夔州和州、苏州、汝州、同州刺史—官至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 2、诗歌内容: ​ 政治讽刺、身世感慨、咏史怀古、民歌 3、艺术特点 (1)立意深刻,富有哲理,以独特而深厚的“沧桑感”打动人心; (2)诗风健爽豪迈,于平畅婉转的情调中流露一种不可羁绊的兀傲之气,人誉之以“诗豪”; (3)语言或精简深邃,或幽默机巧,或活泼清新;(锤炼与民歌影响) (4)常用比兴、对比、双关和用典等艺术手法。 五、韩孟诗派及代表诗人的创作 ​ 1、韩孟诗派:唐贞元、元和年间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成员还包括张籍、李翱、卢仝、李贺、马异、刘叉、贾岛、皇甫湜等人。 ​ 其特点是,在诗歌理论方面主张“不平则鸣”和“笔补造化”之说,创作上崇尚雄奇怪异之美,形成奇崛险怪的风格。 2、韩愈及其诗歌(768-824) ​ (1)生平:廿四岁中进士——一为京官(四门博士、监察御史)——一贬岭南阳山令——量移江陵法曹参军——二为京官(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二贬岭南潮州——量移袁州——三为京官(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 ​ (2)韩诗特点:气魄大,格调高,取境阔,蓄势远;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刻意求新,奇险生涩。 ​ 以俗为美、以丑为美。P261 ​ (3)韩诗代表作:《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P165、《山石》P158、《八月十五日赠张功曹》P159、《谒衡岳遂宿岳寺题门楼》P161、《听颖师弹琴》P16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天街小雨润如酥”、《南山诗》(204句,51个或字句和比喻)等。 3、“郊寒岛瘦” •​ “郊寒岛瘦”指唐朝著名的两位诗人孟郊和贾岛,二人以苦吟著称,因其平生遭际大体相当,诗风相似,被后世并称为“郊寒岛瘦”。寒指清寒枯槁,瘦指孤峭瘦硬,两者含义相似。郊、岛之诗风格清奇悲凄,幽峭枯寂,格局狭隘窄小,破碎迫促,且讲究苦吟推敲,锤字炼句,往往给人以寒瘦窘迫之感。 ​ (1) 孟郊(751—814):《游子吟》P156、《秋怀》P156、《游终南山》P157 ​ 以“寒”字为中心,极力突出诗人对生活的特殊感受 ​ (2) 贾岛(779—843):《寻隐者不遇》、《题李凝幽居》、《剑客》 白居易与新乐府诗潮 一、新乐府及新乐府诗潮 ​ 指自命新题以写时事且能播之于乐曲的乐府诗,始创于杜甫,发展于元(结)、顾(况),至中唐时期张籍、王建、李绅、元稹和白居易达到高峰。 ​ 它大体用乐府的体格,去写新事,其内容和形式都不受汉魏六朝乐府诗限制。语言力求通俗易懂,采取直接表达方式,风格平浅明快。 “即事名篇,不复依傍”(元稹),是新乐府的思想特点; ​ “辞质而径”、“言直而切”、“体顺而肆”、“可以播之于乐章歌曲”(白居易),是新乐府的艺术要求。 二、白居易(772-846 (一)生平概略 避难越中(11—15)——拜谒顾况(16,《赋得古原草送别 》)——进士及第(29)——校书郎(32)——盩厔县尉(35,《观刈麦》、《长恨歌》)——左拾遗(37,《新乐府》)——京兆府户曹参军(39,《秦中吟》)——闲居渭村三年(40,闲适诗)——贬江州司马(44,《与元九书》、《琵琶行》)——忠州刺史(47)——为京官(49)——杭州刺史(51)——为京官(53)——苏州刺史(54)——为京官(56)——河南尹(59)——为京官(62)——官太子少傅(64,世称白少傅)——致仕(71)——结七老会、九老会(74) (二)白居易的创作历程 以元和十年(815),白居易44岁时被贬江州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 前期: 志在兼济,自觉地以诗歌的形式反映民生疾苦,创作了大量的讽喻诗。 ​ 后期:“独善其身”成为他的人生哲学,标举“中隐”。创作以“感伤诗”、“闲适诗”为主。《中隐》 (三)白居易的诗歌理论 ​ 集中表现在《与元九书》《新乐府序》二文之中。 ​  其一,主张“为时”“为事”而作的创作原则,指出诗歌和现实有密切关系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 ​  其二,强调讽谕美刺的审美作用:“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 ​  其三,重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提倡形式为内容服务:“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 (四)白居易的诗歌分类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把自己的诗作分为四类: 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 1、讽谕诗 “美刺比兴”、“因事立题”,代表作有《新乐府》50首,《秦中吟》10首。 《上阳白发人》P193、《卖炭翁》P198、 《轻肥》P191、《买花》P192等 ​ 讽谕诗所反映的都是当时社会上某些重要问题,如:反映劳动人民的痛苦,讽刺横征暴敛,指责贪官强暴,揭露豪门贵族骄奢淫逸的罪行,关怀边事边民,反对非正义的扩边战争,同情妇女的悲惨命运等,题材相当广泛。 讽喻诗特点 ​ 主题的专一和明确。 运用外貌和心理等细节刻画来塑造人物形象。 鲜明的对比。 ​ 叙事和议论结合。 语言的通俗化。 ​ 当然,也不是没有缺陷。主要是太尽太露,语虽激切而缺少血肉,有时流于苍白的说教。宋张舜民说“乐天新乐府几乎骂”(《滹南诗话》卷三)。 2、闲适诗 ​ “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退公独处,或移病闲居,知足保和,吟玩情性者也。”(《与元九书》) ​ 白居易的闲适诗有自然明朗的气脉和平易流畅的语言,使人读来感觉亲切。 ​ 《效陶潜体诗》十六首、《归田》三首等属此。 3、感伤诗 “随感遇而形于叹咏” 《长恨歌》的主题:P201 ​ (1)爱情说;(2)讽喻说;(3)双重主题说 ​ 《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1)叙事的传奇性。(2)浓郁的抒情色彩。(3)以景物描写烘托情感。(4)语言优美。 《琵琶行》艺术特点P208 1、故事性的情节和隽永的抒情性巧妙结合2、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生动 3、成功地对音乐进行具体形象地描绘,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生动比喻 ;效果烘托;运用叠字 4、杂律诗 ​ “诱于一时一物,发于一笑一吟”之作,《赋得古原草送别》P212、《钱塘湖春行》P213、《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等属此。 (五)白诗的基本特点及艺术成就 其一,反映社会现实的深刻性;其二,叙事诗的抒情性;其三,艺术描写的形象性;其四,诗歌语言的通俗性。 三、元稹的诗歌(779—831) ​ (1)世情:《和李校书新乐府》十二首(2)亲情:《离思》其四、 《遣悲怀》 ​ (3)友情:《得乐天书》、《酬乐天频梦微之》(4)闺情:《连昌宫词》P183、《行宫》 李贺(790—816),字长吉,生于福昌昌谷(今河南宜阳),是没落的唐宗室后裔,父李晋肃,曾当过县令。后荫举做了个从九品的奉礼郎,不久即托疾辞归,卒于故里,年仅27岁。有《李长吉歌诗》,存诗250余首,除少量伪作外,可确定为他本人所作的约有240首左右 4、诗鬼李贺的诗歌特点 ​ (1)奇特的造语(2)怪异的想象(3)幽奇冷艳的诗境 ​ 怀才不遇、孤寂幽愤的心灵痛苦, ​ 营造光怪陆离的艺术境界(天穹、神仙、梦幻、鬼域), ​ 形成“冷如秋霜,艳如桃李”的冷艳奇崛的艺术风格 杜牧的咏史诗 ​ 第一类是借历史题材来讽喻当时的最高统治者的,如《过华清宫绝句》; ​ 第二类是借史著论,有意发挥,抒发情志,表现其独到的识见。这类诗实可作杜牧个人的史论看,如《赤壁》 《锦瑟》文本内涵解析 ​ 1、主题多义性:《锦瑟》八说:恋情说、悼亡说、瑟曲说、感伤李唐说、诗集自序说、生平兼诗集自序说、自伤身世说、不可知说 ​ 2、诗无达诂,各种说法可以并存 ​ 3、表现感伤情调和感伤美 《锦瑟》文本艺术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 1、重叠的象喻,是李商隐表现朦胧情思和意境的独特形式。 ​ 2、大量用典使事,常常采用比兴、象征、暗示、寓托等手法,形成意蕴深刻而含蓄、情思绵密而邈远的艺术特点。 ​ 3、文字锦绣华美,“寄托深而措辞婉,可空百代。”(清叶燮《原诗》) 第四章:夕阳无限好——晚唐诗坛 ​ 一、晚唐社会的时代特征 ​ 1、宦官专权(“甘露之变”) ​ 2、藩镇割据(朱全忠) ​ 3、牛李党争(牛僧孺、李宗闵;李德裕) ​ 二、晚唐诗人心态 ​ 中唐:国家有难,中兴有望——直面现实 ​ 晚唐:国事无望,无力回天——抑郁悲凉 三、晚唐诗歌的别样美丽 1、小李杜 2、晚唐政治讽谕诗(现实主义、写实派)皮日休、陆龟蒙、聂夷中、杜荀鹤(“杜荀鹤体”) 3、艳丽诗风(P343温庭筠 、韩偓 ) 4、淡泊诗风(P345司空图 ) 5、乱离之感(P347韦庄、郑谷) 6、怀古咏史(P340许浑 “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名句出其《咸阳城西楼晚眺》一诗。) 四、杜牧(803—852) ​ (一)生平与思想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于一个世代为官的官僚家庭。远祖杜预、祖父杜佑——“自负经纬才略”(喜论兵,注《孙子》)——“杜诗韩集愁来读”——临终焚稿——世称杜樊川。 《献诗启》:“某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今不古,处于中间。” “文以意为主,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答庄充书》) (二)杜牧诗歌的表现内容 1、政治咏怀:七律 《早雁》P2262、咏史怀古:最出色,被誉为“二十八字史论” 。如《过华清宫绝句》、《赤壁》3、写景抒情:如《江南春》、《泊秦淮》、《山行》、《清明》、《叹花》 4、女性题材:如长篇叙事诗《杜秋娘诗》、《张好好诗》、《遣怀》 (三)杜牧诗歌的艺术特色 ​ 1、立意新奇,构思巧妙。 2、诗艺高妙,灵活多变。 ​ 3、尤长七绝,艳丽中见豪宕,轻俊中见峭健。 ​ (语言上既绚丽多姿,又清新自然,既明丽俊爽,又含蓄委婉,既风流华美,又神韵疏朗。) 五、李商隐(813—858) ​ (一)生平遭际 ​ 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他与杜牧齐名,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李”;他与段成式、温庭筠三人并称“三十六体”。 ​ 一生坎坷;卷入牛、李党争(师令狐楚为牛党,岳父王茂元为李党) (二)李商隐诗歌的思想内容 ​ 1、社会政治诗:如《行次西郊作一百韵》P229 ​  2、咏怀咏史诗:如《贾生》P243 ​ 3、无题爱情诗:李商隐的独创,大量用隐晦的手法,历来众说纷纭。实际上无题诗并非一时、一地之作,也没有统一的构思贯穿。爱情相思、身世感慨(有政治含义)、朋友交往、与妓女的来往,写风流韵事。内容复杂,难以表达,诗中的意思不好明说,故而用无题。总之,李商隐的无题诗特别是爱情诗最能够代表他深情缅邈、典丽精工的独特风格。 (三)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 1、感伤的情调:以个人感伤为主,扩大到家国沉沦、民生疾苦。 ​ 2、深情绵邈、意境朦胧: (1)典故的大量应用。(比兴、象征、暗示、寓托 ) (2)跳跃的章法结构。(意象结构可简约性、可跳跃性、可重组性) (3)朦胧多义的内涵和心灵世界的深入发掘 ​ 3、语言华美而精于锤炼。 (四)李商隐对诗歌发展的推进 ​ 义山诗远绍诗、骚比兴艺术,近承杜甫诗律精严和李贺瑰丽奇诡的特点,融齐梁诗的华丽浓艳,形成了深情婉曲、绮丽精工的主体诗风。李商隐的确是唐代最具创造力的诗人之一。 第五章:唐代散文的发展及古文运动 第一节 唐代散文的发展 •​ 1、初唐陈子昂提倡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日趋扩大散体文的表现领域。 •​ 2、盛唐“诗人之文”。王维《山中与裴迪秀才书》P273是骈散兼行、自然流畅的佳作。 •​ 3、天宝中期以后,文章由骈而散已成不可阻挡之势,元结、李华等人已写出很好的散体文。如元结《右溪记》P275诸篇已开后来柳宗元山水游记之先河。 •​ 4、随着建中元年科举策问开始使用散体,文体改革的声势益发高涨,独孤及和他的学生梁肃等等,都积极地加入了这一潮流。 •​ 5、唐代文体文风改革的成功,是在中唐韩愈、柳宗元手中完成的。 •​ 6、古文运动到晚唐时期走向衰落,但晚唐小品文却异军突起,大放光彩。代表作家为皮日休(《读司马法》P369)、陆龟蒙(《野庙碑》P371)、罗隐(《英雄之言》P377)等。 第二节 古文运动 •​ 一、古文运动的概念:古文运动是指唐代兴起的以韩愈、柳宗元为首的倡导恢复秦汉散文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形式主义的一个文学革新运动。他们主张文以明道、不平则鸣;要求作家要注重个人修养以培植文气;提出了文从字顺、务去陈言、通俗晓畅的散文标准。 二、古文运动兴起的原因: 1、政治改革的需要:复兴儒学的现实需要。2、散文运动本身发展的必然。 3、有了好的领袖人物。 三、韩、柳的古文理论 •​ 1、“文以明道”;2、不平则鸣;3、“气盛言宜”;4、学古创新。 第三节 韩柳散文的艺术成就 •​ 一、韩愈散文的艺术成就 (一)韩愈的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1、论说文有严密的逻辑和紧凑的结构,曲折变化而又流畅明快。如P293《原毁》 2、杂文除具论说文的特点外,往往借题发挥,形式更加活泼。如P296《杂说》其四 3、记叙文有鲜明的人物形象,事件叙述相当完整。如P306《张中丞传后叙》 (二)韩愈散文的艺术特色 •​ 1、文体的创新 2、语言的创新 (1)词汇的创新 ;(2)句式的创新 •​ 3、章法的讲究 4、风格的创新:奇崛排奡与文从字顺相统一 二、柳宗元散文的艺术成就 •​ (一)柳宗元散文的内容和形式都极为丰富,而以寓言小品和山水游记最具特色( P351 《 三戒》和“永州八记”)。 •​ (二)“永州八记”的艺术特色 •​ 1、观察细致,善于模山范水。既有对景物简洁勾勒,又有细致的工笔描绘。 •​ 2、以山水自喻,写景记游中寄寓着作者的人格形象和深沉悲哀。 •​ 3、“凄神寒骨”的情调氛围。 文以明道 ​ 一、韩愈反复强调“古文”与“古道”的一致性: ​ “修其辞以明其道。”(《争臣论》) ​ “愈之所志于古者,不惟其辞之好,好其道焉尔。”(《答李秀才书》) ​ “愈之为古文,岂独取其句读不类于今者耶?……通其辞者,本志乎古道者也。”(《题欧阳生哀辞后》) “道”就是以“仁义”为核心的儒家道统 ​ 恢复和确立儒家道统在思想领域中的统治地位,挽救唐王朝在中唐时期的严重社会危机:一是反佛老,特别是反对佛教迷信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危害; ​ 一是正君臣之名分,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反对“臣不行君之令而致之民”的藩镇割据。 ​ 二、柳宗元也强调: ​ “文者以明道”(《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 但他没有韩愈那样浓厚的儒学正统观念,他提出“以辅时及物为道”(《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 ​ 这种“道”的目的在于“利于人,备于事”,切合现实需要。 ​ 韩柳的“明道”主张,虽然具体内涵有别,但都是从内容对形式的决定作用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他们强调散文的政教工具性质,重视散文的实际社会功能,对批判形式主义文风具有重要意义。 第六章 唐代传奇和变文 第一节 唐代传奇 一、唐传奇及其兴起的原因 •​ (一)唐代的短篇文言小说叫唐传奇。 •​ “传奇”的提法一般认为始于晚唐裴铏的小说集《传奇》,因“作意好奇”(明胡应麟)、“多奇异而可传示”(清梁绍壬)而得名。 •​ 鲁迅认为唐代“始有意为小说”,指出了唐传奇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的划时代的意义。 (二)唐传奇兴起的原因 1、社会生活的变化与发展(城市经济、市民生活); 2、科举考试的“行卷”“温卷”之风(史才、诗笔、议论); 3、古文运动的促进作用; 4、佛教兴起及俗讲的影响; 5、魏晋南北朝志人、志怪小说的影响。 二、唐传奇发展过程 •​ 第一阶段:初、盛唐时代为发轫期,也是由六朝志怪到成熟的唐传奇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作品数量少,艺术表现上也不够成熟。 •​ 王度《古镜记》 、无名氏《补江总白猿传》、张鷟《游仙窟》 •​ 第二阶段:中唐时期是唐传奇的成熟期。题材多取自现实生活,涉及爱情、历史、政治、豪侠、梦幻、神仙等诸多方面,就中以爱情小说的成就最为突出。 •​ 陈玄祐《离魂记》、沈既济《任氏传》 、李朝威《柳毅传》P382、白行简《李娃传》P398、元稹《莺莺传》、蒋防《霍小玉传》、沈既济《枕中记》、李公佐《南柯太守传》 •​ 第三阶段:唐传奇在晚唐时代开始退潮,出现了由盛转衰的局面。 •​ 这时期出现了传奇专集,如李复言《续玄怪录》、裴铏《传奇》等等。 •​ 随着中唐以后游侠之风的盛行,涌现出了一批描写豪侠之士及其侠义行为的传奇作品,如杜光庭《虬髯客传》P413 (“风尘三侠” ) 现存的大部分唐传奇作品都收在宋初编的《太平广记》一书里。 三、唐传奇的艺术成就 •​ 1、思想内容方面:作意好奇 2、情节结构方面:叙述宛转 •​  3、人物形象方面:飞笔传神4、语言艺术方面:文辞华美 #唐传奇的深远影响 •​ 1、沈既济《枕中记》——明汤显祖《邯郸记》 •​ 2、陈玄祐《离魂记》——元郑光祖《倩女离魂》 •​ 3、许尧佐《柳氏传》——明梅鼎祚《玉合记》、明张四维《章台柳》 •​ 4、陈鸿《长恨歌传》——清洪昇《长生殿》 •​ 5、白行简《李娃传》——元石君宝《曲江池》 、明薛近兖《绣襦记》 •​ 6、元稹《莺莺传》——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元王实甫《西厢记》 •​ 7、李公佐《南柯太守传》——明汤显祖《南柯记》 第二节 敦煌变文 •​ 一、变文:唐代俗讲僧或民间艺人讲说故事的底本。 •​ 一般认为,用图画表现的佛教故事叫变相,用文字表现的佛教故事则叫变文(一说变文为梵文音译,或谓变文之变为神通变化、因果变换之意)。 •​ 变文发现于敦煌,故又称敦煌变文。 二、变文的内容 •​ (一)讲唱佛经故事的:《维摩诘经讲经文》 •​ (二)讲唱世俗故事的(历史、传说、时事):《伍子胥变文》、《王昭君变文》、《孟姜女变文》、《张义潮变文》等。 三、变文的形式特点 •​ 诗文相间,讲唱结合,或有配画,具有综合艺术的性质。 第七章 唐五代词 晚唐最著名词人温庭筠; 五代词分西蜀词坛和南唐词坛:前者以花间词派为中心,成就最高是韦庄; 后者代表是冯延巳、李璟、李煜。 李煜是唐五代成就最高的词人。 一、词的起源和发展 ​ 1、词:词即歌词,它跟乐府歌辞的辞是一个字,本指一切可以合乐歌唱的诗体。唐代称当时流行的杂曲歌词为“曲子词”,后来简称为词。这就是我们今天用以跟诗或曲对称的词。词又叫诗余、乐府、长短句 ​ 2、词之起源:一般认为始于隋朝,源于民间,与燕乐的兴起有关,民间的《杨柳枝》和炀帝的《纪辽东》为较早的作品(唐圭璋、夏承焘、叶嘉莹)。 ​ “词是配合音乐的一种文学。” ​  ——夏承焘《唐宋词欣赏》 ​ 配合词调的音乐主要是周、隋以来从西北各民族传入的燕乐,同时包含有魏晋南北朝以来流行的清商乐。燕乐的乐器以琵琶为主,琵琶有二十八调,音律变化繁多,五七言诗体不容易跟它配合,长短句的歌词就应运而生了。 ​ 3、敦煌曲子词:现存唐代最早的民间词,大都作于唐玄宗年间至五代时期,20世纪初发现于敦煌藏经洞。 ​  4、“百代词曲之祖”:李白《菩萨蛮》P422、《忆秦娥》P423二词(有争议),被宋代黄升誉为“百代词曲之祖”。 5、中唐诗人之词:张志和、白居易、 刘禹锡 二、花间派词人 ​ 1、《花间集》:我国最早的一部词集,五代后蜀赵崇祚编定,收晚唐五代温庭筠、皇甫松(嵩)、韦庄等十八家词500首,共十卷。 ​ 2、花间词派:因《花间集》而得名,共十八人,其中除温庭筠、皇甫松(嵩)、孙光宪外皆为西蜀文人。他们在词风上大体一致,后世因之称为花间词人。虽然所写多为闺阁生活,但讲究简练含蓄,轻盈婉约,典雅华丽,在艺术上有很高的美学价值。代表人物是温庭筠和韦庄(并称“温韦”),其中温又有“花间鼻祖”之称。 3、温庭筠(810?—870?) ​ 温八叉——花间鼻祖——第一个大力写词的人——《菩萨蛮》P427、《更漏子》P428、《梦江南》P429 ​ ——词风“香而软” 4、韦庄(836—910) 《菩萨蛮》 P430(人人尽说江南好)、《思帝乡》 P430(春日游)——寓浓于淡,以清丽见长 三、李煜及南唐其他词人 ​ 1、冯延巳(904—960),字正中,广陵(今江苏扬州)人,中主朝曾官至宰相。遗有《阳春集》,留词一百多首。 ​ 其中[鹊踏枝]十几首向来认为最能代表他的成就。 ​ 他的词语言清新,情致缠绵, “开北宋一代风气”(王国维) 。 ​ P432《谒金门》(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2、南唐中主李璟(916—961),遗词四首,比较著名的是那首《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P434 内容还是离愁别恨,但境界更阔大,感慨也更深沉了。 哀怨的情调和深沉的感慨相结合。 3、感慨悲凉李后主: 李煜(937—978),字重光,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文艺才能。 (1)生活和创作历程:以公元975年被俘降宋为界。 前期:身为南唐的一国之主,或写宫廷生活及歌舞宴饮,或写男女恋情、离愁别恨。 后期:已是亡国之君、阶下囚,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 (2)艺术特色 A表现人生,抒发真性情(史P375)B眼界大、感慨深C善用比喻、白描D语言明净优美 “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王国维《人间词话》) 第一章 北宋前期词风与柳永的新变 第一节 对五代词风的因革 一、闲雅而有情思的晏殊词 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人。景德二年(1005)以神童召试,赐进士出身。仕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有《珠玉词》一卷。 晏词特点 ​ ①表现对生命的忧思,构成“情中有思”的特点; ​ ②过滤了轻佻艳冶的杂质以及对女性容貌色相的描写,显得纯净雅致; ​  ③清丽淡雅、精致柔婉、珠圆玉润。 二、因循中求变的 欧阳修词 欧阳修(1007一1072) 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词集《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三卷,另传《醉翁琴趣外篇》六卷。 欧阳修对词的革新 ​ ①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用词来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 ​ ②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与柳永词相互呼应。 第二节 开拓词境的尝试 一、独辟蹊径的范仲淹词 范仲淹率先以唐人边塞诗入词,使词从温、冯的宫廷豪门、柳永的都市、行旅扩大到边塞的广阔天地,词的风格也由传统的柔婉变为豪放。 二、贴近日常生活的张先词 张先(990—l078),字子野,湖州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曾知吴江县,仕至都官郎中。有《张子野词》二卷。 张先词主要写“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从两个方面改变了词的发展方向: ⑴大量用词来赠别酬唱(二十多首)⑵率先用题序,现存165首中70多首用题序 三、向诗风靠拢的王安石词 王安石存词29首,但成就不凡,其词脱离了晚唐五代以来柔情软调的固定轨道,主要抒发自我性情怀抱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的反思。 第三节 柳永词的新变 一、柳永的生平 柳永(987?~1053?),字耆卿,原名三变。福建崇安(今武夷山市)人。排行第七,世称柳七。 兄三复、三接,先后中进士,时称“柳氏三绝”。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有《乐章集》 二、柳词的开创之功 1、创体之功:柳词在体制方面的突破 ⑴丰富了词调,两宋词坛上他创用词调最多,现存213首用了133种词调;而宋代所用880多个词调,有100多调是他首创或首次使用。 ⑵大力创作慢词,共87调、125首,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文人词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2、创意之功:市民情调与自我意识的表现 ​ 变雅为俗,“浅近卑俗”—通俗化语言—世俗生活情调 ​ ⑴表现世俗女性大胆、主动、泼辣的爱情意识和生活愿望。 ​ ⑵表现被遗弃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和苦闷忧怨。 ​ ⑶表现下层妓女的不幸和从良的愿望。 ​ ⑷对都市生活表现出兴奋与迷恋。 ​ ⑸题材取向上朝着自我化的方向发展——人生失意、羁旅行役、凄凉心境 3、创法之功:柳词的艺术技巧 ​ 一般而言,小令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借景言情;但柳永丰富了慢词的表现手法——铺叙和白描 ​ (1)柳永将赋法移植于词,尽情地铺叙衍展,以展现不同时空场景中人物情感心态的变化 ​ 《雨霖铃》P16 (2)与铺叙相配合,大量使用白描手法,写景状物,直抒胸臆,不加修饰。 ​ 三、柳词的影响 ​ 1、词调的创用、章法的铺叙、景物的描写、意象的组合、题材的开拓上都给苏轼启示,苏词一方面力求突破而别开生面、自成一家;一方面又充分吸取柳词表现方法和革新精神,从而开创出一代词风。 2、黄庭坚和秦观的俗词与柳词一脉相承。 3、周邦彦慢词的章法结构脱胎于柳词。 北宋中后期,苏轼和周邦彦各开一派,而追根溯源,都是从柳词分化而出,犹如一水中分、分流并进。 苏轼的生命范式:一蓑烟雨,超脱人生 ​ 1、儒家固穷的坚毅精神 ​ 2、老庄轻视有限时空和物质环境的超越态度 ​ 3、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的观念 一、苏轼的生平 苏轼一生三起三落:“在朝——外任——贬谪”三处贬谪之地:黄州(45岁)、惠州(59岁)、儋州(65岁) “乌台诗案”与被贬黄州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的诗歌 ​ 1、反映民生疾苦的作品,如《吴中田妇叹》P154《荔支叹》P159 ​ 2、感悟人生,抒写个人情怀之作,如《和子由渑池怀旧 》、《东坡》、《洗儿戏作
本文档为【唐宋文学资料汇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2207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43KB
软件:Word
页数:26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1-06-28
浏览量: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