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_疾病情结_以鲁迅_巴金_曹禺的创作为例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_疾病情结_以鲁迅_巴金_曹禺的创作为例

举报
开通vip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_疾病情结_以鲁迅_巴金_曹禺的创作为例 !"# 文学创作中涉及到的疾病大致分为生理疾病 和精神疾病两种。翻开中国现代文学,我们不难发 现文学大师们在作品中经常涉及到疾病的描写, 这里包括身、心疾病两个方面。精神上的如癫狂、 精神贫血病等。荣格认为,个人无意识中聚结的一 簇心理丛或是寓于情绪色彩的一串的观念与思 想,可以称之为“情结”;说某人具有某种情结,就 是说此人沉溺于某种情感和向往而不能自拔。由 此看来,我们可以把作家作品中这种执着的、普遍 存在的疾病描写称之为 “疾病情结”。本文选择了 鲁迅、巴金、曹禺及其他们的作品为研究对...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_疾病情结_以鲁迅_巴金_曹禺的创作为例
!"# 文学创作中涉及到的疾病大致分为生理疾病 和精神疾病两种。翻开中国现代文学,我们不难发 现文学大师们在作品中经常涉及到疾病的描写, 这里包括身、心疾病两个方面。精神上的如癫狂、 精神贫血病等。荣格认为,个人无意识中聚结的一 簇心理丛或是寓于情绪色彩的一串的观念与思 想,可以称之为“情结”;说某人具有某种情结,就 是说此人沉溺于某种情感和向往而不能自拔。由 此看来,我们可以把作家作品中这种执着的、普遍 存在的疾病描写称之为 “疾病情结”。本文选择了 鲁迅、巴金、曹禺及其他们的作品为研究对象,由 于他们在现代作家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因此,透 过他们各自不同的创作来解读作家、作品,将有助 于从整体上把握中国现代文学中“疾病情结”的多 重意蕴。 !文学创作发展的事实告诉我们,人类疾病与文学创作确实有密切的关联。而近 两个世纪的作品中最常见的疾病是肺结核病。其 实,营养不良是肺结核高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它与 贫困有着直接关系。肺结核病是一种曾经造成许 多人死亡的疾病。在 $%世纪这种“白色瘟疫”就使 得数万人丧命。作为当时社会生活的反映的文学 作品,在其中常常会塑造一些患肺结核病(也称为 “痨病”)的人物形象。外国作家如拜伦、卡夫卡、劳 伦斯、奥尼尔以及中国现代作家鲁迅、巴金、郁达 夫、萧红等都患有肺结核病。考察他们的创作情况 就会发现,“疾病情结”具有“原型”的意义。 作家的“疾病情结”的产生与作家个人的心理 因素有关。这首先要提及的是他们童年、少年时期 的创伤性记忆。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无意识总是 与童年时期的创伤性体验和压抑有因果关系。当 我们把目光投向作家们童年、少年时期的心灵历 程时,我们看到与“疾病情结”具有因果关系的创伤 性记忆确实在作家们身上存在着。从人的疾病方 面来思考问题是作家们亲人的疾病和死亡留给他 们的伤痛记忆所致,同时也由于自身的疾病给他们 带来的思考。鲁迅父亲的病使他这个长子受到身 心上的巨大酷刑;巴金 $!岁丧母,$#岁丧父成为 孤儿;曹禺生母在他出生后三天病逝、姐姐夭折、大 哥短命、父亲病故⋯⋯一系列的不幸记忆是一生都 挥之不去的,这使得作家们变得早熟而且忧郁。再 加上自身的疾病折磨使他们更加钟情于疾病描 写。资料显示,鲁迅七八岁时即患龋齿,体质孱弱, 少年时已有肺结核病的伏根。"巴金早年体弱多 病,$%&’年到北京曾想报考北京大学,却被查出有 肺病,不得不放弃,巴金亲友中就有多位因肺结核 病而早逝的 (巴金的三哥就是因此病去世的)。他 的作品中有很多人物患上肺结核病,并且因患病而 发生情绪变化。较为典型的是他的处女作 《灭亡》 中的杜大心,他背离正确的革命方式,走向无谓的 牺牲。在写《灭亡》时,巴金正处于治疗肺病的关键 时期。他的主人公杜大心出身于贫苦之家,患有严 重的肺结核病,虽然通过努力读书而成为知识分 子,但是那个社会是由富人主宰的,他仍然受到歧 视。杜大心是工会委员,他随时准备为穷人的翻身 解放而献身,特别是在看到工人张为群被军阀残酷 杀害后更加激起他无比的仇恨,再加之自身患有肺 病就萌生刺杀军阀为战友报仇,以解脱痛苦的念 头,结果在暗杀戒严司令的行动中牺牲了。一个身 体不好的人对疾病的体验特别深刻,萧红写疾病的 折磨写得很成功,她很早就患上肺结核病,在写《生 死场》时就有此病,而她自己年仅 #$岁就因肺结核 病香消玉损。有专家认为,当人类还无力控制肺结 核时,肺结核是艺术家之病。这是此病的得病机制 和艺术家的个性特点决定的。这一观点在中国现 车红梅·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疾病情结” 史论 (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疾病情结” ——— 以鲁迅、巴金、曹禺的创作为例 车红梅 ( !"# $!!%& ’·文艺争鸣·理论 代作家中得到验证。 一个人长期处于紧张和高压的状态,情绪得不 到释放就较易引发抑郁症,精神衰弱和精神分裂症 等疾病。精神刺激会使人易患疾病,变得异常、丧失 理智,甚至处于癫狂状态。如鲁迅小说中具有这种 疯癫性格的人物:狂人(《狂人日记》),疯子(《长明 灯》),孔已己(《孔已己》)、(先生《头发的故事》、陈 士成《白光》、祥林嫂(《祝福》)等。弗洛伊德曾说过: “艺术家如同一个患有精神病的人一样,从一个他 所不满意的现实中退缩出来,钻进自己的想像力创 造的世界中,但艺术家又不同于精神病患者,因为 艺术家知道如何去寻找那条回去的道路,而再度把 握着现实。”鲁迅就是通过人物的疯颠语言来表现 人物的悲剧命运,揭露封建礼教和封建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罪恶 的。曹禺剧本中刻画的“最雷雨”式的繁漪,被封建 伦理道德与失态的爱逼得走上病态反叛的道路,在 所有的努力争取救赎失败后,生命中交织的 “最残 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使她的精神崩溃,理性彻底 失控,朝着疯狂发展,她不顾一切地报复,终于引发 了最后的悲剧。在看到儿子周冲和四凤触电身亡, 情人兼儿子周萍开枪自杀后,她受到强烈的刺激, 变成一个疯子,真的成为精神病患者。与此同时,苦 难的鲁侍萍也因受不了一双儿女的死亡打击而发 疯。忠厚善良的小职员黄省三(《日出》)为保住饭碗 患了肺病却不得不拼命工作,结果还是被解雇。在 遭受诸多的凌辱的折磨后,生路断了,绝望的他毒 死了自己的孩子然后跳河自尽却被救起,求生不能 求死不得,他发了疯。 如果说以上悲剧原因主要出于外部,是社会造 成的。那么由于人的委顿、猥琐造成的 “精神贫血 病”则属于社会文化学的。曹禺剧本中就有这种探 讨,《日出》中的胡四、《原野》中的焦大星和《北京 人》中的曾文清这三个人物没有男子汉所具有的野 性和生命活力。胡四是一个精神被阉割了的男人, 于是成为顾八奶奶的一个可笑的面首。“苍白的脸, 高高的鼻梁,削薄的嘴唇,一口整齐的牙齿,头发梳 得光光的,嘴边上有两条极细的小胡子,偶尔笑起 来那样地诱惑;尤其他那一对永远在做着 ‘黯然销 魂’之态的眼睛,看你又不看你,⋯⋯他时常照镜 子,理头发,整整衣服;衣服是他的第二个生命,那 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宝物”。焦大星被父母当作女孩 子养,永远被父母看作吃奶的孩子,因此变得十分 软弱无能,为了能和金子生活在一起,他竟然能容 忍仇虎和妻子在一起。曾文清像一只恋家的鸽子, 总是没有勇气走出即将崩溃的封建大家庭,。愫方 最后失望地离去,他也吞食鸦片自杀。《雷雨》中的 鲁贵、《日出》中的李石清则是猥琐、卑鄙的另一类, 他们为人差使,靠着巴结主子而达到提升的目的, 但欲壑难填,为了金钱和地位他们不顾亲情,采用 卑鄙的手段妄图得势,结果落得个两败俱伤。可贵 的是,作家在真实的对社会状况描述之外,还上升 到人文情怀的高度来认识疾病,汪文宣的悲剧包含 了“青春的消失,理想的破灭,人性的扭曲,还有中 年成熟背后的悲哀”!抗战时期生存处境的艰难,社 会的动乱民不聊生,精神上的压抑,给清醒的手无 缚鸡之力的知识分子带来致命的戕害。 "“疾病情结”来源于作家人生体验和个体的痛切感受,创作与一系列的精神创 伤和心理经验有关。对社会压抑的宣泄是作家的心 灵历程中的内在需要决定的。不可否认,生病也是 一种生命体验,或者是一次特殊的精神漫游,它给 了作家一次探索人物的内心隐秘世界的机会。个人 心理表现在疾病的描写中起到重要作用。许广平曾 在写给常玉书等人的信中谈到 ’)$% 年到 ’)$* 年 之间大病中的鲁迅 “面面受敌,心力交瘁⋯⋯病甚 沉重,医生有最后警告,但他抱厌世置病不顾。”# ’)+* 年,作为孝子鲁迅在大病之后给母亲鲁瑞写 信时,透露出自己写作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受着疾 病的暗暗折磨,重病中的鲁迅对自己的病 “采取了 蔑视的或漠然不关心的态度”“他努力使自己不受 死的预感的威胁所影响”“表现了最大的坚强”“心 平气和地对自然和死的表示屈服之类的情形在鲁 迅先生是当然更没有的”$但是现实的肺结核病的 折磨的确对鲁迅思想、心理、情绪产生影响。有人研 究鲁迅晚年杂文风格与他的疾病的关系,认为肺结 核带来的长期低烧、咳嗽、虚弱,容易让人出现焦 虑,偏执情况,身体不好,长期的疾病困扰让鲁迅晚 年杂文特别尖锐,具有战斗力。 从心理学上讲,疾病本身产生一种渲泄的需 要,病人的内心需要抚慰,需要克服对疾病的恐惧, 文学恰好符合这些表达的需要。文学不仅能表达人 的正常心理,还能表达人的非正常心理。文学对人 性的弱点、阴暗面,也具有其他途径不可达到的特 !"# 殊功能,这也是许多文学家具有 “疾病情结”的原 因。只有文学才能从多方面揭示他们深刻的人生体 验;只有文学的表达才能使他们的思想与现实有机 地融合。疾病导致的还有死亡。痛苦与死亡是文学 的两大主题。作家用语言超越身体,运用文学表现 自身独特的自我体验,来表达某种情怀,或者说通 过文学创作来抵抗自身身体的疾病带来的精神疾 病,不断地提醒自己克服自卑。 如果这样便能揭示出 “疾病情结”的深刻含义 未免显得肤浅。鲁迅思想的生成和转变基于他作为 一个知识分子对社会历史和民族发展的责任和使 命意识,同时也出自他本人独立自主的思想探索, 这种探索充满对民族的忧患意识,对历史和现实的 深刻剖析。正是由于鲁迅等作家在生活中看到了太 多的病人和太多的死亡,这种创伤性体验随着年龄 的增长和目睹了更多的人间灾难与丑恶,一天一天 深化定型了。他们对自己的经历总是记忆犹新,对 疾病耿耿于怀,疾病甚至成为他们创作的潜在因 素。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因素对正常人的影响并 不见得会比对精神病人更小。疾病带来的痛苦的经 验已在作家心理行为上留下深刻的痕迹。所以他们 由对人的生理的疾病联想到人的精神疾病。因此从 原来的医治人的生理疾病转变到对人的精神疾病 的治疗。鲁迅选择学医是为“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 误的病的疾苦”,后来弃医从文是源于他对人精神 疾病的痛心。“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成为他 的创作动因,认为改变人的精神是第一位的,主张 “立人”。知识分子是时代敏感的神经,他特有的社 会责任感,使之对中华民族的精神缺陷即国民劣根 性,有着强烈的痛感。博大的人文关怀,显示出他作 为思想家的伟大和深刻。鲁迅弃医从文,想拯救思 想有病的人。他提出改造国民性的命题,对国民性 的批判构成中国现代文学话语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并且一生坚持对群众的思想启蒙,展现人性文化心 理结构的阴暗面。在《〈呐喊〉自序》中,鲁迅指出: “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 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 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 变他们的精神。”正是基于这一种崇高的使命感,鲁 迅从人学的角度,对人性的本质和精神状况进行观 照和反思,从而创作出使我们至今仍然能触及灵魂 地认识自身的人物形象。正像茅盾所评论的“拔除 人性的萧艾,培植人性的芝兰”。而他在小说中真实 客观地反映社会矛盾,不隐瞒,不浮夸。应该说,这 种做法本身也是疗救行为。《狂人日记》由疾病隐喻 革命,表现人的精神方面的疾病,在此后的创作中, 鲁迅又通过一系列的人物形象来融入自身对社会 人生的思考,深刻地描写可怕的人性扭曲,看到人 怎样被腐蚀,看到人的苦难和人性的弱点。《阿$正 传》是鲁迅思考批判国民性的经典之作,他塑造阿 $的形象意在“暴露国民弱点”他指出“最要紧的是 改造国民性,否则,无论是专制,是共和,是什么什 么,招牌虽换,货色照旧,全不行的”!阿 $的典型 性在一方面表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人的 奴性,这是一种内心残疾,精神残疾。在金钱统治下 的半殖民的半封建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没有感情,人 的自主意识就在这种业已习惯的生活中消失了,人 与人之间只存在着彻骨的冷漠。他们的人性逐步被 压迫、被扭曲、被吞噬了。巴金、老舍、曹禺也继鲁迅 之后自觉肩负起改造国民灵魂的重任,从最低的人 权要求出发,抗议社会的不公批判人类的落后,批 判国民的弱点。从他们的作品中的洋奴,民族的败 类等精神贫血患者身上,揭示人的弱点和丑陋,人 的沉沦和堕落。疯子、精神妄想症的形象则深刻地 体现出有着独立思考能力的真实的人,是作家对自 身的一次超越,通过这些形象来揭示社会历史的面 纱,从而对构成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的话语进行质疑 和颠覆,重新为人的生存找到意义。 文学作为苦闷的象征,不仅是中国现代社会这 一外部景象的反应,而且还是作家个体灵魂的曲折 体现。深深根植于作家心目中的厚重的社会责任感 和历史使命感,使他们拿起笔运用艺术手段来揭露 和控诉社会的罪恶。孩子是五四以后中国作家们常 用到的意象,具有寓意的暗示性,孩子的死亡 (《药》、《明天》、《雷雨》、《原野》、《日出》等)即“最有 理由活着的死了,最不愿活的偏偏活着”更具有震 撼力、穿透力和控诉力,象征着社会的不可救药。作 家直面社会和人生,创作出融入自我认识和体验的 作品,这里既有一个社会批判的主题,又在深层中 隐喻着他内心的秘密。因此,作品存在着显在结构 和隐在结构,增强了作品的深刻性和厚重感。事实 上,疾病本来就仅仅是人身体的一种不正常的状 态,是生活的阴暗面,作家所要关照的不仅是生理 的疾病,而是作为一种隐喻和形象化的疾病,隐喻 车红梅·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疾病情结” !"# $!!%& ’·文艺争鸣·理论 广泛的表现社会政治的混乱与腐败,用疾病来揭示 政治形势,疾病成为死亡的变形,也成为对社会的 对抗,进而唤起民众对自身命运的关注,从而使作 品具有唤醒民众的力量。作家通过隐喻,为疾病来 增加某种文学化的想象,来赋予它某种其他的附加 意义。以隐含的方式,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经 历投射到创作中。把疾病作为一种隐喻加以描绘, 破译环绕在疾病中的各种想象与寓意。疾病在文学 作品中表现形式也有多种像狂人特有的判断特征 来展现自己与他人的不同,有很高的社会象征性和 明显的寓意性。《狂人日记》不断用各种动物隐喻人 的未脱吃人本性。从来“不去描写风月”的鲁迅开篇 一句“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就请出月亮,在中国 文学传统中月亮是清明澄澈的隐喻,而在西方文学 中则是疯狂的隐喻,两者都为《狂人日记》的具体语 境所包涵。!现实主义需要作家利用人物形象作为 象征,来隐喻和暗示出他的某种思想观念,巴金笔 下的杜大心、钱梅芬、汪文宣等形象寄托了作家对 现实强烈的憎恨和绝望。曹禺在黄省三和李石清的 对话中,非常有力地揭露那个社会中残酷的阶级压 迫和人与人之间冷酷无情的关系。由此看来,文学 作品中结核病人常见不仅是与实际上的结核病之 蔓延有关,精神疾病也不是仅仅因为此类病症多 见,这些都源于文学作品的隐喻化,使得疾病已超 出医学范围。在隐喻的作用之下,除了疾病的本性 外,疾病的种类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作家通过 疾病描写达到的一种人类情怀的传达。文学此时成 为一种隐喻的载体,一种最好的表达方式,作家用 文学担负起自己对社会所应承担的责任。 不可否认,“疾病情结”的描写也渗透着作家的 审美理想,是现实生活的变形,表现出一种和现实 不同的独特的审美情趣。有趣的是,文学作品中的 女性尤其是少女多体弱多病、多愁善感、弱不禁风、 楚楚可怜。以女性的病态为美的审美情趣与情感的 病态美是并列存在的。’(世纪、’)世纪,当浪漫成 为时代主流时,作家的艺术形象也偏爱肺结核病患 者,用相当严肃的医学和文学眼光评判,结核病患 者脸色苍白、身体虚弱,咳血、慢慢的消瘦而患病期 间所形成的病态美,结核病加速燃烧了生命,使死 亡似乎具有一种审美意味。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就 是中国文学中出现的较典型的肺结核患者。肺结核 具有病态美,非常符合具有浪漫情调的作家情感表 达和情节安排的需要,所以成为一个时代的 “时髦 病”。病态的审美标准和审美情绪超越具体的真实 形象本身,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愉悦感。难怪浪漫诗 派“宗主”拜伦对朋友说:“我宁愿死于痨病。因为这 种凄美的死法能博得女士们洒上一掬同情之泪。” 小仲马在《茶花女》中描绘玛格丽特的外貌时,除了 写出她作为女性的美外,还注重对她作为肺结核患 者所具有的特征的描写,她因疾病的消耗而身体显 得“颀长苗条”;因时有低热而脸颊呈深红色的“玫 瑰色”,这是病态的红晕⋯⋯都是作家本人的浪漫 主义审美理想的体现。巴金笔下的钱梅芬成为封建 伦理的牺牲品,但作家在描写她时完全符合中国传 统的审美理想——— “夫色期艳,才期慧,情期幽,德 期贞矣”"没有得到真正爱情的梅芬被迫出嫁,不久 成为寡妇,回到娘家后如同被关在坟墓中,终日以 泪洗面,即使脸上有微笑也“是凄凉的微笑,是无可 奈何的微笑,她的额上那一条使她整个脸显得更美 丽、更凄凉的皱纹,因了这一笑显得更深了”。她凄 苦的神情,被阴暗笼罩着的美丽而凄哀的面庞,水 汪汪的眼睛,作家在怜惜中刻画的形象充满凄冷颓 废之美。而钱梅芬由于长期的精神抑郁,得了肺结 核病凄惨的死去。 这些凝聚着独特的生命体验的 “疾病情结”决 定着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生命常青,这个情结使鲁 迅、巴金、曹禺具有作为文学大师的永恒的生命 力。诚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这些思想意识并非 他们所独有,但这却成为他们刻骨铭心的生命体验 和创作动力,因而在创作中得到具有独特艺术个性的 表现,作品也因此具有发人深省、震撼人心的力量。 注释: #参见鲁迅博物馆等编,《鲁迅回忆录》,北京出版社, ’))) 年 ’ 月第 ’ 版,第 $)# 页。 $钱理群等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 社,’))( 年 " 月第 ’ 版,第 $#) 页。 %《许广平写给谢敦南,常玉书夫妇的信》,转引自王得 后《两地书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 年 ) 月第 ’ 版,第 *’( 页。 &冯雪峰:《回忆鲁迅》,《雪峰文集》第 + 卷,人民文学 出版社,’)(% 年版,第 $+* , $++ 页,$+" 页。 ’《两地书八》,《鲁迅全集》,第 " 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 年版,第 +" 页。 !程光炜等主编 《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 年 " 月第 ’ 版,#+ 页。 "转引自李玲 《中国现代文学的性别意识》,人民文学 出版社,$!!$ 年 ’! 月第 ’ 版,第 $" 页。 -作者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 .
本文档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_疾病情结_以鲁迅_巴金_曹禺的创作为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94635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44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4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1-07-06
浏览量: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