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福建建阳古瓷窑址调查简报

福建建阳古瓷窑址调查简报

举报
开通vip

福建建阳古瓷窑址调查简报 福建建阳古瓷窑址调查简报 建阳县文化馆 �� � � 年 �一 � 月 , 建阳县进行文物普查 工作 , 省博物馆也派员协助。 � 在这次普查工 作中 , 复查和新发现了唐至清代的瓷窑遗址 �� 处�图一�。 采集瓷器和窑具标本 �� � 件 。 现将各窑址堆积概况及其标本类型整理成简 报 , 提供有关方面研究参考 。 一 、 唐 代 窑 址 位于将 口 公社将 口大队郭垅山 、 仙奶岗 两座山岗的东南麓 , 山坡暴露窑具托座 、青瓷 残器等废窑堆积 , 堆积层厚 �一 � 米 。 窑址边 缘被近代挖掘的水...

福建建阳古瓷窑址调查简报
福建建阳古瓷窑址调查简报 建阳县文化馆 �� � � 年 �一 � 月 , 建阳县进行文物普查 工作 , 省博物馆也派员协助。 � 在这次普查工 作中 , 复查和新发现了唐至清代的瓷窑遗址 �� 处�图一�。 采集瓷器和窑具标本 �� � 件 。 现将各窑址堆积概况及其标本类型整理成简 报 , 提供有关方面研究参考 。 一 、 唐 代 窑 址 位于将 口 公社将 口大队郭垅山 、 仙奶岗 两座山岗的东南麓 , 山坡暴露窑具托座 、青瓷 残器等废窑堆积 , 堆积层厚 �一 � 米 。 窑址边 缘被近代挖掘的水渠切断 , 其余保存尚好 。废 窑堆积范围 , 郭垅山为 �� � �� 平方米 , 仙 奶岗为 �� � �� 平方米 , 总计面积 � � � � 平方 米。 其中仙奶岗窑基遗迹依稀可辨 , 窑基座 西北朝东南 , 宽约 � 米 , 长约 �� 米 , 倾斜坡 度�� 一�� 度 , 可能是一条龙窑。 将 口窑址于 �� � � 年由省博物馆 、 县文化馆调查发现 , 当 时采集有盘口壶等唐代典型器物 , 标本存省 博物馆 。 此次调查采集瓷器 、 窑具标本 �� 件。 瓷器胎骨厚重 , 质量坚硬 , 呈灰色。 釉 色以青黄或青灰为主 。 有的呈现莹润的黄绿 色。器物均施半釉 , 腹下部露胎 。釉层极薄 , 有 的有冰裂现象 , 这是釉水施作的一大特点 。器 形以碗居多 , 还有碟 、灯盏 、罐、壶等。 碗 分二式 。 �式 �� 件 。 敞 口 , 口沿以下弧线内收 , 平底 。 碗心遗留 �一 � 个支钉痕迹 , 有的碗外 壁压印 , 道凹进的直条纹 。 口径 �� � �一�� � � 、 足径 � � �一� 、 高 � � �一 � � � 厘米�图二 , ��。 �� 式 � 件。敞 口 , 斜壁 , 平底 。碗心遗留 �一 � 个支钉痕迹 。 口径 �� � � 一 �� � � 、 足径 � � �一 � 、高 � � �一 � 厘米�图二 , � �。 碟 � 件 。 敞口 、浅腹 、平底微凹 。 内底 遗留 � 个支钉痕迹。 口径 �� � � 、 足径 � � � 、 高 � � � 厘米 �图二 , � �� � 水古 �产���、、侧 �沙飞孰 �瓜沙, 白马前 ‘ 、 掣 ,� 后井� 小湖 �� � 塑刁 � 派� � 。 源头仔 瓜喂山 图 例瓢漱 卜、、了气既彩派汀�气八一 梦,�份� 、斗孰� 口 启 幽宋元 � 明泊 空一 砂, 图一 建阳县古瓷窑分布图 灯盏 � 件 。 敞 口 、浅腹 、 内壁底部附 耳 , 平底 。 口径 �� 、 足 径 � 、 高 � � � 厘米 �图 二 , � � 图八 , � � � 。 罐 � 件 。 腹部 以下残。 侈口外敞 , 矮颈 , 溜肩 , 肩部附双 耳。 口径 �� 一 �� 厘 米 �图二 , � � 图八 , � � � 。 壶 � 件。 腹部 以下残。 侈口 , 长颈 , 考 占 、。。。曰门��门曰刀 式青釉碗 图二 将 口窑址出土器物 �� 式青釉碗 � � 青釉双耳罐 砚� 青釉碟 弓� 青釉灯 盏 � � � � 托座 � � 青釉双系壶 溜肩 , 肩部附双系 , 带把 , 开流 。 口径 �� � � 厘 米 �图二 , ��。 窑具 � 件。 仅发现托座一种类型 , 均 为上狭下宽的圆柱状 , 面平 , 中空 , 为陶土夹 砂烧成 , 外壁刻划记号。 面径 � � �一 � � � 、 底径 � 石一 � � 、 高 �一� � � � 厘米 �图二 , � 、 � � 图八 , �� �� 二 、 宋 代 窑 址 � � 水吉窑址 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和解放以来实地考察 发掘的资料 , 建窑遗址在今建阳县水吉公社 池中、后井村一带 , 是确定无疑的� 。 在历代 陶瓷著作中 , 建瓷一般指水吉窑 , 但有时也作 为德化窑或福建所有瓷窑的泛称 , 而且建阳 县瓷窑与建窑也容易产生概念上的混淆 , 所 以本文的叙述还是以水吉窑为准。 窑址的废 窑堆积 , 以往调查证实在芦花坪 、 大路后门 、 牛皮斋三处 , 均黑釉瓷器 。 近年新发现社长 埂一处 , 面积 �� � �� 平方米 , 以青 白釉瓷器 和支圈堆积为主 。 水吉窑址面积近 �� 万平方米 。 这次调 查采集标本 �� 件 , 分为黑釉瓷器 、 青白瓷器 第 � 期 和窑具三类。 黑釉瓷器 均为碗类 , 标本 �� 件。 这些 碗古代文献中称盏 , 共同特征是 � 口大足小 , 形如漏斗 �胎体厚重 , 质地比较粗糙 , 一般呈 灰黑色 � 釉水施作烧成后 , 口 沿呈储色 , 腹底 部及足部露胎 , 器身内外釉色乌黑如漆 , 釉面 上呈现黄褐色或银灰色筋脉状花纹 , 俗称“ 金 兔毛” 、“银兔毛气釉水垂流厚挂 , 有的凝聚成 滴珠状。 按照 口沿的不同形状 , 可分为敞口 和敛口 两种类型。 一般 口径 � � �一 �� � � 、 足径 � � �一� � � 、 高 �一 � � � 厘米。 有的碗底阴刻“供 御” 、“进残 ”楷文 �图三 , �一� 、 � 、 �� 。 从窑址的堆积和采集的标本观察 , 水吉 窑的产品数量以黑釉 �式敞口碗 、 � 式敛 口碗 和 � 式敛 口碗居多 , 应当说 , 它们是著名建 窑的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性品种 。 尤其是 � 式敛 口碗 , 不仅 数量多 , 而且造型 、质量都比其他形式的碗略 胜一等 , 可谓是建窑瓷器最为典型的上乘作 品 , 各地仿制品也多是此种碗类 。 青白瓷釉器一 标本 巧 件。 其共同特点 是 � 胎体薄 、 坚致细腻 、 呈灰白色 �釉水青润 淡雅 , 在灯光或 日光照耀下 , 有玉感 � 由于采 用支圈覆烧的原因 , 器口 均不施釉 , 俗称芒 口 。 仔细观察釉水的颜色 , 又可分为三种情 形 , 一种是白中泛青 , 即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的青白色 � 一种 是青白偏灰色 � 一种是青白中还闪现一种软 性的肉红色 , 这些可能是器物焙烧过程中温 度火焰不同而造成的 。 器形有碗 、盘 、碟等。 碗 分三式。 �式 �件。 敞 口 , 弧形壁 , 底心凹下成圆 圈状 , 矮小圈足。 有素面和花纹的两种。 花 纹的装饰都在内壁 , 装饰手法分为印花和划 花 , 印花作孩儿攀花纹 , 划花作双鱼蓖点纹或 卷云纹。 以卷云纹划花碗数量居多。 口径 �� � �一 � � � � 、 足径 � � �一 � � � 、 高 � � �一 � � � 厘米 �图三 , � 、 �� � 图八 , � �� � 式 � 件 。 敞口 , 斜壁 , 内底心凹下成 圆圈状 , 圈足浅挖 。 内壁饰印花飞凤纹 。 口 径 巧 、 足径 �� � 、 高 � 厘米�图三 , �� 图八 , ��� �� 式 � 件 。 器体较小 , 敞 口微外撇 , 深 腹 , 圈足 。 口 沿下轮旋二道细弦纹 , 腹壁压印 � 道凹进的直条纹。 口 径 �� � � 、 足径 �� 、 高 � � � 厘米�图三 , � �。 盘 � 件。 敞 口微撇 , 浅腹 , 平底 , 圈足极 矮 , 足边窄小 。 内底与内壁装饰印花芦雁 、回 纹 、 莲瓣组成的图案。 口径 �� � � 、 足径 �� � � 、 高 � � � 厘米 �图三 , � � �。 碟 � 件。 形式同盘 , 但器体较小。 内 底装饰印花鱼莲纹或飞凤纹。 口径 �� � � 、 足 径 � � � 、 高 � � � 厘米。 窑具 标本 � 件 。 器形有匣钵 、垫饼 、支 圈等 。 匣林 漏斗形 , 大口 �直壁或斜壁 , 尖凸 底 , 陶土夹砂烧成 。 口径 �� � � 、 通高 �� � � 厘 米 �图四 , � �。 垫饼 蘑菇形 , 一面平 , 一面凸 , 泥土烧 成 , 分别模印反体阳文“供御刀和“进残�, 字样 。 圆径 �一� 、 厚 �一 � � � 厘米�图四 , � 、 � �� 支圈 圆形 , 瓷土烧成 。 直径 � � � � 、 高 � � , 厘米 �图四 , �� �� � � 中怖窑址 在营 口公社中埔村 , 麻阳溪南岸 , 东距建 阳城关 �� 公里。 地表暴露匣钵 、黑釉瓷器堆 积 , 大部分已遭破坏 , 现存面积 �� � �� 平方 米 , 采集标本 �� 件 。 黑釉瓷器 胎体灰厚粗疏 , 釉色漆黑 , 但 不如水吉窑的光亮 , 有流釉现象 , 施釉不及 底 , 有的器表呈现兔毫纹 , 往往储色和黑色相 间 , 不甚规则。 品种以小碗为主 , 均仿“建盏” 形式 , 还有少量小罐。 � � 白马前窑址 位于麻沙公社大白村白马前山东麓和南 麓 , 麻阳溪支流北岸 , 紧靠建阳至邵武公路 。 废窑堆积有四处 , 面积约 � �� � �� 平方米 , 大部分已遭破坏。 该窑以青釉瓷器为主 , 兼 烧黑釉瓷器。 青釉瓷器 标本 �� 件 。 浅灰胎骨 , 器体 较薄。 釉色分为黄褐和灰青两种 , 釉层薄 , 釉 面布满冰裂纹 , 器均施半釉 。 器形以碗 、碟为 主。 碗 分三式 。 � 式 �� 件。 敞口 , 口沿以下弧线内收 , 圈足 , 内底一圈刮釉露胎 , 亦称涩圈。 施黄褐 釉或灰青釉 。 口径 �� � �一 � � 、 足径 � � �一� � � 、 高 � � �一� � � 厘米�图三 , �� �。 � 式 � 件 。 敞口 , 腹壁略近斜直 , 圈 足 , 内底一周涩圈 , 施黄褐釉或灰青釉。 口径 � � � � 、 足径 � � � 、 高 � � � 厘米 �图三 , � � �。 ��� 式 � 件 。 微敛口 , 弧形壁 , 深腹 , 圈 足 。 一般施黄褐釉 , 内壁装饰划花卷草蓖点 纹 , 内底有一周涩圈或残留 � 个支钉痕迹 。外 壁素面或刻划几组复线纹饰 。 口径 �� � � 、 足 径 � � � 、 高 �� � 厘米 �图三 , �� , 标本白马前 � � 号 � 图八 , � , 标本白马前 �� 号�� · 碟 分三式 。 �式 � 件。 敞口 , 斜壁 , 浅腹 , 圈足 。 施 灰青釉 , 内底一周涩圈。 口径 �� � �一 � � � � 、 足 径 � � �一 � � � 、 高 �一� � � 厘米�图三 , �� �。 �� 式 � 件。 敞口 , 浅腹 , 圈足 。 施黄褐 釉。 内底稍折平 , 有一周涩圈或残留支钉痕 考 占 令决刀丫 又瑟了卜打� 犷长菠了 闷酬 �之丛飞一匡嚼 , � � � 了 � � 装缈� � �皿来 � � 图三 � 式敞 口碗 � � �� 式敛 口碗 � · �� 式敞 口碗 宋代窑址出土器物 马� �� � 式敛 口碗 � � � 式印花孩儿攀花纹碗 纹碗 � � � �式敞 口碗 � � � 式敛 口碗 � � � 式碗 功 � � 式划花双鱼纹碗 � � � 印花芦雁纹盘 � � � 式印花飞风 �� 、 青釉 工式碗 �� � 青釉 � 式碟 � � � ��式碟 � � · 碗 �� � ��� 式碗36 . Iv 式杯 37 14 .黑釉罐 巧 .黑釉班 式碗 16 .青釉 n 式碗 17 .青釉 11 式碟 18 · 青釉 m 式碟I 式碟 22 , 青釉划花蓖点纹碗 23. 黑釉壶 29 . xll式碟 30 . vi 式碗 匙 3 8. n 式器盖 39. 盒 3 1. IV 式碗 钧. 111 式杯 2 4.黑釉灯盏32 . 111式器盖 25 , V 式碗 33 . 1 式瓶 26 . 11式碗 3呼。 U 式瓶 19 . 杯 27 . 毛式 35 .洗 41. 盒盖 (1 一咚.7 .8为水吉窑; 弓 .6 .9一11为水吉社长埂窑; 12一 19 .22一2斗 4 2 . 1 式杯 砚3 . 11 式杯 44. Iu 式瓶 为白马前窑 ; 20 .2 1.25 一钊为华家山窑) 迹。 有的口沿作 6 处缺口 , 内壁压印 6 道凸 起的直条纹 。 有的内底装饰划花蓖点纹。 口 径13一14 、 足径 5一6.4 、 高 2.6一32 厘米 (图 三 , l 夕) 。 11 1 式 1 件。 敞 口 , 浅腹 , 小平底 。 施灰 青釉。 口 径 8.5 、 底径 3.5 、 高 2 8 厘米(图三 , 1 8 ) o 杯 l件。 直口 , 腹底部内折 , 圈足。 施 灰青釉 。 口 径 6. 2 、 足径 3. 8 、 高 4 厘米 (图 三 , 1 9 ) 。 黑釉瓷器 标本 15 件 。 胎体以浅灰色 为多 , 还有灰色和灰黑色 , 细致坚硬。 器物口 沿一般呈储色 , 釉水多为酱黑色和酱褐色 , 釉 层较薄。 少数乌黑如漆 , 呈现兔毫纹 。 器 身均施半釉。 器形以碗为主 , 还有罐 、 壶 、 灯 盏 、碟等。 碗 分三式。 I 式 4 件。形同水吉窑的 111 式敞 口碗 。 口径 12.2 、 足径 3. 8 、 高 4., 厘米。 n 式 3件。 形同水吉窑的 I 式敛 口碗 。 但口 沿略敞 , 器身扁矮。 此式碗多有兔毫纹 呈现 。 口径 fl .8一 12.8 、 足径 3. 4一4. 9 、 高 4.8一5.8 厘米 。 m 式 3 件。 直口内敛 , 深腹 , 圈足。 口 径 5.4 、 足径 5.0 、 高 8.5 厘米 (图三 , 1 5 ) o 罐 1件 。 直 口 , 矮颈 , 鼓腹 , 圈足。 口 径 7.6 、 足经 4.9 、 高 6.3 厘米 (图三 , 1 4 ) 。 壶 2 件。 腹部以下残 , 敞 口 , 矮颈 , 溜 肩 , 带把开流 , 肩颈交接处附双系 , 口 径 5.2 厘米(图三 , 2 3 ) 。 灯盏 1件 。 敞 口 , 浅腹 , 平底 , 内壁附 纽 , 纽高出盏口 。 口径 8.4 、底径 3.2 、高 3.6 厘 米(图三 , 2 4 ) 。 碟 l 件。 形状尺寸同青釉 m 式碟。 窑具有束腰圆柱形托座和漏斗形匣林两 类 。 4 . 华家山窑址 位于芭口 公社南部华家山。 芭口 公社在 麻阳溪南岸 , 东距建阳城关 23 公里 , 华家山 是一座绵亘数十里的南北走向的山脉 , 麻阳 溪支流穿插其间。 华家山现存废窑堆 积 三 处 , 俗称碗厂 、中窑 、 南窑 , 顾名思义 , 地名来 历是因为历史上设窑制瓷的缘故。 三处堆积 情况基本相同 , 都是窑具匣淋 、 托座 、 支圈与 青白釉瓷器共存 , 品种大同小异 , 属同一时 代 。 三处废窑堆积范围共约 8 万平方米 , 除 边缘部分因开山挖路遭破坏外 , 大部分保存 情况良好 。 采集标本 82 件 , 分为瓷器和窑具 两大类 。 瓷器 标本 72 件。 胎骨均呈白色 , 细腻 坚致 , 器体一般都比较轻薄。 大部分器物的 釉色作青白色 , 即白中闪青 , 晶莹剔透 ; 小部 分呈纯净的 白色 , 釉水明亮;还有个别器物呈 淡雅的浅青色 , 这三种釉色可以说是华家山 瓷器成功的代表性的标准色调。 此外 , 还有 少数败色 , 白而闪黄或发灰 , 呈不规则的冰裂 现象 , 可能是由于在窑炉培烧过程中火候不 匀或温度不足所致 , 即通常所称的窑底货。器 形以碗类居多 , 碟 、洗 、杯 、 盒次之 , 壶、 瓶 、匙 较少。 碗 分六式 , 均有圈足 , 制作规整。 I 式 1 件。 敞口 , 弧形壁。 施青白釉 , 不及底 , 内底一周涩圈 。 内壁饰划花蓖点纹 。 口径 一8 、 足径 6.8 、 高 5.2 厘米(图三 , 2 7 ) o n 式 2 件。 敞 口 , 斜壁。 又可分为两 种 , 一种施淡青釉 , 内外施半釉 , 釉水底部垂 流凝聚成水绿色 , 内底一周涩圈 , 光素无纹 , 口 径 16 .8 、 足径 6. 4 、 高 5. 夕厘米。 一种作六 出花瓣 口 , 施青白釉 , 施釉不及底 , 内底一周 涩圈。 口径 16 .4 、 足径 5.8 、 高 5. 2 厘米 (图 三 , 2 6 ; 图八 , 1 1 ) 。 n l 式 10 件。 敞口 , 口沿以下弧线内 收。 施青白釉 , 芒口 。 内底印两朵莲花 , 内壁 印 6 开格莲花与回形纹组成的图案。 花纹凸 出处露胎白色 , 俗称 “出筋 ” , 凹下处呈水绿 色。 口径 12 .8 、 足径 4. 4 、 高 5.6 厘米 (图三 , 2 8 ; 图八 , 5 ) 。 此外 , 还采集到此类芒 口碗的 考 古 盯一-- 一卞一下一一一门1O 。 _ 争 甲扭众 麟黝 一书 4黔一象。门嘎厂, { 5 麟〔〕1 图四 宋代窑址出土窑具 1.华家山窑 n 式垫饼 2.水吉窑匣钵 3。华家山窑 n 式匣钵 6 .水吉窑垫饼 7 .华家山窑托座 8 .华家山窑支圈组合窑具 11.华家山窑 I 式垫饼 4 ·华家山窑 111 式匣钵 5.水吉窑垫饼 9. 华家山窑 I 式匣钵 10 .水吉窑支圈 残片 , 内壁饰印花婴戏莲花图案。 I v 式 2 件。 直 口微敛 , 厚唇 , 深腹。 施 纯白釉 , 施釉不及底 , 内底一周涩圈。 光素 无纹。 口径 20 、 足径 6.8 、 高 8 厘米 (图三 , 3 1 ) 。 、 V 式 15 件 。 敞 口 , 折平沿 , 口 沿以下弧 线内收 , 施青白釉 , 不及底 , 内底一周涩圈。 有的作六出花瓣口 , 内壁压印六道凸起的直 条纹。 口径 12、 足径 5. 2、 高 4. 5 厘米(图三 , 2 5 ) 。 v l 式 2 件。 口 部残 , 直壁 , 腹底部内 折 , 施青白釉 , 外壁印莲瓣纹 , 足径 4. 6 厘米 (图三 , 3 0 ) 。 碟 分三式。 I 式 4 件 。 敞 口 , 浅腹。 芒 口 , 施青白 釉 。 一种圈足较小 , 器内印满莲花图案 , 口 径 17 、 足径 4. 4 、 高 3. 7 厘米。 一种圈足较大 , 器内饰印莲花 、莲瓣和回纹组成的图案 , 口 径 16 、 足径 6.4 、 高 3.4厘米(图三 , 2 1 ) 。 此外 , 还采集到此类碟 的残片 。 内底 饰 印芦 雁 纹。 11 式 3 件。 敞口 , 浅腹 , 圈足。 施青白 第 7 期 釉 , 内底一周涩圈。 有的底部有突尖。 光素 无纹 。 口径 10 .4 一 13 .6 、 足径 4.4 一 5.2 、 高 3.4一3.6 厘米(图三 , 2 0 ) 。 111 式 5 件。 敞 口 , 浅腹 , 内底部折成 平底 , 施青白釉 。 口部做六出花瓣 口 , 内壁模 印六道凸起的直条纹 。 底部有两种 , 一种平 底微内凹 , 一种成卧足 。 口径 10 .6 一 11、 底 径 3.4一3.6 、 高 2.4 厘米(图三 , 2 9 ) 。 洗 斗件。 敞 l习 , 斜壁 , 平底内凹 。 芒 口 , 施青白釉。 一种光素无纹。 一种内底刻 莲花纹。 口径 13.4 、 底径 8.4 、 高 2.7厘米(图 三 , 3 5 ) o 杯 分四式。 I 式 1件 。 直口微敞 , 深腹 , 喇叭形圈 足。 施纯白釉。 口径 8.8 、 足径7 、高 7.8 厘米 (图三 , 4 2 ) 。 n 式 1件 。 口 部残 , 高圈足。 施青白 釉。 足径 4.2 厘米 (图三 , 4 3 ) 。 m 式 1 件。 微敛口 , 圆弧形腹 , 喇叭 形矮圈足 , 底部有突尖。 施青白釉。 口径 7.3 、 足径 3. 4 、 高 , 厘米 (图三 , 4 。) 。 此种杯 出土时叠连于 H 式碟上 (图八 , 1 2 ) 。 盯一-- 一卞一下一一一门1O 。 _ 争 甲扭众 麟黝 一书 4黔一象。门嘎厂, { 5 麟〔〕1 图四 宋代窑址出土窑具 1.华家山窑 n 式垫饼 2.水吉窑匣钵 3。华家山窑 n 式匣钵 6 .水吉窑垫饼 7 .华家山窑托座 8 .华家山窑支圈组合窑具 11.华家山窑 I 式垫饼 4 ·华家山窑 111 式匣钵 5.水吉窑垫饼 9. 华家山窑 I 式匣钵 10 .水吉窑支圈 残片 , 内壁饰印花婴戏莲花图案。 I v 式 2 件。 直 口微敛 , 厚唇 , 深腹。 施 纯白釉 , 施釉不及底 , 内底一周涩圈。 光素 无纹。 口径 20 、 足径 6.8 、 高 8 厘米 (图三 , 3 1 ) 。 、 V 式 15 件 。 敞 口 , 折平沿 , 口 沿以下弧 线内收 , 施青白釉 , 不及底 , 内底一周涩圈。 有的作六出花瓣口 , 内壁压印六道凸起的直 条纹。 口径 12、 足径 5. 2、 高 4. 5 厘米(图三 , 2 5 ) 。 v l 式 2 件。 口 部残 , 直壁 , 腹底部内 折 , 施青白釉 , 外壁印莲瓣纹 , 足径 4. 6 厘米 (图三 , 3 0 ) 。 碟 分三式。 I 式 4 件 。 敞 口 , 浅腹。 芒 口 , 施青白 釉 。 一种圈足较小 , 器内印满莲花图案 , 口 径 17 、 足径 4. 4 、 高 3. 7 厘米。 一种圈足较大 , 器内饰印莲花 、莲瓣和回纹组成的图案 , 口 径 16 、 足径 6.4 、 高 3.4厘米(图三 , 2 1 ) 。 此外 , 还采集到此类碟 的残片 。 内底 饰 印芦 雁 纹。 11 式 3 件。 敞口 , 浅腹 , 圈足。 施青白 第 7 期 釉 , 内底一周涩圈。 有的底部有突尖。 光素 无纹 。 口径 10 .4 一 13 .6 、 足径 4.4 一 5.2 、 高 3.4一3.6 厘米(图三 , 2 0 ) 。 111 式 5 件。 敞 口 , 浅腹 , 内底部折成 平底 , 施青白釉 。 口部做六出花瓣 口 , 内壁模 印六道凸起的直条纹 。 底部有两种 , 一种平 底微内凹 , 一种成卧足 。 口径 10 .6 一 11、 底 径 3.4一3.6 、 高 2.4 厘米(图三 , 2 9 ) 。 洗 斗件。 敞 l习 , 斜壁 , 平底内凹 。 芒 口 , 施青白釉。 一种光素无纹。 一种内底刻 莲花纹。 口径 13.4 、 底径 8.4 、 高 2.7厘米(图 三 , 3 5 ) o 杯 分四式。 I 式 1件 。 直口微敞 , 深腹 , 喇叭形圈 足。 施纯白釉。 口径 8.8 、 足径7 、高 7.8 厘米 (图三 , 4 2 ) 。 n 式 1件 。 口 部残 , 高圈足。 施青白 釉。 足径 4.2 厘米 (图三 , 4 3 ) 。 m 式 1 件。 微敛口 , 圆弧形腹 , 喇叭 形矮圈足 , 底部有突尖。 施青白釉。 口径 7.3 、 足径 3. 4 、 高 , 厘米 (图三 , 4 。) 。 此种杯 出土时叠连于 H 式碟上 (图八 , 1 2 ) 。 斗厘米 。 窑具 标本 10 件。 器形有匣林 、 托座 、 垫饼 、支圈等。 匣林 分三式。 I 式 1件 。 直桶形 , 平底 。 陶土夹 砂烧成 。 圆径 10 .4 、 高 6. 8 厘 米 (图 四 , 9 ) 。 n 式 1件。 直桶形 , 底部略为突出。陶 土夹砂烧成。 圆径 13 .5 、 高 10 .8厘米(图四 , 3 ) 。 I n 式 2 件。 漏斗形 , 大口 , 直壁 , 凸 底 , 陶土夹砂烧成 。 口 径 14.5一22 、 高 8. 5一 12 厘米(图四 , 4 ) 。 垫饼 分二式。 I 式 1 件。 圆饼状 , 双层 , 泥土烧成 , 圆 径 8、 厚 2.8 厘米(图四 , 1 1 ) o n 式 1 件。 圆饼状 , 一层 , 泥土烧成 。 圆径 3.5 、 厚 1.7厘米(图四 , l ) o 托座 1件 。 圆柱形 , 束腰 , 面平 , 底座 挖空 , 泥制。 面径 8一10 、 底径 8.8一10 、 高 11一 15.3 厘米 (图四 , 7 ) 。 支圈组合窑具 3 件 。 筒形 , 中空 , 由 5 层支圈叠成 , 瓷土制成 。 口 径 15.2 、 底径 16 、 高 6.8厘米(图四 , 8 ) 。 三 、 元代窑址 窑址位于童游公社溪 口大队源头仔村前 后山坡 , 西距建阳城关 12 .5 公里 , 边缘部分 已被开辟成公路 , 断面暴露匣淋 、 支圈 、 瓷 器等 , 堆积面积约 10000 平方米。 采集标本 26 件。 瓷器胎骨均呈浅灰色 , 细腻坚硬。 釉 色可分为青釉和青白釉两类 , 以青釉产品居 多。 青釉瓷器 标本 16 件。 釉色以青绿为 标准色 , 还有作暗绿色 , 灰绿色 , 有的釉面呈 冰裂纹 , 胎体较重 。 器形有碗 、盘 、杯 、碟等。 碗 分二式。 I 式 , 件。 敞口 , 口沿以下弧线内收 , 圈足 , 形如墩子式。 内底一周涩圈 , 其余满 釉 。 有的底心印阴纹莲花或 “寿山福海” 字 样 , 纹饰草率 , 字迹模糊 。 口 径 14.4一14.8、 足径 4.8一 5.4 、 高 5.5一6.7 厘米 (图五 , 9 ) o n 式 2 件。 敞 口 , 深腹 , 弧形壁 , 圈足 。 施半釉 , 内底一周涩圈。 口 径 16 一 19.4 、足径 5.6一 7.4 、 高 6一7.6 厘米(图五 , 6 ) 。 盘 4 件。 敞口 , 浅腹 , 内平底 , 圈足 , 形 似铜锣式 , 内底一周涩圈 , 其余满釉 。 有的底 心印阴纹牡丹 , 纹饰不清晰。 口 径 17 .2一20 、 阮阮一一一, 陈 ~- 弓弓llllllll一 ___赶赶二二二 二二 , 仁二二 二二 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 二二 仁二二二二二习 C 二: : : 二二JJJJJ 犷犷犷锹锹攀龚龚lllll 一 戒二飞奢, 颤皱兰少嚎厕 竺竺 {{{{{{{{{ {{{{{{{{{{{{{{{{{{{{{{{{{ ---、、z 必夕 目r券产产产产产 {{{lllll 七七七七七七七七lllllllllllll{{{{{{{ 图六 ‘式炉 2 . 11[ 式盘 3. 11 式碗 8 .n l式插器 9 . 11 1式托座 碗窑遗址出土器物 4 . 11 式炉 5 . 111式碗 6. 10 . 1 式插器 11. 1 式托座 [式 碗 7 . n 式插器 12 . n 式托座 第 7 期 . 643 . 图七 清代窑址出土器物 1.小湖窑 111 式盘 2 .小湖窑 [式碗 3 .水吉大路后门窑圆圈束莲纹碗 斗.小湖窑 I 式盘5.小 湖窑 m 式碗 飞.小湖窑 11 式碗 7 .小湖窑 11 式盘 足径 5.6一 8 、 高 3.2一4.4 厘米 (图五 , 1 ) 。 杯 分二式 。 I 式 1件 。 敞口 , 深腹 , 高足 。 满釉 。 口 径 11 斗、 足径 4.2 、 高 9.3厘米 (图五 , 5 ) 。 n 式 1件 。 微敛 口 , 深腹 , 矮圈足 , 内 底心印阴梅花纹 。 口径 8 、 足径4 、高 4.6 厘米 (图五 , 8 ) 。 碟 3 件。 敞口 , 浅腹 , 内平底 , 圈足 , 满 釉。 内底印阴纹葵花或牡丹 , 纹饰模糊。 口 径 一0 .8一3.2、 足径 4.4、 高 2.8一 3 厘米 (图 五 , 7 ) o 青白釉瓷器 标本 6 件 。 标准的釉色为 青中泛白 , 不少产品闪现浑浊的灰色。 此类 瓷器均利用支圈覆烧 , 器壁较薄 , 芒口 , 施半 釉。 器形有碗 、洗两类。 碗 3 件。 敞口 , 口沿以下弧线内收 , 底 心凹下成圆圈状 , 圈足。 内壁印阴纹莲花四 朵 。 口径 17、 足径 5. 2 、 高 6 厘米 (图五 , 2 ) 。 洗 3 件。 敞口 , 浅腹 , 平底 , 矮圈足 。一 种内底模印阳文双鱼 , 一种内底模印阳文双 鱼并作八出葵瓣状 , 内壁压印 8 道凸起的直 条纹。 口径 15.4一 18 、 足径 5.6 、 高 2.8一3 厘 米 (图五 , 3 ) 。 此外还采集到灰白釉的仿水 吉窑 11 式敞 口碗 1 件 , 口径 11 .2 、 足径3. 6 、 高 4. 6 厘米 。 窑具 标本 斗件。 器形有支圈、垫饼 、托 座和匣钵 。 托座作圆饼状 , 泥砂制成 , 出土时 座面粘连叠烧的碗类残器 , 圆径 10 、 厚 6 厘 米 。 匣钵作桶形 , 凹底 , 泥制 。 口径 18、 底径 21 、 高 10 .2 厘米 (图五 , 4 ) o 四、 明 代 窑 址 1, 碗窑窑址 碗窑窑址位于童游公社 溪 口 大 队 碗 窑 村 , 即源头仔村南部 , 西距城关约 10 公里 。现 存废窑堆积二处 , 地名里窑、 外窑 , 前后延绵 500 米 , 面积 50000 平方米 , 山坡散布大量匣 赫 、托座 、青瓷残器。 采集标本 59 件。 瓷器 标本 54 件。 胎骨作浅灰色 , 朴实 厚重 , 质量坚硬 。 釉水的标准颜色为青绿色 , 已达到翠青的程度 , 还有青黄 、 暗绿 、 灰绿等 色。 器形以碗 、盘 、香炉。 插器居多 , 罐 、 杯 、 花淋次之 , 一般较大。 考 古 碗 分三式 。 I 式 11 件。 敞 口 , 口沿以下弧线内收 , 圈足外撇 。 内底一周涩圈 , 其余满釉。 口 径 12.4一19.6 、 足径 4.8一8 、 高 4.4一7.2厘米 (图六 , 6 ) 。 此类碗多重叠粘连一起 。 11 式 7 件。 敞 口 , 腹壁略近斜直 , 圈足 外撇 。 内底一周涩圈 , 其余满釉。 口 径 11 .6 一24 、 足径 4.8一9.6、 高 6. 4一9.6 厘 米 (图 六 , 3 ) o 111 式 2 件。 直口 微敛 , 深腹 , 圈足外 撤。 最小的器体满釉 , 内底心阴印一仿宋体 “福 ,, 字 , 较大的器内一周涩圈 。 口径 11 , 6 一 21.6 、 足径 5.4一s 、 高 6.4一8.6 厘米 (图六 , 5 ) o 盘 分三式。 I 式 2 件。 口沿板折 , 腹内收 , 浅底 , 圈 足。 内底一周涩圈 , 其余满釉 。 内壁阴刻一 周象征性的菊瓣纹。 口 径 18 , 4 、 足径 4.8 、 高 3.6 厘米 。 11 式 3 件。 敞口 , 口沿作波浪状 , 腹部 略有弧度 , 内平底 , 圈足 。 内底心阴印一朵 7 瓣花卉 , 内壁饰满象征性的菊瓣纹 , 外壁饰刻 划仰起尖形莲瓣纹。 全器满釉 。 口径 21 .6 、 足径 8 、 高 5.5 厘米 (八 , 1 0 ) 。 n l 式 3 件。 敞 口 , 口沿作波浪状 , 口沿 以下渐内收 , 圈足外撇。 满釉。 光素无纹 。 口 径 24一26.4 、 足径 8一12.8、 高 4.5一6厘 米 (图六 , 2 ) o 香炉 分二式。 I 式 7 件 。 敛 口 , 扁圆腹 , 底部中央下 垂成圆饼状 , 附兽首三足 。 内底一周涩圈 , 外 底露胎。 外壁光素无纹或模印凸起乳钉八卦 纹。 口径 22一25.2 、 高 6.2一 6.8 厘米 (图六 , l ) o 11 式 8 件。 敛 口折沿鼓腹 , 底部中央 下垂成圆饼状 , 附兽首三足 。 内底一周涩圈 , 外底露胎 。 外壁刻划双线菱格草叶几何形图 案 , 有的近口 沿处有凸起的乳钉纹 。 口 径 “ 一34 、 高 , 一 10.5 厘米(图六 , 4 ; 图八 , 7 ) 。 第 7 期 罐 2 件。 小口 , 卷唇 , 溜肩 , 深长腹 , 圈 足外撇 。 口 径 9.6 、 足径 8.4 、 高 18 厘米(图 八 , 1 4 ) 。 出土时此类罐底部粘连于 n 式炉 内』已。 插器 分三式。 I 式 3 件 。 敛口 , 口 沿向内卷唇折下 , 深腹 , 圈足外撇 。 底心中央穿孔 。 外壁阴刻 小草 、尖叶莲瓣组成的图案。 全器满釉 。 口径 14 、 足径 7.2 、 高 s 厘米 (图六 , 1 0 ) o 11 式 1 件。 略似腰鼓形 , 内浅底 , 圈 足 , 底心中央穿孔 。 外壁素面或阴纹草叶图 案 , 全器满釉。 口径 7 、 足径 5.6 、 高 6.4一6.8 厘米 (图六 , 7 ) 。 111 式 1 件。 直口 , 浅腹 , 圈足 , 底心中 央穿孔。 素面 , 满釉 。 口径 8.4 、 足径 5.1、 高 4.8 厘米 (图六 , 8 ) 。 花钵 2 件。 仅存口 沿残片 , 直 口微敛 , 口 沿作堆贴的波浪状 , 外壁刻花卉图案。 杯 2 件。 有两种形式 , 一种为高足 , 形 同元代源头仔窑的高足杯 , 但形体较厚重 ;一 种为敞 口 圆腹的圈足杯 , 口径 7.6 、 足径 3.2 、 高 3.8 厘米 。 窑具 标本 , 件 。 分为匣林与托 座 两 类。 匣淋 1件。 同元代源头仔窑出土的桶 形凹底林 , 口径 22 、 底径 24 、 高 10 厘米。 托座 斗件 。 分为四式 。 I 式束腰圆柱 状。 n 式矮圆墩状 , 半空。 111 式 , 圆桶状 , 此 式座出土时粘连于香炉中央 , 起叠烧时相隔 作用。 I v 式 , 同元代源头仔窑圆饼状座 。窑 具均泥土夹砂制成 , 大小尺寸不等(图六 , 9 、 1 1 、 1 2 ) 。 2 . 象山窑址 象山窑址位于童游公社溪口 大队上芦岭 村象山西南麓 , 废窑堆积 10 0 X 50 平方米。 采集青瓷碗 、盘 8 件 , 作风同碗窑。 五、 清代 窑 址 小湖窑址 小湖窑址位于小湖公社西部碗厂山 , 山 坡暴露垫具 、模具与青花瓷器堆积 , 面积 20 0 X 50 平方米 , 保存尚好。 采集标本 58 件。 瓷器胎骨坚白细腻 , 釉水白泛青灰 , 青花色泽 浅淡 , 构图粗犷 , 画风草率。 碗 分三式 。 I 式 13 件。 敞口 微撇 , 口沿以下弧线 内收 , 圈足 。 器壁饰枝叶纹 。 内底一周涩圈 。 口径 12.8 , 足径 6.4 、 高 , 厘米(图七 , 2 ) 。 11 式 9 件。 敞 口折沿 , 腹略直收成平 底 , 圈足 。 器壁饰草叶纹 , 内底一周涩圈。 口 径 13.2 、 足径 6.4 、 高 , 厘米(图七 , 6 ) 。 m 式 8 件。 敞 口 , 深腹 , 腹壁略斜直 , 内平底 , 圈足 , 器壁饰水草 , 双鱼纹 。 内底一 周涩圈 。 口径 19.6 、 足径 8 、 高 7.2 厘米(图 七 , 5 ) o 盘 分三式 。 I 式 12 件。 敞 口 , 浅腹 , 内平底 , 圈足 。 内底一周涩圈。 内壁近 口处饰麻点纹 , 底心 草书“福”字 , 外壁饰缠枝纹。 口径 17.6 、 足 径 6.8、 高 斗厘米 (图七 , 4 ; 图八 , 2 ) o 11 式 6 件。 敞 口 , 斜壁 , 圈足 , 内底一 周涩圈 。 内壁饰对称的鱼莲图案 , 外壁饰缠 枝纹。 口 径 20 、 足径 8、 高 5 厘米 (图七 , 九 图八 , 4 ) o m 式 9 件。 敞 口 , 腹部略有曲折 , 内 平底 , 圈足。 内底一周涩圈。 内壁饰鱼 、折枝 花等组成的框格图案 , 内底心书一“寿”字 。外 壁饰草叶纹。 口 径 22.8 、 足径 9.6 、 高 4.4 厘 米(图七 , l; 图八 , 8 )o 此外 , 还采集碗一件 , 底心模印阳文“宋 胜记鱿”字样 。 2 . 南山窑址 南山窑址位于童游公社童游大队南山村 碗厂山 , 废窑堆积面积 30 x 20 平方米 。 采 集青花瓷器标本 7 件 , 均为碗类产品 , 作风与 小湖窑址相似。 3 . 水吉大路后门窑址 水吉大路后门窑址在水吉公社后井村大 路后门山东侧 , 废窑堆积面积 20 x 50 平方 米 。 采集青花瓷器标本 6 件 , 器形有碗 、盘两 类。 月台骨坚白细致 , 白釉较为纯洁 , 青花色泽 较为明丽 , 构图严谨。 碗 3 件。 敞 口 , 曲腹 , 圈足。 内壁口 沿 有束莲重圈纹组成的图案 , 底心饰一树叶。外 壁口 沿饰简单的花草 , 足部饰几朵莲瓣 。 圈 足内书“瑞宝”二字 。 口径 18 .6 、 足径 6.4、 高 7 厘米 (图七 , 3 ) 。 盘 3件 。 器均残 , 仅留底部残片 。 一 种形式为敞 口 , 曲腹 , 浅平底 , 圈足 , 口 沿饰重 圈图案 , 底心饰缓带花篮。 一种形式作敞口 , 平底 , 内底饰“晨具半住香”书生课读人物图 案。 一种内底饰折枝花卉图案 (图八 , 9 ) 。 另外 , 还有碗足内书“ 瑞香” 、“瑞金”的 。 此窑窑具只发现一种桶形的平底匣淋 。 结 语 (一) 建阳县的制瓷历史及其工艺特征 通过这次调查 , 使我们对建阳县的制瓷 历史有了比较全面和系统的认识。 建阳县地处闽北建溪上游 , 境内山峦起 伏 , 溪流纵横 , 森林资源极其丰富 , 瓷土矿藏 也不少 , 为烧制瓷器提供了水源 、燃料和原料 等便利条件。 唐代开始 , 建阳县已经能够烧制造型粗 朴的青釉瓷器 。 将口 窑址出土的瓷器 , 品种 有碗 、碟 、灯盏 、壶 、罐等 , 其中碗 、碟 、盘口壶 、 双耳罐等是我省唐墓中习见的随葬品 , 体现 了时代共性特征。 宋代 , 建阳瓷业进人空前的繁盛阶段 , 本 县东部的水吉镇 , 烧制成功独具一格的黑釉 兔毫纹碗盏 , 成为我国南方一大民窑 , 并时有 产品进贡宋室宫庭。 黑釉器以外 , 还烧制青 白釉和青釉器 。 营口 华家山窑和水吉社长埂 窑出土的青白釉瓷器 , 品种有碗 、碟 、 盘 、 洗 、 盒 、杯 、壶 .瓶 、匙等 , 纹饰以印花为多 , 刻花 、 戈」花次之。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材比较丰富 , 有莲花 、 孩儿嘈 花 、飞凤 、芦雁 、卷云 、双鱼等。 在烧成工艺上 考 古 大量应用了支圈或支圈组合窑具覆烧法 , 较 多地反映了景德镇窑南宋以后的作风º , 有 些产品可能延续到元代。 元人蒋祈《陶记》一 书说 : “观数十年来官斯土者 , 无不有州家挂 欠之籍。 尝推求其故 , 则有由矣 。 凡窑家作 辍 , 与时年丰凶相为表里 , 一也; 临川 、 建阳 、 南丰 、他产有所夺 , 二也 。 ”该书认为建阳等窑 的产品竞争是造成镇窑瓷业不甚景气的原因 之一 , 是有一定事实根据的。 元明时期 , 建阳瓷器的生产主要受浙江 龙泉青瓷窑的影响 , 源头仔窑址出土的墩子 形碗 、 铜锣形盘 、 高足杯都是元代典型器物。 明代碗窑的某些器物如高足杯 、 象征性菊纹 盘仍然保留了龙泉窑的作风。 明嘉靖《建阳 县志》载: “碗窑 , 在县东均亭里 , 有里窑 、 外 窑 , 烧出器皿 , 里窑色颇青而价高 , 外窑色黄 而价贱 , 土人以此为业”。 这与实地调查结果 是相符合的。 降及清代 , 建阳瓷窑规模趋小已非昔比 , 产品也少 , 仅生产一些当地使用的碗 、盘等 日 用青花瓷器 , 其中水吉大路后门窑的青花瓷 器工艺较为成功 , 青花色泽明丽 , 纹饰中的 “晨具半炫香 ”人物图案 、花卉枝叶及底款“瑞 香 ” 、“瑞宝” 、 “瑞金” 等题材与清代德化县的 民窑青花瓷产品相一致À 。 从出土窑具和瓷器产品 遗 留的 迹象观 察 , 建阳县古瓷窑应用了托座正置叠烧 、匣钵 装置仰烧 、支圈和支圈组合窑具覆烧 、匣林覆 叠装烧等多种烧成工艺 。 其中器物的叠烧历 唐迄清 , 代无中断 , 形成了一个显著的技术特 征和风格。 使用托座正置烧法时 , 为防止器 物重叠烧成中粘连 , 前后作风略有不同。 唐 代将 口窑是使用支钉间隔器物 , 到宋代 白马 前窑仍然延用 。 但是宋代开始 , 大部分在器 物上釉后 , 内底进行一圈刮釉露胎 , 形成涩 圈 , 宋代刮釉比较规整 , 涩圈面积小 , 元代以 后 , 刮釉比较草率 , 涩圈面积增大 , 底心的釉 面往往只保留圆脐状的一小块 。 器物叠烧又 可分为两种情形 , 一种是同类器物大小均等 或大小不等的依次重叠 , 一种是异类器物的 互相重叠 , 如宋华家山窑碟和杯的重叠 , 明碗 窑炉和罐的重叠 。 匣淋覆叠装烧见于建阳元 明青瓷窑 , 显然受龙泉窑的传统技法影响¼ 。 ( 二) 建阳古瓷产品的外销 建阳县的古瓷产品 , 目前为我们能够给 予证实为外销产品的有两种 : 一是水吉窑的黑釉瓷碗 。 1 9 7 6 年在南 朝鲜新安海底发现一艘中国元代中晚期的沉 船 , 从沉船中打捞出黑釉瓷(天 目釉) 117 件 , 其中有建窑的黑釉碗 、 小罐¾ 。 从出土实物 的照片资料看 , 南朝鲜新安海底沉船中的黑 釉碗无论釉色 、 造型都与水吉窑生产的 I 式 敛 口碗 、 I 式敞口碗完全一致 , 应当是水吉窑 的产品 , 这个事实为水吉窑产品曾经远销朝 鲜 、 日本等国的历史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 二是麻沙白马前窑的青釉划花纹碗 。 这 种碗作微敛口 , 深腹 , 小圈足 , 内壁刻划卷草 间加以蓖点纹 , 外壁饰几组直线刻划纹 , 无论 从造型 、釉色 、纹饰等方面都与本省同安窑系 的“珠光青瓷碗”极其相似。 这种碗是我国南 宋时期大量运销日本的产品 , 据说由于深受 日本茶祖 “珠光” 的喜爱而定名@ 。 珠光青 瓷的产地已发现的有福建的同安、 安溪 、 南 安、闽候 、 莲江和浙江的武义 、 东阳等宋元窑 址¿ , 建阳麻沙白马前窑址的发现 , 为珠光青 瓷的产地增添了新的资料 。 此外 , 建阳宋元青白釉瓷器主品中的碗 、 盘 、盒、 洗 、 瓶等也可能是当时远销 日本等国 的产品 , 限于资料 , 尚须深人探讨。 调查者: 高凤英、林忠干 、王治平 、 胡迈儿 、徐贯 行、李文俊、郑一源 执笔者 林忠干 王治平 注 释 ¹ 宋伯撒 : 《建窑调查记 》 , 《文物参考 资料》 1 9 5 5 年 3 期 ; 厦门大学人类博物 馆: 《福 建建阳水吉宋建窑发掘简报》 , 《考古 , 1 , 6 4 呼期。 ( 下转第 614页 ) 考 古 悬刀于郭上 , 牙的望只有一道刻度 , 当作瞄准 之用 , 郭长 11 .2厘米 , 前端宽 2厘米 , 后端宽 3厘米。 M I : 7 , 郭长 4.6 、 宽 1.8厘米(图七 , 5 ) 。 镜 1 件 (M l:9)。 为方枚半圆乳神兽 镜 。 镜上的铭文 日: “尚方作镜自有纪 , 余 (除)去不羊(祥)宜古市兮”(图七 , 4 ) 。 三、 结 语 1.墓葬的时代 痢痢墩一号墓 , 未发现可作为确定下葬 年代的纪年文字 , 现只能以该墓的墓葬形制 , 器物组合为依据 , 与其它时代相接近的墓葬 作比较 , 以探索其下葬年代 。 痢痢墩一号墓为单券顶多室砖墓 , 墓壁 均用长方形的几何纹饰为主的大砖纵横错缝 平砌而成 。 其随葬器物 , 陶器有井 、 灶 、 炉、 壶 、盆 、耳杯 、案 、磨、稚 、楼 、以及狗 、 猪 、 鸭等 家禽模型。 青瓷器为四系罐。 铜器为镜 、刀 、 弩机等。 上述墓的形制及随葬明器 , 均为东 汉墓葬常见之物 。 痢痢墩一号墓与葬于三国时期的 《鄂城 东吴孙将军墓》 (《考古》197 8年 3期) 相比 较 , 无论是墓葬形制及随葬器物都存在着差 异 , 孙将军墓出土器物以瓷器为主 , 而痢痢 墩一号墓均以陶器为主 , 上饰东汉晚期常用 的青黄釉; 孙将军墓出土一件瓷质坞堡 , 而 痢痢墩一号墓出土一座红陶挂青黄釉的楼阁 宅院式建筑模型。 从建筑布局上看 , 各表现 出三国时期和东汉晚期的特征。 此外 , 痢痢 墩一号墓还出土了开始流行于东汉晚期的青 瓷四系罐和东汉晚期流行的方枚半圆乳神兽 镜以及反映这个时期地主庄园自给自足经济 的家庭饲养业 , 如陶鸭 、狗 、猪等 。 综上所述 , 痢痢墩一号墓的下葬年代 , 当在东汉末期 , 最 迟不会晚于公元三世纪初。 2 . 痢痢墩一号墓 , 出土了一座造型精细 布局严密的楼阁 , 是反映这一历史阶段的实 物见证 。 不仅如此 , 它的发现对我国建筑史 的研究也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 如阁楼下使用 的撑拱 , 实际是一种插拱式的半个实拍 , 这是 我国古建中较原始的斗拱结构 , 它的发现证 实了拱是由擎檐柱发展为斜撑 , 然后逐渐用 曲木作拱撑 , 形成为斗拱的拱这一过程的 。主 楼 、 阁楼 、 碉楼上 用木板条横嵌的百叶窗栏 , 是已往出土房屋中少见之物 , 它的发现 , 为我 国早期使 用百叶窗栏的时代 , 提供了新的实 物资料。 陶楼的脊饰构造 , 无论是正脊的两 端或饯脊和斜脊尽端的翼角均起翘 , 这种造 型式样 , 也是后世吻兽的雏形。 本文制图为徐桥华 张泽栋 , 描图为徐桥华 蔡丽霞 , 照像为杨克勤 执笔者 徐桥华 张泽栋 蔡先启 (上接第 648 页) À 景德镇陶瓷历史博物馆: 《景德镇湖田窑考 察纪要》; 刘新园: 《景德镇湖田窑各期典型 碗类的造型特征及其成因考》, “文物》 1 9 8 0 年 11 期。 À 叶文程、徐本章: 《德化窑瓷器史话》书稿。 ¼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浙江工作队:《浙 江龙泉县安福龙泉窑址发掘 简报》 , 《考古》 1 9 8 1 年 6 期。 李德金等: 《朝鲜新安沉船中的中国瓷器》 , 《考古学报》 1 9 7 9 年 2期 。 李辉柄: 《福建同安窑调查纪略》 , 《文物 , 1 9 7 4 年 11期。 冯先铭 :《元以前我国瓷器销行亚洲的考察, , 《文物》 1 9 8 1 年 6 期。 《建阳县志》卷六 , 学校宋熊勿轩禾《同文书院 上粱文 , ( 1 9 2 9 年版)。 ¾¾OÀ 考 古
本文档为【福建建阳古瓷窑址调查简报】,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60251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3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14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7-25
浏览量: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