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交换技术与NGN

软交换技术与NGN

举报
开通vip

软交换技术与NGNnull软交换技术与NGN软交换技术与NGNNGN概念NGN概念NGN(Next Generator Network)是指下一代网络。它是电信史一块里程碑,标志着新一代电信网络时代的到来。        NGN使得在新一代网络上语音、视频、数据等综合业务成为了可能。 是可以同时提供话音、数据、多媒体等多种业务的综合性的、全开放的宽频网络平台体系,至少可实现千兆光纤到户。NGN能在目前的网络基础上提供包括话音、数据、多媒体等多种服务,还能把现在用于长途电话的低资费IP电话引入本地市话,有望大大降低本地通话费的成本和价...

软交换技术与NGN
null软交换技术与NGN软交换技术与NGNNGN概念NGN概念NGN(Next Generator Network)是指下一代网络。它是电信史一块里程碑,标志着新一代电信网络时代的到来。        NGN使得在新一代网络上语音、视频、数据等综合业务成为了可能。 是可以同时提供话音、数据、多媒体等多种业务的综合性的、全开放的宽频网络平台体系,至少可实现千兆光纤到户。NGN能在目前的网络基础上提供包括话音、数据、多媒体等多种服务,还能把现在用于长途电话的低资费IP电话引入本地市话,有望大大降低本地通话费的成本和价格。 软交换概念软交换概念软交换技术作为业务/控制与传送/接入分离思想的体现,是NGN体系结构中的关键技术,其核心思想是硬件软件化,通过软件的方式来实现原来交换机的控制、接续和业务处理等功能,各实体之间通过标准的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进行连接和通信,便于在NGN中更快地实现各类复杂的协议及更方便地提供业务。具体而言,软交换的优势在于系统体系结构清晰、层次分明,便于不同网络之间的融合和快速生成业务,同时,软交换系统优化了体系结构,并具有较强的QoS (Quality of Service)管理。nullNGN在功能上可分为如下四层:网络业务层(Network Service Layer)、控制层(Control Layer)、核心媒体层(Media Layer)和接入层(Access and Transport Layer)。 null基于软交换的NGN网络功能实体分布如图: nullnull媒体网关控制器(软交换)MGC(Media Gateway Controller) 软交换是NGN中媒体网关控制器的习惯称谓。它是NGN网络的灵魂。软交换把呼叫控制功能从媒体网关(传输层)中分离出来,通过软件实现连接控制、翻译和选路、网关管理、呼叫控制、带宽管理、信令、安全性和生成呼叫详细记录等功能,把控制和业务提供分开。软交换提供了在包交换网中与电路交换相同的功能,因此,软交换也称为呼叫代理或呼叫服务器。 软交换是与业务无关的,它是在基于IP的网络上提供电信业务的技术。在电路交换网中,呼叫控制、业务提供以及交换矩阵均集中在一个系统中;而软交换的主要设计思想是业务、控制与传送、接入分开,各实体间通过标准协议进行连接和通信,能够更灵活地提供业务。 软交换的功能软交换的功能提供支持多种信令协议(包括H.248、H.323、SIP、SCTP、ISUP+、INAP+、RADIUS、SNMP等)的接口,实现PSTN网和IP/ATM网间的信令互通和不同网关之间的互通。 从当前应用的角度来看,软交换首先应能支持语音业务,其次是提供各种增值业务和补充业务。 提供可编程的、逻辑化控制的、开放的API协议,实现与外部应用平台的互通。 提供关口功能,包括接入认证、地址解析和带宽管理等功能,并具有计费功能。 软交换的竞争力主要在软件上,它既可以作为独立的NGN网络部件分布在网络的各处,为所有媒体提供基本业务和补充业务,也可以与其它的增强业务节点结合,形成新的产品形态。 在电路交换网上,软交换和媒体网关以及信令网关结合,完成控制转换和媒体接入转换,可作为汇接局和长途局的接入,提供现有的PSTN网中的基本业务和补充业务。 在电路/分组网上,软交换可与分组终端进行互通,实现分组网与电路交换网的互通。 在智能网上,软交换与媒体网关结合完成SSP功能,与智能网的SCP结合提供各种智能业务。null软交换设备(媒体网关控制器)在NGN网络中的位置如图。 软交换设备之间采用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协议或者BICC(Bearer Independent Call Control)协议,软交换设备与信令网关之间采用信令传送协议SIGTRAN(Signaling Transport)在IP网络中传递电路交换信令。在软交换设备与媒体网关、H.248终端以及接入网关之间则采用H.248/Megaco协议。媒体网关媒体网关媒体网关 媒体网关已经成为基于软交换的NGN(下一代网络)网络体系必不可少的网络单元。如果说软交换是NGN的“神经”,应用层是NGN的“大脑”,那么媒体网关就是NGN的“四肢”,任何业务都需要媒体网关在软交换的控制下实现。 在相关的标准(如H.248、MGCP)中,媒体网关被定义为将一种网络中的媒体转换成另一种网络所要求的媒体格式。如媒体网关能够在电路交换网的承载通道和分组网的媒体流之间进行转换,可以处理音频、视频或T.120,也具备处理这三者任意组合的能力,并且能够进行全双工的媒体翻译,可以演示视频/音频消息,实现其他IVR功能,同时还可以进行媒体会议等。null媒体网关主要涉及的功能如下: ◆用户或网络接入功能 媒体网关负责各种用户或各种接入网络的综合接入,如普通电话用户、ISDN用户、ADSL接入、以太网用户接入或PSTN/ISDN网络接入、V5接入和3G网络接入等。总之,媒体网关设备是用户或用户网络接入核心媒体层的“接口网关”。 ◆接入核心媒体网络功能 媒体网关以宽带接入手段接入核心媒体网络。目前接入核心媒体网络主要通过ATM或IP接入。ATM是面向连接的第2层技术,具有可靠的服务质量(QoS)保证能力,IP则是目前应用广泛的第3层技术。 ◆媒体流的映射功能 在NGN中,任何业务数据都被抽象成媒体流,媒体流可以是话音、视频信息,也可以是综合的数据信息。由于用户接入和核心媒体之间的网络传送机制的不一致性,因而需要将一种媒体流映射成另一种网络要求的媒体流格式。但是由于业务和网络的复杂性,媒体流映射并不是简单的映射,它涉及到媒体编码格式、数据压缩算法、资源预约和分配、特殊资源的检测处理、媒体流的保密等多项与媒体流属性相关的内容。此外,对不同的业务特性又有其特殊的要求,如话音业务对回声抑制、静音压缩、舒适噪音插入等有其特别要求。 ◆受控操作功能 媒体网关受软交换的控制,其绝大部分的动作,特别是与业务相关的动作都是在软交换的控制下完成的,如编码、压缩算法的选择,呼叫的建立、释放、中断,资源的分配和释放,特殊信号的检测和处理等。媒体网关和软交换之间的特殊关系决定了它们之间控制协议的重要性,MGCP和H.248就是软交换和媒体网关之间的控制协议。MGCP由IETF定义,实现起来相对简单,早期应用比较多,但目前的趋势则是转向了由ITU-T定义的H.248标准(可以说H.248是IETF与ITU-T结合的标准,IETF中叫MEGACO)。 ◆管理和统计功能 作为网络中的一员,媒体网关同样受到网管系统的统一管理,媒体网关也要向软交换或网管系统报告相关的统计信息。 null媒体网关的分类: 从设备本身讲,媒体网关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分类,因为媒体网关负责将各种用户或网络综合接入到核心网络,但并不是说任何一个媒体网关设备都要支持所有的接入功能。媒体网关同样要遵循开放性原则,未来的NGN中的媒体网关都要受到软交换系统的统一控制。根据媒体网关设备在网络中的位置,可以将其分为如下几类: ◆中继媒体网关 主要针对传统的PSTN/ISDN的中继媒体网关,负责PSTN/ISDN的C4或C5的汇接接入,将其接入到ATM或IP网络,主要实现VoATM或VoIP功能。 ◆综合接入媒体网关 综合接入媒体网关负责各种用户或接入网的综合接入,如直接将PSTN/ISDN用户、Ethernet用户、ADSL用户或V5用户接入。这类综合接入媒体网关一般放置在靠近用户的端局,同时它还具有拨号Modem数据业务分流的功能。 ◆小区或企业用媒体网关 从目前的情况看,放置在用户住宅小区或企业的媒体网关主要解决用户话音和数据(主要指Internet数据)的综合接入,未来可能还会解决视频业务的接入。 null媒体网关的应用: ◆媒体网关在数据网上的应用 接入媒体网关在数据网传送语音业务的应用中,完成在IP分组网络上承载话音业务流和PSTN电路话音之间的编解码、打包/拆包、时延抖动滤除等功能。接入媒体网关与软交换设备组合实现数据网小区语音应用。其中接入媒体网关放置在小区中心机房;软交换设备的位置则相对灵活,可以与城域网的核心节点放在一起,也可以与接入媒体网关放在一起。 媒体网关在3G中的应用 在3GPPR4架构下,MSC分离为MSC-Server和CS-MGW,CS-MGW作为独立的产品进行开发。 null信令网关 下一代网络必然是集话音、数据、传真和视频业务于一体的全新的网络。针对以往IP网关由于媒体和信令并存而造成的效率低的情况,单独把信令处理和媒体转换各自作为一个模块,实现业务与呼叫分离、呼叫控制与承载分离,以此作为一个提高呼叫效率的有效途径null 信令网关(SG)在SS7信令网与IP网的边缘接收和发送信令消息以实现两网的互通,其互通的实现可以根据具体组网方式来决定。在软交换的体系中,通过信令网关系统进行电路交换网(SCN)侧SS7信令和IP侧的SIGTRAN适配层协议的转换,实现SS7信令在IP网的传送,从而达到SS7信令网与IP网的互通。SIGTRAN是在IP网络中传递SCN信令协议的堆栈。它将支持未经任何修改的SCN SS7信令应用的标准原语接口,从而保证已有的SCN SS7信令可以不作修改地应用,同时也将标准的IP传送协议SCTP(流控制传输协议)用于底层传送,通过增加自身的功能来满足SCN SS7信令传送的要求。null信令网关系统(SG)用于在SS7信令网与IP网的边缘接收和发送信令消息,对信令消息进行中继、翻译或终结处理,以实现两网的互通。在软交换的体系中,通过信令网关系统进行SCN侧SS7信令和IP侧的SIGTRAN适配层协议的转换,实现SS7信令在IP网的传送,从而达到SS7信令网与IP网互通的目的。 null作为一个设备,信令网关包括信令协议控制软件及其支撑硬件平台。信令网关协议栈中底层MTP三层(MTP1,MTP2,MTP3)与本地SS7相连,并为上层提供可靠性传输服务,在MTP3上可针对各种不同业务用户实现不同的应用层服务。 利用信令网关使SS7信令与IP网互通有多种组网方式。信令网关在系统中应用时根据不同的组网需要,也应采用不同的协议栈体系。null ◆ SS7与IP互通主要有两种方式: ①窄带SS7信令网与基于IP的SS7信令网的互通 在这种方式中IP网内的节点都被视为SS7信令网的一个信令点,并分配独立的信令点码。其好处在于对于SG的组网方式比较简单,SG只作为一个链路层的中继(无MTP3)或信令转接点(有MTP3),对SG在SS7侧和IP侧的路由寻址能力的要求都不高。但其缺点在于虽然组网方式简单,且降低了SG的功能要求和复杂度,却是以增加IP网的信令节点的复杂度为代价的。 ②窄带SS7信令网与IP信令网的互通 SS7信令与IP信令的互通是在IP网中传送信令,但不再采用SS7网的方式传递信令,而是在SG完成MTP3与IP地址的对应关系,由IP和它的适配层完成对高层信令的传递。这种互通方式中,IP网中的信令节点可以分配独立的信令点码,也可以不分配信令点码,即用SG的信令点码来代表IP域中所代理的信令节点,并由SG根据相关的路由关键字来完成对消息的选路。SG有两种实现方式完成窄带SS7信令网与基于IP的SS7信令网的互通功能:信令点代理方式和信令转接点方式。 null 应用服务器 NGN中的业务支撑环境主要包括应用服务器、业务管理服务器和业务生成环境。它们互相配合,共同快速完成向用户提供多样灵活的基于下一代网络增值业务的任务。其中应用服务器是业务支撑环境的主体,业务管理服务器和业务生成环境可以作为应用服务器的组成部分出现。 应用服务器是业务支撑环境的主体,它提供各种增值业务或智能业务的业务逻辑的驻留和执行环境,而且还提供各种开放的API,为第三方的业务开发提供创作平台。业务管理服务器和业务生成环境也可以作为应用服务器的组成部分,使得应用服务器能够提供对业务管理和业务创建的支持。应用服务器通过开放的协议或API与软交换设备交互来间接地利用底层的网络资源,从而实现业务与呼叫控制的分离,有利于新业务的引入。 软交换系统优势软交换系统优势目前,如果电信服务商要提供一种新的业务,往往要重新建设一套网络,如窄带电话、IP电话、视频通信等。使用基于IP技术的软交换系统,这些业务将在同一网络完成,并且在软交换中,多个业务是由模块组成,用户可以自由定义,任何用户都可以通过增加模块的方式使用新的业务。将来的电信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运营商通过增加新业务来吸引客户,软交换恰能满足这种需求,所以软交换技术大有发展空间。 软交换特点软交换特点一、软交换的市场应用现状 当今,人们对电信业务的需求已不再局限于简单的语音通信,而是呈现出宽带化、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新需求。传统的通信网主要提供话音业务,而今后的通信网将主要以传送数据和多媒体业务为主。现有的传统电路交换技术对于未来以突发性数据为主的业务而言,肯定是不能适应的。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贝尔试验室最早提出软交换技术思想,并制造了第一台原型机。由于美国于1998年、欧洲于1999年相继出现了数据网流量超过电话网流量,这为软交换在全球的商用准备了条件。上世纪末,发达国家陆续开始部署、试验软交换系统,并获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2001年,全球最有潜力的中国市场出现了软交换热潮,各大制造商、运营商和科研机构纷纷致力于软交换的研制、生产和试验。从2002开始,软交换技术在中国逐步进入发展时期,部分运营商的软交换网络已经开始商用。 软交换特点软交换特点 目前无论是电信运营商还是设备制造商都在不断地探讨下一代网路的特点和市场新增长点。在国内,中国网通、中国电信等运营商均十分重视软交换技术的发展,逐渐在国内东南沿海城市开展基于软交换技术的下一代融合网络的试验。在国外,北美地区的运营商也已较早开始了软交换网络建设部署:地方贝尔运营公司(PBOC)中,有67%的运营商已经有软交换部署,包括Verizon、Qwest、SBC等公司;有43%的长途交换运营商也部署了软交换系统,包括Sprint、Century、Frontier/Citizens等。另外,香港新电信、韩国电信、葡萄牙电信、伊朗电信、墨西哥电信、英国电信、埃及及巴西电信等均对软交换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开始了其软交换项目实施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 软交换特点软交换特点二、软交换的应用特点 以“分离交换和控制”为核心思想的软交换打破了传统的电信网络结构,为数据和话音的融合并催生大量新业务做好了充足准备。在电信市场开放竞争不断加深的今天,软交换被赋予“下一代网络核心”的历史意义。软交换技术有希望解决困绕电信运营商的诸多难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为电信业的发展开创一个新局面。软交换网络的应用前景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成丰富灵活的新业务,为电信运营商满足用户需求,赢得更大经济效益提供了实现手段。软交换网络将使电信网与互联网不断融合,而互联网具有多种新业务的催生能力,这必然为网络经济效益的增长提供了源泉。 软交换特点软交换特点2.彻底解决多网并存,扭转业务依赖网络的局面,为电信运营商降低运营成本,在市场竞争中取胜提供了保证。软交换实现了业务、呼叫和承载的彻底分离,把传统PSTN(即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意指传统的电话交换网络 )、移动、数据和有线电视等各种网络统一为一个以IP为基础的综合、统一、多业务网络,这不但彻底扭转了特定业务依赖于特定网络的局面,使多种业务承载于同一核心网络,减少了网络建设的浪费,而且改变了网络运维分立的不利情况,大大降低电信运营商的运营成本,为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提供了保证。 3.简捷、方便地承载原有PSTN业务,为电信运营商适应新形势,调整电信网络结构提供了新思路。软交换、NGN与3G 软交换、NGN与3G 3G网络的发展在很多方面应用了NGN下一代网络的技术。从网络结构、接口协议,业务以及业务开发各方面,3G与NGN的发展是协调一致的。在网络结构方面,NGN和3G中都提出了分层的网络结构;在接口协议方面,3G网络与NGN所采用的协议许多都是一致的,包括H.248/MEGAO协议、BICC协议、SIP协议、SIGTRAN协议;在业务方面,3G和NGN不仅提供的业务种类是相似的,例如各种多媒体业务,而且在业务的实现方式上也是类似的,3G和NGN都支持开放业务接口,所以二者在业务层面上是统一的,架构上也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对于相似的业务,可以同时构建在NGN固定网和3G移动网络之上。软交换、NGN与3G软交换、NGN与3G软交换与3G网络的核心结构和业务模型十分吻合,为未来网络的完全融合提供了可能。Svante Bjorklund也指出,最理想情况是,多媒体软交换系统是构建在与3GPP(见下一页)相同的体系结构之上,并使用会话始发协议(SIP,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al)。SIP是一种新兴的互联网标准,能够灵活地集成消息传递、存在业务、多媒体会议和实时通信。 软交换、NGN与3G软交换、NGN与3G目前,很多厂商提供软交换解决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时,都考虑了遵从3GPP体系架构设计,在多媒体域可以与3G核心网共享。中兴通讯网络事业部严华认为,软交换在国内的发展应该是:从语音业务着手,争取广泛的用户群;逐步发展多媒体业务,以提高用户附着力;然后适当引入移动业务,实现与现有移动业务的互通,扩大用户范围;最终实现移动多媒体综合业务,以及更多的未来网络新业务。 基于IP软交换的关键技术与协议 基于IP软交换的关键技术与协议 基于IP软交换的技术特点  软交换技术的产生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技术的发展:  一是IP技术应用于通信领域,成功地研究出基于VoIP技术的IP电话。  二是将电信网络中的互联设备——网关功能分解为两部分:一部分只负责不同网络的媒体格式的适配转换,称之为媒体网关(MGW);另一部分是网关的所有控制功能单独设置,称之为媒体网关控制器(MGC)。  三是智能网技术。智能网将业务控制和呼叫控制分离,提出了独立于交换网络的业务控制架构。 软交换技术参考模型 软交换技术参考模型  图1为ISC(国际软交换协会)推荐的软交换技术参考模型,这一参考模型涉及到传输平面、控制平面、应用平面、数据平面和管理平面等五个平面。 图1 图1 传输层传输层 传输平面处于最底层,负责语音视频等具体承载数据的传送,包括交换功能、逻辑端口功能、适配功能和物理信令功能等,与传输平面相关的参考点有A、B、C。其中:A为信令信道,采用IETF IPS7协议;B参考点处于逻辑端口功能和设备控制功能之间,采用MGCP、MeGaCo、IPDC、Q.931等协议;C参考点采用VSI、GSMP等协议。传输平面与外部的接口1采用TDM话路或分组链路,包括带内信令。 控制层控制层控制平面处于第二层,提供控制功能,如信令处理、承载连接控制、设备控制、呼叫腿(Leg)控制、网守(Gatekeeper)和代理信令等功能。其中:参考点D位于信令处理功能和数据库功能之间,采用TCAP信令;参考点E在信令处理功能和会话控制功能之间,采用TCAP信令,用于IN请求等传送,业务逻辑对呼叫的控制等消息传送;参考点F1、F2分别采用呼叫控制API和承载连接控制API,如TAPI、JTAPI等。控制平面与外界的接口2采用H.323(H.225/H.245)、SIP、TCAP(TCAP/SCCP/M3UA/SCTP/IP)等协议和信令。 应用层和数据层应用层和数据层第三层应用平面提供业务和应用控制功能,包括会话控制、业务逻辑、翻译、路由及策略等功能。其中:H参考点介于会话控制功能和业务逻辑功能之间,采用JAIN、Parlay等公共API;G参考点和I参考点采用TCAP、LDAP等协议;J参考点尚未定义。应用平面与外界的接口3采用H.323(H.225)、SIP、JCAT等协议。 数据平面提供数据库功能,如计费服务 。 主要协议 主要协议(1)SIP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会话初始协议) IETF制定的多媒体通信系统框架协议之一,它是一个基于文本的应用层控制协议,独立于底层协议,用于建立、修改和终止IP网上的双方或多方多媒体通信,即多媒体业务域间采用SIP协议。SIP是在SMTP(简单邮件传送协议)和HTTP(超文本传送协议)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SIP用来生成、修改和终结一个或多个参与者之间的会话。这些会话包括因特网多媒体会议,因特网(或任何IP网络)电话呼叫和多媒体发布。为了提供电话业务,SIP还需要不同标准和协议的配合,例如,实时传输协议(RTP)、能够确保语音质量的RSVP、能够提供目录服务的LDAP、能够鉴权用户的RADIUS,并实现与当前电话网络的信令互联等。 SIP协议借鉴了HTTP、SMTP等协议,还与RTCP、SDP、RTSP、DNS等协议配合,支持代理、重定向、登记定位用户等功能,支持用户移动。主要协议主要协议 (2)BICC协议(Bearer Independent Call Control protocol, BICC协议) 解决了呼叫控制和承载控制分离的问题,使呼叫控制信令在各种网络上承载,包括MTP SS7网络、ATM网络、IP网络。BICC协议由ISUP演变而来,是传统电信网络向综合多业务网络演进的重要支撑工具,即电话业务域和多媒体业务域间采用BICC协议。   BICC协议由CS1(能力集1)逐步向CS2、CS3发展。CS1支持呼叫控制信令在MTP SS7、ATM上的承载,CS2增加了在IP网上的承载,CS3则关注MPLS、IP QoS等承载应用质量以及与SIP的互通问题。 主要协议主要协议 (3)H.248/Megaco(Media Gataway Control Protocal) IETF、ITU-T制定的媒体网关控制协议,用于媒体网关控制器和媒体网关之间的通信。H.248协议又称为MeGaCo/H.248。   H.248/Megaco协议是网关分离概念的产物。网关分离的核心是业务和控制分离,控制和承载分离。这样使业务、控制和承载可独立发展,运营商在充分利用新技术的同时,还可提供丰富多彩的业务,通过不断创新的业务提升网络价值。   H.248/Megaco是在MGCP协议(Media Gateway Control Protocol 媒体网关控制协议 )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媒体网关控制协议特点发展而成的一种协议,它提供控制媒体的建立、修改和释放机制,同时也可携带某些随路呼叫信令,支持传统网络终端的呼叫。该协议在构建开放和多网融合的NGN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主要协议主要协议(4)SIGTRAN IETF的一个工作组,其任务是建立一套在IP网络上传送PSTN/ISDN信令的协议,SIGTRAN协议包括SCTP、M2UA、M3UA,提供了和SS7 MTP同样的功能,SIGTRAN协议栈如图2所示。 图2图2主要协议主要协议SCTP:流控制传送协议,用于在IP网络上可靠地传输PSTN信令,可替代TCP、UDP协议;SCTP在实时性和信息传输方面更可靠、更安全;TCP为单向流,且不提供多个IP连接,安全方面也受到限制;UDP不可靠,不提供顺序控制和连接确认。 M2UA:MTP2用户适配,支持MTP3互通和链路状态维护,提供与MTP2同样的功能。 M3UA: MTP3用户适配,支持MTP3用户部分互通,提供信令间编码和IP地址的转换。 SUA:信令用户适配,支持SCCP用户互通,相当于TCAP Over IP。 M2PA:MTP2用户对等适配层协议,支持MTP3互通,支持本地MTP3功能,支持M2PA SG(信令网关),可以作为STP。 主要协议主要协议(5)H.323 一套在分组网上提供实时音频、视频和数据通信的标准,提供VoIP和多媒体应用,是具有电信网可管理性的IP电话体系。H.323是ITU-T制定的在各种网络上提供多媒体通信的系列协议H.32x的一部分。 主要协议主要协议总之,基于IP软交换的网络是一个融合网络,包括PSTN/ISDN、H.323、ATM/IP等各种网络。SIP协议是NGN多媒体通信协议,用于软交换、SIP服务器和SIP终端之间的通信控制和信息交互,扩展的SIP-T可使SIP消息携带ISUP信令;在需要媒体转换的地方可设置媒体网关,H.248/Megaco为媒体网关控制器(MGC),用于控制媒体网关,完成媒体转换功能,它并不负责呼叫控制功能;H.323也是多媒体通信协议,它比SIP、H.248/Megaco的发展历史更长,是一项复杂的协议,升级和扩展性不是很好,SIP+H.248/Megaco可取代H.323,为了与H.323网络互通,NGN必须支持该项协议;SIGTRAN用于解决IP网络承载七号信令的问题,它允许七号信令穿过IP网络到达目的地;BICC可使ISUP协议在不同承载网络(ATM、IP、PSTN)上传送。 协议分类 协议分类 上述协议包含非对等和对等两类协议。非对等协议主要指媒体网关控制协议H.248/Megaco;对等协议包括SIP、H.323、BICC等,SIGTRAN为信令传送协议。由于历史原因,这些协议有些相互补充,有些则相互竞争。H.248/Megaco是一个非对等主从协议,与其他协议配合可完成各种NGN业务。SIP、H.323均为对等协议,存在竞争关系,由于SIP具有简单、通用、易于扩展等特性,逐渐发展成为主流协议。图3和图4分别为各协议之间的关系/分布与其体系结构。 null图3图3图4图4软交换的对外接口软交换的对外接口软交换与媒体网关之间的接口用于软交换对媒体网关的承载控制、资源控制/管理,可使用媒体网关控制协议(MGCP)、Internet设备控制协议(IPDC)、SIP协议、H.323和H.248协议。    软交换与信令网关间的接口用于传递软交换和信令网关间的信令信息,可采用信令控制传输协议(SCTP)或其他类似协议。    软交换之间的接口实现不同软交换之间的交互,可采用SIP-T、H.323或BICC协议。   软交换的对外接口软交换的对外接口软交换与应用/业务层之间的接口提供访问各种数据库、三方应用平台、功能服务器等接口,实现对增值业务、管理业务和三方应用的支持。其中:软交换与应用服务器间的接口可采用SIP、API,如Parlay,提供对三方应用和增值业务的支持;软交换与策略服务器间的接口对网络设备工作进行动态干预,可采用COPS协议;软交换与网关中心间的接口实现网络管理,采用SNMP;软交换与智能网SCP之间的接口实现对现有智能网业务的支持,采用INAP协议。 软交换今后要重点研究与解决的问题 软交换今后要重点研究与解决的问题 (1)基于软交换技术的网络控制体系结构与协议   考虑到基于软交换技术的网络体系结构中控制功能日趋分布的特性,需要研究以下内容:网络接入侧及核心网内部的资源与QoS、媒体处理、编码转换和信息传送、呼叫/会话控制、业务控制。在这个结构中,应该包括:一是媒体访问关口(在网络边界)管理,具有防火墙、NATP、传送策略执行等功能;二是具有资源控制管理,包括接纳控制、接入请求处理功能;三是接入会话控制管理,包括地址分配、用户定位、用户访问剖面(profile)管理功能;四是业务控制管理,包括用户注册、用户业务剖面处理、业务请求处理、业务交互管理功能。 软交换今后要重点研究与解决的问题软交换今后要重点研究与解决的问题(2)协议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   考虑软交换技术在服务和网络层面上将涉及大量的协议,因此必须保证系统和网络间的互操作性。该研究领域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一是复杂系统互操作剖面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二是标准一致性认证规范,三是相关程序和文档(包括开发工具)的研发。   各设备供应商的软交换技术与产品在技术标准及协议方面还难以做到相互兼容。有些协议如BICC协议、STP-T协议、H.248协议还在不断发展,协议的选择要由运营商根据业务的需求进一步确定。 软交换今后要重点研究与解决的问题软交换今后要重点研究与解决的问题(3)服务能力和服务体系结构   考虑到现在的趋势和将来用户需求的变化,业务应当包括实时和非实时、有线和无线、人与人、人与机器以及机器与机器间的通信。主要研究问题包括:具体规定应用业务与网络分离;建立适当的业务体系结构,着重解决在接口处支持不同的商用模型和不同环境下的无缝通信;应考虑后向兼容性,即现有的业务和系统的演进。 软交换今后要重点研究与解决的问题软交换今后要重点研究与解决的问题 (4)网络QoS和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 (5)大型网络的组网和运营经验的积累,建立一个实用的商业模型 - - -- - -名词解释什么是3GPP什么是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是领先的3G技术规范机构,是由欧洲的ETSI,日本的ARIB和TTC,韩国的TTA以及美国的T1在1998年底发起成立的,旨在研究制定并推广基于演进的GSM核心网络的3G标准,即WCDMA,TD-SCDMA,EDGE等。中国无线通信标准组(CWTS)于1999年加入3GPP 什么是GSM什么是GSM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就是众所周知的GSM 蜂窝模拟移动技术,即第一代GSM技术 GSM是一种起源于欧洲的移动通信技术标准,是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引进采用此项技术标准 CDMA即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的缩写,译为“码分多址分组数据传输技术”,被称为第2.5代移动通信技术。 什么是WCDMA什么是WCDMA WCDMA全名是Wideband CDMA,中文译名为“宽带分码多工存取”,它可支持384Kbps到2Mbps不等的数据传输速率,在高速移动的状态,可提供384Kbps的传输速率,在低速或是室内环境下,则可提供高达2Mbps的传输速率。而GSM系统目前只能传送9.6Kbps,固定线路Modem也只是56Kbps的速率,由此可见WCDMA是无线的宽带通讯。 什么是TD-SCDMA什么是TD-SCDMATD-SCDMA: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同步的码分多址技术) 是由中国第一次提出并在此无线传输技术(RTT)的基础上与国际合作,完成了TD-SCDMA标准,成为CDMA TDD标准的一员的。在与欧洲、美国各自提出的3G标准的竞争中,中国提出的TD-SCDMA已正式成为全球3G标准之一,这标志着中国在移动通信领域已经进入世界领先之列。该方案的主要技术集中在大唐公司手中,它的设计参照了TDD(时分双工)在不成对的频带上的时域模式。 什么是EDGE什么是EDGEEDGE的英文全称为EnhancedDataratefor GSM Evolution,中文含义为改进数据率GSM服务,该技术主要在于能够使用宽带服务,能够让使用800、900、1800、1900MHz频段的网络提供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的部分功能,并且能大大改进目前在GSM和TDMA/136上提供的标准化服务。该技术可以提供384kbps的广域数据通信服务和大约2Mbps的局域数据通信服务,这样可以充分满足未来无线多媒体应用的带宽需求。     EDGE的概念是Ericsson公司于1997年第一次向ETSI提出的,  EDGE提供了一个从GPRS到第三代移动通信的过渡性方案,EDGE同样充分利用了现有的GSM资源,保护了对GSM作出的投资,目前已有的大部分设备都可以继续在EDGE中使用。- - -- - -名词解释结束
本文档为【软交换技术与NGN】,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28763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535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互联网
上传时间:2011-09-01
浏览量: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