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7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16农耕时代的商业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课件岳麓版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7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16农耕时代的商业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课件岳麓版

举报
开通vip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7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16农耕时代的商业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课件岳麓版 [考纲要求]  1.商业的发展。 2.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课标提示]  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2.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一、古代商业与城市的发展 1.商业的发展 (1)商周时期:商朝产生了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2)春秋战国:私商逐渐取代官商,“工商食官”局面被打破。 (3)隋唐时期:长安、洛阳、扬州等成...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7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16农耕时代的商业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课件岳麓版
[考纲要求]  1.商业的发展。 2.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课标提示]  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2.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一、古代商业与城市的发展 1.商业的发展 (1)商周时期:商朝产生了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2)春秋战国:私商逐渐取代官商,“工商食官”局面被打破。 (3)隋唐时期:长安、洛阳、扬州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 (4)宋元时期:宋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元代更广泛流通纸币。 (5)明清时期: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农产品商品化,白银广泛使用,出现了著名的徽商、晋商等区域性商人群体。 [图解识记] 古代商业的发展 2.城市的繁荣 1城市功能的变化 2新型城市的兴起 [图解识记] 城市职能与“市”“坊”的发展与演变 二、重农抑商政策 1.原因:商业的不稳定性及商人流动性大等特点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2.表现eq \b\lc\{\rc\ (\a\vs4\al\co1(1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思想崛起。,2西汉时期,汉武帝全面控制工商业,私营工,  商业受到沉重打击。,3明清时期,重征商税,并严厉控制民间对外,  贸易。)) 3.影响: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导致中国落伍于世界工业文明潮流。 [微点拨] 在我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贯穿始终,从来都没有彻底改变过。只不过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这种传统的经济政策不断受到冲击,政府为了统治和税收的需要也采取了相应的保护和扶植措施。 三、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1.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1产生:明中叶以后,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 2地位:只是在局部发达地区的一些生产部门中稀疏出现,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3障碍:自然经济的抵制;官府的沉重剥削;统治者固守重本抑末传统政策。 [图解识记]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的条件和因素 2.迟滞 1西方崛起: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西方主要国家相继完成向近代工业国家的转变。此后,它们积极进行殖民扩张。 2中国落伍:明清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紧闭国门;对内固守重本抑末,压制工商业,厉行文化专制。康乾之际,中西国力兴衰的易位便已大体定局。 命题点一 历史概念——“城”与“市” eq \x(史料研读) 史料一 古代的“城”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治中心,“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最初只是城内很小一部分。一个城市的重要性取决于它在政治体系中的地位。 史料二 以(令狐)熙为汴州刺史。下车(到任)禁游食,抑工商。民有向街开门者,杜(杜绝)之。 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而散。 ——《新唐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百官志》 史料三 (东京)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解读 (1)史料一表明中国早期城市多为政治中心,其政治功能远超经济功能。 (2)史料二反映唐代禁止居民沿街开设店铺,城市内划定专门的交易场所“市”;“市”中有专门的政府官员进行管理;“市”的交易活动有严格的时间限制。 (3)史料三体现了宋代商业的发展——夜市的繁荣,反映了宋代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步放宽。 eq \x(史料运用) 1.史料一反映了古代的“城”与“市”是什么关系?该阶段城市的职能是什么? 试解    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填图题岩土工程勘察试题省略号的作用及举例应急救援安全知识车间5s试题及答案 :当时“城”与“市”是分开的,“市”只是商品交易的场所。该阶段城市主要以政治职能为主。 2.据史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市”的基本形态及演变表现。 试解    答案:(1)“市”是指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有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同时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这种情况到宋朝时发生改变。 (2)“草市”主要是指在农村交通便利的地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打破了“市”的地域限制。 (3)“夜市”打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 (4)“晓市”即早市,也打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 eq \x(史论归纳) 古代城市发展的特征 总体趋势:严格限制(从秦汉至唐)→放松限制(宋至明清)。 (1)从秦汉至唐 ①市坊分开,商业活动受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活动。 ②城市的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 ③唐代商业都市有所发展,农村集市贸易也进一步发展起来。 (2)宋元时期 ①坊市界限被打破,市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限制;农村的“草市”得到发展。 ②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出现了夜市、早市等,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③海运的兴盛带动了我国沿海一大批港口城市的兴起,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3)明清时期:商业活动繁荣,涌现出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城市的生产性、专业性、商业性增强,对政治性的依赖逐渐减弱。 命题点二 综合考点——商业的发展 eq \x(史料研读) 史料一 潘楼东去十字街,谓之土市子,又谓之竹竿市。又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史料二 明清时期,出现了不少著名的产棉区,如山东东昌府所产棉花,“商人贸于四方”;江苏松江府一些地区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北京丰台草桥一带各村庄都种花卉,被誉为“花乡”。明清商业继续繁荣,国内市场扩大,农工产品种类多达两百余种。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 史料三 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新安奢而山右俭也。 ——(明)谢肇淛《五杂俎》 解读 (1)史料一说明北宋开封的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商业活动极为繁盛,且商业交易也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打破了市坊界限;城市的市场由以前封闭性市场演变为开放性市场。 (2)史料二体现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繁荣,生产性、专业性、商业性市镇出现;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城镇经济空前繁荣。 (3)史料三显示出明代中后期,在全国出现了许多地域性商人群体;经营多样、财力雄厚的大商人出现。 eq \x(史料运用)  据上述史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中国古代商业发展有何变化。 答案:①商业活动场所和时间的变化:先主要在城市,后向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至明清出现专业性的市集、市镇;先是固定时间、场所,到后来打破时间、空间限制。 ②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贩运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到后来以一般人民所需的农副产品、手工业产品为主。 ③交易媒介的变化:从最初物物交换到以贝壳等为代表的一般等价物,再到后来以固定统一货币为媒介。北宋时出现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明清时期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④流通领域的变化:最初都局限于流通领域,到明清时逐渐出现“生产与自由的雇佣劳动相结合、商人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生产过程”的现象。 ⑤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亲缘关系发展为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的组织。如明清时期的晋商和徽商。 ⑥商人地位的变化:由商人社会地位低下发展到宋元明清时期商人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是古代士农工商等级观念始终没有改变。 eq \x(史论归纳) 影响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因素 (1)社会政局是否稳定。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有利于商品交换的发展;反之,国家四分五裂、战乱不止,就会严重影响商品交换的进行。 (2)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状况。农业发展带来农产品的增加和农民的农产品有了剩余,手工业发展带来手工业产品的增加,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需要交换,这个过程就是由商人通过商业完成的。所以,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是商业发展的基础。 (3)国内交通和中外交通的状况。比如,秦朝修筑驰道、隋朝开通大运河和元朝开凿大运河(如通惠河),这都有利于国内贸易的发展。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畅通,也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4)货币的发展。货币的统一,柜坊、飞钱和纸币的出现,便利了商品交换的进行,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5)政府采取的政策严重影响着商品交换的进行。在我国古代,统治者采取的不同政策会对商业产生不同的影响。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都严重阻碍了国内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而南宋统治者鼓励海外贸易,带来了南宋时海外贸易的兴盛。 命题点三 历史概念——重农抑商 eq \x(史料研读) 史料一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中多一工作之人,则田亩中少一耕稼之人”。 ——雍正帝 史料二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解读 (1)史料一体现了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其直接目的是保护农业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根本目的则是巩固封建统治。 (2)史料二体现了农业为本、商业为末的思想,从而强化了小农经济,有利于稳定封建社会的统治,但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导致中国远远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潮流。 eq \x(史料运用)  综合上述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 答案: ①封建经济以农业为本,农业直接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兴衰存亡,重视农业有利于保证财政收入,还可以将农民紧紧束缚在土地上,以利于社会安定。 ②工商业不能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其发展又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流失,产生许多社会问题,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的流动性,与发展农耕经济和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相矛盾。 ③法家强调抑商的主张与统治者加强统治的需要相契合。 ④“重义轻利”观念的影响。 ⑤根本原因: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自然经济的产物。 eq \x(史论归纳) 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1)积极影响: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农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起了积极作用。 (2)消极影响 ①抑商使商业资本流向土地,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使土地高度集中,农民破产流亡,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激化了阶级矛盾,造成农民起义不断爆发。 ②到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而统治阶级依然坚持重农抑商的政策,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国家落后。 命题点四 历史概念——“海禁”“闭关锁国” eq \x(史料研读) 史料一 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皇明祖训》记朱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 史料二 (一)限制通商口岸。(二)限制外商的居住活动。(三)限制出口货物的种类和数量。 ——《中外历史知识述要》 解读 (1)史料一反映出明朝初年实行“海禁”政策的直接目的在于防止敌对势力与倭寇相勾结;同时反映出受传统自然经济的影响,统治者没有充分认识到海外诸国的重要性。 (2)史料二中体现出对外贸的地点、居住活动以及货物种类和数量均进行限制,说明清朝通过“闭关锁国”政策加强对外贸的控制力度。 eq \x(史料运用) 1.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背景。 试解    答案:背景:明朝政府的敌对势力残余利用大海继续对抗;倭寇侵扰,海盗与沿海不法之徒勾结;传统自然经济的影响;统治者对海外诸国的轻视。 2.史料二是清朝哪一政策的基本内容?简析清朝实行这一政策的根本原因。 试解    答案:“闭关锁国”政策。根本原因: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发展到顶峰。 eq \x(史论归纳) “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实行的原因和影响 (1)原因 ①经济原因:自给自足、落后闭塞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是这一方面原因的最好印证。 ②政治原因:清政府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割断沿海人民同台湾郑氏政权的联系,维护其统治。 ③客观原因: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扩张,侵扰我国东南沿海。 ④主观原因:统治者盲目自大的观念。 (2)影响 ①积极:闭关锁国政策作为一种消极的防御手段,在一定时期内对西方殖民侵略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 ②消极:闭关锁国政策不仅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闭关锁国政策也导致了中国航海造船事业的衰落和在海洋时代的落伍。 1.(2017·新课标全国卷Ⅰ,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发展对等级秩序的影响。据题干信息可知,明前中期,朝廷对饮食器具的使用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但是,到了明朝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从本质上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封建等级秩序,故选B项。材料无法体现君主专制统治的逐渐加强,排除A项;C、D两项题干信息无法体现,故排除。 答案:B 2.(2017·新课标全国卷Ⅱ,24)下图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 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之际影响商业发展的因素。仔细观察地图,当时两大巨贾均在曹、鲁一带经商,从地理位置看,曹国和鲁国处于中原地区,体现出区域位置对商贸发展的影响,故A项正确。当时争霸战争频繁,但并没有在各地普遍出现巨商大贾,故可排除B项;材料无法显示当时的交通状况和城市规模,C、D两项均可排除。 答案:A 3.(2017·新课标全国卷Ⅱ,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解析:本题考查唐朝时期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材料表明,唐朝中期,南方茶叶在北方城市大量销售,饮茶习俗普遍化,这反映出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故C项正确。单从北方饮茶习俗普遍化无法得出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B项错误;材料无法说明唐中期南茶“开始”北运,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南北方经济发展水平,且这一表述与史实不符,D项错误。 答案:C 4.(2017·天津卷,2)史载,清代“朱仙镇,天下四大镇之一也。食货富于南而输于北,由佛山镇至汉口镇……由汉口镇至朱仙镇……朱仙镇最为繁夥,景德镇则窑器居多耳”。其中朱仙镇和景德镇位于下图中(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商业城市的发展。首先,从材料中“食货富于南而输于北”可知,朱仙镇处于南北交通的枢纽。再根据“由佛山镇至汉口镇”“由汉口镇至朱仙镇”可得出朱仙镇应在佛山镇和汉口镇的北方,据此可推断出①为朱仙镇。景德镇位于江西省,应在③处。故B项正确。 答案:B 5.(2016·北京卷,15)黄崇德是16世纪一位典型徽商。最初他只是经营棉布、粮食等,后获得政府许可,转而从事利润更大的食盐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用于购田置地。这说明当时(  ) ①农产品大量进入商品流通领域 ②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 ③政府放弃对食盐贸易的控制 ④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16世纪”“典型徽商”“经营棉布、粮食”等信息表明农产品大量投放市场,故①正确;由徽商积累巨额财富后“购田置地”可知,农本思想仍占主导地位,故②正确;由徽商在“获得政府许可”后才转而从事食盐贸易可知,政府并未放弃对食盐贸易的控制,故③错误;题干并未反映商人社会地位提高,故④错误。故本题选A项。 答案:A 6.(2016·天津卷,2)右图是北宋纸币铜版拓片,其上文字为:“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流转行使。”这一铜版(  ) ①证实了宋代纸币的发行 ②反映了宋代的印刷技术 ③是纸币交子的文物材料 ④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见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该铜版可以证实宋代发行了纸币,①正确;该铜版可以反映宋代的印刷技术,②正确;纸币铜版不是纸币交子本身,不能视为纸币交子的文物材料,③不正确;纸币的发行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该铜版见证了商品经济的发展,④正确。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7.(2015·安徽卷)北宋仁宗年间,贩卖婺州罗帛的沈赞沿路偷税,在富阳境内被县民蒋泽等人捉到。经杭州官府裁决,没收其货物一百八十二匹。蒋泽等人因此获得赏钱。这说明(  ) A.官府重视商税收入 B.杭州丝织业比婺州发达 C.江南商业环境恶劣 D.农本商末观念根深蒂固 解析:由材料可知,北宋仁宗年间,对于偷税的商人,不仅没收其货物,而且对“捉到人”给予“赏钱”,可见官府重视商税收入,A项符合题意。材料不能反映江南商业环境恶劣,C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杭州丝织业比婺州发达,也没有体现农本商末观念,故B、D两项排除。 答案:A 8.(2015·北京卷)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按规定,“诸行自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南宋都城中的商业活动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四百十四行”。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  ) A.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 B.坊市制度已经瓦解 C.商业发展已超过农业 D.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 解析:从材料中提取关于唐代对商业店铺所做规定的具体信息,再结合南宋都城临安商业活动“散布于城内各处,并且有‘四百十四行’”的信息可知,南宋时期的商业与唐代相比,坊市制度已经瓦解,故正确选项为B。A、C两项材料没有体现;选项D既不符合材料信息,也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明朝中后期的史实不符,故可排除D项。 答案:B 9.(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  ) 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 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 解析:明成祖迁都北京,实现了政治重心的北移,客观上加强了南北经济的交流,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发展,故选B项。明成祖时期国家早已统一,故A项错误;迁都有利于跨区域贸易的发展,明清时期出现了以徽商和晋商为代表的商帮,故C项错误;南宋时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这种经济格局一直到明清时也未改变,故D项错误。 答案:B 10.(2017·江苏卷,21)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一度活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 材料二 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海外贸易“一度活跃”的原因,说明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背景。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外白银流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明朝商品经济与海外贸易的发展。第(1)问,紧扣材料一信息,迁移所学知识,从农作物种植、农产品商品化、资本及商人群体等角度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提取材料二中关键信息,从政府政策、商业贸易的自身发展等方面归纳;第二小问,从新航路开辟、西欧国家的早期殖民扩张、中外贸易交流等方面分析说明。第(3)问,从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主要流通货币的变化、经济联系的加强等角度分析。 答案:(1)表现:经济作物大量种植;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商人资本雄厚;商帮(徽商、晋商)活跃。 (2)原因:中国商人主动参与海外贸易;政府开放(放松)海禁;设立专门管理机构。 背景:新航路开辟;殖民者掠夺美洲白银(贵金属);中国手工业品在海外受欢迎;外国无合适商品与中国交换,不得不用白银支付。 (3)作用: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商业繁荣);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 11.(2017·新课标全国卷Ⅱ,41)(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经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下达“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 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他 建议 关于小区增设电动车充电建议给教师的建议PDF智慧城市建议书pdf给教师的36条建议下载税则修订调整建议表下载 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 ——摘编自戴逸主编《简明清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在雍正年间与19世纪70年代矿业政策的差异及原因。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政府政策、开采方式等方面概括;第二小问,雍正年间,从当时主导性经济政策、开矿对社会稳定的影响、政府利益等方面分析;19世纪70年代,从外部环境、洋务运动、对矿产资源的需求等方面归纳。 答案:(1)差异: 雍正年间:限制开矿,政府垄断。 19世纪70年代:允许开矿,官督商办。 原因: 雍正年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清廷认为开矿影响社会稳定;政府谋取矿利。 19世纪70年代:列强的经济侵略;洋务运动的推动;煤铁等关系到国防、民生,需求很大。 答题必背要语 1.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然而整体看来,古代中国商业发展始终处于封建政府的压制之下。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进步,商业繁盛促进了古代都会的大量兴起。 2.两宋时期,中国商业发展突破了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发展到新的水平,对两宋文学、艺术的发展繁荣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3.明朝中后期,在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手工工场,工场主为市场需要雇佣雇工进行生产,这种现象被称为“资本主义萌芽”。 4.“重农抑商”作为我国古代的一项经济政策,对于保护农业生产的发展、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以及维持社会的相对稳定,都起过积极作用。但是,在封建社会后期,也抑制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5.“海禁”是指明清时期严厉禁止私人出海贸易,海外贸易必须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主要是防内。 6.闭关锁国政策尽管曾起到一定的自卫作用,但它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本文档为【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7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16农耕时代的商业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课件岳麓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1.9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资源文库
从事幼儿保育多年。
格式:ppt
大小:2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9-01-25
浏览量: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