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二章商品质量与商品质量管理ppt课件

第二章商品质量与商品质量管理ppt课件

举报
开通vip

第二章商品质量与商品质量管理ppt课件第2章商品质量和商品质量标准学习目标学习本章后,要掌握现代商品的全面质量观、相关术语及基本要求;学会分析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掌握商品质量标准的有关概念和制定原则;掌握标准分级的制定、修订与实施的原则和措施。2.1现代商品的全面质量观2.2商品质量的基本要求2.3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2.4商品质量标准2.5商品质量标准的分级本章小结复习与思考2.1.1商品质量商品质量是商品学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核心内容,是商品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商品质量的一般理解是商品的优劣程度;所以说商品质量与商品品质是同义词,商品质量即商品品质。随着...

第二章商品质量与商品质量管理ppt课件
第2章商品质量和商品质量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学习目标学习本章后,要掌握现代商品的全面质量观、相关术语及基本要求;学会分析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掌握商品质量标准的有关概念和制定原则;掌握标准分级的制定、修订与实施的原则和措施。2.1现代商品的全面质量观2.2商品质量的基本要求2.3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2.4商品质量标准2.5商品质量标准的分级本章小结复习与思考2.1.1商品质量商品质量是商品学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核心内容,是商品学研究的中心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商品质量的一般理解是商品的优劣程度;所以说商品质量与商品品质是同义词,商品质量即商品品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质量也处于动态深化之中。对商品质量的认识,也是一个动态变化和深化的过程。商品是一个整体的概念,质量也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因此商品学中所研究的商品质量是一个全面的商品质量。1)狭义的商品质量质量的概念源于物理学,在物理学中质量的基本概念是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商品质量中的质量是由此转义而来的。狭义的商品质量通常限定在一个特定的范围或领域内,在一定的条件下,满足一定的需要,片面强调某一方面的各种特性。在生产领域,从生产的角度理解商品的质量,是工序、工艺和产品性能的综合鉴别,偏重于自然属性和技术特性,是设计质量、工艺质量、工序质量和工作质量的综合。在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偏重于社会属性,从统计质量管理的角度,以满足消费需求为量度,即以商品能否售出为标准。在消费领域,消费者理解商品质量通常是由购买时的商品性能和使用过程中的商品性能构成。如好用性、耐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绿色性等构成的。目前,在学术界较典型的狭义商品质量有两种。(1)商品质量的自然属性观点这种观点认为商品质量是评价商品使用价值优劣程度的各种自然属性的综合。用自然属性的商品质量来衡量商品使用价值的大小。商品是否符合预先提出的使用目的、要求的总性能,通常用商品质量表达。我国商品学学术界在建国后曾一度持这种观点。(2)商品质量的社会属性观点这种观点认为质量是指特定的商品,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市场,以社会的观点全面评价的结果作为基础,表现为平均使用价值的客观形态。这种观点渗透了商品销售学的观点,带有全面质量管理的质量概念色彩,偏重于商品质量的社会属性。2)广义的商品质量(1)质量的国家标准定义①GB/T6583-IS08402-19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中给出了有关质量的定义和注释如下:质量(quality),指反映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GB/T6583-1994对“实体”(entityitem)给出的定义是:“可单独描述和研究的事物、实体可以是活动过程”;“产品”;“组织、体系或人”;“上述各项的任何组合”。②特性是指实体所有的性质,反映了实体满足需要的能力A.对于硬件和流程性材料类别的产品,大致可归结为以下六个方面的质量特性:B.对于服务这种类别的产品,大致可归结为以下六个方面的质量特性:C.对于软件类别的产品,质量特性大致可以归结为③质量特性要由“过程”或“活动”来保证。以上所讨论的质量特性是在设计、研制、生产制造、销售服务,或服务前、服务中、服务后的全过程中实现并得到保证的。也就是说,这些质量特性受到了过程或过程中各项活动的影响,过程中各项活动的质量就决定了特性,从而决定了产品的质量。④对质量“满足需要”应有正确的理解。质量不应仅理解为“适用性”、“适合目的性”、“顾客满意”或“符合要求”,这些说法仅表示了质量概念的某一方面。还要考虑到社会的需要,符合法律、法规、环境安全、能源利用和资源保护等方面的要求,这是十分重要的。另GB/T19000-94-IS09000-94中又提出了受益者的概念,供方的受益者有:顾客、员工、所有者,分供方和社会。供方应满足其所有受益者的期望和需要。这样无疑会加深对广义质量概念的认识。⑤“质量”一词前面常常可以加上某个恰当的形容词,以进行优良程度的比较和定量的技术评价。如可用“相对质量”来表示实体按某基准所进行的优良程度的排序,同样,用“质量水平”和“质量度量”也仅仅是在定量意义上所作的技术评价。⑥“质量”能否满足需要是靠全过程来保证的,涉及质量环节所描述的全过程的每一个阶段。这些阶段常常由于强调它对质量的作用来加以划分和区别的。因此,对于不同类别的产品,以及同类别产品不同的具体情况,是可以有不同阶段的。(2)商品学的全面商品质量概念商品质量即商品品质,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评价商品使用价值优劣程度的各种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商品有形质量和无形质量、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商品满足明确需要和隐含需要能力的特性和特征的总和。定义中的“在一定条件下”,反映了商品质量的动态观念。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生产力发展阶段,商品质量属性的内涵也在发生变化。其商品质量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地修订、发展、变化。例如,可持续发展性商品——绿色商品,将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定义中的“明确需要和隐含需要能力”则是从商品标准、法律和法规规范的角度约束商品质量。这种限定是不可缺少的。2.1.2保证和提高商品质量的重要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商品的要求,首先是质量优,其次才是同样质量比价格。因此,以“低价低质取胜”的时代已过去,“以质优取胜”才是当今世界各国发展对外贸易的战略。1)质量是水平的标志商品质量是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技术和经济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企业生产能力、企业素质的象征。2)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是商品的生命,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企业要振兴,国家要振兴,靠的是质量。质量是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劣质商品给企业带来的最终结果是倒闭。3)质量是供给的基础质量和数量是辩证的关系,它们共处一个矛盾统一体之中。提高商品质量,增加商品数量,是增加社会财富的两个渠道。低质量的商品几个顶不了一个用,数量再多也无用,数量越多浪费越大;高质量的商品一个顶几个用,是最大的增产节约,实际上等于增加了商品的数量。因此,可以说质量是数量有效性的前提,是保证商品长期有效供给的基础和关键。4)质量提供效益企业要获得好的经济效益,与商品质量密切相关,质量是效益的前提,效益是质量的结果,有质量才有效益,没有质量就没有效益。因此质量是发展经济和取得效益的关键。5)质量控制市场市场的竞争,实质上是占领市场的商品竞争,而竞争的焦点集中在质量、品种和价格上,这其中最关键的是质量。因此,市场竞争实质是质量竞争,竞争的基本规律是优胜劣汰。胜利者最终占领市场,失败者退出市场。对商品质量的基本要求概括起来,基本可以归纳为:功能保证性、质量指标可信性、性能稳定性、安全性、环保性、经济性、市场适应性、信息服务性等。2.2.1功能保证性指商品保证满足质量要求或完成规定功能和主要用途所必须具备的性能。功能保证性是构成商品使用价值的基本条件,是评定商品质量的基本要求。2.2.2质量指标可信性质量指标(技术指标)是各级各类标准所规定的质量特性必须达到的技术要求。可信性是一种集合特性,包括可用性、适应性、可靠性、维修性、耐用性和商品寿命等。1)可用性可用性是指商品根据用户需要,随时使其处于工作状态的可使用程度。2)适应性适应性是指商品使用时,商品与外界条件的适应能力,内容包括商品与人和商品与周围环境的适应性。3)可靠性可靠性是指商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寿命之内),完成规定任务的能力、可接受维修的能力、任意可用的能力。4)维修性维修性是指商品在发生故障后能被迅速修好恢复其功能的能力。2.2.3性能稳定性性能稳定性是指商品在使用过程中性能的不变动性。它是评价电器类商品和机械类商品质量特性的重要指标。2.2.4安全性安全性是指商品在储存、流通和使用过程中保证人体和周围环境不受伤害的性能。2.2.5环保性环保性主要是指商品对周围环境的保护性能。它是商品绿色性重要指标之一。。2.2.6经济性经济性是指商品的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都能用尽可能少的费用获得较高的商品质量,从而使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使消费者的消费总和最低。经营质量成本和消费质量成本两种。2.2.7市场适应性指商品的市场质量适应市场消费需求的程度。主要包括商品的适销对路性,即商品要适应市场的消费习惯、适应国内外市场的消费水平、适应季节的变化、适应节日的需要、适应消费市场的时尚等;以及商品的更新换代性和美观舒适性等。2.2.8质量信息服务性质量信息服务性是依照商品有关的质量法规,生产经营者有责任和义务通过其商品或商品包装上的规定标识以及包装内必备的有关文件,向消费者提供有用的质量信息。1)认证标识在商品或其包装上,按规定必须标明:执行的商品标准号、商品质量管理认证和保证、质量检验合格证、商品中文的名称、产品规格、型号、等级、主要技术指标或成分和含量、商品技术标准编号、商标、认证标志等。2)警示性标识警示性标识要在商品及其包装上明确注明:限期使用的商品要标明生产日期和安全使用期或失效日期;使用不当而容易造成商品本身损坏或者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要有警示标志或者中文警示说明;剧毒、危险、易碎、储运中不能倒置以及有其他特殊要求的商品,其包装必须符合相应标准要求,有警示标志或者中文警示说明以标明储运注意事项等。3)生产许可证标识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商品还应标明批准的许可证编号、批准日期、审批单位和有效期限。4)使用说明对于耐用性商品尤其是电器类商品,还应备有安装方法、原理图、维修方法、线路图,价格昂贵的高档电器商品还应备有维修手册等。比较完备的商品使用说明书应包括以下内容:商品的技术经济指标、使用范围和条件、使用方法、质量保证期限、储存条件、保养方法、注意事项等。5)工序质检标识在工艺比较复杂、工序较多的耐用商品中,按照企业质量管理的质量保证体系要求,对每道工序完成的零部件都要打上印迹,如序号、日期、批号、件号、操作员号、检验员号等标记。6)出厂地点和时间在商品或其包装上标明的生产厂厂名、厂址、生产时间和产品有效期等。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商品质量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效应问题。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主要可概括成以下十一个方面。1)科学技术的发展2)科学管理和员工素质3)科研与设计4)原料5)工艺和设备6)质量检验7)包装8)运输与储存9)销售服务10)使用与保养11)商品的废弃处理2.4.1标准和制定标准的原则1)标准的概念标准是在一定的范围内,为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结果,所规定的共同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和守则。标准应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社会效益为目的。2)制定标准的原则制定标准应遵循:从全局利益出发,认真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充分满足使用要求;有利于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则。2.4.2商品质量标准1)商品质量标准的概念对商品质量和有关商品质量的各方面(如品种、规格、用途、试验方法、检验方法、标志、包装、储存、运输、养护等)所做的技术规定,称为商品质量标准。2)商品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商品的适用范围;②商品的品种、规格和结构形式;③商品的主要性能;④商品的试验、检验方法和验收规则;⑤商品的包装、储存和运输等方面的要求。2.4.3商品质量标准的分类A.按标准的约束性分按标准的约束性可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国家对涉及人类健康和安全,动植物生命和健康,以及环境保护和公共安全的产品实行强制性标准和强制性认证制度。除强制性标准之外,自愿采用,自愿认证的标准属于推荐性标准。B.按标准的表达形式分按标准的表达形式分为文件标准和实物标准。按规定,标准的表达形式必须采用文件标准,以文本形式表述,用特定格式的文件,以文字、表格、图样等形式表达商品质量和有关商品质量的各方面所做的技术规定。对难以用文字准确表达的质量要求(如色、香、味、手感、质感等),由标准化机构或指定部门用实物制成与文件标准规定的质量要求完全或部分相同的标准样品(标样),按一定程序颁布,用以鉴别商品质量和评定商品等级,称为实物标准。如粮食、茶叶、棉花、羊毛、蚕茧等农畜产品都需要实物标准。2.4.4商品质量标准的作用1)商品质量标准对促进技术进步,保证商品质量,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促进贸易的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2)商品质量标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是科学技术和生产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具有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作用。3)商品质量标准是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具有约束力的产品技术准则,是商品生产、质量检验、选购验收、使用维护和洽谈贸易的技术依据。4)商品质量标准是对商品质量争议作出仲裁的依据,对保证和提高商品质量,提高生产、流通和使用的经济效益,维护消费者和用户的合法权益等都具有重要作用。5)商品质量标准可以提高我国企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2.4.5标准体系为了使一定范围内的标准,建立起协调的秩序,并达到规定的功能,所应当具备的具有内在联系的标准有机整体,称为标准体系。标准体系具有如下特征:1)目的性。2)整体性标准体系是由一整套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标准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具有整体性功能。3)结构性标准体系内的标准是按照一定的结构形式结合起来的。最基本的结构形式有层次性结构形式与程序性结构形式。2.5.1国际标准和国际先进标准1)国际标准国际标准是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电信联盟(ITU)制定的标准,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确认并公布的其他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国际标准在世界范围内统一使用。国际标准采用标准代号(如ISO、IEC)、编号(标准序号——发布年代号)和标准名称来表示。示例:ISO8402—19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其中:ISO(标准代号),8402(标准序号),1994(发布年号),《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标准名称)。2)国际区域标准国际区域标准是指由世界区域性集团组织或标准化机构制定的标准。例如,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制定的欧洲标准(EN)、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CENELEC)制定的标准等。3)国际权威团体标准国际上有权威的团体标准主要指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标准(ASTM),美国石油学会标准(API),美国军用标准(MIL)美国机械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师协会标准(ASME),美国电气制造商协会标准(NEMA),美国电子工业协会标准(EIA),英国船级社标准(LR)等。2.5.2采用国际标准的方法ISO/IEC导则21-1981(E)中规定,一般采用六种方法将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订入(编入)采用国的国家标准。1)认可法由国家标准机构直接宣布某项国际标准为国家标准。2)封面法在国际标准上加上采用国的国家标准编号,并附简要说明和要求,如说明对原标准作了哪些编辑修改,以及如何贯彻等要求。3)完全重印法将国际标准翻译或不作翻译,采用原标准标题,重新印刷作为国家标准,并可在国际标准正文前面,加一篇引言,作一些说明或指示、要求。4)翻译法国家标准采用国际标准的译文,可以用两种文字(原文和译文)或一种文字出版,采用时,也可在前言中说明被采用国际标准作了哪些编辑性修改,或作一些要求说明。5)重新制定法根据某项国际标准,重新起草国家标准,即把国际标准“熔入”国家标准之中,或作层次上的修改或作结构上的变动,但一般要保留国际标准的主要指标,或基本上保留原结构格局。6)包括与引用法制定国家标准时,完全引用或部分引用国际标准的内容。根据国际标准的“包容”情况及专业深度,制定国家标准时,可以选择相关部分进行贯彻,其余部分不贯彻;也可包括其国际标准的一部分,其余根据需要补充新的内容和指标。目前世界各国都积极采用国际标准。2.5.3我国标准的分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将我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四级。我国的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地方标准由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企业标准由企业自己制定。我国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简称国家质检总局(2001年4月国务院批准成立),替代原国家技术监督局(1988年7月国务院批准成立)负责统一管理全国的标准化工作,各地也相应成立对应的组织机构,服务本地区的标准化工作。1)国家标准(1)国家标准的概念国家标准是指由国家标准化主管机构批准发布,对全国经济、技术发展有重大意义,且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标准。对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下列技术要素,应当制定国家标准(含标准样品的制作):①使用的技术术语、符号、代号(含代码)、文件格式、制图方法等通用技术语言要求和互换配合要求;②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技术要求,包括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中的安全、卫生要求,工程建设的安全、卫生要求,环境保护的技术要求;③基本原料、材料、燃料的技术要求;④通用基础件的技术要求;⑤通用的试验、检验方法;⑥工农业生产、工程建设、信息、能源、资源和交通运输等通用的管理技术要求;⑦工程建设的勘察、规划、设计、 施工 文明施工目标施工进度表下载283施工进度表下载施工现场晴雨表下载施工日志模板免费下载 及验收的重要技术要求;⑧国家需要控制的其他重要产品和工程建设的通用技术要求。(2)强制性国家标准的范围下列国家标准属于强制性国家标准:①药品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国家标准、兽药国家标准、农药国家标准;②产品及产品生产、储运和使用中的安全、卫生国家标准,劳动安全、卫生国家标准,运输安全国家标准;③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卫生国家标准及国家需要控制的其他工程建设国家标准;④环境保护的污染物排放国家标准和环境质量国家标准;⑤重要的涉及技术衔接的通用技术术语、符号、代号(含代码)、文件格式和制图方法国家标准;⑥国家需要控制的通用的试验、检验方法国家标准;⑦互换配合国家标准;⑧国家需要控制的其他重要产品国家标准。除上述范围内的其他国家标准是推荐性国家标准。“十五”期间,我国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规划目标已经确定,国际标准转化为我国标准的转化率将达到70%,我国重要行业工业产品采标率达到80%。到2001年底,我国已经批准发布的19744项国家标准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有8621项,采标率为43.7%。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现有标准16745项,已转化为我国国家标准的有6300项,转化率为38%。2)行业标准(1)行业标准的概念行业标准是指全国性的各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标准。行业标准由行业标准归口部门统一管理,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查确定。行业标准是对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所制定的标准。行业标准不得与有关国家标准相抵触。有关行业标准之间应保持协调、统一,不得重复。行业标准在相应的国家标准实施后,即行废止。(2)行业标准的代号与编码①行业标准代号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规定,代号如下:农业NY、石油化工SH、林业LY、机械JB、轻工QB、环境保护HJ、纺织FZ、煤炭MT、化工HG、商业SY。②行业标准的编号由行业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及年号组成。3)地方标准(1)地方标准的概念地方标准是指在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情况下,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制定和使用的标准。地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编制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组织制定、审批、编号和发布。内容包括:①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②药品、兽药、食品卫生、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种子等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③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2)地方标准的代号与编号①地方标准的代号为汉语拼音字母“DB”加上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划代码前两位数再加斜线,组成强制性地方标准代号。再加“T”,组成推荐性地方标准代号。示例1:吉林省强制性地方标准代号:DB22/示例2:吉林省推荐性地方标准代号:DB22/T②地方标准的编号由地方标准代号、地方标准顺序号和年号组成。示例1:DB××/×××—××强制性地方标准代号示例2:DB××/T×××—××推荐性地方标准代号③我国省、自治区、直辖市代码:北京市110000湖南省430000天津市120000广西壮族自治区450000河北省130000广东省440000山西省140000内蒙古自治区150000海南省460000四川省510000辽宁省210000黑龙江省230000吉林省220000云南省530000贵州省520000西藏自治区540000上海市310000江苏省320000陕西省610000浙江省330000甘肃省620000安徽省340000青海省630000福建省350000河南省410000江西省360000山东省37000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50000湖北省420000台湾省7l000宁夏回族自治区6400004)企业标准(1)企业标准的概念企业标准是指由企业制定发布,在该企业范围内统一使用的标准。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时,应当制定企业标准,作为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已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企业也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内控企业标准,以提高产品质量水平,保证产品质量优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争优质和创名牌。企业标准由企业自行制定、审批和发布实施,报当地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2)企业标准代号与编码企业标准代号由“Q”加斜线再加上企业代号组成,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布的企业标准,则应在“Q”前加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简称汉字。其编号形式由企业标准代号、标准序号和年号组成。企业代号可用汉语拼音字母或用阿拉伯数字或两者兼用,具体办法由当地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规定,中央所属企业则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示例1:×Q/××××××—××。×Q/×××(企业标准代号),×××(标准序号),—××(发布年号)。示例2:Q/××××××—××。Q/×××(企业标准代号),×××(标准序号),—××(发布年号)。2.5.4国家标准的的制定、修订与实施国家标准的的制定(1)制定商品标准的基本原则制定国家标准应当贯彻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有利于合理开发和利用国家资源,推广科学技术成果;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促进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对外贸易的发展;保障安全和人民的身体健康,保护环境;充分考虑使用要求,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协调配套。(2)制定商品标准的一般程序Ⅰ组织起草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在每年六月提出编制下年度国家标准计划项目的原则要求,下达给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领导与管理的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将编制国家标准计划项目的原则、要求,转发给由其负责领导和管理的全国专业标准技术委员会或专业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Ⅱ征求意见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及有关附件,经负责起草单位的技术负责人审查后,印发各有关部门的主要生产、经销、使用、科研、检验等单位及大专院校征求意见。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时,应明确征求意见的期限,一般为两个月。Ⅲ归纳整理负责起草单位应对征集的意见进行归纳整理,分析研究和处理后提出国家标准送审稿、“编制说明”及有关附件、“意见汇总处理表”,送负责该项目的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或技术归口单位审阅,并确定能否提交审查。必要时可重新征求意见。Ⅳ审稿国家标准送审稿的审查,凡已成立技术委员会的,由技术委员会按《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章程》组织进行。国家标准送审稿的审查,未成立技术委员会的,由项目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技术归口单位组织进行。参加审查的,应有各有关部门的主要生产、经销、使用、科研、检验等单位及大专院校的代表。其中,使用方面的代表不应少于四分之一。审查可采用会议审查或函审。Ⅴ审批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审批、编号、发布,并将批准的国家标准一份退给报批部门。商品标准的复审和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规定:标准实施后,制定标准的部门应当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适时进行复审,以确认现行标准有效或者予以修订、废止。标准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五年。标准修订的主要工作程序,按制定标准的有关规定要求执行。修订后的标准顺序号不变,仅把年号改为修订的年即可。(1)确认继续有效的国家标准,不改顺序号和年号。当国家标准重版时,在国家标准封面上、国家标准编号下写明“××××年确认有效”字样。(2)需作修改的国家标准作为修订项目,列入计划。修订的国家标准顺序号不变,把年号改为修订的年号。(3)已无存在必要的国家标准,予以废止。商品标准的实施商品标准的实施,大致要经计划、准备、实施、检查、总结这五个阶段。(1)计划贯彻实施商品标准,首先要制定计划,从整体上分析实施项目的需要和可能的相关因素和条件。合理安排人力,具体划分任务和工作进度,明确职责,并对实施后的经济效果进行预测分析。(2)准备为保证商品标准贯彻实施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事先做好思想准备、组织准备、技术准备和物质条件准备这四个方面的工作。(3)实施实施就是将商品标准用于生产和流通。根据不同情况,可采取不同的实施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各部门不得擅自更改或降低标准。从事科研、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执行标准。不符合标准的商品,禁止生产、销售和进口。质量监督检验部门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商品质量监督与认证,这是保证标准贯彻实施的重要手段。(4)检查要将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检查,使其符合标准化的要求。(5)总结总结包括技术上的总结以及各种文件和资料的归纳、整理、立卷、归档,对下一步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本章小结商品学的全面商品质量概念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评价商品使用价值优劣程度的各种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商品有形质量和无形质量、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商品满足明确需要和隐含需要能力的特性和特征的总和。对商品质量的基本要求概括起来可以归纳为:功能保证性、质量指标可信性、性能稳定性、安全性、环保性、经济性、市场适应性、信息服务性等。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效应问题。在分析影响商品质量因素时,要以商品质量形成过程为主线,按科研与设计、生产、流通、消费到废止的流程顺序来进行。商品质量标准是对商品质量和有关商品质量的各方面所做的技术规定。商品质量标准是商品质量的具体化和量化指标。国际标准是指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和国际电信联盟制定的标准,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确认并公布的其他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国际标准在世界范围内统一使用。我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四级。关键概念:名词解释:商品质量功能、商品质量性能、商品质量指标、标准、商品质量标准、国际标准、国家标准。1、对商品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什么?2、制定标准的原则是什么?3、标准体系有哪些特征?4、采用国际标准和国际先进标准有哪些方法?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本文档为【第二章商品质量与商品质量管理ppt课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机构认证用户
爱赢
公司经营范围:网络软件设计、制作、图文设计、影视制作(编辑)
格式:ppt
大小:2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互联网
上传时间:2021-03-15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