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及技术装备标准(DOC 64页)

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及技术装备标准(DOC 64页)

举报
开通vip

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及技术装备标准(DOC 64页)目次TOC\o"1-2"\h\z\u1总则12术语和定义33水文测站级(类)别划分原则53.1水文站53.2水位站级别划分原则63.3水文实验站和报汛站73.4水质监测站级别划分原则73.5地下水监测站(井)级别划分原则83.6其它水文测站84水文基础设施建设与技术装备原则104.1水文测站防洪、测洪建设标准104.2水文测站基础设施建设原则114.3测站技术装备原则134.4水文测站以上水文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及技术装备原则145水文测站基础设施175.1基础设施构成175.2测验河段基础设施185.3水位观测设施1...

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及技术装备标准(DOC 64页)
目次TOC\o"1-2"\h\z\u1总则12术语和定义33水文测站级(类)别划分原则53.1水文站53.2水位站级别划分原则63.3水文实验站和报汛站73.4水质监测站级别划分原则73.5地下水监测站(井)级别划分原则83.6其它水文测站84水文基础设施建设与技术装备原则104.1水文测站防洪、测洪建设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104.2水文测站基础设施建设原则114.3测站技术装备原则134.4水文测站以上水文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及技术装备原则145水文测站基础设施175.1基础设施构成175.2测验河段基础设施185.3水位观测设施195.4流量及泥沙测验设施205.5降水、蒸发、地下水、水质测验设施及水文实验站设施235.6生产、生活用房及附属工程用房245.7供电、供水、取暖、通信设施255.8其它设施276水文测站技术装备286.1水位观测设备286.2流量测验设备286.3泥沙测验设备326.4降水、蒸发等气象要素观测设备336.5水质监测设备346.6地下水监测设备356.7墒情、冰情、水温监(观)站及测绘仪器设备366.8通信与数据传输设备366.9其它设备387测站以上水文机构基础设施及技术装备407.1地市以下水文勘测队407.2地市水文(水资源)机构417.3省(自治区、直辖市)、流域水文机构507.4水库河道测绘队618水文基本建设项目分类与费用构成658.1水文基本建设项目分类658.2水文基本建设项目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概(估)算费用构成66附录A水文测站基础设施建设标准汇总表76附录B水文测站主要仪器设备配置汇总表78本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的用词和用语说明821总则1.0.1为统一全国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及技术装备原则与规模,促进其向规范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使水文生产适应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保护和开发利用,以及国民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规定了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装备的原则与规模,并给出了有关建设与装备的具体标准。本标准适用于各类水文测站及其以上水文机构主要生产部门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装备配置;本标准适用于水文部门的水质监测站和水环境检测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装备配置;本标准适用于水文资料整编、水文数据库建设及泥沙颗粒分析等专项业务相关设施建设和技术装备配置;本标准亦适用于地下水、冰清、水温观测及水下地形测量等专项测验项目的建设和配置。1.0.3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应进行防洪、可靠性等专项设计,并应结合生产任务、测区特点、测验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以及发展规划确定建设规模。1.0.4技术装备应满足水文生产及安全的需要,遵循因地制宜和经济合理的原则。1.0.5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装备应采用成熟的新方法、新技术,并应能提高生产效率,对有时效要求的水文生产项目必须满足规定的时效性要求。1.0.6更新常规水文生产项目所配置的仪器设备,应在可靠性、稳定性和自动化程度等方面优于原仪器设备。1.0.7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装备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1.0.8本标准未涉及的水文生产、办公、生活等设施设备按有关规定执行。2术语和定义2.0.1水文测站(hydrometricstation)。经常收集水文数据,在河流、渠道、湖泊、水库上或流域内设立的各种水文观测场所的总称。水文测站按其观测的主要项目分为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蒸发站、水质站、地下水观测站(井)、墒情站等。2.0.2水文基础设施(elementaryhydrologicalfacilities)。满足水文生产所必须建设的设施。包括各种水文要素观测设施、测验断面设施,生产、生活用房,供电、给排水、取暖、通信设施以及相应附属设施等。水文要素观测设施主要有水位观测设施、流量测验设施、泥沙测验设施,水质、地下水、降水、蒸发观测设施及水文试验站设施等。2.0.3水文技术装备(hydrologicaltechnicalequipment)。水文测站及测站以上水文机构为满足生产需要配置的仪器、设备、工具及各种应用软件的总称。2.0.4防洪标准(floodcontrolstandard)。水文基础设施自身防御洪水和抵抗洪水能力的相应洪水标准。2.0.5测洪标准(measuringfloodstandard)。水文设施设备能够实测的相应洪水标准。2.0.6报汛(flood-reportinginformation)。利用各种通信手段及时准确地向有关部门和地区报告河流、湖泊、水库和其它水体的雨情、水情等水文要素信息的工作。2.0.7水位观测平台(stageobservationplatform)。安装自记水位计的各种设施的总称。2.0.8计算机测流控制系统(controlsystemofdischargemeasurementwithcomputer)。在计算机控制下实现起点距、水深、流速自动采集和记载,并自动生成流量实测成果表的一种自动化流量测验系统。2.0.9多波束水下测量系统(MULTIBEAMECHOSOUNDERSYSTEMMultibeamSonarSurveySystem)。多波束测深系统也称声纳阵列测深系统,是一种多传感器的综合测量系统,主要有换能器、运动传感器、声速剖面仪、GPS等组成,可同时获取水下多点测量成果的测量仪器。2.0.10觇标(sightingboard)。为提高测距仪测量的精度,采用木料或金属等制成一种测量标志,设立在水文测验断面上作为测距仪测量时瞄准的目标。2.0.11机动(应急)测验队(surveyteamforemergency)。水文部门设立的为应对需要测量突发事件(如溃坝、决堤、漫滩、冰坝、堰塞湖、泥石流等)的测验队。2.0.11视频监视系统(VideoMonitorSystem)。一种应用CCD、图象压缩、通讯及计算机等技术,实现现场实时图象信息自动采集、传输和控制的系统。3水文测站级(类)别划分原则3.1水文站3.1.1根据水文站集水面积大小、所处地理位置以及作用的不同,水文站分为大河重要控制站、大河一般控制站、区域代表站和小河站四级。其中,大河重要控制站和大河一般控制站亦统称为大河控制站。3.1.2大河控制站的划分原则1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水文站为大河重要控制站:1)湿润或半湿润地区流域集水面积大于10000km2的水文站;2)干旱或半干旱地区流域集水面积大于20000km2的水文站。2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水文站为大河一般控制站:1)湿润或半湿润地区集水面积大于3000km2,小于10000km2的水文站;2)干旱或半干旱地区集水面积大于5000km2,小于20000km2的水文站;3)国际河流上,控制出入国境境集水面积大于1000km2的水文站;4)大(1)型水库的水库水文站;5)潮汐河流承担流域主要泄洪通道上的水文站。3.1.3区域代表站的划分原则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水文站为区域代表站:1)湿润或半湿润地区集水面积大于200km2,小于3000km2的水文站;2)干旱或半干旱地区集水面积大于500km2,小于5000km2的水文站;3)大(2)型水库的水库水文站。3.1.4小河站的划分原则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水文站为小河站:1湿润或半湿润地区集水面积在200km2以下的水文站;2干旱或半干旱地区集水面积在500km2以下的水文站。3.1.5对防汛、水资源、水质监测等有重大影响,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水文站,可按对应的水文站级别划分原则提高一级标准进行建设:1国家重要水文站;2位于重要城市或重要城市上游并对城市防汛起重要作用的水文站;3水库库容大于1亿m3,且下游有重要城市、大型厂矿、铁路干线、大型油田等对防汛有重要作用的水库站;4水库库容大于1亿m3,水库为国家重点病险库的水库水文站;5对水资源配置、水环境评价、供水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州)界水文站;6承担国际水文水资源资料交换的水文站;7位于城市重要水源地或重点产沙区的水文站。3.2水位站级别划分原则3.2.1根据水位站所处水体分为河流水位站、湖泊(水库)水位站、潮水位站。3.2.2河流水位站按所在河流位置及重要性,分为大河水位站及一般河流水位站。3.2.3潮水位站、大型水库(湖泊)水位站按大河水位站标准建设。3.2.4对防汛、水资源、水质监测等有重大影响的水位站,按小河水文站的级别标准进行建设。3.3水文实验站和报汛站3.3.1水文实验站。按其研究目的可分为以下四类:1为发展水文科学的基础理论和探索某些综合性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而设立的径流、蒸发、水平衡、三水转化、泥沙或泥石流等实验站;2为研究某水体的水文规律而设立的水库、湖泊、沼泽、河口、河床演变、冰川、冰情等实验站;3为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定量水文效应而设立的森林、牧区、城市、灌区、水土保持、水生态等实验站;4为完善或改进某种仪器设备或测验方法而设立的水文测验实验站。3.3.2报讯站。根据水文测站承担任务情况,可分为报汛站和非报汛站。报汛站根据其水文信息向上传送机构不同,又可分为中央报汛站、流域机构及省(自治区、直辖市)报汛站、一般报汛站。3.4水质监测站级别划分原则3.4.1水质站按其批准设立单位与监测目的作用分为国家级水质站和省级水质站。3.4.2根据监测水体的不同特点及所处位置,国家级水质站可分省界河流水资源质量监测站、大中型城市取水水源地及大型水库水质监测站、区域性水质监测中心站等。3.4.3省级水质站可分为市州界河水资源质量监测站、城镇水源地水质监测站、中小型水库水质监测站、重要水域或水功能区水质监测站等。3.4.4独立设置的国家级水质站及自动水质监测站,按国家重要水文站标准建设;独立设置的省级水质站,按区域代表水文站的标准建设。3.4.5水质监测与水文(位)站结合时,按水文(位)站的级别标准建设,同时应考虑水质监测项目必需的土建规模。3.5地下水监测站(井)级别划分原则3.5.1地下水监测站(井)由基本监测站(井)、统测站(井)和试验站(井)构成。3.52根据其承担的任务的不同,基本监测站(井)分为重要基本监测站(井)和一般基本监测站(井)。3.5.3根据其承担实验项目的不同,实验站(井)分为重要实验站(井)和一般实验站(井)。重要实验监测站(井)根据其实验项目对设施设备的需求确定标准建设。3.5.4井深20米以上或口径在20CM以上或自动化程度高的地下水监测站(井),按重要基本监测站(井)标准建设。3.6其它水文测站3.6.1雨量站。根据所承担的任务可分为报汛雨量站和非报汛雨量站;根据观测精度要求又分可为雨日记录站和非雨日记录站。3.6.2蒸发站。可分为陆上水面蒸发站,水体水面蒸发站。水体水面蒸发站包括湖泊、水库水面等大型水体蒸发站。3.6.3墒情站。按其目的和作用可分为基本墒情站和临时墒情站。4水文基础设施建设与技术装备原则4.1水文测站防洪、测洪建设标准4.1.1水文测站设施建设应分别满足防洪标准和测洪标准的要求。当出现防洪标准相应洪水时,应能保证设施设备、建筑物不被淹没、冲毁,人身安全有保障。当发生测洪标准相应洪水时,测验设施设备能正常运行,测站测报工作能正常开展。4.1.2水文(水位)站的防洪、测洪建设标准应根据水文测站级别划分原则和水文(水位)站的重要性,按表4.1.2的规定执行。表4.1.2水文(水位)站防洪、测洪建设标准等级防洪标准测洪标准大河重要控制站高于100年一遇,或不低于近50年以来发生的最大洪水50年一遇至100年一遇,或不低于当地和下游保护区防洪标准大河一般控制站50年一遇至100年一遇,或不低于近30年以来发生的最大洪水高于30年一遇,或不低于当地和下游保护区防洪标准区域代表站50年一遇30年一遇小河站30年一遇至50年一遇20年一遇至30年一遇4.1.3水文测站岸上观测设施和站房防洪建设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1非平原河网地区,测站岸上观测设施和站房应建在表4.1.2规定的防洪标准洪水水位1.0m以上;测验河段有堤防的测站,应高于堤顶高程;雨量、蒸发及其它气象要素观测场地宜设置在相应洪水水位以上;平原河网地区按需建设;2测站应建设高水观测道路,平原地区的测站可根据需要配备应急观测所需的交通设备(如快艇、冲锋舟、小型机船等);3测站专用变压器、专用供电线路、专用通信线路及通信天线应建在历年最高洪水位3.0m以上;4测验河段、码头应有保护措施,确保出现高洪水位时不因崩岸或流冰而导致岸边设施和观测道路被毁;5沿海地区的水文基础设施应能抵御12级台风。4.1.4水文测站测洪标准与报讯设施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1水位监测应能观测到历史最高最低水位。测验河段有堤防的测站,应能测记到高于堤防防洪标准的水位。水位自记设施应能测记到表4.1.2规定的测洪标准水位;2对水位观测要求较高的区域代表站、小河站,其水位测洪能力建设宜取大河一般控制站或大河重要控制站标准;3各级测站的测洪标准应符合表4.1.2规定,测验河段有堤防的站,应能施测与堤防防洪标准相同的洪水。对超出建设标准的特大洪水,应有测洪应急方案,并根据确定的测洪应急方案进行相应的仪器、设备配置和设施建设;4要求测洪标准高于50年一遇的水文测站,在条件许可情况下,宜建坚固的比降水位设施,缆道测流站可建双缆道,船测测流站可建造备用测船;5有水情报汛任务的测站,应配置能够确保雨、水情按测站报汛任务书及时报汛的通信设施和设备。测站配置的通信设施、设备、电源应有备用。4.2水文测站基础设施建设原则4.2.1测站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应根据测站的生产任务、相应规范的技术要求和人员编制确定。测站应综合考虑水文测验规范的技术要求、测站级别及当地的实际情况等因素,确定土地征用和站房建设面积。4.2.2测站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和内容应符合本标准4.1.3的规定。4.2.3测站水位、流量监测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和内容符合本标准4.1.4的规定。4.2.4观测场、实验场及其它生产场地的面积范围及环境条件应达到有关规范、标准的要求。4.2.5断面标志、定位标志和测验河段保护标志应准确、牢固、清晰、规范。4.2.6驻测的测站应有供电、通讯、给排水、取暖、文化生活等基础设施。生产用房应配置空调设备。对不通电或供电不稳定的测站应配自备电源设备。4.2.7开展巡测的测站其基础设施应按需建设,并具有防盗、防破坏的功能。4.2.8对位于城镇和适宜开展巡测的水文(水位)站,其职工住宅应按国家和当地政府的规定执行,但测站应建必要的生产用房和集体宿舍。4.2.9对位于偏远地区的驻测站,应建设职工公寓或职工住宅。4.2.10测站站房、水位观测平台等设施应根据条件进行必要装修,测站院内外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绿化和硬化。对位于城市或风景区内的测站站房、缆道、码头、水位观测平台等设施,在满足水文测验规范要求前提下,应按城市(风景区)规划要求进行建设。4.2.11地下水、水质、墒情、蒸发、水文实验站等站类的基础设施建设,应符合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4.2.12水文测站基础设施设备建设专业性强,安全性要求高,各站的水文特性、地质、地貌及周边环境不尽相同,各站建设要因地制宜。4.2.13水文测站基础设施建设除满足表4.1.2规定的防洪、测洪标准外,还应满足低水、枯水期为水资源管理调度服务开展水文测验对精度的要求。4.3测站技术装备原则4.3.1测站技术装备应符合本标准1.0.4~1.0.6的规定。4.3.2雨量、水位、地下水位观测应采用长期自记和固态存贮技术,有条件的测站可采用遥测或视频技术。雨量观测场地、基本水尺断面离站房较远或有多处水尺观测断面的测站,应采用雨量、水位数据从观测点(断面)到站房的近距离自动传输技术。蒸发和水质监测宜采用自动监测设备。4.3.3大河控制站、区域代表站应配置计算机及远程网络设备。小河站及其它类测站,根据生产需要可配置计算机及远程网络设备。4.3.4适宜采用ADCP(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测流的大河控制站,可配置ADCP等测流设备;用缆道测流的站宜采用计算机测流控制系统。4.3.5有流量测验任务的测站,宜结合测站任务和测站条件,优先选用巡测方式,并应根据实际需要配置漫滩、溃口流量测验仪器设备。4.3.6大河控制站应配置交通车辆。区域代表站可根据需要配置交通车辆。对兼有雨量、水位、地下水管理任务的小河站,或负责多个测流断面和地处偏远地区、交通不便的小河站,应根据实际需要配置交通工具。4.3.7有报汛任务的水文站应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方式的报汛手段。大河控制站、区域代表站中有向中央报汛任务的水文站宜采用网络传输水情信息。有报汛任务的水位、雨量站应有一至二种报汛手段。水文站均应安装程控电话。有报汛任务的水位、雨量站可安装程控电话。4.3.8技术装备数量应根据不同等级的测站及重要性,保证完成测验(监测)任务确定。对于有下列特殊情况之一者,可适当增加技术装备数量:1河流漂浮物多,测流断面河床复杂,测验中铅鱼、流速仪、采样器等仪器设备随时有可能被损坏的;2在高流速、高含沙量水流条件下,仪器磨损比较严重,使用次数受到限制或者一次大洪水测验后须封存检验的;3滩地宽广,洪水期断面出现多股水流需要同步施测的;4冰冻期需要需要测流的;5其它特殊情况需要增加技术装备数量的。4.4水文测站以上水文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及技术装备原则4.4.1承担水文水资源信息监测、处理、分析计算、预测预报、整编汇编、存储管理、发布、服务的测站以上水文机构,其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装备应按不同的管理范围和生产任务情况进行相应的建设和配置。4.4.2水文勘测队的基础设施建设及技术装备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文勘测队应完成水文各类要素的监测、信息采集处理及相应的报汛任务;2水文勘测队应根据勘测队(巡测基地)规划的内容进行建设。对于地市水文机构,若管理的测站较多或巡测距离较远时,已设立的下属勘测队,可按勘测队建设标准进行建设;对管理测站较少或巡测距离较近的地市水文机构,承担其野外监测任务的勘测队,应与其相应机构的办公(基地)结合建设,其建设内容和规模应纳入相应的基地建设中去;流域、省(自治区、直辖市)水文机构应根据管理范围和生产需要及站网分布的实际情况,可建立具有较强机动监测能力的监测队伍;3水文勘测队应根据勘测队管理范围、承担的生产任务和人员编制确定土地征用和房屋建设面积。职工住宅建设应符合国家或地方的有关政策规定;4水文勘测队建设应遵循“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应设在乡镇及其以上的地方。应有供电、给排水、取暖、文化生活等设施,生产用房应配置空调设备和必要的装修;5水文勘测队设备仪器配置应满足的生产和管理需要,常规水文监测仪器设备应有一定比例的备份,同时还应配备具有快速反应、装备精良的应急监测仪器设备。4.4.3水文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装备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文数据中心应能对水文水资源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存贮及提供相关信息服务。其所需的办公、生产用房应能满足相应的水文水资源资料整编、汇编、数据库建设及信息服务等生产和办公的需要;2技术装备应满足水文水资源资料整编、汇编、资料分析处理、计算机存贮数据及提供相应信息服务的生产需要。4.4.4水环境监测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装备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环境监测中心所需的办公、生产用房应能满足相应的水质分析化验等生产和办公需要;2技术装备应满足水环境监测分析需要,并应根据发展的需要,逐步配备先进的水质监测、分析仪器设备和自动监测仪器。4.4.5水情(分)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装备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情(分)中心所需的办公、生产用房应能满足相应的水情信息接收、处理、监视、分析预报、会商、发布等生产和办公需要;2技术装备应满足水情信息接收、存储、处理、分析预报、会商和信息传输、发布等生产需要。4.4.6地市水文机构办公、生产及附属工程建设规模应由其相应的主管机构审批,应包含有机动(应急)测验队、水文勘测队、水文数据中心、水环境监测中心、水情(分)中心等建设内容,其相应的面积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4.4.7流域、省(自治区、直辖市)水文机构办公、生产及附属工程建设规模应由其相应的主管机构审批,但应包含有相应的机动(应急)测验队、水文数据中心、水环境监测中心、水情(分)中心、仪器检测和计量中心等建设内容,其相应的面积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4.4.8仪器检测和计量中心1水文仪器设备的计量校准设备除应符合水文仪器的标准要求外,还应符合计量要求。2从事计量校准的部门应经过计量认证,取得从事计量工作的资质。3水文部门的计量校准机构和设备宜在全国和按地区构成计量量值传递网络。对一些难以直接进行量值溯源的计量校准装置,应建立量值传递和实验室比对方法。4流域、省(自治区、直辖市)水文机构水文仪器检测中心可以按需要建设流速测量仪器检定校准设备(流速仪检定水槽)、水位计检定校准设备、室内固定的雨量计检定校准设备、小流量明渠流量测量仪器计量校准设备、声学水深测量仪器的校准设备、流向测量仪器校准设备。5长度、温度、时间等通用计量仪器可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计量检定单位进行检定。5水文测站基础设施5.1基础设施构成5.1.1水文测站主要观测项目应按表5.1-1的规定确定。表5.1-1水文测站观测项目站类流量水位泥沙蒸发降水量水质气象水温冰情土壤含水量水文**√√*√√√√√水位*√√雨量√*水质√√*地下水*√蒸发**墒情√√*实验站√√√√√√√√√√注:表中符号*为必选项,符号为√可选项。5.1.2水文测站测验基础设施由相应的测验项目确定,其设施项目构成应按表5.1-2的规定确定。表5.1-2水文测站基础设施项目构成表站类测验断面设施水位观测设施流量测验设施泥沙测验设施水质监测设施降水观测设施蒸发、气象观测设施生产生活用房附属工程水文站***√√*√**水位站**√√√雨量*√√水质*√√*√√地下水*√√√蒸发**√√墒情站*√√√实验站*√√√√√√**注:表中符号*为必选项,符号√为可选项。5.2测验河段基础设施5.2.1测验河段基础设施应包括断面标志、定位标志、水准点、断面界桩、保护标志、测验码头、观测道路、交通道路、护坡、护岸等。5.2.2断面标志和定位标志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断面桩。每个水尺断面(基本水尺、测流断面水尺、比降水尺)、测流断面和浮标断面,应设置2~4个断面桩;2断面标。测流断面和浮标断面除设置断面桩外还应设置断面标,一般情况下每断面设置4个断面标,但断面较窄或受地形限制时,可在断面的一岸设断面标,另一岸只设断面桩。水位变化幅度大的测站,同一断面也可根据需要分别按高、中、低不同水位级设置断面标。3基线标。用交会法施测起点距的测站应设基线标。测流断面水位变化幅度大的测站,同一测流断面也可按高、中、低不同水位级设置基线标。4辐射杆。采用辐射杆定位的测站可建立一组或多组辐射杆,以满足全断面定位的要求。5觇标。采用测距仪施测起点距的测站,可根据需要设置2~4个觇标。6极坐标点。采用极坐标法施测起点距的测站,可根据需要设置1~2个极坐标点。7标志索。采用标志索施测起点距的测站,可根据需要在测验断面设置标志索。5.2.3测站应设置基本水准点2~3个,校核水准点3~5个。5.2.4断面界桩和保护标志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在河段可设置断面界桩4~8个,每个断面可设1~2个保护标志牌;2缆道、水位观测平台、钢塔(架)等设施每处可设1~2个保护标志牌。5.2.5采用测船测验的测站,根据需要可建测船专用码头,也可采用趸船作为码头。5.2.6观测道路和交通道路的修建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修建站房至各种水文要素观测场所的专用观测道路,包括高洪观测道路;2根据需要可修建站房至公共道路的交通道路。5.2.7护坡、护岸应根据生产、生活、安全等需要,在测验河段进行修建。5.3水位观测设施5.3.1水位观测设施应包括水尺和水位观测平台。水尺应有临时水尺、固定水尺和永久性水尺。水位观测平台应根据测站的地形条件、水位变幅、河道冲淤变化、采用的自记仪器等情况,因地制宜的建设自记井(岛式、岸式、岛岸结合式)、水位观测专用灌注桩、水位计塔、水位计支架、水位计管道等观测设施。5.3.2水文站水位观测设施应符合下列要求:1大河控制站的每一处水位观测断面应设立一组或多组永久性水尺,测站各水位观测断面应建立水位观测平台。2区域代表站的基本水位观测断面应设立永久性水尺和建立水位观测平台一处,其余水位观测断面可建立永久性水尺,也可建立水位观测平台。3小河站的基本水位观测断面可设立永久性水尺和水位观测平台一处。其它水位观测断面设立固定水尺。5.3.3水位变幅大的测站,同一断面一处水位观测平台不能满足各级水位观测要求时,可在同一断面分级建水位观测平台。5.3.4大河水位站应建水位观测平台一处和设立永久性水尺;一般水位站可建立水位观测平台一处和设立永久性水尺。5.3.5采用比降—面积法测流的测站,上下比降断面应建立水位观测平台。5.4流量及泥沙测验设施5.4.1采用缆道测验的测站,根据测站特性和测验任务可分别选用悬索缆道、悬杆缆道、水文缆车(吊箱)缆道等。缆道基础设施应根据地形条件建设塔架、主索、副索、地锚、缆道房及塔架和地锚保护等设施,必要时可建拉偏索、标志索、防雷索等配套设施。5.4.2测船测验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机动测船测验的测站,可选用下列定位方法建设相应的设施:1)断面标志杆(索)定位:对于河宽较大的测站,宜在测流断面附近设立一组辐射标杆;对河宽不大的测站,可在测流断面架设一处断面标志索;2)六分仪交会定位:采用六分仪交会定位的测站,应在测流断面一岸或两岸设立断面标和基线标。当水位变幅较大,一组断面标志不能满足各级水位测验要求时,可在不同水位级设立断面标和基线标;3)经纬仪交会定位:采用经纬仪交会定位的测站,应在测验河段设立基线和基线标志;采用极坐标法测量起点距的测站,应设立极坐标点;4)测距仪定位:采用测距仪定位的测站需在测验河段设立断面标志和测距仪反射觇标;5)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定位:采用差分GPS定位的测站,应建GPS参考站专用平面和高程控制点3~4个,必要时可建GPS专用通信塔。2采用吊船测验的测站,应建吊船过河索一处,根据测站地形条件,吊船过河索基础设施应包括主索塔架、主索、地锚等基础设施,必要时可建标志索等配套设施;测船定位设施按本标准5.4.2中1规定执行。5.4.3采用桥梁测验的测站,有条件的应利用测验断面附近已有的桥梁进行测验,必要时可自建测验专用测桥。测桥上应设立断面标志和定位标志。必要时也可建拉偏索和断面标志索等配套设施。5.4.4采用浮标测验的测站设施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浮标投放设施。应建设浮标过河索、支架、锚锭、浮标投放器等。浮标投放器宜采用电动机驱动。当浮标过河索跨度较小时,标投放器可采用人力驱动。有条件的测站也可利用桥梁投放浮标;2断面标志。在测验河段应设上、中、下三个浮标断面,并设立断面标志;3浮标房;4照明供电设施。5.4.5采用堰槽法测流的测站应在测流断面修建量水堰或量水槽。5.4.6采用自动在线监测仪器进行流量测验的测站,应建设仪器安装设施。5.4.7流量测验设施配置测站应根据测站特性、防洪测洪标准、测验任务及人员等情况,制定其测验方案,应根据测站测验方案选择一种或几种测验方法完成流量测验,并建设相应基础设施。1大河控制站1)根据测站特性,应选择流速仪法或ADCP等方法完成流量测验,并建设和装备相应的悬索缆道、悬杆缆道、水文缆车缆道、测桥、机动测船、吊船过河索等一种或多种测验设施。只采用一种测验设施的测站应建设备用设施。当一套测验设施不能满足高、中、低水流量测验时,可分别建设高、中、低水流量测验设施;2)有条件的测站应建浮标测流设施;3)应有应急流量测验设施。2区域代表站1)一般情况下,应选用流速仪法(包括悬索缆道、悬杆缆道、水文缆车缆道、测桥、机动船测、吊船过河索等)、堰槽法、水工建筑物法、超声波时差法、ADCP等方法中的一种作为常用测验方法完成流量测验,并根据选定的测验方法建设相应的测验设施;2)有条件的测站应建浮标测流或比降面积测流设施。3小河站可选用流速仪法(包括悬索缆道、悬杆缆道、水文缆车缆道、测桥、机动船测、吊船过河索等)、堰槽法、水工建筑物法、超声波时差法、ADCP、浮标法、比降面积等中的一种方法完成流量测验,并建相应的测验设施。5.4.8一般情况下应利用流量测验设施进行泥沙测验,不再建立专用的泥沙测验设施。当流量测验设施不能同时满足流量、泥沙测验要求时,可建专用泥沙测验设施。5.5降水、蒸发、地下水、水质测验设施及水文实验站设施5.5.1降水、蒸发观测设施水文测站应按SL21—2006《降水量观测规范》的规定,建设降水观测场;有观测蒸发任务的水文测站应按SD267—88《水面蒸发观测规范》的规定,建设蒸发观测场。观测场四周应设置防护栏栅,场内铺设观测道路。5.5.2地下水监测站(井)的建设应符合SL/T183-2005《地下水监测规范》和SL/3600-2006《地下水监测站建设技术规范》的规定。地下水重点基本监测站应建专用观测井,不得使用民用井和生产井代替。一般基本监测站宜建设专用观测井,采用非专用井应避免受地下水开采等影响。地下水位监测井口必须设置固定点标志。应在距地下水位监测井50m~200m范围内设置校核水准点;每20眼水位基本监测井范围内,若无国家三等以上水准点时,应设置基本水准点。5.5.3水质监测采样断面应设置水质采样断面标志。与水文断面结合的水质监测采样断面,应利用水文测验设施进行采样。不能与水文断面结合的采样断面,可根据实际情况建设相应的设施。采用站房型自动仪器的测站,应按仪器设备要求建设相应的设施,水文站观测房不能满足要求的测站或与水文断面不相结合的水质监测采样断面,可建设专用观测房。5.5.4水文实验站设施的设置,应根据水文实验目的、实验项目和观测内容等,可按本标准第5章有关规定执行。5.6生产、生活用房及附属工程用房5.6.1采用遥测的水位站可建设5~15m2的仪器专用房。驻测的水位站根据生产任务、驻站人数等情况,可建生产生活用房80~150m2。5.6.2驻测水文站生产生活用房主要包括水位观测房、泥沙处理室、办公室、水情值班室、仓库、职工公寓、文体活动室等。其建设标准应符合表5.6.2的规定执行。表5.6.2水文站生产生活用房建设标准单位:m2项目名称大河重要控制站大河一般控制站区域代表站小河站备注水位观测房10~208~105~75~7闸坝站建设两处浮标房10~157~105~85~8泥沙处理室20~4020~3015~2010~15水情报汛机房30~5020~4015~2015缆道房50~7050~7050~6040~50两处缆道面积加倍。办公室8~108~108~108~10人均面积水情值班室15~2010~2010~15水情会商室20~3015~20会议室20~4015~3010~20配电室10~2010~20√√车库202020每车20㎡仓库30~5015~301512发电机房20~3015~201513文体活动室20~4010~3010~1510职工公寓30~5030~5030~5030~50人均面积供水、供暖用房50~8040~6030~4020~40食堂30~5020~4015~3010~15卫生间15~2515~2010~1510其它10~205~105~10注:表中面积系指使用面积,建筑面积可按使用面积的1.25~1.15倍计,下同。5.6.3采用巡测的水文站一般应建水位观测房,其它生产、生活用房可根据测验设施及观测任务等情况,按表5.6.2的规定酌情减少。5.7供电、供水、取暖、通信设施5.7.1测站应根据需要建设专用的高压供电线路、变压器、配电室、低压供电线路等供电设施。并根据需要可架设如下供电线路:1生活用电:配电室至宿舍;2办公用电:配电室至办公室;3缆道房用电:变压器至缆道房;4水位观测房用电:变压器至缆道房;5测验照明用电:采用测船测验的测站可建断面标志、基线标志、夜间照明、测验照明等供电线路设施;采用缆道测验的测站站可建夜间测验照明供电线路设施;6测船码头用电:船测站可建配电室至测验码头供电线路及配电箱。5.2.2自备电源系统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文测站自备电源应满足动力、通信、记录仪器和照明的需要,除燃油发电系统外的电源系统配置应具备稳压、在线切换及缺电报警功能。主要电源系统应符合表5.7.2-1的指标规定。表5.7.2-1主要电源系统指标表电源名称功率配置指标柴油发电机组功率按电动缆道最大电力消耗功率2~3倍配置汽油发电机功率按报汛仪器设备满负荷工作电力消耗功率1.5倍配置太阳能风能混合发电系统及太阳能发电系统功率按报汛仪器设备满负荷工作所需功率1.2倍配置,其容量按无补充条件下提供记录仪器工作30天所需容量配置不间断电源系统容量按提供报汛仪器设备满负荷工作一小时所需容量配置2水文测站自备电源系统配置按表5.7.2-2的规定执行。表5.7.2-2水文测站自备电源系统配置序号项目名称大河重要控制站大河一般控制站区域代表站小河站配置原则1柴油发电机组√√√√电动缆道测流测站2汽油发电机√√√√外部供电保证率不高,燃料易补充3太阳能风能混合发电系统√√√√无外部供电,交通不便利,燃料不易补充,有风力资源4太阳能发电系统√√√√无电,交通不便利,仪器设备功耗不大5充电器、蓄电池、逆变器√√√√未选用带蓄电池的后备电源系统6不间断电源系统√√√市电保证率不高;测站配备有需连续工作的仪器设备7稳压器√√√√外部供电电压不稳,测站配备有较昂贵仪器设备注:按配置原则应该配备的测站,可在1~5项中选1~2套配置,6、7项按需配置;水位站雨量站按需配置。5.7.3驻测站可根据生产、生活用水需要和供水条件,选择建水井、抽水泵、水塔(池)、供水管道等给水设施,并建排水管道或排水沟渠等设施。5.7.4测站处在符合国家规定取暖地区的驻测站,应建设冬季取暖设施。5.7.5公用通信线路不能直接入户的的测站,有条件的应根据需要建专用通信线路、通信塔等通信设施。专用通信线路可采用明线、电缆、光缆形式等。建有互联网的水文测站可根据需要建设局域网设施。5.8其它设施5.8.1水文站应建测站标志(包括站名、测站沿革及位置示意图等)、围墙、大门等设施,庭院应绿化,道路应硬化。其它类测站根据需要,可建围墙等必要设施。5.8.2水文测站应建设消防、防盗等安全设施。水文缆道、缆车、通信塔、水位观测平台、站房、各种功能的观测房等设施应建设符合要求的防雷设施。5.8.3地处偏远的水文站根据需要可建洗浴、体育等设施。6水文测站技术装备6.1水位观测设备6.1.1水文(水位)站应根据地形条件设置直立式、矮桩式或倾斜式等人工观读水尺。6.1.2测站应根据其河流特性、地形条件选择浮子、雷达、超声波、压力、激光等适用的自记水位计。水位自记仪器按采集记录水位的方式可分为模拟式和数字式。测站应采用数字式水位自记仪器。设有水位自记仪器的测站,宜配置计算机和水位处理软件。自记水位计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大河控制站。基本断面处可配置1~3台自记水位计(包括传感器、传输、记录、供电等部分),其它水位观测断面每处可根据需要配置一台自记水位计。2区域代表站及小河站。基本断面处可配置1~2台自记水位计。有条件的测站可配置水位遥测设备。3水位站。大河水位站应配置自记水位计,其它水位站宜配自记水位计。各类水位站有条件的均应配置水位遥测设备。6.2流量测验设备6.2.1采用悬索缆道测流的测站,应配置以下主要设备:1驱动设备:包括电动绞车、配电柜等;2信号系统:包括水深、起点距、流速、水面、河底信号的采集,信号传输接收设备、计时、计数、显示等设备;3控制设备:宜采用交流变频技术;4悬吊设备:包括铅鱼、流速仪、流向仪等;5计算机测流控制系统:有条件的测站宜采用计算机测流控制系统;6照明设备:测站应配置满足夜间测验的照明设备,如特种探照灯等。7视频监视系统:测站可配摄像头、变焦镜头、云台、控制器、监视器等设备;8应用软件:测站应配置流量测验自动控制、记载、计算、分析处理等应用软件。6.2.2河宽、流速较小的河流流量测验可按相关规范规定采用悬杆缆道。悬杆缆道主要设施设备除将悬吊的铅鱼换为悬杆外,其它主要设备可按本标准6.2.1规定确定。6.2.3采用水文缆车测验的测站,可配置固定缆车或可升降缆车。水文缆车测流主要设备可按本标准6.2.1规定确定,其中悬吊设备应配置水文缆车。采用升降水文缆车的测站应配置在缆车上操作的控制设备、驱动设备、传动设备和电源等。6.2.4采用机动船测验的测站,应按表6.2.4配置主测船一艘,辅测船按需配置。表6.2.4机动测船分类及其设备配备船型设备大型中型小型次小型主机功率及船长主机功率大于300KW;船长大于25m主机功率150~300KW;船长15~25m主机功率75~150KW;船长10~15m主机功率<小于75KW;船长小于10m起锚机电动或机械电动或机械机械或人力副机大于24kW满足生产、生活等最大用电需要满足生产、生活等最大用电需要悬吊设备电动绞车1~2套或电动绞车和吊悬杆设备各1套电动绞车1~2套或电动绞车和吊悬杆设备各1套电动绞车1~2套或电动绞车和吊悬杆设备各1套手动绞车或吊悬杆设备铅鱼每套绞车配2~3个每套绞车配1~3个每套绞车配1~2个每套绞车配1~2个流速仪(含信号接收、计时仪器)每套悬吊设备配3~5架每套悬吊设备配2~4架每套悬吊设备配2~3架2~3架计算机测流控制系统每套悬吊设备1套每套悬吊设备1套每套悬吊设备1套流速测算仪每套悬吊设备2个每套悬吊设备1~2个每套悬吊设备1~2个备1~2个流向仪需要时可按本标准6.2.9条规定选1~2种需要时可按本标准6.2.9条规定选1~2种需要时可按本标准6.2.9条规定选1种需要时可按本标准6.2.9条规定选1种测深设备配超声波测深系统1套或超声波测深仪1~2台;测深锤2~4个;测深杆根据需要配置配超声波测深系统1套或超声波测深仪1~2台;测深锤2~4个;测深杆根据需要配置配超声波测深系统1套或超声波测深仪1~2台;测深锤2~4个;测深杆根据需要配置超声波测深仪1~2台,测深锤1~2个;测深杆根据需要配置定位设备经纬仪、测距仪、六分仪,必要时可配GPS或全站仪经纬仪、测距仪、六分仪,必要时可配GPS或全站仪经纬仪、测距仪、六分仪,必要时可配GPS或全站仪经纬仪、测距仪、六分仪,必要时可配全站仪通信设备对讲机2~3对。多条测船测验时,可配备数据实时传输系统1套对讲机2~3对。多条测船测验时,可配备数据实时传输系统1套对讲机1~2对。多条测船测验时,可配备数据实时传输系统1套对讲机1对安全、救生、消防设备√√√√6.2.5采用非机动测船的测站,应配置主测船一艘,辅测船可按需配置。流量测验设备除测船无主机、副机外,其它设备配备可参照本标准表6.2.4中的中、小型测船配置,并可根据需要配备船用发电机。6.2.6浮标流量测验应配置下列主要设备:1浮标投放器、计时器;2电动绞车设备:采用电动驱动的测站应配置;3浮标定位设备:采用交会法测定浮标的测站,可配经纬仪、平板仪等仪器,有条件的也可配全站仪定位;4通信设备:应配对讲机2~3对。6.2.7采用桥桥梁测验的测站,应配置机动和非机动桥测车。车上应配有测流用的动力系统、机械系统、操作控制系统、信号系统、记录计算设备、测深仪、铅鱼、流速仪、流速测算仪、无线通信设备等,夜间测验应配置供电照明设备。6.2.8采用ADCP测验测流的测站,应配置走航式ADCP或固定式ADCP。走航式ADCP包括主机、罗盘、运动传感器、定位设备、计算机和专用软件等,必要时可配置专用测量船。6.2.9其它流量测验设备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超声波时差法测流设备:主要有超声换能器、水位计、测量主机、专用软件、传输接口、电缆、电源等。2动船法流量测验设备应按本标准表6.2.4的规定配置。3堰槽法测流设备:采用堰槽法测流的测站应配备高精度水位计。4水工建筑物法测流设备:采用水工建筑物测流的测站,应根据有关规定,配置上、下游水位测量装置,闸门开启高度的测量装置、数据处理软件系统及数据传输设备。5比降—面积法测流设备:采用比降—面积法测流的测站,上、下游比降断面的水位观测应配备自记仪器。6涉水测流设备:涉水测验时应配备测杆、流速仪、流速测算仪、自动记录装置等,测量人员应配备防水服等。7电波流速仪测量设备:采用电波流速仪测验的测站,应配置主机、电源、支架等设备。6.2.10有流向测验任务的测站可选配机械式流向仪、磁感应式流向仪、海流仪等。6.3泥沙测验设备6.3.1有悬移质泥沙测验任务的测站可配置采样器或测沙仪,必要时也可两者皆配置。配置的采样器根据需要可选用瞬时式采样器(横式采样器)或积时式采样器。采样器和测沙仪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瞬时式采样器:用测船测验的测站每测船配3~5个,用缆道测验的测站配3~6个,并可选配具有无线遥控装置的采样器。2积时式采样器:采用积时式采样器的测站可选用瓶式采样器、调压积时式采样器、皮囊积时式采样器中的一种。用测船测验的测站每船配2~4个,用缆道测验的测站配3~6个。用测船测验的测站,也可采用泵式采样器,每船配2~3个。3悬移质泥沙测沙仪:采用悬移质泥沙测沙仪的测站,可选用同位素测沙仪、光电测沙仪、超声波测沙仪、振动式测沙仪等仪器中的1~2种,配置2~3套。4悬移质泥沙水样处理设备:处理悬移质泥沙水样的测站,泥沙室仪器设备配置应按表6.3.1的规定执行。表6.3.1测站泥沙室仪器设备配置序号设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烘箱个1~2具有温度表、调温、保温、排气等装置;烘箱的温度应能保持在100~110℃2烘杯个20~503分沙器个1~24量杯个2~55天平台1~2可选用电子天平或机械天平。6水样桶(瓶)个50~200满足5次输沙率测验要求7比重瓶套2~58温度计只3~5刻度精确至0.1℃9干燥器个3~56.3.2有推移质泥沙测验任务的测站,可选用1~3个推移质泥沙采样器。6.3.3有床沙质测验任务的测站,可选用圆锥式、钻头式、悬锤式、锚式、蚌式等采样器中的1~2种仪器,每种配1~3套。6.4降水、蒸发等气象要素观测设备6.4.1降水量观测仪器设备配置应符合表表6.4.1的规定:表6.4.1降水量观测仪器设备仪器设备名称单位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选配原则雨量筒台1~2√1~2雨(雪)量计台√√√存贮器个√√√可选择多参数存贮器1台移动存储设备套√√√无远程数据采集条件,交通不便的测站配备1套远程数据采集配套仪器套√√√有报汛任务的测站配备1套太阳能发电系统套√√√遥测站或电源不稳定的测站6.4.2蒸发观测站应配置蒸发器(皿)、存贮仪器。代表性较好的站、委托站,根据需要可配置带有存贮器的自记蒸发仪。6.4.3有气象要素观测任务的测站应配置温度计、湿度计、风向风速仪、气压计、百叶箱、存贮仪器等。融雪径流比重大的地区和风暴潮影响严重的测站,可配备自动气象观测仪器设备。6.5水质监测设备6.5.1常规水质监测站可在采样站或采样点配备等比例采样器等仪器。由中心实验室定期采样分析化验的,可配备交通工具和采样仪器。6.5.2在重点控制断面和重要供水水源地进行水质监测的,可设置标准型或常规性水质自动监测站。标准型自动监测站配置标准应符合表6.5.2-1的规定;常规型自动监测站配置标准应符合表6.5.2-2的规定。表6.5.2-1标准型自动监测站配置标准序号设备设施名称数量(台或套)备注一站房及基础设施(面积不低于60m2)1包括征地二供电、供水及附属设施1外接电、自来水,消防设施等三采样设施1四水样处理系统1五仪器设备包括运输、安装、设备集成等1常规参数监测系统1常规5参数(水温、pH值、溶解氧、电导率、浊度)2COD测定仪13氨氮自动测定仪14总磷自动测定仪15总氮自动测定仪16在线光谱水质分析仪自定有机综合污染预警7毒性在线测定仪自定综合毒性预警8藻类在线测定仪自定定量预警并分类9其他水质项目自动测定仪自定六水质预警、通信传输系统1表6.5.2-2常规型自动监测站配置标准序号仪器设备名称数量(台套)1监测站(水电系统、面积20m2)12常规参数监测系统13氨氮自动测定仪14数据通讯传输系统16.6地下水监测设备6.6.1不同类型站(井)的设备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地下水位监测站(井):应配备悬锤式水尺、卷尺和测绳等测具。对水资源配置起重要作用的重点基本监测站(井)应选配备具有数据存贮功能和通信接口的浮子式、压力式和激光自记水位计等中的一种,其他站亦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2地下水质监测站(井):地下水质站(井)应配备现场取样及分析仪器,按有关技术要求定时进行监测,也可根据实际需要配备在线监测仪器;3水温监测站(井):应配备水温计;4水量监测站(井):根据所监测井的水量和取水方式的不同,可选用水表、堰槽、流速流量计等水量监测仪器。6.7墒情、冰情、水温监(观)站及测绘仪器设备6.7.1墒情站应配备烘箱、天平、土样采样器。在有条件的地方或有特殊需要的测站,可选用土壤水分中子率定仪、时域反射仪及土壤水分探测仪等;对于需要掌握实时土壤含水量变化过程信息的墒情站,可根配备遥测土壤含水量测定仪。6.7.2有冰情观测任务的测站,应配备机械或电动的冰钎、冰钻、卡尺等测验工具。6.7.3有水温观测项目的水文、水位等测站,应配置水温观测仪器。6.7.4水文站、水位站应配备水准仪(含水准尺、尺垫、脚架),断面测量任务大的水文站或定位需要的测站应配备经纬仪、全站仪,必要时可配GPS等测绘仪器。6.8通信与数据传输设备6.8.1水文测站通信与数据传输可选用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通信。选用有线传输通信的测站可采用共用有线路或专用线路等,通信方式可选用电话、互联网等;选用无线传输通信方式的测站可采用移动通信、电台和卫星等。6.8.2水文测站通信与数据传输方式(信道)选用及设备配置可按表6.8.2选配。表6.8.2水文测站通信与数据传输方式选用及设备配置表序号类型方式(信道)主要设备名称采用技术或类型1有线专用线路同共用线路同共用线路2共用线路程控电话电话机3PSTN电话机、调制解调器(modem)4互联网VPN路由器、VPN防火墙、计算机,配置局域网的测站还需局域网交换机或集线器(HUB)5ADSL高速(ADSL)调制解调器、计算机,配置局域网的测站还需局域网交换机或集线器(HUB)6无线移动通信GSMGSM模块7GPRSGPRS模块8CDMACDMA模块93G3G模块10电台短波短波电台11超短波超短波电台12卫星卫星收发信机、卫星天线、馈线6.8.3通信信道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中央报汛站通信应有较高保证率,除采用有线信道外,尚应设有无线信道。对于短波、超短波信道条件较差(边远山区和大城镇无线干扰严重)的测站,无线信道宜采用卫星信道;2流域、省(自治区、直辖市)报汛站通信信道除采用有线信道外,尚应设有无线信道。对于地处边远不能安装程控电话的测站,通信信道选择应首先考虑超短波、短波信道,其次考虑卫星通信信道;3一般报汛站:应配备一种常用通信信道,一种备用通信信道;4非报汛站:可选用一种常用通信信道;5中心站(分中心):配置能够接收辖区所有测站信息的通信通道,必要时可配置移动代理服务器。6.8.4水文测站需要传输的水文数据宜包括水位、降水量、流量、水质、泥沙和蒸发、地下水、墒情等。水文数据传输主要从测站到水情分中心,从水情分中心到流域、省(自治区、直辖市)水情中心;必要时应具备越级上传的功能;水文测站通信设备应具备测站间数据传输接口;必要时水文测站可配置局域网设备。6.9其它设备6.9.1交通工具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文站应根据实际需要配置交通车辆;2采用巡测的测站应配置巡测车或巡测船,巡测车或巡测船一般应以勘测队为单位配置;3位于平原水网区、河湖区的测站可配置交通船;4采用桥测的测站应配置桥测车;5对生产和管理任务较重的大河控制站,应根据实际需要配置生产车辆。人员多、任务重、生活区与测站相距较远的大河控制站除配置生产用车外,也可配置后勤生活用车。6.9.2驻测站的办公生产用房可配空调设备。6.9.3水文站应配必要的办公设备,根据业务需要可配计算机、打印机等。大河控制站和区域代表站可配传真机、数码照相机等。6.9.4水文站水上作业人员应配置救生设备。6.9.5测测可根据安全或洪水测报的等需要配置视频监测设备。6.9.6驻测站应配电视机,地处偏远的测站可配卫星
本文档为【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及技术装备标准(DOC 64页)】,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4.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千与千寻
十年从业经验,高级工程师
格式:doc
大小:1M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21-01-31
浏览量: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