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汉代至魏晋南北朝隋代】玉器全集【49P】 九

中国【汉代至魏晋南北朝隋代】玉器全集【49P】 九

举报
开通vip

中国【汉代至魏晋南北朝隋代】玉器全集【49P】 九中国【汉代至魏晋南北朝隋代】玉器全集【49P】九中国【汉代至魏晋南北朝隋代】玉器全集【49P】九两晋南北朝隋代玉器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处在一个南北分裂、动荡不安,战乱频频的大环境下,整个社会的发展受到极大的影响和限制。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玉器的发展同样受到了抑制。尤其是曹魏文帝下令禁止使用玉衣,致使葬玉一落千丈。从此一时期墓葬出土玉器的情况来看,大部分仅有简括的玉豚、玉蝉之类的玉雕,而且仅在有限的范围内存在。以不见各种玉用具和玉佩饰出现,说明此时无论是玉器的加工制造还是社会保有量都大大减少。南北朝时佛教传入中国...

中国【汉代至魏晋南北朝隋代】玉器全集【49P】 九
中国【汉代至魏晋南北朝隋代】玉器全集【49P】九中国【汉代至魏晋南北朝隋代】玉器全集【49P】九两晋南北朝隋代玉器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处在一个南北分裂、动荡不安,战乱频频的大环境下,整个社会的发展受到极大的影响和限制。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玉器的发展同样受到了抑制。尤其是曹魏文帝下令禁止使用玉衣,致使葬玉一落千丈。从此一时期墓葬出土玉器的情况来看,大部分仅有简括的玉豚、玉蝉之类的玉雕,而且仅在有限的范围内存在。以不见各种玉用具和玉佩饰出现,说明此时无论是玉器的加工制造还是社会保有量都大大减少。南北朝时佛教传入中国,故在这一时期出现用于佛教方面的玉器,主要是各种佛像。我们现在还可以见到这一时期流传下来的玉雕佛像或引进玉佛。民间则多以曲阳白石和黄花石造“玉佛”供养。 因此两晋南北朝对于中国玉文化的发展来说是一个断裂带,玉器制作比两汉明显萧条,传世或出土玉器也寥若晨星,即使偶而发掘出土少量玉器,也大多做工简略朴素,精工者极少。这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明在两晋南北朝时期玉器发展已由高度发达的、处于巅峰地位的两汉玉器 工艺 钢结构制作工艺流程车尿素生产工艺流程自动玻璃钢生产工艺2工艺纪律检查制度q345焊接工艺规程 渐渐滑落低谷。北魏镶绿松石金耳环直径4.8厘米宁夏回族自治区原州区三营镇化平村北魏墓出土,现藏于固原博物馆1对。金耳环内镶嵌绿松石与珍珠,错位排列,数量不等。隋代玉组佩由上至下:云纹边玉珩,长13、高6.9、厚0.5厘米;半圆形珩长,12.4、高5.8、厚0.5厘米;玉璜1对,长7.8、宽3.8、厚0.5厘米,玉璧形佩,直径6.9、孔径2.8、厚0.5厘米;云头梯形佩,长14.5、高5.2、厚0.5厘米陕西省咸阳市底张湾王士良墓出土,现藏于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魏晋时期玉卧羊长15.1、宽6、高8厘米甘肃省武威市灵钧台遗址出土,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魏晋时期玉纺轮直径5、厚1.2、孔径0.5厘米甘肃省敦煌市佛爷庙湾出土,现藏于甘肃省文物考古所。青玉质,侵蚀严重。扁圆体,中心穿一圆孔。素面。魏晋南北朝项饰玛瑙球最大直径为2.5厘米多棱橄榄形玛瑙管最大件长5.2、直径2.5厘米碟形玛瑙直径4.1厘米贵州省赫章县可乐墓葬出土,现藏于贵州省博物馆这串项饰由玛瑙,水晶,玉,琥珀,绿松石,料等组成,质地多样,色泽鲜艳,构件多达68件。以玛瑙球最多,是目前贵州出土串饰中组合件数最多,最丰富的一套。南朝琥珀异兽高2.4、宽1.4厘米江西省南昌市郊京山南朝墓出土,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棕色。圆雕,作前肢合抱于胸前跪坐式,抬头,阔嘴、圆鼻,额头部分残,背部饰蝉纹。有两穿,横腰一穿,通头一穿南朝水晶球直径4厘米江西省南昌市郊京山南朝墓出土,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透明无色。圆球形,光洁透亮,有多处小疤痕。南朝玉佩直径7.8、孔径3.2、厚0.4厘米江西省南昌市郊京山南朝墓出土,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2件。青白玉,杂有黄褐色斑点。造型相同,体扁平,圆形,中心有一圆孔。素面,两侧外缘各凸出一长条形凸棱。南朝玉珩大件长18、宽3.5、厚0.4厘米小件长7、宽2.5、厚0.4厘米江西省南昌市郊京山南朝墓出土,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2件。青白玉,光素无纹,杂有黄褐色斑点。一大一小,造型完全相同。呈扁平状云头形,上端呈弧形,中间雕琢有三个弧形,并钻有一小圆孔;下部两端圆弧形,上部正中和下部两个凸脊上各钻一小圆孔,以作系挂之用。南朝玉璜长7.2、宽3.1、厚0.3厘米江西省南昌市郊京山南朝墓出土,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1对。青白色。体扁平,近半璧形,素面,微亮,弧度优美,两端均有小穿孔,一端为双圆孔,制作规整。南朝玉带钩长9.5厘米江西省南昌市郊京山南朝墓出土,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灰白色,局部稍有浸蚀。曲首,尾宽首窄,钩首作龙头状,颈部细长,腹下有一椭圆形纽,纽柱较高。截面为六边形,每二面相交有一棱。南朝早期龙凤形玉佩高5.8,厚0.4厘米江苏省南京市邓府山3号墓出土,现藏于南京博物院青白玉质,通体沁呈淡黄色,团龙凤形,主体透雕一螭龙,蜷曲成环形,首曲转,弯尾稍残,背上栖一俏凤,作回首状,寓意龙凤呈祥。南朝早期玉马头长4.7,宽1.3厘米江苏省南京市光华门外石门坎墓葬出土,现藏于南京博物院青白玉质,通体沁成褐色,表面带白斑,圆雕成马首状,形象生动逼真,颈部简化,较短,似可嵌入它物,可能为杖首饰玉。南朝早期玉蝉长6.3厘米江苏省南京市光华门外石门坎墓葬出土,现藏于南京博物院青白玉质,带白色沁斑,蝉首圆弧如峰,双目外突,形体细长,双翼斜收成尖状,腹部以阴线刻绘,雕工远不如东汉遒劲,但仍不失韵味。南朝早期玉璧直径4.5厘米江苏省南京市光华门外石门坎墓葬出土,现藏于南京博物院青白玉质,透明光亮,表面带有均匀的褐,白色沁斑,扁平圆形,中透圆孔。东晋玉剑珌长3.2,宽2.1,高1.9厘米江苏省南京市仙鹤门外仙鹤山6号墓出土,现藏于南京市博物馆白玉质,保存较好,内有长条形凹槽,两侧各有一小穿孔斜向与凹槽相通,便于固定,两面浅浮雕兽面纹,玉剑首,剑格,剑璏,剑珌同出一墓,同系一剑,系同块玉料琢刻,图像工艺稍逊,应是东晋时作实用玉。东晋玉剑璏长9.1,宽2,高1.6厘米江苏省南京市仙鹤门外仙鹤山6号墓出土,现藏于南京市博物馆白玉质,局部有褐色沁斑,光洁滋润。形体扁平,修长,下面突出长方形穿孔,表面高浮雕一对螭龙纹,大小相配,嬉戏相对,并用阴线刻绘螭龙细部,形象较为生动。东晋玉剑格长6,宽1.8厘米江苏省南京市仙鹤门外仙鹤山6号墓出土,现藏于南京市博物馆白玉质,出土时穿在铁剑上,因长期与铁剑为伍,大部分受铁沁,菱形状,中穿椭圆形孔,两端中央有凹槽,前后两面浮雕兽面纹及变形云纹,玉剑格出土时与铁剑相连。东晋玉剑首长3.3,宽2,高2厘米江苏省南京市仙鹤门外仙鹤山6号墓出土,现藏于南京市博物馆白玉质,质地细腻,外表部分受沁,略呈菱形,顶部平整,底部有一椭圆形凹槽,用于固定剑首,前后两面浅浮雕兽面纹及变形云纹。东晋玉柄饰直径3.1,高1.8厘米江苏省南京市仙鹤门外仙鹤山6号墓出土,现藏于南京市博物馆青白玉质,局部有褐色沁斑,圆形,平顶,中空,外壁饰凹弦纹两道,顶部阴刻柿蒂纹东晋玉猪长10.4,宽2.6,高2.9厘米江苏省南京市仙鹤门外仙鹤山6号墓出土,现藏于南京市博物馆青白玉质,温润光洁,保存完好,圆柱状,身躯浑圆,四肢曲状,头尾两端平整,以“汉八刀”技艺琢磨猪的细部,具东汉玉猪遗韵,下颌及尾部均对穿小孔,便于垂挂。东晋心形玉佩长8.9,宽8,孔径3.9,厚0.3厘米江苏省南京市仙鹤门外仙鹤山6号墓出土,现藏于南京市博物馆青玉质,局部沁泽泛褐色,主体为心形状,顶部起尖,下部微孤突,中透圆形大孔,两侧镂雕云龙纹,并以阴线加深云龙图像,但线,图结合不够娴熟,反映晋代玉件的衰微。东晋心形玉佩长9.6,宽8.6,厚0.3-0.4厘米江苏省南京市仙鹤门外仙鹤山2号墓出土,现藏于南京市博物馆青白玉质,中间纯白,两边沁泽呈褐色,主体呈心形,顶端起尖,底部微孤,一面浅浮雕一游动的螭龙,中透圆孔,两侧透雕尽情嬉耍的龙,凤,并附以祥云,衬托出龙,凤的动态之美。东晋玉珩长9.6,宽2.9,高0.35厘米江苏省南京市仙鹤门外仙鹤山6号墓出土,现藏于南京市博物馆青白玉质,玉质细腻,局部带土沁。略作半环形,主体是一云形状的怪兽,在其上下以镂空及阴线刻技法分别琢刻一螭龙,一猴东晋玉珩长7.1,厚0.3厘米江苏省南京市富贵山墓葬出土,现藏于南京市博物院青白玉质,通体受沁,表面呈浅白色,玉光莹莹,扁平形状,形如如意云状,又如抽象的鸟形,光素无纹,上面穿有一小孔,下面穿有两小孔。东晋玉珩长8,宽2.8,厚0.4厘米江苏省南京市仙鹤门外仙鹤山2号墓出土,现藏于南京市博物馆白玉质,大部分受沁呈浅褐,灰白色,润泽可爱,形如祥云,光洁扁平,通体无纹,上端琢一小孔,下端穿二小孔,用于垂挂坠饰。东晋玉带钩长5.8,宽1.4,高1.8厘米江苏省南京市仙鹤门外仙鹤山6号墓出土,现藏于南京市博物馆白玉质,滋润温泽,局部带黑褐斑沁,钩首为回首螭龙形,钩腹微微隆起,两侧各琢一突面,犹如动物两翅,钩纽较宽。东晋玉带钩长9.5,宽1.8,高2.3厘米江苏省南京市仙鹤门外仙鹤山6号墓出土,现藏于南京市博物馆墨绿色玉质,局部沁泽,器形完整,钩体舒展,钩腹隆起,钩首为一回首的螭龙,钩腹前端高浮雕小螭龙,作游动状,钩两侧细线刻变形云纹,下出蘑菇状纽。东晋玉带钩小长5.9,宽1.6,高1.9厘米大长6.5,宽1.6,高1.8厘米江苏省南京市仙鹤门外仙鹤山2号墓出土,现藏于南京市博物馆2件。白玉质,质地光亮细润,保存完好,形态基本一致,大小略有不同,曲首弯钩形,以螭首作钩首,钩腹舒缓,钩腹中间琢磨二道突弦纹,形成三块叶形弧面。玉杯三国曹魏高11.5,口径5.2厘米河南省洛阳市西区曹魏正始八年墓出土,现藏于洛阳博物馆玉色白中泛青,玉质莹润,光洁,杯为直筒形,直口,柄形高圈足。通体抛光。玛瑙璧西晋直径9.7,孔径2.8厘米河南省偃师市山化乡玉瑫村出土,现藏于洛阳博物馆透雕勾连盘龙纹,通体抛光。玉耳杯南北朝长径16.95,短径9.8,宽13,高4.8,壁厚0.15厘米安徽省芜湖市月牙山3号墓出土,现藏于安徽省博物馆青白玉,受沁严重呈灰白色,仿漆耳杯形制,杯口作长椭圆形,平口,左右各有一月牙形耳,弧圆腹,假圈足,平底,杯内一侧有一类似横隔挡的痕迹,素面无纹,外壁抛光,亮泽。玉璜东晋外径6.8,内径2.8,厚0.6,孔径0.12厘米安徽省马鞍山市慈湖乡林里村六队东晋墓出土,现藏于马鞍山市博物馆一侧有两个穿孔,另一侧一个穿孔,素面。表面能看到打磨形成的牛毛状打磨痕。琥珀兽形饰六朝长3.2,高2.4厘米安徽省当涂县青山六朝墓出土,现藏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紫红色,圆雕,兽首呈张望状,身体浑圆,四肢短小,下腹有一穿孔。造型憨态可爱,刀法刚劲,制作精致,器表光滑。饰金玛瑙球六朝高2.74,直径2.35厘米安徽省当涂县青山六朝墓出土,现藏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紫色,玛瑙纹理清晰,球形,中间贯穿一孔,顶与底部各饰一花瓣形金饰片,上端有一环形纽,通体抛光亮丽。玉猪六朝长11.23,宽2.51,高2.64厘米安徽省当涂县青山六朝墓出土,现藏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青色玉,玉质温润,上有灰白色沁斑,长条形卧猪,圆雕,短吻小耳,身略长,四肢卷曲前伸,尾卷曲,雕刻精细,轮廓分明。玉带钩六朝长7.1,宽1.47,高2.24厘米安徽省当涂县青山六朝墓出土,现藏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白玉,微透明,上有土斑,“S”形,圆雕凤首,呈回首状,采用浅浮雕勾勒出喙,鼻,眼,凤身为椭圆形,浅浮雕刻出羽翅及尾,背面扁平,线刻尾羽,正中凸出一圆饼形扣,上线刻一花瓣图案,器型造型优美,线条流畅,雕技精良。玉璜六朝外径7.2,内径2.8,宽2.2,厚0.3厘米安徽省当涂县青山六朝墓出土,现藏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白玉,微透明,玉质温润。有土斑,半圆环形扁平体,线刻外廓,内阴刻一张牙舞爪卷尾的瘦长白虎,背面阴刻变体卷云缠枝纹,璜上端两边各有二和三个穿孔,制作精致,线条流畅。玉璜六朝外径7.2,内径2.8,宽2.2,厚0.3厘米安徽省当涂县青山六朝墓出土,现藏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白玉微透明,玉质温润。半圆环形扁平体,线刻外廓,内阴刻一张牙舞爪的瘦长体青龙,龙尾上卷,背面阴刻缠枝纹,璜上端两边各有一个和二个圆孔,磨制精致,线条流畅。玉璜六朝外径7.2,内径2.8,宽2.2,厚0.3厘米安徽省当涂县青山六朝墓出土,现藏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白玉微透明,玉质温润,长方形扁平体,上端凸起五朵半圆弧,正中圆弧有一穿孔,两边斜出,下端宽凹弧,正面线刻轮廓,内阴刻一玄武,龟昂首挺立,蛇回首与龟首相对,长身长卷尾,玄武周边线刻圆圈和勾云纹,背面阴刻勾云纹,制作精致,线条流畅。玉珩北齐长9.7,宽4.3厘米山西省寿阳县贾家庄厍狄廻洛墓出土,现藏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青玉,有光泽,扁平体,蝙蝠形,上端有一孔,下边沿有孔三个,正面线刻一只展翅欲飞的凤鸟,空间以云纹点缀,背面线刻火焰状的云纹。玉币六朝北京市昌平区清河绒毯厂外窑堆出土,现藏于首都博物馆白玉质,润洁光亮,方孔圆钱式,钱廓微隆起,两面碾琢减地阳起楷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一面为“野游重光”四字,一面为“疾疫鬼名”。字纹中夹有土锈,玉币方孔,边廓的锐感及“野”字虽有汉代遗风,但琢刻的朱文楷书,字体方正清雅,刀法平直流畅,正是六朝时期篆刻的特点,这枚玉币为辟邪乞福而作,后作冥钱。青玉闢邪南北朝长5.5厘米高4.1厘米重73克青白玉,圆雕。昂首挺胸,圆眼突出、宽长眉、宽鼻头,张口露齿。云形耳,独角。腹部有羽翅,成跪坐状。形象生动。造型与南北朝石雕兽相似。玉闢邪又称异兽或独角兽。造型奇特,战国汉魏时期是制作神怪异兽的鼎盛时期。玉猪东晋长8.7厘米宽2.2厘米高2.3厘米重82克青灰色玉,圆雕。猪身呈长条形,四腿前屈,做卧伏状,两端齐平,以阴刻线琢出嘴、眼等细部,并表现出猪的腿、肌肉等。此时已改变了“汉八刀”抽象简洁的做工,趋於写实。此猪与江苏省南京市中央门外郭家山东晋墓出土的玉猪很相似,为葬玉。隋代金扣玉杯口径5.6、高4.1、圈足底径2.9、金扣宽0.6厘米陕西省西安市玉祥门外隋李静训墓出土,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白玉,玉色纯净,玉质温润而富有光泽,杯作大口平唇,深腹,壁上阔下敛,平底,下有假圈足,口沿外一周镶金,白玉衬托金扣,黄白相映,富丽堂皇,造型优美。隋代兽形玉佩长2.7、高2厘米陕西省西安市玉祥门外隋李静训墓出土,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玉色青白,圆雕,兽形,形似兔,尖吻,大耳,短尾,四足伏地,在前后足之间,由左侧斜穿一孔,底部琢出凹槽,除底部外,通体抛磨光亮。隋代玉钗左:长8.1、上宽1.8、下宽1.2、钗径0.4厘米中、右:长6.8、上宽1.5、下宽1、钗径0.4厘米陕西省西安市玉祥门隋李静训墓出土,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玉色洁白。三件玉钗形制相同,均为双股钗,上端内直外弧,股扁圆,由上至下渐细,前端近锥形,通体抛光,工艺精湛。隋代镶宝珠金项链周径43、垂珠长3.1厘米重91.25克陕西省西安市玉祥门隋大业四年李静训墓出土,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项链由各镶10颗珍珠的28个球形饰所组成,金球分为左右两组,每组14个,各球之间用金丝编织的链索连接,在两组金球链索之顶端各有一方形金饰,内嵌“青金石”。项链下端有五件垂饰,居中为圆形金饰,其内嵌有红色鸡血石,鸡血石一周有24颗珍珠,左右两边各连接一四边内曲的方形金饰,其上皆嵌有蓝色珠饰,最下端挂一心形蓝色珠饰,其边缘的金饰作三角并行线凹入状。魏晋时期玉笄长10、宽0.6、厚0.5厘米青海省西宁市南滩砖瓦厂出土,现藏于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白色,玉质细腻温润,晶洁透亮。四棱柱长棒菜。一头大浑圆,一头小而尖。素面,通体抛光。
本文档为【中国【汉代至魏晋南北朝隋代】玉器全集【49P】 九】,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7755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2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21-09-07
浏览量: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