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测试题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测试题

举报
开通vip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测试题.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拟试题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拟试题(第1套)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 心理健康教育 2. 心理咨询 3. 团体辅导 4. 智商 5.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二、选择题(每个1分,共15分) 1.按照精神分析的观点,许多心理障碍和心理异常都可以追溯到个体的( )  A.早期经验    B.教育环境    C.人格特征    D.遗传因素 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而二者不可兼得,这属于(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测试题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拟试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拟试题(第1套)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 心理健康教育 2. 心理咨询 3. 团体辅导 4. 智商 5.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二、选择题(每个1分,共15分) 1.按照精神分析的观点,许多心理障碍和心理异常都可以追溯到个体的( )  A.早期 经验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宣传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小学课改经验典型材料房地产总经理管理经验     B.教育环境    C.人格特征    D.遗传因素 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而二者不可兼得,这属于(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严重冲突 3.定性观察是指( )  A、结构性观察   B、非结构性观察  C、参与观察    D、非参与观察 4.不予批评、暂缓评价、鼓励畅所欲言、鼓励新奇想法的讨论方法是( )  A、专题讨论法   B、配对讨论法   C、脑力激荡法   D、辩论法 5.( )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  A.1999      B、2000      C、2001      D、2002 6.下列关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  A、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为直接目的    B、以教师讲授为主  C、以学生活动为主           D、有教师指导 7.咨询员把体察到的当事人的各种情感以语言的或非语言的方式表达出来,这称为( )  A、情感反映    B、内容反映    C、简述语意    D、摘要 8.ADD是指( )  A、注意缺陷障碍  B、学习失能    C、智力障碍    D、适应不良 9.下面哪种疾病不属于神经症?( )  A.强迫症   B.社交恐惧症  C.神经衰弱   D.强迫型人格障碍 10.在理性——情绪疗法中,用A-B-C理论解释人的行为,其中B是指( )  A、存在的事实或行为      B、个人对事实或行为的看法和信念  C、当事人的情绪反应      D、治疗方法 11.在团体辅导中,一旦团体进入正轨,在其规定的进行期间内,团体成员不能增加新的成员,这是( )。  A、封闭式团体   B、开放式团体   C、同质团体    D、异质团体 12.团体辅导时,团体大小以( )为宜  A、3-4人     B、6-8人    C、20-30人    D、40-50人 13.和同质团体相比,异质团体的优点在于( )  A、有共同的经历和话题        B、容易互动  C、容易共情             D、更接近现实团体 14.关于信度和效度的关系,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信度高的测验,效度一定高     B、效度低的测验,信度一定低  C、信度是效度的充分条件       D、效度高的测验,信度一定高 15.中国比纳智力量表的适用范围是( )  A、2-18岁  B、6-16岁 C、5.5岁以上到成人  D、10-18岁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途径包括心理素质教育、_____和_____ 。 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一般用_____设计。 3.在团体辅导中,由特点相似的个体组成的团体称为______。 4.在团体辅导中,_____阶段的重点是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 5._____是指一个测验或量表实际能测出其所要测的心理特质的程度。 6.从性质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包括_____和_____两项基本任务。 7.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的定义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______和道德健康。 8._____是指具有一定的学习动机,智力正常又没有感官障碍,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学习目的的学生。 9.咨询过程中,咨询员指出当事人矛盾不一致的地方,称为______ 。 10.压力应付模式可以分为情绪定向应付和_______ 。 11.卡瓦纳曾把会谈中的沉默分为三种:创造性的沉默、_______ 和_______ 。 12. _______是指对测验分数进行分析和解释的参考标准。 13.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的变动称为_______ 。 四、简答题(每个6分,共30分) (一)简述团体辅导的功能。 (二)简述同感反应技巧。 (三)根据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哪些? (四)简述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五)简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五、论述题(每个12分,共24分) 1、试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 2、试述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原则和程序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拟试题(第1套)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2. 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指通过良好人际关系,受过专业训练的咨询员协助当事人认识自己、接受自己以致克服成长的障碍,达到自强自立的过程。 3. 团体辅导:团体辅导是在团体领导者的带领下,团体成员围绕某一共同关心的问题,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与人际互动,相互启发、诱导,形成团体的共识与目标,进而改变成员的观念、态度和行为。 4. 智商:智商是个体智力水平的数量化指标,用以衡量智力水平的高低。 5.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发展健全的人格,增进心理健康水平为目的的教育活动。这种课程主要是以班级活动的形式而展开,有时又称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它面向全体学生,属于发展性的教育。 二、选择题 1.A 2.A 3.B 4. C 5. A 6.B 7.A 8. A 9.D 10.B 11. A 12. B 13. D 14.D 15. A 三、填空题 1.心理咨询与辅导、心理治疗 2.主题——单元 3.同质团体 4.定向 5.效度 6.发展性教育、补救性教育 7.社会适应良好 8.学习困难 9.对质/ 面质 10.问题定向应付 11.自发性沉默、冲突性的沉默 12.常模 13.生活事件 四、简答题 (一)简述团体辅导的功能。 答:1、在互动中增进对自己和他人的了解:   2、经验与感受的分享:在团体中,每个成员的问题被泛化与减弱了,这种经验的分担,具有治疗性功能。   3、多元的价值观与信息的冲击:团体成员有不同的背景、经验和观点,能相互启发。   4、反馈的功效:团体辅导能提供给成员丰富的接受反馈的机会。   5、现实生活的实验室:团体辅导提供成员在一个与真实生活类似的情境中,接受多元的刺激,来学习面对、处理自己的困难与问题。   6、经济效益:团体辅导节省时间和人力。 (二)简述同感反应技巧。 答:1、放下自己的参照标准,进入当事人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从当事人的角度来看事物和感受事物;   2、投入地倾听当事人的叙述,注意和观察他的语言和非语言信息,增进同感的准确性;   3、跳出当事人的内心世界,把你从当事人那里知觉和体会到的东西做一番清理和理解,分清哪些是事实内容,哪些是情感内容,它们之间有何联系;   4、以语言或非语言方式把你体察所得到的东西准确无误地传达给当事人;   5、留意当事人的反馈,以调整自己下一步的行为。 (三)根据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哪些? 答:1、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   2、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   3、认识心理异常现象   4、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其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 (四)简述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答:1、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2、悦纳教师职业;3、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4、健全的教育意志;5、良好的教育人际关系;6、教育环境的适应与改造; (五)简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答: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避免各种突发事件,维护社会安定稳定,学校正常运作,学生家庭幸福的需要。   2、注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保证学生正常健康发展的需要。   3、注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的需要   4、注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社会变动时期的需要 五、论述题(每个12分,共24分) 1、试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 答:(一)认知法   这种方法主要依靠学生的感知、想象和思维等认知活动来达到教学目标。   1、阅读和听故事   2、录音录像:让学生看富有教育意义的录音录像。   3、艺术欣赏: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   4、联想活动:通过学生的观念联想活动,来训练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故事接力等。   (二)操作法   1、游戏   2、作业:借助练习、劳动、手工等各种作业   3、心理测验   4、讲演:事先准备和即兴发挥,可以训练口才,培养机智,增进同学间的相互了解。   5、绘画:例如集体做画培养合作性。   6、唱歌:调动情绪,引起共鸣。   (三)讨论法   1、专题讨论:针对学生普遍面临的问题进行专题讨论,如新学期,讨论如何适应环境;考试前,讨论如何克服考试焦虑;放假前,讨论如何度过假期。   2、辩论   3、脑力激荡   4、配对讨论:两个人先讨论,得到结果,再与另两个人的意见协商,形成四个人的意见,再与另4个人一起协调,获得8个人的结论。   5、六六讨论:分组讨论,每组6人,每人发言一分钟,人人参与且省时的讨论方法。   6、意见箱:要求学生平时将意见或问题投入意见箱,在上心理课时,向全班宣读,共同讨论。   (四)角色扮演法   让学生以一种类似游戏的方式,表演出自己的心理或行为问题,进而起到增进自我认识,减轻或消除心理问题,发展心理素质的作用。主要有:   1、哑剧表演:老师提出主题或情景,让学生不用语言而用表情动作表演出来。例如表演与新同学见面的情景,赞美别人的情景。促进非言语沟通。   2、空椅子表演:一个人表演,适合于社交困难的学生。如与异性交往困难。   3、角色互换:参与的人有两个或更多。如一个扮演失败者,一个扮演帮助者,两人对话一段时间后,互换椅子和角色。   4、双重扮演:要求两个学生一起表演,一个是有问题的学生,一个是助理演员。有问题的学生表演什么,助理演员就重复什么,这样可以重现事实,帮助学生认识自己。   5、改变自我:让学生扮演自己改变后的情况。例如,多动学生,扮演改变后不再多动。   6、魔术商店:老师扮店主,学生扮买主,贩卖理想、健康、幸福、财富等,学生说出自己想要的东西及原因,老师问愿意拿什么来交换。   (五)行为改变法   利用行为强化的原理,帮助学生建立良好行为或消除不良行为。如:奖励与惩罚;示范学习;肯定性训练;果敢训练等。 2、试述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原则和程序 答:(一)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发展性原则 4、保密性原则 5、教育性原则 6、最佳经济原则 (二)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程序 1、确定心理档案的内容: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学生基本情况:如个人简介、家庭生活情况、生理状况、重大事件等。 (2)智能状况及教育建议 (3)个性特征及培养建议 (4)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建议 (5)学习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 (6)职业能力倾向分析 2、选择合适的测评工具 3、结果解释与教育建议 (1)计分 (2)结果解释 (3)提出教育培养建议 4、建立心理档案 (1)设计心理档案的格式:可以采用文本的形式或电脑软件的形式。 (2)将信息录入或填写。第一章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总论 填空 一、 心理健康是不断保持个体与环境的动态平衡,以实现个人与社会的需要。孔子的“(从心所欲不逾距)”是心理健康的最高境界。 二、能进行综合评价并自成体系的工具,首推我国著名心理测量专家、心理健康教育专家(郑日昌)教授研究和开发、经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专家鉴定的“(学生心理健康检测系统)”简称(PESS),又称(学生心检系统)。该系统是基于郑日昌教授提出的“全人教育模型”而建构的。 三、1999年8月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对 心理健康教育做出了明确的界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四、衡量心理健康的两大类标准:(适应性标准,发展性标准)。 五、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与作用。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1948年成立时在其宪章中把健康视为(“身体的、心理的和社会的一种完全安宁幸福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不仅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满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名释 一、心理健康——是个体一方面能够积极调整完善自我,顺应日益变化的环境;另一方面又能够有效地改变环境,满足个人和社会的需要。简而言之,心理健康就是不断保持个体与环境的动态平衡,以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适应——是指个体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不断的身心调整,与环境保持和谐状态的过程。 三、复原力——是指个人具有或学习到某些特质,这些特质或行为会因个人与环境的互动而保护个人不受压力或挫折情境的影响,使个人重新获得自我控制的能力并发展出健康的应对行为。 问答题 一、心理健康的具体表现包括? 答:1、认知过程正常,智力正常。 2、情绪稳定,乐观,心情舒畅。 3、意志坚强,做事有目的、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步骤、方法,能克服困难达到目的。 4、人格健全,性格、能力、价值观等均正常。 5、养成健康的习惯和行为,无不良行为。 6、精力充沛地适应社会,人际关系良好。 二、用于衡量心理健康与否的依据有哪三种? 答:医学尺度、社会尺度和统计学尺度。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发展性标准)的3个方面? 答:1、适应良好。 2、无心理困扰。 3、有较强的复原力。 四、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答:1、小学生注意的特点。小学生的注意不稳定、不持久,难于长时间地注意同一事物,容易为一些新奇刺激所吸引。 2、小学生感知觉的特点。小学生感知事物比较笼统、不精确,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看不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特点,对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也比较模糊。 3、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是从无意识记向有意识记发展。另一特点是从机械识记向意义识记发展。 4、小学生想象发展的特点。小学生想象发展主要表现在:(1)想象发展向正确地、完整地反映现实过渡。(2)具有直观性和具体性。(3)想象的形象具有片段、模糊的特点。(4)高年级学生想象的创造成分增多。 五、中学生身体发育的一般特征? 答:(1)体态骤变。(2)机能增强。(3)身体素质提高。(4)性发育成熟。 六、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答:(1)过渡性。(2)闭锁性。(3)社会性。(4)动荡性。 七、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八大标准? 答:(1)食得快。(2)便得快。(3)睡得快。(4)说得快.(5)走得快.(6)良好的个性。(7)良好的处世能力。(8)良好的人际关系。 八、中小学心理健康的评价? 答:(一)适应良好。(二)无心理困扰。(三)有较强的复原力。 九、小学生的适应包括哪些方面? 答:人际适应、学习适应、生活自理、青春期适应。 十、中学生的适应包括哪些方面? 答:人际适应、学习适应、行为适应、青春期适应。 十一、小学生复原力包括哪些方面? 答:积极认知、自信、社会支持、问题解决。 十二、中学生复原力包括哪些方面? 答:积极认知、自信、社会支持、自我调节。 十三、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什么?具体目标是什么? 答: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 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具体目标:1、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2、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体心理品质。 3、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十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答:1、教育性原则。(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2、全体性原则。(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开展教育活动,是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获得发展。全体性原则另一个含义就是全员参与。) 3、差异性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4、主体性原则。(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体性原则集中体现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特征。) 5、整体性原则。(教育者要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指导教育工作,注意心理活动的有机联系,注意各种方法和途径的联系,注意师师、师生、生生互动。) 6、保密性原则。(教育者有责任对学生的个人情况以及谈话内容等予以保密,学生的名誉和隐私权应受到道义上的维护和法律上的保障。保密性原则是心理教育与咨询工作者的基本职业道德。) 十五、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答:途径:(一)创设符合学生心理健康要求的环境。(是指学校、家庭、社区、媒体等教育主体要为学生提供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二)提供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德育渗透;班主任工作渗透。) (三)开展面对个别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方法:讲授法、诱导法、谈话法、讨论法、游戏法、心理剧、角色扮演、建立心理档案、家校合作。 十六、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包括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渗透在学科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各自其特点是什么? 答:1、专门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具有知识性、基础性、活动性、主体性、系统性等特点。 2、渗透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活动的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和发展。 十七、开展面对个别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以心理辅导、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方式进行,各自内涵? 答:1、心理辅导:是针对学生群体进行的,以促进其发展为目标的心理辅导和指导过程,其形式分为团体辅导和个体辅导。 2、心理咨询是采用心理学方法,通过语言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其适应和发展的过程。 3、心理治疗:是对有心理疾病的人进行的以改正其不良行为、情绪情感和认知为目的的心理干预过程。 十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体制共有五种模式? (1) 教研组模式:教研组模式是较初级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特点:心理教师与政治教师的身份合二为一,即政治或语文等学科教师兼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或者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同时兼任政治、语文等学科教学,由教师所属的教研组直接管理,没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研组。 (2) 教科室模式:全称教育科学研究室,是在校长领到下,负责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工作的中层机构。教科室模式是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置于教科室的管理之下,心理健康教师是教科室的成员 (3) 德育管理模式:是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置于学校学生处或政教处的管理下。这种管理模式的前提假设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德育工作的一部分或是德育工作的补充。这种模式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班主任工作模式,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政教处布置,由班主任完成,班主任成为兼职心理教师。 (4) 独立模式:即设置独立的心理健康教育教研组,纳入学校整体教学管理之下。教研组的设置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具有与其他学科课程同等的地位,侧重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 (5) 全面渗透模式:即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升到整个学校层面上来考虑。 第二章 学业发展的教育与辅导 填空 一、美国心理学家(韦纳)提出了学习动机的自我归因理论(或成败归因理论)。他认为(能力)、(努力)、(工作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别人的反应)是人们在解释成功或失败时直觉到的六种原因,并将这六种原因分成稳定性(原因在性质上是稳定的还是不稳定的)、控制点(把成败归于内部原因还是外部原因)和可控制性(原因是否由自己控制)三个维度。 二、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组织策略、精细加工策略、支持策略)。 三、元认知的结构成分来看,它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三个成分。 名释 一、入学适应概述:适应是心里健康的主要标志,入学适应——是指新生入学的一年内,对于新环境的应激反应的调试过程。 二、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非认知因素。 三、成就动机——是指个体积极主动地从事某种自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达到完美的内在推动力。 四、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它既可以是内隐的规则系统,也可以是外显的操作程序和步骤。它一般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等类型。 五、复述策略——指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多次重复的过程。在学习中,复述是一种主要的记忆手段。 六、组织策略——所谓组织,就是指对材料进行加工,按照材料的特征或类别进行整理、归类或编码。组织的具体方式、方式和途径就是组织策略。 七、精细加工策略——指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以此来增加新信息的加工。 八、支持策略——指通过促进学习活动的一些外显的操作程序和步骤,如划线、做笔记、写提要等。 九、元认知策略——元认知是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于1976年首先提出来的。弗拉维尔指出:“元认知通常被广泛地定义为任何以认知过程与结果为对象的知识,或是任何调节认知过程的认知活动。他之所以被称之为元认知,是因为其核心意义是对认知的认知。” 十、元认知知识——是对有效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技能、策略及其来源的意识(知道做什么是在完成任务之前的一种认识。) 十一、元认知体验——是指伴随着认知活动而产生的认识体验或情感体验。 十二、元认知监控——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进行积极的监控,并相应地对其进行调节,以达到预定的目标。元认知监控是元认知的核心。 十三、考试焦虑——是一种复杂的情绪现象,考生在考试期间心理上的紧张、不安、担心、忧虑、恐惧等情绪反应,都可称之为考试焦虑。 问答题 一、入学适应常见问题有哪些? 答:(一)学习适应问题(更重视)。 1、  新课程内容的增加。 2、  教师授课方式改变,学生不能适应。 3、  学习自信心不足。 (二)人际关系适应问题。 1、师生关系适应问题。 2、同伴关系适应问题。 3、亲子关系适应问题。 二、导致学习适应不良的原因及对策? 答:(一)、新课程新内容的增加(具体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运用反馈和评价;科学使用奖赏和惩罚;科学设置难度,激发成就动机;进行归因训练,促使学生努力。) (二)、教师授课方式改变,学生不能适应(针对此类问题,教师要辅导学生做到以下几点:做好课前预习,将老师在课堂上可能要讲的内容先预习一遍,将能够理解的内容和不能理解的内容分开,然后课上重点听着老师讲解;课上做好笔记;做好课后复习和课后作业。) (三)、学习自信心不足(具体方法:积极的暗示,这是鼓励学生建立自信的最好的方法之一;辅导学生建立短期目标,从小成功中获得成就感;改变参照系,参照自我的进步,而不要把其他同学当作自己的参照。) 三、学习动机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 答:1、学生对知识价值的认知(知识价值观)。 2、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学习兴趣)。 3、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认识(学习能力感和自我效能感)。 4、对学习成绩的归因(成就归因)。 四、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生动机的策略有哪些? 答:(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及时反馈和适当评价。 (三)科学使用奖赏和惩罚。 (四)科学设置难度,激发成就动机。 (五)、进行归因训练,促使学生努力。 五、在课堂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注意哪些? 答:1、向学生提出具体而明确的学习目标。 2、利用灵活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趣味化。 3、较强课堂内容的新颖性、想象性和具体性。 4、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景,激发认识兴趣和求知欲。 5、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 6、组织合理的课堂活动结构,实施合作式学习。 六、怎样通过成就动机训练促进人们学习兴趣的激发? 答:1、实施主题统觉测验(TAT),了解学生的成就动机。 2、通过阅读有关资料、观看录像片,识别高成就动机者的思想和行为特征。 3、通过集体讨论和个别谈话,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动机倾向(是追求成功还是避免失败),了解高成就动机在学习、生活中的主要意义。 4、组织学生参加投环、掷镖等游戏,从中学习像高成就动机者那样,确立与自己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目标,获得成功的体验。 5、在学科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经过他们努力能够完成的学习任务。 七、归因训练方法有哪些? 答:1、团体发展法。(集体讨论形式,先由辅导教师向小组成员介绍有关成败归因方式及其在学习活动中作用的知识、再让学生一起讨论分析影响学习成绩的原因,填写归因量表。) 2、观察学习法。(让学生观看有关归因训练的录像片。) 3、强化矫正法。(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不同难度任务,对积极的归因实行奖励或鼓励等。) 八、元认知知识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1、对个人作为学习者的认识。 2、对任务的认识。 3、对有关学习策略技能使用方面的认识。 4、对各种学习策略及其优缺点,应用条件和情景以及效力的认识。 九、考试焦虑的形成原因? 答:1、不正确的认知。(是一个人对客观事物产生的不正确的认识和评价。) 2、来自各方面的心理压力。(来自父母的压力;来自老师的压力;同学之间的竞争;学生自身的心理压力。) 3、过分要面子,过分苛求自己。 4、缺乏良好的情绪和意志品质,不能有效地自我调节。 5、应试技巧差。 6、具有焦虑人格特征或者患有某些心理疾病。 十、考试焦虑的调试方法? 答:1、端正应试动机,减轻心理负担。(每位考生对考试的意义要有客观正确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应试动机。) 2、做好充分准备,形成良好的应试状态。(充分而良好的准备状态,是预防考试产生过度焦虑最有效的方法。) 3、掌握和提高考试策略和技巧。 4、冷静处理“怯场”。 第三章 自我意识的教育与辅导 填空 一、(正确地认识自我,对自己有一个全面而客观的评价),是个体自我接纳,自我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二、(自我接纳)是个体健康成长的前提。一个人如果不接纳自己,连自己的问题都不敢正视,更无法引导自己积极向上地生活。 三、自我接纳涉及(一个人是以积极的态度认可自我,形成自尊、自信的人格品质,还是以消极的态度拒绝自我,形成自卑的人格倾向)。 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自我接纳的教育与辅导的过程中应明确:(自我接纳和能力)是构成自尊和自信的两大基石。 四、自我教育特别强调(学生本人的能动性)。(自我完善)是个体自我教育最重要的方式,它实际上是一个合理确立理想自我、努力提高现实自我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主动改变自我以达到理想自我的过程。 名释 一、自我意识——就是自己对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况的认识,它会影响个体对自己的整体评价。 二、自我认识——是指主体我对客体我的认识和评价,即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自我认识是指自己对自己身心特征和社会状况的认识,个体会在此基础上形成自我概念;自我评价是指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对自己做出的某种判断。】 三、自我接纳——是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所具有的特征所持的一种积极的态度,即能欣然接受自己现实中的状况,不因自身优点而骄傲,也不因自己的缺点而自卑。 四、自我完善——所谓自我完善即自我教育,是相对于被动接受教育而存在的。它是指学生在实现自己的理想或目标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调控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 问答题 一、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总体特点? 答:1、自我认识的全面性和深刻性提高。中学生自我认识的全面性和深刻性的提高表现在对自己了解得更加全面,判断得更加准确上。 2、有自我控制的愿望,但自制力水平不高。中学生做事开始能够确定明确的目标,并能够为完成目标制定相应的计划。 3、自我监控意识有所增强,但是监控效果不理想。 从自我意识发展的总体水平看,从初中到高中表现出明显的渐增趋势。初、高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 二、自我认识的途径和方式? 答:(一)物理世界:物理世界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基本的线索让我们可以了解自己,然而更多的情况下人们都是这样思考自我的。 (二)社会世界:有两种社会心理过程尤为重要重要: 1、社会比较:心理学家费斯廷格提出的社会比较理论认为:人们有知道自己真正样子的需要,而社会比较——即将自己和他人进行比较可以满足他们的这种需要。 2、反射性评价: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社会学家库利在他关于“镜像自我”的讨论中认为:个体感知自己就像是别人感知他们一样,镜子中的自己或别人眼中的自己就是个体感知的对象,个体常常依据别人如何对待他们来了解自己。库利认为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首先,个体对他们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进行想象;第二、个体想象这个人如何评价自己;第三、个体因为这种想象里的判断而感觉好或不好。 (三)心理世界:主要包括三种方式: 1、内省:指个体向内部寻求答案,直接考虑自己的态度、情感和动机。 2、自我觉知过程:是关于人们如何对他们的行为进行解释的理论。 3、因果归因:人们对他们的行为所做的解释是自我知觉理论的关键元素。 三、自我接纳(自我意识培养)的途径和方式? 答:(一)自尊的培养 (二)自信心的培养 四、教师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自尊心? 答:(一)、教育学生学会自尊自重 1、教师要引导他们积极地评价自己,这是促使他们产生自尊感、克服自卑感的关键。2、教师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3、教师要教育学生积极地悦纳自我,以不骄不躁、不卑不亢的健康心态面对自我,愉快地接受自我。 (2) 注意维护培养学生的自尊 1、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是每个为人之师的基本准则。2、信任学生。教师如果相信学生是一个有自尊心的人、有责任心的人、能够自立的人,那么学生必定会成为一个很自信的人。 五、教师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自信心的培养? 答:1、给予学生积极评价(给予学生正确而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你能行”是教师要采取的首要措施。) 2、 因材施教发掘潜能(教师要在承认差异、肯定价值的基础上,因材施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用不同的标准要求学生,从而使每位学生在各自的起点上取得进步,形成自信,最终获得成功。) 3、 自我竞赛获得自信(自我竞赛是指自己跟自己比赛,开展自我竞赛,即使最差的学生也取得进步的机会,他们会因为不断看到自己的进步而认定“我也行”,从而产生自信。) 4、 创造机会发挥特长(教师要多给学生创设机会,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看到自己的能力,这会使他们产生自信。) 5、 集体赞许互相尊重(教师应努力营造良好的班集体氛围,鼓励同学之间互相尊重、互相欣赏,坚决制止嘲笑、挖苦、讽刺等伤害性行为。) 六、自我完善的途径和方式? 答:(一)自我设定与自我激励 自我设定是指学生为了满足成长需要,自己制定出的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要达到或取得的具有一定价值标准的目标和结果。自我设定既包括长远目标,也包括阶段性的子目标。 所谓自我激励是指在自我设定目标后,促使学生进一步进行自我教育动机的激发,使其产生和保持积极向上、实现自我的愿望,从而推进其阶段目标和终极目标的实现。因此,我们首先要了解学生的自我动机水平状况。 (二)自我监督与自我控制 控制能力是学生调节、控制和管理自己的能力。学生通过自我监督、自我控制所形成的良好品质,是完成自我教育过程的有效条件和重要保障。自我教育中的监控,并非学校或教师的外部监控,它的意义在于学生自觉主动地对自己的行为、心理加以监控和调适。其中,自我监督要解决的问题,是让学生自己随时检查自己的行为与预先所设定的行为模式、目标是否存在偏差;自我控制则要求个体对自身的行为能主动掌握、调整、力求使自己的思想或行为符合预定的目标。 (三)自我体验与自我强化 自我体验、自我强化属于自我教育过程中的反馈系统。从实质上来说,自我反馈是学生对自身行为结果的自我检查,它关系到能否更好地实现自我奋斗的目标,并且能否增强自己的自我教育能力。 第四章 人际关系的教育与辅导 填空 一、心理学家舒茨认为人有三种基本的人际需求:(爱、归属和控制)。爱的需求反映一个人表达和接受爱的欲望,归属的需求是希望存在于别人团体中的欲望,而控制的需求是希望成功地影响周围的人与事的欲望。 名释 一、同伴关系——同伴关系是学生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同伴关系是一种平等关系,彼此平等是同伴关系的主要特征。在同伴关系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态度和喜好进行自由选择。 问答题 一、 师生关系的特点? 答: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通过交往互动而形成的,对教育效果具有重要影响的特殊人际关系。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师生关系包含在整个社会关系中,它反映和包含了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道德等关系。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师生之间的直接关系也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关系:从指向的目标来看,有为了完成教育任务而发生的工作关系,有为了满足交往需要而形成的人际关系;从发生的方式来看,有以组织结构形式表现的组织关系,也有以情感、认知等交往为表现形式的心理关系等。 在初中阶段后期,随着学生判断性和独立性思维的发展,个人知识和经验的丰富,师生关系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1)学生在师生交往中要求有更多的独立和自尊,同时期望得到关心和抚慰。(2)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进一步降低,学生不再把教师看成绝对的权威,而是更理智地注重教师的作用,把教师看做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辅导力量,教师对他们的奖惩和激励的作用逐渐降低。(3)学生和教师在情感上的亲密联系开始具有选择性,学生对教师的情感依赖开始普遍降低。(4)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更高、更全面、更深刻。 二、在师生关系的教育与辅导工作中,教师起到关键的作用,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答:(一)尊重学生,注重师生互动(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体差异,将学生看做独立的个体来尊重,同时还要尊重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不苛求学生,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地发展。) (二)自我提升,注重师德礼仪。(教师需要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新时期的师德应表现为一种对社会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2)新时期的师德应体现时代赋予教师的时代特征。(3)新时期虽为师德加入了新的内涵,教师也应认识到师德还表现为一种文化传统、道德传统,教师的形象有历史赋予的光环。(4)教师还应认识到教师本身在时代的社会价值,不宜妄自菲薄。) (三)不断学习,提高管理艺术(教育研究和实践的结果发现,民主型的教育态度是一种教育效果较好的态度,也比较容易受到学生的欢迎。) 三、同伴关系的特点? 答:在学校里,一个学生被同学的接受情况,对她的心理发展及心理健康的影响非常大。他们会逐渐建立新的交往标准:他们会倾向于选择与自己的兴趣、习惯、性格和经历相近的人做朋友;他们还会倾向于选择和得到社会赞许的人做朋友。 四、同伴关系的类型? 答:1、点头之交。2、普通朋友。3、知己好友 五、对学生进行同伴关系的教育,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答:(一)教育方式 1、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同伴互动。(教师必须学会在课堂上利用团体动力学的理论和技术,来安排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活动,使学生在互动和交往的过程中,不但能够更好地学习科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培养社会交往技能,促进同伴关系。) 2、建立班级活动规则,重视学生非正式团体(班集体必须建立详细具体的规范,说明在班集体中同伴之间如何交往、如何互动等。这样学生就明确了同伴交往的规则。) (2) 教育内容 1、交友原则:中小学生由于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需要教师及时帮助他们认识人际关系的本质,同时了解人际交往的原则:(1)善交益友。对自己的思想、工作、学习有帮助的朋友称为益友。益友能促使自己上进。(2)乐交诤友。能够直言不讳地指出自己的错误、批评自己的朋友是诤友。这种坦诚的批评可以使自己拥有更清醒的头脑,进步更快。(3)不交损友。对自己的道德品行产生不良影响的朋友称为损友。 2、交友技巧:(1)倾听。同伴交往过程中,学生应学会积极倾听。倾听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并不是仅仅坐在那里,听自己的同伴讲话。(2)换位思考。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难免会遇到冲突和矛盾的情况。有些学生由于不知道如何处理冲突,而尽量避免出现冲突。 六、教师在亲子关系的教育与辅导过程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需要从以哪些方面开展工作?答:(一)父母学会理解和尊重子女 父母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了解子女对父母的期望:具体来说,子女对父母的期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关怀与帮助。(2)倾听和理解。(3)爱和积极情感。(4)接受和赞许。(5)信任。 2、 调整对子女的期望值。 3、 及时更新调整教育方式。 (二)子女理解和尊重父母 教师应教育学生认识到: (1)在任何家庭里,父母与孩子之间都会出现矛盾或冲突。(2)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基础是满足交往双方的需要,特别是心理、情感的需要。(3)尽量学会站在父母的角度想问题。 第五章 情绪教育与辅导 填空 一、情绪是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三部分组成。主观体验是(个体对不同情绪状态的自我感受)。情绪的外部表现通常称为(“表情”)。生理唤醒是指(情绪产生的生理反应)。生理唤醒是(一种生理的激活水平)。 二、戈尔曼认为人的四中核心的情绪是:(满意、愤怒、焦虑、阴郁)。现代心理学家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将情绪分为(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基本情绪即(快乐、愤怒、恐惧、悲哀);复合情绪由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生而来。 三、情绪的宣泄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 四、人们对问题有很多看法,容易导致负性情绪的三个方面(片面化)(绝对化)(静止化)。 名释 一、情绪——这个词可以意味着许多事情。在日常用语中,他指由某些情景带来的正性或负性感受。 二、情绪认知——是指对自己或他人内在情绪状态的推测。它依赖于个体情绪认知线索的知识、情境和情绪表现之间关系的知识、预测情绪反应结果的知识、情绪自我控制策略的知识。 三、情绪体验法——通过一定的设计,让学生进入模拟的情景、实际的情景或想象的情景去体验、思考、分析,了解自己的心理反应,获得情绪情感的体验。 三、情绪表达——指的是人们用来表达情绪的各种方式,其功能就是纾解情绪,使消极情绪得以缓解。 情绪管理——就是善于掌握自我,善于调节情绪,对生活中矛盾和事件引起的反应能适可而止地排解,能以乐观的态度、幽默的情趣及时地缓解消极的情绪。 问答题 一、情绪智力的含义不同理论学派的不同观点? 答:(一)能力型情绪智力——沙洛维和梅耶尔的情绪智力理论 情绪智力又称为情感智力,情感智慧或情绪智能。指“个体监控自己及其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情绪智力是智力的一种。情绪智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能力:1、情绪的知觉、鉴赏和表达能力。2、情绪对思维的促进能力。3、对情绪的理解、感悟能力。4、对情绪成熟的调节,以促进心智发展的能力。 (二)戈尔曼的情绪智力理论 他的理论被梅耶尔和沙洛维称为混合模型,1998年以后的模型有人称为情绪智力的企业模型。2000年新定义“情绪智力能够被观察到,当一个人在情境中,在适当的时候经常以有效的方式展示构成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社会觉察和社交技能的胜任力。” (三)巴昂情绪智力理论 1997年,巴昂提出:“情绪智力是一系列影响个人成功应对环境需求和压力的能力的非认知能力、胜任力和技能。”1997年他编制出版了世界上第一个测量情绪智力的标准化量表《巴昂情商量表》。 4、 情绪的一般功能? 答:1、适应功能。(人们通过各种情绪理解自身或他人的处境与状况,适应社会的需要,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2、动机功能。(情绪是动机的源泉之一,是动机系统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它能够激励人的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 3、组织功能。(斯洛夫认为情绪作为脑内的一个监测系统,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组织的作用。正性情绪起到协调、组织的作用;负性情绪起破坏瓦解或阻断的作用。) 4、信号功能。(情绪和语言一样,具有服务于人际关系的功能。) 三、情绪与心理健康的相互关系? 答:(一)积极的情绪与心理健康 1、 积极的情绪能够促进认知。 2、 积极情绪能撤销和冲淡消极情绪。 3、 积极情绪能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 (二)不良的情绪与心理健康 1、过于强烈的情绪反应。 2、持久性的消极情绪。 四、中小学情绪发展的特点? 答:(一)情绪内在体验的发展 1、情绪波动明显。(一是青少年因为一时成功,欣喜若狂、激动不已,又会因一点挫折,垂头丧气、懊恼不已,表现为情绪在两极间的明显跌落。二是青少年还常出现似乎莫名其妙的情绪波动交替。) 2、情绪心境化。(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而持续时间比较长的情绪状态。) 3、自尊感体验深刻。(主要表现在:青少年的自尊感强烈;青少年的自尊感往往过分敏感;青少年自尊感稳定性差,极易波动。) (二)情绪外在表现的发展 1、情绪文饰现象增多。(指个体内部的情绪体验被外部的情绪表现所掩饰,出现表里不一致的情绪现象。) 2、表情更加成熟。(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的情绪调节能力逐步增强,大脑高级功能的发育日趋完善。) 五、青少年的自尊感强烈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青少年往往把自尊感放在其他一切情感之上,当自尊感与其他情感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们会毫不犹豫地为维护自尊感而牺牲其他情感。 2、青少年对自尊感的情绪体验特别强烈,当自尊感受到损害时,往往表现出极大的愤怒、恼羞等情绪反应,甚至为此爆发激情,干出不顾自身安危、无视社会法纪的事来。 3、男生因为社会文化的影响,会比女生更注意自己的价值和尊严,特别在意“男人的面子”,而且他们对自尊十分敏感。因此,自尊有性别上的差异。 六、什么方法可以训练学生对他人情绪的良好感知力? 答:1、移情法。(移情训练是指教育学生关心他人,体察他人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情感,为他人着想,富有同情心,站在他人立场上看问题的训练方法。移情训练法包括情绪追忆、情绪换位、作品深化三个方法。) 2、情绪表演。(包括:哑剧表演,提高学生表达情绪和识别他人情绪的能力;空椅子对话技术,可以令学生更好地识别他人的情绪。) 七、怎样合理表达情绪? 答:(一)有效的情绪表达 1、察觉自己的情绪。(只有先察觉自己的各种情绪才能精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2、选择讨论感受的时机。(选择彼此能够专注、没有压力和不疲倦的情况下讨论。) 3、进入自己的内在语言并学会调整。(注意调整一些极端情绪的语言。) 4、使用“我讯息”表达自己的情绪。(对方不友善、不尊重的和你说话时,可用“我不喜欢。。。”等表达自己的情绪。) 5、运用理性途径消除不合理性的想法而改变情绪。 (二)无效表达情绪 1、使用模糊语言。(少罗嗦,多嘴,你别闹了。。。) 2、管用非语言动作。(以“沉默“来代替情绪,然后以动作来传达情绪。) 3、依赖虚假的情绪语言。(指看似表达了情绪但事实上却未真正表达出自己的感觉。如别闹了、我受够了、今天真够衰的。) 4、无法拥有感受。(都是你害的,是你惹我生气。) 八、郑日昌针对情绪管理和压力应对提出了那些管理策略? 答:(一)合理宣泄。(对正常的情绪不能过多压抑,要加以宣泄。) (二)适当控制。(对正常情绪应当宣泄,对不良情绪则要控制。) 九、如何适当控制情绪,做好情绪管理? 答:1、理智。(要教育学生用理智驾驭自己的情绪、情感,而不是做情绪、情感的奴隶。) 2、转移。(当火气上涌时,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做点别的事情来分散注意力,便可使情绪得到缓解。) 3、幽默。(当一个人发现一种不调和的或对自己不利的现象时,为了不使自己陷入激动状态和被动局面,最好的办法是以超然洒脱的态度去应付。) 4、升华。(升华就是将不为社会所认可的动机或欲望导向比较崇高的方向,使其引发具有创造性、建设性的行动。) 5、辩证。(看待问题应该变片面为全面;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也没有绝对的公平,要把绝对变为相对,“不好中有好”;变静止为发展。) 6、暗示。(暗示就是在不自觉、潜意识中受到自己或者别人言语行为的影响。) 7、放松。(通过自我放松法控制情绪。) 第六章 生活适应的教育与辅导 填空 一、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挫折有(成就挫折;人际挫折、情感挫折)。 名释 一、网络成瘾——(又称网络心理障碍、互联网成瘾)指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网上冲浪,聊天或进行网络游戏,并且这种网络的过度使用影响生活质量,降低学习和工作效率,损害身体健康,导致各种行为异常,心理障碍,人格障碍和神经系统功能絮乱等消极后果。 二、挫折教育与辅导——就是指教育者有目的地采取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帮助和引导受教育者正确地认识挫折、有意识地防范挫折带来的负面效应,在挫折面前适时地调整、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并建立和固化良好的心理品质,能乐观、坦然地面对自身遭遇的挫折,为目标和愿望的实现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三、生涯辅导——国际经济合作组织定义:为协助个体,在其一生的任何阶段提供教育、培训、职业选择来管理他们的职业生涯的服务和活动。 四、生涯教育——指一种综合性的教育计划,其重点放在人的全部生涯上,即从幼儿园到成年,按照生涯认知、生涯准备、生涯熟练等步骤,逐一实施,使学生获得谋生技能,并建立个人的生活形态。(美国教育总署长马兰德1971年) 五、生命教育——所谓生命教育就是为了生命主体的自由和幸福所进行的生命化的教育。 六、休闲——是指个体在完成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后由自己自由支配时间的一种状态。 问答题 1、 中小学生生命教育的内容综合概括有哪几部分? 答:1、认知生命:即了解生命的特点和发展规律。这是生命教育在认知层次上的内容。 2、保护及发展生命:学会基本的生存和求生技能,并提升生命的质量。这是生命教育在技能层次上的内容。 3、尊重及珍视生命:这要求个体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和自然抱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接纳生命的每一个发展过程,体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此基础上发展出自然的尊重和热爱的情感。这是生命教育在情感态度上的内容。 二、生命教育与辅导的途径与方法? 答:1、开设生命教育课程。2、实施分享与体验教学。3、启发教师的生命关怀。 三、网络成瘾评价标准? 答:网瘾评判标准的前提(必要条件)为:上网给青少年的学习、工作或现实中的人际交往带来不良影响。在这一前提下,只要网民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即可判定为网瘾。 1、总是想着去上网。 2、每当因特网的线路被掐断或由于其他原因不能上网时会感到烦躁不安、情绪低落或无所适从。 3、觉得在网上比现实生活中更快乐或更能实现自我。 四、青少年网瘾的发展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各自特点? 答:1、起初阶段。(被网络的内容所吸引,将注意力转向了上网这种行为。) 2、成瘾阶段、(正常生活被打乱,上网的内容开始无意识地迸发出来,影响正常生活学习。) 3、严重网瘾阶段。(出现行为失控现象,因为上网与父母发生冲突等。) 五、网瘾的干预方法? 答:1、药物治疗。 2、心理干预。(行为疗法;认知干预;焦点解决短期疗法。家庭治疗的实施步骤:(预备性谈话、治疗性会谈、布置作业、后续访谈)、团体心理辅导。 3、综合干预。 六、网络成瘾的预防? 答:(一)改善个体身心素质 1、加强身体锻炼。2、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关系,使其感受学习的快乐。3、培养乐观主义“自我定向”。4、培养“自我和谐”。5、培养有序感。 (二)建立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 (三)优化学校教育设施 1、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2、加强学生德育工作。3、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4、加强校园网络建设。 (四)优化社会教育措施 1、优化网络文化。2、整合网络教育资源。3、加强网络监督。4、提高网络防空能力。 七、面对挫折的心理反应通常有积极反应和消极反应,各自体现哪些方面? 答:(一)积极反应 1、改变行为。2、调振动机。3、调整目标。4、补偿替代。5、升华目标。 (二)消极反应 1、攻击。2、倒退。3、固执或“合理化”。4、负性情绪反应。5、人际孤立。 八、挫折教育与辅导的途径与方法? 答:(一)培养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 1、引导合理宣泄。2、进行归因训练。3、培养自我监控能力。4、培养挫折容忍力。 (二)优化整体性教育策略。 1、实施赏识教育。2、实施多元教育。 九、休闲教育与辅导的原则? 答:娱乐性原则、发展性原则、主动性原则。 十、常见休闲活动的教育与辅导? 答:(一)接受性休闲活动的教育与辅导:阅读、参观旅游、收藏。 (二)表述性休闲活动的教育与辅导:手工制作、才艺爱好、上网。 十一、生涯教育辅导的目标? 答:培养学生的择业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职业观、择业观;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职业、了解自己的职业能力、职业兴趣和职业气质等心理特征;帮助学生处理好个人专业、职业兴趣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提高升学和择业的决策能力与技巧。 十二、生活教育辅导的内容? 答: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决策能力的辅导、了解自我状况和澄清个人价值观的辅导、升学和就业的辅导、开发自我潜能的辅导。 十二、中小学生生涯教育建议? 答:(一)开展显性的生涯教育课程 1、设立生涯教育课程。(指独立地开设显性生涯教育课程,重点是向学生讲解生涯规划、生涯与人生、职业与社会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念,培育学生进行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 2、开设职业教育课程。(职业教育课程与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直接相关,旨在通过与职业相关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 3、开展以活动为主的综合实践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新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必修课程。) (二)开展隐性的生涯教育课程(主要是在学校的常规学科教学中进行渗透式的生涯教育。) (三)设置生涯教育指导机构(职责包括:负责显性生涯课程的教学,整合各种资源,组织丰富的生涯教育活动 ,协助学科教师进行渗透式的生涯教育。其服务范围应该包括1、信息提供。2、建立生涯教育网络平台。3、收集学生生涯信息。4、开设生涯工作坊。5、开展团体生涯咨询。6、个体生涯咨询。 (四)建立社区和家庭与生涯教育的机制。 第八章 中小学心理咨询的过程与方法 填空 一、咨询需要两个方面才能进行:(乙方接受帮助,乙方提供帮助)。 二、个别心理咨询的设置(咨询师应遵循一定的职业规则,以设置一个安全的咨询环境,使咨询师保持客观理智,并容许来访者尽情宣泄。) 三、在谈论咨询关系时,学者们的注意焦点主要集中于(咨询师的态度特点)。罗杰斯最早提出了(通情、无条件积极关注和真诚)这三种助长条件。 四、(通情、尊重、真诚)是团体领导者对组员的根本态度,也是一个团体领导者必备的个人修养和职业修养。 名释 一、个别心理咨询——是“一对一”式的咨询,适于较深入地探讨来访者个人化的心理问题,提供深层而持久的心理支持与帮助。 二、通情——是咨询师体会认同来访者内部世界的态度和能力:“感悟来访者的私人世界,就好像那是你自己的世界一样,但又绝未失去“好像”这一品质,这就是通情。 三、无条件积极关注——指的是咨询师不以评价的态度对待来访者,不依据来访者行为的好坏来决定怎么对待来访者,无条件地从整体上接纳对方,对待来访者就像对待一个跟自己一样的人,一个独立与自己的人,有权在世界上占有一方之地生活的人,看重他,尊重他。 四、真诚——就是咨询者在咨询关系中真实地展现自己,表里一致,言行一致,诚恳忠实地对待来访者。 五、面质——是指咨询师质疑来访者言辞表达和行为方式中不一样的地方,进而促进来访者反思和成长的方法。 六、自我暴露——是咨询师公开、开放、暴露自己的某些经历、经验、思想、情感等,与来访者共享。 七、解释——是咨询师依据某一理论或个人经验,对来访者的问题作出合理的说明和分析,使来访者能够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认识自己和自己的问题。 八、指导——就是咨询者直接指示来访者做什么或说什么,或者如何说、如何做,指导被认为是最具影响力的咨询技术之一。 八、个别心理咨询的转介——是把不合适咨询师的来访者介绍给其他咨询师或专科医生的过程。 九、团体心理咨询——又称为小组咨询,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下提供心理援助与指导的咨询形式。它是在专业咨询师的带领下,通过团体内的人际交互作用,促进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并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从而达到成员个人的发展和团体的改善的一种咨询方式。 问答题 一、个别心理咨询的特点? 答:1、心理性。2、职业性。3、人际性。4、成长性。 二、中小学开展心理咨询工作,需要注意什么? 答:1、咨询环境设置。(个别心理咨询是一项专业的助人工作,个别心理咨询室的环境布置的要求相当严格。咨询室需要通过专业的设计和布置,创造出一个安静、安全、温暖和宽松的环境,让来访者可以很快融入咨询过程当中。) 2、咨询时间设置。(一般控制在50分钟至一个小时,以50分钟为宜。) 三、个别心理咨询的过程? 答:1、进入与定向阶段。(这是咨询开始之前的一个阶段,通常由首次会谈完成。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建立咨访关系;收集相关资料,一边初步界定问题,明确咨询需要;初步了解来访者的个人、环境资源;做出结案决定;做出咨询安排。对于可能要进入正式咨询程序的来访者,这一阶段的另一任务是让他们获得定向。) 2、问题——个人探索阶段。(主要任务: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收集有关资料;进一步界定和理解问题。) 3、目标与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探索阶段。(目标与行动方案的探索是问题——个人探索的自然发展。方案探讨的主要工作包括:根据上述要求,设想出各种可能方案;对这些方案的优势进行权衡、评估;确定一个合适的方案。) 4、行动转变阶段。(是咨询过程中最具活力的环节。咨询师根据目标和方案,以一种或数种治疗理论为指导,通过分析、解释、指导、训练等方式来影响来访者。来访者积极参与,产生出理解、领悟、模仿,学习新的认知方式和行为方式等。) 5、评估结束阶段。(此阶段工作包括:一是对整个咨询和治疗的结果或进步做一个总结性评价;二是终止咨询关系。) 四、对于正常进入评估结束阶段的咨访关系,沃德概括哪四项基本工作? 答:1、评估目标收获,即对整个咨询结果进行总结性评价。 2、处理关系结束的问题,在即将结束咨询关系之际,双方会对对方、对双方关系产生一种分离焦虑。 3、为学习迁移和自我依赖做准备,要花一定时间与来访者讨论:在离开咨询后一段时间里如何自我依赖,并运用咨询中获得的收获处理新问题。 4、最后一次会谈,常会比较轻松。 五、个别心理咨询常用技术? 答:1、积极倾听。(积极倾听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不管咨询师是否运用关注技巧、鼓励、释义或总结,都必须全神贯注地投入到会谈中去。) 2、询问。(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 3、观察。(重点观察:非语言行为;语言行为 ;不一致和冲突。) 4、面质。(要在充分通情的基础上进行。) 5、自我暴露。(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为来访者树立好的榜样,从而增进来访者自我开放的程度,以达到影响对方的目的。) 6、解释。(使来访者的世界观发生认知性改变。) 7、指导。(指导的本质在于直接造成行为改变,它明白地指示学习什么、改变什么以及如何改变、如何学习,所以指导有强烈的行为取向色彩。) 六、学校开展个别心理咨询工作需要注意哪些? 答:(一)转介 1、 咨询内容与咨询师不匹配。 2、 价值观念与咨询师不相容。 3、 个性与咨询师不相容。 4、 与咨询师有双重关系。 (二)保密(作为咨询师,必须了解来访者的经历,却绝对禁止在社交场合对他们评头论足。) 七、中小学开展团体心理咨询的类型按咨询的主题进行划分? 答:1、学生发展团体2、自我成长团体3、人际交往团体4、情绪管理团体5、生涯发展团体。 八、团体心理咨询的过程? 答:(一)筹备阶段 1、确定团体心理咨询的目标2、明确团体的性质3、团体的对象4、确立团体的规模5、确立团体活动的时间安排6、选定团体活动的场所7、设定团体咨询的计划8、甄选成员组成团队。 (二)实施阶段 1、团体的创始阶段2、团体的转换阶段3、团体的工作阶段4、团体的结束阶段。 (三)评估阶段 1、心理测试2、问卷调查3、行为计量4、主观评估。 九、成功团体领导者的特征? 答:(一)良好的心理素质。 林孟平总结出成功团体领导者的十一项特征: 1、 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拥有自爱和自信。2、敏锐的知觉。3、自我肯定。4、投入并参与。5、个人的协调与表里一致。6、愿意做示范。7、愿意接纳和面对个人的需要。8、清楚了解个人的价值观。9、信任小组过程的成功。10、保重自己,不断更新成长。11、个人力量与勇敢。 (二)对团体成员的态度:通情、尊重与真诚。 十、团体心理咨询常用的技术? 答:我国学者(徐西森)认为:团体领导者需要掌握的团体领导技术可以划分为(12)种团体初层次的领导技术和(15)种团体高层次的领导技术。在中小学开展团体心理咨询活动时,团体领导者常用的技术主要包括(通情、积极倾听、支持、摘要、发问、开启、反馈、非语言、保护、自我暴露、面质、整合)等技术。 心理健康教育试题及答案 一、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哪些基本原则? 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预防、矫治与发展相结合,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助人与自助相结合。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有哪些?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各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使用,注意发挥各种方式和途径的综合作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在小学可以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营造乐学、合群的良好氛围;初中以活动和体验为主,在做好心理素质教育的同时,突出品格修养的教育;高中以体验和调适为主,并提倡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服务紧密配合。 (1)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 (2)个别咨询与辅导 (3)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4)积极开通学校与家庭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 三、生怎样才能科学塑造自我? (1)确立理想自我;理想自我的确立和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方向性,第二现实性,第三,激励性; (2)改变现实自我。确立理想自我后,就要不断改变现实自我,完善自我,向理想自我前进。 四、健全的自我意识标准是什么? 衡量一个人的自我意识是否健全,根据樊富珉、马建青教授等心理卫生学专家的观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察: (1)一个有健全自我意识的人应该是一个自我肯定的人、一个自我统合的人; (2)一个有健全自我意识的人应该是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协调一致的人; (3)一个有健全自我意识的人应该是独立的,同时又与外界保持协调的人; (4)一个有健全自我意识的人应该是一个自我发展的人,其自我具有灵活性; (5)一个有健全自我意识的人应该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不仅自己能健康发展,而且能促进社会文明和进步。 五、教师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是指教师采用一定的教学措施,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并将学习需要转化为学习动机。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帮助学生树立恰当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远的总的目标;另一种是特定的目标,即近期的具体的学习目标。 ①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确定总的学习目标。②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近期的具体的学习目标。 (2)适当开展学习竞赛 ①竞赛内容不要单一化。②应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竞赛题目的难易程度。③竞赛的要求必须具体、合理。④在竞赛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⑤可以按照能力的高、中、低分组竞赛,使每个学生都有获胜的机会。⑥竞赛活动要适量。⑦竞赛要与评比、奖励相结合。 (3)创设“问题情境”,启发积极思维 ①创设问题情境会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②创设问题情境是通过“设疑”引起认知矛盾的方法。 (4)帮助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 ①要对学生多作肯定的评价。②帮助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方法是教学材料难易要适当,不能过难也不能过易。 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意志品质? 培养学习意志品质的方法: (1)要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2)要针对个性特征,采取相应的锻炼措施,循序渐进地增强毅力。 (3)要在奠定意志行为的基础上,用丰富的情感激励学习意志。(4)改善学习环境,适当安排学习进度,也有利于培养学习意志。 七、如何防治学习的心理疲劳? 第一, 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第二,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八、怎样在学习中提高注意力? (1)充满信心。(2)自我奖励法。(3)目标转移法。(4)放松训练法。(5)聆听法。 九、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考试怯场的情况? (1)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减轻心理压力。(2)努力学习,增强自信心。(3)适度紧张,克服情绪大起大落。(4)考前做些放松训练。 第一, 采取时间延搁。 第二,积极的自我暗示。做几次深呼吸。转移注意。 十、中学生情绪发展的特点及表现是什么? 中学生的情绪世界,早已不再是风平浪静的港湾,面对的是寻找新的平衡,虽然这时他们已有了驾驶自己情绪的能力,但情绪的浪潮依然时起时落,依然没有摆脱两极性的特点,烦躁与不安仍然是其情绪的主旋律,分析起来,中学生情绪的两极性主要有以下表现。 1、复杂与简单共存。2、强与弱共存。3、波动和稳定共存。 4、微妙的隐藏性。 十一、自我控制情绪的方法有哪些? (1)自我控制的情绪法。 第一, 自我暗示。 第二, 心理换位。 第三, 升华转化。 第四, 自我激励。 (2)有意识地转移注意焦点。 (3)合理宣泄不良情绪。 (4)正确看待人生与社会,宽容他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观察和思考问题时,总是习惯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的目的、需要、态度、价值观念、情感偏好、审美情趣等作为标准尺度来衡量外在的食物和观念。 十二、如何启发学生加强意志品质的自我锻炼? 启发学生加强意志品质的自我锻炼 在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过程中,周围人们的影响、集体的委派任务、榜样的教育等,都必须通过学生的自我锻炼,才能真正起作用。挫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活内容之一。在人的一生中,会经常发生挫折。如果不能正确地对待挫折,就会在挫折面前造成心理上的伤痕或行为上的偏差,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一些学生由于自信,有着强烈的自我发展的要求和欲望,不能够正确地认识、评价自己,对生活中的困难和障碍往往估计不足,一旦自己的想法受阻,就情绪低落,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产生过激言行,一改往常表现,判若两人。对优秀生,一定要帮助他们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加强抗挫折能力的培养,以减轻挫折的不良影响。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辨证的挫折观,对挫折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使他们了解到世上的事情往往是成果未得,先尝苦果;壮志未酬,先遭失败。同时也要使学生认识到,任何事情都有二重性,挫折对人生也有激励与消极两重性,既可以给人带来烦恼和痛苦,又可以催人振奋,引导一个人产生创造性的变迁,即增强韧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历史事实证明,人类最出色的业绩往往是在遭受挫折的情况下做出的。哲学家甚至认为,挫折会使人了解人生的价值,会改变人生的路途。中小学生要辨证地认识挫折,变不利的一面为有利的一面,变消极的影响为积极的力量。 通过体育活动锻炼意志 十三、羞怯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使自己战胜羞怯? 以下几个方面易产生羞怯。 (1) 自卑。 (2) 过分敏感。 (3) 挫折。 针对产生羞怯的原因,注意以下几点,有利于克服羞怯。 (1) 会接纳自己。 (2) 有信心。 (3) 不要过多地计较别人的评论。 (4) 多争取锻炼的机会。 十四、中学生交往有哪些特点?如何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 中学生交往的特点 (1)交往需要的迫切性,即同窗、同学、朋友交往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这与独生子女增多有关; (2)交往观念的开放性,即当前中学生的交往在摆脱父母的同时,也不愿意受以往交往观念和传统习俗的束缚,呈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开放性; (3)交往行为的自主性,即中学生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开始要求按照自己的交际观念和交往行为去选择朋友; (4)交往范围的广泛性,当代中学生的交往,不像过去的中学生只和同性朋友交往,只和本班、本组的同学交往,而是使交际圈子呈现一种拓展的趋势; (5)交往内容的丰富性,当代中学生聪明,知识面宽,很多事情都可以成为交谈的话题; (6)交往手段的多样性,当代中学生接触的事物远远超过以前的中学生,因此,同学间的交往既有传统的方式,也有现代的手段,多种多样。 根据当今中学生交往的一系列新特点,使他们在交往中注意以下几点,有利于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 (1) 在朋友需要时,自觉自愿地提供帮助; (2) 尊重朋友的意愿; (3) 保守朋友的私人秘密; (4) 双方互相信任; (5) 朋友不在场时,同样维护其正当利益; (6) 公开场合不互相指责; (7) 给朋友以感情上的支持; (8) 交流时注意力集中,不能心不在焉; (9) 尽量使朋友感到相处的快乐; (10) 不季度朋友的其他社会关系; (11) 坦率地敞开自己的情感; (12) 遇事多征求对方的意见; (13) 与朋友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 (14) 发生矛盾时互相忍让; (15) 生活上关心朋友; (16) 不唠叨; (17) 注意必要的礼节。 十五、教师如何对待班级中的小团体,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1)教师要在任何时候都了解自己班集体中小集体的活动状况、核心人物的态度以及人员的变迁。同时,还要了解班集体的大部分成员对这些小团体的评价。 (2)教师要做好小团体核心人物的工作。小团体的活动和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核心人物的态度,因此,做好他们的工作,是把握小团体的关键。 (3)教师要善于在班集体中创造良好的情感气氛,使班集体的目标与小团体的目标在根本利益上相容,并努力使小团体的活动适应于班集体的活动。同时,教师要善于在各种活动中,充分调到小团体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特长,并注意特高他们的活动质量。 (4)教师要冷静地分析班集体中的评论。学生对某个小团体或某同学的态度和评价,对于教师来说,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5)如果某个小团体的活动影响了成员的学习、健康或违背了常规,教师必须及时地提出明确的要求和必要的限制,并向他们说明道理。对于少数受社会上不良分子影响而出现违法行为的小团体,则要采取果断措施,切断他们不良的社会联系,并加法制教育。 正因为班集体中的小团体是一种群体,教师既要了解和尊重个人,更要理解和尊重群体心理,与他们交流。利用教师的权威和人格力量,同时利用班集体的力量,把各种小团体的活动纳入健康的轨道,以便充分发挥小团体在小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功能。 十六、应怎样对待青少年的“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的对策 (1)学校要为青少年学生营造宽松的成才环境。 (2)掌握一些去除网瘾的方法。 (3)坚持标本兼治原则,对青少年网络成瘾者进行及时综合治理。 十七、青少年产生暴力倾向的原因是什么?应如何矫正? 暴力倾向的原因如下: (1) 认识错误。 (2) 盲目模仿。 (3) 不恰当的惩罚。 矫正方法: (1) 认识矫正法。 (2) 正向迁移法。 (3) 榜样示范法。 十八、我国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教师心理健康标准如下: (1)对教师角色认同,勤于教育工作,热爱教育工作。 (2)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3)能正确地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 (4)具有教育独创性。 (5)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均能真实地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 十九、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请就“教师的态度”这一因素作具体分析。 (1)教师的压力。 (2)教师的态度。 ①教师的工作满意感。 ②教师的士气。 ③教师的动机。 (3)教师的信念。 (4)教师的人格。 二十、作为教师应如何维护和增进自身的心理健康。 (1)提高自我意识水平,改善自我观念。 (2)提高教师的压力应对技术。 (3)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主动寻求社会支持。 (4)着眼于当前现实,立即采取行动,分步化解压力。 (5)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适时排解不良情绪。 (6)改变不合理认知,消除不良情绪。 案例分析 一、自信能使你朝着目标加速前进,因为信心是人类意识中的首席化学家,当信心与思想混合在一起时,人们的潜意识立即接受这种波动,把它变成相同的精神波,从而产生无穷力量,在强有力的自信心的驱使下,你可以把自己提升到无限的高峰。的确,把现实生活中,我们错过了许多成功的机会,不是我们没有能力去做,而是缺乏自信,不敢去做,人常说,“自信是成功的一半”。看来,培养一个人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培养自信心呢? ①分析自卑,了解你的恐惧和不安。自认不行到底是怎样引起的,明确原因是克服自卑的第一步。 ②正确评价自己的才能。把自己的价值用书面语言表示出来,以便客观地掌握自己的能力。不妨把自己的专长列在表上,和同龄者比较后,对于自己的优点就可以一目了然。 ③要面对自己的恐惧。不可娇宠自己,必须正确地解决自己的问题。假如害怕在众人面前讲话,就要强迫自己在别人面前讲话。若需要讲话时,绝不可因不敢开口而闷闷不乐,应该鼓起勇气,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和要求。 ④在学习、工作上努力迈进。 ⑤挑前面的位子坐。 ⑥练习正视别人。 ⑦把你走路的速度加快25%。 ⑧练习当众发言。 ⑨要善于笑。 ⑩定期提醒自己:你比想像的还要好。 二、刚从学校必要当上教师的小王,在工作中,听有经验的教师讲,对学生时不时地给予表扬和赞许,果然,效果很好。接下来的工作中,他频繁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让他不能明白的是,一段时间以后,表扬对于学生来讲,效果不大了,这是为什么呢? 表扬和鼓励的确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由于奖励的获得满足了学生的社会需要,从而增强了这些学习行为的再次发生,在这一点上,著名教育家盖杰和伯令纳在《教学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对于教师来说,表示是最易使用和最自然的、有效的形成动机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表扬伴随着某种行为的频率的增加。”但值得注意的是,凡事都个“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会走向反面。这也正是上述王老师的困惑之所在。那么,如何利用表扬和鼓励,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呢? (1)淡化奖励的外部控制作用。若奖励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得到奖赏物,则会使奖励成为外部控制手段,反而抑制学生的兴趣。奖励不是目的,而是辅助性评价,给予奖励意味着对个人学习成效的肯定,教师过多依靠控制性奖励,会强化学业不良学生的消极动机。例如,对学业不良的学生单纯强调分数的重要性,往往无助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有时反而会使他们厌恶分数。 (2)奖赏要与学业不良学生实际付出的努力相一致,使他们感到自己无愧于接受这种奖赏。如果他们解决了一些较为容易的问题而大加奖赏,不但不能提高他们的自信,反而会增加他们的自卑,因为这常会使同学视这种奖赏为无能的标志。 (3)奖赏要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学业不良的学生常被人轻视或批评,社会评价较低,因此,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奖赏莫过于称赞和肯定,他们尤其需要教师鼓励、赞许等社会性强化,而不是物质强化。 三、我是一名高二学生,今年17岁,这本应是一个充满梦幻的年龄,可它带给我的却只有迷茫的苦闷,我丝毫感觉不到生活的乐趣。现在我生活在一片灰暗之中,我没有寄托,精神世界很空虚,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着,每天我走在教室与家庭的两点一线上,机械地重复着一个节奏,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的无聊。我不知道学习究竟是为了什么,考试又是为了什么,同学们那些不安的表现又是为了什么?我开始对什么都不关心,什么都懒得去做,感觉做什么都没有什么意思。有时,我甚至觉得一切都无所谓,缺乏干劲,效率很低,不再主动与人交往。虽然我也想这样不行,努力给自己找一些事情,让自己忙碌起来,或是给自己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可好景不长,没几天,就又感到没意思,坚持不下去了。我现在非常痛恨自己,觉得自己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人,我该怎样做,才能振作起来呢? 从这位同学的表现来看,他处在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消沉是一种不良的情绪状态;消沉会消磨掉一个人的斗志,埋没一个人的才华,会使一个人失去爱和交往的能力,放弃生活中的一切;消沉是一个人内心世界与外部环境不相协调的反应,是人们对待周围世界的一种自我保护性反应。消沉的产生既有内在原因,也有外在原因,也许人们无法消除引起消除的外部因素,但却可以塑造一颗坚强的心,走出消沉。下面介绍几点走出消沉的建议。 (1)寻找生活的目标。消沉的情绪可能源于精神世界的空虚,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生活,也许是没有仔细考虑过自己的人生目标。目标是实现人生追求的强大动力,伟大的目标是孕育成功的基石,找到了自己生活的目标,就能走出平庸,走出消沉,把无所事事变成造福人类的决心和行动,在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价值,使生活充实、完善。作为一个现代人,要享受人生,首先必须创造人生,绝不能因惧怕困难和挫折而泯灭了自己学习、奋斗、成才的勇气。 (2)增加与外界的交往。消沉也可能源于自我封闭,与外界交往太少。人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不要害怕暴露自己,要勇于与人交往。有什么心里话,何不找个朋友倾诉呢?有什么见解,何不开怀畅谈呢?相信,没有人会因此而鄙视你,相反,会有人因为你的坦率而欣赏你,喜欢你,你会因此而拥有许多朋友。不妨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首先对自己身边的人真诚相待,向别人伸出你的热诚之手,需要别人帮助时,也要大胆地说出来,这样,你会重新感到真诚与热情,感受到生活的温暖。 (3)忘掉过去的挫折。消沉的情绪,也许源于过去的挫折体验。为此需要记住:人不是为了回忆而活着,而是为了今天而生活,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想也没有用,何必把眼睛总是盯在过去的伤疤上,何必把感情总是停留在昔日的不快上,重要的是想着今天,想着如何让你能够支配的每一天都过得更有意义。 (4)学会看事物的积极面。改变消沉的情绪,应当学会看事物的积极一面。任何事物,如果能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就会形成不同的印象,很多表面看上去像是很悲伤的事件,如果换个角度去思考,或许就可以看到许多积极的内容。同是半瓶子水,悲观的人会说:“唉!只剩下半瓶水了!”而乐观的人则会说:“噢,还有半瓶水呢!”这是两种不同的看问题的角度,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哪一种更有利于走出消沉,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5)多增加愉快的生活经验。改变消沉情绪,应当多增加愉快的生活经验。生活中,有许多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东西,因此,要主动增加自己生活的情趣,如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喜悦和满足,感受朋友交往时的愉快与温馨,享受适度的消遣与休闲所带来的轻松……如果能使我们的生活充满这些积极而愉快的体验,那么即使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也能够轻易化解,不会再与消沉相伴。 四、杨杨是非常好的学生。他性格内向,很随和。只要是别人让他干什么,他很少拒绝,但心里又不太愿意,因为他还想做功课。有一个星期天,快到期末考试了,杨杨把这一天安排得满满的,上午背两小时课文,写一个小时作文,再练40分钟毛笔字。下午做数学题,晚上看别的科目。可是上午九点左右,同班的几个同学上他家找他,邀他一起去踢球,他想想自己的几号,不太想去。可是看看这么人上门来找他,不好意思,于是就去了。结果一个上午全在操场上呆着了。下午刚睡完觉,想学习,电话铃响了,原来是班上的小云要找他去少年宫看展出。想想上午已经耽误了,期末考试在即,他说不想去,可是在小云再三劝说下,心又软了,于是一个下午又过去了。晚上,他想可得好好利用了。可是看什么好呢?语文、数学都没看,还有其他副科也得看,想来想去,不知道该看啥,想累了,他去看一会儿电视,不知不觉看了挺长时间,一个晚上又过去了。 你认为杨杨的缺点再哪里?应该怎样克服这种缺点? 果断性是意志的良好品质,具有果断性品质的人,能够及时采取有充分根据的决定,并且立即执行所作出的决定。果断性是建立在对问题情境准确的分析和判断基础上的,它与盲目地作出规定的草率行为有质的区别。由于中小学生知识经验少,在生活中遇到许多问题时,常常犹豫不决,在执行决定时,常出现动摇。根据这一特点和情况,应对他们进行果断性教育,以免长大后,形成优柔寡断的不良性格特征。怎样克服这种不良特征呢? (1)理智分析。请你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你们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把这些时间和精力用到有意义的事情上,你的目标计划一旦设定,就要果断地排除干扰因素,果断地坚持自己的计划。 (2)事故启发。当你同时想做两件有意义的事情时,请分析一下哪件事情价值更大,现则价值打的事情。如果重要性差不多,请你任选一件,要尽快作出决定。因为越相似越难以判断,越耗费时间和精力,而人不能同时干两件不同的事情。请你记住这样一个寓言故事:古时候有一头驴,看到左边的草很想吃,但看到右边有一种草也很好吃。该先吃哪边的草呢?驴子想来想去,也不知道改先吃什么,不知不觉地,驴子饿死了。可见,遇事不当机立断,后果多么严重。 (3)榜样引导。请你找出电影、电视、小说或现实生活中几个典型的遇事当机立断、非常有魄力的人物。好好体会假如自己处于那种情境,原先会怎么办,向那个人学习后,又会怎么办,并把那种精神用到生活中,养成行为果断的优良品质。 五、张某某,期末考试时,觉得某道应用题平时做过,遇事看也未仔细看,就把平时的做法照搬上去。其实,老师对学生熟悉的题目,已经改变了条件,结果可想而知。 “马虎”是学生面对老师教育怎么错了时常说的一句话,切莫被孩子的一句“马虎”搪塞过去,要仔细分析其原因。 (1)有的学生马虎是态度问题。有些学生马虎是由于态度问题,做事不认真,贪图快点做完好去做别的或心不在焉,未专心于做作业,因而马马虎虎搬到作业本上,能把“+”号变成“-”号、把3抄成5等。 (2)有的学生是性格问题。有的学生性格特征就是急躁,干什么都容易毛毛糙糙,急急忙忙,忙中出错,又不肯花时间检查,有的同学检查了一遍,仍然会让错误从眼皮底下溜掉。 (3)有的学生马虎是心理发展方面的问题。比如学生很容易收到思维定势影响,不去仔细审慎一道题的所有条件,一旦看到这道题已掌握的大致相似,主观臆断,按照熟知的方法做,题目尚未审清,结果可想而知。 (4)有的学生马虎是似是而非的问题。同常是不会一些内容,一些同学对一些问题不熟练,甚至不会,看似知道了,其实未完全理解。这样的题也会错,事后回忆是何错误,回答马虎,严格地讲,是掌握不确切。 怎样才能克服这一现象呢? (1)提高学生对马虎危害性的认识。有些学生对马虎没有情形的认识,认为马虎没关系,虽然错了,可好在我会,以后注意,有大考试时,不马虎就行了。明日复明日、马虎复马虎,马虎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无论何时做题,都是常作常错。对于这类学生,主要应从认识上纠正,使其认识到马虎的危害,不要以为是马虎出的错,不是不会而得以原谅。其实,马虎证明了你个性中的问题,做事责任心不强,将来工作中,一个马虎、不负责任的人,还不如一个不会做此项工作的人,马虎使你对应承担的责任降低了要求,实际上是对自己不负责任。 (2)行为矫正。帮助学生建立马虎出错档案,有些马虎出错的学生,错误出现了,不能做到认真分析何处存在问题,为什么错了,而是错哪儿改哪儿,这块改对了。那块又错了,要不就是把错题从头到尾做一遍,蒙对完事,这样不利于改正学生的马虎行为。为了引起学生对马虎出错的重视,改正其马虎行为,老师可以帮助学生精力一个马虎出错档案。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步,把所有出错的题目原封不动地抄在一个错误档案本上。 第二步,让其自己检查在什么地方出错,用红笔勾出来。 第三步,把怎么马虎出错的原因用笔写清楚,要写得具体,是符号抄错、数字写错,还是公式用错。越具体越利于分析马虎的成因、种类和在什么类别问题上容易马虎。 第四步,改正错误,写出正确答案,并标出自己易错点。通过此种方法,一段时间后,可以让学生自己看到因马虎出错的题集中起来有多少,看到小马虎的大危害,自己加深对马虎危害性认识。通过此法,可以及时指出马虎出错原因并改正错误,也便于教师分析每个学生的马虎之处,及时指出马虎出错原因并改正错误,也便于教师分析每个学生的马虎之处,及时矫正错误。如果学生不喜欢总是犯错,就利用学生这种心理,告诉学生争取不马虎、不粗心、不出错,养成认真的习惯。 (3)分清是马虎出错,还是没有理解。有些学生出现错误,实际上是由于没有学会学习内容,对只是不理解才导致错误,而学生往往承认自己是马虎,不是不会,确实有一些学生的错误出在不注意、定势习惯思维、不认真考虑出题者的意图、看不到有些题目中的埋伏,马虎出错。教师应分清这是两类不同性质的错误。对不会者,应找出不懂的地方,通过老师帮助弄清楚,不应以马虎为由来掩盖,长此以往,坑害自己;对马虎者,采用纠正马虎的策略,要求学生仔细审题,克服拿到题不仔细看也不认真想,三下五除二快速做完了事的习惯。 六、洋洋是一名很普通的女学生,整天默默地坐在高二一班的教室里,尽管她平时很少与其他同学交往,但由于一些必要的接触,与同桌间话说的就会多一些,同桌是个男生,个子高挑,很有气质。时间一长,同学们就用异样的目光看着这两名同学,说他们关系不一般。很快,老师也听到了一些所谓的“消息”。但洋洋和她的同桌的确是很正常的交往,用洋洋自己的话说:“不就一个同桌吗?我也没把他看出是与其他同学不同的人啊。”后来,老师把他们的座位调开了,洋洋很纳闷,异性之间到底如何交往呢? 随着青春期的来临,少男少女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生理上的变化促使心理上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开始变现出对异性的倾慕与向往,希望自己能更多地与异性交往,有什么苦衷和心里话,也愿意向异性朋友倾诉。这一时期的男女青少年间的友谊往往是纯真的,他们还不懂得什么是爱情,只是一些自然的交往。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学生由于受到电视、录像及其他媒介的影响,对异性较早的萌发神秘感。同时,也应该看到,有些青少年不敢与异性交往,羞于谈异性,与异性说话时,脸红、出汗、心跳加速、呼吸加快、语言不连贯等,出现异性交往障碍。 其实,异性友谊是人类友谊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异性朋友的结交是友谊交往中顺理成章的事情。异性交往,只有处理恰当,对于身心的健康发展和工作、学习的顺利进行,很有益处。异性友谊的结交,除了需要遵循友谊发展的一班规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和建议,共大家参考。 (1)更新观念,主动交往。由于性的萌动,青少年产生对异性的渴慕是正常的生理、心理现象,过分压抑,对于身心健康发展是不利的,尤其是在当今信息开放的年代,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放型的人际交往成了社会交往的主旋律,因此,不应该将与异性的交往神秘化。 (2)树立正气,创造环境。打破封闭式的生活环境,用全新的观念和热忱的态度,发展同性友谊和异性友谊。树立正气,创造何时的氛围,形成正确的舆论,从我做其,从现在做起。自己在交往时,堂堂正正,一身正气,不抱杂念,对别人的交往不冷眼,不遏制,不捕风捉影,不制造流言。 (3)弄清友谊与早恋的界限。由于中学生生理、心理机能并未完全发育成熟,如果这时谈恋爱,难免会有较多的冲动性和盲目性,但是对于中学生来说,不易把握友谊与恋情之间的尺度,因此,应尽可能增加全体交往,这样的交往方式,既能宣泄情感,满足少男少女的心理需求,又可以避免越轨行为的发生。 (4)交往时要大大方方,不要故作姿态,以免招来流言蜚语。少男少女都喜欢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以获得异性的好感和青睐,这是正常的。但这种表现一定要掌握尺度,要自然大方,不可粗俗轻浮。 (5)要善于学习异性的优点。由于性别差异,男女在性格和气质方面,各有长处,男生坚毅、刚强、勇敢、独立;女生细腻、温柔、严谨。不同异性交往,少男少女很很难发现异性身上特有的优点,而这些优点又恰恰是其本身所缺少的,因此,男女生之间进行正常的交往,有利于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七、小刚今年上初二,为了让孩子多学习一些东西,父亲特意为他买了一台电脑,小刚很高兴,放学回家后,就坐在电脑旁,电脑也确实给小刚的学习带来很大帮助。小刚在学校听同学说电脑游戏特好玩,起初他也只是好奇同学都玩游戏,想自己也试试,放松一下。没想到,这却成了小刚沉迷与网络游戏的开始。由于游戏的不断升级所带来的刺激越发激起了小刚玩游戏的兴趣,早退、旷课等以前没有过的事情开始出现在这个曾经是好学生的小刚身上,由于花在玩电脑上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多,他的学习成绩不断下降。小刚沉迷在网络游戏的世界里,难以自拔。家长、老师百般劝说,都没有效果,家长没办法,做好只好听从老师的建议,请专家予以帮助。 网络是信息时代的技术新生儿,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交流形式与人际交往方式,其所引发的新的社会问题也更加复杂而深刻。青少年作为新生事物的易感人去,其所受到的影响尤为巨大。网络在扩大青少年交往空间、缩短社会化时间、创造个性化和社会化学习条件,以及提供认识社会和扮演社会角色便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有些青少年对电脑游戏或网络产生依赖的原因,主要是出于对游戏和网络的好奇,好奇心本身没有错,电脑本身也没有问题。问题在于家长起初没能对孩子上网、使用电脑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监管,以及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缺乏了解,须知,这一时期的青少年的内心世界是充满矛盾、多变的,自制力还不强。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不成熟性和不稳定性,与成年人相比,其好奇心和求知欲都较强,网上五彩纷呈的图文、琳琅满目的游戏以及充满浪漫色彩的交往,对他们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和诱惑性。 遇到青少年网络成瘾,家人要尽量减少对他们的责备,多和他们交流,多理解、多倾听他们。要帮助他们寻找迷恋网络的原因,入性格内向、成绩不如意或者人际关系不顺等。与此同时,要注意帮助他们培养信的爱好。家长要给孩子以支持,要理解孩子的行为,尊重他们。父母还可以了解青春期的心理特征和网络知识,不妨和孩子一起使用电脑,正确引导。必要时把家里的电脑放在显眼的地方(如客厅),不要放在卧室里,用外部条件加以约束,通过各种方法,最终实现自我成长,心理上彻底脱瘾。如果仍不能帮助他们摆脱困境,就要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八、青春挫折综合症 青春挫折综合症是一种在青春期对待挫折的适应能力和心理防卫机制尚不成熟或尚不完善而导致的在挫折面前无所适从,因而出现具有多种心理失调特征的心理异常。 例如,高一某班,刚刚组建的新集体,发生了这样一些事情: 班会上,新当选的班长在前面主持选举其他班委,他站在前面说了半天,其他同学在下面各干各的,没人理他。这位班长感到自己丢了面子,认为以后没法再干了,情绪低沉。第二天,向班主任递上了“辞职报告”。 英语课上,老师叫一位同学读课文,由于发音不准,引起许多同学的嘲笑,她感到羞耻,趴在桌子上哭了起来,以后,无论上什么课,她都拒绝回答老师的问题。 年级开展歌咏比赛,班主任制定一位歌唱的比较好的男生当领唱。有一次练唱,由于他起的调比较高,在高音区,许多同学都没能唱上去,因而受到一些同学的“指责”,无论教师怎么解释劝说,他再也不愿意当领唱了。 分析上述事例,均属于青春挫折综合症的具体表现。 (1)引起青春挫折综合症的原因 学生青春挫折综合症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青春期生理方面 的变化,也有心理因素的影响,对待挫折的不同态度,是由学生心理因素引起的。 ①青少年心理防卫机制不够成熟和完善。当他们遇到挫折时,不能够正确运用心理防卫机制来保持心理平衡,相反地,却采取一些消极的态度和方法,试图使自己减轻烦恼,这样反而会更深的陷入痛苦和烦恼中,难以解脱。 事实上,不能正确对待挫折,导致在挫折面前心理失衡,对于同样不利的情况,对不同人造成的挫折程度是不同的。青少年由于处于人生发展的初期阶段,涉世未深,对所发生的一切,缺乏客观、冷静和全面的分析,不能正确认识挫折,夸大挫折事实,便会误入歧途,可能导致不良后果。例如,某学生因未完成作业,被老师批评并罚站30分钟,于是,认为老师不让其读书,第二天上吊自杀。 ②挫折的经历少。由于现代的青少年从小就娇生惯养,各方面的需要总是能顺顺当当地得到满足,以经历的挫折太少,所以他们很难获得对待挫折的经验,导致在挫折面前心理平衡失调,产生挫折心态。过少的挫折经历导致学生在挫折面前形成自卑、怯懦的脆弱心理。 ③个人的抱负水平过高。一般来说,一个人的抱负水平越高,一旦失败,体验到的挫折感就越强。如青少年时期的人生观、价值观还不够正确、坚定,学生会对自己的要求过高或因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而且又不注意教育方法,致使孩子长期树立一种过高的追求目标,一旦失败,便会承受不住打击,产生挫折心态。 由于青春挫折综合症主要是由于心理因素引起的,因此,不但自己要正确对待青春挫折综合症,而且教育者也要帮助他们分析产生心理挫折的原因,有的放矢地给予疏导、教育,给孩子以鼓励,使他们拥有战胜挫折的勇气和力量。 (2)对待青春挫折综合症的方法 ①正确认识青春挫折综合症。青春期是人体发育迅速、精力旺盛、思想敏锐、思维活跃、情感丰富的时期。青春期是人生最宝贵的时期,也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时,不应该虚度年华,让大好时光白白流逝,而是要让自己的青春期过得有意义、有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所遭遇到的一些挫折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插曲,它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淡化。所以,应该勇于面对挫折,战胜困难,处处磨练自己的意志。 ②向他人倾诉。青春挫折综合症是一种十分普遍的心理失衡倾向。如果将这种苦恼的心情长期积压在心里,得不到及时的宣泄,就会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必要时,找人交谈,不失为一种排解烦恼的好方法。找人交谈、倾诉,不仅有助于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更重要的是它会使人了解到原来每个人都有同样的烦恼,因而心理也就平衡了、坦然了、放松了。通过与同学交谈,还可以从他人处获得一些如何应付青春挫折综合症的经验,从而有助于自我调节。通过与老师和家长交谈,更可以从长辈处获得如何顺利度过青春期、战胜自我的有意指导,帮助中小学学生适应变化,和谐发展。 ③加强锻炼。由于当今中国的青少年耐挫折能力较低,因此,通过适当的挫折教育,锤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将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具体可采用以下一些方法。 第一、加强体育锻炼,处处磨练学生的意志。通过体育锻炼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训练耐挫折能力。意志坚强与体质的强健有着很密切的关系。一般说来,体质较好的人比较坚强,体质较差的人耐挫折能力也较差,他们往往会自卑、害怕、畏缩。如有的学生对跳箱、双杠、滑冰等体育项目有畏惧感,这样,可以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培养他们的坚持力和自制力,这也是面对挫折的基本心理素质。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相信,他们适应挫折的能力会有所提高。 第二、适当设置障碍,使学生获得战胜挫折的经验。现在的青少年,大多数的生活都是一帆风顺的,所以他们的耐挫折能力较差。人为地为孩子设置一些经过努力可以克服的困难,并给予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方法,是培养儿童耐挫折力的明智之举。现在,有不少学校在假期举行野营、军训等活动,一方面丰富学生的假期生活;另一方面也通过设置困难,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使学生在集体生活中,提高独立解决困难的实际能力,锻炼了孩子们的毅力,对独生子女的教育有很大帮助。 总之,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哪有的挫折。教育者不但要了解学生青春期的心理特点,并且在学生遭遇挫折时,要帮助学生进行认真分析,了解产生挫折的原因,采取正确的应对挫折的方法,一般可以变逆境为顺境,化失败为成功。 九、在教师中常常会有以下这些现象: 如有的教师在面对失败时,认为自己一文不值;而有的人则认为自己要想获得成功,他人必须对自己好;还有的人在遇到挫折时(如没有如期晋升职称,认为太糟糕了,生活简直无法进行下去……等等,类似的现象在教师的群体中有很多。 问题:如何看待这些现象?请用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艾利斯的ABC理论并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认识。 ABC来自三个英文词的首字如:A指诱发性时间(Activating events);B指个体遇到诱发事件后,对该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即信念(Beliefs);C指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结果(Consequences)。那么,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不合理信念呢?艾利斯通过观察和临床研究,把人的不合理信念归纳为以下11种,现介绍如下。 (1)一个人绝对要获得周围的人,尤其是每一位生活中重要人物的喜爱和赞扬。 (2)个人是否有价值,完全在于他是否是个全能的人,即能在人生中的每个环节和每个方面都有所成就。 (3)世界上有些人很邪恶、很可憎,应该对他们进行眼里的谴责与惩罚。 (4)如果发生与自己的意愿相违背的事情,那将是十分可怕的。 (5)不愉快的事情总是由于外在环境的因素,不是自己能够控制和支配的。 (6)面对现实中的困难和自我所承担的责任,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倒不如逃避它们。 (7)人们应该对危险和可怕的事情随时随地地加以警惕,非常关系并不断注意其发生的可能性。 (8)人必须依赖别人,特别是某些与自己相比强有力的人,只有这样,才会生活得更好。 (9)一个人以往的经历和事件常常决定了他目前的行为,而且这种影响永远难以改变。 (10)对一个人应该关心他人的问题,并为他人的问题而悲欢。 (11)对一生的每一个问题,都应该有一个唯一的答案。如果找不到这个答案,就会痛苦一生。 从上面的一些不合理信念不难看出,他们的共同特征是绝对化要求(如果我必须获得成功、他人必须对我好)、过分的概括化(如有些人面对失败时,认为自己一钱不值)和特别糟糕(如一位教师没能如期晋升职称,他则认为太糟糕了,生活简直无法进行下去。)从以上分析可以知道,当内心产生一些不良情绪时,首先分析一下我们对问题的看法是否全面、是否辨证,切忌以偏概全、走极端。只要合理地看待每一件事情,就会拥有一份像春花之烂漫、秋叶之静美的好心情。 十、如今,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许多教师都运用惩罚这一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惩罚的种类繁多,真可谓品种齐全,的确也收到了一定的教育效果,与此同时,也招来了诸多非议。那么,在教育学生问题上,究竟该不该使用惩罚?又该怎样使用惩罚呢?这是我们教育工作中所必须回答的问题。 奖励和惩罚是两种常用的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二者都不同程度地为教师们所使用。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惩罚在教育上是可以使用的。惩罚使学生处于一种紧张情景中,学生为了避免惩罚,就必须努力,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惩罚会给学生带来痛苦和焦虑,乃至恐惧等不良情感体验,也由于多次惩罚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因而一定要少用、慎用惩罚。在使用惩罚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不适当的惩罚,如体罚或变相体罚; (2)惩罚应有很强的针对性,重罚其事,轻责其人; (3)惩罚伴随着说理辅导,以提高惩罚效果; (4)力戒惩罚后,又立即给予奖励。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0-11-20 11:07《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模拟试题(第1套)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 心理健康教育 答: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2. 心理咨询 答:心理咨询是指通过良好人际关系,受过专业训练的咨询员协助当事人认识自己、接受自己以致克服成长的障碍,达到自强自立的过程。 3. 团体辅导 答:团体辅导是在团体领导者的带领下,团体成员围绕某一共同关心的问题,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与人际互动,相互启发、诱导,形成团体的共识与目标,进而改变成员的观念、态度和行为。 4. 智商 答:智商是个体智力水平的数量化指标,用以衡量智力水平的高低。 5.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答: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发展健全的人格,增进心理健康水平为目的的教育活动。这种课程主要是以班级活动的形式而展开,有时又称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它面向全体学生,属于发展性的教育。 二、选择题(每个1分,共15分)参考答案 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A B C A B A A D B A B D D A 1.按照精神分析的观点,许多心理障碍和心理异常都可以追溯到个体的( )。   A.早期经验    B.教育环境    C.人格特征    D.遗传因素 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而二者不可兼得,这属于(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严重冲突 3.定性观察是指( )。   A、结构性观察   B、非结构性观察  C、参与观察    D、非参与观察 4.不予批评、暂缓评价、鼓励畅所欲言、鼓励新奇想法的讨论方法是( )。   A、专题讨论法   B、配对讨论法   C、脑力激荡法   D、辩论法 5.( )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   A.1999      B、2000      C、2001      D、2002 6.下列关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   A、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为直接目的    B、以教师讲授为主   C、以学生活动为主           D、有教师指导 7.咨询员把体察到的当事人的各种情感以语言的或非语言的方式表达出来,这称为( )。   A、情感反映    B、内容反映    C、简述语意    D、摘要 8.ADD是指( )。   A、注意缺陷障碍  B、学习失能    C、智力障碍    D、适应不良 9.下面哪种疾病不属于神经症?( )   A.强迫症     B.社交恐惧症   C.神经衰弱    D.强迫型人格障碍 10.在理性——情绪疗法中,用A-B-C理论解释人的行为,其中B是指( )。   A、存在的事实或行为          B、个人对事实或行为的看法和信念   C、当事人的情绪反应          D、治疗方法 11.在团体辅导中,一旦团体进入正轨,在其规定的进行期间内,团体成员不能增加新的成员,这是( )。   A、封闭式团体   B、开放式团体   C、同质团体    D、异质团体 12.团体辅导时,团体大小以( )为宜。   A、3-4人      B、6-8人     C、20-30人     D、40-50人 13.和同质团体相比,异质团体的优点在于( )。   A、有共同的经历和话题         B、容易互动   C、容易共情              D、更接近现实团体 14.关于信度和效度的关系,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信度高的测验,效度一定高      B、效度低的测验,信度一定低   C、信度是效度的充分条件        D、效度高的测验,信度一定高 15.中国比纳智力量表的适用范围是( )。   A、2-18岁    B、6-16岁     C、5.5岁以上到成人   D、10-18岁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参考答案 1.心理咨询与辅导、心理治疗 2.主题——单元 3.同质团体 4.定向 5.效度 6.发展性教育、补救性教育 7.社会适应良好 8.学习困难 9.对质/ 面质 10.问题定向应付 11.自发性沉默、冲突性的沉默 12.常模 13.生活事件 1.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途径包括心理素质教育、_____和_____ 。 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一般用_____设计。 3.在团体辅导中,由特点相似的个体组成的团体称为______。 4.在团体辅导中,_____阶段的重点是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 5._____是指一个测验或量表实际能测出其所要测的心理特质的程度。 6.从性质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包括_____和_____两项基本任务。 7.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的定义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______和道德健康。 8._____是指具有一定的学习动机,智力正常又没有感官障碍,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学习目的的学生。 9.咨询过程中,咨询员指出当事人矛盾不一致的地方,称为______ 。 10.压力应付模式可以分为情绪定向应付和_______ 。 11.卡瓦纳曾把会谈中的沉默分为三种:创造性的沉默、_______ 和_______ 。 12. _______是指对测验分数进行分析和解释的参考标准。 13.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的变动称为_______ 。 四、简答题(每个6分,共30分) (一)简述团体辅导的功能。参考答案 答:1、在互动中增进对自己和他人的了解:   2、经验与感受的分享:在团体中,每个成员的问题被泛化与减弱了,这种经验的分担,具有治疗性功能。   3、多元的价值观与信息的冲击:团体成员有不同的背景、经验和观点,能相互启发。   4、反馈的功效:团体辅导能提供给成员丰富的接受反馈的机会。   5、现实生活的实验室:团体辅导提供成员在一个与真实生活类似的情境中,接受多元的刺激,来学习面对、处理自己的困难与问题。   6、经济效益:团体辅导节省时间和人力。 (二)简述同感反应技巧。参考答案 答:1、放下自己的参照标准,进入当事人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从当事人的角度来看事物和感受事物;   2、投入地倾听当事人的叙述,注意和观察他的语言和非语言信息,增进同感的准确性;   3、跳出当事人的内心世界,把你从当事人那里知觉和体会到的东西做一番清理和理解,分清哪些是事实内容,哪些是情感内容,它们之间有何联系;   4、以语言或非语言方式把你体察所得到的东西准确无误地传达给当事人;   5、留意当事人的反馈,以调整自己下一步的行为。 (三)根据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哪些? 参考答案 答:1、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     2、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     3、认识心理异常现象     4、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其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 (四)简述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参考答案 答:1、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   2、悦纳教师职业   3、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   4、健全的教育意志   5、良好的教育人际关系   6、教育环境的适应与改造 (五)简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参考答案 答: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避免各种突发事件,维护社会安定稳定,学校正常运作,学生家庭幸福的需要。   2、注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保证学生正常健康发展的需要。   3、注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的需要   4、注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社会变动时期的需要 五、论述题(每个12分,共24分) 1、试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参考答案 答:(一)认知法   这种方法主要依靠学生的感知、想象和思维等认知活动来达到教学目标。   1、阅读和听故事   2、录音录像:让学生看富有教育意义的录音录像。   3、艺术欣赏: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   4、联想活动:通过学生的观念联想活动,来训练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故事接力等。   (二)操作法   1、游戏   2、作业:借助练习、劳动、手工等各种作业   3、心理测验   4、讲演:事先准备和即兴发挥,可以训练口才,培养机智,增进同学间的相互了解。   5、绘画:例如集体做画培养合作性。   6、唱歌:调动情绪,引起共鸣。   (三)讨论法   1、专题讨论:针对学生普遍面临的问题进行专题讨论,如新学期,讨论如何适应环境;考试前,讨论如何克服考试焦虑;放假前,讨论如何度过假期。   2、辩论   3、脑力激荡   4、配对讨论:两个人先讨论,得到结果,再与另两个人的意见协商,形成四个人的意见,再与另4个人一起协调,获得8个人的结论。   5、六六讨论:分组讨论,每组6人,每人发言一分钟,人人参与且省时的讨论方法。   6、意见箱:要求学生平时将意见或问题投入意见箱,在上心理课时,向全班宣读,共同讨论。   (四)角色扮演法   让学生以一种类似游戏的方式,表演出自己的心理或行为问题,进而起到增进自我认识,减轻或消除心理问题,发展心理素质的作用。主要有:   1、哑剧表演:老师提出主题或情景,让学生不用语言而用表情动作表演出来。例如表演与新同学见面的情景,赞美别人的情景。促进非言语沟通。   2、空椅子表演:一个人表演,适合于社交困难的学生。如与异性交往困难。   3、角色互换:参与的人有两个或更多。如一个扮演失败者,一个扮演帮助者,两人对话一段时间后,互换椅子和角色。   4、双重扮演:要求两个学生一起表演,一个是有问题的学生,一个是助理演员。有问题的学生表演什么,助理演员就重复什么,这样可以重现事实,帮助学生认识自己。   5、改变自我:让学生扮演自己改变后的情况。例如,多动学生,扮演改变后不再多动。   6、魔术商店:老师扮店主,学生扮买主,贩卖理想、健康、幸福、财富等,学生说出自己想要的东西及原因,老师问愿意拿什么来交换。   (五)行为改变法   利用行为强化的原理,帮助学生建立良好行为或消除不良行为。如:奖励与惩罚;示范学习;肯定性训练;果敢训练等。 2、试述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原则和程序 参考答案   答:(一)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发展性原则 4、保密性原则 5、教育性原则 6、最佳经济原则 (二)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程序 1、确定心理档案的内容: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学生基本情况:如个人简介、家庭生活情况、生理状况、重大事件等。 (2)智能状况及教育建议 (3)个性特征及培养建议 (4)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建议 (5)学习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 (6)职业能力倾向分析 2、选择合适的测评工具 3、结果解释与教育建议 (1)计分 (2)结果解释 (3)提出教育培养建议 4、建立心理档案 (1)设计心理档案的格式:可以采用文本的形式或电脑软件的形式。 (2)将信息录入或填写。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拟试题(第2套)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参考答案 1. 咨询关系 答:咨询关系是需要心理帮助的人与能给予这种帮助的人之间结成的一种独特的人际关系,通过这种关系达到心理改善的效果。 2. 活动教学模式 答:以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教学模式。 3. 角色扮演法 答:通过设定某种情境,让学生扮演一定角色,练习某种行为方式,再将其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去的方法。有集体的角色扮演,如心理剧、社会剧等;空椅子技术;固定角色扮演等。 4. 双避冲突 答:这是指当个体面临两种选择,而每种选择都会为个体带来不利的后果,但又必须接受其中之一的时候,所体验到的内心矛盾状态。 5. 补救性教育 答:补救性教育是对心理处于不良状态或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专门的帮助,使之回复到正常状态。 二、选择题(每个1分,共15分)参考答案 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B B D B D D B B D D A C C B 1.在团体辅导中,下面哪种行为是团体领导者必须阻止的行为?( )   A、面质      B、冲突      C、侵犯隐私     D、深层的自我表露 2.按照比率智商,如果一个10岁的儿童通过了8岁组的智力测验项目,则其智商为( )。   A、125      B、80       C、100        D、120 3.“我对学生这么好,他们一定要尊敬我。”按照韦斯勒的观点,这一表述属于哪种不合理的信念?( )   A、过分概括化   B、绝对化的要求  C、糟糕至极     D、片面化 4.下列心理测验中,属于自陈量表的是( )。   A、罗夏墨迹测验          B、主题统觉测验   C、画树测验            D、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 5.在团体辅导中,挑战领导者一般出现在团体发展的哪个阶段?( )   A、定向阶段    B、冲突阶段    C、凝聚整合阶段   D、成效阶段 6.下面哪种方法不属于精神分析法?( )   A、自由联想    B、梦的分析    C、口误分析     D、角色扮演 7.不予理会或不注意某种行为,使之在自讨没趣的情况下不再出现,这属于行为疗法中的(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法 8.LD是指( )。   A、注意缺陷障碍  B、学习失能    C、智力障碍     D、适应不良 9.咨询员帮助当事人注意此时此地的经验和感受,而不要过分注意过去的经历和未来的想法,这是( )。   A、具体性     B、即时性     C、对质       D、同感 10.下面关于心理咨询的观点不正确的是( )。   A.心理咨询是一个过程。       B.心理咨询是一种关系。   C.心理咨询是一种专业性的活动。   D.心理咨询面对的主要是精神病患者。 11.( )的对象是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   A、心理素质教育  B、心理咨询    C、心理课程     D、心理治疗 12.肯定性训练主要适用于( )。   A、社交困难者   B、多动症患者   C、学习失能者    D、神经症患者 13.青春期教育是(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   A、小学低年级   B、小学中高年级  C、初中       D、高中 14.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的定义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 )。   A、智力正常    B、适应环境    C、道德健康     D、人格健康 15.罪犯表现好,给予减刑,这属于行为改变法中的(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参考答案 1.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 2.性的需要 3.2002 4.活动 5.异质团体 6.罗杰斯 7.智力中等 8.抑郁症 9.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咨询与辅导、心理治疗 10.认知法、操作法、讨论法 1.学习策略主要包括__________ 、 __________和资源管理策略。 2.青少年时期出现了两种重要的新的需要,即独立性需要和__________。 3.______年,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4.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_______教学模式为主。 5.在团体辅导中,由特点不同的人组成的团体叫_________。 6.促进成长的非指示性原则是由_________提出的。 7.某个学生智商为109属于_________水平。 8._________是一种持久的以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 9.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途径包括________ 、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10.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角色扮演法和行为改变法。 四、简答题(每个6分,共30分) (一)简述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准。参考答案 答: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2.接受他人,善于人处    3.正视现实,接受现实    4.热爱生活,乐于工作    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6.人格完整和谐    7.智力正常,智商在80以上   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哪些原则?参考答案 答:1、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   2、预防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3.尊重与理解学生的原则   4、学生主体性原则   5.适应个别差异原则   6.整体性发展原则 (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何特点?参考答案 答:1、专门为心理健康教育设置,其目的不同于一般的班级和团队活动。   一般的班级和团队活动也含有心理教育的成分,但并不提高心理素质为直接目的。   2、以学生活动为主,不同于以普及知识为主的心理学课程。   心理教育课程重点是让学生获得直接经验,而不是理论知识。我们不反对给学生讲授有关的心理学理论和知识,但反对把心理教育课程当作一门讲授课程来看待。   3、有教师指导,不同于学生自发性的游戏。   教师的指导作用表现在:确定目标、拟定主题、选择方法、设计方案、控制进程、评价结果。学生自发性的游戏即使有提高心理素质的作用,但无组织、无系统,没有教师的指导。 (四)简述心理咨询的一般程序。参考答案 答:1、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2、收集资料,探讨当事人求助的问题   3、深入探讨当事人的问题,发掘问题的根源   4、采取行动,帮助当事人解决问题   5、结果评估和结束咨询 (五)实施心理测验有什么要求?参考答案 答:1、正确对待测验   2、恰当选择测验   3、严守道德规范   4、施测过程科学 五、论述题(每个12分,共24分) 1、作为教师,如何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请联系实际加以分析。参考答案 答:(一)有效驾驭压力   首先,形成“压力免疫”。   其次,采取积极的压力应付模式。   (二)学会积极认知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积极的认知就是在看到事物不利方面的同时,更能看到有利的方面,这种看待问题的方式,容易使人增强信心。   (三)善于调节情绪   首先,要学会控制需要。其次,要掌握调控技巧。如自我安慰、自我宣泄、自我暗示、自我放松等。   (四)主动寻求社会支持   要重视家庭生活,重视和亲朋好友的交往,乐于合群。另外,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咨询机构也是重要的支持力量,当自己不能有效调节自己心理的时候,可以从这些专业机构获得帮助,如接受心理咨询。   (五)勇于改变自我   改变自我是对环境的最好适应,也是维护心理健康的积极方法。   首先,要不断撕开消极的自我“标签”。其次,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   (六)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科学用脑、营养均衡、运动适度、戒烟限酒等。 2.什么是同感?举例说明同感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谈谈如何进行有效的同感反应?参考答案 答:1、同感即设身处地和感同身受,是咨询者放下自己的参照标准,设身处地地去体会当事人的内心感受,进入当事人的内心世界。它不同于理解,也不是同情。   2、同感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问题一:直接的指导。咨询者把一般的师生关系带入了咨询中,主观地为当事人出谋划策,明确指示当事人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如何做等等。   问题二:简单的判断。咨询者轻率地下结论,武断地评价当事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如“你这样想是错误的”。   问题三:空洞的说教。咨询者无视当事人的情绪,也不帮助当事人解决问题,而是进行空洞的说教和劝戒。如“中学生应该朝气蓬勃”,“失败是成功之母”。   问题四:虚弱的保证。咨询者为了让当事人高兴,不理会当事人的实际感受,甚至违背实际情况,给当事人作不负责任的承诺和保证。如 “你的明天会更好”。   问题五:肤浅的同情。咨询者站在居高临下的位置上,对当事人的处境给予怜悯和同情。如“你真不幸”、“我觉得你确实可怜”。当事人需要的是平等的同感,而不是恩赐式的同情。   3、同感反应的技巧:   (1)放下自己的参照标准,进入当事人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从当事人的角度来看事物和感受事物;   (2)投入地倾听当事人的叙述,注意和观察他的语言和非语言信息,增进同感的准确性;   (3)跳出当事人的内心世界,把你从当事人那里知觉和体会到的东西做一番清理和理解,分清哪些是事实内容,哪些是情感内容,它们之间有何联系;   (4)以语言或非语言方式把你体察所得到的东西准确无误地传达给当事人;   (5)留意当事人的反馈,以调整自己下一步的行为。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拟试题(第3套)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参考答案 1. 发展性教育 答:发展性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进行培养促进,使学生的心理品质不断优化。 2. 心理健康 答: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上、智能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3. 观察法答: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直接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对所观察的事实加以记录和客观的解释,以了解学生心理和行为的方法。 4. 情感反映技术 答:会谈技术之一,是指咨询员把体察到的当事人的各种情感以语言的或非语言的方式表达出来。这些情感是当事人虽感受到却不曾清楚意识到的,或未曾留意的。 5. 心理测验 答: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作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 二、选择题(每个1分,共15分)参考答案 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B A C A D D C B C C C B B B 1.( )是指测量结果的稳定性程度。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2.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的( )成分。   A.认知      B.情感      C.意志       D.动机 3.定量观察是指( )。   A、结构性观察   B、非结构性观察  C、参与观察     D、非参与观察 4.不予批评、暂缓评价、鼓励畅所欲言、鼓励新奇想法的讨论方法是( )。   A、专题讨论法            B、配对讨论法   C、脑力激荡法            D、辩论法 5.代币制属于( )。   A、行为改变法            B、角色扮演法   C、精神分析法            D、理性——情绪疗法 6.学习困难学生具有下面哪个特征?( )   A、智力低下             B、学习动机严重缺乏   C、有感官障碍            D、学习成绩不良 7.在心理异常的判别标准中,以大多数人具有的特征作为正常,偏离大多数人的作为异常,这属于( )。   A、以经验作为标准          B、社会常模和社会适应的标准   C、病因与症状存在与否的标准     D、统计学标准 8.下面哪种疾病属于神经症?( )   A.精神分裂症   B.人格障碍    C.恐惧症       D.多动症 9.罗杰斯说:“体会当事人的内心世界,有如自己的内心世界一般,可是却永远不能失掉‘有如’这个品质——这就是 ( B )。”   A、同情      B、同感      C、理解        D、真诚 10.在咨询进行了一段时间后,咨询员将两人谈话的要点整理与归纳,然后回应给当事人,这属于( )。   A、简述语意技术  B、复述技术    C、摘要技术      D、询问技术 11.和异质团体相比,同质团体的优点在于( )。   A、辅导效果更容易体现在现实生活中     B、可以形成复杂的人际关系   C、容易共情     D、更接近现实团体 12.瑞文标准推理测验的适用范围是( )。   A、2-18岁     B、6-16岁     C、5.5岁以上到成人  D、10-18岁 13.团体领导者:“小方与小明对此事有相同的看法,都认为成长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在这里,领导者用到的技巧是( )。   A、支持      B、联结      C、执中         D、阻止 14.在个别咨询时,咨询者和当事人之间的角度以( )为好。   A、面对面     B、90度      C、120度        D、180度 15.如果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最好采用哪种模式?( )   A、技能操作类教学模式        B、情感发展类教学模式   C、问题解决类教学模式        D、社会调研教学模式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参考答案 1.社会因素、职业因素、个人因素 2.成效阶段 3.高中 4.冲突性沉默 5.神经衰弱 6.沃尔甫 7.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 8.情感目标、技能目标、认知目标 9.艾利斯 1.教师心理不健康的成因主要有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_ 。 2.在团体辅导中,深层的自我表露一般出现在团体发展的________ 阶段。 3.职业选择与准备是_______ 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 4.按照卡瓦纳的观点,由于害怕、畏难、愤怒或难为情而引起的沉默是________ 。 5.“由于长期的情绪紧张和心理压力而导致的神经活动功能失调,以容易兴奋和容易疲乏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称为___________ 。 6.系统脱敏法由________首创。(沃尔甫) 7.心理学家韦斯勒把不合理的信念概括为三个,___________ 、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 8.活动教学的目标包括________ 、_________ 和_________ 。 9.心理学家________ 提出了理性——情绪疗法。 四、简答题(每个6分,共30分) (一)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参考答案   答: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化倾向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医学化倾向     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片面化倾向     4、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化倾向     5、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孤立化倾向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哪些专门途径?各有何特点?参考答案   答:1、心理素质教育:根据个体心理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学的方法,设计并实施各种方案,以促使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心理素质教育一般是发展性的教育,面对的是正常学生,既可以是个体学生,也可以是学生集体。主要途径有:开设心理学课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举办各种心理讲座、开展心理知识宣传等。   2、心理咨询与辅导:根据心理特点与规律,运用心理学方法,帮助心理出现问题的个体摆脱不利的心理状态,或排除各种心理障碍,恢复到健康状态。心理咨询一般是补救性的,面对的是心理处于不平衡状态的学生或程度较轻的心理不健康的学生。   3、心理治疗: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已经产生较严重的心理障碍的人进行专门的调节,使之回复到正常状态。心理治疗是补救性的,其对象是有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的学生,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与周密的治疗处理。要求有专门训练的、有较高技术的人员。 (三)简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参考答案 答: 1、认知法    2、操作法    3、讨论法    4、角色扮演法    5、行为改变法 (四)心理咨询有何原则?参考答案  答:1、尊重和信赖原则    2、整体性原则    3、艺术性原则    4、促进成长的非指示性原则    5、坚持性原则    6、保密性原则 (五)简述肯定性训练的程序。参考答案  答:1、教导——告诉学生哪些是他人所期望的,如眼睛接触、大声说话等;    2、示范——以真人实例或录像带示范;    3、行为演练——模拟实际情形练习适当的行为表现;    4、社会增强——当学生反应适当时,即加以赞扬,以巩固其行为;    5、家庭作业——把新学得的行为模式,运用到日常生活之中。 五、论述题(每个12分,共24分) 1、试述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参考答案 答:(一)生物遗传因素   1、遗传:在心理障碍中,尤其是严重的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中,遗传占有重要地位。   2、其他生物学因素:除了遗传之外,病菌、病毒干扰,大脑外伤,化学中毒,严重的躯体疾病等都可能会导致心理障碍甚至精神失常。   (二)心理因素   1、早期经验:童年的经验对个体心理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按照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许多心理障碍和心理异常可以追溯到个体早期的经历,都源自于早期的矛盾和冲突。   2、人格特征:同样性质和强度的刺激,作用在不同人格特征的个体身上,其结果可能是不一样的。研究表明,各种精神疾病,特别是神经官能症往往都有相应的特殊人格为其发病基础。   3、心理冲突:主要有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   (三)社会环境因素   1、生活事件与环境变迁:生活事件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的变动。生活事件会引起个体产生应激反应,出现各种生理和心理变化,因此它是预测身体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2、家庭环境与学校环境   (1)家庭环境:家庭在儿童性格形成及心理成长中有着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主要通过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养方式、家庭气氛、家庭成员的榜样等来实现的,其中教养方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学校环境:一方面,教育体制、学校的办学思想、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等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另一方面,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同伴关系等也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社会文化 4、生态环境因素 2、试述在团体辅导中团体的发展过程,谈谈每个阶段的特征和团体领导者的主要任务。参考答案 答:(一)定向阶段   这个阶段的重点在于协助成员了解团体的目标、过程,熟悉团体,确定自己在团体中的位置。重点是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此阶段团体成员有如下反应:焦虑担心、气氛沉默、防卫心理、依赖领导者。团体领导者的任务:协助成员彼此认识;澄清团体目标;创造安全信任的气氛;建立团体规范。   (二)冲突阶段   在定向阶段,每个人还只是展现表面的我,随着团体的进展,以及为了达到团体目标,团体成员之间需要将内心的真我展示出来,这不仅会引起自我内心的冲突,而且还会引发成员之间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各种真我的冲击。经过冲突阶段,团体就会进入一个新的境界——稳定、安全、凝聚力强、参与性高。   此阶段团体的特征:焦虑与挣扎;抗拒与防卫;冲突;挑战领导者。领导者在被挑战时,要直接诚实面对,把自己被挑战的感受与成员分享。团体领导者的任务:理解、接纳成员的负向情绪;鼓励成员认识自己的焦虑和矛盾,并协助他们表达;帮助成员将防御性行为转化为建设性行为。   (三)凝聚整合阶段   在成员公开自己的基础上,在真诚分享个人较深层的内在经验的过程中,团体凝聚起来了。此阶段团体特征:信任与接纳;和谐的整体感;认同和承诺。团体领导者的任务:协助成员更深刻地认识自己;鼓励成员相互关心与帮助。   (四)成效阶段   此阶段团体的特征:对团体充满信心和希望;深层的自我表露;面质;认知重建。团体领导者的任务:以身示范与塑造行为;协助成员从团体经验中认知重建;协助人员把领悟化为行动。   (五)巩固结束阶段   结束团体辅导,适应外部世界。团体领导者的任务:处理好成员离别的情绪;协助成员整理学习结果并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反馈与祝福;提醒保密;评估团体效能 心理健康教育测试题 一、单选题 (每题1分心理健康,共30分)   1.我们常说的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其标准是根据心理健康三层面中的( C )   A.非病状态  B.良好适应状态  C.理想状态   D.正常状态   2、关于团体心理辅导的论述以下哪一条是不对的 ( C ) A.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可细分为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等   B.团体心理辅导工作效率高,是适合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式   C.团体心理辅导活动适合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活动的主持者应受过相应的训练   D.团体辅导是一种一对多的心理辅导方式   3、关于考试焦虑症的处理,以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 C )   A.考试焦虑症必要时可以心理治疗配合抗焦虑的药物来处理   B.学业压力和考试焦虑会形成恶性循环,令考试焦虑症越来越严重   C.考试焦虑症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学生内部的压力,所以只要处理好学生的心态和观念就可以了  D.系统脱敏法是治疗考试焦虑症的方法之一   4、关于学生人际关系问题,以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 B )   A.人际关系问题的处理事先预防比事后补救效果好   B.人际关系问题一般是学生相对较少关心的问题   C.教师应该以客观、公正、理性、平等、睿智、成熟和坦诚的态度和形象来面对学生,处理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  D.人际关系问题包括亲子关系、寝室关系等问题   5、自卑感问题是按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哪种标准来划分的( B )   A.问题的内容  B.内在心理根源 C.特定发展时期和阶段  D.问题的性质   6、关于自卑感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 )   A.自卑的人热衷于与人比较,而对自己的期待却很低   B.自卑的人往往对自己缺乏客观、清醒的认识,无法悦纳自己   C.自卑的人容易产生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   D.对成败进行正确的归因是处理自卑问题的方法之一   7、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学习动力是( B )   A.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期待  B.学习兴趣和远大的理想   C.教师的期待和远大的理想  D.教师的期待和家长的期待   8、在危机干预时,在当事人认同和理解的基础上,做出现实可行的用于摆脱困境的短期计划,是为了( A )   A.帮助当事人看到摆脱困境的可能性  B.迫使当事人行动以改善自己的境遇 C.让当事人通过制定计划合理地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 D.让当事人作出放弃自杀的承诺  9、个体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是( C )   A需要 B动机 C兴趣 D理想   10、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 B )   A气质 B性格 C兴趣  D能力   11、观察学习的提出者是( D )   A荣格  B华生 C斯金纳  D班杜拉   12、以下能够测定12种人格特质的问卷是( B )   A艾森克人格问卷 BY-G人格测验  C主题统觉测验  D卡特尔人格因素问卷   13、不爱与人交往,有孤独感,动作显得缓慢、单调、深沉的特征属于( D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14、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和发展起来的能力是( C )  A认知能力 B操作能力 C社交能力  D模仿能力 15、布卢姆将认知目标由低到高分为那六个层次( D ) A. 知识、运用、领会、分析、综合、评价  B. 知识、领会、运用、综合、分析、评价   C. 知识、领会、分析、运用、综合、评价   D. 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16、认知学习理论是谁提出的( B )   A.布卢姆、 B.加涅、 C.澳苏贝尔  D.奥斯本   17、加涅的认知学习分类理论将认知学习分为( A )   A.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 B. 知识信息、智力技能、动作技能   C.言语信息、动作技能、认知策略 D.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认知策略   18、学生运用概念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技能是( B )   A. 言语信息  B. 智力技能 C. 动作技能  D. 认知策略   19、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 B )   A.讲授法  B.发现法 C.掌握学习法  D.头脑风暴法  20、教师在教学过程,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是( D )   A.教学设计能力  B.教学组织能力 C.教学决策能力  D.教学监控能力   21、儿童对父母和权威表现出尊重与顺从,或者把成人的规则看成是不变的阶段称为( B )   A.自我中心阶段  B.他律阶段  C.自律阶段  D.公正阶段  22、人工智能是属于( D )   A.人和动物的学习 B.人类的学习 C.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D.机器学习   23、看到别人穿时装,自己也去买来穿上,属于( C )   A.服从  B.从众  C.模仿   D.暗示   24、根据学习材料的性质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可以把学习分成( C )   A.言语信息学习、智力技能学习、认知策略学习  B.接受性学习、发现式学习   C.意义性学习、机械性学习  D.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心智学习、习惯学习   25、在非对抗性态度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之产生一致性,称为( C )   A.从众(个人的观念与行为在真实或臆想的群体压力、群体规范与群体目标的影响下,向与群体中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   B.服从(在外界压力下,个体改变自己的观点或行为,以符合外界要求的现象)   C.暗示  D.模仿(在无外在控制条件下,个体由于受到他人行为的影响,而使自己的行为与他人行为相同的行为方式)   26、以下属于非智力因素的是( C )   A.观察力   B.记忆力  C.意志力   D.思维力   27、以下属于从外在观点对动机下定义的是( C )   A.动机是推动人们行为的内在力量  B. 动机是个体的内部过程   C. 动机是为实现一个特定的目的而行动的原因   D. 动机是一种需要所推动,达到一定目标的行为动力,它起激起、调节、维持和停止行动的作用   28、对多方面的事物或活动具有的兴趣是( D )   A.直接兴趣  B.间接兴趣 C.中心兴趣  D.广阔兴趣   29、个体根据外在的信息和线索来对自己或他人的内在状态或行为原因进行解释与推测的过程是( A )   A.归因  B.印象(认知者以自己过去经验为基础,对认知对象的属性进行分析、判断后对其总体特征做出的主观理解)   C.自我认知(主我读客我的认知与评价)   D.态度(个体对人、对事、对周围世界的一种具有持久性与一致性的反映倾向)   30、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一般分为( B )   A.互不相识、双方的表面接触、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建立友谊、形成亲密朋友关系   B.互不相识、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的表面接触、双方建立友谊、形成亲密朋友关系   C.互不相识、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建立友谊、双方的表面接触、形成亲密朋友关系   D.互不相识、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的表面接触、形成亲密朋友关系、双方建立友谊 二、多选题 (每题1分,共25分)   l、中共中央在1998年的《关于进—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的文件中提出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是为了( A B C D )   A.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  B.健全人格   C.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  D.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   2、张春兴认为心理健康的条件有( A B C D E )   A.情绪较稳定  B.乐于工作  C.能与人建立和谐的关系,并乐于和他人交往   D.对自己有适当的了解,并悦纳自我   E.对环境有适切的认识并能切实有效地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适宜采用( B C D )   A.诊疗模式  B.发展模式  C.教育模式   D.文化模式   4、对学生开展一对一的个别心理咨询的作用在于( A B C )   A.保证心理咨询的深度  B.保证心理咨询的私密性   C.保证心理咨询的效果  D.保证心理咨询的效率   5、关于心理测试的论述以下正确的有( A B C D )   A.心理测试可以集体进行,也可以一对一进行   B.心理测试的目的可以是科研和调查,了解学生心理状况   C.心理测试的目的可以是筛查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做好预防工作   D.心理测试的目的可以是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宣传作用   6、造成学生学习问题的可能原因有( A B C D E )   A.学习习惯和方法不良   B.学习动力缺失  C.学业压力和考试焦虑   D.亲子关系问题  E.学业不适应   7、对于学习习惯的建立,以下哪几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C E )   A.基本学习习惯不良多始于小学   B.家长的“陪读”会造成孩子在学习上对家长的依赖   C.不良学习习惯的扭转和改变不是很难的事。   D.行为强化技术是改变不良学习习惯的一项重要技术。   E.学习习惯的改变和确立要趋热打铁,趁学生有改变的兴趣,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面改变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建立好的学习习惯   8、消除自卑感常用的方法包括( A B C E )   A.引导学生对自己进行客观全面的认知   B.对成败进行正确的归因   C.消除非理性观念  D.用激将法刺激学生,让他们通过逆反心理产生正面的动力   E.帮助学生不时有成功的体验   9、 以下属于个性倾向性范畴的是( A C E ) A需要  B气质  C动机 D能力  E兴趣   10、潘菽在《教育心理学》中根据内容和结果将学习分为( A B C D )   A.知识的学习  B.技能与熟练的学习   C.心智的、以思维为主的能力的学习  D.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学习   11、加涅根据学习成果把学习分成( A B C )   A. 言语信息学习  B.智力技能学习 C.认知策略学习  D. 接受性学习   E.发现式学习   12、“学习风格”具有如下特点 ( B C )   A.灵活性  B.稳定性 C.独特性  D.概括性  E.指导性   13、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有( A B C D E )   A.生理性要素  B.认知要素 C.情感要素   D.意志要素  E.社会性要素   14、学习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描述( A B C D )   A. 学习策略是学习方法或技能  B. 学习策略是学习的调节和控制技能 C. 学习策略是内隐的学习规则系统  D. 学习策略是学习方法和学习的调节控制的统一体 E. 学习策略是元认知   E.给于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15、学习活动中良好的性格特征表现为( A B C D )   A.努力奋斗  B.实事求是  C.独立意识   D.创造精神   16、以下属于个性心理特征范畴的是( B C D )   A需要 B气质 C性格  D能力  E兴趣   17、一般能力是指( A B C D E )   A观察力  B记忆力 C思维力  D想象力 E注意力   18、信度包括( A B C )   A再测信度 B等值信度 C分半信度  D内容信度 E效标关联信度   19、以下关于能力的描述是正确的是( A C E ) A属于个性心理特征 B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C比知识发展要慢得多  D随年龄增长不断积累  E随年龄增长是一个发展停滞和衰退的过程   20、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领域包括( A B D )   A.认知  B.情感  C.意志  D.动作技能   21、行为主义教育观把学习看成( A B C D )   A.经验的联结或操作的变化  B.通过练习和刺激反应式的强化来实现的   C.学习效果表现为外部行为的变化  D.教学的目的是传授知识技能体系   22、认知教学观认为( A B C D )   A.学习是知识的自我建构和理解过程  B.学习依赖于学生自主的信息加工系统   C.教学导致认知结构的变化  D. 教学的目的是建构知识或得深层次意义理解   23、创造性思维表现为思维的( A B C D )   A.独创性  B.发散性 C.灵活性  D.突发性   24、教师的职业心理特征表现为( A B C D )   A.热爱学生  B.善于启发 C.勤学敬业  D.以身作则   25、优秀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表现为( A B C D ) A. 个人成就感   B.认为从事的教学活动很有价值 C.对学生有正向的期望 D.对学生的学习负有责任  五、简答题 (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 答:(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4)差异性。 2、简述智力的个体差异。 答:智力的个体差异表现在两个方面: (1)发展水平上的差异。不同的人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极其不同。 (2)智力的结构差异,即组成方式上有所不同。另外,人的智力发展有早晚差异。有人“少年早慧”,有人“大器晚成”。 3、简述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答: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智力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传统教学条件下,智力是学习成绩的一个可靠的预测指标。然而,智力并不影响学习能否发生,它主要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所有这些认知差异表明,我们必须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与作用,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因材施教。 首先,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其次,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 最后,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六、论述题 (15分) 1、试述青年期的心理特点。 答:青年期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其一,精神生活空间扩大。青年期突破了少年期局限于学校和家庭的活动范围,扩大到社会的各个方面。青年人开始独立与社会交往,在建立新的人际关系中,社交结构也由简单向复杂化发展,跨越了一个较大的心理跨度。青年离开家庭、跨入社会,同时,开始了以智力生活为重要特征的精神生活。他们在学习和社会实践中了解过去,观察现在,预测未来,无限地扩展视野。 其二,心理发展显著,认识能力明显提高。随着实践活动的明显增加,青年的思维活动有了长足的进步,并从逻辑思维向辩证思维过渡,出现了特有的独立批判性和创造性。开始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理想、信念,人生观初步形成。由于自我意识基本成熟,青年的自我评价、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以及对别人与社会的评价已达到一定的水平。当然还不成熟和全面,所以还会产生种种复杂的矛盾。 其三,性机能的成熟。性的问题,是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问题。由于性机能成熟的前倾,出现了很多与此相联系的一系列内心情感体验。但因缺乏必要的性科学知识,对性冲动又缺乏心理上的准备,从而产生神秘感和好奇心、羞耻心及不安感等心理矛盾,随之又会产生对异性的向往和爱慕。这是青年期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 其四,情感日益丰富。青年的情感发展日益丰富。他们的集体主义情感、爱国主:义情感、义务感、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都有很大发展,爱情的体验也已出现。但遇事仍易激动,不善于用理智控制感情,表现出情感动荡不定。若受不良思想支配,易导致不轨行为 致力于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为大家助力 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欢迎您下载我们的文档 PAGE 119 .
本文档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测试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8.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机构认证用户
金水文库
鑫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经营:PPT设计 、课件制作,软文策划、合同简历设计、计划书策划案、各类模板等。公司秉着用户至上的原则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格式:doc
大小:205KB
软件:Word
页数:119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9-05-09
浏览量: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