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

举报
开通vip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 .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 ——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MINBE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教 案 2017 ~ 2018 学年第 1 学期 课程名称: 计算机应用基础 授课...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
. .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 ——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MINBE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教 案 2017 ~ 2018 学年第 1 学期 课程名称: 计算机应用基础 授课教师: 计算机教学团队 课程所属系(部): 信息与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系 课程名称: 计算机应用基础 授课班级: 2017级室内设计2班 课程类型: 纯理论课( )/(理论+实践)课(√)/纯实践课( ) 课程属性: 公共课(√)/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 课程性质: 必修课(√)/专业选修课( )/公共选修课( ) 总学时: 64学时 学分: 4学分 使用教材: 董正雄编,《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指导》,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 考核方式: 考试(以证代考) 参考书目: 1.黄佐权、王宇川,《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 2011年7月; 2.宋晏,刘勇,杨国兴, 《计算机应用基础》,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年08月; 3. 刘瑞新, 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 7+Office 2010),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年05月; 标题: 第一章 信息社会与计算机 1.1 信息科学与信息社会 1.2 计算机与计算机系统 1.3 PC微机系统的组装与选购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信息、信息技术及主要特性,信息学科、计算科学的发展和研究领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特点及应用。 2.掌握微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微机的CPU(中央处理器)、主板、内存、总线及其组成。 3.激发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 授课时数:2学时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微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微机的CPU(中央处理器)、主板、内存、总线及其组成。 2.教学难点:掌握微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微机的CPU(中央处理器)、主板、内存、总线及其组成。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 演示法 任务驱动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计算机已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无论任何一种职业都离不开计算机的使用,那么计算机是如何传达信息,辅助我们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呢?下面进入我们今天的学习。 新授: 1.1 信息科学与信息社会 1.1.1 信息及其主要特性 · 知识点 · 了解信息的概念 · 了解信息经济的概念 · 了解信息社会的概念 · 了解信息的四个主要特性 · 知识点 · 了解信息学科的三位理论奠基者 · 了解图灵奖 1. 信息的概念 · 信息一词来源于拉丁文“Information”,它在全球范围内广泛的使用。 · 就一般意义而言,信息可以理解为消息、情报、见闻、通知、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知识、事实、赋予某种意义的数据等等。 · 从广义上讲,信息是人类一切生存活动和自然存在所传达的信号和消息,是人类社会所创造的全部知识的总和。 · 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将不断地赋予信息以新的含义。 · 现代信息的概念已经和半导体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含义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 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能帮助人类更好地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和传输信息。 · 从计算机科学的角度研究,信息可包含两个基本含义: · 一是经过计算机技术处理的资料和数据(文字、声音、影像、图形等); · 二是经过科学收集、存储、分类、检测等处理后的信息产品的集合。 · 尽管学术界迄今尚无一致的关于信息的定义,然而对信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却是一致的。可归纳为如下几点: · 信息是用数据作为载体来描述和表示的客观现象; · 信息可以用数值、文字、声音、图形、影像等多种形式表示; · 信息是对数据加工处理提炼的结果,是对人类有用的知识; · 信息是具有含义的符号或消息,数据是计算机内信息的载体。 · 数据应该是原始的、广义的、可鉴别的抽象符号,可以用来描述事物的属性、状态、程度、方式等。 · 数据符号单独表示时没有任何含义,只有放入特定场合进行解释和加工才有意义并升华为信息。 ·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的内涵。 2. 信息经济的概念 · 信息经济也称作知识经济,它是在充分知识化的社会中以信息智力资源的占有、投入和配置与知识产品的生产、分配(传播)和消费(使用)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 3. 信息社会的概念 · 信息社会是以信息活动为社会发展的基本活动,以信息技术为技术基础,以信息经济为主导经济,以信息产业为主导产业,以信息文化改变着人类教育、生活和工作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的新型社会形态。 4. 信息的四个主要特性 · 信息具有不灭性 · 信息具有可采集和可存储性 · 信息具有可传递和可共享性 · 信息具有可加工处理性 1.1.2 信息学科的几位理论奠基者与图灵奖 1. 信息论的创始人——香农 · 史劳德·埃尔伍德·香农(Claude Elwood Shannon,1916-2001)美国数学家,信息论的创始人。1940年获麻省理工学院数学博士学位和电子工程硕士学位,1941年进入贝尔实验室数学部工作。 2.计算机科学的奠基人—图灵 · 艾伦·图灵(A.M.Turing,1912—1954)是英国数学家,计算机科学的创始人。1936年因发表的论文《论可计算数及其在判定问题中的应用》而获得史密斯奖。该文提出了一种描述计算过程的数学模型,即著名的理论计算机抽象模型,可以把推理化作一些简单的机械动作,后来人们把这个模型称之为图灵机。 · 图灵机分为确定型与非确定型两大类,每类中有单带、多带等许多变种(其计算能力是等价的)。一台标准的确定型单带图灵机,由一条双向可无限长地被分为一个个小方格的磁带、一个有限状态控制器和一个读写磁头构成。 · 图灵论题认为,所有能称为可计算的函数恰恰就是用图灵机可计算的函数。 3.存储程序式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 · 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1903—1957)是匈牙利的美籍数学家,存储程序式计算机的创始人。1946年提出了更加完善的计算机设计报告《电子计算机逻辑设计初探》,并开始研制存储程序式的计算机EDVAC(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Automatic Calclator)该机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莫尔学院研制成功。 · 冯·诺依曼提出并实现了的计算机工作模式可以简单地归结为:存储程序,顺序控制。 · 冯·诺依曼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部分组成的存储程序式计算机结构。 · 冯·诺依曼计算机它导致了现代意义上的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成为后来人们设计计算机的主要依据。 4. 图灵奖 · ACM(美国计算机协会,成立于1947年9月15日)在1966年纪念计算机诞生20周年时,决定设立计算机科学界的第一个奖项并命名为图灵奖,以纪念这位计算机科学之父。 · 图灵奖每年评选并颁奖一次,奖金额度为25000美元,由计算机界的一些大企业提供。图灵奖被誉为计算机科学界的诺贝尔奖,专门奖励那些在计算机科学研究中做出创造性贡献、推动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的杰出科学家,偏重于在计算机科学理论和软件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1.1.3 信息科学及其发展 · 知识点 · 了解信息科学的发展 · 了解信息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信息科学的发展 · 第一个阶段是经典信息论(又称之狭义信息论); · 第二个阶段是一般信息论; · 第三个阶段就是广义信息论。 信息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 信息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阐明信息的基本概念和本质(哲学信息论);探讨信息的度量和变换(基本信息论);研究信息的提取方法(识别信息论);澄清信息的传递规律(通信理论);探明信息的处理机制(智能理论);探究信息的再生理论(决策理论);阐明信息的调节原则(控制理论);完善信息的组织理论(系统理论)。 1.1.4 信息技术与计算科学 · 知识点 · 了解人类社会经历的四次信息技术革命 · 了解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 · 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技术 信息技术的概念 · 信息技术是人类开发和利用信息的方法和手段,既包括信息的产生、收集、存储、表示、检测和处理方面的技术,也包括信息的变换、传递、提取、显示、识别、控制和利用等方面的技术。 · 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软件开发技术、通信网络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内容,核心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 四次信息技术革命 · 人类社会经历的四次信息技术革命 : · 第一次是创造了语言和文字; · 第二次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出现; · 第三次是电报、电话、电视及其它通信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 第四次是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在信息领域中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 · 现代信息技术包括如下四类技术: · 电子信息技术:如电子感测技术、电子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控制技术等; · 量子信息技术:如量子计算机技术等; · 激光信息技术:如激光遥感、光导纤维通信、激光全息存储、激光控制技术和激光计算机等; · 生物信息技术:如生物开关器件、生物存储器件、生物逻辑器件和生物计算机等等。 计算科学的概念 · 在“计算作为一门学科(Computing as a Discipline)”的报告中给出的计算学科定义为:计算学科是对描述和变换信息的算法过程,包括对其理论、分析、设计、效率、实现和应用等进行的系统研究。 · 计算学科的根本问题仍然是“能行性”问题,即什么能被有效地自动进行。 1.1.5 信息产业与人才培养 · 知识点 · 理解信息产业的内涵 · 理解信息产业的特点 · 理解信息人才的合理结构。 信息产业的内涵 · 关于信息产业的定义,目前还没有一个为世界各国公认的统一定义。在我国信息产业部2000年编写的《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一书中,把信息产业定义为“社会经济活动中从事信息技术、设备、产品的生产以及提供信息服务的产业部门的统称,是一个包括信息采集、生产、检测、转换、存储、传递、处理、分配、应用等门类众多的产业群”。 信息产业的特点 · 信息产业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 信息产业是战略性先导产业。 · 科技创新含量高。 · 信息产业是知识、智力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知识、文化、技术、技能水平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 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 · 高渗透性和高带动性。 信息人才的合理结构 信息技术人才的合理结构应该是金字塔状。底层蓝领阶层与中高层人才之比约 为4:1。 1.2 计算机与计算机系统 · 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 · 计算机的分类与特点 ·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 计算机系统的应用 1.2.1 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 · 知识点 · 了解第一台计算机诞生 · 了解计算机发展的四代变化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是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物理学家莫奇利 (JohnW.Mauehly)博士和埃克特(J.Presper Eckert)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设计制造的,于1946年2月正式通过验收并投入运行。它还不具备现代计算机的主要原理特征——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的原理特征。 · 世界上第一台按存储程序功能设计的计算机是由曾担任ENIAC小组顾问的著名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Von·Neumann)博士领导设计的叫EDVAC(译作“埃德瓦克”)的计算机,从1946年开始设计,于1950年研制成功。与ENIAC相比,它的主要改进有两点:采用了二进制;使用汞延迟线作存储器。指令和程序可存入计算机内部,提高了运行效率。 · 世界上第一台投入运行的存储程序式的电子计算机EDSAC(译作“埃德沙克”)是由英国剑桥大学的维尔克斯(M.V.Wilkes)教授在接受了冯·诺依曼的存储程序计算机思想后于1947年开始领导设计的,并于1949年5月制成并投入运行,比EDVAC早一年多。 ENIAC它使用了18000个电子管,10000个电容,7000个电阻,功率150千瓦,占地170m2,重量约30吨,运算速度为每秒5000次加减运算。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 ·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划分通常按照计算机中所采用的电子逻辑器件,分成四个阶段。 · 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从ENIAC问世至20世纪50年代后期) · 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 · 第三代计算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 · 第四代计算机——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20世纪70年代初期至现在) 目前,美、日等国家正在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积极研制新一代计算机,如支持逻辑推理和支持知识库的智能计算机、神经网络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等。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 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微型计算机属于第四代计算机。微处理器的发展从1971年Intel公司用PMOS工艺制成世界上第一代4位微处理器4004算起,迄今已发展了四代产品。 · 第四代微处理器以1985年Intel公司推出了32位字长的微处理器80386为开始标志,接着,相继推出80486、Penfium(奔腾)、Penfium Pro(高能奔腾)、PendumII、PenfiumIII、Pendum4等。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 巨型化 · 微小化 · 网络化 · 智能化 · 多媒体化 1.2.2 计算机的分类与特点 · 知识点 · 了解计算机的分类 · 理解计算机的的特点 计算机的分类 · 按运算对象可把电子计算机分为 · 电子数字计算机 · 电子模拟计算机 · 混合式电子计算机 计算机的分类 · 按计算机的规模和性能来分,可以把计算机分为 · 巨型机 · 大型机 · 中型机 · 小型机 · 工作站 · 微机 计算机的分类 · 按计算机的用途可以把计算机分为 · 通用计算机 · 专用计算机 · 上述各种类型的计算机原则上都属于冯·诺依曼结构的计算机,统称之为传统计算机。传统计算机的基本工作方式是顺序执行指令的串行方式,导致了其在并行处理、字符处理和知识处理等方面的低效能。为了突破冯·诺依曼结构的局限性,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先后开发出不少有别于传统计算机的非传统计算机。 计算机的特点 · 运算速度快 · 计算精度高 · 存储容量大 · 判断能力强 · 工作自动化 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 主频 · 字长 · 内存容量 · 存取周期 · 运算速度 第二课时 1.2.3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 知识点 · 掌握计算机系统的概念 · 掌握硬件、硬件系统的概念 · 理解硬件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 · 掌握软件、软件系统的概念 · 了解软件的发展、分类 · 理解软件的基本内容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教学重难点:通过实物演示、图表演示、讲授,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 硬件系统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运算器和控制器 · 运算器 (教学重难点:结合第一台计算机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运算器的概念) 运算器是计算机中执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部件,通常称之为计算机的算术逻辑单元(ALU:Arithmetic Logic Unit)。运算器是由加法器、寄存器和移位线路组成。运算速度是运算器的重要性能指标。 · 控制器 (教学重难点:引入大脑的理念,把控制器的概念人性化) 控制器是计算机的指挥机关。它类似于人类的神经中枢——大脑,负责协调计算机各部件有序正常工作。控制器由指令寄存器、指令计数器、指令译码器和操作控制部件等部分组成。它的功能是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分析指令的功能(指令译码),产生一系列的控制信号,去控制计算机各部件协调地工作,并控制程序的执行顺序。 中央处理单元(CPU) 把运算器和控制器集成在一个芯片上,这样的集成电路称为CPU(中央处理器)。 主要技术指标:主频和字长。 · 存储器 (教学重难点: 结合计算机存放信息和记忆的功能,及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工作原理,加深理解) 存储器是计算机的记忆装置。计算机中的各种数据和信息,包括程序、数据、中间结果和最终结果等信息都是存放在存储器中的。其基本功能是在控制器的控制下按照指定的地址存入和取出信息。 存储器中所有存储单元的总和称为这个存储器的存储容量,存储容量的单位是KB、MB、GB、TB与PB,如640KB、1MB等,其中1KB=1024字节,1MB=1024KB,1GB=1024MB。 存储器可分为内存储器(简称内存)、外存储器(简称外存)和缓冲存储器。 Intel公司生产的Pentium 4(奔腾)32位微处理器 · 内存储器(内存) 内存是由中央处理器直接访问的存储器,它存放着现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也可以存储计算的结果或中间结果。它的存取速度快,对存储介质要求高,成本也高。 内存通常由两种半导体存储芯片组成包括: 随机存取存储器RAM (Random Access Memory) 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 RAM中的信息可随机地读出或写入,用来存放用户输入的程序和数据,但在断电后,RAM中的信息也随之丢失。 ROM中的信息只能读出而不能写入,断电后,ROM中的原有内容保持不变,在计算机重新接通电源后,ROM中的内容仍可被读出。因此,ROM常用来存放一些固定的程序或信息,如自检程序、字库等。 · 外存储器(外存) 外存储器简称“外存”,又叫“辅助存储器”,是主机的外部设备,用来存储大量的暂时不参加运算或处理的数据和程序。要使用外存中的数据和程序,必须首先把它调入内存,然后再由CPU处理。 外存储器存取速度较慢,对存储介质要求低、造价也低。 硬盘、软盘、优盘和光盘都是外存,在脱机情况下外存可以永久地保存信息。 · 缓冲存储器(缓存) 缓冲存储器主要用于内存储器与运算器之间和内存储器与外存储器之间的速度缓冲协调。 三者之间的合理搭配使用,目的也是为了得到一个良好的性能/价格比。 · 输入设备 (教学重难点:结合实例,加强掌握) 输入设备是向计算机输入程序、数据和各种信息的部件。 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器、图形数字化仪、条形码阅读器、数码相机以及各种模/数(A/D)转换器等。 · 输出设备 (教学重难点:结合实例,加强掌握) 输出设备是从计算机中输出结果和其它信息的部件。 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X-Y记录仪、各种数/模(D/A)转换器等。 从数据输入输出的角度看,磁盘机(硬盘和软盘)和光驱也可以被看作输入/输出设备。 · 总线 (教学重难点:结合图表演示与讲授的方法,降低对总线的理解难度) 总线是一组用于传输信息的公共信号线,所有的数据和指令信息都是通过总线传送到相关设备中去的。 总线是计算机内信息流通的总干线,通常包括: 地址总线 数据总线 控制总线 · 地址总线专门用来传送地址信息;地址总线的位数决定了可以直接寻址的内存储器地址范围,如32位地址总线决定了内存储器最大容量为232=4GB;地址总线是单向的。 · 数据总线用来传送数据信息,这种传送是双向的;数据总线的宽度决定着字长,常见的有早期的8位和16位以及现在的32位和64位;数据总线的宽度越宽,每次交换的数据位数越多,计算机的性能也就越好。 · 控制总线用来传送各种控制信号,如时钟信号、读或写信号、中断请求信号等等。 计算机软件系统 · 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中,软件和硬件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软件的发展以硬件为基础,反过来又促进硬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其它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 软件是用户与计算机硬件之间的接口界面;要使用计算机就必须编制程序,必须有软件;用户主要是通过软件与计算机进行交往。 · 硬件支持软件,软件支配硬件。 软件的定义 现在,被普遍接受的软件定义是:计算机软件是在计算机上运行的各种程序、要处理的各类数据以及有关文档的总称。 · 程序是按照事先设计的功能和性能要求执行的指令序列; · 数据是是程序能正常操纵信息的数据结构; · 文档是与程序开发维护和使用有关的各种图文资料。 · 文档是软件的”质”的部分,程序则是文档代码化的表现形式。 · 相对于计算机硬件而言,软件是计算机的无形部分,但它的作用是很大的。 · 把不装备任何软件的计算机称为硬件计算机或“裸机” 。 计算机软件的分类 · 按照应用的观点,软件可以分为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和应用软件三大类。 · 系统软件是在计算机系统中最靠近硬件的一层,其它软件一般都是通过系统软件来发挥作用。系统软件与具体的应用领域无关,如操作系统等。操作系统则是负责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各种软硬件资源,控制程序和各种操作命令的执行。 · 支撑软件是支撑软件的开发和维护的软件,它们处于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中间层。 · 应用软件是为特定应用领域开发的专用软件,它们处于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最外层。对于具体的应用领域,应用软件的质量往往成为影响实际应用效果的决定性因素。 计算机软件的基本内容 · 软件的基本内容主要有软件语言、软件方法学、软件工程和软件系统等。 · 软件语言用以书写软件,可分为需求级语言、功能级语言、设计级语言、实现级语言和文档语言。 · 软件方法学是以软件方法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主要研究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指导原则与方法体系。 · 软件工程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它是应用计算机科学、数学和管理等科学的原理,以工程化的方法制作软件的工程。 1.2.4 计算机系统的应用 · 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触角已遍及国计民生各个领域的方方面面,大到航空航天宇宙探密,小到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和娱乐,几乎无所不包。 1.3 PC微机系统的组装与选购 · PC微机系统的概念 · PC微机系统的选购 · PC微机系统的组装 · 知识点 · 理解PC微机系统及硬件逻辑结构 · 了解选购PC微机系统的基本知识 1.3.1 PC微机系统的概念 · PC微机系统的硬件逻辑结构是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这五部分组成的。这五大逻辑组成部分的功能与计算机家族中的其它成员一样,所不同的是高度的集成技术使得我们很难在物理上区分出这五大逻辑组成部分来。 · 我们在物理上所能看到的往往是:主板、CPU、内存条、硬盘、光驱、显示器、机箱、键盘、鼠标等。 · 微机的可选软件非常多,依照用途的不同配置千差万别,一般共同配置的软件有:操作系统,各种设备驱动程序,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邮件处理软件等办公自动化套件,查、杀计算机病毒的软件,压缩/解压缩软件,CD/VCD播放软件,Internet相关软件等。 PC微机系统的硬件逻辑结构 1.3.1 PC微机系统的概念 · 一台典型的多媒体PC微机的硬件配置可能如下(括号内为参考产品): CPU(Intel 奔腾4 520 2.8GHz)和CPU风扇 主板(技嘉 GA-8I915P-G) 内存(金士顿 256MB DDR 400,2条) 硬盘(希捷 酷鱼7200.7 80G 7200转) 显示器(三星 793MB) 显卡(技嘉 GV-NX660V4DPU) 声卡(创新SBLIVE!数码版)、音箱 光驱(三星 金将军16XDVD 白金版) 机箱(多彩 DLC-M6610) 软驱、键盘和鼠标 1.3.2 PC微机系统的选购 · 1. CPU(中央处理器) · CPU是计算机系统的心脏。影响CPU性能的因素很多,主要有:CPU的时钟频率(简称主频),CPU的内存总线(Bus)速度,数据总线的宽度和地址总线的宽度,与CPU封装在一起的高速缓存(Cache)的容量和结构,CPU内部是否内置浮点协处理器等。 2 主板 (教学难点:结合图片演示与讲授,解决难点) · 一般将CPU比作微机的大脑或心脏,那么主板(Mainboard)就可称为微机的神经系统。 · 主板是一种高科技、高工艺融为一体的集成产品。 · 主板是微机中最大的一块电路板,是微机系统中的核心部件,上面布满了各种插槽(可连接声卡/显卡/Modem/等)、接口(可连接鼠标/键盘等)和电子元件,它们各负其责共同把各种周边设备紧紧连接在一起。 3 内存 (墦难点:结合存储器和内存的功能讲授,及图片演示,帮助理解内存) 内存一般指随机存取存储器,简称RAM。平常所说的内存是指动态内存,即DRAM。除此之外,还有如显示卡使用的VRAM,存储系统设置信息的CMOS RAM等。 4 磁盘驱动器与磁盘 · 磁盘驱动器能够存储大量数据,并具有直接访问文件或记录的功能。磁盘结合磁盘驱动器可以存储和检索磁盘上的数据,是一种随机存取的存储媒体。磁盘驱动器的磁头称为读/写头。在磁盘驱动器内插入一张磁盘后,磁盘置于能使磁盘转动的心轴上。读/写头所读的是磁脉冲。 · 数据记录在被称为磁道的同心圆环上。磁盘上的磁道与唱机唱片上的纹道相似。各磁道均分成称为扇区的饼形楔状物。两个或更多的扇区组合为簇。 · 大多数计算机在磁盘上保留一个表,说明数据所在的扇区与磁道位置。这个表称为文件分配表(FAT),它使计算机能够容易地找到数据。 流行的磁盘类型:硬盘。 硬 盘在计算机的存储设备中使用率最高,现在常用硬盘是以GB为存储单位,如80GB、120GB等。 5 光盘驱动器和光盘 · 光盘驱动器是读取光盘信息的设备。是多媒体电脑不可缺少的硬件配置。光盘驱动器主要有三种,CD−ROM、CD−R和CD−RW。CD−ROM是只读光盘驱动器;CD−R只能写入一次,以后不能改写;CD−RW是可写、可读光盘驱动器。目前一些高档机型已配置DVD驱动器。DVD盘片的容量为4.7GB,相当于CD−ROM光盘(650M)的7倍。 · 光盘 · 只读光盘 CD--ROM · 一次性写入光盘 WORM · 可抹性光盘 · 倍速 :CD:150KB/S DVD:1.3MB/S 6 显示器和显示适配卡 7 键盘 8 鼠标 9 打印机 10 其它可选件 其它可选件 1.3.3 PC微机系统的组装 · 由于微机的各个部件采用标准化的设计和接口,因此组装一台微机就像搭积木一样简单,任何人只要了解微机的组成并确定好一台微机的配置,并购买了所需的配件后,就可以组装自己的微机了。 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信息科学与信息社会、计算机与计算机系统、PC微机系统的组装与选购等知识,而我们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微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它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进行阐述,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微机的CPU(中央处理器)、 主板、内存、总线及其组成。 思考题(作业):无 课后教学效果自评: 本次课知识对于多部分极少接触计算机的学生来说,知识点比较不易接受,只有通过一些图片演示和机房的部分实物帮助学生了解,课后要求学生自己多去研究和探讨. 标题:第一章 信息社会与计算机 1.4 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与处理 1.5 信息安全与道德行为规范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并掌握数制及其转换方法、字、字长、字符编码、ASCII码、汉字编码、数字编码方法和数的定点与浮点表示; 2.了解信息数据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基本概念,信息安全、基本属性,计算机病毒及防治。 授课时数:2学时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数制及其转换方法,掌握8421码、余3码、原码、反码、补码的编码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数制及其转换方法,掌握8421码、余3码、原码、反码、补码的编码方法,数的定点与浮点表示。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 任务驱动法 PPT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这节课我们来了解一下计算机系统是如何对我们输入、输出的数据进行处理,以及计算机安全的相关知识。 新授: 1.4 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与处理 · 二进制及其特点 · 数制及其转换 · 计算机中的信息编码 · 信息数据的结构、组织和管理 · 中文信息处理概述 1.4.1 二进制及其特点 · 知识点 · 了解进位计数制及其特点 · 掌握不同数制之间的转换方法 · 理解计算机中为什么要采用二进制 · 在计算机中,各种信息数据(包括数值数据、符号、图形、图像、声音和其它媒体数据)的存储和表示都是采用二进制形式进行的,其运算和处理也都是以二进制信息的运算和处理为基础的。 · 在计算机中为什么要采用二进制 · 在计算机中之所以采用二进制,是因为二进制具有一系列优于我们常用的十进制的优点: · 二进制数容易在计算机中表示 · 二进制数只有0和1两种数字,只要找到具有两种稳定状态的元件,就可以用来表示二进数。但要找到具有十种稳定状态的元件来表示十进制数就非常困难了。 · 二进制的算术运算比较简单 · 二进制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都比较简单。加法只须四句口诀:0+0=0,0+1=1,1+0=1,1+1=10;乘法也只须四句口诀:0*0=0,0*1=0,1*0=0,1*1=1;而相应地十进制加法和乘法的口诀应为各100句。 1.4.1 二进制及其特点 · 在计算机中用二进制可以节省设备 · 例如若采用十进制表示0~999之间的数需要三位设备每位十个状态,状态总数为3*10=30;若采用二进制表示同样大小范围的数,即二进制数0~1111100111,则需要十位设备每位两个状态,状态总数为10*2=20。由此可见二进制比十进制节省设备。 · 易于采用逻辑代数 · 采用二进制数,就可以在分析和设计计算机时采用逻辑代数,有利于节省设备、提高速度、提高可靠性;就可以在使用计算机时利用逻辑代数进行逻辑运算(含关系运算),使计算机具有逻辑判断能力解决较复杂应用问题,进而实现人工智能等高级应用。 · 十进制数的特点 · 基为10,每一个十进制数都可以用0、1、2、…、9这十个数字来表示; · 进位规律是“逢十进一”,借位规律是“借一当十”; · 不同位的权值不同,每一位数字所表示的量值大小不仅与该位上数字的大小有关,也与该位所处位置的权值有关。设从小数点向左依次为第0位、第1位、第2位、……,从小数点向右依次为第-1位、第-2位、……,第i(i=0,±1,±2,……)位上的权值为10i;任意十进制数anan-1…a1a0.a-1a-2…a-m(ai表示第i位上的数字)所表示的量值为 · R进制数的特点 设任意一种进位记数制,辟如R进制,它也具有与十进制相类似的三个特点: · R进制的基为R,每一个数都可以用0、1、2、…、R-1这R个数字来表示; · R进制的进位规律是“逢R进一”,借位规律是“借一当R”; · R进制数所表示的量值大小与各位数字的大小和相应位的权值大小均有关系,即 其中ai表示第i位上的数字,Ri表示第i位的权值,-m≤i≤n。 · 二进制数的特点 · 二进制的基为2,每一个二进制数可以用0和1两个数字来表示; · 进位规律是“逢二进一”,借位规律是“借一当二”; · 按照上述数位编号,第i位上的权值为2i(-m≤i≤n),一个二进制所表示的量值为 · 二进制数与十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教学重难点:多举例子,强化训练) · 把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简记作2(10) 2(10的方法是“按权展开相加”,即利用下式进行: 例如,(11001)2=1*24+1*23+0*22+0*21+1*20 =16+8+0+0+1 =(25)10 又如,(101.1011)2=1*22+0*21+1*20+1*2-1+0*2-2+1*2-3+1*2-4 =4+0+1+0.5+0+0.125+0.0625 =(5.6875)10 · 二进制数与十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教学重难点:多举例子,强化训练) · 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简记作10(2) 10(2的方法是分为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两个部分来进行的,整数部分采用除2取余法转换,小数部分采用乘2取整法转换。 用除2取余法对整数部分转换的口诀是:“除2取余,逆序排列”。 例如:对于25,可按如下方法转换得(25)10=(11001)2。 用乘2取整法对小数部分转换的口诀是:“乘2取整,顺序排列”。 例如:对于0.15625,可按如下方法转换得(0.15625)10=(0.00101)2 1.4.1 二进制及其特点 二进制数与十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教学重难点:多举例子,强化训练) · 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简记作10(2) 由于在乘2取整的过程中积始终不会为0,故需要按精度要求进行舍入处理,常用的舍入处理方法为截断法(从有效位数之后截断)和0舍1入法(类似于十进制的四舍五入法,按有效位数的下一位0舍1入),如上例若保留小数点后七位,截断法为(0.6)10 =(0.1001100)2,舍入法为(0.6)10=(0.1001101)2。 · 对于既有整数部分又有小数部分的十进制小数可分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分别转换,如25.15625可按下式转换得(25.15625)10=(11001.00101)2 1.4.2 数制及其转换 · 为了弥补二进制位数多读写不便易出错的缺点,在实际使用中(如用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编程时)常采用八进制或十六进制的表示方法。 · 八进制数 八进制的基为8,具有0、1、2、3、4、5、6、7这八个数字;进位规律是“逢八进一”,借位规律是“借一当八”;对于一般形式anan-1…a1a0.a-1a-2…a-m的八进制数,第i位的数字为ai,其权值为8i,所表示的量值为ai*8i,整个数表示的总量值为 · 二、八、十六进制之间的转换 (教学重难点:多举例子,强化训练) · 2(8 把二进制数转换为八进制的口诀是“三位分组,逐组转换”,即从小数点起分别向前后两个方向三位一组,不足三位时用0补足,逐组读出或写出其值即可。 二、八、十六进制之间的转换 (教学重难点:多举例子,强化训练) · 8(2 把八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的口诀是“一位分三”, 即把一位八进制数字用三位二进制来表示即可。 · 二、八、十六进制之间的转换 (教学重难点:多举例子,强化训练) · 2(16 把二进制数转换为十六进制时,口诀是“四位分组,逐组转换”, 即从小数点起分别向前后两个方向四位一组,不足四位时用0补足, 逐组读出或写出即可。 · 二、八、十六进制之间的转换 (教学重难点:多举例子,强化训练) · 16(2 把十六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时的口诀 是“一位写四”,即把一位十六进制数字 用四位二进制来表示即可。 (57.24)16 =(0101 0111.0010 0100)2 =(1010111.001001)2 · 二、八、十六进制之间的转换 (教学重难点:多举例子,强化训练) · 八进制与十六进制之间的转换 八进制与十六进制之间的转换,可以通过二进制作为中间进制来转换,即先把八进制(或十六进制)一位写三(或一位写四)得到二进制,然后四位一组(或三位一组)逐组转换得到。 · 由于八进制和十六进制与二进制之间有如此简单的转换关系,所以八进制和十六进制可以作为二进制的缩写来使用。八进制和十六进制正是为了在编制机器语言程序、汇编语言程序和在控制台上直读数据的简便而引入的。 · 任意R进制与十进制之间的转换 · R(10 把R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的方法是“按权展开相加”,即 · 任意R进制与十进制之间的转换 · 10(R 把十进制转换为R进制,需要分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两个部分分别转换。整数部分的转换方法是“除R取余、逆序排列”,小数部分的转换方法是“乘R取整、顺序排列”,两个部分的转换结果分别作为R进制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转换方法可示意如下: · 任意R进制与十进制之间的转换 · 任意两种进制之间的转换 任意两种进制数之间的转换,可以通过十进制作为中间进制;先把一种进制的数转换为十进制(按权展开相加即可),然后分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把十进制表示的数转换成另一种进制。 1.4.2 数制及其转换 表示法: 八进制:4275=4×8³+2×8²+7×8¹+5×8º 十进制:4956= 4×10³+9×10²+5×10¹+6×10º 二进制:1011=1×2³+0×2²+1×2¹+1×2º 十六进制:81AE=8×16³+1×16²+10×16¹+14×16º 第二课时 1.4.3 计算机中的信息编码 · 知识点 · 熟练掌握8421码、余3码、原码、反码、补码的编码方法 · 理解计算机中的信息编码方法 · 理解数的定点与浮点表示方法 · 二—十进制 · 人们习惯于使用十进制,而在计算机中采用二进制,这就需要把人们在程序中使用的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形式。 · 人们希望把这种转换工作交由计算机来完成,这就需要一种十进制与二进制之间的过渡性进位制,用来解决十进制数的输入问题,这种过渡性进位制称作二进制编码的十进制,简称为二—十进制。 · 在二—十进制中,每一位十进制数码均用四位二进制数码来表示。由于四位二进制数码可以表示十六种(24=16)不同的状态,而一个十进制数的位只可能有十种不同的状态,所以用四位二进制数码来表示一位十进制码时可以有多种组合方式,且任一种组合方式均有六种状态是多余的。 · 常用的二—十进制编码方法有8421码和余3码两种, · 8421码 (教学重难点:多举例子,强化训练 ) · 8421码是一种最简单最自然的编码方法,四位二进制位上的权值分别为8、4、2和1。例如十进制数6185写成8421码为 0110 0001 1000 0101 · 它在形式上象二进制数,但并不是真正的二进制数。与十进制数6185等价的二进制数为 1100000101001。 · 余3码 (教学重难点:多举例子,强化训练) · 余3码是为了解决表示十进制数字的四位二进制位上的负载平衡问题而提出的,每个十进制数字的余3码为该数字加3后转换得到的四位二进制数。例如十进制数6185的余3码为 1001 0100 1011 1000 · ASCII码 · ASCII 码(美国国家标准信息交换码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 ,简称ASCII码)本来是一个信息交换编码的国家标准,后来被国际标准化组织接受,成为国际标准ISO 646,又称为国际5号码。 · ASCII码采用7位二进制编码,可以表示128个字符。字符分为图形字符与控制字符两类。图形字符包括数字、字母、运算符号、商用符号等。 · 34个功能/控制符,94个字符为信息符;其中:A的ASCII码值为65, a的ASCII码值为97, 0的ASCII码值为48。 · 中文信息编码及标准 · 由于计算机是采用二进制的存储方式,所以必须将汉字代码化,即对汉字进行编码。 · 计算机对汉字的处理过程分为输入、内部处理及输出这三个主要环节。 · 每个汉字的编码都包括输入码、交换码、内部码和字形码。 · 在计算机的汉字信息处理系统中,处理汉字时要进行如下的代码转换:输入码→交换码→内部码→字形码。 · 中文信息编码及标准 · 内部码是汉字在计算机内的基本表示形式,是计算机对汉字进行识别、存储、处理和传输所用的编码。 · 内部码也是双字节编码,将国标码两个字节的最高位都置为“1”,即转换成汉字的内部码。 · 以汉字“大”为例,其机内码如下图。 · 中文信息编码及标准 · 字形码也叫输出码 · 汉字显示或打印字库,以点阵方式输出。如: 16×16点阵,32 ×32点阵,48 ×48点阵等。 · 以“E”的8×8点阵字形码为例,如下图所示: · 计算机在进行数值运算时,必须按一定方法确定小数点的位置。通常有两种表示数的方法,一种叫做定点表示法,一种叫做浮点表示法。 · 数的定点表示法 (教学难点:多举例子,强化训练) · 如果在数的表示中小数点的位置是固定的,这种表示方法称作定点表示法;采用定点表示法的计算机称为定点计算机,简称定点机。 · 原则上说,在定点表示中小数点位置固定在哪一位都可以;但为了方便起见,一般都把小数点固定在数的最高位之前,使计算机用纯小数进行运算。 · 数的定点表示法 · n位尾数的定点数N的表示范围为|N|≤1-2-n,所以要求参加运算的数的绝对值都小于1,且在计算过程中也不应出现大于或等于1 的情况。因此,在使用定点机时需要选择比例因子,把数据按一定比例缩小后才能送入计算机;计算结果也应按相应比例扩大后才是实际结果。如果在计算过程中出现大于或等于1的情况,称作溢出或超载,需要停机或中断以处理出现的紧急情况或错误。 · 为了区分数的正负,每个数前均用一个符号位Sf来表示数的正负;通常用0表示正号,用1表示负号。 · 因此,定点数的形式为 · 数的浮点表示法 · 如果在数的表示中小数点的位置是可以变动的,这种表示法称作浮点表示法。采用浮点表示法的计算机称作浮点计算机,简称浮点机。一个二进制数N可以表示为 N=2J*S 其中J是一个二进制整数,称作数N的阶码;S是一个二进制纯小数,称作数N的尾数。 · 因此,浮点数分为阶码和尾数两个部分,且均有各自的符号位。浮点数在浮点机中的表示形式为 · 数的定点和浮点表示法 (教学难点:多举例子,强化训练) · 对于给定的字长来说,浮点机中数的表示范围比定点机大,而定点机中数的表示精度比浮点机高。 · 对于给定的二进制数来说,其浮点表示形式不惟一。如0.0010011=20*0.0010011=2-1*0.0100110= 2-10*0.100100。当尾数的小数点位置改变时,只要阶码也相应地改变,可以保证数的值大小不变。为了保证数的精度,在浮点机中一般采用规格化形式,即要求尾数S的第一位数字为1。 · 原码、反码和补码 (教学重难点:多举例子,强化训练) · 计算机在实现加减乘除运算时,其乘法可以归结为加法和移位,除法可以归结为减法和移位,减法可以通过对参加运算数的编码归结为加法,所以我们只需讨论加法问题即可。 · 对于数的编码形式,通常有原码、反码和补码三种。 · 原码、反码和补码 · 原码:最高位为符号位,其余各位为数值本身的绝对值 · 反码: · 正数:反码与原码相同 · 负数:符号位为1,其余位对原码取反 · 补码: · 正数:原码、反码、补码相同 · 负数:最高位为1,其余位为原码取反,再对整个数加1 1.4.4 信息数据的结构、组织和管理 · 知识点 · 了解信息数据的结构组织和管理的概念 · 数据的概念 · 数据是指信息的载体,是对自然界客观事物的符号表示。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数据泛指那些能够被计算机接受、识别、存储、加工和处理的对象的全体。 · 换句话说,数据是对能有效地输入计算机中并能够被计算机程序加工和处理的符号的总称。 · 数据的基本单位是数据元素,有时也称之为元素、结点、顶点、记录等。有时,一个数据元素可以由若干个数据项组成。 · 数据结构的概念 · 数据结构是指计算机程序中所操作的对象——数据以及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运算,它一般包含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的存储结构和数据的运算及实现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 数据的逻辑结构是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它只抽象地反映出数据元素集合的结构而不管其存储方式。 · 数据的存储结构是数据及数据之间的关系在计算机内存中的表示,主要的存储方式有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两种,此外还有索引存储和散列存储等其它方式。从逻辑结构到存储结构我们称之为映像。同一逻辑结构采用不同的存储结构存储,就会得到不同的数据结构;这是因为映像变了,使结构有了改变,为了实现逻辑结构上所定义的运算的算法也随之改变了。 · 程序中的数据运算是定义在数据的逻辑结构上的,但运算的具体实现要在存储结构上进行。常用的运算有检索、插入、删除 、更新、排序等。 · 在线性结构中,数据元素之间存在着一对一的次序关系。其逻辑特征为:存在一个惟一被称作“第一个”的数据元素,存在一个惟一被称作“最后一个”的数据元素;除第一个元素外,集合中的每个元素有且仅有一个前趋;除最后一个元素外,集合中的每个元素有且仅有一个后继。如学生成绩表、职工花名册、向量、数组、购物时排的队列等,都是线性结构的例子。 · 非线性结构的概念 · 在非线性结构中,数据元素之间不存在一对一的次序关系。树型结构中的元素之间存在着一对多的层次关系,即除根结点元素外,每个结点有且仅只有一个前趋;除叶结点外,每个结点可以有多个后继。树的例子很多,如族谱中的家族树,政府机构中的行政树;计算机文件管理的目录树,编译程序用到的语法树;就连我们所用教材也是由书、章、节、小节、知识点构成的多层次结构的树。 · 非线性结构的图结构的概念 · 非线性结构的图结构,既不存在线性结构中元素的一对一次序关系,也不存在树型结构中元素的一对多的层次关系。在图结构中,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是多对多的网状关系;即图结构中的每一个元素既可以有多个前趋也可以有多个后继,任意两个元素之间都有可能相关。图的例子有交通网络图,课程之间的先后修关系图,软件开发过程中要用到的程序图、控制流图、数据流图等。 · 数据类型是对在计算机中表示的同一数据对象及其实现了的在该数据对象上的一组操作的总称。如整型数据。 1.4.5 中文信息处理概述 · 知识点 · 了解中文信息编码和中文信息处理的概念 · 中文信息处理是用计算机对汉语的音、形、义等语言文字信息进行的加工和操作,包括对字、词、短语、句、篇章的输入、输出、识别、转换、压缩、存储、检索、分析、理解和生成等各方面的处理技术。 · 中文信息处理是在语言文字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人工智能、认知心理学和数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 · 汉字学和汉语语言学中的词法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给中文信息处理的各个层面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而人工智能的知识工程、机器学习、模式识别和神经计算,数学中的模型论、形式化理论和数理统计等则构成了中文信息处理的方法论基础。 1.5 信息安全与道德行为规范 · 信息安全问题 · 信息安全的概念 · 计算机病毒及防治 · 信息安全教育 · 信息安全政策与法规 1.5.1 信息安全问题 · 由于信息技术本身的特殊性,尤其是信息和网络无国界的特点,使得在整个信息化进程中,带来了巨大的信息安全风险。 · 信息安全问题涉及到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安全和公民个人安全的方方面面。 · 信息犯罪呈越来越严重之趋势,小到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伪造磁卡,大到金融系统信息犯罪和网上黑客犯罪等等,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信息社会问题。 · 归纳起来主要的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 黑客犯罪 所谓黑客是指通过计算机渗透窃取信息和破坏信息系统的人。 · 病毒泛滥 计算机病毒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 垃圾成灾 信息垃圾指网络色情、垃圾邮件等不容忽视的问题。 1.5.2 信息安全的概念 · “信息安全”没有公认和统一的定义,但国内外对信息安全的论述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 一类是指具体的信息技术系统的安全, · 一类是指某一按特定信息体系(如一个国家的银行信息系统、军事指挥系统等)的安全。 · 信息安全就是保障电子信息的有效性、保证信息数据安全的所有方式和功能不受侵犯。不管信息入侵者采用什么样的手段,他们总是通过攻击信息的基本属性来达到目的;所以,信息安全在技术层次上就是要保证信息安全属性的绝对可靠,使得信息的拥有者能放心使用。 · 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体现在如下六个方面: · 完整性(Integrity):是指维护信息的一致性,即信息在生成、存储、传输和使用过程中不应发生人为或非人为的非授权篡改(不被修改、破坏、插入、延迟、乱序、丢失)。 · 可用性(Availability):是指信息可被合法用户访问并按需求使用的特性,保证合法用户在需要时可以使用所需的信息。 · 机密性(Confidentiality):是指信息不泄漏给非授权的个人或实体的特性,以防被非法利用。 · 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体现在如下六个方面: · 可控性(Controllability):是指授权机构可以随时控制信息的机密性。 · 可靠性(Reliability):是指信息能够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操作的特性。 · 抗否认性(Non—repudiation):也称作不可否认性或抗抵赖性,在信息交互过程中,确信参与者的真实同一性,即所有参与者都不可能否认或抵赖曾经对信息进行的生成、签发和接收等行为。 1.5.3 计算机病毒及防治 · 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 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 常见的病毒如CIH病毒、蠕虫病毒、梅莉莎病毒、Happy qq病毒、“特洛伊木马”病毒等。 · 计算机病毒的分类 根据病毒存在的媒体可以分为 · 网络病毒 · 文件病毒 · 引导型病毒 · 根据病毒特有的算法又可以分为 · 伴随型病毒 · 蠕虫型病毒 · 寄生型病毒 · 计算机病毒的特性 · 感染性 · 潜伏性 · 可激发性 · 危害性 · 隐蔽性 · 欺骗性 ·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 · 计算机病毒主要通过文件拷贝和文件传送等方式来传播,其主要传播途径有磁盘、光盘和网络。 · 计算机病毒的防范 · 计算机病毒的防范的主要技术措施有软件预防、硬件预防和网络防范技术。 · 计算机病毒的防范的主要管理措施有如下几点: ① 加强对工作人员进行计算机病毒及其危害性教育,增强防病毒意识;健全机房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如登记上机制度等,使得有病毒时能及时追查、清除,避免扩散。 ② 外来磁盘或程序若需使用时先查杀病毒,不要轻易使用不知来源的软件,谨慎使用公共软件和共享软件,防止病毒扩散和传播。 ③ 对系统文件和重要数据文件进行写保护和加密,口令尽可能选用随机字符,以增强入侵者的破译难度。 · 计算机病毒的防范 ④ 定期与不定期地进行磁盘文件备份工作,不要等到由于病毒破坏或机器软、硬件故障使用户数据受损时再去急救,重要的数据应当时就备份。 ⑤ 很多游戏盘因非法复制带有惩罚性病毒,应禁止工作人员将各种游戏软件装入计算机系统,以防将病毒带入系统。 ⑥ 一般病毒主要破坏C盘的启动区和系统文件分配表内容,因此要将系统文件和用户文件分开存放;系统中的重要数据要定期拷贝。 ⑦ 选用一两种功能强的杀毒软件建立自己的病毒防火墙,在线查杀病毒或定期检测计算机系统并定期升级。 ⑧ 网络系统管理员在发现病毒传染迹象时,应立即隔离被感染系统和网络并进行处理,必要时争取有关专家帮助。 1.5.4 信息安全教育 · 信息安全教育的基本内容 · 国家观念教育 · 网络隐私与信息道德教育 · 知识产权保护 1.5.5 信息安全政策与法规 · 计算机犯罪 · 计算机犯罪是一种高技术犯罪,其特点是作案时间短、可异地远距离作案、可不留痕迹隐蔽性强危害性大,有些犯罪行为按传统刑法难以定罪量刑。 · 计算机犯罪将成为信息社会的主要犯罪形式之一。 · 计算机犯罪的主要表现是侵犯计算机信息网络中的各种资源,包括硬件、软件以及网络中存储和传输的数据,从而达到窃取钱财、信息、情报以及破坏或恶作剧的目的。 · 我国有关信息安全的政策法规 · 所有的社会行为都需要法律法规来规范和约束,Internet也不例外。随着Internet技术的发展,各项涉及到网络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也会相继出台。 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与处理、信息安全与道德行为规范。计算机中的信息是以二进制表示的,对于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的表示以及相互间的转换是本节课学习的重中之重,同时,8421码、原码、反码、补码的表示方法也是重点之一,希望同学们回去能多多练习。 思考题(作业): 1、将二进制数11011011.10101转换成八、十、十六进制。 2、将十进制数416.155转换成二、八、十六进制。 3、将八进制数351.27转换成二、十、十六进制。 4、将十六进制数1AC.BF转换成二、八、十进制。 课后教学效果自评: 学生对于进制数的转换学习积极性较高,但涉及内容较多,通过布置课后习题作业帮助学生加深与巩固。 标题: 第二章 Windows XP 操作系统 2.1 操作系统概述 2.2 Windows XP基础 2.3 Windows XP操作界面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操作系统的概念、作用、功能、分类,当前常用的操作系统; 2.了解Windows 发展过程、Windows XP的特点、桌面组成、启动和退出方式; 3.掌握鼠标器、图标、窗口、菜单、对话框的组成和操作 4.掌握中文输入法的选择、智能ABC输入法的使用。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鼠标器、图标、窗口、菜单、对话框的组成和操作;掌握中文输入法的选择、智能ABC输入法的使用。 2.教学难点:了解操作系统的概念、作用、功能、分类。 授课时数:2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 演示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上一章我们学习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主要学习了计算机硬件以及信息的表示法,进制转换等。从这一章开始,我们就学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新授: 2.1 操作系统概述 2.1 操作系统概述 (教学难点:多举例子,加强理解) · 计算机系统的所有软、硬件资源之所以能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地工作,是借助于操作系统的控制、管理而实现的。 · 操作系统是最重要的系统软件,它直接运行在裸机之上,是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第一次扩充。 · 操作系统是具有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软件资源,合理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以及方便用户使用的大型程序,它由许多具有控制和管理功能的子程序组成。 · 硬件是计算机系统的物质基础,软件是用户有效地使用计算机的工具。 · 操作系统则是沟通软、硬件之间的桥梁。 2.1.1 操作系统软件的功能与分类 (教学难点:多举例子,加强理解) · 操作系统的基本任务是:管理好计算机的全部软、硬件资源,使它们得以充分利用,以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整体性能,并让用户使用灵活、方便。 · 操作系统的功能可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 处理器管理:是指对处理机(CPU)资源的管理 · 存储管理:是指对内存储器资源的管理 · 设备管理:是指对所有外部设备的管理 · 文件管理:是指对数据信息资源的管理 · 作业管理:是对用户提交的诸多作业进行管理,包括作业的组织、控制和调度等。 · 操作系统分类 (教学难点:多举例子,加强理解) · 按与用户对话的界面分类有 · 命令行界面操作系统:典型的命令行界面操作系统有MS DOS、Novell等。 · 图形用户界面操作系统:常见的图形用户界面操作系如WindowsXP/2000、Windows NT、网络版Novell等。 · 按能够支持的用户数为标准分类有 · 单用户操作系统:如MS DOS、Windows 2000/XP等。 · 多用户操作系统:如UNIX、XENIX等。 · 按是否能够运行多个任务为标准分类有 · 单任务操作系统:如早期的MS DOS。 · 多任务操作系统:如Windows NT、Windows 2000/XP、UNIX、Novell NetWare等。 · 操作系统分类 (教学难点:多举例子,加强理解) · 按系统的功能为标准分类有 · 批处理系统:批处理系统现在已经不多见了 · 分时操作系统:典型的分时系统有UNIX,Linux等 · 实时操作系统:根据具体应用领域的不同,又可以将实时系统分成两类:实时控制系统(如导弹发射系统、飞机自动导航系统)和实时信息处理系统(如机票订购系统、联机检索系统)。常用的实时系统有RDOS等。 · 网络操作系统:目前常用的有Novell NetWare、Windows NT、Windows Server等。 2.1.2 目前常用的操作系统简介 · Windows操作系统 Windows是基于图形用户界面的操作系统。因其生动、形象的用户界面,十分简便的操作方法,吸引着成千上万的用户,成为目前装机普及率最高的一种操作系统。 · UNIX操作系统 UNIX是一种发展比较早的操作系统。其优点是具有较好的可移植性,可运行于许多不同类型的计算机上,且有较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支持多任务、多处理、多用户、网络管理和网络应用。缺点是缺乏统一的标准,应用程序不够丰富,并且不易学习,这些都限制了UNIX的普及应用。 · Linux操作系统 Linux是一种源代码开放的操作系统。用户可以通过Internet免费获取Linux及其生成工具的源代码,然后进行修改,建立一个自己的Linux开发平台,开发Linux软件。 · OS/2操作系统 当IBM在1987年推出PS/2时,同时还发布了为PS/2设计的操作系统—OS/2。虽然从技术上说OS/2是一个优秀的操作系统,但还是不能与流行的Windows操作系统相抗衡。 · Mac OS操作系统 Mac OS是在苹果公司的Power Macintosh机及Macintosh一族计算机上使用的。它是最早成功的基于图形用户界面的操作系统,它具有较强的图形处理能力,广泛用于桌面排版和多媒体应用等领域。Mac OS的缺点是与Windows缺乏较好的兼容性,影响了它的普及。 · Novell NetWare操作系统 Novell NetWare是一个基于文件服务和目录服务的网络操作系统,主要用于局域网的构建与管理。 2.2 Windows XP基础 2.2.1 Windows的发展简史 · 1983年,Microsoft公司首次推出的Windows 1.0是一个很不成熟的产品。 · 1987年10月,Windows 2.0版推出,它使用了层叠式的窗口系统,并且附加了一个新的应用程序—Microsoft Excel。 · Windows划时代的发展是1990年5月发行的Windows 3.0版。 · 1992年4月Microsoft公司推出了具有TrueType字体和对象链接与嵌入(OLE)功能的Windows 3.1。 · 1993年,Microsoft公司在其Windows系列产品中加入新的成员。首先推出了具有网络支持功能的Windows for Workgroups,接着又推出了全新的32位操作系统Microsoft Windows NT 3.1,这将操作系统和网络软件结合在一起,用户不需要运行另外一个网络操作系统就可以与网络上运行Windows NT的计算机相连,其界面与Windows 3.1完全相同。 2.2.1 Windows的发展简史 · 1995年,Microsoft公司推出Windows 95。 · 1998年,Microsoft公司推出Windows 98,它是专为个人消费者设计的第一个Windows操作系统,集成了Internet Explorer 4.0,支持USB、DVD设备。 · 2000年,Microsoft公司推出Windows Me,它是基于Windows 95内核的最后一个操作系统。 · 2000年,Windows 2000是Microsoft又一个划时代产品。它集Windows NT的先进技术和Windows 95/98的优点于一身,具有低成本、高可靠性、全面支持Internet、支持众多硬件设备等特点,将成为在当时从笔记本电脑到高端服务器的各种类型PC上的最佳操作系统。 2.2.1 Windows的发展简史 · Windows 2000共有以下4个版本: · 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 · Windows 2000 Server · 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 · Windows Datacenter Server · 2001年,Microsoft公司发布的Windows XP是Windows操作系统发展史上的一次全面飞跃。它共有2个版本: · Windows XP Professional,面向企业和高级家庭的计算; · Windows XP Home,面向普通的家庭。 · 2003年,Windows Server 2003完成研发并发布,与原有的Windows Server版本相比,Windows Server 2003在增加管理、安全性、可靠性、运行性能和XML Wed服务等方面做了巨大的改进和创新。 2.2.2 Windows XP Professional的特点 · Windows XP Professional版的操作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 易用性 · 稳定性与可靠性 · 用户界面方面 · 网络功能方面 · 多媒体功能 · 无线网络连接 · 系统还原 · 防病毒管理和数据安全性管理 · 兼容性与安全性 · 用户状态迁移工具 第二课时 2.3 Windows XP操作界面 学习目标: · 了解桌面组成、启动和退出方式、Windows XP帮助信息的获取 · 掌握鼠标器、图标、窗口、菜单、对话框的组成和操作 · 掌握中文输入法的选择、智能ABC输入法的使用 2.3.1 WindowsXP启动与退出 · 用户帐户 · Windows XP启动时,首先出现用户登录界面,要求用户选择用户帐户名,并且输入口令,操作正确后进入Windows XP桌面。 · 为了安全,WindowsXP要求使用计算机的每一个用户都有一个专用的帐户。用户帐户的创建或更改可以通过控制面板中的“用户帐户”完成。 · 退出WindowsXP · 退出Windows XP操作系统不能简单地关闭电源。由于Windows XP是一个多任务多线程的操作系统,有时前台运行某一程序,后台同时在运行另几个程序。 · 在退出Windows XP之前,用户应关闭所有执行的程序和文档窗口,否则系统会询问是否结束有关程序的运行,Windows XP为用户提供两种退出方法: · 选择 “注销…”命令 · 选择“关闭计算机”命令 · 选择“关闭” · 选择“重新启动” · 选择“待机” 2.3.2 熟悉WindowsXP桌面、获取帮助 · Windows XP的桌面 所谓桌面是指Windows XP所占据的屏幕空间,即整个屏幕背景。桌面的底部是一个任务栏,其最左端是“开始”按钮,其最右端是任务栏通知区域。 · “开始”按钮和“任务栏” · “我的文档” · “我的电脑” · “网上邻居” · Internet Explorer · Windows XP帮助系统 · 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使用Windows XP提供的帮助系统是获得帮助信息和寻求技术支持的最好途径,Windows XP提供如下两种帮助方式。 · 使用说明信息 · 使用“帮助和支持中心” 2.3.3 鼠标器的使用 (教学重点:学生多练习,加强熟练) · 鼠标器是Windows环境下最常用的输入设备,利用鼠标器可以很方便地进行各种操作。 · 鼠标器指针(光标)及其含义: · 鼠标器的基本操作 · 定位:移动鼠标,使光标指向某一对象。 · 单击:快击一下鼠标左键后马上释放。 · 双击:快击两下鼠标左键后马上释放。 · 右击:快击一下鼠标右键后马上释放。 · 拖放:按住鼠标一个键不放,将选定的对象拖到目的地后释放。 2.3.4 窗口、菜单、对话框及其操作 (教学重点:学生多练习,加强熟练) · 窗口及其操作 · 窗口的组成 · 窗口的操作 · 打开窗口 · 使用滚动条 · 窗口的最大化/还原、最小化 · 改变窗口的边框尺寸 · 移动窗口 · 关闭窗口 · 在不同应用程序窗口间的切换 · 菜单的使用 菜单是一组告诉Windows要做什么的相关命令,菜单命令以逻辑分组的形式组织。 · 菜单的约定 · 可操作菜单选项与不可操作菜单选项 · 菜单选项后带省略号... · 菜单选项名后带组合键的菜单选项 · 菜单选项名右侧带有三角形标记(的菜单选项 · 菜单的分组线 · 菜单选项名前带有“√”记号菜单选项 · 菜单选项名前带有“·”记号菜单选项 · 菜单的操作 要从菜单上选择一个命令,只要单击该命令即可。如果不选择命令且又想关闭菜单,可以单击该菜单以外的空白处或按Esc键。 · 对话框 在Windows XP平台下,当执行某些操作时(如选择带省略号...菜单选项),系统会出现一个临时窗口以便进行一些选择设置,这类临时窗口称为对话框。 · 对话框一般由如下一些元素组成: · 标题栏 · 标签(亦称选项卡) · 文本框(亦称输入框) · 列表框 · 复选按钮((、() · 单选按钮(O、() · 确认按钮 2.3.5 中文输入及智能ABC输入法简介 (教学重点:学生多练习,加强熟练) · 中文输入状态的选择 在使用中文Windows XP时,也就是使用了一套完整的中文系统,不需要再利用其它的汉字系统,就可以完成中文的输入、显示、打印等操作。中文Windows XP提供了多种中文输入法:智能ABC、微软拼音、全拼、郑码等。中文输入法选定以后,屏幕上会出现一个中文输入法状态框。 输入法设置如下: · 智能ABC输入法简介 · 由于智能ABC输入法功能十分强大,不仅支持人们熟悉的全拼输入、简拼输入,还提供混拼输入、笔形输入、音形混合输入、双打输入等多种输入法。此外,智能ABC输入法还具有一个约六万词条的基本词库,且支持动态词库。它提供了一个使用非常方便且颇具“智能”特色的中文输入环境。 · 智能ABC有两种汉字输入方式:标准和双打。 在“标准”方式下,用户既可以全拼输入,也可以简拼输入,甚至混拼输入。 “双打”方式是智能ABC为专业录入人员提供的一种快速输入方式,一个汉字在双打方式下,只需要击键两次:奇次为声母,偶次为韵母。 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操作系统的概念、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重点是应用,所以在课后同学们要多上机练习。 思考题(作业): 课后教学效果自评: 知识点较抽象,通过讲解与演示,学生对操作系统和Windows XP有了大概的了解。 标题: 第二章 Windows XP 操作系统 2.4 信息资源的管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信息的表示与存放形式; 2.掌握信息资源的浏览与搜索方法; 3.掌握创建文件夹、快捷方式图标和文件 HYPERLINK \l "_Toc184048318" ,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 4.理解如何格式化软盘和制作备份盘 授课时数:2学时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信息资源的浏览与搜索方法; HYPERLINK \l "_Toc184048317" 创建文件夹、快捷方式图标和文件 HYPERLINK \l "_Toc184048318" ,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 2.教学难点:,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 演示法 任务驱动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有了对操作系统的认识,以及计算机的一些基本操作,现在我们来学习信息资源的管理。 新授: 2.4 信息资源的管理 2.4.1 信息的表示与存放形式 1.文件及文件名 文件:具有某种相关信息的集合。在计算机中,各种数据和信息都是保存在文件中。 文件名:每个文件都有自己的文件名。在WindowsXP中,文件名的命名规则如下: · 文件名可以有两部份:主名和可选的扩展名。主名和扩展名由.分隔(例如SETUP.EXE)。主名的长度最大可以达到255个ASCII字符,扩展名最多为3个字符; · 除了?*/\“<>|之外,所有字符(包括汉字)均可作为文件名; · 文件名不区分英文字母大小写。 2.通配符:在查找和显示一组文件或文件夹时可以使用通配符?和*。?代表任意一个字符,*代表任意一个字符串。 3.文件图标和文件类型 4.文件夹 5.快捷方式 2.4.2 信息资源的浏览与搜索 (教学重点:操作演示,加深印象) 中文WindowsXP利用“我的电脑”和“资源管理器”来管理计算机系统资源。包括查看计算机资源,启动应用程序,管理磁盘、文件、文件夹,软、硬件设置等。 1.应用“资源管理器”浏览信息 · 启动与关闭资源管理器 · 查看文件夹及文件 · 利用“查看”菜单控制窗口的外观显示 · 利用“工具”菜单中的“文件夹选项”修改其他查看选项 · 查看磁盘信息 2.利用“我的电脑”浏览信息 “我的电脑”与“资源管理器”的功能基本一样。但“我的电脑”的存储是采用分层结构,而“资源管理器”是采用树形结构存储。 3.通过“开始”菜单查看信息 4.查找文件存放的位置 · 查找文件的路径 · 查找指定内容的文件名 2.4.3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 (教学重难点:操作演示,加深印象) 1.创建文件夹 为了将文件按类型或按一定的关系组织起来存放,必须先创建该文件夹。 · 在“桌面”上创建一个新的文件夹 · 在“资源管理器”或“我的电脑”或其它文件夹中创建一个新的文件夹 2.为文件在桌面上创建快捷方式图标 WindowsXP的桌面上有很多快捷方式图标,双击这些图标可以快速启动与之关联的应用程序。创建桌面上的快捷方式图标主要有如下一些途径: · 为“开始”菜单中的应用程序创建桌面上的快捷方式图标。 · 为“资源管理器”(或“我的电脑”、其它文件夹 3.创建文件 · 创建文件的方式很多,如利用“写字板”、“记事本”、“WORD”、“EXCEL”、“画图”等应用程序创建相关的文件。 · 也可以在某个文件夹中的的空白处右击,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把光标移到“新建”,选择所要创建的文件类型处单击,出现一个空的新文件。 4.对文件或文件夹重新命名 · 方法一:使用快捷菜单方式 · 方法二:选择“文件”菜单中“重命名(M)”命令 5.删除文件和文件夹 · 方法一:菜单中的“删除”命令 · 方法二:使用键 · 方法三:单击工具栏中“删除”按钮 · 方法四:使用快捷菜单的“删除” 注:WindowsXP实际上并未真正删除它们,只是将这些对象移到硬盘上一个名叫“回收站”的文件夹中。在清空回收站之前,可以到回收站中对被删除的对象进行恢复。 6.恢复文件和文件夹 · 方法一:单击“撤消”按钮,将刚执行的删除操作取消; · 方法二:利用“回收站”。 注意: 如果用户想永久删除硬盘上的文件或文件夹,不再恢复,在选中这些文件或文件夹后,按Shift+Delete键即可。从网络驱动器、软驱、U盘上删除的文件或文件夹不会被移动到回收站。因此,也无法恢复。 7.复制文件或文件夹 · 方法一:使用鼠标左键拖动 注:若是同一驱动器间复制需按住键拖动。 · 方法二:使用鼠标右键拖动 · 方法三:使用剪贴板 选择信息→复制→定位要插入的位置→粘贴 8.移动文件和文件夹 · 方法一:使用鼠标左键拖动 注:若是不同驱动器间移动需按住键拖动。 · 方法二:使用鼠标右键拖动 · 方法三:使用剪贴板 选择信息→剪切→定位要插入的位置→粘贴 9.撤消操作 如果对文件或文件夹执行了错误的删除、改名、移动、复制,可以选择“编辑”菜单中的“撤消”命令取消操作。 10.改变文件和文件夹的属性 在WindowsXP环境下的文件有存档、只读、隐式、加密和压缩等属性。其中:只读是指文件只允许读,不允许改变;存档是指普通的可读写文件;隐式是指将文件隐藏起来,在一般的文件操作中不显示这些文件;加密和压缩是指该文件为系统文件。 注意:如果要确定是否显示隐藏文件或文件夹,可选择“工具”菜单中的“文件夹选项”,再单击“查看”标签,再单击“显示所有文件和文件夹”单选按钮。 11.为文件在桌面上创建快捷方式图标 Windows XP的桌面上有很多快捷方式图标,双击这些图标可以快速启动与之关联的应用程序。创建桌面上的快捷方式图标主要有如下一些途径: · 为“开始”菜单中的应用程序创建桌面上的快捷方式图标。 · 为“资源管理器”(或“我的电脑”、其它文件夹)中的应用程序创建桌面上的快捷方式图标 12.查找 · 根据文件名,查找文件存放的位置; · 根据文件中的某一串字符,查找该文件名及存放的位置; · 根据文件的修改日期和文件大小信息查找文件; 第二课时 2.4.4 程序和任务管理 1. 剪贴板的使用 剪贴板是Windows中一个非常实用的工具,它是一个在程序和文件之间互相传递信息的临时内存区。在WindowsXP的剪贴板中可以依照操作顺序保存12组信息,通过它可以把多个文档的正文、图像、声音、屏幕窗口画面等粘贴在一起,形成一个图、文、声并茂的文件。 (1)将信息复制或移动到剪贴板 (2)将剪贴板中的信息粘贴到文档或文件夹中 · 按Alt+PrintScreen键把活动窗口画面复制到剪贴板中; · 按PrintScreen键把整屏画面复制到剪贴板中。 2. 启动/退出应用程序 (1)启动应用程序 · 从“桌面”上启动应用程序 · 从“程序”菜单中启动应用程序 · 从“文档”启动应用程序 · 使用“运行”命令运行应用程序 · 从“资源管理器”或“我的电脑”中启动应用程序 (2)退出应用程序 · 单击应用程序窗口标题栏的“关闭”按钮 · 按Alt+F4 · 在应用程序窗口中单击“文件”→“退出”命令。 注意:打开、关闭文件夹的操作与应用程序操作一样 3. WindowsXP任务管理器 如果应用程序运行不正常,用户可按下Ctrl+Alt+Del键,系统弹出“任务管理器”窗口,在该窗口中,用户可以了解正在运行的所有程序和进程的相关信息等内容。具本来说,有下列功能: · 可以查看正在运行的所有程序的状态,并终止已停止响应的程序。 · 可以查看正在运行的所有进程的信息,进程的信息最多可以达到15个参数。 · 查看CPU和内存使用情况。 · 如果与网络连接,则可以查看网络状态,了解网络的运行情况。 · 如果有多个用户连接到计算机,则可以查看到连接的用户以及活动情况,还可以发送消息。 2.4.5 格式化软盘和制作备份盘 1. 格式化磁盘 新的磁盘在使用之前必须格式化,否则不能用。如果对旧磁盘进行格式化,将删除磁盘上的原有信息。 磁盘可以被格式化的条件是:磁盘不能处于写保护状态,磁盘上不能有打开的文件。 2. 对软盘作备份 如果要对原软盘作备份保存,可选择“复制软盘”命令。 思考题(作业): 在D盘根目录下创建一个文件夹,并以自己的姓名命名之。再将该文件夹移动动E盘,并以自己的学号重命名该文件夹。 课后教学效果自评: 本部分知识涉及到具体的实践操作,将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堂实训帮助学生掌握。 标题: 第二章 Windows XP 操作系统 2.5 Windows XP系统功能的设置与应用 2.6 Windows XP的常见应用特性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任务栏和开始菜单的设置; 2.掌握控制面板的应用和系统工具的应用; 3.理解掌握媒体播放机(Windows Media Player)、录音机、Windows Movie Make、记事本、计算器、写字板、画图、压缩软件等“附件软件”的应用; 4.了解linux操作系统。 授课时数:2学时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任务栏和开始菜单的设置;控制面板的应用和系统工具的应用 2.教学难点:控制面板的应用和系统工具的应用;媒体播放机(Windows Media Player)、录音机、Windows Movie Make、记事本、计算器、写字板、画图、压缩软件等“附件软件”的应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 演示法 任务驱动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前2次课我们学习了XP系统及信息资源的管理,今天我们将要学习Windows XP系统功能的设置与应用及Windows XP的常见应用特性。 2.5 WindowsXP系统功能的设置与应用 2.5.1 任务栏和“开始”菜单的设置 (教学重点:操作演示,加深印象) 1. 任务栏的设置 · 任务栏上显示了所有打开的程序、文档或最小化窗口。 · 在任务栏和“开始”菜单属性对话框中的“任务栏”选项卡中可以设置:是否锁定任务栏;是否自动隐藏任务栏;是否将任务栏保持在其他窗口的前端;是否分组相似任务栏按钮;是否显示快速启动;是否显示时钟;是否隐藏不活动的图标等。 2. “开始”菜单的设置 · “开始”菜单的设置有两种样式可供选择:经典样式和XP样式。 · “开始”菜单的经典样式设置 · “开始”菜单XP样式的设置 2.5.2 控制面板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操作演示,强化训练,加深印象) 控制面板是对系统各种属性进行设置和调整的一个工具集。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设置显示、键盘、鼠标器、桌面等对象,还可以添加或删除程序、添加硬件以便更有效地使用。 启动控制面板的方法很多,最简单的是选择“开始”→“设置”→“控制面板”命令。 控制面板有两种形式:经典视图和分类视图。 · 经典视图是传统的窗口形式 · 分类视图是WindowsXP提供的最新的窗口形式,它把相关的控制面板项目和常用的任务组合在一起以组的形式呈现在用户面前。 1. 设置显示属性 · 主题 · 桌面 · 屏幕保护程序 · 外观 · 显示器设置: · 分辨率:指屏幕上有多少行扫描线,每行有多少个像素点。例如,分辨率为1024×768表示屏幕上共有1024×768个像素。分辨率越高,屏幕上的项目越小,相对增大了桌面上的空间。 · 颜色数:指一个像素可显示成多少种颜色。颜色越多,图像越逼真 2. 添加/删除程序 · 更改或删除应用程序 · 安装应用程序 3.输入法的设置(补充) · 设置默认输入法,如智能ABC 4.用户帐户的创建(补充) · 创建用户 · 设置密码 2.5.3 系统工具的应用 1. 磁盘备份 保护数据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对磁盘上的所有文件进行备份,一旦文件破坏或丢失,可以通过备份恢复回来。 使用“备份”程序备份文件时,可以选择备份整个系统,或者备份选定的文件和文件夹,也可以恢复备份文件。 2. 磁盘清理 “磁盘清理”是一个系统级压缩工具,用来帮助用户缓解不断增长的信息存储容量与固定硬盘容量的矛盾。 3. 磁盘碎片整理程序 “磁盘碎片整理程序”用来将磁盘中文件和数据存放的位置进行整理。当文件被存储于不连续的磁盘扇区中时,就会出现碎片,碎片会使得计算机花费更长的时间去读取或写文件。 2.6 WindowsXP的常见应用特性 2.6.1 WindowsXP的数字媒体 所谓媒体,是指传递信息和存储信息的最基本的技术和手段。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媒体有语言、文本、音乐、图片、书籍、电视、广播、电话等。 现在,计算机传播和处理信息的媒体,不仅包括文本和图形、图像,甚至可以是动态图像,声音等,这就是计算机技术的多媒体时代。 在WindowsXP中,多媒体被赋予了一个新的名字:数字媒体,表示它比Windows2000具有更强的数字媒体处理功能。 1. 媒体播放机(WindowsMediaPlayer) (教学难点:操作演示,加深印象) · WindowsMediaPlayer是WindowsXP数字媒体概念的核心。 · 它是一个把收音机、视频播放机、CD播放机和信息数据库集合在一起的应用程序。 · WindowsMediaPlayer是一个通用的媒体播放机,可用于接收以当前最流行格式制作的音频、视频或混合型数字媒体文件。 · 它不仅可以播放本地媒体,而且可以播放流式媒体。 · 它支持常见的AVI、WAV、MPEG、MIDI、MP3、MOV等文件格式。 媒体播放机具有如下功能: · 查找和收听广播 · 使用CD · 使用DVD · 组织数字媒体文件 · 查找Internet上的WindowsMedia文件 · 将文件复制到便携设备 2. 录音机 (教学难点:操作演示,加深印象) 录音机是一个用于数字录音的数字某体程序。它不仅可以录制、播放声音,还要以对声音进行编辑及特殊效果处理。在录制声音时,需要一个麦克风,大多数声卡有麦克风插孔,将麦克风插入声卡就可以使用录音机了。 录音机的操作 · 使用“录音机”播放声音文件 · 使用“录音机”建立声音文件 · 使用“录音机”编辑声音文件 3. 控制音量 使用音量控制,可以调整计算机或多媒体应用程序播放的声音:音量、左右扬声器之间的平衡、低音和高音设置等。 3. Windows Movie Maker (教学难点:操作演示,加深印象) Windows Movie Maker是WindowsXP提供的制作电影的数字媒体程序。 在WindowsMovieMaker工作时,创建的文件类型有: · 项目文件 · 电影文件 · 收藏文件 第二课时 2.6.2 计算器、记事本、写字板、画图、压缩软件的应用 (教学难点:操作演示,强化训练,加深印象) 1. 计算器的使用 计算器是WindowsXP在附件中提供的一个办公用的小程序,用户在使用其它应用程序过程中,如果需要进行有关的计算,可以随时调用WindowsXP的计算器。 2. 记事本的使用 记事本是一个非常便捷,精炼的文本编辑工具,占用的内存很少,能够快速启动。它只能打开和保存纯文本文件,且文本文件的长度不超过48kB,它常用于编辑一些程序文件的内容。 · 对记事本的操作 · 启动“记事本”应用程序 · 输入文本文件内容 · 保存和退出“记事本”应用程序 3. 写字板的应用 WindowsXP包含了一个简洁而有效的字处理程序“写字板”,它可以为用户编辑、打印文档文件,并能使用与Word完全相同的格式,同时支持RTF文档和文本文档的读写,是一个简单易用的“字处理”应用程序。 对写字板的操作 · 启动“写字板”应用程序 · 打开文件 · 编辑文档 · 保存文档 · 退出“写字板”应用程序 4. “画图”程序的应用 “画图”程序是一个简单易用而又功能强大的绘图程序,通过它用户可以随心所欲地在计算机屏幕上绘出各种颜色、粗细线条和几何图形,还可以在图形中加入文字,并根据需要产生各种特殊效果。 对“画图”的操作 · 启动“画图”应用程序 · 打开或新建位图文件 · 编辑位图文件 · 保存位图文件与退出“画图”应用程序 5. 压缩工具WinRAR的使用 WinRAR的文件压缩就是将文件进行处理,使其减少磁盘空间的占用,以利于在盘中保存和在网络中的发送和下载,并在解压缩时又能恢复文件的原样。 WinRAR具有压缩/解压缩速度快、功能强、操作简单,与indowsXP整合良好等特点。 压缩工具的使用 · 压缩文件或文件夹 · 解压缩文件 2.6.3 应用程序间的数据交换与共享 1. 信息共享与交换方式 静态移动/复制:它是无返回策略的一次性传递信息行为,即在应用程序A中创建的信息,被移动或复制到应用程序B所创建的文档中时,这些信息与应用程序A就不再有任何关系了。 对象嵌入:指在应用程序A中创建的信息,被嵌入到应用程序B所创建的目标文档中时,系统将记下创建该信息的源程序,当在应用程序B的目标文档中要修改这些信息时,只要双击这些信息对象,创建该信息的源程序将立即启动来完成编辑工作,修改后的信息立即又反映并保存在目标文档中。 2. 信息共享与交换方式 对象链接:指在应用程序A中创建的源文档信息,链接到应用程序B所创建的若干个目标文档中时,这些源文档信息实际上并没有保存在目标文档中,系统只是记下这若干个目标文档与源文档之间的关系,以后每次打开这些目标文档时,可立即从源文档中提取所链接的信息。而且以后一旦源文档中的信息作了改动,其结果都将在这几个目标文档中反映出来。 信息共享与交换技术的实现 · 静态移动/复制的实现 · 对象嵌入的实现 · 对象链接的实现 小结: 本次课我们主要学习了Windows XP系统功能的设置,通过控制面板我们可以对系统功能的各项属性进行设置,另外我们还学习Windows XP的常见应用特性,包括媒体播放机(Windows Media Player)、录音机、Windows Movie Make、记事本、计算器、写字板、画图、压缩软件等,这些知识都是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希望同学们能好好掌握,课后多去练练。 思考题(作业): 查找本机上的avi(或MP3)文件,并用媒体播放机(Windows Media Player)播放出来。 通过控制面板修改显示属性,包括桌面背景、屏幕保护程序、分辨率及屏幕刷新率。 课后教学效果自评: 本部分知识涉及到具体的实践操作,将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堂实训帮助学生掌握。 标题: 实训一桌面设置及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操作系统的资源管理器; 2.掌握操作系统的操作; 3.掌握Windows 系统的文件与文件夹管理操作; 授课时数:2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操作系统的操作;Windows文件和文件夹管理操作。 2.教学难点:操作系统的操作;Windows文件和文件夹管理操作。 教学手段和方法:讲授法 演示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实训学时: 4学时 二、实训项目: 桌面设置及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 三、实训目的: 通过本次实训,让学生掌握好用户账户的管理;桌面的设置;任务栏、语言栏的设置;文件夹选项设置、查找文件或文件夹;掌握文件/文件夹的操作。 四、实训内容: 用户账户的管理;桌面的设置;任务栏、语言栏的设置;文件夹选项设置、查找文件或文件夹;掌握文件/文件夹的操作。 1.用户账户的管理; 要求: ① 建立新账户; ② 更改账户; ③ 删除账户。 2.桌面图标的排列、设置桌面背景和屏幕保护程序; 要求: ① 在桌面上打开快捷菜单; ② 通过快捷菜单选择桌面图标的排列方式; ③ 选择“飞越星空”作为屏幕保护程序,当不操作鼠标和键盘5分钟,启动屏幕保护程序,返回时要求输入用户密码。 3.设置任务栏、语言栏; 要求: ① 设置任务栏,确定多个打开窗口的排列方式; ② 设置任务栏的显示/隐藏方式、“分组相似任务栏按钮”(“分组相似任务栏按钮”是指把同一个应用程序打开的多个文档组合为一个任务栏按钮显示,以便减少任务栏的混乱程度); ③ 设置语言栏,选择某种输入法(如智能ABC)作为计算机启动后默认输入法; ④ 在语言栏中添加/删除输入法; ⑤ 选择显示/隐藏语言栏。 4.设置文件夹选项、查找文件或文件夹; 要求: ① 显示资源管理器窗口中所有文件的扩展名,显示所有具有隐藏属性的文件/文件夹; ② 查找C:中文件主名由3个字符组成、第1个字符是“A”、扩展名为txt、最后修改的日期在2006年1月至4月之间的所有文件。 5.文件/文件夹操作。 要求: ① 在D:盘(或E盘:)上创建学生文件夹,文件夹名为学生自己的学号,在学生文件夹中创建一个名为“实验情况记录.txt”的空文本文件和三个名为“Windows XP实验”、“Office XP实验”、“多媒体与数据库实验”的文件夹; ② 将C:盘根目录下的两个文件Autoexec.bat和Config.sys复制到“Windows XP实验”文件夹中,并把它们的扩展名改为bak、属性设置为“只读”; ③ 在C:\Program Files\ACD systems文件夹中创建Acdsee9.exe应用程序的快捷方式,并把它移到“多媒体与数据库实验”文件夹中。 五、实训步骤: 1、在讲解第二章《Windows XP 操作系统》内容后,进行上机实际操作。 2、使用Windows XP 操作系统,按照实训内容要求,将步骤正确完整的填写到实验报告。 思考题(作业): 课后教学效果评价:学生完成情况良好,在教材的具体指导下多数能独立完成实训任务。 标题: 程序和任务管理、系统工具使用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操作系统的各项工具软件; 2.掌握操作系统的工具软件使用; 授课时数:2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操作系统的各项工具软件的使用。 2.教学难点:操作系统的各项工具软件的使用。 教学手段和方法:讲授法 演示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实训学时: 4学时 二、实训项目: 程序和任务管理、系统工具使用 三、实训目的: 1.掌握Windows XP的应用程序和任务管理; 2.掌握Windows XP系统工具的使用。 四、实训内容: 1.“剪贴簿查看器”及“附件”中某些应用程序的管理: 要求: ① 运行“剪贴簿查看器”、“画图”、“录音机”等应用程序; ② 把C:\Windows\Coffee Bean.bmp复制到“学生文件夹”下的“多媒体与数据库”文件夹中,切换到“剪贴簿查看器(clipbrd.exe)”查看其中内容; ③ 用“画图”打开Coffee Bean.bmp,剪切其中内容,再到“剪贴簿查看器”中查看; ④ 打开“录音机”,把C:\Windows\Media\Tada.wav拖到“录音机”窗口放开,然后播放之; ⑤ 利用任务管理器关闭所有应用程序。 2.Windows XP系统工具的使用: 要求: ① 掌握“系统信息”的查看; ② 掌握“系统还原”的使用; ③ 掌握“文件和设置转移向导”的使用。 五、实训步骤: 1、在讲解第二章《Windows XP 操作系统》内容后,进行上机实际操作。 2、使用Windows XP 操作系统,按照实训内容要求,将步骤正确完整的填写到实验报告。 思考题(作业): 课后教学效果评价: 学生完成情况良好,在教材的具体指导下多数能独立完成实训任务。 标题: 第三章 办公自动化软件应用 3.1 文字处理软件Word XP 3.1.1 认识工作窗口 3.1.2 创建和编辑文档 3.1.3 设置文档格式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办公自动化的原理,了解Word工作窗口的组成; 2.掌握 Word XP的基本操作方法; 3.了解Word XP的各种视图的意义与应用; 4.掌握文档的编辑、查找和替换,文档格式的设置(包括字符格式、段落格式)和页面格式的设置(包括节的设置、分页、分栏和插入页眉和页脚),样式的使用。 授课时数:2学时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Word XP文档的编辑、查找和替换,文档格式的设置(包括字符格式、段落格式)和页面格式的设置(包括节的设置、分页、分栏和插入页眉和页脚),样式的使用。 2.教学难点:Word XP文档的编辑、查找和替换,文档格式的设置(包括字符格式、段落格式)和页面格式的设置(包括节的设置、分页、分栏和插入页眉和页脚),样式的使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 演示法 任务驱动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Word使用的案例: 工作总结 关于社区教育工作总结关于年中工作总结关于校园安全工作总结关于校园安全工作总结关于意识形态工作总结 .doc(文字、段落); 课程表 HYPERLINK "F:\\学校文件\\教学文件\\2017-2018第1学期\\吴锦花\\计算机应用基础\\相关材料\\Word素材\\Word素材\\课 程 表.doc" \t "_parent" .doc (表格) ;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系讯.doc (文本框、图片及图文混排); 试卷 HYPERLINK "F:\\学校文件\\教学文件\\2017-2018第1学期\\吴锦花\\计算机应用基础\\相关材料\\Word素材\\Word素材\\试卷.doc" \t "_parent" .doc (分栏、页码); 毕业论文 HYPERLINK "F:\\学校文件\\教学文件\\2017-2018第1学期\\吴锦花\\计算机应用基础\\相关材料\\Word素材\\Word素材\\论教育经济信息资源管理.doc" \t "_parent" .doc(样式、页面设置); 新授: 第三章 办公自动化软件应用 · 办公自动化(OA,Office Automation)于20世纪70年代兴起,它将现代化办公和计算机网络功能结合起来,成为一种新型的办公方式,它是当前新技术革命中一个非常活跃和具有很强生命力的技术应用领域,是信息化社会的产物。 · 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构成应包括三个部分:办公自动化设备、办公自动化软件和办公人员。 · 美国微软公司开发的Microsoft Office XP是办公人员最常用的通用软件 该软件由六个模块构成: (1)文字处理软件Word (2)演示文稿PowerPoint (3)电子表格Excel (4)电子邮件Outlook Express (5)网页设计FrontPage (6)数据库管理系统Access 3.1 文字处理软件Word XP 3.1.1 认识工作窗口 Word XP的启动 工作窗口组成 窗口的主要元素包括标题栏、菜单栏、常用工具栏、格式工具栏、标尺、滚动条、文本区、状态栏和任务窗格等部分。 其中位于窗口最右端的“任务窗格”是Word XP中新颖的工具,它可以进行文档的创建与打开、信息检索、样式与格式的设置等操作。 退出 · 3.1.2 创建和编辑文档 · 创建、打开、保存与关闭文档 · 创建新文档 · 打开已经建立的文档 · 选择当前文档 · 保存文档 · 关闭文档 · 输入文本 (教学重难点:边操作边演示,加强掌握) · 汉字输入 · 符号和特殊字符的输入 · 切换插入与改写状态 · 删除字符操作 · 段落的拆分与合并 · 编辑文本 (教学重难点:边操作边演示,布置任务,加强掌握) · 选择文本 · 文档区中使用鼠标 · 选择栏中使用鼠标 · 选择矩形文本块 · 删除文本 · 移动与复制文本 · 使用鼠标拖放 · 使用剪贴板技术 · 撤消与恢复 · 撤消操作 · 恢复操作 · 查找与替换 3.1.3设置文档格式 (教学重难点:边操作边演示,加强掌握) · 字符格式设置 · 使用“格式”菜单 · 使用格式工具栏 · 使用“格式刷” · 段落格式设置 · 段落标志 · 使用“格式”菜单 · 使用格式工具栏 · 使用样式 · 使用标尺 · 为原有段落添加项目符号和编号 · 页面格式设置 · 节的设置 · 分页 · 页面设置 · 插入页眉和页脚 · 分栏 思考题(作业): 课后教学效果自评: 课堂纪律良好,学生对word的基本操作已掌握。 标题: 第三章 办公自动化软件应用 3.1 文字处理软件Word XP 3.1.4 表格制作 3.1.5 图文混排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Word XP表格的创建与编辑,插入图片、文本框、艺术字和绘图及图文混排的方法。 授课时数:2学时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Word表格的编辑操作及图文混排。 2.教学难点:Word表格的编辑操作及图文混排。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 演示法 任务驱动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WORD的基本操作,这节课我们来学习Word中表格操作。 新授: 3.1.4 表格制作 (教学重难点:结合案例,操作演示) · 创建表格 · 利用菜单命令创建表格 · 利用常用工具栏上的“插入表格”按钮创建表格 · 使用“绘制表格”工具快速创建复杂的表格 · 编辑表格 · 选定表格 · 单元格、行或列的插入与删除 · 单元格的合并与拆分 · 表格属性的修改 · 表格的合并与拆分 · 表格的格式化 · 表格的对齐方式 · 边框和底纹 · 自动套用格式 第二课时 3.1.5 图文混排 (教学重难点:操作演示) · 在文档中插入图片 · 插入剪辑管理器中的剪贴画 · 插入图片文件 · 编辑图片 · 调整图片的大小 · 调整图片的位置 · 设置图片版式 · 在文档中绘图 · 绘图工具栏 · 创建图形 · 在图形中添加文字 · 图形的颜色、线条和三维效果 · 图形的叠放次序 · 图形的组合 · 图形的微移 · 插入文本框 · 插入文本框 · 文本框的编辑 · 插入艺术字 · 插入艺术字 · 编辑艺术字 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word xp中的表格制作和图文混排,这两项内容都比较难,为了更好的理解掌握,下节课安排同学们上机实验。 思考题(作业): 1、完成案例中的“课程表”设置; 2、完成类似案例“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系讯”的一个简单小板报。 课后教学效果自评: 课堂纪律良好,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帮助学生巩固重要的Word部分知识,多数学生练习情况较好 标题: 实训三Word 的基本操作与排版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认识办公自动化的概念及系统组成; 2.了解Word 窗口组成; 3.掌握Word 的输入和编辑文本。 授课时数:2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办公自动化的系统组成;Word 的输入和编辑文本 2.教学难点:Word 的输入和编辑文本 教学手段和方法:演示法 练习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实训学时: 4学时 二、实训项目: Word XP文档的基本操作与排版 三、实训目的: 1. 掌握Word XP的启动和退出,文档的输入、保存、关闭和打开; 2. 熟悉Word窗口组成以及如何在屏幕上显示或隐藏某些元素; 3. 掌握文本的插入、删除、修改、恢复、查找、替换、复制及移动操作; 4. 熟练掌握字体、字符间距、文字效果的设置方法; 5. 熟练掌握段落的缩进、对齐、段间距、行距等的设置方法; 6. 熟悉文档的页面设置,项目符号和编号及分节、分页、分栏设置;熟悉页码、页眉和页脚的设置与改变等排版操作。 四、实训内容: 1. 创建新文档(图3-7),编辑排版后效果如图3-8所示(图见指导书P98): 要求: 1 把标题段文字〈“什么是计算机软件?”〉改为〈“什么是软件开发?” 〉; 2 将文中所有“电脑”替换为“计算机”并添加蓝色细波浪线; 3 标题段文字〈“什么是软件开发?”〉设置为小二号、黑体、红色、居中,并添加段落黄色底纹,并设置图案样式为纯色100%,标题段后间距设置为16磅; 4 将正文各段文字设置为五号楷体-GB2312,各段落左右各缩进0.5厘米;首行缩进0.74厘米; 5 以WD2 .DOC为文件名保存在E盘下以自己学号命名的文件夹中。 2. 将文件“WD2.DOC正文第三段分栏,效果如图3-9所示(指导书P100) 要求: 等分两栏,栏间距为0.6厘米,栏间加分隔线。。 3.将正文第一段字符设置每行30,效果如图3-10所示(指导书P100); 4.在正文第三段首插入分页符,并在奇偶页设置不同的页眉和页脚(指导书P100)。 要求: 1 把光标置于第三段首,单击“插入”→“分隔符”,打开“分隔符”对话框; 2 选择“分隔符类型”为分页符,单击“确定”按钮,既在第三段首插入分页符; 3 单击“文件 ”→“页面设置” ,选择“版式”选项卡; 4 在“版式 ”对话框中的“页眉和页脚”栏下选中“奇偶页不同”,在 “应用于 ”栏下选择 “整篇文档 ”,设置完毕,单击 “确定”按钮,返回文档; 5 单击 “视图 ”→ “页眉和页脚”,即可对奇偶页设置不同的页眉和页脚; 6 以上设置完毕,以WD3 .DOC为文件名存盘,并退出Word。 五、实训步骤: 1、上机实际操作步骤,详见《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指导》P98- P101。 2、使用Windows XP 操作系统,按照实训内容要求上机操作,并将实训结果上交。 思考题(作业):上交实训结果 课后教学效果评价: 课堂纪律好,结合课本的引导,学生完成情况良好。 标题: Word XP表格操作与图片操作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掌握Word 的表格制作; 2. 掌握Word 的图片制作; 3.掌握Word 的艺术字设置。 授课时数:2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办公自动化的系统组成;Word 的输入和编辑文本 2.教学难点:Word 的输入和编辑文本 教学手段和方法:演示法 练习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实训学时: 2学时 二、实训项目: Word XP表格操作与图片操作 三、实训目的: 1.掌握表格的制作、内容的编辑及对表格格式化; 2.掌握Word XP表格中单元格的拆分、合并等操作; 3.掌握在Word XP文档中插入图片,并进行图片编辑; 4.掌握利用绘图工具栏绘制简单的图形; 5.掌握艺术字体的使用; 6.熟悉文本框的使用方法,掌握图文混排的方法。 四、实训内容: 1. 建立指导书P102所示的表格,并以WD4.DOC为文件名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中: 要求: ① 表内文字均为五号宋体,水平、垂直、居中,除表头行外其他行设置行高0.6厘米,最小值。 ② 将表格的外框设置为2.25磅的粗线,内框线0.5磅;为表格添加“-15%”灰色底纹。 ③ 表名行粗体、4号宋体、居中;制表日期行,格式为粗体、5号宋体、倾斜。 2. 将WD2.DOC文档,通过各种排版操作,效果如图3-11所示(指导书P103) 要求: ① 在标题行左端添加“科普知识”设置为艺术字体,其版式为“浮于文字上方”,式样为“艺术式样”对话框中第1行第3列。 ② 在第三段文字中插入一图片,将其高度和宽度缩小到原来的44%,其版式为四周型。 ③ 在剪贴画旁边加上云形标注,标注内容为“前景如何?”,标注中填充浅青绿色并带宝石蓝色外框线,标注字体采用小5号的楷体。 ④ 最后添加的英文单词“Computer & Software”放在一个文本框中。 五、实训步骤: 1、上机实际操作步骤,详见《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指导》P101- P105。 2、使用Windows XP 操作系统,按照实训内容要求上机操作,并将实训结果上交。 思考题(作业):上交实训结果 课后教学效果评价:课堂纪律好,结合课本的引导,学生完成情况良好。 标题: 第三章 办公自动化软件应用 3.2.1 Excel XP 工作窗口介绍 3.2.2 工作表和单元格 3.2.3 输入数据和编辑电子表格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Excel XP工作簿、工作表、单元格、单元格区域、名称的概念与意义。 授课时数:2学时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Excel xp的单元格、单元格区域; 2.教学难点:Excel xp的单元格、单元格区域。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 演示法 任务驱动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word作为office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熟练掌握,因为office中的其他部分的使用和word都有些类似。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office的另外一个重要部分……Excel。 新授: 3.2.1 Excel XP 工作窗口介绍 · 启动Excel XP与启动Word XP方法一样,启动Excel XP后,系统进入主窗口界面。该窗口主要由标题栏、菜单栏、常用工具栏、格式工具栏、编辑栏、工作表编辑区域、状态栏、任务窗格等组成。其中编辑栏和工作表编辑区是Excel XP特有的。 · 编辑栏:是用来显示和编辑当前活动单元格中的数据和公式。 · 工作表编辑区:是用来记录数据和文本信息的区域。表格区的上端横排的是单元格的列号,编号:A~Z、AA~AZ、AB~BZ、…IV,共256列;左方是行号,编号:1 ~ 65536。 · 任务窗格 3.2.2 工作表和单元格 · 工作簿 · 在Excel中,工作簿是处理和存储数据的文件,通常所说的Excel文件指的就是工作簿文件(扩展名为xls)。 · 工作表 · 工作表是在Excel中用于存储和处理数据的主要文档,也称为电子表格。每个工作簿可以包含多张工作表,默认为3张,每张工作表有256列×65536行。 · 工作表的主要操作有:工作表的添加、删除、更名、复制和移动等,可以通过工作表标签的快捷菜单实现。 · 单元格 · 每一张工作表都是由“256×65536”个单元格构成,每个单元格可以存储不同类型的数据,除了通常的文字、日期、数字外,还可以存储声音、图形等数据。单元格由它们所在的行和列位置来命名,例如“A5” 第二课时 3.2.3 输入数据和编辑电子表格 · 输入数据 · 在工作表中输入数据之前必须先选择单元格,然后再输入数据。输入的数据同时出现在当前活动单元格和编辑栏中,当输入完毕时应按回车键结束输入。 · 输入数值:作为数字使用的字符包括:0~9、+、-、()、/、$、% 。 · 输入文本:文本包括汉字、字母、数字字符、空格及各种符号,是作为字符串处理的数据。 · 输入日期和时间:Excel将日期和时间视为数字处理,输入日期可使用“-”号或“/”分割,输入时间使用半角冒号“:”或汉字分割。 · 自动填充 · 为了使用户能够快速地实现数据的输入,Excel为用户提供了自动填充的功能。如果输入的数据是一组有规律的数据序列,用户可以通过拖动“填充柄”(选中单元格右下角的■),快速地进行填充。 · 数值型数据的填充 · 文本型数据的填充 · 日期型数据的填充 · 若填充数据比较复杂,例如:等比数列、等差数列、按日(月、年或工作日)变化的日期时可以通过执行菜单栏中的“编辑”→“填充”→“序列”命令进行序列填充。 · 编辑电子表格 · 工作表中区域的选择 · 选定单个单元格 · 选定多个单元格 · 选定行或列 · 选定整个工作表 · 单元格数据的编辑和清除 · 编辑单元格数据 · 清除单元格数据 · 单元格数据的移动和复制 · 使用鼠标拖放 · 使用剪贴板技术 · 编辑电子表格 · 插入和删除单元格、行或列 · 插入单元格、行或列 · 删除单元格、行或列 · 给单元格添加批注 · 为包含特殊数据的单元格添加批注,是十分有用的注释方式。首先选中要添加批注的单元格,点击右键,在快捷菜单中选择“插入批注”命令,或执行菜单栏中的“视图”→“批注”命令,在所打开的“审阅”工具栏中,单击“新批注”按钮,出现一个输入批注的框,在批注框中输入批注信息即可。 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Excel XP 工作窗口介绍、工作表和单元格、输入数据和编辑电子表格,其中工作表和单元格是Excel xp的基本部分,所以也是我们这次课的重点。 思考题(作业):无 课后教学效果自评: 本节课学生学会了Excel的基本操作:工作窗口介绍 、工作表和单元格 、 输入数据和编辑电子表格等知识,学生掌握得很好。课堂纪律良好。 标题: 第三章 办公自动化软件应用 3.2.4 格式化工作表 3.2.5 计算数据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电子表格的建立、编辑及格式化操作,公式、函数(包括SUM、AVERAGE、MAX、COUNT等常用函数)的使用与操作,名称的使用,相对引用、绝对引用和混合引用的使用方法。 授课时数:2学时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单元格格式设置,公式、函数的使用与操作; 2.教学难点:名称的使用,相对引用、绝对引用和混合引用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 演示法 任务驱动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Excel的基本操作,本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Excel。 新授: 3.2.4 格式化工作表 · 设置单元格格式 · 设置单元格格式包括数字格式、对齐方式、字体设置、边框设置、图案等。 · 设置标题为合并居中 · 设置单元格格式 · 数字格式 · 字体格式 · 对齐格式 · 边框 · 颜色和图案 · 调整行高和列宽 · 当单元格中的数据内容超过列宽时,可以调整行高和列宽以便于数据的完整显示。 · 利用菜单命令 · 利用鼠标拖动 · 自动套用表格格式 · 自动套用格式的操作方法是:先选取要格式化的区域,然后执行“格式”→“自动套用格式”菜单命令,在弹出的“自动套用格式”对话框中,选择所需要的格式,单击“确定”按钮即可。 · 使用格式刷 · Excel与Word一样也可使用格式刷进行格式复制。 学生练习:创建教职工简表 第二课时 3.2.5 计算数据 · 输入公式 · 公式是对单元格中数据进行计算的等式。通过公式可以对单元格中的数值进行加、减、乘、除等简单运算,也可以使用公式对字符串进行比较、连接等运算,还可以通过公式进行统计、财务等复杂运算。 · 公式的输入必须以等号(=)开头,其后为常量、函数、运算符、单元格引用和单元格区域等。 · 公式一般都可以直接输入,操作方法是:先选定单元格,输入“=”号,然后再输入公式,最后按回车键或用鼠标单击编辑栏中的“√”按钮确认。 · 修改公式的方法类似于单元格的数据编辑操作方法。 · 单元格的引用 · 在公式中通常要引用单元格来代替单元格中的实际数值,引用单元格数据后,公式的运算值将随着被引用单元格数据的变化而变化。 · 引用运算符 · 冒号(:)—— 指引用由两对角的单元格围起来的单元格区域。如“A2:B5” · 逗号(,)—— 指逗号前后单元格同时引用。如“A2,A4,” · 空格 —— 指引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格区域的重叠部分。如“B3:C5 C3:D5” · 单元格的引用 · 引用类型 · 相对引用:是指当公式在复制时,公式中的引用单元格地址会随之改变。如在C1单元格中输入公式“=A1+B2”。 · 绝对引用:是指被引用的单元格与引用的单元格的位置关系是绝对的,公式将不随位置的改变而变化。在Excel XP中,是通过在行号和列号前面都添加“$”符号来实现的。如公式“=$A$1+$B$2”。 · 混合引用:是一种介于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之间的引用,如$A1或A$1。 · 单元格的引用 · 单元格地址的引用 · 引用跨工作表的单元格 格式:=工作表名!单元格地址 注:若是当前工作表,可省略“工作表名!”。 例:“=Sheet1!A1+ B2” · 引用跨工作簿的单元格 格式:=[工作簿名]工作表!单元格地址 注:若是当前工作簿,可省略“[工作簿名]”。 例:“=[Book1]Sheet1!A1+Sheet2!B2” · 名称的使用 · 使用单元格区域名称应该是先定义名称,后使用。定义单元格区域名称时应以字母或下划线开头,后跟字母、数字、下划线或句点,不能含有空格,长度不超过255。 · 命名单元格区域常用的方法 · 使用菜单命令命名 · 使用“名称框”命名 · 使用函数 · Excel函数是一种预设的内置公式,它是通过引用参数接收数据,并返回结果。与直接用公式进行计算相比,使用函数进行计算的速度更快,更简洁。因此,应尽量使用函数。 · 在Excel中函数有多种类型,主要有:财务函数、日期与时间函数、数学与三角函数、统计函数、查找与引用函数、数据库函数、文本函数、逻辑函数等。 · 使用函数的步骤 · 选择要输入函数的单元格 · 执行菜单栏中的“插入”→“函数”命令,或使用编辑栏。 · 从“或选择类别”框中选择函数类型 · 在参数框中输入参数,参数可以是常量、单元格或区域。 · 输入完成函数所需的所有参数后,单击“确定”按钮。 学生练习:完成教职工简表的数据操作。 小结: 本次课我们主要学习了Excel XP的格式化工作表 、计算数据等内容,其中同学们要重点掌握公式、函数的使用与操作,名称的使用,相对引用、绝对引用和混合引用的使用方法。 思考题(作业):什么是相对引用、绝对引用、混合引用。 课后教学效果自评: 本次课学生学会了Excel的基本操作,但公式、函数的使用与操作还不熟练,课堂纪律良好。 标题: 第三章 办公自动化软件应用 3.2.6 管理和分析数据 3.2.7 使用图表分析数据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电子表格的数据清单, 2、掌握使用记录单向数据清单输入数据和编辑数据的方法, 3、通过数据清单对数据进行排序、筛选及分类汇总的操作; 4、掌握图表的类型、创建与编辑的操作方法。 授课时数:2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演示法,引导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对Excel中数据的排序、筛选、分类汇总;掌据对Excel数据表进行图表的创建、编辑。 2、教学难点:掌握数据的分类汇总与图表的创建、编辑。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上节课通过实训让大家学习了Excel对数据处理的强大功能,今天我们学习Excel对数据的强大分析功能。 新授: 1.数据清单 · 在Excel XP中,通过数据清单对数据进行管理和组织。数据清单类似于二维表,数据清单中的列相当于数据库中的字段,第一行为各字段的标题,以下的行相当于数据库中的记录。 · 使用记录单输入数据 · 在向数据清单输入数据时,有两种方法:一是直接在工作表中输入数据;二是使用记录单向数据清单输入数据。 · 使用记录单编辑数据 · 使用记录单不仅可以很方便地向工作表的数据清单输入数据,而且对数据清单中的数据进行编辑也非常方便。 2.排序数据 (教学重难点结合PPT与实例讲解,综合具体的“教工名单表格”进行分析) · 简单排序 · 对于单列数据的简单排序,可以在选中所在列的任一单元格后,利用常用工具栏中的“升序”按钮和“降序”按钮,对工作表数据进行简单排序。 · 多条件排序 · 通过“排序”对话框,设定多级排序条件,可对数据清单进行多条件排序。 · 如果要按特殊顺序排序,可以单击“排序”对话框中的“选项”按钮,进行自定义排序。 · 如果要还原数据清单,可执行“编辑”→“撤消排序”菜单命令。 3.筛选数据 (教学重难点结合实例讲解,利用表格“学生成绩”引发学生兴趣) · 筛选数据可以使用户快速地查找和处理表格中的数据,在执行了筛选功能后,可以在表格中只显示满足筛选条件的行,暂时隐藏其他不必显示的行。 · 使用自动筛选 · 使用自定义筛选 · 如果筛选条件不是筛选列下拉列表中的一个值,可以在下拉列表中选择“自定义”方式,在打开的“自定义自动筛选方式”对话框中输入筛选条件。 · 高级筛选 · 如果要对某个列或多个列应用较为复杂的筛选条件,必须使用高级筛选方式。 4. 对数据分类汇总 (教学重难点结合PPT与实例讲解) · 数据的分类汇总是对数据清单进行数据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分类汇总首先按指定的列分类,然后将相同类别的数据按汇总方式计算各汇总项的值。 · 创建分类汇总 · 显示分类汇总 · 清除分类汇总 第二课时 5. 数据透视表 · 对于多字段的分类汇总,Excel XP提供了数据透视表这一有力工具,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 数据透视表是一种交互式的分类汇总,用于从数据源中抽取需要的数据,按指定的要求进行汇总生成新的交互工作表。 6. 创建图表 (教学重难点,结合“教工表格”实例制作图表进行讲解) a) 创建图表有两种方法:一是利用图表向导;二是利用“图表”工具栏。 b) 利用“图表”工具栏创建图表非常简单,但类型单一。 7.编辑图表 (教学重难点结合PPT与实例讲解) c) 图表类型、源数据、图表选项及位置的更改 d) 数据系列的删除、添加和系列次序的调整 i. 数据系列的删除 ii. 数据系列的添加 iii. 系列次序的调整 e) 图表的格式化 i. 具体方法是:先选定图表,双击图表区或按右键,使用快捷菜单打开“图表区格式”对话框。 小结:本课主要学习了Excel对数据的强大管理和分析功能,掌握好它,对我们将在工作中的使用是非常有益的。 思考题:无 课后教学效果自评: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Excel的数据管理和分析。课堂纪律良好,学生学习积极性高。 标题:复习Excel XP工作表的建立、编辑与格式化及公式、函数的使用 实训五 Excel XP工作表的建立及公式、函数的使用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电子表格的建立、编辑与公式化, 2、掌握公式与部分函数的使用方法。 授课时数:2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电子表格编辑与公式化,掌握公式、函数的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掌握公式、函数的使用方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 复习Excel XP工作表的建立及公式、函数的使用 1、 启动Excel XP,了解Excel XP工作表的界面 2、 理解工作表和单元格 3、 输入和编辑表格数据: (1)输入数据;(2)自动填充;(3)编辑电子表格;(4)插入和删除单元格 4、格式化工作表: (1)设置单元格格式;(2)设置行高列宽;(3)自动套用表格格式;(4)使用格式刷 5、计算数据 (1)输入公式,使用公式计算;(2)单元格的引用;(3)使用函数计算数据; 二、实训 实训步骤: 1.工作表的建立 要求: 新建一个工作簿文件,以学号+姓名命名,并在工作表Sheet1中输入图3-12 (实训指导书P105)所示的数据,并命名为“成绩表”; 2.工作表中数据的编辑 要求: ① 删除“性别”列,在“计算机”与“总分”之间插入“评级”列; ② 将公共管理专业学生的姓名、出生日期和各科成绩复制到Sheet2表中(如图3-13,实训指导书P106); 3.对“成绩表”进行格式设置,效果如图3-14(实训指导书P107) 要求: ① 输入标题,设置字体成蓝色、粗楷体、加双下划线,合并居中并设置底纹; ② 将单元格区域(B3:B12),字体设置为“楷_体GB2312”,居中; ③ 数字、日期格式的设置 ④将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及计算机基础各列宽度设置为“最适合的列宽”。 ⑤设置单元格填充色:对各列标题设置12.5%的灰色。 ⑥为表格区域添加边框:表格外框为最粗的单线,内框为最细的单线,上下框线都为双线。 4.将整张“成绩表”内容复制为一张名为“成绩备份表” 第二课时 5.利用公式和函数计算机每个学生的总分,并评级 (1)在“成绩表”I3单元格中用SUM函数计算“林百”的部分,保留一位小数。(用两种方法计算,即函数的方法或公式的方法) (2)用填充柄计算其他学生的总分 (3)用IF函数对每个学生评级 A、单击单元格H3 B、输入“=IF(I3>=255,”优秀”,”合格”)”(注意:其中用到的标点符号都是英文的.) C、用填充柄拖至I12单元格并释放. 6、求出各科目的最高分和平均分,再求出优秀率(优秀率=优秀人数/总人数),结果如图3-17(实训指书P110) (1)求出各科的最高分,公式为“=max(E3:E12)” (2)求出各科目的平均分,公式为“=average(E3:E12)” (3)求出优秀率,公式为“=3/10” 小结: 本次试验就是为了加深同学们对Excel基本操作的掌握,其中最主要的是公式和函数的使用。 思考题:复习本次课内容,预习下次课内容 课后教学效果自评: 通过本次实训,学生基本掌握了Excel的数据处理方法。课堂纪律良好,学生学习积极性高。 标题:实训六 Excel XP数据的处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利用记录单获取与编辑数据的操作方法; 2、掌握数据排序、筛选及分类汇总的操作方法; 3、掌握数据透视表的建立和修改的操作方法。 授课时数:2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数据排序、筛选及分类汇总的操作方法;掌握数据透视表的建立和修改的操作方法。 2、教学难点:掌握分类汇总和数据透视表的操作方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 实训内容: 1. 数据清单的建立和编辑 2.数据排序 3.数据筛选 4.数据分类汇总 5.数据透视表 实训步骤: 1.数据清单的建立和编辑: 要求: ① 使用记录单建立如图3-18(实训指导书P111)所示的数据清单; ② 使用记录单编辑数据清单; 2.数据排序 要求: 在上述数据清单中按“专业”升序排列,专业相同者的按“总分”降序排列。 3.数据筛选 要求: 在上述数据清单中筛选总分前三名且高等数学成绩90分以上的记录。 4.数据分类汇总 要求: ①使用分类汇总功能求各专业学生的平均分 ②显示分类汇总 ③清除分类汇总 5.数据透视表 要求: ①建立数据透视表 ②编辑数据透视表 小结: 本次试验就是为了加深同学们对Excel数据处理的掌握,其中最主要的是数据的筛选、分类汇总、透视表的建立和编辑。 思考题:无 课后教学效果自评: 通过本次实训,学生基本掌握了Excel的数据处理的有关操作。课堂纪律良好,学生学习积极性高。 标题:实训七 Excel XP图表的创建、编辑与格式化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掌握Excel XP图表创建的方法; 2.掌握掌握Excel XP图表编辑的方法; 3.掌握掌握Excel XP图表格式化的方法 授课时数:2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掌握Excel XP图表编辑的方法;掌握掌握Excel XP图表格式化的方法。 2、教学难点:掌握掌握Excel XP图表编辑的方法;掌握掌握Excel XP图表格式化的方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课时 实训内容: 1. 创建图表 2. 编辑图表 3. 格式化图表 实训步骤: 1.创建图表: 要求: 根据如图3-23(实训指导书P116)所示的工作表“Sheet1”中的数据清单创建图表; 2.编辑图表 要求: ①图表类型、源数据、图表选项及位置的更改,将本例图表类型改为“条形图”中的“簇状条形图”。 ②数据系列的删除、添加和系列次序的调整。 2.编辑图表 要求: ①图表类型、源数据、图表选项及位置的更改,将本例图表类型改为“条形图”中的“簇状条形图”。 ②数据系列的删除、添加和系列次序的调整。 3.格式化图表 要求: 设置本例图表的标题的字体为楷体、字号20,图表区的背景色为绿色。 小结: 本次试验就是为了加深同学们对Excel图表的建立和编辑,并能通过形象的图表来管理和分析数据的关系。 思考题: 无 课后教学效果自评: 通过本次实训,学生基本掌握了Excel的有关图表的操作。课堂纪律良好,学生学习积极性高。 标题: 3.3 电子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 XP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PowerPoint XP各种视图的意义与应用; 2、掌握创建与编辑电子演示文稿的操作方法; 3、掌握在幻灯片中插入多媒体对象(图片、艺术字、声音、影片、动画、表格和图表等)的操作方法。 授课时数:2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演示法、PPT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创建与编辑电子演示文稿和在幻灯片中插入多媒体对象的操作方法。 2、教学难点:在幻灯片中插入多媒体对象的操作方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引入:上节课我们通过实训,学习了Excel图表的创建和编辑,今天,我们要学习MS Office的另一个软件PowerPoint的使用,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讲解上次实训课图表的内容。 新授: 3.3.1 PowerPoint XP的工作窗口介绍 3.3.2 创建和编辑电子演示文稿 启动PowerPoint XP后,系统进入PowerPoint XP的主窗口界面。该窗口主要由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工作区、视图按钮、状态栏、任务窗格等部分组成。 1.标题栏:在窗口的最顶部,显示的是应用软件名和演示文稿名,默认的文稿名为“演示文稿1” 2.工作区:是PowerPoint XP所独有的,它包括三个部分,左边是大纲窗格,右边是幻灯片窗格,底部是备注窗格。 3.视图按钮:在水平滚动条的左侧有三个按钮,分别是普通视图按钮、幻灯片浏览视图按钮和幻灯片放映按钮。 任务窗格:位于窗口的最右方,是提供常用命令的窗口,这是以往版本不曾有的。 3.3.2 创建和编辑电子演示文稿 (教学重点,结合ppt和实例讲授,配合操作演示) 1.新建演示文稿 启动PowerPoint XP时,系统会自动为空白演示文稿新建一张“标题”幻灯片。在“新建演示文稿”任务窗格中有4种创建演示文稿的方法。 (1)建立“空演示文稿” (2)使用设计模板 (3)利用“内容提示向导” (4)根据现有演示文稿 · 实例[3.15]:创建一个空演示文稿 2.编辑演示文稿 (1)PowerPoint XP视图:3种视图 · 普通视图:是主要的编辑视图,可用于撰写或设计演示文稿。该视图有三个工作区域:左边是用来以幻灯片文本大纲显示的“大纲”选项卡和以幻灯片缩略图显示的“幻灯片”选项卡;右边是幻灯片窗格,用来显示当前幻灯片的一个大视图;底部是备注窗格。 · 幻灯片浏览视图:在幻灯片浏览视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整个演示文稿所有幻灯片的外观、这些幻灯片是以缩略图显示的。可以对幻灯片进行编辑。 · 幻灯片放映视图:在幻灯片放映视图中,用户可以在屏幕上审阅演示文稿的演示效果。 (2)编辑幻灯片中的文字 · 文字内容的编辑:采用文本框的方式进行添加。 · 文字格式的设置:类似Word中的设置。 (3)编辑幻灯片 在幻灯片视图或幻灯片浏览视图中进行: · 选择幻灯片 · 插入新幻灯片 实例[3.16]:在图3-73所示的幻灯片后插入一张新幻灯片 · 删除幻灯片 · 移动和复制幻灯片 3.将本节课的实例3.15和3.16做一遍,以巩固学习。 第二课时 3.3.3 在幻灯片中插入多媒体对象 (教学重难点,结合ppt与实例讲解,配合实际演示,力求突破难点) 幻灯片图文并茂、有声有色,能使演示文稿美观、生动,更具说服力。对演示文稿的美化,插入多媒体对象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基本功。在PowerPoint XP中可以插入两种类型的多媒体对象,一种是PowerPoint XP剪辑管理器中提供的多媒体对象,另一种是来自外部文件的多媒体对象。 1.插入图片 在PowerPoint XP的幻灯片中图片的插入与编辑的操作方法与Word XP完全相同。另外,PowerPoint XP还可以通过双击版式中的剪贴画图标,利用打开的“选择图片”对话框,插入剪辑管理器中的剪贴画。 实例[3.17]:为3-75所示幻灯片插入剪贴画 2.插入艺术字 在PowerPoint XP的幻灯片中插入艺术字的方法与Word XP完全相同。 3.添加声音效果 在PowerPoint XP的幻灯片中,需要插入声音时,只需打开“插入”菜单,指向“影片和声音”命令,引出下一级子菜单的有关声音的四个命令:“剪辑管理器中的声音”、“文件中的声音”、“播放CD乐曲”和“录制声音”。 (1)插入剪辑管理器中的声音 (2)插入文件中的声音 (3)插入CD乐曲 (4)录制声音 4.插入影片 如果要插入影片,可以打开“插入”菜单,指向“影片和声音”命令,引出下一级子菜单的有关影片的两个命令:“剪辑管理器中的影片”和 “文件中的影片”。 (1)插入剪辑管理器中的影片 (2)插入文件中的影片 5.插入表格与图表 在PowerPoint XP的幻灯片中表格的创建与编辑方法同Word XP。 6.加入动画效果 用户可以在幻灯片中为文本、图形、图示、图表和其他对象创建动画效果,这样就可以突出重点、控制信息流,并提高演示文稿的趣味性。 实例[3.18]:为图3-77所示幻灯片添加动画效果 小结: 本课学习了PPT的创建和编辑,以及如何在PPT中插入多媒体对象,希望大家在课后一定要通过练习来巩固知识。 思考题(作业): 无 课后教学效果自评: 通过讲解和操作演示,学生直观且容易接受和吸收,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标题: 3.3 电子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 XP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幻灯片母版、设计模板的意义并掌握其应用方法; 2.掌握选用标准配色方案和创建自定义配色方案的操作方法、幻灯片背景设置; 3.掌握超级链接的创建与编辑; 4. 掌握幻灯片放映设置(包括自动播放,手动播放,自定义放映)。 5. 理解Office XP集成应用方法(导出、导入、嵌入和链接) 授课时数:2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演示法、PPT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幻灯片母版、设计模板的设计和使用;幻灯片的配色方案和背景设置;超级链接的创建与编辑;幻灯片放映设置。 2、教学难点:幻灯片母版、设计模板的设计和使用;幻灯片的配色方案和背景设置;超级链接的创建与编辑。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电子演示文稿的创建和编辑,以及如何在PPT中插入多媒体对象,今天我们学习PPT演示文稿的外观设计、幻灯片的放映和OFFICE XP的集成应用。 新授: 3.3.4 设置演示文稿的外观 (教学重难点,结合ppt与实例演示讲解,力求突破难点) 要让一个PPT的风格一致,可以通过设置它们统一的外观来实现。可通过:母版、配色方案、背景和设计模板等功能来调整和设置。 1.母版 母版又叫主控,是所有幻灯片的底版。它是一张特殊的幻灯片,在其中可以建立演示文稿中所有幻灯片的格式,也可以让所有幻灯片都共有相同的文本和对象,以控制演示文稿的整体外观。 在PowerPoint中有三种母版类型,分别是幻灯片母版、讲义母版及备注母版。 幻灯片母版可以控制除了标题幻灯片以外的所有幻灯片的格式。 2.配色方案 演示文稿的配色方案由背景颜色、线条、文本的颜色等8种颜色经过搭配组成。配色方案可应用于演示文稿中的所有幻灯片或个别幻灯片。 (1)选择标准配色方案 (2)创建自定义配色方案 如果标准配色方案不能满足用户演示文稿的需要,还可以创建自定义的配色方案。方法是:在“幻灯片设计”任务窗格中的“应用配色方案”框下方单击“编辑配色方案”,在弹出的“编辑配色方案”对话框中设置新的颜色方案,然后单击“更改颜色”按钮,出现“背景色”对话框,在其中选择一种需要的标准颜色或自定义颜色,即可改变配色方案中的颜色。 3.设置幻灯片的背景 为了给演示文稿增添个性化的效果,可以为幻灯片设置不同颜色、图片、图案或纹理的背景,也可以用图片作为幻灯片的背景。幻灯片背景设置,既可以应用于幻灯片母版,也适用于单张的普通幻灯片。 4.设计模板 (教学重难点,结合ppt与实例演示讲解,力求突破难点) PowerPoint XP设计模板已经包含了特定的配色方案和各种预定义的格式。通过为演示文稿应用设计模板,可以快捷地改变演示文稿的风格。 (1)应用设计模板 实例[3.19]:为图3-73所示幻灯片选择“Digital Dots”模板 (2)创建设计模板 母版与模板的区别: 可以这样理解,模板是指幻灯片背景图片,母版是指幻灯片上文字(或者文本框)的大小,排列等,比如:标题\正文\页脚等。 模板是给你一种格式,你去填内容;而母版是自己设计格式,再填内容。所以说模板是一种母板,可以在母板中修改模板。 3.3.5 在演示文稿中创建超级链接 (教学重点,结合ppt和实例讲授) PowerPoint XP提供了超链接技术,为幻灯片的制作和演示锦上添花。通过超级链接可以建立幻灯片之间、幻灯片与Web页或其他应用程序之间的联系。 1.创建超级链接 (1)使用“超链接”命令创建超级链接 · 链接当前演示文稿 · 链接到其他文档或Web页 · 通过添加动作按钮创建超级链接 2.编辑超级链接 将鼠标右击已建立超级链接的对象,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上选择“编辑超链接”命令。 第二课时 3.3.6 幻灯片放映置 (教学重点,结合ppt和实例讲授) 1.设置放映方式 执行“幻灯片放映”→“设置放映方式”菜单命令,打开“设置放映方式”对话框。 (1)放映类型和放映选项: (2)放映幻灯片 (3)换片方式 (4)绘图笔颜色 2.幻灯片切换 幻灯片的切换可以增加幻灯片放映的活泼性和趣味性。操作方法如下: (1)在幻灯片浏览视图中,选中要添加切换效果的幻灯片,执行 “幻灯片放映”→“幻灯片切换”菜单命令,进入“幻灯片切换”任务窗格; (2)在该任务窗格中进行设置:选择幻灯片切换的效果及切换速度;指定切换的声音;选择换片方式是单击鼠标换页,还是按间隔时间换页,或者是二者兼而有之; (3)如果单击“应用于所有幻灯片”按钮,可以为所有幻灯片设置切换效果,否则只设置当前幻灯片的切换效果。 3.自定义放映 如果需要在不同场合放映几个相似的演示文稿,首先创建一个将用于所有场合的幻灯片演示文稿,然后进行自定义放映。 4.启动幻灯片放映 通过上面的幻灯片放映设置之后,就可以在PowerPoint XP中正式启动幻灯片放映,方法有以下4种: · 单击水平滚动条上的“幻灯片放映”按钮。 · 执行 “幻灯片放映”→“观看放映”菜单命令。 · 执行 “视图”→“幻灯片放映”菜单命令。 · 按F5键。 3.4 Office XP集成应用 MS Office XP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应用软件包,包含了几个常见的办公软件,如:Word XP、Excel XP、PowerPoint XP、Access XP、Outlook XP、FrontPage XP等软件,而且它们之间能很好地在一个集成环境中协同工作,能够超越限制,互相“兼容”,以一个集成的程序的方式工作。 3.4.1 Office XP集成应用方法 利用Office XP集成应用方法,用户可以在Office XP程序之间高效地导入或导出、嵌入和链接信息,实现了在程序之间共享信息。 1.导出或导入 所谓导出文件,就是以目的程序的文件格式保存该文件;而导入文件,是以源程序的文件格式保存该文件。如:将PPT文件保存成Word文件;将Excel工作表文件读入到Word中。 2.嵌入 指的是将源文档中的对象复制到目的文档中。嵌入操作是复制对象,并且复制的对象与原先创建它的文档没有任何关系。 3.链接 是将源文档中的对象复制到目的文档中,并保持与源程序的直接连接。源文档中的信息变化了,目的文档中的信息自动更新。 3.4.2 Office XP集成应用实例 1.将演示文稿的文字导出到文档中。 2.将工作表导入文档中。 3.在工作薄中嵌入文档文字。 4.将工作表图表链接到演示文稿中。 小结: 本课我们学习PPT演示文稿的外观设计、幻灯片的放映和OFFICE XP的集成应用,并通过不少的实例演示来加深大家的印象,以便能更好地掌握。 思考题(作业): 无 课后教学效果自评: 通过讲解和实例操作演示,并且利用一些时间让学生操作,这样容易接受和吸收,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标题: 实训八 PowerPoint XP电子演示文稿的设计与制作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电子演示文稿的建立; 2.掌握电子演示文稿的编辑及对象的插入; 3.掌握演示文稿的外观设计(包括母版、配色方案、模板设计等); 4.掌握为幻灯片上的对象创建超级链接的方法; 授课时数:6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电子演示文稿的编辑及对象的插入;掌握演示文稿的外观设计(包括母版、配色方案、模板设计等);掌握为幻灯片上的对象创建超级链接的方法。 2.教学难点:掌握电子演示文稿的编辑及对象的插入;掌握演示文稿的外观设计(包括母版、配色方案、模板设计等);掌握为幻灯片上的对象创建超级链接的方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 实训内容: 1.创建演示文稿 2.设计幻灯片母版 3.选择配色方案 4.应用设计模板 5.建立超级链接 五、实训步骤: 1.创建如图3-24(实训指导书P124)所示的“Office XP”演示文稿: 要求: ① 启动PowerPoint XP,创建空演示文稿。 ② 制作标题幻灯片。 ③ 设计演示文稿第2页的内容(图3-24第2张幻灯片)。 ④ 添加演示文稿第3页的内容(图3-24第3张幻灯片)。 ⑤ 制作演示文稿第4页的内容(图3-24第4张幻灯片)。 ⑥ 设置幻灯片的页脚。 ⑦ 设置幻灯片切换效果为“随机”,速度中速。 ⑧ 保存演示文稿。将演示文稿命令为“p1.ppt”,保存到硬盘中。 ⑨ 幻灯片放映。 2.设计幻灯片母版,如图3-25所示(实训指导书P126): 要求: ①幻灯片母版的对象区字体设为“宋体”,字号“28”,各级项符号都选择“”图片; ② 将计算机标志图片插入于母版标题区的左上角; 3.选择配色方案 4.应用设计模板 要求: 为上面设计的p1.ppt演示文稿选择“Capsules”应用设计模板。 5.为演示文稿“p1.ppt”建立超级链接,如图3-26(实训指导书P127)所示: 要求: ① 对第2张幻灯片的文本“字处理Word XP”建立链接,放映时用鼠标单击该文字,可直接转到第3张幻灯片上; ② 在第3张幻灯片下方放置动作按钮,可跳回到第2张; ③ 单击第3张幻灯片的文本“图文混排”,可跳转到WD5.dox文档上。 小结: 本次试验就是为了加深同学们对ppt的建立和编辑。 思考题:完成实训作业 课后教学效果自评: 通过本次实训,学生基本掌握了ppt的有关操作。课堂纪律良好,学生学习积极性高。 标题: 第四章 多媒体应用技术 4.1 多媒体技术概述 4.2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组成 4.3 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制作 4.4 多媒体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创作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多媒体技术概念、主要特征; 2.掌握常用媒体素材的文件格式和采集与制作; 3.了解多媒体的关键技术、主要应用领域、发展方向和多媒体作品的一般制作过程; 4.理解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及其主要功能; 5.理解各种媒体素材的获取方法; 授课时数:2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PPT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多媒体技术概念、主要特征;掌握常用媒体素材的文件格式和采集与制作。 2.教学难点:掌握常用媒体素材的文件格式和采集与制作。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引入:上节课我们通过实训,学习了电子演示文稿PowerPoint XP的创建和编辑,今天我们学习多媒体应用技术。 新授: 4.1 多媒体技术概述 4.1.1 多媒体的基本概念 (教学重点,结合ppt和实例讲授) 1.“多媒体”一词译自英文“Multimedia”即“Multiple”和”Media”的合成,其核心词是媒体。 2.通常概念的“媒体” ,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 感觉媒体:人的感觉器官直接能感受到的媒体。 · 表示媒体:感觉媒体的编码形式,以便通过计算机传输和存储感觉媒体。 · 显示媒体:将电信号和感觉媒体进行转换的中间设备。 · 存储媒体:用于存储表示媒体的存储设备。 · 传输媒体:用于传输媒体的传输设备。 3.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定义:计算机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文本图形、图像、音频和视频,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系统并具有交互性。 4.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三个主要特性:信息载体的多样性、交互性、集成性。 5.多媒体系统中的媒体元素: · 文本:文本分为非格式化和格式化的文字。 · 图形:图形和图像都是表态的画面。图形是一组描述点、线、面等几何元素特征的指令集合;图像也称为位图,是由一组像素点构成的矩阵,每个像素点记录图像的颜色和亮度。 · 音频:就是声音信息,包括语音、乐音和杂音。数字音频(Audio)可分为波形声音、语音和音乐。 · 视频:视频是由一幅幅单独的画面序列(帧frame)组成 ,这些画面以一定的速率(fps)连续地投射在屏幕上,使观察者具有图像连续运动的感觉。 · 动画:分为帧动画和造型动画。帧动画是由一幅幅位图组成的连续的画面,就如电影胶片或视频画面一样要分别设计每屏幕显示的画面。造型动画是对每一个运动的物体分别进行设计,赋予每个动元一些特征,然后用这些动元构成完整的帧画面。 4.1.2 深入认识多媒体 1.多媒体的基本技术主要有:音频、视频信号数字化处理技术;视频音频数据压缩/解压缩技术;多媒体专用芯片技术;大容量信息存储技术;多媒体输入与输出技术;多媒体软件技术;多媒体通信技术;超文本/超媒体技术。 2.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教育培训;信息咨询;网络通信;电子出版物;家庭娱乐等。 3.多媒体技术发展趋势: (1)多媒体通信网络环境的研究和建立; (2)图像理解、语音识别、全文检索等技术的研究; (3)多媒体标准的研究; (4)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 4.发展方向: (1)高分辨率化:提高显示质量; (2)高速度化:缩短处理时间; (3)简单化:便于操作; (4)高维化:三维、四维或更高维; (5)智能化:提高信息识别能力; (6)标准化,便于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 4.2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组成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组成结构如下图所示。 多媒体应用系统 如多媒体教学软件 第七层 软件系统 多媒体创作、编辑软件 如Authorware 第六层 多媒体素材处理软件 如Photoshop 第五层 多媒体系统软件(操作系统、驱动程序等)… 第四层 多媒体输入/输出控制卡及接口 声卡,显卡 第三层 硬件系统 多媒体计算机基本硬件 硬盘,光驱等 第二层 多媒体外围设备 扫描仪,数码相机 第一层 4.2.1多媒体硬件系统 由声卡、视频卡、光盘存储器、音频输入/输出设备、视频输入/输出设备等选择性组合而成。 1.声卡: (1)基本功能: (2)工作过程: 2.视频卡: (1)基本功能: (2)工作过程: 3.光盘存储器: 4.多媒体输入输出设备: (1)扫描仪 (2)数码相机 (3)触摸屏 5.多媒体个人计算机MPC 多媒体个人计算机(Multimedia Personal Computer,简称MPC),是指具有多媒体功能的个人计算机。它是在PC基础上增加一些硬件板卡及相应软件,使其具有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的功能。 MPC=PC+CD-ROM驱动器+声卡 4.2.2 多媒体软件系统 1.多媒体软件系统包括: (1)多媒体驱动软件、多媒体操作系统等 (2)多媒体素材编辑软件,如CoolEdit、Photoshop、Premiere等音、图、视频编辑软件。 (3)多媒体应用系统的开发制作和编辑软件,如Authorware、Director等。 (4)面向应用领域的多媒体应用系统软件,如多媒体教学系统,培训软件等,电子图书等。 第二课时 4.3 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制作 (教学难点,结合ppt和实例讲授,力求突破难点) 4.3.1多媒体的文件格式 文本素材:txt、doc、wri、rtf、hlp等 声音素材:wav、mid、wma、mp3、au、aif等 图形图像:bmp、jpg、gif、tif等 视频素材:avi、mov、mpg、dat、rm、rmvb等 动画素材:gif、flc、fli、swf等 其他素材:ram、ra等 4.3.2 音频素材的采集与制作 (教学难点,结合ppt和实例讲授,力求突破难点) 1.影响数字音频的三要素:采样频率、量化精度、声道数 (1)采样频率:一秒钟内的采样次数,采样频率越高,失真越小,音质越好。 (2)量化精度:采样bit位的宽度,有8位,16位。 (3)声道数:单声道或是双声道, 如,CD盘采用44.1KH​Z的采样频率、16位的量化精度、双声道录音,则每秒所需的数据量是多少? 解:数据量(Byte/秒)=采样频率*量化精度*声道/8 (重点讲解) 44100*16*2/8=176400B/S 2.MIDI音频 MIDI(Music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是乐器数字接口的缩写,MIDI是一种数字音乐的国际标准,是计算机和MIDI设备间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 3.音频素材的采信和制作 音频素材的获取途径可以有以下几种: (1)通过计算机中的声卡,从麦克风中采集语音生成.wav文件,如多媒体作品中的解说词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2)利用专门的软件抓取CD或VCD中的音乐,再利用声音编辑软件对其进行剪辑、合成等加工处理;常用的音频编辑软件有Cool Edit、Sound Edit等。 (3)从素材光盘提供的声音素材中选取; (4)从网络上下载各种格式的声音文件; (5)通过计算机声卡上的MIDI接口,从MIDI电子乐器或MIDI键盘中采集或创作音乐并生成MIDI文件,如多媒体作品中的背景音乐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4.Windows中录音机的使用 4.3.3 图像素材的采集与制作 (教学难点,结合ppt和实例讲授,力求突破难点) 与音频信号一样,图像的数字化过程也需要经过采样和量化两个步骤: 1.图像数字化过程 (重点讲解) 采样的结果其实就是将一幅图像划分成微小的矩形区域,这个微小区域称为像素,若每行有m个像素,每列有n个像素,则整幅图像就是由m×n个像素点构成的集合。 采样得到的m×n个像素需要进行二进制编码才能存储到计算机中,即要经过量化。例如,对于非彩色图像,若量化位数为1位,则每个像素只有0、1两种取值,这是一幅黑白二值图,画面只有黑白之分,没有灰度层次;若量化位数为8位,则灰度值的范围为0~28-1。对于彩色图像,若量化位数为24位,则表示图像的颜色值范围为0~224-1,这样的彩色图像色彩十分丰富。 2.图像基本属性 (重点讲解) 包括三个基本属性:分辨率、图像深度、图像文件大小。 (1)分辨率 指的是一幅图像的像素数目,由图像采样频率决定。 (2)图像深度 指量化的精度。用多少位宽的数来表示图像颜色。 (3)图像大小 存储容量(Byte)=图像高*图像宽(图像像素数)*图像深度/8 (重点讲解) 3.图像的采集与制作 图像的获取途径有以下几种: (1)用软件创作,可以创作出有个性和特色的图像作品;常用的图像编辑软件有Photoshop、Illustrator、CorelDRAW等; (2)通过扫描仪扫描,可以将图片实物转换成数字化图像,还可以将书籍内容转换为图像,再通过OCR识别转换为可以编辑的文字; (3)数码相机拍摄,可以将自然景色转换为数字化图像; (4)从数字化仪中输入,主要用在企业; (5)从屏幕、动画、视频中捕捉; (6)从素材光盘中选取或从网络下载。 4.Windows中的屏幕截图 4.3.4 多媒体动画和视频素材的采集与制作 1.视频是由一幅幅静态画面(称为帧(frame))序列组成的,这些画面以一定的速率连续地投射在屏幕上,使观察者具有图像连续运动的感觉,就形成了视频。 2.利用视觉暂留效应,控制静态图像按一定速率连续播放就能产生运动的感觉。图像播放的速率应控制在25fps(称为帧频,单位为:帧/秒)到30fps,这样的图像看起来是连续的。通常视频图像还伴随着一个或多个音频信号,并能同步播放。 3.在多媒体计算机中,常常使用不同的彩色空间来表示颜色,如计算机显示器显示时采用RGB(红绿蓝)彩色空间;彩色印刷中使用CMYK(青色、品红、黄色和黑色)彩色空间;而彩色电视信号则使用YUV(亮度信号(Y)和色度信号(U、V))彩色空间;此外还有便于颜色处理和识别的视觉系统彩色空间HSI等。 4.数字视频的获取途径 (1)利用摄像机和视频采集卡录制; (2)使用专门的视频制作软件制作,常用的视频处理软件有Windows Movie Maker、MediaStudio、Premiere等; (3)从VCD中截取,或用屏幕截取软件录制; (4)从网络下载或从素材光盘中选取。 5.动画的获取途径 动画是借助于计算机生成一系列连续图像的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动画可以编程实现,但工作量大且专业性强。 4.4 多媒体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创作 1.多媒体就用系统开发过程 开发一个多媒体应用系统,更像是在进行一个节目的创作,其一般过程如下:需求分析 ( 脚本设计 ( 创意设计和素材设计 ( 编程与集成制作 ( 测试与运行( 打包发行 2.多媒体创作工具 典型的多媒体创作工具有:Microsoft PPT、Authorware、Director以及传统编程语言,如VB。 小结: 本课学习了多媒体的相关知识,包括多媒体计算机,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和动画等,希望大家通过课后复习和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思考题(作业): 无 课后教学效果自评: 通过讲解和操作演示,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这部分知识还比较抽象,要通过练习和复习加深印象,教学效果较好。 标题: 实训九 音频、图象、视频基本操作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windows XP“录音机”软件的启动和使用方法; 2.掌握windows XP“画图”工具软件启动和使用方法; 3.掌握windows XP的媒体播放器“Media player”工具软件启动和使用方法; 授课时数:2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PPT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windows XP“录音机”、 “画图”和媒体播放器“Media player”的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掌握windows XP“录音机”、 “画图”和媒体播放器“Media player”的使用方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 实训内容: 1、在讲解第四章“多媒体应用技术基础”的内容后,进行上机实际操作。 2、使用windows XP“录音机”、 “画图”、“Media player”工具软件,按照实训指内容要求,将步骤正确完整的填写到实验报告。 实训步骤: 1.启动windows XP“录音机”软件: 要求: 能够快速找到windows XP“录音机”软件启动位置。 2.使用windows XP“录音机”软件 要求:使用windows XP“录音机”软件打开给定的”.wav”文件,使用windows XP“录音机”软件的录音功能。 3.启动windows XP“画图”工具软件: 要求: 能够快速找到windows XP“画图”软件启动位置。 4.使用windows XP“画图”工具软件。 要求:使用windows XP“画图”软件打开给定的图片文件,使用windows XP“画图”软件的改变原文件的格式属性。 5.启动windows XP的媒体播放器“Media player”。 要求: 能够快速启动windows XP的媒体播放器“Media player”。 6.使用windows XP的媒体播放器“Media player”。 要求:使用windows XP的媒体播放器“Media player”软件打开给定的音频视频文件。 小结: 本课学习了多媒体的相关知识,包括多媒体计算机,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和动画等,希望大家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思考题(作业): 无 课后教学效果自评: 通过讲解和操作演示,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这部分知识还比较抽象,要通过练习和复习加深印象。 标题: 第五章 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知识 5.1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 5.2数据通信基本概念 5.3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5.4局域网 5.5Internetr 的基础知识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组成和功能,网络的产生与发展、分类;模拟通信和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调制解调器的功能;多路复用和数据交换技术、传输介质的特点;局域网的特点和组成 2、掌握网络协议的定义和三个要素,网络协议的分层模型、OSI参考模型以及各层的功能;网络互连技术和网络互连设备;掌握拓扑结构、局域网类型、网络设备、网络操作系统,理解局域网;掌握统一资源定位符。 3、掌握IP地址的格式、类型、子网掩码。 授课时数:2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网络协议的定义和三个要素;网络协议的分层模型、OSI参考模型以及各层的功能;网络互连技术和网络互连设备;拓扑结构、局域网类型、网络设备、网络操作系统,理解局域网;IP地址的格式、类型、子网掩码。 2、教学难点:网络协议的分层模型;、OSI参考模型以及各层的功能;网络互连技术和网络互连设备;拓扑结构、局域网类型、网络设备、网络操作系统,理解局域网;IP地址的格式、类型、子网掩码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演示法、PPT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引入:上次课我们学习了多媒体应用技术章节的学习;多媒体应用技术在高等院校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等级考试一级考试涵盖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将进入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知识的学习。 新授: (教学难点 使用举例法,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1:计算机IN络的功能、组成和分类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 计算机网络是指把若干台地理位置不同,且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用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互相连接起来,以实现彼此之间的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的一种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可归纳为四点:数据通信、资源共享、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支持分布式处理。其中最主要的两个功能是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 2.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一个计算机网络是由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构成。资源子网负责信息处理,通信子网负责网中的信息传递。 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计算机网络可以有多种分类方法。按计算机网络地理分布范围分类,可以分成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和广域网(WAN)三类。 ◆2: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调制解调器的功能 1.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概念 数据通信是指数字计算机或其他数字终端设备之间通过通信信道进行的数据交换。数据通信可以通过模拟信道实现(称为模拟通信),也可以通过数字信道来实现(称为数字通信)。 2.调制解调器的功能 数据通信通过模拟信道实现时需要进行“数一模转换"和“模一数转换”。调制解调器(Modem)可以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在信道中传输,这个转换过程称为调制。在接收端调制解调器将模拟信号反变换成数字信号,这个过程称为解调。 ◆3:多路复用和数据交换技术 1_多路复用技术 多路复用技术是利用一条传输线路传送多路信号的技术,这种技术可以提高转输效率。其中频分多路复用和时分多路复用是最基本的两种复用技术。此外还有波分复用和码分复用技术。 频分多路复用是将通信线路按频率划分为多个频带,将若干路信号调制在不同的频率上,使它们互不干扰地在同一条传输介质上同时转输。频分复用的所有用户在同一时间占用不同的带宽资源。 时分多路复用是将多路信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队轮流使用同一传输信道,在时间上将信道分割成若干个小的时间片,每路信号占用一个时间片。时分复用的用户是在不同的时间占用同样的频带宽度。 2.数据交换技术 网络中的两个设备进行通信时通常要经过中间节点进行数据的转发,我们把中间节点参与的通信称为交换。计算机通信采用的交换技术主要有“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两种。 ◆4:网络协议、网络体系结构和分层模型 1.网络协议 (教学重点 使用重点讲授法,加深印象) 网络协议是使网络中的通信双方能顺利进行信息交换而预先约定好并遵循的规程和规则。一个网络协议主要由三个要素组成:语义、语法和同步。 2.网络体系结构和分层模型 (教学难点 使用列举法,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称为网络的体系结构(Architecture),计算机的网络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网络及其各部件所应完成功能的精确定义。 分层次的网络体系结构是最基本的方法,采用分层模型(Layering。model)的网络协议中最著名的有OSI/RM(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与Internet中使用的基础协议TCP/IP。 OSI/RM将整个计算机网络划分成七层,相邻两层的低层次通过层间接口向高层提供服务。从低到高各层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TCP/IP协议采用四层模型,从低到高各层为:网络接口层、网际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第二课时 ◆5:传输介质 传输介质是网络中节点之间的物理通路。目前常用的网络传输介质可分为有线和无线两种,有线介质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无线介质包括微波、红外线、卫星通信等。 双绞线分为非屏蔽双绞线(UTP)和屏蔽双绞线(STP)两种,局域网中常用的UTP双绞线是由四对双绞线(共八芯)封装在一个绝缘外套中,分为3类、4类、5类、超5类和6类几种,类别越高性能也越高。 光纤是一种能够传送光信号的介质,采用特殊的玻璃材料或塑料制作,分为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两种。 同轴电缆分为粗缆和细缆两种,现在计算机网络中已基本不采用同轴电缆作为传输介质。 ◆6:局域网的特点和组成 (教学重点 使用重点讲授法,加深印象) 1.局域网基本概念 局域网(LAN)指的是在一较小范围内的各种计算机、终端与外部设备连接起来所形成的局部区域网。组成局域网系统的硬件设备一般有:服务器、工作站、交换机等,每台计算机上都需要一个网络接口卡(简称网卡);软件方面需要有网络操作系统的支持,目前常见的网络操作系统主要有Unix、Linux、Windows NT和Netware。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有很多种,常见的主要有以下五种:总线型、星型、树型、环型和网状型。 2.以太网 以太网(Ethermet)是现在局域网中普遍采用的技术,其国际标准为 IEEE 802.3。现在常 用的有100 Base-T快速以太网和千兆以太网,100 Base-T中的100表示数据率为100 Mb/s, Base表示基带传输,T表示双绞线。 ◆7:Internet的基础知识 1.Internet简介 Internet的中文标准名称为“因特网”,是一个由全世界许许多多的网络互联组成的一个网络集合,它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ARPANET。从网络通信技术的观点来看,Internet是一个以TCP/IP协议连接全世界各个国家、各个部门、各个机构计算机网络的数据通信网。从信息资源的观点来看,Internet网是一个集各个领域、各个学科的各种信息资源为一体的、供网上用户共享的数据资源网。Internet具有开放性、共享性、平等性和低廉性的特点。 2.TCP/IP协议 TCP/IP是Internet中采用的标准网络协议,TCP/IP协议采用四层模型,从低到高各层为:网络接口层、网际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TCP/IP是一个网络协议族,其中Internet协议IP和传输控制协议TCP是最核心的两个协议。其中IP是TCP/IP体系中的网际层协议,TCP是TCP/IP体系中的运输层协议。 3.IP地址和子网掩码 (教学难点 使用列举法,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1)IP地址的格式 作为标识主机在网络上的唯一地址,IP地址由32位二进制数组成,为了表示方便一般写成由4个十进数构成,每个十进制数取值0~255,每个十进制数之间以句点“.”相隔(如:203.74.234.253),这种标记法称为“点分十进制表示法”。 (2)IP地址的类型 IP地址由网络号和主机号两部分组成,网络号标识一个特定的网络,主机号标识该网络中的一台特定主机,常用的IP地址分为A、B、c三类。 A类地址:这类地址的特点是以0开头,第一字节表示网络号,第二、三、四字节表示网络中的主机号。 B类地址:这类地址的特点是以二进制10开头,第一、二字节表示网络号,第三、四字节表 C类地址:这类地址的特点是以二进制110开头,第一、二、三字节表示网络号,第四字节 表示网络中的主机号。 少数IP地址有特殊用途,不能分配给主机,在使用IP地址时要注意值0与1有特殊的意 义。 ·网络号不能以127开头,不能全为0,也不能全为l。 ·主机号不能全为0,也不能全为l。 (3)子网掩码(Subnet Mask) 利用子网掩码判断IP地址的网络号与主机号的方法是用IP地址与相应的子网掩码进行与运算,可以区分出网络号部分和主机号部分。子网掩码的另一功能是用来划分子网。 三类IP地址的默认子网掩码为A类:255.0.0.0,B类:255.255.0.0,C类:255.255.255.0。 (4)缺省网关(Default Gateway) 在Internet网中,网关是一种连接内部网与Internet上其他网络的中间设备。缺省网关(1P)地址可以理解为内部网与Internet网信息传输的中转通道的地址。 4.域名系统 域名地址用一种能代表一些实际意义的字符型标识Internet上主机的地址。域名由若干部分组成,它们之间用小数点分开,每个部分由至少两个字母或数字组成,如:fjnu.edu.cn。 域名系统的结构是层次型的,如:fjnu.edu.cn,其中cn代表中国;edu表示域cn下的一个子域,代表教育网;fjnu则是edu的一个子域,代表某所大学。 由于Internet主机间通信要求使用IP地址,所以必须将域名翻译成IP地址。域名服务器用于实现域名地址与IP地址之间对应关系的转换,Internet上有许多这样的服务器。 5.统一资源定位符 URL是Internet中用来描述信息资源的字符串,采用URL可以用统一的格式来描述各种信息资源,包括文件、服务器地址和目录等。URL的格式为:协议名://用户名:密码@主机地址:端口号/文件路径 如:http://www.xyz.com/index.htm 复习巩固: 本课学习了网络协议的定义和三个要素;网络协议的分层模型、OSI参考模型以及各层的功能;网络互连技术和网络互连设备;拓扑结构、局域网类型、网络设备、网络操作系统,理解局域网;IP地址的格式、类型、子网掩码。希望同学们在课后多了解相关的算机网络应用的基础知识。 思考题(作业):无 课后教学效果自评: 通过学习学生对网络协议的定义和三个要素;网络协议的分层模型、OSI参考模型以及各层的功能;网络互连技术和网络互连设备;拓扑结构、局域网类型、网络设备、网络操作系统,局域网;IP地址的格式、类型、子网掩码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掌握和理解,但本部分知识较抽象,学生需要在课后多巩固。 标题: 第五章 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知识 5.6连接Internet 5.7Internet的服务和应用 5.8网络信息检索 5.9网络信息安全 5.10网络安全技术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Internet接入方式、局域网连接Internet的基本设置。 2、了解在Windows XP中安装配置TCP/IP协议、ADSL连接Internet的基本设置; 3、掌握使用Out Express收发电子邮件、使用搜索引擎检索资料的方法。 授课时数:2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Internet接入方式、局域网连接Internet的基本设置;使用Out Express收发电子邮件、使用搜索引擎检索资料的方法。 2、教学难点:Internet接入方式、局域网连接Internet的基本设置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演示法、PPT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引入: 上次课我们学习了网络协议的定义和三个要素;网络协议的分层模型、OSI参考模型以及各层的功能;网络互连技术和网络互连设备;拓扑结构、局域网类型、网络设备、网络操作系统,理解局域网;IP地址的格式、类型、子网掩码等基础知识,今天我们进入Internet接入方式、局域网连接Internet的基本设置;在Windows XP中安装配置TCP/IP协议、ADSL连接Internet的基本设置;使用Out Express收发电子邮件、使用搜索引擎检索资料的方法等的学习。 新授: 7:Internet的基础知识 Internet的接入方式 接入技术用于将用户的计算机或局域网连接到公用网络。常见的Internet接入方式有:拨号网络(PSTN+Modem)、ISDN、DDN专线、ADSL、无线接人技术等。 8:Internet的服务 1.www服务和IE的使用 要求理解“网页”、“HTML”和“HTTP协议”的基础概念。 操作上能够使用Internet Explorer浏览网页,需要掌握的有:在IE工具栏中输入地址访问某个网页,利用超级链接在页面中跳转,保存网页和网页上的某个图片,使用收藏夹保存网页地址。 2.使用Outlook Express收发电子邮件 (教学重点 使用演示法,加深印象) 要求理解E-mail服务的工作方式、电子邮件的收发过程。 电子邮件目前使用的协议为SMTP和POP3,通过SMTP协议,用户主机才能把电子邮件发送到指定的发件服务器,通过POP3协议,用户就能通过邮件收发程序从收件服务器中取回属于自己的电子邮件。电子邮件的信箱地址由两部分组成,格式为:username@hostname,其中usename是邮箱用户名,hostname是邮件服务器的地址。操作上要求能够使用Outlook Express建立邮件账户,设置各种参数(邮件地址、POP3与SMTP服务器地址、账户名称和密码)。能使用outlook Express撰写和发送邮件,并能增加附件。能使用Outlook Express接收邮件,阅读邮件内容,保存附件,转发和回复邮件。 3.使用搜索引擎检索资料 (教学重点 使用演示法,加深印象) 了解两种搜索引擎“分类目录”和“关键字检索”各自的特点。 能够使用常用的搜索引擎(如:Google、百度和yahoo等)查找资料,在使用Google搜索引擎时,可以利用其提供的帮助,掌握单个关键词、多个关键词(与、或)、用“-”号减除无关资料、搜索整个短语或者句子、通配符使用、在某一类文件中搜索等使用技巧。 第二课时 9:网络安全技术 1.数据加密技术 (教学难点 使用举例法,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数据加密是对信息进行变换,形成难以破解的形式。数据加密的技术基础是密码学,在密码学中根据密钥使用方式的不同,一般将加密技术分类为对称密码体系(或单密钥体系)和非对称密码体系(或双密钥体系、公钥密码体系)。对称密码体系的特点是加密和解密时所用的密钥是相同的,密钥必须保密。 公钥密码系统的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是不同的。公钥密码算法中的一个密钥公开,称为公开密钥,用来加密;另一个密钥是为用户专用,是保密的,称为私有密钥,用于解密。对称密码算法的运算量一般较小,但密钥的保管和分发是一个难题。公钥密码算法一般比较复杂,加解密速度慢,但不需要解决密钥交换的问题,并且它还提供了对称密码技术难以提供的服务,如数字签名和身份认证等。 2.数字签名技术 数字签名技术通过一定的算法对文档进行运算,生成一个特殊的字符串加在文档后面。数字签名可以唯一地确定签名人的身份,同时还能对签名后信息的内容是否发生了变化进行验证。它一般采用散列函数和公钥密码算法。数字签名可以提供三个方面的安全性:信息的完整性、信源确认、不可抵赖性。 3.数字证书技术 数字证书是由权威的第三方机构签发,用于证明网络用户身份的一个文件,这种颁发数字证书的机构通常称为“认证中心”或“证书中心”。 数字证书采用公钥密码体制,数字证书的格式一般采用国际电信联盟(ITU)制定的X.509国际标准。以数字证书为核心的加密技术可以对网络上传输的信息进行加密和解密,实现数字签名和签名验证,确保网上传递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以及交易实体身份的真实性,签名信息的不可否认性。 4.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是用于对内网和外网进行一定的隔离,对内部网络进行保护的一种软、硬件设施。它通过一定的安全过滤策略,防止不希望的、未授权的通信进出被保护的网络。 复习巩固: 本课学习了Internet接入方式、局域网连接Internet的基本设置;在Windows XP中安装配置TCP/IP协议、ADSL连接Internet的基本设置;使用Out Express收发电子邮件、使用搜索引擎检索资料的方法;希望同学们在课后多了解相关的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基础知识。 思考题(作业):无 课后教学效果自评: 本课学生学习了Internet接入方式、局域网连接Internet的基本设置;在Windows XP中安装配置TCP/IP协议、ADSL连接Internet的基本设置;使用Out Express收发电子邮件、使用搜索引擎检索资料的方法,本课知识学生接触不多,需要学生自己课后再学习。 标题: 实训十 Internet Explorer的使用、电子邮件工具的使用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启动并使用IE浏览器的方法; 2.掌握使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源,通过实验熟悉按关键词进行搜索的方法; 3.掌握电子邮件的收发方法; 授课时数:2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PPT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使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源,通过实验熟悉按关键词进行搜索的方法;掌握电子邮件的收发方法; 2.教学难点:掌握使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源,通过实验熟悉按关键词进行搜索的方法;掌握电子邮件的收发方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 实训内容: 1、在讲解第五章“计算机网络基础”的内容后,进行上机实际操作。 2、使用Internet Explore 浏览器与邮件收发软件,按照实训指内容要求,将步骤正确完整的填写到实验报告。 实训步骤: 1.启动IE浏览器: 要求: 练习多种方法从Windows环境中启动IE 2.熟悉IE的界面 要求:IE的界面的主要元素有菜单条、工具栏、地址栏、浏览区与状态栏等,通过实验操作熟悉菜单的各个项目的工具栏的使用方法。 访问搜索引擎的主页 要求: 首先启动IE,接着在地址栏中输入搜索引擎的主页地址,如:http://www.google.com,进入搜索引擎Google的主页。 4.输入关键词查找相关资源,搜索同时含多个关键词的资源。 5.熟悉Outlook Express窗口的组成。 Outlook Express窗口主要元素有菜单条、工具栏、文件夹列表区、联系人列表区与浏览区等,通过实验操作熟悉菜单的各个项目和工具栏的使用方法。 6.创建电子邮件账户,撰写邮件,发送和接收邮件 要求: 以“通知”为主题,采用系统默认邮件地址,给邮件信箱xxx@163.com发送一个邮件,内容为:“明天上午9点在教学楼201开班会”,邮件的主题为:“开会通知”,撰写完邮件后,在撰写新邮件的对话框中单击工具栏上的“发送”按钮将发送该邮件,发送完成后Outlook Express自动返回到主界面。 选择工具栏上的“发送和接收”右边的下拉按钮V。如果有多个账户,并想接收所有账户中的邮件,可以选择“接收全部邮件”选项。接收的邮件完成后,在“收件箱”中将会列出所有的新邮件。 小结: 本课学习了使用IE浏览器的方法;使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源,通过实验熟悉按关键词进行搜索的方法;电子邮件的收发方法。希望大家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思考题(作业): 无 课后教学效果自评: 通过上机练习,学生掌握了用IE浏览器的方法;使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源,通过实验熟悉按关键词进行搜索的方法;及电子邮件的收发方法。 标题: 第6章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基础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数据处理、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概念;数据库的特点、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和数据库系统的组成,数据库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方向,数据库应用开发平台; 2.掌握数据模型的两个层次,信息世界的实体、属性、联系概念; 3.掌握层次模型、网状模型,掌握关系的三种基本运算; 授课时数:2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数据模型的两个层次,信息世界的实体、属性、联系概念,层次模型、网状模型,掌握关系的三种基本运算 2、教学难点:层次模型、网状模型,掌握关系的三种基本运算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演示法、PPT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例子: 高考成绩查询系统、银行存取款系统、教学平台管理系统 新授: 1:数据、信息和数据处理 数据本身并没有实际意义,是未经整理,随处可见的,数据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包括数字、文字、图形、图象、视频、声音等都是数据。信息是有一定含义的、经过加工处理的、有价值的数据。数据处理是将数据转换成信息的过程,它包括对原始数据的收集、分类、存储、排序、检索、加工和传输等一系列活动。 2: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系统 1.数据库 数据库即是长期存储在某种存储介质上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相关数据的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较高的数据共享性、独立性、完整性及较低的数据冗余度。 2.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用来对数据库进行集中统一的管理,是帮助用户创建、维护和使用数据库的系统软件,是用户与数据库之间的接口。DBMS的功能可以概括为: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库的运行管理和数据库的建立与维护等.例如:Access、Visual FoxPro、SQL Server、Oracle等都是数据库管理系统。 3.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系统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进数据库技术后的整个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开发工具(如:Delphi,Visual Basic,Visual C++等)、应用系统(用户或专业软件开发人员编写的应用程序)、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构成。 比较: · 数据库关注的是数据 · 数据库管理系统强调的是系统软件,是整个数据库系统的核心 · 数据库系统侧重的是数据库的整个运行系统。 3: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 经历了三个阶段: · 人工管理阶段(20世纪40年代中—50年代中) · 文件系统管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中) · 数据库系统管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现在) 4:数据模型 (教学重点:使用举例法,加深印象) 数据模型就是现实世界的模拟,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联系的抽象描述。分为两个不同层次: · 概念模型:也称信息模型,是按用户的观点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建模,是现实世界到信息世界的第一层抽象; · 基本数据模型:是按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进行建模,是概念模型的数据化。 1.概念模型及其表示 概念模型是用户观点对现实世界的抽象,目前描述概念模型的最常用方法是P.P.Chen于1976年提出的实体一联系方法(E-R图法,Entity-Relationship Approach)。E-R图包括实体、属性和联系三种基本图素。约定用矩形框表示实体,用椭圆形表示属性,用菱形框表示实体问的联系,并在菱形框内写入联系名,用无方向的连线将菱形框与其关联的实体连接起来。 概念模型中实体集之间的联系可分为三类: (教学重难点:使用举例法,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一对一联系:如果对于实体集A中的每个实体,实体集B中至多有一个实体(也可以没有)与之联系,反之亦然。 一对多联系:如果对于实体集A中的每个实体,实体集B中有多个实体与之联系,反之,对于实体集B中的每个实体,实体集A中至多有一个实体与之联系。 多对多联系:如果对于实体集A中的每个实体,实体集B中有多个实体与之联系,反之,对于实体集B中的每个实体,实体集A中也有多个实体与之联系。 E-R模型的表示方法 例:教学管理系统——学生选课E-R图 2.数据模型 基本数据模型描述的是数据库的结构和组织形式,它是概念模型的数据化,这样就有可能用计算机来实现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常见的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关系模型是目前使用最广乏的数据类型,现在流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几乎都支持关系模型,如SQLSer、veI。、()racle、Access、FoxPro等。关系模型具有特别强的数据表示能力,可表示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的联系。 在关系模型中,用一个二维表格来描述实体之间的联系。关系模型中常用的术语: ·关系(Relation):对应通常所说的二维表。 ·属性(Attribute):表中的一列称为一个属性,列名称为属性名,列值称为属性值。 ·元组(Tupie):表中的一行称为一个元组。 ·关键字(Key):能够唯一确定一个元组的属性集合称为关键字。 ·主键(Primary Key):表中可能有多个关键字,在应用中被选用的关键字称为主键。 ·域(Domain):属性的取值范围称为域。 ·外键(Foreign Key):若属性集合S存在于关系Rl中,但不是关系R1的主键;它同时也存在于关系R2中,而且是关系R2的主键,则S是关系R1相对于R2的外键。 ·关系模式(Relation Mode):对关系的描述,一般表示为: (教学重点:使用举例法,加深印象) 关系名(属性名1,属性名2,……,属性名n) 关系模型的特点是:每一列不可再分,即不能表中有表;关系的每一列上,属性值应取自同一值域;在同一个关系中不能有相同的属性名;在同一个关系中不能有完全相同的元组;在一个关系中行、列的顺序无关紧要。 关系模型支持三种基本关系运算:选择、投影和连接,它们操作的对象和结果都是关系。 第二课时 5: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发展方向 数据库技术最初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根据数据模型的发展,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代的网状、层次数据库系统;第二代的关系数据库系统;第三代的以面向对象模型为主要特征的数据库系统。由于互联网的出现,衍生出一批新的数据库技术,促使数据库向智能化集成化方向发展。 6:常用数据库开发平台 常用的数据库开发平台有:微软公司的Access XP、Visual FoxPro 6.O、SQL Servet 2000和oracle 8等,按数据库的观点可划分为两类:数据库服务器和桌面型数据库软件。Access xP和SQL Server 2000是两类较具代表性的常用数据库开发平台。 结构化查询语言(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关系数据库的标准查询语言。SQL语言的功能包括了数据定义、数据查询、数据操纵和数据控制等四个方面。 SQL主要特点是:非过程化语言、面向集合的操作方式、两种使用方式、SQL是一种语言标准并目.语言简洁、功能强大。 作为SQL语言的灵魂语句SELECT具有强大的查询功能和灵活的使用方式。常用格式:SELECT EALL 1 DISTINCT]<列名表> FROM<表名>[,<表名>][WHERE<条件表达式>] [GROUP BY<列名1>[HAVING<条件表达式>]] [ORDER BY<列名2>[ASC]DESC]……-I 利用SQL语言的SELECT语句可以很方便地实现简单查询、条件查询和自然连接查询。 7:数据库技术应用 数据库设计和实施在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数据库设计的步骤大体分为:一是概念结构的设计,即设计系统的概念模型,二是逻辑结构的设计,即将概念模型转换成DBMS所能支持的数据模型,三是以规范化理论为指导,进行数据模型的优化. 数据库实施指的是将数据库设计阶段的结果在计算机上实现。即使用数据库开发平台如Access XP创建数据库、数据表及表间的关联等。 复习巩固: 本课学习了数据处理、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概念;数据库的特点、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和数据库系统的组成,数据库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方向,数据库应用开发平台;掌握数据模型的两个层次,信息世界的实体、属性、联系概念;层次模型、网状模型,掌握关系的三种基本运算;;希望同学们在课后多了解相关的数据库技术及应用基础知识。 思考题(作业):无 课后教学效果自评: 本课学习了数据处理、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概念;数据库的特点、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和数据库系统的组成,数据库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方向,数据库应用开发平台;数据模型的两个层次,信息世界的实体、属性、联系概念;层次模型、网状模型,掌握关系的三种基本运算。知识点较多,部分知识较复杂,要求学生自己课后多去研究。 标题: 实训十一 数据库文件和表的创建、查询数据库内容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启动Access XP的方法; 2.掌握使用Access XP创建数据库和表的方法; 3.掌握使用Access XP查询数据库信息的方法; 授课时数:2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PPT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使用Access XP创建数据库和表的方法;使用Access XP查询数据库信息的方法; 2.教学难点:使用Access XP创建数据库和表的方法;使用Access XP查询数据库信息的方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 实训内容: 1、在讲解第六章“数据库技术及应用基础”的内容后,进行上机实际操作。 2、使用Access XP创建数据库和表,按照实训指内容要求,将步骤正确完整的填写到实验报告。 实训步骤: 1.启动Access XP: 要求:从Windows环境中启动Access XP。 2.创建一个新的数据库文件: 要求:在自己的文件夹内创建一个数据库,并以 “data”重命名。 3.创建新表: 要求: 在data文件中创建两个新表“student”“text”两个表格,“student”的表格各个字段分别:num、name、sex,“text”表的字段分别是:ywtext、sxtext。 具体属性如下: 表“student” 字段名称 类型 大小 说明 num 文本 3 学号 name 文本 10 姓名 sex 文本 2 性别 表“text” 字段名称 类型 大小 说明 ywtext 文本 3 语文分数 sxtext 文本 3 数学分数 4.输入数据,保存表格: 要求: 打开表格,输入数据,可随意输入合适的数据,保存输入的数据。 5.查询表格记录: 要求:在“查询”中输入:select语句查询显示“student”表。 思考题(作业): 无 课后教学效果自评: 通过实训,学生基本掌握了Access基本的建立数据库,建立表格操作。完成情况较好。 � EMBED PBrush ��� CPU寄存器 高速缓存 RAM 外存及虚拟存储 � EMBED Word.Picture.8 ��� � EMBED Word.Picture.8 ��� 微 处 理 器 CPU 存储器 I/O接口 I/O设备 数据总线 地址总线 控制总线 总线及总线控制逻辑 中央处理器 (CPU) 运算器 (ALU) 控制器 内存储器 (主存) (主存) 磁盘驱动器接口 输入/输出接口 输入/输出设备 各种外部 设备 其它外设 接口 …… …… 磁盘设备 (外存) Pentium 4 CPU Pentium III CPU CRT显示器 LCD显示器 显示卡 键盘 人体键盘 无线鼠标 鼠标 鼠标接口 USB口 打印机(激光打印机、喷墨打印机和针式打印机) 声卡 音箱 麦克风 手写笔 扫描仪 移动硬盘 优盘/ U盘 数码相机 触摸屏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 EMBED Equation.3 ��� 000 ~ 0 001 ~ 1 010 ~ 2 011 ~ 3 100 ~ 4 101 ~ 5 110 ~ 6 111 ~ 7 =(010 101 100 101.101 101 100)2 (10101100101.1011011)2 =( 2 5 4 5.5 5 4)8 000 ~ 0 001 ~ 1 010 ~ 2 011 ~ 3 100 ~ 4 101 ~ 5 110 ~ 6 111 ~ 7 =(101 111.010 100)2 (57.24)8 =(101111.0101)2 0000 ~ 0 0001 ~ 1 0010 ~ 2 0011 ~ 3 0100 ~ 4 0101 ~ 5 0110 ~ 6 0111 ~ 7 1000 ~ 8 1001 ~ 9 1010 ~ A 1011 ~ B 1100 ~ C 1101 ~ D 1110 ~ E 1111 ~ F =(0101 0110 0101.1011 0110)2 (10101100101.1011011)2 =(5 6 5.B 6)16 � EMBED Equation.3 ��� · 11111110 10000000 10000000 11111110 10000000 10000000 11111110 00000000 � EMBED PBrush ��� � EMBED PBrush ��� � EMBED PBrush ��� � EMBED PBrush ��� � EMBED PBrush ��� � EMBED PBrush ��� � EMBED PBrush ��� � EMBED PBrush ��� � EMBED PBrush ��� � EMBED PBrush ��� � EMBED PBrush ��� � EMBED PBrush ��� � EMBED PBrush ��� . PAGE - 3 - . _1254642082.unknown _1254643225.unknown _1254638979.unknown _1254639079.unknown _1254639121.unknown _1254639012.unknown _1254635862.doc 图2-22 平板式扫描仪 _1254635895.doc 滚筒式绘图仪
本文档为【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8.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机构认证用户
金水文库
鑫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经营:PPT设计 、课件制作,软文策划、合同简历设计、计划书策划案、各类模板等。公司秉着用户至上的原则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格式:doc
大小:3MB
软件:Word
页数:131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9-05-09
浏览量: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