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三章教育目的和教育制度

第三章教育目的和教育制度

举报
开通vip

第三章教育目的和教育制度 教育目的 《教育学》——第四章 如果一位教育工作者不能明确说出他的教育活动的目的,那就跟一个建筑师在为一座新建筑奠基时还不知道要建筑什么东西一样,令人不可理解。 ——乌申斯基 我们应该使每一个学生在毕业时,带走的不仅仅是一些知识和技能,最重要的是要带走渴望知识的火花,并使它终生不熄地燃烧下去。 ...

第三章教育目的和教育制度
教育目的 《教育学》——第四章 如果一位教育工作者不能明确说出他的教育活动的目的,那就跟一个建筑师在为一座新建筑奠基时还不知道要建筑什么东西一样,令人不可理解。 ——乌申斯基 我们应该使每一个学生在毕业时,带走的不仅仅是一些知识和技能,最重要的是要带走渴望知识的火花,并使它终生不熄地燃烧下去。 ——苏霍姆林斯基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 1、教育目的 广义教育目的: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和要求。 狭义教育目的:把受教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 一、 教育目的的概述 应然的教育目的: 人们依据现存的社会条件和教育目的的基本理论所提出的具有某种倾向性的教育目的。 实然的教育目的: 是教育工作者或与教育有直接联系的人,在自己的教育行为中所实际追求的教育目的。 2、教育目的的功能 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工作的归宿。 “目标就是价值,假如目标有价值,并且人愿意获得它(实现它),那么,它便能使学习者付出为达到该目标所需要的力量。” 1. 定向(指明方向) 2. 调控(激励奋进) 3.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评价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 教育目的的功能 3、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的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包括三部分: 教育的性质和服务方向 教育目的 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1) 区别 1)分别属于不同的研究范畴 教育目的是学术性概念,是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内容与范畴;教育方针是政治性概念,是教育政策学或教育行政学范畴。 2)定位不同 教育目的是针对人的发展而言,指向受教育者个体;教育方针则是反映对教育事业整体的要求和希望,定位于上层建筑或意识领域的地位和作用。 3)特点不同 教育目的具有理想性、不确定性;方针不可回避性和现实针对性。 教育方针是上位概念,教育目的是下位概念。教育目的要通过贯彻教育方针来实现。 (2)联系 1)二者都是由国家规定的,都是对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全国必须统一执行的,二者具有一致性和同构性。 2)教育方针包含了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核心和内容。 3) ☆它们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 (二)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和内容结构 1、层次结构(纵向分析) 1、教育目的(国家) 2、培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 3、课程目标(学校课程设置) 4、教学目标 (一节课、一单元或学期) 教育目的的层次 二级 培养 目标 三 级 课程 目标 四级 教学目标 (1)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区别: 1)教育目是唯一的,培养目标是多种多样的。 2)教育目的是对所有的受教育者;培养目标对不同的受教育者提出的。 联系: (1)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学校确立培养目标的依据,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2)教育目的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来体现和落实。 (3)普遍与特殊、总目标与分目标、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2)教育目的与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教学目标:教师在实施课程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的教学工作时所期望达到的要求或结果。 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必须依据教育目的来设计,反映教育目的对培养人才的要求。 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落实具体的教学目标来实现。 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一)确立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1.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 教育目的受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及以此为基础的政治观点与制度的制约。 二、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1)生产力发展状况 反映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各种因素中,生产力的发展是制约教育目的的最终决定性的因素 2)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及建立在这种生产关系之上的政治制度 3)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也使教育培养的人各具特色 2、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 如:人性假设、哲学观念、理想人格 3、教育目的要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特点 但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不能决定教育的性质与方向 所以,真正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方向和内涵的是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 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目的的基本观点。 (二)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思考:我们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挣大钱过好生活? 能够找个好工作? 将来能教好学生,实现自身的价值? 成为一个让别人看得起的人?…… 教育目的价值取向是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哪种教育目的是好的)。 1、个人本位论 把人作为教育目的的出发点和归宿。 认为教育目的应当由人的本性、本能的需要来决定,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高度发展。 代表人物:卢梭、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马斯洛、孟子(卢洛孟福泰)等。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各种人本位的价值的观点不一: 基本观点 : 1)教育目的是根据个人的发展的需要制定的; 2)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价值在于有助于个人的价值的实现; 3)教育的基本职能在于使人的本能不受影响的发展。 2、社会本位论 教育目的是由社会的需要所决定的。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就是教育要追求的根本目的,教育应该按照社会对人的要求来设定。 代表人物:孔德、孔子、凯兴斯泰纳、涂尔干、那托普(司徒两孔)等。 基本观点: 1)个人的一切发展都赖于社会; 2)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的需要来确定; 3)强调教育要培养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 4)教育的结果是以其社会功能发挥的重要程度来衡量的。 3、教育无目的论——“教育即生长” 代表人物:杜威 观点: 1)认为“教育就是生长;在它自身以外,没别的目的”(没有预先设置的目的,在教育过程中生成); 2) 主张“社会中心”、“学校即社会”。 并非完全放弃教育目的,而是反对外加的、强制性的教育目的。 (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基础。 1、含义 全面发展是人的精神与身体、个体性与社会性都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 2、人的全面发展受到社会条件和社会分工的制约(旧社会分工导致人的片面发展) 3、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对人提出了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 4、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到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以实现。 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和途径。 (一)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沿革 1、古代 “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子夏日:‘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大学》 “明人伦”;孟子“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后世也称为“五伦”. 三、我国的教育目的 2、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目的 1)1957年:“三育两有”(德育智育体育,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第一个教育方针 2)1978年:“两必须”(为无产阶级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育” “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4)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四有、两爱、两精神”。(有思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爱祖国爱社会主义,奉献精神科学精神) 5)1986年:“三育四有” 《义务教育法》首次把全民素质纳入教育目的。 6)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两必须、三育”。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首次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我国的教育方针。也是目前通行的教育目的最规范的表述。 7)1999年6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四有两重点”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1)坚持培养劳动者的观念 2)坚持全面的人才观念 3)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观念 2、坚持全面发展 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发展(但不是平均发展) 3、培养独立个性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精神 (三)普通中小学的任务和培养目标 1、普通中小学的性质与任务 ☆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基础教育 任务是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习做人和进一步接受专业(职业)教育打好基础,为提高全民族素质打好基础。 特点:基础性、全面性和全体性 2、普通中小学的培养目标 九年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 “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三育四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3 、普通中小学教育的组成部分 德育、体育、智育、美育、综合实践活动 1)德育 方向,导向 湖北省公安厅2月12日宣布,“熊猫烧香”病毒的制作者李俊(男,25岁,武汉新洲区人)被抓获,参与传播的雷磊(男,25岁,武汉新洲区人)等7名犯罪嫌疑人也一并归案。这是我国破获的国内首例制作计算机病毒的大案。 2)智育: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知识、技能和发展他们的智力的教育。 3)美育:又称为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4)体育 5)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技术) 德育为首,起导向和保证作用; 智育是全面发展的基础为其它各育提供科学知识基础和智力基础依据; 体育是实施各育的身体保证; 美育是全面教育的升华; 综合实践活动在促进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结合,使学生手脑并用,理论与实践结合方面有重要作用。 正确理解和把握“五育”之间的辩证关系,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和基础性。 在教育中,我们应当做到五育并举、相互贯通。 当代有一位教育专家兼作家这样叹息中国的教育:“要想使中国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前程,现在中国父母唯一要做的恰恰不再是帮助学校把他们的考分再提高一些,而是保护好自己孩子的天赋别再受学校的侵害吧!” 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这段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你从教育的根本目的出发对中国当前的教育进行反思。 [案例一] 这段话指出了当前中国教育的弊端,当前中国教育趋向于分数教育(即应试教育),都是以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学生已经变成读书机器,而失去了本身拥用的天赋,没有自我了。 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发展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部分组成,为能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中国教育已经开始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解放人的自我了。 四、素质教育 1、应试教育的理解 应试教育是一种“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的教育;它以分数或升学率作为质量标准,突出教育的筛选功能,是“选拔适合于教育的学生”的教育。 1)应试教育的特征 应试教育是选拔、淘汰、不平等的精英教育,强调用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唯一的指标; 应试教育是一种片面强调智育的教育; 应试教育着重于对学生的共同要求,过分强调统一性而忽视差别性。 应试教育是以片面追求升学率为目的的教育。 2)应试教育的危害 束缚了教育视野; 弱化了学生能力; 影响了教育公平; 导致学生片面发展; 局限了学生的思维; 加重教师与学生的负担。 2、素质教育 是依据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思想,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素质教育是“造就适合于教育的学生的教育”。 “教育是鞋,孩子是脚。” 1)素质教育的内涵解读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五育协调”(德智体美劳)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协调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其价值取向是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处”。最终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1)宗旨 “一个宗旨”:提高国民素质 (2)三大任务 发展生理素质 培养心理素质 形成社会文化素质 (3)两个重点 “两个重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 思考: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对立吗? “传统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主要区别 传统教育 素质教育 教育目的 升学,应试 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 培养目标 知识型的人 创新型的人 教育内容 知识 “五育” 教学方法 “三死”:死扣书本,死记硬背,死追分数 “三发展”: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个性发展 理论依据 教育的基本功能是选拔 教育的基本功能是发展 学生观 面向少数尖子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 思考: 1、素质教育就是要取消考试吗? 2、素质教育就是多加几节音乐课、美术课和体育课吗? 3、“减负”就是素质教育吗?“减负”就是不布置作业了吗? 4、实施素质教育教师的负担减轻了吗? 案例二: 试从创新教育的角度,谈一谈你对下面这则案例的看法: 我国某学校,来了一位美国的访问教师,对中国孩子进行为期三个月的美术教育。有一次,他以“快乐的节日”为题让孩子们画画。结果,很多孩子画的是圣诞树,而且一模一样。他惊叹之余顺着孩子的视线发现墙上画着一棵同样的圣诞树。于是,他把墙上的圣诞树盖起来,要求孩子们仍以“快乐的节日”为主题,重新画一副画。这一回,孩子们咬着笔头,瞪着眼睛,无从下笔。 1)转变教育观念(教师观与学生观) 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把德育放在首位,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发展。 2)深化对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等的改革 3)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制度 4)改革考试和招生制度提高校长和教师的素质; 系统筹划,整体推进素质教育 3、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 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 一、教育制度的内涵 (一)概念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广义的学校制度 包括儿童教育机关(如少年宫、儿童影剧院、少年之家)、成人教育机关(如文化宫、图书馆、博物馆、等影剧院)和学校教育的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狭义的教育制度简称学制 (二)结构 1.就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而言,教育制度不仅包括教育的各种施教机构与组织,还包括教育的各种管理机构与组织。 2.就教育机构与组织的规则而言,教育制度包括教育基本法、教育法律法规与学校规章等。 二、学校教育制度 (一)概念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的学校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国家整个教育制度的主体部分。 (二)建立学校教育制度的依据(社会、个人) 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2.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3.对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 4.各国历史条件、文化传统 (三)现代学制的类型 1.双轨型(英) 一轨自上而下,其结构是——大学(后来也包括其他高等学校)、中学(包括中学预备班); 另一轨从下而上,其结构是——小学(后来是小学和中学)及其后的职业学校(先是与小学相连的初等职业教育,后发展为和初中连接的中等职业教育)。 它们是两个平行的系列,既不相通也不相接,这样就剥夺了在国民教育学校上学的劳动人民子女升入中学和大学的权利。 2.单轨型(美) 单轨学制:只有一种结构,从小学、中学而后到大学自下而上。 一个系列、多种分段,即六三三、八四、四四四等多种分段。单轨制最早产生于美国,后来被许多国家都采纳。 3.分支型/混合型(中、俄) 前苏联的学制是典型的分支型学制。它是在双轨制与单轨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这种学制的分支是在初中教育阶段以后进行的,而在初中教育阶段以前(包括了小学、初中阶段)还是属于单轨的。这种学制的优点是上通下达,左右畅通。 中国现行学制系统 (四)现代学制的变革特点 1.终身教育受到普遍重视。 2.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义务教育通常是指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对一定年龄阶段的儿童免费、强制普及实施特定年限的基础学校教育。强制性是义务教育最典型的特征。 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 三、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一)旧中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1.1902壬寅(隐忍)-1904年的癸卯学制 1902年学制:中国近代第一个由国家正式颁布的学校系统。 1904癸卯学制:中国近代第一个由国家正式颁布并在全国实施的学校系统;三段七级年限长;仿日本学制;重视师范教育与实业教育;注重教学法的改进;注重书本与实践的结合;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但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一方面必须以中学为本,一方面又强调学习西学,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学制偏长。另外,广大妇女被排斥在学校教育之外,这也体现了这一学制的封建性。 2.1922的壬戌学制 美国蓝本,该学制采用六三三分段法,比较符合学龄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小学修业年限6年 ,中学校修业年限于6年,分为初高两级,初级3年,高级3年。大学校修业年限4年至6年 。 缩短了小学年限 ,有利于初等教育的普及 。 中等教育阶段是改制的核心。中学由4年一贯制改成三三制,分成初,高中两级,并实行选科制和分科制,学生有了选择的余地克服了旧学制中中学只有4年而造成的基础知识浅的缺失,改善了中学与大学的衔接关系。 大学取消了预科,实行选科制。 新学制增强了职业教育,其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兼顾了升学和就业。 在师范教育方面,种类得以增多,程度相应提高,而设置灵活。 (二)我国现行教育形式的构成 (1)教育形态构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2)教育阶段构成:学前教育、学龄教育、继续教育 (3)教育形式构成:全日制学校、半日制学校、业余制学校 (4)受教育方式构成:面授教育、函授教育、远距离教育、自学考试 (三)当代我国学制改革的主要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者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类型多样化 5.终身教育受到普遍重视 第三节 教育体制改革 一、教育体制改革的内容 (一)积极实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所谓义务教育,就是以法律的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是一种普遍的,全民的教育。义务教育具有两方面的含义。 义务教育的特点 第一,义务教育具有强迫性。义务教育作为国民基础教育,是每个社会成员都必须接受的。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无论是否愿意,都必须接受义务教育,否则国家法律机关将强制执行。 第二,义务教育具有免费性。义务教育是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教育。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动员社会国力量捐资助学,学校应积极改善办学条件,为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父母和监护人负有保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责任。 义务教育是国民的基础教育,普及教育必须走义务教育之路。实现义务教育才能达到教育的普及,从而提高整个民族素质,推进社会的发展。因此,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义务教育。 (二)调整中等教育结构,适当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中等教育结构主要由普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两部分组成。普通教育以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为学生将来升学或就业做准备。 职业技术教育则属于专业教育,包括各种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中学以及在职职工的各种技术培训。是对学生进行从事某种职业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 (三)适度扩大高等教育规模,优化结构,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高等教育是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包括专科、本科和研究生院三级结构。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发展文化科学技术的双重任务。 在层次结构上,重点发展高等专科层次教育,特别是面向广大农村、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城镇第三产业的高等专科教育和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 (四)发展成人教育 终身教育强调要把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成人教育综合起来,这已为许多国家所接受,发展成人教育已构成当前世界各国教育制度改革中的重要内容。 当前,我国成人教育改革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职工岗位培养,以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 第二,成人学历教育,以满足不同行业对从业者的学历要求; 第三,成人扫盲教育,以扫除在许多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文盲; 第四,大学后继续教育,以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
本文档为【第三章教育目的和教育制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豆浆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814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初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9-05-16
浏览量: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