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语文摘抄]语文摘抄

[语文摘抄]语文摘抄

举报
开通vip

[语文摘抄]语文摘抄[语文摘抄]语文摘抄 篇一 : 语文摘抄 语文摘抄 1、能够破碎的人,必定真正活过。林黛玉的破碎,在于她有刻骨铭心的爱情;三毛的破碎,源于她历经沧桑后一刹那的明彻与超脱;凡高的破碎,是太阳用黄金的刀子让他在光明中不断剧痛,贝多芬的破碎,则是灵性至极的黑白键撞击生命的悲壮乐章。如果说那些平凡者的破碎泄漏的是人性最纯最美的光点,那么这些优秀的灵魂的破碎则如银色的梨花开满了我们头顶的天空。 2、生命不是一篇“文摘”,受平淡,只收藏精彩。她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是一个”连载”,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她都不会在你背后留有空白...

[语文摘抄]语文摘抄
[语文摘抄]语文摘抄 篇一 : 语文摘抄 语文摘抄 1、能够破碎的人,必定真正活过。林黛玉的破碎,在于她有刻骨铭心的爱情;三毛的破碎,源于她历经沧桑后一刹那的明彻与超脱;凡高的破碎,是太阳用黄金的刀子让他在光明中不断剧痛,贝多芬的破碎,则是灵性至极的黑白键撞击生命的悲壮乐章。如果说那些平凡者的破碎泄漏的是人性最纯最美的光点,那么这些优秀的灵魂的破碎则如银色的梨花开满了我们头顶的天空。 2、生命不是一篇“文摘”,受平淡,只收藏精彩。她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是一个”连载”,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她都不会在你背后留有空白;生命也不是一次彩排,走得不好还可以从头再来,她绝不给你第二次机会,走过去就无法回头。 3、试试看——不是像企鹅那样静静的站在海边,翘首企盼机会的来临,而是如苍鹰一般不停的翻飞盘旋,执着的寻求。试试看——不是面对峰回路转、杂草丛生的前途枉自嗟叹,而是披荆斩棘,举步探索。试试看——不是拘泥于命运的禁锢,听凭命运的摆布,而是奋力敲击其神秘的门扉,使之洞开一个新的天地。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 4、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 响,一种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了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成熟》 5、蜡烛有心,于是它能垂泪,能给人间注入粼粼的光波;杨柳有心,于是它能低首沉思,能给困倦的大地带来清醒的嫩绿,百花有心,于是它们能在阳光里飘出青春深处的芳馨。《蜡烛有心》 6、心的本色该是如此。成,如朗月照花,深潭微澜,不论顺逆,不论成败的超然,是扬鞭策马,登高临远的驿站;败,仍滴水穿石,汇流入海,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的傲岸,有”将相本无主,男儿当自强”的倔强。荣,江山依旧,风采犹然,恰沧海巫山,熟视岁月如流,浮华万千,不屑过眼烟云;辱,胯下韩信,雪底苍松,宛若羽化之仙,知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肯因噎废食。 7、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8、即使青春是一枝娇艳的花,但我明白,一枝独放永远不是春天,春天该是万紫千红的世界。即使青春是一株大地伟岸的树,但我明白,一株独秀永远不是挺拔,成行成排的林木,才是遮风挡沙的绿色长城。即使青春是一叶大海孤高的帆,但我明白,一叶孤帆很难远航,千帆竞发才是大海的壮观。 9、带着一颗快乐的心,你会处处感到快乐;带着一颗宽厚的 心,你会处处感到温暖。人生难免遇到伤害,只要勇敢、坚强地面对,它就会成为难得的财富。心不设防,天宽地长。《心不设防》 10、一只青鸟欢呼着从窗前掠过,将音乐从天堂带来,颗颗洒落,珍珠般清脆。恍惚中,有人拔剑而长歌曰:“我辈岂是蓬蒿人”,大笑而去,顺滚滚东逝长江,穿巴峡巫峡,过洞庭扬州;醉酒入长安,挥毫金銮殿上,故作狂态,国舅磨墨,力士脱靴,嘲尽天下豪贵;云游九州,望川而吟银河飞流,凭吊沧浪,偕友共举杯盏,不舍孤帆万里,痛哭晁卿……李白,自九天而来,飞流直下,豪情万丈,仗诗行遍天下,演绎了一幅魂丽多彩的人生画卷。《生命是一种责任》 11、心有明灯,便不会迷路,便可拒绝黑暗、胆怯,拥有一份明朗的心情,一份必胜的信念,一份坦荡的胸怀……心有小窗,便有亮丽的阳光进来,小酌一些温暖的故事,便有自由清风邀约一些花香或者白云。心有琴弦,纵然客去茶凉,仍有小曲缓缓响起,仍有满树桂花知音而化为酒香。 12、爱,有的时候不需要山盟海誓的承诺,但她一定需要细致入微的关怀与问候;爱,有的时候不需要梁祝化蝶的悲壮,但她一定需要心有灵犀的默契与投合;爱,有的时候不需要雄飞雌从的追随,但她一定需要相濡以沫的支持与理解。 13、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了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14、如果说生命是一座庄严的城堡,如果说生命是一株苍茂的大树,如果说生命是一只飞翔的海鸟。那么,信念就是那穹顶的梁柱,就是那深扎的树根,就是那扇动的翅膀。没有信念,生命的动力便荡然无存;没有信念,生命的美丽便杳然西去。 15、绿,是夏日树阴下的那潭清泉,里面荡漾着几根绿油油的小草。绿,是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西湖,引得无数文人为之神魂颠倒。绿,是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梅雨潭,成为脍炙人口的美文。《找寻自己的绿》毫无置疑,绿是最令人心动的颜色。墨绿给人以淡泊宁静;浅绿给人以恬静轻快;嫩绿则给人以生命的畅想。而绿的乐章给人的或许就是对生存、生活、生命的思索。《绿的乐章》 16、热爱是风,“贫穷而能听到风声也是好的”。热爱是雨,“有情芍药含春泪”。热爱是土,俯身就能抠出一把,哪一把土壤里没有先民的血汗和未来人的绿梦呢,热爱是云,仰首就能望到一片,哪一片云里没落过孩子的向往和老人的忆念呢,因为热爱,我们心存感激,因为热爱,我们满怀忧愤;因为热爱,我们甘于淡泊宁静的日子;也因为热爱,我们敢于金戈铁马去马革裹尸还。忍辱负重的生,生是热爱;大义凛然地死,死是热爱;清清爽爽,认认真真地活着,活着又何尝不是热爱~《热爱生活》 17、毅力,是千里大堤一沙一石的凝聚,一点点地累积,才有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壮丽;毅力,是春蚕吐丝一缕一缕的环绕,一丝丝地坚持,才有破茧而出重见光明的辉煌;毅力,是远航的船的帆,有了帆,船才可以到达成功的彼岸。 18、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不要埋怨生活给予了太多的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滚,就会失去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就会失去壮观。人生如果仅去求得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19、快乐=物质/欲望。这是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的快乐方程式。从经济学的观点看,物质消费越大,欲望越小,快乐就越大,正应了中国人的一句古话”知足常乐”。反之,如果一个人的物质消费有限,而欲望无穷大,将会怎样呢,路瓦栽夫人有那么多”梦想”,又有那么多”陶醉”,她怎么能不痛苦、伤心呢, 20、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雪峰是伟大的,因为满坡掩埋着登山者的遗体;大海是伟大的,因为处处漂浮着舟楫的残骸;登月是伟大的,因为有挑战者号的殒落,人生是伟大的,因为有白发,有决别,有无可奈何的失落。古希腊傍海而居,无数向往彼岸的勇士在狂波间前仆后继,于是有了光耀百世的希腊悲剧。 21、心有栅栏,然后青藤爬过,那些小秘密点缀其中,像叶片下小憩的蝴蝶,做梦一般,只能用花粉形容。心有玉阶,满阶是香囊佩瑶,满阶是锦言妙计,还有玲珑小贝和神秘念珠。于是孤独不再降临,花瓶不再寂寞。心有圣殿,供奉着高贵,尊严、善良、理想和追求……这都是些美丽的神灵。由此,而不可侵犯;由此,而拥有世界和自己。《心有明灯》 篇二 : 大学语文摘抄 一、单元内容概要 本单元要求考生背诵20首诗词,并掌握基本抒情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和表现手法。 学习诗词单元,应当认知以下几种基本抒情方法: 1、直接抒情,即不假外物、不加掩饰、直陈自己的喜怒哀乐。典型的例子如《诗经》中的“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和《琴歌》中的“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等等。教材中的典型如:陆游《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愤》“早岁那知世事艰”和李煜《虞美人》“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前者以自己不请世事艰难抒发报国无门的悲愤,后者以往事不堪回首坦陈亡国的痛楚。 2、间接抒情,即通过写景、叙事或描绘人物举动来表达情感,披露心迹,它分如下几类: 写景抒情,最为常见,往往要用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融情于景。如柳永《望海潮》着力铺写景物,“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却分明流动着作者的惊喜。陶渊明《归国田居》中“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巅”几句,不仅是对质朴宁静田园风光的写照,也包盛了诗人脱离官场污浊、重归自然生活的悠然自得之情。 二是借景寄托。如李商隐《夜雨寄北》“巴山夜雨涨秋池”抓住秋雨特征以借景抒情;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客合青青柳色新”既是实景实绘,又因折柳送别的传统风习象征着一次新的离别在即,满含依依不舍之情;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这篇以春草关合人情,借凄凄春草抒凄凄别值。 三是缘情写景。如辛弃疾《水龙吟》写山“献愁供恨”,显然是作者将自己深沉的家国之思和复国无望之情移入了客观事物;刘禹锡《乌衣巷》写曾是热闹繁华如今却荒凉冷落的乌衣巷,就凝注着诗人沧海桑田的感慨。 四是因情造景。如杜牧《江南春》即将风和日丽之景、烟雨迷蒙之景、江南大地千里范围之景统摄到一幅画面之中进行高度艺术概括,暗示人们:信佛无益于治国安民。 叙事抒情。如杜甫《蜀相》“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通过杨抬诸葛亮一生的丰功伟绩,表达作者的崇敬心倩。 描绘人物举动抒情。如李清照《武陵春》“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和辛弃疾《水龙吟》“把吴构看了,栏于拍遍”等诗句。 学习诗词,还应把握以下几种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 1、比喻。如们渊明《归国田居》“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比喻自己对摆脱羁绊、重归自然的向往和追求。 2、夸张。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天一色无纤尘”、王昌龄《出塞》“万里长征人未还”等诗句。 3、象征。如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浮云蔽日”象征群小包围皇帝,蔽其视听;苏轼《水调歌头》以月之“阴晴圆缺”象征人之“悲欢离合”。如《送元二使安西》一诗以“柳色新”象征离别,“柳”的意象是具体的,而作为其对应物的“离别”则隐含不露。 4、用典,运用典故来抒情言志表明心迹。如辛弃疾下片就连用了张翰、刘备、桓温三个典故。 学习本单元,还应掌握有关诗词体裁的一些常识: 1、以句式分,有四言诗、五言诗、六言诗、七言诗、杂言诗等。 2、以体裁分,有楚辞体、乐府体、歌行体、律体等。 3、近体诗,是唐宋以来流行的、形成于唐代的一种格律诗体,它在平仄、押韵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它主要分为: 绝句,包括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每首四句,每句五言者称五绝,每句七言者称七绝。如《出塞》、《送元二使安西》、《枫桥夜泊》、《乌衣巷》、《江南春》、《夜雨寄北》都是七绝。 律诗,包括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每首八句,每句五言者称五律,每句七言者称七律。如《赋得古原草送别》为五律,《蜀相《书愤》为七律。 4、古体诗,与近体诗的讲究声律相对而言的,而不以创作时间而定。唐宋以来的诗人也多作古体诗。如《迢迢牵牛星》、《归国田居》、《春江花月夜》、《游子吟》等。 5、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称词调或词牌,如《沁园春》、《虞美人》、、中调、长调。通常把双调词的第一段称为上片、前阙或上阙,把第二段称为下片、后阙或下阙。 二、单元知识要点 诗词基本知识要点 1、《沁园春?雪》。这首词作者为毛泽东。该词通过描绘北方壮丽雪景,评说历史上的一些封建雄主,表现出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与对今日人民创建新中国的殷切期望与坚强信心。主要运用了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 2、《迢迢牵牛星》。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作者不详。本词借牛郎织女传说来抒发世间女子别离相思之苦,通篇采用比兴手法。 3、《归园田居》。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田园诗,作者为东晋陶渊明。本诗主要抒写了诗人崇尚自然的心志,表达了他归隐田园后的喜悦心情,采用比喻、对比修辞手法。 4、《出塞》,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边塞诗,作者王昌龄,盛唐诗人。该诗慨叹边塞战争的经久不息及其给人民带来的生离死别的痛苦,希望能有英勇善战的将领来保卫国家的安宁。诗中借用典故,寓意深重。 5、《春江花月夜》,这是一首七言长篇抒情古诗,作者张若虚,唐代诗人。诗作描绘了春江花月夜的自然美景,抒写了人间的离情别绪,表现了诗人对宇宙永恒、人生短暂的思索。此诗在抒情方法上主要采用借景抒情,并运用了暗示的手法。 6、《送元二使安西》,这是首七言绝句。也是首送别诗。作者王维,盛唐诗人。本诗通过送别地点与饯行场面的描写,表现了朋友之间依依惜别之情。该作兼用借景抒情与借事抒情两种表现方法。 7、《登金陵凤凰台》,这是首七言诗,属怀古诗。作者李白,盛唐伟大诗人。该诗抒写诗人登临金陵凤凰台的所见所感,并运用了对比、比喻、象征的修辞手法。 8、《蜀相》,七律诗,属怀古诗,作者杜甫,盛唐伟大诗人。诗中记述了诗人初居成都,寻访武侯相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诗作借景抒情与借事抒情相结合,并运用了设问句。 9、《枫桥夜泊》,七绝,周羁旅诗,作者张继,中唐诗人。该诗通过描写夜泊枫桥见到的江南水乡秋夜特有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旅途中的惆怅心情。该诗最大的特点是诗中有画,借景抒情。 10、《游子吟》,五言古诗,也是作者自创的新乐府诗。作者孟郊,中唐诗人。该诗通过描绘慈母为游子穿线缝衣的细节,歌颂了真挚的母爱。诗中运用了比喻与象征的修辞手法。 11、《乌衣巷》,七绝,作者刘禹锡,中唐诗人。本诗通篇写景,并 寓情于景。 12、《赋得古原草送别》,五律,属送别诗,作者白居易,中唐诗人。该诗借描写春草以寄托别情,借景抒情,并化用典故。 13、《江南春》,七绝,属咏史诗,作者杜牧,晚唐诗人。该诗借描绘江南美丽的春景,寄予历史的感慨。本诗写景具有整体性,并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 14、《夜雨寄北》,七绝,属于相思诗,作者李商隐,晚唐诗人。本诗以诗代信,倾诉思念亲人,渴望北归的感情,构思巧妙,含意丰富。 15、《虞美人》,这是首词,作者李仍,五代南唐词人。全词纯用白描手法,比喻贴切生动。 16、《望海潮》,这是首词,作者柳永,北宋词人。本词描写杭州的繁华景象,与西湖的秀丽景色,赞美城市风光,表现了百姓与地方官的游乐。多用铺叙与白描手法。 17、《水调回头》,这是首中秋咏月词,作者苏武,北宋杰出的文学家。该词通过描绘中秋佳节,饮酒赏月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对弟弟苏辙的怀念,对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安慰和祝愿。 运用设问句,以月贯穿全词,构思缜密。 18、《武陵春》,这是首词,作者李清照,宋代杰出女词人。该词通过对主人公外在情态举止与内心活动的刻画,表达了词人“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沉痛心情,构思新颖。 19、《书愤》,七言律诗,作者陆游,南宋爱国诗人。 20、《水龙吟》,词,作者辛弃疾,宋代大词人,该词抒发了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伸、年华虚度的悲愤,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词中多用典,并综合运用了比喻、比拟、象征等表现手法。 三、基本要点归类 1、作品作者 《沁园春。雪》:毛泽东,伟大的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 《迢迢牵牛星》:无名氏,选自《古诗十九首》。 《归园田居》:陶渊明,东晋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作田 园诗的著名诗人。 《出塞》:王昌龄,盛唐诗人。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唐代诗人。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盛唐诗人。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盛唐伟大诗人。 《蜀相》:杜甫,盛唐伟大诗人,其诗称为“诗史”。 《枫桥夜泊》:张继,中唐诗人。 《游子吟》:孟郊,中唐诗人,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说。 《乌衣巷》:刘禹锡,中唐著名诗人。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中唐大诗人。 《江南春》:杜牧,晚唐著名诗人。 《夜雨寄北》:李商隐,晚唐杰出诗人。 《虞美人》:李煜,五代时著名词人,后世称之为南唐后主。 《望海潮》:柳永,北宋著名词人。 《水调歌头》:苏轼,北来杰出的文学家,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武陵春》:李清照,宋代杰出女词人,跨北宋、南宋。 《书愤》:陆游,南来杰出的爱国词人。 《水龙吟》:辛弃疾,南宋大词人。 2、作者归类 作者属于唐代诗人的有:王昌龄、张若虚、王维、李白、杜甫、张继、孟郊、刘禹锡、白居易、杜牧、李商隐。其中,王昌龄、王维、李白、杜甫属于盛唐诗人。张继、孟郊、刘禹锡、白居易为中唐诗人。杜牧、李商隐为晚唐诗人。 创作词的几位作者的有:李想、柳永、苏武、李清照、辛弃疾。 3、体裁归类 五言古诗:《迢迢牵牛星》、《归国田居》、《游子吟》。 七言古诗:《春江花月夜》。 七言绝句:《出塞》、《送元二使安西》、《枫桥夜泊》、《乌衣巷》、《江 南春》、《夜雨寄北》。 七律:《蜀相》、《书协》。 五律:《赋得古原草送别》。 4、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材归类 送别诗有:《赋得古原草送别》、《送元二使安西》。 相思诗有:《迢迢牵牛星》、《夜雨寄北》。 “虞美人”、“望海潮”、“水调歌头”、“武陵春”、“水龙吟”、“沁园春”均为词牌名。 四、课文重点与难点 《沁园春?雪》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 本诗作者毛泽东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背诵本诗,概括并记忆本诗的情感内容;依据《古代抒情诗的阅读和欣赏》一文所提供的知识,认知诗词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现手法。 在学习这首词时应注意把握好以下问题。 1、抒情方法 这首词通过对北方壮丽雪景的描绘和对历史上一些英雄人物的评说,表现出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比热爱和对今日中国人民创建新中国的殷切期望与坚强信心。 2、表现手法 这首词借景抒情与直抒胸臆相结合。 上片借景抒情,通过描绘雄伟壮阔、啊娜多姿的北方雪景,来抒发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比热爱。 下片则直抒胸臆,借评说古代英雄人物的功过得失,并畅想今日情景,来表达诗人改造旧中国、创造新中国的雄伟理想。 3、修辞手法 这首词主要运用了比喻、比拟两种修辞手法,以及转折和对比等表现手法。 词的上片后六句运用了比喻和比拟两种修辞手法。例如:“红装素裹,分外妖烧”是比喻,用妇女的穿着和风采,来比喻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象,不仅使景物显得色彩动人,而且同时也是对中国革命胜利后的美好景色的暗示。又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一句是比拟,此句以物拟物,将群山起伏拟作银蛇舞动,将高原绵延拟化为白象奔驰,变静态为动态,使景物焕发出勃勃生机,而且也是对中国人民高涨的革命情绪和敢于同强大敌人争高下的英雄气概的暗示。 词的上片和下片中,都有一个情景的转折和对比。上片以“须晴日”表示转折,构成晴空烈日和冰天雪地的对比,大好河山显得愈发多彩 多姿。下片以“俱往矣”表示转折,将历史上的风流人物和今朝的英雄人物进行对比,暗示历史和今朝将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时代。这两处转折和对比,既深化了主题思想,又增添了起伏跌宕的气势。 《迢迢牵牛星》 背诵本诗,识别《迢迢牵牛星》是“古诗十九首”之一;概括并记忆本诗的情感内容;依据《古代抒情诗的阅读和欣赏》一文所提供的知识,认知诗词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现手法。 这是一首抒写爱情的五言古诗。诗作内容取材于牛郎织女传说的故事,描述织女思念牛郎的情景,借以抒发世间女子离别相思之情。在理解本诗时需要掌握以下重点: 1、抒情方法 这首诗主要采用间接抒情。全诗无一句是情感直抒,而是或借事抒情,或借景抒情。这种间接抒情方法以外显内,比直接抒情更生动形象,更耐人寻味。 2、表现方法 这首诗通篇采用比兴手法。作者用大量笔墨描述传说中织女思念牛郎的情景,用意却是抒写现实生活中思妇的离愁别恨。字字落笔天上,句句情注人间,含蓄而蕴藉,从而给读者留下广阔的联想空间。同时,也正由于作者巧妙地运用了神话传说,从而使得此诗处处闪现出浪漫主义的色彩。 这首诗的语言中多用叠字。全诗十句,六句用了叠字。有的叠字用来传达物性,有的叠字用来模拟情态,都显得贴切自然。这些叠字的运用,增强了全诗节奏的美感和音韵的协调。 《归国田居》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 作者陶渊明所处的时代背景;识记陶渊明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背诵本诗,概括并记忆本诗的情感内容;依据《古代抒情诗的阅读和欣赏》一文所提供的知识,认知诗词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现手法。这首五言古诗,是陶渊明的田园诗代表作之一。在理解本诗时需要掌握以下重点内容。 1、主题思想 此诗抒写诗人崇高自然的心态,表达诗人归隐田园后不胜喜悦的心情。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官场的黑暗,表现出诗人不愿随波逐流、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2、表现手法 本诗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对比的方法。 诗中多次运用比喻,收到了使诗的旨意更加鲜明生动的效果。例如:用“尘网”和“樊笼”喻仕途的束缚和险恶,贴切醒目。“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两句中包涵多重喻意:“羁鸟”、“池鱼”的喻意是官场的狭隘,禁烟:“旧林”、“故渊”的喻意是田园的广阔、自由;而这两句的总体喻意,则在于表现诗人对逃脱世俗困扰,重返自然的向往与追求。 诗人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例如通过世俗与本性、丘山与尘网,鸟笼与树林、小池与深渊等一系列对比,借助“爱”与“误”、“恋”与“思”、“落”与“得”等具有明显感情倾向词语的点醒,将诗人好恶表现得淋漓尽致。 《出塞》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 作者王昌龄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背诵本诗,概括并记忆本诗的情感内容;依据《古代抒情诗的阅读和欣赏》一文所提供的知识,认知诗词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现手法。 这首七言绝句,是王昌龄的边塞诗之一。诗人慨叹边塞战争的经久不息及其给人民带来的生离死别的痛苦,希望能有英勇的将领来保卫国家的安宁。 注意本诗主要运用了历史典故,来体现多重寓意,主要为后两句。表面上作者有感于当时边患无穷,唐将无能的现状,呼唤汉将军李广之辈的人出现,明写汉将,意指唐将。 诗句中就蕴含着多重对比因素:将历史与现实对比,汉将与唐将对比,有用与无能对比,边关安宁与边患不断对比。从而体现出诗人的多重情意:歌颂李广,讽刺唐将;失望于当前,希望于今后。 下面的题目有助于对课文重点内容的理解。 1、仔细阅读课文,简答下列问题: 这首诗所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从抒情角度看,诗的前两句运用的是什么方法, 参考答案:诗人慨叹长期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希望有英勇善战的将领来保卫国家安宁。借景抒情。解答题目时要注意:本题旨在考查对本诗的主题思想、抒情方法和表现手法的掌握情况。在答题时要理解本诗的主题思想是:诗人感叹边塞上战争的连绵不断及其带来的人世间生离死别的痛苦,希望国家能有英勇善战的将领来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安宁。 2、下列诗句中,运用了互文见义手法的是 A、秦时明月汉时关 B、竭石滩湘无限路 C、江枫渔火对愁民 D、巴山夜雨涨秋池 本题考查的是对本诗抒情方法的掌握情况。 《枫桥夜泊》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 张继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背诵本诗,概括并记忆本诗的情感内容;认知诗词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现手法。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通过夜泊枫桥见到的江南水乡秋夜特有的景色,抒发诗人旅途中的愁怅心情。 在理解本诗时要注意对抒情方法掌握,这是因为此诗全篇借景抒情,主要特点是“诗中有画”:残月、栖鸦、霜天、渔火、枫林、远寺、夜钟、客船,有声有色,远近相接,层次分明。而画中的主体则是漂泊异乡、黯然失魂的诗人。 《游子吟》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 孟郊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背诵本诗, 概括并记忆本诗的情感内容;认知诗词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现手法。 这是孟郊自创的新乐府诗。通过描绘典型事例,运用比喻象征,礼赞了温煦深挚的母爱。在理解本诗时需要对表现手法进行重点掌握:本诗运用了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新颖贴切,巧妙完美,耐人寻味。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句中,以“寸草心”比喻子女对慈母的心意,以“三春晖”喻指母亲对子女的爱。小草在春天的阳光下萌发,象征子女在慈母的爱抚下成长;小草不能报答春阳的恩德,象征母爱深厚,子女也难相答母容干万一。 下面的题目有助于对课文重点内容的理解。 1、下列作品中,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有 A、《游子吟》 B、《出塞》 C、《江南春》 D、《春江花月夜》 E、《迢迢牵牛星》 2、下列标题属于词牌的有 A、《游子吟》 B、《虞美人》 C、《出塞》 D、沁园春》 E、《望海潮》 此题考查的是对体载的掌握。 《乌衣巷》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 刘禹锡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背诵本 诗,概括并记忆本诗的情感内容;认知诗词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现手法。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人凭吊金陵古迹乌衣巷,描绘具有特征性的景物,感叹沧海桑田,暗示社会总在发展变化,豪门大族不可能永享富贵的情景。 在理解本诗时应注意对抒情手法的把握,这是因为此诗全篇寓情于景。诗人咏怀古迹,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来体现自己的观点,抒发内心的感叹,却没有发一句议论。 《赋得古原草送别》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 白居易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背诵本诗,概括并记忆本诗的情感内容;认知诗词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现手法。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咏物以送别,借描写古原上春草离离的景象,寄托了送别友人时的深挚情意,以示送别。诗人描写春草的茫茫无际,赞颂春草生命力顽强,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切与祝福。 在表现手法上,此诗巧用典故。此诗乃咏物抒怀之作,描写春草以示送别。春草与离别最早结缘,源于《楚辞?招隐》“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婆婆”,白居易的“又送王孙去,美美满别情”,这里巧妙地化用原诗意,将春草与离别之情融为一体,进一步开拓意境,丰富内涵,总束全诗。 以下的题目有助于对课文重点知识的理解。 仔细阅读课文,简答下列问题: 诗的前四句与送别有什么关联, 全诗分为几层,从送别的意义上看,各自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以草的枯荣,象征人间的离合,坚信别离必有再聚时,也以春草再生鼓励离人坚韧不拔。前六句为一层,借春草安慰离人,鼓励离人;后二句为一层,点明送别。本题旨在考查对本诗的层次划分和表现手法的掌握情况。 《江南春》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 杜牧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背诵本诗,概括并记忆本诗的情感内容;认知诗词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现方法。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人借描绘江南春景,寄寓历史感慨。在理解本诗时应注意把握抒情方法,这是因为此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后两句专写烟雨中的南朝佛寺。南朝广建佛寺。亭台楼阁,金碧辉煌,掩映在花丛烟雨之中,成为江南一景,而今却所存无几。诗人借佛寺关系历史发展,得出如下结论:信佛决不会带来长治久安。 《夜雨寄北》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 李商隐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背诵本诗,概括并记忆本诗的情感内容;认知诗词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现手法。 这是一首绝句。诗人滞留巴蜀地区,收到妻子的来信,以此诗作答,倾诉思念亲人、渴望北归团聚的感情。 在理解本诗时应注意对表现手法进行重点掌握,这是因为此诗构思巧妙,通过重复“巴山夜雨”,将眼前与将来、实景与想象融合为一,展现自己与亲人悲欢离合的情景,构思巧妙,耐人寻味。两次写“巴山夜雨”,前一次以秋雨萧瑟之景来渲染长夜难眠的离愁别恨;后一次则通过设想未来,表现出诗人切盼回到妻子身边的愿望。 以下的题目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 仔细阅读本诗,简答下列问题: 诗人为什么重复“巴山夜雨”,诗中的中心景物是什么, 诗中写了哪两种不同的时间与空间, 参考答案:突出思亲念归、寂寞凄凉的感情;将现在和将来、自己和妻子、巴蜀和北方联结起来。时间:分离的现在与会面的将来;空间:诗人独处的巴山与夫妻团聚的长安。本题旨在考查对本诗的表现手法的掌握情况。在答题时要突出思亲念归、寂寞凄凉的感情;将现在和将来、自己和妻子、巴蜀和北方联结起来的意境。 《虞美人》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 记忆李煜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背诵本诗,概括并记忆本诗的情感内容;认知诗词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现手法。 李煜投降宋王朝后,于976年到达汴京,受封“违命侯”。由一国之主,跌落为阶下囚,过着屈辱的生活。他用这首词,追怀故国,思念往昔,抒发埋藏在心底的哀愁。 在理解本词时需要对表现手法进行重点掌握。此词多处运用比喻手法,比喻形象生动。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句将愁思比作满江春水,奔流不息。这个比喻非常真切地表现了词人身陷“小楼”不得自由,而又怀念故国的满腔愁怀。 下面的题目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 仔细阅读课文,简答下列问题: “春花秋月何时了”的寓意是什么,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这两句诗有什么言外之意, 全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春花秋月似的美好日子一去不复返,囚禁生活与春花秋月无缘,表示痛不欲生的绝望心情。表示物是人非。追怀故国,有亡国之痛,思念往昔,表达阶下国的内的哀愁。本题旨在考查对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表现手法的应用能力。 《望海潮?东南形胜》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 记忆柳永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背诵本诗,概括并记忆本诗的情感内容;认知诗词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现手法。 这首词用铺叙手法,写杭州风貌,上片写城市繁荣景象,下片写西湖秀丽景色。因此,在理解本诗时需要对表现手法进行重点把握,这是因为此词善用铺叙。 全词描绘景物都是用的铺叙手法。如上片用“形胜”、“繁华”领起, 而后又以铺叙的手法来描 写杭州城市的秀丽风光和繁荣景象。下片以“清嘉”领起,铺叙西湖美景。取眼前之景,纯用白描手法,生动自然而又意趣横生。如“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等句就都纯用白描。 《水调歌头?明月见时有》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 记苏轼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背诵本诗,概括并记忆本诗的情感内容;依据《古代抒情诗的阅读和欣赏》一文所提供的知识,认知诗词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现手法。 这是一首词。它是一首一向极负盛誉的中秋咏月词。“水调歌头”为词牌名。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时苏拭出任密州知州。当时轼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出任密州地方官,而此时苏轼与弟弟苏辙已分别七年未能相见。中秋之夜苏轼触景生情,遂作此词以表怀念之情。“月到中秋分外明”,词人饮酒赏月,写下了这首一向极负盛誉的中秋咏月词,表达了他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对弟弟苏辙的怀念,以及对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表示安慰和祝愿。所以在理解本诗时应注意对表现手法的把握。 全词以月贯穿给终。上片从问月赞月,向往月宫,写到月下起舞;下片从月影移动,月亮圆缺变化,写到月光永照。 语言凝炼精当,为历代骚人墨客所推崇。如“高处不胜寒”、“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等句,均流传千古而不废。 以下的题目有助于对文章中点的理解 1、苏轼《水调歌头》中,最能体现“兼怀子由”的词句是 A、不知天上宫闹,今夕是何年 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C、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D、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参考答案:前三项均与主题无关,只有D项提及一个“别”字,显然表达了与兄弟久别的思念之情。 2、下列词人中,其作品以风格豪放著称的是 A、柳永 B、苏武 C、李清照 D、李慎 参考答案:此题考查内容为作者知识,豪放派的著名代表有苏轼、辛弃疾两人,选项中仅有苏武,故选B、 3、苏轼《水调歌头》小序云:“雨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这里的子由是苏轼的 A、父亲 B、哥哥 C、儿子 D、弟弟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 李清照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背诵本诗,概括并记忆本诗的情感内容;掌握本首词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现手法。 李清照在靖康之难中,经历国破家亡的惨痛遭遇。此词抒情时主要通过叙述人的举止情态抒情,将外在情态与内心活动相结合,成功地塑造出形神兼备的主人公的形象。外在情态如“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表明词人抑郁苦闷,百无聊赖,满腹忧伤,不能抑止。内心活动用“闻说”、“也拟”、“只恐”等句来表达,然而,无限哀愁毕竟无法排遣,诗人再也兴不起游玩的兴趣。 请看以下的试题: 仔细阅读课文,简答下列问题: “物是人非事事休”的含义是什么, 词人是从哪两个方面塑造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的, 参考答案:春光依旧,而丈夫故去,自己流离失所。外在情态与内心活动。本题旨在考查对本诗的含义和抒情方法的掌握情况。 《书愤》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 陆游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背诵本诗,概括并记忆本诗的情感内容;掌握诗词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现手法。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人以早年的壮志豪情和前线的斗争生活作映衬,抒发壮志未遂、时光虚掷的愤慨,企盼有诸葛亮那样的人物出来兴师北伐,完成统一大业。 诗的前四句为借景抒情。回顾年轻时把一切事情看得那样简单,以为凭着豪情壮志和坚定如山的气慨,就能轻而易举地收复失地。言外之意是:世事复杂难测,自己的愿望很难实现。 结尾“《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是借典故抒情,具有双重意义。一是对南宋投降派的斥责,二是盼望有诸葛亮这样的人物出来,兴师北伐,达到九州一统的目的。 本诗运用了对比和典故两种表现手法。 今昔对比,古今观照。全诗通过今昔对比,现实与历史的观照,突出了主旨,悲愤之情溢于言表。 善用典故。用诸葛亮作《出师表》的典故,斥责投降派的丧权辱国,又表达了自己希望恢复中原、统一祖国山河的愿望。 请看下面的考题: 1、仔细阅读课文,简答下列问题: 作者所书的“愤”有哪些方面,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写的是什么,其语言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中原未能收复,年老力衰,壮志未酬,投降派当道,没有恢复北方的英雄。高度概括了历史事实与自身经历。只用几个名词排列,句式别致、静中有动,透露出战争的气氛。本题旨在考查对本诗的主题思想和表现手法的掌握情况。 2、陆游《书愤》中高度概括历史事实与自身经历的名句是 A、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B、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C、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D、《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参考答案:这一题考诗词背诵以及对诗句的理解。只有B项符合题干要求。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 辛弃疾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背诵本诗,概括并记忆本诗的情感内容;认知诗词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现手法。 这首词运用情景交融、叠用典故的手法,抒写了作者报国无路、壮志难伸、年华虚度的悲愤,表现出关心国事、渴望收复中原的爱国精神。因此,在理解本诗时应注意对以下内容的掌握。 1、抒情方法 这首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主要表现在上片,用多种景物的组合,传达出复杂的感情。 2、表现手法 善用典故。下片连用张翰见西风起而辞官、刘备鄙视许汜、桓温感伤岁月流逝三个典故,表达词人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有家难归,有志难伸;不求私利,意气风发,以国事为重;岁月蹉跎,时间易失,年华虚度,悲哀之至。 综合运用了比喻、比拟、象征等多种修辞手法。“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句中,“玉簪螺髻”是比喻,以远山为本体:“献愁供 恨”是比拟,以山拟人。“落日楼头,断鸿声里”句中,“落日”、“断鸿”则有象征意味,黄昏落日,令人联想到南宋国势衰微;离群的孤雁,则使作者联想到自己和宋朝百姓背井离乡的遭遇。 请看下面的题目: 1、仔细阅读课文,简答下列问题: “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把吴钩看了,栏于拍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比拟、比喻、象征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激愤,无人理解的悲愤。本题旨在考查对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所运用的抒情方法、表现手法的掌握情况。 2、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遥岑远目”之后,紧接着所写的是 A、落日楼头,断鸿声里B、尽西风、季鹰归未 C、忧愁风雨,树犹如此D、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本题目考查考生对诗词原文的背诵以及理解。 3、下列词句,运用典故的有 A、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B、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C、体说鲸鱼堪绘,尽西风、季鹰归未 D、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E、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参考答案:此题是考察对课文的熟悉。在诗中的下片连用张翰见西风起而辞官、刘备鄙视许汜、桓温感伤岁月流逝三个典故,表达词人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有家难归,有志难伸;不求私利,意气风发,以国事为重;岁月蹉跎,时间易失,年华虚度,悲哀之至。所以正确答案为CDE
本文档为【[语文摘抄]语文摘抄】,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5874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8KB
软件:Word
页数:25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08-31
浏览量: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