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完整版)大一刑法试题

(完整版)大一刑法试题

举报
开通vip

(完整版)大一刑法试题PAGE\*MERGEFORMAT#法学专业刑法学(1)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刑法,就是规定、禾口的法律。2、根据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和相适应。3、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4、犯罪构成,就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及其,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5、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6、为了犯罪,、一7、牵连犯,是指行为人实施某种犯罪(本罪)罪)的犯罪形态。8、刑罚适用的主体是_9、对犯罪的时候10、假释的对象是...

(完整版)大一刑法试题
PAGE\*MERGEFORMAT#法学专业刑法学(1)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刑法,就是规定、禾口的法律。2、根据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和相适应。3、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4、犯罪构成,就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及其,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5、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6、为了犯罪,、一7、牵连犯,是指行为人实施某种犯罪(本罪)罪)的犯罪形态。8、刑罚适用的主体是_9、对犯罪的时候10、假释的对象是被判处二、选择题1、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其显著特点是(A、理论性与实践性最强C、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更为广泛2、刑法条文中的“但书”表示的是(A、对前段的补充B、对前段的限制3、我国刑法典修订后的施行时间是(A、1997年3月14日C、1997年10月1日4、我国刑法典分则“侵犯财产罪”一章规定有客体属于(—,并对直接负责的的,是犯罪预备。,而—O的人和审判的时候,不能适用死刑。的犯罪分子。判处刑罚。又触犯其他罪名(他。。强制性最为严厉保护社会关系的手段更为丰富B、D、。。C、对前段的强调。。D、对前段的例外B、1997年7月D、1998年1月12种具体犯罪,这些犯罪所共同侵犯的A、一般客体B、同类客体C、直接客体D、复杂客体5、构成犯罪的不作为以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特定义务为前提。这种特定义TOC\o"1-5"\h\z务来源于(。。A、社会公德的要求B、职务上或者业务上的要求C、法律的明文规定D、行为人先行的行为导致的危险状态6、某甲打猎时,发现一头猎物旁边有个小孩在玩耍,他明知自己枪法不好,但打猎心切,于是开了枪,结果猎物没打着却打死了小孩。某甲行为时的心理态度属于()。A、直接故意B、疏忽大意的过失C、间接故意D、过于自信的过失7、犯罪既遂的类型有(。。A、行为犯B、危险犯C、结果犯D、举动犯8、某甲抢劫杀人的行为触犯了两个刑法条文、两个罪名,实际上只构成抢劫罪一个罪。这种情况在刑法理论上称为(。。A、想象竞合犯B、法规竞合C、结合犯D、吸收犯9、管制的执行机关是()。A、人民法院B、人民检察院C、劳改机关D、公安机关10、吴某因犯故意伤害罪、侵占罪,分别被判处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3年、罚金1万元。决定执行的刑罚时,应当采取()。A、吸收原则B、限制加重原则和并科原则C、吸收原则和限制加重原则D、吸收原则和并科原则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犯罪客体2、犯罪中止3、剥夺政治权利4、数罪并罚5、刑罚执行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简述成立正当防卫应当具备的条件。2、简述共同犯罪的概念和成立条件。3、简述一般自首的概念及其成立条件。五、案例分析(16分)案情:徐某某,男,1984年10月21日出生,聋哑人,学生。徐某某是家中的独生子,由于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对学习没有兴趣,经常逃学旷课,甚至与校外一些“混混”建立了关系。2000年9月17日晚上,徐某某向母亲赵某提出自己明天不想去上学了,赵某见儿子又想逃学,顿时怒火冲天,抬手就打了儿子两个嘴巴。当晚,徐某某趁赵某熟睡之际,将一包鼠药(毒鼠强)放进了赵某每天必喝的中药里,并从赵某的钱包里找到160元钱后到一网吧上网玩游戏。次日早上,赵某喝下掺有鼠药的中药后中毒死亡。徐某某回家得知其母死亡,便向其父承认是自己所为,并在其父带领下到派出所投案,交代了事情的全部经过。试分析并说明理由:对于徐某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罚?法学专业刑法学(1)试题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犯罪刑事责任刑罚2、所犯罪行承担的刑事责任3、从旧兼从轻原则4、社会危害性程度5、罚金主管人员其他直接责任人员6、准备工具制造条件7、方法行为结果行为8、国家审判机关9、不满十八周岁怀孕的妇女10、有期徒刑无期徒刑二、选择题(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1、BC2、ABD3、C4、B5、BCD6、C7、ABCD8、A9、D10、D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危害的社会关系。2.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3.剥夺政治权利:是剥夺犯罪分子参加国家管理与政治活动权利的刑罚方法,属于资格刑.4.数罪并罚:是指人民法院对一行为人在法定时间界限内所犯数罪分别定罪量刑后,按照法定的并罚原则及刑期计算方法决定其应执行的刑罚的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5、刑罚执行:简称行刑,是指法定的司法机关将生效的刑事裁判所确定的刑罚付诸实施的刑事司法活动。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简述成立正当防卫应当具备的条件。正当防卫的成立,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条件:第一,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即不法侵害的产生与存在。第二,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即不法侵害正处于已经开始并且尚未结束的进行状态。第三,正当防卫的对象条件,即只能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而不能对没有实施侵害行为的第三者实行。第四,正当防卫的主观条件,即必须出于保护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的防卫意图。第五,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即防卫行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2、简述共同犯罪的概念和成立条件。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构成共同犯罪,必须具备如下条件:(1)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二人以上。这是共同犯罪的主体条件。(2)各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这是共同犯罪的客观要件。(3)各共同犯罪人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这是共同犯罪的主观要件。3、简述一般自首的概念及其成立条件。一般自首是指犯罪分子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一般自首的成立条件是:(1)自动投案。即犯罪分子在未被采取强制措施之前,出于其本人的意志而向有关机关或个人承认自己实施了犯罪,并自愿置于有关机关或个人的控制之下,等待进一步交代犯罪事实,接受国家的审查和裁判的行为。(2)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即犯罪分子按照实际情况彻底供述自己实施并应由本人承担刑事责任的犯罪事实。五、案例分析(16分)1、徐某某的行为构成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判断正确者得分。判断错误则全题不得分)2、根据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2分)3、徐某某故意以鼠药毒杀其母,致其死亡,该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显然应当受刑罚处罚,且徐某某时已年满15周岁,已达到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因而其故意杀人的行为构成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4分)4、徐某某犯罪后主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属于自首,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5、徐某某属于聋哑人,可以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2分)6、徐某某犯罪时不满18周岁,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且不能适用死刑。(3分)法学专业刑法学(1)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TOC\o"1-5"\h\z•根据解释的方法划分,刑法解释可以分为和。我国刑法解决空间效力的原则是以原则为基础,兼采原则、原则和原则中的合理因素。我国刑法中规定的犯罪,是指我国社会、触犯刑法并应受处罚的行为。4•我国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为周岁周岁。5•精神病人在或者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6•防卫过当是指在实行正当防卫过程中,明显造成,因而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行为。7•刑罚的目的在于预防犯罪,包括和两个方面。&拘役的期限,为以上以下。9•对于,不能适用缓刑和假释。10.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之日起计算。二、选择题1、刑法条文中的“但书”表示的情况有(A、对前段的补充B、对前段的强调•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C、对前段的限制D、是前段的例外)。A.从旧原则B.从新原则C.从旧兼从轻原则D.从新兼从轻原则•在刑法理论上,以()为划分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犯罪客体可分为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三种。A、犯罪行为的多少B、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的范围C、犯罪行为侵犯具体社会关系的次数D、犯罪行为所直接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的多少4、生理醉酒后犯罪的人属于(A、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B、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C、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人D、减轻刑事责任能力人5、某甲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了犯罪,没有造成损害。对某甲应当(A、免除处罚B、减轻或者免除处罚C、免除或者减轻处罚D、减轻处罚6、对于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应当按照()全部罪行处罚。A.集团所犯的B.他组织、领导的7、某甲为迫使某乙还债,将某乙非法拘禁了A、连续犯B、牵连犯C、继续犯8、对犯罪分子判处罚金,应当根据其(C.他参与的D.他指挥的10天。某甲的行为属于()。D、结果加重犯)决定罚金数额。A.犯罪性质B.犯罪情节C.犯罪所得D.家庭经济状况9、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最低为()。A.二个月B.六个月C.一年D.二年10.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的追诉期限为()。A.十年B.十五年C.二十年D.二十五年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刑事责任年龄2、犯罪的过失3、共同犯罪4、自首5、时效中断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简述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征。2、简述刑法总则关于适用死刑的限制性规定。3、简述适用假释应遵守的条件。五、案例分析(16分)案情:王某,男,23岁,某厂工人。王某于2004年在江某开办的厂子里找了份临时工作。2005年4月中旬,江某以王某偷拿单位东西为由开除了王某,并拒绝给其发放2至4月份的工资。王某不服,几次与江某交涉,均因双方各执一词不欢而散。4月23日,王某再次找江某商谈,结果发生争执,双方扭打起来,人高马大的江某还打了王某一拳。感觉吃了亏的王某遂起意报复。4月24日中午,王某提着一桶汽油出现在江某家门前。江某开门发现是王某,便问王某有什么事,王某说:“还是工资的事儿,今天你得给我个满意的答复,不然没你好果子吃!”王某一边说一边晃了晃手中的汽油桶。江某一闻到汽油味,马上返身进屋并锁上门,然后打电话给保安员。王某则在门外高声叫骂并将汽油泼在江某的门口。保安员赶到时,正好听见王某说:“你再不出来,我就烧死你!”便立即将王某扑到在地,并从其衣袋中搜出一只打火机。请分析并说明理由:王某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理(只答处理原则)?法学专业刑法学(1)试题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文理解释论理解释2、属地属人保护普遍3、严重危害刑罚4、已满14不满165、不能辨认不能控制6、超过必要限度重大损害7、特殊预防一般预防8、一个月三个月9、累犯10、裁定减刑二、选择题(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1、ACD2、C3、B4、A5、A6、A7、C8、B9、C10、B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刑事责任年龄(简称责任年龄):是指法律所规定的行为人对自己实施的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行为负刑事责任必须达到的年龄。2、犯罪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态度。3、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4、自首:是指犯罪分子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或者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5、时效中断:是指在追诉期限内,因犯罪分子又犯新罪而使前罪所经过的时效期间归于无效的制度。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简述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征。犯罪构成是指刑法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构成具有如下三个特征:(1)犯罪构成是一系列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2)犯罪构成是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的法律标志。(3)犯罪构成由刑法加以规定。2、简述刑法总则关于适用死刑的限制性规定。(1)死刑适用条件的限制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这是刑法总则对于适用死刑所作的条件性规定。(2)死刑适用对象的限制即对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3)死刑适用程序的限制即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4)死刑执行制度的限制即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3、简述适用假释应遵守的条件。假释必须遵守下列条件:(1)假释的对象只能是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这是假释的对象条件,即对假释适用范围的限定。(2)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已经执行了一定期限的刑罚。这是假释的限制条件,也是前提条件。(3)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这是假释的实质条件,也是关键性条件。(4)犯罪分子不是累犯或者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罪犯。这是假释的排除性条件,即假释对象条件的例外。五、案例分析(16分)1、王某的行为属于犯罪预备。(判断正确者得分。判断错误则全题不得分)2、犯罪预备,是指行为人为实施犯罪而开始创造条件的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犯罪实行行为的犯罪停止形态。3、本案中,王某出于报复心理,为实施犯罪而事先准备好汽油并且带到现场泼洒在地,但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即被保安员扑到制服而未能着手实施放火的实行行为,因此,其行为完全符合刑法关于犯罪预备的规定,属于犯罪预备而非犯罪未遂。(7分)4、根据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因此,对于王某的行为,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4分)法学专业刑法学(1)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根据解释的方法划分,刑法解释可以分为和。2•我国刑法解决空间效力的原则是以为基础,兼采、和中的合理因素。我国刑法中规定的犯罪,是指我国社会、触犯刑法并应受处罚的行为。刑法上所说的因果关系是指与之间的因果关系。我国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为周岁周岁。TOC\o"1-5"\h\z6、犯罪的故意有两种类型,即与。对于教唆犯,应当处罚。教唆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8、管制的期限为以上以下。9、数罪并罚时,拘役最高不能超过。10、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最低不得少于。二、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1、刑法第20条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这里的“但是”表示的是()。A.对前段的限制B.对前段的强调C.对前段的补充D.对前段的例外2、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A.从旧原则B.从旧兼从轻原则C.从新原则D.从新兼从轻原则3、按照()划分,犯罪客体分为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A、犯罪行为的多少B、犯罪行为侵犯具体社会关系的次数C、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的范围D、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的多少TOC\o"1-5"\h\z4、盲人犯罪后可以()。A.不负刑事责任B.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C.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减轻处罚5、某甲故意用言语挑逗某乙,诱使其对自己进行不法侵害,然后对某乙实行“防卫”而造成某乙损害的行为,刑法理论上称为()。A.提前防卫B.事后防卫C.防卫过当D.防卫挑拨6、某甲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了犯罪,没有造成损害。对某甲应当()。A.减轻处罚B.减轻或者免除处罚C•免除或者减轻处罚D•免除处罚7、对于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全部罪行处罚。A.集团所犯的B.他组织、领导的C•他参与的D•他指挥的8、判处罚金,应当根据犯罪分子的()决定罚金数额。A.犯罪所得B.犯罪性质C•犯罪情节D.犯罪人经济状况9、某甲被判处7年有期徒刑,同时应被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对其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应为()。A.三年以上十年以下B.一年以上八年以下C.一年以上五年以下D.与主刑期相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的追诉期限为(A.十年B.十五年C.二十年D.二十五年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犯罪构成2、刑事责任年龄3、共同犯罪4、减刑5、时效中断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什么是犯罪的不作为?构成犯罪的不作为应当具备哪些条件?2、简述刑法总则关于适用死刑的限制性规定。3、简述适用假释应遵守的条件。五、案例分析(16分)案情:王某,男,25岁。1995年5月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1998年4月刑满释放。王某于2002年12月在江某开办的工厂找了份临时工。2003年3月中旬,江某以王某偷拿单位东西为名开除了王某,并拒绝给其发放1至3月份的工资。王某不服,几次与江某交涉,均不欢而散。3月23日,王某再次找江某商谈,结果发生争执,人高马大的江某还打了王某一拳。3月24日中午,王某抱着不是鱼死就是网破的心理,揣着一把剔骨刀(刃长15cm)出现在江某家门前。江某出门时与王某碰个正着,,他问王某有什么事,王某说:“还是工资的事儿!今天你得给我个满意的答复,不然就别怪我对你不客气了!”听到江某很不客气地说出“没门”二个字后,王某一下子火了,大叫一声:“好,你有种!”从怀里掏出刀来就刺向江某的胸部。江某躲闪了一下,但还是被刺中腹部。江某随即与王某展开搏斗,并抓住王某的手将刀夺下。保安员闻讯赶来协同江某将王某制服。搏斗中,江某的胳膊和手指又被刀划伤。经鉴定,江某的伤情属于轻伤。请运用刑法总论中的相关理论分析并说明理由:对于王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罚?法学专业刑法学(1)试题答案、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文理解释论理解释2、属地原则属人原则保护原则普遍原则3、严重危害刑罚4、危害行为危害结果5、已满14不满166、直接故意间接故意7、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不满188、三个月二年9、一年10、一年二、选择题(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1、A2、B3、C4、B5、D6、D7、A8、C9、C10、B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犯罪构成:是指刑法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2、刑事责任年龄(简称责任年龄):是指法律所规定的行为人对自己实施的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行为负刑事责任必须达到的年龄。3、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4、减刑:是指对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其在刑罚执行期间的悔改或者立功表现,而适当减轻其原判刑罚的制度。5、时效中断:是指在追诉期限内,因犯罪分子又犯新罪而使前罪所经过的时效期间归于无效的制度。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什么是犯罪的不作为?构成犯罪的不作为应当具备哪些条件?所谓犯罪的不作为,是指犯罪人有义务实施并且能够实施某种积极的行为而未实施的行为,即应该做也能够做而未做的情况。(4分)构成犯罪的不作为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义务。这是构成犯罪的不作为的前提。(2)行为人有履行特定义务的实际可能而未履行。(3)行为人未履行特定义务的不作为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2、简述刑法总则关于适用死刑的限制性规定。(1)死刑适用条件的限制适用死刑所作的条件性规定。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这是刑法总则对于(2)死刑适用对象的限制即对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3)死刑适用程序的限制人民法院核准。即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4)死刑执行制度的限制即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3、简述适用假释应遵守的条件。假释必须遵守下列条件:(1)假释的对象只能是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这是假释的对象条件,即对假释适用范围的限定。(2)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已经执行了一定期限的刑罚。这是假释的限制条件,也是前提条件。(3)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这是假释的实质条件,也是关键性条件。(4)犯罪分子不是累犯或者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罪犯。这是假释的排除性条件,即假释对象条件的例外。五、案例分析(16分)1、王某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判断正确者得分。判断错误则全题不得分)2、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具体犯罪构成的实行行为,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3、王某出于报复心理,以刀刺杀他人,欲致其于死地,只是由于被害人的反抗这一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其犯罪行为,未发生被害人死亡的犯罪结果,其行为完全符合刑法关于犯罪未遂的规定,因此,王某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4、王某曾因故意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在前罪刑满释放后5年以内又故意犯罪,且根据其犯罪情节,所犯新罪应当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完全符合累犯的构成条件,因而构成累犯,应当从重处罚。期末考试综合自测题(一)一、填空题TOC\o"1-5"\h\z1•根据解释的效力不同,刑法解释可以分为、和。2•根据属地原则,所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是指犯罪的或者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3•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具有、和三个基本特征。4•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和。精神病人在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6•犯罪的过失有两种类型,即与。有期徒刑的期限,为以上以下。8•对犯罪分子判处罚金,应当根据决定罚金数额。9•对犯罪分子减刑以后,其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追诉期限通常从之日起计算。二、选择题•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有()。罪刑法定原则B.罪责刑相适应原则C•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D.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我国刑法的首要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作斗争。A危害社会的行为B.违法行为C.违纪违法行为D.犯罪行为•按照()划分,犯罪客体分为简单客体和复杂客体。犯罪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的范围B.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的单复C•犯罪行为对具体社会关系的侵犯次数D.犯罪对象的多少•犯罪目的只存在于()的犯罪中。故意B.直接故意C.间接故意D.既遂某甲在与某乙争吵中捅了某乙一刀后扬长而去,某乙因失血过多死亡。对于某乙的死亡,某甲的行为属于()。A意外事件B.过失犯罪C.直接故意犯罪D.间接故意犯罪避险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处罚。A.减轻或者免除B.免除或者减轻C•酌情减轻或者免除D.酌情免除或者减轻7•某乙没有实行某甲教唆的犯罪,对某甲可以()。A不予处罚B.免除处罚C.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减轻处罚&对于被判处()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A无期徒刑B.死刑C.十五年以上有期徒刑D.驱逐出境9•某甲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依法减为有期徒刑后,刑期从()起计算。A.死刑缓期执行判决之日B.死刑缓期执行判决确定之日C•裁定减为有期徒刑之日D•死刑缓期执行期满之日10•某甲被判处无期徒刑,依法假释时,其考验期限为()。A五年B.十年C.十五年D.二十年三、名词解释1.犯罪主体2.犯罪预备3.主犯4.刑罚5.累犯四、简答题1.什么是刑事责任年龄?我国刑法是如何划分刑事责任年龄阶段的?2.简述想象竞合犯的构成特征。3.什么是一般缓刑?适用一般缓刑应当具备哪些条件?五、案例分析案情:被告人张某,女,21岁,某厂工人。一天傍晚,张某路过吴某(男,26岁,无业)家门口时向吴某问路。吴某见张某单身一人,认为有机可乘,便以带路为名,将张某骗至防洪堤上,提出要与张某发生性关系。张某说:“不要这样,哪怕我叫你哥也行。”吴某说:“你叫我啥也不行,反正我要和你玩一下。”说着就去搂抱张某,张某向前跑开。吴某追上张某将其推倒在地,并抽了张某两巴掌,然后左手用力掐住张某的双手,右手撕扯张某的裙子和内裤。张某见状,知道武力反抗没有用,便以哀求的语气说:“我答应你就是了,别把衣服扯乱了,我还要去上班呢,我自己脱。”吴某以为张某害怕了,便放开张某。张某站起来将内裤脱下后,便要吴某脱光衣服。当吴某将外裤连同内裤一并褪到小腿肚时,张某突然上前将吴某推了一把,吴某站立不稳,滚下防洪堤,跌入河中。张某随即抓起内裤,顾不得穿上,便跑到附近的治安联防队报案。当联防队员赶至河边,将吴某找到时,吴某已溺水身亡。试分析:张某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为什么?期末考试综合自测题(一)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学理解释行为结果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作为不作为间歇性精神正常疏忽大意的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六个月十五年犯罪情节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十年犯罪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ABD2.D3.B4.B5.D6.A7.C8.AB9.D10.B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犯罪主体:是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2.犯罪预备:是指行为人为实施犯罪而开始创造条件的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犯罪实行行为的犯罪停止形态。3.主犯:是指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4.刑罚:是刑法中明文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人所适用的限制或剥夺其某种权益的最严厉的法律制裁方法。5.累犯:是指因犯罪而受过一定的刑罚处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于法定期限内又犯一定之罪的罪犯。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什么是刑事责任年龄?我国刑法是如何划分刑事责任年龄阶段的?刑事责任年龄(简称责任年龄),是指法律所规定的行为人对自己实施的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行为负刑事责任必须达到的年龄。(4分)我国刑法典把刑事责任年龄划分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与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三个年龄阶段:14周岁。(1分)14周岁不满16周岁。(2分)16周岁。(1分)1)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即不满2)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即已满3)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即已满2、简述想象竞合犯的构成特征。构成想象竞合犯应当具有以下基本特征或必备条件:(1)行为人必须基于一个犯罪意图所支配的数个不同的罪过而实施犯罪行为。这是想象竞合犯的主观特征,(2分)(2)行为人只实施一个危害社会的行为。这是想象竞合犯的客观特征之一。(2分)(3)行为人所实施的一个危害社会行为,必须侵犯数个不同的直接客体。这是想象竞合犯的另一客观特征,也是此种犯罪形态触犯数个罪名的原因所在。(2分)(4)行为人实施的一个危害行为,必须同时触犯数个罪名。这是想象竞合犯的法律特征。(2分)3、什么是一般缓刑?适用一般缓刑应当具备哪些条件?一般缓刑,是指人民法院对于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暂缓执行原判刑罚,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规定一定的考验期,暂缓其刑罚的执行,若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没有发生法定撤销缓刑的情形,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的制度。(4分)适用一般缓刑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1分)(2)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这是适用缓刑的根本条件。(2分)(3)犯罪分子不是累犯。(1分)五、案例分析(16分)评分要点:1.张某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3分)(判断正确者得分,判断错误则全题不得分)2.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行为。(3分)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4分)3.本案中,吴某采取暴力手段实施强奸犯罪,张某在人身权利受到严重侵害的情况下,为求脱身,用计将吴某推下河堤,虽造成吴某溺水死亡,但其行为并无不当,完全符合刑法关于正当防卫过程中特别防卫权的规定,因此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6分。视论述情况适当给分)期末考试综合自测题(二)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TOC\o"1-5"\h\z1.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对直接负责的和判处刑罚。2•犯罪既遂有4种不同的类型:结果犯、、危险犯、。3•以共同犯罪能否依照法律的规定任意形成为标准,共同犯罪可以分为任意共同犯罪与0刑事责任的法律根据是,事实根据是。刑罚的目的在于预防犯罪,包括和。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从之日起计算。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之日起计算。7•非刑罚处理方法主要包括责令具结悔过、、、赔偿损失,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行政处分等。&常见的酌定情节主要有犯罪的动机、、犯罪的时间、地点、犯罪侵害的对象、犯罪分子的一贯表现、犯罪造成的损害结果、等。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或者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处罚。对行为人所犯数罪除判处主刑,还判处有附加刑的,采取原则。二、选择题1.根据属地管辖权原则,所谓在中国领域内犯罪,是指()。犯罪的行为和结果均发生在中国领域内犯罪的行为人和受害人均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国领域内犯罪的行为人或者受害人有一方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B.作为与不作为D.主动行为与被动行为)的,应当负刑事责任。D.爆炸罪处居民区查暂住证。二人来到一处外地'屋内男子丙被惊醒,问:“是谁?”甲、猛地打开门,朝冲进屋内的甲2•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故意行为与过失行为C.教唆行为与实行行为3•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A.贩卖毒品罪B.强奸罪C.投毒罪一天凌晨1点钟,联防队员甲、乙二人前去来京人员租住房屋前,大声敲门,高喊:“开门!拿了一把菜刀躲在门后,)。乙没有回答。丙以为是抢钱的歹徒,砍了一刀,致甲轻伤。丙的行为属于(A.正当防卫B.假想防卫,应按意外事件处理C•假想防卫,应按故意伤害处理D.防卫过当5•某甲,27岁工人。甲工作懈怠、吊儿郎当,经常受到车间主任乙的批评责备。甲因此怀恨在心,并萌发杀机,意图杀害乙。为此,甲购买了一把弹簧刀,并观察乙的生活规律,伺机作案。一周后恰逢严打,甲害怕司法追究,放弃了杀人的打算。甲的行为属于()。A.犯意表示B.犯罪预备C•犯罪中止D.犯罪未遂6•我国刑法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A.从轻B.从轻或者减轻C•从轻、减轻或者免除D.减轻或者免除7.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时,应当把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改为()。A.1年以上5年以下1年以上10年以下D.3年以上10年以下)。D.5年3年以上8年以下8.数罪并罚时,拘役最高不能超过(1年B.2年C.3年9.中学生甲(15岁)经常受其同班同学乙的欺负,甲想报复乙,出200元钱请高 年级 六年级体育公开课教案九年级家长会课件PPT下载六年级家长会PPT课件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练习题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件 的同学丙(16岁)“教训教训”乙。丙在一天晚上下晚自习后将乙半路拦住,痛打了一顿,致乙肋骨骨折,经医院鉴定为轻伤。本案,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甲、丙二人构成共同犯罪,甲为教唆犯,丙为实行犯甲、丙二人构成共同犯罪,甲为从犯,丙为主犯甲、丙二人不构成共同犯罪,丙单独构成犯罪甲、丙二人不构成共同犯罪,二人分别单独构成犯罪10.江某犯爆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执行3年后,又在监狱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则并罚后应在何种幅度内决定执行的刑罚()。A.7年以上12年以下B.5年以上12年以下C.5年以上9年以下D.4年以上9年以下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不作为2.疏忽大意的过失3.继续犯4.剥夺政治权利5.缓刑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简述单位犯罪的概念和基本特征。2.什么是紧急避险?成立紧急避险应当具备哪些条件?3.简述主犯的概念、种类和刑事责任。五、案例分析(16分)案情:陈某(男,已婚,28岁)与其同厂同事林某发生感情,林想同陈结婚,于是不断催促陈与其妻丁某离婚。陈提出后,丁坚决不同意。林对陈说:“有丁在,我们是不可能在一起的,唯一的办法是让丁从地球上消失!”陈听后,起了杀机,一日晚上陈趁丁熟睡,准备让丁煤气中毒而死,于是打开煤气,关好门窗。正准备离去时陈念及夫妻旧情,又返回关闭了煤气,放弃了杀人打算。丁没有出现任何中毒症状。问:陈、林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应如何处罚(只答处罚原则,不答具体刑期)?期末考试综合自测题(二)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罚金主管人员其他直接责任人员2.行为犯举动犯3.必要共同犯罪4.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符合犯罪构成的行为5.特殊预防一般预防6.判决确定死刑缓期执行期满7.训诫赔礼道歉8.犯罪的手段犯罪后的态度9.从轻减轻免除10.并科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C2.B3.ABCD4.B5.C6.B7.D8.A9.C10.C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不作为:是指犯罪人有义务实施并且能够实施某种积极的行为而未实施的行为,即应该做也能够做而未做的情况。2.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3.继续犯:亦称持续犯,是指犯罪行为自着手实行之时直至构成既遂、且通常在既遂之后至犯罪行为终了的一定时间内,该犯罪行为及其所引起的不法状态同时处于持续过程中的犯罪形态。4.剥夺政治权利:是剥夺犯罪分子参加国家管理与政治活动权利的刑罚方法,属于资格刑。5.缓刑:是对原判刑罚附条件不执行的一种刑罚制度。它是指人民法院对于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暂缓执行原判刑罚,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规定一定的考验期,暂缓其刑罚的执行,若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没有发生法定撤销缓刑的情形,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的制度。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简述单位犯罪的概念和基本特征。(1)单位犯罪,是指由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危害社会的行为。(2)单位犯罪的基本特征第一,单位犯罪的主体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第二,只有法律明文规定单位可以成为犯罪主体的犯罪,才存在单位犯罪及单位承担刑事责任的问题,而并非一切犯罪都可以由单位构成。2.什么是紧急避险?成立紧急避险应当具备哪些条件?(1)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个较小的合法权益的行为。(2)成立紧急避险必须具备如下条件:起因条件——危险的现实存在。时间条件——危险正在发生。对象条件——第三者的合法权益。限制条件一一只有在迫不得已的危急情况下,才能实施紧急避险。主观条件——紧急避险的实施必须是为了避免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遭受损害。限度条件——不能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3.简述主犯的概念、种类和刑事责任。(1)主犯:是指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2)主犯分为三种:第一,在犯罪集团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第二,在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第三,其他在犯罪集团或一般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3)刑事责任: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对其他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五、案例分析(1)、陈、林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犯。其中,林为教唆犯,陈为实行犯。(2)陈在犯罪过程中自动停止了犯罪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中止),根据刑法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因此,对陈某应免除处罚。(3)林某的话使得陈某产生了故意杀人的犯意,是教唆杀人的行为。根据刑法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此案,被教唆的人陈某构成犯罪中止,则教唆人林某构成教唆未遂,对林某应定故意杀人罪,但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期末考试综合自测题(三)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根据普遍管辖原则,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的范围内行使的,适用我国刑法。2•犯罪概念是区分与界限的总标准。TOC\o"1-5"\h\z3•刑事责任能力的内容是指行为人对自己行为所具备的刑法意义上的和。4•精神病人在或者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违反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进行提前防卫或事后防卫的情形,刑法理论上称为。6•作为紧急避险起因条件的危险来源于4个方面,包括:、、和。7•我国刑法理论一般把犯罪未遂划分为:(1)实行终了未遂与未实行终了未遂;(2)未遂与未遂。&继续犯,亦称,是指犯罪行为自着手实行之时直至构成既遂、且通常在既遂之后至犯罪行为终了的一定时间内,该犯罪行为及其所引起的同时处于持续过程中的犯罪形态。•判处管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与的期限相等。•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裁定起计算。二、选择题TOC\o"1-5"\h\z1•刑法学的研究对象是刑法及其所规定的()。A.犯罪B.犯罪和刑罚C•犯罪和刑事责任D.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2•“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体现的是()。A.罪刑法定原则B.罪刑相当原则C•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D.罪责自负原则3•下列情况中,我国刑法有溯及力的是()。A.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而刑法不认为是犯罪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而刑法认为是犯罪当时的法律和刑法均认为是犯罪,但当时的法律处刑比刑法轻当时的法律和刑法均认为是犯罪,但刑法的处刑比当时的法律轻4•犯罪的本质特征在于它是(A.危害社会的行为C•触犯法律的行为我国刑法规定,()。违反法律的行为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的人犯罪,应当负完全刑事责任。A.已满14周岁B.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C.已满16周岁D.已满18周岁6•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处罚。A.应当从轻或者减轻B•可以从轻或者减轻C•应当减轻或者免除D.可以减轻或者免除甲、乙两人因打麻将发生争执,甲一气之下抄起水果刀刺向乙的大腿,乙顿时血流如注。甲见状,惊慌失措,立即将乙送往医院,经医院包扎止血,乙住院治疗1个月后康复,此间甲主动承担了乙的医药费。后经法医鉴定,乙为轻伤。甲的行为属于()。A.犯罪既遂B•犯罪中止C•犯罪未遂D.犯罪预备8.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的条件是()。A.没有故意犯罪B.确有悔改C.确有悔改并有立功表现D.确有重大立功表现9.犯罪后自首又有立功表现的,应当()处罚。A.从轻或者减轻B.减轻C.减轻或者免除D.免除10.某甲先后犯有盗窃、诈骗、强奸3个罪,被分别判处有期徒刑5年、7年、10年,根据数罪并罚原则,应在何幅度内宣判对甲的刑罚()。A.5年以上22年以下B.10年以上22年以下10年以上20年以下D.10年以上15年以下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犯罪对象2.间接故意3.牵连犯4.数罪并罚5.时效延长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什么是犯罪的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与疏忽大意的过失各有什么特征?2.简述教唆犯的概念、成立条件和刑事责任。3.简述特别自首的概念和成立条件。五、案例分析(16分)案情:庄某一日来到电脑城闲逛,见到一商家正在电脑城门口卸货,货物为某名牌电脑显示器。十余名工作人员穿梭忙碌,场面比较混乱。庄想浑水摸鱼,偷走一台显示器。庄找到旁边一名以三轮车运货为生的民工洪某,谎称散放在地上的货物中有一台是自己已购买的显示器,让洪用三轮车运回家,洪将显示器搬上车,跟随庄运回了庄家。问:庄、洪的行为应如何处理?为什么?期末考试综合自测题(三)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所承担条约义务刑事管辖权2.罪非罪3.辨认能力控制能力4.不能辨认不能控制法定程序5.防卫不适时6.大自然的自发力量动物的袭击人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人的生理或疾病的原因7.能犯不能犯8.持续犯不法状态9.管制10.减刑之日二、选择题1.D2.A3.AD4.A5.D6.C7.A8.AD9.A10.C三、名词解释1.犯罪对象:是指犯罪行为所直接作用的具体人或者具体物。2.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3.牵连犯:是指行为人实施某种犯罪,而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的犯罪形态。4.数罪并罚:是指人民法院对一行为人在法定时间界限内所犯数罪分别定罪量刑后,按照法定的并罚原则及刑期计算方法决定其应执行的刑罚的制度。5.时效延长:因在追诉期限内发生法定事由而使追诉时效处于保持状态的制度,刑法理论上称之为时效延长。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什么是犯罪的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与疏忽大意的过失各有什么特征?(1)犯罪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态度。(2)疏忽大意的过失有两个特征:第一,行为人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第二,行为人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3)过于自信的过失也有两个特征:第一,在认识因素上,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第二,在意志因素上,行为人之所以实施行为,是轻信能够避免危害结果的的发生。2.简述教唆犯的概念、成立条件和刑事责任。(1)教唆犯是指故意唆使他人犯罪的犯罪分子。(2)构成教唆犯应当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行为人具有教唆他人犯罪的故意;二是行为人具有教唆他人犯罪的行为。(3)教唆犯的刑事责任:第一,对于教唆犯,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这是对教唆犯处罚的一般原则。第二,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第三,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第四,教唆不满14周岁的人或精神病患者犯罪的,对教唆者应当按单独犯论处。3.简述特别自首的概念和成立条件。(1)特别自首,是指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2)成立特别自首应当具备以下条件:第一,成立特别自首的主体必须是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第二,必须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这是成立特别自首的关键性条件。五、案例分析(16分)1.庄的行为构成盗窃罪,洪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庄、洪二人不构成共同犯罪。2.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构成共同犯罪,必须具备如下条件:第一,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二人以上。这是共同犯罪的主体条件。第二,各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这是共同犯罪的客观要件。第三,各共同犯罪人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这是共同犯罪的主观要件。上述三个要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3.本案中,庄某具有盗窃显示器的故意,洪某虽然在庄的欺骗下客观上实施了搬走显示器的行为,但洪认为自己在从事运货业务,并没有盗窃的故意。表面上,庄、洪共同实施了盗窃,但洪缺乏犯罪故意,不能成立共同犯罪,洪不构成犯罪。庄具有盗窃显示器的故意,并利用不知情的洪某实施了盗窃,等同于自己亲自实施犯罪,应单独构成盗窃罪。期末考试综合自测题(四)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根据原则,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对中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按照我国刑法规定的最低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我国刑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按照犯罪行为所直接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的多少,可以把犯罪客体分为和。TOC\o"1-5"\h\z3.刑事责任能力通常被划分为、、和四种程度。4•犯罪的过失有两种类型,即与。5.排除犯罪性的行为,是指外表上似乎构成犯罪而实质上不具备和,因而不构成犯罪的行为。6•为了犯罪,、的,是犯罪预备。7•我国现行刑法将共同犯罪人分为主犯、从犯、、几类。&管制的刑期,从判决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1日折抵刑期。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时候,应当把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相应地改为以上以下。在时效中断的情况下,前罪追诉期限从之日起计算。二、选择题1•犯罪的本质特征在于它是()。危害社会的行为B.违反法律的行为C•触犯法律的行为D.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2・在犯罪客观方面的诸多事实特征中,()是一切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必备要件。危害行为B•危害结果C•犯罪的时间、地点D.犯罪的方法3•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故意伤害他人致人轻伤的,()刑事责任。A.应当负B.不负C.可以负D.应当减轻4•我国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处罚。A.从轻B.减轻C.从轻或者减轻D.从轻、减轻或者免除5•甲、乙、丙、丁四人共谋在某工厂出纳员去银行领回该厂全体人员工资时,抢劫该出纳员领回的工资,后来甲因事抽不开身未能前往,乙、丙、丁同赴现场,抢走了该出纳员所领工资七千多元,四人平分。对甲的行为()。A.不以犯罪论处B.以抢劫罪的犯罪预备单独论处C•以抢劫罪共同犯罪论处D.以抢劫罪的犯罪中止论处•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起计算。A.判决之日B.判决确定之日C.裁定减为有期徒刑之日D.死刑缓期执行期满之日•虽然犯罪分子不具有刑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但是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判处法定最低刑还是过重的,经(),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A.高级人民法院判决B.高级人民法院核准C.最高人民法院判决D.最高人民法院核准10年、判处罚金58.王某因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万元。决定执行的刑罚时,应当采取()。A.吸收原则C.吸收原则和并科原则D.吸收原则和限制加重原则B.限制加重原则9.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最低为()。2个月B.1年C.2年D.3年10.减刑以后,判处有期徒刑的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5年B.10年C.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D.15年三、名词解释1.罪刑法定原则2.意外事件3.正当防卫4.教唆犯5.拘役四、简答题1、什么是犯罪的故意?犯罪的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各有什么特征?二者有哪些区别?2、简述犯罪预备的概念和特征。3、简述刑事责任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五、案例分析案情:张某为一国有企业会计,1998年5月张通过收入不入帐的手段,将公款20万元据为己有,并挥霍一空。年底时张得知税务局要来查帐,害怕被追究,张找亲友借钱并变卖了自己的部分财产,凑了10万元,准备交还给单位。张还写了悔过书,承认了自己的行为,并交给单位领导。正在张四处借贷,准备凑足剩下的10万元时,张的贪污行为被单位举报。其后检察机关传讯了张,张如实交代了自己的罪行。问:对张能否认定为自首?为什么?期末考试综合自测题(四)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保护2.简单客体复杂客体3.完全刑事责任能力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减轻刑事责任能力4.疏忽大意的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5.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6.准备工具创造条件7.胁从犯教唆犯8.执行2日9.三年十年10.犯后罪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A2.A3.B4.D5.C6.D7.D8.C9.B10.C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罪刑法定原则:是指“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即行为之定罪处刑(行为之处罚),以行为时法律有明文规定者为限。2.意外事件:行为虽然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行为人的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因而不认为是犯罪的情况,刑法理论上称为意外事件。3.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者所实施的不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损害行为。4.教唆犯:是指故意唆使他人犯罪的犯罪分子。5.拘役
本文档为【(完整版)大一刑法试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青青子衿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21KB
软件:Word
页数:43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21-11-03
浏览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