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农林复合技术

农林复合技术

举报
开通vip

农林复合技术卷一一、名词解释1. 生态农业指利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方法,把现代科学成果与传统的农业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而建立具有结构合理、功能持续、经济可行的农业体系。2. 生物多样性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从属生态过程的多度和频度。3. 庭院复合经营在农村农民的住宅及院落的周围,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劳动、技术、资金和劳动时间,从事农林牧副渔和加工业的复合经营活动,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利益和满足日常的生活需要。4. 物种竞争指两个物种在所需要的环境资源及能量不足时,或因某物种必需的环境条件受到限制或空间不足而发...

农林复合技术
卷一一、名词解释1. 生态农业指利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方法,把现代科学成果与传统的农业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而建立具有结构合理、功能持续、经济可行的农业体系。2. 生物多样性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从属生态过程的多度和频度。3. 庭院复合经营在农村农民的住宅及院落的周围,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劳动、技术、资金和劳动时间,从事农林牧副渔和加工业的复合经营活动,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利益和满足日常的生活需要。4. 物种竞争指两个物种在所需要的环境资源及能量不足时,或因某物种必需的环境条件受到限制或空间不足而发生的相互关系。5. 物种均匀性一个群落中全部物种个体数目的分配状况。6. 林牧复合经营指在林业、牧业及其他复合生态系统中,以林业为骨架发展草、农、副业,为牧业服务的经营模式。二、简答1. 简述农林复合经营系统与生态农业之间的联系。都以可持续发展作为指导思想,重视发展与保护,强调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同步获得。核心:提高土地生产力,提高经营者的经济水平和生活质量。提供多种产品,满足农村或社区多方面的需求。需要政府的支持(投资、技术、政策)与自身积极参与相结合。都可以应用到不同等级上:庭院经济、田间生态系统、小流域。2. 农林复合经营系统与生态农业之间的区别。(1) 概念不同。(2) 农林复合经营系统必须有多年生木本植物,生态农业可有可无。(3) 范围不同:农林复合经营系统包括农、林、牧、副、渔;生态农业既有农、林、牧、副、渔,还有农产品加工、商业、运输业、文化、教育、人口、能源等。3. 农林复合经营在农、林、牧业中的作用。(1) 农林复合经营能够保证粮食供应、提高土地利用率、生产能力。(2) 农林复合经营能够有效解决就业、贫困和风险威胁问题。(3) 农林复合经营能够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4. 农林复合经营系统在生态学方面可能出现的限制因素。(1) 树木与下层农作物争光会减少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2) 树木与下层农作物争夺土壤养分。(3) 采伐树木、采收果品就会使养分流失到系统外。(4) 在缺水地区树木会降低土壤含水量。(5) 采伐树木会造成农作物的机械损伤。(6) 大型机械作业困难。5. 农林复合经营系统在社会经济学方面可能存在的限制因素。(1) 农林复合经营间作的农作物比单一种植的农作物产量低后期效益高。(2) 农林复合经营需要的劳动力相对较多,劳动密集性高,大型机械化作业比较困难,劳动力工资高的情况下会增加成本。(3) 农林复合经营在贫困地区由于树木经济效益来的较晚,经济增长缓慢。(4) 在人多地少的区域依赖于种植农作物,种树不容易被接受。(5) 在缺乏接受过农林复合经营训练的人才的地区,很难进行新的农林复合经营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6) 决策者缺乏农林复合经营知识,很容易导致投资减少。6. 为什么农林复合经营必须以生态系统原理为指导?(1) 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生物成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作用。(2) 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的生物成分之间的环境条件相适应,且能够形成良好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转换。(3) 农林复合经营系统形成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转换必须产生,配置农林复合经营系统必须要加速。7. 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物种的互补性?(1) 时间上,可以从农作物与树木之间的生长周期的差别,从而在光照、水分、养分的利用上的时间差来进行互补,可增加农林复合经营的产量。(2) 空间上,利用不同物种不同高度的空间搭配,地上部分、光能,地下部分,高大乔木根系深,吸收深层土壤养分、水分。矮的农作物根系浅,吸收浅层土壤养分、水分。(3) 资源互补,在同一块土地上经营多物种比单一物种有更高的生物产量,更高的经济产量,显著提高环境、光能、营养资源利用率。8. 简述农林复合经营系统持续发展的增产增值原理。(1) 生态系统自身稳定性是系统获得持续发展的生物学基础条件。a、森林生态系统自身稳定:自我调节、自我组织、自我恢复能力强;b农田生态系统自身不稳定:物种单一,结构层次单一,物种生长发育从土壤中吸收营养,收获又把果实、秸秆和根系带出农田生态系统,使系统缺乏稳定;c、农林复合经营生态系统:林木为增值增产提供条件。(2) 理想有效的人工调控是系统获得增产增值的关键。a、技术投入:选择树种及其林种,使能流、物流转化为价值流动;b、物质投入。(3) 高效、持续、稳定的生态系统能够促进经济子系统的协调发展。只有高效、持续稳定的生态系统,才能增加物质、能量的输出,经济子系统才能提高。9. 简述发展资源综合利用型生态系统发展立体结构的农林复合经营系统:资源—光、热、水、气、土,基本上对于某一地区是固定的,要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就必须立体种植。提高循环转换效率:循环转换效率指在一个生态经济系统循环过程中,完成转化的物质量与参与循环的物质总量之间的比例。增加经济投入:农林复合经营既有种植,又有养殖,还有加工,有多种效益,这样才能使系统最佳,并保持持续增长。10. 简述林粮间作的优越性。(1) 增加植被层次,充分利用光照、冠层和根系垂直分布。(2) 林木与农作物根系分布于不同层次。(3) 农作物中耕除草,防止了林木与杂草水肥争夺,以耕带抚。(4) 改善林地环境,有效防止病虫害的发生,促进林木生长。(5) 增加多种产品,木材、薪炭林、饲料、粮食,增加短期效益,总经济效益提高。11. 简述林草木复合生态系统结构。(1) 防风林带防风固沙,改善小气候,主害风向营造防风林带,垂直于害风,林网内种植豆科牧草,轮放。(2) 固沙林或阻沙林带营造于流动或半固定沙丘地区。灌木、草本灌木如小叶锦鸡儿、沙枣、沙柳、沙棘、沙打旺,草木樨、紫花苜蓿,在流动沙丘边缘地带营造乔木:刺槐、榆树、旱柳。(3) 疏林草场:散生树木一般10-30株/公顷。(4) 饲料林:牲畜适口性好,如沙枣、沙柳、榆树、刺槐、松树。12. 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结构设计的内容。(1) 确定系统物种组成,物种共生(互补性,不产生竞争)包括防护林树种、农作物品种、动物品种。(2) 所选择的物种在数量上有一定的比例关系。(3) 组分的空间位置安排好种植顺序第一茬小麦,第二茬玉米、大豆、花生。树冠遮阴、地下根系分布。13. 庭院复合经营类型中立体栽培的主要类型。(1) 林果—蔬菜型。散生栽植树木或果树,在树下或周围栽培蔬菜。(2) 林果—药材型。散生栽植树木或果树,在树下或周围栽植耐阴中药材。(3) 林果—花卉型。散生栽植树木或果树,在庭院中部栽植花卉如月季等。三、论述题1. 农林复合经营在农村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1) 农林复合经营促进农业可续发展。发展中国家,广大农区砍掉以高大乔木为主体的生态平衡调控功能,发展种植一年生农作物,或保留部分果树。气候恶化,生态失调,水土流失加重,土地退化。栽植高大乔木,建立人工生态系统,农田防护体系,可增加农业产量,多种产品有效生产。(2) 农林复合经营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在平原地区,发展林业,农林牧,沟边、渠边、村边,栽植树木,林带防护作用,促进农业、放牧、林网、片林、间作。(3) 农林复合经营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①树木的幼枝、幼叶是良好饲料,用于畜牧业饲料,树种一千多种,蛋白质含量高,适口性好,饲料林木开发。饲料林3~5年进入盛产期;②林地是良好牧场,成林适宜温度、湿度;③在牧区营造草场防护林适宜温度、湿度防风沙、御寒、防热。(4) 农林复合经营有利于解决农业生活能源。①农林复合经营可提供大量薪柴;②农林复合经营营造的薪炭林及其各种林中(防护林、用材林、饲料林、经济林)修枝、间伐提供大量薪柴,节约煤炭,节约农作物;③节约的农作物秸秆用于饲养牲畜,还原于农田。(5) 农林复合经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林、牧、渔分离,单一封闭系统,四个不利于:①不利于水土保持;②不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③经济综合利益无法体现;④不利于生态农业的建设。2.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原理。(1) 生态系统第一性生产力,决定了能量流动。选择生产者使更多的太阳能固定,提高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生产力。(2) 合理密植。单一种植农作物、林木、果树、牧草,考虑株行距、叶面积指数;复合经营农作物、林木、果树、牧草,还考虑各组分比例。(3) 能量转化效率,相邻两个营养级选配。(4) 开放的人工生态系统。从农林复合系统中获取最多的产品数量、质量及其他辅助生物辅助能(劳动力、畜力、有机肥力)、工业辅助能(大型机械、油、煤、电)、生产消耗能(肥料、农药)。3.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调控原理。(1) 胜汰原理。某些物质,某种元素缺乏,造成竞争,促进发展。(2) 拓适原理。只开拓不适应缺乏稳定性,只适应不开拓没有发展动力。(3) 生克原理。某种资源稀缺造成竞争。(4) 乘补原理。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某种组分在竞争中乘积膨胀主导地位使系统突变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某些组分通过自身补偿使系统逐渐完善,系统稳定,使补大于乘。(5) 主导性与多样性结合原理。主导产品发展实力,多样化结构、产品,分散风险。(6) 机巧原理。发展与风险并存。4.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调控途径。要充分利用不同类型生态系统之间的边缘效应和因子互补,创造生态结构完整、功能协调、过程稳定、效率高、自我调节能力强、持续稳定的经营方式。农林复合经营:①不同类型的生态环境的复合;②植物、动物、微生物复合;③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复合;④生产、消费、还原复合;⑤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复合。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应从时、空、量、序进行调控。① 时间:产生效益的长短、植物生长周期长与短、生态演替周期长与短、土地持续支持能力。② 空间:局部发展与区域发展的关系、空间格局、两区域间的边缘效应以及对生态的影响、地上部冠层分布、地下部根系层分布。③ 数量:物质输入与输出数量的平衡关系、生态因子平衡,生物多样性。④ 序:自我调节水平,再生能力,共生能力,自生能力,可持续能力。5. 以生态学理论确定农林复合系统组成成分的物种选择。(1) 生态位不重叠的物种。乔、灌、草。(2) 共生互利的物种。①生物学特性:需氮和供氮两个物种搭配(杨树与刺槐混交);②种间平衡关系和制约机制,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3) 组分搭配要以提高能量和物质转化率为目标。多层次利用第一组分,为下一个组分提供原料,提高资源利用率。(4) 选择的物种要是一个当地的环境条件,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农则农,宜果则果,宜牧则牧,宜渔则渔。(5) 植物的分泌物对其他物种有利的植物。①有利的:某一植物的分泌物对其他植物有促进生长发育的功能。②不利的:某一植物的分泌物对其他植物有毒害的功能。(6) 避免选用共有病虫害的树种。(7) 农林复合经营树种选择透光率高、树稀疏、树冠形状窄的树种。四、填空题1、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的基本特征包括(复合性)、(系统性)、(集约性)、(等级性)。2、农林复合经营系统在农村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包括(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林业可持续发展)、(促进牧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解决农村生活能源)、(促进农村经济繁荣)。3、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物种的互补性包括(时间的互补性)、(空间的互补性)、(资源方面的互补性)。4、在竞争与互补的综合作用下,不同物种出现的效应为(双方受益型+,+)、(双方受损型-,-)、(单方受益型+,0)、(损益互存型+,-)。5、农林复合经营的社会经济学原理包括(增产与增值原理)、(供求法则原理)、(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长期效益和短期效益相结合)、(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风险最小原则)、(自力更生和政府扶持相结合)、(发展资源综合利用型生态系统)。6、农林复合经营系统调控原理包括(胜汰原理)、(拓适原理)、(生克原理)、(乘补原理)、(主导性及多样性原理)、(机巧原理)。7、农林复合经营的复合包括(不同类型的生态环境的复合)、(系统内各种植物、动物、微生物的复合)、(系统内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的生物过程的复合)、(生产、消费、还原功能的复合)、(系统内社会、经济、生态的复合)。8、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的生态包括(农作物和林木的自然生态)、(农业和林业的经济生态)、(人与自然关系的人类生态)。9、庭院复合经营类型包括(单一树木栽培型)、(立体栽培型)、(种养结合型)、(种养加工与能源开发型)。10、桐农间作结构模式包括(以农为主间作型)、(以桐为主间作型)、(桐农并重间作型)、(桐农林网型)、(泡桐蔬菜间作型)、(泡桐药材间作型)、(茶园间种泡桐型)。11、林草牧复合生态系统结构包括(防风林带)、(固沙林和阻沙林带)、(疏林草场)、(饲料林)。12、农林复合经营生态系统生态效益的累计方法包括(加法评分法)、(连乘评分法)、(加乘评分法)、(加权评分法)。1. 简述农林复合系统的基本特征?相对单一物种而言:(1)多样性主要包括复合系统组分、时空结构、经营管理方式、功能与效应、系统的多样性以及规划设计时所依据的理论原理的多样性。(2)系统性复合农林业是一个开放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其物质的流动、能量的转化和价值的转移过程均以系统理论为指导的,所追求的目标不是某单一产品或单一效益,而是整体功能的发挥和整体效益的取得。(3)复杂性一方面根系时空分布格局、系统冠层结构和下垫面的物理属性等因子均相对较为复杂,从而也使得系统内辐射传输、能量平衡、土壤水分和养分运移等能流、物流的过程和规律更为复杂;另一方面,则表现出经营管理过程及技术措施的复杂性。(4)集约性经营管理上要求比单一组分的生态系统有更高的技术,同时为取得更多的产量、更多的产值,则要求投入更多的人力资源。(5)稳定性生物组分越多,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控能力、系统的抗逆功能则越强,系统的稳定性则越高。(6)高效性构建农林复合系统的根本目的就是追求高效的生态效应和社会经济效应。(7)可持续性生态、经济学和社会效益的可持续性。卷二第一章绪论1. 什么是农林复合系统?复合农林业是以生态学、经济学和系统工程为基本理论,并根据生态学特性进行物种的时空合理搭配,形成多物种、多层次、多时序和多产业的人工复合经营系统。2. 我国农林复合系统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历史时期?(1)原始的复合农林业萌芽时期(旧石器时代的中后期—新石器时代)方式:①游耕:在开垦的地上种植农作物,1—2年后另寻土地开垦种粮。②轮垦:在同一个地方间隔若干年重新复垦。(2)传统农林复合形成时期(公元前2000年前后开始—解放前)该时期,缩短土地休闲期,延长耕作年限,使得森林减少,所以需人工种植林木,实行农作物与经济林间作。夏朝:出现以家庭为单元的私有制农业→春秋战国时期:庭园经营、间作套作→东汉:在人、水的情况下形成桑基鱼塘→唐宋时期:“麦桑复合”→清:“桑、羊、猪、渔结合”、桑、羊(湖羊)互惠结构。(3)现代复合农林业蓬勃发展时期(解放后,上世纪50年代—至今)2. 我国现代农林复合业大致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是什么?现代复合农林业蓬勃发展时期(解放后,上世纪50年代—至今)①局部试点,重点突破阶段(上世纪50年代初—50年代末)“防沙治沙,保护农林业生产”、“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防治水土流失”。②扩大规模,普及推广阶段(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后期)“改善农田小气候,防御自然灾害”,此时期出现了“综合防护林体系思想”,此时期防护林的特点:窄林带,小网格为主。③体系建设,全面推进(上世纪70年代末—至今)“三北防护林建设局”,简称“三北局”,位于宁夏。“长江中下游防护林体系建设”。3. 什么是农林复合系统的物种结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食物链结构?及技术结构?(1)物种结构:是指复合农林业系统中生物物种的组成、数量及其彼此之间的关系。(2)时间结构:是指复合系统中各种物种的生长发育和生物量的积累与资源环境协调吻合的状况。(3)空间结构:是指复合农林业系统各物种之间或同一物种个体在空间上的分布,可分为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4)食物链结构(营养结构):是生物间通过营养关系连接起来的多种链状和网状结构。(5)技术结构:利用人的智慧,来调节系统。4. 在复合农林业发展过程中,西方发达国家与第三世界不发达国家的发展道路有何不同,为什么?西方发达国家,由于石油及化工工业的快速发展,传统农业迅速实现了现代化,农产品产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但也给人类带来了负效应:大量农药、化肥的使用,使资源危机不断出现,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并危及了人类健康,大量生物物种濒临灭绝,生态系统抗逆功能减弱。从而,迫使人们去寻求农业丰产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发展中国家,为满足大量人口对粮食的需求,在资金缺乏、技术落后的国情背景下,无力走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道路,因而不得不以拓展生存空间、改变土地利用结构等粗放经营方式来维持国民生计。林业在整个大农业生产中起着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粮食增产的重要作用。因此就要协调好农业用地与林业用地的比例关系。第二章农林复合的基本原理1. 什么是系统?什么是生态系统?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个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体。生态系统是指一定时间、某一空间内所有生物(包括动、植物和微生物)及其环境(包括光、热、水、土、气候、地貌等),通过各组成要素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以及信息传递而形成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具有统一功能的综合体。2. 什么是生态位?什么是基础生态位?什么是现实生态位?生态位:物种在生物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基本生态位:在生物群落中,能够为某一物种所栖息的理论最大空间。现实生态位:在实际竞争中占据的实际空间。3. 简述系统的基本特征?(1) 目的性;凡系统都有目的,而要达到目的,系统必须具有一定的结构与功能,系统式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2) 有序性:系统都是有序和边界的。(每个系统都有自己的稳态机制,只要稳定机制不变,就没有质变,仅有量变。)(3) 集合性: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亚系统组成,各亚系统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互为因果。(4) 层次性:自然界是有层次的,从总体上有微观和宏观之分。(5) 相关性:系统内各亚系统间的相互联系表现为相互制约,并且有反馈作用,这种依存和制约关系是通过大系统这个整体相联系的。(6) 整体性:系统各要素间并非简单的组合,它们之间保持着有机的联系,从而形成一定的结构与功能。4. 试述生态位原理及其在农林复合中的应用。生态位理论表明:① 在同一生境中的群落或人工复合群体中,不存在两个生态位完全相同的物种;② 在同一生境中,能够生存的相似的物种,其相似性是有限的,它们必须要有某种空间、时间、营养或年龄生态位的分离;③ 为了减少或缓和竞争,在同一小生境中同时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物种时,应尽量选择在生态位上有差异的类型。复合农林业就是利用了生态位这一原理,开拓潜在生态位,合理地配置不同的生物物种,使之占据和利用各自合适的生态位,使生态系统内的物流和能流朝着有利于“三个效益”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根据生物和环境间相互作用原理,在生物种群的作用下,会改变生态系统中某些生态因子而形成新的生态位,即生物物种对生态位有一定的反作用,为形成完整稳定的生态系统提供互利性条件,促进了系统的良性循环。5. 食物链可分为哪几个类型?(1)捕食性食物链:由植物—草食动物—肉食动物构成。(2)碎食性食物链:以碎食食物为基础,即未被捕食性食物利用的碎屑有机物经细菌分解,被动物食用。(3)寄生性食物链:从大动物到小动物以寄生方式形成的食物链。(4)腐生性食物链:是以动植物尸体为食物形成的食物链。6. 什么是寄生性食物链?什么是腐生性食物链?寄生性食物链:以活的动植物有机体为营养源,以寄生的方式生存的食物链。腐生性食物链:以动植物尸体为营养源的食物链,例如:蘑菇等菌类。7. 试述食物链原理在农林复合系统中的利用方式。(1)食物链的加环把原来短缺的,没有充分利用的进行人为加环,变长,使其得到充分利用(植物—动物的利用率只有10%—20%)。古时已经开始的例子:“放蚁保柑”、“桑基鱼塘”、“稻田养鸭工程”。(2)食物链的减耗或减环减少不利的食物链成分,如杂草。(3)引入生产环和加工交换链由自然生态系统食物链可引申到复合农林业的生产链和交换链。自然食物链引入人类生产环。人类生产包括自然再生产(植物性生产和动物性生产)和经济再生产。8. 种间关系包括哪几个方面?共生(偏利共生、互利共生),寄生,腐生,竞争,捕食。9. 在竞争与互利的综合作用下,农林复合系统中不同生物组分间会出现哪几种类型的效应?(1) 双方受益型: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个体之间双方受益性均增强,结果使双方受益,群体增益。例如:林木与食用菌复合;豆科植物与固氮菌。杜仲与三叶草(可利用)(2) 双方受损型:这种受损是针对人类培育的目的而言,对生态系统并不一定是“受损”的。在生态系统中。单方或双方适应性减弱。(不可利用)产生双方受损的原因:资源有限,竞争激烈。主要表现在寄生作用或产生有毒作用,例如:杜仲和黑麦草。(3) 单方受益:其中一方受益,但另一方不变。是一种不对等的关系。(可利用)。(4) 损益互存:一个有受损,一个有受益。(可利用)10. 种间关系的作用方式有哪几种?(1) 机械作用:一种生物对另一种生物的物理作用。(高株,枝柔的物种在风大处,破坏顶芽,使其不能长高,例如针叶树。)(2) 生物作用:通过杂交授粉、根系连生、共生或寄生。(3) 生物物理作用:一种可以改变土壤肥力或另一种提供营养物质。(通过生物场发生作用)。(4) 生物营养作用:一个植物中可以提供营养物质,改变土壤肥力,从而对其他物种产生影响。如:固氮菌。(5) 生物化学作用:例如化感作用。11. 简述边缘效应的基本特征。(1) 边缘效应带的群落结构复杂,许多生物,特别是动物喜欢在植被镶嵌大的边缘栖息,在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中都有边缘效应的反映。(2) 边缘效应使边缘地带常具有较高的生产力。(3) 边缘效应以强烈的竞争开始,以和谐的共生结束。12. 生态位的重叠与竞争有哪几种情况?(1)生态位完全重叠两个基础生态位完全一样。竞争优势种就会把另一种完全排除掉。—竞争非常激烈(2)一个基础生态位被完全包含于另一个基础生态位之中。若内部者竞争能力弱,则最终将消失;若内部者竞争能力强,则两者共存。(3)两个基础生态位发生部分重叠能够实现两物种的共存,竞争能力强的可以占据重叠部分。(4)两个基础生态位彼此邻接两者之间没有直接竞争,但存在“边缘效应”,其很可能是为了回避竞争的结果。(5)两个基础生态位完全分离—竞争最小没有竞争,两物种都能占有自己的全部基础生态位。后4种情况在农林复合中均可以被利用。13. 试分析农林复合系统应遵循的社会经济学原理。(1)投资可行性原理。(输出商品的营销情况。不仅在技术上可行,而且在经济上合理,以争取相对的低投入高产出。)(2)供求关系原理;(3)产量产值原理。产量服从产值最大化;(4)短、中、长期效益结合原理;(5)风险最小原理。14. 生物学特性?植物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在形态和生长发育上所表现出的特点和需要的总和,包括种子萌生速度、个体生长发育节律、生长高度、寿命、根系特征、繁殖方式和能力、幼苗受损后的再生能力。15. 试论生物多样性原理在农林复合经营中的应用?建造稳定性强的复合农林系统,以保护生态系统生产力不因外界因素变动而频繁变化,维持系统能流物流的动态稳定,保证系统经济效益的稳定增长。复合农林业系统能流物流的动态稳定,关键在于注重生物能的再利用,尽量减少系统对外部的依赖,通过系统内部的综合利用和物资的循环利用,时期投入和产出尽可能维持在一个较高的动态平衡状态。16. 稳定性原理包括哪两个方面?(1) 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2) 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后,恢复到原来状况的能力。抵抗力稳定性高系统,其恢复力的稳定性就低;抵抗力稳定性低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就高。总之,系统的结构功能越复杂,其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高,而其恢复能力则越低。第三章农林复合系统分类及地域特点1. 简述中国复合农林业系统分类的原则。(1)有序性和系统性原则(2)客观性原则(3)结构与功能关系原则(4)实用性与简明性原则2. 试述我国平原农区典型复合农林业模式及地域发展特点。(1)松嫩—三江平原农区(东北)以农为主,农牧结合。主要危害:风沙、盐碱、旱涝、低温冻害。防护林建设:三北防护林为核心。核心:林药间作(药主要为人参)。存在问题:树种单一,杨树为主的落叶林。防护林体系的主要模式:农田防护林带、网。(2)黄淮海平原农区存在问题:盐碱、旱涝、风沙。本区林业本着为农业生产提供生态保障为目的,配合区域农业综合治理,并积极适应不同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调整发展方向和内容。现已基本形成以农田防护林网(带)为主,辅以各类农林(果)复合模式、林药复合模式、林牧复合模式以及成片林的综合防护林体系。(3)西北绿洲灌溉农区本区地广人稀,地处内陆深处,远离海洋,气候干燥,地面物理风化强烈,风沙危害严重,地表蒸发强度大,土壤易盐碱化,地表植被稀疏。“窄林带、小网格”农田林网是本区农田防护林主要的结构模式。(4)长江中下游平原农区具有“温暖湿润、物产丰富、人口密集”等特点。存在问题:干热风、台风、低温冷害、洪水内涝。主要形式:农田林网、护堤防浪林带、环村林、小片林以及林渔、林药、林茶等复合模式。(5)珠江三角洲水网农区限制本区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灾害为台风、洪水以及由此而带来的水土流失、低温冷害和焚风等。因此防风抗洪、保持水土、改善农田小气候是珠江三角洲农区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主要形式:桑基鱼塘、林与橡胶、茶、热带水果、南药复合模式。3. Vergara(1981)根据系统组分的配置方法、时空排列的系统组分所占的比例,将农林复合系统分为哪几种类型。分为轮作系统和间作系统。4. Nair的系统分类指标包括哪些?(1)依据系统产业组合特征来划分:①农林系统;②林牧系统;③农林牧系统;④多用途系统。(2)依系统组分时间结构划分:①轮作型;②间作型;③套作型。(3)依系统组分空间结构来划分:①稀疏型;②密集型;③条块或带块混合型;④周边种植型。(4)依据组分功能来划分:①生产功能(粮食、木材、饲料、药材);②保护功能(防风固沙、水土保持、涵养水源、土壤改良)。(5)依社会经济和管理水平划分①按技术投入水平(高投入型、中投入型、低投入型);②按价值与效益比(商业型、效益型、多效益兼备型)。第四章我国主要的农林复合经营类型1. 北方林区林—药复合型中,林—参间作的类型有哪三种?(1)林—参间种型:即在种植人参的同时,按照设计要求栽植林木。(2)参后还林型:即在林木皆伐迹地更新地上种植人参,3年起参移植后,在床面和步道上同时栽种一行针叶树和两行阔叶树。(3)林下间种型:即在适宜野山参生长的有林地上,种植山参。2. “三北”农牧区以林为主的林—草复合有哪几种经营方式?简述之。①人工林内间作式:是一种高效利用空间资源的人工林复合生产系统,发展潜力大,效果好。目前在“三北”农牧区积极提倡。②封山育林育草式:是一种遵循自然规律的护林养草复合经营方式。干旱、半干旱的荒山残摊上尤为适用,在内蒙古等地很受重视。③林区育草式:是一种合理利用林区自然资源,充分挖掘生产潜力的复合经营方式3. 水网地区林—渔—农复合经营,按水面规格大小一般可分为哪几种类型?(1)小水面规格型(2)中水面规格型(3)大水面规格型4. 在南方丘陵山地存在10多种林—药复合经营类型,其中林—黄连间作主要是利用黄连与林地的哪些特性所形成的复合类型。黄连喜阴凉、湿润,忌干旱高温,怕强光。人工栽培时,生长早期搭荫棚,而林下种植黄连不必搭棚遮荫。林内湿润、凉爽、直射光少,有利用黄连的生长。林下间作黄连可以减少成本增加收益,并能促进林木生长。杉木—黄连复合厚朴—黄连复合黄柏—黄连复合第五章农林复合经营技术1. 林农复合经营中,造林树种的选择应坚持哪些原则?(1) 有利于农林复合系统内部物流、能流的良性循环;(2) 有利于保持系统稳定性和永续高效利用;(3) 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4) 有利于发挥系统的总体功能;(5) 有利于达到低投入、高产出、高利润的经济效益。还应该考虑区域特别,例如,水网地区的树种选择,首先应知该区水多易涝,土壤质地黏重,通透性差,有些地区盐碱严重,选择时除考虑气候还应考虑土壤,如垂柳。2. 复种?套种?混作?复种:在同一块田地上,每年播收作物两次或两次以上。套种:是指在前作物生育后期,在行间或株间种植后作物。混作:把不同作物同时在一块田地上进行不 规则 编码规则下载淘宝规则下载天猫规则下载麻将竞赛规则pdf麻将竞赛规则pdf 的混合种植。3. 试述桑基鱼塘复合经营技术的主要内容(类型选择、栽桑技术、养鱼技术、挖泥肥田技术等)。(1)类型选择“基水比例”(2)桑树的栽植技术桑园的分类:①普通桑园密度:600—1000株/亩;行距:1.3—1.7m;株距:0.5—0.7m。②速成桑园在长江流域:1500—2000株/亩;珠江流域:6000—8000株/亩;行距:0.5—0.84m;株距:0.13—0.17m。③间作桑园密度:200株/亩;株距:1m;行距:3m。或宽窄配置:宽行窄行株距×行距1×4m1×1m④宽窄行桑园(无间作物)行距(m)株距(m)1500株/亩宽行20.33窄行0.670.332000株/亩宽行20.25窄行0.670.256000株/亩宽行10.17窄行0.330.178000株/亩宽行0.840.13窄行0.430.13(3)蚕沙蚕蛹养鱼技术蚕沙:蚕的排泄物和没有完全利用的桑叶。800—1000kg的蚕沙,可养鱼100kg,蚕蛹:营养丰富,是优质的鱼类饲料。200—500kg的蚕蛹,可饲养鱼100kg,每亩蚕沙蚕蛹,可养鱼150kg。(4)养鱼技术①鱼池准备消毒处理:常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方法:干法消毒和湿法消毒②鱼类选择“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水上层:鲢鱼、鳙鱼(“滤食性”,取食浮游生物)。水中层:青鱼、草鱼、鳊鱼(“草食性”)。水下层:鲤鱼、鲫鱼(“腐食性”,取食腐食生物)。③投放密度平均为300—500尾/亩④投放饵料“四定”,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1—5月、10月以后,投放饲料少一些;5—10月是鱼的速生期,投放饲料多一些。做到“少量多次”的投放饲料。⑤施肥及管理施肥培育天然饲料,使水体中有更多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且肥度适中即可。浮游生物量在0.15—0.3g/L最好。肥度在20—40cm即可,大于40cm则说明其肥度不够。(5)塘泥肥桑4. 试分析桑基鱼塘系统所利用的主要生态系统学原理?(1) 生态位原理:桑基鱼塘系统将桑树和各种鱼类在水上部分和水下部分分层布局,充分利用了多层空间生态位,使有限的光、气、热、水、肥等资源得以合理利用,提高了环境资源利用率和生态位能。(2) 食物链原理和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原理:种植桑树所施肥料中未被利用部分和桑树枯落物腐烂后形成的有机肥,可增加鱼塘内水体养分含量,促进浮游生物和水生生物生长,为鱼类提供饲料,鱼类的粪便可为桑树生长提供养分,形成良性循环的食物链,提高了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的效率。(3) 生物多样性与稳定性原理:桑基鱼塘中水上部分植桑,水中上层搭配鲢鱼和鳙鱼,中层为青鱼、草鱼和鳊鱼,下层为鲤鱼和鲫鱼,充分利用不同空间,增加了生物多样性,提高了系统稳定性。(4) 种间竞争与互利关系原理:桑基鱼塘通过物种的立体搭配和空间组合,打破了单一物种结构,形成林—鱼紧密结合的新格局和新系统,使各物种间表现出竞争与互利关系,增加生物产量。第六章农林复合经营的经济效果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1. 投资效益系数?土地盈利率?投资效益系数=年平均利润增额工程基建投入总额土地盈利率=纯收益土地面积2. 林农复合经营的经济效果评价方法涉及的主要指标有哪些?(1)反应经济效益的指标纯收益=总收益-总成本=i=1nBi-i=1nCi成本收益率=总收益总成本=i=1nBii=1nCi土地净产率=总收益-物质费用土地面积物化劳动净产率=总收益-人工费用物质费用活化劳动净产率=总收益-物质费用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劳动用工(工日)资源综合生产率=3土地净产率×物化劳动净产率×活化劳动净产率(2)反应经营成果分配状况的指标生产经营单位实际纯收益=纯收益-各项税金-上缴集体的承包利润-集体统筹提留生产经营单位实际所得率=生产经营单位实际纯收益纯收益3. 简述农林复合系统的经济特征?(1)长、短期效应结合;(2)生产能力的持续性;(3)经营的集约性;(4)系统性;(5)收益与行为目标一致性。4. 试论农林复合系统经济效果评价的三种方法及其主要指标的内涵。(一)成本收益分析法(1)收益:在一个生产周期内所形成的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成果。自给+销售(2)成本:在一个生产周期内所消耗掉的各种生产要素价值的总和。①固定成本(基建投入成本)、运行成本(费用)②物资费用(物化劳动)、人工费用(活化劳动)活化劳动分为自劳及雇工。雇工:根据社会标准。自劳:按当地劳动力再生产的费用计算劳动工资。劳动用工工资元工月=FALC×FAPNFALN×AWDN式中,FALC—农户全年人均生活费支出(元/人);FAPN—农户平均的家庭规模(人);FALN—农户平均标准劳动力人数(人);AWDN—全年法定工作日数(天)(3)经济效果评价指标①反应经济效益的指标纯收益=总收益-总成本=i=1nBi-i=1nCi成本收益率=总收益总成本=i=1nBii=1nCi土地净产率=总收益-物质费用土地面积物化劳动净产率=总收益-人工费用物质费用活化劳动净产率=总收益-物质费用标准劳动用工(工日)资源综合生产率=3土地净产率×物化劳动净产率×活化劳动净产率(二)生产函数分析法①生产函数y=Ax1β1∙x2β2∙x3β3∙……∙xiβi+eμy=A+β1x1+β2x2+β3x3+β4x1x2+β5x1x3+β6x2x3+β7x12+β8x22+β3x32+e其中:y—总收益或总产量;A—常数项;xi—第i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βi—第i种生产要素的生产弹性系数;e、eμ—随机扰动项②边际:当自变量发生一个单位变化时,因变量的变化值(斜率)。③边际分析:连续追加的每单位生产要素投入对产出目标的影响分析。(2)指标各生产要素的边际支出MPxi=∂y∂xi经济效率系数EECxi=MPxi∙PyPxiMPxi:边际产出;Py:产品价格;Pxi:第i种生产要素的价格或机会成本。EEC>1,如果有可用的生产要素,就可继续追加使效率提高。EEC=1,效率最大。EEC<1,生产要素的投入过量,其投入不划算。各生产要素的综合平均生产力GAPxi=MPxii=1nβi各生产要素的投入对产出目标的贡献份额Ei=GAPxi∙xiy式中,y,x分别为样本观察值的几何平均数。(三)经济可行性分析新增毛收益率NTBR=新增毛收益率对照毛收益率新增毛收益=新经营模式的毛收益-对照模式的毛收益毛收益=总收益-变动成本变动成本=总成本-基本建设费边际成本收益率MCBR=新模式总收益-对照模式总收益新模式变动成本-对照模式变动成本NTBR≥30%,该项投入经济上可行。MCBR≥2.0,该项投入经济上具有可行性。MCBR<1.0,负效益;MCBR=1.0~1.2,有稍许效益;MCBR=1.2—1.5,有一定经济效益;MCBR=1.5~2.0,经济效益显著;MCBR>2.0,经济效益极显著。由于国家政策上的原因,我国的指标略有下降。NTBR=18%~22%,则该项目经济上可行;MCBR=1.2~1.5,则该项目经济可行。5. 简述如何依据经济效率系数(EEC)指导农户对生产要素的适量投入?经济效率系数EECxi=MPxi∙PyPxiMPxi:边际产出;Py:产品价格;Pxi:第i种生产要素的价格或机会成本。EEC>1,如果有可用的生产要素,就可继续追加使效率提高。EEC=1,效率最大。EEC<1,生产要素的投入过量,其投入不划算。6. 简述经济可行性分析的意义和主要指标。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各指标的临界值分别是多少?新增毛收益率NTBR=新增毛收益对照毛收益新增毛收益=新经营模式的毛收益-对照模式的毛收益毛收益=总收益-变动成本变动成本=总成本-基本建设费边际成本收益率MCBR=新模式总收益-对照模式总收益新模式变动成本-对照模式变动成本由于国家政策上的原因,我国的指标略有下降。NTBR=18%~22%,则该项目经济上可行;MCBR=1.2~1.5,则该项目经济可行。7. 何谓收益当量比?土地当量比值?(1)土地当量比(LER)为判定农林复合系统效果的最常用指标。指标对于间作与单作而言的一种土地需求相对量值。土地当量比LER=P1M1+P2M2式中,P1为间作条件下间作物1的产量;P2为间作物2的产量,M1为间作物1的单作条件下的产值;M2为间作物2在单作条件下时的产量。(2)收益当量比(RVT)也称相对和值收益当量比RVT=aP1+bP2aM1式中,a为第一种作物的价格;b为第二种作物的价格,且aM1>bM2.8. 农林复合系统的生态学效应主要包括哪些方面?(1)气候调节效应(2)土壤改良效应(3)水文效应(4)植物生理生态效应直接反映生产量高的机理问题。(5)防灾减灾效应。①降低低温冻害冷害的危害。②预防台风危害。③降低干热风危害。(6)生物种群效应。①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②对动物种群的影响。第七章农林复合系统综合评价1. 综合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1)结构评价①生态结构评价物种评价、时间空间评价、食物链评价、营养评价。②社会经济结构评价人口结构、消费结构、社会产业结构。③技术结构评价技术措施及其组合方式。(2)功能评价系统内部子系统之间,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能量、信息、资金的投入和产出进行计量分析。要考虑三方面内容:①能不能维持生态平衡;②能不能维持经济平衡;③能不能维持社会平衡。(3)效益评价社会效益评价满足物质、精神和文化的需求。2. 农林复合系统综合评价指标设置的原则哪些?(1)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相结合的原则。(2)科学性原则。(3)全局性原则。(4)独立性原则。(5)可比性原则。(6)实用性和可行性相结合原则。(7)动态性原则。(8)层次性原则。3. 何谓内部收益率(内部回收率)?内部收益率IRR=NPV1NPV1+NPV2×e2-e1+e2e1—略低的贴现率;e2—略高的贴现率;NPV1用e1计算的净现值(正数);NPV2用e2计算的净现值(负数)。第八章农林复合系统规划设计1. 简述农林复合系统规划设计的主要任务。(1)查清规划设计区域内的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森林生长的自然条件和发展复合农林业系统的社会经济情况。(2)分析规划设计地区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条件,结合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提出规划设计方案,并计算投资、劳力和效益。规划设计的造林面积和营林措施要落实到地块。(3)根据实际需要,对复合农林业工程有关的附属项目进行规划设计,包括造林灌溉工程、营建道路、通讯设备等的规划设计。(4)造林规划设计还必须确定复合农林业工程发展目标、工程经营方向,安排生产布局,落实工程任务,提出保证措施,编制造林规划设计文件。2. 试述D&D设计的基本思路?(1)D&D的逻辑顺序“问题求解的 办法 鲁班奖评选办法下载鲁班奖评选办法下载鲁班奖评选办法下载企业年金办法下载企业年金办法下载 ,对症下药”。①预诊断(通过初步分析区域的技术、资源、生产目标,提出初步的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向。)②诊断(分析土地利用系统的结构、组成、功能,找出农林复合中土地利用的潜力,及限制潜力发挥的主要有因素,诊断的过程是全面的分析区域的社会、经济、市场、文化等各个方面与因素的关系。)③设计与评价(是诊断、设计的求解过程。在诊断的基础上,设计出高效的方案。对各方案的效益进行分析,即评价。)④计划与实施(设计最优的方案,应用到实际中去。)注意:以上4步是反复循环进行的。(2)诊断方法进行本地调查,广泛收集本地的生物、生态资料,得到其存在的问题和潜力,并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座谈、实际调查,最后进行诊断和分析。(3)设计的方法①设计的内容系统功能、系统组成、系统配置、系统经营四个方面进行设计。②设计原则(循序渐进、简单易行、立足乡土、群众参与。)(4)计划与实践①评价和再设计(广泛争取意见,特别是用户的意见,然后进行在设计。)②计划(将新的设计方案融入实际,加以研究,制定研究与推广计划。)③实施(使新的设计方案变成生产力。)
本文档为【农林复合技术】,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果果
大家好,我是一名中学老师
格式:doc
大小:147KB
软件:Word
页数:26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8-07-08
浏览量: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