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五规合一实施方案

五规合一实施方案

举报
开通vip

五规合一实施方案重庆市沙坪坝区“五规叠合”实施方案(正本)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政府中国联合工程公司二零一零年三月文本目录TOC\o"1-5"\h\zHYPERLINK\l"bookmark6"\o"CurrentDocument"第一章“五规叠合”编制总则1.一、“五规叠合”的目的与意义1二、“五规叠合”编制原则1.三、编制依据2.四、“五规叠合”期限与范围3五、编制说明3.HYPERLINK\l"bookmark8"\o"CurrentDocument"第二章沙坪坝区的功能定位与发展目标4一、沙坪坝区的功能定位4二...

五规合一实施方案
重庆市沙坪坝区“五规叠合”实施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正本)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政府中国联合工程公司二零一零年三月文本 目录 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目录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作业种类与目录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目录1类医疗器械目录高值医用耗材参考目录 TOC\o"1-5"\h\zHYPERLINK\l"bookmark6"\o"CurrentDocument"第一章“五规叠合”编制总则1.一、“五规叠合”的目的与意义1二、“五规叠合”编制原则1.三、编制依据2.四、“五规叠合”期限与范围3五、编制说明3.HYPERLINK\l"bookmark8"\o"CurrentDocument"第二章沙坪坝区的功能定位与发展目标4一、沙坪坝区的功能定位4二、沙坪坝区的发展目标4.HYPERLINK\l"bookmark10"\o"CurrentDocument"第三章沙坪坝区“五规叠合”实施方案(2008-2012年)6一、总体说明6.二、功能分区7.三、主要指标1.8四、专项布局20HYPERLINK\l"bookmark12"\o"CurrentDocument"第四章沙坪坝区“五规叠合”远期展望(2008-2020年)29一、总体说明29二、主要指标30HYPERLINK\l"bookmark14"\o"CurrentDocument"第五章图纸部分31第一章“五规叠合”编制总则一、“五规叠合”的目的与意义“五规叠合”实施方案是以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高效、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主旨,以空间资源综合配置为目的,具有协调性、全域性、空间性和实施性。通过沙坪坝区“五规叠合”实施方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人口与环境保护规划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协调、融合,整合规划资源,促进空间协调、项目落地、调控统一,充分发挥规划实施方案的宏观作用,促进沙区区域的全面跨越发展。“五规叠合”实施方案立足沙区全域背景,基于长期发展的潜力研究,密切“五规”部门的相互协调,注重方案在近期的实施落实。通过系统梳理五年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经济增长、产业提升、城镇建设、耕地保护、人口布局与环境保护等核心要素,在经济社会发展总目标的引领下进行要素整合,与全区内的空间资源合理布局统筹考虑,作为政府行为和市场化投资建设的管理依据,是产业布局和重大项目审批的基础平台。二、“五规叠合”编制原则(一)开放务实、科学谋划“314”讲话适逢直辖十周年,为新时期的重庆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重庆市委三届三次全会更将建设“开放型内陆高地”和“五个重庆”作为当前发展的主要目标,作为科学发展观在不同层面对区域发展的具体解读,必然成为沙坪坝全域空间发展的首要依据和原则,也成为规划协调工作的基本立足点。(二)部门协调、各方互动“五规叠合”涉及包括五个核心机构在内的多家部门单位,相关的管理要求、资料信息的交流,以及方案的实施,都需要统一在发展目标要求下的贯彻和落实,围绕全区2012年总目标进行部门沟通和实施衔接是编制工作的内在要求,也是方案落实的基本原则。(三)精明增长、刚弹分管作为推动城市紧凑发展和效率与品质并重的空间开发理念,精明增长业已成为城市经营的关键性开发原则,也是国外当前城市区域发展的主导政策措施。在精明增长原则基础上,通过刚弹双因子空间策略,基于政策和建设的适宜性分析,将全区空间划分为建设开发的主体功能地域一一刚性空间(彩版用地)和可调功能地域——弹性空间(灰版用地),从全域的角度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的合理布局。(四)图件共建、标准统一在科学开放的发展定位和功能目标下,通过统计口径、用地标准、规划年限等指标,协调发展年限内的各项要素,通过空间规划的协调整合进行落地实施,从而实现“五规叠合”现实施方案的引导管理,并由此实现长效机制和持续运作。三、编制依据胡锦涛总书记“314”讲话重庆市委三届三次全会《中共重庆市委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决定》(2008年7月)沙坪坝区委十届四次全会《建设开放高地推动区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2008年9月18日)《重庆市发改委、国土局、规划局、环保局关于推进试点区县四规叠合的指导 意见 文理分科指导河道管理范围浙江建筑工程概算定额教材专家评审意见党员教师互相批评意见 》《重庆市沙坪坝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意见》《重庆市主体功能区规划》《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沙坪坝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沙坪坝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汇总《沙坪坝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期专题研究》系列《沙坪坝区环境保护规划》(2008-2012)《沙坪坝区人口发展预测与规划研究报告》(2008-2020)相关部门专项规划及会议决议等四、“五规叠合”期限与范围本次沙坪坝区“五规叠合”实施方案规划期限为2008――2012年;远期展望到2020年。本次“五规叠合”实施方案范围为沙坪坝区行政辖区全域,国土面积2396.20km2。五、编制说明本次重庆市沙坪坝区“五规叠合”实施方案历经沙区有关部门沟通讨论,参考市级主管部门反馈意见,交付专家组评审并按评审意见调整和修改,并经沙坪坝区委区政府审定作为成果方案。第二章沙坪坝区的功能定位与发展目标一、沙坪坝区的功能定位沙坪坝区为应对重庆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需要,应对重庆市建设我国内陆开放高地的需要,以及应对重庆市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需要,对未来的发展做出如下的功能定位:沙坪坝区是重庆市的重点开发区域,是重庆直辖市竞争力重要集聚区和“一小时经济圈”的重要增长“引擎”,着力打造教育、高新技术和现代物流三大高地。力争成为重庆市“人文科教、生态宜居、创新诚信、畅通平安、健康和谐”的示范区。、沙坪坝区的发展目标围绕上述功能定位,通过中共沙坪坝区委十届二次全会、十届四次全会,沙坪坝区制定出新的发展目标,具体如下:经济发展2012年全区生产总值(GDP力争突破600亿元,工业总产值力争突破2000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力争突破600亿元,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达到6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6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力争突破15亿美元;实际利用市外境内资金力争突破350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26亿美元;外贸依存度达到30鸠上。社会进步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达到9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0.9%。以内,儿童“四苗”接种率保持9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左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加人数达到25万人以上,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加人数达到27万人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0%。环境提升2012年全区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0%,SO和CO[排放总量分别消减16%和20%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不少于290天,万元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硫(SO2)排放量低于3.5千克,万元工业增加值化学耗氧量(COD)排放量低于8千克,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不低于9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低于90%,森林覆盖率达到27%。表2.12012年沙坪坝区主要经济社会指标表序号指标单位2012年1地区生产总值亿元6002工业总产值亿元20003三次产业结构一0.9:52.0:47.14常住人口万人1305人均GDP元46154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6007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亿元65.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2609夕卜贸进出口总额亿美兀2610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兀1511全区城镇建设规模kmi130.4812耕地保有量kmi105.7813#基本农田2km1714SQ排放量吨708015COD排放量吨1832016自然人文保护区面积km121.6第三章沙坪坝区“五规叠合”实施方案(2008-2012年)、总体说明(一)经济发展规模2012年沙坪坝区地区国民生产总值(GDP)达至U600亿,人均GDP实现46154元,三次产业结构实现0.9:52.0:47.1,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5.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312.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82.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00亿元,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65.3亿元。(二)人口规模预测2012年沙坪坝区人口规模为130万人,其中城市人口120.9万人。全区平均人口密度达到3281人/km2012年人口密度达到3281人/km2,超过了1500人/km2的标准,在统计意义上城镇化率为100%。。2012年城镇化率为100%(实际城市化率93%。(三)环境容量对环境容量的两项指标实现如下控制目标:至2012年,将COD^h放量控制在18320吨以内,SQ排放量控制在7080吨以内。(四)建设用地规模2012年沙坪坝区城市建设规模为130.48km2,人均建设用地109吊。较2007底的现状沙坪坝区81.48km2城镇建设规模现状城镇建设规模参考土规2007年的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的相关数据和图件,包括了现状城市建成区的建设用地、建成区外的实际建设用地(主要为与建成区连片的独立工矿用地)和土地规划中已经调规但尚未全部动工建设的用地(已批未建用地),该指标的统计旨在反映现状沙坪坝区实际的开发建设规模和已建、,规划期限内新增建设用地49km2,年均新增9.8km2。(五)耕地和基本农田规模2012年沙坪坝区耕地保有量为105.78km2。2012年沙坪坝区基本农田保有量为17km2,基本农田主要布局在中梁山生态旅游区的北部区域及物流园以北、邻接区界的农业保养区内。二、功能分区沙坪坝全区以中梁山和二环线为界,按“东、中、西、西”分为东部主城区、中部生态保护区、西部新区和西部生态农业区四大板块,其中:(一)东部主城区区域定位东部主城区是重庆市现状副中心之一,包括沙坪坝上新城市核心区、井口双碑城市核心区和嘉陵江水域,区域面积52.69km2。总体布局沙坪坝上新城市核心区面积30.84km2,依托东部主城综合商贸服务中心区和上新商贸服务区,重点发展商务商贸、旅游休闲和要素市场,作为现状市级副中心的主要基础,打造区域性CBD井口双碑城市核心区面积17.75km2,依托沙坪坝工业园A区和井口商贸服务区,近期保留汽摩、电气等制造业,远期引导发展研发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商务会展、要素市场,建设地区专业服务中心。嘉陵江水域面积4.1km2。生产空间东部主城区的生产空间布局主要由“一心、三区”组成,包括一个综合商贸服务中心区、两个商贸服务区和一个工业园区。预计2012年东部主城区实现GDP278.95亿元。东部主城综合商贸服务中心区以三峡广场商圈为核心,规划面积3.75km2,重点发展商务商贸、旅游休闲等产业,预计2012年完成三产增加值120亿元。井口商贸服务区一一以井口正街为核心,规划服务区面积0.84km2,近期重点发展商贸休闲等,远期重点发展工业设计、商务会展等产业,预计2012年完成三产增加值20亿元上新商贸服务区一一以第三客运站为核心,规划服务区面积1.86km2,重点发展要素市场、电子商务等产业,预计2012年完成三产增加值35亿元。沙坪坝工业园A区一一沙坪坝工业园A区规划控制面积3.16km2,近期重点选择汽车、摩托车制造产业,预计2012年完成工业增加值31.95亿元;远期按照主城区产业“退二进三”策略,逐步过渡到研发设计、要素市场等产业,打造地区专业服务中心。东部主城区内现状大型企业在规划期内保留用地,以汽摩、机械制造产业为主,预计2012年完成工业增加值65亿元;远期逐步搬迁,用地调整为三产业用地和生活用地;生活空间至2012年,东部主城区内均为城镇建设用地,现有的农村生活空间逐步引导转化为城市生活空间。城市生活空间人口分布依据降低旧城区人口密度、引导人口向新拓展区集聚,形成布局。2012年东部主城区城市居住空间用地13.32km2,城市人口64万人。东部主城区居住用地布局,以打造宜居沙坪坝”为目标,全面建设小康型居住社区,注重居住区的结构优化和配套设施的完善,提高生活居住环境质量,通过控制三峡广场核心商圈的居住用地开发类型,引导嘉陵集团等工业企业的用地调整为商贸、居住用地,实现主城区居住用地空间的有序扩展和品质提升。2012年布局井口、双碑、上新、天星桥、小龙坎、沙坪坝、童家桥、磁器口、梨树湾、联芳十个居住集中片区,其中沙坪坝、小龙坎为控制居住开发片区,其余居住集中片区为优化开发片区。井口集中片区用地1.50km,人口7.3万人;双碑集中片区1.76km2用地,人口8.7万人;上新居住集中片区用地1.27km2,人口5.9万人;天星桥居住集中片区用地1.82koi,人口8.5万人;小龙坎居住集中片区用地1.09km2,人口5.7万人;沙坪坝居住集中片区用地1.25km2,人口6.5万人;童家桥居住集中片区用地1.14km2,人口5.5万人;磁器口居住集中片区用地1.68km2,人口7.8万人;梨树湾居住集中片区用地0.52km2,人口2.2万人;联芳居住集中片区用地1.29km2,人口5.9万人。生态空间环境功能区东部主城区的沙坪坝上新城市核心区、井口双碑城市核心区属于优化准入环境功能区,至2012年COD^放量控制在7605吨、SO排放量控制在80吨。东部主城区的嘉陵江水域属于禁止准入环境功能区,至2012年禁止CODSQ排放。生态绿地在东部主城区内,积极实施沿江、沿溪、沿路绿带,合理均衡配置各级公园绿地,注重植物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形成融山、水、林、园、城为一体,点、线、面相结合的生态绿地空间,重点控制平顶山、中梁山沿山绿地。总用地面积7.77km2;生态水域重点控制和治理嘉陵江水域和南溪口溪、清水溪水域,对沿线用地功能开发和污染进行严格控制,水域总面积达4.43km2;治理和保护嘉陵江水体生态环境,作为饮用水水源予以控制,至2012年嘉陵江水域的水体环境达到川类水质功能区;治理和保护南溪口溪水体环境,达到景观用水功能要求,至2012年南溪口溪水域达到V类水质功能区;治理清水溪污染,达到景观用水功能要求,至2012年清水溪水域达到V类水质功能区;国土空间东部主城区属于国土用地中的城镇建设区,应积极引导现状农用地向城镇建设用地转化,逐步削减独立工矿用地,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至2012年,东部主城区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达到41.63km2(二)中部生态保护区区域定位中部生态保护区即中梁山生态旅游区,是重庆市生态“绿肺”和“四山管制”地区,区域面积89.82km2。总体布局中部生态保护区以中梁山为主体,包括中梁镇和歌乐山镇,由城镇建设用地和自然生态用地两部分组成,城镇建设用地面积2.55km2,自然生态用地面积87.27km2。中部生态保护区依托歌乐山风景名胜区,重点发展养老、健康产业和都市生态旅游业。其中,歌乐山风景名胜区面积51.02km2。生产空间中部生态保护区的生产空间布局主要由“一带”构成,即指中部生态旅游带。预计2012年中部生态保护区实现GDP17.8亿元。中部生态旅游带通过将中部旅游与东部主城区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紧密结合,发展养老、健康产业,打造城市生态休闲带,预计2012年完成三产增加值8亿丿元。生活空间人口分布应以保持生态和保护森林资源为主,限制工业发展,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升旅游服务功能,人口规模适度优化,2012年规划人口4.5万人。城市生活空间依据控制镇区人口密度、引导人口向新拓展区集聚,控制镇区建设用地规模形成布局。2012年中部生态保护区城市居住空间用地1.44km2,城市人口2.0万人。注重原居住用地的改造利用,以打造宜居沙坪坝”为目标,建设面向居住、旅游、疗养等多样性的公共服务配套,提高原住民的生活居住环境质量,通过控制风景名胜区的新增居住用地,引导山上工业企业的用地调整为商贸、居住用地,实现中部生活空间的规模控制和品质完善。2012年布局中梁、歌乐、山洞三个居住集中片区,均为控制开发居住用地。其中:中梁居住集中片区用地0.46km2,人口0.70万人;歌乐居住集中片区用地0.87koi,人口1.01万人;山洞居住集中片区用地0.11koi,人口0.29万人。农村生活空间综合考虑新农村建设及耕作半径的要求,共布置农村集中居住点15个,主要布置在农业用地分布地区。2012年中部生态保护区农村居民点用地2.75km2,农村人口2.5万人。加强农居整理工作,推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措施。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步伐。开展“通村公路”建设试点;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实施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改善小城镇和村庄人居环境;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后续工程建设;继续推进“村村通”电话工程,加强农村地区互联网接入能力建设和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增加公共财政对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生态空间环境功能区中部生态保护区的城镇建设用地属于限制准入环境功能区,至2012年COD排放量控制在162吨、SO排放量控制在320吨。中部生态保护区的自然生态用地属于禁止准入环境功能区,至2012年禁止CODSO排放。生态绿地在中部生态保护区的城镇建设用地内,积极实施沿山、沿路绿带,合理均衡配置各级公园绿地,注重山地景观和山林生态效益,形成融山、林、园、居为一体,点、线、面相结合的生态绿地空间。总用地面积0.35km2;生态水域重点控制和保护普照寺水库、余家湾水库和南溪口溪水域,对沿线用地功能开发和污染进行严格控制,水域总面积达0.48km2;严格保护普照寺水库水体环境,作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予以控制,同时兼有农业用水功能,至2012年普照寺水库的水体环境达到川类水质功能区;国土空间中部生态保护区以国土用地中的农用地为主,应加强控制城镇建成区用地,逐步削减独立工矿用地,积极保护和发展林业,建设城市森林屏障,因地制宜保留耕地。至2012年,中部生态保护区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达到2.55km2。至2012年,中部生态保护区保有耕地38.42km2,其中基本农田12.8km2。(三)西部新区区域定位西部新区是重庆市未来副中心之一,包括西永新城、微电园产业区、物流园产业区、大学城科教区和农业保养区五个功能片区,分布在绕城二环高速线以内,区域面积188.29km2。总体布局西永新城面积13.92km2,依托西部新城综合商贸服务中心区,重点发展金融市场、教育培训、创意设计,打造西部高端服务生活中心。微电园产业区面积34.63km2,依托原重庆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和台资信息产业园,重点发展IC芯片、软件外包、应用电子、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光机电一体化,打造“中国西部硅谷”和产业高地。物流园产业区面积19.22km2,依托重庆西部现代物流园商贸服务区,重点发展物流装备、会展咨询、要素市场,打造重庆西部现代物流高地。大学城科教区面积26.52km2,依托大学城商贸服务区,重点发展教育培训、科研设计、信息传播,打造西部高教基地和科研中心,发展文化旅游。农业保养区面积94血,依托寨山坪森林公园和梁滩河沿线地区,重点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打造“城市后花园”。生产空间西部新区的生产空间布局主要由“一心、五区”组成,包括一个综合商贸服务中心区、两个商贸服务区和三个工业(产业)园区。预计2012年西部新区实现GDP295.25亿元。西部新城综合商贸服务中心区以“L”标准分区为核心,规划面积2.07km2,重点发展金融市场、教育培训、创意设计等产业,预计2012年完成三产增加值20亿元。大学城商贸服务区一一以熙街商业街为核心,规划服务区面积1.19km2,重点发展教育培训、科研设计、信息传播等产业,预计2012年完成三产增加值12亿元。重庆西部现代物流园商贸服务区一一以重庆市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建设为核心,园区规划总面积33.85血,规划2012年实施园区面积19.22km2,其中服务区面积2.27km2,重点发展物流装备、会展咨询、要素市场等产业,预计2012年完成三产增加值30亿元。原重庆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保持原有西永微电子工业园总面积20.33km2的范围,规划2012年实施园区面积13.14km2,重点发展IC芯片、软件外包、应用电子等行业,预计2012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20亿元。台资信息产业园一一位于原西永微电园以南的寨山坪两侧区域,规划园区总面积34.63km2,规划2012年实施园区面积18.27km2,重点发展应用电子、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光机电一体化等行业,预计2012年完成工业增加值65亿元。其中,台资信息产业园一创新创意产业园为沙坪坝工业园B区,规划面积10.24km2,产业用地面积7.58km2。沙坪坝工业园C区一一位于回龙坝镇区,规划园区总面积2.38km2,重点发展服装、纺织设计/生产、精密机械等,预计2012年完成工业增加值8.88亿元;远期发展与所属物流园区进行对接,重点发展专业展销市场。在农业保养区内,依托寨山坪森林公园和梁滩河沿线地区,重点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现代都市型农业,预计2012年完成一产增加值共计4.2亿元。生活空间西部新区作为重庆市西永城市副中心和三大园区所在地区,未来人口增长潜力较大,人口分布应积极引导人口集聚,实现职住相对集中,均衡全区人口分布格局,2012年规划人口57.5万人;城市生活空间:坚持成片开发,严格控制零星建设,融合城乡居住差别,通过人口密度指标控制,引导人口向新拓展区集聚,按照规划建设用地形态形成布局。2012年西部新区城市居住空间用地17.23km2,城镇人口51.8万人。以打造宜居沙坪坝”为目标,建设面向创业和产业的居住用地,设置具有高端性和多样性的公共服务配套,提高原住民的生活居住环境质量,通过引导西永新城的商贸、居住用地集聚,提升大学城教育、居住用地的设施配套,控制寨山坪、规划大成湖周边的居住开发类型,实现西部生活空间的规模发展和品质水准。2012年布局微电园、回龙坝、西永新城、大学城、陈家桥、曾家六个居住集中片区,均为引导开发居住用地。其中:微电园居住集中片区用地1.86km2,人口6.4万人;回龙坝居住集中片区用地1.10koi,人口3.4万人;西永新城居住集中片区用地4.30kO,人口12.9万人;大学城居住集中片区用地6.08knf,人口18万人;陈家桥居住集中片区用地2.98km2,人口8.9万人;曾家居住集中片区用地0.91km2,人口2.2万人。农村生活空间:综合考虑新农村建设及耕作半径的要求,共布置农村集中居住点33个,主要布置在农业用地分布地区。2012年西部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6.27km2,农村人口5.7万人。加强农居整理工作,推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措施。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步伐。开展“通村公路”建设试点;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实施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改善小城镇和村庄人居环境;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后续工程建设;继续推进“村村通”电话工程,加强农村地区互联网接入能力建设和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增加公共财政对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生态空间环境功能区:西部新区的西永新城、微电园产业区、物流园产业区、大学城科教区属于重点准入环境功能区,至2012年COD排放量控制在10410吨、SO排放量控制在5430吨。西部新区的农业保养区属于限制准入环境功能区,至2012年COD排放量控制在123吨、SQ排放量控制在1070吨。生态绿地空间:在西部新区内,积极实施沿山、沿溪、沿路绿带,合理均衡配置各级公园绿地,注重植物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形成融山、水、林、园、城为一体,点、线、面相结合的生态绿地空间。积极实施梁滩河、虎溪河、龙凤河支流沿岸,寨山坪周边,铁路、高速公路沿线生态绿地建设,营造宜人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总用地面积4.77km2;生态水域:重点控制和治理梁滩河、虎溪河、龙凤河和桂花水库、大桥水库,对沿线用地功能开发和污染进行严格控制,水域总面积达2.48km2;严格保护桂花水库、大桥水库的水体环境,作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予以控制,同时兼有农业用水功能,至2012年上述水库的水体环境达到川类水质功能区;重点控制和治理梁滩河水域水体环境,达到农业用水兼工业用水的功能要求,至2012年梁滩河水域达到W类水质功能区;治理和保护作为梁滩河支流的虎溪河、龙凤河水域生态环境,达到景观用水功能要求,至2012年虎溪河、龙凤河水域达到W类水质功能区;国土空间西部新区由国土用地中的城镇建设用地和农用地组成,应加强控制城镇建成区用地,逐步削减独立工矿用地,积极保护和发展林业,建设城市森林屏障,因地制宜保留耕地。至2012年,西部新区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达到83.92km2。至2012年,西部新区保有耕地50.74km2,其中基本农田4.2km2。(四)西部生态农业区区域定位西部生态农业区即缙云山生态农业区,是重庆市生态“绿肺”和“四山管制”地区,分布在绕城二环高速线以外,区域面积65.40km%总体布局西部生态农业区以缙云山为主体,涉及青木关镇、凤凰镇、虎溪镇和曾家镇,由城镇建设用地和自然生态用地两部分组成,其中:城镇建设用地面积2.38knf,自然生态用地面积63.02km2。西部生态农业区依托曾家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和青木关花卉走廊,重点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建设城市自然生态林区和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生产空间西部生态农业区不涉及沙坪坝区的主要生产空间,规划适度保留镇区内的工业、商贸功能。预计2012年西部生态农业区实现GDP8乙元。生活空间西部生态农业区分布在缙云山区,应以生态保护和农业生产为主,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结合旅游开发,优化人口规模,2012年规划人口4.0万人;城市生活空间依据控制镇区人口密度、引导人口向新拓展区集聚,控制镇区建设用地规模形成布局。2012年西部生态农业区城市居住空间用地1.27km2,城市人口3.1万人。注重原居住用地的改造利用,以打造宜居沙坪坝”为目标,完善基础性的公共服务配套,提高原住民的生活居住环境质量,实现西部生活空间的规模控制和品质完善。2012年布局青凤居住集中片区,为控制开发居住用地。青凤居住集中片区用地1.27km2,人口3.1万人。农村生活空间综合考虑新农村建设及耕作半径的要求,共布置农村集中居住点8个,主要布置在农业用地分布地区。2012年西部生态农业区农村居民点用地0.99km2,农村人口0.9万人。加强农居整理工作,推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措施。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步伐。开展“通村公路”建设试点;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实施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改善小城镇和村庄人居环境;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后续工程建设;继续推进“村村通”电话工程,加强农村地区互联网接入能力建设和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增加公共财政对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生态空间环境功能区西部生态农业区的城镇建设用地属于限制准入环境功能区,至2012年COD排放量控制在20吨、SO排放量控制在180吨。西部生态农业区的自然生态用地属于禁止准入环境功能区,至2012年禁止CODSO排放生态绿地在西部生态农业区的城镇建设用地内,积极实施二环高速公路沿线及工农水库、莲花湖等生态绿地建设,营造宜人的生态环境,注重山地景观和山林生态效益,形成融山、林、园、居为一体,点、线、面相结合的生态绿地空间。总用地面积0.15km2;生态水域重点控制和保护工农水库、肖家沟水库、杨家沟水库、矿厂沟水库和幸福水库,对沿线用地功能开发和污染进行严格控制,水域总面积达0.7km2;严格保护工农水库、肖家沟水库、杨家沟水库、矿厂沟水库和幸福水库的水体环境,作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予以控制,同时兼有农业用水功能,至2012年上述水库的水体环境达到川类水质功能区。国土空间西部生态农业区以国土用地中的农用地为主,应加强控制城镇建成区用地,削减独立工矿用地,积极发展林业,建设城市森林屏障,有重点地发展农业,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至2012年,西部生态农业区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达到2.38km2。至2012年,西部生态农业区保有耕地16.62km2。三、主要指标沙沙坪坝全区以中梁山和二环线为界,按“东、中、西、西”分为东部主城区、中部生态保护区、西部新区和西部生态农业区四大板块,各功能区的主要指标汇总如下表:项目名称“]丿西”“]丿西”“中”“东”总计功能分区西部生态保护区西部新区中部生态保护区东部主城缙云山生态保护区大学城科教区微电园产业区西永新城物流园产业区农业保养区中梁山生态旅游区沙坪坝-上新城市核心区井口-双碑城市核心区嘉陵江水域区域面积(平方公里)65.426.5234.6313.9219.229489.8230.8417.754.1396.2区内建设用地(平方公里)2.3825.8930.0110.8017.22—2.5527.6513.98—130.48耕地(平方公里)16.62————50.7438.42———105.782012年常住人口(万人)4.020916.865.74.54816—130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亿元)813.88188224031.3717.819088.95—6002012年COD总量控制(吨)20136047101565277512316257051900—183202012年SO总量控制(吨)180510367050075010703202060—70802012年人口密度(人/Km)61275412599120693122606501155649014—32812012年经济密度(力兀/Km2)12235234542881580520812333719826160850113——15144四、专项布局沙坪坝全区以中梁山和二环线为界,按“东、中、西、西”分为东部主城区、中部生态保护区、西部新区和西部生态农业区四大板块,其中:(一)基础设施重点与布局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目标加快城市快速路网与主要干路系统建设,切实加强次干道特别是中心城区次干道的疏通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道路网络。确定公共交通的主导地位,优先发展大容量、快速便捷的公共交通,形成以地面公共交通为主体、客运轨道交通为骨干、各种交通工具协调发展的立体、高效、安全、经济的现代化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构建畅通沙坪坝”、畅通重庆”。道路设施优化布局区内道路交通网络,形成“五纵六横”骨架道路网络。实施方案在2010年前东部建成212国道双井段、凤西路沙区段两条进出通道,完成天马路改造和天杨路、红糟房立交、马家岩立交等工程建设;2012年前完成“两双”工程和沙磁路、新桥循环道改造等工程,建设高家花园桥头立交等项目,加强与内环高速的连接,提高滨江路利用效率;西部新建璧城隧道连接道、中环快速路等道路,改建石四路、中土路等道路,确保重要道路基本达到二级标准。完成提升电胡路、关养路及关化路道路等级;打通保威路、胡五路及杨千路等;新建建水路及凤璧路。铁路2012年加快建设襄渝铁路复线,兰渝铁路和重庆铁路物流中心,新建新客站(第三客运站)和重庆枢纽兴隆场编组站;以及建设重庆市都市圈铁路环线沙区段和成渝城际铁路。公共交通2012年建设轨道交通一号线及沙坪坝站、大学城站两个轨道交通站场。大力发展BRT快速公交,优化地面公共交通系统,建设5个公交首末站(公交枢纽)、4个公交停保场5个公交首末站(公交枢纽)包括沙坪坝火车站公交枢纽、重棉公交首末站、市图书馆首末站、磁器口首末站和新桥医院首末站;4个公交停保场包括选煤场公交停保场、井口公交停保场、大学城公交停保场、第三客运站公交枢纽(公交停车场),规划建设轨道交通环线和9号线隧道桥梁2012年新增璧山至大学城隧道、井口隧道、土主隧道3条隧道双碑隧道属于道路设施中“两双”工程的一部分,因此2012年新增隧道中不再重复说明。和双碑大桥、大竹林大桥、礼嘉大桥3座桥梁。港口及站场2012年建设年吞吐能力80万人次的磁器口旅游码头和年吞吐能力50万吨的井口杂件码头。建设1个公路货运站东部主城上桥第三客运站和西部新城西永换乘中心均有配套长途客运功能,在上文中不重复计入。另外,。城市供排水系统供水2012年前在东部地区保留高家花园水厂,改造汉渝路水厂和双碑水厂,新建井口水厂;西部扩建大学城水厂和新建曾家水厂。排水2012年完成扩建井口污水处理厂和土主污水处理厂、新建沙坪坝工业园B区污水处理厂、西永污水处理厂、曾家污水处理厂、中梁山污水处理厂和回龙坝污水处理厂,同时加快建设全区三级管网,以满足远期发展需要城市能源系统电力2009-2012年规划新建和续建220KV变电站5座,110KV变电站10座。期内完善东部地区电力设施,加快西部地区电力设施建设。燃气2012年完成东部地区新建6条燃气管线,改造5条燃气管线。西部地区新建大学城配气站和3条燃气管线。并进一步完善东部地区配气设施,加快西部地区配气设施建设。城市邮电通信系统按“大容量、少局址、多接入及同址多局”原则,建设小区级汇接局。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绿地2012年前扩建平顶山公园(0.06诟)、歌乐山森林公园(3.83kni);新建凤凰山公园(0.048亦)、高滩岩公园(0.16kni)及沿嘉陵江岸线新建滨江绿带(0.16kn^)、沿清水溪两岸线新建滨河绿带(0.88knn);建设公共苗圃基地0.10km教育设施合理安排教育设施,2012年规划沙区保留、新建中学46所,用地面积1.80km2,能够容纳中学生9.7万人;小学100所(不含村小),用地面积1.69km2,能够容纳小学生12.11万人;建立多层次结构合理的高等教育体系,东部城区整合高教资源,推进高校布局调整;大学城接纳老城搬迁和新增的大专院校、科研结构,适当安排一些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打造新型高等教育和高新技术产业区;积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新建一批社区学院(校)。;新建道路配套绿化,结合沙区道路建设规划,实施行道绿化,使道路绿化覆盖率达到25%以上。环卫设施2012年保留磁器口、劳动路、上桥小型垃圾转运站和站西路中型垃圾转运站,新建歌乐山、联芳、石井坡、土湾、井口小型垃圾转运站。新建大学城中型垃圾转运站和西永、青凤、回龙坝小型垃圾转运站。(二)公共设施重点与布局文化设施2012年建设民俗博物馆、重庆谈判博物馆、大学城市艺术中心项目等文化设施;打造磁器口民俗文化旅游古镇、发展歌乐山(山洞)片区抗战文化生态旅游圈等文化产业;建设重庆市文化创意和创新孵化基地,构建重庆磁器口老厂房创意产业研发基地。体育设施2012年新建沙坪坝体育中心,改建区游泳馆为东部市民健身中心,续建沙坪公园网球健身中心,新建梨树湾恒温游泳中心。医疗卫生设施2012年规划新建三级医院1所(大学城重医附院)。陈家桥中心医院、青木关中心医院迁扩建为二级综合性医院。新建大学城公共卫生服务中心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新增具有全国领先水平的专科医院4所。(三)自然人文保护重点与布局自然保护重点缙云山、歌乐山划入四山管制区,包括位于中部中梁山脉南部的歌乐山风景名胜区,面积约51.02km人文保护重点历史保护片区(歌乐山历史陵园保护片区、林园历史文化保护片区)、历史文化传统街区(磁器口历史传统街区)、文物保护单位30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集中营旧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国立音乐学院、冯玉祥旧居等)、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4处(国老寨、张治中旧居、国民政府等)。(四)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主要任务(1)从源头控制,落实排污总量按照“治旧控新”思路,加快已建项目的污染治理,落实技改项目的“以老带新”和新建项目的污染控制,全面落实总量控制要求确保完成沙坪坝区2012年COD排放总量控制为18320吨,SO2排放总量控制为7080吨的总量控制任务。,增加城市绿色开敞空间,维护城市生态安全,全面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严把项目审批关,根据《重庆市工业项目环境准入规定》,按工业项目逐项落实产业政策,并确保沙坪坝区内工业项目符合要求:2012年工业项目每万元工业增加值排放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不高于6.9千克、氨氮不高于1千克。(2)严格行业准入管理,整合工业园区发展禁止建设“十五小”、“新五小”和国家淘汰限制发展的项目,禁止建设可能排放剧毒物质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工业项目,严格限制化工、造纸、印染、电镀等工业项目,内环线以内禁止建设燃煤项目,内环线与绕城高速公路之间区域禁止建设大气污染严重的项目,都市区常年主导风上风向区域严格限制大气污染严重的项目。严格禁止在不符合产业定位与布局的工业集中区和工业小区内新增工业项目,新建企业必须进入相应工业园区,所有入园企业必须符合产业导向目录和各工业功能区的入区标准。对不符合产业定位与布局和用地不合法的工业集中区、工业小区和具体工业企业,落实《重庆市工业项目环境准入规定》,按照产业要求和环保要求,结合总量减排计划,遵循“搬大、搬强、搬优”的原则,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企业的关、停、并、转、迁,并要逐步向工业园区转移集中。(3)推进蓝天工程,控制大气环境污染以控制餐饮、建筑施工、机动车和工业污染、道路扬尘污染为重点,加强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控制,有效削减大气污染物排放,达到重庆市蓝天行动”计划制定的目标。通过加强道路绿化、加强施工现场扬尘污染管理、防治露天堆场扬尘污染、加强工业废气治理,改造汽车能源结构,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实施畅通工程,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有效控制机动车排气污染。并加强餐饮业油烟治理。(4)实施碧水工程,综合整治水环境切实保护饮用水源水质安全,加强城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开展梁滩河、清水溪的生态修复,确保水环境安全和水域功能区达标。按照《重庆市饮用水源保护工作手册》相关要求,落实饮用水源地保护范围,依法严管饮用水源保护区,定期发布饮用水水源水质公报。加快建设完善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加强工业废水治理,对废水排放量大的重点污染源实行在线监控,促使全面稳定达标排放。新、扩、改、迁建工业企业废水排放必须稳定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一级排放标准,按照环保部门的要求,对排污口进行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化整治,严格控制新污染的产生和污染物总量的增加。加强河流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加大对嘉陵江沙区段、梁滩河、清水溪等河流的水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强城区及城周面源污染控制,在梁滩河流域、清水溪流域、南溪口溪流域水库库区沿线建设雨水管道、污水管道,实现雨污分流,避免雨污水污染河流和水库,同时加强养殖污染和农药化肥防治。(5)推行宁静工程,改善声环境质量结合城市总体功能布局和城区规划所确定的用地功能区划,明确城市声环境功能分区,并进行分类管理,进一步加大对各类环境功能区的噪声监督与管理力度。(6)开展清洁工程,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加强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置,加快建设城镇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合理处置与管理危险废物,对医疗废物要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80号,2003年)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卫生部第36号,2003年),医疗垃圾产生单位实行申报登记制度,对电子废弃物要建立、健全各类废旧电池回收站、电子废弃物的分类回收站,形成畅通的回收通道,制定完善有效的管理制度,确保落实。(7)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以缙云山、中梁山、歌乐山保护为重点,全面推进城镇、村庄、公路、河道、矿山绿化建设,采取城乡统筹、工程带动、部门联动、全民行动等方式,大力开展规划建绿、见缝插绿、拆违建绿和义务植树活动,逐步构建起点线面结合、覆盖城乡的绿地系统,基本实现城市园林化、农村森林化、道路林荫化、河道生态化、单位花园化。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突出强调原生态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作用。严格执行《重庆市主城区四山”管制规划》。建设完善城镇绿地系统,按照“洁化、绿化、美化、亮化、序化、文化”要求,不断提高城镇绿化品质。加强路河绿化建设,完善提高交通主干道绿化景观,促进镇、村绿化建设。主要控制性指标环境质量指标表3.2环境质量指标表类别序号指标2007年2012年2020年地表水1嘉陵江沙坪坝区江段水质全年平均为n类川类标准保持川类标准2次级河流监测断面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60>60903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97100100大气4大气环境质量达到优良的天数260290300声5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dB(A))53.3<56<566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值(dB(A))66.8<68<68辐射7辐射水平控制在天然本底涨落范围内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表3.3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表类别序号指标2007年2012年水1化学需氧量(t/a)3451918320气2二氧化硫(t/a)80887080污染防治指标表3.4污染防治指标表序号指标2007年2012年2020年1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68790>95序号指标2007年2012年2020年2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95.5>90>903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2.85(统计数据)1001004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93.3285955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100100(4)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指标表3.5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指标表序号指标2007年2012年2020年1噪声达标区覆盖率(%)1001001002基本无煤区覆盖率(%)1001003汽车尾气达标排放率(%)>90>954建成区绿地率(%)37.3>3>45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m2)9.351012(5)生态保护与建设指标表表3.6生态保护与建设指标表序号指标2007年2012年2020年1森林覆盖率(%)20.3278>3522治理水土流失面积(km)41.859加强对治理成果的管护和监督执法3矿产资源开发生态恢复率(%)30>504嘉陵江段及梁滩河和清水溪建成完整的绿色走廊,完成对次级河流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保护和修复湿地资源,水域生态功能基本得到维护。5创建国家园林城区、市级环境保护模范区,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达3.5%。6创建3个市级环境优美小城镇,力争建成一批市级生态示范村镇(小区)。(6)环境绩效控制指标序号指标2007年2012年2020年1[万兀工业增加值COD排放量(kg)11V8V6.52「万兀工业增加值SO2排放量(kg)3.7V3.5V33工业用水重复率(%)32.19>40>50表3.7环境绩效控制指标表8数据来源:数据来源:《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森林城市》《重庆市沙坪坝区环境保护规划》。(7)环境监管能力建设指标表3.8环境监管能力建设指标表指标2012年2020环境监察能力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环境监测、信息、宣教能力达到标准化水平重点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控率(%)80100中小学环境保护教育普及率(%)80100重大决策的生态环境论证率(%)100100生态环境违法及投诉案件处理率100100(五)空间管制空间管制要求划定禁建空间152.60km保护性空间管制对区内规划的蓝线、绿线、紫线、黄线和基本农田进行保护性管制。蓝线:区内江、河、水库等水系,不得侵占或擅自改变其使用性质;绿线:区内规划的公共绿地、防护绿地,不得随意侵占或擅自改变其使用性质;紫线:区内歌乐山、磁器口街区等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不得侵占或改变原状;黄线:区内交通、市政公用设施等城乡支持系统廊道,不得侵占或擅自改变黄线内土地用途。区域内依法划定的基本农田,不得擅自改变用地性质。(其中121.6km2自然人文保护区)。在禁建空间区域,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进行对生态保护功能构成破坏的活动,不得进行任何建设性活动,不得擅自改变政策性禁止开发区的用地性质,必须的建设行为应依法报重庆市人民政府,经批准后方能实施。第四章沙坪坝区“五规叠合”远期展望(2008-2020年)、总体说明至2020年,重庆市“人文科教、生态宜居、创新诚信、畅通平安、健康和谐”沙坪坝区的知名度、美誉度进一步提升,实现由全面小康向现代化的跨越。(一)经济发展规模2020年沙坪坝区地区国民生产总值(GDP)达至U1377亿,人均GDP实现76500元,三次产业结构实现0.5:50.3:49.2,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6.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692.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677.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546.6亿元,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199.5亿元。(二)人口规模预测2020年沙坪坝区人口规模为180万人,其中城市人口178万人。全区平均人口密度达到4543人/km2。2020年城镇化率为100%°(实际城市化率99%。(三)环境容量对环境容量的两项指标实现如下控制目标:至2020年,将万元工业增加值COD^h放量控制在6.5千克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SO排放量控制在3千克以内。(四)建设用地规模2020年沙坪坝区城市建设规模为178.89km2,人均建设用地100吊。较2007底的沙坪坝区城市建设规模,规划期限内新增建设用地97.41km2,年均新增7.49km2。(五)耕地和基本农田规模2020年沙坪坝区耕地保有量为85.31km2。2020年沙坪坝区基本农田保有量为17km2,基本农田主要布局在中梁山生态旅游区的北部区域及物流园以北、邻接区界的农业保养区内。、主要指标表4.1沙坪坝区发展主要控制参数比较表主要指标全区生产总值(GDP(亿元)常住人口规模(万人)建设用地(km2)耕地保有量(km2)基本农田保护目标量(鬲)自然人文保护区面积(亦)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COD(吨)SQ(吨)2007年现状指标229.6489.181.48129.36一51.02345198088实施方案(2012年)600130130.48105.7817121.6183207080远期展望(2020年)1377180178.8985.3117121.6一一第五章图纸部分图纸目录“五规叠合”实施方案(2008-2012年)图件01区位分析图02城乡建设用地现状图03空间发展潜力分析图04综合实施方案总体布局图05总体结构图06生产空间布局图07生活空间布局图08生态空间布局图09环境功能分区图10用地空间引导图11国土空间导向图12综合交通规划图13市政设施规划图14公共设施布局图15自然人文保护布局图16空间管制规划图“五规叠合”(2008-2012年)功能分区图件17东部主城区功能空间布局图一18东部主城区功能空间布局图二19东部主城区功能空间布局图三20中部生态保护区功能空间布局图一21中部生态保护区功能空间布局图二22中部生态保护区功能空间布局图三23西部新区功能空间布局图一24西部新区功能空间布局图二25西部新区功能空间布局图三26西部生态农业区功能空间布局图一27西部生态农业区功能空间布局图二28西部生态农业区功能空间布局图三“五规叠合”远期展望(2008-2020年)图件29综合实施方案总体布局图(远期)30用地空间引导图(远期)31国土空间导向图(远期)
本文档为【五规合一实施方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guoliang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9KB
软件:Word
页数:34
分类:
上传时间:2022-01-15
浏览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