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陶渊明诗歌中的典型意象及其情感意蕴

论陶渊明诗歌中的典型意象及其情感意蕴

举报
开通vip

论陶渊明诗歌中的典型意象及其情感意蕴论陶渊明诗歌中的典型意象及其情感意蕴摘要: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是我国诗坛上一颗极为璀璨耀眼的明珠。他一生坎坷,曾五次出仕,又五次归隐。他的诗歌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据了一个重要的地位,他善于借物抒情,借助一些典型意象抒发自身的志趣。陶渊明在其不同时期的诗文创作中融入了“酒”、“菊”、“鸟”等典型意象,从不同侧面体现了他的的情与志,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真谛的探求,这些意象因诗人内心世界充盈着自由。恬淡、率真的情感而显得内涵极为丰富厚重。他们的不同作用和出现比例也是我们一窥陶渊明的心灵状态和人格结构的视角。对这些意象的深...

论陶渊明诗歌中的典型意象及其情感意蕴
论陶渊明诗歌中的典型意象及其情感意蕴摘要: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是我国诗坛上一颗极为璀璨耀眼的明珠。他一生坎坷,曾五次出仕,又五次归隐。他的诗歌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据了一个重要的地位,他善于借物抒情,借助一些典型意象抒发自身的志趣。陶渊明在其不同时期的诗文创作中融入了“酒”、“菊”、“鸟”等典型意象,从不同侧面体现了他的的情与志,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真谛的探求,这些意象因诗人内心世界充盈着自由。恬淡、率真的情感而显得内涵极为丰富厚重。他们的不同作用和出现比例也是我们一窥陶渊明的心灵状态和人格结构的视角。对这些意象的深入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加理解陶渊明。引言先秦以来,在儒家主导的文化传统下,中国古代文学保持着一种理想主义的政治乐感。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四位一体的儒家原典哲学的影响下,文学创作主体往往注重追求文学作品的社会价值功用,往往把社会责任看成是完善自己理想人格的必要因素。但社会理想和政治现实总是会出现龃龉,已经形成的价值观受到黑暗的遮蔽和小人的戟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很多士大夫知识分子在政治上都曾有过苦闷的经历。这样,一些比较有着相对自足的人格的作家作品便会成为传统士大夫知识分子在政治失意时的精神家园。战国时期,楚国三闾大夫屈原受小人谗言,政治理想不得实现,贬谪江南而作成《离骚》,以香草美人比附自己高洁的品格,以幻想中的神话世界寄托自己浮世中不可实现的理想。自此,屈原的人格及其作品成为中国传统士大夫的第一座精神家园。而继之以起的则是晋宋之际的陶渊明。他最先较为彻底的摆脱纯粹的儒家人格的范导,而为后世开辟了一条隐居的新的方向。在归隐中达到一种相对自足的人格境界,而这也得益于陶渊明在诗歌中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出的那种相对独立于儒家道德预设的人格概念的生命意识。如果说屈原所代表的精神家园是一方神奇的圣土,高悬于尘世之上;那么陶渊明所创造的精神家园则是一方人间的田园,未离尘世之中。陶渊明生于公元三六五─四二七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浔阳紫桑(今江西九江)人,世称靖节先生。他是东晋名将陶侃的曾孙。陶侃做过八州都督,封长沙郡公,卒后追赠大司马。祖父茂做过武昌太守,父亲做过姿城太守,也都是淡漠名利,洁身自好的人。他的母亲是征西大将军桓温的长史孟嘉先生的第四女儿。嘉是当时名儒,文章超卓、胸襟广阔。这样的家庭环境,对陶潜一生可说影响极大。陶渊明一生可分少年、游宦和归隐三个时期,兹分述如下:(1)少年时期:自晋简文帝咸安二年壬申,至晋孝武帝太元二十一年丙申(自出生至二十五岁止),萧统《渊明传》称他“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这一点更可从他诗中窥见他的遭遇和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五柳先生传);“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归去来辞);“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与子俨等疏);“好读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不求甚解”(五柳先生传)。(2)游宦时期:自晋太元二十一年丙申,至东晋义熙元年乙巳(自二十五岁至三十四岁为止)。他的杂诗里说:“荏苒经十载,暂为人所羁。”在这十年期间,陶渊明曾出任四次,前三次任幕僚即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最后一次是当县丞彭泽令,义熙元年八月就任,十一月即自免归。 (3)归隐时期:自东晋义熙元年乙巳,至宋元嘉四年丁卯(自三十四岁至五十六岁止),渊明自四十六岁以后,他家曾遭遇过火灾、风灾、水灾、虫灾。他身体也是逐渐衰弱,尤其元嘉二年后的两三年中,可说是他一生中最困苦的一段日子。贫困使他自然的质性,磨砺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使他对于死神的迫近,毫不惧怕,处之泰然。他深知不久于人世,于是写了三首挽歌诗,及一篇自祭文,作为辞别人间的最后剖白。陶渊明现存于世的诗歌有125首,多为五言诗。从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其中田园诗成就最高, 他是田园诗的开创者,并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他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时流露出逃避现实,乐天知命的老庄思想,有“田园诗人”之称。陶渊明的一生坎坷多变,这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其处世态度的恬淡、安闲、无争、任真。表面上看,他的感情似乎淡淡的、平静的,其实他是一个具有浓烈感情的典型人物,也从而影响了他的诗歌。陶渊明作为中国田园山水诗的开创者,他的诗歌平淡自然中露出雄奇、含蓄隽永、意境深邃,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在中国诗歌史中闪耀着不灭的光辉。在诗歌意象的艺术创造上,他更是别出心裁,使他自然率真的性格得到充分体现。在繁杂的意象中,鸟 、菊 、酒 最能够表现其理想-现实-奋斗的生命痕迹,凸显其伟大、高尚的人格,展现其全部的生活和艺术底蕴。他善于通过对外物的描述来寄托内在的情感与志趣,这类注入创作主体独特感情活动的物象就是文学表达中的意象。意象作为中国古典诗文中的一个词语,最早始于《易经》,由《老子》、《庄子》、《易传》等深化发挥,至魏晋南北朝可谓洋洋大观,“魏晋南北朝作为文艺学、美学的一个自觉的时代,是完成‘言不尽意’向‘言有尽而意无穷’转变的捩点。”​[1]​。下面就通过对陶渊明诗歌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三个意象,鸟,酒,菊进行分析,发掘出一个真实独特的陶渊明。(一)鸟意象及其情感意蕴鸟是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之一,它的象征内涵是经过长期积淀渐渐丰满起来的。在《诗经》中就已存在着鸟这一意象。“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鸟在这里是爱情的信号。,《楚辞》中有“矰戈机而在上兮,罻罗张而在下” 。诗人不仅把鸟作为自己的心迹符号,还作为自身经历的象征。汉末《古诗十九首.》中“越鸟巢南枝 ”是游子思乡心态的体现,曹植《归鸟赴乔林,翩翩厉羽翼 》则是他孤独难耐的反映。这些鸟意象在作品中忽隐忽现,或明或暗,表现了作者的情感体验。然而,上述作品中鸟意象是零碎、散乱的,因此它只能成为这些作者的心灵闪念。原始意象是“人类精神和人类命运的一块碎片,都有着在我们祖先的历史中重复了无数次的欢乐和悲哀的残余 ”​[2]​。真正把这些“碎片 ”联结起来而达到物我合一的,当推陶渊明。陶渊明诗作中的飞鸟被其赋予丰富的内含,包括高鸟、翔鸟、羁鸟、孤鸟等,这里仅就陶诗中关于飞鸟的三个方面即飞鸟、羁鸟、归鸟意象谈谈陶诗中飞鸟意象的特点。这三种意象大致表现出作者由积极入仕——羁旅困顿——回归自然的心路历程,射出作者坎坷而又多舛的苦旅人生。(一)、高鸟意象:翻阅陶渊明诗文集,我们很容易发现,在其早期作品中,有很多表现诗人志存高远的诗篇:如“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等。青少年时代,陶渊明积极进取,有佐君立业、大济苍生之意;壮年时期,陶渊明积极入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振兴晋室,兴利除弊,以自己的真诚和仁爱改造、澄清社会颓败的风气,以此来负一份作人的责任。因此在诗文创作中,常以飞鸟形象寄托其高远志向。最早出现飞鸟意象的是《命子•其二》:“凤隐于林,幽人在丘”,从中可看出陶渊明的青年时代是充满幻想和憧憬的。《杂诗十二首》其五:“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中则希望自己成为胸怀“猛志”而“远翥”的高鸟。《读山海经》中的“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则寄托诗人慷慨不平的心情和意愿,暗含对刘裕篡权代晋这股历史逆流的抨击,表现出强烈的家国之情与反抗意识。陶渊明本是满怀大济苍生的美好愿望出仕,但残酷的现实将他的梦想无情地击碎,等到他领略了官场的腐朽污浊,深知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后,流露出沉重的迁逝之感。因此在以后的一些诗歌作品中发出“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的感叹,也流露出他对入仕生涯的悔意。但早期作品中的“高鸟”意象,更多侧重于抒发“鲲鹏展翅九万里”的雄心壮志,表明诗人“思远翥”的高远志趣。(二)羁鸟意象陶渊明一生有过三次出仕又三次退隐的苦涩经历,最终悟出“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归去来兮辞》。)他看不惯腐败世风以及官场贪墨成风的混浊现象,因而在望见高天上自由飞翔的鸟儿,深感自己为形迹所拘所带来的不快,“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明显流露出对自己误入仕途的惭愧与后悔。“久在樊笼中”则将自己误入官场比喻成飞鸟被樊笼所束缚,有渴望挣脱笼子的强烈欲望。“密网裁而鱼骇,宏罗制而鸟惊”,在《感士不遇赋》中,他总算明白了一个道理:当权者是靠不住的,官场对于正直的人来说无异于密网之于骇鱼,宏罗之于惊鸟。统治者的专制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和奸佞之徒陷害忠良的险恶犹如巨大的罗网,将正直的仕人围困其中,人格与心志将被扭曲,可他与所有仕人不同的是,决不以牺牲自己的人格来顺应污秽的世道,正如上文所述,陶渊明入仕,只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兴利除弊,振兴晋室,以自己的真诚和仁爱改造、澄清社会颓败的风气,以此来负一份作人的责任,但几经周折,仍困顿于无奈的官场,没有找到施展“猛志”的机会,反而失去了原本极为朴质珍贵的自由。诗人忍受着无可言表的抑郁和无奈,吟唱出“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归去来辞》),“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在饱受出仕与出仕这一矛盾纷扰的纠缠后,终于发出“逃禄而归耕”的感慨。“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饮酒十七》)仕途险恶,羁鸟在痛苦的求索中终于觉醒,只有归隐田园以保守自己高洁芳馨的气节才是最明智的选择。“遥遥从羁役,一心处两端”(《杂诗四首》其一)进一步表明诗人在出仕之时极为复杂纠结的矛盾心理。可见,诗人在“羁鸟”形象中所蕴含的寓意和感慨是极为深沉的。(三)归鸟意象“归鸟”在陶渊明的众多鸟意象里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逯钦立先生在《读陶管见》里就曾这样说过:“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陶渊明有不少诗篇以归鸟的生活现象寓托他的生活心情。组诗《饮酒》的栖栖失群鸟’篇,组诗《咏贫士》的‘万族各有托’篇,尤其是他的《归鸟》四言诗,都证明了这个方面”。​[3]​在经历种种矛盾纠结的痛苦折磨后,陶渊明获得了“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其一)的解脱,感受到心身获得了从未体验过的惬意与释然。而“归鸟”正是此种情感的载体陶渊明将自己对归鸟的思慕之情寄托在意志坚强、不怕困难的精卫鸟形象之中。《读山海经》中“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两句,以精卫为中心意象,将“微木” 与“沧海” 巧妙相对,生动形象地展现出精卫不屈的性格和顽强的意志。选取的意象新颖不俗,她正是陶渊明所崇拜的偶像。“翼翼归鸟,晨去于林。远之八表,近憩云岑。 翼翼归鸟,载翔载飞。虽不怀游,见林情依”。 (《归鸟》)这首诗的中心意象是“归鸟” ,其象喻意义极其丰富。这只疲惫的小鸟正是诗人人格的象征。“每句诗几乎都是诗人生活经历的再现,归鸟的一举一动都体现着诗人的思想和性格;每一景物都有感情色彩。渊明的寄情归鸟,就是所谓:‘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他的因归鸟的感发而欣喜于真意或者生意的获得,就是所谓‘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4]​这首诗通过寄兴归鸟,抒发了诗人孤高傲世、不愿与世俗小人同流合污的情怀,表达了其对人生意义的独特理解。对归鸟的思慕之情,衬托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惆怅和悲愤,意境深邃,发人深省。总之,在陶诗中,鸟与诗人物我相融,鸟随人移,成为诗人内心世界的反映,某种程度上是诗人一生的象征。鸟意象涵盖了陶渊明的漫漫一生,囊括了他的思想变化,显现了其不朽的人格魅力,由此而言,陶渊明与鸟有着极大的渊源。(二)酒意象及其情感意蕴中国历代文人中爱酒的不枚胜举“但是在诗中集中写饮酒,以致形成一种文学的主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应当说还是自陶渊明始”。​[5]​酒是陶渊明诗歌中频繁出现的意象,不仅题为饮酒的有二十首,还有如《读<山海经>》之类的述仙之作里有“我欲因此鸟,具向王母言。在世无所须,惟酒与长年”(其五)的诗句,在《杂诗》之类的抒愤之作中有“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盛年难再来,一日难再晨”的及时行乐的思想,在《拟挽歌辞》中甚至亦有“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的歌咏。陶渊明在酒文中寄托了自己的处事态度与人生观念。陶渊明爱酒不仅仅是受魏晋诗人饮酒之风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其具有刚烈的性格和对现实强烈不满。他的生活离不开酒,创作也与酒 这个具有特定象喻意义的意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由此写出了一个真实、矛盾的自我,凸现了一个真实、复杂的人生。(一)酒——借情发慨之物在陶诗中,有众多的酒意象,酒在他的诗文中随着他生命的不同阶段里心志的变化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从少年时所作《乞食》中的“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里表现出来的意气风发,到最终为自己写下的《自祭文》里的“摔兀穷庐,酣饮赋诗”中透露出的“识运知命”。酒作为不同时期不同的象征一直贯穿在诗人一生中的诗文里,也伴随着诗人这一生跌宕起伏数仕数隐的各个阶段,真实的展现出自己的心境和情感。。在《扇上画赞》中,诗人写到“郑叟不合,垂钓川湄,交酌林下,清言究微。”以酒述志幻化并赞赏古代隐士的高蹈风节,并力求与其冥契,这种冥契正是表明了诗人的主观情感,酒在诗中作为一种意象充分展露出诗人的喜好。《和郭主簿二首》其一则是用“春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来突出表现自己心目中的田园生活是一种悠闲、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在这里“酒”只是个借物来引发自己的感慨,他感慨于田园生活的淳真多趣。那么诗人又为什么要发此感慨呢?陶渊明一度认为桓玄是可以助晋室完成复兴大业的人物,也因此才仕于桓玄,但随后桓玄篡晋的企图逐渐被陶渊明看清,晋安帝元兴元年他借回赠给朋友郭主簿的这首诗,表明出自己虽然还仕于桓玄,但已经知道是无法完成建功立业的心志,于是诗人向往淳朴田园生活的隐性心志开始得以浮现,并有超越立业心志之势,自斟自饮的“酒”指代出归隐之适乐。而作于同年的《酬丁柴桑》则是以“放欢一遇,既醉还休”的酣畅与情来表明与官场中这位友人相聚时的欢畅之情,欢畅之酒消除“心忧”,诗人借酒发慨表明出心中归隐与立业心志的矛盾争斗。酒在此时承载了诗人纠结的心志,也展现出此时真实的路变迁。在《时运》中诗人写到“清琴横床,浊酒半壶。黄唐莫逮,慨独在余。”虽有“清琴”与“浊酒”相伴,诗人却仍旧独自感慨自己“黄唐莫逮”生不逢时,不能将满腹才华与赤诚报效国家,实现自己“大济苍生”之志。当诗人决心已定,归于田园后,他还不忘关心国事,他用笔感思概叹,作于晋安帝义熙二年至四年间的《读山海经十三首》就是借古人古事以抒心慨,《其一》以“欢言酌春酒”抒慨出自己初归田园的欢欣和闲适。此时的诗人刚归田不久,丝毫没有想到后期田园生活的艰辛和贫困,归田后的喜悦之情溢满全诗,在这里春天酿成的酒指代生机盎然的春天,春天来了,大地一片生机,自己开始了归田的新生活,所有的一切都是那样美好,诗人由衷的抒咏出自己的兴奋。在《其五》中诗人更是借酒发慨“在世无所须,惟酒与长年”,隐喻自己所做出的人生选择,他真心所愿便是归隐田园,酒作为他喜爱事物更多的是用来寄寓心迹。(二)有道则仕,无道则隐——展露心志之酒意象陶渊明自幼深受儒、道两家思想的影响,所以在他的心中既有儒家建功立业的思想,也有道家清净无为的淡泊思想,两种思想在他心中交替出现,随时局和环境不同而分别在不同时期占据主导地位。所以“有道则仕,无道则隐”是陶渊明在他一生中面对种种不同的境遇时自然而然产生的心态。不过早期陶诗中的酒意象大多是用来表现诗人心中想要建功立业的渴望和志向,陶诗中最早出现的酒意象是写于“晋孝武帝太元八年的《乞食》”中的“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觞至辄倾杯”,正值少年的他雄心勃勃,在诗中引韩信的典故将其自比以表达出渴望被荐以实现自己从政之愿。他以意写乞转托出自己的心志,,也说明了此诗写作之时正是诗人渴望建功立业之时也即归隐之前。作于诗人20岁时的《咏荆轲》里则以一句“猛气冲长缨,饮饯易水上”来表达自己积极的报国之心和向往建立盖世之功的远大抱负。但即使是在他建功立业之心最盛的少年时代,我们也能从于一些诗文的字里行间看出他有意无意透露出的想要于“大济天下“之后便功成身退去享受归隐生活的浪漫理想。这应该是他心目中这一生最完美的状态,是他最高的向往和追求。同样作于20岁那年的《咏二疏》便非常明确地表明了诗人想要于建功立业之后归隐的强烈愿望。诗里写到“二疏”成就大业之后便“高啸还旧居,长揖储君傅”辞官归里描绘出当时“饯送倾皇朝,华轩盈道路”的荣耀和辉煌。“饯送”的酒代表的是满朝官员对“二疏”功遂自去的尊重和景仰:而其后“厌厌闾里欢,所营非近务;促席延故老,挥觞道平素。”里“挥觞”的酒则是“二疏”大志得遂之后安心享受平淡快乐生活的象征。可以看出此时的诗人心中向往的是功成身退,建功立业虽然还是诗人的首选,但诗人最想的还是功成身退后安乐生活。而《止酒》里的“平生不止酒,止酒情无喜。暮止不安寝,晨止不能起。日日欲止之,营卫止不理。”中的“酒”则代表其入世从政及忧国忧民之心,诗人以酒喻忧,通过止与不止的矛盾斗争表现出自己对现实社会的忧心,同时也借酒托迹喻出自己仕与不仕的矛盾苦闷心情。其在自《五柳先生传》中诗人更是自说性嗜酒而且每次都要饮醉,同时诗中还展现出“当下有道则仕,天下无道则隐的信条”,《蜡日》是诗人在岁暮祭神后自饮酣醉时所写的,似乎是觉得《五柳先生传》尚未将自己的心志表露得淋漓尽致,故以“梅”和“柳”,以“我唱尔言得,酒中适何多”再次表现了自己进可入仕退可“衔觞赋诗,以乐其志”的志愿。酒作为一种载体,展现出缠绕在诗人心头的苦闷心迹即在“仕”与“隐”之间何去何从的傍徨与徘徊。可见酒做为诗人意象的表征.在归隐前承载了诗人太多的矛盾挣扎,也将诗人的心路变迁及“当天下有道则仕,天下无道则隐”​[6]​的心态展现无遗。(三)、把酒难言欢——归隐田园之酒意象诗人在《归去来兮辞》中终于摆脱了长久以来萦绕在心中‘仕’与‘隐’的矛盾纠结,正式宣告与官场告别开始自己归田的新生活。但即便到了此时不能“学而优则仕”仍然是诗人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痛楚,这种痛楚伴随了诗人一生。陶渊明归隐嗜酒,但依然不能象盛唐诗人那样把酒尽欢。这一方面是因为动荡的时局,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陶渊明的心中依然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身逢乱世的诗人想借酒逃避社会现实,但依然因为心中有着挥之不的社会责任,因此言酒而无醉,酒醉而心忧。诗人的忧愁正和他心中建功立业的理想难以在实中实现、人格理想难得在现实中保全有关。在他的《饮酒》里有好几首都可以看作是对这方面的真实书写。如第二十首:“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汲汲鲁中叟,弥缝使其淳。风鸟虽不至,礼乐暂得新。洙泗辍微响,漂流逮狂秦。诗书复何罪,一朝成灰尘。区区诸老翁,为事诚殷勤。如何绝世下,六籍无一亲。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对儒家社会理想的向往,对暴秦焚书坑儒的指斥以及对自己儒士形象的维护,都可以看出作为隐者的陶渊明,心中依然有对太平盛世的渴望和对乱世的不堪,现实世界与心中理想不相符合,然而自己却又无能为力,无奈中以酒来消解忧愁。酒为解忧物又何能尽言欢!陶渊明虽然归隐了,但他对政治还是极为关心的。《述酒》一篇从晋室盛衰,逆篡世纷不断到晋终于灭亡,表达了他对篡逆者的愤怒,一个田园隐士表现出真实的一面——对国家政治的关心,却也只能“流泪抱中叹,倾耳听司晨”。让我们领略到藏在“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诗人平静表面下那颗不曾平静的心。归隐后的陶渊明诗中的酒在此时表现的仍然是他念念不忘对时局的忧心和对国家人民的关注。《停云》中“静寄东轩,春醒独抚。良朋悠邈,搔首延伫”的“独抚”和“有酒有酒,闲饮东窗。愿言怀人,舟车靡从”的“闲饮”都表现出诗人对时局动荡不安,民不聊生而产生的“愿言不获,抱恨如何”的忧国忧民之心。“试酌百情远,重觞忽忘天’’《连雨独饮》里的“试酌”和“重觞”也都表明了诗人想要借饮酒来忘却自己对当前形势忧心忡忡的焦虑之情,也让我们因此了解了诗人身隐心却未归隐的真实心境。酒承载了诗人的感伤,承载了诗人内心的焦虑与遗憾。面对现实他无力改变又无以解脱唯有“饮酒”自我麻醉。“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饮酒序》)、“忽与一樽酒,日夕相欢持”,“不觉知有我”。但这种解脱方法实在是一种无奈之举,诗人喝的是苦闷之酒,他才华横溢,但在尔虞我诈的官场上却无法有所作为。从他《饮酒》一诗中可看出他对现实的不满,“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但恨多谬误,君当怒罪人”,蕴蓄着多少难言的苦闷啊。诗人饮酒背后是寂寞,诗人心里充满了忧患之感。他在求得暂时解脱的同时,心中却承载了更多的痛苦。所以他的终日饮酒,实在是一件最不得已的事情,这样的“酒”又怎能尽欢!如果说归隐前“酒”只是承载了诗人的心境,抒发了感伤情怀的话,归隐后“酒”则代表了诗人那颗痛苦寂寞的心灵,正如杜甫《可惜》诗云:“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陶渊明与酒从来就是密不可分的,他借酒抒发“有道则仕,无道则隐”的情怀,借酒吟出对尔虞我诈官场的厌恶,“陶渊明不满黑暗的现实,很早就追求理想的社会。但由于生活经历的限制,他还只能从传说中的古代寻求理想社会的图案”​[7]​。吟出对桃花源一般生活的向往“在桃花源中,人们过着富裕、安乐的生活,这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显而易见,作者着力勾画了一个与当时封建社会相对立,并超越了现实的理想世界”。​[8]​更吟出对于无法建功立业造福万民的忧愁伤感,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其甘愿在酒精的醺醉中追求人生的静寂落寞,尝尽人间的甘苦百味,探寻人生真谛的那种执着。正是这种高雅脱俗的情操,构筑了中国文人纯静的精神家园,为后世称颂不绝,也成为后世那些隐逸文人所效仿的对象。(四)菊意象与其情感意象秋菊,在我国文学史上历来是诗人笔下一个惯用的意象。屈原在《离骚》中写到:“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作者把秋菊与木兰相提并论,赋予它美好的意韵。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这样称颂屈原:“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以圣洁芳香之物作喻,表达司马迁对其高洁傲岸人生节操的仰慕,对其矢至不渝地追求美好境界精神的赞美。自周敦颐《爱莲说》中“晋陶渊明独爱菊“以来,菊成为了陶渊明隐逸品格的一种独特表征。如果说陶渊明诗歌中的“酒”是为了化解社会理想不得实现的忧愁,是为了填平人格建构中所遗弃的部分的遗憾,那么菊更多的表明了他的个人人格理想的状态,代表了不同以往性格构建中的新的性情。(一)以秋菊象征其俊逸高洁的隐士形象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饮酒二十首》其五,是一句流芳千古,妇孺皆知的绝妙好辞。采菊的闲适意境中,一位超然脱俗、卓尔不凡的隐者形象挺立于天地之间,洒脱飘逸,如在眼前。通过爱菊、咏菊,寄托了诗人高洁傲岸的情致,菊花也几乎成了陶渊明的化身,这也是使他能够独立于虚伪、污浊社会之外的重要原因之一。《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在《咏菊》诗中说:“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由于陶渊明的人格已与菊花的品性融合到了一起,所以“千古高风说到今”的已经不仅仅是菊花,更是飘逸俊洁、傲世离俗的陶渊明形象的真实写照。在此我们很自然会想到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便化用了陶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里的“暗香”即菊花的幽香,表面写菊花的香气,实则是菊花品质也即陶渊明品格对人精神的熏陶,含蓄地表达对他的仰慕之情。古人在旧历九月九日这天,还有饮酒赏菊的习俗。唐代诗人孟浩然《过故人庄》中就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之句。重阳佳节,把酒赏菊,极富生活情趣,这也从另一侧面昭示陶渊明俊洁飘逸之隐士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二)以菊花傲霜斗雪卓尔不群的品质展现其高风亮节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和郭主薄二首》。诗作前两句是对松菊外在美的描写:菊花盛开,芳香流溢,树林为之增辉…….后两句是对松菊内在美的揭示:它们坚贞秀美的姿态,实是霜天中的英杰。在高洁而光耀的秋景中寄托了一种卓绝之气,借歌咏松菊精神表达了自己芳洁贞秀的品格与节操。如其《菊》中说:“菊花如我心,九月九日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同来。”以菊寓人,菊如我心,不以世事为念,不以俗务为累,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傲然独立,既是在说菊花,又是在表明心迹:我要保持菊花般凌霜傲雪、高风亮节的情操;要不随流俗,保持真我。菊花何以成为体现诗人品格的物象呢?这还得从菊花本身的品性加以分析。菊是四季花事中开得晚的一种,其时群芳殒损,万木凋零,诗人元稹曾在诗作《菊花》中对它有过这样的评价“此花开尽更无花”,猎猎秋风中,万物萧苏,只有菊花在瑟瑟寒风中凌霜盛开、傲然怒放,为冷寂荒芜的大自然带来无限生机,这无疑成就了它孤标傲世、高洁劲节的君子形象。而陶渊明愤世嫉俗,洁身自好,不愿与黑暗官场同流合污,修养心性,追求任真自得的超越境界正与菊花的卓然特立完美地叠合在一起,陶渊明成了人格化的菊花,菊花也成了陶渊明安贫守道、高洁傲岸品德的象征,两者合而为一,难分伯仲。萧统《陶渊明集》序中有言:其文章“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更是对陶渊明洁身自好、傲然桀立人格的高度评价。(三)表达对至真至善之美境界的追求《饮酒》其五写到:“秋菊有佳色,浥露掇其英。泛此无忧物,远我遗世情。”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混浊世风的鄙夷,表明自已远离尘俗,对以秋菊为代表的美好境界追求的强烈愿望。《九日闲居》的诗序中有叙:“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九华,重九之花,即菊花。陶渊明爱菊,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不单看到菊花的药用价值,还注意到了菊花的审美价值,赋予其人格意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归去来兮辞》),作者在弃官归田之后,看到自己酷爱的秋菊依然长势喜人,格外欣慰。这里的秋菊便是象征了美好的生活。唐代诗评家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倡导的“落花无言,人淡如菊”的典雅风格,在陶诗中找到最好的印证。陶诗就像菊花一样清新淡雅;他对理想与自由的追求,也像秋菊般傲然;他的人生道路,也像菊花一样坦然深情。龚自珍可谓是陶渊明的知音,他在《己亥杂诗》写道:“陶潜酷似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这里作者也以松菊为喻,对陶渊明人品、诗品作出了高度评价。菊是体现陶渊明最理想的个人人格的意象。陶诗中写菊的诗句虽只有六处之少,但依然不妨菊成为陶渊明最独特的最深刻的意象之一。陶渊明五次出仕,五次退隐,为保全本性而终归耕于田园,他愤世嫉俗,憎恶黑暗官场,不愿与之同流合污,他洁身自好,修身养性,追求一种仁真自然的境界,菊花的高风亮节已与陶渊明的高贵品德合二为一。也正是由于陶渊明的爱好和赞美,菊花才有了固定的象征意义,在后人心目中几乎成了陶渊明的化身。​[9]​结语“诗言志”作为一种文学观念最早起于先秦,诗所言之“志”带有很强的情感成分。汉人说“发乎情,止乎礼仪”,虽然有“止”的要求,但并未否:“抒情是诗歌创作的特质”​[10]​诗人通过诗歌表达内心的情和志,《诗经》就是情感的产物。屈原说“发愤而抒情”。更将其“情”和“志”很好的合为一体。汉魏以后的诗人更加注重个体的情感,大声倡言以“诗言情”,进一步推动了抒情诗的艺术发展,意象也就成为这一时期诗人抒发自身情感时常常借用的艺术手段。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思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就是要达到借物抒情的目的。刘勰在其著名文论《文心雕龙.物色》谈到意象的内在联系时写道:“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说的是一年四季景物具有不同的形貌,感情由于景物而改变,文辞由于感情而产生。又说“写气图貌,既随物以窿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说的是描绘天气和事物形状,既要跟着景物而曲折回旋,运用辞藻和摹状声音,又要联系着自己的心情来斟酌。在《神思》篇中则进一步强调了意象的重要性。“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谋篇之大端”。说的是有独特见解的工匠,凭着意象来进行创作,这是驾驭文思的首要方法,安排篇章的重要开端。然后通俗地说明意象的内含:所以《神思》称“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神用象通之象,是情貌结合、情景交融的象,所以称为意象,这是构思中的意象,所以要根据它来运斤,来创作。陶诗中成功地运用了一系列意象,不仅极大地增强了诗作的艺术含量,丰富了艺术表现力,也很好地表达了内在情感。意象赋予中国诗歌多姿多彩的特质,也使中国诗歌产生了摇曳动人的力量。陶渊明诗歌中的酒,菊鸟,就是这样具有象征意义与深刻情感的意象。鸟意象的内涵是经过长期积淀而形成的。鸟原是先民的图腾,古人诗文里的飞鸟崇拜和以鸟喻圣对于自小便伸手儒、道、玄等各家思想影响的陶渊明不可避免的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陶渊明诗歌中的鸟多象征贤能之士,寄寓诗人理想。陶诗中的鸟不同之处在于鸟不仅仅作为一种物象出现在诗人笔下,更多的是诗人自己的幻化,被赋予了较高的思想深度和人格特征,以寄托和象征的手法成为蕴含诗人意绪、心态的意象,有了自己独特的表达与体现。他借不同的鸟意象来抒发自己的意向志趣,完整地展现内心世界的彼岸花,为它的田园诗增添了灵动与生机,所以苏东坡才会在《水调歌头》(赋傅岩叟悠然阁)中应和道“云正出,鸟倦飞重来楼上,一句端的与君期都把轩窗写遍”。可见陶诗中的鸟意象深入后来的文人心中,为鸟意象的象征和内涵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而酒与诗可谓是密不可分,最早出现在诗经中,屈原的诗篇中也曾多次提到,但在魏晋以前,酒更多的只是作为一种物象,或以酒严欢。到魏晋以后,酒才成为文人寄寓心迹的载物。诗人或借以抒发忧愤,或借酒抒发离别伤感之情,酒在此时,虽已经成为一种抒情的对象,但并未成为诗歌的主体,而在陶诗中,酒不仅成为诗的主题,更承载了诗人对人生、宇宙和历史的思考其意可谓并不在酒。他以酒入诗,使酒与自己融为一体,真正是其诗如酒,其人如酒。我们可以说是陶渊明将酒和文学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并深深地影响了后来者,如诗仙李白。菊花与陶渊明更是不可分割,在陶渊明以前,菊花因为其高尚的品格为文人墨客所赞颂,但并没有具体的指征,而从陶渊明始则有不同,他将菊花素雅、淡薄的形象与自己不流于世俗的志趣相结合,使菊花成为傲霜斗雪、坚贞不屈的的文士品格的象征,使菊花有了固定的象征意义,甚至在后人心中菊花就是陶渊明的化身。如元好问就在《野菊座主闲闲公命作》中写到“柴桑人去已千年,细菊斑斑也自圆”。由思人写菊,因睹菊更思人,虽已千年仍难忘怀。郑燮《菊花》中也写道“想因会得渊明性,烂漫黄花开一墩”。更是把菊花看做是因为有了陶渊明的品性才开得如此灿烂夺目。可见在无数人的心中,菊花就代表着陶渊明的高风亮节和超然脱俗。陶渊明通过鸟、酒、菊等意象来表现自己的人格态度和志趣理想,经过仔细研读这最具代表性的三种意象后,我们发现陶渊明的心志中“建功”与“归隐”的心志是并存的,并呈现出一种此消彼长的趋势,即便是最后一次归隐后陶渊明也未完全放弃“建功”的心志,在心中仍旧存留着一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梦想,所以他才会五次出仕又五次归隐,他始终关心着天下苍生,保留着忧国忧民的情怀。“建功”与“归隐”的心志在他的心中矛盾的统一着,并伴随着他走向生命的终点。于是鸟、酒、菊这些意象因着陶渊明而成为一种固定的符号,影响着后世一代代的文人墨客,甚至于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图腾与烙印。^11引自胡经之《中国古典文艺学》^22引自苏克译《汉译经典:心理学与文学》^33引自逯钦立《汉魏六朝文学论集》^44引自逯钦立《汉魏六朝文学论集》5引自袁行霈《陶渊明研究》^5^66引自魏正申《陶渊明集注译》^77引自熊依洪《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大观》^88引自王连升《简明中国通史》^99引自袁行霈《陶渊明研究》^1010引自李文庆《论中国古典诗歌的抒情特质》
本文档为【论陶渊明诗歌中的典型意象及其情感意蕴】,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7.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机构认证用户
精品文库a
海霄科技有卓越的服务品质,为满足不同群体的用户需求,提供制作PPT材料、演讲幻灯片、图文设计制作等PPT及文档优质服务。
格式:doc
大小:44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理学
上传时间:2021-02-04
浏览量: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