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学问答题库二

中医学问答题库二

举报
开通vip

中医学问答题库二121、何谓“藏象学说”在中基理论体系中的地位怎样答:“藏象学说”,是通过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互关系的学说。藏象学说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于阐明人体的生理和病理,指导临床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是临床各科辩证论治的基础。122、藏象学说是怎样形成的答:一是古代解剖知识的积累;二是长期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三是反复的医疗实践。123、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

中医学问答题库二
121、何谓“藏象学说”在中基理论体系中的地位怎样答:“藏象学说”,是通过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互关系的学说。藏象学说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于阐明人体的生理和病理,指导临床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是临床各科辩证论治的基础。122、藏象学说是怎样形成的答:一是古代解剖知识的积累;二是长期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三是反复的医疗实践。123、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124、心有哪些主要生理功能答:主血脉,主神志。125、何谓“心主血脉”答:是指心脏能推动血液在血脉中运行不息,发挥其濡养的作用。126、心主血脉生理功能的外在现象主要有哪些答: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面色;二是舌色;三是脉象;四是心胸部位的症状。127、如何理解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答:是指对于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具有主宰作用。128、如何理解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答: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实质上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对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有一定的反作用。129、“神”的基本涵义有哪些答:可分为广义之神和狭义之神两类。广义之神是泛指人的生命活动在外在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狭义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义和思维活动,是由心所主,故说“心藏神”。130、心主神志和心主血脉之间有何联系答: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依赖血气血的充沛和正常运行,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的失常,亦必然反作用于心主血脉的生理功能,而使其失常。131、“汗血同源”有何理论依据意义答:“汗血同源”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实质上是津血同源。132、“心包络”有何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答:“心包络”,有称心包,又可称“膻中”、“心主”。心包络,是在心脏外面的包膜,具有护卫心脏的作用。外邪侵犯于心,首先心包络受病,故有心包络“代心受邪”之说。在外感热病中出现神昏、谵狂等证时,称为“热入心包”或“蒙蔽心包”。133、肺主气的生理功能的内涵是什么答:肺主气的生理功能的内涵包括:肺主一身之气和呼吸之气。134、肺主宣发的生理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肺主宣发的生理作用,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一是通过肺的气化,排出体内的浊气;二是将脾所转输至肺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布散到全身,外达皮毛;三是宣发卫气,调节腠理之开合,将代谢后的津液化为汗液,排出体外。135、肺主肃降的生理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肺主肃降的生理作用,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一是吸入自然界清气;二是由于肺位最高,为华盖之脏,故将肺吸入的清气和由脾转输至肺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向下布散;三是保持肺和呼吸道的洁净。136、如可理解肺主宣发和肃降之间的关系答:肺的宣发和肃降,是相反相成的矛盾运动。在生理情况下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在病理情况下,则又常常相互影响。137、何谓脾统血其机理何在答:统,即统摄、控制之意。脾统血是指脾有统报血液在经脉中运行,防止溢出脉外的功能。138、脾“在志为思”有何意义答:脾“在志为思”的实际意义是指人的思虑过渡,会影响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形成“气结”或“气滞”。139、脾“开窍于口”有何主要的生理意义答:脾“开窍于口”的主要生理意义是:人的饮食口味变化与脾胃的运化功能状态密切相关。脾胃的运化功能正常,则饮食有味,而有正常的食欲。140、何谓“肝主疏泄”答:疏,即疏通;泄,即发泄、升泄。肝主疏泄,是肝的主要生理功能之一,体理了肝为刚脏,主升、主动的生理特点。141、肝的疏泄功能有哪几方面的主要表现答:1、调畅气机;2、促进脾胃运化;3、调畅情志。142、在肝的疏泄功能各种表现中,为什么说调畅气机是最主要的答:这是因为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是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活动,升降出入之间协调平衡,又是维持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和脏腑生理功能协调的基本因素。143、肝主疏泄在调畅情志方面有何主要作用机理答:肝主疏泄的主要作用在于调畅气机,而气机的调畅,是维护气血的正常运行和正常情志活动的前提条件。144、何谓“肝藏血”答:肝藏血是肝的主要生理功能之一,包括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两个方面。145、肝主藏血在调节血量中的主要作用机理是什么肝的调节血量作用,是以贮藏血液为前提条件,只有充足的血量储备,才能有效地进行调节。146、肝藏血的功能失常,会出现哪些病变答:一是肝血不足,二是肝不藏血。147、如何理解“肝藏魂”答:魂乃神之变,是神所派生的。肝藏魂是因肝藏血,心藏神的是因心主血,故神与魂都是以血为物质基础的。148、肝“在志为怒”有何依据答:1、根据五行与五脏、五志的配属,“肝”与“怒”在五行中均属于“木”。2、怒的情志活动对机体病理生理的主要影响是促使气血上逆。149、“肝主筋”有何理论依据答:“肝主筋”的主要理论依据,是由于筋依赖于血液的滋养,才能发挥其生理效应。150、如何理解肝为“罢极之本”答:“罢极之本”,即是指疲劳的根本。肝为“罢极之本”,是由于“肝主筋”,肢体的运动有赖于筋的收容和弛张。筯的能理来源,是由于肝藏血量的充盈和调节血量功能的健全。151、肝开窍于目的生理、病理意义是什么答:目之所以能视,主要依赖于肝气的疏泄和肝血的灌注。152、肾主闭藏对精气有何生理意义答:肾对于精气的闭藏,主要是为精气在体内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生理效应创造良好的条件,不使精气无故流失,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能力。153、肾所藏之精气包括哪些答:肾所藏的精气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154、“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有何关系答: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为用。155、如何理解“精”的基本涵义答:“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又是人体生长、发育和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156、以齿、骨、发的生关状况判断机体生长发育和衰老,有何理论依据答:其主要理论依据是:由于齿、骨、发的生长状况与肾中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肾中精气的盛衰又决定着机体的生长发育和衰老。157、什么是“天癸”答:“天癸”是肾中精气不断充盈所产生的一种精微物质,它具有促使性腺发育成熟的作用。158、“天癸”与肾中精气有何关系答:“天癸”是肾中精气不断充盈,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所以,它与肾中精气的盛衰相关。159、为什么说肾为“先天之本答:由于肾中藏有“先天之精”。160、什么是肾阴、肾阳答:肾阴有肾阳,是以阴阳学说对肾中精气生理效应的概括。即是:肾中精气对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滋养、潮润、宁静等作用的,称为肾阴;对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温煦、推动作用的,称为肾阳。161、肾主水的基本涵义是什么答:是指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对于尿液的生成,津液的输布和排泄和维持体内津液的代谢平衡起着主宰和调节作用。162、肾的气化失常对于尿液的生成和排泄有何影响答:一类是关门不利,尿液生成功能减退,而出现尿少,甚至无尿等变化;另一类是气不化水,而生发小便清长、尿量增多等变化。163、肾主纳气的基本涵义是什么答:是指肾有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164、肾主纳气的生理病理表现如何答:肾的纳气功能正常,则呼吸均匀和调,若肾的纳气功能减退,摄纳无权,呼吸就表浅,可出现动辄气喘,呼多吸少等病理现象,即所谓“肾不纳气”。165、肾主骨的机理何在答:肾对于骨骼的作用机理,主要是因肾中精气生成骨髓的作用。166、如何理解“肾者,作强之官,技巧出焉”答:主要是基于肾中精气的生髓功能。167、为何说“齿为骨之余”答:齿与骨同出一源,牙齿也是由肾中精气所化生的骨髓来充养,牙齿的生长与脱落,与肾中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168、肾开窍于耳及二阴有何理论依据答:耳是听觉器官,肾开窍于耳的因为肾经通过与它相表里的膀胱经入脑与耳发生联系,肾的精气由此而上充于耳,发挥听觉作用。开窍于二阴,是因前阴的排尿和生殖功能为肾所主,后阴大便的排泄也与肾的气化功能有关。肾中精气充盈,气化正常,则听觉灵敏,二便排泄和生殖机能正常,反之,肾中精气亏损,气化失司,即可形成耳聋,卫鸣,二便的异常,故说肾开窍于耳和二阴。169、肾“其华在发”有何理论依据答:肾中精气充盈,血有所化,发得所养,生长旺盛而有光泽。170、《难经》论述命门生理功能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一是人的“精神之所舍”,是生命活动的门户与根本;二是“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是人的生殖之本;三是命门与肾相通。171、张景岳对命门学说的主要论点是什么答:张景岳对于命门有其独特的见解,他认为命门在男子为“精室”,女女为“子户”;但又认为“命门总乎两肾,而两肾皆属命门”。172、六腑有何共同生理特点:答:有“实而不满”和“泄而不藏”的生理特点。173、如何理解六腑“以通为用”和“以降为顺”答:六腑是处于一个不断受纳,不断向下依次传递而排空,经常处于虚实更规的状态,不能使水谷停滞于某一腑而不向下传递。174、何谓“七冲门”答:“七冲门”即:唇为飞门,齿为户门,会厌为吸门,食道与累相接处为贲门,胃与小肠交界处为幽门,大肠与小肠连接处阑门,肛门为魄门。175、胆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什么答:胆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贮存和排泄及时雨汁。176、胃有哪些主要生理功能答: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有:受纳和腐熟水谷,主通降,以降为和。177、胃有哪些生理特性答:1、胃主通降,以降为和;2、胃喜湿恶燥。178、“胃气”的基本涵义是什么有何征象可见答:“胃气”的基本涵义是指脾和胃的运化功能及其从饮食物中吸取的水谷精微。179、如何理解胃主通降,以长为和答:将饮食物的逐级向下传递和排泄糟粕,归属于胃的通降。180、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有哪些答:1、受盛,化物;2、泌别清浊。181、小肠的泌别清浊功能有哪些要主表现答:将胃初步消化的饮食物作进一步消化,并将其分为水谷精微和食物残渣两个部分;吸收水谷精微和水液,向大肠传送食物残渣。182、“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的治法有何理论依据答:小肠的泌别清浊功能。183、如何理解“小肠主液”和“大肠主津”答:小肠在受励、化物和泌别清浊过程中,将饮食物消化成糊状的较稠厚的液态,其吸收的水液多为富于营养的水谷精液,故称“小肠主液”,大肠虽也有吸收水液的功能,但多为清稀的水份。184、大肠的传化糟粕功能与哪些脏腑有关答:大肠的传化糟粕功能与肺、脾、肾的关系较密切。185、膀胱有何主要生理功能答:膀胱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贮尿和排尿。186、什么是“膀胱气化”答:“膀胱气化”,实际上是指膀胱的贮尿和排尿功能。187、三焦人何主要的生理功能答:主持诸气,总司全身的气机和气化;全身水液运行的通道。188、为何称三焦为“孤腑”答:指出三焦属膀胱,无脏与之相合。189、何谓“三焦气化”答:“三焦气化”,即“上焦气化”、“中焦气化”和“下焦气化”之合称。190、上焦有何主要生理特点答:“上焦如雾”。191、中焦有何主要生理特点答:“中焦如沤”。192、下焦有何主要生理特点答:“下焦如渎”。193、为什么说“上焦如雾”答:“上焦如雾”,是形象地描绘心肺之气“开发”和“宜化”,将气、血、津液和水谷精微等布散至全身,“若雾露之溉”的状态。194、为什么说“中焦如沤”答:“中焦如沤”,是形象地描绘脾胃运化水谷时的状态,即腐熟水谷,运化精微,泌糟粕,蒸津液时的状态。195、为什么说“下焦如渎”答:“下焦如渎”,是形象地描绘经过脾胃运化后饮食残渣、代谢后的津液,传化成粪便、尿液,排出体外的功能特点。196、如何理解三焦主持诸气,总司气化之说答:三焦主持诸气,总司气化的功能是说明三焦是气的升降出入的通道,为“元气之别使”。197、奇恒之府包括哪些脏器组织其特点如何答:奇恒之府是指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六个脏器组织。它们的特点是形态腑,功能传脏。198、女子胞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什么其与天癸的关系如何答:女子胞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发生月经和孕育胎儿。199、与女子月经来潮和胎儿的孕育有关的生理因素有哪些答:一是“天癸”的作用;二是冲任二脉的作用。三是心、肝、脾脏的作用。200、脑有何生理功能答:脑,是机体进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器官。201、奇恒之府与五脏之间在生理上有何联系答:脑、髓、骨,都是肾中精气所充;女子胞的发育,亦与肾中精气充盈而生成的“天癸”有关,脉为血之府,是隶属于心主血脉;胆,又属六腑之一,与肝相连,胆汁是借肝之余气而化生,其分泌排泄,又受肝主疏泄的控制和调节。所以说,奇恒之腑的生理功能,实际上是有关脏的生理功能的延续。202、脉有何主要生理功能答:1、防止溢出;2、防止血瘀。203、心与肺在生理功能方面有何联系答:心主血和肺主气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即是气和血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204、心脏博动和肺司呼吸之间有何联结的中心环节答:主要是通过宗气的“贯心脉”、“行呼吸”的生理功能而实现的。205、心与肺在病理方面有何相互影响答:心与肺在病理方面的主要影响有:肺气不足,可影响及宗气,而致心主血脉生理功能失常,导致血行无力,甚致血瘀,肺气闭塞,也可导致心血瘀阴。相反,心主血脉的生理功能异常,可也导致肺气郁滞、肺失宣肃和肺气上逆等。206、心与脾在生理功能方面有何联系答:心主血、行血和脾生血、统血的相互关系。207、心与肝在生理功能方面有何联系答:心主血与肝藏血之间血液运行方面的相互关系。208、心与肝在病理方面有何联系答:心主血和肝藏血在生理功能方面的相互为用。209、何谓“心肾相交”答:即水在火上,才能生化,而称为“水火既济”,故认为位于下之肾水,必须上升,位于上之心火,必须下降,才能实现“水火既济”和“心肾相交”,心肾之间生理功能才能协调平衡。210、何谓“心肾不交”答:即是肾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而使心火独亢;或心阴虚心火旺盛而下汲肾阴,而致肾水不足;或心火不能下降于肾,而致肾水凝聚,不能上济于心等。211、何谓“水气凌心”答:肾阳虚衰,气化功能严重衰退,以致肾水泛滥,水饮大量停积于体内,上凌于心。212、为什么说“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答:“脾为生痰之源”,关键在于脾的运化功能失常,或是失于运化水湿,津液不能输布,聚而生痰;“肺为贮痰之器”,主要是指肺是痰液易停滞之所。213、肺与肝在生理、病理方面有何联系答:表现在气机升降的相互调节。214、肺与肾在病理方面有何联系答:1、水液代谢;2、呼吸功能;3、肺肾阴虚。215、肝与脾在生理功能方面有何联系答:1、肝主疏泄和脾主运化;2、肝的藏血工能与脾主运化、脾统血之间关系亦很密切。216、肝与脾在病理方面有何相互影响答:“肝气犯胃”即“木乘土”。肝不藏血与脾不统血之间亦相互影响。脾失健运,生成血液的化源不足,或脾不统血,血液大量流失,常能导致肝的血虚。217、肝与肾在生理功能方面有何联系答:1、肝藏血与肾藏表之间;2、肝主疏泄与肾主闭藏之间;3、肝肾阴阳之间既存在着相互制约,又存在着相互滋养的关系。218、肝和肾在病理方面有何相互联系答:1、精和血;2、肝主疏泄和肾主闭藏之间的失调;3、肝肾阴阳之间的平衡失调。219、“肝肾同源”的基本涵义是什么答:“肝肾同源”的基本涵义是“精血同源”。220、脾与肾在生理方面有何联系答:1、“先天”和“后天”之间的相互资生关系。2、脾主运化,有防止肾水泛滥的作用。肾主水,为一身水液代谢的主宰。二者在水液的输布代谢中的关系密切。221、脾与肾之间在病理方面有何相互影响答:脾肾两亏和脾肾阳虚。222、机体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的过程怎样答:饮食物摄入后,首先经过胃的受纳和腐熟,进行初步消化;传递到小肠后,又经小肠的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作进一步的消化;传递到大肠,形成粪例,经肛门排出;在肾的蒸腾气化下,生成尿液,渗入膀胱,排出体外。饮食物的吸收,全赖于脾的运化和转输升清作用,将饮食物中的水谷精微吸收和传输到肺及全身。此外,饮食物的消化,还有赖于胆汁的分泌排泄,以助脾胃的运化;饮食物中吸收的津液,还有赖于三焦的气化,输布环流于周身,以实现其新陈代谢。223、在病理方面六腑之间有何相互影响答:六腑之间在病理方面的相互影响,主要体现于饮食物消化过程中的传化失常,而形成腑与腑之间的相互影响。224、脏与腑相为表里的主要依据是什么答:1、以阴阳学说中三阴三阳“相合”的理论为依据;2是依据脏与腑之间的经络相互络属为依据。225、心与小肠相为表里有何临床指导意义答:1、病理上的相互传变;2、在掼导治疗方面。226、肺与大肠相为表里有何依据答: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互络属。227、脾与胃在生理上有何相互联系答:1、胃主受纳和脾主运化;2、脾主升和胃主降之间;3、脾喜燥恶湿和胃喜湿恶燥。228、脾与胃之间在病理情况下有何相互影响答:1、胃主受纳和脾主运化之间相互影响;2、升清和降浊之间的相互影响。229、肝与胆之间在生理、病理方面有何联系答:肝失疏泄,可导致胆汁的分泌排泄障碍。230、肾和膀胱在生理、病理方面有何联系答:膀胱的贮尿和排尿功能,实际上是肾中精气蒸腾气化的延续,故膀胱的生理功能及其病理弯化都直接与肾有关。231、什么是气的基本概念答: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又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232、人体的气是怎样生成的答:人体的气,是禀受于父母的先天精气、饮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即水谷精气,简称谷气)和存在于自然界的清气,通过肺、脾胃和肾等脏器生理功能的综合作用,将三者有机结合而生成的。233、气的生成与哪些脏腑的哪些生理功能有关答:人体的气,来源于先天精气、水谷精气和自然界的清气。234、为什么说脾胃的运化功能在气的生成过程中尤为重要答:脾为气血生化之源。235、气在哪些主要生理功能答:1、推动作用;2、温煦作用;3、防御作用;4、固摄作用;5、气化作用。236、怎么理解气的推动作用答:气的推动作用,来自气本身的运动活力,从而对机体的生长发育、各脏腑组织的生理活动、血的生成和运行、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等均起着推动和激发作用。237、怎么理解气的湿煦作用答:气的温煦作用,是气自身的运动和推动激发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动则生阳而产热之故,故说气是机体热量的来源。238、怎么理解气的防御作用答:气的防御作用,主要体现在护卫一身肌表,防御外邪之入侵方面。239、怎么理解气的固摄作用答:气的固摄作用,主要是气对于精液、血液、津液等液态物质有控制、统摄,防止其无故流失的作用。240、怎么理解气的气化作用答:体内物质之间的转化及其新陈代谢过程,均可统称为气化。241、气的推动作用和固摄作用之间有何关系答:气的推动作用的固摄作用是相反的,相互制约着的,但又是相成的。242、气机与气化有何区别与联系答:气机,即所的运动。气化,是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二者的基本概念及其内涵是有严格区别的。243、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有何生理意义答:气是活力很强的精微物质,是通过气的升降出入而推动和激发着人体各脏腑、经络和组织器官等的生理活动。244、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在脏腑的生理活动中有何体现答: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推动和激发着各脏腑的生理活动,故在脏腑生理活动中均有所体现。245、何谓气机失调其中最基本的有哪些答:气机的失调,也包括气的运行不利和气的升降出入之间失去平衡两个方面。1、气逆;2、气陷;3、气闭;4、气脱。246、人体的气最主要的有哪几种答:主要有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四种。247、怎么理解“脏腑之气”和“经脉之气”答:所谓“脏腑之气”和“经脉之气”,实际上是元气所派生的。248、何谓元气它在组成、分布和生理功能方面有何特点答:元气,又名“原气”、“真气”。安的组成,主要依赖于肾中精气所化生。它的分布,主要通过三焦的通道,输布运行于全身,内而脏腑、经络,外达四肢肌腠皮毛,无处不到。它的主要生理功能特点,不仅具备气的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等功能,而且是在各种气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气,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249、元气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什么答:元气具有推动人体生长发育,温煦和激发各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活动,成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物质。250、述试宗气的组成、分布及其生理功能答:宗气,是以肺气吸入的清气和脾胃运化而生成的水谷精气为其主要组成部分。宗气,主要是积聚于胸中,贯注心肺之脉,上走息道,随呼吸出入,下聚于丹田,注于气街(即相当于腹股沟部位)。宗气的主要生理功能有:一是走息道,推动呼吸。凡呼吸、语言、声音的强弱均与宗气的盛衰有关。二是贯心脉以行气血。凡气血的运行,肢体的寒温和活动能力,视听的感觉能力,心搏的强弱和节律等也均与宗气的盛衰有关。251、何谓营气其组成、分布和生理功能是什么答:营气,是与血共行于脉中之气,水谷精气中最精专的部分为其主要组成部分。营气生成后,运行于脉中,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循脉上下,营运于全身。营气有营养和化生血液两个主要生理功能。252、何谓卫气其组成、分布和生理功能是什么答:卫气,是行于脉外之气。主要由水谷精气所化生,其特性是“慓悍滑疾”,故不受脉管的约束,行于脉外,外达于肌腠、皮毛,内而温煦脏腑。卫气有护屯肌表,抗御外邪,控制腠理的开合,调节体温干温及汗液分泌,温养脏腑,润泽皮毛等功能。253、营气和卫气有何异同二者之间的关系怎样答:营气和卫气,均属于机体中主要之气,都以水谷精气为其主要的生成来源,这是两者的共同之处。但是,从其分布循行来看,营行脉中,卫行脉外。从其特性来看,营主内守而为阴;卫主外卫,慓悍滑疾,而属阳。从其功能来看,营主营养,化生血液,是血的组成部分;卫有护卫肌表,司腠理之开合,调节体温,温煦脏腑,濡润皮毛等功能,这些是两者的不同之处。254、血的基本概念是什么答:血是脉道内流动着的红色液态物质,具有营养和滋润全身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作用,是构成人体与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255、血液是怎么组成和生成的答:血液,主要由营气和津液所组成。血的生成,脾胃的运化功能。血液的化生与精亦有关。256、血的生成主要与哪些脏腑有关答:血的生成主要与脾胃、肺、肾等脏器的综合作用有关。257、血有哪些主要生理功能答:血的主要生理功能有营养和滋润的作用。258、血的营养和濡润作用主要有哪些体现答:血的营养和当前滋润作用,主要体现于面色、舌色、肤色的爪甲的色泽红活和滋润;视觉、听觉等感觉和肢体关节运动的灵活自如;肌肉的丰满和壮实等。259、什么是“离经之血”答:由于某种原因,血液逸出脉外,即是出血。流到脉外的血,称为“离经之血”。260、血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有何联系答:血是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261、血液的正常运行与哪些脏有关答:血液的正常运行心、肺、脾、肾有关。262、什么是津液津和液有何区别答:津液,是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津和液在其性状、分布和功能方面有所不同。263、津液有哪些功能答:1、濡润滋养作用;2、津液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264、简述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过程。答: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是通过多个脏腑的一系列生理活动而完成的。简要地说,津液来源于摄入的饮食物,通过胃的“游溢精气”,小肠的“泌别清浊”和脾的运化而生成的。津液的输布,首先是通过脾的“升清”作用,“为胃行其津液”,转输到肺及“灌溉四旁”,其次,通过肺的宣发,“输精于皮毛”,肺的肃降,下输于肾和膀胱,并通过肾的蒸腾气化,以三焦为通道输布于全身。津液的排泄,主要是化为汗液、尿液和呼气中的水气排出体外。265、水液代谢与哪些脏腑的哪些生理功能有关答:胃的腐熟水谷,脾的运化升清,肺的宣发肃降,小肠的泌加清浊而主液,大肠的传化糟粕而主津,肾的蒸腾气化而主水,膀胱的贮尿和排尿,三焦的决渎作用。266、气和血之间有哪些关系答: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为267、怎样理解气能生血答:气能生血,是指血的组成和在其生成过程中,均离不开气和气的气化功能。268、怎么理解气能行血答:是指血的运行于周身,全赖于气的推动作用。269、怎样理解气能摄血答:气能摄血,是指气的固摄作用具有固摄血液在脉中运行,防止血液逸出于脉外的作用。270、怎样理解血为气之载体答:气属阳而主动,其性升发,易于散失,故必赖于血和津液为其载体,才能发挥气的生理作用。271、气和津液有何关系答:气和津液之间的关系有:气能生津、行津、摄津和津能载气。272、血和津液有何关系答:血和津液,均是液态物质而属于阴,又均来源于水谷精微而具有滋润和濡养作用。273、为什么说“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答:“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主要是基于“汗血同源”。274、何谓经络答: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275、经络学说在中医学中有何重要地位答:经络学说在中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是针炙、推拿、气功的理论基础,而且对指导临床各科有重要意义。脏象学说、气血津液理论、病因学说等基础理论,同经络学说结合起来,才能比较完整地阐释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并指导诊断和确定治法。276、十二正经包括哪些经脉其脏腑络属关系怎样答:十二正经包括:手三阴经,足三阴经,277、十二经脉的命名有何规律答:十二经脉的命名,主要依据其所属脏腑及其在四肢的循行部位而定。278、试述十二经脉的大体走向答:十二经脉的大体走向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279、十二经脉怎么构成相为表里的关系答:十二经脉内属五脏六腑,阳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通过经别与别络互相沟通,形成了一脏一腑,一阴一阳,表里相合的关系。280、十二经脉“表里相合”关系有何指导实践意义答:表里的一脏一腑在生理功能上相互配合,在病理上也可相互影响。281、十二经脉有何交接规律答:1、相为表里的手三阴经与手三阳经,交接于手指末端,相为表里的足三阴经与足三阳经,交接于足趾;2、同名的手、足三阳经,交接于头面部;3、足三阴经与手三阴经,交接于胸中。282、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如何答: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是指气血在十二经脉中循环贯注的次序,即从手太阴肺经开始,再从足厥阴肝经付到手太阴肺经,首尾相贯,如环无端。283、手太阴肺经的循行部位如何答: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下口幽门,上口贲门),通过隔肌,属肺,至喉部,横行至胸部外上方(中府穴),出腋下,沿上肢内侧前缘下行,过肘窝入寸品上鱼际,直出拇指之端(少商穴)。284、试简述手阳明大肠经脉的循行及下交的经脉。答: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端(商阳)经手背行于上肢外侧前缘上肩,至肩关节前缘,向后到大椎穴,再向前进入锁骨上窝(缺盆),进入胸腔络肺,向下通过膈肌下行,属大肠。285、试述足阳阴胃经的循行部位。答:足阳明胃经起于鼻翼旁(迎香穴),挟鼻上行,左右侧交会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内眦,与足太阳经相交,向下沿鼻柱外侧,入上齿中,还出,挟口两旁,环绕嘴唇,在额唇沟承浆穴处左右相交,退回沿下颌骨后上缘到大迎穴处,沿下颌角上行过耳前,经过上关穴(客主人),沿发际,到额前。286、试述足太阴神经的循行部位。答:足太阴脾经起于大趾内侧端(隐白穴),沿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踝的前缘,沿小腿内侧正中线上行,在内踝上八寸处,交出足劂阴肝经之前,上行沿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脾,络胃。向上穿过膈肌,沿食道两旁,连舌本,散舌下。287、试述手少阴心经的循行部位。答:手少阴心经,起于心中,走出后属心系,向下穿过膈肌,络小肠。288、试述手太阳小肠经的循行部位。答: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小脂外侧端,沿手背、上肢外侧后缘,过肘部,到肩关节后,绕肩胛部,交肩上(大椎穴)前行入缺盆,深入体腔,络心,沿食道,穿过膈肌,到达胃下行,属小肠。289、试述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部位。答: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向上到达额部,左右交会于头顶部(百会穴)。分支:从头顶部分出,到耳上角部。290、试述手阙阴心包经的循行部位。答:手阙阴心包经,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向下穿过膈肌,依次络于上、中、下三焦。291、试述手少阳三焦经的循行部位。答:手少阳三焦经,起于无名指尺侧端(关冲穴),向上沿无名指尺侧至手腕背面,上行尺骨、桡骨之间,过肘尖,沿上臂外侧中线至肩部,向前行入缺盆,布于胸中(膻中),散络心包,穿过膈肌,依次属上、中、下三焦。292、试述足少阳胆经的循行部位。答:足少阳胆经,起于目外眦(瞳子髎穴),上至头角(颔厌穴)。再向下到耳后(完骨穴)再折向上行,经额到眉骨上(阳白穴),又向后折至风池穴,沿颈下行至肩上,左右交会于大椎穴,前行入缺盆。293、试述足厥阴肝经的循行部位。答: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向上沿足背至内踝前一寸处(中封穴),向上沿胫骨内缘,在内踝上八寸处交出足太阴脾经之后,上行过膝内侧,沿大腿内侧中线进入阴毛中,绕阴器,至小腹,挟胃两旁,属肝,络胆,向上穿过膈肌,分布于胁肋部,沿喉咙的后边,向上进入鼻咽部,上行连接目系,出于额,上行与督脉会于头顶部。294、何谓奇经八脉答:奇经八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阳跷脉、阳维脉、阴维脉。295、正经和奇经有什么区别答:正经即十二经脉,有一定的起止、一定的循行部位和交接顺序,在肢体部分的走向有一定规律,同脏腑有定的络属关系。奇经八脉的分布不象十二经脉那样有规则,同脏腑没有直接的相互络属关系,相互之间也没有表里关系,与十二正经不同,故称“奇经”。296、奇经八脉有何主要生理功能答:奇经八脉的主要生理功能有:1、加强十二经脉之间的沟通与联系;2、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3、与脑、髓、女子胞等关系较为密切,在生理、病理上均有一定的关系。297、奇经八脉有何主要特点答:1、不与五脏六腑相络属,故无表里关系;2、与奇恒之府的及、女子胞等直接联系;3、除任、督两脉各有本经腧穴外,其余的均无本经腧穴;4;除带脉外,其余各脉均起于下,由下而上;5、奇经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带脉均是单行,并不如十二正经那样左右相对应地并行。298、试述督脉的循行部位。答: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脊柱里面上行,至项后风府穴处进入颅内,络脑,并由项沿头部正中线,经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上唇系带处。299、何谓督脉其基本功能怎样答:“督”,总督、总管的意思,故称“阳脉之海”,具有调节阳经气血的功能。300、试述任脉的循行部位。答:任及起于胞中,下出会阴,经阴阜,沿腹部和胸部正中线上行至咽喉,上行至下颔,环绕口唇,沿面颊,分行至目眶下。301、何谓任脉有何功能答:“任”有两层意思。一是担任、任受的意思;二是妊养的意思。任脉的基本功能是:调节阴经气血,为“阴脉之海”。302、试述冲脉的循行部位。答:冲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后,从气街部起与足少阴肾经相并,挟脐上行,散布于胸中,再向上行,经喉,环绕口唇,到目眶下。303、何谓带脉其基本功能怎样答:带脉转腰一周,状如束带,约束诸脉,故称带脉。其基本功能有:约束纵行诸脉,有“诸脉皆属于带脉”之说;并有司女子带下,及固护胎儿的作用。304、试述带脉的特行部位答:带脉起于季胁,斜向下行到带脉穴,绕身一周。在腹面的带脉下垂到少腹。305、何谓阴维、阳维脉答:维,有维系的意思。维系诸阳经的经脉,称阳维脉;维系诸阴经的经脉,称为阴维脉。306、何谓阴跷、阳跷脉答:跷有轻健跷捷的意思。因二脉均起于足跟,绕踝上行,可使人行动跷捷,故称“跷脉”。307、阴跷、阳跷与阴维、阳维有何生理功能答:阴跷、阳跷具有主持下肢运动,使人轻健跷捷,并有濡养眼目,司眼睑开合的功能。阴跷、阳跷分别主人体一身右左之阴阳。阴维、阳维,个有维系人体阴阳的作用。308、何谓经别有何循行特点答:经别,就是别行的经脉。十二经别的循行特点,可用“离、合、出入”来概括。309、经别有哪些生理功能答:其生理功能主要有:加强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条经脉在体内的联系。310、何谓十二经别的“六合”十二经别中的阴经经别,分别合入与其相表里的阳经经别。311、何谓“十五别络”答:别络,是从经脉分出的支脉,多分布于体表。十二经脉和任、督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共十五条,称为“十五别络”。312、十五别络有何分布特点答:十二经脉的别络,从本经的络穴别出后,均走向与其表里相关的经脉。313、十五别络的络穴是何穴答:十五别络的络穴分别是:手太阴经的络穴是列缺,手阳明经的络穴是偏历,手厥阴经的络穴是内关,手少阳经的络穴是外关,手少阴经的络穴是通里,手太阳经的络飠是支正,足太阴经的络穴是公孙,足阳明经的络穴是丰隆,足厥阴经的络穴是蠡沟,足少阳经的络穴是光明,足少阴经的络穴是大锺,足太阳经的络穴是飞阳,任脉的络穴是鸠尾,督脉的络穴是长强,脾之大络的络穴是大包。314、何谓十二经筋其生理功能怎样答: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连属于筋肉的体系。其功能活动有赖于经络气血的濡养,并受十二经脉的调节。315、十二经筋的分布特点是什么答:十二经筋的分布,一般都在浅部,有的进入胸腹腔,但不络属脏腑。316、何谓皮部答:皮部,是指体表皮肤按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范围,可划分为十二个部分,故称十二皮部。317、经络有哪些主要生理功能答:经络的主要生理功能有:沟爱表里上下联系各脏腑;通行气血,濡养脏腑;感应传导,调节全身各部分的机能活动。318、经络系统是如何将人体部分联结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答:经各系统沟通、联络人体各脏腑、器官等组织,是通过十二经脉及其分支的纵横交错,入里出表,通上达下相互络属于各脏腑;奇经八脉又加强了十二正经之间的沟通,并与及、髓、女子胞等奇恒之府直接相联;十二经筋联结着全身的筋脉;加强了十二正经与筯脉之间的联络;十二皮部联结着全身的皮肉,从而将人体各脏腑、经络、五官九窍、肢体百骸等各个部分,沟通联结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同时,通过经络系统的感应传导,通行气血,又协调平衡着机体各部分的生理活动,维持着生理平衡。319、经络系统沟通和联系全身各脏腑器官等组织有哪几个方面答:1、通过十二经脉对相应脏腑的相互络属,沟通和加强了一脏一腑之间的表里关系;2、通过十二经脉的内属脏腑,外联肢节,以及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将全身的肢体、骨节、筋肉皮肤等与脏腑相沟通,联结成为一个有机整体;3、通过经脉沟通机体的五官九窍与五脏相关联;4、通过十二经脉之间阴阳表里相衔接和依次流注和奇经八脉的纵横交错,加强了十二经脉之间、奇经八脉之间以及正经与奇经之间的沟通和联系。320、如何区头痛的所属经脉答:区别关痛的所属经脉,主要依据头部的经脉分布的部位。如前额痛,多与阳明经有关;头角痛,多与少阳经有关;头项痛,多与太阳经有关;巅顶痛,多与厥阴经,督脉有关。321、怎样应用经络学说来阐释病理变化答:由于经络是运行气轿的通道,有沟通表里上下、感应传导等作用。故在疾病情况下,经络就成为传递病邪和反映病变的途径。322、经络学说是怎么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的答:由于经络有一定的循行部位和脏腑络属,故可根据疾病症状,结合经络循行部位及所络属的脏腑,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323、为什么说“头为诸阳之会”答:是说头部是十二经脉中诸阳经相会之处。324、《内经》将病因分为几类有什么特点答:《内经》将病因分为阴阳两类,起到了执简驭繁的作用。325、《金匮要略》的病因分类有何特点答:《金匮要略》对于病因的分类,主要根据病变的部位,认为“千般疢难,不越三条”。326、常见的病因有哪些中医病因学中常见的病因有: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疠气(指有强烈传染性的致病邪气)、饮食劳逸、外伤及虫兽所伤、痰饮、瘀血等。327、何谓辩证求因中医学除通过问诊了解病因外,并可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加以分析、综合,推求其病因。这种方法,称为“辨证求因”。328、病因与病机有什么不同答:病因是指破坏人体阴阳平衡状态引起疾病的原因,病机是指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后引起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机理。329、何谓“六气”与“六淫”二者有何联系和区别答:“六气”和“六淫”都是指自然界的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现象。正常的四时气候变化,是万物生长变化的自然条件,亦是人类生存的自然条件,故称之谓“六气”。若气候的变化异常,或是太过、不及,或是机体的适应力下降,则风、寒、暑、湿、燥、火,即能成致病之因,此时称之谓“六淫”。可见,“六气”与“六淫”是既有联系而又有区别的。330、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是什么答:1、季节性;2、相兼性;3、外感性;4、地域性;5、转化性。331、在六淫致病中为什么会出现病机转化答:1、机体的反应性;2、治疗不当。332、“六淫”与内生“五邪”有什么区别答:“六淫”,是属于外邪,内生“五邪”,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的化风、化寒、化湿、化燥、化火等病理反映,属于在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机范畴。333、试述风邪的性质与至病特点。答:1、风善行不居而为阳邪,其性开泄;2、风善行而数变;3、风为百病之长;4、风性主动。334、为什么说“伤于风者,上先受之”答:由于风邪具有向上向四周升发的特性,风邪侵犯人体,首先侵及人体人部及肌表。335、试从临床病证举例说明“风性善行而数变”。善行,是指风邪致病,病位游走不定。例如临床所见风气偏胜的痹证,关节疼痛游走不定;再如风疹,发病时也是此起彼伏,发无定处的,这些均体现出风性善行的特点。所谓数变是指风邪致病变化多、变化快。例如最常见的风热犯肺,可逆传心包,而致昏迷痉厥等突然变化等。336、怎么理解“风为百病之长”答:所谓“风为百病之长”是指风邪是六淫致病中最多见的一种337、试述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答: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2、寒性凝滞;3、寒性收引。338、内寒与外寒有何联系答:二者的联系是外寒可损伤机体阳气而导致“内寒”的形成。339、寒性凝滞是什么答:故寒邪伤人多见疼痛之症状。340、试述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答:1、暑为夏季火热之气所化;2、暑性升散;3、暑多挟湿。341、为什么说“暑多挟湿”答:暑邪挟湿邪侵犯人体的主要原因是暑天气候炎热和暑令多雨而潮湿,常呈暑湿交争之象,故暑邪常挟湿邪侵犯人体。342、为什么说“伤于湿者,下先受之”答:这是因为湿类于水,水性趋下,故湿邪侵犯人体,多表现为下部的症状。343、湿邪为什么易阴遏气机答:这是因为湿性重浊粘带,侵犯人体后易阻遏脏腑经络气机。344、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什么答:1、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2、湿性重浊;3、湿性粘滞;4、湿性趋下。345、为何说湿性重浊答:是指湿邪致病,患者多有沉重粘着的征象和分泌物、排泄物混浊不清的症状。346、“湿性粘滞”有何临床征象答:一是湿邪致病有粘滞不爽的症状;二是病程较长,缠绵不愈。347、“燥性干涩,易伤津液”有何临床征象答:燥是一种敛肃之气,最易耗伤人体的津液。其主要临床征象如:毛发干枯,口鼻干燥,皮肤粗糙,甚或皲裂,以及干咳,小便短少,大便干结等。348、试述内湿与外湿的关系。答:在发病过程中又常相互影响。349、寒邪和湿邪同属阴邪,在致病特点上有何异同寒邪和湿邪同属阴邪,侵袭人体后,都具有损伤阳气的特点,这是两者的相同点。350、为什么说“燥易伤肺”燥邪伤肺的主要原因是:肺为娇脏,喜润恶燥;肺主皮毛,开窍于鼻,肺气通于天气。由于燥为气候之干燥,所以,燥邪从口鼻、皮毛侵犯人体,最易犯肺。燥邪伤肺,肺失清润则可出现干咳,少痰,甚则胸痛的症状。351、火与热有什么区别答:1、从热和程度来讲,火为热之极,热为火之渐;2、从火热的发生来看,热邪多属外感;3、从生理和病理分析,热都属病理之邪热,火则有生理之“少火”和病理之“壮火”;4、从其致病特点来看,火之为病,多为郁发,热之为病,其热象多较弥散,多见全身之热象。352、火(热)与暑在致病特点上有何异同答:1、暑为夏季主气,有明显的季节性;2、暑多挟湿,而火(热)常易生风动血和易致疮疡。353、为什么火(热)能致痈肿疮疡答:是因为火热之邪侵入血分,可聚结于局部,热腐血肉而发为痈肿疮疡。354、何谓“五气化火”和“五志化火”答:五气化火是风、寒、暑、湿、燥侵入人体,在人体阳气亢盛的条件下,郁而化火。五志化火是喜、怒、思、悲、恐等各种情志活动失调所变生的内火。355、何谓疠气有哪些致病特点答:疠气是指一类传染性强、毒性强的病邪。因其有异于常气,故称“戾气”、“异气”、“乖戾之气”。疠气所致的病症,极易传播,且具有发病急骤,病情重笃,症状相似,传染性强,易于流行成疫等特点。356、疫疠的发生与流行有哪些主要因素答:一是气候因素;二是环境和饮食;三是没有及时做好预防隔离工作;四是社会影响。357、“疠气”和“六淫”有何区别答:主要是有无强烈传染性。358、何谓七情内伤答: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这是人体对客观外界事物的不同反应,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不会致病。只有在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越了人体自身的生理调节限度时,则导致人体气机紊乱,脏腑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生疾病。359、七情致病有何共同特点答:1、直接伤及内脏;2、影响脏腑气机的正常升降出入运动;3、情志之病多因情志波动而使病情加重或恶化。360、七情内伤与六淫致病有何不同答:七情内伤致病不同于六淫,六淫之邪主要从口鼻或皮毛侵入人体,发病之初多见表证,而七情则是直接影响相应内脏而发病。
本文档为【中医学问答题库二】,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6.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小利
人民教育工作者
格式:doc
大小:61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20-05-12
浏览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