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6单元教学设计(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教学设计(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举报
开通vip

第6单元教学设计(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教学设计(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童年的真善美”这个主题编排了《童年的水墨画》《剃头大师》《肥皂泡》《我不能失信》四篇课文。这些课文题材丰富,体裁各异,有儿童诗、散文。课文语言简洁明快、亲切自然,能唤起学生对生活里的真善美的感受,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童年的水墨画》包含三首儿童诗,选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剃头大师》讲述了害怕剃头的表弟小沙在理发店里剃头的经历和被“我”这个“剃头大师”服务的经历,情节滑稽,充满童真童趣。《肥皂泡...

第6单元教学设计(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教学设计(统编版三年级语文 下册 数学七年级下册拔高题下载二年级下册除法运算下载七年级下册数学试卷免费下载二年级下册语文生字表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 )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童年的真善美”这个主题编排了《童年的水墨画》《剃头大师》《肥皂泡》《我不能失信》四篇课文。这些课文题材丰富,体裁各异,有儿童诗、散文。课文语言简洁明快、亲切自然,能唤起学生对生活里的真善美的感受,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童年的水墨画》包含三首儿童诗,选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剃头大师》讲述了害怕剃头的表弟小沙在理发店里剃头的经历和被“我”这个“剃头大师”服务的经历,情节滑稽,充满童真童趣。《肥皂泡》写了作者小时候和小伙伴们做肥皂水和吹肥皂泡的童年趣事,不仅表现了作者细心观察的特点,还表达了她对自己童年时代快乐生活的留恋之情。《我不能失信》讲述的是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全家准备到父亲的一位朋友家去,而宋庆龄想起要在当天教朋友小珍叠花篮,虽然父亲和母亲都劝她改天再教,可是宋庆龄还是坚决留了下来,履行了自己诺言的故事,赞扬了宋庆龄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习作”的主题是“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旨在训练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并能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那个人的各种特点,然后写一篇文章。“语文园地”的内容与本单元主题密切相关。“交流平台”讲了如何理解文章中难懂的句子。“识字加油站”要求学生认识6个生字、8个词语,并能联系教材出示的画面,用学会的词语练习描述表达。“词句段运用”要求学生了解多义词,学会围绕一个意思写句子。“日积月累”要求学生积累四则有关“改过”的名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30个生字,会写35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背诵《溪边》。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蕴含的丰富情感。4.学会描述人物身上的特点,进一步训练写作能力。过程与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1.借助课后习题,联系生活实际,充分代入教学情境。2.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教师适时引导、点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单元,引导学生感受童年生活中的真善美,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1.会认30个生字,会写35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背诵《溪边》。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年生活的真善美,激发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教学难点:1.学会描述人物身上的特点,进一步训练写作能力。2.了解并学会运用多义词,学会围绕一个中心进行叙述。3.积累有关正确对待错误的名言,理解意思,明白其中的道理。教学措施:1.学习第18课时,可以通过组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诗歌的语言形式,感受诗歌朗朗上口的韵律美。在朗读中学会发挥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从而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可以先教学第一首诗,然后迁移第一首的学习方法,教师点拨学生自学后面两首诗歌。2.本单元其他课文的内容都十分贴近少年儿童的生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会生字新词、正确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者做游戏的方式,理解故事大意,体会文章中精彩的描写,感受作者表达的不同情感,领悟人物的优秀品质。课时安排:《童年的水墨画》2课时《剃头大师》2课时《肥皂泡》2课时《我不能失信》1课时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1课时[来源:学|科|网Z|X|X|K]语文园地1课时18、童年的水墨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水墨画、浪花、葫芦、清爽”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溪边》。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几个画面中描绘的景象,体会儿童快乐的心情。过程与方法:1.安排学生预习课文,掌握字词,把课文读通顺,初步了解课文大意。2.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根据诗歌描绘的场景展开联想和想象。3.指导学生抓住诗歌中描绘的三个典型场景,感受诗歌意境,感受儿童可爱的形象和快乐的心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文,了解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欢乐美好,体会儿童在大自然间的天真快乐的心境。教学重点:1.会认“墨、染、碎”等6个生字,会写“墨、染、竿”等10个生字,能正确书写、组词、造句。2.朗读课文,背诵《溪边》,积累好词佳句。教学难点:1.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展示的三个场景,理解课文内容。2.从学习中感受儿童诗的意境,体会儿童生活的多彩与美好。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播放歌曲《童年》)童年如诗,充满了奇思妙想;童年如画,溢满了五彩斑斓;童年如歌,萦绕着欢快悠扬……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儿童诗,作者为我们勾勒了三幅美妙的图画。让我们快快走进课文,打开通往儿童世界的大门,去感受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幸福快乐吧!(板书课题)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教师范读生字。重点指导生字中的平舌音“碎”,翘舌音“染、爽”和后鼻音“腾、浪”。2.学生在文中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会认字:墨、染、碎、浪、溅、爽会写字:墨、染、竿、碎、浪、葫、爽、针、蘑、菇词语:水墨画、浪花、葫芦、清爽、松针、蘑菇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新词。(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蘑、菇、葫”等字时,可以结合图片;学习“墨”字时,可以用猜字谜的方法;学习“腾、碎、爽、溅”等字时,可以用动作表演的方法;学习“拨、浪”等字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字谜示例:黑土地,上下立,变成水,能写字。(谜底:墨)对比识字示例:浪(波浪)—狼(狼皮)—狠(凶狠)(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书写指导:“墨”上下略窄,中间四点底略宽,末横比其他几横稍长一点。“爽”整个字结构宜紧凑,横宜写短,中间竖撇和捺伸展;四个撇点要分布匀称。“浪”左窄右宽,三点水写在田字格左边中间,“良”写在竖中线靠左一点处。[来源:学+科+网Z+X+X+K]易错提示:“染”左上是三点水,不要写成两点水;右上是“九”,不要把竖弯钩写成竖弯。“竿”的部首是竹字头,不要写成了草字头。“蘑”是草字头,不要写成竹字头;下面是“磨”,不要把广字头写成了厂字头。“菇”是草字头,不要写成竹字头;下面是“姑”,不要写成“如”。(3)归类识字。归类示例:带竹字头的字:竿(竹竿)—笋(春笋)—管(水管)—篮(摇篮)—筷(筷子)—笛(笛声)—竽(滥竽充数)带草字头的字:葫(葫芦)—蘑(蘑菇)—苗(禾苗)—莓(草莓)—茅(茅屋)—芦(芦苇)—英(英雄)(4)多音字。斗扇钻(5)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安排学生朗读课文,思考并回答问题。(1) 全文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方案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安全文明施工及保证措施创建安全文明校园实施方案创建安全文明工地监理工作情况 分成了几个部分?分别描绘了哪些场景?[来源:学&科&网]明确:用三首小诗分成了三个部分。分别描绘了孩子们在溪边钓鱼、在江中游泳戏水、在林中欢笑嬉戏的场景。(2)你从这几个场景中感受到了什么?[来源:学_科_网Z_X_X_K]明确:感受到孩子们的天真、活泼、欢乐,他们亲近大自然,无忧无虑、自由自在,让人羡慕。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童年的水墨画》由三首小诗组成,虽然不是图画,但字里行间却处处充满了诗情画意,充满了童真童趣。同学们喜欢作者描绘的这三幅图画吗?大家课下可以互相交流。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认读生字。墨、染、竿、碎、浪、葫、溅、爽、针、蘑、菇2.听写词语。水墨画、浪花、葫芦、清爽、松针、蘑菇3.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这首儿童诗是由哪几个场景组成的?(指名让学生回答)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三个场景的。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1.仔细阅读《溪边》,回答问题。(1)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这首诗的大意。明确:这首诗描绘了溪边钓鱼的场景,先静后动,勾勒出一个垂钓儿童的形象。(2)“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明确: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垂柳当作人来写,以溪水为镜梳妆,写出了垂柳也爱美。由于有垂柳的倒影,溪水变绿了,如玉带一般,也写出了溪水的碧绿、狭长、平静。(3)品读“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一句。明确:这是一幅色彩明丽的画。这里有绿色的柳树、绿色的溪水,连人影都被溪水染绿了,还有红色的蜻蜓点缀,真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多美的画面啊!“染”字富有动感,“立”字运用传神,静静的钓竿上立着红蜻蜓,使人仿佛觉得空气都停止了流动,似乎大家都怕鱼儿受惊。此处为下文的描写做了铺垫。(4)怎样理解“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一句?明确:这句写鱼儿上钩的一刹那,孩子手忙脚乱,原有的寂静被鱼的挣扎、人的欢笑打破。溪水动了,人影碎了,鱼跃人欢,溪边热闹起来。2.仔细阅读《江上》,回答问题。(1)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这首诗的大意。明确:这首诗描绘了江上游泳嬉戏。写了一群孩子的嬉戏和一个孩子的特写,给人鲜明的形象感。(2)“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明确:这一句用了比拟(拟物)的修辞手法。句中的“鸭群”指一群孩子,“翅膀”指孩子们的胳膊,形象地写出了孩子们跳入水中的情态。(3)品读“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你拨我溅笑哈哈”一句。明确:在江中戏水的孩子,是那样调皮,那样欢快。他们像小鸭子一样跳入水中,挥动着胳膊拨水嬉戏。“你拨我溅”“笑哈哈”写出了孩子们打水仗的场面,多么快乐啊!(4)“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中的“水葫芦”指什么?明确:“水葫芦”原指一种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叶直立,卵形或圆形,叶柄中部以下膨大,花呈漏斗状,蓝紫色。句中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用“水葫芦”代指人,形容孩子们水性极好。(5)怎样理解“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明确:“一阵水花两排银牙”写出了孩子的顽皮、可爱。“一阵水花”是指孩子从水中冒出头来时掀起的水花,“两排银牙”是指孩子咧开嘴大笑时露出了两排雪白的牙齿。从中可以体会到孩子们在江中游泳、戏水的无限欢乐。3.仔细阅读《林中》,回答问题。(1)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表现的画面内容。明确:森林里的松树被一场大雨冲洗得干净而清爽,松针上还挂着亮晶晶的水珠;树下,小蘑菇长出地面,它们伞状的蘑菇顶盖就像一顶顶斗笠,一个个可爱的小蘑菇就像花儿在树下开放。忽然,林中传来一声欢叫,把松针上的雨珠都震落了。是谁呀?原来,那是戴着斗笠在林中嬉戏的孩子们。(2)第一句属于什么描写?表现了什么?明确:这一句属于景物描写,写了雨后的松树。先整体描写松树被雨洗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再用特写镜头的方式,局部描写松针上还挂着亮晶晶的水珠。“刚洗过澡”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大雨淋湿松树的样子,十分生动、有趣。一串串晶莹剔透的水珠挂在翠绿细长的松针上,也许正反射着五彩的阳光,多么漂亮啊!(3)第二句属于什么描写?表现了什么?明确:这一句也属于景物描写,写了树下的小蘑菇。雨后,蘑菇从地里长了出来,菌盖部分的外形犹如一把张开的伞,也很像一顶斗笠。因为蘑菇喜欢生活在潮湿的地方,通常雨后会大量生长并钻出地面来,所以这里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说蘑菇“戴一顶斗笠”,十分形象。又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了一朵朵蘑菇零零星星或成片成片地长在树下,就像一朵朵小花开放在树下一样。(4)“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明确:这里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一声欢叫能把树上的雨珠都抖落下来,足见这欢叫声是多么响亮、多么欢快啊!(5)你知道这“一声欢叫”是谁发出的吗?为什么?明确:这声欢叫是在雨后林中嬉戏的孩子们发出的。从“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可以看出来。“一个个斗笠”实际上指的是一个个戴着斗笠的孩子。(6)你知道孩子为什么发出欢叫吗?发挥想象,试着说一说。明确:也许他们正在凉爽的林间追逐、嬉戏、打闹着,忽然望见了远处山边架起了一座彩虹桥;也许他们中间一个最顽皮的家伙正在摇动松树,树上冰凉的雨珠哗啦啦全掉到小伙伴的头上了;也许他们刚发现了一大片新鲜的小蘑菇,正拿出篮子准备采摘……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这首儿童诗通过“溪边”“江上”“林中”三幅画面,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展现了儿童俏皮的生活场景,动静交织,构成了一幅幅令人向往的纯真童年的美好画面。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19 剃头大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艺、角”等11个生字,会写“虎、级、划”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老虎、班级、比划”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有何不同。过程与方法:1.安排学生课前预习,掌握生字新词,了解文章大意,划分结构层次。2.指导学生从课文内容入手,理解文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预先提问,引导学生带着探究兴趣,在阅读中展开思考: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理发的过程有何不同?为什么“我”说天生怕理发的小沙是世界上最优秀的顾客?课文为什么用“剃头大师”做题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文,体会童年生活的乐趣。教学重点: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书写、组词、造句。2.把握课文内容,梳理故事情节,划分层次结构。教学难点:在阅读中理清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理发过程的不同之处,体会“我”说天生怕理发的小沙是世界上最优秀的顾客的原因,并能总结出课文用“剃头大师”做题目的原因。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有个小朋友叫小沙,他天生怕理发,成了理发店里最不受欢迎的顾客。后来,他遇到了一位非专业的剃头大师,并且还成了世界上最优秀的顾客。小沙和剃头大师之间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翻开课本去看看吧!(板书课题)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教师范读生字。重点指导生字中的翘舌音“执、仇、差”,平舌音“虽”和后鼻音“刑”。2.学生在文中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会认字:艺、角、羡、改、达、霉、亏、技、撤、哄、砸会写字:虎、级、划、尝、兄、段、改、达、枪、亏、挖、技、强词语:老虎、班级、比划、兄妹、改变、通情达理、演技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新词。(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胆、刑、厘”等字时,可以结合图片;学习“差、件”等字时,可以用猜字谜的方法;学习“剃、摸、付、夺、鬼”等字时,可以用动作表演的方法;学习“否、骂、仇、惯、理、倍”等字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字谜示例:羊儿尾巴歪,工字躲进来,既指不相同,也指不优秀。(谜底:差)一半在前耕地,一半在后扶犁,既指公文信函,也作常用量词。(谜底:件)对比识字示例:否(是否)—杏(杏仁)骂(骂人)—驾(驾车)惯(习惯)—贯(全神贯注)理(道理)—里(里面)(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书写指导:“表”是上下结构,上窄下宽,三横略短,都向右上稍倾,撇捺伸展。“夺”上宽大下窄小,“大”横短、撇捺长伸,盖住下面的“寸”。“骂”上面两个“口”占上半格一半,小而往右上倾;“马”写得扁而宽,竖折折钩竖短折长,末横最长,稳住整个字的重心。“虽”是独体字,两个“口”都要写扁,上窄下宽;中间的短竖落笔在竖中线上,提画要稍微拉长些。易错提示:“表”的上部是三横一短竖,不要把竖画写成竖撇一笔拉通。“鬼”的首笔是短撇,不要写成刀字头;竖弯钩里面是撇折、点,不要写成点。“差”上部是三横加竖撇,注意和“表”字区别;下面是“工”,不要写成“王”。“倍”左边是单人旁,不要写成双人旁;右下部是“口”,不要多加一横写成“音”。(3)归类识字。归类示例:带羊字旁的字:差(差不多)—养(修养)—着(睡着了)—羌(羌笛)—羞(害羞)—羚(羚羊)—翔(飞翔)带单人旁的字:仇(报仇)—付(支付)—倍(加倍)—件(文件)—什(什么)—仙(神仙)—伏(起伏)(4)多音字。处折(5)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概括每部分大意。明确: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写小沙天生有“四怕”。第二部分(2~6):写以前小沙是怎样理发的。第三部分(7~18):写“我”给小沙理发,因为手艺太糟糕,最后小沙只能去理发店剃了个光头。2.通读全文,说说文中哪些描写最吸引你。明确:本文的描写生动而充满童趣,如第3自然段的神态描写,第9、11、14自然段的语言描写,第10、16自然段的动作描写和第13、16自然段的外貌描写。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提问小结: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指名让学生回答)。明确:表弟小沙天生害怕剃头,每次剃头都像受刑似的。有一次“我”回家,小沙央求“我”帮他剪头发,由于“我”毫无经验,最后把小沙的头发剪得参差不齐的,难看极了,还把姑父的睡衣当作围裙弄得衣服上都是碎头发,怎么也清理不干净。结果,小沙被迫去理发店剃了个光头。(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具体情况点评、补充)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认读生字。艺、角、羡、霉、撤、哄、砸、虎、级、划、尝、兄、段、改、达、枪、亏、挖、技、强2.听写词语。词语:老虎、班级、比划、兄妹、改变、通情达理、演技3.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课文大意。这节课,我们就来具体看看小沙之前在理发店里是怎样剃头的,当他遇到“我”这个“剃头大师”后,又遭遇了什么。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1.阅读第1自然段,回答问题: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有何作用?明确:这一段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表弟小沙天生有“四怕”,为后文写他去理发店里剃头埋下了伏笔。2.阅读第2~6自然段,回答问题。(1)第2、3自然段是怎样表现小沙害怕剃头的?明确:小沙每次都是被姑父押进理发店的,而且姑父还得拿一把木尺在一旁监督着,否则小沙就会逃跑。小沙会骂给他剃头的师傅是“害人精”,还用仇人一样的目光怒视对方。(2)以前都是谁给小沙理发的?为什么是他来理发?明确:以前总是一个老剃头师傅给小沙理发。因为老师傅耳朵不好,听不清小沙的抗议,而且他有一把磨得锃亮的剃刀,这让小沙又害怕又无可奈何,所以只得由老师傅摆布。(3)老剃头师傅是怎样给小沙剃头的?小沙在此过程中有怎样的表现和感受?明确:老师傅习惯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老师傅眼神也差,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一会儿痛一会儿痒,就跟受刑一样,让小沙受尽了“折磨”。更让小沙不高兴的是,难受完了,还得付给老师傅双倍的钱。3.阅读第7~18自然段,回答问题。(1)这部分中的哪些段落写了“我”给小沙理发?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什么?明确:第10、16两个自然段中运用了动作描写,写“我”给小沙理发。第10自然段中“围上”睡衣、“摆出”架势、“剪下”头发等描写,表现了“我”是如何给小沙理发的。“嚓嚓两剪刀”“剪下一堆头发”,说明“我”剪头发时动作干净利落,毫不犹豫。第16自然段中“剪掉”“修了修”,写“我”在把头发剪坏以后想尽量弥补,结果越搞越糟。(2)“我”是怎样给小沙剪头发的?成果如何?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明确:①“我”毫不吝惜地剪了很多头发下来,从第12自然段“剪刀所到之处,头发纷纷飘落”“姑父的睡衣就像一张熊皮,上面落满了黑头发”(此处运用比喻,说明被“我”剪掉的头发之多)可以看出来。②“我”下剪刀的时候毫无章法,只图痛快,从第12自然段“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第13自然段“头发长长短短,这儿翘起,那儿却短得不到一厘米”可以看出来。③“我”知道自己剪坏了以后,急于补救,却越修越糟,从第16自然段“一些头发越剪越短,甚至露出了头皮”“整个头上坑坑洼洼,耳朵边剪得小心,却像层层梯田”可以看出来。(3)小沙在“我”给他理发的过程中有怎样的表现?明确:刚开始时,他“有些慌”,怕被“我”剪破耳朵;当他看见“我”真剪下头发来时,很高兴;当他听见“我”叫“坏了”时,只摸了摸耳朵,确定耳朵没受伤,就表示无所谓;最后剪完了,他一照镜子,“大叫一声,像见了鬼一样”,被自己的丑模样吓到了。(4)“我”这个剃头大师服务得好不好?为什么?明确:服务得不好。因为“我”的一通乱剪,小沙被迫去理发店剃了个和电灯泡一样的光头;姑父睡衣上的碎头发怎么也清除不干净,害得他每天夜里都要爬起来两三次,捉跳蚤一样找身上的碎头发。最后“我”也没得到小沙答应付给“我”的五块钱。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提问小结:同学们知道课文为什么要用“剃头大师”作题目吗?明确:“大师”指在学问或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为大家所尊崇的人。“我”与理发店的师傅相比,技术差太多了,表现也很糟糕,但这是“我”第一次拿起剪刀帮表弟理发,是“我”人生中一次有趣而难忘的经历,是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用“大师”一词可以很好地表现出“我”第一次拿起剪刀的骄傲和自信,充满了童真童趣,同时也能吸引读者的眼球,激发阅读故事的兴趣。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剃头大师20、肥皂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廊、若”等9个生字,会写“皂、廊”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肥皂泡、透明、飞越、婴儿、希望”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吹肥皂泡的过程。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体会文中蕴含的感情。过程与方法:1.安排学生预习课文,熟悉字词,理解课文大意。2.教师准备吹泡泡用的肥皂水(也可生带),通过玩游戏的方式带入课文情境。3.指导学生理解文中一些不容易读懂的句子,从中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真挚的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文,体会作者对快乐的童年生活的留恋,学会仔细观察和描述生活中的小事。教学重点: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2.安排学生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吹肥皂泡的过程。教学难点:1.指导学生理清“吹肥皂泡——欣赏肥皂泡的样子——感受吹肥皂泡的乐趣”这一行文顺序。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体会寄寓在简单游戏中的情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童年生活无忧无虑,我们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做游戏,在游戏中寻找欢乐和梦想。同学们喜欢吹泡泡吗?那些五颜六色的透明泡泡,就像一个个美丽的梦,轻轻地飘到了天空中。著名作家冰心奶奶小时候也喜欢吹泡泡。那时候的吹泡泡游戏和我们现在玩的,还是一个样儿吗?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吧!(板书课题)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教师范读生字。重点指导生字中的翘舌音“颤、扯、串”,平舌音“皂”和后鼻音“廊、仰、婴”。2.学生在文中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会认字:廊、若、娇、薄、颤、巍、巅、婴、希会写字:皂、廊、碗、若、透、娇、扯、仰、串、越、婴、希词语:肥皂泡、透明、飞越、婴儿、希望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新词。(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皂、廊、碗、婴、巅”等字时,可以结合图片;学习“若、娇、扯、仰、透、希”等字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学习“扯、仰、颤、巍”等字时,可以用动作表演的方法。对比识字示例:若(若干)—苦(苦瓜)娇(娇艳)—桥(立交桥)扯(拉扯)—址(地址)仰(仰望)—柳(杨柳)透(透明)—秀(清秀)希(希望)—稀(稀少)(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书写指导:“碗”左边窄小,位置靠上,写在竖中线左边;右边宝盖头写得略窄,撇向左下伸展,竖弯钩不宜太大。“越”的走之旁写在竖中线左边,平捺向右下长伸;“戉”写在竖中线右边,瘦小而略靠上,斜钩拉长,但上下均不超过走之旁。“婴”上面左“贝”略比右“贝”小些,写在横中线上部;下面“女”横拉长托上,字形扁宽。易错提示:“皂”上面是“白”,不要写成“自”。“娇”右上部是“夭”,首笔是短撇,不要写成短横。“仰”左边是单人旁,不要写成双人旁;右边是“卬”,不要多写一撇成了“卯”。“廊”是广字头,不要写成厂字头;里面是“郎”,不要少写左边的两点,也不要把右边的包耳旁写成了单耳刀。(3)归类识字。归类示例:带广字头的字:廊(长廊)—库(宝库)—庐(庐山)—序(顺序)—床(床单)—庄(村庄)—府(天府之国)—庆(国庆节)—店(商店)—应(应该)带走之旁的字:越(翻越)—超(超过)—遍(遍布)—迟(迟到)—边(边疆)—赶(赶紧)—起(起立)—达(到达)—通(联通)—赵(赵钱孙李)(4)多音字。和挨(5)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明确: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她的作品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以及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如《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2.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各部分分别讲了什么?明确: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介绍“我”童年时最喜欢玩的游戏是吹肥皂泡。第二部分(2~4):写玩肥皂泡的过程以及产生的奇妙想象。第三部分(5):写吹肥皂泡的感受——不仅给“我们”带来快乐,还寄托了“我们”美好的愿望。3.说说课文是按照怎么的顺序来构建全文的。明确:吹肥皂泡——欣赏肥皂泡的样子——感受吹肥皂泡的乐趣。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文章讲述了伟大的世纪老人冰心童年时代做肥皂水、吹肥皂泡、看肥皂泡、想象肥皂泡的过程。读着读着,同学们有没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好像看见了一个扎着小辫儿的小姑娘坐在廊子边,端着小木碗,拿着小竹管,满心欢喜地看着五颜六色的泡泡飘啊飘,多么可爱啊!同学们课下可以多读读这篇课文,感受字里行间的美好、欢乐与纯真。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认读生字。皂、廊、碗、若、透、娇、扯、仰、串、薄、颤、巍、巅、越、婴、希2.听写词语。肥皂泡、透明、飞越、婴儿、希望3.导入新课。《肥皂泡》这篇课文并不长,但作者把自己的做法、想法写得是那么的到位,每个词、每句话,甚至每个标点符号运用到文中,都是那么的恰到好处。这节课,我们就来具体赏析。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1.阅读第1自然段,思考并回答问题:本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明确:这一段用简单的一句话点明了“我”小时候最爱玩的游戏就是吹肥皂泡,呼应文题。2.阅读第2~4自然段,思考并回答问题。(1)第2自然段写了什么?明确:交代了吹肥皂泡最适合的天气——潮湿的阴雨时节。“母亲总教我们在廊子上吹肥皂泡”,一个“总”字说明吹肥皂泡这个游戏“我们”经常玩。(2)第3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又是怎么描写的呢?明确:写做肥皂水和吹肥皂泡的过程。这一段里集中运用了动作描写,如“放、加、和弄和弄、蘸、吹、提、扇”这些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做肥皂水和吹肥皂泡的详细过程,也表现出“我们”快乐的心情。(3)第3自然段中的“然后”“再”是表示什么的词语?有什么作用?明确:这些词语是表示先后顺序的关联词。它们准确地体现了做肥皂水、吹肥皂泡的过程。(4)怎样理解第3自然段中的两个“轻轻”?明确:“轻轻地一提”“轻轻地扇送”,这两个“轻轻”体现出“我们”喜欢泡泡,生怕肥皂泡破裂的心理,可见“我们”吹肥皂泡时认真的态度和快乐的心情。(5)第4自然段写了什么?在这一段中,作者抓住了肥皂泡的哪些方面进行描写?展现了肥皂泡的什么特点?明确:写了肥皂泡的美丽以及孩子们对肥皂泡的喜爱。作者抓住了肥皂泡的颜色、形状和变化进行描写,展现了肥皂泡的美丽与神奇。3.阅读第5自然段,思考并回答问题。(1)“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小球……是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明确: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连续的四个“那么”构成了排比句,体现了作者对肥皂泡的喜爱。教师点拨:把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的修辞手法,叫作排比。用排比来说理,可以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总之,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还能深化中心。我们在写作时,可以用排比的形式开篇,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引起读者的共鸣;也可以用排比的形式来安排中间的各个段落,使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还可以用排比的形式来结尾,抒发强烈真挚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或达到号召的目的。(2)在吹肥皂泡、欣赏肥皂泡的过程中,作者产生了怎样的感受呢?明确:作者的心里充满了快乐、骄傲与希望。4.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主旨。明确:课文写了作者小时候和小伙伴们做肥皂水、吹肥皂泡的童年趣事,不仅表现了作者细心观察生活的特点,还表达了她对自己童年时代快乐生活的留恋之情。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谈话小结:作者吹肥皂泡,不仅吹出了快乐,吹出了情趣,还吹出了梦想,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童年生活的美好。我们一定要珍惜这美好的生活,珍惜这短暂而快乐的童年。学完这篇课文,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呢?大家可以拿起笔来,用简单的话写一写。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肥皂泡快乐、骄傲、希望21*、我不能失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耀、庆、盼、歉”4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描写的人物形象,感受人物品质。3.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这两句话的深刻含义。过程与方法:1.安排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划分结构层次,概括文章主旨。2.安排学生在文中勾画出描写人物对话和动作的语句,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人物心理,从而感受人物的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懂得守信的重要意义,学会诚信待人。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主旨。2.了解人物形象,感受人物品质。教学难点:通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孔子曾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就是,人要是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诚信是中华民族崇尚的优秀美德。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的主人公宋庆龄小时候为了履行自己对朋友的诺言,甘愿放弃了去伯伯家看鸽子的机会。让我们一起品读这个故事,去学习宋庆龄诚实守信的美好品质吧!(板书课题)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教师范读生字。重点指导前鼻音“盼、歉”和后鼻音“庆”。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会认字:耀、庆、盼、歉会写字: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新词。(1)多音字。奇漂(2)重点词语释义。准备:打算。特别:格外。解释:说明含义、原因、理由等。[来源:学。科。网]忘记:应该做的或原来准备做的事情因为疏忽而没有做;没有记住。歉意:抱歉的意思。道歉:表示歉意,特指认错。失信:答应别人的事没做,失去信用。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分别讲了什么?明确:可以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写宋庆龄非常想去伯伯家看那些可爱的鸽子。第二部分(2~10):写宋庆龄为了不失信于朋友小珍,说服了爸爸妈妈,坚持留在家里。2.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明确:课文讲述的是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全家准备到父亲的一位朋友家去,而宋庆龄想起要在当天教朋友小珍叠花篮,虽然父亲和母亲都劝她改天再接待朋友,可是宋庆龄还是坚决留了下来,履行了自己的诺言。故事赞扬了宋庆龄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四、课文研读,突破重难1.阅读第1自然段,思考并回答问题。(1)从“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这句话中能体会到什么?明确:从“早”“盼着”可以体会到宋庆龄想去伯伯家的那种迫不及待的心情。(2)宋庆龄为什么盼着去那位伯伯家?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明确:因为伯伯家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啦!伯伯还说准备送她一只呢!“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写出了鸽子的可爱,从中可以看出宋庆龄多么想去那位伯伯家,多么想看那些可爱的鸽子。如此想去而未去,表明了她为守信做出牺牲是多么的难能可贵。2.阅读第2~10自然段,思考并回答问题。(1)第3自然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表现了什么?明确:运用了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通过爸爸的神态和语言,表现了他的慈爱和疑惑。(2)第4自然段的语言描写交代了什么?明确:交代了宋庆龄不能去伯伯家的原因。(3)第5自然段中“你不是一直想去伯伯家吗”是什么句式?有何表达效果?明确:这是一个反问句,它强调了宋庆龄一直想去伯伯家。教师点拨:反问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反问句分为肯定反问句和否定反问句,肯定反问句表示否定的意思,否定反问句表示肯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把本来已经确定的意思表现得更加鲜明、强烈。反问句式不但比一般陈述句的语气更有力,而且感情色彩更鲜明。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1)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反问句中的否定词改为肯定词。(2)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词“难道”等去掉。(3)将句末的语气词去掉,把问号改为句号。(4)爸爸 建议 关于小区增设电动车充电建议给教师的建议PDF智慧城市建议书pdf给教师的36条建议下载税则修订调整建议表下载 宋庆龄“改天再教小珍吧”,妈妈劝说宋庆龄回来再“去小珍家解释一下,表示歉意,明天再教她叠花篮”。你认为这两种做法好吗?为什么?明确:这两种做法看似可行,但都不好。因为这些都是不守信用的表现。(5)第6自然段写道:“‘不行!不行!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你从宋庆龄的语言和动作中能体会到什么?明确:宋庆龄的话说明她已认识到尽管改天教小珍叠花篮不是不可以,但是小珍来了却发现自己不在,会热别失望、难过;如果说父亲问庆龄怎么不走时,她的回答还略显犹豫(因为庆龄仅仅说明她当天要教小珍叠花篮,并未表明她因此就不去了),那么此时“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的动作,则直截了当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6)从第8自然段“不,妈妈。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明天可以向她道歉,可是我并没有忘记,我不能失信啊!”的回答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明确:宋庆龄明明白白地表达了自己因为没有忘记这件事而失约,就是自己失信的表现。说明了这种明知故犯的失信比无意中的失信更加不对,进一步表现了宋庆龄的优秀品质。(7)第9自然段中对妈妈进行了哪些描写?有何作用?明确:对妈妈进行了神态描写、语言描写。表明她对宋庆龄这种守信用的行为是赞同的,点明了文章中心。五、课堂小结,效果强化谈话小结:一次等待,看似微不足道,却深刻地反映了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言必信,行必果”,“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让我们向宋庆龄学习,做一个守信的人。六、练习设计,巩固提升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七、板书设计,知识构架我不能失信诚实守信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教学目标: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2.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3.能完成简单的写人作文,内容具体,描写丰富到位、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教学重点:找准描写对象,选择有利用表现人物特点的事例,把事情写具体,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学难点:找准描写对象,选择有利用表现人物特点的事例,把事情写具体,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大家平时有没有注意观察过自己身边的人们?我们的亲人、朋友、同学、邻居,他们有的长得高,有的长得胖,有的很聪明,有的很幽默,有的爱笑,有的爱哭,有的动手能力很强,有的文艺细胞丰富……不同的人,各有特点。这节课,我们就拿起笔来,写一写自己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吧!二、文题展示(教材上出示了一系列词语)上面的词语让你想到了谁?为什么会想到他?你还想到了哪些这样的词语?这些词语可以用来形容谁?围绕以上问题和同学交流,然后选一个人写一写。三、写作指导1.游戏导入。(1)教师带领学生做一个游戏:看谁能又快又准地猜中这段话描写的是班上的哪位同学?(课件出示描写本班同学外貌、个性等特点的两个简短文段,可以先出示没有抓住特点写的,后出示抓住了特点写的)(2)假设有人猜出来了,有人没有猜出来,有人看第一段文字没有猜出来,但看第二段文字猜了出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看第一段文字时有人猜不中,而看第二段文字时大家都猜得中呢?(留出两分钟思考时间,然后指名让学生试着回答)(3)教师小结:写人作文的要点,就是要抓住人物特点去写。如何才能抓住人物的特点呢?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了。2.以写人为主的作文主要是通过对人物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和典型事例的叙述来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品质等特点。要写好这类作文,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写好人物的形象。①人物的形象,一般指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人物的外貌,就是人物的外形特征,包括容貌、衣着、姿态、神情等等。外貌描写首先必须从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出发,要求抓住人物的本质特征,有选择、有重点地描写。②人物的语言包括人物的独白、对话、交谈以及语气。“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现。因此,成功的语言描写能恰当地表现人物的特点。描写人物语言时,要注意符合人物的身份,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相互间的关系。③描写人物的动作时,不仅要写出人物“做什么”,还要写出“怎么做”。④心理活动是无声的语言,是直接表现人物精神面貌、思想活动的手段。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要注意把心理活动产生的原因叙述清楚,还要注意与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结合起来。(2)选用典型事例。人与事是分不开的。一个人做的事很多,在写作文时,我们应选择那些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典型事件。因此,要学会把人物放到事件中去写,人物只有在事件中才能真正“活”起来。行文时,可以采用“一人一事一特点”“一人多事一特点”或者“一人多事多特点”等不同的形式。3.写完后,指导学生自改习作。(1)先进行错别字和病句的常规修改。然后引导学生对照“是否通过具体事例写出了人物特点”这一要求进行重点修改。同桌之间或分小组相互传阅习作,同学之间商讨需要重新修改的地方,然后根据对方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再次修改。(2)课堂交流。指名交流时,教师可要求学生按“原来怎么写的——现在怎么修改的——为什么要这样修改”的顺序说说自己修改的过程和理由,互相启发,加深印象,共同进步。四、范文评析聪明又可爱的老宽有个小男孩,黑黑的头发、宽宽的额头、红扑扑的脸蛋,两道弯弯的浓眉下面镶嵌着一双黑宝石般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像是会说话。他就是我的表弟——老宽。“老宽”名叫罗闰腾,小名叫宽宽,还不到四岁。为什么叫他“老宽”呢?这是因为他刚学说话时,他爸要他叫“老爸”,他妈要他叫“老妈”,他就觉得名称前面加个“老”字很好玩,于是就叫自己“老宽”了,还管我叫“老哥”,管我妈叫“老姨妈”。有一次,我叫他:“宽宽,快过来!”他噘着嘴说:“不对,我是‘老宽’!”逗得我们捧腹大笑。从此,大家只有叫他“老宽”,他才满口答应。老宽十分聪明。别看他年纪不大,却总喜欢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人为什么不能加油而要吃饭”,让人无言以对。别看他才三岁多,数数可厉害了,可以一口气数到100;更厉害的是,他认得200多个汉字。记得有一次,我和妈妈带老宽出门去玩,他就不停地东瞅瞅西望望,还伸手指着街边一家店铺的招牌一字一顿地念了出来:“老——王——家——牛——肉——面!”我们一瞧,还真是!妈妈竖起大拇指,直夸表弟比我小时候还聪明。嘿,他还真行!老宽不仅聪明,还十分讨人喜爱。他长得白白嫩嫩,走在大街上“回头率”可高了。而且又天生一张小“甜嘴”,见人就叫,奶声奶气的,几乎没有人能抵挡他的热情。不过,这么甜蜜乖巧的人,也会干“坏事”。有一次,老宽故意把椅子踢倒,爷爷假装要打他的小手板,他就赶忙躲到姥姥背后,一个劲儿地说:“手没看见!手没看见!”还有一次,老宽闷头从我房间里跑出来,边跑边嚷嚷:“发大水啦!发大水啦!”我进屋一瞧,原来是他在房间里撒尿了。这个淘气包真是让人哭笑不得。我很喜欢老宽小表弟。每逢周末回姥姥家,我第一个想见的就是老宽。他稚气的话语、可人的笑容,就像春天里的细雨,一洗我周身的疲倦,让我倍感清爽、快乐。快快长大吧,聪明又可爱的老宽!总评:全文结构完整,层次清晰,描写细腻而有重点,人物形象突出,人物特点鲜明。第1自然段运用了外貌描写,让读者对描写对象形成了一个大致的印象;第一句话制造了一个小小的悬念,再由第二句话点出描写对象就是“我”的小表弟“老宽”,很好地吸引了读者。第2自然段介绍了“老宽”这个名字的由来,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了老宽的天真和执着,十分有趣,让人不禁心生喜爱,想接着了解他。第3、4自然段紧紧扣住题目,分别从“聪明”“可爱”两个方面介绍了老宽的特点,其间综合运用了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以及侧面烘托等手法,将人物特点表现得十分突出、鲜明;第4自然段首句还恰当运用了过渡,使上下文衔接自然。最后两段表达了“我”对老宽的喜爱之情和美好祝愿,抒情自然,水到渠成,收束全文,简洁有力。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学会理解课文中难懂的句子。2.认识6个生字,并能用生字组成的词语描述画面。3.初步学习并掌握多义词的特点,并学会灵活运用。4.能够围绕一个意思写句子。5.阅读四句有关“改过”的名言,懂得其中的意义,感受古人的智慧。教学重点:1.学会理解课文中难懂的句子。2.认识6个生字,并能用生字组成的词语描述画面。3.初步学习并掌握多义词的特点,并学会灵活运用。教学难点:1.能够围绕一个中心意思表述。2.阅读四则有关“改过”的名言,懂得其中的意义,感受古人的智慧。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学生阅读教材上出示的四个对话框,明白活动要求。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教材上讲了几种理解文中难懂句子的方法。点拨:理解难懂的句子和理解难懂的词语,方法近似。比如,可以结合生活经验,如理解《剃头大师》里“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这句话,因为我们在理发的时候可能也会有这种感受。再如,可以联系上下文,如理解儿童诗《林中》“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斗笠戴在孩子们头上,“像蘑菇的斗笠”其实是在写孩子们的样子。另外,我们还可以翻书、上网查查资料,或者向家长或者有经验的人请教。二、识字加油站1.课件出示6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教师教读,学生跟读,教师纠正发音。2.课件出示8个词语,教师教读并逐一讲解。词语释义:旭日:刚升起的太阳。岛屿:海洋里被水环绕、面积比大陆小的陆地。海滨:海边;沿海地带。沙滩:水中或水边由沙子淤积成的陆地。瞭望:登高远望。巡航:巡逻航行。缆绳:许多股棕、麻、金属丝等拧成的粗绳。铁锚:船停泊时所用的器具,用铁制成。一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带倒钩的瓜儿,另一端用铁链连在船上,抛到水底或岸边,用来稳定船舶。3.安排学生用两分钟时间仔细观察教材上的图画,在图中找出与8个词语相对应的事物或景象。4.指名让学生用学会的词语自由、完整地描述自己看到的画面。教师指导、点评。三、词句段运用1.读一读,体会加点词语意思的不同。(1)安排学生自读两组句子,用自己的话试着说说两组加点词语的不同意思。词语释义:“果园里的梨熟了”,“熟”在这句话里的意思是“植物的果实完全长成,跟‘生’相对”。“平时很熟的曲子,今天却总是弹不准”,“熟”在这句话里的意思是“因平时常见或常用而知道得清楚”。“我很喜欢苹果的味道”,“味道”在这句话里的意思是“物质所具有的能使舌头得到某种味觉的特性”。“这本书越看越有味道”,“味道”在这句话里的意思是“趣味,情趣”。(2)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四个句子中的“熟”和“味道”是什么词语?这是一种什么语言现象?点拨:这两个词都是多义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的词就叫多义词。多义词是一词多义,几个意义之间往往互相关联,这些意义是同属一个本义(基本意义)的转义,包括引申、派生或衍生意义。人们在社会生产发展中要反映日趋复杂的客观现象,就不可避免地要用原有的词来表示相关的其他事物,渐渐地形成新旧词义并存的现象。多义词大多是一些和生活关系密切的常用词,以动词与形容词居多。(3)拓展延伸:课件出示由例字“熟”的其他义项写的句子,引导学生翻查字典,通过对比义项,选择正确的词语意思。示例:你去厨房看看饭煮熟了吗?(词义:食物烧煮到可以食用的程度) 这口锅是用熟铁打造的。(词义:加工制造或锻炼过的) 他是个熟手,你就放心把任务交给他吧。(词义:熟练) 爷爷睡熟了,你别打扰他。(词义:程度深)(4)让学生从本单元课文中再找出几个多义词,先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词语有哪些不同的意思,然后分别造句。2.围绕一个意思写句子。(1)安排学生自读两个句子,说说两个句子是分别围绕什么意思来写的。点拨:“我的表弟小沙天生胆小,他怕鬼,怕喝中药,怕做噩梦,还怕剃头”这句话的中心是“我的表弟小沙天生胆小”,句子围绕这个中心,从“怕鬼,怕喝中药,怕做噩梦,还怕剃头”四个方面来表现了表弟小沙“天生胆小”的特点。“他们高兴极了,唱了一首又一首的歌,还围在一起跳舞”这句话的中心是“他们高兴极了”,然后用“唱了一首又一首的歌,还围在一起跳舞”来具体地展现了他们是如何“高兴极了”。可见,我们只有围绕一个意思来写句子,表达的内容才能更加集中、明白。(2)课件出示教材给出的两个开头,让学生各选其一,思考并照样子写一写。示例一:小丽多才多艺,既会弹钢琴,也会拉小提琴,还会跳芭蕾舞呢。 小丽多才多艺,会讲故事、打快板,还能唱几段京剧。(“多才多艺”是个成语,指具有多种才能和技艺;补充的句子内容要表现出“多才多艺”这个中心)示例二:雨下得真大,豆粒大的雨点密集地倾洒而下,砸在路旁的柳树上,砸在屋顶的铁皮上,砸在窗户的玻璃上,噼里啪啦的,在耳边响成一片。 雨下得真大,雨水倾泻在屋顶上,飞溅在树丛间,跌落在行人撑起的伞面上,紧接着又汇集于路面,变成了一条小河。(补充的句子内容要表现出“雨下得真大”这个中心)四、日积月累1.安排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四则名言,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大意。2.课件出示四则名言,教师依次讲解。句意解释:(1)“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出自《周易》。意思是:见到美好的人和事就努力照着去学习,有了错误就马上改正。这句话说明了人不可能不犯错误,重要的是能够及时改正。(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出自《论语》。意思是:犯了错误而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有过错了。这句话说明了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不加改正。(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出自《左传》。意思是:谁能不犯错误呢?犯了错误而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事情了。这两句话说明了犯错之后,只要能够认识并改正错误,就能从中收获教益。(4)“改过不吝,从善如流”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上皇帝书》。吝:吝惜。从善:指听从别人的好意见。如流:像流水从高处流向低处一样,比喻迅速而自然。这句话的意思是:改正错误时态度坚决,毫不犹豫;听取正确的意见或接受善意的规劝,就像水流向低处一样迅速而自然。3.引导学生思考:这四则名言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点拨:这四则名言都告诉我们,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知错能改,才会有进步。4.拓展: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改过”的古代名言?示例: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明)王守仁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南宋)陆九渊夜觉晓非,今悔昨失。——《颜氏家训》朝有过,夕改,则与之;夕有过,朝改,则与之。——《论语》
本文档为【第6单元教学设计(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2163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11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21-05-19
浏览量: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