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亚洲古板块划分以及有关问题

亚洲古板块划分以及有关问题

举报
开通vip

亚洲古板块划分以及有关问题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年 地 质 学 报 人 第 期 亚洲古板块划分以及有关问题 李 春 星 汤 耀 庆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数年前 , 中国地质科学院编制并出版了五百万分之一的亚洲地质图 和四 百万分之 一的中国大地构造图 。 在此基础上 , 我们用板块构造理论编制了八百万分之一的亚洲大地构造图 。 由...

亚洲古板块划分以及有关问题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年 地 质 学 报 人 第 期 亚洲古板块划分以及有关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李 春 星 汤 耀 庆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数年前 , 中国地质科学院编制并出版了五百万分之一的亚洲地质图 和四 百万分之 一的中国大地构造图 。 在此基础上 , 我们用板块构造理论编制了八百万分之一的亚洲大地构造图 。 由于古老板块构造遗迹常遭到后期构造的破坏 , 不易辨认 。 所以我们追溯亚洲的板 块活动将 自显生宙开始 。 由于在亚洲震旦系或上元古界常与古生代地层平行叠覆 , 所以 实际上古板块的活动是从震旦纪或晚元古代开始的 。 在不同时期各板块之间随时都有变 化 。 用一幅图勾绘各地质历史时期的板块分布范围是困难的 。 但为说明亚洲板块构造的 发展 , 兹姑作一个简单的划分 。 并就所遇到的问题 , 提出讨论 。 一 、 划分古板块的依据 在地球表面上划分现代板块 , 通常采用三种构造线 海底扩张带即大洋中脊 , 俯 冲带或深海沟 , 转换断层 。 而划分大陆上古板块边界 , 则这些构造线就不尽适用 。 我 们认为一个古代的大陆板块 , 一般有一个或几个比较古老的大陆壳核心 。 围绕古陆核有 冒地槽及优地槽 。 板块与板块之间为大洋所分隔 。 当两个板块相对移动 , 以至聚合时 , 一 个板块边缘俯冲于另一个板块之下 , 或逆冲于其上 , 或导致两个板块的碰撞 , 这就叫作缝 合线 。 在缝合线 、俯冲带或逆冲带上 , 通常均有蛇绿岩带出现 , 它代表大洋壳的残余岩片 。 所以蛇绿岩带是划分古板块的一个重要标志 。 不过蛇绿岩带却不一定都代表板块边缘 , 因为沿着优地槽的俯冲或逆冲带也常有蛇绿岩出现 。 划分大陆上古板块 , 除蛇绿岩带外 , 其它要素如深大断裂 、 地槽带 、 沉积相 、 地层时代 及其分布 , 地层差异 , 古生物区划 , 混杂堆积 , 双变质带 , 以及古地磁等 , 都是应考虑的依 据 。 我们综合搜集到的上述这些资料 , 对亚洲古板块进行了划分 。 二 、 亚洲及邻区显生宙以来几个主要板块 图 塔里木一 中朝板块 这个板块东部以太古代及早元古代固化的中朝地块 , 和西部以 晚元古代固化的塔里木地块为陆核 。 向西延伸至苏联境内的卡拉库姆沙漠 , 根据苏联编 制的欧亚北部大地构造图 及苏联基岩大地构造图〔习 , 下边主要是前寒武纪变质岩 , 及华 力西期形成的基底 。 围绕陆核的南北两侧是古生代地槽 。 在北边的地槽褶皱带中以天山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地 学 报 年 夕 妞 圃困围 图 亚洲古板块划分略图 , 地台区或地台型沉积盖层 , 地槽褶皱带 , 海底扩张脊及转换断层 , 未 板块分界线 , 深海沟 塔里木一中朝板块 , 华南及东南亚板块 , 西伯利亚板块 , 哈萨克斯坦板块 , 东欧板块 , 土耳其一中伊朗一 冈底斯中间板块 , 阿拉伯板块 , 工 印度板块 , 非洲板块 , 太平洋板块 , 菲律宾海板块 , 澳大利亚板块 。 索伦山一延边断续分布的蛇绿岩带构成板块北界 。 南侧以昆仑山北麓 一积石山一略 阳 褶 皱 带中的蛇绿岩带为其南界 。 华南及东南亚板块 这个板块以扬子准地台及印度支那半岛的前震旦纪变质岩为 陆核围绕这些陆核是古生代及中生代地槽 。 东南亚岛屿包括南朝鲜及 日本本州 以南部分 大概属于这一板块 。 其间很少 出露前寒武纪基底 , 而是古生代 、 中生代及新生代的地槽沉 积 。 北界以昆仑 、积石山至略阳的蛇绿岩带与塔里木一中朝板块相接 。 西南侧是特提斯早 中生代地槽 , 以班公湖 、安多 、丁青及澜沧江大断裂与冈底斯中间板块分界 。 西伯利亚板块 西起叶尼塞河 以西 , 南至中蒙边境 、 东至 白令海 , 是一个板块 。 西 部有安纳巴尔太古代变质岩地盾 , 阿尔丹太古界变质岩及维季姆元古代变质岩地盾 , 以及 叶尼塞主要由元古代变质岩组成的地盾 。 其上有古生代及中生代地台型沉积 。 东部有零 星的前寒武纪露头 , 主要出露在科累马隆起 , 楚科奇半岛及堪察加等地大面积中新生代地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第 期 李春显等 亚洲古板块划分以及有关间题 层之间 。 西部地盾与科累马隆起之间的维尔霍扬及契尔斯基山脉是晚古生代及中生代的 冒地槽褶皱带 。 苏联的地质学家划分维尔霍扬山脉从东为太平洋地槽区田 。 哈萨克斯坦板块 这个板块位于东欧 、西伯利亚及塔里木一中朝三大板块之间 。 从 地表露头看 , 前寒武纪岩层出露比较零散 。 其中有太古界及上 、 下元古界的古陆基底 , 上 元古界的含藻灰岩 、 白云岩及石英岩等。 根据苏联的基底大地构造图 , 由哈萨克斯坦向 北延伸至西伯利亚低地 , 中 、 新生代地层之下有较大面积的前寒武纪变质岩 , 属于这一板 块的基底 。 我国准噶尔盆地的基底 , 尚不清楚 , 也是这个板块的一部分 。 其它大部地区为 古生代地槽褶皱带 。 本区西部及南部为加里东褶皱带 , 东部为华力西褶皱带 。 东欧板块 东欧地台不在亚洲 。 它是乌拉尔地槽的西部陆块 , 南界到大高加索山 北麓 。 地台的基底大部是太古代及元古代片麻岩与浅变质岩 。 地台的东北角部分 , 提曼 山脉及伯朝拉河流域是一个后贝加尔地台 , 在地台上覆盖着平缓的古生代及中新生代盖 层 。 地台的东缘近处是乌拉尔冒地槽 , 向东是优地槽 。 南部边缘也是古生代地槽 。 东欧 地台连同其东缘及南缘的地槽构成东欧板块 。 , 土耳其一 中伊朗二冈底斯中间板块 这是古生代末至中生代以至新生代初期介于冈 瓦纳古陆和欧亚古陆之间的一个中间板块 。 北界高加索山北麓 , 向东经科佩特山 、兴都库 什 , 进人我国西藏的班公湖至澜沧江断裂带 。 南界西起托罗斯 一札格罗斯山 , 沿印度河上 游及雅鲁藏布江直至波密 , 折而向南以至缅甸的那加山及阿拉千山脉 。 在这两大断裂带 之间 , 西段是土耳其的安纳托利亚高原和伊朗的中部高原 , 东段是冈底斯山及念青唐古拉 山地带。‘ 沿斓沧江向南可能穿过马来半岛及苏门答腊中部 。 掸邦高原是这个中间板块的 一个地块 。 阿拉伯板块 西南接非洲板块 , 东邻印度板块 , 它们原属冈瓦纳古陆 , 中生代后期 以至新生代才分裂为单独的板块 。 阿拉伯半岛西南侧的努比亚地盾 , 为由晚元古代变质 岩组成的陆核 。 向东北平缓地进人地台沉积区以至特提斯地槽 。 札格罗斯断裂带构成与 欧亚古板块相接的缝合线。 印度板块 包括印度半岛及斯里兰卡岛 。 大部分是以太古代或元古代变质岩构成 的地盾或基底的陆核 。 西北角是苏来曼新生代地槽褶皱带 , 北侧沿喜马拉雅山北坡为特 提斯新生代地槽褶皱带 。 恰曼断裂和阿拉伯海中的欧文断裂是与阿拉伯 板 块 的 分 界固 。 沿印度河上游及雅鲁藏布江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之间的缝合线 。 印度半岛东南侧 , “ 度东 ”海岭是一个平移断裂带。 印度板块与澳大利亚板块以此线为界 。 非洲板块 在本图上只占红海西岸的一窄条 , 是由晚元古代变质岩构成努比亚地 盾的一部分。 澳大利亚板块 在本图上也同样只有一小部分 。 伊利安岛雪山以南部分 , 属于澳 大利亚板块 , 是前寒武纪地盾或基底 。 沿苏门答腊一爪哇深海沟及雪山断裂带与欧亚板块 相接 。 一 菲律宾海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均依照现在通行的划分边界 。 两板块都是大 洋壳 , 没有陆核 。 只在菲律宾海北部有小量陆壳残片。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地 质 学 报 年 三 、 划分板块的一些问题 塔里木一中朝板块和华南及东南亚板块是分隔的两个板块 , 还是一个板块尚无足够 的依据 , 予以肯定 。 祁连山地层为地槽型沉积 , 与华北及塔里木有很大差别 , 蛇绿岩比 较发育 , 似可说明两地区之间曾存在一个大洋壳〔 。 最近 。, 等曾在华 北太原附近及华南峨眉山地区采取古地磁样品 , 分别测定其二叠纪时期古纬度 , 前者为 斗“ , 后者为 “ 。 这不仅说明两地在二叠纪之后均向北大量移动 。 而且现在两地的 纬度差距约 “ 左右 , 而在二叠纪时则相差达 。 , 也说明两地在二叠纪之后有较大的 相对位移 , 缩短距离达 “ 左右 。 根据祁连山与秦岭的构造发展历史看 , 华南板块除于 古生代中期曾沿北祁连和北秦岭发生第一次向华北俯冲之外 , 在中生代早期又沿柴达木 盆地南缘发生第二次俯冲 。 最后在三叠纪华南板块与中朝板块沿昆仑山 、 积石山至略阳 的断裂带会合 。 两个地区距离的缩小 , 正是由于华南板块向北移动俯冲的结果 。 关于西伯利亚板块的问题 在西伯利亚地块中部 , 西侧有一条维尔霍扬褶皱带 , 西 部褶皱平缓 , 主要地层为三叠系 , 部分为侏罗系 , 东部侏罗系呈紧密褶皱 。 东侧是契尔斯 基山脉 , 主要为古生代地层褶皱带 。 它与维尔霍扬山脉之间有一断裂 。 有人认为这里是 一个缝合线 , 将西伯利亚地块划分成两个板块 , 西部为西伯利亚板块 , 东部为科累马板 块 , 并认为后者与北美洲的阿拉斯加相连接 。 他们的依据是楚科奇半岛尖端和北美洲西 洼德 半岛尖端都是古老的岩石 , 从 白令海峡打捞出来的岩石也表明两侧是连续 的 。 同时科累马的古地磁和西伯利亚的古地磁有相当的差异 〔, , 。 但另一方面 , 在维尔霍扬与契尔斯基褶皱带里都没有见到划分古板块重要线索的蛇 绿岩带 , 也未见到混杂堆积和高压变质岩石 , 不能说明其间曾有古洋壳的存在 。 据 卿 时 也认为这个褶皱带是克拉通地槽 , 其基底是前寒武纪变质岩 。 沉积岩石为大量 的砂岩及碳质岩石 , 无优地槽的火山岩 。 如果说科累马和西伯利亚古地磁有所差异 , 则 据 科累马的古地磁是采 自石炭二叠纪以及 白至纪的岩石样品所测 算 的 。 砰川 认为东维尔霍扬和西契尔斯基在晚前寒武纪及早古生代是分隔西伯利 亚 和 科 累马的海域 。 大约在古生代中期 , 两侧已经闭合 。 两地古地磁如果有所差异 , 则应该发生 在早古生代 , 而不应该在晚古生代及其以后 。 根据上述情况 , 我们推测西伯利亚和科累马很可能属一个板块 。 维尔霍扬褶皱带是 一个板块内部拗陷的冒地槽 。 经中生代褶皱 , 使两侧隆起区钓距离有一定的缩短 。 古地 磁的差异表明两地间距离的变化 , 而不能作为划分两个板块的依据 。 塔里木 一 中朝板块 、西伯利亚板块 、哈萨克斯坦板块 、东欧板块和冈瓦纳古陆几个板 块之间的分界问题 西伯利亚地台与塔里木一中朝地块之间在古生代早期是彼此分隔很远的两个板块 。沿 板块边缘是地槽带 , 其间是广阔的海域 。 经过古生代早期至晚期漫长时间的移动 , 它们逐 渐接近 , 以至碰合 , 形成一个重要的缝合线 。 从蛇绿岩带和地层的分布 、 古生物分区以及 麦克西尼 、马醒华 、张正坤的内部报告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第 期 李春显等 亚洲古板块划分以及有关问题 构造关系 , 我们初步划出缝合线中段的位置在我国内蒙古北部的索伦山及延边一带 。 向 西延伸至哈密以东的公婆泉附近 , 分作两支。 一支沿克拉美丽 、阿尔泰山西南麓及额尔齐 斯河上游 , 进人苏联境内 , 折而向北 , 直达鄂毕湾 。 这里是西伯利亚和哈萨克斯坦两大板 块之间的缝合线 另一支由天山向西沿克齐尔库姆沙漠的南缘 , 经咸海折向北 , 平行于乌 拉尔山脉东麓 , 到鄂毕河下游 。 这里是哈萨克斯坦板块和塔里木一中朝板块与东欧板块之 间的缝合线 。 由咸海向西以至黑海之间 , 北侧是东欧地台 , 南侧是冈瓦纳大陆 , 中间是华 力西褶皱带 , 也是古生代晚期东欧板块与冈瓦纳板块之间的缝合线 。 由于新生代地层的 掩盖 , 缝合线的位置 , 目前尚难准确地绘出 。 从贺根山向东不仅中新生代地层大面积地掩盖 , 而且中生代侵人岩与火山岩也分布 很广 , 致使对缝合线的探索更感到困难 。 据 , 在海参威之北不远曾发现有 二叠纪华夏植物群和安哥拉植物群的混生 。 更向东在 日本本洲东北角的米谷 。 也找到二叠纪华夏植物群化石 。 根据这些片断材料 , 可以推测 , 西伯利亚与塔里木一中朝 地块两大板块之间的缝合线是位于贺根山经锡林浩特与海参威之北 , 以至 日本北海道西 南端渡岛半岛一线 。 在渡岛半岛虽至今未闻有地区性化石的发现 , 但据 日本地质文献渡 岛半岛的晚古生代地层是和本洲东北北上山一带相连的 〔 。 北海道其它地区未见有古生 代地层 。 由于西伯利亚地台和塔里木一中朝地块是两个远远分离的大板块 , 其碰 合 带 上 总应该成为一个缝合线 。 王鸿祯等所说西拉木伦断裂代表两个大陆边缘之间的地壳对接 带 , , 也就是我们这一条缝合线 , 但他们没有指出向东延伸到哪里 。 这几个板块之间的缝合线远不如札格罗斯 、 雅鲁藏布江缝合线上各项标志的丰富明 显 。 这是由于前者形成于古生代末期 , 比后者发生于新生代其历史悠久的多 , 许多现象 遭到后期构造和岩浆活动的破坏 , 以及中新生代地层与沙漠的掩盖所致 。 但其分布范围 和复杂关系 , 则又远远超过后者 。 这是研究亚欧大地构造应该予以重视的一个问题 。 斗 哈萨克斯坦板块的问题 哈萨克斯坦板块位于东欧 、西伯利亚及塔里木一中朝三大 板块之间 。 在这个板块中出露的前寒武纪陆核比较零散 , 而且面积也小 。 大部分是早古 生代或晚古生代的地槽褶皱带 。 因此它是一个比较古老的独立大板块 , 还是由某一个大 板块分裂出来的一个中间板块 尚是有待研究的问题 。 在这个板块的北部是西西伯利亚低地 。 地表为大面积沼泽地 , 其下中、新生代沉积厚 度达 一 米 , 地表没有出露老地层 。 根据钻孔及物探材料 , 下面有一个晚元古代 固化的基底 。 板块西南角的克齐尔库姆是大面积的沙漠 , 其下也可能有一个古老的地块 。 板块东南角的准噶尔盆地地表也是沙漠 , 从现有钻孔材料看 , 深度将近 米 , 尚未遇到 前寒武纪基底 。 板块中部有元古界小露头多处 , 分散于古生代地层之间 。 从这些现象看 不出明显的古陆核和地槽分布的关系 。 有人 〔 将哈萨克斯坦作为一个独立的大板块 。 。 等 认为哈萨克斯坦 板块在古生代初期即已存在 , 而且在中寒武纪这个板块位于当时赤道之南 , 经过长时间的 向北移动 , 直至中石炭世才到北半球和西伯利亚板块相结合 。 价 研 , 和 都没有单独划分出来成为一个板块 。 王鸿祯卿称位于西拉木伦河对接带以南 , 也即是中朝板块北缘的地槽带 , 其中泥盆纪 生物群含有乌拉尔西欧分子 。 这就是说中朝板块北缘地槽向西经哈萨克斯坦之南可能与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地 质 学 报 年 乌拉尔地槽相通 。 这样就不能说塔里木一中朝板块北缘地槽和乌拉尔地槽远远分 离 , 中 间还夹着一个从赤道以南漂移来的哈萨克斯坦板块 。 , 业 田 , 说到在石炭纪以 前 , 西欧和西伯利亚海中间有一个地峡隔开 , 使东西化石有别 , 直至维宪期后 , 乌拉尔的巨 大长身贝始进人哈萨克斯坦 。 从这个报道 , 可以表明哈萨克斯坦在早古生代是和西伯利 亚比较接近的 。 从上述这些情况分析 , 哈萨克斯坦很可能原来是西伯利亚地台的一部分 , 在古生代初 期从西伯利亚地台分裂出来 , 形成许多岛屿 , 从而构成一个中间板块 。 关于土耳其一中伊朗一冈底斯中间板块的边界以及与冈瓦纳古陆的 分 裂 的 时 代 问 题 土耳其安纳托利亚高原和伊朗中部及东部高原 , 以至阿富汗西南部 , 原是冈瓦纳古 陆的一部分 , 后来从冈瓦纳古陆分裂出来 , 成为一个中间板块 。 这个问题 目 前 争 议 不 大 『。一 刀 。 其南界即现在托罗斯及札格罗斯缝合线『 , 也比较清楚 。 但其北界何在 何时 从冈瓦纳古陆分裂 则有待探索 。 我国冈底斯一念青唐古拉山脉以及横断山脉和冈瓦纳 古陆的关系目前也尚难作肯定的回答 。 安纳托利亚有结晶岩六七处 , 合称为门德雷斯一凯伊儿色西尔 地 块 。 向东断续地延展到卡维尔 以至卢特 沙漠区 。 这后者是一个较大的 地块 。 这些基底固结于前寒武纪晚期 。 其同位素年龄是 一 百万年 , 与阿拉伯的 基底相当 。 在基底上这里或那里覆盖着古生代或中生代浅海相或陆相盖层 , 显示不出地 槽的沉积特征 。 向北至黑海及里海岸 , 古生代地层变薄 , 或为剥蚀区 , 常被视为北部边 缘 。 向北越过科佩特断裂即卡拉库姆沙漠区 , 基底是华力西褶皱带及经古生代后期改造 的前寒武纪变质岩‘ , 其上盖覆的是中生代盖层 。 华力西褶皱带代表东欧板块和冈瓦纳 板块两侧的边缘地槽 。 两个板块之间的缝合线应即位于褶皱带的内部 。 可能在沿高加索 山北麓及科佩特以北一线上 。 训由于科佩特东部的地质情况与中伊朗不同 , 认 为华力西构造带与阿尔卑斯构造带的分界是在科佩特与厄尔布尔士之间 。 实际上褶皱带 的分界不等于板块边界的缝合线 。 值得注意的是里海南部海底是洋壳 。 这也许是东欧板 块与冈瓦纳板块缝合线上大洋壳的残余部分 。 安纳托利亚 一中伊朗中间板块从冈瓦纳板块分裂出来的时代 , 多认为是在古生代末期 或中生代初期 。 们 说中伊朗晚元古代至二叠纪地质与非洲相似 , 并根据 川 中伊朗二叠纪古地磁属于冈瓦纳古陆的资料 , 认为分裂时代是在古生代末期 。 翻 根据中伊朗的地质情况 , 推断分裂时代是在晚三叠世或部分在中三叠世 。 如 果说中间板块从冈瓦纳板块分裂后向北移动 , 以导致和东欧板块相碰合 , 二者有联带关 系 , 而卡拉库姆的华力西褶皱带里尚包括有晚三叠世岩层 , 则其分裂时代应早于晚三叠 世 , 可能是在中三叠世或早三叠世 。 西藏冈底斯及念青唐古拉一带 。至今未见到可靠的前寒武纪露头 , 然而在纳木湖与班 戈湖之间 , 西藏综合地质大队等单位曾发现地台型奥陶纪 、 志留纪地层 , 推测下面可能有 较稳定的基底存在 。 雅鲁藏布江以北的晚古生代生物群与江南的喜马拉雅区关 系 密 切 , 王鸿祯等〔 认为可能代表当时古地中海的南带 , 也就是说属于 冈瓦纳古陆的北部 。 在藏 北的双湖和昌都附近的妥坝 , 二叠纪煤系中均见有华夏植物群化石 , , 它们应属于古欧亚 板块 。 介于二者之间的班公湖一丁青断裂带有断续分布的蛇绿岩带 , 任纪舜等说它构成西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第 期 李春显等 亚洲古板块划分以及有关问题 藏的第二个超基性岩带 , 这里可能是冈瓦纳古板块和古欧亚板块最初碰合的缝合线 。 朱志文等〔 曾在雅鲁藏布江南北两侧采取一些古地磁样品 , 进行测算 。 其结果是 江北晚侏罗世拉萨灰岩古纬度为 “ , 江南晚侏罗世江孜板岩古纬度为 。 现在两地 相距很近 , 纬度差不到 “ , 而在晚侏罗世相差达 “ 。 说明江北地块在晚侏罗世已向北 移动很远 , 江南地块侧仍留原处未动 江南三叠纪土隆砂岩古纬度 “ , 样品采集地在江 孜附近 。 当然只凭少数数据 , 尚不能肯定其位置没有误差 , 但总可显示这个中间板块移 动概况 。 据此可以认为这个中间板块在三叠纪之后 , 晚侏罗世之前 , 从印度板块分裂 , 向 北漂移 , 并沿班公湖一丁青缝合线和古欧亚板块相碰撞 。 从丁青向南 , 斓沧江断裂可能是班公湖 一丁青断裂的延续 。 滇西地台型古生代沉积区 与掸邦 , 可能代表一个稳定地块 , 均位于澜沧江断裂以西 。 根据本所古生物研究室内部报 告 腾冲泥盆纪的异甲鱼类化石 是北美欧亚大陆最普通的无领类 。 这类 化石 目前只见于斓沧江以西 。 保山地区早石炭世珊瑚 、 腕足类化石也与西欧相同 。 而华 南一些常见的化石则在这里根本缺失 , 或处于次要地位 。 从古生物区划而论 , 滇西和掸邦 原始应该划属于冈瓦纳板块 。 沿澜沧江再向南 , 冈瓦纳和欧亚两个古板块的分界 , 缺乏明显的标志 。 泰国清迈清莱 之间有超基性岩出露 , 可能是一个蛇绿岩带 。 根据 , 在马来半岛约沿 “ 经度线上有一个主山脉 , 混杂堆积带划分了东西两侧的地质 。 西部是地台型或盆地相古 生代地层 , 位于古陆之上 , 受到主脉岩株的侵人 。 侵人岩时代主要是侏罗纪 , 少量是白蟹 纪 , 部分是三叠纪 。 东部是石炭纪及二叠纪地层 , 火山岩很发育 。 类似情况 , 北见于泰国 , 南见于苏门答腊 。 在苏门答腊大约以 “ ’ 为界 , 地层分为西相和东相 。 西相晚古生 代及三叠纪地层 , 为地台型沉积 , 变质轻微 。 东相石炭纪 、 二叠纪及三叠纪浅海相灰岩及 碎屑岩 , 含大量中酸性火山岩 , 有保存完好的华夏植物群化石 。 二者之间有混杂堆积 。 我 们现即以澜沧江断裂为界 , 向南穿过乌来半岛和苏门答腊 , 作为中间板块与欧亚古板块之 间的缝合线 。 上列这些问题都尚未能作出圆满的解决 , 也还不止这几个问题 , 现就目前所得到的资 料提出处理意见 , 仅供讨论 。 参 考 文 献 中国地质科学院 , , 亚洲地质图 , , , 地图 出版社。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构造地质室 , , 中国大地构造图 , , , 地图 出版社。 , , 丁 多, , 八 月“ , , 只 中 及 叮 “钧 “ , , 」 , 多, , 舒 加 名 饱 , 改 公 , , 拍力 助 , 而 , 兄 , 中国板块构造的轮廓 , 中国地质科学院 ‘院报 , , 第 卷 , 第 号 , 又 , , ,﹃自 ,多宁卜,‘ , 李春显等 , 世 , 一 页 。 卜节 , , , , 外 一 , , , , , , · 卿 , 胡 , , ,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地 质 学 报 年 〔 〔 汇 工 〔 , 一 , 一 , , , 即 让 , 一 , , , 血 代 。 知 曰 瞬 益 中月 幻米 只 , 刀 “ “ 中的“ , 滩 , 马一 , , , , , 舒 主 比 王鸿祯 , 刘本培 , , 中国中元古代以来古地理发展的轮廓 , 地层学杂志 第 卷 第 期 一 页 叩 公 , , 一 正 , , 一 多 , , , 幼 , , , , 一 , , , , , , 一 多 即 , , 。 , , 卿 多 , , , , , , , , 户 , , 一 , , , , , , , 一 , , , 一 、 , , , 一 , , , , , 一 , , , , , 陇 , , , , 沮 , “ , , 切 仆 , 一 即 , , 址 士 一 , 欲 , , , , 一 任纪舜等 , , 中国大地构造及其演化 。 科学出版社。 李星学 、 姚兆奇 , , 中国南部二登纪含煤地层 。 《 地层学杂志 》 , 第 卷 第 期 , 牡一 巧 页。 朱志文等 , 飞 西藏高原古地磁及大陆漂移 。 《地球物理学报 》 , 第 期 一 页 。 , 、 场 , , 。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第 期 李春显等 亚洲古板块划分以及有关问题 一 ” ” 昭苏 形 助 柳 粉 、 即 一 , 叩 , , 印 , , , 月 名 加 抽 铭 阮 , 一 , 。 , , 多 , 一 一 击 , , , , , , , · · 叫 , · 衍 , 飞 , , 一 , · , · 一 一 · , , 场 , , , , , , , 饰 笔 , 形 , 山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地 质 学 报 年 , 拉 一 印 , , 即 , , 多 , , , , 一 , , 过 笔 而 托 , , 凡 一 ’ , , 仆 · , 缸
本文档为【亚洲古板块划分以及有关问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40695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510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10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1-10-25
浏览量: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