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曹魏薄葬考

曹魏薄葬考

举报
开通vip

曹魏薄葬考 曹魏薄葬考 李梅田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北京 � 100875 ) � � Abstract: The pla in burialmode o fW e i state w as a sharp comparison to the grand burial one ofQ in and Han dynasties, bo th demonstrated the ir presen tation clearly in archaeo log ica l rema ins� The We i� s mode...

曹魏薄葬考
曹魏薄葬考 李梅田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北京 � 100875 ) � � Abstract: The pla in burialmode o fW e i state w as a sharp comparison to the grand burial one ofQ in and Han dynasties, bo th demonstrated the ir presen tation clearly in archaeo log ica l rema ins� The We i� s mode cam e true by abolish ing the ground complex, simp lify the structure o f underground room s, and reduc ing the funera l ob jects, thus a new burialmode appeared and ach ieved its influences on the buria ls in the N 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 Key words: W ei state in the reign o f Cao Cao; pla in buria;l ground complex; underground rooms 摘 � 要: 曹魏时期的薄葬是相对秦汉厚葬而言, 薄葬与厚葬在考古遗存上各有具体的体现, 曹魏 通过对汉代地面标记性设施和祭祀性设施、地下居室性设施和随葬明器的简省, 开创了以薄葬为特征 的新的丧葬模式, 并影响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丧葬。 关键词: 曹魏; 薄葬; 地面设施; 地下设施 � � 丧葬在形式上只是处理死者遗体的方式, 但 作为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礼俗, 它的意义早已超 越 掩埋遗体 ! 这一具体的形式, 而更主要在 于它所承载的思想观念和所处的社会状态。丧葬 形式的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化和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化是古代天道与人伦观念的 反映, 也是整饬社会秩序的重要途径, 因此丧葬 礼仪受到历代统治者和礼家的重视。由于政治、 社会和经济等原因的差异, 不同时代的丧葬礼制 和丧葬实践都大不相同, 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是中 国古代丧葬模式发生重大转折的时期。杨泓先生 将汉唐时期丧葬礼俗的演变归纳出厚葬 ∀ 薄葬 ∀ 厚葬的基本发展脉络# , 较贴切地概括了这一时 期丧葬模式的特点。 丧葬上的厚与薄并不只是简单的繁与简, 而 是受丧葬观念和经济条件影响而形成的制度上的 差异。在丧葬礼制上, 魏晋时期是一个典型的薄 葬时期, 而薄葬之风始于曹魏, 这点已在学术界 取得共识∃ , 但由于以往极少发现明确的曹魏墓 葬, 我们对薄葬在考古学上的体现并不十分清 楚, 这可能也是最近发现的 曹操墓 ! (安阳西 高穴大墓 ) 引起广泛争议的原因之一 %。为了更 好地理解曹魏时期的薄葬, 有必要通过与汉代墓 葬的比较, 从考古遗存上对厚葬与薄葬的具体体 现进行分析。 一、秦汉时期的 厚葬! 模式 先秦时期, 儒家从孝悌和伦理的角度倡导厚 葬, 制定了一套复杂的丧葬程序, 但由于思想观 念的差异, 儒家的厚葬也备受争议, 诸子百家在 丧葬观念上的见解大相径庭, 如墨子从现实的功 利思想着眼, 认为厚葬有悖于圣人为政的宗旨, 主张 用财不费, 民德不劳 !&, 并依据上古圣 人尧舜禹的例子, 制定了埋葬之法: 棺三寸, 足以朽骨, 衣三领, 足以朽肉, 掘地之深, 下无 沮漏, 气无发泄于上, 垄足以期其所, 则止矣。 哭往哭来, 反, 从事乎衣食之财, 佴乎祭祀, 以 致孝于亲。!∋崇尚自然的庄子也持类似的观点, 夫事其亲者, 不择地而安之, 孝之至也 !、 生 不布施, 死何含珠为 !, 并提倡 天葬!(, 极力 反对儒家的厚葬。 尽管出现了墨子和庄子的薄葬思想, 但先秦 时期的丧葬模式基本上还是以厚葬为主, 当时的 埋葬严格遵循着一套复杂的丧葬程序, 包括招 魂、发丧、护丧、奔丧、哭丧、吊丧、沐浴、饭 含、敛、奠、下葬等一系列环节。在这套丧葬程 序中, 有些环节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考古实物遗 存, 如复杂的棺椁系统、以礼器为中心的随葬品 17中原文物 � 2010年第 4期 组合等, 并以棺椁和礼器的数量和种类来体现墓 主的尊卑等级。 先秦时期以厚葬为特征的丧葬模式在秦汉时 期得到了继承和发展。秦汉时期占统治地位的儒 家思想和神仙观念成为厚葬的思想基础。慎终追 远、养生葬死成为孝悌所要求的行为规范, 上至 皇帝, 下至官吏百姓, 无不以 厚葬为德、薄 葬为鄙 !。从秦始皇陵开始, 遂开秦汉厚葬之先 河。 )晋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 索 传 +: 汉天子即位一年而为 陵, 天下贡赋三分之, 一供宗庙, 一供宾客, 一 充山陵。!, 东汉思想家王符 ( 85 ~ 162年 ) 在 )浮侈篇 + 对汉代的厚葬之风给予严厉抨击: 古之葬者, 厚衣之以薪, 葬之中野, 不封不 树, 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 −古者 墓而不坟, 中世坟而不崇。− −文帝葬芷阳, 明 帝葬洛南, 皆不藏珠宝, 不起山陵, 墓虽卑而德 最高。今京师贵戚, 郡县豪家, 生不极养, 死乃 崇丧。或至金缕玉匣, 檽梓楩柟, 多埋珍宝偶人 车马, 造起大冢, 广种松柏, 庐舍祠堂, 务崇华 侈。!. 秦汉的厚葬已不同于先秦, 通过陵园的配 置、地面的建筑、地下的墓室和随葬品的布置 等, 逐渐形成了以厚葬昭显墓主身份的特殊丧葬 模式, 这套丧葬模式在考古遗存上有着明确的反 映。从大量发现的考古遗存来看, 秦汉时期的厚 葬体现在地面和地下两部分, 每一部分各有具体 的配置。 (表一 ) 表一 � 秦汉厚葬的主要配置 地面部分 标记性设施 树木、封土、碑刻、阙等祭祀性设施 寝殿、祠堂等 地下部分 居室性设施 墓道、甬道、前堂后室、耳室、侧室 祭祀性设施 帷帐、祭台及祭器 (盛食容器 ) 随葬器物群 明器 (镇墓辟邪物、葬玉、 俑群及仓厨类模型 ) 用器 (日常生活用品、兵器 及身体饰物 ) 1�地面上皆有标记性设施和祭祀性设施 标记性设施包括树木、封土, 以及碑刻、阙 等, 从秦始皇陵开始, 至西汉帝陵和诸侯王陵皆 有高大的覆斗形封土, 或因山为陵, 在山陵之下 凿出庞大的地宫。无论封土或山陵, 都以其雄伟 和高大昭显墓主尊崇的身份。东汉时期, 覆斗形 的封土明显减少, 而代之以圆丘式的封土。封土 前往往还建有神道及人、兽石刻、墓碑等, 碑刻 是直接表明墓主身份的设施。 祭祀性设施包括寝殿、祠堂等, 为纪念性建 筑或举行祭祀活动的场所。如考古发现的汉代帝 陵和诸侯王陵的地面设施、贵族官吏墓葬的地面 祠堂等。这些地面设施除了昭显威仪以示尊崇 外, 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祭祀。汉代非常重视墓 祭 / , 上自天子, 下及臣民, 非常普遍, 只有 被刑为徒! 之人不到墓地祭祀先人 0。汉代墓 地祭祀的内容往往是定期召集宗族, 为亡者敬献 食物、衣冠等。 标记性设施和祭祀性设施共同构成地面上完 整的墓园, 墓园的配置和规模因墓主身份的不同 而有等级的差异, 汉代学者桓宽在 )盐铁论 ∗ 散不足 + 中明确提出汉代地面设施的等级差别: 古者, 不封不树, 反虞祭于寝, 无坛宇之居, 庙堂之位。及其后, 则封之, 庶人之坟半仞, 其 高可隐。今富者积土成山, 列树成林, 台榭连 阁, 集观增楼。中者祠堂屏阁, 垣阙罘罳。!���从 考古发现情况来看, 汉代墓葬的这类地面设施不 仅限于高等级的帝陵和诸侯王陵 (如宣帝杜 陵�� 、梁孝王陵��! ) , 也被中小型墓葬所采用, 如 洛阳城西东汉墓的地面上就发现了复杂的寝殿和 墙垣等遗迹��∀。东汉时期, 墓葬的地面设施有所 简化, 但并没有消失, 如中小型墓葬非常流行在 地面上设置圆丘形封土和小型的祠堂。 汉代墓葬地面上的标记性设施和祭祀性设施 都属于纪念性建筑物, 是汉代厚葬的重要体现。 2�地下部分包括居室性设施、祭祀性设施 以及随葬器物群 居室性设施是 事死如事生 ! 观念的直观 反映, 是生前居室在地下的再现, 所以汉代墓葬 出于厚葬的需要, 尽可能在地下设置数量众多、 功能齐备的墓室, 往往在以墓道和甬道组成的轴 线上配置前堂后室式的墓室, 再在左右两侧建造 数量不等、功能不一的耳室和侧室。前室部分象 征 堂 !, 后室常常放置棺椁, 以象征生前居室 之 寝 !, 耳室和侧室则象征车马库、仓库、厨 房、厕所等设施。从已经发掘的徐州、永城等众 多高等级的诸侯王陵来看, 地下墓室都非常宏 18 汉魏考古专题 大, 在山体内凿出墓道、甬道和前后墓室, 再在 两侧凿出大量的龛、耳室和侧室, 以模拟墓主生 前的府邸。如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全长 117米, 永 城梁孝王陵全长 90米, 孝王后李氏陵除前后室 外, 还有 30多个侧室。 祭祀性设施一般发现于墓葬的前室部分, 常 常发现帷帐类设施, 也许是墓内设奠的场所, 前 室发现的很多容器可能就是祭奠时盛放食物的。 与居室性设施和祭祀性设施相搭配的是数量 巨大的器物群, 从其象征意义看, 大致可以分为 明器和用器两类。 明器 ! 除了墓内设奠时盛放 食物的祭器外, 还包括一些专为丧葬而设的物 品, 如入殓时的 饭含 !、 衣衾 ! 等物 (如玉 塞、玉琀、玉覆面、金缕玉衣等各类 葬玉 ! ) 和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品 (如人俑、动物模型、 家具模型 ); 用器 ! 是墓主生前所用之物, 如 某些具有纪念意义之物 (如曾用的兵器 ), 或日 用生活物品 (如钱币、生活用品和佩戴饰物 等 )。 汉代墓葬正是通过这一套复杂的地面和地下 配置, 构造了一个完备的丧葬礼仪空间, 形成了 以厚葬为特征的汉代丧葬模式。 二、曹魏时期的 薄葬! 模式 秦汉丧葬模式以厚葬为主, 但即使在厚葬最 为盛行的西汉时期, 也有很多倡导薄葬的人士, 如汉武帝时的士人杨王孙力主薄葬, 吾欲裸 葬, 以反吾真, 必亡易吾意。死则为布囊盛尸, 入地七尺, 既下从足, 引脱其嚢, 以身亲土 !��#。 杨王孙的裸葬成为当时主张薄葬者的最佳榜样, 为他们所追慕和仿效。不过, 厚葬之风一直贯穿 于秦汉始终, 尽管到东汉时期渐有减弱之势, 但 只有到了汉末曹魏时期, 随着儒学的衰落和玄学 的流行, 主流的丧葬观念可能才发生较大的变 化。从汉末开始, 以 厚葬 ! 为特征的丧葬模 式消失了, 而开始了延续数百年的 薄葬 ! 时 代, 真正的薄葬是从曹魏时期开始的, 而首创薄 葬并真正施行了的正是曹操。 曹操先后在其 )终令 + 和 )遗令 +��∃中, 分 别对自己的寿陵规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其中既 包括对地面陵前设施的规定, 如 因高为基, 不封不树!, 也有对墓内随葬品的数量和种类的 限定, 如 敛以时服, 无藏金玉珍宝!。曹操的 这些规定显然不是无的放矢, 而是非常有针对性 的, 主要是针对汉代以 厚葬 ! 为特征的陵寝 制度所作的变革。 曹操对汉代 厚葬 ! 之风的变革, 简单地 说是对汉墓的简化, 但这种简化并不意味着简 陋, 仍然要体现帝王之尊, 也要遵循一定的礼 制, 魏武以礼送终之制, 袭称之数, 繁而无 益, 俗又过之 !��% , 于是, 形成了一套有别于汉 代, 以 薄葬 ! 为特征的新丧葬模式, 在考古 遗存上主要有如下体现 (表二 ) : 表二 � 曹魏薄葬的主要配置 地下部分 居室性设施 墓道、甬道、前堂后室 (或单墓室 ) 祭祀性设施 帷帐、祭台及祭器 (盛食容器 ) 随葬器物群 用器 (日用品、兵器及饰物 ) 1�禁止了地面上的标记性设施和祭祀性设 施, 如 不树不封!, 地面不再有高大的封土, 也没有了墓碑、祠堂、神道等, 如魏文帝曹丕 的 )终制+ 所言: 寿陵因山为体, 无为封树, 无立寝殿, 造园邑, 通神道 !。曹操父子的这 种变革有可能是出于对陵墓被盗的担忧, 曹丕 )终制+ 明言: 自古及今, 未有不亡之国, 亦 无不掘之墓也。丧乱以来, 汉氏诸陵无不发 掘, 至乃烧取玉匣金缕, 骸骨并尽, 是焚如之 刑, 岂不重痛哉! 祸由乎厚葬封树。!��&无论出 于何种原因, 这些禁止地面标记的规定并非仅 仅停留于纸上, 而是真正实施了的, 因为与汉 代陵墓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至今没有发现如汉 代那样的曹魏时期高等级墓葬的地面设施, 既 没有封土, 也没有墓碑, 更没有发现明确的寝 殿、祠堂、神道等设施, 山东东阿鱼山的曹植 墓如此, 最近发现的 曹操墓! 也是如此, 可 以说地面踪迹全无。 曹魏禁止了包括墓祭场所在内的地面设施之 后, 有些祭祀活动可能转移到了别处, 如曹操遗 令在铜雀台上举行的祭祀活动, 施八尺床, 张 帐, 朝晡设脯, 备之属月, 朝十五日, 则向帐 作伎!��∋。 2�禁止了随葬品中的明器。汉代入殓所用 的各类葬玉基本上消失了, 这可能与 敛以时 服 ! 有关; 陶俑和模型器物也渐趋消失。葬玉 19曹魏薄葬考 之类的贵重物品很容易诱发盗墓, 在经济十分凋 敝的曹魏时期, 曹操提出 无藏金玉珍宝 ! 应 该主要指的是这类明器。最近发现的 曹操墓 ! 中没有发现 葬玉!, 似也没有发现汉代盛行的 偶人与俑。至于出土的玉佩、铜带钩、铁甲、铁 剑、玉珠、水晶珠、玛瑙珠等物, 都应该是身前 佩戴之物或珍爱之物, 与衣物一样, 都是 曰 有不讳, 随时以敛! 的 用器!, 并非与厚葬有 关的 明器 !。 曹操墓 ! 中还发现了一批非常特殊的铭 文石牌, 包括 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 !、 魏 武王常所用挌虎短矛 !、 魏武王常所用慰项 石 !、 渠枕!、 漆唾壶 !、 竹簪 !、 樗蒲 扑 !、 刀尺!、 胡粉 !、 黄豆 ! 等物品名称, 与汉代盛行的遣册文字格式相同, 尽管它们的 性质不一定与遣册相同, 也无法确定这些物品 是否曾以实物的形式出现, 但它们应该属于墓 主生前日用之物, 并非明器, 不在薄葬制度下 的禁止之列。 3�简化了地下部分的 居室性设施 !。与汉 墓相比, 曹魏墓葬的墓室数量大为减少, 如最高 等级的 曹操墓 ! 只是带有一条斜坡墓道的双 室砖墓, 只有前后墓室和四个侧室, 全长不超过 60米, 这种砖室墓在建筑难度和耗费上远不如 凿山为藏! 的汉代诸侯王陵, 与同等级的汉墓 相比, 已经简化了很多。山东东阿发现的曹植墓 更是只有前后二室的砖室墓�()。洛阳正始八年 ( 247年 ) 墓也是一座曹魏高等级墓葬, 但只有 一个墓室, 这种单室墓的墓内设奠场所一般在墓 室的一侧, 另一侧放置棺木�(�。 尽管曹魏时期的墓室数量大为减少, 但同样 重视墓内的祭祀。以孝闻名的汉末至晋初重臣王 详曾有遗令: 气绝但洗手足, 不须沐浴, 勿缠 尸, 皆浣故衣, 随时所服。所赐山玄玉佩、卫氏 玉玦、绶、笥, 皆勿以敛。西芒上土自坚贞, 勿 用甓石, 勿起坟陇, 穿深二丈, 椁取容棺, 勿作 前堂、布几筵、置书箱镜奁之具, 棺前但可施床 榻而已, 糒脯各一盘、玄酒一杯, 为朝夕奠 !�( 。 王详的墓取消了封土、简化了墓室、减少了随葬 品, 但并没有省略墓内的祭奠, 这样的墓葬与今 天考古所见的曹魏至西晋墓葬相符。这个时期 前堂后室! 型墓葬的前堂可能就是一个重要的 祭祀场所, 如果是单室墓, 则将棺木陈于墓室一 侧, 另一侧或靠近墓门处为祭祀场所。墓葬中常 见的砖台、几案 (床榻 ) 等可能是放置祭祀品 的 祭台!, 正如王详墓棺前的床榻。即使没有 这样的 祭台!, 也会有一块专门的区域放置一 些盛放食物的容器。在有些墓葬里, 祭台! 和 随葬品上方还会悬挂帷帐, 这样的帷帐在魏晋墓 里并不罕见, 当然大多数只留下了帷帐座或其他 金属构件, 如洛阳正始八年墓前室的铁帐构。辽 宁朝阳袁台子东晋墓的低矮漆木几案上, 放置着 14个漆盘和其他器皿, 从散落在旁的铜管、石 座看, 几案上方可能曾支着一顶帷帐�(!。 可见, 从地面设施到地下空间, 曹魏墓葬都 已与汉代的厚葬模式大不相同, 地面建筑没有了 祭祀类建筑和标记性设施, 地下空间模仿生前府 宅的意义已大为减弱, 而主要只是一个藏尸和祭 祀的空间。这种新的丧葬模式是针对汉代 厚 葬 ! 所作的变革, 是葬制上的简化, 代表着一 种新的埋葬制度的形成, 这种新制到西晋时期已 经确立下来, 并一直影响到整个魏晋南北朝时 期。 # � 杨泓: )谈中国汉唐之间葬俗的演变+, )文物+ 1999年第 10期。 ∃ � 关于魏晋薄葬的讨论, 参韩国河: )论秦汉魏晋时 期的厚葬与薄葬+, )郑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 学版 ) 第 31卷第 5期, 1998年; 李乐民: )三国时 期的薄葬风俗论述+, )史学月刊+ 2002年第 10期。 % � 西高穴墓葬的资料尚未正式发表, 根据新闻报道的 材料, 很多学者相信它就是曹魏墓, 并从多角度进 行了讨论。参 )中国社会科学报+ 曹操墓专题 !, 2010年 1月 10日。对曹操墓的认定持怀疑态度者, 多认为它的规模与文献中的 薄葬! 不符。 &∋ 孙诒让著: )墨子闲诂+, 中华书局, 1986年。 (� 庄子将死, 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 吾以天地为 棺椁, 以日月为连璧, 星辰为珠玑, 万物为赍送。 吾葬具岂不备邪? 何以加此? 弟子曰: 吾恐乌鸢之 食夫子也。庄子曰: 在上为乌鸢食, 在下为蝼蚁 食, 夺彼与此, 何其偏也! ! , 参郭庆藩: )庄子集 释+, 中华书局, 2006年。 , � )晋书∗ 索綝传+, 中华书局标点本。 . � )后汉书∗ 王符传+, 中华书局标点本。 / � )后汉书∗ 明帝纪+ 注引 )汉官仪 +: 古不墓祭, 秦 始皇起寝于墓侧, 汉因而不改。诸陵寝皆以晦望、 二十四气、三伏、社腊及四时上饭。 )汉书∗ 韦贤 传 +引韦玄成传 : 日祭于寝 , 月祭于庙 , 时祭于 (下转第 69页 ) 20 汉魏考古专题 虽同为汉隶, 但内容差异较大, 东之宫镜铭: 吾作明镜四夷服, 多贺国家人民息, 胡虜殄灭 天下复, 风雨时节五谷熟, 长保二亲得天力, 传 告后世乐无极。! 但二者皆以 吾作 ! 为起始 句, 又完全一致。 这面界栏式三角缘神兽镜和日本东之宫铭带 阶段式三角缘神兽镜相比, 尺寸上有差别, 前者 直径 17�4厘米, 后者直径 21�1厘米。根据已知 资料, 这种尺寸上的差异在日本三角缘神兽镜中 也存在。仅樋口隆康 )三角缘神兽镜新鉴 + 一 书所举 170余面日本三角缘神兽镜中, 尺寸在 17厘米左右的即有: 图版二九, 下! 镜式 57, 三角缘铭带四神 四兽镜, 直径 18厘米; 图版五二, 上 ! 镜式 103, 三角缘兽带三 神三兽镜, 直径 17�1厘米; 图版八八, 上 ! 镜式 J50, 三角缘二神二 兽镜, 直径 17�2厘米; 图版八八, 下 ! 镜式 J51, 三角缘二神二 兽镜, 直径 17�4厘米。 以上镜例说明, 二镜尺寸上不同, 应是一种 非本质的差异%。 在日本三角缘神兽镜中, 铭带阶段式二神 二兽镜 ! 是形制较特殊的一种类型, 和对称式、 求心式日本三角缘神兽镜相比较,特征最简略,附 加条件少。它没有标志性的笠松形纹饰、镜缘区 两周锯齿纹夹一周复线波纹带等硬性条件的约束 和要求,与其他类型的日本三角缘神兽镜缺乏可 比性。但是,却和中国大陆发现的这面界栏式三 角缘神兽镜十分相近,可直接做一对一的对比研 究。换言之,将这面界栏式三角缘神兽镜,和日本 爱知县犬山市东之宫古坟出土同类型的 铭带阶 段式二神二兽镜 ! 相比较, 除了铭文不同、尺 寸稍小和细微末节的差异外, 其余都相同。这应 是寻找日本三角缘神兽镜之源的最新实物发现。 事实上, 经过近几年以洛阳为中心的调查寻 觅, 已陆续有东汉晚期至三国西晋早期的三角缘 神兽镜、三角缘龙虎佛饰镜、三角缘笠松纹神兽 镜和这面界栏式三角缘神兽镜等十余面铜镜被发 现&, 这将有助于证明 汉魏时期的洛阳地区是 日本三角缘神兽镜的溯源地!∋的学术推论。 # � 张懋镕: )试论洛阳发现的三角缘神兽镜 +, )中国 文物报+ 2006年 12月 22日第七版。 ∃ � 日本 ∗ 樋口隆康: )三角缘神兽镜新鉴 + 图版三: 上, 学生社, 2000年。 % � 日本∗ 樋口隆康: )三角缘神兽镜新鉴 +, 学生社, 2000年。 &� 王趁意: )三角缘神兽镜的新发现 +, )中原藏镜聚 英+,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10年。 ∋ � 张懋镕: )再论洛阳发现的三角缘神兽镜 +, )陕西 历史博物馆馆刊+ ( 14), 三秦出版社, 2007年。 (责任编辑: 张锴生 ) (上接第 20页 ) � � 便殿。寝, 日上四食。庙, 岁二十五祠。便殿, 岁 四祠。又月一游冠。! 0 � 黄晖撰: )论衡校释+ 卷二十三 )讳篇 +; 被刑为 徒, 不上丘墓。! 中华书局, 2006年。 ��� � 王利器校注: )盐铁论校注+, 中华书局, 2005年。 �� � 刘庆柱: )汉宣帝杜陵陵寝制度研究+, )中国考古 学论丛+, 科学出版社, 1993年。 ��! �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永城西汉梁国王陵与寝 园+,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6年。 ��∀ �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汉魏洛阳城西东汉 墓园遗址+, )考古学报+ 1993年第 3期。 ��# � )汉书∗ 杨王孙传+, 中华书局标点本。 ��∃��∋ )三国志∗ 魏书∗ 武帝纪+, 中华书局标点本。 ��% � )晋书∗ 礼志+, 中华书局标点本。 ��& � )三国志∗ 魏书∗ 文帝纪+, 中华书局标点本。 �() � 刘玉新: )山东省东阿县曹植墓的发掘+, )华夏考 古+ 1999年第 1期。 �(� � 洛阳市文物工作队: )洛阳曹魏正始八年墓+, )考 古+ 1989年第 4期。 �( � )晋书∗ 王详传+, 中华书局标点本。 �(! � 辽宁省博物馆文物队等: )朝阳袁台子东晋壁画 墓+, )文物+ 1984年第 6期。 (责任编辑: 武 � 玮 ) 69一面带界栏的同向式三角缘神兽镜
本文档为【曹魏薄葬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39695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05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5
分类:历史学
上传时间:2011-11-05
浏览量: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