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氨氮国家检测标准

氨氮国家检测标准

举报
开通vip

氨氮国家检测标准 本电子版内容如与中国环境出版社出版的标准文本有出入,以中国环境出版社出版的文本为准。 HJ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HJ/T 195─ 2005 水质 氨氮的测定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 Water quality—Determination of Ammonia—Nitrogen By Gas—phase molecular ab...

氨氮国家检测标准
本电子版内容如与中国环境出版社出版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文本有出入,以中国环境出版社出版的文本为准。 HJ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HJ/T 195─ 2005 水质 氨氮的测定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 Water quality—Determination of Ammonia—Nitrogen By Gas—phase molecular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发布稿) 2005-11-09 发布 2006-01-01 实施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发 布 I HJ/T 195─2005 目 次 前言 ⋯⋯⋯⋯⋯⋯⋯⋯⋯⋯⋯⋯⋯⋯⋯⋯⋯⋯⋯⋯⋯⋯⋯⋯⋯⋯⋯⋯⋯⋯⋯⋯⋯⋯⋯⋯⋯Ⅱ 1 范围 ⋯⋯⋯⋯⋯⋯⋯⋯⋯⋯⋯⋯⋯⋯⋯⋯⋯⋯⋯⋯⋯⋯⋯⋯⋯⋯⋯⋯⋯⋯⋯⋯⋯⋯⋯ 1 2 引用标准 ⋯⋯⋯⋯⋯⋯⋯⋯⋯⋯⋯⋯⋯⋯⋯⋯⋯⋯⋯⋯⋯⋯⋯⋯⋯⋯⋯⋯⋯⋯⋯⋯⋯ 1 3 术语与定义 ⋯⋯⋯⋯⋯⋯⋯⋯⋯⋯⋯⋯⋯⋯⋯⋯⋯⋯⋯⋯⋯⋯⋯⋯⋯⋯⋯⋯⋯⋯⋯⋯ 1 4 原理 ⋯⋯⋯⋯⋯⋯⋯⋯⋯⋯⋯⋯⋯⋯⋯⋯⋯⋯⋯⋯⋯⋯⋯⋯⋯⋯⋯⋯⋯⋯⋯⋯⋯⋯⋯ 1 5 试剂 ⋯⋯⋯⋯⋯⋯⋯⋯⋯⋯⋯⋯⋯⋯⋯⋯⋯⋯⋯⋯⋯⋯⋯⋯⋯⋯⋯⋯⋯⋯⋯⋯⋯⋯⋯ 1 6 仪器、装置及工作条件 ⋯⋯⋯⋯⋯⋯⋯⋯⋯⋯⋯⋯⋯⋯⋯⋯⋯⋯⋯⋯⋯⋯⋯⋯⋯⋯⋯ 2 7 水样的采集与保存 ⋯⋯⋯⋯⋯⋯⋯⋯⋯⋯⋯⋯⋯⋯⋯⋯⋯⋯⋯⋯⋯⋯⋯⋯⋯⋯⋯⋯⋯ 2 8 干扰的消除 ⋯⋯⋯⋯⋯⋯⋯⋯⋯⋯⋯⋯⋯⋯⋯⋯⋯⋯⋯⋯⋯⋯⋯⋯⋯⋯⋯⋯⋯⋯⋯⋯ 2 9 步骤 新产品开发流程的步骤课题研究的五个步骤成本核算步骤微型课题研究步骤数控铣床操作步骤 ⋯⋯⋯⋯⋯⋯⋯⋯⋯⋯⋯⋯⋯⋯⋯⋯⋯⋯⋯⋯⋯⋯⋯⋯⋯⋯⋯⋯⋯⋯⋯⋯⋯⋯⋯ 2 10 结果的计算 ⋯⋯⋯⋯⋯⋯⋯⋯⋯⋯⋯⋯⋯⋯⋯⋯⋯⋯⋯⋯⋯⋯⋯⋯⋯⋯⋯⋯⋯⋯⋯⋯ 3 11 精密度和准确度 ⋯⋯⋯⋯⋯⋯⋯⋯⋯⋯⋯⋯⋯⋯⋯⋯⋯⋯⋯⋯⋯⋯⋯⋯⋯⋯⋯⋯⋯⋯ 3 II HJ/T195─2005 前 言 本标准规定了地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水及污水中氨氮的气相分子吸收测定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 本标准为首次制订。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宝钢工业检测公司宝钢环境监测站、苏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上海市宝山区 环境监测站、江苏省张家港市环境监测站、辽宁省庄河市环境监测站、杭州市环境监测中心暨淳安县环 境监测站。 本标准国家环保总局 2005年 11月 9日批准。 本标准自 2006年 1月 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解释。 1 HJ/T195—2005 水质 氨氮的测定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海水、饮用水、生活污水及工业污水中氨氮的测定。 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 0.020mg/L,测定下限 0.080mg/L,测定上限 100mg/L。 2 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文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文,与本标准同效。 GB 7479─87 水质 氨氮的测定 纳氏试剂光度法 当上述标准被修订时,应使用其最新版本。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 在规定的分析条件下,将待测成分转变成气体分子载入测量系统,测定其对特征光谱吸收的方法。 4 原理 水样在 2%~3%酸性介质中,加入无水乙醇煮沸除去亚硝盐等干扰,用次溴酸盐氧化剂将氨及铵盐 (0~50μg)氧化成等量亚硝酸盐,以亚硝酸盐氮的形式采用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氨氮的含量。 5 试剂 本标准使用试剂除另有说明,均为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化学试剂,实验用水为无氨水或电导率≤ 0.5μS/cm的去离子水。 5.1 无氨去离子水的制备:将一般去离子水用硫酸调至 pH<2后进行蒸馏,弃去最初 100ml馏出液,收 集后面的馏出液,密封保存在聚乙烯容器中。 5.2 盐酸:C(HCl)=6mol/L。 5.3 盐酸:C(HCl)=4.5mol/L。 5.4 无水乙醇。 5.5 氢氧化钠溶液 40%:称取 200g氢氧化钠(NaOH)置于 1000ml烧杯中,加入约 700ml水溶解,盖上 表面皿,加热煮沸,蒸发至体积 500ml,冷却至室温,于聚乙烯瓶中密闭保存。 5.6 溴酸盐混合液:称取 1.25g溴酸钾(KBrO3)及 10g溴化钾(KBr),溶解于 500mL水中,摇匀,贮 存于玻璃瓶中。此溶液为贮备液,常年稳定。 5.7 次溴酸盐氧化剂:吸取 2.0ml 溴酸盐混合液(5.6)于棕色磨口试剂瓶中,加入 100ml 水及 6.0ml 盐酸(5.2),立即密塞,充分摇匀,于暗处放置 5min,加入 100ml 氢氧化钠(5.5),充分摇匀, 待小 气泡逸尽再使用。该试剂临用时配制,配制时,所用试剂、水和室内温度应不低于 18℃。 2 HJ/T195—2005 5.8 无水高氯酸镁(Mg(ClO4)2):8~10目颗粒。 5.9 亚硝酸盐氮标准贮备液(0.500mg/ml):称取在 105℃~110℃干燥 4h 的光谱纯亚硝酸钠 (NaNO2)2.463g溶解于水,移入 10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标线,摇匀。 5.10亚硝酸盐氮标准使用液(20.00μg/ml):吸取亚硝酸盐氮标准贮备液(5.9),用水逐级稀释而成。 6 仪器、装置及工作条件 6.1 仪器及装置 6.1.1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 6.1.2 锌(Zn)空心阴极灯。 6.1.3 钢铁量瓶:50ml,具塞。 6.1.4 微量可调移液器:50~250μl。 6.1.5 可调定量加液器:300ml无色玻璃瓶,加液量 0~5ml。 6.1.6 气液分离装置(见示意图):清洗瓶 1 及样品反应瓶 2 为容积 50ml 标准磨口玻璃瓶;干燥管 3 装入无水高氯酸镁(5.8)。用 PVC软管将各部分连接于仪器(6.1.1)。 6.2 参考工作条件 空心阴极灯电流:3~5mA;载气(空气)流量:0.5L/min;工作波长:213.9nm;光能量保持在 100%~ 117%范围内;测量方式:峰高或峰面积。 气液分离装置示意图 1-清洗瓶;2样品吹气反应瓶;3-干燥管 7 水样的采集与保存 水样采集在聚乙烯瓶或玻璃瓶中,并应充满样品瓶。采集好的水样应立即测定,否则应加硫酸至 pH<2(酸化时,防止吸收空气中的氨而沾污),在 2℃~5℃保存,24h内测定。 8 干扰及消除 水样加入 1ml盐酸(5.2)及 0.2ml无水乙醇(5.4),稀至 15~20ml,加热煮沸 2~3min,以消除 NO2 - 、SO32-、硫化物等干扰成分;个别水样含 I-、S2O32-、SCN-或存在可被次溴酸盐氧化成亚硝酸盐的有 机胺时,应按 GB 7479—87附录 4蒸馏分离后进行测定。 9 步骤 9.1 水样的预处理 取适量水样(含氨氮 5~50μg)于 50ml钢铁量瓶(6.1.3)中,加入 1ml盐酸(5.2)及 0.2ml无 3 HJ/T195—2005 水乙醇(5.4),充分摇动后加水至 15~20ml,加热煮沸 2~3min冷却,洗涤瓶口及瓶壁至体积约 30ml, 加入 15ml次溴酸盐氧化剂(5.7),加水稀释至标线,密塞摇匀,在 18℃以上室温氧化 20min待测。同 时制备空白试样。 9.2 测量系统的净化 每次测定之前,将反应瓶盖插入装有约 5ml水的清洗瓶中,通入载气,净化测量系统,调整仪器零 点。测定后,水洗反应瓶盖和砂芯。 9.3 校准曲线的绘制 使用亚硝酸盐氮标准使用液(5.10)直接绘制氨氮的标准曲线。 用微量移液器(6.1.4)逐个移取 0、50、100 、150 、200 、250μl标准使用液(5.10)置于样品 反应瓶中,加水至 2ml,用定量加液器(6.1.5)、加入 3ml盐酸(5.3),再加入 0.5ml无水乙醇(5.4), 将反应瓶盖与样品反应瓶密闭,通入载气,依次测定各标准溶液吸光度,以吸光度与相对应的氨氮的量 (µg)绘制校准曲线。 9.4 水样的测定 取 2.00ml待测试样于样品反应瓶中,以下操作同 9.3校准曲线的绘制。 测定试样前,测定空白试样,进行空白校正。 10 结果的计算 氨氮的含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 m —— 根据校准曲线计算出的氨氮量(μg); m0—— 根据校准曲线计算出的空白量(μg); V —— 取样体积(ml)。 11 精密度和准确度 11.1 精密度 六个实验室对氨氮含量 1.08mg/L±0.06 mg/L的统一标样进行测定,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为 1.9%, 再现性相对标准偏差为 2.5%;对含 0.67~2.31mg/L的地表水、海水、工业循环水及工业污水的实际样 品进行测定(n=6),相对标准偏差为 1.4%~2.7%。 11.2 准确度 六个实验室测定 1.08mg/L±0.06mg/L的统一标样,测得平均值为 1.06mg/L,相对误差为 1.8%;对 氨氮含量 0.14~3.83μg的地表水、海水、工业循环水及工业污水的实际样品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加标 量为 0.10~2.00μg,加标回收率在 93.0%~105%之间。 ( ) 50 2 / 0 × −= V mmLmg氨氮
本文档为【氨氮国家检测标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32046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33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7
分类:生产制造
上传时间:2011-11-06
浏览量: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