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试论民国时期黄泛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及成因_以豫东地区为例

试论民国时期黄泛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及成因_以豫东地区为例

举报
开通vip

试论民国时期黄泛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及成因_以豫东地区为例 收稿日期: 2010- 01- 08 作者简介:张喜顺 ( 1972- ) ,男,河南省汝南人,平顶山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社会史、经济史研究。 试论民国时期黄泛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及成因 � � � 以豫东地区为例 张喜顺 (平顶山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摘 � � � 要: 黄泛区的农村社会经济在经历十余年的变迁后, 却仍然处于凋敝破败的境地: 农业劳动人口、 农具、耕地面积及人均耕地面积产量等增长缓慢; 农村集市商业受其影响, 市面一片萧条景象, 但个别地方也出 现 �畸形�...

试论民国时期黄泛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及成因_以豫东地区为例
收稿日期: 2010- 01- 08 作者简介:张喜顺 ( 1972- ) ,男,河南省汝南人,平顶山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社会史、经济史研究。 试论民国时期黄泛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及成因 � � � 以豫东地区为例 张喜顺 (平顶山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摘 � � � 要: 黄泛区的农村社会经济在经历十余年的变迁后, 却仍然处于凋敝破败的境地: 农业劳动人口、 农具、耕地面积及人均耕地面积产量等增长缓慢; 农村集市商业受其影响, 市面一片萧条景象, 但个别地方也出 现 �畸形�的繁荣。黄泛区农村经济的这种演变趋势与当地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复杂的军政背景有着直接的 关系, 本地固有的生态环境是影响黄泛区农村经济长期低迷的一个客观因素, 变异的生态环境与复杂的军政背 景、混乱的社会秩序又是严重阻碍着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特殊的历史因素。 关 � 键 � 词: 黄泛区;农村社会经济;特点; 成因 中图分类号: K207� � � � 文献标识码: A� � � � 文章编号: 1673- 1670( 2010) 06- 0037- 05 � � 黄泛区在历史上是一个灾难的代名词, 这里所要 探讨的黄泛区是 1938年花园口决口后形成的豫、皖、 苏三省泛区中的河南泛区。洪涝灾害的发生破坏最 直接、最严重的当属社会经济,尤其是农村经济,这已 是不争的事实。学术界对此类问题的探讨也多是从 灾荒发生前后的较短时期内,社会经济遭受何等的破 坏入手进行研究。且都有一个共同点:对变化不大或 无甚变化的社会经济现象极少论及。以河南扶沟、西 华两县为个案,对黄泛区形成后的较长历史时期内当 地农村经济的现实状况作一粗浅剖析,以期对现实能 有所借鉴。 一、持续萧条的农业经济 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是中国粮、棉、油、烤烟的 重要产区,粮食作物中的小麦产量,历来居于首位。 河南属中纬度地带,处在北纬 31�23�� 36�22�和东经 110�21�� 116�39�之间, 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其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两季是 冬季风和夏季风交替时期, 冷暖和干湿的变化相当 大。所以一年中农业生产是风调雨顺还是旱涝成灾, 均与季风气候的变化息息相关。[ 1]黄泛区处于豫东平 原,受此气候影响较大。据本区方志记载, 自清代至 民国 ( 1647� 1948) 300年间, 有 63年发生 74次重大 自然灾害,平均 4年 1次, 水灾 46次, 其中黄河决口 12次,沙河决口 11次,颍河决口 4次,贾鲁河决口 5次;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1� 扶沟、西华县历年农业人口及耕地面积统计表 面积: 亩 县名 年代 农业人口数 耕地面积 人均耕地面积 扶沟 1933 294738 1207300 4. 1 1938 315500 1445000 4. 6 1945 67100 24900 0. 37 1949 307619 980100 3. 2 1950 317936 1173240. 23 3. 69 1952 349932 1690500 4. 8 西华 1933 422388 1408200 3. 3 1938 418543 1417142 3. 4 1945 118159 425144 3. 6 1949 304933 1222100 4. 0 1950 328673 1276628. 41 3. 88 1952 349930 1534249 4. 4 � � 资料来源: � �扶沟县志�,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7年版第 219 - 221页。 � �西华县志�,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3年版第 122页。 � �河南省各县受灾损失统计 ( 1938- 1946) �, 河南省 档案馆, 第 47页。 ��近代冀鲁豫乡村�, 从翰香主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 1995年版第 232、449页。 � �河南省农业调查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 湖北省档案馆, 1950年, 表 (一 )、(二 )。 旱灾 14次, 虫灾 7次, 疫灾 4次, 风灾 2次, 霜灾 1 第 25卷第 6期 2010年 12月 � � � � � � � � � � � � � 平顶山学院学报 Journa l of P ingd ingshan Un ive rs ity � � � � � � � � � � � � � Vo.l 25 No. 6 Dec. 2010 次。[ 2]可以看出水灾最为严重, 这给农业生产造成较 大破坏。黄泛区虽属人为决口所致,但对农业生产的 影响与自然灾害却毫无二致。另外, 自民国以来,连 年的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及国共之间的争夺持续不 断,国家与社会始终处于混乱状态。在河南,土匪多 如牛毛,甚至于建国后一段时期仍未肃清, 这些毫无 疑问都严重影响着农业的生产与发展。 在史学界,有关灾荒对农业方面影响的研究,通 常认为灾荒过后农业生产力较之前遭到极大的破坏, 土地兼并更加严重,粮食生产急剧下降等。这些结果 是必然的,但决不可认为这是史无前例的。很多情况 下这些现象历史上都曾存在,后来的只是一种循环或 延续,若称之为变迁似有不妥。黄宗智通过对华北与 长江三角洲小农经济的大量实证研究,提出了 �过密 化 �理论,也即 �没有发展的增长 �,没有发展不正说 明是一种历史的持续吗? 下面我将从农业生产力、农 作物生产等方面来依次说明黄泛区的农业是如何维 持低水平的持续的。 农业生产力是指农业人口、农具牲畜、耕地等。 在黄泛区,农业人口与耕地长期以来虽有所变化,但 人均耕地面积始终较低。现列举一表予已说明。 由表 1可以看出,扶沟县与西华县在黄泛前后由 于原有农业人口与耕地面积的基数不同,黄泛期间受 灾程度不同等诸多因素,导致两县的情况有些许差 异,但有两点是相同的:一是从 1938� 1945年间, 受 黄泛及战争影响两县农业人口与耕地面积均大幅减 少, 之后逐渐增加,基本达到或稍微超过战前水平。 二是人均耕地面积始终在 3� 5亩间徘徊, 据史料记 载,黄泛区每农户人口平均大致在 4. 5人,也就是说 每户平均耕地一般应不超过 22. 5亩。按照当时河南 粗放的经营方式,这是满足不了农民基本生活需要 的。一项调查显示, 唯有占地 30亩以上的自耕农家 庭,才能适当调度劳动力与土地的配置,并维持其基 本生活。这就是说农民始终处于贫困状态。 我们再看一看农业生产工具的变化。这方面的 史料,目前仅见于黄泛区农场档案馆保存的西华县南 凌村在泛前泛后的调查报告。由于内容较多, 兹仅摘 录农具如下: 表 2� 西华县南凌村泛前泛后农业生产工具比较表 1950年 6月 8日 时间 户数 地亩 牲口 大车 犁 耙 备注 黄水前 181 5463 163 33 52 50 黄水后 178 4436 116 12 54 52 比较 增加 2 2 减少 3 1027 47 21 � � 资料来源: �西华县泛区工作历史基本情况及行政概况泛前泛后 比较报告�,黄泛区农场档案馆, 第 23页。 由表 2可以算出, 南凌村黄水前每口牲口 1. 1 户、担负 33. 5亩地;每辆大车 5. 5户、担负 135. 24亩 地;每张犁 3. 5户、担负 105亩地;每张耙 3. 62户、担 负 109. 26亩。黄水后每口牲口 1. 5户、担负 38. 24 亩;每辆大车 14. 83户、担负 369. 67亩; 每张犁 3. 3 户、担负 82. 14亩; 每张耙 3. 62户、担负 88. 72亩地。 通过比较可以明显发现黄泛前后,农具在维持正常的 农业生产方面是过于的缺乏。这是农民收入持续低 迷下的恶性循环。黄泛区的农作物产量有无大的变 化呢? 看下表统计所示。 � � � � � � � � � � � � 表 3� 扶沟县历年主要农作物面积及产量统计表 � � � (面积;千亩; 单产:斤: 总产:斤 ) 年份 小麦面积 单产 总产 玉米 面积 单产 总产 高梁 面积 单产 总产 大豆 面积 单产 总产 花生 面积 单产 总产 芝麻 面积 单产 总产 1937 61 78 100 84 150 50 1945 23 26 36 15 1949 513 81 41510000 0. 1 100 10000 83 130 10780000 117 92 10760000 102 3590000 39 55 2160000 1952 706 76 53630000 0. 5 88 44000 95 165 15700000 464 66 30890000 87 6540000 62 45 2810000 � � 资料来源: � �扶沟县志�,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6年版第 219- 221页。 � �河南省各县受灾损失统计� ( 1938- 1946),河南省档案馆,第 61页。 � �黄泛区的损害与善后救济�, 韩启桐,南钟万著, 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编, 1948年印行第 29页。 �38� 平顶山学院学报 � � � � � � � � � � � � � � � � � � � � 2010年 � � 从表 3中得知,黄泛区各种农作物的产量在抗战 前就比较低,经历黄河泛滥及战争的影响后,达到最 低谷。但又在 1949� 1952年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 期,基本上又达到了战前的水平。以小麦为例, 在调 查问卷第 13题中问:黄水前后你们家 1亩地可以产 多少斤小麦? 116份有效问卷中填写的最高产量为 100斤,最低产量为 30斤, 其余的均在 60� 80斤之 间,平均在 70斤左右,与史料记载基本相符。� 由此 可见,黄泛区的农作物产量基本上是维持在一个较低 水平,很难看出有多大的变化。当然表中所列并非农 作物的全部,也未反映出黄泛区农民全部的经济收入 来源,但可以通过检验他们的生活状况即可知一二。 调查问卷有一题问:发黄水前,你们家每年打的粮食 够不够吃? ( 1.吃不完; 2.刚刚够吃; 3.不够吃 )选 1 的 8个, 选 2的 16个, 选 3的 92个, 不够吃的占 80%。 2004年元月 9日,笔者在扶沟县与吕国荣老人 交谈,他说他们村在黄水来之前,各家粮食大都已经 吃完,家无余粮。� 这些不正说明农民的各种经济收 入是不能满足农民生活基本需要的。黄泛区农业的 萧条与低水平的持续可见一斑。 黄泛区的农业之所以出现上述状况是与历年的 灾荒打击分不开的,同时也与国家与社会的长期动乱 不无关系。 二、不均衡发展的集市商业 黄泛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农业的持续萧 条也会影响到商业的发展。黄河决口前,黄泛区的商 业就已是十分凋敝, 灾荒和战争常使 �商业活动遭受 重大挫折和影响 �。[ 3]77黄水后,大量乡民的外逃,使集 市商业活动几乎陷于停滞,黄泛区的商业 �处于风雨 飘摇之中 ��店铺关闭甚多, 市面冷落, 百业萧 条 �。[ 4]298建国后, 经过三年恢复时期, 黄泛区工农业 生产有所发展,群众购买力相应提高。如扶沟县 �自 1950年以来,一直供大于求的自行车、缝纫机、手表 和部分副产品,开始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 �。[4] 298 黄泛区的商业经营状况在整体萧条的背景下也 有例外现象,本区的吕潭镇就是一例。该镇位于扶沟 县城,是抗日将领吉鸿昌的故乡。吕潭商业的兴盛时 期是在 1925� 1945年 20年间, 特别是在 1938� 1945 年 �商业及手工业繁荣兴旺, 热闹非凡 �。[ 3] 83兴盛的 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水路交通便利。贾鲁河 (豫东 平原上的一条主要河流 )纵贯吕潭南北,车船云集,交 通发达,素有 �水旱码头 �之称, 是商品集散之要地。 二是有安全保障。吉鸿昌曾任国民党第二十一军军 长,据史料记载,为了吕潭镇的安全, 他特组织了民 团、商团两个武装组织, 拥有枪 200余支, 发至各商 号,维持地方治安。三是 1938年黄水泛滥,吕潭周围 的村镇大多被水淹没, 吕潭位置较高一时幸免,所以 大批居民及商户纷纷迁至吕潭谋生。据记载 � 1927 年全 镇有商户 108 家至 1940 年已发 展到 360 家 �。[ 3] 84到 1945年 8月,洪水冲进吕潭镇,房倒屋塌, 灾民外逃,商人携货谋生,店铺相继倒闭。直到 1948 年,吕潭的经济才得以恢复。 1952年,吕潭镇又回到 了 �昔日的繁荣 �。[ 3] 88在扶沟县,志办笔者了解到,在 建国前,吕潭镇的名气确实比扶沟县大,在外人眼里 只知有吕潭不知有扶沟。事实上黄泛区的 �吕潭现 象 �还有几处,如扶沟县的坡谢村、江村等也是在黄泛 区出现 �畸形繁荣 �。这种现象的出现, 至少使我们 在研究灾荒打击下的某一地区时,应考虑到这种特殊 情况的存在。 三、黄泛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成因 黄泛区的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成因是比较 复杂的,有该地区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原因,也与该 地区复杂的政治军事环境和持续的社会动乱密不可 分,现分析如下。 (一 )自然生态系统的特点与影响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基 本的关系之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类文明的演进 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类对自然的不断改造和对自然界 的变化不断适应的过程。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 响,无论遥远的过去抑或现在, 这种影响往往都是以 形形色色的灾害这一极端形式呈现于人类面前的,并 潜移默化到人类社会的深处,弥散于诸如经济与社会 �39�第 6期 � � � � � � � � � � 张喜顺: 试论民国时期黄泛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及成因 � � 笔者曾于 2004年元月 7- 10日到受灾最为严重的黄泛区腹地周口市,扶沟、西华两县及黄泛区农场作调查并收集资料,元月 9日 上午,我在黄泛区农场向黄泛区农场宣传部的钱国顺和刘旭红两位主任表达了想在黄泛区农场及附近农村做社会调查的想法,两位主任很 支持。 2004年 3月份我把设计好的调查问卷共 60题,发到黄泛区农场,调查对象主要是 60岁以上的老人,问卷内容涉及黄泛区社会变迁 的方方面面,问卷共印发 250余份,回收 165份,有效问卷 116份。 吕国荣,男, 1925年人,原扶沟县政府农委主任,之前曾长期担任乡党委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记一职,家住扶沟县水务局,系扶沟县古城乡常岭岗村 人。是 2004年元月 9日下午我到扶沟县志办收集资,扶沟县志办主任介绍认识的。 结构、文化意识、宗教信仰及风俗习惯等各种人类现 象中,成为社会分化和文明演进不容忽视的动力之 源。自从黄河决口后,黄泛区的生态环境就遭到较为 严重的破坏,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长时期的影响。 分析黄泛区生态环境的特点及影响可以从两个方面 着手: 一是固有的生态环境; 二是变异的生态环境。 二者的影响是有区别的,现分论之。 1.固有的生态环境 扶沟、西华两县位于北纬 33�36�� 34�20�,东经 114�05�� 114�43�,这两县所处地区的气候特点前已 述及。这些均属于固有的生态环境,对农业生产有较 大的影响。大致可以概括以下几点: 一是丰富的光能资源及较低利用率对粮食作物 产量有一定影响。据自然地理科学研究,黄泛区的日 照时数约 � 2200� 2500小时, 日照百分率 50� 57% , 年总辐射 4810� 5150兆焦 /米 2, 光合有效辐射在 2340� 2510兆焦 /米 2之间 �,全区 � �0� 期间的辐射 量占年总辐射量的 90%左右, � 10� 期间约占全年 的 70% �, [ 5] 178从这些数字看出黄泛区的光能辐射量 是比较充足的,如果都能利用上的确能提高粮食的产 量,可惜的是对如此充足的光能利用率 �仅达 1%左 右,若能提高到 3% , 全年粮食可达 600公斤 /亩以 上 �。[ 5]178黄泛区长年粮食的低而不稳与此应有关系。 二是热量资源基本能满足一年两熟的要求。黄泛区 农作物的熟制为一年两熟,这种熟制是直接受光热资 源的多少决定的。据丘宝剑的研究,这里春末夏初和 秋季作物成熟时期气温的日较差比较大, 一般在 12 左右,有利于作物的物质积累。全年 � 0� 积温为 5150� 5350� ,持续日期在 300天以上, � 10� 期间 的积温为 4600� 4800 � ,其出现初日多在 3月底到 4 月初,终日多在 10月底到 11月初, 持续期为 215天 左右。一年两熟对热量的要求是可以满足的。三是 降水总量适中, 但时间分布不均,容易旱涝成灾。黄 泛区年降水量在 600� 800毫米,年降水变率较大,一 般为 20%左右,最多年降水量可达 1000毫米以上,最 少年降水量一般仅在 400毫米以下,相差可达 600� 700毫米以上这是本区容易形成旱涝灾害的主要原 因之一,这也是黄泛区农业收成没有保证的基本的自 然因素。五是干热风严重,对小麦生长影响较大。黄 泛区每年的 5月中下旬到 6月上旬, 高温少雨、空气 干燥,干热风频繁出现,而此时正是小麦将近成熟时 期, 如果遇到较重的干热风 �可使小麦减产 10� 20% �[ 5] 179四是地形平坦, 有利于发展种植业。但土 壤肥力不足且分布不均,这也影响农作物的产量。 2.变异的生态环境 黄泛区的变异生态环境是指各种自然灾害及其 造成的后果。 1938年黄河的人为决口及此后长达 9 年的泛滥,使本已多灾多难的黄泛区又添加了一份人 为的因素。长年的灾害已构成一灾害链条,严重破坏 着当地农业的生产,并进而影响到商业及人口。有关 黄泛区 1938� 1952年间的自然灾害兹大致统计如 下: 表 4� 黄泛区 1938� 1952年间自然灾害统计表 1938年 6月 黄河决口 黄水入境,一片汪洋, 毁房舍,伤人畜无算 1939- 1942年夏秋间 水灾横行 田园漂没,颗粒无收, 饥民遍野,惨不忍睹 1943年 6- 8月 水、旱、蝗 人死无数, 飞蝗蔽天,禾尽食 1944- 1945年 6- 9月 水、旱、蝗 灾害甚重,灾民近百万 1946年 6- 8月 黄水暴涨 庐舍飘流,田禾淹没, 灾民十九逃难外乡就食 1947年 冬寒 大风雪,积雪封门 1948年秋 水灾 淫雨连绵,贾鲁河、大浪沟决口成灾 1949年 9月 水 淹地 472448亩 1950年 5- 10月 水、雹、虫、疫 麦收七成, 淹地 24万亩, 秋收 6成 1951年 6- 9月 蝗灾 受灾面积约 6千亩 1952年 6- 8月 雹、蝗灾 雹灾面积长 15里, 宽 5里,蝗蝻每平方米 200多头 � � 资料来源: � �西华县志�,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3年版第 116- 119页。 � �扶沟县志�,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6年版第 81- 82页;第 694- 701页。 � �中国近代十大灾荒�, 李文海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年版第 251- 253页。 �40� 平顶山学院学报 � � � � � � � � � � � � � � � � � � � � 2010年 � � 由以上看出, 黄泛区在 1938� 1952年, 灾害不 断,对农业、人口损害极大。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特 点:一是频发性。黄河决口后,黄水每年都肆无忌惮 地泛滥,这其中也有因战争的临时需要而无数次的决 口,再加上自然原因导致黄泛区几乎年年有灾, 十分 频繁。二是周期性。灾害多发生在每年的夏秋季节, 具有明显的周期性。这主要是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夏 秋降雨集中则导致水灾,季风来的晚则易干旱。三是 衍生性。俗话说 �大灾之后必有大疫 �, 尤其是水灾 过后极易导致疫病盛行,虽然以上统计的疫病较少, 但在当时的各种媒体及地方文史资料中都有零星提 及。如 1946年 8月水灾过后,河南真性霍乱蔓延,单 开封一地 �日患病的少有八人以上, 死的也不在少 数 �。[ 6]同时蝗灾或虫灾也是水旱灾后的衍生物。四 是破坏性。纵观每一次灾害破坏都很大,农田、房屋、 人的生命财产、农作物的收成等大都不可幸免。导致 农业生产力长年下降, 生活资料缺乏,黄泛区的农民 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二 )政治形态的特点与影响 纵观黄泛区的现代历史,在国家政治形态从多元 归于一统的过程中,这里的人民遭受了较其他地区更 为深重的灾难。现将三种政治势力在黄泛区展开的 �拉锯 �战以表格的形式列出来, 以助于直观认识黄 泛区的混乱历史。 表 5� 黄泛区 1937� 1952年各政治势力统计表 年份 主要政治势力 政权主要归属 1937 国民党 共产党 国民党 1938- 1943 国民党 共产党 日本侵略者 国民党 1944- 1945 国民党 共产党 日本侵略者 日本侵略者 1946- 1947 国民党 共产党 国民党 1948- 1949 国民党 共产党 共产党 1949- 1952 共产党 共产党 � � 资料来源: � �扶沟县志�,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6年版第 107- 122页。 � �西华县志�,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3年版第 226- 235页。 � �黄泛区的损害与善后救济�, 韩启桐,南钟万著, 行 政院善后救济总署编 , 1948年印行第 37页。 由表 5可知,各种政治势力的争夺战在黄泛区此 起彼伏、连绵不断, 在这种 �拉锯 �式的军政背景下, 黄泛区的社会秩序状况是可想而知的。 黄泛区政治形态的频繁转换,导致每一政治势力 的统治政策难以得到持久而有效的实施,从而也就丧 失了整合社会的权威机制。因此,社会秩序陷入极端 的长期混乱状态,直接影响到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从上文我们可以看出,频繁的自然灾害与政治形 态的不断转换对黄泛区的农业影响是何等的巨大。 在抗战前,由于历年战灾与天灾的双重打击,已经是 风雨飘摇、凋敝破败的境地,抗战的全面爆发, 黄河的 再次肆虐,也只是历史的重演与轮回。黄泛区的集市 商业是与农业的收成紧密相连的,农业水平的低下与 社会的混乱,商业的繁荣与发展应当说是不现实的, 有的只是个别大商户或官商的 �囤积居奇 �、�贱买贵 卖 �借以发横财,而广大中小商户则大多破产。但也 有个别地方由于历史与地理等因素出现 �畸形的繁 荣 �,这可能也是水灾所造成的独特后果。 1938� 1952年的黄泛区农村社会经济走过了一 段颇令人感到意外的变迁之路。按常理推论, 一个遭 受重大天灾人祸打击的地区,社会发生相应的剧烈动 荡当属再正常不过的事。可历史的真实图景往往与 理论预设有一定差距。正如投入流水中的一块巨石, 短暂的水花四溅后,水依然平静地流淌。黄泛区农村 社会经济的发展问题, 按现在的话说就是 �三农 �问 题。黄泛区的农业经营形式长期就是中国传统的小 农经营,这种形式显然是经不起灾荒的打击的。建国 前后,黄泛区进行了多次土地改革,土地的绝对平均 虽然满足了小农的私有心理,但从黄泛区农村近半个 多世纪的发展来看,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参考文献: [ 1]姜德华. 黄淮海平原地区农业地理 [ M ]. 北京: 农业出 版社, 1986. 3. [ 2]西华县志 [ M ].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3: 113. [ 3]田乐廷. 旧中国的扶沟商业 [ M ]. 扶沟县文史资料, 2000. [ 4]扶沟县志 [ M ].郑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6: 298. [ 5]丘宝剑. 黄淮海平原农业气候资源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 M ]. 北京: 科 学出版社, 1987. [ 6]野 � 风. 虎疫袭来 威势正猛 [ N ] .中央日报, 1946 - 08 - 06. �41�第 6期 � � � � � � � � � � 张喜顺: 试论民国时期黄泛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及成因
本文档为【试论民国时期黄泛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及成因_以豫东地区为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81439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867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5
分类:生产制造
上传时间:2011-12-19
浏览量:78